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大班教案(模板15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應(yīng)側(cè)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知識背景,確保教學的適度難度。小編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選的教案范本,供大家在備課過程中參考使用。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一
    認識長方體,知道它由6個面組成(2個正方形,4個長方形)。
    通過動手操作活動,發(fā)現(xiàn)正方體與長方體的不同,并能區(qū)分。
    教具:一張放大的操作卡片。
    學具:人手一張操作卡片,剪刀,膠水。
    集體活動。
    操作材料。
    介紹制作方法。先把圖形沿黑線剪下,把虛線向上折,最后用透明膠粘住。
    介紹形體名稱,區(qū)分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
    做出來的像什么?(積木),手指長方體的一面:這叫什么?(面),數(shù)一數(shù)它有幾個面?(6個),6個面一樣嗎?(不一樣),你知道這叫什么嗎?(長方體),6個一樣大小的`正方體圍成的圖形叫什么?(正方體),2個正方體和4個長方體圍成的圖形叫什么?(長方體)評價活動尋找教師中類似長方體的物品。請你們找一找、想一想教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長方體呀。
    孩子對長方體都認識,把他們堆在一起,叫他們數(shù)孩子就數(shù)不清。我想:還是要擺出實物圖,讓孩子理解,這樣效果會好一些。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二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4、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jié)果。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shù),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罢埬惆涯阕龅恼襟w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shù)數(shù)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jié):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斑@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zhì)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三
    在活動中,要著重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初步為幼兒建立一個想象的空間,一說到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正確的聯(lián)想到對應(yīng)的物品。通過此次探索活動,提高幼兒認識立方體圖形的興趣。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1、集體活動。
    2、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靶∨笥芽蠢蠋煄砹藘蓮埣?,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3、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shù),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罢埬惆涯阕龅恼襟w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shù)數(shù)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歸納小結(jié):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
    4、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斑@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5、搭積木游戲數(shù)一數(shù)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shù)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四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發(fā)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jié):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本活動的知識點多,都是概念性的,鞏固學習時,幼兒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為此,教者改變了傳統(tǒng)方式,根據(jù)教學目標另行設(shè)計了以幼兒熟識的實物為載體,使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動一動及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發(fā)展。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幼兒更好地以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了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從而對周圍的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愿意探索的習慣。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靶∨笥芽蠢蠋煄砹藘蓮埣垼埬阕屑氂^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shù),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罢埬惆涯阕龅恼襟w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shù)數(shù)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jié):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斑@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數(shù)一數(shù)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shù)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zhì)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jīng)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chǔ)上構(gòu)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長方體的,使經(jīng)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nèi)化。
    小百科:長方體(又稱矩體,cuboid)是底面為長方形的直四棱柱(或上、下底面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體)。其由六個面組成的,相對的面面積相等,可能有兩個面(可能四個面是長方形,也可能是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是正方形。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六
    1、初步認識長方體,知道長方體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正確區(qū)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3、在操作活動中,努力學會獨立完成任務(wù)。
    1、在這個盒子里裝著一些小寶貝,會是什么呢?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
    2、瞧,這些寶貝對小朋友對說:我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嗎?
    3、正方體有幾個面?
    4、這6個面都是什么形狀的?
    5、這些正方形都一樣嗎?
    1、噓,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在這些正方體中,還藏著一個小寶貝呢,你知道它藏在哪嗎?請你來找一找。
    2、它是誰呀?(一塊糕)
    3、它和正方體一樣嗎?它是什么形狀的?
    4、原來它是長方體,這個長方體有幾個面?請小朋友來數(shù)一數(shù)。
    5、教師總結(jié):長方體有6個面。
    6、這6個面都是什么形狀的?它們都一樣大嗎?
    7、小結(jié):這個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它們不一樣大,有的大,有的小。
    這個盒子是什么形狀的?有幾個面是正方形的?
    小結(jié):有的長方體6個面是長方形的,有的長方體中2個面是正方形的。
    師總結(jié):長方體中相對應(yīng)的2個面是一樣大的:上下、前后、左右。
    給正方體涂上紅顏色,給長方體涂上綠顏色。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七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發(fā)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
    總結(jié):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八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么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jié)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jié)。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九
    課題學習是《義務(wù)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內(nèi)容目標的第四部分“實踐與綜合運用”的內(nèi)容,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制作一個盡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形盒子》是一個關(guān)于數(shù)學應(yīng)用的典型課題,是學生進入初中之后的第一個課題學習。課標指出,課題學習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新的學習形式,對學生的要求較高,也常常要用到學生曾經(jīng)學過的知識。另外一方面,它能夠很好地訓練學生的綜合應(yīng)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進一步認識數(shù)學,體會數(shù)學中常見方法是大有好處的。學生在中學階段會遇到很多這種探究性的問題,他們都是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guān),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能夠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覺應(yīng)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好習慣。
    這節(jié)課需要學生綜合本學期所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如圖形的展開與折疊、字母表示數(shù)以及用代數(shù)式的值去推斷代數(shù)式所反映的規(guī)律等)、技能與方法,通過解決問題的方式去獲得對相關(guān)知識與方法的進一步的理解,體會各個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本課學習,需要學生體驗一種新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實驗、分析、猜測、交流、推理和反思等一系列過程,認識數(shù)量的變化關(guān)系和規(guī)律,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
    本課題突出兩個方面:
    學習過程的`探究性;制作容積盡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盒子的過程,也是一個簡單的數(shù)學研究過程,可獲得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經(jīng)驗。
    知識運用的綜合性:本節(jié)課學習的活動重心是通過對長方體盒子的展開與折疊,讓學生經(jīng)歷試驗、想象、分析、猜測、交流、推斷和反思等過程,形成問題的代數(shù)表達,再通過驗證等活動獲得問題的解決。
    根據(jù)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新《數(shù)學課堂標準》的精神,學生的學習目標應(yīng)將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融為一體,所以本節(jié)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1.知道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需要建模,會用函數(shù)式表達變量之間的相依關(guān)系;
    2.感受數(shù)量之間相依變化的狀態(tài)和趨勢,體驗分割逼近的方法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過程。
    這節(jié)課運用一個實例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應(yīng)在于學生對過程方法方面的體驗與感受。
    這樣制定教學目標遵循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首先,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增強他們對問題的感性認識。其次,經(jīng)歷折紙、列表、觀察、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再者,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包括大膽猜想、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的精神。通過解決“小明的問題”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服務(wù)于生活的辨證思想,感受數(shù)學的實用性。
    本節(jié)是學生初中階段第一次進行課題學習,他們對簡單幾何體的側(cè)面展開圖,列代數(shù)式,代數(shù)式的求值,統(tǒng)計圖的畫法等知識已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由于學生在本學期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經(jīng)歷了多次探索性學習,所以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探索、研究能力,基本適應(yīng)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為學習本節(jié)課打下了一定的知識以及能力基礎(chǔ)。
    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難:
    1.制成無蓋長方體形盒子需要剪去四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
    2.如何建立關(guān)于v的數(shù)學模型?
    3.若a=20cm,x的取值范圍是什么?
    4.怎樣縮小x的取值范圍,去尋找v的最大值?
    教法特點:本節(jié)課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探索實踐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
    預期效果:
    1.會用正方形紙片制作容積最大的無蓋長方體形盒子;
    2.對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有所體會;
    3.對縮小區(qū)間逼近最大值的方法有所體會。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十
    1、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初步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2、能從不同角度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能力。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掌握長方體面和棱的特征。
    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下面我們這個游戲就是考考大家的見識廣不廣。請大家閉上眼睛,老師叫一、二,你們睜開眼,立馬喊出這些建筑物的名稱。(課件出示各張圖片)。
    一、激趣導入。
    剛才同學們欣賞了許多有名的建筑,老師還藏了一個。它是20xx年的焦點建筑,它通體透明,非常漂亮,你們猜一猜,它是什么?(水立方)。
    課件出示水立方圖。
    從外觀看,水立方是一個什么形體?(長方體)。
    請同學們拿出你身邊的長方體,像老師這樣(手平拖起長方體)。
    摸一摸這平平的部分,叫什么,你知道嗎?(板書:面)。
    孩子們,再看,兩個面相交的部分,叫什么?(板書:棱)。
    三條棱相交的一點,叫頂點(板書:頂點)。
    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我來考考大家,我說什么,你就指什么?
    2、要幫工人叔叔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學習長方體面、棱、頂點等各部分的特征。那下面我們就合作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在探究之前,注意老師的要求,請看大屏幕:
    (1)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研究。
    (2)通過量一量,比一比,剪一剪,說一說,找出長方體的特征。
    (3)在組長的組織下分工合作填好表格。
    (4)各組選派一到二名同學進行交流匯報。
    面
    2、每個面都是()形。
    3、特殊情況下有()個面是()形棱1、長方體有()條棱。
    2、可以分成()組,每組有()條棱頂點長方體有()個頂點。
    3、學生匯報交流。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大小、形狀相同。(你們同意他的研究結(jié)果嗎?板書特征)。
    有12條棱,分成3組,每組有4條,每組的棱長度相等(你們同意嗎?板書)。
    有8個頂點(是這樣嗎?板書)。
    老師有幾個問題想問你們可以嗎?你憑什么說長方體相對的面大小相同?
    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長方體的特征,我們用大屏幕演示一下。(出示長方體面、棱、頂點的課件)。
    指著黑板上的長方體: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有幾條棱?它們分別叫長方體的長、]寬、高。
    長方體的長、寬、高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會隨著其擺放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展示長方體模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三、效果測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找到了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清楚了嗎?那我考考大家。
    出示題一:連線題:長方體有幾條棱,有幾個頂點,有幾個面。
    出示題二:填圖題:根據(jù)長方體圖形分別填出它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出示題三:判斷題:
    1、長方體相鄰的兩個面一定相等()。
    2、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有4條棱,總共是四六二十四條棱()。
    四、課堂小結(jié)。
    帶著學生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你都知道了長方體的什么知識呢?請學生拿著長方體上臺邊指著長方體,邊說自己的收獲。
    這些就是教材p27-p29頁的內(nèi)容,請大家打開數(shù)學書,迅速瀏覽。
    五、拓展提高。
    出示水立方及問題圖。
    1、要給水立方的各個頂點裝上射燈,一共需要多少個?
    2、給水立方的每條棱(底面除外)都拉上彩條,至少需要多長的彩條?
    3、如果對水立方的四周進行墻面裝飾,需要裝飾的墻面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如果改變水立方長、寬、高,它會有什么變化呢?
    課件演示整個變化過程。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十一
    3.會根據(jù)實際需要,合理策劃選擇包裝樣式,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4.能用準確的數(shù)學語言描述思考過程.。
    一、引入.。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討論、研究有關(guān)長方體物體的包裝的數(shù)學知識(揭題).。
    二、展開.。
    2.試一試:
    師:到底有幾種呢?每一組同學先討論,動手擺一擺,并想一想如何說才能讓大家明白你的擺法。
    生匯報。重疊。
    歸納:三種不同包法:a面重疊(上下疊);b面重疊(前后疊);c面重疊(左右疊).。
    3、猜一猜。
    生:猜。
    師:那么,究竟有幾種呢?我們接下來研究。
    4、擺一擺。
    師:每一組的同學分工合作,邊擺邊思考,想一想怎樣說才能讓大家明白你的擺法?
    合作學習:
    小組擺、交流.教師巡視。
    5、說一說。
    師:請每一組的同學派一個代表說一說你們組擺的請況,(你們有幾種的擺法,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匯報:總共有9種不同的包法.(見下圖)。
    生1:
    師:你是按照擺的層數(shù)的順序來想、來擺的,這方法很好。
    生2:
    師:按接觸面來思考;這樣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不重復。
    師:還有其他思考方法嗎?當然有了,我們課后繼續(xù)研究。
    6、算一算。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猜猜,哪些樣式的表面積較大、較小?為什么,
    師:哪個表面積更小些呢?如何驗正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師:假設(shè)a面面積為6,b面為3,c面為2.。
    以第一種的擺法為例讓一個同學說說如何計算更簡便。
    師:每一組的同學合作,計算出這9個大長方體的表面積。
    師:表面積小所需的材料就省,表面積大所需的材料就多。
    三、討論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包裝.。
    教師取一種物品(火柴),先請大家猜可能的包裝樣式,再說說理由,結(jié)合實際談想法.。
    學生打開一包火柴觀察后說,(見圖)這種樣式表面積小,也就是材料?。?。
    師:是不是廠商對商品的包裝都考慮節(jié)省材料呢?
    生:不一定.。
    師:分小組,互相觀察帶來的其他物品,說說自己的看法.。
    四、小結(jié).。
    師:這節(jié)課對你有什么啟示?
    生: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其實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可以用學到的數(shù)學方法來解決問題。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十二
    2、經(jīng)歷觀察、分類操作和討論等探索活動過程,發(fā)現(xiàn)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熟練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具。
    長方體框架、長方體和正方體物體和模型、課件。
    師:(出示一張撲克牌)請問這是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
    師(出示一副撲克牌)同學們這是什么圖形呢?
    生:長方體(板書:長方體)。
    師:同學們!桌子上的磁帶、包裝盒,這里的磁帶盒等(在講臺上出示),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長方體。(補充板書:的認識)。
    師:(出示一些長方體形的、非長方體形的物體和模型)現(xiàn)在請兩們同學來分一分,把是長方體形的物體放在左邊,不是長方體形的物體放在右邊,。
    (學生上臺分,)。
    師:他們分得對不對?等我們研究了長方體的物征后就知道了。
    生:三個。
    師:有幾條棱?
    生:三條。
    生:(摸、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
    師:你是怎樣數(shù)的?
    生:我是這樣數(shù)的——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順序數(shù)。
    生:三組。
    師:這六個面都是什么形狀?
    生:都是長方形。
    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你身邊有這樣的長方體嗎?
    師:對!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再看一看,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怎樣?
    生:相等。
    師:是不是相等呢?請看——(觀看ppt模型演示)相等嗎?
    生:相等。
    師:現(xiàn)在來研究棱的情況,大家摸一摸長方體的棱,數(shù)一數(shù),有幾條?
    生:(摸、數(shù))長方體有12條棱。
    生:三組。
    師:看一看,相對的棱的長度怎樣?
    生:相等。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尺量的,發(fā)現(xiàn)它們一樣長。
    師:不用尺量,你能知道嗎?
    生:在同一個面上的兩條相對的棱是一個長方形的一線對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所以這兩長棱的長度相等。
    師:這一組四條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同樣的道理,其它兩組相對的棱的長度也分別——。
    生:相等。
    師:再看頂點的情況,請指出長方的頂點給同桌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生:(指、數(shù))長方體有8個頂點。
    (生根據(jù)板書內(nèi)容敘述)。
    生:好!
    師:(指講臺上的模型)剛剛那位同學分的對嗎?為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并交流。
    生:我只看到了一個面。
    生:我看到了兩個面。
    生:我看到了三個面。
    師:還有三個面出于被遮住了我們看不見,在立體圖上可用虛線畫出被遮住的三條棱,形成這個立體圖。(在原圖上形成立體圖)。
    師:現(xiàn)在請思考,如果要知道長方體12條棱的長度,只要量哪幾條棱就可以了?
    生:(討論后,指著相交于一點的三條棱)只要量這三條棱的長度就可以了。
    師:像這樣相交于一點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在立體圖上指示后,在相應(yīng)的地方標上“長”、“寬”、“高”
    一般來說,底面中較長的棱的長度稱作長,較短的稱作寬,垂直于底的棱的長度稱作高。
    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相互說一說你們手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學生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師:現(xiàn)在我們運用所學知識做幾道習題。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對長方體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長方體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見到長方體,注意留心生活,我們就會學到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十三
    3、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4、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學生理解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的特點;體會棱與頂點的產(chǎn)生。
    長方體實物、長方體框架教法學法實踐法、合作交流法。
    1、談話引入。
    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
    提問:這些都是什么圖形?(這些圖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
    2、出示圖。這些你看知道是什么嗎?它們是什么圖形?
    提問:這些物體的形狀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
    老師: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它們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
    3、舉例。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
    正因為有了長方體,我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妙神奇。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長方體,來領(lǐng)略長方體的奧秘。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老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下列圖形。)。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邊)。
    老師講述:我們把這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板書:棱。
    (3)再請同學摸一摸長方體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有一個點)。
    老師: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板書:頂點。
    (4)師生在長方體教具上指出面、棱、頂點,學生依次說出名稱。
    老師說出頂點、面、棱的名稱,學生迅速在學具上指出。
    (1)師:面、棱、頂點里面還蘊藏著許多特征,你們想不想知道?
    (2)生采用自學、小組討論,同桌探討等形式,從數(shù)量、形狀、大小等方面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3)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頂點有什么特點?(8個)棱有什么特點?(12條,怎樣數(shù)不容易遺漏?相等的棱有怎樣的位置關(guān)系?)。
    面有怎樣的特征呢?(6個面。是長方形,面的大小關(guān)系怎樣?)。
    長方體相對的面有怎樣的特征呢?(面積相等,形狀相同)。
    (1)師:觀察老師手中的長方體框架,如果把長方體的棱分組的話,你會怎樣分?生思考并試著分一分。
    (2)揭示概念: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和長度分別稱之為長方體的長、寬、高。
    (3)長、寬、高各有幾條呢?(生試說)。
    (4)生試著指出手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5)(變換長方體的擺法)現(xiàn)在它的長、寬、高呢?
    (6)小結(jié):雖然是同一個長方體,但擺法變了,長、寬、高也就隨著發(fā)生變化。
    (7)口訣:
    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棱;棱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6。
    個面對著放,對應(yīng)面都一樣。
    7、完成p19做一做。
    (2)觀察并回答。
    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有何收獲?
    作業(yè)布置:要求學生回去動手做個長方體,下節(jié)課帶來進行展示。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十四
    新課程強調(diào)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yīng)關(guān)注學生經(jīng)歷和獲取知識的過程,再現(xiàn)數(shù)學知識的生活原型。因此,不少教師都借助多媒體將教材中靜態(tài)的內(nèi)容動態(tài)呈現(xiàn)。然而農(nóng)村大部分學校教學條件還比較落后,許多學校連幻燈都沒有,更別說多媒體了??梢哉f,多媒體教學尚屬貴族消費,許多農(nóng)村小學教師只能是望洋興嘆。為此,在這偏僻、落后的農(nóng)村小學,要用好新教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yīng)立足實際,根據(jù)具體的學情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筆者最近參加了一些學校的教學研討活動,聽了不少老師的探討課,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沒有多媒體的課也同樣精彩?,F(xiàn)將長方體的認識一例整理描述如下,與大家一同分享。
    師:(手中拿著紙牌)這張紙牌是什么形狀?這一副紙牌呢?(生:一張是長方形、一副是長方體)。
    師: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生:牙膏盒、化裝品盒、粉筆盒、冰箱
    師:你們覺得長方體有什么特點?
    生:(略)
    看來同學們對長方體的特征還是有所了解的。這節(jié)課我們來進一步研究長方體。
    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
    生:面。
    師:再用手摸摸長方體相鄰的兩個面相交的這一條共有的邊,它叫什么呢?
    生:有的說叫邊;有的說叫線段)。
    生:有一個點。
    師: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1.探究長方體面的特征
    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來研究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點。先請每組同學選擇1~2個想研究的長方體物體,采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當然也可以用信封里的長方形紙片做一個長方體,看同學們能否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征?待會兒每組派代表匯報你們的探究成果。
    師:哪組愿意先派代表來說說?
    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jié)果。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了這么多的辦法來驗證長方體相對的 2個面是相等的。
    師:現(xiàn)在,你們拿起自己的長方體進一步觀察,看一看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通過學生觀察得出兩種情況: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情況是有4個面是長方形,另外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板書: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2.探究長方體棱、頂點等特點
    師: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共有多少條棱?你是怎樣數(shù)的?(引導學生數(shù)時,要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學生討論后,分組匯報。
    師:怎么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學生分組匯報證明方法。
    3.抽象概括總結(jié)特征
    4.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小組合作,做長方體的框架。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塑料拐角,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并討論匯報回答以下2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jié)果。
    教師再將長方體橫放、豎放、側(cè)放,讓學生分別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同時教師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jù)長方體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相交于每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1.基本練習:p23第1、2題。
    2.綜合練習:p23第3題。
    3.拓展練習:(填一填)
    (1)把一塊長、寬、高分別是16厘米、11厘米;7厘米的長方體,平均鋸成兩塊小長方體。
    其中每塊小長方體都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
    (2)面積增加了( )平方厘米。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略)
    長方體大班教案篇十五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靶∨笥芽蠢蠋煄砹藘蓮埣?,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shù),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罢埬惆涯阕龅恼襟w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shù)數(shù)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jié):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斑@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數(shù)一數(shù)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shù)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zhì)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jīng)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chǔ)上構(gòu)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長方體的,使經(jīng)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nèi)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