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準備課教案(通用16篇)

字號:

    教案是教學中的一份指南,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情和需求,因材施教。教案要與教材和教學大綱相結(jié)合,體現(xiàn)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掌握好教案設(shè)計的關(guān)鍵,將會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提升。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一
    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廣泛的探究時空中,在明主平等、輕松愉悅的氛圍里,應用已有知識經(jīng)驗,通過自主預習、質(zhì)疑問難、釋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之間的關(guān)系,并能進行辨析,學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guān)系,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建立分類的思想,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目標: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義,并在分類的基礎(chǔ)上充分感受、認識什么是方程。
    2、會用方程表示數(shù)量關(guān)系。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探索性。
    重點: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難點:方程的意義抽象的過程。
    課前談話:滲透平衡和等量(談體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出示天平,(見過天平嗎?在那里見過?有什么作用啊?)根據(jù)天平的狀態(tài)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讓學生想辦法得出讓天平兩邊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對不同的式子進行分類(不要有任何要求)。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組匯報分類的想法。小組之間在傾聽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本組的想法。
    讓小組的代表說說自己組是怎樣分類的?為什么這樣分類?
    3.教師根據(jù)各小組的分類進行小結(jié):像這樣的用等號連接左右兩邊的叫做等式。像這樣的這一類叫方程。板書課題。(在學生分類的基礎(chǔ)上)。
    4.小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觀察式子,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5.小組匯報各組的想法。在各組傾聽的基礎(chǔ)上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師在學生小組匯報的基礎(chǔ)上進行小結(jié):像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
    7.生舉例。
    8、師舉例,讓學生說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說明理由。
    9、通過剛才的幾道算式,讓學生說說對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10、判斷兩句話: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畫圖表示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guān)系。
    三.應用練習。
    1.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圖列方程。
    3.根據(jù)題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談?wù)勛约涸谥R和情感上的收獲。
    2、送給同學們一個方程:天才+-=成功。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二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向小燕學習,幫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wù)勞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學會用“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說話以及“誰在哪里會……,會……,會……,還會干什么”的句式說一句話。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三
    1、出示掛圖1(小燕掃地)。
    (1)請小朋友們仔細看這幅圖,說說小燕在干什么?(小燕在掃地)。指名回答,并在圖下貼出卡片“掃(sao)地”。
    (2)然后問什么時候,小燕在哪里掃地。(早上,小燕在家里掃地)。指名回答。在黑板上寫出句式:“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干什么”,讓學生看圖練習句式,做到大面積訓練。(可以是早上、放學以后不同時間);然后,班級齊聲說:早上,小燕在家里掃地。
    2、依次出示掛圖2(小燕擦桌子)、掛圖3(小燕倒垃圾)、掛圖4(小燕幫奶奶穿針)。
    (1)問小燕在家里還干了什么事呢?指名回答,老師分別在圖下貼出卡片:擦桌子、倒垃圾、穿針(在擦、倒、針三字上標上拼音)。
    (2)用“什么時候,誰在那里干什么”的句式說出來。大面積訓練。然后分組訓練,同桌之間相互說,反復練習。
    3、看掛圖4,想一想,小燕為什么幫奶奶穿針?(奶奶視力不好。);怎么看出奶奶視力不好呢?(奶奶戴著老花眼鏡。),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點采擇能力和觀察力。
    3、連貫的看圖說話。
    (1)按次序地看4幅圖,想一想,小燕在家里會干哪些事情,然后用一句話連起來說這四幅圖的內(nèi)容。
    哪個小朋友能看這四幅圖,按次序,用一句話說說小燕在家里會干哪些事?
    出示句式:小燕在家里會(),會(),會(),還會()。大面積訓練。
    (2)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出示句式:小燕在家里會()、()、(),還會()。大面積訓練。
    四、總結(jié)。
    小朋友們,你們想一想,如果小燕的媽媽回家看到小燕做了這么多家務(wù),一定會表揚她的。那么,媽媽會怎么說呢?(讓學生自由回答,要求展開想象,并模擬媽媽的語氣。)。
    五、聯(lián)系實際。
    出示替換詞“我”。用“我在家里會(),會(),會(),還會()”的句式和“我在家里會()、()、(),還會()”的句式說話。
    六、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看圖說話,學會了什么句式?指名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這節(jié)課,小朋友們都很認真,能仔細看、認真聽、大膽說,學會了兩個句式。第一個是“什么時候,誰在那里干什么”,第二個是“小燕(或我)在家里會(),會(),會(),還會()?;蛐⊙?或我)在家里會()、()、(),還會()”。希望小朋友們都像小燕一樣熱愛勞動,多幫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做個好孩子。
    七、作業(yè)練習。
    把4幅圖用“什么時候,小燕在哪里干什么”表述出來,并寫在方格本上,再把“小燕在家里會(),會(),會(),還會()”這句話寫在方格本上(注意標點符號)。
    八、課外活動和作業(yè)。
    布置學生向小燕學習,幫助大人學做家務(wù)活,并且用學到的句式對爸爸、媽媽說話。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四
    教學課題:
    簡單分數(shù)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分數(shù)的實際意義;。
    2、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機會,鍛煉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進行簡單的分數(shù)相加、相減。
    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再把它的3份涂上紅色,再想一想:涂紅色的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3、再把它的2份涂上綠色,也請大家想一想:涂綠色的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二、學習新知。
    1、根據(jù)剛才前后兩次所涂的顏色,你能想到怎樣的數(shù)學問題?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在班級里組織交流。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兩個數(shù)學問題。師作巡視。
    5、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應板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第1次大約喝了這杯水的五分之一,第二次大約喝了這杯水的五分之二。兩次大約喝了這杯水的幾分之幾?學生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3題。小紅用一張紙的八分之五做紅花,小明用同樣大小的一張紙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兩人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小明比小紅少用的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學生先獨立完成在書上,再組織全班交流。
    3.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4題。一塊地的五分之三種西紅柿,五分之一種茄子,根據(jù)這兩個條件,請同學提一些數(shù)學問題。學生可能會提:西紅柿和茄子一共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西紅柿比茄子多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或茄子比西紅柿少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學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問題,再組織交流。
    4.學習思考題。先請學生同桌相互說一說,再填一填。然后組織交流。
    四、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題。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五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nèi)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chǔ)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加減法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jīng)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xiàn)在來學習一些有關(guān)減法的規(guī)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加數(shù)+加數(shù)=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24=19(人)。
    女生有多少人?和-加數(shù)=加數(shù)。
    男生有多少人?和-加數(shù)=加數(shù)。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shù)、加數(shù)、和(如右上)。
    接著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shù),求全班人數(shù)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shù)和男生或女生人數(shù),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shù),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shù)、加數(shù)(如右上。)然后啟發(fā)學生想: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jié):減法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jié)語。然后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shù)叫做什么?(被減數(shù)。)。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減數(shù)。)。
    要求的末知加數(shù)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shù),減去的已知加數(shù)叫做減數(shù),求出的未知加數(shù)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jù)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shù)是怎么得來的。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fā)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shù)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shù),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shù)的和)與一個加數(shù)(小明的郵票張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小紳的郵票張數(shù)),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guān)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jù)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guān)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一個數(shù)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shù);。
    2.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guān)系。
    2.加法各部分間的關(guān)系。
    提問: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guān)系,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guān)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如何求另一個加數(shù)?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guān)系: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guān)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guān)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shù)和差,怎樣求減數(shù)??
    知道減數(shù)和差,怎樣求被減數(shù)??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guān)系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jù)減法各部分間的關(guān)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jù)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guān)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shù)、加數(shù),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guān)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guān)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234驗算:20792079。
    +8458451234。
    2079123484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guān)系:和一個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
    向?qū)W生說明:因為加數(shù)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減去哪一個加數(shù)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shù)作減數(shù)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234驗算:2471234。
    987+987247。
    247123498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guān)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shù)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shù);或者從被減數(shù)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shù),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六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直接導入。
    我們就一起走進《維維的畫兒》吧!
    設(shè)計說明: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發(fā)學習的興趣,使之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
    二、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1、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一記。
    2、師檢查學生認讀生字詞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2)做找朋友游戲。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讀后互相評議。
    識字教學讓孩子用喜歡的方式認字,可以激發(fā)他們認字的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邊讀邊畫,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維維是怎么畫的,畫了些什么?”
    2、學生畫完后在小組內(nèi)互相讀一讀。
    3、集體交流,師相機幫助理解“橢圓、曲線”等詞語。
    4、指一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在本上畫。
    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去找答案,親自動筆畫去理解答案,正是他們獨立、自主的探究知識的過程。
    四、探討、深化主題。
    學生理解課文后,組織學生討論:你喜歡維維的畫兒嗎?在你看來,維維的畫是四個圓圈還是四種不同的東西?(學生各抒己見,展開討論)。
    學生討論的過程也正是主題深化的過程,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玩玩做做,課外擴展。
    通過擴展延伸,使學生感受到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都是獨特的,無可替代的。
    六、生字書寫。
    1、師重點指導寫“筆”和“條”。
    2、其它字學生獨立寫,并注意觀察占位。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七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現(xiàn)實情境經(jīng)歷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會看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在與同伴合作統(tǒng)計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產(chǎn)生學習統(tǒng)計的興趣。
    教學難點:學會看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設(shè)計意圖:
    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shù)學是現(xiàn)實的,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再把學到的數(shù)學應用到現(xiàn)實中去”。因此,在設(shè)計本節(jié)課時注意密切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從現(xiàn)實中尋找學生學習的素材,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周圍的世界中,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具體的設(shè)計思路如下:
    1、數(shù)學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xiàn)實的數(shù)學。圍繞新課標的這一具體要求,力圖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統(tǒng)計,處處有數(shù)學。
    2、數(shù)學活動化,讓學生學習動態(tài)的數(shù)學。為了讓學生真正投入到統(tǒng)計的過程中,為此創(chuàng)設(shè)了擺一擺、畫一畫、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動氛圍,從活動中初步感受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分析的全過程,從而形成統(tǒng)計觀念。
    3、數(shù)學問題化,讓學生學習思考的數(shù)學。注意在課中引導學生用精確的數(shù)學語言描述數(shù)據(jù),根據(jù)數(shù)據(jù)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充分拓展思維,深化對統(tǒng)計意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學生積極發(fā)言,“長高了、長胖了、……。”
    看,大頭兒子也來參與咱們的發(fā)言了,(課件演示:大頭兒子唱著歌向同學們走來,最后,露出兩顆掉了的門牙笑著問候大家),誰發(fā)現(xiàn)大頭兒子的變化了?(換牙了)。
    有換牙經(jīng)歷的孩子說說自己換了幾顆牙?
    生:匯報自己的換牙數(shù)量。
    師:面對全班換牙的情況,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換幾顆牙的人最多?換2顆牙的有幾人……。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八
    1、課文,認讀8個生字,積累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由的拼一拼,想一想,說一說,掌握生字,讀通課文。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幫助同學理解課文。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1、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火”字的書寫。
    1、感受美,激發(fā)孩子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一、情境引入,激發(fā)興趣。
    2、出示課件:在入園之前,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些圖片,想要嗎?
    3、引導學生說:這些花美嗎?它們都是些什么花?
    4、師板書課題:這些花都是花朵。
    5、引導學生說:你們還見過哪些花朵,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6、過渡:同學們說的'這些漂亮的花,我們都說它是花朵。
    7、齊讀課題《花朵》。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覺。
    2、板書:告訴老師這三種特殊的花是什么?(星星、焰火、我們)。
    3、同桌之間互讀,互相糾正讀音。
    4、指名讀;。
    三、指導學生讀,師生共同正音。
    1、讀: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不會讀的字停下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指名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音;。
    3、師范讀課文;。
    4、師教讀;。
    5、男女pk。
    6、板書:(詞語,帶拼音)現(xiàn)在啊,老師先要檢查檢查課文中的詞語你都認識嗎?(點名讀、齊讀、分組讀、開火車)。
    6、給詞語去掉拼音,你們會讀嗎?打亂順序(指名讀、開火車)。
    7、生字寶寶啊,從詞語里跳出來了,你們還認識嗎?喲!都認識呀,真棒,鼓勵自己。
    8、老師啊,還想加大難度,有信心挑戰(zhàn)嗎?這是去掉拼音的課文,誰會讀?(太棒了,讓我們一起鼓勵她吧!)。
    10、齊讀課文,說說課文有幾句話?你是怎么知道的?
    逗號:在句子中間停頓。
    句號:一個句子完整了,就有句號。
    11、感受句號逗號的作用;(比較沒有標點的句子讀起來難受不好聽;標上符號后句子讀起來通順好聽),讀課文來區(qū)別。
    12、老師帶著讀一遍,跟著讀一遍。
    13、自己再讀兩遍。
    四、指導背誦,朗讀感悟。
    1、分組朗讀句子。
    2、談話:你們見過晚上的夜空嗎?是什么樣的?
    3、出示夜空課件:什么在夜空中一閃一閃的,像什么?閉著眼睛背一背。
    4、指名背,齊背:你覺得有星星的夜空美不美?你能把它背出來嗎?
    5、談話:你們見過焰火嗎?什么時候見過?
    6、出示焰火燃放的課件:美不美?它像什么?能不能背出來呢?把眼睛關(guān)上,試著背一背。
    7、指名背,齊背。
    8、齊讀第三句;。
    9、出示學生玩耍的課件;。
    同學們看,誰在操場上玩?玩的開心嗎?
    告訴學生:我們在祖國的關(guān)懷下成長,像可愛的花朵一樣。
    10、全班齊背第三句;。
    11、背誦課文《花朵》。
    12、會背的同學,把課后第一題的花紅色。
    五、作業(yè)。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九
    教師談話,板書課題。齊讀。
    1、自學課文。
    (1)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難讀的多讀幾遍。
    (2)二讀課文,要求給自然段標好節(jié)號。
    2、檢查自學效果。
    (1)檢查讀書,先組內(nèi)讀,學會互評,后匯報讀,教師糾正字音、停頓。
    (2)出示字詞:(略)。
    (3)點名讀,相機正音。
    3、各自輕聲朗讀課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5、理清脈絡(luò),想想,課文哪部分寫了以下內(nèi)容:
    (1)有些動植物怕北風,北風很得意。
    (2)北風自以為是,但小雨不怕它。
    1、出示并認讀生字。
    2、記憶字形,指導。
    3、范寫,提醒注意。
    4、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糾正寫字姿勢。
    1、認讀生字詞。
    2、指名朗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聽課文錄音。
    (1)問:北風來了,天氣就變冷了,北風呼呼地吹,它都吹向了誰?自讀,找出后用筆畫一畫。
    (2)它們怕北風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3)指導朗讀。你覺得北風怎樣?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2)北風是怎樣說這句話的?你能把這種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語氣讀出來嗎?
    (3)過渡:真的大家都怕北風嗎?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你怎么知道小雨不怕呢?
    (2)怎樣讀?(堅定、勇敢)。
    (3)過渡:小小的魚兒竟然不怕它,北風這下可氣壞了,它是怎樣的表現(xiàn)呢?
    4、學習第四自然段。
    氣極了的北風猛吹了一口氣,這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北風想干什么?
    過渡:那小雨凍死了嗎?
    5、學習第五自然段。
    北風看不見小雨了,為什么會非常得意呢?
    小雨真的沒有了嗎?它們都到哪里去了呢?
    齊讀第五自然段。
    北風和小雨,你喜歡誰呢?
    這一篇童話故事,寫了強大的北風雖然能夠使許多動植物害怕,但是勇敢而聰明的小雨卻不怕它。
    1、反復練習朗讀。
    2、分段試背。
    3、有感情地背誦。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十
    首先,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其次,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第三,重視語文基本功的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處于入學的啟蒙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是不可忽視的。
    1、認字要落實。要求認識的550個字一定要認準,并能在其他環(huán)境中認識。
    2、字要寫好。要求會寫的字要寫對寫好,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寫字習慣,并要了解字義,能口頭或書面組詞。
    3、課文要讀好,能用普通話讀出味道,讀出樂趣。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十一
    本課有九個詞語和一首兒歌,詞語是菜園里各種蔬菜的名稱,兒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點。本課的兒歌語言生動形象,瑯瑯上口,非常適合朗讀訓練。本課的重點是識字、寫字。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認識一種筆畫——“臥鉤”和一種偏旁——“風字框”。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認識一些蔬菜、了解它們的特點。
    會認字、會寫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菜園里的“風光”與農(nóng)民伯伯辛勤勞動之間的關(guān)系。
    讓學生認識蔬菜名稱的漢字,了解有關(guān)蔬菜的特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通過插圖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guān)蔬菜的特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菜園里的“風光”與農(nóng)民伯伯的辛勤勞動之間關(guān)系是難點,根據(jù)低年級兒童喜歡動腦、直觀、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特點,讓學生觀看、看實物、摸實物等,用多種感官認識。
    談話導入——自主識字——熟讀成誦——拓展延伸。
    上網(wǎng)查閱認識蔬菜及特點,或到菜市場認識蔬菜,了解特點,最后辦蔬菜手抄報,進行展覽。
    兩課時。
    1、讓學生充分利用課本插圖認識蔬菜,充分利用課本資源。
    2、利用展示各種蔬菜的特點,直觀形象,有利于學生記憶蔬菜的特點。
    3、根據(jù)短文句式,進行說話練習。
    4、利用直觀、形象的進行教學,對于課后練習,很有好處。
    5、讓學生充分地感知、認讀蔬菜,記憶才會深刻。
    6、用各種方法識字,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7、用各種形式的方法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
    8、本課一種筆畫——“臥鉤”和一種偏旁——“風字框”,都不好寫,老師應該很好地范寫。
    9、不能拘謹于課本認識蔬菜,還應該做生活的有心人,到生活中認識蔬菜,了解特點。
    本次教研,老師們發(fā)言積極,金點子多多,最后老師們都對本課的教學要點、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以及如何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了然于胸,都對教學本課充滿了期待,可謂信心滿滿。這真是眾人教研熱情高,獻計獻策多奇謀,待到明朝授課時,三尺講臺樂淘淘。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十二
    第八單元的主題是科學知識。在本單元中,運用淺顯的語言,采用生動形象的描寫向?qū)W生介紹了一些日常所見卻并未注意的科學常識,引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然后,連續(xù)五篇課文,都是有關(guān)科學常識方面的內(nèi)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車,新型橋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勝,都能激發(fā)學生對探索科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本組教學中,我們既要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運用形聲字、會意字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地自主學習生字,又要了解一些科學常識,引發(fā)他們主動留心身邊的科學。對科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產(chǎn)生探索、發(fā)現(xiàn)的欲望。
    1、認識63個生字,會寫30個;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運用形聲字、會意字的規(guī)律。
    4、培養(yǎng)學生多讀課外書,在課外書中識字的習慣;
    5、引導學生了解一些科學常識;
    6、引導學生產(chǎn)生探索、發(fā)現(xiàn)科學的欲望;
    1、識字與寫字教學。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運用形聲字、會意字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的自主學習生字。
    在本組教學中,我們既要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運用形聲字、會意字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的自主學習生字,又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本組課文的朗讀感悟,了解一些科學常識,引發(fā)他們主動地留心身邊的科學,對科學感興趣,產(chǎn)生探索、發(fā)現(xiàn)的欲望,從而讓孩子能夠主動留心身邊的科學。
    識字82課時。
    30《棉花姑娘》2課時。
    31《地球爺爺?shù)氖帧?課時。
    32《蘭蘭過橋》2課時。
    33《火車的故事》2課時。
    35《小蝌蚪找媽媽》2課時。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十三
    1、會認8個生字,會寫其中4個。
    2、認識句號。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讓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學習。
    1、《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vcd音樂帶。
    2、生字卡片。
    3、中國地圖。
    4、布置學生收集有關(guān)少數(shù)民族的資料。
    1課時。
    一、板書課題。
    二、談話引入。
    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下面先請同學們聽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
    三、放《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vcd音樂帶。
    請你說說我們祖國有多少個民族。你知道有哪些民族?(同桌互說,小組交流)。
    四、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1、用橫線畫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反復地讀。
    2、檢查生字認識情況。
    3、提示:“人”、“中”是翹舌音,“自”是平舌音。
    五、投影展示圖畫,以圖助讀。
    1、看圖。四人小組說說圖上有哪些民族的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
    2、讀課文,進行句子訓練,認識句號。
    (1)教師范讀。
    (2)用提問方式引讀句子。
    (3)練習用“……是……”說話。
    3、分角色表演。
    甲:我是漢族。
    乙:我是回族。
    丙:我是苗族。
    全班合: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4、理解“祖國”一詞。
    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
    師:我們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讓我們一起來朗讀一首兒歌。以表達我們對祖國媽媽的愛。(屏幕顯示)。
    星星是太陽的孩子,
    浪花是大海的孩子。
    花朵是春天的孩子。
    小草是大地的孩子。
    雄鷹是藍天的孩子。
    我們是祖國的孩子。
    5、自主識字。交流評議。
    電腦顯示生字書寫順序。
    6、提出問題,討論互答。
    (1)你從這一課中學到了哪些知識?
    (2)你還知道中國有哪些少數(shù)民族?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關(guān)于這些問題,下課后,我們可以共同討論。也可以讀讀有關(guān)的書籍,我們會從中得到更多更多的知識。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十四
    全班共有學生21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學生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基礎(chǔ)比較薄弱,缺乏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一周:識字一1柳樹醒了2春雨的色彩。
    第二周:3鄧爺爺植樹4古詩兩首語文園地??
    第三周:識字二5看電視6胖乎乎的小手。
    第四周:7棉鞋里的陽光8月亮的心愿語文園地二。
    第五周:識字三9兩只鳥蛋10松鼠和松果。
    第六周:11美麗的小路12失物招領(lǐng)語文園地三。
    第七周:識字四13古詩兩首14荷葉圓圓。
    第八周:15夏夜多美16要下雨了17小壁虎借尾巴語文園地四。
    第九周:識字五18四個太陽19烏鴉喝水。
    第十周:20司馬光21稱象語文園地五。
    第十二周:識字六22吃水不忘挖井人23王二小。
    第十三周:24畫家鄉(xiāng)25快樂的節(jié)日語文園地六。
    第十四周:識字七26小白兔和小灰兔27兩只獅子。
    第十五周:28小伙伴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語文園地七。
    第十六周:識字八30棉花姑娘31地球爺爺。
    第十七周:32蘭蘭過橋33火車的故事34小蝌蚪找媽媽語文園地八。
    第十八周:復習。
    第十九周:復習。
    第二十周:考試。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認識“口字旁兒”。
    2.正確認讀十個生字。
    3.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了解四季的變化及每個季節(jié)的特點。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
    (一)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春夏秋冬的景色各是什么樣的。
    (二)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寫四季的課文。
    (三)聽課文錄音。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認字方法,滲透個性化識字。
    (一)學生自己嘗試讀課文,勾畫出認讀困難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自己認不好或不認識的字。并和同桌同學說說不好認的字自己是怎樣認的。
    (二)小組合作,認讀識字。師出示帶生字的詞或短句。師指名讀詞語或生字,正音。
    三、通讀課文,再想一想課文講了什么?(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課文,為進一步學習打基礎(chǔ)。)。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學習。
    二、讀課文,深入品味。
    (一)師先請2-3名同學讀課文。要求其他學生仔細聽,聽他們讀得是否正確、流利。學生之間進行評價。
    (二)全體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讀后思考交流: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一年級準備課教案篇十六
    第二單元,以溫馨的親情為主題,親情,自古以來是人們謳歌的主題?!包S香溫席”、“臥冰求鯉”、“負米養(yǎng)親”……這拳拳的赤子之心,不知感動了多少炎黃子孫。安排了《識字2》和《看電視》、《胖乎乎的小手》、《棉韃里的陽光》、《月亮的心愿》四篇主體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二“。
    《識字2》借鑒傳統(tǒng)“三字經(jīng)”押韻上口、好讀好記的語言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并賦與愛的教育以新的內(nèi)涵。《看電視》截取生活中一家圍坐沙發(fā)看電視的普通場景,以詩歌的形式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糅合在一起?!杜趾鹾醯男∈帧泛汀睹扌锏年柟狻范际浅錆M家庭溫暖的小短文.《月亮的心愿》寫小女孩珍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而放棄了和同學們快樂郊游的決定.進一步深化了本組“關(guān)愛家中每一個人”的主題,“語文園地二”安排了“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等內(nèi)容。多數(shù)內(nèi)容圍繞本單元“家庭生活”主題安排,如“讀讀背背”《鞋》,“口語交際”《我怎么辦》?!拔业陌l(fā)現(xiàn)”、“展示臺”則是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的介紹,電視識字途徑的成果展示,以學習伙伴的方式出現(xiàn),是全冊這方面內(nèi)容在各單元的統(tǒng)籌安排的反映,這種安排體現(xiàn)了新課標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tài)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lián)系.致力于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一指導思想。
    1、識字、寫字。
    2、朗讀課文,積累好詞、好句。
    3、感悟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溫馨。
    4、留心觀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長輩是怎樣關(guān)心、照顧自己的,并試著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識字教學。
    一要尊重識字規(guī)律,隨文識字.最好在學生借助拼音熟讀課文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畫一畫帶有生字的詞語.再通過讀詞語.認識生字,二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識字經(jīng)驗.總結(jié)識字規(guī)律,三要激發(fā)識字興趣,通過編字謎、順口溜識字要盡量引導學生參與。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自編自記,不必十分考究其合理性.只要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學生記憶生字就行。四是可引導學生制作“難字卡”識字。
    二、寫字教學。
    指導寫字時.一要指導到位,要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況,對生字筆畫的起筆、止筆、占格,占位。每個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每個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與筆畫之間的穿插挪讓都要交代清楚。二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指導時不要拘泥于對每個字逐一細致的指導,整體規(guī)律上著手,多引導學生自已發(fā)現(xiàn)寫好字的方法掌握規(guī)律。三要精講解、多示范。四要加強新出現(xiàn)偏旁、筆畫的指導。
    三、主體課文教學。
    1、把握整體思路,整體設(shè)計教學。
    2、以讀為本,感悟文中濃情。
    3、引導學生觀察文中插圖。
    4、課內(nèi)外結(jié)合,布置實踐活動。
    識字21課時。
    第5課2課時。
    第6課2課時。
    第7課2課時。
    第8課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