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黃河大合唱有感范文(20篇)

字號:

    從平凡的事物中汲取靈感,才能創(chuàng)造出藝術和文學的奇跡。堅持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劣勢,才能更好地成長。在下面將呈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總結示例,以供大家參考。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一
    《黃河大合唱》堪稱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千古絕唱。她的深沉、悲壯、激昂、宏偉、雄渾,到達了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的完美結合,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是從我們民族的靈魂中迸發(fā)出的心聲,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音樂高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我們永遠感激冼星海,他是我們民族的驕傲。黃河大合唱是我們民族的音樂豐碑,毛主席為冼星海所作的評價恰如其份,作為民族英雄,毛主席最能理解黃河大合唱的真正意義和內涵。聽黃河大合唱,我的心靈受到洗禮,心靈感受到強烈的震撼。
    《序曲》概括地對全曲進行了極富特點的描繪.音樂刻畫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著崇高偉大的'民族精神:幾個主題經過發(fā)展后交織征一齊,構成了序曲的高潮。
    《黃河船夫曲》采用了勞動號子的體裁形式,展現了烏云滿天.驚濤拍岸,船夫與暴風雨奮力拼搏的生動形象.表現了華夏子孫吃苦耐勞和必須能到達勝利彼岸的優(yōu)秀品質。九曲黃河上船大粗礦的號子以領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來,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藝術感染力。作為大合唱的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給我們展示了這一可歌可泣的史詩的第一幕。
    男高音獨唱《黃河頌》是一首以黃河象征祖國的熱情頌歌,充滿了搏大、豪放的情懷。第一部分以平穩(wěn)的節(jié)奏、寬廣的氣息歌唱了黃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熱情、奔放的旋律贊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熱情激昂地頌揚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配樂詩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后,是民謠風格的抒情敘事曲《黃水謠》,樸素的音調優(yōu)美而又平易動人:第一部分描述了奔流不息的黃河之水和中華兒女完美安寧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題深沉、痛苦,描述了日寇侵略后妻離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慘情景。音樂在低沉的情緒中結束,使人久久難忘。
    《河邊對口曲》如民間小曲般親切而富于鄉(xiāng)土氣息,經過敘事般的對唱形式,手法簡練,效果甚佳,描摹了國土淪喪后日寇鐵蹄下人民的悲慘遭遇。
    《黃河怨》以低沉凄慘、悲痛欲絕的音調,哭訴了一個遭受日寇蹂躪、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債清算”的遺愿而投入滾滾黃河懷抱的婦女的深仇大恨。齊唱、輪唱《保衛(wèi)黃河》表現了游擊健兒的英勇氣概,是一有人民戰(zhàn)爭壯闊場面的戰(zhàn)斗進行曲?!褒埜颀埜颀埜颀垺钡囊r詞此起彼伏,波瀾壯闊的宏偉場面和樂觀主義的民族精神躍然眼前。
    混聲合唱《怒吼吧,黃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終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現過的幾個重要基本主題得到了綜合的展現,憤怒的情緒、戰(zhàn)斗的號角、堅定的節(jié)奏、豐滿的合唱以宏偉的氣勢使音樂到達了最高潮,作品在樂隊全奏和八聲部合唱氣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濤中結束。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二
    雖不曾見過黃河壯,書中??吹近S河涌。雖不曾聽過黃河兇,歌中常出現黃河滾。
    今天,我聽了聞名一過的《黃河大合唱》,雖然我并不喜歡高音唱法,但我卻被它吸引住了。那里邊的歌詞振奮人心,“咳喲,劃喲……”管它烏云波濤,冷風還是浪花,把住舵咱們劃吧!
    那一聲聲:咳!劃喲!咳!劃喲!響徹天谷,沒錯,劃船好比上火線,只有團結,才能往上沖!劃??!沖??!當看見河岸,登上河岸,然而,風浪還沒有平息,我們還得和黃河比拼!
    這不正如一個班級嗎?一個班,個顧個,誰也不顧集體,你說這樣一盤散沙,有何作用?風一吹,隨風都飄走了,留下的純屬僥幸。只有攜起手來,筑成一堆沙堡,那么哪怕風吹雨淋,電閃雷鳴,我們都是堅韌不催的。有句話叫:“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但我個人認為,在進的時候,還得靠著別人的扶持,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只是一個在活。說回來,假如我們班有個人,每人一份份,你學你的,他學他的,那么有困難時誰也不回來推你一把!那時就是后悔也來不及了!
    因此,我認為,團結是一個班最基本的一個性質,沒有團結,也就沒有一個真正的班級,有的只是“虛象”。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三
    故事是最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我根據教學內容,情境圖導入新課,讓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尋求打開通道的“鑰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散發(fā)學生的思維。如課的一開始,通過我對故事的口述和畫面情境圖的出示,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2、自學互學,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感受合作中的快樂。
    蔡元培認為:“最好使學生去研究,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边@節(jié)課,我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讓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到學習的探究過程,開展自學互學、小組交流、自由匯報等形式,使他們成了真正的“主角”,把時間和空間都留給學生進行思考。如本節(jié)課中,在處理“怎樣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義,怎樣解答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通過小組討論,發(fā)表個體的意見,形成小組意見,又通過組間的交流,得出綜合完整較理想的結論,讓同學們感到合作的力量,得到成功體驗的機會。通過讓學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發(fā)現,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感受合作中恍然有得的快感。
    3、實踐應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感受活動中的樂趣。
    現代教學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應把課堂交給學生,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動”起來。這節(jié)課,我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自主探究中、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質疑、去辨析、去釋疑。如:通過讓學生做游戲,探究按比例分配的集體方法,使學生在合作活動中情緒高漲,躍躍欲試。讓學生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下學會了新知,在具體實踐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感受到學數學并不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4、贊賞鼓勵,創(chuàng)新民主和諧輕松的氛圍,感受成功的體驗。
    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成的統(tǒng)一的活動,它是一個人際互動的過程,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我在教學中堅持認為“欣賞每一個學生,是學生發(fā)展性教育的前提”。本節(jié)課,我通過創(chuàng)設各項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班級學習的群體效應,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并通過師生、生生的互相啟發(fā)和幫助,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我還充分發(fā)揮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等體態(tài)效應,讓每個學生都產生強烈的感情,感受到老師真誠的微笑,贊許的目光,溫和的話語。如:“分析太精妙了、你們討論真有成效……”,這些話讓學生甜在心里、樂在心里,體現了互親互相愛的師生關系、體現了親情、人文的關懷,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圍中受到激勵,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學習、交流,體驗。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四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黃河大合唱》,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簡單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黃河大合唱》是人教版高中音樂全一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的一節(jié)欣賞課;作品為f調d調,4/2拍4/3拍,情緒慷慨激昂,旋律婉轉動情,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起到鼓舞作用?!饵S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原名張光年)作詞,冼星海作曲,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首演,共八個樂章。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感受樂曲中熱愛國家的民族意志,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并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了解,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欣賞《黃河大合唱》,體驗慷慨激昂的氣勢,感受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體會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聆聽、比較,哼唱,提升掌握欣賞音樂的方法。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了解《黃河大合唱》創(chuàng)作的背景與表演形式,能夠哼唱歌曲。
    難點是體驗慷慨激昂的氣勢,感受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體會愛國主義情感。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聽賞法、講授法。
    學法:探究法、合作學習法、自主學習法。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新課導入、整體感知、分段賞析、鞏固提高、小結作業(yè)。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用多媒體方式進行導入,提問對于黃河有怎樣的印象,由此順勢引入本課課題《黃河大合唱》。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jié)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新課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我會初次播放樂曲并提問從樂曲中感受到了什么?作品可分為幾部分?分別采用怎樣的聲樂演唱形式?學生自由回答,由我總結激昂澎湃的氣勢。全曲分為八個樂章,《黃河船夫曲》(混聲合唱)、《黃河頌》(男聲獨唱)、《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黃水謠》(女聲三聲部合唱)、《河邊對口曲》(對唱、輪唱)、《黃河怨》(女聲獨唱)、《保衛(wèi)黃河》(齊唱、輪唱)和《怒吼吧!黃河》(混聲合唱)。并且介紹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歌曲的旋律特點和情感內容,迅速地抓住音樂要素,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分段賞析環(huán)節(jié)。
    細致、精準對于作品的分析及學習,是學生了解作品特點的主要途徑,為了引導學生了解重點,突破難點,循序漸進的了解作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先分別播放《黃河船夫曲》《黃水謠》《怒吼吧!黃河》讓學生感受歌曲不同的旋律特點。學生小組討論自由回答,由我總結《黃河船夫曲》音樂要素較重復,運用了船夫號子的音樂素材非常具有律動性,描繪了船夫們與風浪搏戰(zhàn)的動人場面;《黃水謠》是《黃河大合唱》的第四樂章,女聲二聲部合唱,它同樣描繪了黃河兩岸的美麗風光,速度為慢速,抒情婉轉;《怒吼吧!黃河》這首樂曲是《黃河大合唱》的第八樂章,演唱形式為合唱,速度為快速,氣勢雄壯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控訴了侵略者的殘暴。最后,完整聆聽三個選段,感受中華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
    通過這樣的設計,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的進行學習,加深對歌曲的理解,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加理解歌曲的情感內容。
    第四環(huán)節(jié)是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我會帶領學生演唱《黃河船夫曲》以及《黃水謠》《怒吼吧!黃河》。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chuàng)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huán)節(jié)是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帶著學生共同回顧《黃河大合唱》的情感。
    為了更好地結束課堂,并在課下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對于作業(yè)的設計,我會讓學生欣賞其他樂章的歌曲并聆聽。
    通過這樣的方式,體現了開放式的音樂課堂。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五
    記得我在小學四年級的暑假,我全家去過陜西宜川觀看黃河壺口布。當時看到壺口瀑布那驚天動地的磅礴氣勢,看到黃河那一瀉千里,呼嘯奔騰的壯觀景象,我感慨萬分!此情此景,我深深地被壺口瀑布那動人心魄的力量所震撼,為黃河那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折服,為黃河那無堅不摧的氣慨所感激!上周在音樂課上聽了《黃河大合唱》之后,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更感受到黃河的力量,一時我心中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是中華兒女力量的源泉,她象征著中華民族氣吞山河的崇高氣節(jié)。
    《黃河大合唱》為抗戰(zhàn)發(fā)出怒吼,喚醒了中華民族的靈魂,表達了我國人民抗戰(zhàn)的心聲,激起了人民的斗志!其中聽《保衛(wèi)黃河》這一章的音樂,好象聽到黃河水流奔騰湍急的聲音,歌聲此起彼伏,一個波瀾壯闊的人民戰(zhàn)爭場面躍然眼前?!氨Pl(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的歌聲,唱出了中國的危急、唱出了全國人民緊急抗戰(zhàn)的形勢。激揚的歌詞與鏗鏘的旋律交融在一起,鼓勵著中華民族團結起來,保家衛(wèi)國,并肩作戰(zhàn),消滅日本侵略者,重建完美家園。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六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句歌詞想必老一輩革命者一定不陌生吧?沒錯,它就是著名的紅色歌曲—黃河大合唱中的一句經典話語。當我還小的時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革命紅色歌曲,但是當我慢慢長大了,我知道了。
    這首歌曲的作者是光未然與冼星海,光未然在隨軍從事革命事業(yè)過程中創(chuàng)作的,當他看到黃河的氣勢磅礴,中國雄奇的山川,戰(zhàn)士們英勇的身姿,他被震撼了,他決定以黃河為題目寫一首長詩,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后來,當他見到冼星海時,冼星海同樣被詩所感染了,決定為詩譜曲,讓更多的革命者激發(fā)起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和誓死保衛(wèi)家園的民族意識。
    有了這個信念,冼星海創(chuàng)造了奇跡,僅僅用了六天時間,他就譜出了八篇樂章。
    而后又在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從此,這首革命歌曲傳遍了全中國,激發(fā)了全國革命人保衛(wèi)中華民族的堅定意志?,F在,雖然其創(chuàng)作年代已與我們相去甚遠,但那奔放、豪邁、鏗鏘有力的詩句和強烈的情感,至今讀起來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喚起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歷史給予了我們教育,給予了我們啟示,也給予了我們思索事業(yè)發(fā)展之道的靈感。從歷史中,我們窺到了我們的發(fā)展軌跡,堅定了我們的發(fā)展方向;從先輩們如火的革命熱情中,我們的靈魂得到了洗滌,我們的追求得到升華。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七
    (2)介紹冼星海,光未然,《黃》的歷史影響。
    1、簡介黃河的有關文化。
    黃河,中國第二大河,源于青海,流徑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后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黃河孕育了華夏文化,常被稱著中華民族的象征。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詞曲作者介紹。
    光未然,張光年(1913~)根據1938年秋常行軍在大西北黃河邊,在敵后游擊根據地活動,祖國雄奇的山川和游擊健兒們英勇的身姿,強烈感染著他,胸中醞釀著一部通過黃河場景抒寫民族苦難,斗爭與光明前景的長篇朗誦詩《黃河吟》1939年3月延安治傷,與星海見面?,F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3、冼星海:作家,廣東番禺人,出身漁民1929年冬赴法巴黎留學,35年回國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38年延安,創(chuàng)作大批作品1939年寫《黃河大合唱》4、欣賞:
    此曲如一幅圖畫,幾十個船夫劃船,充滿戰(zhàn)斗的力量,兩種情形:緊張//輕松/最后戰(zhàn)斗不斷進行。整曲表現戰(zhàn)斗的運動過程。
    民歌體裁/船夫曲/伴號子聲/大調色彩。
    補充:
    (2)《黃河頌》用“頌”方法寫,奔產的熱情,高歌贊頌黃河之偉大,堅強,歌聲悲壯,伴奏中有黃河奔流的力量。男中音獨唱,由男中音歌唱家楊洪基演唱。
    配樂朗俑:琵琶伴奏這一形式是大合唱中的首創(chuàng)。它是中國的大動脈,終身奔流著民族熱血,江山高照,水上金光,日出東山,河面銀光熠熠,一旦發(fā)怒如十萬馬力,興波作浪,沖破人間堤坊。
    過去:自然災害,洪水削平數百里村莊。
    如今:空前的戰(zhàn)爭災難降臨。激起中華民族的憤慨。
    (4)《黃水謠》(齊唱)。
    謠:無伴奏的'清唱。
    音樂以波浪起伏旋律,顯示黃河奔騰叫器威力,以親切明朗的曲調,深切動人(女聲),后轉入低沉(男生),逐步推向悲憤的控訴。最后再現沉訴說空前災難,傾訴中國人民,全曲描繪黃河沃土千里,千百年來勤勞人民在黃河兩岸勞動、生活,借用黃水日夜奔流傾訴中國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難,在敵冠的鐵蹄下,人民悲憤填胸,燃燒起階級仇、民族恨,怒火發(fā)出悲憤有力的訴。
    (5)《河邊對口曲》。
    對口唱:山西音調,東北、山西兩老鄉(xiāng)對唱。三弦伴奏,過門輕松有趣,表現老鄉(xiāng)決心上太行山參加游擊抗日活動。
    大合唱:二、三、四部全唱,曲調誠懇,雄厚充滿熱情和鼓勵,黃河是主調,表示向全世界宣戰(zhàn),將整個情緒推向高潮。
    三、教學總結:
    《黃》刻畫出黃河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磅礴氣勢,痛訴黃河遭受的屈辱和苦難,揭示黃河偉大堅強品性,深刻表現了中華民族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以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崇高信念,在民族危之的關頭,響亮地發(fā)出了“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全中國”的口號,有力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斗志,六十余年來,一直以其巨大的藝術魅力感染著每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們。
    四、作業(yè):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八
    看著無華的文字,簡短的故事,聽那稚嫩的嗓音,對于親情的震撼卻在心里流淌,不覺眼眶濕潤,卻勾起了嘴角。
    “她溫柔地撫摸著撿來的蛋,就像對待自己的寶寶一樣?!霸缭绲?,健康地,快點出生吧?!贝饶庚垕寢屆刻爝@么說著,把兩個蛋小心地擁在懷里。過了幾天……”我未出生之時,在時刻忍痛的母親的大肚子里拳打腳踢,讓她一次又一次地去醫(yī)院里提心吊膽檢查。母親卻用最溫柔的聲音祈禱我的到來,柔美的話語為我道早安。這時的愛是耐心的忍耐,是溫柔的期待。
    “曾經,我輕吻著你的每根小指頭?!蔽覄偝錾畷r,父母總被我半夜的哭鬧驚醒,為雙臂間的我一夜不眠;爸爸買來最好的尿布和奶粉,媽媽時時刻刻地守在我們身邊。那時的我們沒有感謝的話語來慰勞他們,沒有感恩的行動為他們分擔勞累,甚至打倒牛奶,在換尿布的時候對著母親拳打腳踢。這時候的愛,不是最無私的,卻是最能體現父愛母愛之無私的時候。
    “初見新奇,眼中滿是光彩?!蔽疑蠈W了,開啟人生的第一段旅程。這時候我會說“爸爸媽媽真厲害,他們什么都知道,還會保護我,為我把所有東西都準備好,我什么都不用怕了?!蹦鞘?,父母用肩膀和頭夾著手機通話談工作,一邊聽著我背古詩;下班疲憊不已,聲情并茂地為我講算數。學習時,他們?yōu)槲艺{好座椅臺燈的位置,一邊守著我寫作業(yè)一邊為我疊校服收書包;玩耍時,他們拿著毛巾水杯在一旁等,喊著小心跑慢點或者注意不要摔倒了。這時候的愛,是一把保護傘,是無微不至的照顧。
    “現在你是我的大寶貝?!蔽疫M入青春期了,也漸漸長大懂些事了,爸爸媽媽認為我要學會獨立生活,不能一直依靠他們,卻又害怕我走彎路,讓自己吃苦,所以不敢放手,像不知如何選擇的孩子,猶豫地徘徊,不露聲色地關心關注,暗暗引導,愈加細致地陪伴。這是的愛是茫茫大海中默默陪伴船只的,明亮的燈塔。
    親情有很多樣子,愛有很多方式。隨著我長大,它還會變化。以后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有一天,我會倚在門邊,望著你向我揮手道別,消失在我眼前。有一天,你會望著我們的家,詫異記憶中它的巨大,和此刻看起來的渺小。有一天,你會發(fā)現,自己堅強的雙臂也有著一個小小負擔。有一天,很久很久以后的一天,你的頭發(fā)也會在太陽底下閃著銀光。當那天到來的時候,親愛的,你會想念我。”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九
    雖不曾見過黃河壯,書中??吹近S河涌。雖不曾聽過黃河兇,歌中常出現黃河滾。今天,我聽了聞名一過的《黃河大合唱1》,雖然我并不喜歡高音唱法,但我卻被它吸引住了。那里邊的歌詞振奮人心,“咳喲,劃喲……”管它烏云波濤,冷風還是浪花,把住舵咱們劃吧!
    那一聲聲:咳!
    劃喲!
    咳!
    劃喲!
    響徹天谷,沒錯,劃船好比上火線,只有團結,才能往上沖!
    劃??!
    沖??!
    當看見河岸,登上河岸,然而,風浪還沒有平息,我們還得和黃河比拼!
    這不正如一個班級嗎?一個班,個顧個,誰也不顧集體,你說這樣一盤散沙,有何作用?風一吹,隨風都飄走了,留下的純屬僥幸。只有攜起手來,筑成一堆沙堡,那么哪怕風吹雨淋,電閃雷鳴,我們都是堅韌不催的。有句話叫:“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但我個人認為,在進的時候,還得靠著別人的扶持,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只是一個在活。說回來,假如我們班有32個人,每人一份32份,你學你的,他學他的,那么有困難時誰也不回來推你一把!
    那時就是后悔也來不及了!
    因此,我認為,團結是一個班最基本的一個性質,沒有團結,也就沒有一個真正的班級,有的只是“虛象”。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十
    最近,我有幸聽了楊小秋老師上登山一課,不禁被她那精湛的講課藝術所折服。在這堂課中,楊老師充分關注學生生命發(fā)展,注意做好“三字文章”,即立足“趣”字,傾注“情”
    字,落實“讀”字,整堂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
    一、立足一個“趣”字。
    要關注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就要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真正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形式的設計上符合學生的心理,談學生所喜樂見。
    比如:深入體會列寧上山時的心理、動作、神態(tài)是本文的重點,亦是難點。楊老師設計了學生們到教臺前“演一演”、“訪一訪”、“評一評”的形式,請左邊的同學扮巴果茨基,右邊的同學扮列寧。下面的同學當評委。學生明確了當時列寧的動作與神態(tài)。首先由觀看的同學評,最后楊老師又采訪了扮演列寧的學生,說說當時你心里想什么。學生暢所欲言,興趣盎然,在輕松愉快的“演演”、“評評”、“訪訪”中,深切地體會到了當時的列寧的心理、動作、神態(tài)、不知不覺地化解了難點。
    二、傾注一個“情”字。
    課文語言文字往往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這正是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如何“披文入情”,透過語言文字讓學生徜徉于課文意境中,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呢?楊老師把情感目標貫穿課文的'始終。教師的導語充滿了激情,教師的范讀更是聲情并茂,語言文字的理解在情感帶動下進行感悟。如:讓學生感受這是一條“危險小路”時,楊老師先讓學生邊讀書邊看圖,并結合圖注上相應的詞語,在看看、讀讀、想想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這條小路之險;然后再讀課文,從列寧和巴果茨基的行動中感受小路之險,用“一一”畫出描寫小路危險的詞句。由圖到文,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感悟,感受到小路之險。為了讓學生完全入情入境,楊老師巧妙地設計了讓全體學生起立、背手、扭頭、閉眼聽“小路險情”的課文話外音。那緊促的音樂,夾雜著巨石滾落懸崖的聲音,學生自然地進入“危險”的情境中,從學生強烈的反應中可見,此時學生與其說在聽音樂,不如說是在親身走“危險的小路”。通過“臨其境、觀其行、聞其聲”這樣一個心理歷程,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文章的情感相統(tǒng)一。在談感受時,有的學生發(fā)自內心地說:“聽了以后,我真是毛骨悚然?!庇械膶W生嚇得哆哆嗦嗦地說:“我覺得天昏地暗,腿腳發(fā)軟,一步也不能移動?!边€有的學生心有余悸地說:“我有一種隨時要墜入深淵的感覺,真是太可怕了!”……“危殮”之情,溢于言表,學生的感情體驗可謂是水到渠成。
    在經歷那“危險的旅程”之后楊老師隨即出示圖片,展示了“美麗的日出”景象,并配有聲情并茂的范讀,學生的情感由原來的“害怕”一下子變得欣喜無比,也情不自禁地齊聲朗讀起來,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罢媸巧礁F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無限風光在險峰!只有勇敢者才能飽此眼?!薄瓕W生感慨萬千。整堂課學生時而喜;時而憂;時而高亢激昂;時而情深意長,情感起伏跌宕。
    三、落實一個“讀”字。
    教育專家于永正曾經說過:“語文教學就是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就是這多種方式聯系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楊老師正是這樣做的。借助朗讀,讓學生肆意宣泄自已的情感,真正體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楊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讀中求懂,在讀中學會,在讀中獲得讀的能力。讀,貫穿本課教學的始終,讀的方式多,讀的面積大,讀的要求逐漸提高,使學主在反復誦讀中,讀出形——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所描繪的形象;讀出情——讀出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讀出神——讀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在這堂課上,我們的確看到了由于楊老師精心引導學生而掀起了學生的情感波瀾,這對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他們的情操,有著深遠的意義。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十一
    以下是高中。
    說課稿。
    一、教學背景。
    教材分析。
    《黃河大合唱》選自人教版高中一年級第三單元第七課音樂與詩歌(二),作品氣勢磅礴、音調清晰、樸實優(yōu)美,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反映了時代精神。它有共八個樂章,但是要想在一節(jié)課中使學生了解全部內容,教學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課根據教材提供的內容,依據教學實際,對內容做適當的刪減,重點學習其中的《保衛(wèi)黃河》,對《黃河船夫曲》《河邊對口曲》等作瀏覽性的學習。另外,有關《黃河大合唱》的詞曲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等內容,要求同學們在課前進行收集和整理。通過同學們的參與和主動的探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避免“走過場”的教學過程。并能夠帶著一定的“問題”或“任務”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學情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黃河大合唱》并不陌生。因此,我們應該更多地引導他們透過音樂作品,去感受《黃河大合唱》的藝術特點,在欣賞《黃河大合唱》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單一的、空洞的、機械呆板的說教,體現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和學習的自主性,課前要求學生主動地收集資料。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講、賞、唱”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更有趣的音樂實踐體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通過“交流、討論、歸納”等實踐活動的開展,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聆聽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感受,體驗其豐富的音樂情緒,感受《黃河大合唱》的藝術魅力。通過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了解大合唱,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作品中不同的聲樂表現形式,想象“音樂與詩歌的結合”所共同塑造的藝術形象,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聽三個樂章《黃河船夫曲》《河邊對口曲》《保衛(wèi)黃河》,引導學生欣賞分析《黃河大合唱》情感發(fā)展。
    教學難點:知道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二、活動評價。
    在教學當中,我會將音樂的實踐,貫穿于整個音樂的教學過程,如提出問題——“為什么《保衛(wèi)黃河》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輪唱這種形式呢?”,引導學生討論探究,然后每小組學生根據老師的手勢以此依次進入,進行輪唱。在整個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參與是最重要的,只要學生能夠認真參與當中,我都會予以肯定與鼓勵,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三、教學流程。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實踐的過程,重視藝術實踐,是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我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來進行教學:如,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對比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識。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于學生而言,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集體演唱小組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思考、來提高認識,獲得知識。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上學習新課之前,我會先讓學生視聽一小段音樂,由此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然后問題式引入新課。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以提問方式的設計,如,1、讓學生交談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2、教師小節(jié)之后讓學生觀看一段視頻《作品創(chuàng)作故事》來詳細了解作品產生過程。3、教師提出問題,這部作品共分幾個樂章?大家最想聽第幾樂章?通過問題的設計,推動課堂進入主題。讓學生對作品《黃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樂章部分等有初步的了解,學生能夠更深刻的來了解作品,欣賞作品。
    (三)新課講授。
    1、欣賞《河邊對口曲》。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提問學生對作品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情節(jié)是如何發(fā)展的?為什么歌曲最后一個部分會借用合唱這種演唱形式的?等問題的提問,引導學生欣賞作品,讓學生真正走進音樂,并且從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情緒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突出解決教學重點1,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之后,再找學生進行表演,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提問學生對歌曲的體裁是什么?速度與力度的變化使你聯想到什么?船夫們不懼怕驚濤駭浪,勇敢頑強地一起與之搏斗,這表現出了一種怎樣的精神?等問題,通過層層設問來推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從歌曲的體裁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歌曲速度和力度的變化。突出解決教學重點2,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并通過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內涵。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通過“講、賞、唱”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更有趣的音樂實踐體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在此環(huán)節(jié)開始時,我會先播放《保衛(wèi)黃河》第一部分讓學生聆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性。然后播放第二部分,提問,第二部分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讓學生辨別演唱形式,緊接著問學生“為什么《保衛(wèi)黃河》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輪唱這種形式呢?”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啟發(fā)學生思考,然后每小組學生根據老師的手勢依次進入,進行輪唱。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能力。在學生們進行輪唱后,我會最后提問學生一個問題,大家體會到輪唱這種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現意義?通過學生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我會及時抓住重點,向同學們敘述在這首《保衛(wèi)黃河》里,作者用到了輪唱這種形式就是要表現出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團結抗日,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的抗日決心和斗爭精神,把敵人淹沒在抗日洪流中。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解決教學重難點。
    (四)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1、欣賞鋼琴協奏曲《保衛(wèi)黃河》。
    這一環(huán)節(jié),為了加深學生對作品的進一步理解,我會給學生播放一首題材不同的,由著名鋼琴家朗朗和管弦樂隊合作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中的第四樂章《保衛(wèi)黃河》,讓學生來對比下鋼琴演奏的《保衛(wèi)黃河》與聲樂曲《保衛(wèi)黃河》,說說看你們喜歡哪個版本?這一樂章出現幾次主題,分別有什么不同?通過這樣的教學安排,可以對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現形式有不同的風格,從而擴寬學生的視野。
    通過《黃河大合唱》中的三個作品的欣賞,同學們一定對“大合唱”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會引導學生在我的指導下進行歸納總結,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五)總結。
    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是對我們整節(jié)課的總結部分,了解學生這節(jié)課的掌握情況,以及實現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會以整體再聽《黃河大合唱》中的三首作品,讓學生通過聽,回顧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最后,進行情感升華,告訴學生,作為一名中國公民,我們要時刻不忘國恥,刻苦學習,為祖國的早日統(tǒng)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四、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對比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進而更好地獲取知識。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十二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他很早就有一個宏愿:用音樂表現中華民族的苦難、掙扎和奮斗,對自由幸福的追求和最終取得勝利的信心?!饵S河大合唱》的誕生,正是作曲家孕育已久的創(chuàng)作沖動的必然結果。
    1938年10月,詩人光未然首次乘木船渡過黃河,奔赴山西呂梁山抗日根據地。當他見到黃河的驚濤駭浪、壺口瀑布的壯觀景象,不禁被這大自然的奇觀驚呆了。萬山叢中游擊健兒的抗敵英姿,更強烈地震撼著詩人的心弦。在這些震撼的感召下,1939年初,詩人開始醞釀創(chuàng)作一部長篇朗誦詩。不久,光未然因行軍時不慎摔傷,回延安住院治療。冼星海與他在上海時就認識,得知消息后前去看望。見面后光未然談起創(chuàng)作朗誦詩的構想,冼星海聽后十分興奮,希望他把它寫成歌詞。稍后,光未然再也按捺不住創(chuàng)作的沖動,躺在病床上,一連五天口述了400多行詩句,經人協助筆錄,終于完成了《黃河吟》,這也就是后來《黃河大合唱》的歌詞。
    1939年春的一天,抗敵演劇隊第三隊在延安的一個寬大的窯洞里舉行晚會,光未然和冼星海都應邀參加。光未然帶病一氣呵成地朗誦了自己的這部新作。冼星海聽完朗誦后,一把將詩稿抓在手里,激動不已地說:“這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史詩。我要把它寫成一部代表中華民族偉大氣魄的大合唱。這將是中國第一部新形式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它譜好!我一定及時為你們趕出來!”
    冼星海于3月26日開始了大合唱的創(chuàng)作,到3月31日,《黃河大合唱》的八首歌曲就完成了,僅用了六天時間!這雖然還只是歌曲旋律的初稿,但已為這部巨作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冼星海不愧為是作曲大師!
    在欽佩冼星海的才華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他為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付出的艱辛勞動。實際上,在拿到歌詞后的一個多月里,他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不僅為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作了細致的調查,而且為寫作大型作品進行了先期的“練筆”——完成了第一部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的創(chuàng)作和排練演出。他還多次要求人們講述渡黃河的情景和感受,對很多細節(jié)都再三追問。他還去學唱船工號子,后來用到了《黃河船夫曲》中。在創(chuàng)作期間,他經受了疾病的困擾和夜以繼日的辛勞。為了盡善盡美,他支撐著病痛之身反復推敲,每寫出一章,就請人試唱,再做修改,僅《黃河頌》就改了三次。
    《黃河大合唱》創(chuàng)作完成后,在冼星海的幫助和輔導下,經過十余天的排練,于1939年4月13日首演,由抗敵演劇隊第三隊演唱,鄔析零指揮。緊接著,從4月25日起,冼星海又連續(xù)十次親自指揮“魯藝”的學員排練《黃河大合唱》,合唱隊員從開始的60多人,陸續(xù)增加到100多人。1939年5月11日,在慶?!棒斞杆囆g學院一周年紀念音樂晚會”上,冼星海指揮100余人的魯藝合唱團,成功地演出了《黃河大合唱》。演出結束后,毛澤東等領導人都站起來熱烈鼓掌,感動地連聲說“好”。以后,延安凡遇到重大的晚會,《黃河大合唱》都是主要節(jié)目。1939年7月8日,周恩來聽了《黃河大合唱》后也給予高度評價,并贊譽冼星海“為抗戰(zhàn)發(fā)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
    《黃河大合唱》以其高度完美統(tǒng)一的藝術性和思想性,不僅受到延安軍民廣泛的贊揚和歡迎,并迅速傳播到包括國統(tǒng)區(qū)在內的各個戰(zhàn)區(qū),進而蜚聲海外。1940年,劉良模把《黃河大合唱》的樂譜帶到了美國,1943年普林斯頓大學合唱團用英文首次在美國演唱。從此,《黃河大合唱》逐漸在美國、加拿大、緬甸、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廣泛演唱,成為我國最早在國際上產生較大影響的音樂作品。
    1941年春天,冼星海在莫斯科對《黃河大合唱》的簡譜版進行修訂,定名為“交響大合唱《黃河》”。這次修訂,在原來八個樂章的基礎上,加寫了整部大合唱的序曲,加寫了說白和各樂章之間的音樂,重新編配了以交響樂隊伴奏的合唱總譜。由于冼星海當時遠離祖國,生活動蕩,總譜完成后沒有機會試奏和修改,還有不盡完善之處。1955年,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廳舉行的“冼星海逝世10周年”音樂會上,《黃河大合唱》第一次被搬上了蘇聯舞臺,由全蘇廣播交響樂團演出,用俄語演唱。1956年,我國著名指揮家李德倫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廳,指揮俄羅斯合唱團和莫斯科愛樂交響樂團,用俄語演出了《黃河大合唱》。
    《黃河大合唱》雄壯而激奮,深刻地反映了抗戰(zhàn)時期的時代、生活和群眾的革命精神,成為時代的強音、民族的心聲,震撼著神州大地,鼓舞著中國人民奮勇抗敵,奪取抗戰(zhàn)的勝利?!饵S河大合唱》的成功之處,在于文學與音樂的完美結合,融聲樂、器樂、文學于一體。就合唱而言,給人以音樂與文學“協奏”的感受;歌詞與音樂意境高遠,形式靈活多樣,富于歌唱性和音樂性;貼近勞苦大眾,雅俗共賞,富于普及性;注意用情節(jié)、戲劇性渲染刻畫人物;從藝術借鑒上看,它還帶有西方“康塔塔”的成分。全曲由八首歌曲組成,既各成章節(jié),又渾然一體?!饵S河大合唱》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戰(zhàn)爭年代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是我國音樂史上不朽的傳世名作,在世界音樂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看來,《黃河大合唱》產生的震撼,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與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相比擬。
    直到今天,《黃河大合唱》以及據其改編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仍是國內外音樂舞臺上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不久前,中國愛樂樂團指揮余隆告訴我,20xx年2月23日至4月1日,他們到歐美七個國家的22個城市巡回演出,鋼琴協奏曲《黃河》仍然是震撼西方樂壇的作品。他在描述在美國林肯藝術中心演出這部作品的情景時說:“《黃河》時而翻卷澎湃,時而深沉低回,時而輕舒徐緩。在20分鐘的演奏過程中,我與全體演員始終噙著眼淚,年輕鋼琴家郎朗的真誠淚水也與親切的琴聲一起,感動著臺下的聽眾。美國聽眾和中國藝術家的情緒完全溝通融匯,人人熱淚盈眶……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這個享譽全球的文化殿堂,最讓我感慨和難忘的,不是樂團對古典名作的獨到詮釋所引來的全場歡呼,而是加演鋼琴協奏曲《黃河》帶來的巨大震撼。加演一曲整整20分鐘的大作,是音樂會中的罕見之舉!”我想,愛樂樂團這樣安排,是因為這部作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藝術寫照!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十三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這句膾炙人口的歌詞,引起我對黃河的無限遐思,于是我聽了《黃河大合唱》,那豪邁奔放慷慨激昂鏗鏘有力的旋律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是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黃河大合唱》由八個樂章組成,光未然作詞,冼星海譜曲的一部大型音樂合唱作品,歌曲以黃河為背景,贊頌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意志。聽完之后,我仿佛與詩人一齊站在黃河邊上,望滔滔江水,想起祖國那雄奇壯麗的山河。李白以往有“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感慨。此時此刻,我也有同樣的感受。
    我想“有多少革命者們拋頭顱灑熱血,頑強的斗爭,他們用鮮血鋪平了我們國家歷史前進的道路,我們今日的完美生活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黃河邊上頌揚著多少中華兒女的光輝事跡,大江南北響徹著祖國萬歲的呼聲,黃河孕育了多少黃河兒女,激勵了多少炎黃子孫為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自由而努力。”我們應像黃河一樣以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沖過艱難險阻。中學生應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爭取全面發(fā)展。
    《黃河大合唱》是音樂史上的豐碑,盡管創(chuàng)作年代距今很長時間,但它卻永遠鼓勵我們奮勇向前,它伴隨我們成長,引領我們先前走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十四
    主持人男:七十年前,伴隨著風吼馬叫,黃河發(fā)出了驚天動地的咆哮。雷霆萬鈞的轟鳴,氣沖霄漢,響遏行云。
    主持人女:黃河用它那赭黃色的驚濤駭浪,用它那氣貫長虹的肺活量,譜寫了一曲滂然沛然的戰(zhàn)歌,繪制了一幅氣度恢弘的圖畫。
    主持人女:重溫經曲,憶苦思甜,讓我們用高亢嘹亮的號角激揚無悔的青春,用激情與熱血照亮生命的航程。
    下面請欣賞由***團體為大家?guī)淼拿褡宕蠛铣侗Pl(wèi)黃河》。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十五
    1.下面對這篇回憶錄所作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這篇回憶錄語言平實客觀地介紹了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的創(chuàng)作過程,所發(fā)揮的戰(zhàn)斗作用及其產生的深遠影響,贊頌了它強勁的藝術生命力。
    b.文章開篇介紹冼星海的“宏愿”,提示了《黃河大合唱》的主題,統(tǒng)領全文。
    c.標題“《黃河大合唱》的震撼”亦即貫串全文的思想感情的線索。
    d.文章介紹詩人光未然的《黃河吟》、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的創(chuàng)作沖動,突出說明詩與歌的結合是文學與音樂的完美結合,表達的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
    e.回憶錄采用縱式結構,文章的后半部分介紹了它在世界上產生的影響,說明它在世界人民心中產生了共鳴。
    2.文章反復使用了“震撼”一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4.本文用飽含激情的筆觸介紹了《黃河大合唱》的創(chuàng)作經過、藝術魅力及其巨大影響,揭示了生活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關系。生活與藝術創(chuàng)作有什么關系?請結合《黃河大合唱》的創(chuàng)作經過,談談你的理解。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十六
    這一節(jié)課,我基本忠實了課程標準的關于初中學段文言文學習的基本要求,基本忠實了課本要求,也基本上吸納了教參上的教學建議,沒有過多的拓展。盡管這篇課文字數不多,但孩子們在學習上的障礙還是不少。教學中,我沒有因為文本短小,就塞進去更多以外的東西。課后聽課老師反饋,在課堂上,學生齊讀、個別讀,整篇讀,分層分句讀,我讀,達到25遍之多,最后能背誦。以讀帶教帶學,更多的孩子動起來,讀起來,說起來,給予讀的方法,給予說的方法,也給予聽課的方法。文言文教學,文與言的處理問題還值得我們去思考與探索。文以載道,這樣的文本,“道”如何處理,度如何把握?一不留神,就滑向了政治課了。我們一線教師如何理解課標,如何運用教材,如何使用教參,有時會因為教學的日?,嵭计S趹抖雎浴?BR>    1、課堂總體感覺良好,氣氛活躍,學生普遍喜歡大同社會,因此能夠踴躍發(fā)言,積極配合教學。
    2、教學重點難點能貫穿課堂始終,師生共同探討,得到很好的解決。
    3、板書設計比較特別,而又一目了然,充分展示大同社會的特征。
    4、教學圖片生動直觀,引起學生聯系課文探討圖片的興趣。
    5、導入不夠簡潔明白。
    6、所用的圖片與課文的契合性不大,有點勉強。
    7、直接進入教學重點,利的是開門見山,弊的是僅僅依靠學生預習所得來展開課文,學生學習起來有點吃力。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十七
    上幾節(jié)音樂課,教師讓我們欣賞了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這首曲子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后,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陜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他有感而發(fā),立即寫下了《黃河》詞作。冼星海聽了這篇詞作后很受啟發(fā),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里,抱病連續(xù)寫作六天,最終完成了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
    這部作品共有八個樂章,每章開頭都有配樂朗誦。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運用了領唱及合唱相呼應的演唱形式,在氣勢磅礴的歌聲中,我仿佛看見黃河的巨浪正在上下翻滾著,天空中布滿了烏云,在波濤洶涌的黃河上,一位位船夫手持船槳,嘴里高聲喊著勞動號子,齊心協力地向前劃著,船在驚濤駭浪中行駛,隨時都有船翻人亡的危險,但他們毫不畏懼,仍舊勇敢地向前劃著。第二樂章為《黃河頌》,這個樂章運用了壯闊、熱情、深切的音樂語言,歌唱了黃河的雄姿,贊美五千年的文化,頌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在音樂中我仿佛看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觀情景。第四到八樂章也是如此,從各個方面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日的決心和斗志。
    啊,《黃河大合唱》,你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人民抗日的斗志與勇于拼搏的精神,讓我們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努力開拓明天的生活,為保衛(wèi)全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十八
    男: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你亙古不竭的水流,孕育了千百載的華夏文明!
    女: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河,你萬載不息的波濤,哺育著一代代的華夏兒女!
    男:黃河你是偉大堅強的巨人,你用那英雄的體魄,筑成了中華民族的屏障!
    女: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尊嚴,你氣勢磅礴、澎湃洶涌,奏響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男:聽,風在吼,馬在叫,九曲黃河正將萬頃波濤凝聚成一首雄壯的戰(zhàn)歌!
    女:看,山在動,地在搖,四萬萬中華兒女正共同跳動著一個強勁的脈搏!
    請欣賞由***團體為大家?guī)淼拿褡宕蠛铣侗Pl(wèi)黃河》。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十九
    《長方形的周長》這是我剛進學校時,第一次上的公開課的內容,第一次上這內容時的情景在腦中已模糊不清,但是課后明叔點評了一句話:“你這數學課上得像語文課一樣。”讓我印象深刻。那時的課應該讓人感覺十分青澀吧,雖然每個環(huán)節(jié)師父都細心地指導我,但在自己實踐時,仍然有很多地方沒有把握到位,那次的公開課只能算是完成了。
    在身邊老師的指導和時間的磨礪下,如今再來上這個內容時,對于每個環(huán)節(jié),該如何設問,已找到了一定的技巧。三年級的孩子已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邏輯性還不是很強,要想正確引導學生,不能一味地按照老師的思路,而應該多去揣摩學生的思想,然后在他們的思維基礎上進行牽引,往往能更有效地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本節(jié)課開始時,我仍然采用了一個童話故事進行情境引入,但發(fā)現學生的情緒并不如我原來的學生那么高漲,當時便想:難道是我的童話故事學生之前聽過?課后我問了問學生,他們說這個故事之前并沒有聽過。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不同的反應呢?課后我進行了一番思索。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現在很多學生從小就會上網,他們能從網上獲取大量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信息促使了學生的心理開始早熟。曾經喜愛看《喜羊羊》的孩子們到了三年級,心里開始出現矛盾,一方面平時看著《喜羊羊》,另一方面又開始排斥《喜羊羊》,他們覺得這個動畫片很幼稚,已經不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該看的動畫片了。同樣,所謂的童話故事對他們來說也就顯得很幼稚了,聽到后興趣自然不會很高。在今后的課中,不管用什么進行引入,都應該先對當時的學生的喜好、心理進行一番了解,而不應該還停留在對原來學生的了解中。時代在變,孩子們也在變,只有順應了他們身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上出一堂好課來。
    隨后在新授時,學生能利用周長的概念以及長方形的特點推導出長方形周長的三個公式。在運用時,我發(fā)現學生普遍都能正確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采用連加的居多,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這個公式,學生們卻很少用到,這本來是三個公式中最簡單的一種,學生卻不去選擇。難道它現在變得很復雜了?其實不然,這種方法仍然是最簡單的一種,只不過現階段的學生還未學習過多位數乘一位數,如果題中給出很大的數字,用這個公式他們就無法計算出結果。這使我不禁想到,這一冊的教材其實是安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只不過在《周長》之后,倘若在教學時,先把《多位數乘一位數》提前上完,再來學習《長方形的周長》時,他們便能用三種方法完整地解決,這時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這個公式的簡便之處便體現了出來。所以我們平時在教學時是否一定要按照教材的順序去上呢?這個值得我們去探討。
    本節(jié)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學得扎實,靈活,有成就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和實踐能力,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較為成功:首先,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我認為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應該作為一個教學目標去追求并努力實現。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思維,允許他們有不同的見解,鼓勵他們質疑問難,發(fā)表意見,幫助補充他人不完整的敘述。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其次,精心設計了課前鋪墊,突破難點。根據三年級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空間想象力有限,對于長方形公式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難。我在課前設計了找長方形物體的題目,讓學生在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長方形的特征(兩條長相等、兩條寬相等),在掌握了這種特征后,當學生遇到計算長方形周長時,就有一部分聰明的學生會用(長+寬)×2,通過聯系對比,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長方形周長的公式。這節(jié)課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練習的設計上也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給照片加邊框,給菜地圍籬笆等,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明白學長方形周長的用處,并能把所學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一是知識的形成不應是給予,而應是探究獲取。以前教學這個內容好像是先告訴學生公式,再引導學生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F在提倡學生自主探討知識。如果硬讓學生死記公式,那么,學生學到的是死知識,他們的思維永遠被禁錮在老師的講解之下。
    二是倡導算法多樣化更適合于學生的實際。對于這些三年級小學生來說,難道學生自己得出的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不是更直觀、更明白的公式嗎?既然有的學生心里沒有公式,教師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數學知識強加于他們,只要他們的算法有道理,教師就要鼓勵。新課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其道理非常明顯,如果是學生們能總結出適合于自己的最好記、又實用的計算方法,那才是最有用的方法。
    聽黃河大合唱有感篇二十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黃河大合唱》,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簡單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黃河大合唱》是人教版高中音樂全一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的一節(jié)欣賞課;作品為f調d調,4/2拍4/3拍,情緒慷慨激昂,旋律婉轉動情,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起到鼓舞作用?!饵S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原名張光年)作詞,冼星海作曲,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首演,共八個樂章。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感受樂曲中熱愛國家的民族意志,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并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了解,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欣賞《黃河大合唱》,體驗慷慨激昂的氣勢,感受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體會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聆聽、比較,哼唱,提升掌握欣賞音樂的方法。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難點是體驗慷慨激昂的氣勢,感受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體會愛國主義情感。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聽賞法、講授法。
    學法:探究法、合作學習法、自主學習法。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新課導入、整體感知、分段賞析、鞏固提高、小結作業(yè)。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用多媒體方式進行導入,提問對于黃河有怎樣的印象,由此順勢引入本課課題《黃河大合唱》。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jié)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新課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我會初次播放樂曲并提問從樂曲中感受到了什么?作品可分為幾部分?分別采用怎樣的聲樂演唱形式?學生自由回答,由我總結激昂澎湃的氣勢。全曲分為八個樂章,《黃河船夫曲》(混聲合唱)、《黃河頌》(男聲獨唱)、《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黃水謠》(女聲三聲部合唱)、《河邊對口曲》(對唱、輪唱)、《黃河怨》(女聲獨唱)、《保衛(wèi)黃河》(齊唱、輪唱)和《怒吼吧!黃河》(混聲合唱)。并且介紹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歌曲的旋律特點和情感內容,迅速地抓住音樂要素,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分段賞析環(huán)節(jié)。
    細致、精準對于作品的分析及學習,是學生了解作品特點的主要途徑,為了引導學生了解重點,突破難點,循序漸進的了解作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先分別播放《黃河船夫曲》《黃水謠》《怒吼吧!黃河》讓學生感受歌曲不同的旋律特點。學生小組討論自由回答,由我總結《黃河船夫曲》音樂要素較重復,運用了船夫號子的`音樂素材非常具有律動性,描繪了船夫們與風浪搏戰(zhàn)的動人場面;《黃水謠》是《黃河大合唱》的第四樂章,女聲二聲部合唱,它同樣描繪了黃河兩岸的美麗風光,速度為慢速,抒情婉轉;《怒吼吧!黃河》這首樂曲是《黃河大合唱》的第八樂章,演唱形式為合唱,速度為快速,氣勢雄壯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控訴了侵略者的殘暴。最后,完整聆聽三個選段,感受中華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
    通過這樣的設計,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的進行學習,加深對歌曲的理解,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加理解歌曲的情感內容。
    第四環(huán)節(jié)是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我會帶領學生演唱《黃河船夫曲》以及《黃水謠》《怒吼吧!黃河》。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chuàng)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huán)節(jié)是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帶著學生共同回顧《黃河大合唱》的情感。
    為了更好地結束課堂,并在課下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對于作業(yè)的設計,我會讓學生欣賞其他樂章的歌曲并聆聽。
    通過這樣的方式,體現了開放式的音樂課堂。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