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粽子教案大全(18篇)

字號:

    教案是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方案,是教師進行教學過程管理的重要工具。教案應該融入趣味性和互動性,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根據(jù)教案范文進行修改和創(chuàng)新,使自己的教學更加生動和有效。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一
    1、先準備材料,粽子最好也是新鮮的,當然超市里那種速凍的也行,在飯盒里裝好開水。
    2、再把買來的粽子外包裝拆開(如果你是自己動手包的就沒這一步了)。
    3、把拆掉外包裝的粽子放進裝有開水的飯盒當中。
    4、都弄好后,把飯盒放進微波爐。
    5、關好微波爐,調(diào)到高溫,時間設置為5-8分鐘。
    6、等微波爐自動跳了后,把飯盒從微波爐拿出來。
    7、把粽子從飯盒拿出來,然后剪掉在粽子外層的線和去掉包在外面的粽葉打開,我們就可以看到香噴噴的粽子啦。
    粽子的三種煮食方法。
    1.使用微波爐:
    粽子置于加蓋容器中,撒少量水于粽葉上,上高火加熱3分鐘即熟。
    2.水煮:
    3.鍋蒸:
    粽子置于籠屜上,隔水蒸20分鐘即熟。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二
    1.知道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通過觀察,了解粽子是由粽葉、糯米等包成的。
    2.喜歡吃粽子,通過品嘗活動進一步感受節(jié)日的愉快。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1.粽葉、糯米、棉線。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只。
    1.觀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激發(fā)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粽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征。
    3.觀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制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了解其用途。
    (2)觀察老師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4.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1)探索剝粽子的方法。
    (2)品嘗粽子,與同伴說說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三
    1.準備食材,糯米先清洗干凈,用涼水泡2小時備用。
    2.將粽葉清洗干凈用開水燙一下備用。
    3.豆沙、蜜棗。
    4.準備好的材料,還有棉線繩。
    5.取一到兩片粽葉,根據(jù)粽葉大小來選。
    6.折出一個三角。
    7.放一勺米。
    8.再放豆沙或蜜棗。
    9.再放一勺米用手壓實米。
    10.粽葉從上往下折疊,疊成三角形。
    11.用棉線綁結實。
    13.將粽子放進高壓鍋沒過粽子的水,上面壓一個盛水的盆,蓋好鍋蓋,扣限壓閥燒開再轉小火45分鐘即可。
    14.粽子煮熟了,放入涼水里面過涼,這樣口感好。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四
    1、讓幼兒了解粽子的不同形狀,大小及種類。品嘗粽子的味道。
    2、了解粽子的由來,知道粽子是橫縣的特產(chǎn),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1.認識粽子態(tài)的不同形狀及大小種類。
    2.知道粽子是橫縣的特產(chǎn)。
    1、在活動區(qū)中擺放不同的粽子圖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種味道不同粽子的實物;
    2、《包粽粑》音樂。
    一、引出主題:猜謎語
    “草葉包裹四角尖,再用細繩腰上栓,
    白米豬肉里面塞,家家過年擺上桌。”
    教師:“小朋友們猜對了,是粽子。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橫縣大粽?!?BR>    二、認識粽子
    1、說說粽子形狀。
    (1)、教師:“你吃過什么樣的粽子?它是什么形狀的?”讓幼兒自由說說自己看見過的粽子。
    (2)、出示并介紹有關不同粽子的圖片,讓幼兒觀看了解粽子的多種形
    狀。有三角粽、四角粽、長形粽子等。
    2、說說粽子的味道。
    (1)、教師:“有各種各樣的粽子,那么你吃過的粽子是什么樣的味道呢?里面包著什么呢?”
    (2)、讓幼兒自由說說自己吃過的粽子,并說說不同的粽子用哪些方法來吃才更好吃 。
    (3)、請幼兒品嘗粽子的各種味道,讓幼兒懂得有甜粽、咸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涼粽、花生綠豆紅豆粽等,讓幼兒感受粽子的各種美味。
    3、認識包粽子的材料。
    4、讓幼兒認識粽子的由來。
    三、教師小結:
    橫縣大粽是廣西橫縣人歡度新春佳節(jié)的主要食品之一,橫縣有“無粽不成年”之說,也就是過年時沒有粽子吃不像過年的意思。我們的橫縣大粽形狀是平底、上拱、中部豐滿隆起的長條形,就像懷著寶寶的媽媽一樣多子多福。在材料則是以山上帶香的粽葉和紅繩索用作包裹,表示吉祥的意思。人們在過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進鍋里煮。在過年時一家人便圍坐一起吃起鍋大粽,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大粽多由媽媽親手做作,故稱之為媽媽大粽,吃起來最有媽媽味道。
    四、幼兒隨著音樂跟著老師跳舞蹈《包粽子》結束活動。
    首先我對目標的制定:
    我制定的認知目標為了解粽子的形狀、大小和種類,了解粽子的由來,知道粽子是橫縣特產(chǎn);情感目標為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其次,對組織的形式。
    《綱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yōu)秀,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在這一活動中,以孩子們最熟悉的大粽為切入點,讓孩子關注家鄉(xiāng)的美食,對家鄉(xiāng)的地方特色產(chǎn)生興趣和對勞動成果的熱愛。在活動過程中,運用各種不同粽子的圖片讓孩子們感知粽子的形狀、種類;在活動區(qū)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葉、棉線、糯米、綠豆花生等材料,讓孩子直接了解粽子原來使用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動中我是以層層深入的組織形式來完成活動目標,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為了完成活動目標服務。
    最后,師幼的互動。
    大班孩子喜歡猜謎語,活動的開始就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粽子,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索欲望?;顒又校⒆觽冞\用多種感官:想、看、說、聽,自己講述粽子的大小、形狀等不同特征,教師在旁加以鼓勵,能使孩子原有的經(jīng)驗得到梳理。 活動里我提供粽子實物讓孩子觀察,這樣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種形狀,大小區(qū)分等特征,給孩子以直觀的感性經(jīng)驗。知識豐富后給孩子們品嘗我準備好的幾個品種的粽子,孩子們看著飄溢清香粽子有說不出的高興,他們品嘗不同粽子的同時也在一邊議論平時吃過的粽子有什么形狀的,有什么味道的,還有餡兒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來,教師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說說,教師不做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孩子加以鼓勵。最后再由老師對故事由來的小結,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對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喜愛。我作為教育者,在活動中起到主導的作用,適時、適宜的引導孩子掌握知識。
    在活動最后的環(huán)節(jié)中以壯族舞蹈《包粽粑》來推向高點,孩子們在歡樂聲中結束活動。
    不足之處: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圖片和道具材料還準備不夠充分、不夠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動中對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準備更要充分布置,讓孩子認識橫縣特產(chǎn)——橫縣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動來開展教學活動的。在下一個活動中,我將在孩子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上,給孩子提供包粽粑所需的材料,開展手工活動《包粽粑》,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對橫縣大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從而萌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五
    隨著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臨近到來,孩子們自發(fā)的帶來了粽子,咸鴨蛋。課后孩子們圍在一起談論著我的粽子是什么餡,你的粽子是什么餡…..;這時周習睿小朋友說:“你們知道嗎?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俊庇械暮⒆诱f:“每年這個時候就是吃粽子的?!庇械暮⒆诱f:“這個季節(jié)粽葉長的太多了,所以拿來包粽子了?!笔讘c陽大聲地說:“是為了紀念一個人。”“是紀念哪個人?。俊蔽逸p輕地來到孩子們的中間說。孩子們用好奇的目光看著我說不知道。“周習睿你能問大家這個問題,你肯定知道問題的答案吧?!敝芰曨|c點頭說:“是我爸爸告訴我的,是為了紀念古時候的一位詩人屈原。所以每年的端午節(jié)吃粽子來紀念他。”孩子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內(nèi)容應該“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及時捕捉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為此我們選擇了“好吃的粽子”這個主題,圍繞主題開展為時一周的教育系列活動,讓幼兒更好的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激發(fā)幼兒愛國主義情感,以及培養(yǎng)幼兒的各方面的能力。
    領 域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社 會
    端午節(jié)的由來
    1、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
    2、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增強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語 言
    故事:屈原
    1、理解故事內(nèi)容。
    2、通過故事激發(fā)幼兒愛祖國情感。 語 言
    談話活動:端午節(jié)的民間習俗
    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各民間風俗習慣。 語 言
    談話活動:好吃的粽子
    1、感知粽子的不同形狀、味道。
    2、體驗分享的樂趣。 美術
    手工:編網(wǎng)袋
    1、通過兩兩合作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民間活動
    包粽子
    1、要求幼兒不怕困難,積極參與。
    2、體驗勞動的樂趣。 科學
    青青的粽葉
    1、知道粽葉的產(chǎn)地。
    2、了解粽葉的用途 體 育
    賽龍舟
    1、培養(yǎng)幼兒上下肢的.協(xié)調(diào)性。
    2、在兩兩合作的基礎上學習多人合作游戲。
    1、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
    (1)將幼兒帶來的粽子,擺放在語言區(qū)內(nèi),幼兒可以在區(qū)域活動中自由講述。
    (2)在生活區(qū)內(nèi),擺放粽葉和米。鼓勵幼兒多動手練習包粽子。
    (3)在美術區(qū)內(nèi)將幼兒繪畫的賽龍舟,我吃過的粽子布置在墻上。
    2、家園共育方面
    (1)要求家長帶幼兒外出逛超市時,讓幼兒觀察各種形狀的粽子。
    (2)要求家長給幼兒講述有關端午節(jié)由來及民間習俗。
    (3)給孩子講有關屈原的故事,培養(yǎng)幼兒從小愛祖國教育。
    (4)家長幫幼兒記錄好調(diào)查表。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六
    粽子。是端午節(jié)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食品,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為紀念屈原而流傳的。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裝著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也就是所謂的竹筒飯。
    怎樣煮粽子粽子煮多久。
    如用鐵鍋煮粽子,水要超過粽子四五厘米,鍋煮粽子得需要一兩個小時。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水重新滾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在煮粽過程中不要添生水。煮好以后趁熱取出。這時候,稍等一會就可以美美的享用了。
    怎樣煮粽子煮粽子的小竅門。
    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重新滾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在煮粽過程中不要添生水。煮粽子的時候上面壓一個重物,避免水沸騰時粽子翻滾過度容易散開。煮好以后趁熱取出。吃時打開粽葉,粽香噴鼻,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咸甜適中,香嫩鮮美是為上品。
    怎樣煮粽子煮枧水粽的方法。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七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葉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都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祝你開心又順心……”當媽媽讀到這篇短文時,我便知道端午節(jié)來了。
    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準備包一些粽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應了。
    我和媽媽早早地就起床了,手接著地到菜場上買包粽子的原料,媽媽精心挑選了一些粽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著說要吃肉粽,媽媽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粽!”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回到家,媽媽叫我把粽葉先洗干凈,燒上水,然后把洗干凈的粽葉輕輕地放入水中煮熟,接著把煮熟的粽葉放到盛滿冷水的盆里浸泡一會。媽媽解釋:“這樣葉子不會發(fā)黃,碧綠碧綠的葉子包起粽子來可漂亮了?!?BR>    粽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媽媽把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腌制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買來的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干凈,最后按照比例把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紅紅的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象一鍋閃閃發(fā)光的珍珠瑪瑙。
    開始包粽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在粽葉里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粽葉,打算包一個小粽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然后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粽的形狀出現(xiàn)了。我手忙腳亂地把葉子沿著三角粽的輪廓繞呀繞,可是粽葉好象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yè)。我胡亂地往粽子上繞線。這哪里是粽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媽媽的精心指導下,我終于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的小粽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粗业慕茏鳎覞M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美美的。
    彩粽子。
    “哦!去做手工了!去做手工了!”,原來是我們?nèi)昙壍耐瑢W去勞技中心做手工去了。
    我們步行到了勞技中心,只聽那里的老師說:“今天四(七)班的同學學習‘彩粽子我想:什么“彩粽子”呀!可以包甜味的嗎?我沒想那么多,急忙跟著老師來到了專業(yè)教室里。
    來到了專業(yè)教室里,我看見老師的桌子上放著很多長條形的紙和一些各種顏色的毛線,我心想:包“粽子”嗎!干嗎要用毛線和紙呢?我剛想到這里,老師說“今天我們就用紙搭一個紙架,再用毛線往上面纏。”這下我終于明白了。緊接著,老師發(fā)給我們每人一條很長的紙,讓我們先搭一個紙架,我按照老師的方法先把長條紙的一角掀了起來,再讓它的寬邊和長邊對齊,這樣就折好了一個三角形,我再把剩下的一段紙往上一折,也折成了一個三角形,然后把兩個三角形重疊起來,就這樣重復做這個動作。
    做完紙架,我把一根紅色的細線貼在紙架上,然后把紙架疊成了一個六面體。做完這些,我準備開始纏毛線了,可我一看,這毛線那么多,那么長,什么時候才能纏完呀!而且聽小姨說纏“彩粽子”非常麻煩,但我念一想:人人都說自己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孩子,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于是我開始纏了,我先拿了一根紅色的毛線,然后左手托住紙架,用大拇指按緊毛線的一端,右手拎起毛線,再把毛線有次序地纏在紙架上……過了一會兒,我把紙架已經(jīng)纏滿了彩線,數(shù)了數(shù),一共纏了10根毛線,我看著自己的作品滿意地笑了。
    緊接著,我又做了第二個“彩粽子”,我用同樣的方法折好了紙架,用同樣的方法搭好了紅色的細線,用同樣的方法纏好了毛線。老師發(fā)給我們每人一個鈴鐺,讓我們把這個鈴鐺系在了剩下的一段繩子上面。我看著我那可愛的“杰作”滿意地笑了起來。
    我覺得上勞技課不僅讓我們做了手工,還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
    我多么盼望下次勞技課早點到來呀!
    學包粽子。
    端午節(jié)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節(jié)日,每年,人們都將在這一天包粽子,插艾草,賽龍舟,懷念愛國詩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粽子給全家吃,我很好奇,粽子究竟是怎么包的?我決定向外婆請教,自已也包出幾個好吃的粽子來。
    一大早,外婆就忙開了,我也趕緊過去幫忙。外婆先將糯米淘好,放在一個大盆里,又準備了好多塊腌肉,幾個蛋黃。由于還要包肉粽,因此外婆又拿來醬油,往米盆里倒了些許,攪拌了幾下,米馬上就變成了醬油色,接下來,就要開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張箬葉,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葉的兩端,卷成一個漏斗狀,往這里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間放上一塊咸肉,然后將它撫平,看不出一點兒向上凸的痕跡,再將沒有碰到米的箬葉向前折,再將多余的部分向兩邊折,用手將它捏住。這樣,一個粽子就成形了。接下來,就要在粽子外面縛上白紗線,防止粽子里面的米漏出來。我先在粽子偏上方的地方繞了幾圈,又在下方更緊地繞了幾圈,最后,把繩子的頭和尾打一個死結,一個粽子就完美誕生了!我興奮極了,也按照剛才的步驟去做,可是,剛要將肉放進去,“嘩啦”,一下,我手里的箬葉松了,將米全倒了出來。我并沒有灰心,又繼續(xù)包起來,可箬葉就是不給我面子,剛包好,要系繩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將米還有肉全倒在了邊上的米盆里,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涼透心了。外婆過來安慰我:“每件事都有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慢慢來,會包好的。”我又振作起來,經(jīng)過了十分鐘的努力,我終于親手包好了第一個粽子!之后,我越包越熟練,看著一個個自已包的粽子,我的心里樂開了花,在這個端午節(jié),我學會包粽子了!
    端午節(jié)那天,滿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粽香,我吃著自已包的粽子,我想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端午粽飄香,粽子香,學包粽子的過程更香!
    小時候過端午節(jié)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diào),也很苦,不是過節(jié)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xiàn)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nèi),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jié)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jù)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jié)是快樂的,節(jié)日的氣氛也比現(xiàn)在濃。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叶寄艹缘娇煽诘聂兆?。媽媽常說:用蘆葦?shù)娜~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都用蘆葦?shù)娜~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shù)娜~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天,人們要裹香甜可口的粽子。
    談起粽子,歷史上還有個傳說。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由于屈原不愿意隨波逐流活著,投江自殺。人們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第二年人們劃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來,他們又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粽子外面包上箬竹葉,四角形狀,系上五彩繩,再投進江里。
    于是從那時到現(xiàn)在,人們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都要裹粽子吃。家鄉(xiāng)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箬竹葉、細長的棕葉、糯米、板栗、臘肉、蜜棗。媽媽先把箬竹葉與棕葉一起放在清水中浸泡,并用刷子洗干凈,把臘肉切成臘肉丁;然后將箬竹葉圍成圓錐的形狀,像一個又尖又大的漏斗,用勺子盛起糯米一層一層的平鋪在箬竹葉上,一邊放上板栗,另一邊放上蜜棗;接著將臘肉丁放在中間,再鋪上一層薄薄的糯米,好像為板栗、蜜棗、臘肉蓋上雪白的被子;最后把箬竹葉裹起來,成為一個個粽子,每頭有兩個尖銳的小角,好像一個穿著綠衣裳,頂著四角帽的小精靈。這樣,一個粽子就做成功了。
    粽子包好以后,放在鍋中煮上幾個小時,便可出鍋拿來品嘗了。媽媽打開鍋蓋,一股熱氣立刻沖了出來,熱氣中摻雜著濃濃的香氣,撲鼻而來。我解開粽子的衣裳,里面露出了白花花、香噴噴的糯米,咬下去一口,糯米既脆又軟又黏,十分潤滑。一顆顆糯米就像一顆顆白玉珍珠,一邊的蜜棗散發(fā)出誘人的氣息,像一顆顆紅珍珠,它那耀眼的光彩染紅了周圍的糯米,使白糯米換上了紅衣裳。蜜棗甜甜的,又香又脆,板栗雖有點苦澀,但苦盡甘來,使人回味無窮。
    吃粽子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放在鍋里煮,可以放在火爐上烤,還可以切成片狀,放在鍋里煎。粽子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里,儲存很久,想吃時再拿出來煮、煎著吃,也可以送給親朋好友,增加朋友之間的友誼。
    粽子,你香甜可口,是端午節(jié)里一道香甜的食品,是人們心中喜愛的食品。我愛你,家鄉(xiāng)的粽子!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八
    今天天剛亮,我就聽到廚房里有動靜,于是擦了擦惺忪的雙眼,起身走出房間,只見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奶奶從廚房里捧出一大盤糯米,吃力地挪移著腳步,到飯廳這短短的距離也累得她額頭滲出了細小的汗珠,她喘著粗氣,把糯米小心翼翼地放在餐桌上,又回頭把其他材料拿到餐桌上擺好。忙活了一陣子,奶奶終于松了一口氣,坐在餐桌前,開始包粽子。我走到餐桌前,靜靜地凝望著奶奶熟練地把糯米和著各種材料裹起來變成漂亮的粽子,“咦,奶奶,怎么這些粽子有些是長長的,有些卻那么小巧玲瓏?”我發(fā)現(xiàn)奶奶包的粽子有些奇怪,便詫異地問道?!半u肉餡兒少,長的那些是豬肉餡兒的,小的才是雞肉餡兒的,這樣你才容易認出你喜歡吃的粽子呀!”奶奶頭都沒抬,拿起一根繩子把包好的粽子裹了起來,把對我的愛緊緊地裹了起來。我的眼睛濕潤了,看著奶奶那粗糙的雙手,想起自己平時對奶奶不理不睬的態(tài)度,想到因為奶奶做的飯菜不可口而沖她發(fā)脾氣的不該,我的心里充滿了悔恨。
    粽子飄香話端午。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端午節(jié)來臨的時候,就會有許多的節(jié)目,列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吃雞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節(jié)里,我學會了一樣東西——包粽子。
    “包錯了,哎呀,又包錯了?!薄澳惆硕嗌?讓我來數(shù)數(shù)。”“哈哈”一陣陣歡笑聲。埋怨聲。高興聲……不時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咿,是哪兒傳來的聲音?”哈哈!結果是五年級五班在包粽子呀。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親手動手過,知道今天,我才算大看眼界。
    我乖乖的坐在老師旁邊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在老師示范的過程中,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臉老師都包了“好幾百個”才包好一個。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以前包粽子的樣兒這出一個圓柱形來,再在折好的角里放上一點已侵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塊臘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的還要順利的完成一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老周替我解了圍——割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哈哈,經(jīng)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追簡單的步驟——扎粽子。小k,看我大顯身手,我拿出一個繩子,將繩子圍繞了幾圈,好了,開始扎,我用嘴咬住繩子的另一半,用手拿住一半,扎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
    只聽“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磥戆兆诱娌皇沁@么好包。
    最后,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通過這一次包粽子活動,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廢。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九
    “我—是—嘉—興—人!”當我們?nèi)绱俗院?、驕傲的吶喊時,我想起了我們的這些孩子,作為一個小小嘉興人,他們對自己的家鄉(xiāng)了解多少?不管是風景、人文還是特產(chǎn)……或許作為他們的老師,該為他們做點什么,于是我便從孩子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開始著手尋找契機,我覺得只有孩子身邊的、可以接觸得到的東西才是可以讓他們真正接受的,也是他們需要了解的,為此本次教學活動應任而生。
    1.通過看、嘗、做等活動,認識、了解五芳齋粽子及其工藝制作過程。
    2.五芳齋粽子是嘉興的特色,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3.樂意參與活動,積極探索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重點:了解五芳齋粽子及工藝制作過程。
    活動難點:讓幼兒嘗試制作五芳齋粽子。
    經(jīng)驗準備:活動前讓幼兒觀看關于五芳齋粽子的記錄片。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及課件。
    一、設疑引題,激起幼兒興趣。
    (出示微波爐飯盒)小朋友猜,里面會是什么?(幼兒回答)。
    二、了解粽子由來,知道五芳齋粽子:
    1.現(xiàn)在請小朋友一起來聽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里就藏。
    著答案。(觀看課件,老師講述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3.幼兒分享并品嘗,鼓勵幼兒與同伴間交流,表述自己的.感受。
    4.繼續(xù)觀看課件,了解五芳齋粽子所獲的榮譽,為我們家鄉(xiāng)能制作出這么好吃而與眾不同的粽子感到自豪。
    5.你們想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五芳齋粽子,喜歡五芳齋粽子,你會怎么做?
    三、了解五芳齋粽子,激起幼兒設計欲望:
    1.五芳齋粽子是怎么來的,小朋友想知道嗎?(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五芳齋粽子)。
    2.為了讓我們的嘉興五芳齋粽子更加出名,現(xiàn)在推出了一個活動,那就是設計一個具有自我特色的粽子,取名為五芳齋xx第一粽。前幾天,我們已經(jīng)觀看了如何包五芳齋粽子的錄象,現(xiàn)在想不想來試試!
    四、幼兒嘗試制作五芳齋粽子:
    1.教師簡單示范介紹制作過程。
    2.幼兒自由選擇棕餡進行制作。
    五、延伸活動:
    在音樂聲中師幼一起端著粽子去食堂燒,結束活動。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十
     粽子是中國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應時美味,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汨羅江的屈原,是迄今為止中華歷史上有著最為深厚文化積淀的傳統(tǒng)食品。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最好吃的粽子做法,快來學學吧!
     原料:
     豆沙、白糯米
     做法和鮮果粽子相同。
     原料:
     板栗、香菇、五花豬肉、咸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
     做法:
     板栗煮熟了,直到煮出板栗的香味。香菇泡水一個小時,小火微炸,加入香料煮。將五花豬肉先過油炸一下,然后撈出來用醬油和香料鹵制。蝦也是過油炒制一下,炒出香味?;ㄉ笫炝恕M瑫r,要將白糯米泡在水里大約3~4個小時,泡軟備用。
     將白糯米和其他所有加工后的原料放在一起,具體的比例可以根據(jù)個人愛好,糅合在一起后,加醬料拌炒片刻,炒好以后包在粽葉里頭。
     提示:水一定要淹過所有的粽子,然后煮一個半小時左右即可。
     原料:
     和古味肉粽差不多,只是再加一項原料,即瑤柱。
     做法和古味肉粽一樣。
     原料:
     紫米、銀杏、瑤柱、鮑魚、板栗、香菇、五花豬肉、咸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
     做法:
     1、板栗、香菇、五花豬肉、咸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的加工方法和古味肉粽相同。紫米要泡在熱水里,時間需要6個小時左右。泡好以后,將紫米用文火小炒,炒出香味,但是不要炒得太軟?,幹豌y杏也需要事先煮熟了。鮑魚最好用干鮑魚,提前7天就要放在水里泡。
     2、將6成的白糯米和4成的紫米拌在一起,加上其他的原料,用臺灣竹葉包裹成4個角,放入水里煮一個半小時。
     用料:
     餡料:
     做法:
     將雞肉斬件,薯仔和大蔥頭粒,加入其他餡料拌勻。洗凈糯米,浸水半小時,香葉切6公分長,蔥頭仔和蒜米切碎。燒熱鍋,放入白蘭她油,爆香蔥頭仔和蒜米,加入糯米和黃姜即煮料和生抽,炒均。用粽葉2張,折疊成漏狀,放入炒香的糯米1湯匙,加入餡料、香葉,再加入1湯匙的糯米在上面。將粽繩把粽子扎好,放入氣壓煲中煮30分鐘,即可趁熱食。*普通煲須2小時。
     用料:
     調(diào)味料:
     材料:
     長糯米、豬肉、香菇、咸蛋黃、醬油、糖、五香粉、鹽、粽葉、粽繩。
     做法:
     將糯米洗凈,泡3小時備用;把豬肉切成長約4公分,寬2公分的長條;香菇泡軟后,去蒂切成條狀;再將豬肉、香菇以醬油、五香粉、鹽、糖等調(diào)味料腌2小時;咸蛋黃切半備用。
     洗凈粽葉及粽繩,取2張粽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豬肉、香菇、咸蛋黃等餡料,再加上糯米填滿,接著將多余的粽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繩子在粽腰處扎緊打結,做好后放入鍋中,以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2小時,熟透了便可食用。
     材料:
     糯米、綠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鴨蛋黃5個。
     做法:
     將蛋黃切碎與糯米、綠豆、花生拌勻即成餡。取泡過的粽殼葉折成斗狀,填入適量餡料,包好后入鍋加冷水浸沒粽子,煮沸1小時后,改文火煮1小時即可。
     材料:
     泡過的糯米、綠豆各1000克,牛肉、陳皮各100克,豬肉末50克,蔥末、姜末、食鹽適量。
     做法: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十一
    一、咸肉粽:我們將做粽子需要的糯米放在水中泡好,準備好豬肉、粽葉、香菇和雞蛋。然后將豬肉切成小塊,將準備好的香菇和雞蛋放入鍋中,加入豬肉和鹵肉的調(diào)料,煮上20分鐘,關火后浸泡一段時間即可。再將提前準備好的糯米洗凈,加入少許的鹽和花生油攪拌均勻,粽葉洗干凈,放入鍋中煮軟,放入清水中過涼備用。這時就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豬肉撈出,放在糯米里包成粽子,上鍋蒸熟即可食用。
    二、八寶粽:這個粽子的做法非常簡單,先準備好糯米、蜜棗和各種喜歡吃的豆子就可以開始準備做粽子了。我們首先將糯米和豆子放在清水中浸泡幾個小時,這會讓在后面蒸煮過程中豆子和糯米的口感更加軟糯。將準備過程完成后,我們將已經(jīng)準備好的粽子葉卷成圓錐狀,先拿一顆蜜棗放在底部,依次加入糯米和豆子,這樣八寶粽子就完成了。
    三、蛋黃粽:蛋黃粽是很多小伙伴們喜歡吃的粽子,但是覺得在蛋黃粽的做起來非常麻煩,不愿意在家中動手,其實做法非常簡單,只需要準備好糯米、鮮肉、咸蛋黃即可。五花肉按照自己喜歡的口味,先在調(diào)料瓶里腌一個小時,調(diào)料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歡放,喜歡吃姜粉的朋友們可以稍微放一點姜粉。等到這些工作完成之后,我們就可以開始包了,先將咸蛋黃放入,然后放入糯米,再放一點已經(jīng)腌好的咸肉,蛋黃粽子就制作好了。
    四、紅棗粽:先將用到的糯米放在冷水中泡上一晚上,將需要的紅豆、紅棗、粽葉準備好。等到糯米泡好后,我們拿著兩張粽葉交疊,然后卷成一個小漏斗,先把紅棗放進去,然后加入紅豆和糯米,全部放好之后,拿棉線將粽子扎緊。這時冷水下鍋,將自己完成的粽子放入,等到糯米完全熟透就可以開吃了。
    看完這些粽子的方法,是不是感覺包粽子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呢?不過大家也要注意一個問題,雖然粽子制作起來是一件并不困難的事情,但是煮粽子可是有一定的小技巧。在烹制粽子的過程中,有人喜歡直接將其放在冷水中煮開,也有人喜歡將粽子放在籠上蒸熟,不過不管哪一種方法,在煮的`過程中都要注意這幾點,否則做出來的粽子不僅不好吃,還會影響整體的口感。在煮粽子時,大家一定要冷水下鍋,千萬不要省事直接放入熱水。可能有人認為這樣能讓粽子熟的更快,其實放入熱水并不能達到這種效果,反而熟的只是粽子的表面,里邊的糯米還在沒有熟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直接放入熱水煮粽子時,大家將粽子撈出來后,就會發(fā)現(xiàn)粽子里面夾生,不要說達到糯米軟爛的效果了。
    除了用涼水下鍋外,大家煮粽子時的水量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雖然很多人在煮粽子時,將水沒過粽子的表面,但是沒過水面的粽子,一定要超過粽子的10公分左右。就是因為粽子在煮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動力作用上浮,最上面的沒有泡入水中,這樣也會出現(xiàn)粽子不熟的現(xiàn)象,所以大家在煮粽子時,一定要多加入一點水,那才能讓粽子更快的成熟。如果大家覺得粽子煮熟的時間太過漫長,還可以用高壓鍋來代替普通的蒸鍋,這樣不僅能夠將時間縮短,而且能夠讓粽子更加軟糯。我們平常煮粽子可能需要兩個小時左右,但是用這種鍋的話,只需要30分鐘左右就能讓粽子煮熟,不過用高壓鍋大家也不要忘了以上兩個小技巧,否則煮出來的粽子還是可能不會軟糯而且不熟的現(xiàn)象。大家還要記得一點,吃粽子千萬不要吃得太多,否則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十二
    1、通過學唱能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表達出對一種親情無盡地愛。
    2、通過《包粽子》歌曲教學,讓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內(nèi)涵,感受中國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3、通過認一認、唱一唱延長音記號,掌握好歌曲結束音的時值。
    教學重點:
    1、通過學唱能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表達出對一種親情無盡地愛。
    2、通過認一認、唱一唱延長音記號,掌握好歌曲結束音的時值。
    教學難點:通過《包粽子》歌曲教學,讓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內(nèi)涵,感受中國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十三
    做法。
    1.先把粽葉之前就煮好洗凈,泡上.豬肉切成小丁,加入淀粉,醬油,鹽,糖和白酒腌制幾個小時入味。
    2.糯米洗凈泡上一天。粽葉對折成漏斗型,加入米和肉包上系緊,防止煮的時候露餡。
    3.還可以包棗和花生的,包法同樣。
    4.都包好后放到大鍋里加水末過粽子,小火煮二個小時左右即可。
    小訣竅。
    包好的粽子要用清水泡著,經(jīng)常換水,不容易壞,吃的時候還可以煎著吃?;蚴菦鲋程浅?。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十四
    端午節(jié)一定要吃粽子,作為一個中國人,不僅要會包粽子!也要包得粽子好吃,想要包得好吃除了要用心包,更要處理妥當、用準方法。怎樣包粽子好吃呢?下面是愛匯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怎樣包粽子好吃,供大家閱讀!
    1、將手洗干凈濕潤,再把一碗飯的分量放在左手手心上先稍壓平,中間放入準備好的餡。
    2、將飯往中心包起,成為一個圓球狀。
    3、左手稍微曲起,并彎成山狀,將飯團稍加壓擠形成三角形狀。然后將飯團數(shù)次翻轉。
    4、左右兩側邊用手指往內(nèi)略壓,讓兩邊圓凸起,將成形的飯團放在盤子上,再將雙手弄濕搓上少許鹽。
    5、將飯團再塑一次形,以便將手上的鹽融入飯團。
    6、將做好的飯團放在海苔中,并稍壓一壓,使海苔黏緊飯團。然后,掀起兩側的海苔將三角飯團包起即可。
    粽葉的選用: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但要煮軟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采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
    粽餡的調(diào)味:咸肉粽要先將新鮮的豬肉用少許味精、白糖、酒、鹽、生抽拌勻反復揉擦至調(diào)味品滲入豬肉再包。
    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xiàn)夾生現(xiàn)象。咸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扎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扎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后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重新滾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在煮粽過程中不要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
    煮好以后趁熱取出。吃時打開粽葉,粽香噴鼻,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咸甜適中,香嫩鮮美是為上品。
    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復雜,尤其是餡,變化多樣。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稻草灰湯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北方的粽子,多是糯米所做,蘸白糖食用。
    國內(nèi)的粽子,以江南嘉興出產(chǎn)的最為有名。嘉興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譽。食書記載嘉興粽子的種類和做法: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BR>    “艾香粽”:“糯米淘凈,夾棗、栗、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BR>    “甜茶粽”:“取真武山優(yōu)質(zhì)甜茶取汁用來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澤金黃油亮,入口潤滑細嫩,柔軟粘稠,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去膩消食,營養(yǎng)豐富”
    薄荷香粽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BR>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BR>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蛋黃粽”:“中間一個蛋黃,蛋黃必須采用上好雞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BR>    “九子粽”:唐玄宗李隆基曾賦《端午三殿宴群臣》詩一首,里面一句就是稱贊九子粽的: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只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并且九種顏色的絲線扎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
    二十多年前游廣東的韶關,見到所產(chǎn)的巨大粽,可謂眼飽。那呈方形的大粽子,只要吃一只,包你捧肚叫飽,不過論滋味,仍屬平常。
    老一輩說,包粽的粽箬很有講究,那是一種專門栽種的青蘆葉或特見寬長的竹箬,以之裹粽而煮,便可令之清香和不易變餿。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十五
    做法。
    1.先把肉切好,用料酒,鹽,糖,味精,生姜,大料,醬油(老抽)等攪拌腌制三個小時,待用。
    2.把蘆葉洗凈用開水燙。說明;不用煮,這樣的蘆葉包的粽子更清香。
    3.要包粽子之前才淘糯米,并把水瀝干。
    4.把腌制鮮肉里的漬水倒進糯米里,拌勻。說明;口味重的可以再加些鹽。
    5.腌制好的肉里加麻油,拌勻。
    6.開始包粽子。
    7.經(jīng)過三/四個鐘頭的悶煮;香氣四溢!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十六
    1、了解粽子的形狀特征,并能大膽表達。
    2、激發(fā)幼兒對家鄉(xiāng)小吃的喜愛之情。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粽子若干重點與難點了解粽子的特征,簡單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一、看粽子,說粽子這是什么?粽子是怎樣的?(外面有粽葉包著,里面是糯米,糯米里面還有餡)你見過什么形狀的粽子?(長、三角),他們的形狀像什么?聞聞粽子香不香?清香從哪里來?(從粽葉來)。
    二、吃粽子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口味的粽子給大家品嘗,你們說說看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的口味很多,有肉粽、豆沙粽、花生粽,還有蘸糖吃的白粽子。粽子里面的米和我們平時吃的有什么不同?(煮熟后,比較粘,吃上去糯糯的)。
    三、了解粽子的做法:你們知道這么好吃的粽子是怎么做出來的嗎?你看到過誰做?怎樣包的?看包粽子過程的錄像或者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所見。
    小結:粽子好吃卻需要很高的本領才能包好,家鄉(xiāng)的人民本領真大。
    四、延伸活動:包粽子嘗試用長條紙來包粽子。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十七
    端午節(jié)的傳說和習俗,為一個普通的日子平添了深沉的意味、熱烈的氣味,使它變得有意義。藝術課程將帶領同學們,通過欣賞藝術作品、學唱歌曲、手工制作、聆聽歷史故事、觀賞喜劇性表演等多種藝術活動,體驗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歡騰,了解屈原的民族氣節(jié)與愛國精神。本單元設置三個課題:《粽子情》《敲鑼打鼓賽龍舟》《屈原與端午節(jié)》。
    課時建議:6課時。
    課題一粽子情。
    教學目標:
    通過歌唱和制作、欣賞繪畫等藝術活動,使學生了解粽子與端午節(jié)的民俗文化內(nèi)涵,感受和表現(xiàn)端午節(jié)熱鬧的氣氛及濃厚的親情。
    教學準備:
    1、端午節(jié)的光盤或錄像資料。
    2、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的美術作品。
    3、端午節(jié)的粽子、彩線的實物照片。
    4、歌舞及錄音帶。
    課時建議:2―4課時。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一:
    1、從欣賞教材中具有濃厚民族風情的粽子圖片開始,經(jīng)過討論,分享圖片。
    所帶來的樂趣,使學生從中了解吃粽子、包粽子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活動內(nèi)容之一。
    2、賞民間美術香包作品,對香包的品種、類型有所了解和認識,對其審美。
    功能與實用功能有初步的理解,從而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的感悟。
    3、通過手工制作活動,包粽子或制作小香包,知道它所包含的祝福與吉祥。
    意義。
    4、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小伙伴或好朋友,表達。
    對他人的祝福,或存入藝術檔案夾。
    5、學唱歌曲《包粽子》,通過歌唱活動,豐富學生情感并指導學生演唱。
    活動二:
    1、與勞動相結合,學習包粽子。在勞動中加強對粽子的了解與認識,知道端午節(jié)時傳統(tǒng)的民族節(jié)日??梢越Y合手工活動,參照學生用書中麥草編結的民間工藝品粽子,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使用不同的彩色紙裁成紙條,進行編結創(chuàng)作,也可以用彩色毛線進行粽子的制作。制作之前,可以先用卡紙粘貼一個粽子的形狀,然后用彩紙條或彩色毛線編結。
    2、學習做一個小香包。例如,將箱包和繡球這類物品用手工編結、粘貼的方式制作出來,送給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存入藝術檔案夾。
    活動三:
    1、學生以粽子實物開始藝術學習,討論它的包法,回味它的特點,進行手。
    工活動,并交流和展示學生作品。
    2、欣賞歌曲,了解小香包是從粽子的包法演變的,現(xiàn)已成為祝福與吉祥的象征。
    3、發(fā)動學生尋找有關粽子、箱包和端午節(jié)的傳說、故事等資料,在小隊或班級里講述,使大家能夠知道粽子、箱包與端午節(jié)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
    4、進行關于粽子和香包及端午節(jié)的想象畫創(chuàng)作,并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展評,
    與同學交流。例如,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書中某一個香包上的紋飾或圖案的局部,與其它的紋樣結合在一起,組合成一幅作品。可以使用彩色水筆勾線天色的基本方法,也可以選用色紙,是用彩色筆進行線描的組合構成方法。
    活動四:
    1、教師與學生共同欣賞有關端午節(jié)的圖片及光盤等,討論端午節(jié)吃粽。
    子是為了什么?是為了紀念誰?端午節(jié)還有那些民俗?請把自己知道的講出來給大伙聽一聽。
    2、同學們用自己身邊能夠準備到的各種材料制作粽子掛件,或者在蛋殼上。
    進行彩繪,讓后將自己的作品作為禮物贈送給自己的好朋友。
    3、自己做好的小香包組合成一只比較大的香包,然后以小隊為單位進行擊。
    鼓傳荷包游戲,在游戲中感受小伙伴的友情和活動的快樂。
    活動五:
    1、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用彩線纏好的紙粽子和生活中用棕葉包的粽子,對比其區(qū)別,觀察其不同,從中感受藝術作品中的裝飾性美感,激發(fā)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
    2、教師演示如何折紙粽子。學生折,小組間開展互助式指導,老師個別。
    指導。
    3、教師示范怎樣給紙粽子上纏繞彩線。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
    4、將纏好的粽子用來裝飾活動室或讓學生帶回家,將制作的方法介紹給爸爸媽媽,與家人一起纏繞制作彩色粽子,共同分享粽子情。
    教學評價建議。
    1、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啟發(fā)學生分別進行自評、互評。要引導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小伙伴在學習活動中的每個細微表現(xiàn),注意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
    2、教師要關注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藝術能力的發(fā)展目標,注意隨時激勵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自信、大膽,并在活動中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制作傳統(tǒng)工藝品。
    教學目標。
    通過歌唱和制作、欣賞繪畫等藝術活動,使學生了解粽子與端午節(jié)的民俗文化內(nèi)涵,感受和表現(xiàn)端午節(jié)熱鬧的氣氛及濃厚的親情。
    教學準備:
    1、端午節(jié)的光盤或錄像資料。
    2、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的美術作品。
    3、端午節(jié)的粽子、彩線的實物照片。
    4、歌舞及錄音帶。
    課型:美術。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檢查課前準備。
    2、導課:
    在這個美麗的五月里我們要迎接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jié)日。在節(jié)日的那一天人們都要吃一種植物包裹的香香的食品。你知道那是什么食品嗎?(粽子)。
    3、新授:
    看一看,說一說:
    從欣賞教材中具有濃厚民族風情的.粽子圖片開始,經(jīng)過討論,分享圖片所帶來的樂趣,使學生從中了解吃粽子、包粽子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活動內(nèi)容之一。
    欣賞民間美術香包作品,對香包的品種、類型有所了解和認識,對其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有初步的理解,從而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的感悟。
    做一做:
    通過手工制作活動,包粽子或制作小香包,知道它所包含的祝福與吉祥意義。與勞動相結合,學習包粽子。在勞動中加強對粽子的了解與認識,知道端午節(jié)時傳統(tǒng)的民族節(jié)日。
    參照學生用書中麥草編結的民間工藝品粽子,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使用不同的彩色紙裁成紙條,進行編結創(chuàng)作,也可以用彩色毛線進行粽子的制作。制作之前,可以先用卡紙粘貼一個粽子的形狀,然后用彩紙條或彩色毛線編結。
    學習做一個小香包。例如,將箱包和繡球這類物品用手工編結、粘貼的方式制作出來或者在蛋殼上進行彩繪。
    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小伙伴或好朋友,表達對他人的祝福,或存入藝術檔案夾。
    課堂拓展:制作工藝粽子、彩蛋、小香包送給家人。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包粽子》、繪畫創(chuàng)作。
    教學目標:
    通過歌唱和制作、欣賞繪畫等藝術活動,使學生了解粽子與端午節(jié)的民俗文化內(nèi)涵,感受和表現(xiàn)端午節(jié)熱鬧的氣氛及濃厚的親情。
    教學準備:
    端午節(jié)的光盤或錄像資料。
    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的美術作品。
    端午節(jié)的粽子、彩線的實物照片。
    歌舞及錄音帶。
    課型:美術。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檢查課前準備。
    2、導課:
    3、新授:
    聽一聽,唱一唱:
    欣賞歌曲,了解小香包是從粽子的包法演變的,現(xiàn)已成為祝福與吉祥的象征。
    通過歌唱活動,豐富學生情感并指導學生演唱。
    學生跟琴學唱歌曲。
    方法:集體齊朗讀歌詞:
    1、朗讀歌詞:集體聽教師有表情地朗讀歌詞。
    2、范唱:集體聽歌曲范唱一遍。
    3、學生跟琴演唱。
    要求:
    1、唱準音名和音高及節(jié)奏。
    2、注意演唱的方法。
    說一說:
    發(fā)動學生尋找有關粽子、箱包和端午節(jié)的傳說、故事等資料,在小隊或班級里講述,使大家能夠知道粽子、箱包與端午節(jié)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
    教師與學生共同欣賞有關端午節(jié)的圖片及光盤等,討論:
    (1)、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什么?
    (2)、是為了紀念誰?
    (3)、端午節(jié)還有那些民俗?
    (4)、請把自己知道的講出來給大伙聽一聽。
    畫一畫:
    進行關于粽子和香包及端午節(jié)的想象畫創(chuàng)作,并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展評,
    與同學交流。
    例如,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書中某一個香包上的紋飾或圖案的局部,與其它的紋樣結合在一起,組合成一幅作品??梢允褂貌噬P勾線天色的基本方法,也可以選用色紙,是用彩色筆進行線描的組合構成方法。
    作品大展示:
    將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增強學生的信心。
    課堂拓展:
    將纏好的粽子用來裝飾活動室或讓學生帶回家,將制作的方法介紹給爸爸媽媽,與家人一起纏繞制作彩色粽子,共同分享粽子情。
    課堂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好吃的粽子教案篇十八
    目標:
    1、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準備:課件、磁帶、錄音機。
    重點: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難點: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
    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