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第二課時教案(模板17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教學的“藍圖”,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教案的編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確保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靈活性。教案還要注重反思和評價,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不斷優(yōu)化教學效果。教案中應該注重教學評價的設計和實施,有利于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學習問題并進行指導。下面是一些典型案例,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編寫過程。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同學們,你們和山里的孩子交過朋友嗎?他們都喜歡干些什么?
    1、這節(jié)課,老師也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山里的孩子,你瞧,這他就向我們走來了----(多媒體出示、配樂朗誦第一小節(jié))。
    2、找重點句。
    這是一位怎樣的孩子呢?你從哪句話看出來的?(出示重點句)。
    3、讀重點句,你會發(fā)現什么?
    為什么說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4、出示學習提示。
    1、小組學習。
    (1)輕聲讀課文。
    (2)找一找文中哪些具體事例體現寫了山里孩子的勤勞。
    (3)邊讀邊按順序用(1)(2)(3)......標出。
    2、反饋。
    (一)學習5、6、7小節(jié)。
    1、學生說具體的體會到勤勞的事例,
    2、找出課文內容讀出來,并說出從哪個詞中體會到勤勞。
    如沉甸甸、捧出山柿子。
    3、在讀這一段,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山里的孩子不僅勤勞還很淳樸。
    是啊,這是一個多么勤勞淳樸的山娃!
    4、學生說從采藥材中體會到。
    理解積攢的意思便體會到了勤勞。
    5、學生說7小節(jié)能體會,從汗水和泥漬中體會到。
    (1)女生讀第7小節(jié)。
    (2)說說撩、揩的意思。
    (3)自讀這一節(jié),你讀出了什么?(抿著小嘴微笑,勞動不怕累)。
    那么請你也抿著小嘴對老師笑一個,是啊,你們可真是勤奮的孩子。
    (二)、學習第4小節(jié)。
    1、學生說從這段體會到勤勞,讀出相關句子。
    2、出示動詞填空。
    3、請學生自己換著讀一讀,體會動詞的'準確性。
    4、請學生小組研究讀,從中你能讀出什么(對路熟悉,路很遠)。
    5、指名讀,看誰能讀出輕快,讀出熟悉的感覺。
    6、齊讀。
    山里的孩子就連這蜿蜒的山道都是如此的熟悉,真不愧為勤勞的孩子。
    (三)、學習2、3小節(jié)。
    1、學生說事例。
    2、反問:為什么這里也能體會,我們怎么也看不出?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說出理由。
    4、自讀這段,想想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體會擬人的寫法)。
    5、出示句子比較。
    讀句子說不同----讀出不同。
    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6、小組合作學習。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聲。
    鳥兒在樹枝上叫著。
    鳥兒。
    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7、品讀句子。
    自讀個別讀齊讀。
    8、學習第3小節(jié)。
    (1)學生說事例和理由。
    (2)同桌一起讀句子發(fā)現疑問。
    為什么說裊裊升起的炊煙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
    (3)你能用動作把他表示出來嗎?(動作表演理解)。
    (4)男生讀句,女生表演。
    (三)學習第8小節(jié)。
    是的,這是一個多么勤勞的山娃,使我們情不自禁的說道。
    1、齊讀: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2、去掉哦字自讀最后一句,體會有何不同。
    3、說說哦的含義。
    4、在齊讀這一句。
    1、認識了眼前這位山里的孩子,那自己跟他比一比,想對山里的孩子說些什么呢?
    2、學生說體會。
    3、朗讀詩。
    老師也有很多話要對這位山里的孩子說。千言萬語匯成一首詩。
    《山娃子》。
    歸來了,山娃子。
    帶著一身的汗水、泥漬,
    帶著一路的雨露、晚霞,
    歸來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田地,
    山風、小溪、鳥兒,是您親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是您夢的小徑。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著一座大山。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寫下要對山娃說的話。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1、學習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能背誦部分語句。2、借助圖,結合朗讀課文理解丹頂鶴的美,能夠想象美、感受美。3、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美麗的珍禽,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對課文形象、思想、情感的自我感受、體驗。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復習字詞1.猜字謎一張弓去字左邊縮,單耳站一邊虎字頭,心字底。干啥都要多用心2.出示詞語遙遠傳說丹頂鶴潔白鮮紅逗人喜愛展翅飛翔引吭高歌高雅無憂無慮三五成群度過二.自瀆全文,回答問題為什么叫丹頂鶴?還有一個名字叫什么?怎么來的?三.圖片欣賞想說什么?用自己的話夸一夸丹頂鶴四.學習課文的二三小節(jié)1.輕聲讀讀,看看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了丹頂鶴的美麗,用筆把它畫下來。2.同桌兩人互讀3.隨意點名,讀畫下的句子,說說哪美4.出示兩張圖片,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并說出理由5.出示填空丹頂鶴有一身(),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它的頭頂就像嵌著(),(),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這段話用了(),(),()等描寫顏色的'詞,分別寫了丹頂鶴的(),(),()。還把頭頂的紅色比喻成()五.學習第一小節(jié)出示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讀相關句子六.學習第四小節(jié)過渡:它們這是要飛向哪里?出示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說話簡介:據有關數據統(tǒng)計,現在野生丹頂鶴只有1200余只,其中800多只生活在我國,為了保護這種瀕臨滅絕的動物,我國已經在黑龍江省的扎龍和江蘇省的鹽城建立了自然保護區(qū),正是由于人民的保護,它們才得以無憂無慮的生活。讀相關句子七.練習鞏固1.出示一幅錯誤的丹頂鶴圖,讓學生找錯,對丹頂鶴的外形特點進行鞏固2.完成補充習題的按課文內容填空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三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2、學會13生字;理解19個新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學習“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找出課文的重點詞句,全面理解課文重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點。
    教具:投影片課文錄音。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1、小小一個兜,寶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褲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題,學習“篼”字。
    3、《背篼》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
    二、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用課題擴充法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什么時候)。
    (誰)。
    (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項要求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字詞。(基礎較差)。
    (2)提出難讀、難寫、不理解的字詞。
    字音重點:梢、攢、漬、背、盛。
    字形重點:篼、撩、揩。
    檢查詞義:蜿蜒依依送別積攢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說說讀后的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勤勞。
    4、學習“學習提示”。
    (1)投影出示:我們在學習課文時要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找出課文重點句。
    三、作業(yè);抄寫生字詞語。
    一、圍繞重點句,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
    1、讀課文重點句,導入:這個勤勞的孩子回來了。自由讀,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同桌互說。
    2、句子比較,體會感情。(投影出示)。
    (1)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2)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聲。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3)鳥兒在樹枝上叫著。
    鳥兒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比一比,體會表達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導朗讀第2、3自然段。理解“炊煙裊裊”。
    4、如果你是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怎么想?
    5、聽到媽媽的呼喚,孩子怎么做了?默讀第4自然段,你發(fā)現了什么?(動詞很多:.拐、繞、走、跨、走、走)。
    6、感情朗讀,小結。
    二、圍繞重點句,學習課文5——7自然段。
    1、導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們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
    2、朗讀5——7自然段,談談讀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勞,多么懂事。他不但幫助家里打柴,還采集藥材,積攢學費,同時不忘愛護鄰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話對他說?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
    4、理解重點句:背篼里裝的是什么?
    比較句子:
    背篼里盛著滿滿的柴火。
    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5、小結:山里的孩子,利用課余的時間,去打柴、采藥材,他是多么勤勞??!
    三、朗讀全文。
    1、自由讀。
    2、四人小組交流。
    3、個別交流(評議)。
    4、集體讀。
    六、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第2、5、6題。
    一、邊聽課文錄音邊輕讀課文,回顧:你喜歡這個山里的孩子嗎?他有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
    1、交流:勤勞、孝順、愛學習、愛他人。
    2、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集體交流疑難點。
    3、聽寫詞語。
    二、自讀課文,欣賞語句。劃下優(yōu)美詞句,試背。指名背誦部分語句。
    三、背誦全文。
    1、自由背誦。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課本劇表演。
    5、集體背誦。
    四、城市里的孩子與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寫練習: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2、學了這篇課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個怎樣的童年?圍繞上面的重點句,寫一段話。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2、完成《作業(yè)本》第3、4、7題。
    3、補充練習:辨字組詞。
    延()。
    民()。
    責()。
    蜓()。
    抿()。
    漬()。
    梢()。
    贊()。
    哨()。
    攢()。
    教學后記。
    為了深入理解課文,啟發(fā)學生想象課文第5-8節(jié)所描寫的情景,然后用動作、語言表演出來,學生興趣較濃,效果較好。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談話:
    同學們,你們和山里的孩子交過朋友嗎?他們都喜歡干些什么?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老師也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山里的孩子,你瞧,這他就向我們走來了----(多媒體出示、配樂朗誦第一小節(jié))。
    2、找重點句。
    這是一位怎樣的孩子呢?你從哪句話看出來的?(出示重點句)。
    3、讀重點句,你會發(fā)現什么?
    為什么說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4、出示學習提示。
    二、講讀課文。
    1、小組學習。
    (1)輕聲讀課文。
    (2)找一找文中哪些具體事例體現寫了山里孩子的勤勞。
    (3)邊讀邊按順序用(1)(2)(3)......標出。
    2、反饋。
    (一)學習5、6、7小節(jié)。
    1、學生說具體的體會到勤勞的事例,2、找出課文內容讀出來,并說出從哪個詞中體會到勤勞。
    如沉甸甸、捧出山柿子。
    3、在讀這一段,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山里的孩子不僅勤勞還很淳樸。
    是啊,這是一個多么勤勞淳樸的山娃!
    4、學生說從采藥材中體會到。
    理解積攢的意思便體會到了勤勞。
    5、學生說7小節(jié)能體會,從汗水和泥漬中體會到。
    (1)女生讀第7小節(jié)。
    (2)說說撩、揩的意思。
    (3)自讀這一節(jié),你讀出了什么?(抿著小嘴微笑,勞動不怕累)。
    那么請你也抿著小嘴對老師笑一個,是啊,你們可真是勤奮的孩子。
    (二)、學習第4小節(jié)。
    1、學生說從這段體會到勤勞,讀出相關句子。
    2、出示動詞填空。
    3、請學生自己換著讀一讀,體會動詞的準確性。
    4、請學生小組研究讀,從中你能讀出什么(對路熟悉,路很遠)。
    5、指名讀,看誰能讀出輕快,讀出熟悉的感覺。
    6、齊讀。
    山里的孩子就連這蜿蜒的山道都是如此的熟悉,真不愧為勤勞的孩子。
    (三)、學習2、3小節(jié)。
    1、學生說事例。
    2、反問:為什么這里也能體會,我們怎么也看不出?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說出理由。
    4、自讀這段,想想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體會擬人的寫法)。
    5、出示句子比較。
    讀句子說不同----讀出不同。
    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6、小組合作學習。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聲。
    鳥兒在樹枝上叫著。
    鳥兒。
    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7、品讀句子。
    自讀個別讀齊讀。
    8、學習第3小節(jié)。
    (1)學生說事例和理由。
    (2)同桌一起讀句子發(fā)現疑問。
    為什么說裊裊升起的炊煙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
    (3)你能用動作把他表示出來嗎?(動作表演理解)。
    (4)男生讀句,女生表演。
    (三)學習第8小節(jié)。
    是的,這是一個多么勤勞的山娃,使我們情不自禁的說道。
    1、齊讀: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2、去掉哦字自讀最后一句,體會有何不同。
    3、說說哦的含義。
    4、在齊讀這一句。
    三、總結全文。
    1、認識了眼前這位山里的孩子,那自己跟他比一比,想對山里的孩子說些什么呢?
    2、學生說體會。
    3、朗讀詩。
    老師也有很多話要對這位山里的孩子說。千言萬語匯成一首詩。
    《山娃子》。
    歸來了,山娃子。
    帶著一身的汗水、泥漬,帶著一路的雨露、晚霞,歸來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田地,山風、小溪、鳥兒,是您親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是您夢的小徑。
    沉甸甸的背篼,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背篼里盛著一座大山。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四、課堂小練筆。
    寫下要對山娃說的話。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五
    1、學習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3、憑借具體會語言材料,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的天空的贊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學難點:憑借具體會語言材料,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的天空的贊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拉薩的資料、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授新課。
    精讀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精讀第二自然段。
    1、拉薩的天空那么藍,那么美,你們一定想讀讀作者筆下的拉薩了。請打開書36頁,自由大聲的朗讀二自然段。讀完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歡部分把它多讀幾遍。也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詞語在書上做上記號。
    2、如果你認為你已經讀好了的同學,請你下讀給你的同桌聽,讓他給你提提意見。
    3、誰愿意把你喜歡的部分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指名說)。
    4、指導理解朗讀第一句話。
    a、我喜歡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這個部分。
    b、那你請讀給我們大家聽聽。
    c、你能把你喜歡這一句的感受說給我們大家聽聽嗎?
    d、如果說得出來(拉薩的天很藍)(如果說不出來)不要緊,請你再把這句話讀讀好嗎?
    e、同學們現在請你們站起來,用手摸摸天,你們能摸得到藍天嗎?(摸不到)好,請你們坐下來,你們看(出示圖片)你們摸不到藍天,課時為什么在拉薩的人們就好像伸手就能摸到藍天呢?(指名說。如果還說不出來就可以問,同學們,你們看看我們這里的天空,和拉薩的天空有什么不同的嗎?)(你真聰明真會想,請你坐下,拉薩的天空就像她說的那樣藍得讓人感覺到用手就可以摸到)。
    同學們請你們再站起來,閉上你們的眼睛,你們現就在湛藍的拉薩天空的下面,請你們把手伸出來摸摸,現在你們摸得到藍天了嗎?看誰最先摸到。
    f、那么請你們帶著自己的感受把這句話讀讀。
    g、有誰想來讀給我們大家聽的?
    h、是啊,拉薩的天空真藍啊,拉薩的天空藍得真美呀,來我們一起來把這句話讀讀。
    5、指導理解、朗讀第二句話。
    b、我喜歡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這個部分。
    c、那么也請你來讀讀。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d、是啊!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呢!真是太妙了。請你再讀讀。
    e、藍天可以洗臉,你們覺得怎么樣???(真是太奇妙了)還有誰想讀讀的?
    f、你們感覺怎么樣?(評)。
    g、你聽得真仔細,說得也很好。那你能把你的感覺讀讀嗎?
    h、這句話多妙??!我們一起來讀讀。
    6、指導理解、朗讀第三句話。
    a、同學們,還有喜歡的部分愿意和我們大家分享的嗎?
    b、我喜歡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fā)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這個部分。c、那么請你也來讀讀。
    d、聽了你讀,老師也想來讀了。如果老師讀得好,你們能給老師點掌聲嗎?(范讀、邊出示圖片邊做動作的讀)。
    d、謝謝你們,那請你們也能像老師那樣讀,甚至要能比老師讀得更好。別著急,先自己在下面練習練習。
    e、誰想來試試?(指名讀)。
    f、你們聽了有什么感想?(自由說,說得好的請他讀,說得不好的也請他讀讀,然后再說)。
    g、那還有誰想試試的?
    h、在白云的映襯下,湛藍的天空多么純凈??!在河畔草地的對照下,湛藍的天空多么明潔??!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句。
    6、齊讀第二自然段。
    拉薩的天空真藍啊,藍得用手可以摸到,藍得可以洗臉這么妙!藍得無比的純凈,藍得格外的明潔。那讓我們把這純凈、明潔的藍天的第二自然段一起讀讀吧?。ㄅ錁防首x)。
    (二)精讀第三自然段。
    1、拉薩的天空真藍,藍得讓人神往,它把我們的視線緊緊吸引,久久不忍離開。同學們!你們的視線想離開嗎?想嗎?(不想)。
    2、那誰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讀讀呢?(久久不忍離開,瞧他多舍不得離開啊。)。
    3、我們一起帶著自己的感覺讀讀第三自然段。
    4、拉薩湛藍的天空把你們的視線緊緊地吸引了,你們是多么舍不得離開啊!
    (三)精讀第四自然段。
    1、同學們學到這兒,老師就想考考你們了。你們知道拉薩最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嗎?
    2、接下來我們就到布達拉宮去看看。
    3、請你們自由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a、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
    c、你也很會讀書,那你能把它完整的讀讀嗎?
    d、你們有什么感受嗎?(評)。
    e、老師的感受很你們是一樣的。通過他的讀讓老師看到了,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還是盛夏,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
    f、我們帶著這種感覺一起來讀這一句。
    g、你們還知道了什么呢?(能說就指導讀:邊說邊出示圖片。你說得真好,正是因為在這湛藍、純凈、明潔的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才顯得更加雄偉,更加壯麗。這是多么美?。≌埬銕е愕母惺馨堰@句話讀讀好嗎?)。
    h、你讀得真好!老師仿佛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在湛藍的藍天下,顯得更加雄偉,更加壯麗了。我們一起來讀讀。
    i、如果說不出來就。
    a、請你們再讀讀這個自然段,告訴老師你有什么問題想問的?
    b、提出為什么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
    (如果學生提不到這個問題,就有老師引導。同學們都沒有什么問題了,不過鄭老師可以有給問題想請同學們幫我解決。)。
    c、指名說,并出示圖片,朗讀這一句。
    d、你讀得真好!老師仿佛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在湛藍的藍天下,顯得更加雄偉,更加壯麗了。我們一起來讀讀。
    j、藍天下,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多么雄偉、多么壯麗??!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段。
    三、指導背誦。
    d、(評讀)。
    e、那你們能比他當得更好嗎?
    f、(有時間再讓他們練習)沒有時間就直接請。
    g、這么多同學都想當小導游啊,那好你們現在都是導游了,請你們一起為游客介紹,拉薩的天空吧?。ǔ鍪緢D片配樂齊讀)。
    四、小結。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fā)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通過重點詞句了解小貓的淘氣可愛,體會作者對小貓的喜愛之情。難點:體會“人愛貓,貓親人”這一情感,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fā)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引入新課。
    同學們,請大家看大屏幕,猜猜這則謎語:八字胡,往上翹,說起話來喵喵叫,光洗臉,不梳頭,夜行不用燈光照。(學生猜出謎底:貓),隨機引出課題板書。
    二、復習回顧。
    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貓的?
    生回答。(師板書:貓的性格古怪小貓?zhí)詺猓?BR>    過渡: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過小貓?zhí)詺膺@一部分,這節(jié)課我們來看看貓的性格古怪這部分是怎么寫的。
    二、學習課文,體會古怪。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表示貓古怪的重點詞語。
    2、提問:“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一句特殊在哪?(中心句)講解中心句的特點和作用。
    3、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哪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
    (1)分析:老實。哪些詞表現出貓的“老實”?
    (2)分析:貪玩。講解關聯詞“任憑??也??”提問:“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用到了哪一種修辭手法?(反問)(3)分析:盡職。提問:“屏息凝視、非??不可”表現出貓的什么心理?(有決心)。
    (1)除了前面總結的這點,還有哪個方面體現出貓的性格古怪?快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交流總結: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
    (4)請學生模仿貓不同心情的叫聲。
    (4)總結: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第三個方面。
    (1)這一段描寫的貓的性格存在什么矛盾?(2)貓害怕時是什么樣子的?(3)總結:貓既膽小又勇猛。
    4、全班一起總結:貓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現在: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
    三、學習方法、體會情感。
    1、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具體事例描寫的方法)。
    2、作者對貓有怎樣的感情?用自己的話總結。引導說出:人愛貓。(板書)。
    3、貓對作者又是怎樣的情感呢?引導出:貓親人。(板書)。
    四、課堂小結。
    作者運用具體事例的描寫方法,營造出一種“人愛貓,貓親人”的氛圍。希望同學們在習作中也能借鑒這種方法。
    五、作業(yè)布置。
    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反思:
    優(yōu)點:在本堂課上我讓學生通過自己讀課文,說說自己的發(fā)現、收獲、疑問;自己體會老舍對貓的情感;以問題貫穿本課教學,學生在思考中理解文章重點。課堂上讓學生自主閱讀、感悟、發(fā)現、質疑,在這些過程中,學生是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綻放精彩。
    不足之處:首先,準備不夠充分,導致有些部分過渡語和接下來要講的內容銜接不上。其次,時間安排不合理,有些較簡單的問題因為學生不能回答出來而耗時過長,導致后面的內容講解不夠細致。最后,沒有對學情提前進行分析,提問的方式學生不能理解,導致簡單的問題變得復雜。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能按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讀書方法學習課文。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按課文的內容進行說話。
    4、能體會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勞。
    教學重難點:學會抓住課文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讀書方法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和《背篼》這篇課文的生詞,我們知道,背篼光從外表看,平平常常,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它對山里的小朋友來說,是好伙伴,好朋友,給山里的孩子帶來許多童年的生活樂趣,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還是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聽朗讀(第一自然段),想象畫面。
    邊聽邊想象畫面,說說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學生談想到的畫面。
    3、朗讀、背誦。
    三、明確學習方法。
    2、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教給我們什么讀書方法?
    四、學習重點詞句。
    1、什么叫重點詞句?
    2、快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讀這句話,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4、有沒有讀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贊揚的語氣讀這句話。
    五、學習2-7小節(jié)。
    1、我們已經找出了重點詞句,該怎樣做才能深入理解課文呢?
    出示:
    (1)想想課文中哪些具體事例是表達重點詞句的意思的。
    (2)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景。
    (3)圍繞重點詞句想想,課文主要給我們什么啟發(fā)。
    2、學習5、6小節(jié)。
    (1)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將體現山里孩子勤勞的具體事例劃下來,待會兒請這樣回答:勤勞體現在_________上。
    (2)學生自學,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勞不僅體現在()上,還體現在()和()上,更體現在()的想法上。
    (4)說說理由,為什么從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勞。
    (5)體會采藥的辛苦。
    (6)指名朗讀背誦。
    3、學習第7小節(jié)。
    學得真不錯,就這樣學,我們繼續(xù)研究課文。
    (1)指名讀第7小節(jié),找找()是勤勞的象征。
    (2)誰來做做撩起圍裙一角,揩去臉上汗水和泥漬的動作。
    (3)媽媽給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樣?
    (4)你能說說他仿佛在說什么?
    (5)老師這兒有三種答案,想想,哪一種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媽媽,瞧我多能干!b、媽媽,我的柴夠您燒一陣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媽、我不累,您放心!
    (6)朗讀。
    4、學習第三小節(jié)。
    (1)還有哪一段寫到了媽媽,指名讀。
    (2)想想媽媽怎么呼喚?
    (3)真是媽媽的手臂嗎?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讀。
    5、學習第5小節(jié)。
    (1)引讀。
    (2)學生表演,教師朗讀。
    (3)抓住描寫動作的詞背誦。
    6、學習第2小節(jié)。
    (1)聽音樂。(流水聲、鳥鳴聲)。
    (2)誰能把聽到的音樂說出來。
    (3)比較句子,朗讀指導。
    小溪在嘩嘩地流著。
    小溪在說著悄悄話。
    小鳥在樹上叫著。
    小鳥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4)觀看動畫,進一步體會情感。
    (5)再次朗讀,邊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
    六、談啟發(fā)。
    1、回憶剛才學習的過程,看是否按單元學習提示的要求來學習。
    3、朗讀詩:《山娃子》。
    歸來了,山娃子,帶著一身的汗水、泥漬,帶著一路的雨露、晚霞,歸來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山風、小溪、鳥兒,是您親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是您夢的小徑。
    沉甸甸的背篼,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背篼里盛著一座大山,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八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2、學會13生字;理解19個新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學習“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找出課文的重點詞句,全面理解課文重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點。
    投影片課文錄音。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
    1、小小一個兜,寶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褲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題,學習“篼”字。
    3、《背篼》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
    二、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用課題擴充法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什么時候)(誰)(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項要求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字詞。(基礎較差)。
    (2)提出難讀、難寫、不理解的字詞。
    字音重點:梢、攢、漬、背、盛。
    字形重點:篼、撩、揩。
    檢查詞義:蜿蜒依依送別積攢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說說讀后的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勤勞。
    4、學習“學習提示”。
    (1)投影出示:我們在學習課文時要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找出課文重點句。
    三、作業(yè);抄寫生字詞語。
    一、圍繞重點句,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
    1、讀課文重點句,導入:這個勤勞的孩子回來了。自由讀,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同桌互說。
    2、句子比較,體會感情。(投影出示)。
    (1)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2)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聲。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3)鳥兒在樹枝上叫著。
    鳥兒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比一比,體會表達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導朗讀第2、3自然段。理解“炊煙裊裊”。
    4、如果你是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怎么想?
    5、聽到媽媽的呼喚,孩子怎么做了?默讀第4自然段,你發(fā)現了什么?(動詞很多:.拐、繞、走、跨、走、走)。
    6、感情朗讀,小結。
    二、圍繞重點句,學習課文5——7自然段。
    1、導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們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
    2、朗讀5——7自然段,談談讀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勞,多么懂事。他不但幫助家里打柴,還采集藥材,積攢學費,同時不忘愛護鄰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話對他說?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
    4、理解重點句:背篼里裝的是什么?
    比較句子:
    背篼里盛著滿滿的柴火。
    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這兩句話有什么關聯?作者用第2句話來贊揚這個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寫了作者看到的事實,是“一次”,是平實的記敘;后一句寫了作者的聯想,是“許多次”,是“習以為?!钡?,是指整個童年辛勤地背柴火,點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義。)。
    5、小結:山里的孩子,利用課余的時間,去打柴、采藥材,他是多么勤勞啊!
    三、朗讀全文。
    1、自由讀。
    2、四人小組交流。
    3、個別交流(評議)。
    4、集體讀。
    四、回顧學習過程與方法,小結寫作順序。(課文按山里的孩子歸來的順序,先寫大山的孩子,背著柴火回來;再寫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贊揚了大山孩子的勤勞童年。)。
    五、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第2、5、6題。
    1、交流:勤勞、孝順、愛學習、愛他人。
    2、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集體交流疑難點。
    3、聽寫詞語。
    二、自讀課文,欣賞語句。劃下優(yōu)美詞句,試背。指名背誦部分語句。
    三、背誦全文。
    1、自由背誦。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課本劇表演。
    5、集體背誦。
    四、城市里的孩子與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寫練習: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
    2、學了這篇課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個怎樣的童年?圍繞上面的重點句,寫一段話。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2、完成《作業(yè)本》第3、4、7題。
    教學后記。
    為了深入理解課文,啟發(fā)學生想象課文第5-8節(jié)所描寫的情景,然后用動作、語言表演出來,學生興趣較濃,效果較好。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九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21個詞語的意思。
    2、初步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初讀課文。
    初步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一、揭示課題。
    1、讀課題。什么是背篼呢?
    2、讀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結合插圖說說背篼是什么?
    為什么課文要用背篼做題目呢?
    3、學寫“篼”字。
    二、自學課文。
    按五步學習法預習課文。
    三、檢查自學。
    1、同桌互查生字詞讀音。(抽查讀讀寫寫、組詞)。
    提出不懂的`詞語全班討論。
    2、把難寫的生字詞寫一分鐘??伎纪?。
    3、指名輪讀課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回答課后第一題。(在書上做上記號)。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意。
    五、鞏固練習。
    1、自由朗讀課文。
    2、作業(yè)本1—3題。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十
    1、讀通課文。
    2、讀準“攢”、“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煙裊裊”、“田埂”等詞語,認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嘗試背誦有關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
    教學難點: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勞樸實美,抓住“美”來理解課文。
    (2)揭題。
    (板書:背篼)后理解。從字形上看,你認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條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運送東西的'篼。)見過背篼嗎?請同學板畫。
    (3)齊讀課題。
    (4)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1)大聲讀課文,想辦法把文章讀通順、讀正確。能干的嘗試讀流利。
    (2)反饋。
    (選擇性朗讀,特別是課文第7自然段。)。
    重點讀準“炊煙裊裊”、“揩去”、“積攢”。
    機動板書:揩、攢、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會讀書。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課文嗎?我這里有配音樂的朗讀,還有圖,請你邊聽邊看,想象一下描繪的畫面。
    (3)教師配音樂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4)談談聽后的感想。
    美麗的夕陽下,這個勤勞的孩子回來了。
    自由讀課文1-4自然段,說一說、找一找,你從哪里感受到了“美”?
    隨機點撥(板書):晚霞美山風、小溪、鳥炊煙。
    這里有這么一段話(出示小黑板):“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聲,鳥兒在樹枝上叫著?!?BR>    誰來讀一讀?再請你自己讀讀第2自然段,兩者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好好讀讀,體會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擬人手法表現歡快、喜愛之情。)。
    反饋。個別說。你能用實踐來證明嗎?很會思考,一起來試試。齊讀。
    a、大家都很善于發(fā)現美,這么美的畫面,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嗎?自由讀——選擇自己讀得最好的交流——隨機指導。
    b、一個人就這么有感情,四人小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感情朗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朗讀方式,如:分角色讀、表演讀……鼓勵創(chuàng)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齊讀。取長補短,結合想象,配樂朗讀。
    (1)、嘗試背誦。
    (2)劃下你喜歡的句子,嘗試背誦。
    (3)反饋。
    (4)《作業(yè)本》第4、6題。
    板書:
    4、背篼(圖)。
    生字晚霞美山風、小溪、鳥炊煙。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十一
    1、知識與技能方面: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情感,感受水的不同形態(tài)和對人的利弊關系,通過展開豐富的想象,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
    2、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了解水的不同形態(tài)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直奔主題。
    1、直觀感受水變化的過程,教師導語:瞧!多可愛的小水珠呀!它還會變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奇妙的變化過程吧?。úシ艅赢嫞?。
    2、結合課文內容,深入了解水的多變性。
    教師導語:動畫片中的小旅行家來到了課文中,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一、二自然段,小水珠都變成什么。
    3、感悟水變成云,培養(yǎng)孩子想象能力。
    (1)教師導語:小朋友,你們就像可愛的小水滴。小水滴小水滴,現在你們升到空中變成無數的小點兒,連成一片變成了云。我看到身穿不同顏色衣服的云飄過來了,(ppt展示朝霞),早晨,我變成美麗的朝霞,晚上我是美麗的晚霞(ppt展示晚霞),晴天,我穿著白衣服(ppt展示白云),陰天,我穿著黑衣服(ppt展示烏云)。你們想穿什么衣服打扮自己呢?讀句子。
    花朵了,你的名字叫“雪”。
    出現的地方。
    (1)教師導語:小水滴,你們完成了這么多的變化,一定很累了吧?你們平常喜歡到什么地方休息一下?(生朗讀第三段,讀完指導,再讀)。
    (3)水給人類帶來了災害,這樣做好嗎?該怎樣做?閱讀拓展,寫話創(chuàng)作評互通。
    1、閱讀關于水的文章,拓充知識面。
    在我們資料城里還有許多快樂的小水滴,我們看看他跟大自然發(fā)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學生按要求進入資料城自主學習。
    2、出示題目,明確打寫要求。
    小水滴們,你的一天是怎么過呢?去過哪些好玩的地方?你能仿照資料城的文章寫一寫嗎?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十二
    一、復習檢查。
    指名說說課文大意。(板書:遇險自救犧牲)。
    教案。
    1.談話引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哈爾威船長是個怎樣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忠于職守、做人之道的意義。你怎樣理解句中的又的?
    朗讀這段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為什么?
    (這段話是對哈爾威船長一生品質的贊頌。他面對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職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現了他高尚的品質,應懷著崇敬之情,用贊頌的語氣來讀)。
    范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課文怎樣具體寫他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讀理解課文第一段。
    (1)默讀、思考:諾曼底號是在什么情況下被撞的?當時情形怎樣?(畫出有關詞句)。
    (2)交流討論:
    像平常一樣可見這條航線是諾曼底號的定期航線。
    薄霧籠罩是事故發(fā)生之因。
    一聲巨響、剖開了一個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進船艙可見事故之大,情況之危急。這緊急的情況可用什么詞來形容?(萬分緊急,千鈞一發(fā))(板書:千鈞一發(fā))。
    (3)朗讀指導。
    指名試讀,相機指導。(開始時語調平緩、輕快,后來要急促,最后一句話要用緊張的語調讀,因為情況危急)。
    指名再讀,及時鼓勵。
    過渡:如此重大的災難降臨了,哈爾威船長是怎么做的?
    3.朗讀理解第二段。
    (1)速讀,找出最能表現船長沉著鎮(zhèn)定的一段話。
    (2)出示:哈爾威船長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沉著鎮(zhèn)定地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給人而是給災難下達命令,一切似乎都在聽從他的調遣。
    (3)出示掛圖。
    (4)圖文結合,理解船長的沉著鎮(zhèn)定。
    看圖說說船長的神態(tài)和動作。(板書:巍然屹立)。
    指名感情朗讀這段話。
    看圖聽老師背這一段話。
    集體看圖背誦這段話。
    (5)他真的把每一個人都考慮到了嗎?
    (他把自己給忘了,面對災難,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啊!)。
    小組交流,討論。
    (7)出示: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指名讀。
    為什么沒有人違抗他的意志?
    偉大的靈魂指什么?
    (8)指導朗讀第二段。
    指導:讀哈爾威船長的命令時應凝重有力,作者的議論應讀得稍慢、莊重,對話部分應急促。
    指名分角色朗讀。
    三、總結全文。
    1.分角色感情朗讀全文。
    我們今后在寫作中要學習這種寫法。
    2.看板書總結。
    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遇險的萬分緊急的時刻,巍然屹立在船長的崗位上,沉著鎮(zhèn)定地組織指揮著救援工作,果斷地下達了一個又一個命令,使船上60人脫險,他自己卻以身殉職,英勇犧牲。課文歌頌了他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書:忠于職守舍己救人)。
    四、質疑。
    五、背誦。
    第29、30自然段。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十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
    3、對一般說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別是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
    2、對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三、教具準備。
    1、恐龍電影片段,圖片、資料,課文節(jié)選的課件一份。
    2、口語課堂交流指導一份:
    內容:小組討論完成以下問題的討論。
    (1)課文上介紹了哪些龍?
    (2)你最喜歡哪種龍/。
    (3)為什么喜歡它?
    (4)書本上是怎么介紹它的這個特點的?
    要求:用以下的句式完成練習。
    課文上介紹了……我最喜歡…….因為它……書本上是這樣說的…….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已經學習到大約兩億年前地球曾經被一種強大的爬行動物所主宰,它們就是——(學生答恐龍)。雖然它們在六千五百萬年以前就突然消亡,我們再也看不到它們的樣子了嗎?現在的科技是如此的發(fā)達,你看恐龍們來了。
    (播放課件恐龍世界)。
    (二)精讀課文。
    1、恐龍時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龍種類(學生回答很多)形態(tài)呢也是(學生答千奇百怪)。
    (板書種類很多,形態(tài)千奇百怪)。
    2、種類又是如何多呢?請同學們快速朗讀第2到第4自然段,找出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恐龍和它的親戚,并在名稱下劃橫線。
    3、你們都從書本上找出了哪些恐龍和它的親戚?(請一位同學來回答)。
    (雷龍、劍龍、三角龍、梁龍、翼龍、魚龍、霸王龍)。
    4、哪些是恐龍的親戚呢?(魚龍和劍龍)。
    我最喜歡魚龍,因為它可以在水里捕食。
    書上是這樣說的:“魚龍能夠潛入水中尋找食物?!?BR>    (指導朗讀)。
    我最喜歡翼龍,因為它可以在天上飛。
    書上是這樣說的:“翼龍的身體兩側長著兩個翅膀,它高高飛翔的時候就像是在天空翱翔的輕型飛機。
    指導朗讀:在天空翱翔的輕型飛機要讀出高高飛起的感覺來。輕一些,聲音高一些)。
    5、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第2到第4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幾個問題,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在投影儀上投影出指導要求:并進行指導,明確內容和要求)。
    請學生站起來和大家交流討論結果)。
    (雷龍:課文上介紹雷龍、劍龍、梁龍、三角龍、魚龍、翼龍、霸王龍。
    1、我最喜歡雷龍,因為它很大。
    書上是這樣說的:“雷龍是個龐然大物?!?BR>    2、我最喜歡雷龍,因為它很重。
    書上是這樣說的:“它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fā)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BR>    指導朗讀:重點讀龐然大物,六頭大象,還要重,每,雷鳴。
    打比方、作比較)。
    (梁龍:課文上介紹雷龍、劍龍、梁龍、三角龍、魚龍、翼龍、霸王龍。
    1、我最喜歡梁龍,因為它很長。
    書上是這樣說的:“梁龍的身體很長,從頭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起路來像是一座移動的吊橋?!?BR>    指導朗讀:重點讀足有二十多米,一座移動的吊橋。
    列數字、打比方)。
    (劍龍:課文上介紹雷龍、劍龍、梁龍、三角龍、魚龍、翼龍、霸王龍。
    我最喜歡劍龍,因為它的樣子很特別。
    書上是這樣說的:“劍龍的背上插著兩排三角形的劍板,尾巴上還有四根利劍一樣的尾刺。”
    指導朗讀:利劍一樣的尾刺)。
    (三角龍:課文上介紹雷龍、劍龍、梁龍、三角龍、魚龍、翼龍、霸王龍。
    我最喜歡三角龍,因為它的樣子很奇怪。
    書上是這樣說的:“三角龍的頭上長著三只大角,一只長在鼻子上方,另外兩只長在眼睛上方。有的角有一米長——這樣的臉型,任何動物都望而生畏?!?BR>    指導朗讀:任何動物都望而生畏要重點讀)。
    我最喜歡霸王龍,因為它十分兇猛。
    課文上是這樣說的:“霸王龍就是一種食肉恐龍。它大腦袋,短身子,牙齒就像鋒利的匕首?!?BR>    指導朗讀:鋒利的匕首,重點讀。大腦袋、短身子為了突出它的兇猛在這里稍讀短促些)。
    (在學生介紹恐龍時相機出示恐龍的圖片,以直觀形象促使學生對恐龍更為了解)。
    拓展練習1:同學們平時也一定很喜歡了解有關恐龍的知識,你們都還知道哪些恐龍呢?
    (學生介紹自己知道的恐龍以及它的特點)。
    大家真厲害知道那么多的恐龍。
    出示圖片: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恐龍的圖片,我們來欣賞一下。
    那么這么多的恐龍靠什么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呢?它們都吃一些什么呢?
    (有的恐龍吃植物也有的恐龍吃肉)。
    (板書:食物:植物、肉)。
    你是從哪個小節(jié)看出來的?
    那么它們又如何繁衍后代呢?
    (它們是卵生)。
    你從書上哪個小節(jié)看出來的?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生讀該小節(jié))。
    (板書:繁殖:卵生)。
    (三)總結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了好多關于恐龍的知識,你們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識呢?能告訴大家嗎?
    (生總結今天的知識點)。
    這些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億多年,大約6500萬年前,他們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人類至今尚未解開這個謎團。恐龍的世界雖然神秘,但是憑借著我們人類的智慧,這些秘密終會揭開,而解開它們,要靠今天的你們今后的探索。
    附板書:恐龍。
    種類很多。
    形態(tài)千奇百怪。
    食物植物、肉。
    繁殖卵生。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十四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關詞語。
    2、通過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片斷的訓練,感受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3、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后作業(yè)?4中的兩個勺子的不同意思,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學習課文通過人物語言和行動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5、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片斷,“哈爾威船長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BR>    [教學時間]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文中寫了他的一件什么事?為什么說他的靈魂是偉大的?)。
    請同學們從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震蕩調遣大副井然有序。
    威嚴履行深淵忠于職守。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哭泣機械靈魂爭執(zhí)控制。
    調遣呼號斗毆克萊芒可怖。
    (2)指名朗讀,指導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區(qū)分加點字讀音的異同。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哭泣:小聲地哭。
    調遣:調派,差遣。
    威嚴:威武而又嚴肅的樣子。
    履行:實踐(自己答應做的或應該做的事)。
    肇禍:闖禍。
    大副:船長的主要助手,駕駛工作的負責人。
    深淵: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嚴謹而有條理,一點都不紊亂。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4、默讀課文,按提綱“遇險一自救一犧牲”給全文分段。
    討論: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28自然段)。
    三、作業(yè)?。
    1、生字描紅、臨寫,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一、復習檢查。
    指名說說課文大意。(板書:遇險自救犧牲)。
    二、精讀訓練。
    1、談話引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哈爾威船長是個怎樣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朗讀這段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為什么?
    (這段話是對哈爾威船長一生品質的贊頌。他面對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職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現了他高尚的品質,應懷著崇敬之情,用贊頌的語氣來讀)。
    范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課文怎樣具體寫他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讀理解課文第一段。
    (1)默讀、思考:“諾曼底”號是在什么情況下被撞的?當時情形怎樣?(畫出有關詞句)。
    (2)交流討論:
    “像平常一樣“可見這條航線是諾曼底號”的定期航線。
    “薄霧籠罩”是事故發(fā)生之因。
    “一聲巨響”、“剖開了一個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進船艙可見事故之大,情況之危急。這緊急的情況可用什么詞來形容?”(萬分緊急,千鈞一發(fā)……)(板書:千鈞一發(fā))。
    (3)朗讀指導。
    指名試讀,相機指導。(開始時語調平緩、輕快,后來要急促,最后一句話要用緊張的語調讀,因為情況危急)。
    指名再讀,及時鼓勵。
    過渡:如此重大的災難降臨了,哈爾威船長是怎么做的?
    3、朗讀理解第二段。
    (1)速讀,找出最能表現船長沉著鎮(zhèn)定的一段話。
    (2)出示:哈爾威船長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沉著鎮(zhèn)定地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給人而是給災難下達命令,一切似乎都在聽從他的調遣。
    (3)出示掛圖。
    (4)圖文結合,理解船長的“沉著鎮(zhèn)定”。
    看圖說說船長的神態(tài)和動作。(板書:巍然屹立)。
    指名感情朗讀這段話。
    看圖聽老師背這一段話。
    集體看圖背誦這段話。
    (5)他真的把每一個人都考慮到了嗎?
    (他把自己給忘了,面對災難,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啊!)。
    小組交流,討論。
    (7)出示: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指名讀。
    為什么沒有人違抗他的意志?
    “偉大的靈魂”指什么?
    (8)指導朗讀第二段。
    指導:讀哈爾威船長的命令時應凝重有力,作者的議論應讀得稍慢、莊重,對話部分應急促。
    指名分角色朗讀。
    三、總結全文。
    四、作業(yè)?。
    背誦課文最后兩小節(jié)。
    摘錄你認為感人的句子。
    一、復習。
    1、分角色感情朗讀全文。
    我們今后在寫作中要學習這種寫法。
    2、看板書總結。
    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遇險的萬分緊急的時刻,巍然屹立在船長的崗位上,沉著鎮(zhèn)定地組織指揮著救援工作,果斷地下達了一個又一個命令,使船上60人脫險,他自己卻以身殉職,英勇犧牲。課文歌頌了他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書:忠于職守舍己救人)。
    3、背誦課文最后兩小節(jié)。
    齊背。
    指名學生背。
    二、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冊。
    三、批改,訂正。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十五
    1、學習2、3、4自然段,運用“單元提示”中的方法讀懂長句;背誦第4自然段。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寫的是什么?(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趣)
    2、我們先來學習第二句,齊讀。
    (1)這句句子是句長句子,用學習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學?
    (2)說得很對,那么“黃綠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讀句子“黃綠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為什么把柳芽比作“黃綠眉眼”,為什么不就說嫩芽?
    (柳樹睡了一冬天,發(fā)的芽就像睜開的眼睛)
    3、學習第三句句子。
    (1)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句寫什么?指名同學讀句子。
    (2)要求學生用理解長句子的方法來理解。
    (3)指名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句長句子的。
    師:什么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形成的?其它詞語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趕集”?
    師:去買的,還有賣的,都叫趕集--請說說趕集的情況,再想想趕集和春天的草、葉、花生長和開放有什么相似之處。
    師:古人說:“紅杏枝頭春意鬧”,春天,萬花盛開,確實給人以熱鬧的感覺。
    (5)齊讀第三句。
    4、學習第四句。
    這么熱鬧、美麗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請大家朗讀第四句。
    (1)誰能簡單地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師:同學們,畫家畫春天少不了燕子,詩人寫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這樣說,少了燕子,春天會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讓我們以贊美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讀第三自然段,從這一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飛行的情景,燕子飛得很快,很輕)
    2、你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再讀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書:斜、掠過、唧)
    4、你從中看出了什么?讀讀這個詞所在的句子,體會體會。
    5、我們從“唧”這個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還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飛得“輕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讀一遍,看誰讀得讓人感覺到燕子飛得輕快,姿態(tài)優(yōu)美。(學生練讀)
    師:“小圓暈”是什么?想過嗎?
    師:作者為什么不說“小圓圈”而說“小圓暈”“暈”是什么意思?想過嗎?
    師:“暈”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過云層折射出來的七彩圈,你們見過日暈或者月暈嗎?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點水蕩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暈、月暈。不但作者筆下的燕子美,就連這小圓圈也是美的!我們再讀讀這一句,領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了第三自然段,我們知道燕子飛得很輕快,姿態(tài)很優(yōu)美。我們接著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寫的是什么,誰讀懂了誰說。
    2、指名說。(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的樣子)
    3、讀懂了,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讀讀、劃劃。
    4、“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譜?。 薄斑@”指的是什么?看看書上的插圖。
    師:這是一個多么貼切而又生動的比喻!我們不能不佩服作者驚人的想象力!同學們想一想,這會是一首什么樣的正等著我們去演奏的曲譜?(這一定是贊美春天,贊美小燕子的曲譜)
    6、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7、從課文中,我們進一步領略了燕子的美。這一自然段還有兩個詞用得特別傳神,不知有人注意沒有,請讀讀第二句。
    8、這里的“痕”字用得好,為什么不用“條”?(因為電線遠,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藍天里只留下一絲痕跡)
    9、大家細細讀讀這一自然段,再自己細細體會。
    10、看圖試背。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
    作業(yè)本第5、7、8題。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十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準確的語言將貓的特點寫具體,同時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寫法。
    3.激起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fā)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教學重難點:
    品讀課文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準確的語言將貓的特點寫具體,同時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寫法。
    教法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比較法;邊讀邊想象,抓關鍵詞體會、討論、交流。課前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復習(默寫詞語)。
    1打開書,回憶課文主要寫了哪兩部分內容?(板書)從哪幾方面表現大貓性格古怪?出示填空輔助說:
    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有時——(溫柔可親),有時(一聲不出),有時——(勇敢),有時(膽?。?,所以說貓的性格很——(古怪)2.上節(jié)課初步感受了貓的性格特點,而且學習了用典型事例表現特點的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深入學習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將貓的特點寫生動具體,表達自己喜愛之情的。
    二、重點研讀,感受“古怪”
    (一)我們先來讀讀描寫大貓的部分。
    1.老師讀貓的特點,你們讀具體描寫這個特點的內容,好嗎?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生接)。
    (1)指名讀寫貪玩的部分。出示句子。
    “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BR>    (2)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了貓很貪玩?(3)學生反饋,(如:一天一夜,感受到玩的時間長,所以說貪玩等)教師點紅的只有“任憑??也??”(這一組詞一齊變紅)。
    a.“任憑??也??”,可以換成什么詞?(無論??都??,不管??也??)是呀,不管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b.教師引讀:
    任憑老舍先生怎么呼喚,——任憑老舍先生的夫人怎么呼喚,——任憑老舍先生的兒子怎么呼喚——這只貓實在太貪玩了,——讀全句。
    a指名讀,發(fā)現這句話用詞有什么特點嗎?(不能發(fā)現直接點紅吧呀呢,一齊點紅)。
    女生讀帶語氣詞的句子,男生讀不帶語氣詞的部分,琢磨一下這只貓性格有什么古怪?
    師生對讀,你再讀讀感覺有什么不同?
    (注意:1.問題問準確;2.過程要充分;3.要讓學生在讀中自覺悟出來)。
    (預設要點:語言樸實,像平常說話;老舍先生很喜歡貓,愛琢磨這只貓,貓很古怪難以捉摸。關鍵:感受老舍先生語言平實質樸;感受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第三點說不出來就算了。)。
    c老舍先生就是用這種像口語一樣的語言表達了對貓的喜愛之情,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設置情境進一步感受口語化的表達:
    (1)我們繼續(xù)讀寫貓盡職的語句。老師讀特點,學生讀具體寫特點的句子(隨機出示:它屏息凝視,一蹲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請你們找一找哪些詞語表現了貓的盡職?(給學生讀書和思考時間)。
    (2)學生匯報,教師重點提示。(順學而導,點紅重點,學生找不到,直接點紅)。
    a“屏息凝視”是什么樣子,你能表演一下嗎?請一位表演像的同學到前面表演。同學們明白什么叫“屏息凝視”了吧?誰來解釋一下?對,控制住呼吸叫——屏息;聚精會神叫——凝視。將每個詞的意思連起來這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好方法。(注意教法的靈活,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引導與總結)(3)你還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了貓很盡職?(隨機將關鍵詞語分別點出顏色,并出示填空:
    它屏息凝視,一蹲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模停┬模Q、恒)心。
    你能不能用三個“心”來嘗試概括貓盡職的三種表現。(可以同位同學商量一下)。
    (4)多盡職的貓兒??!你能通過朗讀讀出它很盡職嗎?師:聽出了它很有耐心,你還能讀出它的決心嗎?師:好像還不夠專心,誰再來試試?(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自己讀出味兒來,耐心、決心學生應該較容易讀出來,“屏息凝視”引導重點讀,讀出彩兒)。
    4.第1自然段我們通過重點詞語感受到了貓的特點和作者的喜愛之情。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每一種性格都為我們展現一幅幅可愛的畫面。請同學默讀第2、3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歡的畫面細細品讀,看看哪些詞語特別突出了貓的特點和作者的喜愛之情,可以圈出來。學生默讀,畫詞語。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學生讀句子,師:這幅畫面給你什么感受?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
    說到“蹭”時:讓我們走進這幅畫面(根據時間決定要不要“蹭癢”的畫面),細細品讀。
    (1)出示句子:
    他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他抓癢??。
    餓了——,癢了——)。
    (1)出示原句讀,緊接著出示: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幾個臟腳印。
    (2)(發(fā)現與原文不同后)同學們都笑了,“梅花”指的是什么?“印幾朵小梅花”和“踩幾個臟腳印”給我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交流應充分,應找2-3位同學說說)(若說不出來,再引導: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老舍先生什么感情?怎么表達出來的?)(板書:優(yōu)美修辭)。
    老舍先生看到這小腳印,會怎么想?(給我一個獎章,給文章加了一幅插圖,是一道美麗的裝飾??)。
    (3)一個生動的比喻表達了老舍先生濃濃的愛貓之情,指名讀出喜愛的感情。6.回歸第一部分整體,結合板書小結:老舍先生用質樸的語言、準確的詞語、優(yōu)美的修辭描繪了一幅幅可愛的圖畫,寫出了貓豐富而難以捉摸的(古怪)性格特點。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引讀課文)。
    老師讀貓的性格特點,同學們讀具體表現貓可愛的內容。(其實第一課時應該理清這些關系)。
    大貓的性格很古怪,小貓呢?(生:很可愛)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些可愛的小貓。
    (二)感受小貓的可愛出示一些可愛的小貓的圖片。
    1.讀一讀,小貓可愛在哪里,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可以在旁邊寫下批注。(堅強、淘氣、頑皮、生氣勃勃等;引導如:從哪兒看出堅強或怎么堅強?)2.這么可愛的小貓,我們配上音樂再美美的讀一讀。(找個合適再活潑點兒的音樂)。
    三、口語交際。
    小明想養(yǎng)貓,可是他的媽媽不同意,請你幫助小明說服他的媽媽,用上老舍先生的語言。
    (老師當媽媽,一個學生當小明,全班同學都來幫他說服媽媽)。
    四、作業(yè):請你學習老舍先生的語言,通過典型事例,寫一寫你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板書設計:
    用詞生動。
    古怪語言平實。
    修辭優(yōu)美。
    貓喜愛。
    可愛。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篇十七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字;理解、積累并學會運用部分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貶詞褒用)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感悟用詞的準確、描寫的風趣及寫話訓練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多媒體課件。
    1、同學們,上課前先聽老師朗誦一首古詩,想想看寫的是什么?
    2、朗誦駱賓王的《詠鵝》。
    (學生學過此詩,肯定會跟老師一起朗誦。)
    3、稍微點撥駱賓王,這首古詩是他七歲時寫的,而且他是初唐四杰之一。
    (激發(fā)學生興趣,并乘機打開知識面。)
    (有學生會說出白鵝,借機導入課題。)
    4、入題,板書。
    5、簡介豐子愷。
    1、自由大聲讀課文:
    碰到難讀的字詞句多讀幾遍。說說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讀通、讀熟的基礎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鵝形象。)
    2、師巡堂,了解預習情況。
    (課前提出新的預習要求,看看學生是否能做到。)
    3、鵝的整體印象:
    高傲。
    (點撥高傲加深理解。)
    1、課文是怎么寫的?自己讀第一、二自然段,你認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課文有聯系的?用橫線畫下來。
    (自學)
    說說你畫了哪些句子,為什么?
    2、學生談體會,老師小結:
    整篇課文都圍繞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來寫。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僅連接第一段的內容,還告訴我們后面幾個自然段分別從鵝的叫聲、步態(tài)、吃相幾方面寫出了鵝高傲的.特點。
    相機板書:
    好一個高傲的白鵝 叫聲 步態(tài) 吃相
    (點評:以怎么寫為著眼點,引導從課文的中心句、過渡段總體把握課文內容,了解表達順序。)
    3、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加深體會課文中心句及過渡段的作用。
    1、課文是怎樣把白鵝叫聲的特點寫具體的呢?默讀第三自然段:
    找出一個能表現白鵝叫聲特點的詞,從這個詞,你能想象白鵝在干什么,好像在說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詞語旁寫一寫,或者用圖畫來表示。
    (詞語點撥:厲聲大叫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狂吠等并從中體會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白鵝叫聲的特點。重點點撥詞語,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詞語,動手批注或畫畫,調動形象思維參與解讀文本,從形態(tài)、聲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既培養(yǎng)了學習方法和習慣,又豐富了語言積累。)
    2、(聲音低沉地說)先讓學生感受器聲音的嚴肅鄭重,然后通過多種形式讀,帶著想象讀出內心感受。
    3、從寫狗你看出了鵝的什么性格?
    學生再次交流:
    從養(yǎng)鵝等于養(yǎng)狗看出作者認為鵝很忠誠,能看守門戶;從雪白的大鳥可以看出鵝十分可愛;從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等詞句看出鵝對陌生人敢厲聲呵斥,非常勇敢、非常盡職。
    相機板書:
    盡職勇敢可愛
    4、為什么這里要寫鵝呢?你知道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方法嗎?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1、齊讀課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了白鵝步態(tài)的特點?
    (聯系上一段)
    2、同學們能從課文寫鵝和鴨的詞語中,想象出它們是怎么走路的嗎?誰來演一演?下面的同學注意看,要用課文里的詞語評評他們演得像不像。
    3、小結后齊讀第四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