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中班 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小班(五篇)

字號: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中班 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小班篇一
    1、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奇及人們過節(jié)日中的習俗。
    2、培育幼兒對民族文化感愛好。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4、通過參與端午節(jié)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感受參加端午節(jié)慶?;顒拥臉啡ぁ?BR>    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奇及人們過節(jié)日中的習俗。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動前請幼兒收集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資料。
    3、請部分爺爺奶奶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具體到將老師、同學的全部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yīng)當把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很清晰地再現(xiàn),即開頭環(huán)節(jié)、基本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延長環(huán)節(jié)。注:重點表述基本環(huán)節(jié))
    到爺爺奶奶家過節(jié)。
    1、請爺爺給小伴侶講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
    2、小伴侶自由和爺爺溝通自己收集的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資料。
    進一步了解端午節(jié)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
    3、幼兒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行過端午活動。
    (1)、我給奶奶學包粽子。
    請奶奶向小伴侶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2)、做龍舟、劃龍舟。
    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劃龍舟競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為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為他們搖旗呼喊。
    (3)、做香囊活動。
    請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诖胚M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5)、和爺爺奶奶再見。
    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中班 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小班篇二
    (一)知識目標:
    1、認識“端、棕”等13個生字。
    2、會寫“午、節(jié)”等7個字。
    3、認識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
    (二)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
    (三)情感目標: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弘揚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產(chǎn)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認字和寫字,理解重點詞語和練習朗讀。
    理解課文,讀好長句子。
    講授法 演示法 練習法 讀書指導法 游戲法 問答法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課件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誰什么節(jié)日嗎?(端午節(jié)),在端午節(jié)那一天,我們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就是關(guān)于端午粽的。
    二、課件出示或者圖片出示本課的插圖
    老師板書課題《端午粽》,請大家把課題讀兩遍。
    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據(jù)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蒿草,艾葉,喝雄黃酒的習俗?!岸宋绻?jié)”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之一,并被列為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讓我們?nèi)プx課文感受一下吧。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
    1、你自己讀讀看。請學生自己小聲的讀一遍,注意自己讀自己的呦,不要齊讀。
    2、一邊讀一邊圈出本課的生字。
    (二)學習生字
    1、哪一位同學可以試著看拼音讀一下本課的生字。
    duān zònɡ jiè zǒnɡ mǐ jiān fēn dòu ròu dài zhī jù wǔ yè zhēn
    端 棕 節(jié) 總 米 間 分 豆 肉 帶 知 據(jù) 午 葉 真
    2、分析生字:一個一個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幾拼音節(jié),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結(jié)構(gòu),怎樣組詞。是否多音字,反義詞等。例如
    學習生字掛:音節(jié):三拼音節(jié),偏旁:提手旁,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請同學組詞,最少說三個詞,可以一起說,也可以找學生說。
    3、就這樣一個一個學完本課生字。
    多音字
    分:多音字
    fèn 本分
    分
    fēn 十分
    chánɡ 太長
    長
    zhǎnɡ 長大
    bāo 剝皮
    剝
    bō 剝開
    jiān 中間
    間
    jiàn 間接
    反義詞
    真——假 分——合 來——去 紀念——忘記
    近義詞
    紀念——懷念 美滋滋——喜滋滋 掀開——打開
    這節(jié)課我們要記住
    立字旁“立”,
    米字旁“米”
    (三)我書中的組詞
    請學生圈出本課中的生字組詞
    如果本課有現(xiàn)成的組詞,就直接圈出來,如果本課的生字沒有現(xiàn)成的組詞,可以寫一個,以備以后忘了組詞可以隨時翻看。
    四、朗讀生字
    (一)帶拼音朗讀生字
    1、學生齊讀:說出音節(jié),偏旁部首,結(jié)構(gòu),每一個字組三個詞語。
    2、學生領(lǐng)讀。(一課一領(lǐng)讀)
    (二)去掉拼音朗讀生字(我會讀)
    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自讀三遍——開火車讀
    五、考一考你
    漢字魔術(shù)
    加一筆
    米——( 來 )
    變一筆
    午——(牛 )
    寫偏旁
    粽——( ) 端——( )
    總——( ) 帶——( )
    加偏旁
    十——( ) 刀——( )
    具——( )
    反義詞
    假——( 真 ) 合——(分)
    紀念——(忘記)來——(去)
    六、升華學習
    游戲:摘果子游戲
    老師叫學生閉上眼,老師去太空種蘋果,老師把生字卡片掛在一棵樹上。種完后全請學生睜開眼,學生認識哪一個,就把哪一個摘下來。
    七、小結(jié)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
    2、學生說。
    3、老師總結(jié):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
    4、初讀了課文
    九、下節(jié)課我們做什么?
    1、下節(jié)課我們將進行朗讀課文,分析課文
    2、請同學們自己在課下把本課生字讀給爸爸媽媽聽。
    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中班 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小班篇三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端、棕”等13個生字。
    2、會寫“午、節(jié)”等7個字。
    3、認識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
    (二)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
    (三)情感目標: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弘揚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產(chǎn)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認字和寫字,理解重點詞語和練習朗讀。
    三、教學難點:理解課文,讀好長句子。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 演示法 練習法 讀書指導法 游戲法 問答法
    五、教學媒體:教學掛圖,生字卡片,課件
    六、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談話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誰什么節(jié)日嗎?(端午節(jié)),在端午節(jié)那一天,我們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就是關(guān)于端午棕的。
    二、課件出示或者圖片出示本課的插圖
    老師板書課題《端午粽》,請大家把課題讀兩遍。
    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據(jù)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蒿草,艾葉,喝雄黃酒的習俗?!岸宋绻?jié)”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之一,并被列為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讓我們?nèi)プx課文感受一下吧。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
    1、你自己讀讀看。請學生自己小聲的讀一遍,注意自己讀自己的呦,不要齊讀。
    2、一邊讀一邊圈出本課的生字。
    (二)學習生字
    1、哪一位同學可以試著看拼音讀一下本課的生字。
    duān zònɡ jiè zǒnɡ mǐ jiān fēn dòu ròu dài zhī jù wǔ yè zhēn
    端 棕 節(jié) 總 米 間 分 豆 肉 帶 知 據(jù) 午 葉 真
    2、分析生字:一個一個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幾拼音節(jié),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結(jié)構(gòu),怎樣組詞。是否多音字,反義詞等。例如
    學習生字掛:音節(jié):三拼音節(jié),偏旁:提手旁,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請同學組詞,最少說三個詞,可以一起說,也可以找學生說。
    3、就這樣一個一個學完本課生字。
    多音字
    分:多音字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10端午粽教學設(shè)計 fèn 本分
    分
    fēn 十分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10端午粽教學設(shè)計 chánɡ 太長
    長
    zhǎnɡ 長大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10端午粽教學設(shè)計 bāo 剝皮
    剝
    bō 剝開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10端午粽教學設(shè)計 jiān 中間
    間
    jiàn 間接
    反義詞
    真——假 分——合 來——去 紀念——忘記
    近義詞
    紀念——懷念 美滋滋——喜滋滋 掀開——打開
    這節(jié)課我們要記住
    立字旁“立”,
    米字旁“米”
    (三)我書中的組詞
    請學生圈出本課中的生字組詞
    如果本課有現(xiàn)成的組詞,就直接圈出來,如果本課的生字沒有現(xiàn)成的組詞,可以寫一個,以備以后忘了組詞可以隨時翻看。
    四、朗讀生字
    (一)帶拼音朗讀生字
    1、學生齊讀:說出音節(jié),偏旁部首,結(jié)構(gòu),每一個字組三個詞語。
    2、學生領(lǐng)讀。(一課一領(lǐng)讀)
    (二)去掉拼音朗讀生字(我會讀)
    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自讀三遍——開火車讀
    五、考一考你
    漢字魔術(shù)
    加一筆
    米——( 來 )
    變一筆
    午——(牛 )
    寫偏旁
    粽——( ) 端——( )
    總——( ) 帶——( )
    加偏旁
    十——( ) 刀——( )
    具——( )
    反義詞
    假——( 真 ) 合——(分)
    紀念——(忘記)來——(去)
    六、升華學習
    游戲:摘果子游戲
    老師叫學生閉上眼,老師去太空種蘋果,老師把生字卡片掛在一棵樹上。種完后全請學生睜開眼,學生認識哪一個,就把哪一個摘下來。
    七、小結(jié)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
    2、學生說。
    3、老師總結(jié):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
    4、初讀了課文
    九、下節(jié)課我們做什么?
    1、下節(jié)課我們將進行朗讀課文,分析課文
    2、請同學們自己在課下把本課生字讀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找一找游戲:我在那里?
    規(guī)則1、老師叫學生閉上眼。2、老師把本課生字圖片貼在黑板上。3、老師說漢字,叫學生睜開眼去找。
    二、朗讀課文,初悟課文
    (一)老師示范朗讀課文,看圖片或者課件出示短文插圖。
    (二)學生自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找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三、分析課文,深悟課文
    1、讓學生說一說課文有幾個自然段?(4個自然段)
    2、你是怎樣確定的?(這篇課文有4個段落開頭空 ww 兩格處)
    3、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說一說第一自然段有幾句話?(1句話)
    (2)你是怎么確定的?(這個自然段有1個句號。)
    (3)一到端午節(jié),外婆會干什么?(外婆總會煮好一鍋粽子等我們回去)
    (4)“總”說明每年都會煮粽子,“盼”說明每逢佳節(jié)外婆盼望一家人團聚。
    4、請女生一起讀第二自然段,男生聽著,聽她們讀得對不對。
    (1) 請同學說一說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3句話)
    (2) 你是怎么確定的?(這個自然段有3個句號。)
    (3)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青青的箬竹葉包的)
    (4)里面裹什么?(白白地糯米)
    (5)中間有什么?(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6)青青的,白白的和紅紅的寫出了粽子的樣子和對粽子的喜愛
    (7)外婆掀開鍋蓋飄出什么呀?(一股清香)
    (8)粽子怎么吃?(剝開粽葉)
    ((9)粽子什么味道?(又黏又香)
    (10)掀,剝,咬分別寫出了煮粽子,剝粽子和吃粽子的動作,又黏又香寫出了粽子的味道?(請他們品嘗水果的香甜)
    (11)第二段寫了包粽子的材料和煮好的粽子的味道。
    5、請男生一起讀第三自然段,女生聽著,聽他們讀得對不對。
    (1)請同學說一說第三自然段有幾句話?(3句話)
    (2)你是怎么確定的?(這個自然段有3個句號。)
    (3)外婆的粽子好吃嗎?(十分好吃)
    (4)花樣多嗎?(花樣也多)
    (5)都有什么品種?(紅棗粽,紅豆粽和鮮肉粽)
    (6)你十分好吃,花樣也多說明外婆包粽子經(jīng)驗豐富,也體現(xiàn)了外婆對端午節(jié)的重視。
    (7)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完后,外婆還會做什么?(裝一小籃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8)美滋滋說明外婆包的粽子好吃,也表達了我對粽子的喜愛之情。
    (9)第三小節(jié)寫了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還會教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6、同學們一起讀第四自然段。
    (1)請同學說一說第四自然段有幾句話?(1句話)
    (2)你是怎么確定的?(這個自然段有1個句號。)
    (3)長大之后牛知道了什么?(人們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4)第四段寫了長大后知道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原因
    (5)介紹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他是“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背后人稱為“詩魂”屈原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 。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 。統(tǒng)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 。他創(chuàng)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jīng)》并稱“風騷”,對后世詩歌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
    8、老師總體提問。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呀?
    學生自由說,然后老師總結(jié):這篇課文寫了每年端午節(jié)時外婆都會包粽子,盼著我們回去,外婆的粽子好吃,花樣多,我長大后知道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原因。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我們知道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10端午粽教學設(shè)計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10端午粽教學設(shè)計 端午節(jié)外婆包粽子—— 盼我們回去 端午節(jié)吃粽子
    端午節(jié) 包粽子的材料——粽子清香,又黏又香 清香好吃
    粽子好吃,花樣多——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紀念屈原
    長大后——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
    四、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學生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
    五、靈活朗讀
    接力朗讀:四個人一小組,進行接力朗讀。
    六、考考你,課內(nèi)閱讀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樣也多。除了紅棗粽,還有紅豆粽和鮮肉棕。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
    1、文中寫了粽子那些特點呢?請在正確的選項后面畫“√”
    (1)好吃( ) (2)花樣多( )(3)非常大( )(4)非常尖( )
    2、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外婆包的粽子好吃,請寫一寫。
    (美滋滋)
    七、課文升華
    1、說一說:你知道關(guān)于端午節(jié)或吃粽子的故事嗎?
    2、端午節(jié)的由來
    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源于紀念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3、交流作品:可先與家人交流,然后將學生的創(chuàng)意畫在學習園地中展覽。
    八、小結(jié)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
    2、學生說。
    3、學習了朗讀和分析課文。
    九、下節(jié)課我們做什么?
    1、下節(jié)課我們將進行寫字教學。
    2、同學們回家可以把課文背下來,背給爸爸媽媽聽。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玩捉人游戲:老師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師叫一個學生說一個生字,這個學生叫一個學生去找,找對了,這個學生給他鼓鼓掌,找不對,這個學生告訴他怎么念。
    二、指導寫字
    (一)指導書寫漢字午
    1、筆順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拔纭惫?筆。
    (2)老師邊寫邊示范。
    (3)學生書寫練習筆順:在田字格本上書寫筆順。
    2、帶拼音書寫漢字
    (1)描紅
    (2)老師在生字格里書寫帶拼音的漢字:拼音寫在四線格里,要對準下邊的田字格,漢字寫在田字格里。
    (3)學生在生字本上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3、組詞
    (1)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組詞。
    (2)老師寫三個組詞在黑板上。老師也可以只寫一個組詞,寫三個是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
    (3)學生自己選擇一個組詞寫在書上。
    (4)老師在田字格里書寫組詞。
    (5)學生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組詞。
    (二)指導書寫漢字節(jié)
    1、筆順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肮?jié)”共5筆。
    (2)老師邊寫邊示范。
    (3)學生書寫練習筆順:在田字格本上書寫筆順。
    2、帶拼音書寫漢字
    (1)描紅
    (2)老師在生字格里書寫帶拼音的漢字:拼音寫在四線格里,要對準下邊的田字格,漢字寫在田字格里。
    (3)學生在生字本上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3、組詞
    (1)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組詞。
    (2)老師寫三個組詞在黑板上。老師也可以只寫一個組詞,寫三個是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
    (3)學生自己選擇一個組詞寫在書上。
    (4)老師在田字格里書寫組詞。
    (5)學生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組詞。
    (三)指導書寫漢字葉
    1、筆順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叭~”共5筆。
    (2)老師邊寫邊示范。
    (3)學生書寫練習筆順:在田字格本上書寫筆順。
    2、帶拼音書寫漢字
    (1)描紅
    (2)老師在生字格里書寫帶拼音的漢字:拼音寫在四線格里,要對準下邊的田字格,漢字寫在田字格里。
    (3)學生在生字本上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3、組詞
    (1)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組詞。
    (2)老師寫三個組詞在黑板上。老師也可以只寫一個組詞,寫三個是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
    (3)學生自己選擇一個組詞寫在書上。
    (4)老師在田字格里書寫組詞。
    (5)學生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組詞。
    (四)指導書寫漢字米
    1、筆順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懊住惫?筆。
    (2)老師邊寫邊示范。
    (3)學生書寫練習筆順:在田字格本上書寫筆順。
    2、帶拼音書寫漢字
    (1)描紅
    (2)老師在生字格里書寫帶拼音的漢字:拼音寫在四線格里,要對準下邊的田字格,漢字寫在田字格里。
    (3)學生在生字本上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3、組詞
    (1)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組詞。
    (2)老師寫三個組詞在黑板上。老師也可以只寫一個組詞,寫三個是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
    (3)學生自己選擇一個組詞寫在書上。
    (4)老師在田字格里書寫組詞。
    (5)學生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組詞。
    (五)指導書寫漢字真
    1、筆順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罢妗惫?0筆。
    (2)老師邊寫邊示范。
    (3)學生在田字格本上書寫筆順。
    2、帶拼音書寫漢字
    (1)描紅
    (2)老師在生字格里書寫帶拼音的漢字:拼音寫在四線格里,要對準下邊的田字格,漢字寫在田字格里。
    (3)學生在生字本上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3、組詞
    (1)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組詞。
    (2)老師寫三個組詞在黑板上。老師也可以只寫一個組詞,寫三個是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
    (3)學生自己選擇一個組詞寫在書上。
    (4)老師在田字格里書寫組詞。
    (5)學生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組詞。
    (六)指導書寫漢字分
    1、筆順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分”共4筆。
    (2)老師邊寫邊示范。
    (3)學生在田字格本上書寫筆順。
    2、帶拼音書寫漢字
    (1)描紅
    (2)老師在生字格里書寫帶拼音的漢字:拼音寫在四線格里,要對準下邊的田字格,漢字寫在田字格里。
    (3)學生在生字本上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3、組詞
    (1)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組詞。
    (2)老師寫三個組詞在黑板上。老師也可以只寫一個組詞,寫三個是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
    (3)學生自己選擇一個組詞寫在書上。
    (4)老師在田字格里書寫組詞。
    (5)學生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組詞。
    (5)學生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組詞。
    (七)指導書寫漢字豆
    1、筆順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岸埂惫?筆。
    (2)老師邊寫邊示范。
    (3)學生書寫練習筆順:在田字格本上書寫筆順。
    2、帶拼音書寫漢字
    (1)描紅
    (2)老師在生字格里書寫帶拼音的漢字:拼音寫在四線格里,要對準下邊的田字格,漢字寫在田字格里。
    (3)學生在生字本上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3、組詞
    (1)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組詞。
    (2)老師寫三個組詞在黑板上。老師也可以只寫一個組詞,寫三個是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
    (3)學生自己選擇一個組詞寫在書上。
    (4)老師在田字格里書寫組詞。
    (5)學生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組詞。
    三、看看誰最棒
    老師讓學生去黑板上書寫,講評,比一比誰最棒。
    四、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以下內(nèi)容
    1、正確書寫7個漢字。
    2、正確書寫漢字筆順,帶拼音書寫漢字,組詞。
    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中班 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小班篇四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jié)日特有的韻味,初步了解節(jié)日的習俗、了解端午節(jié)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特地舉辦端午節(jié)活動。
    1、了解端午節(jié)的名稱、來歷和有關(guān)習俗,知道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國意識。
    2、嘗試包粽子,知道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jié)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3、了解端午節(jié)的相關(guān)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氛圍,明確保護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意識。
    1、手工龍舟制作
    2、包粽子環(huán)節(jié)
    3、賽龍舟環(huán)節(jié)
    1、端午節(jié)相關(guān)書本、彩繪、視頻:
    《快樂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的傳說》、《端午節(jié)的習俗》
    2、邀請會包粽子的家長,準備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3、節(jié)目互動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
    ①“今天是什么節(jié)日?”幼兒和同伴交流。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jié)的時間。
    ②“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jié)的傳說》、《端午節(jié)的習俗》
    ③“在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并讓孩子們就端午節(jié)的活動,發(fā)表見解。
    ④“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粽子?”幼兒和同伴交流。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餡。
    ⑤“小朋友們粽子嗎?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粽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粽子吧!”孩子和家長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4、嘗試動手制作端午節(jié)的相關(guān)物品:
    香包、五彩繩、彩蛋
    ①香包——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干花。
    佩香包:端午節(jié)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②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
    五彩繩:在端午節(jié)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③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5、賽龍舟活動
    賽龍舟是屈原投湖自殺的時,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以小組/班級為單位,進行賽龍舟比賽,并根據(jù)最后的結(jié)果頒發(fā)參與獎品,可以是香囊、菜單、五彩繩等等。
    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中班 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小班篇五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通過圖文結(jié)合,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文章內(nèi)容。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粽子的樣子、味道等。了解人們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來歷,培養(yǎng)學生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來歷的興趣,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滲透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一、謎語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非常精神,那么有精神的小朋友肯定也很聰明。在上課之前,老師想請聰明的小朋友們來猜一個謎語,看看誰猜得又快又準確。
    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里面藏。想嘗珍珠味,解帶剝衣裳。”
    預(yù)設(shè):粽子
    小朋友們真聰明,一下子就將謎底揭曉了。
    說到粽子,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粽子嗎?和大家說一說,你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預(yù)設(shè):水果粽、豆沙粽、紅棗粽、肉粽……
    二、走入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種粽子,想必同學們一定都很喜歡吃粽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小朋友也很喜歡吃外婆做的粽子,尤其是外婆做的粽子。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端午粽》,看看穩(wěn)重的小朋友喜歡吃的粽子是什么樣的?
    板書課題:10、端午粽(引導小朋友一起板書)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要求:讀出聲音,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流利。
    學生按要求讀課文,教師巡視學情,及時糾正字音。
    復習生字。
    師范讀?!跋胂胛闹袊@端午粽寫了哪些內(nèi)容?”
    三、再讀課文,探討研究。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說一說文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時候吃粽子的,文中哪里體現(xiàn)出來了。
    預(yù)設(shè):端午節(jié)。
    總會:一直,總是的意思
    用“一到……總會”造句。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外婆做了什么樣的粽子等著我們回去?在文中找一找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
    (找出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師:這句話描寫是從里到外還是從外到里?
    預(yù)設(shè):從外到里。
    借助圖片講解制作粽子的材料。
    (找一找這句話中表示顏色的詞語有哪些?
    青青的、白白、紅紅的,這樣的詞為aab式的疊詞。
    教師追問: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紅的”?
    ③課件出示兩個句子,朗讀比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
    ④指導朗讀:這樣aab式的重疊詞更能體現(xiàn)出粽子的特點,各種顏色相間,色香味美。朗讀時仿佛讓人品嘗到了香甜的味道。
    2、這樣的漂亮的粽子,它的味道又是什么樣的?吃起來又有怎樣的口感呢?
    預(yù)設(shè):粽子的味道——清香;粽子的口感——又黏又甜。
    (用“一……就”造句。
    (又黏又甜。abac式的疊詞。這樣的疊詞還有哪些?
    第二自然段寫出了粽子的外形、味道、口感,小朋友們想象一下自己手中正拿著這樣美味的粽子,慢慢地剝開來吃。用這樣的感情,加上動作,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強調(diào)長句子停頓)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十分好吃,除了好吃,還有什么特點呢?
    預(yù)設(shè):花樣也多。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
    用“除了……還有……”造句。
    外婆做了這么好吃的粽子,我們是怎樣品嘗的呢?
    預(yù)設(shè):美滋滋地吃。
    “美滋滋”生動地寫出了“我們”一家吃粽子時高興又滿足的心情。
    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怎么做了?
    預(yù)設(shè):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這說明外婆是一個怎樣的人?
    善良、樂于分享。在學生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外婆的這種優(yōu)秀品
    質(zhì),要樂于與同學分享,相互幫助。
    指導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課文開頭說了,一到什么時候,外婆就會煮好美味的粽子等著我們回去。
    預(yù)設(shè):端午節(jié)。
    為什么我們要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呢?文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時候知道的呢?
    預(yù)設(shè):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這一句講述了人們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來歷,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端午節(jié)的來歷。
    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等。
    端午節(jié)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jié)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部分地區(qū)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四、課外拓展
    除了吃粽子,端午節(jié)還有哪些習俗呢?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大家還知道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農(nóng)歷臘月三十。貼春聯(lián)、吃年夜飯、放鞭炮、穿新衣。
    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吃元宵、猜燈謎等。
    中秋節(jié)——農(nóng)歷八月十五。吃月餅、賞月等。
    五、作業(yè)
    1、向爸爸媽媽了解各個節(jié)日的來歷及習俗,與同學分享。
    2、端午節(jié)快到了,回家和爸爸媽媽學習包粽子,包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端午粽。
    六、板書設(shè)計
    10、端午粽
    材料:箬竹葉糯米棗
    氣味:清香
    口感:香甜
    好吃花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