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火山教案大全(18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在編寫教案之前,教師需要對所教授的知識點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通過研究這些教案范例,你可以提高對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一
    通過本節(jié)學習,使學生知道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并能結合世界地震帶的分布,分析我國多地震的原因;能夠指圖說出我國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過閱讀有關地震的檢測和預報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樹立防災減災意識。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少數(shù)幾個國家之一。我國的自然災害中,地質災害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而地質災害中影響特別大、危害特別嚴重的,又當屬地震。火山在我國危險不大。所以教材詳講地震、略講火山。關于地震,教材分了三個標題:“多地震的國家,”“主要地震帶,”“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報”(選學課文)。這三個標題的思路是:告訴事實——分析原因、圖示分布——教會預防。
    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特點,建議采用講授法和學習指導法。
    關于“多地震的國家”的教學,可由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己看書?!爸饕卣饚А钡慕虒W。要結合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從原理講清我國為什么多地震;四個主要地震區(qū)結合圖進行教學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過一段影像資料展示給學生,形成豐富的感性知識,認識到地震確實給我國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從而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標題?!暗卣鸨O(jiān)測和預報”,雖然是選學課文,但卻是重要的防災常識,且本節(jié)教材內容不多,課時也允許,所以“選學課文”和“讀一讀”要組織學生學習。關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學,注意兩點就可以了:一是明確我國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現(xiàn)的火山名稱在圖3.23中找出,讀出所在省區(qū)。
    〈教學重點〉主要地震帶的分布。
    〈教學手段〉計算機課件:我國主要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教學過程〉
    (引課)在第二節(jié)的探究活動中,我們曾討論過我國的三列橫向和三列縱向山脈的成因,它們是因受到的擠壓力隆起而形成,這個過程是緩慢和漫長的,當這個變化緩慢進行時,人們不易察覺,而當?shù)貧ぐl(fā)生突然斷裂和錯動時,人們就感覺到大地在強烈的震動,這就是地震。
    一、 多地震的國家
    (學生活動)考慮從哪些方面得知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從課文中找答案。
    (總結)從兩方面說明:一是文字記載地震最早;二是發(fā)生地震次數(shù)很多。
    (講述)任何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分布都是有規(guī)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們多發(fā)生在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世界的兩大地震帶就是這樣的地區(qū)。
    (學生活動)回答世界兩大地震帶。
    (演示課件)世界兩大地震帶
    (學生活動)看計算機課件的演示,考慮我國的位置同兩大地震帶的.關系。
    (總結)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的銜接處,地殼不穩(wěn)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課件)中國的地震帶
    (講述)我國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圖的四個地帶。
    (演示課件、講述)中國的地震帶(四個地震帶,略)
    (講述)我國有資料的大地震都發(fā)生在這些地震帶中。唐山大地震給我們造成巨大損失。
    (演示課件)唐山地震。
    (講述)地震的破壞力這樣大,有無辦法預防,從而減少損失呢?
    (學生活動)自學教材中的“選學課文”和“讀一讀”。
    (講述)火山同地震一樣,也是一種地質災害,給人們帶來危害。但火山在我國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學生活動)讀圖3.21找出課文中提到的幾座著名的火山。
    (總結、反饋練習)
    〈設計思想〉
    本節(jié)雖然將我國的地震,但一定要結合世界的兩大地震帶的分布,才能從原理上講清我國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帶的分布。通過計算機課件把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動態(tài)的表示出來。有關唐山地震的影像資料,意在告訴學生,地震給我國經(jīng)濟造成巨大的損失,防震減災工作有重要意義,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今后投身科學研究工作。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 地震和火山
    一、 多地震的國家
    二、主要地震帶:
    三、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報
    四、火山的分布
    課堂上將學生分組,每組發(fā)一塊薄泡沫板,出思考題:
    將泡沫板從兩側向中間用力擠壓,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想一想,這種現(xiàn)象與地震有聯(lián)系嗎?
    小組討論3分鐘,之后由每組的代表回答問題,最后教師總結。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二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活動的管理,提高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能力,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地震監(jiān)測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本省行政區(qū)域內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的規(guī)劃、建設、運行和管理以及監(jiān)測設施和觀測環(huán)境的保護。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發(fā)展改革、規(guī)劃、國土資源、公安、測繪地理信息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的相關工作。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的體系建設,建立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預警、信息傳輸、災情和地震烈度速報、現(xiàn)場流動監(jiān)測等系統(tǒng),并支持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的科學研究、技術研發(fā)和推廣應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相關產(chǎn)品的研發(fā)和生產(chǎn)等活動。
    第五條省人民政府和火山所在地設區(qū)市及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和預警系統(tǒng)建設,提高火山災害監(jiān)控防御能力。
    第六條本省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由省級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和設區(qū)的市及縣級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組成。
    專用地震監(jiān)測臺網(wǎng)和社會地震監(jiān)測臺站(點)是本省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的補充。
    第七條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設區(qū)的市及縣級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規(guī)劃編制工作的指導,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第八條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選址、建設應當符合相關規(guī)劃要求,履行基本建設管理程序,執(zhí)行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
    在風景名勝區(qū)、歷史文物保護區(qū)等區(qū)域建設的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設施,應當采用景觀化的建設方案。
    第九條建設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所采用的儀器設備和軟件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具備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入網(wǎng)條件。
    第十條下列建設工程應當建設專用地震監(jiān)測臺網(wǎng):
    (一)壩高100米以上、庫容5億立方米以上,且可能誘發(fā)5級以上地震的水庫;。
    (二)受地震破壞后可能引發(fā)嚴重次生災害的油田、礦山、石油化工等重大建設工程;。
    (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工程。
    第十一條下列重大建設工程應當設置強震動監(jiān)測設施:
    (一)核電站;。
    (二)水庫大壩;。
    (三)特大橋梁;。
    (四)發(fā)射塔;。
    (五)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工程。
    第十二條應當建立專用地震監(jiān)測臺網(wǎng)或者強震動監(jiān)測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將專用地震監(jiān)測臺網(wǎng)或者強震動監(jiān)測設施的建設情況報送建設工程所在地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向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組織新建、改建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的,應當在正式投入運行前,將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設施建設情況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本省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正式運行后,不得擅自中止或者終止;確需中止或者終止省級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的,應當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批準,確需中止或終止設區(qū)的市或縣級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的,應當提前6個月向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提交書面申請,注明理由、時限、相應措施等內容,經(jīng)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同時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專用地震監(jiān)測臺網(wǎng)中止或者終止運行的,應當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qū)域的專用地震監(jiān)測臺網(wǎng)和社會地震監(jiān)測臺站(點)的建設和運行維護予以指導,并根據(jù)需要提供必要的`基礎資料和技術支持。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水庫地震、礦山地震的監(jiān)測,及時向本級政府報告相關信息,并通報相關部門。
    第十七條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全省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備份系統(tǒng)和信息共享平臺,為社會提供服務。
    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資料質量管理,定期組織開展監(jiān)測資料質量檢查,及時將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相關信息報送上一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并保證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以及監(jiān)測資料的連續(xù)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刪除、篡改或者損毀原始監(jiān)測資料。
    第十九條本省地震、火山災害預警信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jù)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務院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發(fā)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社會發(fā)布地震、火山災害預警信息。
    第二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護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設施和觀測環(huán)境。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當?shù)厝嗣裾蛘哂嘘P部門舉報危害、破壞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設施和觀測環(huán)境的行為。
    第二十一條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設施和觀測環(huán)境保護工作的指導和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定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設施和觀測環(huán)境保護標志的樣式,并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二條在地震與火山觀測環(huán)境保護范圍內的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鄉(xiāng)規(guī)劃主管部門在依法核發(fā)選址意見書時,應當事先征求同級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的意見;不需要核發(fā)選址意見書的,城鄉(xiāng)規(guī)劃主管部門在依法核發(fā)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或者鄉(xiāng)村建設規(guī)劃許可證時,應當征求同級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的意見。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在10日內反饋意見。
    第二十三條禁止占用、拆除、損壞下列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設施:
    (一)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儀器、設備和裝置;。
    (二)供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使用的山洞、觀測井(泉);。
    (三)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中心、中繼站、遙測點的用房;。
    (五)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專用無線通信頻段、信道和通信設施;。
    (六)用于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的供電、供水設施。
    第二十四條除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建設活動外,禁止在已劃定的地震與火山觀測環(huán)境保護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
    (一)爆破、采礦、采石、鉆井、抽水、注水;。
    (二)在測震觀測環(huán)境保護范圍內設置無線信號發(fā)射裝置、進行振動作業(yè)和往復機械運動;。
    (四)在地形變觀測環(huán)境保護范圍內進行振動作業(yè);。
    (五)在地下流體觀測環(huán)境保護范圍內堆積和填埋垃圾、進行污水處理;。
    (六)在觀測線和觀測標志周圍設置障礙物或者擅自移動地震與火山觀測標志。
    第二十五條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設施需要委托所在地單位或者個人負責保護的,委托方與被委托方應當簽訂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設施委托保護協(xié)議。
    第二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或者上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采取相應補救措施;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有關標準進行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建設的;。
    (二)未按照規(guī)定采用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設備和軟件的;。
    (三)擅自中止或者終止地震與火山監(jiān)測臺網(wǎng)運行的;。
    (四)偽造、刪除、篡改或者損毀原始監(jiān)測資料的。
    第二十七條有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單位處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可以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三
    1.態(tài)度目標: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在此基礎上設計并演練本校及自己家庭的防災、減災方案。
    2.能力目標:全組同學能夠相互協(xié)作,根據(jù)統(tǒng)計資料在中國圖上繪出中國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并能討論分析出它們的分布規(guī)律;能通過討論確定并演練本校和自己家庭的防災、減災方案。
    3.知識目標:全體學生能夠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有關圖像感知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優(yōu)秀學生能夠簡單說明原因;每個學生能夠在一分鐘內至少說出我國三個地震多發(fā)的省和兩個火山分布區(qū)。
    教學理點。
    幫助并指導學生在樹立防災、減災意識的基礎上,設計并演練學校及家庭的防災、減災方案。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真正樹立防災、減災意識,使每一個學生學會有用的防災、減災方法。
    教學媒體。
    錄像機、電視機,中國政區(qū)圖和紅色即時貼圓片及參考資料(各組分組而坐,各組桌面均有配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放錄像】唐山大地震現(xiàn)場實錄(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直接利用《中國地理》教學軟件中有關片段)。
    【教師引導】哪位同學經(jīng)歷過地震,地震時是什么樣?大家說一說。
    【板書】第五節(jié)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一、地震。
    【講授新課】。
    【提問】初一時我們學過世界的兩大地震帶分市,有誰還記得?
    【板書】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板書】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上。
    【講解】的確,我國是一個多震國家,請同學朗讀課本本節(jié)開始方框中的文字內容。
    【引導】中國的主要地震帶分布在哪兒?
    【提問】能不能根據(jù)你們自己的圖/article/總結出我國主要地震帶的分布規(guī)律?哪個省大震多?地震多分布在什么地帶?(可引導學生分析出我國地震帶多分市在板塊交界處和山前凹陷地帶。)。
    【讀圖】請大家看課本第38頁的圖3.23“我國的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請各組根據(jù)這幅圖補充你們自制的中國主要地震帶的分布圖。
    【板書】主要地震帶:
    東南部的臺灣省和福建沿海。
    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qū)。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提問】我們生活的北京是多震區(qū),還是少震區(qū)?
    【板書】――北京位于我國主要的地震帶上。
    【講解】北京發(fā)生地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北京有三大斷裂帶,其中有一條斷裂帶在石景山區(qū),那就是八寶山一衙門口斷裂帶。而我們學校就位于這條斷裂帶上。
    【板書】――我校位于八寶山一衙門口斷裂帶上。
    【講解】大家看到這個消息感到非常緊張,其實,只要我們充分注意防災、減災,地震就不那么可怕了。
    例如,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中24萬同胞罹難,但是距離震中唐山市僅100千米的青龍縣卻因為防災工作做得好,竟神話般地無一人傷亡,創(chuàng)造了罕見的奇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第9期《青年文摘》中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跡》。
    再例如,1975年海城7.3級地震,九度區(qū)某醫(yī)院房屋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基巖地基上的某建筑物(樓房)保存完好(可向學生展示《地震問答》中的實物照片)。
    【提問】顯然我們學校的選址是不合適的。那么,目前我們應該怎樣防震呢?(引導學生從震前預報、震發(fā)時躲避方法和震后間隙的撤離路線三方面討論。)。
    【引導】現(xiàn)在咱們來實際演習一下震發(fā)時的躲避方法。
    師生共同演習。
    【板書】。
    【講解】請大家回家后動員全家人進行臨震演習,下節(jié)課請大家匯報演習情況。
    【講解】請看書上有關這兩個湖泊的插圖,插圖下有文字解釋。
    【板書】二、火山的分布。
    【講解】我國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南部、東北山區(qū)、臺灣、海南島等地。不過,近幾年來仍在活動的火山卻很少。最近噴發(fā)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內的昆侖山中。
    【板書】三、泥石流。
    【提問】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提問】請你觀察“中國地形圖”,我國有哪些地方容易發(fā)生泥石流?
    【課堂小結】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災害的發(fā)生和分布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我們人類能夠及早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把災害降到最小程度。
    【課堂練習】(略)。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四
    1.使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了解我國主要地震區(qū)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關地震監(jiān)測、預報和抗御地震災害的常識;了解我國火山的分布。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知識,正確理解和對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的態(tài)度和能力。
    教學重點。
    重點是使學生了解我國主要地震區(qū)的分布,并在此基礎上能正確對待地震災害。
    教學方法。
    談話法。
    教具。
    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圖)、中國地形掛圖。
    課時。
    1課時。
    講授提綱。
    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
    1.從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圖看。
    2.從歷史上的地震記錄看。
    二、我國主要地震區(qū)。
    三、地震的抗御。
    1.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測。
    2.減輕地震災害的辦法。
    四、火山的分布。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我國地形的特點有哪些?你能用板塊構造的道理說明這些特點的成因嗎?(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
    [教師歸納]正像同學們所說,我國地形的.特點與板塊之間的運動有密切的關系。我國疆域地處亞歐板塊的東南部,其南臨印度洋板塊,其東有太平洋板塊。從東、南兩側受到擠壓,因而使我國疆域內的板塊斷裂破碎,就形成我國地形復雜的特點。特別是印度洋板塊對亞歐板塊的強烈擠壓,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國大部分領土正在這高原的東側,才形成了西高東低階梯分布的地勢。同時,在與東側太平洋板塊的相互作用下,使我國地形更復雜。而且還影響著我國的地震區(qū)與火山的分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我國地震和火山的知識。
    學習新教材。
    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板書]。
    [提問]為什么說我國是多震的國家?你能從板塊運動和世界地震、火山帶的分布圖上說明“我國是一個多震的國家”嗎?(展示“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地震、火山帶分布圖”,讓學生在明確我國的大致范圍后回答問題)。
    [閱讀課文]指導學生讀課本23頁“多地震的國家”一節(jié)課文。
    [過渡]可見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但是,我國地震常發(fā)地區(qū)主要在哪里呢?
    二、我國主要地震區(qū)[板書]。
    [讀圖]指導學生識讀“我國主要地震區(qū)和火山分布圖”,并且說出我國主要地震區(qū)所在的?。ㄗ灾螀^(qū)、直轄市)的名稱。
    [教師歸納]教師按照課本24頁的課文,將學生回答的地區(qū),歸納成為四個主要地區(qū)。
    [過渡]指導學生閱讀課本24頁最后一段課文及25頁“讀一讀”的材料,并且觀察“地震后的唐山”、“重建后的唐山”兩幅圖。使學生認識到地震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自然災害,我們應該認識它,盡力減輕它帶給人們的災害。
    三、地震的抗御[板書]。
    1.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測[板書]。
    [閱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課文25頁的“選講課文”及課本26頁的“讀一讀”。
    2.減輕地震災害的辦法[板書]。
    [討論]當我們了解了有關地震的知識后,為了減輕地震的災害,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教師小結]地震雖然至今仍然是我們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但是只要我們按照科學道理去做,還是可以減輕它給人類帶來的災害。例如,在震區(qū)加固建筑物,使它能抗拒可能發(fā)生的最大的地震;在地震期間,疏散居民到開闊安全的地方;普及地震常識,使人們遇到地震時能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避免或減輕傷亡。當然最根本的辦法,還是我們人類完全控制它,這又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這就需要同學們努力學習,勇攀科學高峰,徹底控制地震災害,造福人類。
    [過渡]剛才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我國地震的知識,大家知道,地震是地球內部力量作用的結果。那么還有一種地球內部力量使地形突然變化的現(xiàn)象是什么呢?(火山)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火山的分布。
    四、火山的分布[板書]。
    [讀圖]指導學生識讀“我國主要地震區(qū)和火山分布圖”,找出五大連池、長白山天池、大同、騰沖、新疆南部、臺灣、海南島等地的火山分布地。
    [讀課文]指定學生朗讀課本26頁最后一段課文。
    [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我國著名火山的景觀圖片(或投影片)。
    復習鞏固。
    1.按照課本的“目錄”,回憶第二章“中國的地形”的知識內容。
    2.使用課文復習未記住的知識內容,準備上好下一節(jié)的復習課。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五
    2.最早記載地震、發(fā)明地動儀的國家。
    二、主要地震帶。
    1.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
    2.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qū)。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
    4.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三、地震監(jiān)測和預報。
    四、火山的分布。
    五、泥石流。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六
    (學生活動)考慮從哪些方面得知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從課文中找答案。
    (總結)從兩方面說明:一是文字記載地震最早;二是發(fā)生地震次數(shù)很多。
    (講述)任何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分布都是有規(guī)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們多發(fā)生在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世界的兩大地震帶就是這樣的地區(qū)。
    (學生活動)回答世界兩大地震帶。
    (演示課件)世界兩大地震帶。
    (學生活動)看計算機課件的演示,考慮我國的位置同兩大地震帶的關系。
    (總結)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的銜接處,地殼不穩(wěn)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課件)中國的地震帶。
    (講述)我國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圖的四個地帶。
    (演示課件、講述)中國的地震帶(四個地震帶,略)。
    (講述)我國有資料的'大地震都發(fā)生在這些地震帶中。唐山大地震給我們造成巨大損失。
    (演示課件)唐山地震。
    (講述)地震的破壞力這樣大,有無辦法預防,從而減少損失呢?
    (學生活動)自學教材中的“選學課文”和“讀一讀”。
    (講述)火山同地震一樣,也是一種地質災害,給人們帶來危害。但火山在我國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學生活動)讀圖3.21找出課文中提到的幾座著名的火山。
    (總結、反饋練習)。
    〈設計思想〉。
    本節(jié)雖然將我國的地震,但一定要結合世界的兩大地震帶的分布,才能從原理上講清我國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帶的分布。通過計算機課件把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動態(tài)的表示出來。有關唐山地震的影像資料,意在告訴學生,地震給我國經(jīng)濟造成巨大的損失,防震減災工作有重要意義,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今后投身科學研究工作。
    〈板書設計〉。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七
    通過本節(jié)學習,使學生知道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并能結合世界地震帶的分布,分析我國多地震的原因;能夠指圖說出我國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過閱讀有關地震的檢測和預報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樹立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少數(shù)幾個國家之一。我國的自然災害中,地質災害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而地質災害中影響特別大、危害特別嚴重的,又當屬地震?;鹕皆谖覈kU不大。所以教材詳講地震、略講火山。關于地震,教材分了三個標題:“多地震的國家,”“主要地震帶,”“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報”(選學課文)。這三個標題的思路是:告訴事實――分析原因、圖示分布――教會預防。
    教法建議。
    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特點,建議采用講授法和學習指導法。
    關于“多地震的國家”的教學,可由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己看書?!爸饕卣饚А钡慕虒W。要結合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從原理講清我國為什么多地震;四個主要地震區(qū)結合圖進行教學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過一段影像資料展示給學生,形成豐富的感性知識,認識到地震確實給我國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從而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標題?!暗卣鸨O(jiān)測和預報”,雖然是選學課文,但卻是重要的防災常識,且本節(jié)教材內容不多,課時也允許,所以“選學課文”和“讀一讀”要組織學生學習。關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學,注意兩點就可以了:一是明確我國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現(xiàn)的火山名稱在圖3.23中找出,讀出所在省區(qū)。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主要地震帶的.分布。
    〈教學過程〉。
    (引課)在第二節(jié)的探究活動中,我們曾討論過我國的三列橫向和三列縱向山脈的成因,它們是因受到的擠壓力隆起而形成,這個過程是緩慢和漫長的,當這個變化緩慢進行時,人們不易察覺,而當?shù)貧ぐl(fā)生突然斷裂和錯動時,人們就感覺到大地在強烈的震動,這就是地震。
    一、多地震的國家。
    (學生活動)考慮從哪些方面得知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從課文中找答案。
    (總結)從兩方面說明:一是文字記載地震最早;二是發(fā)生地震次數(shù)很多。
    (講述)任何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分布都是有規(guī)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們多發(fā)生在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世界的兩大地震帶就是這樣的地區(qū)。
    (學生活動)回答世界兩大地震帶。
    (演示課件)世界兩大地震帶。
    (學生活動)看計算機課件的演示,考慮我國的位置同兩大地震帶的關系。
    (總結)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的銜接處,地殼不穩(wěn)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課件)中國的地震帶。
    (講述)我國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圖的四個地帶。
    (演示課件、講述)中國的地震帶(四個地震帶,略)。
    (講述)我國有資料的大地震都發(fā)生在這些地震帶中。唐山大地震給我們造成巨大損失。
    (演示課件)唐山地震。
    (講述)地震的破壞力這樣大,有無辦法預防,從而減少損失呢?
    (學生活動)自學教材中的“選學課文”和“讀一讀”。
    (講述)火山同地震一樣,也是一種地質災害,給人們帶來危害。但火山在我國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學生活動)讀圖3.21找出課文中提到的幾座著名的火山。
    (總結、反饋練習)。
    〈設計思想〉。
    本節(jié)雖然將我國的地震,但一定要結合世界的兩大地震帶的分布,才能從原理上講清我國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帶的分布。通過計算機課件把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動態(tài)的表示出來。有關唐山地震的影像資料,意在告訴學生,地震給我國經(jīng)濟造成巨大的損失,防震減災工作有重要意義,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今后投身科學研究工作。
    〈板書設計〉。
    一、多地震的國家。
    二、主要地震帶:1、2、3、4。
    三、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報。
    四、火山的分布。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八
    1.態(tài)度目標: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在此基礎上設計并演練本校及自己家庭的防災、減災方案。
    2.能力目標:全組同學能夠相互協(xié)作,根據(jù)統(tǒng)計資料在中國圖上繪出中國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并能討論分析出它們的分布規(guī)律;能通過討論確定并演練本校和自己家庭的防災、減災方案。
    3.知識目標:全體學生能夠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有關圖像感知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優(yōu)秀學生能夠簡單說明原因;每個學生能夠在一分鐘內至少說出我國三個地震多發(fā)的省和兩個火山分布區(qū)。
    教學理點。
    幫助并指導學生在樹立防災、減災意識的基礎上,設計并演練學校及家庭的防災、減災方案。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真正樹立防災、減災意識,使每一個學生學會有用的防災、減災方法。
    教學媒體。
    錄像機、電視機,中國政區(qū)圖和紅色即時貼圓片及參考資料(各組分組而坐,各組桌面均有配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放錄像】唐山大地震現(xiàn)場實錄(有條件的學??梢灾苯永谩吨袊乩怼方虒W軟件中有關片段)。
    【教師引導】哪位同學經(jīng)歷過地震,地震時是什么樣?大家說一說。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九
    【板書】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板書】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上。
    【講解】的確,我國是一個多震國家,請同學朗讀課本本節(jié)開始方框中的文字內容。
    【引導】中國的主要地震帶分布在哪兒?
    【提問】能不能根據(jù)你們自己的圖總結出我國主要地震帶的分布規(guī)律?哪個省大震多?地震多分布在什么地帶?(可引導學生分析出我國地震帶多分市在板塊交界處和山前凹陷地帶。)。
    【讀圖】請大家看課本第38頁的圖3.23“我國的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請各組根據(jù)這幅圖補充你們自制的中國主要地震帶的分布圖。
    【板書】主要地震帶:
    東南部的臺灣省和福建沿海。
    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qū)。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提問】我們生活的北京是多震區(qū),還是少震區(qū)?
    【板書】——北京位于我國主要的地震帶上。
    【講解】北京發(fā)生地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北京有三大斷裂帶,其中有一條斷裂帶在石景山區(qū),那就是八寶山一衙門口斷裂帶。而我們學校就位于這條斷裂帶上。
    【板書】——我校位于八寶山一衙門口斷裂帶上。
    【講解】大家看到這個消息感到非常緊張,其實,只要我們充分注意防災、減災,地震就不那么可怕了。
    例如,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中24萬同胞罹難,但是距離震中唐山市僅100千米的青龍縣卻因為防災工作做得好,竟神話般地無一人傷亡,創(chuàng)造了罕見的奇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第9期《青年文摘》中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跡》。
    再例如,1975年海城7.3級地震,九度區(qū)某醫(yī)院房屋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基巖地基上的某建筑物(樓房)保存完好(可向學生展示《地震問答》中的實物照片)。
    【提問】顯然我們學校的選址是不合適的。那么,目前我們應該怎樣防震呢?(引導學生從震前預報、震發(fā)時躲避方法和震后間隙的撤離路線三方面討論。)。
    【引導】現(xiàn)在咱們來實際演習一下震發(fā)時的躲避方法。
    師生共同演習。
    【板書】。
    【講解】請大家回家后動員全家人進行臨震演習,下節(jié)課請大家匯報演習情況。
    【講解】請看書上有關這兩個湖泊的插圖,插圖下有文字解釋。
    【板書】二、火山的分布。
    【講解】我國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南部、東北山區(qū)、臺灣、海南島等地。不過,近幾年來仍在活動的火山卻很少。最近噴發(fā)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內的昆侖山中。
    【板書】三、泥石流。
    【提問】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提問】請你觀察“中國地形圖”,我國有哪些地方容易發(fā)生泥石流?
    【課堂小結】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災害的發(fā)生和分布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我們人類能夠及早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把災害降到最小程度。
    【課堂練習】(略)。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
    本課為新教科版五年級上冊“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的第二課《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但我仔細看了教材后,發(fā)現(xiàn)本課的課容量比較大,又要研究火山,還要研究地震,火山和地震引起地形的變化。我認為本課安排一課時是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的。所以我對本課資源進行重組,把這課分成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火山和地震》,第二課時教學《地球內部的運動》,我覺得這樣安排還是合理的。
    《火山和地震》它是一節(jié)典型的解暗箱課,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本課所涉及的教學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即使有的同學已經(jīng)通過影片或其它的途徑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覺得這種感受還是比較感性的,比較膚淺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很難像自然教材中有些課那樣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有效結合起來,并引起學生的認知共鳴。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這課內容又是學生們所感興趣的,所以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又應該是我們教師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學資源。而我們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是把這兩課單獨分開來的,所以一節(jié)課的時間我們很難做到面面俱到。
    針對這樣的實際情況,我覺得我們的教師可以大膽的去重組教材,當然這種重組教材表現(xiàn)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本課的重組我覺得應該是放在教學的側重點的篩選上?;鹕絿姲l(fā)和我們的生活確實離的很遠,同時學生通過觀察噴發(fā)畫面就能了解火山的噴發(fā),真正應用的價值不大。在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方面,是有層次性的。針對小學生的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yǎng),要求不能太高。但是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講,通過兩年半的科學學習,應該在能力培養(yǎng)上有了系統(tǒng)的訓練與提高。學生不僅會觀察,懂實驗,還應學會了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知道如何表達與交流的初步能力。另外關于地球內部的構造,在四年級下冊,學生已經(jīng)學過。正是介于以上的分析,才有了我本課的`設計。我想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迷信權威,根據(jù)教學實際設計教學,在教學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通過實驗,通過探究來認識火山的成因,通過火山的成因來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獻。通過學習火山來自主學習地震的成因與危害。不管是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時間的安排,都有這樣的設計意圖。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探究能力的激發(fā)重現(xiàn)與加強。不刻意進行知識點的傳授與強化,因為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是有悖于新課程理念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加強學生收集、整理、乃至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反復的圖片的觀察,與學生來探究現(xiàn)象,進行猜想,直至認識本質。只是對于學生我高估了,與本地的科學教學有點脫鉤。也可以說,新課程的理念在這里還很空白。因此,教學流程不很流暢,甚至影響了各環(huán)節(jié)教學時間的安排。這一點,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進行改進。因為合理存在的教學的不確定性,教學經(jīng)驗的不足,處理的不恰當,不及時,調控不自如,讓聽課老師誤解了是重難點把握的不恰當,這很正常。
    由于時間上的安排考慮,結合學生實際,我刪減了部分內容,如沒有播放火山噴發(fā)的錄象,沒有加入對地震的預防知識講解,沒有給學生介紹自古以來中國和外國科學家對火山和地震的研究與成果,象火山帶的分布、火山的類型、歷史上發(fā)生的著名是件,真如前面所講,不可能面面俱到,這不是遺憾,有時間會在第二課時適當滲透,相信這樣做也不會導致課堂教學的精彩。關鍵是通過我的教學,學生各種探究能力提高了,學會了自主探究,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科學知識,只有老師的講解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學會了學習科學的方法,能用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也算是我教學的成功。
    【科學《火山和地震》教學反思【精選】】。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一
    1、 通過四川汶川強地震,讓幼兒知道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嚴重災害。
    2、 引導幼兒知道發(fā)生地震時應該如何應變,掌握逃生的技巧。
    3、 培養(yǎng)幼兒從小學會關心、關愛他人,情系災區(qū),為災區(qū)獻愛心。
    4、 初步了解其地震的特性。
    5、 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1、有關四川地震的新聞錄象資料、影象,地震前后的照片,地圖
    2、《紅袋鼠自我保護動畫之----地震來了怎么辦》
    3、場地布置:擺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臉盤、鍋爐等
    2、出示四川地圖,讓幼兒尋找發(fā)生7.8級地震震中的具體位置用紅筆做一個標記,以及這次地震波及到的省份。
    3、觀看地震的影像片,讓幼兒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提問:"剛才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壞,鐵路被毀,汽車、廣告牌被砸壞等。房屋倒塌后,家里東西被壓壞,有的會造成人畜傷亡。提問:"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現(xiàn)象嗎?"教師小結,地面劇烈震動搖晃的現(xiàn)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種很少見的但危害很大的自然災害。是由于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巖層突然發(fā)生破裂而引起的。
    1、幼兒觀看《紅袋鼠自我保護動畫之----地震來了怎么辦》了解安全避震的方法。組織幼兒討論,發(fā)生地震時,什么地方比較安全?小朋友會怎樣做?小結: 地震發(fā)生時,千萬不要驚慌,要鎮(zhèn)靜;要趕快跑到空曠的地方。不能使用電梯; 如果你在家里的時候,要趕快把煤氣、電、水龍頭等關掉,然后把臉盤或是鍋等東西罩在自己頭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來,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燈或其他東西掉下來砸傷自己; 不可以躲在招牌處或玻璃處,以免它們掉下來摔傷;如果在車上,要趕快把車熄火,停靠在空曠的地方,走出車外。
    2、演習活動"發(fā)生地震時我不慌"
    聽防空警笛聲,幼兒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老師檢查幼兒是否躲避情況,提醒幼兒不要互相擁擠,躲好之后就不要隨便更換地方。
    提示幼兒"災區(qū)的房子都被毀了,災區(qū)的小朋友住在愛心帳蓬里,缺少衣物和食物,我們能為災區(qū)做什么呢?"
    (1)引導幼兒每人說"一句祝愿的話","畫一個心愿",表達對災區(qū)人民的關愛和祝福。
    (2)在《心手相連》的音樂聲中組織幼兒進行愛心捐助儀式,幼兒將準備捐助的文具、玩具、心愿卡投放到愛心捐助箱內。
    引導幼兒了解異?,F(xiàn)象口訣,并向家長介紹所掌握的防震知識,宣傳獻愛心活動。
    附:兒歌: 動物界
    震前動物有預兆,發(fā)生異常要報告;
    魚浮水面向上躍,冰天雪地蛇出動;
    雞飛上樹豬外竄,老鼠搬家往外逃;
    狗在靜夜狂奔叫,兔子豎耳蹦又跳;
    家鵝展翅高處飛,鴨不下水岸上鬧;
    鴿子傍晚離巢去,牛羊恐懼四處跑。
    小百科: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chǎn)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chǎn)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二
    1.態(tài)度目標: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在此基礎上設計并演練本校及自己家庭的防災、減災方案。
    2.能力目標:全組同學能夠相互協(xié)作,根據(jù)統(tǒng)計資料在中國圖上繪出中國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并能討論分析出它們的分布規(guī)律;能通過討論確定并演練本校和自己家庭的防災、減災方案。
    3.知識目標:全體學生能夠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有關圖像感知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優(yōu)秀學生能夠簡單說明原因;每個學生能夠在一分鐘內至少說出我國三個地震多發(fā)的省和兩個火山分布區(qū)。
    教學理點。
    幫助并指導學生在樹立防災、減災意識的基礎上,設計并演練學校及家庭的防災、減災方案。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真正樹立防災、減災意識,使每一個學生學會有用的防災、減災方法。
    教學媒體。
    錄像機、電視機,中國政區(qū)圖和紅色即時貼圓片及參考資料(各組分組而坐,各組桌面均有配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放錄像】唐山大地震現(xiàn)場實錄(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直接利用《中國地理》教學軟件中有關片段)。
    【教師引導】哪位同學經(jīng)歷過地震,地震時是什么樣?大家說一說。
    一、地震。
    【講授新課】。
    【提問】初一時我們學過世界的兩大地震帶分市,有誰還記得?
    【板書】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板書】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上。
    【講解】的確,我國是一個多震國家,請同學朗讀課本本節(jié)開始方框中的文字內容。
    【引導】中國的主要地震帶分布在哪兒?
    【提問】能不能根據(jù)你們自己的圖總結出我國主要地震帶的分布規(guī)律?哪個省大震多?地震多分布在什么地帶?(可引導學生分析出我國地震帶多分市在板塊交界處和山前凹陷地帶。)。
    【讀圖】請大家看課本第38頁的圖3.23“我國的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請各組根據(jù)這幅圖補充你們自制的中國主要地震帶的分布圖。
    【板書】主要地震帶:
    東南部的臺灣省和福建沿海。
    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qū)。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提問】我們生活的北京是多震區(qū),還是少震區(qū)?
    【板書】——北京位于我國主要的地震帶上。
    【講解】北京發(fā)生地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北京有三大斷裂帶,其中有一條斷裂帶在石景山區(qū),那就是八寶山一衙門口斷裂帶。而我們學校就位于這條斷裂帶上。
    【板書】——我校位于八寶山一衙門口斷裂帶上。
    【講解】大家看到這個消息感到非常緊張,其實,只要我們充分注意防災、減災,地震就不那么可怕了。
    例如,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中24萬同胞罹難,但是距離震中唐山市僅100千米的青龍縣卻因為防災工作做得好,竟神話般地無一人傷亡,創(chuàng)造了罕見的奇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1996年第9期《青年文摘》中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跡》。
    再例如,1975年海城7.3級地震,九度區(qū)某醫(yī)院房屋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基巖地基上的某建筑物(樓房)保存完好(可向學生展示《地震問答》中的實物照片)。
    【提問】顯然我們學校的選址是不合適的。那么,目前我們應該怎樣防震呢?(引導學生從震前預報、震發(fā)時躲避方法和震后間隙的撤離路線三方面討論。)。
    【引導】現(xiàn)在咱們來實際演習一下震發(fā)時的躲避方法。
    師生共同演習。
    【板書】。
    【講解】請大家回家后動員全家人進行臨震演習,下節(jié)課請大家匯報演習情況。
    【講解】請看書上有關這兩個湖泊的插圖,插圖下有文字解釋。
    【板書】二、火山的分布。
    【講解】我國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南部、東北山區(qū)、中國臺灣、海南島等地。不過,近幾年來仍在活動的火山卻很少。最近噴發(fā)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內的昆侖山中。
    【提問】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提問】請你觀察“中國地形圖”,我國有哪些地方容易發(fā)生泥石流?
    【課堂小結】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災害的發(fā)生和分布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我們人類能夠及早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把災害降到最小程度。
    【課堂練習】(略)。
    一、地震。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上。
    主要地震帶:
    東南部的臺灣省和福建沿海。
    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qū)。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北京位于我國主要的地震帶上。
    ——我校位于八寶山一衙門口斷裂帶上。
    小資料。
    近幾十年來我國一些地區(qū)發(fā)生的強烈地震。
    1966年3月8日5時29分河北省邢臺地震,震級6.8級。
    1966年3月22日16時11分河北省邢臺地震,震級6.7級。
    1966年3月22日16時19分河北省邢臺地震,震級7.2級。
    1967年8月30日12時22分四川省爐霍地震,震級6.8級。
    1969年7月18日13時24分渤海地震,震級7.4級。
    1970年1月5日1時42分云南省通海地震,震級7.7級。
    1972年1月25日10時06分臺灣省東邊海中地震,震級8.0級。
    1973年2月6日18時37分四川省爐霍地震,震級7.9級。
    1974年5月11日3時25分云南省昭通地震,震級7.1級。
    1975年2月4日19時36分遼寧省海城地震,震級7.3級。
    1976年5月29日20時23分云南省龍陵、潞西地震,震級7.5級。
    1976年5月29日22時00分云南省龍陵、潞西地震,震級7.6級。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河北省唐山地震,震級7.8級。
    1976年7月28日18時45分河北省灤縣地震,震級7.1級。
    1976年8月16日22時06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級7.2級。
    1976年8月23日11時30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級7.2級。
    1981年1月24日05時13分四川省道穹地震,震級6.9級。
    1985年8月23日12時41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什地震,震級7.4級。
    1988年11月6日21時03分云南省耿馬、瀾滄地震,震級7.6級。(摘自《地震問答》)。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三
    近日,我參觀了一個火山地震觀測站,這是一次極為難忘的經(jīng)歷。之前只是在書本上了解到火山和地震的相關知識,但在經(jīng)過一番親身參觀和了解后,我對于地球科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以下將介紹我在參觀中的所感所想。
    第二段:初見火山。
    火山遠遠望去,深淺不一的紅色和淺黑色相間,從不同角度觀察,色彩和形狀都有不同的變化。實際上,火山口所噴發(fā)的巖漿,不僅僅是火紅色那么簡單,還存在許多其他顏色的火山巖。這些顏色不僅讓人眼前一亮,更是反映了火山火山巖的不同成分和年代,是火山噴發(fā)過程中自然的產(chǎn)物。
    第三段:地震觀測站。
    在地震觀測站里我們看到了地震儀器,了解了數(shù)值的變化及其對應意義,還學習了地震的分類等。最有趣的是通過地震科學家的講解和實測,更深入了解了地震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我從小學就喜歡地理和科學,尤其是因為自己生長在地震頻發(fā)城市之中而對地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但這次真正讓我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地震帶來的振動和恐慌。
    第四段:科學家的故事。
    在參觀中,一位工作多年的地震科學家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介紹了當?shù)氐卣鸬那闆r和因地震給人帶來的災難。他曾參與多次救災,并親身感受到了地震災難給當?shù)厝思凹彝淼挠绊?。他告訴我,“地震是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它有時偏小,有時偏大,但我們應該為生命和財產(chǎn)多多準備?!?BR>    第五段:總結體會。
    通過這次參觀,我深刻理解了地球科學中的重要性,同時也了解到了保護環(huán)境和人類的責任。我們應該學習科學知識,了解天然災害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預防災害的發(fā)生。同時也發(fā)現(xiàn),地球的自然景色和氣候十分美妙,我們需要愛護自然,保護地球,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四
    地震——群災之首!1976728唐山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等都是突如其來的“洪水猛獸”,在你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無情地降臨,致使重大傷亡事故的發(fā)生。由此可見,地震小知識、避震小訣竅、如何保護自己等基本的防護措施從現(xiàn)在開始就要學習一些,掌握一些,防患于未然。讓孩子們提高防震意識,在災難到來的時候,能更好的保護自己,更好的掌握逃生技巧。在大災大難面前不驚惶!
    1、讓幼兒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識。
    2、教育幼兒發(fā)生地震時不慌張,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養(yǎng)幼兒互相關心的情感,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1、《地震現(xiàn)場》影像資料、《小蟾童》防震減災科普動畫片、《地震生存手冊》漫畫版圖片6張。
    2、一些小道具:枕頭、書包、臉盆、毛巾等。
    一、談話引入,引起幼兒的注意。
    師:“小朋友們,在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一件很可怕、很悲慘的事情,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是什么事情這么嚴重。”
    二、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錄象,采用觸目驚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課題。
    三、圍繞錄像與幼兒展開討論:
    1、剛才你看到了什么?(告訴幼兒這個就是地震。)
    2、師小結:地震時,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彎了,汽車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東西都被壓壞了,有時我們的生命也受到威脅。
    四、播放課件《地震生存手冊》(漫畫版),教育幼兒在發(fā)生地震時,不慌張,及時躲藏。
    師:“小朋友,地震雖然很厲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張,在地震發(fā)生時,地面開始搖動后,有很短的時間可以用來躲避,如果在這短時間內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會被砸傷?!?BR>    引導幼兒逐一觀察課件,并向幼兒說明地震來了,該如何應變才是安全的。
    1。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2。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3。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4。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5。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6。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qū)域禁止行駛。
    7。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8。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9。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五、讓幼兒觀看地震專題動畫《小蟾童》,通過動畫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地震,鞏固防震、避震的方法。
    六、地震演練。
    七、活動延伸:
    學習兒歌《震前動物有預兆》,利用簡單、清楚的動物形象讓幼兒知道一些震前的預兆。
    孩子們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覺,也是第一次進行地震演習活動,感覺非常新奇、有趣,每一個幼兒都表現(xiàn)得很熱烈。他們對發(fā)生地震時應該如何應變,毫無經(jīng)驗可言,大部分幼兒都不知道該如何應變和逃生,但經(jīng)過這一次活動之后,幼兒都掌握了發(fā)生地震該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個別幼兒的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機智性不高,能力未能達到預期的水平。此外,個別幼兒鉆的技能較低,今后需加強鍛煉。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五
    參觀火山地震是一次讓人難以忘懷的旅行。我一直對大自然充滿著好奇和敬畏,參觀火山地震正是一個深入了解、感受自然力量的機會。
    第二段:火山。
    我們首先來到了活火山的腳下,感受到了它的熔巖流和火山灰。站在火山口旁邊,看著滾燙的巖漿翻滾,我倍感震撼和恐懼?;鹕降钠茐牧κ侨绱藦姶螅屓瞬坏貌粚λ牧α扛械骄次?。
    第三段:地震。
    參觀火山地震不僅了解到了火山,還了解了地震。我們參觀了地震博物館,發(fā)現(xiàn)地震的危害和影響比火山還要廣泛和深遠。從地震模擬器中感受到地震的震感,我深刻認識到了地震對于我們的社會和生活的影響。同時,我也意識到了應該加強對地震的科普和防范。
    第四段:自然災害的防范。
    參觀后,我發(fā)現(xiàn)在自然災害的防范方面我們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面對火山和地震,我們需要提前預防和準備,規(guī)避災難的發(fā)生。我們應該提高對自然災害的認識,增強自救和互救的能力,以減輕傷害和損失。
    第五段:結尾。
    參觀火山地震,是一次讓人印象深刻的旅行。在這里,我不僅了解了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影響,更認識到了自然力量的偉大和無窮。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我們需要更加重視自然災害的防范和減災工作,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安全和穩(wěn)定。這次旅行讓我受益良多,讓我更珍愛這個美麗的世界。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六
    1.使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了解我國主要地震區(qū)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關地震監(jiān)測、預報和抗御地震災害的常識;了解我國火山的分布。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知識,正確理解和對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的態(tài)度和能力。
    教學重點 重點是使學生了解我國主要地震區(qū)的分布,并在此基礎上能正確對待地震災害。
    教學方法 談話法。
    教具 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圖)、中國地形掛圖。
    課時 1課時。
    講授提綱。
    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
    1.從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圖看。
    2.從歷史上的地震記錄看。
    二、我國主要地震區(qū)。
    四、火山的分布。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 我國地形的特點有哪些?你能用板塊構造的道理說明這些特點的成因嗎?(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
    [教師歸納] 正像同學們所說,我國地形的特點與板塊之間的運動有密切的關系。我國疆域地處亞歐板塊的東南部,其南臨印度洋板塊,其東有太平洋板塊。從東、南兩側受到擠壓,因而使我國疆域內的板塊斷裂破碎,就形成我國地形復雜的特點。特別是印度洋板塊對亞歐板塊的強烈擠壓,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國大部分領土正在這高原的東側,才形成了西高東低階梯分布的地勢。同時,在與東側太平洋板塊的相互作用下,使我國地形更復雜。而且還影響著我國的地震區(qū)與火山的分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我國地震和火山的知識。
    學習新教材。
    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板書]。
    [提問] 為什么說我國是多震的國家?你能從板塊運動和世界地震、火山帶的分布圖上說明“我國是一個多震的國家”嗎?(展示“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地震、火山帶分布圖”,讓學生在明確我國的大致范圍后回答問題)。
    [閱讀課文] 指導學生讀課本23頁“多地震的國家”一節(jié)課文。
    [過渡] 可見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但是,我國地震常發(fā)地區(qū)主要在哪里呢?
    二、我國主要地震區(qū)[板書]。
    [讀圖] 指導學生識讀“我國主要地震區(qū)和火山分布圖”,并且說出我國主要地震區(qū)所在的?。ㄗ灾螀^(qū)、直轄市)的名稱。
    [教師歸納] 教師按照課本24頁的課文,將學生回答的地區(qū),歸納成為四個主要地區(qū)。
    [過渡]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24頁最后一段課文及25頁“讀一讀”的材料,并且觀察“地震后的唐山”、“重建后的唐山”兩幅圖。使學生認識到地震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自然災害,我們應該認識它,盡力減輕它帶給人們的災害。
    三、地震的抗御[板書]。
    1.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測[板書]。
    [閱讀課文]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25頁的“選講課文”及課本26頁的“讀一讀”。
    2.減輕地震災害的辦法[板書]。
    [教師小結] 地震雖然至今仍然是我們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但是只要我們按照科學道理去做,還是可以減輕它給人類帶來的災害。例如,在震區(qū)加固建筑物,使它能抗拒可能發(fā)生的最大的地震;在地震期間,疏散居民到開闊安全的地方;普及地震常識,使人們遇到地震時能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避免或減輕傷亡。當然最根本的辦法,還是我們人類完全控制它,這又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這就需要同學們努力學習,勇攀科學高峰,徹底控制地震災害,造福人類。
    [過渡] 剛才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我國地震的知識,大家知道,地震是地球內部力量作用的結果。那么還有一種地球內部力量使地形突然變化的現(xiàn)象是什么呢?(火山)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火山的分布。
    四、火山的分布[板書]。
    [讀圖] 指導學生識讀“我國主要地震區(qū)和火山分布圖”,找出五大連池、長白山天池、大同、騰沖、新疆南部、中國臺灣、海南島等地的火山分布地。
    [讀課文] 指定學生朗讀課本26頁最后一段課文。
    [展示圖片] 讓學生觀察我國著名火山的景觀圖片(或投影片)。
    復習鞏固。
    1.按照課本的“目錄”,回憶第二章“中國的地形”的知識內容。
    2.使用課文復習未記住的知識內容,準備上好下一節(jié)的復習課?!?。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七
    1.通過觀看視頻,初步了解地震及地震的危害。
    2.學習正確的避震方法,初步掌握在幼兒園、家庭、戶外避震的應急方法。
    3.體驗地震應急演練,提高自救自護能力。
    掌握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識,并能在生活中正確運用。
    ppt 視頻 音樂 書包 枕頭
    一、觀看地震視頻引入。
    師:剛才我們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請小朋友們說一說吧。
    2.師:什么是地震?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底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chǎn)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
    二、觀察照片,幼兒交流。
    三、學習正確的避震方法。
    1.園內地震逃生演練經(jīng)驗交流。
    與幼兒一起回憶參加園內避震逃生演練的經(jīng)歷。
    小結:在幼兒園發(fā)生地震時,保持鎮(zhèn)定,雙手抱頭或取物保護好頭部,蹲在課桌、鋼琴等下面,不靠近窗戶或懸掛物;等余震過后,在老師的帶領下順著安全疏散通道往大操場等寬敞的地方避震。
    2.在家里發(fā)生地震時注意事項。
    師:“平時在家中可以準備什么,當發(fā)生地震的時候,應該怎么做?”(避震應急包等)
    3.生活經(jīng)驗遷移之戶外避震。
    “發(fā)生地震時,你在戶外,應該注意哪些安全?”
    小結:趕緊往寬敞的公園、草坪、空地撤離,不靠近電線桿、廣告牌等危險建筑物。
    四、地震應急演練。(放音樂)
    1.游戲《地震來了》
    幼兒聽教師的指令地震演練,就地避震。
    2.互相交流避震想法。
    “現(xiàn)在參加地震模擬演練,你的心情怎么樣?你是怎樣避震的?誰的避震方法正確?誰的方法還需改進?怎么做會更安全?”
    3.觀看《地震逃生篇》,梳理小結正確避震的自救方法。
    整個組織過程中,運用的活動組織形式多樣,有現(xiàn)場避震模擬演練、有自由分散交流地震前后對比照片、有家庭避震錄像的分享……特別是在觀看幼兒在園模擬地震逃生演練的真實照片時,幫助幼兒馬上回憶起避震的正確方法;在觀看、互動、交流、演練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高漲?;顒又杏變毫私饬说卣鸬奈:?,懂得說出幼兒園、家庭、戶外三個不同場所避震的應急方法。串珠式的組織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幼兒學以致用,提高了自救自護能力。
    活動中,自身能夠以情感人,以語動人,影響著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互動中幼兒的心理活動隨著音樂的此起彼伏不斷地變化著。他們切身地體驗和感受著就地避震、自救自護的真實性,體驗到了在災難面前,只要鎮(zhèn)定不慌張,只要自我安全防護的方法得當,危害系數(shù)也會隨之減少;幫助幼兒消除對地震等災難的心理恐懼,增強了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
    但是,在幼兒就地避震,交流避震想法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進一步發(fā)揮自身的教育機智,及時觀察、捕捉幼兒就地避震的現(xiàn)狀,進行點評和引導。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八
    1、了解地震的有關常識,掌握正確的自救方法。
    2、能沉著、冷靜面對危險情景,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
    3、激發(fā)幼兒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興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發(fā)展
    1、課件、泡沫板。
    2、急救箱及物品:手電筒、餅干、水、跳繩、書、玩具、收音機、手套、口罩、哨子。
    一、地震的危害1、孩子們,老師搜集到一段錄像,讓我們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播放視頻)提問:錄像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你看到了什么?(幼兒發(fā)言)小結:是啊!剛才錄像中大樓在搖晃,地面發(fā)出了劇烈的聲響,這就是地震。
    2、地震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災難,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危害?讓我們來看一看。小朋友,可以把你看到的和旁邊的小伙伴說說。(教師走下去,聽一聽,問一問)再請個別幼兒起來說一說。
    小結:地震發(fā)生后,出現(xiàn)房屋倒塌、大橋斷裂、山體滑坡,給我們的生命、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地震實在是太可怕了。
    二、地震來了怎么辦1、如果地震就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邊,怎么辦?
    2、地面出現(xiàn)劇烈的震動,我們躲在哪里安全些?請個別幼兒說。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判斷誰做的對,教師用泡沫板演示形成三角區(qū),讓幼兒明白什么地方安全。
    小朋友,聽!是誰的聲音?(放圖片)他沒有跑出去,被困在了里面,他用什么辦法讓別人知道被困在里面?什么時候喊?(有人時喊)為什么沒人時不要喊? (保持體力)沒有勁喊了怎么辦? (哨子、敲擊、尋找食物、想辦法自救)小結:如果地震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先躲后跑,如果被困住好幾天了,都沒有人來救你,不要灰心,相信肯定會有人來救我們。
    三、地震的預防1、日本是一個多震的國家,他們的家里準備了一個地震急救箱,以備急用。里面有許多物品,你可以和小朋友商量應該選什么物品,用它來干什么?然后放到你們組的急救箱里。選好了嗎?請把你們組的急救箱送到老師這,然后回到座位上。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急救箱都有些什么?(提問:水和餅干我們需要它嗎?手電筒能派上什么用場?收音機也能幫助到我們嗎?小小的哨子有什么用?手套能有什么用處?)小結:有了急救箱里的這些東西,我們就可以利用它來幫我們渡過難關了。
    2、地震很可怕,如果我們能提前知道地震何時發(fā)生該有多好?但現(xiàn)在我們還無法預測地震的發(fā)生。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在地震發(fā)生的前一兩天或幾個小時內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常的現(xiàn)象,讓我們看一看。(請幼兒看課件)小結:這些現(xiàn)象都是通過仔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后可以告訴周圍的人四、地震演習今天,小朋友知道了這么多關于地震的知識,讓我們來進行一次地震演習,看看小朋友會不會保護自己。
    汶川大地震就像發(fā)生在昨天一樣令我們記憶深刻。這讓我們意識到對幼兒進行地震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只有通過各種感官才能印象深刻地了解地震的有關常識,懂得自救的方法。
    在本節(jié)課中,通過視頻、圖片的觀看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經(jīng)驗討論和演習活動幼兒能積極地參與,獲得了真實的體驗,急救箱的小游戲又讓幼兒懂得在生活當中應提前預備好急救物品,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是在不同的場地,如何靈活自救,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難點,也是今后工作中的重
    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和實際演練,讓全班幼兒知道了,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遇到困難不要退縮,遇到危險不要慌張,要學會冷靜對待天災,小朋友之間要從小培養(yǎng)互幫互助的情感友誼,樹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巢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