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雙減背景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四篇)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雙減背景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篇一
    掌握三角函數(shù)模型應用基本步驟:
    (1)根據圖象建立解析式;
    (2)根據解析式作出圖象;
    (3)將實際問題抽象為與三角函數(shù)有關的簡單函數(shù)模型。
    利用收集到的數(shù)據作出散點圖,并根據散點圖進行函數(shù)擬合,從而得到函數(shù)模型。
    一、練習講解:《習案》作業(yè)十三的第3、4題
    1、一根為lcm的線,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一個小球,組成一個單擺,小球擺動時,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s(單位:cm)與時間t(單位:s)的函數(shù)關系是
    (1)求小球擺動的周期和頻率;
    (2)已知g=24500px/s2,要使小球擺動的周期恰好是1秒,線的長度l應當是多少?
    (1)選用一個函數(shù)來近似描述這個港口的水深與時間的函數(shù)關系,并給出整點時的水深的近似數(shù)值(精確到0.001)。
    (2)一條貨船的吃水深度(船底與水面的距離)為4米,安全條例規(guī)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間隙(船底與洋底的距離),該船何時能進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
    (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為4米,安全間隙為1.5米,該船在2:00開始卸貨,吃水深度以每小時0.3米的速度減少,那么該船在什么時間必須停止卸貨,將船駛向較深的水域?
    本題的解答中,給出貨船的進、出港時間,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周期性以及問題的條件,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考慮實際意義。關于課本第64頁的“思考”問題,實際上,在貨船的安全水深正好與港口水深相等時停止卸貨將船駛向較深的水域是不行的,因為這樣不能保證船有足夠的時間發(fā)動螺旋槳。
    練習:教材p65面3題
    三、小結:
    1、三角函數(shù)模型應用基本步驟:
    (1)根據圖象建立解析式;
    (2)根據解析式作出圖象;
    (3)將實際問題抽象為與三角函數(shù)有關的簡單函數(shù)模型。
    2、利用收集到的數(shù)據作出散點圖,并根據散點圖進行函數(shù)擬合,從而得到函數(shù)模型。
    四、作業(yè)《習案》作業(yè)十四及十五。
    雙減背景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篇二
    1、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能從扇形統(tǒng)汁圖讀出必要的信息,為決策服務。
    2、結合教學滲透理想主義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使學生感受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3、通過對數(shù)據的科學分析,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能從扇形統(tǒng)汁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結合統(tǒng)汁圖正確進行數(shù)據分析,為決策服務。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校運會中我們班好多學生都報名參加了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有的同學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大家都來說一說自己最喜歡什么體育項目呢?班長來統(tǒng)計一下
    生1:我喜歡跳繩。
    生2:我喜歡足球。
    生3:我喜歡打乒乓球。
    生4:我喜歡短跑。
    師:剛才班長已經把你們喜歡的體育項目都記下來了,那我們可以對這些原始數(shù)據做何處理呢?
    生1:制成統(tǒng)計表
    生2: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師:大家說得非常好,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種新的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汁圖,大家想從中學會些什么呢?
    2、提出學習目標
    (1)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
    (2)從扇形統(tǒng)汁圖能讀出什么樣的信息。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學生獨立自學教科書第106~107頁上的內容和做一做(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完成后在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小組內互相交流、幫助、質疑問難
    2.全班展示(以小組為單位)
    (1)匯報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
    (2)從扇形統(tǒng)汁圖能讀出什么樣的'信息?
    (生自由說)
    (3)牛奶中的數(shù)學問題。
    看圖,并計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補充營養(yǎng)成分各多少克?
    (4)錯例展示。
    (每一小組在展示過程中,其它小組均能進行質疑。)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
    邊展示邊引發(fā)知識的沖突,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進行思考:
    1.針對同學的展示,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2.教師引導學困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在學習中碰到困難了嗎?能把你遇到的困難說給大家聽嗎?那你對同學的展示有什么想法與建議嗎?
    四、拓展知識外延
    1、生活中的數(shù)學。
    (1)、 練習二十五第1題:自主看圖,說一說李明同學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從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引導學生說說怎樣安排時間才合理,才能做到勞逸結合)
    (2)、 練習二十五第2題:自主看圖,說一說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對自己的愛,激發(fā)學生對父母、對家庭的愛)
    2、小小統(tǒng)計員
    (1)統(tǒng)計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費支出情況,根據所學知識試著制作成扇形統(tǒng)汁圖。
    (2)進行數(shù)據分析,為家庭開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議。
    雙減背景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篇三
    1、使學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象特征,并能根據圖象解決相關簡單問題。
    2、通過練習,鞏固對正比例意義的認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
    能根據數(shù)量關系式或圖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投影儀。
    一、新課講授
    教學第46頁內容。
    教師出示表格(見書),依據表中的數(shù)據描點。(見書)
    師:從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這些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看圖回答問題
    ①如果鉛筆的數(shù)量是7支,那么鉛筆的總價是多少?
    ②總價是4.0的鉛筆,數(shù)量是多少?
    ③鉛筆的數(shù)量是3支,那么鉛筆的總價是多少?描出這一對應的點,它們是否在同一直線上?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有什么體會?
    組織學生分小組匯報,學生匯報時可能會說出
    ①正比例關系的圖象是一條經過原點的直線。
    ②利用正比例圖象不用計算,可以由一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
    二、練習講授
    1、基本練習。
    (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頁第1題。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正比例的意義及判斷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師要求學生從兩個方面說明為什么成正比例。a.電是隨著用電量的增加而增加;b.電費與用電量的比值總是相等的。
    師生共同訂正。
    (2)投影出示:一列火車1小時行駛90km,2小時行駛180km,3小時行駛270km,4小時行駛360km,5小時行駛450km,6小時行駛540km,7小時行駛630km,8小時行駛720km……
    ①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
    ②填表并思考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③教師點撥:隨著時間的變化,路程也在變化,我們就說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④教師:根據計算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出: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固定不變,在數(shù)學上叫做一定。
    ⑤用式子表示它們的關系: 路程÷時間 =速度(一定)。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和練習。
    2、指導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第2題。
    (2)完成教材第49頁第3題,先由學生獨立做,后由老師抽查。在抽查第(1)小題時,多讓不同的學生回答。做第(2)小題時應多讓學生們交流。第(3)小題匯報時要求說出,你是怎樣估計的,上臺在投影儀上展示估計的思維過程。
    (3)解決教材49頁第4題:
    ①投影出示書中的表格,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shù)據。
    ②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究。
    a.動手畫一畫,指名匯報圖象特點。
    b.組織學生說一說,相互交流。
    提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判斷它們是不是相關聯(lián)的量,再判斷它們的比值是否一定。
    三、課堂作業(yè)
    1、根據x和y成正比例關系,填寫表中的空格。
    2、看圖回答問題。
    (1)在這一過程中,哪個量沒變?
    (2)路程和時間有什么關系?
    (3)不計算,從圖中看出4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4)7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教師: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成正比例的三個要素是什么?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正比例圖像
    圖像: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雙減背景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篇四
    2021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像春風般,吹響了為學生減負的號角。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對于此政策的出臺,我是擁護和贊同的,讓教育回歸更本真的狀態(tài),是我們每個教育人的初心與支持。根據雙減制度制訂了優(yōu)秀教學設計如下:
    1、經歷正比例意義的建構過程,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實例,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2、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發(fā)現(xiàn)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嘗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提高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判斷推理能力,同時滲透初步的函數(shù)思想。
    3、在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并樂于與人交流。
    一、談話導入
    1. 出示蘋果、梨、橘子的圖片 問:起一個總的名稱是什么?
    2. 出示:仿照第一題填空
    (1)時間:3小時 20分 2小時45分
    (2)總價:5元 ( ) ( )
    (3)( ):6千克 800克 3噸350克
    填后問:左邊的是什么?右邊對應的是什么?你還能舉出一種量和它對應的數(shù)嗎?
    二、學習新課
    (一)相關聯(lián)的量
    教師做實驗,向彈簧稱上加鉤碼問:
    (1) 這其中有哪兩種變化著的量?
    (2)彈簧長度為什么會變化?
    指出:彈簧長度是隨著鉤碼數(shù)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把他們叫做相關聯(lián)的量。
    追問:現(xiàn)在你知道什么叫相關聯(lián)的量了嗎?你能舉例說明嗎?
    (二)學習成正比例的量
    1、出示19頁表格
    觀察圖像,填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 表中有哪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
    (2) 正方形的周長是怎樣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的?
    (3) 正方形的面積是怎樣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的?
    (4)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相同嗎?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2、20頁第2題
    3、正比例的意義
    (1)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點?(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比值一定)
    師指出:這樣的兩種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們的關系叫成正比例關系。
    問:現(xiàn)在你知道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嗎?自由說說 指生回答 閱讀課本
    師板書關系式:y/x=k(一定)
    (2) 那么,要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該看什么呢?
    三、 鞏固提高:19頁說一說。
    四、 全課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