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優(yōu)質(zhì)16篇)

字號:

    感悟可以讓我們對生活有更多的體驗和領悟,從而更好地成長和進步。寫感悟時,可以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表達的效果。推薦大家閱讀以下這些感悟范文,或許能夠幫助你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世界。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一
    每當清晨時分,聽到略帶稚嫩卻認真嚴肅的瑯瑯書聲,那一句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帶給我的,是對成長的感悟。
    這些名句,出自儒家經(jīng)典——《論語》。記得很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捧著一本拼音版的《論語》,但那時我只是一只還沒有飛翔過的小鳥,自然體會不到其中的含義,只當它為簡單的消遣,咿咿呀呀,自得其樂。
    逐漸的`我開始懂事了,在小學二年級時,學校要求誦讀《論語》,當再次捧起這本經(jīng)典品讀時,我仿佛懂了些什么。學校發(fā)放的《論語》大部分是關于學習的,而經(jīng)歷了幾年學習生活的我,已經(jīng)是一只開始嘗試飛翔的小鳥了?!白釉唬骸畬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它啟發(fā)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备嬖V我學習需要時常復習……這些句子伴隨著我走過將近七年的學習生活,教會我如何學習,激勵著我努力學習,而它們還將繼續(xù)伴隨著我走過以后的學習生活。
    五年級時,我買了一本節(jié)選版的《論語》。而此時,我已經(jīng)在父母的呵護下逐漸長大,成長為一只能夠飛翔的小鳥了,對父母的呵護不屑一顧,漸漸地無視父母對我的愛,正是《論語》,激起了我對孝的領悟。“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告訴我要為父母的健康擔憂;“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啟示我需要用心孝順父母……它們教會了我“孝”字的含義,這將使我時刻不忘孝敬父母,不忘父母生育、養(yǎng)育之恩,時刻對父母心存感激。
    到了初中,我讀到了更多《論語》中的佳句。這時的我已經(jīng)成為能夠獨立飛翔的小鳥了,能夠獨立學習,懂得孝敬父母。但我也將開始面對社會,這時,《論語》中的佳句教會我如何做人?!霸釉唬骸坎豢梢圆缓胍悖沃囟肋h。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告訴我人生要有理想、有目標,并要為之努力、永不放棄?!白迂晢栐唬骸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笔刮叶昧恕八 钡暮x,讓我學會推己及人……這些句子教會了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做人,將來如何在社會上立足,這對將要接觸社會的我,如同地圖,幫我指點迷津。它們將伴隨我一生,讓我時刻記住如何做人,如何活得精彩。
    從牙牙學語開始,《論語》伴我走過了近十年的時光,我漸漸長大,它不斷帶給我嶄新的思想,使我在學習中游刃有余,教給我做人做事的道理,使我一生受用不盡。我將繼續(xù)用心品讀,相信在我不同的人生階段它會帶給我更多的人生感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搖頭晃腦地背誦著《論語》。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二
    論語,感覺收獲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受智慧的光芒。
    一是學習,然后知不足。
    學習,然后知道缺點,因此,我想進一步糾正態(tài)度,堅持,在通讀的基礎上,學會結(jié)合實際研究,提高自己。
    二是思考,然后明確目標。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忽視……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充耳不聞。了解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應該是什么樣的人。
    《論語》明確表明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該是君子。君子作為理想人格,孔子將其定義為內(nèi)圣外王,如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也可以是弗邊之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為德才兼?zhèn)洹?BR>    再比如:天行漸漸,君子自強不息,禹,我無間斷……這里可以看到孔子對大禹的高度贊揚,挑不出他的任何缺點,禹治好了黃河長江的水利,開發(fā)了土地。從禹開始,中華民族奠定了農(nóng)業(yè)社會的基礎,發(fā)展成就了幾千年來農(nóng)業(yè)國的民族精神。禹之所以在孔子心目中是一個真正的紳士,是因為他是一個外王,也就是說,紳士應該不斷努力發(fā)展,做出貢獻,個人存在應該為社會做出貢獻。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三
    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對現(xiàn)實是否感到滿足,主要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確實,在今天這么一個不斷改革與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顯得更為重要。面對眼前千變?nèi)f化的世界,調(diào)整好個人的心態(tài),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樂,是我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中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只有站在個人心理的坐標系上,建立務實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職業(yè)生涯中有所擔當,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最為重要。
    于丹教授把《論語》樸素、敦厚的哲理解讀后以現(xiàn)代人的理解方式傳遞給我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系,就工作而言,一個人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同樣,目標不能太小,不經(jīng)一定困難能夠?qū)崿F(xiàn)的目標不可能帶來多大的勇氣,即便是實現(xiàn)了目標也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快樂。同樣,對于一所學校目標的適切制訂,將會增強教職員工的團隊精神;遠大的理想,將激勵人們戰(zhàn)勝各種困難,勇往直前。
    前一段時間于丹教授到日本講授論語心得,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她的預期,這說明日本對儒家文化的重視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但現(xiàn)代日本等許多國家的政體和經(jīng)濟發(fā)展并非是靠儒家文化,靠的是現(xiàn)代制度創(chuàng)新與文化繼承兩者并行,不是全面拋棄,也不是全面保留。國家擁有現(xiàn)代政體,同時社會、家庭、個人也保留一些傳統(tǒng)的價值觀,這兩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制度與文化兩者同樣重要,孔子《論語》大力提倡傳統(tǒng)文化中對個人價值觀和修養(yǎng)有益的教導。
    于丹的心得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諧,什么是無畏。在于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視角,加以審視、領悟,并用輕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這就是于丹心得帶給人的美麗!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四
    第一段:導言(150字)。
    《論語》是中國古代哲學經(jīng)典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閱讀《論語》讓我受益匪淺,引發(fā)了我對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個人的感悟心得體會,并強調(diào)學以致用的重要性。
    第二段:對待學問的態(tài)度(200字)。
    《論語》中強調(diào)了對待學問的態(tài)度。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讓我深思。在我的理解中,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行為,而思考則是對所學知識的整合和運用。學習必須與思考相結(jié)合,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通過學以致用,我們能夠更好地消化所學知識,不僅提升自己的能力,還能夠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三段:處世之道(250字)。
    《論語》中有關于處世之道的許多教誨??鬃訌娬{(diào)了如何正確待人接物,包括尊重長輩,友善待人等等。這些教誨指引著我們在與人相處時應該保持的心態(tài)和行為準則。我發(fā)現(xiàn),當我把這些準則應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時,與他人的關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們更愿意與你合作和交流。處世之道并非只是一種待人接物的技巧,而是一種修養(yǎng)和修行的方式。只有真正地將這些思想內(nèi)化于心,才能將其變?yōu)樽约旱男袨榱晳T。
    第四段:學習和實踐的平衡(250字)。
    《論語》反復強調(diào)學以致用,意味著學習和實踐的相互關聯(lián)和平衡。在我個人的體驗中,僅僅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jié)合,找到合適的機會將其應用。通過實踐,我們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和理解所學的內(nèi)容,從而激發(fā)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實踐又反過來促進了學習的深入和提高。通過不斷地學習與實踐相結(jié)合,我們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并成為真正的行動者。
    第五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250字)。
    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正如《論語》中孔子所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同樣,只有通過實際行動,才能展現(xiàn)出自己真正的素質(zhì)和品德。《論語》中提到的許多理念和觀點,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驗證,在現(xiàn)實中運用。只有將所學知識與行動相結(jié)合,才能獲得真正堅固的思想基礎,并在各個領域取得成果。
    總結(jié)(150字)。
    通過閱讀《論語》,我們能夠獲得很多有關學習和生活的啟示。學以致用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原則,只有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才能真正改變自己和影響他人。處世之道和學習與實踐的平衡,讓我們在社會中找到了方向和自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讓知識變得更加具有實際價值。讓我們學習《論語》,并將其中的智慧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我們能夠更加全面地發(fā)展自己,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五
    《論語》真的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一本書,這本書記錄了孔子與他弟子的言行。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論語》中的十二章,我真可謂是受益匪淺。
    在十二章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同時,它還是我童年時期最早接觸《論語》時最開始學到的一章,這句話是這樣理解的:
    孔子說:“學習要按一定的時間復習,這不是很快樂的事情嗎?有朋友從遠方前來拜訪,這不是很高興的事情嗎?人們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這不是很君子的行為嗎?”
    說實話,我非常佩服孔老先生的智慧。在幾千年前的時代,孔老先生就能悟出至今為止通用了幾千年還沒有錯的道理。就比如說第一句:“學而時習之”,我現(xiàn)在剛剛進入初中學習,聽到最多的話就無非是“復習”了。
    無論是哪一樣學科,老師都告誡我們要定期復習,這樣才能牢記在心。第二句話也是正確的,對待朋友就要真誠、真切,朋友好心來拜訪你,無論什么時候都要熱心迎接。
    第三句話真是突出了孔子的道德高尚,人們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我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雖然我也做不到那么好,但我會去嘗試,去一點點接近那種境界。這三句話無不體現(xiàn)出孔子的智慧。
    當然,這只是《論語》這本巨著中的一小則文章,還有更大的奧秘蘊藏在其中,等著我們?nèi)ヌ剿?、學習。
    《論語》真是一本充滿了先人智慧的書本,它對你、對我都會有巨大的改變作用,這些作用都是良性的,最后,讓我們一起閱讀《論語》吧!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六
    《論語》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代圣人孔子的言行錄,一直以來都備受重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于《論語》的研究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理解《論語》中的思想和精神內(nèi)涵,本文將結(jié)合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談一談對《論語》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第二段:堅持仁愛之道。
    《論語》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仁愛,孔子認為以仁愛為中心,才能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共處。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仁愛對于人際關系的影響。只有我們自己保持仁愛之心,才能在與他人的相處中,展現(xiàn)出我們的善良和寬容。同時也能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精神素養(yǎng),更好的利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維護社會的和諧與有序。
    第三段:做一個謙虛平和的人。
    《論語》同樣強調(diào)謙虛平和的品德??鬃釉谡撜Z中多次強調(diào)“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表達了他對謙虛之道的重視。我們作為普通人,更應該以謙虛為第一點品德,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言行,避免自我膨脹和過度自信。同時在與他人的相處中,也要體現(xiàn)謙虛之心,尊重他人的意見和觀點,避免沖突和矛盾的出現(xiàn)。
    第四段:學習堅韌拼搏的精神。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提到“不懈和勤奮”,這是他一生了解學習的結(jié)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應該自行虧努力,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學習和積累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成為一個不懈奮斗的人。同時,面對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要學會堅強,心懷信念,帶著自信和勇氣面對生活的困境,不屈不撓,不斷前行。
    第五段:維護社會正義。
    最后,孔子在論語中也強調(diào)了維護社會正義的責任和義務。他認為一個人只有敢于堅持真理和正義,才能獲得“仁者愛之”的尊重和贊譽。為了維護社會正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奮發(fā)有為,堅持原則和倫理道德,遵守法律和社會規(guī)范,從而形成一個積極和建設性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總之,《論語》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精神內(nèi)涵,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知識和經(jīng)驗,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通過本文的闡述,相信大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論語》的思想和精神,指導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現(xiàn)和起伏。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七
    我讀了《論語》后,我知道了很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明白了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它的意思是說:“學的知識要時常去復習的,不也很快樂嗎?”單單這句話就不僅教會了我一個道理,還教會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呢!從前,老師教過的知識,我放學回家后從來都會自覺去復習,總以為自己腦子聰明,很輕松地在課堂上就能把這些知識全部記住??墒?,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到了即將段考的前幾天,媽媽一檢查我的作業(yè)和試卷,才發(fā)現(xiàn)我學的知識很多都沒有鞏固,有印象的東西并不多。在離段考的前幾天里,為了能考出優(yōu)秀的成績,我被迫每天晚上“開夜車”很辛苦地補缺補漏到深夜,熬到眼睛變成“熊貓眼”。導致嚴重睡眠不夠,第二天起床晚了上學遲到,耽誤上課。即使是這樣,加班加點還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識都記牢。后來在段考時我果然吃了大虧,雖然很努力,但是考得并不理想,語文才80分。后來讀了《論語》之后,我開始學會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學會了每天晚上對老師當天教的知識進行復習,知識不知不覺記得牢固了,學習變輕松了,期考成績竟然提高到了90幾分,我別提多高興啦!《論語》教會了我一個絕好的學習方法,使我學得更愉快了。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币馑颊f:“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卻經(jīng)常局促憂愁。”記得小時候,媽媽買來了牛奶,我常把牛奶藏起來,不讓姐姐知道,想一個人獨占。上學時,我經(jīng)常擔心:“姐姐會不會找到我藏起來的牛奶呢?媽媽會不會發(fā)現(xiàn)呢?”當我讀完《論語》之后,我主動地把牛奶拿出來和姐姐分享。媽媽也表揚我大方。《論語》教會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從此以后我做事光明磊落,越來越有君子之風。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八
    于丹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上解讀《論語》和《莊子》,社會反映強烈。有一次去中關村第一次簽售,那里人頭攢動,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以為那里出事了,后來才知道很多人蜂擁而上,想得到于丹的簽名。接車的人只好把于丹直接開到了地下車庫,乘著貨梯到了簽售現(xiàn)場。
    雖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但其實于丹還是“臨事而懼”,于丹老師經(jīng)常給節(jié)目提出建設性意見,對很多主講人的講法有自己的看法,就去導播臺錄制一集關于《論語》的“百姓講壇”,由于反響很好,電視臺讓她繼續(xù)講下去,共安排了七講內(nèi)容,這時,她的壓力很大,因為她一直是一個安靜的大學老師,自己還要進修,給學生上課,她有些害怕了,但想到電視臺對她的信任,她著手準備了,她準備得比第一次更認真,更細致,內(nèi)容的邏輯性更強,材料也更豐富。她想到了“臨事而懼”后面四個字“好謀而成”。也就是說,遇到一件事,有點害怕,說明心里在乎,認真對待了,但不能怕得連這事都不能做了。要好好用自己的智慧,全心投入,認真謀劃,最后把它做成了。由懼到成,這個懼才有價值,如果懼到放棄,它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每一集她都精心準備,聽取觀眾的意見,她最終獲得了成功。
    她認為《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這本書分別從“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等七個方面講述。她談到了孔子的人格理想的描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本褪窍M龅阶尷先说玫桨差D,讓朋友對自己信任,讓年輕人對自己懷念。如果自己的存在能夠讓這三種人心中有這樣的種種寄托,也就足夠了。她講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quán)?!睋Q個方法做,換個思路去做,學以致用,變通學習則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接著她引用兄弟倆把摔破的精美陶瓷罐子變成了裝修材料馬賽克,掙來了一大筆錢的故事和愛迪生讓助手測量梨形玻璃泡的容積等故事,引導我們真正的學問往往是在最簡單的地方,學以致用不僅是考察智商和情商,更主要的是看一個人的變通思維。
    于丹的教學風格對于我們的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啟發(fā)。她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面對《論語》,完成了一次自我心有所得的呈現(xiàn),進行了一次用普通民眾話語的溝通。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還原一種經(jīng)典。她在大學里講課,其實,也是一個經(jīng)常講故事的人。由于讀的是傳媒專業(yè),有一個信念,當自己傳遞無效信息,用語流去襲擊受眾的時候,是不負責任的,傳播信息,不在于你傳遞的信息有多少,而在于里面有效信息有多少,就是人們要能記住你的東西。怎么記住?人們一般容易記住有情節(jié)的東西,感同身受的東西。因此,從單純的義理去闡發(fā),語流再龐大,也是無法記憶的,講的內(nèi)容不同,學理層次也不同,可能有很多專業(yè)性的東西,用這樣的一種方式有意識地和大家溝通,一定要離現(xiàn)在的生活近,讓大家?guī)е蓡柸ベN近經(jīng)典。我想到自己作為教師,時常在與學生用語言進行溝通,面對越來越有個性的學生,總感到教育很難深入人心。從于丹老師的平實、樸素的講解,我再次明白了,教師在向?qū)W生傳遞某種信息時,應靈活運用各種事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讓每一句話打動學生心靈,讓學生銘記住老師的話語,教育才能真正體現(xiàn)育人價值。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九
    當我接過這部書時,心中不禁充滿了激動。這么書是多么珍貴,多么有內(nèi)涵,多么有分量。讀這部書時,就是與作者孔子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讓我們拿起這部書,一起讀圣人之言,明處世之理。
    在這部書中,有一句話是值得我們學子深思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光從這古文上來看,也許我們并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反而會覺的云里霧里;如果把它翻譯成我們能看的文字,其中的含義就一眼會看明白,細細品嘗后,說不定就有不同發(fā)現(xiàn),會讓我們受益終生??鬃诱f:“學習知識并按時溫習它,不也是會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嗎?”事實上的確如此,學生學生,應該把學習放在第一位,讓自己成位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這就是所謂的“學而第一”啊!有句成語叫莘莘學子,意思是講一位學子應該努力可苦而不是心浮氣躁。知識學過了,不能立刻把它丟到一旁去,應該把它再拾起來,反復溫習;反復推敲:反復鉆研,不能草草了事,久而久之,這個知識就會在你的腦中逐漸淡忘。相反如果你努力用功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細讀這部《論語》,真的令我們獲得了許多珍貴的東西,這簡簡單單的幾行字,蘊含著太多的深刻而令人沉思的處世之理??鬃诱婵芍^把他畢生所得統(tǒng)統(tǒng)毫無保留地留給我們這些無知的后人,時刻提醒這我們,教育著我們,令我們生活在21世紀的孩子們再一次成為“莘莘學子”??鬃訌男【驼J真踏實,孜孜不倦,如果現(xiàn)在的我們有他的三分之一的孜孜不倦,不,哪怕我們只有他的八分之一的'勤奮踏實,那我們的祖國將會更加欣欣向榮,更加繁榮,更加富強!讀著孔子與他的《論語》,會讓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時時刻刻觸動我們的心弦。哪怕再過一百年,再過一千年,《論語》這部書都會給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帶來一次次心靈的撞擊;無論走到哪里,《論語》都將會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優(yōu)秀指航標。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十
    《論語》是中國古代先賢、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言行錄,是他和他的弟子們的一系列言語、行為和教誨的記錄。其中蘊含著古代中國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人生智慧等。讀《論語》無論是對個人心靈修養(yǎng),還是對社會生活的指導,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閱讀和學習《論語》的過程中,我對其內(nèi)容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下面就來談一談我對《論語》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第二段:學習方法。
    我們學習《論語》要注意,要先學會忘記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觀念,更要仔細分辨并選擇孔子思想的真正內(nèi)涵。在閱讀和學習《論語》的時候,我們應該首先學會理解下下文。由于《論語》中有一些忠告和典故,我們需要學習一些基本的語言和文學知識,否則就會迷失方向。此外,我們還應該通過研究孔子思想的歷史和背景來學習《論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孔子所要傳達的意思。
    第三段:人生觀。
    在《論語》中,孔子多次強調(diào)“道德”,強調(diào)人的品德和人生態(tài)度應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德規(guī)范注重做事的過程,包括誠信、寬容、博愛等,通過這些道德規(guī)范來引導人們的情感和行為。此外,孔子在論語中也提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边@句話的意思是一定要有長遠規(guī)劃和思考,應該積極行動,不斷追求真理,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和人生價值。
    第四段:社會治理。
    《論語》中有一些關于治國的思想,孔子認為國家的治理和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他認為國家的存亡和發(fā)展與道德和修養(yǎng)有密切的關系,只有推崇道德倫理,鼓勵人們的良知和自律,才能建立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此外,孔子還反復強調(diào)“仁愛”,呼吁人們彼此關愛、互幫互助,這種思想是當今社會志愿者、慈善事業(yè)的價值取向,在“全球城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第五段:結(jié)語。
    通過這些學習和實踐,我深刻理解了《論語》的思想內(nèi)涵,并且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示??鬃拥乃枷氩粌H適用于古代,現(xiàn)代人們也可以從中汲取一些人生智慧和生活經(jīng)驗。我們應該注重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養(yǎng),努力為社會建設作出貢獻,這也是孔子一直所追求的目標和理想。讓我們一起在生活中融入孔子的思想,做一個有品德的人,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十一
    最近閱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感悟》這本書,讀后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作了經(jīng)典的詮釋。全書從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愛之道等七個方面闡述了《論語》中所蘊藏的智慧及其對現(xiàn)代生活的啟示。這七個方面,立足于今天社會需要的核心價值,大到治世,小到家庭和諧、個人成才,是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在當代社會的又一次激活。全書語言保持了于丹一貫的風格,具有哲理詩的特點,流暢親切,感性自然,又多格言警句,深入透徹。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自古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中國的統(tǒng)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xiàn)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迷茫和失落,《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還會指出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自己的理想,讓每一個人活得自在一些。下面結(jié)合自身情況從幾個方面談談體會:
    一、用“樂之者”的境界享受工作。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诘そ淌诮忉屨f,對你的職業(yè)、行業(yè),你有了解,你能掌握技能,這算“知之者”,這是第一級;你真正熱愛它,你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你愿意廢寢忘食,把自己連工作之外的休閑時間也都投入進去,這叫“好之者”,這是更高一個層次,處在這個層次的人固然在事業(yè)中可以完整地去實現(xiàn)自己,但是這種投入未免太過沉重;最高的境界,叫“樂之者”,就是在這樣的事業(yè)投入過程之中,你感覺到生命被提升的大歡樂,你不僅創(chuàng)造事業(yè),而且創(chuàng)造自己,你的心是舒展的,是被成全的,你享受這個過程。
    我的職業(yè)態(tài)度就是從“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樂之者”轉(zhuǎn)變。我從事的是財務工作,剛進入這個行業(yè)時我具有文憑和資格證,是“知之者”。出于對職業(yè)道德的遵守,我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克盡職守,這時的我是“好之者”。處于這個階段時,我盡自己的所能勤奮努力地完成工作,由于財務工作的特殊性我天天和數(shù)字打交道,非常的繁瑣、枯燥。每天幾乎是一到辦公室坐下來就直至下班,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還要加班加點地干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像個陀螺一樣旋轉(zhuǎn)不停。并且財務工作屬于后勤性質(zhì)的工種,不像業(yè)務部門那么容易出成績,我內(nèi)心一度曾感到十分壓抑。當在《論語感悟》中讀到“樂在其中,生命在這個職業(yè)中的穿越是莫大的享受,在終極穿越的過程中不僅是這個行業(yè)成全了我,而且由于我自己的心智成全了這個行業(yè),在這種相互成全中,我獲得莫大的享受與歡樂?!边@些話時,我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熱愛這份工作,將快樂充盈于工作的時時刻刻,得到的也許不是一份薪水,不是一個業(yè)績,不是一個表揚,而是一種生命的大歡欣。我轉(zhuǎn)變了思想觀念,認識到財務工作雖然屬于后勤性工種不容易出大成績但是卻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財務工作雖然瑣碎但是正好發(fā)揮我細心的優(yōu)點,財務工作雖然壓力大但是“人無壓力輕飄飄”,通過鍛煉自身能將壓力轉(zhuǎn)換成自己能力。此后我變成了一個“樂之者”,用最佳的狀態(tài)將快樂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成就了我的品格,我成就了工作的完滿,我的心體驗到歡欣與鼓舞,這樣的我不僅是在做工作,而且還是在享受工作。
    二、用“真愛”對待他人。
    于丹說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恒久。學會了寬容,我們就不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隨意動怒;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nèi)心將會有一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為財務工作者的我們,與機關的其他同志接觸較多,在處理業(yè)務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有的同志對制度、程序不了解,在報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差錯。我們在處理時,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耐心。只有這樣,你才能與同志們進行良好的溝通,讓財務工作更好地開展。只有這樣,同志們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與融洽。
    《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心態(tài)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三、以“內(nèi)省”規(guī)劃人生。
    “吾十五而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墩撜Z》里的這段話,是孔子在講自己的人生軌跡:十五歲的學習的起點,選擇好方向,三十歲能牢固地自立,四十歲對各種問題不疑惑,五十歲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歲可以順從天命,七十歲就能做到隨心所欲而行且所為都能合于規(guī)矩的境界了。于丹老師把圣人描述的這個人生坐標放在了今天,在天地悠悠,斗轉(zhuǎn)星移中,面對物欲橫流、轉(zhuǎn)瞬即逝,讓每一個凡夫俗子去體驗,去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都說現(xiàn)代人活得很累,房子、車子將人的身子壓彎,職稱、職位使人深夜不得入睡,正是房子、車子、職稱、職位這些庸俗的社會價值觀扭曲了人們的人生規(guī)劃,陷入了“小人常戚戚”的狀態(tài)當中。于丹老師告訴我們“三十而立”,“并不是通過一個外在的社會坐標來衡量你是否成功,而是由內(nèi)在的心靈標準衡量你的生命是否開始有了一種清明的內(nèi)省,并且從容不迫,開始對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種自信和堅定?!薄八氖换蟆?,“就是人能夠自覺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外部世界給你許多不公正、打擊、缺憾,你也能在一個坐標上迅速建立自己應有的位置?!庇诘だ蠋熡眠@些娓娓道來的經(jīng)典將心靈的內(nèi)在喚醒,讓我們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找到心靈的歸宿地與棲息地。
    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百浫嗣倒?,手有余香”,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十二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受《論語》影響的社會中長大,從學習到生活,我們的行為處事的標準無一不與儒家思想密切相關。讀了論語,更覺得是如此。
    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他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其仁義禮智信是孔子學說的基石和支柱,也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核心內(nèi)容,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fā)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鬃訉W說中涉及到仁學、義利,禮樂智和、誠信、和諧、人生、君子、孝道、正直、朋友、修身、好學、志向、憂患、教育、德育、為政、用人、為官、飲食、感恩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孔子關于朋友方面的論述。
    有一首歌唱到:“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歌詞雖然淺顯,卻把朋友對于人生的意義說得很到位?!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就充分顯示了朋友在孔子的人生當中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我非常認同一句話:親情是最讓人覺得溫暖的,愛情是最讓人覺得甜蜜的,而友情才是最讓人覺得快樂的??鬃釉唬骸耙嬲呷?,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使佞,損矣。這句話明確的告訴我們,要和正直的人交友。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敝卫韽娬{(diào)我們要和君子做好朋友。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笨芍^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yōu)樽约汉图胰藠^斗,然而在這奮斗的過程中,與自己共同度過的,更多的是我們的朋友,朋友之間互相鼓勵,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才會使通往成功的路上,不那么孤單,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無論是什么性格的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朋友,而這種關系得以維系的橋梁就是信任與誠信。兩個人的相處,如果沒有信任可言,那么這樣的關系是不會持久的。答應朋友的事,一定要盡力做到,不能做到的就不要隨便答應。
    讀孔子的《論語》,我更加深刻的領會了朋友對我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如何去交朋友,要交什么樣的朋友,一句話,讀《論語》,我受益匪淺!
    在現(xiàn)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jīng)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jīng)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工作的專心執(zhí)著,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叭绻阋驗殄e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給予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jīng)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huán)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價值取向。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nèi)心的浮躁,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zhuǎn)移較之于自內(nèi)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蹦軐⒁徊俊墩撜Z》經(jīng)典講得深入淺出,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國學造詣。
    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十三
    學校為了推動教師的學習成長,在假期里開展同讀一本書活動,并為每位教師贈送了《論語》和《是什么使教師進步》兩本書,使我們在學習中得到收益。
    孔夫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智慧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后人尊稱他為“圣人”。
    《論語》是圣人的經(jīng)典著作?!墩撜Z》語言質(zhì)樸,內(nèi)涵豐富,博大精深,它在人們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響,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讀的一本圣書。特別是教育者學習這本書受益匪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譯今天的語言是:“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xiàn)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笨鬃诱J為作為教學過程的一方——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就應該是快樂之事。孔子的教學思想完全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鍛煉知識和提升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孔子的這句開場白就是告訴弟子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jīng)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xiàn)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會自然產(chǎn)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
    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不禁引起了我感慨:“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校領導真是我們的救星,及時為我們增多營養(yǎng)。
    當今社會知識裂變“一日千里”,知識在不斷更新。用傳統(tǒng)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經(jīng)跟不上社會形勢的需要,因此老師要經(jīng)常更新知識結(jié)構(gòu),要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心與敏銳感,為了培養(yǎng)能適應這個社會需要的`人,老師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
    學習、實踐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可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讀書學習而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讀死書。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精神疲憊,就成為“紙上談兵”。因此,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但要多讀書、認真學習各種先進教學經(jīng)驗、優(yōu)秀論文、教學先進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斷將所學知識與日常教學相結(jié)合,在實踐中不斷將理論知識化成為實際行動,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我們所學知識利用到實踐中去,使之不斷符合社會的需要?!皽毓识?,可以為師矣?!苯忉尀椤霸跍亓晫W過的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那就可以當老師了?!边@也就是對我們學習思考明確提出的要求,要求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溫故而知新?!敝挥袌猿植恍福种院愕呐?,才能使我們不斷提升,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fā)展社會的需要。相信只要我們深刻體會《論語》中的精辟言論和孔夫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實質(zhì),并將其作為行動準則,不斷努力學習,不斷實踐、反思,定能為我們的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下一代。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十四
    關于閱讀,我曾經(jīng)聽到這樣一個觀點:“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币馑季褪钦f,如果閱讀高品位的作品,我們得到的僅僅是“中”,如果在“中”的層面閱讀的話,我們得到的只是“下”。如果我們所讀的書是在“中”或者“下”的層面,那即使我們讀了不少的書,也不會有生命意義的提升。也不會有因閱讀而感悟生命快樂的飛越?;谶@一點,受《余丹論語心得》的影響,我逼迫自己利用假期讀完了《論語》這本書。
    說實在話,讀完了這本書,我沒有感覺自己有多大的飛躍。因為我第一遍讀的時候,很多的時間都花在“校準字音,弄懂字面意思”的上。盡管如此,我還是簡單的談談我自己一點兒小小“得”吧!
    第一,增長知識。比如“周朝的六藝教育”,以前聽過“六藝”,但不知道具體是什么,讀了論語之后就明白了為何說,“禮射觀人品”等等。又比如,“登堂入室”我以前只是認為“堂”就是前屋,“室”就是內(nèi)室。讀了論語里面——“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才明白,原來登堂入室是圣人教育步步引進,由淺入深的教學層次,他們分為入門,上階,登堂,入室。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在這里就不一一說了。
    第二,了解歷史?!墩撜Z》佐證了春秋時期一個階段里的歷史真實?!墩撜Z》記載的內(nèi)容是十分豐富的,里面很大篇幅記載了孔子的言論、行為,透過這些可以看到春秋時期的孔子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所經(jīng)歷的歷史事件。盡管很大部分內(nèi)容是孔子和弟子們的問答,有的是與諸侯國君、卿大夫或其他人士的問答,也有孔子弟子的一些言論,但這些足夠讓我們了解春秋時期的歷史和人文環(huán)境。
    第三,汲取智慧。比如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爸疄橹?,不知為不知?!薄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薄安粦嵅粏ⅲ汇话l(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第四,有感于“仁”。有人宣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孔子在這部書中,主要是宣揚“仁”。“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在《論語》中有處于重要位置。簡要分析一下孔子關于“仁”的思想。
    例如“仁者愛人”的思想我們都很熟悉,短短四個字,我想其中至少包含了三層意思:其一,要做仁者,就應當學會關愛別人;其二,作為仁者,就要有相應的高尚品質(zhì),愛人就是最好的表現(xiàn);其三,愛人,可以理解為友好的與周圍的共處,這四個字無疑又是在教我們交友的方法?!耙嬲呷眩瑩p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币嬗讶缂兞嫉拿谰?,愈品愈濃,和這樣的人交往,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品德,去除內(nèi)心的雜念,“良師益友”這個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會豐富自己的思想境界。此外,孔子認為能做到恭敬、寬容、誠信、聰敏、慈惠這五種品德的人也就可以稱得上是仁者了。
    《論語》這樣一部“大部頭”的書,初讀一遍,不知道自己是否算是“入門”,“上階”?
    期待著自己也能“登堂入室”!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十五
    在人的一生中有許多的星星引導你去前進,而讓我轉(zhuǎn)變的就是一顆星,那個照亮了我生命的啟明星—《論語》。
    《論語》是孔子所說的話,每短短的一句話都有著很深刻的道理。有天地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交友之道,志向之道,人生之道等等。
    我還是一名中學生,最社會,對世界,對現(xiàn)實之中的事情,還處于懵懂的時期。我正處于人生的路口,不知從何處動身,或許,踏錯一步就會進入那無底的深淵無法自拔,在當今社會中,有許多的誘惑,電腦、嬉戲、賭博、毒品……都在危害著我們成長的環(huán)境。但從《論語》中我找到了方向,就像魚蛋阿姨說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知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須要的那種歡樂的生活?!痹谖襾碚f,學習第一,我們正式學習的年齡,在正確的時間要做正確的事。
    張若虛在《春江花日夜》里樹皮:“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像……”生命是渺小的在茫茫人海中,人如一滴水。生命雖然很小,但我們還是須要規(guī)劃的要有方向的。我也有了我的方向:學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摯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學問你會嗎?我想說是了學習的時候了,學習是很重要的,學而第一,為自己的'將來而打拼!為政其次,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弊鋈艘?,要有道德,講道德,在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也是須要道德的。講話為名,有禮貌。促進到的法治社會的發(fā)展。
    在《論語》中的不斷探究,我發(fā)覺我的心靈成長了許多。當然,在《論語》中不只是我說的這些,還有許多值得學習的。
    雖然在古代社會與現(xiàn)代社會有不不同。但連古代人都明白的道理,你都做不到,你又怎樣去面對現(xiàn)代社會呢了?連古代經(jīng)典中還有許多須要我們?nèi)W習,去借鑒?!墩撜Z》點亮了我的生命,讓我感悟了成長。
    你找到屬于你自己的啟明星了嗎?
    感悟論語對論語的感悟的篇十六
    《論語》是一部記敘孔子的理想,志向和觀點的著作,是通過追憶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與思想感情,從而給我們展現(xiàn)一個有血有肉,生動親切的孔子形象,也通過孔子的話語給我們傳達了許多頗具意義的深刻道理。換句話說,《論語》就是一部活的道德教科書。其中所展現(xiàn)的孔子思想有:提倡“仁愛”,倡導人本主義思想,熱愛文化,追求卓越,勤奮好學等。其中我對孔子所倡導的“人本主義思想”最為感興趣,因此,我從他的人本主義思想角度為切入點重讀了《論語》,為的是更好地理解其中關于孔子的人本主義思想內(nèi)涵,進一步了解這個流傳千載的偉大思想家。
    如果說《論語》中關于孔子的人本主義思想有多種內(nèi)涵和體現(xiàn)的話,那么我覺得以“仁”為核心的價值觀念是其中最核心和主要的內(nèi)涵?!叭省弊鳛榭鬃幼钪饕乃枷胗^念,反映了他對理想人格和美好品質(zhì)的追求。他曾經(jīng)解釋“”的意思為愛人,即是以人為中心來展開闡述的。如《論語。顏淵》中他回答弟子什么是仁的時候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強加于別人身上。我把這理解為是一種“愛他人”的人本主義思想。又如《論語。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弊约合胍⑸碛谑酪惨獛蛣e人立身于世,自己想要發(fā)達也要幫助別人發(fā)達。另外他在闡述“仁”時說“力仁由己,而由人乎?”“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蔽矣X得這是告訴我們愛人是發(fā)自于人的內(nèi)心的,別人不能左右你的思想。同時人要靠自己,要學會自愛。因此,我把這理解為一種“愛己”的人本主義思想。但是,在我看來,用“愛他人”“愛己”不足以說明孔子這種“愛人”的人本主義思想,還應該體現(xiàn)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即“愛天下人”。這種愛是沒有國界和種族之分的。還有,雖然他提倡有等級的愛,但是他仍然愛普通百姓,仍會因為愛他們而反對暴政,對百姓的痛苦表示同情。另外,對天下人都按照義來對待,如《論語。里仁》里寫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于比?!边@些都體現(xiàn)了孔子的博愛和人道主義精神,是一種“愛天下人”的人本主義思想。
    在儒家的觀念中,認為人的自覺性是發(fā)展的一切動力之源。這就強調(diào)了人的能動性和自主性。因此,在《論語》我們也可以看到孔子認為人們要聽自己良知的心聲,重視人的作用,如《衛(wèi)靈公》中他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闭J為人是主宰一切的主要因素,是人能夠把道發(fā)揚光大,不是道使人變得偉大。這種“個體的人性自覺”我覺得是人本主義思想又一可貴的內(nèi)涵。那么在《論語》中,這種內(nèi)涵到底是怎樣體現(xiàn)的呢?經(jīng)過思索字句和總結(jié),我把它概括成以下幾點:第一,孔子認為人具有極大的自覺能動性,如人可以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良意識,“我欲仁,斯仁至矣?!睂Υ?,我的理解是人的內(nèi)心想要善良的話,就會獲得善良,這種善良不是從外界別人強迫我們擁有的,而是從我內(nèi)心產(chǎn)生的,這也算是一種人性的自覺意識。又如《子罕》中“譬如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簧,進,吾往也》”無論是停止堆山還是前進填地,都是“我自己”決定的,這也是強調(diào)了人自身的決定作用。第二是孔子提倡人要自覺地完善自己的思想品德,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通過自我的自覺行為塑造一個完美的人格。如《論語·學而》中曾子也說過“吾日三省我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說明人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又如在《論語·憲問》中,子路向孔子問道君子是怎樣的人時,孔子答道:“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即君子要修養(yǎng)自己,從而達到保持恭敬的態(tài)度,使上下左右的人安樂,使百姓安樂的境界。這里的“修己”便是一種自覺的人性。第三是孔子主張人要發(fā)現(xiàn)人生的光明,人生真正的美和價值,追求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如他說的“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币郧蟮罏橹鞠颍缘赖聻楦鶕?jù),遵循仁愛法則。這表現(xiàn)了他追求人生價值的積極的方面??傊@三方面就是我所理解的關于孔子“個體人性的自覺”的人本主義思想內(nèi)涵。
    此外,在所有解釋孔子人本主義思想的內(nèi)涵中,有一個最讓我感到親切的,就是“熱愛和向往人間真情”的內(nèi)涵。因為我認為這不僅是他的一個理想,更是他貫穿一生的最為閃光的地方,也是塑造他那平易近人,有血有肉形象的一點。使人在品位《論語》時處處感受到他那濃郁的人情味。從《論語》記載可以看出他非常向往人世間那真誠感人的真情的。例如他在教導學生時,常常表現(xiàn)出對學生學習知識之外的關懷,如學生的身體,家庭也會親自為學生操勞,熱心幫助學生度過困境。在弟子冉耕生病時,他會親自到弟子家中探病,鼓勵弟子,表達自己的悲痛之情。在顏淵去世后,他會痛哭。在日常生活中,他雖然是一個嚴肅的師長,但是在感情上,他卻與學生真誠相待?!罢d人不倦”“有教無類”等都能反映他對他人的用心??梢娝簧卸荚谧非筮@種無價的人間真情。
    總的來說,在以孔子的人本主義思想角度為切入點讀《論語》這部作品時,我又發(fā)現(xiàn)了更多關于它的可貴的思想價值,如我從《論語》中以自己個人的理解,再加上一些文獻的支持,就把孔子的人本主義思想內(nèi)涵在《論語》中的體現(xiàn)歸納為:以“仁”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對人類現(xiàn)實的關心;人的自覺性;熱愛和向往人間真情。這些內(nèi)涵都使我對《論語》的理解產(chǎn)生更多獨特的視覺,收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