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中班教案大全(21篇)

字號:

    編寫好的教案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指導。教案的編寫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教案是教師為了開展教學而編寫的一種書面指導材料,它起著指導和規(guī)范教學活動的作用。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一直是教師們面臨的重要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選教案范本,供大家參考借鑒。
    小池中班教案篇一
    1.觀察圖片理解詩句的內容,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欣賞古詩,讓幼兒體會大自然的美。
    3.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詞語表達自己對《小池》的感想。
    古典音樂,圖片。
    啟發(fā)性談話:小朋友,誰會背古詩呀?背一首給大家聽聽好嗎?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講述,理解古詩的意境。
    (1)圖上是什么地方?(小池塘)。
    小小的池塘邊有什么?
    教師:詩人在炎熱的夏天,來到小池邊,泉水在悄悄地流淌,樹蔭倒映在水面上,一只飛來的蜻蜓站立在嫩嫩的荷葉上。
    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詩人就提筆寫下了這首《小池》。
    2、示范朗誦,講解詩意,介紹作者。
    (1)教師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字是什么?這首是共有幾句?
    小結:很久以前古代詩人寫的詩就叫古詩。古詩的詩句簡練,朗誦起來也非常上口。
    (2)講解詩意,學說詩句。
    泉眼悄悄無聲是愛惜細細的流水。泉眼:泉水的出口。惜:愛惜。細流:細小的流水。
    樹蔭倒映在水面上是它喜歡晴天柔和的風光。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風光。
    小小嫩嫩的荷葉剛露出緊裹的葉尖。尖尖角:指剛出生的.、緊裹著的嫩小荷葉尖。
    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
    (3)介紹古詩作者。
    楊萬里,南宋詩人之一。
    他的詩以描繪山水風光、自然景色為主,樸實清新,流暢自然。
    3、欣賞錄音,學習朗誦。
    提問:剛才錄音中是怎樣朗誦古詩的?你能試著像古人那樣朗誦古詩嗎?
    幼兒跟隨教師學習朗誦。
    4、配上古典音樂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池中班教案篇二
    背景古詩誦讀教學是我園課改課題“德育園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中比較重要的一項研究。也是對學齡前兒童實施素質教育,倡揚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幼兒園教學的特殊性和3~6歲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也決定了幼兒園古詩誦讀教學應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單純的死記硬背,枯燥的重復朗讀,不僅不能使幼兒愛上古詩的活動反而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因此,在設計本次古詩《小池》的教學時,我運用了多種形式和手段,從多方面調動幼兒的感觀,以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入手,配上音樂,肢體動作,游戲等,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古詩,更便于幼兒識記詩句內容,也從中體會到古詩的樂趣,達到培養(yǎng)幼兒古詩學習興趣的最終目標。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夏日情景,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朗讀并背誦古詩。
    3.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小朋友們喜歡夏天嗎?那你們喜歡夏天的什么呢?現在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別樣的夏天,看你們喜歡老師說的夏天嗎。
    播放配樂,朗誦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這是一個初夏的午后,天還不是很熱,在一個小池塘里,不時有涓涓細流涌出,豎起耳朵聽聽有傳說中的泉水丁冬聲嗎?沒有,也許是流的實在太細了吧。不遠處,柳樹隨著風輕撫水面,樹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見。好是這濃密樹陰也愛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風光,放眼望去,幾只蜻蜓在露出綠頭的荷花投影上嬉戲呢。
    這樣的夏天美嗎?有位詩人叫楊萬里,只用了個字寫了首詩就把這樣美的夏天描述了出來,小朋友想學學嗎?出示古詩《小池》范讀一遍。
    二、學習古詩。
    1、講解古詩大意現在我們來看看這首詩寫的和老師剛才說的一樣嗎?
    小池楊萬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詩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細很慢,樹蔭照在水中,似乎愛上了這晴天里柔和而美麗的風光。小荷才露出一個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經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說說這樣的景色美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它。
    第一遍,跟讀,(并指出詩句對應圖的位置。)第二遍,跟讀(逐字讀)。
    4、小朋友們都讀的非常好,動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訴小朋友,小池還有一首歌呢,接下來我們聽一遍,然后我們唱的時候把我們編的動作加上好嗎?好的,我們先來聽一遍。
    好的,現在老師念那句,表演那句的小朋友就趕緊擺好動作好不好,我們來比一比那組最快。(可進行兩遍)。
    三、拓展。
    教學反思。
    在幼兒園大班出現了古詩教學活動,為了上好古詩教學,同時結合季節(jié)特點,我選擇了古詩《小池》,活動中我通過課件的圖畫,讓幼兒初步感受小池景色的美麗,古詩的意境美并讓幼兒用自己的話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在幼兒充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著圖畫的意思時,教師話鋒一轉:古時候有個詩人叫楊萬里,也和你們一樣覺得這景色很美,陶醉在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寫下了千古流傳的經典古詩《小池》,你們想不想聽聽詩人是怎么用詩句來描寫這幅畫面的呢?此時激發(fā)了幼兒的想聽古詩興趣,究竟詩人會怎樣用古詩來描寫這樣的畫面呢?和我們說的會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在教師巧妙設計的情景中,孩子們帶著這樣的想法,進入了古詩教學活動中。
    在理解古詩內容的時候,教師緊緊抓住詩中描寫的景物:泉眼、樹陰、小荷、蜻蜓,來引出相應的詩句進行學習和誦讀,并讓幼兒通過圖文結合感受泉眼與泉水、樹陰與池水、小荷與蜻蜓之間的聯系,從而感受自然之間的和諧與美好。為讓幼兒更好的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對詩句中關鍵詞做了一定得理解。理解的時候利用了幼兒在平時“詞語開花”的經驗,對古詩中關鍵的詞語進行拆字組詞的方法,這樣幼兒不僅很感興趣,也很容易的理解了字詞的意思。
    在進行教學中,我也看到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如果在孩子們自由講述了畫面的內容后,教師能及時把幼兒的發(fā)言進行歸納,用散文的形式對畫面總結性描述,對于幼兒感受古詩的意境美會起到很大的幫助。古代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麗結晶,它具有句子簡短,語言簡練,意境優(yōu)美等特點,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增加幼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加強幼兒對語言的鑒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這對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具有強烈的熏陶作用。教師的語言應該更錘煉,做到語言簡練。這次教學活動,教師是通過讓幼兒找出關鍵事物,并讓幼兒找一找這些景物分別都藏在哪些詩句里,來引出詩句,然后通過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古詩,感受意境。如果換一種方式,在幼兒找出古詩中描寫的景物以后,馬上回到畫面中,通過畫面的理解再引出古詩進行學習,哪一種方式更有效。
    小池中班教案篇三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這首詩是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寫的。他寫的詩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這首詩就是寫詩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麗景色。
    2同學們仔細看圖(投影或掛圖)說一說圖上畫了什么景物。試著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
    1我們聽一聽詩中是怎樣描寫小荷花池美麗景色的。聽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
    2自己出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正確;練習把每句詩讀通順。
    3檢查識字和讀課文情況。用生字卡檢查識字;指導把課文讀流暢。
    1自讀詩句,提出不懂的詞語,同學討論,教師點撥,了解詞句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看圖想象小池的美景,進一步了解詩句的意思。
    在學生對詩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要指導學生把景物讀活,要讀出景物間的密切聯系??蓞⒖肌敖虒W建議”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讓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在模仿的基礎上讀好。
    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小池中班教案篇四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兩課時
    學習古詩《所見》。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一、激趣導入。
    1、沈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
    --展示學生平時的古詩積累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如:?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范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匯報。
    4、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預設問題:什么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配上音樂)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范寫"黃"、"童"
    六、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里討論一下,試著編一個故事。
    七、課后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學習古詩《小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發(fā)學生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圖揭題,導入。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問:這是什么?
    2、小池美嗎?美在哪里?(指導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同桌合作,試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字音。
    3、指名兩人組朗讀匯報。
    三、圖文對照,理解感悟。
    1、看課文插圖,說說你覺得池塘怎樣?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2.交流自學。課堂討論疑難詞句,通過投影重點講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個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細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學生提問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作簡要解答。
    4、簡單講述詩意。
    5、全班齊讀全詩
    四、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
    1. 教師范讀。
    2. 學生練讀。(4人組內,一人朗讀古詩,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畫面。組內交流)
    3. 教師語言描述,激發(fā)學生想象。
    4. 引導學生帶著這種感覺朗讀。
    5. 朗讀反饋。
    6 .練習背誦。
    五、學習生字。鞏固詞語。
    1. 出示帶音節(jié)生字認讀。
    2. 去掉音節(jié)認讀。
    3. 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性認記字形。
    4、認讀課后我會讀的詞語。
    六、.總結全文。
    七、課后拓展:
    和伙伴們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
    小池中班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兒歌,會完整講述句子“我的房子要有……,……(干什么)。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房子》。
    3、鼓勵幼兒能勇敢的在家長面前大膽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儀;幼兒用書《房子》;
    活動過程:
    一、通過簡單談話,引導幼兒說出有關房子的經驗,思考討論什么是符合需求的房子。
    1、教師提問,喚醒經驗:
    (1)房子我們都很熟悉,你來說一說,你見到過什么樣的房子呢?
    (2)不同的房子里有些什么東西呢?
    (3)房子有些什么用呢?
    2、進一步引導思考:
    (2)鼓勵幼兒暢所欲言,引導幼兒清楚、連貫地表達;
    二、使幼兒通過觀察圖片,學習兒歌《房子》。
    1、教師出示幼兒用書《房子》,引導幼兒觀察后講述。
    (1)你看到圖片上的小朋友設計的房子是怎樣的?
    (2)這樣的設計有什么用呢?
    (4)結合幼兒講述,整理出兒歌中的'語句。
    2、教師示范朗誦兒歌《房子》,幼兒傾聽;
    然后提問:
    (1)兒歌的名字叫什么?
    (2)你聽到兒歌中我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
    鼓勵幼兒用兒歌中的話來回答。
    3、教師引導幼兒學念兒歌《房子》;
    (1)再次完整示范朗誦兒歌《房子》,請幼兒輕聲跟念;
    (2)請幼兒看著圖片自己念兒歌,教師適當提醒;
    (3)糾正念得不當的地方,分組練習念兒歌,一組念一句;輪流兩次,加深印象;
    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房子》。
    1、請你用和兒歌中一樣的話,來說一說你想設計的房子要有什么?做什么用處?
    2、幼兒分散自由練習,教師參與傾聽和指導;
    3、組織交流:
    請練習時創(chuàng)編好的幼兒先來說說自己創(chuàng)編的兒歌,好的句子一起學習。
    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創(chuàng)編好的內容和爸爸、媽媽說一說。
    小池中班教案篇六
    中班初期幼兒自我意識較強,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家長往往重視孩子智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對孩子的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導致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許多幼兒就遇到了同伴關系的強有力挑戰(zhàn)。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傾聽的能力,學習故事中對話式的語言。
    2.理解故事中一一對應的配對關系,能根據故事中的語言形式進行初步的仿編。
    3.初步體會小鳥熱愛自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受,感受朋友間友愛互助的快樂。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
    1.仿編故事中對話式的語言。
    2.體會小鳥熱愛自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間友愛互助的快樂。
    難點:
    1.了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配對關系。
    2.體會小鳥熱愛自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間友愛互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故事內容圖片一套。藍天、白云、大森林、綠草地風景圖一張。
    2.衣服、褲子;鉛筆、橡皮;碗、筷等可以配成對的圖片若干。
    3.故事《好朋友》、歌曲《找朋友》。
    4.經驗準備:幼兒能掌握一些物體之間的配對關系。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導入。
    教師:今天許多小客人來我們班做客了,這些調皮的小客人要和我們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它們要請小朋友閉好眼睛,老師數一、二、三,這些小客人就出來了。大家快把眼睛蒙起來。
    (教師出示故事配套圖片。)。
    二、基本部分。
    (一)圖片配對。
    1.“請小朋友睜開眼睛,說說哪些客人來了?”(幼兒集體回答)。
    2“.這些小客人告訴老師說它們想找一個好朋友,你們愿意幫助它們么?”(集體回答)。
    3.“老師有一個要求,在找朋友的時候,要說一句好聽的話,誰和誰是一對好朋友??炜扉_動你們的小腦筋,找到了舉手告訴我誰和誰是一對好朋友。”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小朋友真能干,這么快就為它們找到好朋友了,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它們自己是怎么說的?!?幼兒欣賞故事一遍。)。
    2.“我們給小客人找對朋友了么?”
    3.哪些小客人找對朋友了?為什么茶壺和水杯是一對好朋友?為什么桌子和椅子是一對好朋友?為什么鑰匙和鎖是一對好朋友?為什么雨傘和雨鞋是一對好朋友?.誰和誰不是一對朋友?小鳥為什么不喜歡和鳥籠做朋友?聽鳥籠與小鳥的對話錄音片段后請小朋友討論:小鳥為什么說我們的朋友是藍天、白云、大森林、綠草地,還有愛鳥的孩子?(出示畫有藍天白云森林草地的風景圖片)。
    (三)學習故事中的語言,嘗試分組講述。
    1.再一次欣賞童話故事,請小朋友輕輕跟讀。
    2.集體講述故事一遍,引導幼兒有表情地講述。
    (1)“好朋友之間說話時心情是怎么樣的?講話的聲音會怎么樣?”
    (2)“現在我們一起來講述一遍這故事,請小朋友用好聽的聲音把它們說的話講出來?!币龑в變哼\用表情有感情地講出對話部分。
    3.分角色講述。
    “現在我把小朋友分成兩組,左邊的小朋友來扮演茶壺、桌子、鑰匙、雨傘、鳥籠,右邊的小朋友扮演水杯、椅子、鎖、雨鞋、小鳥,一起來講一遍這個故事?!?幼兒分組講述故事一遍。)。
    (四)出示另一組圖片,幼兒操作配對,仿編故事。
    1.“我們給小客人找對了好朋友,它們真開心,還請來了更多的小客人,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好嗎?”
    (教師出示第二組圖片)。
    2.這些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們把它們找出來,配成一對。
    教師舉例示范一次。重點提醒幼兒配對完成后要說一句好聽的話——誰對誰說:“我們是一對好朋友?!闭l說“對。”完成后把大卡片送回來。
    (幼兒操作配對,教師個別提問、指導。)。
    3.幼兒輪流仿編?!罢埿∨笥颜f說自已剛才為誰找到了朋友,用故事中的話編出來?!?BR>    三、結束部分。
    教師:這些小客人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它們非常感謝小朋友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可以配成對的好朋友。
    四、活動延伸。
    游戲:《找朋友》。
    教師:你有自己好朋友嗎??現在我們去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給自己找個好朋友,好嗎?隨著《找朋友》的音樂找朋友,幼兒游戲2~3次。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孩子能與老師進行較好的互動。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是根據《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到的幼兒的學習特點來設計的。因此導入時我簡明扼要直接出示圖片,從中吸引孩子的'眼球,孩子們大膽的表達自己所見的圖片內容。在進入主題時,我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請孩子幫忙找“好朋友”,激發(fā)孩子的同情心。整節(jié)活動都以游戲的方式貫穿整節(jié)課。在活動時,我發(fā)現大部分孩子們能夠進行較好的互動,能與同伴較好的交流,并愿意把自己創(chuàng)編的小故事講給同伴聽,但是還是有個別幼兒表現得比較膽怯。且對于孩子的回答我更多的是去關注孩子能夠回答我想要的答案,還是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思維發(fā)展空間。我還需要繼續(xù)努力,摸索,讓活動回歸孩子的生活、游戲中去。
    小池中班教案篇七
    一、設計意圖和背景古詩誦讀教學是我園課改課題"德育園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中比較重要的一項研究。也是對學齡前兒童實施素質教育,倡揚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幼兒園教學的特殊性和3~6歲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也決定了幼兒園古詩誦讀教學應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單純的死記硬背,枯燥的重復朗讀,不僅不能使幼兒愛上古詩的活動反而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因此,在設計本次古詩《小池》的教學時,我運用了多種形式和手段,從多方面調動幼兒的感觀,以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入手,配上音樂,肢體動作,游戲等,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古詩,更便于幼兒識記詩句內容,也從中體會到古詩的樂趣,達到培養(yǎng)幼兒古詩學習興趣的最終目標。
    1.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夏日情景,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朗讀并背誦古詩。
    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小朋友們喜歡夏天嗎?那你們喜歡夏天的什么呢?現在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別樣的夏天,看你們喜歡老師說的夏天嗎。
    播放配樂,朗誦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這是一個初夏的午后,天還不是很熱,在一個小池塘里,不時有涓涓細流涌出,豎起耳朵聽聽有傳說中的泉水丁冬聲嗎?沒有,也許是流的實在太細了吧。不遠處,柳樹隨著風輕撫水面,樹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見。好是這濃密樹陰也愛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風光,放眼望去,幾只蜻蜓在露出綠頭的荷花投影上嬉戲呢。
    這樣的夏天美嗎?有位詩人叫楊萬里,只用了個字寫了首詩就把這樣美的夏天描述了出來,小朋友想學學嗎?出示古詩《小池》范讀一遍。
    1、講解古詩大意現在我們來看看這首詩寫的和老師剛才說的一樣嗎?
    小池楊萬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詩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細很慢,樹蔭照在水中,似乎愛上了這晴天里柔和而美麗的風光。小荷才露出一個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經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說說這樣的景色美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它。
    第一遍,跟讀,(并指出詩句對應圖的位置。)第二遍,跟讀(逐字讀)。
    4、小朋友們都讀的非常好,動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訴小朋友,小池還有一首歌呢,接下來我們聽一遍,然后我們唱的時候把我們編的動作加上好嗎?好的,我們先來聽一遍。
    好的,現在老師念那句,表演那句的小朋友就趕緊擺好動作好不好,我們來比一比那組最快。(可進行兩遍)。
    教學反思
    在幼兒園大班出現了古詩教學活動,為了上好古詩教學,同時結合季節(jié)特點,我選擇了古詩《小池》,活動中我通過課件的圖畫,讓幼兒初步感受小池景色的美麗,古詩的意境美并讓幼兒用自己的話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在幼兒充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著圖畫的意思時,教師話鋒一轉:古時候有個詩人叫楊萬里,也和你們一樣覺得這景色很美,陶醉在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寫下了千古流傳的經典古詩《小池》,你們想不想聽聽詩人是怎么用詩句來描寫這幅畫面的呢?此時激發(fā)了幼兒的想聽古詩興趣,究竟詩人會怎樣用古詩來描寫這樣的畫面呢?和我們說的會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在教師巧妙設計的情景中,孩子們帶著這樣的想法,進入了古詩教學活動中。
    在理解古詩內容的時候,教師緊緊抓住詩中描寫的景物:泉眼、樹陰、小荷、蜻蜓,來引出相應的詩句進行學習和誦讀,并讓幼兒通過圖文結合感受泉眼與泉水、樹陰與池水、小荷與蜻蜓之間的聯系,從而感受自然之間的和諧與美好。為讓幼兒更好的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對詩句中關鍵詞做了一定得理解。理解的時候利用了幼兒在平時“詞語開花”的經驗,對古詩中關鍵的詞語進行拆字組詞的方法,這樣幼兒不僅很感興趣,也很容易的理解了字詞的意思。
    在進行教學中,我也看到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如果在孩子們自由講述了畫面的內容后,教師能及時把幼兒的發(fā)言進行歸納,用散文的形式對畫面總結性描述,對于幼兒感受古詩的意境美會起到很大的幫助。古代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麗結晶,它具有句子簡短,語言簡練,意境優(yōu)美等特點,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增加幼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加強幼兒對語言的鑒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這對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具有強烈的熏陶作用。教師的語言應該更錘煉,做到語言簡練。這次教學活動,教師是通過讓幼兒找出關鍵事物,并讓幼兒找一找這些景物分別都藏在哪些詩句里,來引出詩句,然后通過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古詩,感受意境。如果換一種方式,在幼兒找出古詩中描寫的景物以后,馬上回到畫面中,通過畫面的理解再引出古詩進行學習,哪一種方式更有效。
    小池中班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準備:
    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圖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么呢?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出示多媒體)。
    (1)你看見了什么?這幅畫上是什么季節(jié)?.冬天會怎么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么?帶著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古詩)。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jié)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jié)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jié)奏。看節(jié)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三、結束部分。
    1、總結: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2、把學會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江雪》是一首極具畫面感的古詩。所以在導入時我先出示了兩幅色彩鮮明、景物突出的畫,然后讓幼兒說說看了這兩幅圖能想到哪兩首詩,從而引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句話,為學習《江雪》時引導幼兒列舉意象、想象畫面作鋪墊。之后指名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小池中班教案篇九
    1、學會用均勻的聲音演唱歌曲,和同伴保持音量上的一致。
    2、唱準歌曲中的跳音部分,表現歌曲中的踴躍和連貫。
    準備:
    1、木偶人或其他人偶。
    玩具。
    2、語言《小池》掛圖。
    2、師生進行回聲的游戲。
    教師:喂!你好!
    幼兒:喂!你好!
    教師:親愛的大山,你好!
    幼兒:親愛的大山,你好!
    教師:我喜歡旅游。
    幼兒:我喜歡旅游。
    3、教師:回聲的游戲好玩嗎?這個人在山上玩了一會,又繼續(xù)往前走。然后他又來到了一個地方,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就像一幅畫一樣!
    1、教師出示畫面引導幼兒觀察,并感受畫面的優(yōu)美意境。
    教師:仔細看看,這個人看到了什么優(yōu)美的風景?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
    2、播放歌曲或教師范唱歌曲一遍,引導幼兒欣賞。
    教師:看到這么優(yōu)美的風景,這個人很高興,他就唱了一首描寫這首風景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小池》你們聽!
    3、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內容,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帶領幼兒學習歌詞內容。
    教師:誰能說說歌曲里唱了什么?
    4、引導幼兒跟著歌曲的旋律朗誦歌詞。
    5、教師帶領喲而逐漸把歌詞和旋律匹配起來進行演唱,鼓勵幼兒用均勻的聲音演唱。在演唱的時候要能聽到同伴的聲音,并和大家的聲音保持一致。
    三、鼓勵幼兒感受歌曲中前后兩部分不同的演唱方法,引導幼兒唱準跳音。
    1、教師:你覺得演唱這首歌曲要注意什么?
    2、教師小結:這首歌曲前面兩句在演唱時,要注意有很多的跳音,后面兩句則比較連貫。
    小池中班教案篇十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內容來源繪本《我也要搭車》,活動重點定位在“約定”上,主要讓幼兒在有趣的繪本故事中學會遵守和別人的約定,做一個遵守約定的人。本次活動預設了三個環(huán)節(jié),其中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的過程中圍繞獅子爺爺和兔子、刺猬、長頸鹿、松鼠們之間的“約定”展開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解“約定”的含義。另外,中班孩子的社會意識正在逐步加強,因此通過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了幼兒初步的責任意識。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了解“約定”的含義,感受遵守約定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小朋友有關于約定的經驗。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內容--激發(fā)興趣。
    2、那如果沒有遵守約定的話會有什么麻煩呢?今天我們就來聽一個關于約定的故事。
    二、觀察理解故事--了解約定的含義。
    (一)和獅子爺爺的約定:
    森林里可熱鬧啦,小動物們聽說獅子爺爺做了一輛公共汽車,都好奇極了。老遠老遠就聽見了車輪咕嚕咕嚕的聲音。(播放ppt+音樂)。
    小結:獅子爺爺知道兔子喜歡蹦蹦跳跳,在車上蹦蹦跳跳的話會有危險,所以獅子爺爺和兔子之間做了這樣的約定。
    2、獅子爺爺接著又遇到了誰?小刺猬也想搭車,獅子爺爺同意了嗎?它們之間會有什么約定?(我要和你做個約定,你上車后不能刺傷乘客們。)。
    小結:小刺猬答應了和獅子爺爺的約定高高興興的上車了。
    小池中班教案篇十一
    1.理解古詩內容,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背誦古詩,了解農民勞作的艱辛。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萌發(fā)對農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提前通過圖片、視頻等了解水稻種植、種植過程等。
    2.物質準備:ppt圖片、米飯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里來的嗎?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朗誦故事,理解詩歌意境。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并用“辛苦”說一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三、嘗試背誦,加深理解。
    在幼兒對古詩內容及含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看圖,嘗試背誦。
    四、交流討論,了解農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1.提問:你見過農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你學一學。農民伯伯勞作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通過討論表達對農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2.小結:《憫農》這首詩歌描寫出農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費。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引出主題。然后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在這一過程中借助畫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讓孩子們找到共鳴,并抓住了詩眼“辛苦”二字,通過喚醒孩子的生活經驗來品詩中之情,讓幼兒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激起孩子對農民的熱愛尊重之情,達到了預期目的。
    小池中班教案篇十二
    我用明麗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在這同時注意聯系孩子們的已有經驗,產發(fā)想象,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使孩子有學習的興趣,能主動地學、專注地學。
    給學生直觀感受,喚起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向往,將學生帶入課文。在精讀課文中,重視挖掘孩子的內心體驗。如在要求學生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教師說:“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讀聽。”這樣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有的突出“輕輕”,有的突出“一閃一閃”,有的突出“常常的”等詞,短短一句話竟有如此多的不同讀法,看來,孩子們是自己去感悟的,教師的一句話在這里起到微妙的作用。
    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充分感悟白鵝、太陽、月亮、星星倒映在池塘里的美景,對于這些比較經典的語言,一方面使學生產生了審美感覺,一方面讓他們去體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小池塘這只水汪汪的大眼睛還能倒映出什么呢?”這個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在這基礎上安排了一個說話訓練:
    倒映在池塘里,像。
    在感悟了小池塘美的前提下,讓孩子拿起彩筆畫一畫,再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根據圖畫指導背誦,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生字教學相對來說枯燥無味,但它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教授生字時,教師沒有一味的自己講,而是由孩子們自己學為主。如“你來提醒小朋友這個字的發(fā)音注意點”,“你來說說這個字容易錯哪”等,再加上老師的規(guī)范提醒,讓生字教學化被動為主動,并且讓它生動。
    小池中班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4.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會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1.(出示美麗的大自然的錄像片斷,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
    同學們,看看這大自然吧,萬物總是那么和諧的相處,使大自然如此的美麗。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來贊美過大自然的萬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小池》(板書:2小池)
    2.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宋朝的楊萬里寫的。
    1.出示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樹陰、幾片生機盎然的荷葉、幾只小小的錯蜒)(板書:泉眼、細流、樹陰、小荷、蜻蜓)
    2.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詩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3.學生自由讀詩。
    4.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讀全詩,老師正音。
    5.全班齊讀。
    1.指導一、二句。
    (1)指名讀詩的一二句。
    (2)看課件。老師配樂說: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見。
    (3)這么寧靜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聲音要輕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學生自由練讀。
    (5)指名讀。
    (6)男女比賽讀。
    2.指導朗讀三、四句。
    (1)看課件。老師配樂說: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頭了。)
    (2)哪位同學知道,這是描寫什么季節(jié)的池塘?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葉和蜻蜓,而荷葉才剛剛露出尖尖角,說明這是剛到夏天的時候)
    (4)指名反復讀。讀出欣喜的語氣。
    (5)全班朗讀。
    3、有感情的朗讀整首古詩。
    1老師配樂范讀,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一幅小池圖。
    2指名說想像到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可以和詩中的一樣,也可以聯想更多的東西)
    1.全班比賽背。
    2.你喜歡這首古詩嗎?為什么?(板書:寧靜、美麗)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fā)現,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萬物,保護環(huán)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1給生字組詞。
    2指導寫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區(qū)別?!罢铡弊质巧舷陆Y構。上面的“日”和“召”一樣長。
    1默寫古詩。
    2畫畫你心中小池的樣子。
    小池中班教案篇十四
    1.小組合作,試讀課文,討論詞義,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自學。課堂討論疑難詞句,教師可以通過投影或多媒體課件重點講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3.學生提出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作簡要解答。
    (二)簡單講述詩意
    (三)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練讀。
    4.引導學生帶著這種感覺朗讀。
    5.朗讀反饋。
    6.練習背誦。
    (四)學習生字
    1.出示帶音節(jié)的生字認讀。
    2.去掉音節(jié)認讀。
    3.小組合作,認記字形。
    (五)總結全文
    小池中班教案篇十五
    小池塘美美地睡了一個冬天,春風姐姐輕輕吹了一口氣,小池塘就醒來了,今天,老師帶你們到美麗的小池塘邊去看一看。
    板書課題,指名讀,齊讀。
    想知道小池塘究竟是什么樣子嗎?請小朋友們邊看畫面邊靜靜地聽。
    1、小池塘美嗎?(美)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就是你們朗朗的讀書聲,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讀準每一個字的音,不添字、不漏字,把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檢查自學效果。出示生字詞(帶拼音的),指名讀,集體糾音。去掉拼音你還能讀好它們嗎?指名讀,開火車讀。
    2、字詞妹妹走進了長句子中,你還能讀好它嗎?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幫助讀好這些句子。
    出示長句子,指名讀,教給讀的方法:注意停頓。
    3、字詞娃娃又走進了課文,相信你們一定也能把課文讀得很棒,自己先自由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連貫、讀流暢。
    分自然段指名讀。
    4、剛才,我們分小節(jié)讀了課文,也觀察了畫面,你眼中的小池塘是什么樣子的?
    課中休息。請小朋友跟老師做:1、2點點頭,3、4扭扭腰,
    5、6跺跺腳,7、8坐坐好。
    小池塘怎么會像明亮的大眼睛呢?板畫:眼眶(小池塘),請小朋友讀一讀第一小節(jié),你就會明白的。
    學生交流。
    1、出示: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你還見過什么東西一閃一閃的?板畫:水波。
    指導朗讀指名讀男生讀。
    2、出示:池塘邊的蘆葦長起來了,像長長的睫毛。
    提醒學生注意多音字。
    小朋友們,知道睫毛在哪嗎?用手指指。
    對了,睫毛就長在眼睛的邊上。板畫:像睫毛一樣的蘆葦。
    指導朗讀指名讀女生讀。
    3、這么美麗的小池塘,是春風姐姐把它喚醒的,指導朗讀第一句。
    4、醒來的小池塘多可愛啊!水波一閃一閃的,長長的蘆葦像睫毛,真像一只美麗的大眼睛,誰來美美在讀一讀這一自然段。
    指名讀師引讀。
    課件出示:姐吹。
    小池塘風景如畫,下一節(jié)課老師帶著小朋友們用明亮的眼睛繼續(xù)尋找小池塘的美景。
    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教師該教什么?學生應學什么?內容到底如何安排?教程究竟怎么設計?第一課時真的沒有精彩展示嗎?筆者認為,閱讀教學應該是有起點、有重點的,每一課時除了有它固有的教學目標和板塊,還應該有執(zhí)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個性目標。那么,怎樣使第一課時教有實效呢?我在執(zhí)教時盡量做到簡中求實、簡中覓效。
    簡潔的導入寥寥數語即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引入文本的情境,使其接觸到文本的精神內核。本人在執(zhí)教《小池塘》一課時,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把學生從寒冷的冬天的情境帶入暖意融融的春天,從而帶入到美麗的“小池塘”邊。
    初讀是學生初次感知教材,學習一篇課文的起始階段。依據教學目標,初讀的設計也簡單明了,讓學生覺得學起來目的明確,有可操作性。如:第一遍初讀課文,做到不漏學、不添字,把不認識的安借助拼音多讀幾遍,通過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引導學生感知全文。
    簡潔的過渡是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最見效果的一個程序。精心打磨過的過渡語言簡意駭,既承上啟下,又能引領學生由初讀過渡到精讀。如:剛才我們分小節(jié)讀了課文,你眼中的小池塘是什么樣的?從而過渡到小池塘就像明亮的大眼睛即第一自然的內容。
    本人在理解朗讀第一自然段時,一是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做到讀有要求,讀有層次,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內容;二是抓住關鍵詞和重點句引導學生潛以揣摩、感悟理解。這樣在簡簡單單的教學之中,能有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讀中感悟。
    總之,第一課時的教學貫在簡潔,貴在樸實。我們要像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說的那樣:“學會有選擇地放棄,適求課刻的簡單?!币痪湓?,第一課時是對學生進行讀寫(生字)訓練,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的起始點。
    當然,有些環(huán)節(jié)還可以設計得更為精巧細致一些?!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僅是本人一家之言,敬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過:“語文教學活動是復雜的師生雙方的活動,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其中甘苦,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本人執(zhí)教后提筆書寫`冷'與`暖',不僅別有一番風味,更是為了孜之以求,積極進取,做不畏勞苦的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探索者”。
    小池中班教案篇十六
    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小池塘》一課,是一篇形象生動、內容新穎、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描寫了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景象。課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悅,賦予靜態(tài)的池塘以動態(tài)和生命。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和表演、畫圖等多種手段來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提高思想認識。
    上課起立,老師故意安排一位學生趴在課桌呼呼地睡覺。當其他同學感到奇怪,要去喊他(她)時,老師搖搖手,然后,走到這位同學面前,輕輕地朝他吹一口氣,用柔和的聲音說:春天來了,該醒醒啦。睡覺的同學在老師的呼喚下,睜開了眼睛,并朝四周張望。這時,老師及時引導:呀,春風姐姐把這位同學吹醒了?,F在,同學們朝窗外看看,柳樹被春風姐姐吹醒了,發(fā)出了嫩芽;桃花也被春風姐姐吹醒了,開出了紅花一天,春風姐姐看到一個小池塘還結著薄冰,還在睡覺呢。春風姐姐是怎么做的呢?小池塘有什么變化呢?同學們想知道嗎?那趕快讀一讀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小池塘》吧。這樣,學生的興趣被有效地激發(fā),迫不急待地進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去。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以學生自讀為主??勺屗麄兺ㄟ^朗讀,初步感知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了解意思;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對照插圖,體會意境;畫出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問題,準備質疑。學生初讀后,可進一步開展小組合作式學習:交流一下閱讀的感受,討論一下提出的問題,探究一下不懂的地方,讓每個學生都有互助學習、表現的機會。這樣,通過兩個層次的自主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感知,對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有了一定的體味,對課文的意境也有了形象性的感悟,這些都為下一步的精讀品味打好了基礎。
    老師請那位睡覺的同學說一說,剛才老師一口氣吹在臉上的感覺。再請他(她)扮演小池塘,老師扮演春風姐姐,演一演。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春風姐姐為什么要輕輕吹一口氣。(體現著愛心)然后,多媒體展示: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水動了起來。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水波一閃一閃的?(春風吹的結果)再把景拉遠,讓學生感受小池塘的整體形狀:圓圓的,亮亮的,像一只大眼睛。之后,請學生觀察一下周圍同學的眼睛,看看有什么共同點。(都長著眼睫毛)接著,啟發(fā)學生:那么,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兒呢?老師邊用多媒體展示,邊動情地說:春風姐姐把小池塘周圍的蘆葦也吹醒了,蘆葦也長起來了,同學們看,像不像給小池塘這只大眼睛鑲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你能把它的美讀出來嗎?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在學生有了鮮活的感受后,老師激發(fā)學生探究:現在,小池塘這只大眼睛要看東西了,它是怎么看的呢?老師讓學生一起參與做試驗:端來幾盆水,讓每位同學就近湊上去看一看,發(fā)現水中就會有自己的倒影,以此來理解倒映的意思。
    接著,老師進一步啟發(fā):小池塘看到些什么呢?它不會說話,但只要看一下它的眼睛就能知道了。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把小池塘看到的東西畫下來。老師隨著學生的回答,用多媒體分別展示動態(tài):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鵝;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鮮紅的氣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彎彎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許多閃亮的珍珠。老師點撥:同學們,它們能一起出現在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嗎?讓學生明白:在不同時間,小池塘倒映的東西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水中倒影:白鵝在悠閑地游動,鮮紅的氣球似乎正要放飛;彎彎的小船在輕輕搖蕩,顆顆珍珠在閃閃發(fā)亮老師還要提示學生:前兩句要讀得明快而響亮,表現白天的熱烈;后兩句則要讀得柔和而緩慢,體現夜晚的幽靜。
    學生誦讀第二自然段之后,老師再作啟發(fā):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就倒映了這四樣東西嗎?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用水彩筆也來畫一個小池塘,并給它倒映更多美麗的東西。注意必須是同一時間出現的。當學生繪出了一幅幅多彩的倒影圖后,老師讓學生模仿課文中句式,用()倒映在池塘里,像()來練習說話。在學生充分描繪的基礎上,老師聲情并茂地誦讀課文最后一段:明亮的小池塘,美麗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再啟發(fā)學生:五彩就是五種顏色嗎?(是泛指有很多種顏色)小池塘里的倒影僅僅是色彩多嗎?(事物的姿態(tài)也很多)誰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多姿多彩)指導朗讀最后一段,注意讀出贊美的語氣。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較深的體味后,讓他們朗讀全文,教師再作適當指點。接著,引導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再把它們摘錄到自己的好詞佳句本里,這樣,從背誦、選摘兩方面進行積累,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之后,教師提示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圖中一條小魚在池塘里游動,嘴巴也在快樂地張合著。它在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積極揣摩小魚的心理,說說小魚的心里話。接著,再觀察想象:看圖中小池塘邊也有兩個小朋友在拍手、歡呼,他們又在說什么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發(fā)表見解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們的美是要靠我們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的,而且,還要靠我們像保護自己的眼睛那樣去保護它們。同學們來談談,我們該如何去保護它們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以加深認識,升華感情,受到環(huán)保教育。
    課后,老師可組織學生去郊外活動,并帶好筆和紙,觀察一下池塘、小河、山林、田野等等,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畫下來(或描寫出來),還可以把活動中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感受記下來?;貋硪院?,作一次交流活動,這樣,從課堂上的描摹體味,到自然中的真實感受,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生活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有利于其認識的提高。
    小池中班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多種方式識識記“泉”、“流”等7個生字,學會寫“尖”字 。
    2、能正確、流利、誦讀古詩。
    3、圖文結合,初知古詩大意。
    教學重難點:
    1.認識7個生字,通過吟誦古詩,發(fā)現古詩之美
    教學準備:課件、字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韼追鶊D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荷花開在小池非常美麗。
    3. 古人楊萬里當時也看到一個美麗的小池,并寫成了一首古詩《小池》。
    4.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趣味識字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認讀)
    2.古詩中描述小池有哪些景物呢?(荷葉、泉水、蜻蜓等等)
    3.(哇,古詩寫得這么美,老師也想來讀一讀)教師示范誦讀《小池》。
    (2)繼續(xù)出示“流”的金文和小篆讓同學們猜一猜,并看圖片,出示帶平聲符號“流”字,帶學生誦讀,強調拖長音。
    (3)帶學生誦讀“泉眼無聲惜細流”
    5.帶學生誦讀“樹蔭照水愛晴柔”
    猜字謎:把矛放在樹上。
    識字:柔 誦讀“柔”
    識字:愛 愛:愛心、關愛
    6.帶學生誦讀“小荷才露尖尖角”
    (1)出示荷的篆文猜一猜這是什么字,識字:荷,帶學生誦讀,強調拖長音 (平聲出示圖片)
    (2)猜字謎:露:路上有雨組成什么字?
    7.帶學生誦讀“早有蜻蜓立上頭”
    出示蜻蜓圖片,誦讀“蜻蜓”
    8.(1)將平聲字歸類出示:泉、荷、蜓、才、池,帶學生誦讀,看這些字的聲調,告訴孩子在我們古代,第一聲和第二聲合起來是平聲,凡是平聲,都要拖長音。再次誦讀這些字。
    (2)將仄聲字歸類出示:小、眼、有,帶學生誦讀,看看這三個字的聲調,告訴孩子在我國古代,第三聲和第四聲合起來是仄聲。凡是仄聲都要讀短音。讓同學們讀小、眼、有。
    9.教師示范誦讀《小池》
    (1)學生分小組讀
    (2)男女賽讀
    (3)指名讀,教師相機評價
    (4)全班齊讀
    10.玩游戲:生字回家
    泉、流、愛、柔、荷、露、角、蜻、蜓
    ( )眼無聲惜細( ),
    樹蔭照水( )晴( )。
    小( )( )尖尖( ),
    早有( )( )立上頭。
    三、看圖猜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一、二句古詩圖片,讓學生猜一猜。
    2.教師誦讀,學生跟著誦讀。
    3.出示三、四句詩圖片,猜一猜。
    4.請小朋友們在頭腦中想象畫圖
    5.理解“露”字:借圖體會意思“長出來了、冒出來了”
    6.理解“立”字
    (1)小蜻蜓飛過來了,立在了荷葉上,你能給立換個詞嗎?
    (2)指名表演:誰會做做“立”的動作?
    7.誦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8.寫字,出現“尖”字,讓學生觀察字的結構,田字格的位置,注意“小”字變成部件后豎鉤變成一條短豎。教師范寫,學生練寫。
    四、總結全詩
    1.教師吟誦《小池》
    2.小池景色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的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fā)現,去觀賞,去贊美。
    小池中班教案篇十八
    1、知識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2、過程與方法:師生合作,朗讀悟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進行美的教育,培養(yǎng)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難點】:根據詩意,體會意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到大自然中去玩嗎(出示幾張美麗的大自然圖片)。
    同學們,看看這大自然吧,萬物總是那么和諧的相處,使大自然如此的美麗。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來贊美過大自然的萬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楊萬里的《小池》。讓他帶著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筆下的小池吧。(板書:2小池)。
    2.介紹作者:楊萬里,南宋詩人,字廷秀,號誠齋。是我國古代寫詩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詩通俗清新,流暢自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詩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2.學生自由讀詩。
    3.同桌合作,試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字音。
    4.檢查生字詞:指生認讀,小組讀,全班讀。
    5.書寫生字,并演示筆劃,注意寫法。
    6、指名兩人組朗讀匯報。
    三、指導朗讀,體會詩意。
    1.學習一、二句。
    (1)指名讀詩的一二句。
    (2)讓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重點指導(出示課件):(泉眼:泉水的出口;惜:愛惜;細流:細小的流水;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風光。)(板書:泉眼——惜樹陰——愛)。
    (3)指名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指導理解詩意:細細的泉水從泉眼里悄然無聲地流出來,好像泉眼很愛惜它們,舍不得讓它們多流一點。一片樹蔭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愛這晴天里的柔和而美麗的'風光。
    (4)(出示課件)老師配樂說: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見。
    (5)這么寧靜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聲音要輕柔、甜美、速度稍慢)。
    (6)學生自由練讀。
    (7)男女比賽讀。
    2.學習三、四句。
    (1)找出關鍵詞語,指導理解:(尖尖角:指剛出生的,緊裹著嫩小荷葉尖端。)(板書:小荷——露蜻蜓——立)。
    (2)(出示課件),老師配樂說: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頭了。
    (3)哪位同學知道,這是描寫什么季節(jié)的池塘?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葉和蜻蜓,而荷葉才剛剛露出尖尖角,說明這是剛到夏天的時候。)。
    (5)指名反復讀。讀出欣喜的語氣。
    (6)全班朗讀。3、有感情的朗讀整首古詩。
    四、老師范讀,想像詩境。
    1.老師配樂范讀,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一幅小池圖。
    1.全班比賽背。
    2.你喜歡這首古詩嗎?為什么?(板書:寧靜、美麗)。
    3.結語: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fā)現,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萬物,保護環(huán)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附錄:楊萬里簡介。
    楊萬里(1127年-12),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湴塘村)。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歷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反對以鐵錢行于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閑居鄉(xiāng)里。在中國文學史上,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他作詩25000多首,只有少數傳下來。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職廣東,發(fā)現惠、潮等州外皆無軍營,將士皆居城中,遂奏請同意,在所有諸路鄉(xiāng)間外砦蓋造廨舍營房,不準士兵遷駐城內。在惠州先后寫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如《白鶴峰》《游東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橋》《游豐湖》等,其中《游豐湖》是惠州西湖歷代名詩之一:“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及羅浮,東坡原是西湖長,不到羅浮便得休”。其人其詩在惠州影響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賢祠。
    小池中班教案篇十九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春天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小池塘的明麗
    體會詞句,感悟小池塘的明麗
    1、課前帶領學生參觀學校的小池塘
    2、多媒體課件制作
    一、回顧參觀情景,暢談所見所感
    1、指生說說自己參觀到了什么?
    2、師相機板書:小池塘
    師:小朋友,你覺得小池塘怎么樣?你想夸夸小池塘嗎?指生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與實際事物相聯系,增加學生直觀感受,然后再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圖事,說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生讀課文的興趣。
    二、精讀課文,感悟文本
    (一)精讀第一自然段
    1、讓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自然段;師巡設指導。
    2、多媒體顯示小池塘中水波閃動,池塘邊蘆葦隨風飄動的畫面。
    3、小池塘像什么?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小池塘像大眼睛?同桌互相交流,然后指名說。
    4、師:讀給大家聽一聽嗎?
    師:“輕輕”、“一閃一閃”、“長長”這些表示動作的詞你能做一做嗎?指生做輕輕眨眼的動作,同位互相觀察。
    師:誰想和他比一比?看誰能賽過他?
    師:大家想讀嗎?好!一起來過把癮吧!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小朋友們讀得真好!老師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了,池塘里的冰被你們讀化了,水動起來了,就像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似的。
    [設計意圖]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第一自然段教學讓學生自主讀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使學生愿讀、樂讀、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讀書意識。
    (二)精讀第一自然段
    1、多媒體顯示:白天和晚上小池塘中的倒影
    (1)錄音范讀第二自然段,生邊聽邊觀看畫面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將自己讀懂的地方在小組里討論交流
    (4)指組匯報
    (5)白天,這只“大眼睛”里能看見什么?晚上呢?
    (6)你覺得這只“大眼睛”看到景物美嗎?把感受到的美讀給大家聽聽。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讀書,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
    (三)精讀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
    師:“五彩”說的是顏色非常多,很美,為什么說這個小池塘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呢?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
    3、指名說,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
    4、指名感情朗讀
    5、感情朗讀全文質疑
    (四)遷移練習
    模仿文中句式寫話:
    拓展延伸閱讀與說話和結合,既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又對學生進行了發(fā)散思維訓練,有昨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學生通過精讀感悟理解課文,并不是語文學習的最終目標,教師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語言訓練點,使聽、看、說、讀緊密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缎〕靥痢肥且黄蜗笊鷦?,內容新穎、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在教學中緊緊抓住了“美”字,讓學生讀也它的美,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升華,審美情操得到。熏陶和感染,學完課文后,讓生模仿課文句子說話,這樣不僅培訓了學生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池中班教案篇二十
    1、借助圖片或多媒體并提取已有經驗,理解詩歌內容,重點理解“抱”、“搖”的用法和涵義。
    2、能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3、感知自然的美。
    掛圖兩幅
    一、引出課題:
    師:1、小朋友,你的家漂亮嗎?(漂亮)
    2、誰愿意起來說一說你家門前都有什么?(幼兒回答)
    3、你想知道我家門前有什么嗎?
    二、結合掛圖學習詩歌:
    (一)、出示掛圖,理解詩歌內容:
    1、出示圖一:
    (1)、你們看,我家門前都有什么?(小池塘)漂亮嗎?(漂亮)
    (2)、為什么漂亮?里面都有什么?(彩云、小鳥、太陽)
    (3)、咦?小鳥、彩云、太陽怎么會在水里呢?(引導幼兒說出那是天上的小鳥、彩云、太陽的影子)
    (4)、為什么小鳥、白云每天都愿意出來?小池塘這么漂亮“小鳥和彩云都愛來照像”。(重點引導幼兒理解“照像”)
    (5)、這么漂亮的小池塘水藍藍的,那么你們看,太陽是什么樣子的?(引出“金太陽”)
    (6)那么這是什么時候的小池塘?(白天)白天的小池塘是什么樣子的?白天的小池塘漂亮嗎?(漂亮)
    2、出示圖二:
    (1)、這是什么時候了?(晚上)太陽哪兒去了?(引出詩句“晚上太陽去睡覺”)
    (2)、太陽去睡覺了,誰又出來了?(月亮)月亮美不美?它是什么樣子的?(描述月亮并引出“銀月亮”)
    (3)、我們看一看現在池塘里有什么?(月亮、星星、小魚)你們猜猜小魚會和星星干什么呢?(捉迷藏)它們會怎樣捉迷藏?(豐富詞匯:悄悄)為什么要悄悄捉迷藏?(吵醒其它的花、草、小動物休息)
    (4)、晚上的小池塘漂亮不漂亮?(漂亮)
    (5)、師:“我家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BR>    (6)、這是誰?(柳樹)柳樹看到小池塘白天、晚上都很漂亮,它會怎樣?(高興)高興的時候柳樹會怎樣笑?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讓幼兒回答并引出詩句)
    老師編了首詩歌,名字是《我家小池塘》,想不想聽?
    (二)、教師完整的朗誦詩歌,(結合掛圖):
    1、詩歌的名字是什么?
    2、小池塘里,白天和晚上說的事情一樣嗎?白天什么樣?晚上什么樣?
    3、小池塘為什么要抱著金太陽?平時媽媽抱著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媽媽抱著自己親愛的寶寶,媽媽的感覺是怎樣的?說明小池塘就像媽媽一樣喜歡抱著自己的寶寶,而太陽也像寶寶一樣喜歡被池塘媽媽抱。
    4、小池塘為什么要搖著銀月亮?月亮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
    (三)、師幼一起朗誦詩歌:
    1、讓幼兒說出最喜歡詩歌的哪一句。
    2、白天的池塘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朗誦?(響亮一點)晚上的小池塘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朗誦?(聲音靜一下)
    (四)、師幼有感情的朗誦(加上動作)
    (五)、請個別幼兒朗誦
    三、活動結束:
    1、小池塘這么美麗,你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呢?(環(huán)保方面)
    小池中班教案篇二十一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
    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生字卡片。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小池塘是什么樣?它美不美?美在哪里?)。
    3、小朋友們提的這些問題,讀了《小池塘》以后,就會知道了。
    (二)初讀指導。
    1、引導學生圍繞下列兩題看圖,看后學生練說,組織交流。
    (1)小朋友們從圖上看到了些什么?
    (2)書上的那幅圖畫的是什么?
    (3)說說你對池塘的感受。
    2、過渡:剛才我們從圖上已經看出這小池塘是非常美麗的。
    下面我們來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寫的。
    3、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做到不出錯。初步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4、檢查自讀情況。
    (1)學生提出生字詞:(帶有音節(jié))。
    姐姐,吹氣,水波,一只,鮮紅,蘆葦,睫毛,倒映,珍珠,鵝。
    各自拼讀生字詞。
    指名認讀,正音。
    齊讀生字詞。
    (2)了解詞義理解情況。
    提問: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你能說給大家聽聽。
    互相交流后指名向同學匯報。
    (3)學生實踐,識記生字。比一比,看誰記得又多又快。
    姐姐,吹氣,水波,一只,鮮紅。
    學生發(fā)言,介紹識記生字字形的方法。
    (4)老師用象形法記“氣”:氣,是一種稀薄流動的云。
    (5)繼續(xù)認讀,熟記生字詞。
    (三)布置作業(yè)。
    1、認讀生字詞,田字格里的字要能默寫。
    2、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