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的產物。教案的編寫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范文中的教案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一
(學生改編后,同桌交流)。
2)生匯報,教師板書改編后的應用題。
3)學生根據改編應用題任選一道解答,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寫出數量關系。
4)說一說,哪個量是總價,哪個量是單價,哪個量是數量。
3.引導學生比較總結。
1)出示題目,學生討論。
a)這三道題都與哪幾種數量有關?
b)三道應用題有什么不同?
(題目、數量關系)。
2)教師小結。
通過學習例1的三道應用題我們知道:由一個乘法數量關系可以得出兩個新的除法數量關系。
4.應用學習例1的方法,根據前面所學過的乘法數量關系,得出其他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5.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將一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由我們原來學習的乘法常見數量關系,得到對應的新的除法數量關系。我們一共學習了四組常見的數量關系,在每一組數量關系中,以第一個乘法數量關系是最基本的,只要記住這個最基本的,其他的我們就能很快想出來。
三、反饋練習。
1、74頁做一做(學生獨立解答,說出數量關系)。
2、判斷題。
1)買2件襯衣180元,平均每件多少元?這是求總價的題目。()。
2)一輛客車5小時行30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這是求速度的應用題。()。
3)已知工效和時間,可以求總價。()。
4)每畦收菠菜46千克,2畝收菠菜多少千克?是求單產量。()。
3、說說數量關系。
1。草莓每千克3元,買了4千克,一共用多少元?
2。一輛汽車3小時行150千米,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3。一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9米,8小時可以織布多少米?
4。一棵梨樹平均收梨30千克,一共收了90千克,有幾棵梨樹?
四、思考題。
根據20×31=620一道乘法應用題和兩道除法應用題,再解答,并出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二
(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積極思維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數量關系和正確選擇解題方法,是復習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和學具。
寫有練習題的翻轉小黑板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啟發(fā)談話: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不同數量關系的幾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這節(jié)課在同學們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一下復習。
(一)想一想,議一議。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都學習了哪些不同數量關系的應用題。請同位同學互相議一議、說一說。(可給5分鐘時間)。
在同學們說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一題。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買來45袋,食堂現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變換條件和問題。
同學們經過認真思考,大部分學生能做出正確解答。
40-16=24(袋)24+45=69(袋)。
答:現在還有69袋面粉。
接著,教師啟發(fā)學生改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變?yōu)槲覀円呀泴W過的其他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并能做出相應列式解答。學生由于有討論的基礎,又在教師不斷啟發(fā)和鼓勵下,因此很多同學能做出正確變換。
變換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還剩多少袋?
答:還剩7袋。
變換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變換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買來16袋計劃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變換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買來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夠吃幾天?
列式:40+16=56(袋)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變換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裝9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40-36=4(千克)。
答:還剩4千克。
……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越編興趣越高,他們所學的應用題得到全面的復習。
(三)分析、比較、判斷。
題目進行變換時,教師可有目的地將變換的每一道題有計劃地寫在表格里,以便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
題目變化后,教師可逐個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
2.請學習較好的學生從每個應用題的條件或問題入手或出發(fā),試著分析解題思路。
3.每道題在解答時,先算哪一步?為什么?
4.這幾道題有什么共同特點?有什么不同?(共同特點:都是三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都是先算中間問題,再算最后要求的問題。不同之處是數量關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題方法也不同)。
在學生觀察、思考、比較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小結出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讀題理解題意,弄清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2)分析解題思路,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確算式,算出結果。
(4)寫出答案,再檢查一下做得有沒有錯誤。
最后教師再強調指出: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是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記硬背,靈活選擇算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鞏固提高。
1.第一組練習(要求說出解題思路,提出中間問題)。
(1)有46張紙,出墻報用了14張,剩下的紙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幾張?
(2)學校里原來有7棵楊樹,又栽了6棵楊樹,死了3棵,現在有多少棵楊樹?
(3)食堂買白菜45千克,午飯吃了12千克,晚飯又吃了1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2.第二組練習題(要求先自己小聲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級一班有22個男同學,20個女同學。每7個同學一組,全班可以分成幾組?
(3)修花池要用94塊磚,第一次搬來36塊,第二次搬來38塊,還要搬多少塊?(用兩種方法解答)。
3.第三組練習(要求補充條件,成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1)“小熊貓”商店,共有98只氣球,________,現在有多少只氣球?
(2)手工組做了38輛紙?zhí)箍耍徒o幼兒園中班7輛,________,還剩幾輛?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應用題復習課,是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得到系統(tǒng)整理和鞏固,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因此從課堂設計上注意引導學生參與,通過回憶討論把學過的應用題一一列舉出來,再經過分析、解答、變換對已經學過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更加清楚,又通過分析、比較、判斷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數量關系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達到提高解答應用題能力的目的。
板書設計。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三
1、進一步理解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加深解答分數應用題的一般規(guī)律。
2、進一步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提高解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理解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加深解答分數應用題的一般規(guī)律。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復習鋪墊。
二、教學新課。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1、復習。
出示復習題(見幻燈)。
問:解答這道題是怎樣想的?為什么列方程解?
2、揭示課題。
解答分數應用題,要先確定單位“1”,再找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式,然后列式。這節(jié)課就繼續(xù)按照這樣的思路來學習分數應用題。
1、教學例2。
(1)學生讀題,找條件和問題。
(2)找關鍵句,說數量關系。
(3)學生畫線段圖。
(4)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5)小結:這道題的解題思路是怎樣的?
2、教學試一試。
(1)學生讀題,找條件和問題。
(2)找關鍵句,說數量關系。
(3)學生畫線段圖。
(4)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3、小結。
問: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認為解答分數應用題該怎么去思考?
1、做練習十第6題。
2、做“練一練”
3、做練習十第9題。
問:列方程解是怎樣想的?
練習使7、8、10。
課后感受。
例2比較簡單,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試一試”稍有一些難度。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放在了“試一試”的分析上。的確通過畫線段圖的分析,學生對此類題目有了一定的解題思路。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四
(一)使學生學會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的第一種解答方法。即求兩次剩余。
(二)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通過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第一種方法。
難點:正確分析數量關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義。
教具和學具。
寫有復習準備的翻轉小黑板。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口算下面應用題(要求先說出數量關系,再列出算式)。
1.一個星期上5天課,4個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課?
2.4個同學一共畫了24張畫,平均每個同學畫幾張畫?
3.一本故事書有96頁,已經看了18頁,還剩多少頁?
4.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還剩多少張?
學生解答后,教師把第4題添上一個條件“做小旗用去9張”。這道題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新課。
2.設疑引入。
例題出示后,讓學生默讀題,理解題意,接著教師設疑:“這道題和前面學習的應用題,數量關系有所不同,該怎樣解答呢?”教師設疑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試著分析解答,根據學生分析,教師同時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并邊畫線段圖邊分析。
(1)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30-11=19(張))。
(2)還剩多少張?(19-9=10(張))。
接著教師追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時將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別寫在算式上面。并請同學在圖上親自指一指“30-11=19”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9-9=10”是從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讓同學們說說思路。
3.試一試,做一做。
教師出示一個與例題同類題,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先根據圖示畫出解題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兒園買來30個蘋果,給小班12個,給中班9個,還有多少個?
先畫出解題思路:
再列式計算:
30-12=18(個)。
18-9=9(個)。
答:還有9個。
再請同學們說一說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義。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師出示下面兩個題,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數學題,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出10筐,下午賣出11筐,還剩多少筐?
(2)河邊有24只鴨,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還剩多少只?
5.歸納解題思路。
在以上四個題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先讓同學們討論一下,這四道題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學生結合具體題回答)再讓同學們討論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讓學生結合具體題目用綜合法思路試著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題,就可以讓學生這樣分析思路: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出10筐,這兩個條件可以算出上午賣出后剩下的筐數,再用剩下的筐數減去下午賣出11筐這兩個條件,就可以算出還剩多少筐。
這樣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結合具體題講講每道題的解題思路,就會使學生悟出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學會解題方法。
(三)鞏固反饋。
(1)畫出借給小蘭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畫出又借給小紅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組題:列式計算,要求全班學生動筆完成。
(1)學校有64盒粉筆,六年級用去8盒,五年級用去10盒,還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個,第一天賣了26個,第二天賣了18個,還剩多少個?
3.第三組題: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學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還剩幾只鴨?
(2)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還有多少只鴨?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部分教材主要是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教給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第一種解法,即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
采取以舊引新、設疑引入、嘗試討論、總結思路、鞏固反饋等教學層次,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每個活動中逐步悟出思路,學會解題方法。教學過程中還注意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這樣既分散了難點(使學生根據直觀圖,很快找出中間問題),又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板書設計。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15×416×516×64×25。
60÷480÷1696÷16100÷25。
60÷1580÷596÷6100÷4。
14×824×726×524×5。
(2)先說出思維過程,再說結果.。
15×6+1525×8-2524×5+24。
14×7-1426×4+2616×8-16。
(3)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15×()<7616×()<120。
25×()<20424×()<124。
26×()<15814×()<121。
(二)學習新課。
出示例1:70÷14=。
當學生充分討論后,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然后,老師再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法.。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給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確定商.。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肯定這個學生,平時注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師準備好的順序,教師要有應變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題時可以靈活選用.。
做一做:
訂正時,請說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師:用我們學到的試商方法,請看下面的例題.。
出示例2:240÷26=。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信息)。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給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說出的,應該表揚.(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做一做:
獨立完成后,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么試商方法.。
小結今天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有什么特點?
(除數的個位數是4,5,6)。
通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說一說,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
(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說一說)。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
(投影片要覆蓋、逐題出示)。
(2)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調整過來.。
(3)說出下面各題應該商幾.。
(投影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立即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
(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128÷14165÷24128÷16。
91÷15150÷25113÷15194÷26。
作業(yè):看書第52,53頁.。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板書設計。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解答乘法應用題.。
難點:準確地找到被乘數和乘數.。
教具和學具。
教具:準備3張圖畫,每張上有一個同學正在給4棵樹澆水.。
學具:3個圓片,20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列式計算。
3個4相加是多少?(4×3=12)。
5個2相加是多少?(2×5=10)。
2.看圖列式計算。
先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幾朵花?3個4是多少?4×3=12(朵))。
(二)學習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應用題,板書課題.。
1.出示例9。
同學們澆樹,每個人澆4棵,3個人一共澆多少棵?
指名學生讀題.這道題是什么意思呢?
這道題求的是什么?(3個人一共澆多少棵樹)。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澆了12棵.。
從圖上驗證一下3個人一共澆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買了3個扣子,每個5分錢,一共用了多少錢?
(1)先由學生讀題,指名讀,每人自己讀.。
(2)指導學生操作.。
求的是什么?(3個扣子多少錢)。
求3個5是多少用什么法?誰當被乘數?誰當乘數?(求3個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數,當被乘數,3是相同加數的個數,當乘數)。
教師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問學生:15分也就是幾角幾分,因此,可以口答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導學生比較:
提問:
(1)這兩道題在解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為什么都用乘法?(這兩道題都是求幾個幾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這兩道題已知條件的敘述順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個已知條件是相同加數,第二個已知條件是相同加數的個數;而例10的兩個已知條件的敘述順序與例9相反,第一個已知條件是相同加數的個數,第二個已知條件是相同加數)。
(三)鞏固反饋。
1.嘗試性練習。
下面兩道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試一試畫一個示意圖,進行小組討論.。
(1)小明做數學題,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數學題,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討論結果,兩道題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圖表示:只不過在敘述時兩個條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是求2個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
2.基本練習。
課本“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
第1題指名學生說出表格圖的意思,怎樣想,再全體列式解答.。
3.發(fā)展性練習。
“做一做”的第3題.。
小紅買了4米帶子,每米2角錢,一共用了幾角錢?
指名學生解釋一下書中的圖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幾角錢,也就是求什么.。
由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指名學生說一說為什么“2”當被乘數,“4”當乘數.。
這道題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還能想出另一種算法嗎?
(2+2+2+2=8(角))。
4.課后作業(yè):練習十第1題和第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內容:教材88-89頁,完成“做一做”中的習題和練習二十四l-4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能力和分析數量關系的本領。
(三)德育滲透點。
滲透數學意識,使學生知道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必要性,發(fā)。
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口算卡片、學具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完成88頁的復習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0。
指導學生操作學具。
第一行擺5個圓片。
第二行擺三角形,比圓片少2個。
第二行擺_個三角形。
說一說是怎樣擺的?
(2)啟發(fā)學生互相說條件,操作學具,提高操作能力,進一步理解比一個數少幾的數量關系。
2.教學例11。
(2)根據學生口述條件和問題,啟發(fā)學生知道什么?
使學生明確紅花多,黃花少。
(3)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黃花比紅花少6朵,也可以怎么說?
使學生明確:黃花比紅花少6朵也就是紅花比黃花多6朵。
(4)列式計算9+6=15(朵)。
(5)進一步理解,幫助學生掌握數量關系。
3.反饋練習。
1.“做一做”第1題。
2.“做一做”第2題。
三、鞏固發(fā)展。
看書質疑。
四、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解答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要分析數量關系,誰多、誰少,再列式解答。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第l、2題。
六、板書設計。
應用題。
例8:有紅花15朵,黃花比紅花少6朵。黃花有多少朵?
15-6=8(朵)。
答:黃花有8朵。
應用題的對比(2)。
教學內容:教材第90頁,完成“做一做”中的練習和練習二十四第5~8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2.正確解答應用題。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滲透數學意識,使學生知道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必要性,發(fā)。
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兩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兩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學具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操作學具,鞏固所學的數量關系。
二、探究新知。
l.投影出示例12。
2.小組活動。
(l)議一議兩道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教師出示圖片或投影片。
(2)通過議論和看示意圖,知道了什么?
使學生明確:兩道題都是紅花多,黃花少。
(3)想一想: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使學生明確:第一個已知條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題的第二個條件是第二題要求的問題,第一題要求的問題是第2題已知的第2個條件。
兩題都用減法計算。
3.獨立解答。
(4)填空。
(5)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反饋練習“做一做”
獨立填在課本上,訂正時啟發(fā)學生互相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鞏固發(fā)展。
1.練習二十四第8題。
2.練習二十四第5題,出示投影片。
學生議論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了解數量關系,口頭計算。
四、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這節(jié)課學習什么,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四第6、7題。
六、板書設計。
應用題。
例12(1)有紅花54朵,黃花36朵,黃花比紅花少多少朵?
答:黃花比紅花少18朵。
(2)有紅花54朵,黃花比紅花少18朵。黃花有多少朵?
答:黃花有36朵。
不連續(xù)退位減。
教學內容:教材第94-95頁,完成做一做中的練習和練習二十五中的1~4題。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初步理解筆算減法中退位的算理,正確進行計算。
2.總結減法計算中應注意的地方。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2.提高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和檢驗的好習慣,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學難點:正確計算和總結概括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53減26得多少?用堅式算出來,指名板演。
訂正時說一說兩位數減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2)用堅式進行計算,并板演。
(3)啟發(fā)學生想一想,計算時注意什么?
使學生明確:計算三位數減法時,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2.教學例2。
(l)出示例2。
(2)啟發(fā)學生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你發(fā)現了什么?應該怎樣計算?
(3)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啟發(fā)學生思考。
(4)引導學生明確:十位上的數不夠減,從百位退1,在十位加上10再減。
3.教學例3。
(l)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試算,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個位、百位不夠減)。
(2)讓學生分組討論說說百位不夠減,該怎么辦?
使學生明確:百位不夠減,從千位退1,在百位上加上10再減。
(3)反饋練習,完成“做一做”。
4.歸納總結:
(l)交流匯報。
使學生明確:不管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減。
(2)引導學生議論:三、四位數的減法和兩位數的減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閱讀教材95頁:三、四位數的減法,也要注意三條:
(4)反饋練習。
三、鞏固發(fā)展。
1.分組討論并計算,95頁“做一做”第3題、練習二十五第3題。
2.看書質疑。
四、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所學知識和應注意的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五第2、4題。
六、板書設計。
百十個百十個。
376319。
244143。
1230。
-425。
805。
減法的驗算。
教學內容:課本第96--97頁例4,“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五的第5--9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yǎng)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yǎng)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把下面減法算式改寫成加法算式。
(1)15-3=8()+()=()。
2.按課本第112頁上面:“如果把例3里的差和減數加起來,結果怎樣?算算看?!?BR> 指定二名同學板演,其余同學在下面列式計算。
做后,引導學生觀察兩道復習題,并說說加法和減法算式中各部分數之間的關系,由此導入新課。
二、新授。
1.教師將上述兩題豎式中相同部分用線連起來如下:
在學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如下結論:“差和減數相加,結果等于被減數?!?BR> 我們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BR> 教師說明:為了保證計算的正確,不僅要掌握計算法則,認真計算,還要學會驗算方法,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教師板書課題:減法的驗算。
指名用豎式演算,然后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驗算。全班學生計算并驗算。
(2)利用學生的板演,指名講計算過程。(數位要對齊,從低位減起,百位不夠減,從千位退1作10,百位17減8得9,千位剩3。)。
(3)正驗算是否正確,看差與減數相加是否等于被減數。
教師還要指出:如果題目沒要求驗算,為了簡便,也可以不另寫驗算的豎式,就用原來的豎式驗算。驗算時也是把差和減數加起來看得數是否等于被減數。
可以讓學生看看原來的豎式,從下往上,由學生口述:個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進上的1加3得4。
板書如下:
3.小結: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96頁,齊讀驗算的方法。
課本第97頁“做一做”習題第1-3題。
四、課堂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5-7題。
五、課后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8、9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
六、板書設計。
減法的驗算。
47363910。
-826驗算:+826。
39104736。
連續(xù)退位減。
教學內容:教材第99負例5、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練習和練習二十六第l-3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理解筆算減法中連續(xù)退位的算理。
2.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有序思維能力。
2.通過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和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計數器、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12-316-420-514-8。
2.筆算:(指名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復習了十幾減幾的口算和退位的筆算減法,今天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連續(xù)退位的筆算減法。
2.教學例5。
板書例5。
借助計數器撥數。
讓學生試算,讓學生說說發(fā)現了什么?(個位、十位連續(xù)不夠減)。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該怎樣算?要注意什么?
讓學生明確: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減,哪一位上的數有退位點,應該少看1再向前一位退位,在本位上加10再減。
讓學生借助板書再完整地敘述計算過程。
3.及時反饋,強化算理:
4.教學例6。
(1)板書例6。
讓學生觀察筆算的算式,發(fā)現個位、十位、百位都不夠減。教師引導學生利用例5的計算方法,說一說怎樣計算。(特別是十位,原來是夠減的,但被個位退1后就不夠減了,要向百位退位)。
再讓學生觀察百位和千位上數的特點,留給學生自己算,指名板演。
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最后讓學生看堅式和各位上的計算過程,自己再說一說算理。
5.反饋練習:
完成“做一做”第五題后3小題。
分組練習,指定兩名學生完成在投影片上。利用投影訂正,并讓學生口述其中兩題的計算過程。
完成“做一做”第二題。
分組練習,指定兩名學生完成在投影片上。訂正時,教師強調,做題時要養(yǎng)成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三。鞏固發(fā)展。
四、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小給本課所學的知識和應注意的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六第2、3題。
六、板書設計。
連續(xù)退位減。
例5:431。
-97。
334。
例6:5120-3826=1294。
5120。
-3826。
1294。
中間、末尾有零的退位減。
教學內容:教材103負例7、例8,完成“做一徽’中的習題和練習二十七中的第1.2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被減數中間、末尾有零的退位減法的算理。
2.掌握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操作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被減數中間和末尾有零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計數器、口算卡片、投影儀。投影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引人新課。
(l)動手操作,感知算理。
(2)堅式計算,明確算理。
引導學生在以上計算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并試算。
(3)教師巡視,重點幫助有困難的組。
引導學生匯報:
讓學生借助板書完整地敘述計算過程。
教師:用豎式計算被減數中間有零的退位減與前面學的連續(xù)退位減的方法相同。
使學生明確:哪一位上的0不夠減,退位后看成10再去減,哪一位上的0有退位點,退位后看成9再去減。
(4)反饋練習。
計算并口述算理:
401一124605-378。
(5)教師小結:
3.教學例8。
提問:這道題與例7有什么不同?(在課題上補充“末尾”)。
教師問:個位不夠減,十位,百位上都是0,應該怎么退位呢?退位后各位上的數各是多少?分組討論。
討論后引導學生回答:個位上不夠減,因為十位、百位上都是0,所以要從千位退一。這樣千位上由3變成2,百位由0變成9,十位由0變成9。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個位、十位上的結果。
百位、千位上的計算留給學生試算。指名學生板演,其他做在課本上。
引導學生小結:
計算被減數末尾數連續(xù)有幾個0的退位減法個位不夠減時,十位、百位是兒要從不為0的數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減。
4.反饋練習。
5.如果例8的被減數改成3010,該怎樣計算?
請同學們用堅式進行計算。
訂正時,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6.完成“做一做”第2題。
7.看書質疑。
三、鞏固發(fā)展。
四、全課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強調:被減數中間的0退1后作9減,計算時一定要注意被減數退位后每位上的數的變化情況。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七第三題的前4小題和第2題。
六、板書設計。
中間、末尾有0的退位減。
例7:302。
-159。
143。
3000。
-628。
2372。
元、角、分的簡單計算。
教學內容:課本第104頁例9,“做一做”習題和練習二十七第3--6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學會解答有關元、角、分的計算問題。
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解答有關元、角、分的計算問題。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口答。
1元=()角3元2角=()角。
3元4角5分=()分2角6分=()分。
2、筆算。
二、新授。
教學例9。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1、分析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是什么?
2、列式計算。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3、8元7角5分-1元5角8分該怎樣計算呢?(先寫出元、角、分,按照單位寫出數字,列成豎式)。
4、得出的結果是717,在橫式的后面能只寫717嗎?(應該寫7元1角7分或717分)。
三、鞏固練習。
完成“做一做”
四、課堂作業(yè)。
完成二十七的第3--6題。
五、板書設計。
元、角、分的簡單計算。
8元7角五分-1元5角8分=7元1角7分。
元角分。
875。
-158。
717。
答:一枝鋼筆比一枝圓珠筆貴7元1角7分。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八
(一)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理解數量關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量關系。
難點: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補充問題,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個皮球,賣出20個,________?
24-20=4(個)。
答:還剩4個。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________?
6×4=24(個)。
答:一共有24個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生答:讀懂題意。
師說:請同學們自由讀題,讀懂題意的同學就坐好。(指名一同學讀題)。
問:讀懂題意再干嗎?
生答:劃出已知、求。
師問:誰來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求?
生答:第1個已知條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個已知條件是:每盒6個。第3個已知條件是:賣出20個。所求問題是:還剩多少個?(同時打出相應的投影圖或p7實物圖)。
教師問:明確了這道題的已知、求,接下來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數量關系)。
教師問:這個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確分析數量關系,才能正確解答。請同桌同學討論一下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體討論,教師板書:
(1)商店一共有多少個皮球?
6×4=24(個)。
(2)還剩多少個?
24-20=4(個)。
答:還剩4個。
教師總結: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要先認真讀題,找準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確解答出應用題。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送給同學5張,現在有多少張畫片?
(1)先讀題。
(2)劃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說解題思路:根據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張畫片,再根據送給同學5張,可以求出現在有多少張。自己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檢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數寫在前面。
2.改一改。
問:能不能將第3個已知條件改一改,變成另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又買來4張,現在有多少張?
獨立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
3.兩步計算。
84-19+676-(28+20)。
52-4×681-36÷6。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說說下面的應用題先算什么。
(1)工廠先蓋了5排房,每排9間。又蓋了15間,一共蓋了多少間房?
(3)食堂買來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買來30棵,現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個。賣了28個,現在還有多少個乒乓球?
5.判斷哪個列式正確。
學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個,又買來1盒乒乓球,現在有多少個?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學生判斷不出,可用紅筆圈出1盒,如果有同學判斷正確,要大力表揚,告訴學生做應用題一定要認真審題。
6.比賽。
看誰算得又正確,又迅速。
(1)同學們做了40朵花,送給托兒所30朵,還剩多少朵?
(2)同學們分5組做紙花,每組做8朵。送給托兒所30朵,還剩多少朵?
(3)老師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華算了32道,還有幾道沒算?
(4)老師出了4欄算式,每欄9道。小明算了34道,還有幾道沒算?
(5)同學們做了16只紅風車,20只花風車。送給幼兒園18只,還有多少只?
(6)同學們分4組做風車,每組做9只。送給幼兒園18只,還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學可以思考下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jié)課是學生第二次接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重點和難點仍然是理解數量關系,會分析數量關系,進一步了解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所以在復習準備過程中安排了兩道補充問題,再解答的應用題基本練習,通過兩道練習,學生理解了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將兩道題合并,編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引出例2。在學習新課過程中,注重教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良好習慣。按照(1)讀懂題意;(2)找準已知、求;(3)分析數量關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解答這四步來學習。在鞏固反饋過程中,先做一道練一練,完全仿照例2來解答,再讓學生把練一練改一改,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接著通過兩步計算式題,找中間問題、判斷、比賽等大量練習,鞏固新知,最后給做題快的同學出一道雖然是3個已知條件,但用一步計算的應用題用以檢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的。
一、計算練習。
做練習二十三的第5、6、11題。
1、第6題,讓學生獨立口算,共同核對得數。
2、第6題,讓學生獨立筆算,填出得數,集體訂正。
3、第6題,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學生說說怎樣估算,第二行全班學生在練習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數,共同訂正。
二、應用題解題練習。
練習二十三的第7-10題及第12、14、15題。
1、第七題,全班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分別指名將兩種不同的解法的綜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12÷67200÷(12÷6)。
讓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不同。
2、第8題,先引導學生回顧除法應用題中常見的數量關系,然后再求。
3、第9、10題,先讓學生讀題,審題,比較兩題的不同,第9題是連除應用題,第10題不是連除應用題。
4、第12題,兩道小題也要讓學生對比著練,先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后指名說解法。
5、第14、15題,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集體訂正。
三、應用題補充條件、問題練習。
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3、16題。
1、第13題,讀題,明確條件,然后給予適當的啟發(fā)。
3、整理和復習。
復習混合運算式題、文字題和連乘、連除應用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6頁的第1-3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并會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文字題。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連乘、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比較熟練地解答這兩種應用題,提高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混合運算。
1、混合運算式題。
(1)做課本第116頁第1題及補充題。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集體訂正。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3題。
左圖是變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右圖是以框圖形式出現的混合運算。讓學生獨立計算,指名說出億時結果。
2、兩步計算文字題。
做第116頁的第2題。
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求什么,必須知道哪兩個數,再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
做練習二十六的第2題。
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計算,指名答出,共同訂正。
二、復習連乘、連除應用題。
1、做課本第116頁的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畫線段圖,教師巡視指導。
解答后,引導學生把它改編成用除法計算的兩步應用題。
2、練習二十六的第4題。
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訂正時,指名說說兩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綜合算式的每一步求什么。教師歸納,指出解答連乘、連除應用題應注意的問題。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
(二)歸納總結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法則.。
(三)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遷移規(guī)律進行類推和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難點:運用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筆算.(請兩名同學在投影膠片或玻璃片上做題)。
(2)()里最大能填幾?(投影逐題出示)。
18×()<9135×()<108。
34×()<24046×()<248。
37×()<27236×()<255。
71×()<36158×()<479。
訂正筆算(投影出示)。
說一說這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
師:這兩題都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法則.。
(同桌同學可以互相議論,提醒一下)。
然后請同學回答,投影出示.。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法則: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BR>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法則出示后,請一個同學讀一遍,再讓同學默讀兩遍.。
師: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用兩位數去除商是兩位數的除法,還要學著歸納總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板書課題用兩位數除商是兩位數)。
出示例1:768÷32=。
例1是一道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題,請根據思考題,試著寫在練習本上.請幾個同學寫在膠片或玻璃片上.(掛出小黑板)。
思考題:
1.除數是兩位數,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
2.商的第一位是幾,應寫在哪一位上面?為什么?
3.商是多少?
學生試做時,老師巡視,個別指導,了解情況.。
學生完成后,投影出示學生做的題,請學生按照思考題的思路回答計算過程.同時,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這道題的計算過程,請同桌兩個同學互相敘述,聽聽對方敘述是否正確.(除數是兩位數,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76比32大,32除76個十,商2個十,2寫在被除數的十位上面,32與2個十相乘,得64個十,寫在76下面,76個十減64個十,等于12個十,(12比32,小)把8落下來,32除128商4,4寫在被除數的個位上面,768÷32=24)。
做一做:
訂正時請敘述計算過程.。
出示例2:3293÷39=84……17。
請同學們獨立完成.自己小聲敘述計算過程.然后請同學回答.(老師板書)。
除數是兩位數,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前兩位是32,比除數39小,再試除前三位,39除329個十,商8個十,應寫在十位上.8與39相乘,得312,329減去312,余17個十,(余數比除數小)把3落下來,173里面有4個39,在個位商4,4與39相乘,積是156,173減去156,余17.(余數比除數小)。
做一做:
小結想一想:除數是兩位數除法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投影出示:除數是一位數除法法則)。
請參照投影片“除數是一位數除法法則”進行小組討論.。
討論后請同學回答:
相同點: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寫商;
3.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
不同點: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
(2)計算下面各題.。
416÷321670÷256501÷67。
854÷641189÷416976÷82。
學生做題時,老師巡視批改,注意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要個別指導,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作業(yè):第60頁第4題、第5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一
教學內容:鞏固新學的加減、連減應用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連減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列式解答加減、連減應用題。
教學過程設計:
1.口算:
2.補充問題后,再列式計算。
(1)有20個乒乓球,17個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飛機上有兒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
(3)小明用了5張電腦磁盤,還剩下19張,____________?
7.1996年和2000年我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上獲獎牌情況如下:
金牌銀牌銅牌。
1996年162212。
2000年281615。
(1)1996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2)2000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3)請你自己提一個問題,并解答。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的。
2.通過新舊知識的類比,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新知,提高遷移類推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利用乘法進行除法驗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觀察算式,揭示規(guī)律。
1.列三組題.。
42÷6=72÷8=72÷4=。
7×6=8×9=18×4=。
自己任選一組進行解答.。
問:通過做題你能發(fā)現什么?
學生匯報:商和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
板書:
2.設疑引出課題:
師: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我們發(fā)現:商和除數相乘,結果等于被除數.。
利用這一規(guī)律我們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來驗算除法計算得對不對.)。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
二、計算應用,內化新知。
1.出示例6:441÷7=。
請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計算得數,另一人驗算,看是否正確.。
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幾個同桌計算的結果.。
師問: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正好等于被除數呢?(小組討論)。
2.教師反饋,小結.。
3.初步練習:
148÷2656÷42232÷6。
做完后讓學生匯報驗算的方法.。
4.小組合作,學習例7.。
出示例7:2463÷5=。
(1)小組合作,計算例7,有問題或有什么新發(fā)現可以提出.。
(2)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3)問:觀察、比較兩種驗算方法,哪一種正確?
(4)問:第二種驗算方法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不等于被除數?結果不等于被除數,能說明計算正確嗎?要想使結果等于被除數,應該怎樣辦?(小組討論)。
(5)問: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小組討論)。
(6)問:有余數的除法該如何進行驗算?
(7)教師小結: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
5.提高練習.。
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42÷8209÷3856÷7。
三、練習與質疑。
1.計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驗算.。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進行板演,集體訂正.。
2.根據左邊的算式,直接寫出右題的得數.。
(1)126×7=882882÷7=。
(2)7056÷9=784784×9=()。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fā)現的能力。
2.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為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話能力。
課前準備:
1.實物投影儀。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畫或掛圖(可以是前面課文的掛圖,也可生畫的)。
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時高興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a、請學生說說自己在金秋時節(jié)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讓學生自己先說說。
b、具體說說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準備。要求:
(1)把做的事兒說清楚。
(2)說出自己的快樂。
(3)可以邊說邊演,可以請同桌一起說說演演。
3.講評結合,促進交流。
a、指名學生上臺口述,師生結合要求評點。
b、以示范為例,和同桌或在小組內互述,并推薦出讓自己感受最快樂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師生評選最佳學生。
4.學習小結,指導實踐。
小結學生交際的情況(以肯定為主的.不足,以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5.拓展活動。
畫一畫秋天的圖畫或所做的快樂的事。
習作:
一、談話引入。
二、寫前指導。
1.請同學們把畫展示給同桌看,并說說畫上的內容。
要求:說話完整、清楚,盡量用上好詞。
2.抽生上臺展示、交流,評價。
3.交流好詞好句。
三、寫作。
1.根據自己的畫和描述寫一段話。要求:事情敘述清楚、完整,語句通順,用上了好詞。
2.同桌相互交流所寫的,并相互提出意見。
3.自行修改。
四、交流、欣賞。
1.抽生上臺讀,大家評價。
2.佳作欣賞,大家點評寫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4.把話讀給你喜歡的同學或老師聽。
五、作業(yè)。
1.謄寫。
2.家長寫出評價。
3.把畫和話貼在教室的墻上。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四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
(3)有熱愛祖國的感情,對三字經這種言語形式感興趣。
重點(1)認識“神、州”等十一個生字。會寫“夕、與”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
難點(1)認識“神、州”等十一個生字。會寫“夕、與”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
教具(1)識字課件,生字卡片。
(2)節(jié)選我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風景名勝,風土人情的影片片段。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1)課前預習:自瀆課文,收集祖國各處風光名勝的照片和圖片。
(2)展示交流:
把自己收集到的祖國各處風光名勝的照片和圖片拿出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3)看影片,引出生字。
播放祖國風光,名勝片段,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教師相機引出本課要認的生字(課件出示)。
(4)自主探索,學習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聲讀出字詞,不會讀的請同學幫忙。
2、去掉拼音讀詞語。
2、隱去熟字,讀生字。
3、指名讀,注意正音。“神、州、川”是翹舌音,要讀準。
4、學生拿出自帶的生字卡片,小組內以不同方式認讀生字,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與學習伙伴分享。
5、教師抽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之后做總結。
換偏旁:伸--神勇--涌。
減一減:寫--與眠--民。
加一加:夾--峽。
猜謎語:海中一座山,鳥兒好家園。(島)。
(5)朗讀感悟。
1、自由練讀,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指名四名學生每人讀一句。
3、挑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再練一練。
4、合作學習,交流心得。
請把你喜歡的一句,讀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自由交流:請走出座位,看看哪個同學的圖片能配上你喜歡的這句話。
小組展示:請拿著相應的圖片,把課文里的句子讀給小組的同學聽。
5、全班展示:請四個學生舉起圖片,分別領讀四句話。
6、拍手開火車讀。
7、老師帶著學生配上動作讀。
第二課時:
(1)復習鞏固:
1、出示圖片,學生找相應的詞語卡片,貼卡片,并做小老師領讀。
2、老師出示圖片,學生舉起對應生字卡片一起讀。
3、老師讀生字,學生舉起生字卡片一起讀。
4、創(chuàng)設情景,朗讀課文。
看課件或影片朗讀句子。
先自己練讀全文,再同桌互讀互聽。
鼓勵學生背誦。
(2)質疑解詞。
1、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教師隨機點撥。
“民族”:我國有56個民族。你是哪個民族的?認識課文后“讀讀認認”中的四個少數民族,再說說自己還知道有哪些少數民族。
“神州”和“華夏”意思可直接告訴學生。
其余問題可以利用影片,圖片相機指導。如,“聳”字。播放珠穆朗瑪峰圖。讓學生感悟。
(3)指導寫字。
自己觀察,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同學。
結合學生的分析,老師范寫。重點指導“爭,民,族”三個字。
“爭”的第四筆要寫長一些,這一筆正好在橫中間上,豎鉤要在豎中線上起筆?!懊瘛钡男便^不要寫成豎彎鉤?!白濉钡姆阶峙砸獙懙瞄L而窄,右邊稍大,“矢”不要寫成“失”。
學生描紅,臨寫。
(4)拓展活動。
上網或從書上查一查少數民族的資料。
備注。
作業(yè)布置(1)抄寫生字。
(2)完成課堂探索練習冊。
板書設計識字三。
換偏旁:伸--神勇--涌。
減一減:寫--與眠--民。
加一加:夾--峽。
教學后記通過圖片,課件展示,以及猜謎語,多形式朗讀等方式,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同時,要求學生自己找尋資料,加強了動手能力,達到既定目標。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五
教學內容:課本49頁例3.
教學目標:經歷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過程,體會小括。
的作用,并能這正確使用小括號。
教學重點:會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過程,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小括號。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出示目標(2分鐘左右)。
1.引入課題。
前面我們學習了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今天我們來學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2.出示目標。
經歷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過程,體會小括號的作用,并能這正確使用小括號。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第一次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獨學:1.出示課本49頁例7×(7-5)。
2.這兩個算式有乘法、有減法、還有除法,還有小括。
號。那怎么辦?
3.自己試著算一算。
互學:想好運算順序,試著互相說一說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群學:探究有小括號的作用。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三、達標檢測拓展提升。
1.達標檢測。
課本49頁做一做第1.2題。
2.拓展提升。
課本52頁14題。
板書設計:。
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7×2=35÷7。
=14=5。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小括號有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六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聽錄音.。
師:新課前,請大家聽一段錄音(播放音頻:時間的腳步).誰能聽出這是什么聲音?
生:這是鐘聲.。
師:對.這是時鐘行走時發(fā)出的聲音.我們要學習時間單位,就要認識鐘面.。
2.師:下面介紹三好學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學習活動內容及時間安排.(分別出示圖片"起床圖"、"上課圖"、"活動圖")。
請大家仔細觀察,按順序說出每幅畫中小芳姐姐在做什么?她是在幾點鐘開始的?(教師在學生每回答完一幅圖后,作出必要的補充和更正.)。
(1)小芳姐姐每天上午6時半起床,一分鐘也不拖拉.。
(2)小芳姐姐上午8時正準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學習.。
(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時參加課外鍛煉,增強體質.。
二、學習新課。
1.師:人們?yōu)榱苏莆諘r間,做時間的主人,發(fā)明了時鐘.。
3.觀察、思考和討論.。
(1)鐘面上這兩根指針是怎樣走動的?
教師演示,得出分針和時針在鐘面上是同時、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
(2)分針與時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
(3)兩針行走時它們的關系怎樣?
4.結合生活實際,領會1小時、1分鐘分別大約有多久.。
(1)1小時等于1節(jié)課的時間加課間活動20分鐘的時間.。
5.討論.。
理解和掌握如何在鐘面上用時針與分針表示時間.。
(1)“整點鐘”的表示.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點正.。
三、練習。
1.基本練習.。
(1)說出鐘面上所指時間.(教師演示動畫"時鐘",全班搶答.)。
1:00,5:30,7:15,12:45,12:46.。
(2)看卡片讀時間.。
8:25,11:50,12:00,6:55,4:53.。
2.實踐性練習.。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七
一、本次“語文樂園”包括“我來試試”“探究與發(fā)現”“口語交際”“習作”四部分。
二、“我來試試”的內容是讀一讀、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背一背。本題要求學生積累的詞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每個詞語中有一些音或者形的變化。特別是詞語接龍。
三、習作部分注意啟發(fā)學生寫真實的生活。
課時量:3課時。
訓練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來試試。
讀一讀,說一說。
1、讓學生復習背過的有關的成語,再讓學生獨立讀這些詞語,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發(fā)現這些詞語的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背誦。
2、引導學生說說平時積累的這類詞語,如,“人來人往”“往xxx”“xxxx”。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留心這樣的詞語,多積累這樣的成語。
3、結合本次練習,布置學生課外搜集動物成語、花草成語等,開展語文活動,給學生提供學成語、用成語的機會,進一步激發(fā)積累成語的興趣,使課內課外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寫一寫、背一背。
1、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
2、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
3、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讀一讀”安排的是讀短文《鵬程萬里》。
閱讀短文,要求學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寫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鯤鵬與晏雀志向與能力的不同,作者希望同學們學習燕雀的高遠。
1、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思考:“這篇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在與同學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學生說說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感慨,明顯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讀完短文,先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再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真話,可以談對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談對作者感慨的理解;可以從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談,也可以從自身的體驗方面談,更可以聯系生活中的類似現象談。
第二課時。
二、探究與發(fā)現。
這次學習主要是學習擬人句。
1、太陽出來了,太陽向著她微笑。月亮出來了,月亮也向著她微笑。
學習句子的表達方式,照樣字也寫一些。
很明顯,這個句子要注意,“還是”“還是”的連接作用。
三、口語交際。
本次“口語交際”旨在培養(yǎng)學生有理有據地陳述自己的觀點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圍繞一個話題分正、反兩方闡述完全不同的看法。
要使學生能展開討論,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幫助學生選擇一個設和自己的職務??梢杂脮械脑掝},也可以由學生確定話題,使爭論的話題更有針對性,更能激發(fā)學生辯論的欲望。
2選定話題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一方所持的觀點準備材料。參加辯論前,各方要充分交流每個人的看法,梳理材料,達成共識后分配任務,或推選辯論主要代表。
3辯論的時候,要求學生不僅要闡明自己的觀點,還要注意傾聽對方的發(fā)言,適時抓住對方發(fā)言的漏洞進行反駁。不能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應變能力。
4要注意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辯論不僅要講“理”,還要講“禮”,培養(yǎng)學生文明的語言習慣。
第三課時。
五、這次“習作”是讓學生寫自己的新發(fā)現,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tài)度。
1導入,如,講許多生活中應該拒絕的事情,讓學生知道,真實的表達,發(fā)表不同看法,是一個了不起的本領。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
2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通過互相交流,引導學生回憶生活,從中選擇值得寫一寫的自己的拒絕。只要是“自己說不”都可以。如,無論多小的發(fā)現,只要是自己的,都有價值,都可以寫。這樣,學生就能打開思路,就能愉快地表達。
值得注意的是,習作一定要“把說不的過程寫清楚”。這一點應作為評價這次習作的重要標準。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八
“識字加油站”安排了一組動賓結構的短語,描寫了學生在課堂之外的學習生活,朗朗上口,有韻律感。
“字詞句運用”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同音字辨析,讓學生在運用中明晰同音字不同的意思和用法;第二部分讓學生體會關聯詞“一邊……一邊……”的用法,并學習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寫話”以學生喜歡的玩具為主題,寫一寫玩具的樣子和好玩之處,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展示臺”呈現了積累詞句的三個角度:有詞語,有成語,還有名言警句,旨在提醒學生可從不同角度積累詞句。兩處小泡泡提示學生要多積累詞句,積累的好詞佳句可以分享。
“日積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詩人通過描寫兒童垂釣時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了天真的童趣。
“我愛閱讀”安排了《王二小》一文,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抗戰(zhàn)小英雄王二小和敵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獻身的`故事。
教學目標和教學建議。
識字加油站。
1.認識“彈、鋼”等ll個生字。
2.發(fā)現“動詞+名詞”的構詞特點,并拓展練說。
本板塊列舉的9個短語,描述的都是學生熟悉而又喜愛的課外活動,學生一讀就瞳,無需單獨講解孤立的字義。可聯系生活,講讀詞語和想象畫面結合起來,從中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生字。
本板塊要認的字中,“鋼、琴、捏、環(huán)、滑”由于受方言的干擾,學生不容易讀準,教師要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本板塊的詞語構成比較有特色,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讀,體會其構詞特點。然后聯系學生生活,拓展其他類似構詞特點的詞語,如“折紙飛機、踢毽子、練書法、做航?!?。
字詞句運用。
1.正確辨析“園”“圓”等4組同音字。
2.學習“一邊……一邊……”的用法,練習說句子。
第一部分選取了4組同音字進行比較辨析和運用。對學生來說,同音字容易混淆,通過比較讓學生了解漢字同音不同義的特點,在實踐運用中減少錯別字。如辨析“帶、戴”這一組同音字時,可以先出示兩個字的不同意思:“帶”表示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或像帶子的長條物,也有隨身拿著的意思;“戴”是指把某樣物件加在頭、面、頸、手等處,也有推崇和擁護的意思。在理解詞語意思后,補充詞語,如“帶行李、帶干糧”“穿戴、戴紅領巾、戴眼鏡”,把上述詞語中的“帶、戴”用括號代替,請學生選用,并說明理由。在語境中讓學牛辨析同音字的不同含義。
第二部分呈現的3句話都有關聯詞“一邊……一邊……”。教學中先讓學生把句子讀正確,了解“一邊……一邊……”可以用作表示同時發(fā)生的兩件事,然后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句子。如果學生表達有困難,可以提供一些內容,比如:“小朋友一邊聽音樂,一邊……”“小猴子一邊曬太陽,一邊……”,打開學生的思路。
寫話。
先說后寫,寫出玩具的樣子和好玩在哪里,表達對玩具的喜愛之情。
這個話題貼近兒童生活,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梢砸龑W生從玩具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介紹自己喜愛的玩具的樣子,再說說玩具是怎么玩的。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詞語來形容玩具,如“雪白”“長長的”“胖乎乎”。在寫話之前,可以提供寫話的范例,引導學生寫話時注意“段前空兩格”“標點符號占一格”等格式要求。
寫話示例.。
展示臺。
能從不同角度積累好詞佳句,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積累語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和習慣。展示臺以不同角度提供了詞句積累的范例,可先讓學生讀一讀,了解可以從哪些角度積累詞句:明白積累的詞句可以從課文中找尋,也可以從課外書中摘錄;可以積累兩個字的詞語,也可以積累四字詞語,也可以是句子;可以分類別積累名詞、描寫同一內容的形容詞、名言警句等。
在學生交流積累的詞句后,可請學生自主制作積累的卡片并進行展示,在交流評價中逐步培養(yǎng)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朗讀、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一個小孩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全詩形神兼?zhèn)涞乜坍嬃舜贯炐鸿蜩蛉缟男蜗?,給人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可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古詩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正確。要注意讀準“綸”字的讀音l已n,后鼻音“蓬、映、驚、應”,多音字“得、應”。學生如果提問一些不懂的詞句,教師可相機給出恰當的解釋。如“蓬頭”是指頭發(fā)亂得像蓬草,形容小孩的樣子可愛;“稚子”指的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綸”是釣魚用的絲線,“垂綸”就是指釣魚;“借問”的意思是打聽問路。在正確認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我愛閱讀。
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抗戰(zhàn)小英雄王二小和敵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獻身的故事。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故事,圍繞一些不理解的詞句進行交流討論。如“兒童團員、掃蕩、敵人、八路軍”,也可以圍繞課外觀看的影片《小兵張嘎》《雞毛信》等,交流自己閱讀這篇課文后的感受或者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小英雄們的英勇事跡。學生如果有興趣,教師也可以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給學生聽一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九
(2010至2011上學期)。
六年級數學學科教師:高春枝。
學習。
內容分數乘法一步應用題。
學習。
目
標1、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一步應用題。
2、在觀察、猜想、嘗試練習、交流反饋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3、創(chuàng)設開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重難。
點及。
突破。
措施教學重點:理解題中的單位“1”和問題的關系。
教學難點:抓住知識關鍵,正確、靈活判斷單位“1”。
課前。
準備。
導學案設計個性化設計。
預
習
學
案1、先說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
12××。
2、列式計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
3、由以上練習,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自
主
樂
學
合
作
交
流1、小組合作學習例1。
(1)抓住關鍵句“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結合線段圖理解題意,找到解題思路。
(2)在小組內討論,對于這句分率句該如何來理解?(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這句話是把“我們人均耕地面積”與“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相比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是表示單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3)在分析題意的基礎上,獨立列式、計算。
2500×=1000(平方米)。
2、結合計算結果,說說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進行國情教育。
3、(1)鞏固練習:“做一做”,獨立畫線段圖表示題意,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依據是什么?然后獨立解答。
(2)練習四第2題:先找出單位“1”--全世界的丹頂鶴數只。
(3)練習四第3題:先找到單位“1”,再獨立列式解答。
4、討論小結: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解題步驟是什么?
檢
測
反
饋
課
外
拓
展作業(yè):練習四第4、7、8、9題。
教
學
反
思
審核人: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二十
《識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為小朋友描繪了大自然中動物們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時揭示了“人和動物是朋友、保護動物是大事”的道理。課文內容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節(jié)奏感強。由于“拍手歌”是孩子們熟悉、喜歡的游戲形式,孩子們的朗讀興趣很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快樂的誦讀背誦中感受到人類和動物共同的家園,以及動物和人類的相互依存。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熟練朗讀拍手歌,讀出節(jié)奏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兒歌意境。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謎語、導入新課、學習生字新詞,在掌握生字的基礎上學習本課。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樂于與他人合作,促進語言積累。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學習中體會人與動物的相互依存,從而懂得保護動物。
教學重點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準確熟練朗讀拍手歌,讀出節(jié)奏感。
教學難點寫好“保護”兩字,注意左右結構漢字的書寫特點。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本文斐.斐.課.件.園)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自主識字。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么?老師帶來一個謎語大家來猜一猜:
花冠頭上戴,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開很漂亮。
(謎底:孔雀)。
2、你還喜歡哪些動物啊?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于動物的拍手歌,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來讀一讀吧!
4、老師提出讀書要求:
(1)注意讀書姿勢。
(2)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想辦法解決它。1、學生猜謎語后說說自己喜歡那些動物!
2、認真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解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合作交流。
1、請同學們看小黑板(出示本課要求認識的10個生字)加拼音的是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請同學們自由讀生字,哪些字你覺得不容易讀就多讀幾遍。
2、你要提醒小伙伴注意哪些字的讀音,為什么?
3、誰能把剛才難讀的生字教教大家?學生齊讀。
4、你覺得哪些字特別難記,誰有好辦法記住?
5、現在拿出你手中的生字卡片,我們小組比賽,看哪個小組長最有能力既能讓本組組員會認,又能組織好紀律,過一小會兒小組比賽。(老師在小組間走動,隨時檢查學習情況)。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一
(學生改編后,同桌交流)。
2)生匯報,教師板書改編后的應用題。
3)學生根據改編應用題任選一道解答,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寫出數量關系。
4)說一說,哪個量是總價,哪個量是單價,哪個量是數量。
3.引導學生比較總結。
1)出示題目,學生討論。
a)這三道題都與哪幾種數量有關?
b)三道應用題有什么不同?
(題目、數量關系)。
2)教師小結。
通過學習例1的三道應用題我們知道:由一個乘法數量關系可以得出兩個新的除法數量關系。
4.應用學習例1的方法,根據前面所學過的乘法數量關系,得出其他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5.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將一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由我們原來學習的乘法常見數量關系,得到對應的新的除法數量關系。我們一共學習了四組常見的數量關系,在每一組數量關系中,以第一個乘法數量關系是最基本的,只要記住這個最基本的,其他的我們就能很快想出來。
三、反饋練習。
1、74頁做一做(學生獨立解答,說出數量關系)。
2、判斷題。
1)買2件襯衣180元,平均每件多少元?這是求總價的題目。()。
2)一輛客車5小時行30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這是求速度的應用題。()。
3)已知工效和時間,可以求總價。()。
4)每畦收菠菜46千克,2畝收菠菜多少千克?是求單產量。()。
3、說說數量關系。
1。草莓每千克3元,買了4千克,一共用多少元?
2。一輛汽車3小時行150千米,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3。一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9米,8小時可以織布多少米?
4。一棵梨樹平均收梨30千克,一共收了90千克,有幾棵梨樹?
四、思考題。
根據20×31=620一道乘法應用題和兩道除法應用題,再解答,并出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二
(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積極思維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數量關系和正確選擇解題方法,是復習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和學具。
寫有練習題的翻轉小黑板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啟發(fā)談話: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不同數量關系的幾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這節(jié)課在同學們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一下復習。
(一)想一想,議一議。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都學習了哪些不同數量關系的應用題。請同位同學互相議一議、說一說。(可給5分鐘時間)。
在同學們說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一題。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買來45袋,食堂現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變換條件和問題。
同學們經過認真思考,大部分學生能做出正確解答。
40-16=24(袋)24+45=69(袋)。
答:現在還有69袋面粉。
接著,教師啟發(fā)學生改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變?yōu)槲覀円呀泴W過的其他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并能做出相應列式解答。學生由于有討論的基礎,又在教師不斷啟發(fā)和鼓勵下,因此很多同學能做出正確變換。
變換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還剩多少袋?
答:還剩7袋。
變換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變換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買來16袋計劃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變換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買來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夠吃幾天?
列式:40+16=56(袋)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變換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裝9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40-36=4(千克)。
答:還剩4千克。
……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越編興趣越高,他們所學的應用題得到全面的復習。
(三)分析、比較、判斷。
題目進行變換時,教師可有目的地將變換的每一道題有計劃地寫在表格里,以便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
題目變化后,教師可逐個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
2.請學習較好的學生從每個應用題的條件或問題入手或出發(fā),試著分析解題思路。
3.每道題在解答時,先算哪一步?為什么?
4.這幾道題有什么共同特點?有什么不同?(共同特點:都是三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都是先算中間問題,再算最后要求的問題。不同之處是數量關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題方法也不同)。
在學生觀察、思考、比較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小結出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讀題理解題意,弄清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2)分析解題思路,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確算式,算出結果。
(4)寫出答案,再檢查一下做得有沒有錯誤。
最后教師再強調指出: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是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記硬背,靈活選擇算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鞏固提高。
1.第一組練習(要求說出解題思路,提出中間問題)。
(1)有46張紙,出墻報用了14張,剩下的紙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幾張?
(2)學校里原來有7棵楊樹,又栽了6棵楊樹,死了3棵,現在有多少棵楊樹?
(3)食堂買白菜45千克,午飯吃了12千克,晚飯又吃了1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2.第二組練習題(要求先自己小聲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級一班有22個男同學,20個女同學。每7個同學一組,全班可以分成幾組?
(3)修花池要用94塊磚,第一次搬來36塊,第二次搬來38塊,還要搬多少塊?(用兩種方法解答)。
3.第三組練習(要求補充條件,成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1)“小熊貓”商店,共有98只氣球,________,現在有多少只氣球?
(2)手工組做了38輛紙?zhí)箍耍徒o幼兒園中班7輛,________,還剩幾輛?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應用題復習課,是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得到系統(tǒng)整理和鞏固,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因此從課堂設計上注意引導學生參與,通過回憶討論把學過的應用題一一列舉出來,再經過分析、解答、變換對已經學過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更加清楚,又通過分析、比較、判斷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數量關系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達到提高解答應用題能力的目的。
板書設計。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三
1、進一步理解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加深解答分數應用題的一般規(guī)律。
2、進一步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提高解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理解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加深解答分數應用題的一般規(guī)律。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復習鋪墊。
二、教學新課。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1、復習。
出示復習題(見幻燈)。
問:解答這道題是怎樣想的?為什么列方程解?
2、揭示課題。
解答分數應用題,要先確定單位“1”,再找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式,然后列式。這節(jié)課就繼續(xù)按照這樣的思路來學習分數應用題。
1、教學例2。
(1)學生讀題,找條件和問題。
(2)找關鍵句,說數量關系。
(3)學生畫線段圖。
(4)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5)小結:這道題的解題思路是怎樣的?
2、教學試一試。
(1)學生讀題,找條件和問題。
(2)找關鍵句,說數量關系。
(3)學生畫線段圖。
(4)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3、小結。
問: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認為解答分數應用題該怎么去思考?
1、做練習十第6題。
2、做“練一練”
3、做練習十第9題。
問:列方程解是怎樣想的?
練習使7、8、10。
課后感受。
例2比較簡單,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試一試”稍有一些難度。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放在了“試一試”的分析上。的確通過畫線段圖的分析,學生對此類題目有了一定的解題思路。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四
(一)使學生學會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的第一種解答方法。即求兩次剩余。
(二)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通過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第一種方法。
難點:正確分析數量關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義。
教具和學具。
寫有復習準備的翻轉小黑板。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口算下面應用題(要求先說出數量關系,再列出算式)。
1.一個星期上5天課,4個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課?
2.4個同學一共畫了24張畫,平均每個同學畫幾張畫?
3.一本故事書有96頁,已經看了18頁,還剩多少頁?
4.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還剩多少張?
學生解答后,教師把第4題添上一個條件“做小旗用去9張”。這道題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新課。
2.設疑引入。
例題出示后,讓學生默讀題,理解題意,接著教師設疑:“這道題和前面學習的應用題,數量關系有所不同,該怎樣解答呢?”教師設疑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試著分析解答,根據學生分析,教師同時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并邊畫線段圖邊分析。
(1)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30-11=19(張))。
(2)還剩多少張?(19-9=10(張))。
接著教師追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時將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別寫在算式上面。并請同學在圖上親自指一指“30-11=19”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9-9=10”是從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讓同學們說說思路。
3.試一試,做一做。
教師出示一個與例題同類題,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先根據圖示畫出解題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兒園買來30個蘋果,給小班12個,給中班9個,還有多少個?
先畫出解題思路:
再列式計算:
30-12=18(個)。
18-9=9(個)。
答:還有9個。
再請同學們說一說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義。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師出示下面兩個題,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數學題,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出10筐,下午賣出11筐,還剩多少筐?
(2)河邊有24只鴨,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還剩多少只?
5.歸納解題思路。
在以上四個題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先讓同學們討論一下,這四道題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學生結合具體題回答)再讓同學們討論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讓學生結合具體題目用綜合法思路試著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題,就可以讓學生這樣分析思路: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出10筐,這兩個條件可以算出上午賣出后剩下的筐數,再用剩下的筐數減去下午賣出11筐這兩個條件,就可以算出還剩多少筐。
這樣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結合具體題講講每道題的解題思路,就會使學生悟出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學會解題方法。
(三)鞏固反饋。
(1)畫出借給小蘭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畫出又借給小紅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組題:列式計算,要求全班學生動筆完成。
(1)學校有64盒粉筆,六年級用去8盒,五年級用去10盒,還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個,第一天賣了26個,第二天賣了18個,還剩多少個?
3.第三組題: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學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還剩幾只鴨?
(2)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還有多少只鴨?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部分教材主要是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教給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第一種解法,即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
采取以舊引新、設疑引入、嘗試討論、總結思路、鞏固反饋等教學層次,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每個活動中逐步悟出思路,學會解題方法。教學過程中還注意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這樣既分散了難點(使學生根據直觀圖,很快找出中間問題),又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板書設計。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15×416×516×64×25。
60÷480÷1696÷16100÷25。
60÷1580÷596÷6100÷4。
14×824×726×524×5。
(2)先說出思維過程,再說結果.。
15×6+1525×8-2524×5+24。
14×7-1426×4+2616×8-16。
(3)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15×()<7616×()<120。
25×()<20424×()<124。
26×()<15814×()<121。
(二)學習新課。
出示例1:70÷14=。
當學生充分討論后,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然后,老師再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法.。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給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確定商.。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肯定這個學生,平時注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師準備好的順序,教師要有應變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題時可以靈活選用.。
做一做:
訂正時,請說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師:用我們學到的試商方法,請看下面的例題.。
出示例2:240÷26=。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信息)。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給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說出的,應該表揚.(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做一做:
獨立完成后,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么試商方法.。
小結今天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有什么特點?
(除數的個位數是4,5,6)。
通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說一說,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
(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說一說)。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
(投影片要覆蓋、逐題出示)。
(2)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調整過來.。
(3)說出下面各題應該商幾.。
(投影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立即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
(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128÷14165÷24128÷16。
91÷15150÷25113÷15194÷26。
作業(yè):看書第52,53頁.。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板書設計。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解答乘法應用題.。
難點:準確地找到被乘數和乘數.。
教具和學具。
教具:準備3張圖畫,每張上有一個同學正在給4棵樹澆水.。
學具:3個圓片,20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列式計算。
3個4相加是多少?(4×3=12)。
5個2相加是多少?(2×5=10)。
2.看圖列式計算。
先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幾朵花?3個4是多少?4×3=12(朵))。
(二)學習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應用題,板書課題.。
1.出示例9。
同學們澆樹,每個人澆4棵,3個人一共澆多少棵?
指名學生讀題.這道題是什么意思呢?
這道題求的是什么?(3個人一共澆多少棵樹)。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澆了12棵.。
從圖上驗證一下3個人一共澆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買了3個扣子,每個5分錢,一共用了多少錢?
(1)先由學生讀題,指名讀,每人自己讀.。
(2)指導學生操作.。
求的是什么?(3個扣子多少錢)。
求3個5是多少用什么法?誰當被乘數?誰當乘數?(求3個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數,當被乘數,3是相同加數的個數,當乘數)。
教師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問學生:15分也就是幾角幾分,因此,可以口答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導學生比較:
提問:
(1)這兩道題在解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為什么都用乘法?(這兩道題都是求幾個幾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這兩道題已知條件的敘述順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個已知條件是相同加數,第二個已知條件是相同加數的個數;而例10的兩個已知條件的敘述順序與例9相反,第一個已知條件是相同加數的個數,第二個已知條件是相同加數)。
(三)鞏固反饋。
1.嘗試性練習。
下面兩道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試一試畫一個示意圖,進行小組討論.。
(1)小明做數學題,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數學題,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討論結果,兩道題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圖表示:只不過在敘述時兩個條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是求2個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
2.基本練習。
課本“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
第1題指名學生說出表格圖的意思,怎樣想,再全體列式解答.。
3.發(fā)展性練習。
“做一做”的第3題.。
小紅買了4米帶子,每米2角錢,一共用了幾角錢?
指名學生解釋一下書中的圖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幾角錢,也就是求什么.。
由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指名學生說一說為什么“2”當被乘數,“4”當乘數.。
這道題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還能想出另一種算法嗎?
(2+2+2+2=8(角))。
4.課后作業(yè):練習十第1題和第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內容:教材88-89頁,完成“做一做”中的習題和練習二十四l-4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能力和分析數量關系的本領。
(三)德育滲透點。
滲透數學意識,使學生知道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必要性,發(fā)。
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口算卡片、學具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完成88頁的復習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0。
指導學生操作學具。
第一行擺5個圓片。
第二行擺三角形,比圓片少2個。
第二行擺_個三角形。
說一說是怎樣擺的?
(2)啟發(fā)學生互相說條件,操作學具,提高操作能力,進一步理解比一個數少幾的數量關系。
2.教學例11。
(2)根據學生口述條件和問題,啟發(fā)學生知道什么?
使學生明確紅花多,黃花少。
(3)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黃花比紅花少6朵,也可以怎么說?
使學生明確:黃花比紅花少6朵也就是紅花比黃花多6朵。
(4)列式計算9+6=15(朵)。
(5)進一步理解,幫助學生掌握數量關系。
3.反饋練習。
1.“做一做”第1題。
2.“做一做”第2題。
三、鞏固發(fā)展。
看書質疑。
四、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解答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要分析數量關系,誰多、誰少,再列式解答。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第l、2題。
六、板書設計。
應用題。
例8:有紅花15朵,黃花比紅花少6朵。黃花有多少朵?
15-6=8(朵)。
答:黃花有8朵。
應用題的對比(2)。
教學內容:教材第90頁,完成“做一做”中的練習和練習二十四第5~8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2.正確解答應用題。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滲透數學意識,使學生知道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必要性,發(fā)。
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兩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兩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學具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操作學具,鞏固所學的數量關系。
二、探究新知。
l.投影出示例12。
2.小組活動。
(l)議一議兩道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教師出示圖片或投影片。
(2)通過議論和看示意圖,知道了什么?
使學生明確:兩道題都是紅花多,黃花少。
(3)想一想: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使學生明確:第一個已知條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題的第二個條件是第二題要求的問題,第一題要求的問題是第2題已知的第2個條件。
兩題都用減法計算。
3.獨立解答。
(4)填空。
(5)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反饋練習“做一做”
獨立填在課本上,訂正時啟發(fā)學生互相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鞏固發(fā)展。
1.練習二十四第8題。
2.練習二十四第5題,出示投影片。
學生議論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了解數量關系,口頭計算。
四、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這節(jié)課學習什么,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四第6、7題。
六、板書設計。
應用題。
例12(1)有紅花54朵,黃花36朵,黃花比紅花少多少朵?
答:黃花比紅花少18朵。
(2)有紅花54朵,黃花比紅花少18朵。黃花有多少朵?
答:黃花有36朵。
不連續(xù)退位減。
教學內容:教材第94-95頁,完成做一做中的練習和練習二十五中的1~4題。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初步理解筆算減法中退位的算理,正確進行計算。
2.總結減法計算中應注意的地方。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2.提高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和檢驗的好習慣,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學難點:正確計算和總結概括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53減26得多少?用堅式算出來,指名板演。
訂正時說一說兩位數減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2)用堅式進行計算,并板演。
(3)啟發(fā)學生想一想,計算時注意什么?
使學生明確:計算三位數減法時,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2.教學例2。
(l)出示例2。
(2)啟發(fā)學生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你發(fā)現了什么?應該怎樣計算?
(3)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啟發(fā)學生思考。
(4)引導學生明確:十位上的數不夠減,從百位退1,在十位加上10再減。
3.教學例3。
(l)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試算,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個位、百位不夠減)。
(2)讓學生分組討論說說百位不夠減,該怎么辦?
使學生明確:百位不夠減,從千位退1,在百位上加上10再減。
(3)反饋練習,完成“做一做”。
4.歸納總結:
(l)交流匯報。
使學生明確:不管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減。
(2)引導學生議論:三、四位數的減法和兩位數的減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閱讀教材95頁:三、四位數的減法,也要注意三條:
(4)反饋練習。
三、鞏固發(fā)展。
1.分組討論并計算,95頁“做一做”第3題、練習二十五第3題。
2.看書質疑。
四、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所學知識和應注意的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五第2、4題。
六、板書設計。
百十個百十個。
376319。
244143。
1230。
-425。
805。
減法的驗算。
教學內容:課本第96--97頁例4,“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五的第5--9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yǎng)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yǎng)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把下面減法算式改寫成加法算式。
(1)15-3=8()+()=()。
2.按課本第112頁上面:“如果把例3里的差和減數加起來,結果怎樣?算算看?!?BR> 指定二名同學板演,其余同學在下面列式計算。
做后,引導學生觀察兩道復習題,并說說加法和減法算式中各部分數之間的關系,由此導入新課。
二、新授。
1.教師將上述兩題豎式中相同部分用線連起來如下:
在學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如下結論:“差和減數相加,結果等于被減數?!?BR> 我們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BR> 教師說明:為了保證計算的正確,不僅要掌握計算法則,認真計算,還要學會驗算方法,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教師板書課題:減法的驗算。
指名用豎式演算,然后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驗算。全班學生計算并驗算。
(2)利用學生的板演,指名講計算過程。(數位要對齊,從低位減起,百位不夠減,從千位退1作10,百位17減8得9,千位剩3。)。
(3)正驗算是否正確,看差與減數相加是否等于被減數。
教師還要指出:如果題目沒要求驗算,為了簡便,也可以不另寫驗算的豎式,就用原來的豎式驗算。驗算時也是把差和減數加起來看得數是否等于被減數。
可以讓學生看看原來的豎式,從下往上,由學生口述:個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進上的1加3得4。
板書如下:
3.小結: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96頁,齊讀驗算的方法。
課本第97頁“做一做”習題第1-3題。
四、課堂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5-7題。
五、課后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8、9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
六、板書設計。
減法的驗算。
47363910。
-826驗算:+826。
39104736。
連續(xù)退位減。
教學內容:教材第99負例5、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練習和練習二十六第l-3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理解筆算減法中連續(xù)退位的算理。
2.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有序思維能力。
2.通過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和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計數器、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12-316-420-514-8。
2.筆算:(指名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復習了十幾減幾的口算和退位的筆算減法,今天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連續(xù)退位的筆算減法。
2.教學例5。
板書例5。
借助計數器撥數。
讓學生試算,讓學生說說發(fā)現了什么?(個位、十位連續(xù)不夠減)。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該怎樣算?要注意什么?
讓學生明確: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減,哪一位上的數有退位點,應該少看1再向前一位退位,在本位上加10再減。
讓學生借助板書再完整地敘述計算過程。
3.及時反饋,強化算理:
4.教學例6。
(1)板書例6。
讓學生觀察筆算的算式,發(fā)現個位、十位、百位都不夠減。教師引導學生利用例5的計算方法,說一說怎樣計算。(特別是十位,原來是夠減的,但被個位退1后就不夠減了,要向百位退位)。
再讓學生觀察百位和千位上數的特點,留給學生自己算,指名板演。
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最后讓學生看堅式和各位上的計算過程,自己再說一說算理。
5.反饋練習:
完成“做一做”第五題后3小題。
分組練習,指定兩名學生完成在投影片上。利用投影訂正,并讓學生口述其中兩題的計算過程。
完成“做一做”第二題。
分組練習,指定兩名學生完成在投影片上。訂正時,教師強調,做題時要養(yǎng)成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三。鞏固發(fā)展。
四、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小給本課所學的知識和應注意的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六第2、3題。
六、板書設計。
連續(xù)退位減。
例5:431。
-97。
334。
例6:5120-3826=1294。
5120。
-3826。
1294。
中間、末尾有零的退位減。
教學內容:教材103負例7、例8,完成“做一徽’中的習題和練習二十七中的第1.2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被減數中間、末尾有零的退位減法的算理。
2.掌握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操作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被減數中間和末尾有零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計數器、口算卡片、投影儀。投影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引人新課。
(l)動手操作,感知算理。
(2)堅式計算,明確算理。
引導學生在以上計算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并試算。
(3)教師巡視,重點幫助有困難的組。
引導學生匯報:
讓學生借助板書完整地敘述計算過程。
教師:用豎式計算被減數中間有零的退位減與前面學的連續(xù)退位減的方法相同。
使學生明確:哪一位上的0不夠減,退位后看成10再去減,哪一位上的0有退位點,退位后看成9再去減。
(4)反饋練習。
計算并口述算理:
401一124605-378。
(5)教師小結:
3.教學例8。
提問:這道題與例7有什么不同?(在課題上補充“末尾”)。
教師問:個位不夠減,十位,百位上都是0,應該怎么退位呢?退位后各位上的數各是多少?分組討論。
討論后引導學生回答:個位上不夠減,因為十位、百位上都是0,所以要從千位退一。這樣千位上由3變成2,百位由0變成9,十位由0變成9。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個位、十位上的結果。
百位、千位上的計算留給學生試算。指名學生板演,其他做在課本上。
引導學生小結:
計算被減數末尾數連續(xù)有幾個0的退位減法個位不夠減時,十位、百位是兒要從不為0的數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減。
4.反饋練習。
5.如果例8的被減數改成3010,該怎樣計算?
請同學們用堅式進行計算。
訂正時,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6.完成“做一做”第2題。
7.看書質疑。
三、鞏固發(fā)展。
四、全課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強調:被減數中間的0退1后作9減,計算時一定要注意被減數退位后每位上的數的變化情況。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七第三題的前4小題和第2題。
六、板書設計。
中間、末尾有0的退位減。
例7:302。
-159。
143。
3000。
-628。
2372。
元、角、分的簡單計算。
教學內容:課本第104頁例9,“做一做”習題和練習二十七第3--6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學會解答有關元、角、分的計算問題。
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解答有關元、角、分的計算問題。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口答。
1元=()角3元2角=()角。
3元4角5分=()分2角6分=()分。
2、筆算。
二、新授。
教學例9。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1、分析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是什么?
2、列式計算。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3、8元7角5分-1元5角8分該怎樣計算呢?(先寫出元、角、分,按照單位寫出數字,列成豎式)。
4、得出的結果是717,在橫式的后面能只寫717嗎?(應該寫7元1角7分或717分)。
三、鞏固練習。
完成“做一做”
四、課堂作業(yè)。
完成二十七的第3--6題。
五、板書設計。
元、角、分的簡單計算。
8元7角五分-1元5角8分=7元1角7分。
元角分。
875。
-158。
717。
答:一枝鋼筆比一枝圓珠筆貴7元1角7分。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八
(一)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理解數量關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量關系。
難點: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補充問題,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個皮球,賣出20個,________?
24-20=4(個)。
答:還剩4個。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________?
6×4=24(個)。
答:一共有24個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生答:讀懂題意。
師說:請同學們自由讀題,讀懂題意的同學就坐好。(指名一同學讀題)。
問:讀懂題意再干嗎?
生答:劃出已知、求。
師問:誰來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求?
生答:第1個已知條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個已知條件是:每盒6個。第3個已知條件是:賣出20個。所求問題是:還剩多少個?(同時打出相應的投影圖或p7實物圖)。
教師問:明確了這道題的已知、求,接下來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數量關系)。
教師問:這個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確分析數量關系,才能正確解答。請同桌同學討論一下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體討論,教師板書:
(1)商店一共有多少個皮球?
6×4=24(個)。
(2)還剩多少個?
24-20=4(個)。
答:還剩4個。
教師總結: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要先認真讀題,找準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確解答出應用題。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送給同學5張,現在有多少張畫片?
(1)先讀題。
(2)劃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說解題思路:根據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張畫片,再根據送給同學5張,可以求出現在有多少張。自己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檢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數寫在前面。
2.改一改。
問:能不能將第3個已知條件改一改,變成另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又買來4張,現在有多少張?
獨立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
3.兩步計算。
84-19+676-(28+20)。
52-4×681-36÷6。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說說下面的應用題先算什么。
(1)工廠先蓋了5排房,每排9間。又蓋了15間,一共蓋了多少間房?
(3)食堂買來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買來30棵,現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個。賣了28個,現在還有多少個乒乓球?
5.判斷哪個列式正確。
學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個,又買來1盒乒乓球,現在有多少個?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學生判斷不出,可用紅筆圈出1盒,如果有同學判斷正確,要大力表揚,告訴學生做應用題一定要認真審題。
6.比賽。
看誰算得又正確,又迅速。
(1)同學們做了40朵花,送給托兒所30朵,還剩多少朵?
(2)同學們分5組做紙花,每組做8朵。送給托兒所30朵,還剩多少朵?
(3)老師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華算了32道,還有幾道沒算?
(4)老師出了4欄算式,每欄9道。小明算了34道,還有幾道沒算?
(5)同學們做了16只紅風車,20只花風車。送給幼兒園18只,還有多少只?
(6)同學們分4組做風車,每組做9只。送給幼兒園18只,還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學可以思考下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jié)課是學生第二次接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重點和難點仍然是理解數量關系,會分析數量關系,進一步了解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所以在復習準備過程中安排了兩道補充問題,再解答的應用題基本練習,通過兩道練習,學生理解了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將兩道題合并,編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引出例2。在學習新課過程中,注重教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良好習慣。按照(1)讀懂題意;(2)找準已知、求;(3)分析數量關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解答這四步來學習。在鞏固反饋過程中,先做一道練一練,完全仿照例2來解答,再讓學生把練一練改一改,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接著通過兩步計算式題,找中間問題、判斷、比賽等大量練習,鞏固新知,最后給做題快的同學出一道雖然是3個已知條件,但用一步計算的應用題用以檢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的。
一、計算練習。
做練習二十三的第5、6、11題。
1、第6題,讓學生獨立口算,共同核對得數。
2、第6題,讓學生獨立筆算,填出得數,集體訂正。
3、第6題,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學生說說怎樣估算,第二行全班學生在練習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數,共同訂正。
二、應用題解題練習。
練習二十三的第7-10題及第12、14、15題。
1、第七題,全班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分別指名將兩種不同的解法的綜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12÷67200÷(12÷6)。
讓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不同。
2、第8題,先引導學生回顧除法應用題中常見的數量關系,然后再求。
3、第9、10題,先讓學生讀題,審題,比較兩題的不同,第9題是連除應用題,第10題不是連除應用題。
4、第12題,兩道小題也要讓學生對比著練,先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后指名說解法。
5、第14、15題,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集體訂正。
三、應用題補充條件、問題練習。
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3、16題。
1、第13題,讀題,明確條件,然后給予適當的啟發(fā)。
3、整理和復習。
復習混合運算式題、文字題和連乘、連除應用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6頁的第1-3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并會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文字題。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連乘、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比較熟練地解答這兩種應用題,提高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混合運算。
1、混合運算式題。
(1)做課本第116頁第1題及補充題。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集體訂正。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3題。
左圖是變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右圖是以框圖形式出現的混合運算。讓學生獨立計算,指名說出億時結果。
2、兩步計算文字題。
做第116頁的第2題。
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求什么,必須知道哪兩個數,再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
做練習二十六的第2題。
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計算,指名答出,共同訂正。
二、復習連乘、連除應用題。
1、做課本第116頁的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畫線段圖,教師巡視指導。
解答后,引導學生把它改編成用除法計算的兩步應用題。
2、練習二十六的第4題。
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訂正時,指名說說兩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綜合算式的每一步求什么。教師歸納,指出解答連乘、連除應用題應注意的問題。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
(二)歸納總結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法則.。
(三)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遷移規(guī)律進行類推和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難點:運用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筆算.(請兩名同學在投影膠片或玻璃片上做題)。
(2)()里最大能填幾?(投影逐題出示)。
18×()<9135×()<108。
34×()<24046×()<248。
37×()<27236×()<255。
71×()<36158×()<479。
訂正筆算(投影出示)。
說一說這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
師:這兩題都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法則.。
(同桌同學可以互相議論,提醒一下)。
然后請同學回答,投影出示.。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法則: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BR>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法則出示后,請一個同學讀一遍,再讓同學默讀兩遍.。
師: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用兩位數去除商是兩位數的除法,還要學著歸納總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板書課題用兩位數除商是兩位數)。
出示例1:768÷32=。
例1是一道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題,請根據思考題,試著寫在練習本上.請幾個同學寫在膠片或玻璃片上.(掛出小黑板)。
思考題:
1.除數是兩位數,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
2.商的第一位是幾,應寫在哪一位上面?為什么?
3.商是多少?
學生試做時,老師巡視,個別指導,了解情況.。
學生完成后,投影出示學生做的題,請學生按照思考題的思路回答計算過程.同時,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這道題的計算過程,請同桌兩個同學互相敘述,聽聽對方敘述是否正確.(除數是兩位數,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76比32大,32除76個十,商2個十,2寫在被除數的十位上面,32與2個十相乘,得64個十,寫在76下面,76個十減64個十,等于12個十,(12比32,小)把8落下來,32除128商4,4寫在被除數的個位上面,768÷32=24)。
做一做:
訂正時請敘述計算過程.。
出示例2:3293÷39=84……17。
請同學們獨立完成.自己小聲敘述計算過程.然后請同學回答.(老師板書)。
除數是兩位數,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前兩位是32,比除數39小,再試除前三位,39除329個十,商8個十,應寫在十位上.8與39相乘,得312,329減去312,余17個十,(余數比除數小)把3落下來,173里面有4個39,在個位商4,4與39相乘,積是156,173減去156,余17.(余數比除數小)。
做一做:
小結想一想:除數是兩位數除法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投影出示:除數是一位數除法法則)。
請參照投影片“除數是一位數除法法則”進行小組討論.。
討論后請同學回答:
相同點: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寫商;
3.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
不同點: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
(2)計算下面各題.。
416÷321670÷256501÷67。
854÷641189÷416976÷82。
學生做題時,老師巡視批改,注意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要個別指導,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作業(yè):第60頁第4題、第5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一
教學內容:鞏固新學的加減、連減應用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連減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列式解答加減、連減應用題。
教學過程設計:
1.口算:
2.補充問題后,再列式計算。
(1)有20個乒乓球,17個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飛機上有兒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
(3)小明用了5張電腦磁盤,還剩下19張,____________?
7.1996年和2000年我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上獲獎牌情況如下:
金牌銀牌銅牌。
1996年162212。
2000年281615。
(1)1996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2)2000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3)請你自己提一個問題,并解答。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的。
2.通過新舊知識的類比,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新知,提高遷移類推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利用乘法進行除法驗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觀察算式,揭示規(guī)律。
1.列三組題.。
42÷6=72÷8=72÷4=。
7×6=8×9=18×4=。
自己任選一組進行解答.。
問:通過做題你能發(fā)現什么?
學生匯報:商和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
板書:
2.設疑引出課題:
師: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我們發(fā)現:商和除數相乘,結果等于被除數.。
利用這一規(guī)律我們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來驗算除法計算得對不對.)。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
二、計算應用,內化新知。
1.出示例6:441÷7=。
請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計算得數,另一人驗算,看是否正確.。
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幾個同桌計算的結果.。
師問: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正好等于被除數呢?(小組討論)。
2.教師反饋,小結.。
3.初步練習:
148÷2656÷42232÷6。
做完后讓學生匯報驗算的方法.。
4.小組合作,學習例7.。
出示例7:2463÷5=。
(1)小組合作,計算例7,有問題或有什么新發(fā)現可以提出.。
(2)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3)問:觀察、比較兩種驗算方法,哪一種正確?
(4)問:第二種驗算方法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不等于被除數?結果不等于被除數,能說明計算正確嗎?要想使結果等于被除數,應該怎樣辦?(小組討論)。
(5)問: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小組討論)。
(6)問:有余數的除法該如何進行驗算?
(7)教師小結: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
5.提高練習.。
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42÷8209÷3856÷7。
三、練習與質疑。
1.計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驗算.。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進行板演,集體訂正.。
2.根據左邊的算式,直接寫出右題的得數.。
(1)126×7=882882÷7=。
(2)7056÷9=784784×9=()。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fā)現的能力。
2.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為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話能力。
課前準備:
1.實物投影儀。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畫或掛圖(可以是前面課文的掛圖,也可生畫的)。
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時高興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a、請學生說說自己在金秋時節(jié)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讓學生自己先說說。
b、具體說說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準備。要求:
(1)把做的事兒說清楚。
(2)說出自己的快樂。
(3)可以邊說邊演,可以請同桌一起說說演演。
3.講評結合,促進交流。
a、指名學生上臺口述,師生結合要求評點。
b、以示范為例,和同桌或在小組內互述,并推薦出讓自己感受最快樂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師生評選最佳學生。
4.學習小結,指導實踐。
小結學生交際的情況(以肯定為主的.不足,以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5.拓展活動。
畫一畫秋天的圖畫或所做的快樂的事。
習作:
一、談話引入。
二、寫前指導。
1.請同學們把畫展示給同桌看,并說說畫上的內容。
要求:說話完整、清楚,盡量用上好詞。
2.抽生上臺展示、交流,評價。
3.交流好詞好句。
三、寫作。
1.根據自己的畫和描述寫一段話。要求:事情敘述清楚、完整,語句通順,用上了好詞。
2.同桌相互交流所寫的,并相互提出意見。
3.自行修改。
四、交流、欣賞。
1.抽生上臺讀,大家評價。
2.佳作欣賞,大家點評寫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4.把話讀給你喜歡的同學或老師聽。
五、作業(yè)。
1.謄寫。
2.家長寫出評價。
3.把畫和話貼在教室的墻上。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四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
(3)有熱愛祖國的感情,對三字經這種言語形式感興趣。
重點(1)認識“神、州”等十一個生字。會寫“夕、與”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
難點(1)認識“神、州”等十一個生字。會寫“夕、與”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
教具(1)識字課件,生字卡片。
(2)節(jié)選我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風景名勝,風土人情的影片片段。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1)課前預習:自瀆課文,收集祖國各處風光名勝的照片和圖片。
(2)展示交流:
把自己收集到的祖國各處風光名勝的照片和圖片拿出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3)看影片,引出生字。
播放祖國風光,名勝片段,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教師相機引出本課要認的生字(課件出示)。
(4)自主探索,學習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聲讀出字詞,不會讀的請同學幫忙。
2、去掉拼音讀詞語。
2、隱去熟字,讀生字。
3、指名讀,注意正音。“神、州、川”是翹舌音,要讀準。
4、學生拿出自帶的生字卡片,小組內以不同方式認讀生字,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與學習伙伴分享。
5、教師抽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之后做總結。
換偏旁:伸--神勇--涌。
減一減:寫--與眠--民。
加一加:夾--峽。
猜謎語:海中一座山,鳥兒好家園。(島)。
(5)朗讀感悟。
1、自由練讀,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指名四名學生每人讀一句。
3、挑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再練一練。
4、合作學習,交流心得。
請把你喜歡的一句,讀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自由交流:請走出座位,看看哪個同學的圖片能配上你喜歡的這句話。
小組展示:請拿著相應的圖片,把課文里的句子讀給小組的同學聽。
5、全班展示:請四個學生舉起圖片,分別領讀四句話。
6、拍手開火車讀。
7、老師帶著學生配上動作讀。
第二課時:
(1)復習鞏固:
1、出示圖片,學生找相應的詞語卡片,貼卡片,并做小老師領讀。
2、老師出示圖片,學生舉起對應生字卡片一起讀。
3、老師讀生字,學生舉起生字卡片一起讀。
4、創(chuàng)設情景,朗讀課文。
看課件或影片朗讀句子。
先自己練讀全文,再同桌互讀互聽。
鼓勵學生背誦。
(2)質疑解詞。
1、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教師隨機點撥。
“民族”:我國有56個民族。你是哪個民族的?認識課文后“讀讀認認”中的四個少數民族,再說說自己還知道有哪些少數民族。
“神州”和“華夏”意思可直接告訴學生。
其余問題可以利用影片,圖片相機指導。如,“聳”字。播放珠穆朗瑪峰圖。讓學生感悟。
(3)指導寫字。
自己觀察,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同學。
結合學生的分析,老師范寫。重點指導“爭,民,族”三個字。
“爭”的第四筆要寫長一些,這一筆正好在橫中間上,豎鉤要在豎中線上起筆?!懊瘛钡男便^不要寫成豎彎鉤?!白濉钡姆阶峙砸獙懙瞄L而窄,右邊稍大,“矢”不要寫成“失”。
學生描紅,臨寫。
(4)拓展活動。
上網或從書上查一查少數民族的資料。
備注。
作業(yè)布置(1)抄寫生字。
(2)完成課堂探索練習冊。
板書設計識字三。
換偏旁:伸--神勇--涌。
減一減:寫--與眠--民。
加一加:夾--峽。
教學后記通過圖片,課件展示,以及猜謎語,多形式朗讀等方式,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同時,要求學生自己找尋資料,加強了動手能力,達到既定目標。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五
教學內容:課本49頁例3.
教學目標:經歷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過程,體會小括。
的作用,并能這正確使用小括號。
教學重點:會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過程,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小括號。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出示目標(2分鐘左右)。
1.引入課題。
前面我們學習了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今天我們來學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2.出示目標。
經歷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過程,體會小括號的作用,并能這正確使用小括號。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第一次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獨學:1.出示課本49頁例7×(7-5)。
2.這兩個算式有乘法、有減法、還有除法,還有小括。
號。那怎么辦?
3.自己試著算一算。
互學:想好運算順序,試著互相說一說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群學:探究有小括號的作用。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三、達標檢測拓展提升。
1.達標檢測。
課本49頁做一做第1.2題。
2.拓展提升。
課本52頁14題。
板書設計:。
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7×2=35÷7。
=14=5。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小括號有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六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聽錄音.。
師:新課前,請大家聽一段錄音(播放音頻:時間的腳步).誰能聽出這是什么聲音?
生:這是鐘聲.。
師:對.這是時鐘行走時發(fā)出的聲音.我們要學習時間單位,就要認識鐘面.。
2.師:下面介紹三好學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學習活動內容及時間安排.(分別出示圖片"起床圖"、"上課圖"、"活動圖")。
請大家仔細觀察,按順序說出每幅畫中小芳姐姐在做什么?她是在幾點鐘開始的?(教師在學生每回答完一幅圖后,作出必要的補充和更正.)。
(1)小芳姐姐每天上午6時半起床,一分鐘也不拖拉.。
(2)小芳姐姐上午8時正準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學習.。
(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時參加課外鍛煉,增強體質.。
二、學習新課。
1.師:人們?yōu)榱苏莆諘r間,做時間的主人,發(fā)明了時鐘.。
3.觀察、思考和討論.。
(1)鐘面上這兩根指針是怎樣走動的?
教師演示,得出分針和時針在鐘面上是同時、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
(2)分針與時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
(3)兩針行走時它們的關系怎樣?
4.結合生活實際,領會1小時、1分鐘分別大約有多久.。
(1)1小時等于1節(jié)課的時間加課間活動20分鐘的時間.。
5.討論.。
理解和掌握如何在鐘面上用時針與分針表示時間.。
(1)“整點鐘”的表示.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點正.。
三、練習。
1.基本練習.。
(1)說出鐘面上所指時間.(教師演示動畫"時鐘",全班搶答.)。
1:00,5:30,7:15,12:45,12:46.。
(2)看卡片讀時間.。
8:25,11:50,12:00,6:55,4:53.。
2.實踐性練習.。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七
一、本次“語文樂園”包括“我來試試”“探究與發(fā)現”“口語交際”“習作”四部分。
二、“我來試試”的內容是讀一讀、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背一背。本題要求學生積累的詞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每個詞語中有一些音或者形的變化。特別是詞語接龍。
三、習作部分注意啟發(fā)學生寫真實的生活。
課時量:3課時。
訓練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來試試。
讀一讀,說一說。
1、讓學生復習背過的有關的成語,再讓學生獨立讀這些詞語,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發(fā)現這些詞語的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背誦。
2、引導學生說說平時積累的這類詞語,如,“人來人往”“往xxx”“xxxx”。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留心這樣的詞語,多積累這樣的成語。
3、結合本次練習,布置學生課外搜集動物成語、花草成語等,開展語文活動,給學生提供學成語、用成語的機會,進一步激發(fā)積累成語的興趣,使課內課外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寫一寫、背一背。
1、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
2、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
3、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讀一讀”安排的是讀短文《鵬程萬里》。
閱讀短文,要求學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寫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鯤鵬與晏雀志向與能力的不同,作者希望同學們學習燕雀的高遠。
1、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思考:“這篇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在與同學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學生說說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感慨,明顯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讀完短文,先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再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真話,可以談對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談對作者感慨的理解;可以從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談,也可以從自身的體驗方面談,更可以聯系生活中的類似現象談。
第二課時。
二、探究與發(fā)現。
這次學習主要是學習擬人句。
1、太陽出來了,太陽向著她微笑。月亮出來了,月亮也向著她微笑。
學習句子的表達方式,照樣字也寫一些。
很明顯,這個句子要注意,“還是”“還是”的連接作用。
三、口語交際。
本次“口語交際”旨在培養(yǎng)學生有理有據地陳述自己的觀點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圍繞一個話題分正、反兩方闡述完全不同的看法。
要使學生能展開討論,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幫助學生選擇一個設和自己的職務??梢杂脮械脑掝},也可以由學生確定話題,使爭論的話題更有針對性,更能激發(fā)學生辯論的欲望。
2選定話題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一方所持的觀點準備材料。參加辯論前,各方要充分交流每個人的看法,梳理材料,達成共識后分配任務,或推選辯論主要代表。
3辯論的時候,要求學生不僅要闡明自己的觀點,還要注意傾聽對方的發(fā)言,適時抓住對方發(fā)言的漏洞進行反駁。不能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應變能力。
4要注意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辯論不僅要講“理”,還要講“禮”,培養(yǎng)學生文明的語言習慣。
第三課時。
五、這次“習作”是讓學生寫自己的新發(fā)現,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tài)度。
1導入,如,講許多生活中應該拒絕的事情,讓學生知道,真實的表達,發(fā)表不同看法,是一個了不起的本領。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
2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通過互相交流,引導學生回憶生活,從中選擇值得寫一寫的自己的拒絕。只要是“自己說不”都可以。如,無論多小的發(fā)現,只要是自己的,都有價值,都可以寫。這樣,學生就能打開思路,就能愉快地表達。
值得注意的是,習作一定要“把說不的過程寫清楚”。這一點應作為評價這次習作的重要標準。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八
“識字加油站”安排了一組動賓結構的短語,描寫了學生在課堂之外的學習生活,朗朗上口,有韻律感。
“字詞句運用”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同音字辨析,讓學生在運用中明晰同音字不同的意思和用法;第二部分讓學生體會關聯詞“一邊……一邊……”的用法,并學習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寫話”以學生喜歡的玩具為主題,寫一寫玩具的樣子和好玩之處,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展示臺”呈現了積累詞句的三個角度:有詞語,有成語,還有名言警句,旨在提醒學生可從不同角度積累詞句。兩處小泡泡提示學生要多積累詞句,積累的好詞佳句可以分享。
“日積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詩人通過描寫兒童垂釣時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了天真的童趣。
“我愛閱讀”安排了《王二小》一文,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抗戰(zhàn)小英雄王二小和敵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獻身的`故事。
教學目標和教學建議。
識字加油站。
1.認識“彈、鋼”等ll個生字。
2.發(fā)現“動詞+名詞”的構詞特點,并拓展練說。
本板塊列舉的9個短語,描述的都是學生熟悉而又喜愛的課外活動,學生一讀就瞳,無需單獨講解孤立的字義。可聯系生活,講讀詞語和想象畫面結合起來,從中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生字。
本板塊要認的字中,“鋼、琴、捏、環(huán)、滑”由于受方言的干擾,學生不容易讀準,教師要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本板塊的詞語構成比較有特色,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讀,體會其構詞特點。然后聯系學生生活,拓展其他類似構詞特點的詞語,如“折紙飛機、踢毽子、練書法、做航?!?。
字詞句運用。
1.正確辨析“園”“圓”等4組同音字。
2.學習“一邊……一邊……”的用法,練習說句子。
第一部分選取了4組同音字進行比較辨析和運用。對學生來說,同音字容易混淆,通過比較讓學生了解漢字同音不同義的特點,在實踐運用中減少錯別字。如辨析“帶、戴”這一組同音字時,可以先出示兩個字的不同意思:“帶”表示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或像帶子的長條物,也有隨身拿著的意思;“戴”是指把某樣物件加在頭、面、頸、手等處,也有推崇和擁護的意思。在理解詞語意思后,補充詞語,如“帶行李、帶干糧”“穿戴、戴紅領巾、戴眼鏡”,把上述詞語中的“帶、戴”用括號代替,請學生選用,并說明理由。在語境中讓學牛辨析同音字的不同含義。
第二部分呈現的3句話都有關聯詞“一邊……一邊……”。教學中先讓學生把句子讀正確,了解“一邊……一邊……”可以用作表示同時發(fā)生的兩件事,然后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句子。如果學生表達有困難,可以提供一些內容,比如:“小朋友一邊聽音樂,一邊……”“小猴子一邊曬太陽,一邊……”,打開學生的思路。
寫話。
先說后寫,寫出玩具的樣子和好玩在哪里,表達對玩具的喜愛之情。
這個話題貼近兒童生活,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梢砸龑W生從玩具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介紹自己喜愛的玩具的樣子,再說說玩具是怎么玩的。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詞語來形容玩具,如“雪白”“長長的”“胖乎乎”。在寫話之前,可以提供寫話的范例,引導學生寫話時注意“段前空兩格”“標點符號占一格”等格式要求。
寫話示例.。
展示臺。
能從不同角度積累好詞佳句,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積累語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和習慣。展示臺以不同角度提供了詞句積累的范例,可先讓學生讀一讀,了解可以從哪些角度積累詞句:明白積累的詞句可以從課文中找尋,也可以從課外書中摘錄;可以積累兩個字的詞語,也可以積累四字詞語,也可以是句子;可以分類別積累名詞、描寫同一內容的形容詞、名言警句等。
在學生交流積累的詞句后,可請學生自主制作積累的卡片并進行展示,在交流評價中逐步培養(yǎng)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朗讀、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一個小孩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全詩形神兼?zhèn)涞乜坍嬃舜贯炐鸿蜩蛉缟男蜗?,給人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可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古詩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正確。要注意讀準“綸”字的讀音l已n,后鼻音“蓬、映、驚、應”,多音字“得、應”。學生如果提問一些不懂的詞句,教師可相機給出恰當的解釋。如“蓬頭”是指頭發(fā)亂得像蓬草,形容小孩的樣子可愛;“稚子”指的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綸”是釣魚用的絲線,“垂綸”就是指釣魚;“借問”的意思是打聽問路。在正確認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我愛閱讀。
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抗戰(zhàn)小英雄王二小和敵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獻身的故事。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故事,圍繞一些不理解的詞句進行交流討論。如“兒童團員、掃蕩、敵人、八路軍”,也可以圍繞課外觀看的影片《小兵張嘎》《雞毛信》等,交流自己閱讀這篇課文后的感受或者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小英雄們的英勇事跡。學生如果有興趣,教師也可以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給學生聽一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九
(2010至2011上學期)。
六年級數學學科教師:高春枝。
學習。
內容分數乘法一步應用題。
學習。
目
標1、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一步應用題。
2、在觀察、猜想、嘗試練習、交流反饋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3、創(chuàng)設開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重難。
點及。
突破。
措施教學重點:理解題中的單位“1”和問題的關系。
教學難點:抓住知識關鍵,正確、靈活判斷單位“1”。
課前。
準備。
導學案設計個性化設計。
預
習
學
案1、先說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
12××。
2、列式計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
3、由以上練習,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自
主
樂
學
合
作
交
流1、小組合作學習例1。
(1)抓住關鍵句“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結合線段圖理解題意,找到解題思路。
(2)在小組內討論,對于這句分率句該如何來理解?(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這句話是把“我們人均耕地面積”與“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相比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是表示單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3)在分析題意的基礎上,獨立列式、計算。
2500×=1000(平方米)。
2、結合計算結果,說說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進行國情教育。
3、(1)鞏固練習:“做一做”,獨立畫線段圖表示題意,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依據是什么?然后獨立解答。
(2)練習四第2題:先找出單位“1”--全世界的丹頂鶴數只。
(3)練習四第3題:先找到單位“1”,再獨立列式解答。
4、討論小結: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解題步驟是什么?
檢
測
反
饋
課
外
拓
展作業(yè):練習四第4、7、8、9題。
教
學
反
思
審核人:
加除減除應用題人教版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二十
《識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為小朋友描繪了大自然中動物們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時揭示了“人和動物是朋友、保護動物是大事”的道理。課文內容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節(jié)奏感強。由于“拍手歌”是孩子們熟悉、喜歡的游戲形式,孩子們的朗讀興趣很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快樂的誦讀背誦中感受到人類和動物共同的家園,以及動物和人類的相互依存。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熟練朗讀拍手歌,讀出節(jié)奏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兒歌意境。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謎語、導入新課、學習生字新詞,在掌握生字的基礎上學習本課。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樂于與他人合作,促進語言積累。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學習中體會人與動物的相互依存,從而懂得保護動物。
教學重點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準確熟練朗讀拍手歌,讀出節(jié)奏感。
教學難點寫好“保護”兩字,注意左右結構漢字的書寫特點。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本文斐.斐.課.件.園)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自主識字。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么?老師帶來一個謎語大家來猜一猜:
花冠頭上戴,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開很漂亮。
(謎底:孔雀)。
2、你還喜歡哪些動物啊?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于動物的拍手歌,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來讀一讀吧!
4、老師提出讀書要求:
(1)注意讀書姿勢。
(2)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想辦法解決它。1、學生猜謎語后說說自己喜歡那些動物!
2、認真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解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合作交流。
1、請同學們看小黑板(出示本課要求認識的10個生字)加拼音的是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請同學們自由讀生字,哪些字你覺得不容易讀就多讀幾遍。
2、你要提醒小伙伴注意哪些字的讀音,為什么?
3、誰能把剛才難讀的生字教教大家?學生齊讀。
4、你覺得哪些字特別難記,誰有好辦法記住?
5、現在拿出你手中的生字卡片,我們小組比賽,看哪個小組長最有能力既能讓本組組員會認,又能組織好紀律,過一小會兒小組比賽。(老師在小組間走動,隨時檢查學習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