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熱門13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獨特的創(chuàng)造,能夠反映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進行評價和反饋。這是一份來自教學大家的教案范例,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教學設計的技巧和方法。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一
    1、通過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體積。
    2、培養(yǎng)幼兒的目測估計能力,空間感知推理能力。
    1、五瓶一樣多的礦泉水,烏鴉頭飾一個,數字翻牌卡4個。
    3、事先聽過《小烏鴉喝水》的故事,讓幼兒了解水位升高可借助外力。
    1、學習記錄方法,能用語言表述操作結果。
    2、聽老師指揮能正確操作。
    3、在操作中自覺體現好習慣。
    一、聽音樂進場(秋天)。
    二、開始部分。
    t:寶貝們,看,誰來了?
    s:小鳥———————烏鴉———————。
    t:對了!秋天到了,烏鴉準備了許多過冬的糧食,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小烏鴉過冬的糧食吧!
    s:幼兒介紹小烏鴉糧食(蠶豆、花生、黑棗、圣女果)。
    三、基本部分。
    1、介紹測量工具和糧食。
    (1)請幼兒說說它們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卡片。
    t:(出示果凍殼)看,這是什么?
    s:果凍殼。
    s:請2——3人回答(幼兒估計、猜測)。
    t:如果裝的是蠶豆,需要放幾顆?會不會一樣多?
    s:請2——3人回答(幼兒估計、猜測)。
    t:小朋友的猜測結果都不一樣,想不想自己驗證下到底能裝多少顆蠶豆、多少顆棗子?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幼兒展示記錄,講評測量結果。
    (2)t:寶貝你在量杯里裝了什么糧食?能裝幾顆?
    s:我裝了蠶豆子,有20顆—————(教師把豆子的數量記錄在糧食的圖片上)。
    t:誰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s:我量了。
    t:那,你是怎么量的?
    s:把花生幾顆幾顆放進量杯里,把量杯裝滿。
    師小結:為什么同樣的量杯、同樣的糧食會出現不同的數量?我們小朋友在用量杯量的時候要把糧食壓緊,結果才會準確。
    t:為什么同樣大的量杯里,圣女果只能放一兩顆,而花生能放十幾顆?
    s:請2——3個幼兒回答(因為圣女果大,花生小。)。
    師小結:說的真棒!在一樣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糧食裝的越少,越小的糧食裝的越多。
    t:誰能來說說這幾種糧食用量杯裝誰裝得最多、誰最少,我們用從多到少的排列方式幫它們排排隊。
    s:請2——3名幼兒說說自己的推理結果。
    (3)請集體根據推理的結果把糧食圖片按大到小排列。
    豆子—————花生———黑棗—————圣女果。
    (1)烏鴉怎樣才能喝到飲料。
    (話外音)出示烏鴉:小朋友們,我渴死了,有水喝嗎?
    t:現在,烏鴉口渴了,我們一起幫烏鴉找水喝吧!哇,這里有一瓶礦泉水。
    s:用手拿起來喝水。
    t:可是瓶子太重了,烏鴉沒有手只有翅膀,拿不了瓶子。
    s:請2——3名幼兒回答(把圣女果放進瓶子里,就能喝到水了。)。
    師小結:幼兒想出用糧食投入水中,讓水面升高的方法。
    s:升高了。
    教師小結:對了,最大的糧食只要幾顆就能讓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棗子投入瓶中)。
    t:小朋友真聰明,想出了這個好辦法,小烏鴉這下可有水喝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吧!
    (教師講解規(guī)則)我們要玩一個游戲,看誰先讓烏鴉喝到水。請寶貝們變成4組進行比賽,每次向瓶子里放一個圣女果,然后翻自己隊的數字卡一張,下一個小朋友必須在前一個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發(fā)。比一比哪一對更快讓礦泉水滿到瓶口。
    (3)宣布比賽結果。
    t:寶貝們真棒團結就是力量,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讓小烏鴉喝到了水,烏鴉說要謝謝你們呢?,F在我們和小烏鴉一起去戶外看看秋天的落葉,let’s,go?。犚魳吠藞觯?BR>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二
    1、初步樹立團隊合作意識,萌發(fā)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4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數群之間多1少1的關系。
    4、發(fā)展幼兒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一套1—5的數字卡片,大小企鵝卡片若干,魚卡片若干,石子兒若干,房子卡片和數字卡片若干。
    2、事先了解企鵝的生活習性,去鄰居家做客。
    3、ppt教學課件。
    【活動重點】。
    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4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
    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
    【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在本活動中根據企鵝生活習性和特點,采用故事講述法、游戲法、操作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幼兒排隊學企鵝走路入場,了解企鵝團隊活動特點,初步樹立團隊合作意識。
    2、幼兒在幫助企鵝回家和給房子排門牌號的過程中,結合到鄰居家串門的生活經驗,理解鄰居的意義。
    結合教具,在觀察中發(fā)現,企鵝的鄰居朋友分別是誰和誰,理解“鄰居”意義。請小朋友給企鵝按居住房子順序排排隊,復習1—5的序數。想一想,我們和企鵝都有自己的鄰居朋友,那么,數字是不是也有自己的鄰居朋友呢?引出相鄰數。
    基本部分。
    1、結合教具,創(chuàng)設情境,數物結合學習2的相鄰數。
    幼兒在點數和操作中理解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數量關系。
    教師小結:每一個數字都有兩個數字朋友,一個比它少1,是它的小朋友;一個比它多1,是它的大朋友。小朋友要排在前面,大朋友要排在后面,這就是數字的相鄰數。
    2、創(chuàng)設情境,在操作中探究3的相鄰數。
    企鵝寶寶餓了,要吃魚,企鵝一家出去捕魚,在捉到3條魚的基礎上,根據少1多1的關系探究3的相鄰數。
    3、結合企鵝筑巢的生活習性,探究學習4的相鄰數。
    企鵝撿到4塊石子來筑巢,在多1少1的探究中學習4的相鄰數。
    4、游戲:邀請相鄰數朋友到家中做客,復習鞏固4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結束部分。
    企鵝一家有了自己的寶寶,好幸福哦,決定開盛大派對,邀請小朋友也去,小朋友想去嗎?好,現在我們和企鵝寶寶一起跳企鵝寶寶版《江南style》,一起狂歡吧。
    【活動延伸】。
    把教具投放到區(qū)域活動中,進一步在操作中理解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數量關系。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三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fā)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系。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在三只不同水量的瓶子上要做相應的刻度標記,以免孩子們在記錄時混淆實驗的結果。
    2、瓶中的水要適量,如果水量過少,在用沙子做實驗時,水慢慢不易往上冒,幼兒會得出結論:在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沙子,水不會冒出來,而事實上,不管瓶中的水有多少,加入沙子后,水都會冒出來,只是水較少時,需不斷搖晃瓶子,才會冒上來,這樣實驗的時間過長,影響了活動的效果。
    活動準備。
    1、烏鴉喝水的課件。
    3、紙剪的石子、沙子堆積圖。
    4、實驗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師:烏鴉是怎樣喝水的呢?
    師:兩個人一組合作做。在3只水量不同的瓶子里加石子。石子不能掉在桌上,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能喝到水。在相應的格子里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二)用石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1、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2、交流實驗結果。
    師:實驗后,你發(fā)現了什么?
    3、教師和幼兒一起看記錄。
    提問:往3只不同水量的瓶子里放入石子后,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嗎?
    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三)用沙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1、提出要求:現在我們再用沙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還是兩個人合作,做好實驗后分別記錄。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3、幼兒實驗后交流。
    師:這次你發(fā)現了什么?烏鴉能不能喝到3個瓶子里的水?
    (四)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
    1、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2、出示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
    師:這是老師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圖,你們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師:對了,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沙子之間的縫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縫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縫隙里去,但縫隙小,所以還有一點水在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一點水。
    (五)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四
    1、體驗、感知蠟的用途。
    2、產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照明蠟燭若干枝,酒精燈1個,燒杯1個,小盤若干個。
    各種蠟燭及各種蠟制品。
    彩色顏料每桌1份,每位幼兒1塊蠟、1枝白色小蠟燭、1張圖畫紙、棉簽。
    2張書簽:(1張沾上了蠟,1張沒有沾上蠟)。
    一、蠟燭熔化的實驗。
    1、教幼兒引導想辦法動手取出蠟燭的芯。
    2、幼兒可以利用準備的材料將蠟加熱熔化來取燈芯,鼓勵幼兒操作。
    3、觀察發(fā)現蠟熔化的特點。
    通過觀察,引導幼兒發(fā)現蠟遇熱熔化,熔化的蠟像水一樣,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蠟冷卻凝固的現象。
    二、“蠟不溶于水”的實驗。
    1、引導小朋友把沾上蠟和沒有沾上蠟的兩張卡片同時放入水中,觀察會發(fā)生什。
    么現象。
    2、可以發(fā)現沾有蠟的卡片沒有濕,不沾蠟的.卡片濕了,了解蠟不溶于水的道理。
    了解蠟的用途。
    1、教師出示準備的蠟制品,引導幼兒發(fā)現蠟的用途,如蠟能密封、潤滑、裝飾、治病、做防水材料、制作蠟筆、蠟光紙、蠟染品,做成蠟燭可以照明,過生日時還要點燃生日蠟燭等。
    利用蠟進行繪畫,進一步了解、感知蠟不溶于水的特征。繪畫的方法:用白色蠟燭在紙上畫出所畫物品的形狀,再用棉簽蘸水彩均勻地涂在畫紙上。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五
    1、初步懂得人的身體需要水分,知道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
    2、養(yǎng)成主動飲水的習慣。
    3、引發(fā)幼兒學習水的興趣。
    4、了解人類對水的需求。
    【活動準備】。
    ppt、一桶溫開水,每人一只水杯。
    【活動過程】。
    1、師:小朋友我們剛鍛煉過,現在你的`嘴里感覺怎么樣?
    2、師:請你去倒半杯水,先觀察一下水是什么顏色的?嘗嘗水是什么味道的?
    1、師:請你欣賞完ppt后告訴我,兒歌里講到人們在什么時候最想喝水?
    (口渴時、鍛煉后、勞動后、游玩時、洗澡后、起床時)。
    2、喝水有益健康。
    (1)師:我們不感覺渴時要不要喝水呢?為什么?
    (引導幼兒懂得,不管在什么時候,人們都需要補充水分,它可以幫助我們將身體里面的毒素通過小便排出體外,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2)師:小朋友,老師這里準備了很多飲料瓶,這些飲料你們喝過嗎?喜歡喝嗎?
    (出示各種飲料的外包裝盒、瓶,向幼兒簡單說明只有白開水才是最好的飲料。)。
    【活動延伸】。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多喝開水。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六
    1.請幼兒三個三個組成一組,扮成螞蟻。(第一個幼兒站立,兩手作觸角;第二、第三個幼兒分別彎腰,雙手抱住前面一個孩子的腰)。
    2.請一組組的"螞蟻"排好隊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別人。
    3.設置一定的距離,在終點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請"螞蟻"從起點到終點,再返回,比賽搬豆,看誰搬得快。
    教學反思:
    總觀這堂課,我個人覺得我抓住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也做了正確處理,教學設計板塊清晰,發(fā)揮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但還存在很多細節(jié)問題。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七
    1、學習比較物體的高矮,能按高矮對物體進行排序。
    2、在游戲演示、操作比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條件。
    3、樂意參加數學活動,體驗操作中的快樂。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已進行過3以內的大小、長短物體的排序;小鴨小雞、小貓圖片;操作排序卡、娃娃等。
    (一)拍球,引出高矮。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球,誰想來拍怕這個球?拍的時候腳不能踮起來,也不能跳起來。
    師:這兩個小朋友誰拍到了?誰沒有拍到?
    師:為什么××拍到了,而××沒有拍到?
    師:對,因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師:那老師和小朋友誰高誰矮呢?請一個小朋友和老師比一比。
    師:老師和××誰高誰矮呢?,請小朋友說完整。
    (二)了解比高矮的條件。
    師:看看清楚(籃子拿掉),現在它們誰高誰矮呀?
    師:請小雞下來也站在桌上,現在小鴨小雞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嗎?那誰高誰矮呀?
    師:原來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能比。小鴨小雞說謝謝小朋友,我們回去了。
    師:喵喵喵,誰來了?小貓來了,小貓是高還是矮呀?
    師:原來小貓一個人,沒有誰跟它比,所以我們不知道它是高還是矮,原來比高矮要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才能比。小貓請你回去找個好朋友比一比吧。
    (三)與同伴比高矮。
    師:請你們找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誰高誰矮?
    師:請你說說,剛才你跟誰比了?誰高誰矮?
    (四)給娃娃排隊。
    師:現在老師要請三個小朋友上來,比一比,并且根據高矮排排隊。
    師: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誰最矮呀?看看他們是怎樣排的?(從矮到高)。
    師:這是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這么高興,瞧,娃娃也來了,他們也想來比比高矮、排排隊。我呢要從紅旗開始把娃娃排在排列卡上,而且排的時候要從矮到高排隊。
    師故意錯空:這樣排隊對嗎?為什么?誰來幫老師改正?
    師:原來排隊時要從矮到高來排。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四個娃娃、還有排列卡,請小朋友給娃娃從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從小紅旗開始排。
    師:大家一起來看看你們是怎么排的?(針對出現的'情況講評)。
    (五)延伸活動:
    師:又來了兩個娃娃,他們也想排到隊伍里來,老師把娃娃放進籃子里,區(qū)域活動時你們去試一試,把這兩個娃娃也排進去。
    活動目標中增加了社會領域的內容: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合作意識。這主要針對我班部分幼兒缺乏合作意識的問題而提出。另外,知識的難度有所提高,表現在:讓幼兒不僅發(fā)現規(guī)律并按規(guī)律延伸序列,不僅嘗試自己設計規(guī)律,還要用“多種方式”表現規(guī)律?!岸喾N方式”,其實是把藝術等其他領域的知識滲透到數學活動中。結果表明,這樣的目標在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是幼兒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所有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除個別幼兒數學能力發(fā)展稍滯后及少數幼兒合作意識弱以外,其余幼兒均能達到目標。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八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排排隊》中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1、學習比較物體的高矮,能按高矮對物體進行排序。
    2、在游戲演示、操作比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條件。
    3、樂意參加數學活動,體驗操作中的快樂。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已進行過3以內的大小、長短物體的排序;小鴨小雞、小貓圖片;操作排序卡、娃娃等。
    (一)拍球,引出高矮。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球,誰想來拍怕這個球?拍的時候腳不能踮起來,也不能跳起來。
    師:這兩個小朋友誰拍到了?誰沒有拍到?
    師:為什么××拍到了,而××沒有拍到?
    師:對,因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師:那老師和小朋友誰高誰矮呢?請一個小朋友和老師比一比。
    師:老師和××誰高誰矮呢?,請小朋友說完整。
    (二)了解比高矮的條件。
    師:看看清楚(籃子拿掉),現在它們誰高誰矮呀?
    師:請小雞下來也站在桌上,現在小鴨小雞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嗎?那誰高誰矮呀?
    師:原來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能比。小鴨小雞說謝謝小朋友,我們回去了。
    師:喵喵喵,誰來了?小貓來了,小貓是高還是矮呀?
    師:原來小貓一個人,沒有誰跟它比,所以我們不知道它是高還是矮,原來比高矮要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才能比。小貓請你回去找個好朋友比一比吧。
    (三)與同伴比高矮。
    師:請你們找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誰高誰矮?
    師:請你說說,剛才你跟誰比了?誰高誰矮?
    (四)給娃娃排隊。
    師:現在老師要請三個小朋友上來,比一比,并且根據高矮排排隊。
    師: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誰最矮呀?看看他們是怎樣排的?(從矮到高)。
    師:這是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這么高興,瞧,娃娃也來了,他們也想來比比高矮、排排隊。我呢要從紅旗開始把娃娃排在排列卡上,而且排的時候要從矮到高排隊。
    師故意錯空:這樣排隊對嗎?為什么?誰來幫老師改正?
    師:原來排隊時要從矮到高來排。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四個娃娃、還有排列卡,請小朋友給娃娃從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從小紅旗開始排。
    師:大家一起來看看你們是怎么排的?(針對出現的情況講評)。
    (五)延伸活動:
    師:又來了兩個娃娃,他們也想排到隊伍里來,老師把娃娃放進籃子里,區(qū)域活動時你們去試一試,把這兩個娃娃也排進去。
    活動目標中增加了社會領域的內容: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合作意識。這主要針對我班部分幼兒缺乏合作意識的問題而提出。另外,知識的難度有所提高,表現在:讓幼兒不僅發(fā)現規(guī)律并按規(guī)律延伸序列,不僅嘗試自己設計規(guī)律,還要用“多種方式”表現規(guī)律?!岸喾N方式”,其實是把藝術等其他領域的知識滲透到數學活動中。結果表明,這樣的目標在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是幼兒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所有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除個別幼兒數學能力發(fā)展稍滯后及少數幼兒合作意識弱以外,其余幼兒均能達到目標。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九
    1、通過排序活動,感受排序的活動美。
    2、能用語言講述排序規(guī)律。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3、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樂趣。
    重點:讓幼兒在觀察游戲操作的基礎上了解排序活動,并體驗排序的活動形式美。
    難點:引導幼兒自選某種規(guī)律排序物體。
    1、三列長火車,每節(jié)可坐三個小動物。
    2、小動物卡片若干,葫蘆卡片若干。
    3、進入森林的小腳丫線路圖。
    4、幼兒操作材料。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1、教師與幼兒談話,進入角色教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打森林里去看一看,聽說那的小動物今天要去旅行,我們去看一看有哪些小動物,好嗎?"
    2、出示小腳丫線路圖,教師示范走,并引導幼兒觀察其中規(guī)律。
    (二)分別出示三列火車,引導幼兒觀察。
    1、出示第一輛火車頭,及第一節(jié)車廂(abb)(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車廂小動物的位置。
    (2)教師出示第二節(jié)車廂,讓幼兒觀察并了解規(guī)律。
    (3)出示第三節(jié)車廂方法同上。
    (4)出示第四節(jié)車廂,讓幼兒猜是那些小動物。
    教師小結:原來小動物們是按一定順序坐火車的,你們覺得這樣漂亮嗎?這種排列的順序叫有規(guī)律的排序,你們知道了吧!
    2、出示第二列火車頭及第一節(jié)車廂(abb)(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座位。
    (2)教師出示第2、3、4節(jié)車廂讓幼兒上來操作,教師及時指導。
    3、出示第三列火車頭及第一節(jié)車廂(aab)(1)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位置。
    (2)教師出示第2、3節(jié)車廂,讓幼兒上來操作,教師及時指導。
    (三)出示葫蘆卡片,讓幼兒接著排列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操作。
    2、提問:這些葫蘆哪些不一樣(顏色、大小)教師小結:其實生活中的規(guī)律很多,他們可以按大小來分,也可以按顏色來分。還可以按高矮來分等等;這要我們認真觀察,就能看出其中規(guī)律。
    (四)游戲:送禮物
    1、教師:小朋友,今天表現的很棒,老師想送禮物給孩子們,如果誰把你們手中的圖形寶寶,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排好隊,這些圖形寶寶就是你們的了。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結束部分教師:其實在我們幼兒園里還有許多有規(guī)律的排序,我們一起出去找一找吧。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十
    1、知道倒水和喝水的正確方法。認識節(jié)約用水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能用語言連貫地講述。
    班上常用的開水缸、小朋友自己的杯子活動過程:
    4個小朋友拿著杯子去喝水,
    第一個倒了滿滿一杯水,喝了兩口就把剩下的倒掉了;
    第二位小朋友接了一杯開水,開水缸的水龍頭沒關緊就走了;
    第三位小朋友動作粗野,接好水,猛一轉身撞了后面的小朋友,把水灑了;
    這幾個小朋友是怎樣喝水的?
    練習:讓小朋友各自學習接水,喝多少,要多少,不浪費,互相禮讓,避免碰撞。
    建議:讓孩子初步感知世界上有許多地方水源缺乏,用水困難。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十一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fā)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制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fā)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二、操作。
    1、一一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說說這些材料都有什么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總結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了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了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四、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操作結果,并與同伴、教師交流,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十二
    感知相鄰兩數之間的數量關系,并根據前一個數或后一個數猜相鄰數,讓幼兒正確理解“鄰居”的含義并進而感知“相鄰數”的含義,通過比較知道一個數的相鄰數有兩個,是比它大1和小1的數。活動通過情景和游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通過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友好交往和合作游戲,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進而激發(fā)幼兒對數的興趣。
    1、學習2得相鄰數,感知相鄰數多1少1的關系。
    2、在教師引導下,發(fā)現相鄰數的規(guī)律。
    3、在游戲中培養(yǎng)傾聽的習慣。
    1、幼兒操作材料:企鵝圖片6張,1-3數字卡片。
    2、音樂《找朋友》。
    初步理解相鄰數的概念,學習2的相鄰數。
    理解相鄰數的含義,感知相鄰兩數多1或少1的關系。
    今天一大早,企鵝新村特別熱鬧,因為他們要搬新家了。企鵝哥哥一搖一擺走來了,我們來看看,來了幾只企鵝哥哥?一只企鵝哥哥用數字幾表示……企鵝哥哥、姐姐、弟弟都搬進了新家,他們心里真高興呀。
    小企鵝們來做智力游戲了,他們要給長條點卡排隊。
    ---找出1、2、3、4的點卡,按從少到多的順序給長條卡排隊。
    ---3有好朋友嗎?3的好朋友是幾和幾?為什么?(因為3在中間,它比前面的2多1,比后面的4少1.)
    ---引導幼兒觀察長條卡片加以驗證。
    今天,小企鵝們要請小朋友到他們的新家來聚餐。
    小朋友每人一張數字卡,音樂響起,小朋友又唱又跳自由活動,音樂停,小企鵝出示數字幾,他的好朋友就進入企鵝家里來,圍到他的左右來聚餐。
    老師:有6只小企鵝來到了咱們的教室里,歡迎他們吧!
    請幼兒區(qū)分6支企鵝的不同之處,將相同的企鵝挨在一起,并將代表圖片展貼在黑板上。
    老師:他們有什么不同?
    1、將數字1、2、3于相同數量的企鵝圖片對應擺放。
    老師:誰上來數一數這里分別有幾只企鵝?幫老師把小數字貼上。
    2、分別說出3種企鵝的數量,并比較3種企鵝的多少。
    老師:哪一種企鵝的數量是最多的?哪一種是最少的?
    3、按從少到多的順序給3種企鵝排隊。
    老師:請你觀察一下,小企鵝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呀?
    1、數字1、2、3是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1比2少1,排在最前面;3比2多1,排在最后面;2在中間,所以1和3是2的好朋友。
    2、幼兒嘗試運用相鄰數的規(guī)律,找出3的相鄰數。
    老師:小朋友想一想,3的好朋友是誰呢?
    3、電腦游戲測試
    分別找出1、2、3的相鄰數。
    老師:現在考一考小朋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們的相鄰數。
    幼兒每人拿一張數字卡片,聽音樂傳球。音樂一停,球傳到誰的手里,誰就說出自己卡片上的數字,如:“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手里數字卡片1和3的幼兒迅速舉起卡片并回答:“我是你的好朋友,再見!”
    教師把動物頭飾、數字1——10按順序排列,長條點卡等投放到數學區(qū)角中,共幼兒練習尋找其他數的相鄰數。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讓幼兒能感知相鄰兩數之間的數量關系,并根據前一個數或后一個數猜相鄰數,同時認識數字。培養(yǎng)幼兒喜歡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戲。我在設計這堂數學課程時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以游戲為主,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充分感受相鄰數之間的關系。第一個游戲:“朋友在哪里”“找朋友” 游戲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主要內容,他們每天樂此不疲的做著各種游戲,枯燥無味的上課他們毫無興趣,因而在組織這節(jié)課時我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游戲。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感受到、實踐到,使他們自己體會和理解相鄰數間的關系,并根據前一個數或后一個數猜相鄰數。場地也不局限于教室,而是運用到孩子們熟悉的各個環(huán)境中,如走廊、廁所等等,讓孩子在不同的空間感受相鄰數。真正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孩子興趣濃厚,掌握得也很牢固。一節(jié)課下來我收獲頗多,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要勤于動腦思考選擇好教學方法,更加勤于動手多制作能夠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教學具。
    中班喝水排隊的教案篇十三
    1.蝴蝶、蜜蜂磁性教具。
    2.每個幼兒一份動物圖片學具。
    1、在教師的引導下,復習a-b方式的排序規(guī)律,為動物排隊。
    (1)出示圖,教師:蝴蝶和蜜蜂出來排隊了,我們來看一看它們是怎么排隊的?(引導幼兒說出誰站在前面,誰站后面的a—b的.排序規(guī)律)。
    (2)師:誰能來接著排???(幼兒操作)。
    2、學習a-或aa-b排序的規(guī)律為動物對應排隊。
    (1)(出示a--a-形式排序)讓幼兒感知并發(fā)現規(guī)律,引導幼兒用語言說出排序的規(guī)律。
    師:誰排在前面,有幾只?誰排在后面,又有幾只呢?它后面是誰啊,有幾只?
    (2)與a-b對齊排,并引導幼兒比較(點數1,2)。
    (3)讓幼兒接著排。
    3、啟發(fā)幼兒想出另一種排序方式。
    (1)(請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上來操作)。
    師:小蝴蝶和小蜜蜂還想用一種新的方法排隊,誰來幫幫它們啊,還能怎么排呢?
    (2)教師小結,并引導幼兒與aa-b的規(guī)律比較。
    教師:大家看看現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讓幼兒發(fā)現并說出規(guī)律)。
    (3)請幼兒接著排。
    4、幼兒操作學具,教師指導。
    5、活動結束,教師小結。
    教師:大家看看現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讓幼兒發(fā)現并說出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