跳圓圈比賽教案(實用21篇)

字號:

    編寫教案可以促進教師對教學過程和教學內(nèi)容的深入思考。編寫教案時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設置差異化的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教案的編寫需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清晰度。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一
    圓圈舞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集體舞,人們手挽著手,圍成一個圓圈,邊歌邊舞邊轉(zhuǎn)邊跳。對于幼兒園小朋友來說,真正的圓圈舞有點太難了,所以我在圓圈舞的基礎上,找了一首相對簡單的歌曲,并修改部分動作,讓幼兒試著嘗試這種新穎的藝術形式。在開闊他們的眼界的基礎上,激發(fā)他們音樂游戲的興趣。
    此次游戲,我利用拉個圓圈走走的游戲?qū)雸A圈舞,讓幼兒更容易接受這種新穎的舞蹈形式。根據(jù)中班年齡階段的特征,我在游戲中加入創(chuàng)編動作,增加圓圈舞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1、通過傾聽理解音樂,感受圓圈舞音樂的歡快輕松,嘗試不一樣的音樂游戲形式。
    2、在游戲中創(chuàng)編不同的舞蹈動作,并跟隨音樂舞動。
    3、遵守圓圈舞游戲規(guī)則,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音樂,兩個小人,圖譜,右手標志
    一、游戲:拉個圓圈走走
    玩圓圈游戲。
    二、分析理解音樂,并嘗試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我們今天要去跳的舞名字叫圓圈舞,它會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1、播放第一遍音樂
    聽完這個音樂你感覺怎么樣?
    2、第二遍音樂,教師同時畫圖譜。
    這個音樂有幾段?
    那你覺得這個圓圈舞應該怎么跳呢?
    3、第三遍音樂(第一段)
    請幼兒嘗試小人跟著節(jié)奏,圍著圓圈走一走。(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的好朋友在里圈)
    4、幼兒自己嘗試。我們也來試一試吧!
    這里有兩個圈,圍成兩圈。
    我們先請外圈的小朋友跟著音樂走一走吧!
    再請里圈的小朋友圍著圓圈試一試
    5、小朋友,第一段音樂結束了,它找到了他的好朋友,那你覺得第二段音樂應該干嗎呢?
    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你覺得他找到了他的好朋友,會做些什么?(兩人合作做各種動作)
    6、完整嘗試。
    三、參加圓圈舞舞會
    1、接下來我們來參加圓圈舞會了。為了讓小朋友跳的時間長一點,音樂有兩段,小朋友要注意一下。
    2、完整游戲,教師適當提醒。
    3、幼兒自主游戲。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二
    大班下半學期開始嘗試性的讓幼兒接觸各種形式的舞蹈,《圓圈舞》是一種起源與英國的舞蹈,它通過舞蹈中的"問好、握手、交換舞伴"等細節(jié)幫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為朋友。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我覺得,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前提,只有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動具有生命力,活動才會真正的屬于幼兒一、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音樂教育作為幼兒得以和諧發(fā)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途徑,應激發(fā)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主動性?!秷A圈舞》出現(xiàn)于英國鄉(xiāng)村舞蹈,肢體動作并不豐富,動作簡單、規(guī)律、通常都包括交換舞伴的環(huán)節(jié),十分簡單易學,很適合大班年齡階段的幼兒,幼兒的興趣也非常高。
    新《綱要》中指出:老師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要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秷A圈舞》活動中,教師都讓音樂"說話"、讓幼兒"說話"、讓圖譜"說話",引導幼兒傾聽音樂并熟悉音樂旋律,從而更好的進行舞蹈的演繹。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三
    引導語:感受歌曲中所描繪的月光下兒童歡樂歌舞的情景,引導學生感知彝族音樂的民族風格,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生活和我國民族大家庭的熱愛之情。
    1、學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特有的“重輕輕”的`節(jié)奏特點。
    2、在合作表演中,享受集體舞蹈的快樂。
    音樂cd、節(jié)奏圖譜。
    1、游戲:我說你做(最好有《圓圈舞》的樂曲作伴奏)。老師喊口令,幼兒做動作:
    (1)123|223|站成圓|圈————|;
    (2)123|223|向中間|走————|323|423|退回原|地————|;
    (3)123|223|向左旋|轉(zhuǎn)————|323|423|向右旋|轉(zhuǎn)————|;
    (4)123|站成圈|向左旋|轉(zhuǎn)————|223|唱著歌|向右旋|轉(zhuǎn)————|323|手拉手|向中間|走————|423|手拉手|退回原|地————|每個動作做二遍,然后完整地做一遍(4)。
    (1)放錄音,完整欣賞一遍后提問歌名及內(nèi)容。
    (2)按照節(jié)奏跟著老師念歌詞二遍。
    (3)出示圖譜,邊看圖譜邊念歌詞二遍。
    (4)看圖譜配合音樂學唱歌曲,唱出三拍子“重輕輕”的特點。
    (1)老師范唱,幼兒邊看圖譜邊做動作。
    (2)放錄音,幼兒邊看圖譜邊做動作。
    (3)全體幼兒邊唱邊跳。
    (4)分小組邊唱邊跳。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四
    1.能根據(jù)圓圈大膽想象,合理布局,并添畫成完整圖畫。
    2.引導幼兒用繪畫方式表達自己想法。
    3.樂意大膽地與同伴、老師交流自己的繪畫作品。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5.感受作品的美感。
    ppt課件、彩帶、節(jié)奏歡快的開場曲和一段輕音樂、勾線筆、若干畫紙。
    師: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跳舞吧!
    師:剛才聽著音樂,我們跳了什么舞???(圓圈舞)
    1.師:現(xiàn)在,畫筆娃娃聽到音樂也想在紙上跳舞呢。你們看
    2.師念操作兒歌,示范添畫成皮球。
    師:“小畫筆,跳一跳,變成一只大皮球.”小畫筆它還會變出什么呢?
    3.幼兒大膽想象,積極發(fā)言.教師隨機出示相應的卡片
    1.師:小畫筆跳啊跳,還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呢。而這些圖形寶寶也藏在圖畫里,一起來看下.
    2.出示2幅范畫,帶領幼兒評價,注意有主題有情節(jié)的欣賞。
    師:畫里有誰?它們在哪里?要干什么去?你能找到這些圖形嗎?
    1.師:這些用圓圈變出來的畫有趣嗎?你想不想也在這些圓圈上 跳跳,看看能變出什么?你可以選這些圓圈,將它變出有趣的東西,放到自己編的故事里.并將整個畫面添畫完整,成為一幅漂亮的圖畫.
    2.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1.拉線展示幼兒作品,請一幼兒介紹自己的畫
    2.教師小結,做簡單評價。
    本次活動教師在以彩帶舞的軌跡請幼兒在圓圈上進行添畫,完成后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畫講述一個故事。老師在示范時更多地是添成太陽花朵等幾幅簡單的圖畫,沒有更多給幼兒觀看一些關于圓圈可以變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導致幼兒在畫的過程中都是和老師一樣的,并且在講述故事時幼兒也不能很好的講出。
    小百科:圓圈是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g.w.f.黑格爾使用的概念。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認識并不是沿著直線進行的,而是無限地近似于一串圓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線。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五
    一、觀看錄像,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今天我為你們帶來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舞蹈。你們想不想看?”(“想?!?“好,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師:“錄像中的叔叔真厲害,他們用腳踩出的節(jié)奏好聽嗎?(“好聽?!?那你們的小腳能不能踩出這么好聽的節(jié)奏呢?(“能”;“不能”)不管怎么樣,今天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
    二、學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組成的節(jié)奏。
    1、出示十六宮格板,教師擺節(jié)奏譜。
    師:“瞧,老師特地請來了這些小腳印幫忙,看看我是怎么擺的?!苯處熝菔?。
    2、引導幼兒討論并學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三種節(jié)奏。
    (1)教師引導幼兒對三種節(jié)奏逐個學習。
    師:“這么多的小腳印該怎么踩呢?別急,我們一個一個來,好嗎?”(一個即四分音符,踩一下;一個即八分音符,踩兩下;空格即休止符,不踩)。
    (2)教師帶領幼兒邊朗誦語音譜,邊用腳踩相應的節(jié)奏。
    師:“真不錯,那我們就看著這些“小腳印”一邊念一邊踏腳,好嗎?”(嗒嗒嗒嗒嗒)。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看圖譜,邊朗誦邊踏腳。
    師:“真好聽!要是來點音樂就更好了。加上音樂試試看,怎么樣?”
    (4)幼兒看圖譜隨樂踏腳,教師用手指著圖譜。
    師:“真棒!那我們站起來踩節(jié)奏,好嗎?不過,有個要求,在踩節(jié)奏時能象錄像里的叔叔一樣就用腳踩出節(jié)奏,嘴巴不發(fā)出聲音,在心里念節(jié)奏,能不能做到?”
    三、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并表現(xiàn)新節(jié)奏。
    1、幼兒分組進行創(chuàng)編節(jié)奏,教師進行指導。
    師:“今天,我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小腳印”和十六宮板,由你們自己來貼“腳印”,編節(jié)奏。幾個人一起合作,看看哪一組編的節(jié)奏最好聽。記住了,編好后,一組的幾個小朋友要看著自己貼的“小腳印”,先來試著踩一踩節(jié)奏,好嗎?”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出較為協(xié)調(diào)又便于自己踩的節(jié)奏。
    2、請各組的幼兒展示自己新編的節(jié)奏譜,并帶領全體幼兒一起隨樂踩節(jié)奏。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將四組新編節(jié)奏連起來完整的練習一次。
    師:“看來,你們的小腳也很厲害,也能踩出好聽的節(jié)奏,對不對呀?最后,我們站起來,聽著音樂把我們自己編的節(jié)奏連起來表演一次,好不好?”
    四、結束。
    師:“接下來讓我們帶上這些“小腳印”去找小伙伴們一起玩,好嗎?”(教師帶幼兒出活動室)。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六
    1、學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特有的"重輕輕"的節(jié)奏特點。
    2、在合作表演中,享受集體舞蹈的快樂。
    3、能唱準曲調(diào),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音樂cd、節(jié)奏圖譜。
    1、游戲:我說你做(最好有《圓圈舞》的樂曲作伴奏)。
    老師喊口令,幼兒做動作:
    (1 ) 1 2 3 | 2 2 3 |站成圓|圈-- -- |;
    (2 ) 1 2 3 | 2 2 3 |向中間|走-- -- |
    3 2 3 | 4 2 3 |退回原|地-- -- |;
    (3 ) 1 2 3 | 2 2 3 |向左旋|轉(zhuǎn)-- -- |
    3 2 3 | 4 2 3 |向右旋|轉(zhuǎn)-- -- |;
    (4 ) 1 2 3 |站成圈|向左旋|轉(zhuǎn)-- -- |
    2 2 3 |唱著歌|向右旋|轉(zhuǎn)-- -- |
    3 2 3 |手拉手|向中間|走-- -- |
    4 2 3 |手拉手|退回原|地-- -- |
    每個動作做二遍,然后完整地做一遍(4)。
    2、在游戲中學習歌曲。
    (1)放錄音,完整欣賞一遍后提問歌名及內(nèi)容。
    (2)按照節(jié)奏跟著老師念歌詞二遍。
    (3)出示圖譜,邊看圖譜邊念歌詞二遍。
    (4)看圖譜配合音樂學唱歌曲,唱出三拍子"重輕輕"的特點。
    3、集體舞《圓圈舞》。
    (1)老師范唱,幼兒邊看圖譜邊做動作。
    (2)放錄音,幼兒邊看圖譜邊做動作。
    (3)全體幼兒邊唱邊跳。
    (4)分小組邊唱邊跳。
    “圓圈舞”是大班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我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思考的是如何改變以往的機械性教學,不僅僅在舞蹈活動中進行隊形等重復練習,而且要凸顯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題性,使其通過自己積極的主觀努力來學習舞蹈。整個活動分為兩個部分:圓圈舞的基本舞步、交換舞伴。這兩個部分連在一起教學,對于一個30分鐘的活動而言,內(nèi)容比較多,因此可在實踐中進行拆分。
    為了凸顯幼兒的主體性,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學習圓圈舞“中借助了圖示的手段。在活動過程中,幼兒使通過閱讀圖示來理解和學習這個舞蹈的,而不是以教師教導為主。我通過圖示的設計引導幼兒閱讀并理解圓圈舞的基本舞步。在這里,圖示的作用包括:第一,比較直觀和形象地呈現(xiàn)隊形地變化,如以大圓、小圓和疊加的圓等來表現(xiàn)隊形的變化,以及呈現(xiàn)完整隊形,讓幼兒一目了然;第二,利用線條和顏色來幫助幼兒理解空間的位置和動作。線條表示手拉手,顏色用以區(qū)別男孩、女孩,圓點表示朝向、站立的方位。
    當然,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一是在閱讀圖示環(huán)節(jié)中圍成圓圈的這一步,應該引導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站位是否準確,而我只是一味地將幼兒拉到準確地位置上,引導手勢做得不夠到位。二是支持引導做得不夠。整個活動得引導設計應該是:念兒歌得提示——配上音樂,而在本次活動中沒有兒歌,幼兒直接跟著音樂開始學習,在這一點上可以做得更加清晰。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七
    1、游戲:我說你做(最好有《圓圈舞》的樂曲作伴奏)。老師喊口令,幼兒做動作:
    (1)123|223|站成圓|圈----|;。
    (2)123|223|向中間|走----|。
    323|423|退回原|地----|;。
    (3)123|223|向左旋|轉(zhuǎn)----|。
    323|423|向右旋|轉(zhuǎn)----|;。
    (4)123|站成圈|向左旋|轉(zhuǎn)----|。
    223|唱著歌|向右旋|轉(zhuǎn)----|。
    323|手拉手|向中間|走----|。
    423|手拉手|退回原|地----|。
    每個動作做二遍,然后完整地做一遍(4)。
    2、在游戲中學習歌曲。
    (1)放錄音,完整欣賞一遍后提問歌名及內(nèi)容。
    (2)按照節(jié)奏跟著老師念歌詞二遍。
    (3)出示圖譜,邊看圖譜邊念歌詞二遍。
    (4)看圖譜配合音樂學唱歌曲,唱出三拍子"重輕輕"的特點。
    3、集體舞《圓圈舞》。
    (1)老師范唱,幼兒邊看圖譜邊做動作。
    (2)放錄音,幼兒邊看圖譜邊做動作。
    (3)全體幼兒邊唱邊跳。
    (4)分小組邊唱邊跳。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八
    1.通過欣賞《轉(zhuǎn)圓圈》,感受歌曲中所描繪的月光下兒童歡樂歌舞的情景,引導學生感知彝族音樂的民族風格,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生活和我國民族大家庭的熱愛之情。
    2.了解撒尼族音樂風格,樂曲主要使用do、mi、sol三個音組成,并進行即興創(chuàng)編。
    1.通過反復聆聽,能準確地演唱歌曲。
    2.引子及合唱應答部分能進行合唱,并把握好強弱。
    3.能用do、mi、sol三個音口頭創(chuàng)編。
    《轉(zhuǎn)圓圈》是撒尼族的童謠,表現(xiàn)了撒尼兒童在皎潔的月光下,歡歌跳舞轉(zhuǎn)圓圈時的生動情景。全曲只用了do、mi、sol三個音,但結構完整,表現(xiàn)力豐富,表達了熱烈、質(zhì)樸、歡快的情緒,而且曲調(diào)的進行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點,有別于外國大調(diào)歌曲中主和弦的分解進行。歌曲開始的領唱猶如一位先出來的兒童在召喚小伙伴們出來玩,接著是大伙的呼應“月亮出來了,月亮出來了?!比缓?,歡樂的舞蹈開始了,速度越來越快,力度越來越強,表現(xiàn)了歌聲越唱越歡、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
    一、導入新課。
    1.師:歡迎進入音樂課堂。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嗎?(56個)。
    師:對,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今天鄒老師就要帶大家去云南看看。那里有一個民族叫彝族,有部分地區(qū)的彝族人也自稱為“撒尼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撒尼族的風土人情吧。(課件出示)。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唱一首撒尼民歌《轉(zhuǎn)圓圈》。
    二、教學新歌。
    1、初聽。
    問: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它在描寫怎樣的場景?
    渲染了一種怎樣的氛圍?
    師:對,前兩個樂句,歌曲比較徐緩,第一樂句用領唱引出,第二樂句用合唱作應和。描寫了月亮升上來時的那種寧靜。音樂相對較安靜,節(jié)奏也比較自由。你看,自由延音記號,表示按作品的風格,演唱者的情緒發(fā)揮,可以自由延長這個音。
    師:后面部分音樂節(jié)奏比較明快,屬于小快板。這是孩子們在來到草地上,打破了夜的寧靜,一起唱歌、跳舞、轉(zhuǎn)圓圈。歌曲也就歡快起來了。
    2、復聽。
    師:這首歌曲采用2/4和3/4拍交替出現(xiàn),主要集中在小快板部分,舞蹈性很強,更體現(xiàn)了孩子們唱歌、跳舞、轉(zhuǎn)圓圈時的歡快,這是這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特點。
    師:歌曲主要采用了domisol這三個音,雖然只使用三個音,創(chuàng)作的歌曲卻很好聽。這也是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的特點。
    過渡語:拍號、旋律音特色結合,形成了它特的民族風格—撒尼族歌曲的歌舞性。
    3、學唱徐緩部分。
    師:讓我們來學唱這首歌曲。聽鋼琴把第一、二樂句彈奏一遍。
    a、一遍鋼琴彈奏。
    b、一遍用“?!弊詮椬猿?。
    c、合著鋼琴跟老師試著用“?!焙叱槐?。
    d、合著鋼琴師生一起把歌詞放進去唱。
    e、請高聲部的學生唱。(去掉鋼琴)。
    f、請高聲部的學生重復唱第二樂句。(去掉鋼琴)。
    g、教師加入低聲部的旋律。(去掉鋼琴)。
    h、請低聲部的學生唱下面的音,高聲部的繼續(xù)唱。注意指揮手勢,漸強---減弱。
    師:你們剛剛唱的是哪個聲部的?(低聲部)這就形成了合唱。
    i、一、二樂句唱,(指揮漸強、減弱)。
    j、加上前奏(試著演奏一遍開頭)。
    4、學唱小快板。
    a、聽一遍鋼琴彈奏,可以用“?!陛p輕地哼唱。(先慢速試一下)。
    b、把歌詞放進去,慢速來一遍。(師生同唱)。
    c、把歌詞放進去,慢速來一遍。(生唱)。
    d、唱不準的樂句,師范唱,生跟唱。
    e、生唱小快板。
    f、加速度,加前奏。
    5、完整地演唱。
    a、跟琴唱,注意高低聲部。
    b、跟多媒體伴奏唱,師指揮。
    三、創(chuàng)編。
    過渡句:同學們唱得真不錯,這與大家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同時,這首歌曲能用domisol這樣三個音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首好聽的曲子,作曲家也真是厲害。
    師:讓我們也試著用domisol口頭創(chuàng)編一小段旋律吧。
    師:我們先四人小組一起試著編一編,唱一唱。
    反饋(寫在黑板上)。
    四: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不僅了解了彝族的風土人情,學唱了這首歌曲,還進行了口頭創(chuàng)編。希望同學們今后能更加喜歡彝族的歌曲。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九
    1、引導幼兒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組成的節(jié)奏,并學習用腳部動作加以表現(xiàn)。
    2、啟發(fā)幼兒利用十六宮格相互合作,共同創(chuàng)編并表現(xiàn)新節(jié)奏。
    3、讓幼兒分享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快樂。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十
    1.喜歡和同伴舞蹈,體驗洗澡的樂趣。
    2.能按音樂節(jié)奏,較熟練的做踵止步等動作。
    3.了解并學跳圓圈舞。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音樂、場地
    1、幼兒隨音樂快樂的進場,引起幼兒舞蹈的情緒。
    2、復習舞蹈。
    1)教師隨音樂,有感情的示范跳一遍舞蹈。引導幼兒重點觀察踵止步等動作。
    2)師幼共同舞蹈。
    注意引導幼兒聽音樂,隨音樂有節(jié)奏的動作;
    指導幼兒舞蹈時要有表情,表現(xiàn)出洗澡的快樂情緒。
    3、學習圓圈舞
    1)幼兒在場地上站好圓圈的隊形,教師引導幼兒在圓上進行舞蹈,并指導幼兒跳舞時注意保持原位置。
    2)學習圓上走隊形。
    教師示范在圓上邊做走步動作,邊走隊形,并指導幼兒按逆時針方向走隊形。
    4、集體表演,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注意位置(用眼睛的余光,看看是否和同伴保持一定的距離)
    5、幼兒集體完整地進行舞蹈,鼓勵幼兒有表情的表現(xiàn)。
    6、延伸活動:將音樂投放到音樂區(qū),引導幼兒在音樂區(qū)繼續(xù)表現(xiàn)。
    鼓勵幼兒回家為爸爸媽媽表演。
    幼兒注意力的養(yǎng)成,對其形成具有專注品質(zhì)的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有集中的注意力,促其感知更清晰,理解更深刻,記憶更牢固,在求學做事方面,成功就更有保障。因此,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嘗試在幼兒喜愛的音樂教育活動中,從打擊樂活動入手,培養(yǎng)幼兒的注意力。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十一
    設計思路:
    大班律動活動《圓圈舞》是一種起源與英國的舞蹈,它通過舞蹈中的“問好、握手、交換舞伴”等細節(jié)幫助幼兒成為更好的朋友。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前提,只有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動具有生命力,活動才會真正的屬于幼兒,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音樂教育作為幼兒得以和諧發(fā)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途徑,應激發(fā)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主動性。《圓圈舞》肢體動作并不豐富,動作簡單、規(guī)律、通常都包括交換舞伴的環(huán)節(jié),十分簡單易學,很適合大班年齡階段的幼兒。
    活動目標:
    1、感知3/4拍中的強拍,嘗試跟著音樂節(jié)奏做相應的動作。
    2、體驗與同伴一起跳集體舞的快樂。
    重難點:感知強拍,能跟著音樂節(jié)奏做動作。
    活動準備:自錄集體舞視頻、《圓圈舞》音樂。
    活動過程:
    一、欣賞感知。
    1、觀看視頻,引導幼兒感知圓舞曲的形式。
    2、跟我們看到的舞蹈有什么不一樣呢?
    很多人都整齊的跳著同一個舞蹈動作,這就是集體舞。
    二、學跳集體舞。
    1、傾聽和感知《圓舞曲》樂曲。
    2、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3/4拍的節(jié)奏。
    重點:關注幼兒強弱拍的表現(xiàn)。
    3、教師示范圓圈曲的整體動作。(播放視頻,教師示范)。
    4、幼兒表現(xiàn),自由模仿。
    5、幼兒展示,教師提升重點動作和節(jié)奏的把握。
    6、幼兒練習,教師指導。
    三、學習交換舞伴的方式。
    1.教師出示紅手環(huán),一邊講解一邊引導幼兒進行嘗試。
    (1)請幼兒將紅手環(huán)戴在右手上。
    (2)教師運用兒歌的方式幫助幼兒記憶:紅手握,交換背對背。
    (3)重點關注:交換舞伴背對背時,要從握手的一邊走成背對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后再面對圓心站好。
    2.教師念兒歌,幼兒嘗試交換舞伴。
    3.幼兒聽著音樂進行嘗試。
    過渡語:我們看了圖示,學會了圓圈舞的隊形,又帶上了手環(huán),知道了怎樣交換舞伴。這樣,你們就真的學會了圓圈舞。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跳起來,看看你能請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四、跟著音樂集體跳圓圈舞。
    教師鼓勵幼兒聽著音樂跳舞,并提示幼兒動作。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十二
    《轉(zhuǎn)圓圈》是一首撒尼族民歌,歌曲前兩個樂句節(jié)奏自由、速度緩慢,勾勒了明月初升的寧靜夜色,我讓學生邊聽錄音范唱邊看多媒體播放的畫面,學生很快就被帶進了歌曲的意境中來了,不自覺地跟錄音唱起來,而且學得又快又好;后面的樂句轉(zhuǎn)為小快板,力度加強,表現(xiàn)了孩子們在皎潔如銀的月光下嬉游玩耍的場面。我放一段孩子在做游戲的畫面給學生看,然后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自學歌曲,找出較難唱的樂句反復練唱,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很快就學會了整首歌曲。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歌曲,我讓學生自找伙伴做轉(zhuǎn)圓圈的游戲,讓他們感受曲中歡快的情緒。
    這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感受音樂,自學歌曲,小組做游戲的方法來教唱歌曲,學生不僅在輕松愉快中學好歌曲,又提高了學生的歌唱積極性,還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十三
    1、師:非常高興和同學們一起上這節(jié)音樂課,上課之前啊,我們先做個律動活動一下。
    2、播放音樂《轉(zhuǎn)圓圈》進行律動,動作:聽音樂拍手。
    3、看節(jié)奏,大家看黑板上有許多可愛的小星星,它們排成了許多有趣的隊形,請同學們看一看,你能不能把這些隊形拍出來呢?試一試,2/4555︳555︳生拍手。這個隊形實際有兩個小節(jié),每個小節(jié)有兩拍。大家再來看這個隊形,你們還能拍出來嗎?3/45555︳5555‖這也是兩個小節(jié),這時候這個小節(jié)變成了幾拍???生:3拍?,F(xiàn)在老師要把它變化一下,現(xiàn)在你們能不能把這么長的隊形拍出來呢?555︱555︳5555︱555‖還不錯,請男女同學分別拍,師:這條節(jié)奏,有二拍子出現(xiàn),又有三拍子出現(xiàn),這樣的節(jié)拍叫混合節(jié)拍,是有一定難度的,同學們剛才拍得很好,你們的表現(xiàn)這么出色,吸引來了一位朋友,是誰呢?請聽師唱:啊,月亮,出來了,月亮出來了,誰來了?(月亮)我們用歌聲歡迎月亮好不好,師教唱,生學唱。月亮是晚上出來的,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感覺唱?(柔美)。
    5、聽音樂,生跟唱,師發(fā)現(xiàn)問題,注意讓聲音越傳越遠,是糾正。
    二、新課教學。
    7、同學們在聽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他們是怎么做這個游戲的呀?我們看一看。誰能夠用歌詞來回答我?生回答。師:用小星星的這條節(jié)奏把它讀出來,大家來聽,看看老師讀得怎么樣?生跟學讀,師,那么轉(zhuǎn)圓圈的游戲怎么才能轉(zhuǎn)得好呢?生:手兒拉得緊,腳兒齊又快。腳兒齊得快,圓圈就轉(zhuǎn)得圓,生教生學用節(jié)奏讀出來。師:剛才我們是用手把節(jié)奏拍出來的,現(xiàn)在,我們用腳步看看能不能拍出節(jié)奏。拉起手,跺腳,師同同學們邊拉手轉(zhuǎn)圈,邊用節(jié)奏讀歌詞。
    8、聽音樂拍手,在強拍的位置拍手,(第一排的位置)。
    說一說對自己拍手不滿意的地方。這首歌曲是混合拍的歌曲,用轉(zhuǎn)手腕的方式拍三拍子。
    9、再聽音樂跟節(jié)奏拍手。同學們拍的非常整齊,自己鼓勵一下。(鼓掌)。
    10、師教唱歌曲,生學唱主旋律。同學們唱得很整齊,唱得很好,老師在那個地方唱了兩遍?為什么?有個什么記號?反復記號。你能不能自己唱?。可约焊俾晫W唱。
    11、梁老師想和同學們接力比賽,我唱一句,你們接下一句,看能不能接得住,和學生換位置,老師接,注意裝飾音的地方,像這樣的地方哪里還有?找一找。注意高音的位置。聽音及老師范唱。同學們在做游戲的時候什么心情?開心。
    12、完整的聽唱歌曲。用表情動作去表現(xiàn)開心。
    13、創(chuàng)編動作,雙手上擺,創(chuàng)意,能夠發(fā)出響聲的動作。拍鼓,誰愿意上來拍鼓?單腳跺腳,拍手。師彈琴,生邊唱邊做動作。唱的“樂”后面樂,前面“柔”。
    14、聽音樂,生跟唱,讓所有的小伙伴都聽到月亮出來了,其實是在干什么呀?呼喚同伴,一起做一做呼喚的動作,誰來做第一個呼喚小朋友的動作,柔一點,第一個呼喚完之后,同學們回應站起來,聽音樂,拍手最后“吔”。
    15、了解一下撒尼族,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撒尼族的童謠《轉(zhuǎn)圓圈》我想和同學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撒尼族,他們是居住在云南石林,撒尼族有一個非常隆重的節(jié)日,火把節(jié),每到火把節(jié)的這天晚上,撒尼族的男女老少舉起火把,點起篝火拉成圓圈唱歌跳舞慶祝節(jié)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撒尼族人模仿火把節(jié)時跳的舞蹈,請同學們來看一看。
    16、觀看舞蹈《阿細跳月》梁老師從這上面學會了一個動作,請同學們?yōu)槲页怀?,老師跳,看看你們能不能學會。
    17、老師跳舞,學生邊唱歌動作。腳墊起來,手拍手,請學生跟老師一起跳一跳,下面的同學唱。你們原地做,先邁右腳,看看我們能不能轉(zhuǎn)得圓。
    18、老師有一個想法,老師想把我們的課堂變成撒尼族的山寨,我們用我們的歌聲和舞蹈,把這種游戲的場景表現(xiàn)出來,,你們先回到各自的家里去,我們的歌聲前面要“美”后面要“樂”,領唱的站起來,其他同學站起來唱歌拍手,一部分同學跟老師跳圓圈舞。
    三、課堂小結。
    19、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了解撒尼族,了解拍子,舞蹈,有三個音組成的135以后有機會欣賞其他的民歌,讓我們聽著我們學習的這首歌曲走出教室。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十四
    1、學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特有的“重輕輕”的節(jié)奏特點。
    2、在合作表演中,享受集體舞蹈的快樂。
    音樂cd、節(jié)奏圖譜。
    1、游戲:我說你做(最好有《圓圈舞》的樂曲作伴奏)。 老師喊口令,幼兒做動作:
    (3 ) 1 2 3 | 2 2 3 | 向 左 旋 | 轉(zhuǎn) -- -- | 3 2 3 | 4 2 3 | 向 右 旋 | 轉(zhuǎn) -- -- | ; (4 ) 1 2 3 | 站 成 圈 | 向 左 旋 | 轉(zhuǎn) -- -- | 2 2 3 | 唱 著 歌 | 向 右 旋 | 轉(zhuǎn) -- -- | 3 2 3 | 手 拉 手 | 向 中 間 | 走 -- -- | 4 2 3 | 手 拉 手 | 退 回 原 | 地 -- -- | 每個動作做二遍,然后完整地做一遍(4)。
    (1)放錄音,完整欣賞一遍后提問歌名及內(nèi)容。
    (2)按照節(jié)奏跟著老師念歌詞二遍。
    (3)出示圖譜,邊看圖譜邊念歌詞二遍。
    (4)看圖譜配合音樂學唱歌曲,唱出三拍子“重輕輕”的特點。
    (1)老師范唱,幼兒邊看圖譜邊做動作。
    (2)放錄音,幼兒邊看圖譜邊做動作。
    (3)全體幼兒邊唱邊跳。
    (4)分小組邊唱邊跳。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十五
    活動目標:
    1、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新歌,感受四分休止符,能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xiàn)休止符。
    2、創(chuàng)意性地對圓形進行添畫,并根據(jù)畫的內(nèi)容對部分歌詞進行改編。
    3、體驗合作的樂趣和自編歌曲的成功感。
    活動準備:
    圖畫紙,畫板每人一份,蠟筆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拍手進活動室。
    2、教師引導幼兒擴散思維,想出很多圓的東西來,并用蠟筆把各種圓的東西畫出來。
    指:在我們的身邊有那么多圓的東西,你能把它們畫出來嗎?
    指:有些什么東西是圓的呢?
    3、利用幼兒的畫,教師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指:小朋友畫出了許多與圓有關的東西,真棒!李老師在小朋友畫畫的時候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聽!
    指:李老師唱得好不好?你聽到李老師都唱了些什么啊?
    4、幼兒學唱歌曲,重點掌握休止符。
    (1)學習歌詞,并能跟著鋼琴的速度有節(jié)奏地念出來。
    指:他說得真好,我們和他一起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念出來。
    (2)初次嘗試跟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
    指:現(xiàn)在,跟著老師小聲地唱一唱這首歌。
    (3)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xiàn)休止符,同時以邊唱邊游戲的方式來感受休止。
    (4)幼兒邊唱邊拉圓圈,在休止的地方蹲一下。
    (5)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唱一句,并在樂句末休止的地方造型。
    指:剛才我們唱了這么多圓的歌,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跳一個《快樂的圓圈舞》吧!在休止的地方做圓的造型。
    5、活動結束。
    指:大圓圈變變變,變出了這么多的東西來,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找一找,看看我們幼兒園里還有些什么圓的東西!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另一要素—————“速度”與刻劃音樂作品形象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學生的'演唱,節(jié)奏拍擊,創(chuàng)編舞蹈等活動,增強學生對速度是音樂表現(xiàn)中一個重要手段的理解。
    課的類型:
    合唱課。
    教學方法:
    直觀法、演示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選用參考:
    《音樂教學目標與課堂教學設計》,《音樂教學參考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2、師生問好。
    二、練聲:
    三、欣賞:
    1、導入:
    2、作品簡介:
    3、放《一分鐘圓舞曲》音樂(光盤)。
    4、接放《多瑙河之波》同時簡介:
    5、分組討論:
    6、教師總結:
    7、出示節(jié)奏譜,根據(jù)規(guī)定的速度記號拍出節(jié)奏。(節(jié)拍器)。
    8、游戲:o、x。
    五、創(chuàng)編舞蹈。
    六、結束。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用圓潤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表現(xiàn)彝族兒童嬉戲的情景。
    教學重難點:
    從歌聲中體驗月下踏歌的意境美。
    教學法:
    聽唱,教唱結合。
    教具:
    幻燈片。
    教學過程:
    1:問好。
    2:復習演唱歌曲《月亮月光光》導入歌曲。
    3:播放歌曲初聽,聽后談談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緒。
    4:介紹撒尼族,并且講解傳說故事“阿詩瑪”
    5:學唱前8小節(jié),體會歌曲的意境之美,并且掌握一些符號和力度記號的應用。
    6:視譜學唱過門旋律。
    7:整體學唱歌曲,體會歡快的情緒,邊唱邊畫出樂句的.旋律線。
    8:按歌曲的力度記號與速度記號來演。
    9:體會歌曲的變換拍子。
    10:用徐緩的速度,柔和的聲音,小快板的速度,輕巧的聲音來表現(xiàn)兩個不同情緒的段落。
    11:擺動雙手律動體驗撒尼族人民月下踏歌的意境。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十八
    1、閱讀圖示,理解舞蹈隊形的變化,了解交換舞伴的方法,初步學會圓圈舞。
    2、體驗與同伴一起自主學會舞蹈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5、經(jīng)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欣賞過音樂《圓圈舞曲》,能分清左右手。
    2、材料準備:《圓圈舞曲》音樂,表示圓圈舞隊形的圖示,紅綠手環(huán)人手一對。
    一、欣賞音樂,掌握節(jié)奏
    2、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隨音樂節(jié)奏拍手。
    重點引導:中間三拍子的節(jié)奏。
    師:中間有一段音樂比較特別,我們再來仔細聽一聽。隨著音樂,找到重拍,拍拍腿。
    3、完整欣賞音樂,隨音樂叉腰踏步、拍手,鞏固對節(jié)拍的聽辨。
    師:這個舞蹈最基本的一個動作就是叉腰踏步,讓我們聽著音樂試著做一做,好嗎?聽到中間一段特別的音樂時,我們就停下來,在重音處拍拍手。
    過渡:音樂聽明白了,這個舞蹈到底怎么跳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仔細看就能學會。
    二、閱讀圖示,嘗試學習圓圈舞
    1、出示第一張圖示,引導幼兒閱讀并理解。
    (1)跳圓圈舞時小朋友們要站成什么隊形?(站成圓形)
    (2)這個圓圈是隨便站的嗎?有什么要求?大;考吧、幼,師網(wǎng)出處(引導幼兒關注男孩、女孩的標志)
    師:一男一女就是跳舞的舞伴,要找好,而且要站在一起。
    (3)男孩站在女孩的左邊還是右邊?(關注圖示上的位置關系)
    (4)站成圓圈的時候,臉朝向哪里?你怎么知道?(引導幼兒關注鼻子的方向)
    小結:原來跳圓圈舞要先找好舞伴,一個男孩找一個女孩,站在一起。男孩站在女孩的左邊,大家的臉都對著圓圈的中間。
    (5)幼兒嘗試找到舞伴,站成圓圈,臉朝向圓心站,男孩站在女孩的左邊。
    2、逐張出示圖示2—3,共同閱讀并理解。
    (1)隊形變了嗎?誰變了?女孩怎么變?中間細細的線條代表什么?(拉手)男孩動嗎?
    (2)男孩該怎么變?男孩的手要做什么?男孩的手放在女孩的哪里?
    (3)幼兒根據(jù)圖示進行嘗試,用叉腰踏步的方式變隊形。
    3、出示圖示4—6,引導幼兒共同學習。
    (1)閱讀圖示,教師重點引導幼兒關注拉手的位置。
    師:男孩的手在哪里?手不松開,怎樣才能放到女孩的后面呢?
    現(xiàn)在女孩的手在哪里?
    最后又變成了什么隊形?他們的臉朝向哪里?
    (2)幼兒進衍嘗試(教師引導幼兒不變動位置,不放手)。
    4、隨音樂將前半部分連起來試一試。
    (1)教師播放音樂變化圖示,讓幼兒感知隊形與音樂的關系。
    (2)教師哼唱音樂,引導幼兒做動作(慢一些,并用簡單語言提示)。
    (3)隨音樂跳舞,提醒幼兒音樂與動作要配合。
    過渡語:真厲害,大家基本上都學會了圓圈舞。不過,一直和一個舞伴跳也沒有意思。所以在舞蹈中還可以交換舞伴,和不同的朋友一起跳。該怎樣交換呢?你們可要仔細聽清楚了!
    三、學習交換舞伴的方式
    1、教師出示紅手環(huán),一邊講解一邊引導幼兒進行嘗試。
    (1)請幼兒將紅手環(huán)戴在右手上。
    (2)教師運用兒歌的方式幫助幼兒記憶:紅手握,交換背對背。
    (3)重點關注:交換舞伴背對背時,要從握手的一邊走成背對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后再面對圓心站好。
    2、教師念兒歌,幼兒嘗試交換舞伴。
    3、幼兒聽著音樂進行嘗試。
    過渡語:我們看了圖示,學會了圓圈舞的隊形,又帶上了手環(huán),知道了怎樣交換舞伴。這樣,你們就真的學會了圓圈舞。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跳起來,看看你能請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四、跟著音樂集體跳圓圈舞
    教師鼓勵幼兒聽著音樂跳舞,并提示幼兒動作。
    本次活動教師在以彩帶舞的軌跡請幼兒在圓圈上進行添畫,完成后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畫講述一個故事。老師在示范時更多地是添成太陽花朵等幾幅簡單的圖畫,沒有更多給幼兒觀看一些關于圓圈可以變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導致幼兒在畫的過程中都是和老師一樣的,并且在講述故事時幼兒也不能很好的講出。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十九
    大班律動活動《圓圈舞》是一種起源與英國的舞蹈,它通過舞蹈中的“問好、握手、交換舞伴”等細節(jié)幫助幼兒成為更好的朋友。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前提,只有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動具有生命力,活動才會真正的屬于幼兒,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音樂教育作為幼兒得以和諧發(fā)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途徑,應激發(fā)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主動性。《圓圈舞》肢體動作并不豐富,動作簡單、規(guī)律、通常都包括交換舞伴的環(huán)節(jié),十分簡單易學,很適合大班年齡階段的幼兒。
    1、感知3/4拍中的強拍,嘗試跟著音樂節(jié)奏做相應的動作。
    2、體驗與同伴一起跳集體舞的快樂。
    重難點:感知強拍,能跟著音樂節(jié)奏做動作。
    自錄集體舞視頻、《圓圈舞》音樂
    1、觀看視頻,引導幼兒感知圓舞曲的形式。
    2、跟我們看到的舞蹈有什么不一樣呢?
    很多人都整齊的跳著同一個舞蹈動作,這就是集體舞。
    1、傾聽和感知《圓舞曲》樂曲。
    2、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3/4拍的節(jié)奏。
    重點:關注幼兒強弱拍的表現(xiàn)。
    3、教師示范圓圈曲的整體動作。(播放視頻,教師示范)
    4、幼兒表現(xiàn),自由模仿。
    5、幼兒展示,教師提升重點動作和節(jié)奏的把握。
    6、幼兒練習,教師指導。
    1.教師出示紅手環(huán),一邊講解一邊引導幼兒進行嘗試。
    (1)請幼兒將紅手環(huán)戴在右手上。
    (2)教師運用兒歌的方式幫助幼兒記憶:紅手握,交換背對背。
    (3)重點關注:交換舞伴背對背時,要從握手的一邊走成背對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后再面對圓心站好。
    2.教師念兒歌,幼兒嘗試交換舞伴。
    3.幼兒聽著音樂進行嘗試。
    過渡語:我們看了圖示,學會了圓圈舞的隊形,又帶上了手環(huán),知道了怎樣交換舞伴。這樣,你們就真的學會了圓圈舞。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跳起來,看看你能請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教師鼓勵幼兒聽著音樂跳舞,并提示幼兒動作。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二十
    1課時。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感受《轉(zhuǎn)圓圈》所描繪的兒童月下歡樂歌舞的情景。
    [智育目標]:跟著錄音哼唱部分詞句并隨音樂即興表演動作。
    [素質(zhì)發(fā)展目標]:能用堂鼓等打擊樂器為《阿西里西》作伴奏。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曲譜。
    [教學難點]:分組用打擊樂器為歌曲設計伴奏型。
    教學準備。
    錄音機、錄音帶《阿西里西》、《轉(zhuǎn)圓圈》堂鼓、小鈸、木魚等打擊樂器。
    學生活動設計。
    分組為歌曲創(chuàng)編節(jié)奏型聽賞音樂。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阿西里西》。
    2.隨教師學唱《阿西里西》的歌譜。
    3.出示“×××”與“×××”兩張卡片,讓學生能清楚地區(qū)別兩者的不同,再請學生找一找在《阿西里西》的歌譜中“×××”和“×××”各使用了幾次,“××××”用了幾次。
    4.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如何能更有表情地唱好《阿西里西》。在教師的指揮下,隨著伴奏帶全體學生富有表情地演唱《阿西里西》。
    5.請學生分組設計如何用堂鼓、小鈸、木魚為《阿西里西》伴奏(為每種打擊樂器設計兩小節(jié)節(jié)奏型),師生共同比較、歸納、綜合,做出幾套方案。例如:
    6.部分學生歌唱,部分學生用堂鼓等伴奏,掀起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
    7.教師介紹合唱歌曲《轉(zhuǎn)圓圈》的相關資料,并與已欣賞過的《阿細跳月》作比較,兩者相同的.是都是彝族的音樂,且都是在月光下的歌舞,不同的是《阿細跳月》是青年人的舞蹈,《轉(zhuǎn)圓圈》是兒童們的游戲歌曲。
    9.聽賞幾遍后,引導學生跟看錄音哼唱以下兩個片斷:
    10.部分學生用已學會的彝族舞蹈動作隨音樂即興表演,不求動作統(tǒng)一,只求與音樂合拍,表演自信大方,教師應啟發(fā)、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表演,掀起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
    教后反思。
    在欣賞中,學生一聽音樂就禁不住手舞足蹈,隨音樂晃動起來,自由表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以及音樂表現(xiàn)能力。另外我還深刻的體會到,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xiàn)“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
    跳圓圈比賽教案篇二十一
    (二)教師提問:小朋友都喜歡跳舞嗎?今天老師帶來的圓筒也會跳舞,還會跳出不同的舞步。
    把事先準備好的紙拿出來,在紙上摳出大小不同的圓形,邊摳邊教幼兒摳畫的基礎
    (1)把幼兒分成6組,每組一個調(diào)色盤,大小不同的圓筒
    (2)教師出題《學跳圓形舞步》以命題的方式,讓幼兒圍繞題目進行創(chuàng)作。
    討論:小朋友都跳出了喜歡的圓形舞步,有哪個小朋友想說一說。
    1、讓幼兒在另一張紙上自由創(chuàng)作,跳出自己喜歡的舞步
    2、創(chuàng)作結束后,請各別幼兒到前面來說說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