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案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教師應(yīng)該事先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這個教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一
1.教材單元定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被收入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的第三單元,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三篇記敘散文(另有魯迅《紀念劉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們都是寫人敘事的佳作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xiàn)對人物品性的評價,如何在敘事中表現(xiàn)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
2.教學三位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跟據(jù)語文新課標“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的要求,結(jié)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三維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定為: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1、感知大師的人格魅力2、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說教法。
說學法。
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品人。
3.品文。
4.作業(yè)布置。
品人:肖像:短小精悍;開場白語言:獨特;聲音:沉著有力內(nèi)容:豐富有趣。
講演時的神態(tài)動作:生動有趣——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品文:凸顯人物個性。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二
1、外搜集梁啟超的事跡,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2、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并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3、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內(nèi)容。
4、揣摩分析,借鑒寫作技巧。
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價和感受的方法。
投影儀或展示臺和磁帶。
一課時。
一、導入。
提問:“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的壯語是誰?引出作者和課題。
二、簡介作者,介紹梁啟超的生平事跡,增加學生對該文閱讀的興趣。
三、推進新課。
聽錄音帶并提出以下問題:
1、在你們心目中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自由朗讀,分組討論下面問題:
1、從演講中我們可以看出梁啟超有什么特點?作者梁實秋是怎么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2、這篇文章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
四、問題探究(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本文寫梁啟超為什么只談學術(shù)造詣不談?wù)巫鳛椋?BR> 2、如何品味對梁啟超的外貌描寫?
3、本文的情感表達有什么特點?
4、如何看待本文的簡練文風?
(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在課外查找的資料并結(jié)合自己的看法發(fā)言,要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見。)。
五、課堂小結(jié)。
作者這精彩而飽含深情的回憶性文章讓我們感受了一位歷史偉人的真實而又崇高的人格魅力,希望同學們學完本文后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六、布置作業(yè)。
請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jié)課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演講特點人物特點。
形象有學問。
幽默有文采。
動情熱心腸。
率真幽默率真。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三
對于這樣一篇自讀課文,要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我考慮再三后決定讓學生掌握人物肖像的描寫方法。我的反思如下:
一、整個課堂有張有弛,詳略得當。對于一些基礎(chǔ)常識,如人物介紹、演講特點等,我只是或以課件形式展示或以提問形式讓學生自行尋找答案,不過多的浪費時間,而一些技能提升方面,例如給課文加旁注的閱讀方法、對人物做肖像描寫的寫作方法等,我則是給了較為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閱讀并練筆,注意“講練結(jié)合”。
二、準備充分,對學生的引導較為到位,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自然有效。在授課過程中,我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思與做,對學生的練筆也能做到點評中肯、及時。
三、當然,由于教學經(jīng)驗不足,這堂課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語言不夠簡潔,在學生回答問題完后,還總是重復學生的答案;語速過快,且一次提問問題過多等問題。而課堂教學則是口頭講授,一次提多個問題,會讓學生產(chǎn)生記憶困難和理解困難等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這些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并改正的問題。
講到任公先生在作演講時講到的那首古詩《箜篌引》,首先我?guī)ьI(lǐng)學生分析了下這首古詩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再結(jié)合任公先生的生平簡單講了一下這首古詩折射出來的任公先生的政治立場和傾向。在這之后,作者梁實秋先生對任公朗讀這首詩時的情形做出了評價。分別是正面描寫“有起承轉(zhuǎn)合,有情節(jié),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和側(cè)面描寫任公先生的演講很有感染力,原文是“我在聽這篇演講二十余年,偶然獲得機緣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見黃沙彌漫,黃流滾滾,不禁悲從中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講到這時,我設(shè)計問題,這兩句分別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方法,預設(shè)的答案是學生能夠回答出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墒沁^了很久,都沒有學生能夠回答出來。下課后我對這一現(xiàn)象作出了思考。
有可能像這類描寫方法,表達方式,寫作技巧之類的概念在學生腦海里印象很模糊,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描寫方法有哪幾種。這是作為教師,在提問上設(shè)計問題方面應(yīng)該要有坡度。課下我仔細想了下,是我忽略了他們的基礎(chǔ)知識和對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我應(yīng)該先設(shè)問:描寫方法一般分為哪幾種,如果學生答不出來的話應(yīng)該給他們明確,明確講解描寫一般分為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對主體的直接描寫稱為正面描寫,描寫客體來反襯主體的描寫稱為側(cè)面描寫。這樣給學生明確什么是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學生有可能就能夠回答出文中運用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的語句了。
還有結(jié)尾處作者評價任公先生是一個“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人。我首先提問“大家認為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這三者中什么最難得”,學生很快就回答出了我想要的答案“熱心腸”,接著我就追問大家對熱心腸是如何理解的,這個地方學生就回答不出來了。而我預設(shè)的答案是因為梁任公先生心系國家,心系百姓,在他演講中講到國家覆亡時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講到國家收復失地時竟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先生的喜怒哀樂都是被社稷民生所牽絆,可以看出先生有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是一個熱心腸的人。課下我思考后,有可能學生還是不能理解“熱心腸”,可以有坡度的一步步引導。可以首先問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說“熱心腸”是什么意思,學生肯定能回答出“熱心快腸”的意思,樂于幫助別人等意思。然后再進行引導。我們說一個人樂于助人,關(guān)心別人就是有熱心腸,那梁啟超先生肯定也有這方面的品質(zhì),但是更為難得的是梁啟超先生關(guān)心的是整個國家的命運,關(guān)心百姓的命運,是一種更深刻和偉大的熱心腸。我相信,這樣有坡度的設(shè)計,學生就能理解梁任公先生的熱心腸了吧。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四
3、體會作者對師長的景仰之情,同時內(nèi)化為自己的精神力量。
重點:品文品人,學習敘事中凸顯人物的方法。
難點:學習作者寫作中融入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1課時。
朗讀法、講授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1、先請同學們做個看圖猜人題:根據(jù)屏幕上的三幅圖片,猜猜他是誰?
2、說說你所知道的梁啟超:字,號;成就。
3、解題:
2)稱呼——景仰之情。
1、朗讀技巧:感情基調(diào)、語速、停頓、輕重讀及音長短。
1、小組討論:從這次演講可看出梁任公先生什么樣的特點呢?請同學們仿照示例作些旁注。(ppt展示)。
2、補充資料:
思考:任公先生為何哭,為何笑?僅僅是因為感情豐沛嗎?
作者從細微處著筆,擷取自己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一個片段,通過對一次演講時先生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以及聽眾的感受,表現(xiàn)了梁先生穩(wěn)健、瀟灑、風趣、博聞的學者形象,使我們對學者的`梁啟超先生多了份了解,多了份崇敬之情;作者寫人顯情中透露著方法,我們要學習文章在描外貌、繪語言、舉行動、抓側(cè)面中展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點的方法。
我們作為學生聽的課不計其數(shù),大家回憶一下,進入高中以來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jié)課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生花妙筆記錄下來,下節(jié)課與大家一起分享,看看同學們能否猜出你所描述的老師。
要求:
1、抓住細節(jié),突出特征;
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
3、不能出現(xiàn)老師姓名、學科。
演講稿——整齊秀麗——辦事認真,修養(yǎng)極好出場——其貌不揚,神采飛揚。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五
2、品人:品評人物,關(guān)注人物品格。
分析理解先生演講稿中旁征博引的詩句,達到品人目的。
一、情境導入:
清華大學是我們每個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其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近代一位學者集《易經(jīng)》中的名言“天”
本文內(nèi)容:
2、品人:品評人物,關(guān)注人物品格。
分析理解先生演講稿中旁征博引的詩句,達到品人目的。
一、情境導入:
清華大學是我們每個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其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近代一位學者集《易經(jīng)》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勉勵學子樹立“完整人格”的誓言。大家知道這位學者是誰嗎?(生答:梁啟超)今天我們就隨著作者梁實秋來領(lǐng)略梁啟超的演講風采。
二、走近梁任公。
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治界叱咤風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學能為大家介紹一下他的政績呢?(戊戌變法、云南起義、與康有為并稱“康梁”、公車上書)梁啟超是廣東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lǐng)袖,1895年同康有為一起“公車上書”。
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后逃往日本,
1916年策動蔡鍔反對袁世凱。這是梁啟超作為活躍政治家的一面;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請同學們高聲朗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閱讀課文,疏通生字詞,標出最吸引你的文字,并圈點勾畫嘗試做點評。
三、研讀課文。
(一)品文。
2、何謂動人,就是有味道,有感染力,那么動人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大家可以從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的言行舉止、神態(tài)情感的變化這些方面展開搜索。
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宏亮而又激亢。
神態(tài):左顧右盼、光芒四射。
動作:手舞足蹈。
情感:酣暢淋漓。
內(nèi)容:生動有趣、旁征博引。
(學生圈點勾畫,教師歸納,課件展示)。
3、這些動人處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正面、細節(jié)、語言、神態(tài)。
4、既然演講有如此多的動人之處,那么演講成功嗎?從哪可以看出來?(演講效果)。
5、演講效果:茅津渡候船渡河、強烈愛好中國文學。
6、大家看看這些內(nèi)容,并不是在寫梁任公,而是寫聽眾與其他人,但卻突出了梁任公演講極富感染力,在寫作上這叫什么手法?(側(cè)面)。
7、教師總結(jié):梁任公不是一位照搬講義的教授,而是用心靈來教書的教師,是在教育中滲透自己喜怒哀樂的真人!作者刻畫梁任公成功的運用了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我們寫作,也要抓住人物的特點,采用多種描寫手法。再有特點、有性格的人,刻畫時也要恰當?shù)牟捎靡恍┘记伞⒎椒?,人物才能活起來,才能給讀者深刻的印象,給讀者人生的啟發(fā)!
(二)品人。
1、大家回頭再看這些演講的動人之處,從這些可以看出梁啟超是個怎樣的人?
(自負、謙虛、博聞強識、自由灑脫……)。
2、文中有一句話對任公作為學者的魅力進行了歸納總結(jié),請大家找出是那句話?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
3、那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文采學問呢?(引用詩文)。
師:梁任公先生學識淵博又滿懷熱情,晚年拖著病體,仍然培育青年學生,實踐了自己所說的“戰(zhàn)士戰(zhàn)死沙場,學者死于講座”,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先生信手拈來、旁征博引的影響一代人的詩句。
引文1:
箜篌引: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師生對話,補充資料,美讀詩句,賞析《箜篌引》,鏈接拓開。)。
師:箜篌是什么樣的樂器?
預設(shè)回答:是一種古老的樂器,這種樂器聲音悲涼凄愴,讓人心傷。
預設(shè)回答:一個拼命要渡河的人,一個力求勸他不要渡河的人。
師:他渡河了嗎?
預設(shè)回答:渡了。
師:結(jié)果呢?
預設(shè)回答:死了。而且都死了。
師:他們知道他們的行為會死嗎?那為什么還要渡河?
生:略。
預設(shè)回答:譚嗣同,變法失敗,譚嗣同被殺,其實他本可以不死,但他堅決不肯逃離,這種勇氣就是渡河之人。他臨行前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師:“譚嗣同有一首題在監(jiān)獄墻壁上的絕命詩,其中有兩句是?”
預設(shè)回答:“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BR> 小結(jié):先生是由《箜篌引》中渡河人想到了甘愿犧牲以救國民的譚嗣同,他的勇氣與愛國情操讓先生為之敬仰,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為先生的滿腔愛國情懷!
引文2:
——《桃花扇》。
師:先生的演講,講到了他最喜愛的“桃花扇”,寫的是左良玉在黃鶴樓開宴,正飲得熱鬧時,忽然接到崇禎皇帝殉國的急報,于是才有了這一出《哭主》?!短一ㄉ取肥强咨腥谓桦x合之情,嘆明朝興亡之感的清代戲曲,其中所說的皇帝是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只是時運不濟,他接手時國家是內(nèi)外交困,他力圖挽狂瀾,但最后身殉社稷。
預設(shè)回答:梁任公先生想到的是光緒帝。
師:是的,先生想到的是他敬重的光緒帝。光緒帝是一位年輕發(fā)奮的君主,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緒帝只是一位名義上的皇帝,被慈禧囚禁在荷花池中央的一座四開間的平房中,斷絕了與外界的聯(lián)系,寫下了“欲飛無羽翼,欲渡無舟楫”的詩句。
小結(jié):光緒帝政治生涯的結(jié)束,導致戊戌變法失敗。先生悲的是光緒帝被軟禁,悲的是維新變法的失敗,悲在他空有一腔愛國情懷卻無法實現(xiàn)。
引文3: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師:哪位同學知道杜甫這首詩的題目?詩人此時心情是怎樣的?
預設(shè)回答:杜甫的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人的心情是喜悅的。
師:可詩中為什么說是“初聞涕淚滿衣裳”?
預設(shè)回答:那是因為杜甫聽到叛亂已平的捷報,那一剎那所激發(fā)的感情波濤,是喜極而悲的呈現(xiàn)。(課件出示全詩,學生齊詩)。
師:很好?!俺趼劇本o承“忽傳”,“忽傳”表現(xiàn)戰(zhàn)亂將息捷報來得太突然,真如春雷乍響,黎元疾苦,都將得到療救,這位視百姓苦難如己的憂國憂民的詩圣怎能不喜!“淚”是杜甫悲喜交集的復雜心情的逼真表現(xiàn)。
預設(shè)回答:杜甫年邁時國家叛軍四起,后戰(zhàn)亂平定,梁任公演講時國家軍閥混戰(zhàn)、動蕩不安,這是時代的相似。
小結(jié):是國家動蕩讓先生涕泗交流,是戰(zhàn)亂平定讓先生張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樣是憂國憂民的,希望國家國富民強,從他的一涕一笑中我們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愛國情懷。
師:中國韻文里的好詩歌很多,他為什么單單選講了這三首?這三首詩歌有什么共同點?
生:愛國主義詩篇。
師:很好!愛國主義情感換一種說法就是熱心腸,熱心腸就是愛國主義的最高境界!梁任公先生演講時信手拈來三段引文不僅可以凸顯他有文采,有學問,從引文的內(nèi)容還可以看出他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有文采,有學問,熱心腸)他的《少年中國說》一樣洋溢著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下面我們一起朗讀里面的話語,感受他的力量,他的豪情!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ㄕn件展示,學生齊讀)。
文句4: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wù)?,專心學術(shù)。
師:“專心學術(shù)”這是不是說梁任公先生鉆進學問的象牙塔,不再過問窗外之事了呢?
(學生討論)。
預設(shè)回答:不是的,聽過這講演的人,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預設(shè)回答: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難歲月里,先生重感情,輕名利,清華大學的這次演講激勵了關(guān)大的青年學生。
小結(jié):任公先生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影響教育青年學生。先生早年投身政治,領(lǐng)導參加公車上書、戊戌變法、云南起義等,希望用資產(chǎn)階級改良思想改變中國,后來意識到君主立憲制在中國行不通。晚年致力于用思想,用傳統(tǒng)文化來教育鼓舞著年輕一代。他的真性情、他的熾熱的愛國情是不會變的!
預設(shè)回答:逃亡到日本后的先生,為國擔憂,心焦如焚,反用“飲冰室”寫出內(nèi)心之熱的赤子情懷。
教師補充:《莊子·人間世》有一句話“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與?”先生的書齋名表明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問題探究2:那么他取號任公,又有什么含義呢?
四、課文小結(jié)。
同學們應(yīng)該都有過聽演講的經(jīng)歷,但大家能從演講中聽出演講者的性格特點嗎?梁實秋就可以做到,他從梁任公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活畫出梁任公的人格魅力。梁任公的政治主張屢屢因時而變,但他為人處世的原則始終未變。我敢斷言:在風云際會和星光燦爛的中國近代人才群體中,特別是在遐邇有知的重量級歷史人物中,人格魅力能與梁啟超比試者是不大容易找到的。我們應(yīng)該感謝作者梁實秋先生,他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如火如荼的歲月里,第一個提出建立中國圖書館學,“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使人讀其文,如觀其人,聽其聲,難以忘懷。
五、拓展提升。
1、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一個有著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我們寫一篇小作文:
從肖像、語言、動作或神態(tài)等的細節(jié)方面對班上同學進行刻畫,不寫出名字。
2、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同學們對任公先生可能有了新的認識。盡管今天的我們不能像梁實秋那樣身臨其境親耳聆聽任公先生的演講,但現(xiàn)在大家也一定很有話想說。”
“請以‘任公先生,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句話或幾句話?!?BR>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六
熟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要體會作者對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憂國憂民、關(guān)心大事的精神品質(zhì)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以下是百分網(wǎng)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guān)信息請持續(xù)關(guān)注我們應(yīng)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
1、知識目標:整體把握全文,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3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憂國憂民、關(guān)心大事的精神品質(zhì)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講讀法、問答法
預習要求 查找生字詞,認真閱讀文章,找出文章當中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片段,并仿照研討與練習第一題做好旁注。
相信同學對于梁啟超在歷史上的成就肯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老師補充他在學術(shù)上的成就。創(chuàng)辦中國近代第一本新文學雜志《新小說》。第一個使用“神話”一詞的中國學者。第一個提出建立中國圖書館學。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經(jīng)濟、哲學、歷史、語言學、宗教及文化藝術(shù)等,總約千萬余字,合編為《飲冰室文集》。
作者簡介。作品:《雅舍小品》《莎士比亞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 樸實雋永。同學們可以在課后的閱讀來進一步體會。蘇振元曾這樣評價:他記述人物很有特點,善于擷取一、二或幾個印象鮮明的片段來刻畫人物?,F(xiàn)在我們來找出這些片段,并且進一步分析糧食去是如何通過這些片段來刻畫梁啟超這一人物的!
請同學迅速瀏覽文章,疏通文章當中的精彩段落,待會兒請同學起來回答。結(jié)合同學的答案,歸納出六個片段。分別包括梁啟超的演講稿、第一次亮相、他的開場白、以及演講過程的朗誦、背誦、表演三個片段。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重點品讀這六個片段。
片段之一:
關(guān)于演講稿這一通過物件來寫的方法同學們比較容易理解,我在這就不多介紹了!要提醒同學們的是學習做旁注??梢越Y(jié)合課后練習題第一道。做旁注是一道基本功。所謂“不動筆墨不成書”,接下來的解讀,邊閱讀邊標注旁批。
片段之二:
至于,第一次亮相,也就是第三段,是對任公肖像的描寫,請同學齊聲朗讀出場時的形象。通過分析“短小精悍”“光芒四射”,可以看到,雖然寫相貌一般,但我們看到了內(nèi)在精神的不一般,這就是什么的寫法?(抑揚)
片段之三:
進入第四段,引導學生朗讀開場白“啟超沒有什么學問,可以也有一點咯”,這種開場白經(jīng)常聽到嗎?(不)除了感受到他的幽默,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他的爽直。梁實秋除了寫了開場白,還寫了什么呢?(動作)哪些動作呢?(“掃”“翻”“點”三個動作)提煉出正是通過語言和動作描寫的結(jié)合準確地寫出了氣度非凡的學者風范。
片段之四:
進入朗讀的片段,首先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下《箜篌引》以便理解?!扼眢笠烦鲎浴稘h樂府詩》記述了一個悲慘壯烈的故事:朝鮮水兵在水兵撐船巡邏時,見一個白發(fā)狂夫提壺渡江,被水沖走,他的妻子勸阻不及,悲痛欲絕,哭泣到:勸你不要渡河,你還是要渡河,這下落入水中,你讓我怎么辦?她取出箜篌反復吟唱,一曲終了,她也投河隨夫而去。
我們再來看這首詩,你認為詩中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兩個。一個是硬要渡河的人,一個是勸他不要渡河的人。)他渡河了嗎?(渡了)結(jié)果如何?(死了)你如何評價這個人的行為?(自作自受,活該!)(執(zhí)著)
老師比較傾向后一種解釋。王國維曾評價:“這十六字構(gòu)成中國詩壇最悲壯凄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任公先生講這首詩時這般感慨,這樣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執(zhí)著,一種直面死亡的勇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梁對白發(fā)狂夫寄予了怎樣的感情?(敬佩)勸他不要渡河,他偏要渡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雖然事情的發(fā)展會以生命為代價,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
從表面看來這是反映一個至情至性的愛情悲劇故事,但隱含了任公先生的政治傾向與立場。他就如那位白發(fā)狂夫般堅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仍執(zhí)意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頗有“飛蛾撲火”亦絕不后悔的氣概。反映了任公先生即使經(jīng)受了維新變法失敗的慘痛打擊后仍不畏懼退縮,堅持斗爭(隨后策劃了云南起義等)的堅毅意志。梁實秋和梁啟超都是經(jīng)歷了歷史滄桑的人,對歷史有刻骨銘心的體驗。黃沙彌漫,黃流滾滾,如此蒼茫的景象讓人想起了當時滄海橫流的中國現(xiàn)狀,梁啟超作為政治風云人物站在風云變換的浪尖口,可是他卻壯志難酬,作者怎能不哀?他想起《箜篌引》,我們知道箜篌引中的那個白發(fā)狂夫很執(zhí)著,梁啟超不也是個執(zhí)著的人嗎?他在末世即臨時力挽狂瀾,為改變中國的面貌勇敢前行! 任公先生所以選擇這首詩作為例子,其實正是在執(zhí)著地反映自己內(nèi)心的.堅持與理想,這也是他的講解為何能夠如此精彩感人,教人20年后仍記憶猶新的原因了。
——文采出眾、表達到位、技巧純熟(正面描寫)
作者聽后20余年渡河時仍能觸景生情,回憶當年事
——演講內(nèi)容、效果深入人心,照應(yīng)首段末句(側(cè)面描寫)
片段之五:
朗讀第7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背誦出色體現(xiàn)在哪里?觀眾有什么明顯的反應(yīng)?
明確:出色——能夠脫稿演講,博聞強記
(博聞: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強記: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
觀眾反應(yīng):他記不起來,觀眾屏息以待;他記起來時,觀眾跟著他欣喜。
(他的背誦十分牽動人心,讓觀眾的情感完全跟隨他而起伏)
這是梁講課的背誦方式,由《箜篌引》過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誦,足見先生的淵博學識、博聞強識。同時作者通過動作描寫,“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敲打他的禿頭”,形象而風趣,仿佛梁先生就在眼前,動作很滑稽,讓人忍俊不禁。而“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跟著他歡喜”更是從側(cè)面寫出了梁的演講已經(jīng)深深地感染了聽眾,寫出了他的自由灑脫,酣暢淋漓。
明確:動作描寫和側(cè)面描寫
片段之六:
明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頓足、狂笑、太息(感情相當投入,語言動作并重,就如同忘我的表演)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zhí)?,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 手舞足蹈,時悲時喜,表現(xiàn)了他的自由灑脫、酣暢淋漓的特點,可見先生是一位感情豐沛、率真而又投入的學者,絲毫沒有“大家”的做作與雕琢。這也是梁的獨特之處。
作者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舉了哪些事例?
明確:孔尚任《桃花扇》——痛苦流涕、不能自已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張口大笑
他講到《桃花扇》時為什么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通過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一代興亡的歷史劇,作者“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抒發(fā)了對末世既臨無可挽回的嘆息,他就是想通過一對情侶的悲歡離合回答明朝三百年基業(yè)毀于何人敗于何事,從而引起人們對歷史事件的思考。梁啟超在這次演講中已至暮年。然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在演講的時候,他心中的豪情會觸景而生,世事變遷,往事如夢,自己雖然沒有“血染桃花扇”,但心底的革命潛流決不會蕩然無存。請看大屏幕,課文中引用的是佐良玉哭崇禎帝的那一段,左良玉哭崇禎帝關(guān)梁啟超什么事哦?他在哭誰?對,光緒帝,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梁啟超依靠光緒皇帝推動變法的希望化為幻影,他孜孜不倦追求的改良目標落空了,他怎么能不悲痛呢?他悲的是自己曾經(jīng)追隨的皇帝,悲的是國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愛國情懷!”
杜甫和梁啟超都是熱心腸的人,杜甫52歲寫這首詩的時候,延續(xù)7年多的安史之亂終于結(jié)束了,作者喜聞薊北光復,喜極而涕,手舞足蹈,驚喜欲狂,而梁啟超處在風雨如晦的世紀之初,又何嘗不希望光復中華,民族富強、國泰民安呢?當他讀到劍外忽傳收薊北時,張口大笑是因為他在感受“劍外忽傳收中華啊”喜悅啊!一個人的情緒完全跟隨國家的命運而起伏不定,因國家的悲而悲,因國家的喜而喜,這正是憂國憂民的體現(xiàn)。
那么,作者對任公先生的看法又是怎樣的呢?能否用本文的一句話概括。
明確: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點明任公先生作為學者所體現(xiàn)出的風采,同時也很好地表達了作者對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梁實秋選取了能夠體現(xiàn)“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的片段。前面的三個片段是做鋪墊;而后面三個比較直接記述。梁實秋就是將以上的六個片段串聯(lián)在一起,為我們活畫出了梁啟超這一形象,如同一串“冰糖葫蘆”。這種“冰糖葫蘆式”的寫法,以片段寫人,并在片段中運用多種寫法(如抑揚、正側(cè)面描寫、語言、動作等等),正是梁實秋為我們活畫人物的重要方式,也是本文的精髓所在。
相信通過本文的分析,同學們對梁啟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言為心聲”寫一個片段,題目為“任公,我想對你說......”。
請同學結(jié)合研討與練習第三題,在歸納總結(jié)閱讀體會的同時,寫一個老師上課的片段,題目為《記***老師的一次上課》。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七
1、外搜集梁啟超的事跡,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2、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并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3、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內(nèi)容。
4、揣摩分析,借鑒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
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教學難點】。
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價和感受的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或展示臺和磁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的壯語是誰?引出作者和課題。
二、簡介作者,介紹梁啟超的生平事跡,增加學生對該文閱讀的興趣。
三、推進新課。
聽錄音帶并提出以下問題:
1、在你們心目中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梁先生的演講效果怎么樣?何以見得?
自由朗讀,分組討論下面問題:
1、從演講中我們可以看出梁啟超有什么特點?作者梁實秋是怎么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2、這篇文章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
四、問題探究(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本文寫梁啟超為什么只談學術(shù)造詣不談?wù)巫鳛椋?BR> 2、如何品味對梁啟超的外貌描寫?
3、本文的情感表達有什么特點?
4、如何看待本文的簡練文風?
(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在課外查找的資料并結(jié)合自己的看法發(fā)言,要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見。)。
五、課堂小結(jié)。
作者這精彩而飽含深情的回憶性文章讓我們感受了一位歷史偉人的真實而又崇高的人格魅力,希望同學們學完本文后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六、布置作業(yè)。
請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jié)課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板書設(shè)計】。
演講特點人物特點。
形象有學問。
幽默有文采。
動情熱心腸。
率真幽默率真。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八
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哪)知他圣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十七年憂國如病,呼不應(yīng)天靈祖靈,調(diào)不來親兵救兵;白練無情,送君王一命。傷心煞煤山私幸,獨殉了社稷蒼生,獨殉了社稷蒼生!
“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BR> 人物形象:憂國憂民、憂心如焚。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整體把握全文,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憂國憂民、關(guān)心大事的精神品質(zhì)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教學難點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教學方法講讀法、問答法。
預習要求查找生字詞,認真閱讀文章,找出文章當中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片段,并仿照研討與練習第一題做好旁注。
教學過程。
1、導入。
相信同學對于梁啟超在歷的成就肯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老師補充他在學術(shù)上的成就。創(chuàng)辦中國近代第一本新文學雜志《新小說》。第一個使用“神話”一詞的中國學者。第一個提出建立中國圖書館學。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經(jīng)濟、哲學、歷史、語言學、宗教及文化藝術(shù)等,總約千萬余字,合編為《飲冰室文集》。
作者簡介。作品:《雅舍小品》《莎士比亞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同學們可以在課后的閱讀來進一步體會。蘇振元曾這樣評價:他記述人物很有特點,善于擷取一、二或幾個印象鮮明的片段來刻畫人物?,F(xiàn)在我們來找出這些片段,并且進一步分析糧食去是如何通過這些片段來刻畫梁啟超這一人物的!
2、文本解讀。
請同學迅速瀏覽文章,疏通文章當中的精彩段落,待會兒請同學起來回答。結(jié)合同學的答案,歸納出六個片段。分別包括梁啟超的演講稿、第一次亮相、他的開場白、以及演講過程的朗誦、背誦、表演三個片段。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重點品讀這六個片段。
片段之一:
關(guān)于演講稿這一通過物件來寫的方法同學們比較容易理解,我在這就不多介紹了!要提醒同學們的是學習做旁注。可以結(jié)合課后練習題第一道。做旁注是一道基本功。所謂“不動筆墨不成書”,接下來的解讀,邊閱讀邊標注旁批。
片段之二:
至于,第一次亮相,也就是第三段,是對任公肖像的描寫,請同學齊聲朗讀出場時的形象。通過分析“短小精悍”“光芒四射”,可以看到,雖然寫相貌一般,但我們看到了內(nèi)在精神的不一般,這就是什么的寫法?(抑揚)。
片段之三:
進入第四段,引導學生朗讀開場白“啟超沒有什么學問,可以也有一點咯”,這種開場白經(jīng)常聽到嗎?(不)除了感受到他的幽默,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他的爽直。梁實秋除了寫了開場白,還寫了什么呢?(動作)哪些動作呢?(“掃”“翻”“點”三個動作)提煉出正是通過語言和動作描寫的結(jié)合準確地寫出了氣度非凡的學者風范。
片段之四:
進入朗讀的片段,首先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下《箜篌引》以便理解。《箜篌引》出自《漢樂府詩》記述了一個悲慘壯烈的故事:朝鮮水兵在水兵撐船巡邏時,見一個白發(fā)狂夫提壺渡江,被水沖走,他的妻子勸阻不及,悲痛欲絕,哭泣到:勸你不要渡河,你還是要渡河,這下落入水中,你讓我怎么辦?她取出箜篌反復吟唱,一曲終了,她也投河隨夫而去。
我們再來看這首詩,你認為詩中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兩個。一個是硬要渡河的人,一個是勸他不要渡河的人。)他渡河了嗎?(渡了)結(jié)果如何?(死了)你如何評價這個人的行為?(自作自受,活該!)(執(zhí)著)。
老師比較傾向后一種解釋。王國維曾評價:“這十六字構(gòu)成中國詩壇最悲壯凄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任公先生講這首詩時這般感慨,這樣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執(zhí)著,一種直面死亡的勇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梁對白發(fā)狂夫寄予了怎樣的感情?(敬佩)勸他不要渡河,他偏要渡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雖然事情的發(fā)展會以生命為代價,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
從表面看來這是反映一個至情至性的愛情悲劇故事,但隱含了任公先生的政治傾向與立場。他就如那位白發(fā)狂夫般堅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仍執(zhí)意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頗有“飛蛾撲火”亦絕不后悔的氣概。反映了任公先生即使經(jīng)受了維新變法失敗的慘痛打擊后仍不畏懼退縮,堅持斗爭(隨后策劃了云南起義等)的堅毅意志。梁實秋和梁啟超都是經(jīng)歷了歷史滄桑的人,對歷史有刻骨銘心的體驗。黃沙彌漫,黃流滾滾,如此蒼茫的景象讓人想起了當時滄海橫流的中國現(xiàn)狀,梁啟超作為政治風云人物站在風云變換的浪尖口,可是他卻壯志難酬,作者怎能不哀?他想起《箜篌引》,我們知道箜篌引中的那個白發(fā)狂夫很執(zhí)著,梁啟超不也是個執(zhí)著的人嗎?他在末世即臨時力挽狂瀾,為改變中國的面貌勇敢前行!任公先生所以選擇這首詩作為例子,其實正是在執(zhí)著地反映自己內(nèi)心的堅持與理想,這也是他的講解為何能夠如此精彩感人,教人后仍記憶猶新的原因了。
——文采出眾、表達到位、技巧純熟(正面描寫)。
作者聽后20余年渡河時仍能觸景生情,回憶當年事。
——演講內(nèi)容、效果深入人心,照應(yīng)首段末句(側(cè)面描寫)。
片段之五:
朗讀第7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背誦出色體現(xiàn)在哪里?觀眾有什么明顯的反應(yīng)?
明確:出色——能夠脫稿演講,博聞強記。
(博聞: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強記: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
觀眾反應(yīng):他記不起來,觀眾屏息以待;他記起來時,觀眾跟著他欣喜。
(他的背誦十分牽動人心,讓觀眾的情感完全跟隨他而起伏)。
這是梁講課的背誦方式,由《箜篌引》過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誦,足見先生的淵博學識、博聞強識。同時作者通過動作描寫,“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敲打他的禿頭”,形象而風趣,仿佛梁先生就在眼前,動作很滑稽,讓人忍俊不禁。而“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跟著他歡喜”更是從側(cè)面寫出了梁的演講已經(jīng)深深地感染了聽眾,寫出了他的自由灑脫,酣暢淋漓。
這就告訴我們,寫好一個人,除了語言肖像描寫外,還可以有哪些描寫使人物更生動?
明確:動作描寫和側(cè)面描寫。
片段之六:
同學們,接著看下一個片段。作者又為什么說“先生的演講,到緊張?zhí)?,便成為表演?
明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頓足、狂笑、太息(感情相當投入,語言動作并重,就如同忘我的表演)。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zhí)?,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手舞足蹈,時悲時喜,表現(xiàn)了他的自由灑脫、酣暢淋漓的特點,可見先生是一位感情豐沛、率真而又投入的學者,絲毫沒有“大家”的做作與雕琢。這也是梁的獨特之處。
作者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舉了哪些事例?
明確:孔尚任《桃花扇》——痛苦流涕、不能自已。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張口大笑。
他講到《桃花扇》時為什么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通過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一代興亡的歷史劇,作者“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抒發(fā)了對末世既臨無可挽回的嘆息,他就是想通過一對情侶的悲歡離合回答明朝三百年基業(yè)毀于何人敗于何事,從而引起人們對歷史事件的思考。梁啟超在這次演講中已至暮年。然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在演講的時候,他心中的豪情會觸景而生,世事變遷,往事如夢,自己雖然沒有“血染桃花扇”,但心底的革命潛流決不會蕩然無存。請看大屏幕,課文中引用的是佐良玉哭崇禎帝的那一段,左良玉哭崇禎帝關(guān)梁啟超什么事哦?他在哭誰?對,光緒帝,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梁啟超依靠光緒皇帝推動變法的希望化為幻影,他孜孜不倦追求的改良目標落空了,他怎么能不悲痛呢?他悲的是自己曾經(jīng)追隨的皇帝,悲的是國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愛國情懷!”
他講到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時,為什么又于涕泗之中張口大笑?
杜甫和梁啟超都是熱心腸的人,杜甫52歲寫這首詩的時候,延續(xù)7年多的安史之亂終于結(jié)束了,作者喜聞薊北光復,喜極而涕,手舞足蹈,驚喜欲狂,而梁啟超處在風雨如晦的世紀之初,又何嘗不希望光復中華,民族富強、國泰民安呢?當他讀到劍外忽傳收薊北時,張口大笑是因為他在感受“劍外忽傳收中華啊”喜悅啊!一個人的情緒完全跟隨國家的命運而起伏不定,因國家的悲而悲,因國家的喜而喜,這正是憂國憂民的體現(xiàn)。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張口大笑。
那么,作者對任公先生的看法又是怎樣的呢?能否用本文的一句話概括。
明確: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點明任公先生作為學者所體現(xiàn)出的風采,同時也很好地表達了作者對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梁實秋選取了能夠體現(xiàn)“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的片段。前面的三個片段是做鋪墊;而后面三個比較直接記述。梁實秋就是將以上的六個片段串聯(lián)在一起,為我們活畫出了梁啟超這一形象,如同一串“冰糖葫蘆”。這種“冰糖葫蘆式”的寫法,以片段寫人,并在片段中運用多種寫法(如抑揚、正側(cè)面描寫、語言、動作等等),正是梁實秋為我們活畫人物的重要方式,也是本文的精髓所在。
3、布置作業(yè):
相信通過本文的分析,同學們對梁啟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言為心聲”寫一個片段,題目為“任公,我想對你說......”。
請同學結(jié)合研討與練習第三題,在歸納總結(jié)閱讀體會的同時,寫一個老師上課的片段,題目為《記___老師的一次上課》。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
秦甜。
教學目標:
了解梁啟超先生的生平經(jīng)歷,理解并學習梁啟超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深刻剖析《箜篌引》的內(nèi)在意義,品評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性格品質(zhì)。
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
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學生明確:梁啟超。
今天我們就隨著作者梁實秋來認識下梁啟超這位學者。(請大家翻到課本36頁。課前已經(jīng)讓大家預習過課文,現(xiàn)在再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請大家再次瀏覽一下課文,想想文章講了什么呢?。?BR> 二、看標題、明對象(3’)。
很好!那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標題中的關(guān)鍵詞,大家認為有哪些呢?
生:記、梁任公、演講。
沒錯!那么我們再來看一看梁啟超先生到底講了哪些韻文,又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能讓作者梁實秋先生這么多年仍然記憶猶新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文章的5-8段,找出梁啟超先生講了哪些韻文。
三、讀引文、悟情感(14’)。
朗誦、解釋《箜篌引》--為理想、為信念的執(zhí)著。
公無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質(zhì)疑。
結(jié)局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板書)。
追思。
秦甜。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一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苯虒W方法要力求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特征,把發(fā)現(xiàn)、體驗、感悟、交流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本文言簡意賅又生動豐富,我先運用情境設(shè)置法,激發(fā)學生興趣;閱讀法和圈點勾畫法,熟悉文本;之后采用問答法,使學生主動感知,探索求真;針對教學重難點,我立足文本,點撥引導、討論探究,在賞析語言、體味情感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布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所學的白描和細節(jié)寫作手法。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二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因其內(nèi)容多,時間緊,而在一線教師中間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這固然與教材本身的內(nèi)容設(shè)置有關(guān),也與教師對新教材的不適應(yīng)相關(guān),但我想,最主要的還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我們習慣了面面俱到,習慣了手把手的教,如果讓我們精簡課堂內(nèi)容,我們總會習慣性的問一聲:這行嗎?在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我著力在探索的就是:這能行,其中的一種做法就是重視自讀課文的開發(fā)和利用。下面結(jié)合公開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自讀課文)談?wù)勎业恼J識。
事實上,單元目標的預設(shè)和分散講解確實必不可少,我認為,在講讀課文中,應(yīng)該結(jié)合文本,從三到四個角度來講解同一類型文章的寫作和閱讀技巧,然后在自讀課文中加以運用,這樣既有知識點的積累,也有鑒賞力的訓練?!队浟喝喂壬囊淮窝葜v》選自語文教材第一模塊第三單元,本單元側(cè)重于寫人記事類文章,在前面的講讀課文的講解中,我已經(jīng)初步培養(yǎng)起學生圈點勾畫的閱讀習慣,也講解了寫出人物個性的基本方法,因此,準備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以學生自學為先,以課堂交流為主,提高鑒賞水平。布置了相對應(yīng)的預習作業(yè):1、閱讀課文,找出有疑問的地方,劃出來,提出問題,并試著自己做一點回答。
2、結(jié)合課后練習一的范例,在文中做盡可能的圈點勾畫,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和很多自讀課文一樣,本文雖短小精悍,卻是言淺而意深,可供鑒賞學習的角度很多。從寫人記事的角度,從演講技巧的角度,從情感熏陶的角度,從品文品人的角度,都有很多可講之處。如果只是從中擇選一個角度來上,卻忽略了文本的多種閱讀角度和閱讀價值的實現(xiàn)。因此,結(jié)合文章的寫作中心“演講”和平時的課堂演講,我又設(shè)計了一個教學目標:感知演講的基本技能。這一目標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又與上面的目標相平行,在構(gòu)想中,是希望學生任意選擇角度進行討論交流,并不要求學生面面俱到。
這樣,自讀課文就成為學生閱讀的材料,而不只是教師講解的材料,既是資源共有,也是成果共享,既體現(xiàn)了學習的自主性,又保證了學習的目的性。當然,既是自讀,在這一過程的實施中,有兩點就很重要:一要保證學生的預習是真正獨立的,而不是從教輔書上抄來的;二要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要帶著疑問來上課。我想,這才是自主學習的關(guān)鍵。當然,這對教師的要求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要盡可能透徹的預讀分析課文,要有很好的應(yīng)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
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細致閱讀帶給了我很多驚喜,也給聽課老師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他們完全掌握了課堂的主動權(quán),正音釋文,分析文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在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體驗著學習語文的快樂。
但是,很遺憾的是,從實際效果來看,課堂的節(jié)奏還是快了,學生提問和釋疑的耗時過長,這雖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卻使很多教學細節(jié)不能展開,教師成了幻燈片的放映師,沒能留給學生消化的時間。尤其是學生演講和點評的環(huán)節(jié),根本是倉促進行,失去了應(yīng)有之義。在課后交流中,很多老師講到了這一問題,認為是否可以把教學目標再精簡,比如只講人物性格,或只講演講技能。我認為,如果只講一點,那與我對自讀課文的理解又相違背了,看來需要探索的東西還有很多,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教。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三
1、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2、從課外搜集梁啟超事跡,讓學生講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內(nèi)容。
2、品讀體味,深入領(lǐng)略人物的品格魅力。
3、揣摩分析,借鑒協(xié)作技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憂國憂民、關(guān)心國事的精神品質(zhì)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教學難點。
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磁帶。
教學時間。
安排一個課時。
一、導語設(shè)計。
大家看過央視十套的《百家講壇》嗎?許多優(yōu)秀學者在節(jié)目中通過一次次精彩的演講,展示了深厚的學術(shù)修養(yǎng)和儒雅的學者風范,聞名全國。而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也是一位演講高手。就讓我們跟著梁實秋一起走進清華,去領(lǐng)略梁任公的風采。
二、文本解讀。
(一)知識積累。
1、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lǐng)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1895年追隨康有為發(fā)動“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拔煨缱兎ā笔『筇油鋈毡尽?9xx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著述豐厚,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2、梁實秋,中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19xx年就讀于清華大學,1923年留學美國。創(chuàng)作以散文小品著稱,風格樸實雋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譯著《莎士比亞全集》,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
3、請學生到黑板上為加點字詞注音。
叱咤蒞臨迥異精悍激亢箜篌酣暢薊北。
(二)信息篩選。
明確:深刻的印象,感染影響了聽眾。
原句:“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
“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
“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jīng)歷,筆而記之”
(三)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討論結(jié)束后,每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學發(fā)布討論結(jié)果,發(fā)布內(nèi)容包括特點及旁批,教師歸納整理板書)。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激亢(沉穩(wěn)、睿智)。
內(nèi)容:豐富有趣(博聞強記、學識豐富)。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眼神(光芒四射)、步履(穩(wěn)?。?、氣質(zhì)(瀟灑)。
神態(tài):生動有趣(自負、謙遜)。
語言:旁征博引(風趣、博聞強記)。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總之,梁任公是一個有學問,有文采,感情豐沛,沉穩(wěn)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2、提問:梁啟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的細節(jié)描寫,在細節(jié)和側(cè)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3、如何理解“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有情節(jié),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边@段話。
(補充資料:這里說的悲劇是《古詩源》里記載的一個故事,說“朝鮮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發(fā)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無渡河之曲,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BR> 而在梁任公講稿中是這樣的:“古樂府里頭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據(jù)說是有一個狂夫,當冬天早上,在河邊‘披發(fā)亂流而渡’。他的妻子從后面趕上來要攔他,攔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來梁啟超在演講中是作了即興渲染的)。
學生討論后,明確:《箜篌引》的悲劇在于狂夫?qū)Χ珊拥膱?zhí)著和犧牲。聯(lián)系梁啟超等維新志士的情況,梁啟超在解釋《箜篌引》時體現(xiàn)出志士們在國家衰亡,無路可走的情況下,為尋找國家民族出路而敢作敢為、英勇執(zhí)著、勇于犧牲的精神。
(四)拓展探究。
散發(fā)《少年中國說》,學生大聲朗讀,感受梁啟超的情操和胸襟,以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三、課堂小結(jié)。
這篇課文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xiàn)梁任公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本文擷取作者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gòu)思成文,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中。
四、作業(yè)設(shè)計。
本文梁實秋給我們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講,我們作為學生,聽的課是不計其數(shù)了,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jié)課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請同學們用自己的生花妙筆記錄下來,與人分享。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四
一、說教材。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入編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第三單元,這個單元的設(shè)計目標是學習寫人記事的散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文看似記事,實為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xiàn)梁任公先生的性格及特點,并表達對先生的崇敬之情。這是一篇生動風趣而又飽含深情的回憶性散文。作者梁實秋先生擷取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gòu)思成文,如同攝像,只選取幾個精彩的鏡頭,來集中表現(xiàn)人物獨特魅力的一面。文章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作者對任公先生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之中。
二、說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放在必修一第三單元“寫人記事的散文”中。單元目標是要透過對人與事的細節(jié)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根據(jù)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結(jié)合必修一第三單元的單元目標,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賞析課文精彩的人物描寫,引導學生學習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方法。
2、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雋永樸實的語言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體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體會作者對梁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放在賞析課文中對梁任公先生精彩生動的描寫上,以此來了解人物的特點,學習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方法。
難點在通過文章中的有關(guān)細節(jié)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懷。
這部分內(nèi)容是教學的重難點,要濃墨重彩,因為這是體察人物個性、情操的關(guān)鍵,也是使學生通過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關(guān)鍵。
四、說教法與學法。
高中語文課改提出的新理念是:“注重語文應(yīng)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學中要力求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特征,把發(fā)現(xiàn)、體驗、感悟、交流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本文言簡意賅又生動豐富,我先運用情境設(shè)置法,激發(fā)學生興趣;然后用閱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熟悉文本,也讓學生學會作旁注的學習方法;之后再采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并讓學生在全班交流;最后采用問答法,使學生主動感知,探索求真;針對教學重難點,我立足文本,點撥引導、討論探究,在賞析語言、體味情感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布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本課所學的寫人技巧。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情境教學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愿望,促進學生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所以我用詩句和圖片設(shè)置情境來導入,讓學生主動走進文本。具體是這樣的:(多媒體顯示梁啟超圖片及其生平文字)《詩經(jīng)》中有一句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們就跟隨梁實秋先生一起走進清華,去領(lǐng)略梁任公先生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賞析課文精采的人物描寫。
高中語文課改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yīng)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這一環(huán)節(jié)具休是這樣設(shè)計的:
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梁任公先生的精彩語句,全班分組討論:這些精彩生動的描寫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性格、氣質(zhì)和修養(yǎng)?學生閱讀課文,圈點勾畫,小組討論,交流發(fā)言,教師歸納板書。
有才華,有修養(yǎng)。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wěn)?。赓|(zhì)(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開場白(獨特)――謙遜而自負,風趣幽默。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神態(tài)、動作(敲打禿頭,手舞足蹈,掩面頓足,狂笑嘆息)――博聞強記、自由灑脫、率真。
課文對梁任公先生精彩生動的描寫,有很多內(nèi)容學生容易把握,如人物的肖像描寫、獨特的開場白、生動形象的動作描寫等,這些學生會關(guān)注的,容易把握的,交給學生自己去探討交流,教師不多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容易忽略有些細節(jié)里所隱含的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赤子之心。這個單元的目標是要透過對人與事的細節(jié)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精神品格?!彼晕野呀虒W過程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為: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有關(guān)細節(jié)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懷。
(三)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有關(guān)細節(jié)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懷。
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隱含在他講《箜篌引》、講《桃花扇》、講杜甫詩句的細節(jié)描寫中。要體察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就要引導學生去分析這三個細節(jié)描寫。我主要采用問答法來引導學生,具體的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細節(jié)1: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這四句十六字,經(jīng)他一朗誦,再經(jīng)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zhuǎn)合,有情節(jié),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師:我們看這首詩,詩中出現(xiàn)了哪兩個人物?
預設(shè)回答:一個拼命要渡河的人,一個力求勸他不要渡河的人。
師:他渡河了嗎?
預設(shè)回答:渡了。
師:結(jié)果呢?
預設(shè)回答:死了。
預設(shè)回答:直面死亡的勇氣。
師:這種直面死亡的勇氣讓你想到了誰?
預設(shè)回答:梁任公先生。這個“公”其實就是梁任公先生的寫照,梁任公先生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仍執(zhí)意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意志頑強,可歌可泣。先生講《箜篌引》時那么投入,正是因為他有和詩中“公”一樣的直面死亡的勇氣。
細節(jié)2: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師:先生講到《桃花扇》時為什么會悲從中來,痛哭流涕?(多媒體顯示《桃花扇》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戲曲,借寫離合之情,悲嘆明朝的滅亡。其中所說的皇帝是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是一位勵精圖治的亡國之君。在位十七年間,不溺于聲色犬馬,而是勤勉辛勞,只可惜當時明朝大勢已去,積重難返,江山移人,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縊而死。)。
預設(shè)回答:先生由《桃花扇》想到國家的衰亡,所以悲從中來,痛哭流涕。
預設(shè)回答:先生由崇禎皇帝想到了他敬重的光緒皇帝。光緒皇帝是一位年輕發(fā)奮的君主,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緒帝政治生涯早早結(jié)束,導致戊戌變法的失敗。先生悲的是光緒帝被軟禁,悲的是維新變法的失敗,悲自己空有一腔愛國熱情卻無法實現(xiàn)。
細節(jié)3: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師:哪位同學知道杜甫這首詩的題目?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預設(shè)回答:《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人的心情是喜悅的。
師:可詩中為什么說是“初聞涕淚滿衣裳”?
預設(shè)回答:那是因為杜甫聽到叛亂已平的捷報,喜極而泣。
師:先生講到此詩時為什么“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預設(shè)回答:杜甫年邁時,國家叛軍四起,后戰(zhàn)亂平定;梁任公演講時,國家軍閥混戰(zhàn)、動蕩不安,所處時代有相似之處。是國家動蕩讓先生涕泗交流,是戰(zhàn)亂平定讓先生張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樣是憂國憂民的,希望國富民強,從他的一涕一笑中我們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愛國情懷。
(四)課堂小結(jié)。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為梁任公先生畫像,在班上發(fā)言。
(五)拓展提升。
布置一篇小作文: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從肖像、語言、動作或神態(tài)等細節(jié)方面對班上某一位同學進行刻畫,不寫出名字。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五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重點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從課外搜集梁啟超事跡,讓學生講述,學習梁啟超先生的優(yōu)秀的性格、氣質(zhì)和修養(yǎng),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難點: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本文雖說語言風趣而又帶情感地刻畫出了梁任公的個性,但要讓學生有深切體會必須細細品讀,抓住細節(jié)分析。所以應(yīng)先讓學生默讀感知人物形象,再圈點篩選主要段落語句,進行討論評析,了解梁啟超的講演特點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讓學生表演性范讀,以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性情。講授結(jié)束后,讓學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二課時。
賞析法討論法朗讀法。
生字詞卡片投影片。
第一課時。
1、導入:同學們有聽演講的經(jīng)歷嗎?大家能從演講中看出演講者的性格特點嗎?梁實秋就可以做到,他從梁任公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活畫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咤風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學能為老師介紹以下他的政績呢?(戊戌變法云南起義與康有為并稱“康梁”公車上書)。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學生應(yīng)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華。
成就: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3、七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不確定的字詞讀音,并思考:
a記敘了梁啟超的哪些情況?
b他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1)齊讀生字詞。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六
教學目標:
1、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引導學生把握人物的.個性特征。
2、體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體會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難點:
2、引導學生學習在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3、激發(fā)學生想象,讓學生理解梁任公先生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要學習一篇文章,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前呢,我想給大家做一道競猜題:猜猜他是誰。我對他有四個描述:
1、他是廣東新會人。
2、他是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中,成就與貢獻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維新派的領(lǐng)袖和學者。
4、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長達1000余萬字的《飲冰室合集》。
有答案了嗎?告訴我,他是誰?
明確:他就是梁啟超。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
《詩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性。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走近這位極具人格魅力的偉大人物,學習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一)請大家自由、大聲的朗讀本文你所喜歡的段落。
(二)給下列字詞正音(多媒體展示)。
蒞()臨;戊戌叱咤()風云;精悍()激亢;()箜()篌()薊()北。
(三)梁實秋先生可是一位名人,他以創(chuàng)作散文小品著稱。今天,我們要把他頭上的光環(huán)拿下來,用我們現(xiàn)在的語法規(guī)范來看看文章中的幾個句子表達準確嗎?(多媒體展示)。
明確: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刪“約”);
不少人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產(chǎn)生……興趣)。
明確:不是,本文似是記事,實為寫人,是通過演講這件事來寫梁啟超先生。
標題中對梁啟超為何要以“任公先生”相稱?
明確:以號相稱,這是學生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可見,這篇文章里,作者流露的應(yīng)該是對梁啟超先生怎么樣的感情?
明確:崇敬、景仰之情。
請大家從文中找一找,文中都寫了梁任公演講之時的哪些方面?
立外貌:
肖像特點——很有精神,智慧,和善。
神態(tài)特點——自信,灑脫,神采飛揚。
獨特開場——謙遜自負,詼諧幽默。
描語言: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激亢。
寫動作:
敲頭——自然隨和。
手舞足蹈、掩面頓足、狂笑太息——率真、灑脫。
抓側(cè)面:
屏息以待,歡喜,淚下沾襟。
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愛好。
板書:
其貌不揚有學問。
謙遜自負梁任公有文采。
隨和率真有熱心腸。
瀟灑自然。
教師提問:我們平常說這個人“熱心腸”是什么意思?”
明確:心腸好,喜歡幫助別人,也就是樂于助人。
教師提問:“《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文章最后一小節(jié)中說道:‘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可全篇文章并無一處寫到梁先生幫助別人,樂于助人的事,那么在這篇文章中的“熱心腸”如何理解?”
引導學生理解梁啟超的“熱心腸”。
(一)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BR> 安史之亂后,作者聽到唐軍收復了河南等地,欣喜若狂。梁啟超在講到此詩時“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同樣表現(xiàn)了他對收復祖國大好山河,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渴望。
(二)《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主角侯方域,李香君。“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他們的愛情為主線,政治變化為暗線。南明小朝廷的滅亡,標志著明朝的徹底結(jié)束。結(jié)局一道士對男女主人公說:“兩個癡蟲,你看國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它不斷嗎?”于是兩人雙雙入道。聯(lián)系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國難當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再次表現(xiàn)梁啟超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率真、奔放、激情澎湃。
(三)《箜篌引》,這是東漢文學家蔡邕的作品。選自他的《琴操》,但是現(xiàn)在據(jù)韓國學者研究,這是他們的《古詩源》上記載的朝鮮悲劇。不管是誰的作品,這都是一篇值得回味的小文章。詩的大意是一白發(fā)狂夫披發(fā)提壺,欲渡滔滔江水,他的妻子緊追其后,想要攔阻他,但是他還是渡河了。于是傷心的婦人在岸邊拿出箜篌,唱出這首悲涼的哀歌,更多的引起聽者心中的共鳴,“聞?wù)吣菈櫆I飲泣”。
教師總結(jié):你明明知道是送死,還要去渡河,為什么要這樣義無返顧的奔赴死亡呢?(回答:這種人,要么是瘋子,要么就是為了某種理想而殞身不恤的人,像啟超先生,他是戊戌變法的領(lǐng)袖,為了國家與人民,他面對的是追捕、逃亡和淋漓的鮮血,正如魯迅所說,他們既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也許我們只看到了一個瘋狂到墮河而死的男子,而任公講這首詩的時候憶起的是那段崢嶸歲月,想到的是自己和如自己一樣奮不顧身的革命者,所以才能演繹得如此精彩。)。
板書:熱心腸——愛國情。
你能從中學到哪些寫人的方法?(學生回答)。
總結(jié):
1、調(diào)用多種手法,寫出人物的個性。
2、在事件中刻畫人物,不必羅列事件,甚至一件就足夠。
3、從正面和側(cè)面入手,多角度整合刻畫。
4、不僅要描形,還得要繪神。
今天,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我們應(yīng)該感謝梁實秋先生,他是20世紀華語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本文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如火如荼的歲月里,那個“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使人讀其文,如觀其人,聽其聲,難以忘懷。
請讓我們共同朗讀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說》中的精彩語段,結(jié)束我們今天的學習。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請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jié)課或哪位同學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請寫出一位老師或同學,記敘人物的言談舉止,體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征。不少于400字,題目自擬。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七
1、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2、學會通過細節(jié)描寫凸顯人物個性的手法。
4、了解梁實秋的創(chuàng)作風格。
讓學生學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
1、體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感知偉人的人格魅力。
2、塑造自我美好的心靈。
通過對細節(jié)的深入理解體察任公先生的愛國精神。
對《箜篌引》的理解。
情境設(shè)置法問答法討論法。
一課時。
一、導入(2分鐘)。
課前音樂(課件播放清華園圖片,配以清華老校歌,營造氛圍)。
清華一直是中國萬千學子心中的夢,那是一座神圣莊嚴的殿堂。清華一直以嚴謹治學而著稱,清華精神起源于梁啟超當年的一場題為《君子》的演講,自此歷代清華人便將濃縮于《周易》的八個大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銘記于心。在那里潛心研究學問,砥礪寬厚品格。勇?lián)鷩抑厝危蔀樯鐣闹辛黜浦:髞砹簡⒊壬侄啻卧谇迦A演講,成為眾多學子的精神領(lǐng)航者。那么本文作者梁實秋就用飽含愛和深情的筆觸回憶了當年在清華園聆聽的先生的一次精彩演講,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梁實秋一道,走進清華園,一起聆聽先生的教誨,領(lǐng)略大師的演講風采。
二、板示課題。
三、理思路(6分鐘)。
問題導引:
明確:第1段簡述演講的一些背景,特別強調(diào)不少“顯宦”與“叱咤風云的人”的演講,都未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2段介紹梁任公的演講稿工整、美觀,特別強調(diào)讀他的演講稿和聽他的演講相差甚遠。
用“顯宦”“叱咤風云的人”的演講未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來襯托梁任公先生的演講必是不同凡響;以讀這篇演講稿和直接聽講演趣味上的差別,進一步突出強調(diào)他的演講的獨特魅力。這兩段的側(cè)面烘托,讓人在未聽其演講前,既充滿好奇和興趣,又會產(chǎn)生敬佩之情,下文具體描寫演講情景作鋪墊。
中間幾段描寫了這次演講的主要情況,最后一段點明梁任公作為學者的主要特點,結(jié)束全文。
板書:
一(1、2)演講的背景以及演講稿的情況(作鋪墊)。
二(3~9)演講的主要情況。
三(10)點明先生作為學者的主要特點。
四、抓細節(jié)。
本文名為記事,實為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幾個片段,對梁啟超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外貌等方面進行形象生動的描寫,突出了他的學者風采,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梁實秋的文字簡潔明快的創(chuàng)作風格,他善于擷取一、二個或幾個印象鮮明的生活片斷來刻畫人物。(1分)。
(一)、本節(jié)課我們重點來分析作者的幾個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深入理解先生形象。
問題導航:文中有哪些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分別表現(xiàn)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品質(zhì)?(3分)。
1、閃亮登場: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的長袍。
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
分析作用:外貌描寫的文字不多,但很傳神。先寫身材、肖像、衣著,后寫精神氣質(zhì),外表平凡普通,內(nèi)在穩(wěn)重、瀟灑自信,展現(xiàn)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作者這樣來描寫自己的老師,表達了對老師的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
(明確:表達學生對老師的由衷贊美之情。)(3分)。
2、獨特的開場白:(4分)。
登場亮相已是氣度不凡,那么任公先生又會以什么樣的方式開始自己的演講呢?下面我們來分析第二處細節(jié)——梁氏獨特的開場白。(同學齊讀)。
“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
提問:此處細節(jié)描寫對于突出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
1)、分析作用:通過對梁任公先生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細節(jié)描寫,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梁任公是一個風趣幽默、有一點謙虛同時又很自信、不矯揉造作、率真自然的人。
2)、設(shè)計表演:讓同學模仿梁任公的語氣來讀這兩句開場白,加進動作和神態(tài),用聲音和肢體語言來傳達先生演講的魅力。
點評:很好,我聽出了先生的那種自信與得意,如果再配上標準的廣東話就更逼真了。希望你在以后的演講中也能設(shè)計一個像先生這樣獨特的開場白,先聲奪人,抓住聽眾的心。剛才通過的表演,一個大家形象就鮮活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簡短的幾句開場白顯示了先生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氣質(zhì)。這也文章中的一個亮點。但是這也只是一個前奏,一個序曲,精彩的部分還在后面。下面我們來分析第三處細節(jié)——先生背誦的情景。
3、背誦的情景(3分)。
同學齊讀:“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敲幾下之后,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了?!?BR> 首先先生學識淵博、記憶力好,其次任公先生不是一個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的很嚴肅的那么一個人,可能就像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那么一個老先生——隨性自然、和藹可親。
先生的演講可以說是精彩迭出,敲頭的動作已深深鐫刻在作者的心頭,先生到了動情之處手舞足蹈近于表演的情景更令作者難以忘懷。
4、手舞足蹈近于表演的情景(8段)(10分)。
問題探究:
補充資料:
(1)、《桃花扇》中《哭主》一出戲(課件展示)。
(2)、任公先生最喜歡吟誦屈原的詩,“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3)、最推崇古代的一位詩人——杜甫,他說杜甫不是詩圣,是情圣?!案F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他說,這樣的詩只有最富有同情心的人才能夠?qū)懗鰜怼?BR> (4)、梁啟超又給自己取號為“飲冰室主人”,“飲冰”出自《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與?”
莊子假托三個故事,以此來說明處世的艱難,從而引出莊子的處世之道。其中一個故事就是葉公子高將出使齊國時向孔子求教。此次出使,責任重大,我心里十分害怕,“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與?”(我今天早上接受國君詔命,到了晚上就得飲用冰水,恐怕是因為我內(nèi)心焦躁擔憂吧?。?。
梁啟超于戊戌變法失敗逃亡日本后用“飲冰室主人”為筆名,可見其內(nèi)心惶恐焦灼,他憂國憂民,憂心如焚。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梁啟超是一個憂國憂民,有著滿腔愛國熱忱的人,所以他在演講時一會兒痛哭流涕,一會兒又張口大笑,我們就可以理解了。
師明確:左良玉哭的是皇帝駕崩,大廈將傾,梁啟超悲的是自己追隨的皇帝剛剛起飛就折斷翅膀,悲的是國家運勢無法扭住,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愛國熱情無法釋懷。所以這里再次表現(xiàn)梁啟超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2)、梁任公先生讀杜詩時“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可見先生一定是與這首詩產(chǎn)生了共鳴的,為什么呢?(課件出示杜詩)。
明確:上個世紀20年代的中國動蕩混亂,先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國家的動蕩讓他涕泗交流,戰(zhàn)亂平定國家安定讓他張口大笑??梢哉f,梁任公已經(jīng)將自己當成作品中的人物了,他和杜甫一樣有著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師小結(jié):從任公先生哭與笑的細節(jié)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先生的一腔愛國情懷。所以說任公先生的晚年雖不談?wù)?,專心學術(shù)。但仍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感。而且已深埋心間,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了。
5、以上作者通過描寫先生演講時最動人的幾個細節(jié),突出了先生的形象。
而作者在回憶先生講《箜篌引》這首古詩的時候,沒有對先生演講的情景作傳神細致的描寫,以突出人物形象,那么作者回憶這個片段的作用是什么呢?(3分)。
故事:朝鮮水兵在水邊撐船巡邏時,見一個白發(fā)狂夫提壺渡江,被水沖走。他的妻子勸阻不及,悲痛欲絕,取出箜篌對著江水反復吟唱。一曲終了,她也投河隨夫而去。朝鮮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麗玉講述了這個故事,麗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創(chuàng)作了這首歌曲,聽過的人無不動容。
作用:聽先生演講后二十年,作者又遇到實際的情境,回想起老師當年的演講,感受更加強烈。引用這首詩充分說明先生當年講得逼真、深刻,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作者通過對這幾個演講片段的描寫,再現(xiàn)了當時精彩的演講場面,突出了梁先生的形象。演講時先生隨作品內(nèi)容而情不能自已,是源于內(nèi)心對生活、對學術(shù)的熱愛,這是一種真性情,是愛國救國熱忱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熱心腸的一種體現(xiàn)。
認真、修養(yǎng)好。
風神瀟灑。
謙遜、自負。
博聞強識。
感情豐沛。
隨性自然。
(二)、小練筆(5分)。
模仿本文寫人手法,描寫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寫一個片段。
要求:
1、抓住細節(jié),突出特征。
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
3、不出現(xiàn)姓名。
4、完成后,由各組推薦,本人朗讀,由聽眾辨別是誰,看誰寫得最像。
教師點評:能夠抓住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tài)作以生動細致地描繪,使人物特征突出,形象鮮明。很好。
五、品情味(2分)。
情感和趣味是散文的靈魂與核心。下面我們就來品味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和所體現(xiàn)出來的作者的情趣和趣味。作者筆下的任公先生是一位學問高深又很會演講的學者,具有卓越的才華和高雅的情懷,作者對老師充滿敬仰、欣賞和贊美之情。另外作者用語詼諧,又善于在純正的白話書面語中自然加進文言詞句,書卷氣濃,極富有雅趣。可以說文章格調(diào)高雅。梁實秋的散文能在平凡中顯真誠,于小節(jié)處蘊含哲理。篇幅雖不長,但卻能令人在短時間內(nèi)去體會人生,參悟智慧。難怪老舍的夫人胡絮青這樣評價他,“生前著作無虛日,死后文章惠人間”。
六、作結(jié)語(1分)。
今天真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通過學習這篇散文,我們有幸結(jié)識了一代散文大家——梁實秋,了解了他格調(diào)高雅、文字簡約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學習了他用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凸顯人物個性的手法。也透過他的文字,領(lǐng)略了梁任公先生作為學者的氣質(zhì)和風度。任公先生就像是一座高山,我們仰慕他,更要學習他能夠?qū)蹏袢谧⒃谧约旱纳?,體現(xiàn)在行動上。時刻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銘記在心。做事要堅持,不得一曝十寒;待人要寬厚,應(yīng)有容人之量。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八
1.教材單元定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被收入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的第三單元,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三篇記敘散文(另有魯迅《紀念劉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們都是寫人敘事的佳作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xiàn)對人物品性的評價,如何在敘事中表現(xiàn)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
2.教學三位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跟據(jù)語文新課標“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的要求,結(jié)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三維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定為: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說教法。
說學法。
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品人。
3.品文。
4.作業(yè)布置。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九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wù)?,專心學術(shù)。大約在1921年左右,清華學校請他作第一次的演講,題目是《中國韻文里表現(xiàn)的情感》。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倒不是因為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角,也不是因為他是云南起義的策劃者,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術(shù)文章對于青年確有啟迪領(lǐng)導的作用。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這一篇講演稿,后來收在《飲冰室文集》里。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地寫在寬大的宣紙制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但是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講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講臺,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后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他的廣東官話是很夠標準的,距離國語甚遠,但是他的聲音沉著而有力,有時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們還是能聽懂他的`每一字,我們甚至想如果他說標準國語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珊佣?,/其奈公何!
這四句十六字,經(jīng)他一朗誦,再經(jīng)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zhuǎn)合,有情節(jié),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偶然獲得機緣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見黃沙彌漫,黃流滾滾,景象蒼茫,不禁哀從衷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
先生博聞強記,在筆寫的講稿之外,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誦得出。有時候,他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敲幾下之后,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了。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zhí)?,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衷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又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這一篇講演分三次講完,每次講過,先生大汗淋漓,狀極愉快。聽過這講演的人,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jīng)歷,筆而記之。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一
1.教材單元定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被收入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的第三單元,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三篇記敘散文(另有魯迅《紀念劉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們都是寫人敘事的佳作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xiàn)對人物品性的評價,如何在敘事中表現(xiàn)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
2.教學三位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跟據(jù)語文新課標“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的要求,結(jié)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三維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定為: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1、感知大師的人格魅力2、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說教法。
說學法。
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品人。
3.品文。
4.作業(yè)布置。
品人:肖像:短小精悍;開場白語言:獨特;聲音:沉著有力內(nèi)容:豐富有趣。
講演時的神態(tài)動作:生動有趣——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品文:凸顯人物個性。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二
1、外搜集梁啟超的事跡,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2、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并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3、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內(nèi)容。
4、揣摩分析,借鑒寫作技巧。
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價和感受的方法。
投影儀或展示臺和磁帶。
一課時。
一、導入。
提問:“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的壯語是誰?引出作者和課題。
二、簡介作者,介紹梁啟超的生平事跡,增加學生對該文閱讀的興趣。
三、推進新課。
聽錄音帶并提出以下問題:
1、在你們心目中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自由朗讀,分組討論下面問題:
1、從演講中我們可以看出梁啟超有什么特點?作者梁實秋是怎么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2、這篇文章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
四、問題探究(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本文寫梁啟超為什么只談學術(shù)造詣不談?wù)巫鳛椋?BR> 2、如何品味對梁啟超的外貌描寫?
3、本文的情感表達有什么特點?
4、如何看待本文的簡練文風?
(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在課外查找的資料并結(jié)合自己的看法發(fā)言,要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見。)。
五、課堂小結(jié)。
作者這精彩而飽含深情的回憶性文章讓我們感受了一位歷史偉人的真實而又崇高的人格魅力,希望同學們學完本文后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六、布置作業(yè)。
請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jié)課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演講特點人物特點。
形象有學問。
幽默有文采。
動情熱心腸。
率真幽默率真。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三
對于這樣一篇自讀課文,要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我考慮再三后決定讓學生掌握人物肖像的描寫方法。我的反思如下:
一、整個課堂有張有弛,詳略得當。對于一些基礎(chǔ)常識,如人物介紹、演講特點等,我只是或以課件形式展示或以提問形式讓學生自行尋找答案,不過多的浪費時間,而一些技能提升方面,例如給課文加旁注的閱讀方法、對人物做肖像描寫的寫作方法等,我則是給了較為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閱讀并練筆,注意“講練結(jié)合”。
二、準備充分,對學生的引導較為到位,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自然有效。在授課過程中,我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思與做,對學生的練筆也能做到點評中肯、及時。
三、當然,由于教學經(jīng)驗不足,這堂課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語言不夠簡潔,在學生回答問題完后,還總是重復學生的答案;語速過快,且一次提問問題過多等問題。而課堂教學則是口頭講授,一次提多個問題,會讓學生產(chǎn)生記憶困難和理解困難等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這些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并改正的問題。
講到任公先生在作演講時講到的那首古詩《箜篌引》,首先我?guī)ьI(lǐng)學生分析了下這首古詩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再結(jié)合任公先生的生平簡單講了一下這首古詩折射出來的任公先生的政治立場和傾向。在這之后,作者梁實秋先生對任公朗讀這首詩時的情形做出了評價。分別是正面描寫“有起承轉(zhuǎn)合,有情節(jié),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和側(cè)面描寫任公先生的演講很有感染力,原文是“我在聽這篇演講二十余年,偶然獲得機緣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見黃沙彌漫,黃流滾滾,不禁悲從中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講到這時,我設(shè)計問題,這兩句分別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方法,預設(shè)的答案是學生能夠回答出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墒沁^了很久,都沒有學生能夠回答出來。下課后我對這一現(xiàn)象作出了思考。
有可能像這類描寫方法,表達方式,寫作技巧之類的概念在學生腦海里印象很模糊,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描寫方法有哪幾種。這是作為教師,在提問上設(shè)計問題方面應(yīng)該要有坡度。課下我仔細想了下,是我忽略了他們的基礎(chǔ)知識和對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我應(yīng)該先設(shè)問:描寫方法一般分為哪幾種,如果學生答不出來的話應(yīng)該給他們明確,明確講解描寫一般分為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對主體的直接描寫稱為正面描寫,描寫客體來反襯主體的描寫稱為側(cè)面描寫。這樣給學生明確什么是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學生有可能就能夠回答出文中運用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的語句了。
還有結(jié)尾處作者評價任公先生是一個“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人。我首先提問“大家認為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這三者中什么最難得”,學生很快就回答出了我想要的答案“熱心腸”,接著我就追問大家對熱心腸是如何理解的,這個地方學生就回答不出來了。而我預設(shè)的答案是因為梁任公先生心系國家,心系百姓,在他演講中講到國家覆亡時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講到國家收復失地時竟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先生的喜怒哀樂都是被社稷民生所牽絆,可以看出先生有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是一個熱心腸的人。課下我思考后,有可能學生還是不能理解“熱心腸”,可以有坡度的一步步引導。可以首先問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說“熱心腸”是什么意思,學生肯定能回答出“熱心快腸”的意思,樂于幫助別人等意思。然后再進行引導。我們說一個人樂于助人,關(guān)心別人就是有熱心腸,那梁啟超先生肯定也有這方面的品質(zhì),但是更為難得的是梁啟超先生關(guān)心的是整個國家的命運,關(guān)心百姓的命運,是一種更深刻和偉大的熱心腸。我相信,這樣有坡度的設(shè)計,學生就能理解梁任公先生的熱心腸了吧。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四
3、體會作者對師長的景仰之情,同時內(nèi)化為自己的精神力量。
重點:品文品人,學習敘事中凸顯人物的方法。
難點:學習作者寫作中融入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1課時。
朗讀法、講授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1、先請同學們做個看圖猜人題:根據(jù)屏幕上的三幅圖片,猜猜他是誰?
2、說說你所知道的梁啟超:字,號;成就。
3、解題:
2)稱呼——景仰之情。
1、朗讀技巧:感情基調(diào)、語速、停頓、輕重讀及音長短。
1、小組討論:從這次演講可看出梁任公先生什么樣的特點呢?請同學們仿照示例作些旁注。(ppt展示)。
2、補充資料:
思考:任公先生為何哭,為何笑?僅僅是因為感情豐沛嗎?
作者從細微處著筆,擷取自己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一個片段,通過對一次演講時先生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以及聽眾的感受,表現(xiàn)了梁先生穩(wěn)健、瀟灑、風趣、博聞的學者形象,使我們對學者的`梁啟超先生多了份了解,多了份崇敬之情;作者寫人顯情中透露著方法,我們要學習文章在描外貌、繪語言、舉行動、抓側(cè)面中展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點的方法。
我們作為學生聽的課不計其數(shù),大家回憶一下,進入高中以來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jié)課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生花妙筆記錄下來,下節(jié)課與大家一起分享,看看同學們能否猜出你所描述的老師。
要求:
1、抓住細節(jié),突出特征;
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
3、不能出現(xiàn)老師姓名、學科。
演講稿——整齊秀麗——辦事認真,修養(yǎng)極好出場——其貌不揚,神采飛揚。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五
2、品人:品評人物,關(guān)注人物品格。
分析理解先生演講稿中旁征博引的詩句,達到品人目的。
一、情境導入:
清華大學是我們每個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其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近代一位學者集《易經(jīng)》中的名言“天”
本文內(nèi)容:
2、品人:品評人物,關(guān)注人物品格。
分析理解先生演講稿中旁征博引的詩句,達到品人目的。
一、情境導入:
清華大學是我們每個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其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近代一位學者集《易經(jīng)》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勉勵學子樹立“完整人格”的誓言。大家知道這位學者是誰嗎?(生答:梁啟超)今天我們就隨著作者梁實秋來領(lǐng)略梁啟超的演講風采。
二、走近梁任公。
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治界叱咤風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學能為大家介紹一下他的政績呢?(戊戌變法、云南起義、與康有為并稱“康梁”、公車上書)梁啟超是廣東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lǐng)袖,1895年同康有為一起“公車上書”。
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后逃往日本,
1916年策動蔡鍔反對袁世凱。這是梁啟超作為活躍政治家的一面;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請同學們高聲朗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閱讀課文,疏通生字詞,標出最吸引你的文字,并圈點勾畫嘗試做點評。
三、研讀課文。
(一)品文。
2、何謂動人,就是有味道,有感染力,那么動人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大家可以從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的言行舉止、神態(tài)情感的變化這些方面展開搜索。
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宏亮而又激亢。
神態(tài):左顧右盼、光芒四射。
動作:手舞足蹈。
情感:酣暢淋漓。
內(nèi)容:生動有趣、旁征博引。
(學生圈點勾畫,教師歸納,課件展示)。
3、這些動人處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正面、細節(jié)、語言、神態(tài)。
4、既然演講有如此多的動人之處,那么演講成功嗎?從哪可以看出來?(演講效果)。
5、演講效果:茅津渡候船渡河、強烈愛好中國文學。
6、大家看看這些內(nèi)容,并不是在寫梁任公,而是寫聽眾與其他人,但卻突出了梁任公演講極富感染力,在寫作上這叫什么手法?(側(cè)面)。
7、教師總結(jié):梁任公不是一位照搬講義的教授,而是用心靈來教書的教師,是在教育中滲透自己喜怒哀樂的真人!作者刻畫梁任公成功的運用了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我們寫作,也要抓住人物的特點,采用多種描寫手法。再有特點、有性格的人,刻畫時也要恰當?shù)牟捎靡恍┘记伞⒎椒?,人物才能活起來,才能給讀者深刻的印象,給讀者人生的啟發(fā)!
(二)品人。
1、大家回頭再看這些演講的動人之處,從這些可以看出梁啟超是個怎樣的人?
(自負、謙虛、博聞強識、自由灑脫……)。
2、文中有一句話對任公作為學者的魅力進行了歸納總結(jié),請大家找出是那句話?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
3、那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文采學問呢?(引用詩文)。
師:梁任公先生學識淵博又滿懷熱情,晚年拖著病體,仍然培育青年學生,實踐了自己所說的“戰(zhàn)士戰(zhàn)死沙場,學者死于講座”,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先生信手拈來、旁征博引的影響一代人的詩句。
引文1:
箜篌引: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師生對話,補充資料,美讀詩句,賞析《箜篌引》,鏈接拓開。)。
師:箜篌是什么樣的樂器?
預設(shè)回答:是一種古老的樂器,這種樂器聲音悲涼凄愴,讓人心傷。
預設(shè)回答:一個拼命要渡河的人,一個力求勸他不要渡河的人。
師:他渡河了嗎?
預設(shè)回答:渡了。
師:結(jié)果呢?
預設(shè)回答:死了。而且都死了。
師:他們知道他們的行為會死嗎?那為什么還要渡河?
生:略。
預設(shè)回答:譚嗣同,變法失敗,譚嗣同被殺,其實他本可以不死,但他堅決不肯逃離,這種勇氣就是渡河之人。他臨行前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師:“譚嗣同有一首題在監(jiān)獄墻壁上的絕命詩,其中有兩句是?”
預設(shè)回答:“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BR> 小結(jié):先生是由《箜篌引》中渡河人想到了甘愿犧牲以救國民的譚嗣同,他的勇氣與愛國情操讓先生為之敬仰,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為先生的滿腔愛國情懷!
引文2:
——《桃花扇》。
師:先生的演講,講到了他最喜愛的“桃花扇”,寫的是左良玉在黃鶴樓開宴,正飲得熱鬧時,忽然接到崇禎皇帝殉國的急報,于是才有了這一出《哭主》?!短一ㄉ取肥强咨腥谓桦x合之情,嘆明朝興亡之感的清代戲曲,其中所說的皇帝是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只是時運不濟,他接手時國家是內(nèi)外交困,他力圖挽狂瀾,但最后身殉社稷。
預設(shè)回答:梁任公先生想到的是光緒帝。
師:是的,先生想到的是他敬重的光緒帝。光緒帝是一位年輕發(fā)奮的君主,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緒帝只是一位名義上的皇帝,被慈禧囚禁在荷花池中央的一座四開間的平房中,斷絕了與外界的聯(lián)系,寫下了“欲飛無羽翼,欲渡無舟楫”的詩句。
小結(jié):光緒帝政治生涯的結(jié)束,導致戊戌變法失敗。先生悲的是光緒帝被軟禁,悲的是維新變法的失敗,悲在他空有一腔愛國情懷卻無法實現(xiàn)。
引文3: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師:哪位同學知道杜甫這首詩的題目?詩人此時心情是怎樣的?
預設(shè)回答:杜甫的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人的心情是喜悅的。
師:可詩中為什么說是“初聞涕淚滿衣裳”?
預設(shè)回答:那是因為杜甫聽到叛亂已平的捷報,那一剎那所激發(fā)的感情波濤,是喜極而悲的呈現(xiàn)。(課件出示全詩,學生齊詩)。
師:很好?!俺趼劇本o承“忽傳”,“忽傳”表現(xiàn)戰(zhàn)亂將息捷報來得太突然,真如春雷乍響,黎元疾苦,都將得到療救,這位視百姓苦難如己的憂國憂民的詩圣怎能不喜!“淚”是杜甫悲喜交集的復雜心情的逼真表現(xiàn)。
預設(shè)回答:杜甫年邁時國家叛軍四起,后戰(zhàn)亂平定,梁任公演講時國家軍閥混戰(zhàn)、動蕩不安,這是時代的相似。
小結(jié):是國家動蕩讓先生涕泗交流,是戰(zhàn)亂平定讓先生張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樣是憂國憂民的,希望國家國富民強,從他的一涕一笑中我們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愛國情懷。
師:中國韻文里的好詩歌很多,他為什么單單選講了這三首?這三首詩歌有什么共同點?
生:愛國主義詩篇。
師:很好!愛國主義情感換一種說法就是熱心腸,熱心腸就是愛國主義的最高境界!梁任公先生演講時信手拈來三段引文不僅可以凸顯他有文采,有學問,從引文的內(nèi)容還可以看出他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有文采,有學問,熱心腸)他的《少年中國說》一樣洋溢著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下面我們一起朗讀里面的話語,感受他的力量,他的豪情!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ㄕn件展示,學生齊讀)。
文句4: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wù)?,專心學術(shù)。
師:“專心學術(shù)”這是不是說梁任公先生鉆進學問的象牙塔,不再過問窗外之事了呢?
(學生討論)。
預設(shè)回答:不是的,聽過這講演的人,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預設(shè)回答: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難歲月里,先生重感情,輕名利,清華大學的這次演講激勵了關(guān)大的青年學生。
小結(jié):任公先生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影響教育青年學生。先生早年投身政治,領(lǐng)導參加公車上書、戊戌變法、云南起義等,希望用資產(chǎn)階級改良思想改變中國,后來意識到君主立憲制在中國行不通。晚年致力于用思想,用傳統(tǒng)文化來教育鼓舞著年輕一代。他的真性情、他的熾熱的愛國情是不會變的!
預設(shè)回答:逃亡到日本后的先生,為國擔憂,心焦如焚,反用“飲冰室”寫出內(nèi)心之熱的赤子情懷。
教師補充:《莊子·人間世》有一句話“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與?”先生的書齋名表明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問題探究2:那么他取號任公,又有什么含義呢?
四、課文小結(jié)。
同學們應(yīng)該都有過聽演講的經(jīng)歷,但大家能從演講中聽出演講者的性格特點嗎?梁實秋就可以做到,他從梁任公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活畫出梁任公的人格魅力。梁任公的政治主張屢屢因時而變,但他為人處世的原則始終未變。我敢斷言:在風云際會和星光燦爛的中國近代人才群體中,特別是在遐邇有知的重量級歷史人物中,人格魅力能與梁啟超比試者是不大容易找到的。我們應(yīng)該感謝作者梁實秋先生,他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如火如荼的歲月里,第一個提出建立中國圖書館學,“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使人讀其文,如觀其人,聽其聲,難以忘懷。
五、拓展提升。
1、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一個有著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我們寫一篇小作文:
從肖像、語言、動作或神態(tài)等的細節(jié)方面對班上同學進行刻畫,不寫出名字。
2、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同學們對任公先生可能有了新的認識。盡管今天的我們不能像梁實秋那樣身臨其境親耳聆聽任公先生的演講,但現(xiàn)在大家也一定很有話想說。”
“請以‘任公先生,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句話或幾句話?!?BR>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六
熟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要體會作者對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憂國憂民、關(guān)心大事的精神品質(zhì)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以下是百分網(wǎng)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guān)信息請持續(xù)關(guān)注我們應(yīng)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
1、知識目標:整體把握全文,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3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憂國憂民、關(guān)心大事的精神品質(zhì)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講讀法、問答法
預習要求 查找生字詞,認真閱讀文章,找出文章當中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片段,并仿照研討與練習第一題做好旁注。
相信同學對于梁啟超在歷史上的成就肯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老師補充他在學術(shù)上的成就。創(chuàng)辦中國近代第一本新文學雜志《新小說》。第一個使用“神話”一詞的中國學者。第一個提出建立中國圖書館學。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經(jīng)濟、哲學、歷史、語言學、宗教及文化藝術(shù)等,總約千萬余字,合編為《飲冰室文集》。
作者簡介。作品:《雅舍小品》《莎士比亞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 樸實雋永。同學們可以在課后的閱讀來進一步體會。蘇振元曾這樣評價:他記述人物很有特點,善于擷取一、二或幾個印象鮮明的片段來刻畫人物?,F(xiàn)在我們來找出這些片段,并且進一步分析糧食去是如何通過這些片段來刻畫梁啟超這一人物的!
請同學迅速瀏覽文章,疏通文章當中的精彩段落,待會兒請同學起來回答。結(jié)合同學的答案,歸納出六個片段。分別包括梁啟超的演講稿、第一次亮相、他的開場白、以及演講過程的朗誦、背誦、表演三個片段。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重點品讀這六個片段。
片段之一:
關(guān)于演講稿這一通過物件來寫的方法同學們比較容易理解,我在這就不多介紹了!要提醒同學們的是學習做旁注??梢越Y(jié)合課后練習題第一道。做旁注是一道基本功。所謂“不動筆墨不成書”,接下來的解讀,邊閱讀邊標注旁批。
片段之二:
至于,第一次亮相,也就是第三段,是對任公肖像的描寫,請同學齊聲朗讀出場時的形象。通過分析“短小精悍”“光芒四射”,可以看到,雖然寫相貌一般,但我們看到了內(nèi)在精神的不一般,這就是什么的寫法?(抑揚)
片段之三:
進入第四段,引導學生朗讀開場白“啟超沒有什么學問,可以也有一點咯”,這種開場白經(jīng)常聽到嗎?(不)除了感受到他的幽默,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他的爽直。梁實秋除了寫了開場白,還寫了什么呢?(動作)哪些動作呢?(“掃”“翻”“點”三個動作)提煉出正是通過語言和動作描寫的結(jié)合準確地寫出了氣度非凡的學者風范。
片段之四:
進入朗讀的片段,首先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下《箜篌引》以便理解?!扼眢笠烦鲎浴稘h樂府詩》記述了一個悲慘壯烈的故事:朝鮮水兵在水兵撐船巡邏時,見一個白發(fā)狂夫提壺渡江,被水沖走,他的妻子勸阻不及,悲痛欲絕,哭泣到:勸你不要渡河,你還是要渡河,這下落入水中,你讓我怎么辦?她取出箜篌反復吟唱,一曲終了,她也投河隨夫而去。
我們再來看這首詩,你認為詩中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兩個。一個是硬要渡河的人,一個是勸他不要渡河的人。)他渡河了嗎?(渡了)結(jié)果如何?(死了)你如何評價這個人的行為?(自作自受,活該!)(執(zhí)著)
老師比較傾向后一種解釋。王國維曾評價:“這十六字構(gòu)成中國詩壇最悲壯凄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任公先生講這首詩時這般感慨,這樣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執(zhí)著,一種直面死亡的勇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梁對白發(fā)狂夫寄予了怎樣的感情?(敬佩)勸他不要渡河,他偏要渡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雖然事情的發(fā)展會以生命為代價,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
從表面看來這是反映一個至情至性的愛情悲劇故事,但隱含了任公先生的政治傾向與立場。他就如那位白發(fā)狂夫般堅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仍執(zhí)意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頗有“飛蛾撲火”亦絕不后悔的氣概。反映了任公先生即使經(jīng)受了維新變法失敗的慘痛打擊后仍不畏懼退縮,堅持斗爭(隨后策劃了云南起義等)的堅毅意志。梁實秋和梁啟超都是經(jīng)歷了歷史滄桑的人,對歷史有刻骨銘心的體驗。黃沙彌漫,黃流滾滾,如此蒼茫的景象讓人想起了當時滄海橫流的中國現(xiàn)狀,梁啟超作為政治風云人物站在風云變換的浪尖口,可是他卻壯志難酬,作者怎能不哀?他想起《箜篌引》,我們知道箜篌引中的那個白發(fā)狂夫很執(zhí)著,梁啟超不也是個執(zhí)著的人嗎?他在末世即臨時力挽狂瀾,為改變中國的面貌勇敢前行! 任公先生所以選擇這首詩作為例子,其實正是在執(zhí)著地反映自己內(nèi)心的.堅持與理想,這也是他的講解為何能夠如此精彩感人,教人20年后仍記憶猶新的原因了。
——文采出眾、表達到位、技巧純熟(正面描寫)
作者聽后20余年渡河時仍能觸景生情,回憶當年事
——演講內(nèi)容、效果深入人心,照應(yīng)首段末句(側(cè)面描寫)
片段之五:
朗讀第7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背誦出色體現(xiàn)在哪里?觀眾有什么明顯的反應(yīng)?
明確:出色——能夠脫稿演講,博聞強記
(博聞: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強記: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
觀眾反應(yīng):他記不起來,觀眾屏息以待;他記起來時,觀眾跟著他欣喜。
(他的背誦十分牽動人心,讓觀眾的情感完全跟隨他而起伏)
這是梁講課的背誦方式,由《箜篌引》過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誦,足見先生的淵博學識、博聞強識。同時作者通過動作描寫,“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敲打他的禿頭”,形象而風趣,仿佛梁先生就在眼前,動作很滑稽,讓人忍俊不禁。而“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跟著他歡喜”更是從側(cè)面寫出了梁的演講已經(jīng)深深地感染了聽眾,寫出了他的自由灑脫,酣暢淋漓。
明確:動作描寫和側(cè)面描寫
片段之六:
明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頓足、狂笑、太息(感情相當投入,語言動作并重,就如同忘我的表演)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zhí)?,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 手舞足蹈,時悲時喜,表現(xiàn)了他的自由灑脫、酣暢淋漓的特點,可見先生是一位感情豐沛、率真而又投入的學者,絲毫沒有“大家”的做作與雕琢。這也是梁的獨特之處。
作者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舉了哪些事例?
明確:孔尚任《桃花扇》——痛苦流涕、不能自已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張口大笑
他講到《桃花扇》時為什么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通過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一代興亡的歷史劇,作者“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抒發(fā)了對末世既臨無可挽回的嘆息,他就是想通過一對情侶的悲歡離合回答明朝三百年基業(yè)毀于何人敗于何事,從而引起人們對歷史事件的思考。梁啟超在這次演講中已至暮年。然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在演講的時候,他心中的豪情會觸景而生,世事變遷,往事如夢,自己雖然沒有“血染桃花扇”,但心底的革命潛流決不會蕩然無存。請看大屏幕,課文中引用的是佐良玉哭崇禎帝的那一段,左良玉哭崇禎帝關(guān)梁啟超什么事哦?他在哭誰?對,光緒帝,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梁啟超依靠光緒皇帝推動變法的希望化為幻影,他孜孜不倦追求的改良目標落空了,他怎么能不悲痛呢?他悲的是自己曾經(jīng)追隨的皇帝,悲的是國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愛國情懷!”
杜甫和梁啟超都是熱心腸的人,杜甫52歲寫這首詩的時候,延續(xù)7年多的安史之亂終于結(jié)束了,作者喜聞薊北光復,喜極而涕,手舞足蹈,驚喜欲狂,而梁啟超處在風雨如晦的世紀之初,又何嘗不希望光復中華,民族富強、國泰民安呢?當他讀到劍外忽傳收薊北時,張口大笑是因為他在感受“劍外忽傳收中華啊”喜悅啊!一個人的情緒完全跟隨國家的命運而起伏不定,因國家的悲而悲,因國家的喜而喜,這正是憂國憂民的體現(xiàn)。
那么,作者對任公先生的看法又是怎樣的呢?能否用本文的一句話概括。
明確: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點明任公先生作為學者所體現(xiàn)出的風采,同時也很好地表達了作者對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梁實秋選取了能夠體現(xiàn)“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的片段。前面的三個片段是做鋪墊;而后面三個比較直接記述。梁實秋就是將以上的六個片段串聯(lián)在一起,為我們活畫出了梁啟超這一形象,如同一串“冰糖葫蘆”。這種“冰糖葫蘆式”的寫法,以片段寫人,并在片段中運用多種寫法(如抑揚、正側(cè)面描寫、語言、動作等等),正是梁實秋為我們活畫人物的重要方式,也是本文的精髓所在。
相信通過本文的分析,同學們對梁啟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言為心聲”寫一個片段,題目為“任公,我想對你說......”。
請同學結(jié)合研討與練習第三題,在歸納總結(jié)閱讀體會的同時,寫一個老師上課的片段,題目為《記***老師的一次上課》。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七
1、外搜集梁啟超的事跡,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2、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并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3、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內(nèi)容。
4、揣摩分析,借鑒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
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教學難點】。
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價和感受的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或展示臺和磁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的壯語是誰?引出作者和課題。
二、簡介作者,介紹梁啟超的生平事跡,增加學生對該文閱讀的興趣。
三、推進新課。
聽錄音帶并提出以下問題:
1、在你們心目中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梁先生的演講效果怎么樣?何以見得?
自由朗讀,分組討論下面問題:
1、從演講中我們可以看出梁啟超有什么特點?作者梁實秋是怎么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2、這篇文章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
四、問題探究(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本文寫梁啟超為什么只談學術(shù)造詣不談?wù)巫鳛椋?BR> 2、如何品味對梁啟超的外貌描寫?
3、本文的情感表達有什么特點?
4、如何看待本文的簡練文風?
(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在課外查找的資料并結(jié)合自己的看法發(fā)言,要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見。)。
五、課堂小結(jié)。
作者這精彩而飽含深情的回憶性文章讓我們感受了一位歷史偉人的真實而又崇高的人格魅力,希望同學們學完本文后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六、布置作業(yè)。
請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jié)課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板書設(shè)計】。
演講特點人物特點。
形象有學問。
幽默有文采。
動情熱心腸。
率真幽默率真。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八
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哪)知他圣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十七年憂國如病,呼不應(yīng)天靈祖靈,調(diào)不來親兵救兵;白練無情,送君王一命。傷心煞煤山私幸,獨殉了社稷蒼生,獨殉了社稷蒼生!
“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BR> 人物形象:憂國憂民、憂心如焚。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整體把握全文,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憂國憂民、關(guān)心大事的精神品質(zhì)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教學難點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教學方法講讀法、問答法。
預習要求查找生字詞,認真閱讀文章,找出文章當中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片段,并仿照研討與練習第一題做好旁注。
教學過程。
1、導入。
相信同學對于梁啟超在歷的成就肯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老師補充他在學術(shù)上的成就。創(chuàng)辦中國近代第一本新文學雜志《新小說》。第一個使用“神話”一詞的中國學者。第一個提出建立中國圖書館學。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經(jīng)濟、哲學、歷史、語言學、宗教及文化藝術(shù)等,總約千萬余字,合編為《飲冰室文集》。
作者簡介。作品:《雅舍小品》《莎士比亞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同學們可以在課后的閱讀來進一步體會。蘇振元曾這樣評價:他記述人物很有特點,善于擷取一、二或幾個印象鮮明的片段來刻畫人物?,F(xiàn)在我們來找出這些片段,并且進一步分析糧食去是如何通過這些片段來刻畫梁啟超這一人物的!
2、文本解讀。
請同學迅速瀏覽文章,疏通文章當中的精彩段落,待會兒請同學起來回答。結(jié)合同學的答案,歸納出六個片段。分別包括梁啟超的演講稿、第一次亮相、他的開場白、以及演講過程的朗誦、背誦、表演三個片段。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重點品讀這六個片段。
片段之一:
關(guān)于演講稿這一通過物件來寫的方法同學們比較容易理解,我在這就不多介紹了!要提醒同學們的是學習做旁注。可以結(jié)合課后練習題第一道。做旁注是一道基本功。所謂“不動筆墨不成書”,接下來的解讀,邊閱讀邊標注旁批。
片段之二:
至于,第一次亮相,也就是第三段,是對任公肖像的描寫,請同學齊聲朗讀出場時的形象。通過分析“短小精悍”“光芒四射”,可以看到,雖然寫相貌一般,但我們看到了內(nèi)在精神的不一般,這就是什么的寫法?(抑揚)。
片段之三:
進入第四段,引導學生朗讀開場白“啟超沒有什么學問,可以也有一點咯”,這種開場白經(jīng)常聽到嗎?(不)除了感受到他的幽默,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他的爽直。梁實秋除了寫了開場白,還寫了什么呢?(動作)哪些動作呢?(“掃”“翻”“點”三個動作)提煉出正是通過語言和動作描寫的結(jié)合準確地寫出了氣度非凡的學者風范。
片段之四:
進入朗讀的片段,首先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下《箜篌引》以便理解。《箜篌引》出自《漢樂府詩》記述了一個悲慘壯烈的故事:朝鮮水兵在水兵撐船巡邏時,見一個白發(fā)狂夫提壺渡江,被水沖走,他的妻子勸阻不及,悲痛欲絕,哭泣到:勸你不要渡河,你還是要渡河,這下落入水中,你讓我怎么辦?她取出箜篌反復吟唱,一曲終了,她也投河隨夫而去。
我們再來看這首詩,你認為詩中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兩個。一個是硬要渡河的人,一個是勸他不要渡河的人。)他渡河了嗎?(渡了)結(jié)果如何?(死了)你如何評價這個人的行為?(自作自受,活該!)(執(zhí)著)。
老師比較傾向后一種解釋。王國維曾評價:“這十六字構(gòu)成中國詩壇最悲壯凄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任公先生講這首詩時這般感慨,這樣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執(zhí)著,一種直面死亡的勇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梁對白發(fā)狂夫寄予了怎樣的感情?(敬佩)勸他不要渡河,他偏要渡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雖然事情的發(fā)展會以生命為代價,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
從表面看來這是反映一個至情至性的愛情悲劇故事,但隱含了任公先生的政治傾向與立場。他就如那位白發(fā)狂夫般堅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仍執(zhí)意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頗有“飛蛾撲火”亦絕不后悔的氣概。反映了任公先生即使經(jīng)受了維新變法失敗的慘痛打擊后仍不畏懼退縮,堅持斗爭(隨后策劃了云南起義等)的堅毅意志。梁實秋和梁啟超都是經(jīng)歷了歷史滄桑的人,對歷史有刻骨銘心的體驗。黃沙彌漫,黃流滾滾,如此蒼茫的景象讓人想起了當時滄海橫流的中國現(xiàn)狀,梁啟超作為政治風云人物站在風云變換的浪尖口,可是他卻壯志難酬,作者怎能不哀?他想起《箜篌引》,我們知道箜篌引中的那個白發(fā)狂夫很執(zhí)著,梁啟超不也是個執(zhí)著的人嗎?他在末世即臨時力挽狂瀾,為改變中國的面貌勇敢前行!任公先生所以選擇這首詩作為例子,其實正是在執(zhí)著地反映自己內(nèi)心的堅持與理想,這也是他的講解為何能夠如此精彩感人,教人后仍記憶猶新的原因了。
——文采出眾、表達到位、技巧純熟(正面描寫)。
作者聽后20余年渡河時仍能觸景生情,回憶當年事。
——演講內(nèi)容、效果深入人心,照應(yīng)首段末句(側(cè)面描寫)。
片段之五:
朗讀第7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背誦出色體現(xiàn)在哪里?觀眾有什么明顯的反應(yīng)?
明確:出色——能夠脫稿演講,博聞強記。
(博聞: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強記: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
觀眾反應(yīng):他記不起來,觀眾屏息以待;他記起來時,觀眾跟著他欣喜。
(他的背誦十分牽動人心,讓觀眾的情感完全跟隨他而起伏)。
這是梁講課的背誦方式,由《箜篌引》過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誦,足見先生的淵博學識、博聞強識。同時作者通過動作描寫,“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敲打他的禿頭”,形象而風趣,仿佛梁先生就在眼前,動作很滑稽,讓人忍俊不禁。而“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跟著他歡喜”更是從側(cè)面寫出了梁的演講已經(jīng)深深地感染了聽眾,寫出了他的自由灑脫,酣暢淋漓。
這就告訴我們,寫好一個人,除了語言肖像描寫外,還可以有哪些描寫使人物更生動?
明確:動作描寫和側(cè)面描寫。
片段之六:
同學們,接著看下一個片段。作者又為什么說“先生的演講,到緊張?zhí)?,便成為表演?
明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頓足、狂笑、太息(感情相當投入,語言動作并重,就如同忘我的表演)。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zhí)?,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手舞足蹈,時悲時喜,表現(xiàn)了他的自由灑脫、酣暢淋漓的特點,可見先生是一位感情豐沛、率真而又投入的學者,絲毫沒有“大家”的做作與雕琢。這也是梁的獨特之處。
作者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舉了哪些事例?
明確:孔尚任《桃花扇》——痛苦流涕、不能自已。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張口大笑。
他講到《桃花扇》時為什么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通過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一代興亡的歷史劇,作者“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抒發(fā)了對末世既臨無可挽回的嘆息,他就是想通過一對情侶的悲歡離合回答明朝三百年基業(yè)毀于何人敗于何事,從而引起人們對歷史事件的思考。梁啟超在這次演講中已至暮年。然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在演講的時候,他心中的豪情會觸景而生,世事變遷,往事如夢,自己雖然沒有“血染桃花扇”,但心底的革命潛流決不會蕩然無存。請看大屏幕,課文中引用的是佐良玉哭崇禎帝的那一段,左良玉哭崇禎帝關(guān)梁啟超什么事哦?他在哭誰?對,光緒帝,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梁啟超依靠光緒皇帝推動變法的希望化為幻影,他孜孜不倦追求的改良目標落空了,他怎么能不悲痛呢?他悲的是自己曾經(jīng)追隨的皇帝,悲的是國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愛國情懷!”
他講到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時,為什么又于涕泗之中張口大笑?
杜甫和梁啟超都是熱心腸的人,杜甫52歲寫這首詩的時候,延續(xù)7年多的安史之亂終于結(jié)束了,作者喜聞薊北光復,喜極而涕,手舞足蹈,驚喜欲狂,而梁啟超處在風雨如晦的世紀之初,又何嘗不希望光復中華,民族富強、國泰民安呢?當他讀到劍外忽傳收薊北時,張口大笑是因為他在感受“劍外忽傳收中華啊”喜悅啊!一個人的情緒完全跟隨國家的命運而起伏不定,因國家的悲而悲,因國家的喜而喜,這正是憂國憂民的體現(xiàn)。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張口大笑。
那么,作者對任公先生的看法又是怎樣的呢?能否用本文的一句話概括。
明確: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點明任公先生作為學者所體現(xiàn)出的風采,同時也很好地表達了作者對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梁實秋選取了能夠體現(xiàn)“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的片段。前面的三個片段是做鋪墊;而后面三個比較直接記述。梁實秋就是將以上的六個片段串聯(lián)在一起,為我們活畫出了梁啟超這一形象,如同一串“冰糖葫蘆”。這種“冰糖葫蘆式”的寫法,以片段寫人,并在片段中運用多種寫法(如抑揚、正側(cè)面描寫、語言、動作等等),正是梁實秋為我們活畫人物的重要方式,也是本文的精髓所在。
3、布置作業(yè):
相信通過本文的分析,同學們對梁啟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言為心聲”寫一個片段,題目為“任公,我想對你說......”。
請同學結(jié)合研討與練習第三題,在歸納總結(jié)閱讀體會的同時,寫一個老師上課的片段,題目為《記___老師的一次上課》。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
秦甜。
教學目標:
了解梁啟超先生的生平經(jīng)歷,理解并學習梁啟超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深刻剖析《箜篌引》的內(nèi)在意義,品評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性格品質(zhì)。
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
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學生明確:梁啟超。
今天我們就隨著作者梁實秋來認識下梁啟超這位學者。(請大家翻到課本36頁。課前已經(jīng)讓大家預習過課文,現(xiàn)在再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請大家再次瀏覽一下課文,想想文章講了什么呢?。?BR> 二、看標題、明對象(3’)。
很好!那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標題中的關(guān)鍵詞,大家認為有哪些呢?
生:記、梁任公、演講。
沒錯!那么我們再來看一看梁啟超先生到底講了哪些韻文,又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能讓作者梁實秋先生這么多年仍然記憶猶新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文章的5-8段,找出梁啟超先生講了哪些韻文。
三、讀引文、悟情感(14’)。
朗誦、解釋《箜篌引》--為理想、為信念的執(zhí)著。
公無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質(zhì)疑。
結(jié)局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板書)。
追思。
秦甜。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一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苯虒W方法要力求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特征,把發(fā)現(xiàn)、體驗、感悟、交流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本文言簡意賅又生動豐富,我先運用情境設(shè)置法,激發(fā)學生興趣;閱讀法和圈點勾畫法,熟悉文本;之后采用問答法,使學生主動感知,探索求真;針對教學重難點,我立足文本,點撥引導、討論探究,在賞析語言、體味情感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布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所學的白描和細節(jié)寫作手法。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二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因其內(nèi)容多,時間緊,而在一線教師中間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這固然與教材本身的內(nèi)容設(shè)置有關(guān),也與教師對新教材的不適應(yīng)相關(guān),但我想,最主要的還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我們習慣了面面俱到,習慣了手把手的教,如果讓我們精簡課堂內(nèi)容,我們總會習慣性的問一聲:這行嗎?在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我著力在探索的就是:這能行,其中的一種做法就是重視自讀課文的開發(fā)和利用。下面結(jié)合公開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自讀課文)談?wù)勎业恼J識。
事實上,單元目標的預設(shè)和分散講解確實必不可少,我認為,在講讀課文中,應(yīng)該結(jié)合文本,從三到四個角度來講解同一類型文章的寫作和閱讀技巧,然后在自讀課文中加以運用,這樣既有知識點的積累,也有鑒賞力的訓練?!队浟喝喂壬囊淮窝葜v》選自語文教材第一模塊第三單元,本單元側(cè)重于寫人記事類文章,在前面的講讀課文的講解中,我已經(jīng)初步培養(yǎng)起學生圈點勾畫的閱讀習慣,也講解了寫出人物個性的基本方法,因此,準備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以學生自學為先,以課堂交流為主,提高鑒賞水平。布置了相對應(yīng)的預習作業(yè):1、閱讀課文,找出有疑問的地方,劃出來,提出問題,并試著自己做一點回答。
2、結(jié)合課后練習一的范例,在文中做盡可能的圈點勾畫,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和很多自讀課文一樣,本文雖短小精悍,卻是言淺而意深,可供鑒賞學習的角度很多。從寫人記事的角度,從演講技巧的角度,從情感熏陶的角度,從品文品人的角度,都有很多可講之處。如果只是從中擇選一個角度來上,卻忽略了文本的多種閱讀角度和閱讀價值的實現(xiàn)。因此,結(jié)合文章的寫作中心“演講”和平時的課堂演講,我又設(shè)計了一個教學目標:感知演講的基本技能。這一目標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又與上面的目標相平行,在構(gòu)想中,是希望學生任意選擇角度進行討論交流,并不要求學生面面俱到。
這樣,自讀課文就成為學生閱讀的材料,而不只是教師講解的材料,既是資源共有,也是成果共享,既體現(xiàn)了學習的自主性,又保證了學習的目的性。當然,既是自讀,在這一過程的實施中,有兩點就很重要:一要保證學生的預習是真正獨立的,而不是從教輔書上抄來的;二要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要帶著疑問來上課。我想,這才是自主學習的關(guān)鍵。當然,這對教師的要求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要盡可能透徹的預讀分析課文,要有很好的應(yīng)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
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細致閱讀帶給了我很多驚喜,也給聽課老師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他們完全掌握了課堂的主動權(quán),正音釋文,分析文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在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體驗著學習語文的快樂。
但是,很遺憾的是,從實際效果來看,課堂的節(jié)奏還是快了,學生提問和釋疑的耗時過長,這雖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卻使很多教學細節(jié)不能展開,教師成了幻燈片的放映師,沒能留給學生消化的時間。尤其是學生演講和點評的環(huán)節(jié),根本是倉促進行,失去了應(yīng)有之義。在課后交流中,很多老師講到了這一問題,認為是否可以把教學目標再精簡,比如只講人物性格,或只講演講技能。我認為,如果只講一點,那與我對自讀課文的理解又相違背了,看來需要探索的東西還有很多,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教。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三
1、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2、從課外搜集梁啟超事跡,讓學生講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內(nèi)容。
2、品讀體味,深入領(lǐng)略人物的品格魅力。
3、揣摩分析,借鑒協(xié)作技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憂國憂民、關(guān)心國事的精神品質(zhì)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教學難點。
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磁帶。
教學時間。
安排一個課時。
一、導語設(shè)計。
大家看過央視十套的《百家講壇》嗎?許多優(yōu)秀學者在節(jié)目中通過一次次精彩的演講,展示了深厚的學術(shù)修養(yǎng)和儒雅的學者風范,聞名全國。而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也是一位演講高手。就讓我們跟著梁實秋一起走進清華,去領(lǐng)略梁任公的風采。
二、文本解讀。
(一)知識積累。
1、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lǐng)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1895年追隨康有為發(fā)動“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拔煨缱兎ā笔『筇油鋈毡尽?9xx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著述豐厚,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2、梁實秋,中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19xx年就讀于清華大學,1923年留學美國。創(chuàng)作以散文小品著稱,風格樸實雋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譯著《莎士比亞全集》,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
3、請學生到黑板上為加點字詞注音。
叱咤蒞臨迥異精悍激亢箜篌酣暢薊北。
(二)信息篩選。
明確:深刻的印象,感染影響了聽眾。
原句:“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
“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
“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jīng)歷,筆而記之”
(三)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討論結(jié)束后,每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學發(fā)布討論結(jié)果,發(fā)布內(nèi)容包括特點及旁批,教師歸納整理板書)。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激亢(沉穩(wěn)、睿智)。
內(nèi)容:豐富有趣(博聞強記、學識豐富)。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眼神(光芒四射)、步履(穩(wěn)?。?、氣質(zhì)(瀟灑)。
神態(tài):生動有趣(自負、謙遜)。
語言:旁征博引(風趣、博聞強記)。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總之,梁任公是一個有學問,有文采,感情豐沛,沉穩(wěn)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2、提問:梁啟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的細節(jié)描寫,在細節(jié)和側(cè)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3、如何理解“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有情節(jié),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边@段話。
(補充資料:這里說的悲劇是《古詩源》里記載的一個故事,說“朝鮮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發(fā)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無渡河之曲,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BR> 而在梁任公講稿中是這樣的:“古樂府里頭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據(jù)說是有一個狂夫,當冬天早上,在河邊‘披發(fā)亂流而渡’。他的妻子從后面趕上來要攔他,攔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來梁啟超在演講中是作了即興渲染的)。
學生討論后,明確:《箜篌引》的悲劇在于狂夫?qū)Χ珊拥膱?zhí)著和犧牲。聯(lián)系梁啟超等維新志士的情況,梁啟超在解釋《箜篌引》時體現(xiàn)出志士們在國家衰亡,無路可走的情況下,為尋找國家民族出路而敢作敢為、英勇執(zhí)著、勇于犧牲的精神。
(四)拓展探究。
散發(fā)《少年中國說》,學生大聲朗讀,感受梁啟超的情操和胸襟,以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三、課堂小結(jié)。
這篇課文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xiàn)梁任公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本文擷取作者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gòu)思成文,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中。
四、作業(yè)設(shè)計。
本文梁實秋給我們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講,我們作為學生,聽的課是不計其數(shù)了,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jié)課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請同學們用自己的生花妙筆記錄下來,與人分享。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四
一、說教材。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入編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第三單元,這個單元的設(shè)計目標是學習寫人記事的散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文看似記事,實為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xiàn)梁任公先生的性格及特點,并表達對先生的崇敬之情。這是一篇生動風趣而又飽含深情的回憶性散文。作者梁實秋先生擷取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gòu)思成文,如同攝像,只選取幾個精彩的鏡頭,來集中表現(xiàn)人物獨特魅力的一面。文章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作者對任公先生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之中。
二、說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放在必修一第三單元“寫人記事的散文”中。單元目標是要透過對人與事的細節(jié)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根據(jù)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結(jié)合必修一第三單元的單元目標,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賞析課文精彩的人物描寫,引導學生學習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方法。
2、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雋永樸實的語言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體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體會作者對梁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放在賞析課文中對梁任公先生精彩生動的描寫上,以此來了解人物的特點,學習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方法。
難點在通過文章中的有關(guān)細節(jié)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懷。
這部分內(nèi)容是教學的重難點,要濃墨重彩,因為這是體察人物個性、情操的關(guān)鍵,也是使學生通過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關(guān)鍵。
四、說教法與學法。
高中語文課改提出的新理念是:“注重語文應(yīng)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學中要力求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特征,把發(fā)現(xiàn)、體驗、感悟、交流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本文言簡意賅又生動豐富,我先運用情境設(shè)置法,激發(fā)學生興趣;然后用閱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熟悉文本,也讓學生學會作旁注的學習方法;之后再采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并讓學生在全班交流;最后采用問答法,使學生主動感知,探索求真;針對教學重難點,我立足文本,點撥引導、討論探究,在賞析語言、體味情感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布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本課所學的寫人技巧。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情境教學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愿望,促進學生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所以我用詩句和圖片設(shè)置情境來導入,讓學生主動走進文本。具體是這樣的:(多媒體顯示梁啟超圖片及其生平文字)《詩經(jīng)》中有一句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們就跟隨梁實秋先生一起走進清華,去領(lǐng)略梁任公先生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賞析課文精采的人物描寫。
高中語文課改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yīng)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這一環(huán)節(jié)具休是這樣設(shè)計的:
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梁任公先生的精彩語句,全班分組討論:這些精彩生動的描寫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性格、氣質(zhì)和修養(yǎng)?學生閱讀課文,圈點勾畫,小組討論,交流發(fā)言,教師歸納板書。
有才華,有修養(yǎng)。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wěn)?。赓|(zhì)(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開場白(獨特)――謙遜而自負,風趣幽默。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神態(tài)、動作(敲打禿頭,手舞足蹈,掩面頓足,狂笑嘆息)――博聞強記、自由灑脫、率真。
課文對梁任公先生精彩生動的描寫,有很多內(nèi)容學生容易把握,如人物的肖像描寫、獨特的開場白、生動形象的動作描寫等,這些學生會關(guān)注的,容易把握的,交給學生自己去探討交流,教師不多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容易忽略有些細節(jié)里所隱含的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赤子之心。這個單元的目標是要透過對人與事的細節(jié)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精神品格?!彼晕野呀虒W過程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為: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有關(guān)細節(jié)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懷。
(三)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有關(guān)細節(jié)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懷。
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隱含在他講《箜篌引》、講《桃花扇》、講杜甫詩句的細節(jié)描寫中。要體察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就要引導學生去分析這三個細節(jié)描寫。我主要采用問答法來引導學生,具體的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細節(jié)1: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這四句十六字,經(jīng)他一朗誦,再經(jīng)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zhuǎn)合,有情節(jié),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師:我們看這首詩,詩中出現(xiàn)了哪兩個人物?
預設(shè)回答:一個拼命要渡河的人,一個力求勸他不要渡河的人。
師:他渡河了嗎?
預設(shè)回答:渡了。
師:結(jié)果呢?
預設(shè)回答:死了。
預設(shè)回答:直面死亡的勇氣。
師:這種直面死亡的勇氣讓你想到了誰?
預設(shè)回答:梁任公先生。這個“公”其實就是梁任公先生的寫照,梁任公先生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仍執(zhí)意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意志頑強,可歌可泣。先生講《箜篌引》時那么投入,正是因為他有和詩中“公”一樣的直面死亡的勇氣。
細節(jié)2: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師:先生講到《桃花扇》時為什么會悲從中來,痛哭流涕?(多媒體顯示《桃花扇》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戲曲,借寫離合之情,悲嘆明朝的滅亡。其中所說的皇帝是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是一位勵精圖治的亡國之君。在位十七年間,不溺于聲色犬馬,而是勤勉辛勞,只可惜當時明朝大勢已去,積重難返,江山移人,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縊而死。)。
預設(shè)回答:先生由《桃花扇》想到國家的衰亡,所以悲從中來,痛哭流涕。
預設(shè)回答:先生由崇禎皇帝想到了他敬重的光緒皇帝。光緒皇帝是一位年輕發(fā)奮的君主,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緒帝政治生涯早早結(jié)束,導致戊戌變法的失敗。先生悲的是光緒帝被軟禁,悲的是維新變法的失敗,悲自己空有一腔愛國熱情卻無法實現(xiàn)。
細節(jié)3: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師:哪位同學知道杜甫這首詩的題目?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預設(shè)回答:《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人的心情是喜悅的。
師:可詩中為什么說是“初聞涕淚滿衣裳”?
預設(shè)回答:那是因為杜甫聽到叛亂已平的捷報,喜極而泣。
師:先生講到此詩時為什么“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預設(shè)回答:杜甫年邁時,國家叛軍四起,后戰(zhàn)亂平定;梁任公演講時,國家軍閥混戰(zhàn)、動蕩不安,所處時代有相似之處。是國家動蕩讓先生涕泗交流,是戰(zhàn)亂平定讓先生張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樣是憂國憂民的,希望國富民強,從他的一涕一笑中我們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愛國情懷。
(四)課堂小結(jié)。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為梁任公先生畫像,在班上發(fā)言。
(五)拓展提升。
布置一篇小作文: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從肖像、語言、動作或神態(tài)等細節(jié)方面對班上某一位同學進行刻畫,不寫出名字。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五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重點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從課外搜集梁啟超事跡,讓學生講述,學習梁啟超先生的優(yōu)秀的性格、氣質(zhì)和修養(yǎng),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難點: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本文雖說語言風趣而又帶情感地刻畫出了梁任公的個性,但要讓學生有深切體會必須細細品讀,抓住細節(jié)分析。所以應(yīng)先讓學生默讀感知人物形象,再圈點篩選主要段落語句,進行討論評析,了解梁啟超的講演特點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讓學生表演性范讀,以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性情。講授結(jié)束后,讓學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二課時。
賞析法討論法朗讀法。
生字詞卡片投影片。
第一課時。
1、導入:同學們有聽演講的經(jīng)歷嗎?大家能從演講中看出演講者的性格特點嗎?梁實秋就可以做到,他從梁任公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活畫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咤風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學能為老師介紹以下他的政績呢?(戊戌變法云南起義與康有為并稱“康梁”公車上書)。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學生應(yīng)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華。
成就: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3、七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不確定的字詞讀音,并思考:
a記敘了梁啟超的哪些情況?
b他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1)齊讀生字詞。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六
教學目標:
1、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引導學生把握人物的.個性特征。
2、體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體會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難點:
2、引導學生學習在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3、激發(fā)學生想象,讓學生理解梁任公先生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要學習一篇文章,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前呢,我想給大家做一道競猜題:猜猜他是誰。我對他有四個描述:
1、他是廣東新會人。
2、他是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中,成就與貢獻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維新派的領(lǐng)袖和學者。
4、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長達1000余萬字的《飲冰室合集》。
有答案了嗎?告訴我,他是誰?
明確:他就是梁啟超。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
《詩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性。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走近這位極具人格魅力的偉大人物,學習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一)請大家自由、大聲的朗讀本文你所喜歡的段落。
(二)給下列字詞正音(多媒體展示)。
蒞()臨;戊戌叱咤()風云;精悍()激亢;()箜()篌()薊()北。
(三)梁實秋先生可是一位名人,他以創(chuàng)作散文小品著稱。今天,我們要把他頭上的光環(huán)拿下來,用我們現(xiàn)在的語法規(guī)范來看看文章中的幾個句子表達準確嗎?(多媒體展示)。
明確: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刪“約”);
不少人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產(chǎn)生……興趣)。
明確:不是,本文似是記事,實為寫人,是通過演講這件事來寫梁啟超先生。
標題中對梁啟超為何要以“任公先生”相稱?
明確:以號相稱,這是學生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可見,這篇文章里,作者流露的應(yīng)該是對梁啟超先生怎么樣的感情?
明確:崇敬、景仰之情。
請大家從文中找一找,文中都寫了梁任公演講之時的哪些方面?
立外貌:
肖像特點——很有精神,智慧,和善。
神態(tài)特點——自信,灑脫,神采飛揚。
獨特開場——謙遜自負,詼諧幽默。
描語言: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激亢。
寫動作:
敲頭——自然隨和。
手舞足蹈、掩面頓足、狂笑太息——率真、灑脫。
抓側(cè)面:
屏息以待,歡喜,淚下沾襟。
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愛好。
板書:
其貌不揚有學問。
謙遜自負梁任公有文采。
隨和率真有熱心腸。
瀟灑自然。
教師提問:我們平常說這個人“熱心腸”是什么意思?”
明確:心腸好,喜歡幫助別人,也就是樂于助人。
教師提問:“《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文章最后一小節(jié)中說道:‘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可全篇文章并無一處寫到梁先生幫助別人,樂于助人的事,那么在這篇文章中的“熱心腸”如何理解?”
引導學生理解梁啟超的“熱心腸”。
(一)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BR> 安史之亂后,作者聽到唐軍收復了河南等地,欣喜若狂。梁啟超在講到此詩時“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同樣表現(xiàn)了他對收復祖國大好山河,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渴望。
(二)《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主角侯方域,李香君。“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他們的愛情為主線,政治變化為暗線。南明小朝廷的滅亡,標志著明朝的徹底結(jié)束。結(jié)局一道士對男女主人公說:“兩個癡蟲,你看國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它不斷嗎?”于是兩人雙雙入道。聯(lián)系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國難當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再次表現(xiàn)梁啟超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率真、奔放、激情澎湃。
(三)《箜篌引》,這是東漢文學家蔡邕的作品。選自他的《琴操》,但是現(xiàn)在據(jù)韓國學者研究,這是他們的《古詩源》上記載的朝鮮悲劇。不管是誰的作品,這都是一篇值得回味的小文章。詩的大意是一白發(fā)狂夫披發(fā)提壺,欲渡滔滔江水,他的妻子緊追其后,想要攔阻他,但是他還是渡河了。于是傷心的婦人在岸邊拿出箜篌,唱出這首悲涼的哀歌,更多的引起聽者心中的共鳴,“聞?wù)吣菈櫆I飲泣”。
教師總結(jié):你明明知道是送死,還要去渡河,為什么要這樣義無返顧的奔赴死亡呢?(回答:這種人,要么是瘋子,要么就是為了某種理想而殞身不恤的人,像啟超先生,他是戊戌變法的領(lǐng)袖,為了國家與人民,他面對的是追捕、逃亡和淋漓的鮮血,正如魯迅所說,他們既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也許我們只看到了一個瘋狂到墮河而死的男子,而任公講這首詩的時候憶起的是那段崢嶸歲月,想到的是自己和如自己一樣奮不顧身的革命者,所以才能演繹得如此精彩。)。
板書:熱心腸——愛國情。
你能從中學到哪些寫人的方法?(學生回答)。
總結(jié):
1、調(diào)用多種手法,寫出人物的個性。
2、在事件中刻畫人物,不必羅列事件,甚至一件就足夠。
3、從正面和側(cè)面入手,多角度整合刻畫。
4、不僅要描形,還得要繪神。
今天,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我們應(yīng)該感謝梁實秋先生,他是20世紀華語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本文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如火如荼的歲月里,那個“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使人讀其文,如觀其人,聽其聲,難以忘懷。
請讓我們共同朗讀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說》中的精彩語段,結(jié)束我們今天的學習。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請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jié)課或哪位同學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請寫出一位老師或同學,記敘人物的言談舉止,體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征。不少于400字,題目自擬。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七
1、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2、學會通過細節(jié)描寫凸顯人物個性的手法。
4、了解梁實秋的創(chuàng)作風格。
讓學生學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
1、體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感知偉人的人格魅力。
2、塑造自我美好的心靈。
通過對細節(jié)的深入理解體察任公先生的愛國精神。
對《箜篌引》的理解。
情境設(shè)置法問答法討論法。
一課時。
一、導入(2分鐘)。
課前音樂(課件播放清華園圖片,配以清華老校歌,營造氛圍)。
清華一直是中國萬千學子心中的夢,那是一座神圣莊嚴的殿堂。清華一直以嚴謹治學而著稱,清華精神起源于梁啟超當年的一場題為《君子》的演講,自此歷代清華人便將濃縮于《周易》的八個大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銘記于心。在那里潛心研究學問,砥礪寬厚品格。勇?lián)鷩抑厝危蔀樯鐣闹辛黜浦:髞砹簡⒊壬侄啻卧谇迦A演講,成為眾多學子的精神領(lǐng)航者。那么本文作者梁實秋就用飽含愛和深情的筆觸回憶了當年在清華園聆聽的先生的一次精彩演講,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梁實秋一道,走進清華園,一起聆聽先生的教誨,領(lǐng)略大師的演講風采。
二、板示課題。
三、理思路(6分鐘)。
問題導引:
明確:第1段簡述演講的一些背景,特別強調(diào)不少“顯宦”與“叱咤風云的人”的演講,都未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2段介紹梁任公的演講稿工整、美觀,特別強調(diào)讀他的演講稿和聽他的演講相差甚遠。
用“顯宦”“叱咤風云的人”的演講未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來襯托梁任公先生的演講必是不同凡響;以讀這篇演講稿和直接聽講演趣味上的差別,進一步突出強調(diào)他的演講的獨特魅力。這兩段的側(cè)面烘托,讓人在未聽其演講前,既充滿好奇和興趣,又會產(chǎn)生敬佩之情,下文具體描寫演講情景作鋪墊。
中間幾段描寫了這次演講的主要情況,最后一段點明梁任公作為學者的主要特點,結(jié)束全文。
板書:
一(1、2)演講的背景以及演講稿的情況(作鋪墊)。
二(3~9)演講的主要情況。
三(10)點明先生作為學者的主要特點。
四、抓細節(jié)。
本文名為記事,實為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幾個片段,對梁啟超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外貌等方面進行形象生動的描寫,突出了他的學者風采,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梁實秋的文字簡潔明快的創(chuàng)作風格,他善于擷取一、二個或幾個印象鮮明的生活片斷來刻畫人物。(1分)。
(一)、本節(jié)課我們重點來分析作者的幾個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深入理解先生形象。
問題導航:文中有哪些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分別表現(xiàn)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品質(zhì)?(3分)。
1、閃亮登場: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的長袍。
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
分析作用:外貌描寫的文字不多,但很傳神。先寫身材、肖像、衣著,后寫精神氣質(zhì),外表平凡普通,內(nèi)在穩(wěn)重、瀟灑自信,展現(xiàn)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作者這樣來描寫自己的老師,表達了對老師的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
(明確:表達學生對老師的由衷贊美之情。)(3分)。
2、獨特的開場白:(4分)。
登場亮相已是氣度不凡,那么任公先生又會以什么樣的方式開始自己的演講呢?下面我們來分析第二處細節(jié)——梁氏獨特的開場白。(同學齊讀)。
“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
提問:此處細節(jié)描寫對于突出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
1)、分析作用:通過對梁任公先生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細節(jié)描寫,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梁任公是一個風趣幽默、有一點謙虛同時又很自信、不矯揉造作、率真自然的人。
2)、設(shè)計表演:讓同學模仿梁任公的語氣來讀這兩句開場白,加進動作和神態(tài),用聲音和肢體語言來傳達先生演講的魅力。
點評:很好,我聽出了先生的那種自信與得意,如果再配上標準的廣東話就更逼真了。希望你在以后的演講中也能設(shè)計一個像先生這樣獨特的開場白,先聲奪人,抓住聽眾的心。剛才通過的表演,一個大家形象就鮮活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簡短的幾句開場白顯示了先生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氣質(zhì)。這也文章中的一個亮點。但是這也只是一個前奏,一個序曲,精彩的部分還在后面。下面我們來分析第三處細節(jié)——先生背誦的情景。
3、背誦的情景(3分)。
同學齊讀:“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敲幾下之后,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了?!?BR> 首先先生學識淵博、記憶力好,其次任公先生不是一個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的很嚴肅的那么一個人,可能就像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那么一個老先生——隨性自然、和藹可親。
先生的演講可以說是精彩迭出,敲頭的動作已深深鐫刻在作者的心頭,先生到了動情之處手舞足蹈近于表演的情景更令作者難以忘懷。
4、手舞足蹈近于表演的情景(8段)(10分)。
問題探究:
補充資料:
(1)、《桃花扇》中《哭主》一出戲(課件展示)。
(2)、任公先生最喜歡吟誦屈原的詩,“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3)、最推崇古代的一位詩人——杜甫,他說杜甫不是詩圣,是情圣?!案F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他說,這樣的詩只有最富有同情心的人才能夠?qū)懗鰜怼?BR> (4)、梁啟超又給自己取號為“飲冰室主人”,“飲冰”出自《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與?”
莊子假托三個故事,以此來說明處世的艱難,從而引出莊子的處世之道。其中一個故事就是葉公子高將出使齊國時向孔子求教。此次出使,責任重大,我心里十分害怕,“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與?”(我今天早上接受國君詔命,到了晚上就得飲用冰水,恐怕是因為我內(nèi)心焦躁擔憂吧?。?。
梁啟超于戊戌變法失敗逃亡日本后用“飲冰室主人”為筆名,可見其內(nèi)心惶恐焦灼,他憂國憂民,憂心如焚。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梁啟超是一個憂國憂民,有著滿腔愛國熱忱的人,所以他在演講時一會兒痛哭流涕,一會兒又張口大笑,我們就可以理解了。
師明確:左良玉哭的是皇帝駕崩,大廈將傾,梁啟超悲的是自己追隨的皇帝剛剛起飛就折斷翅膀,悲的是國家運勢無法扭住,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愛國熱情無法釋懷。所以這里再次表現(xiàn)梁啟超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2)、梁任公先生讀杜詩時“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可見先生一定是與這首詩產(chǎn)生了共鳴的,為什么呢?(課件出示杜詩)。
明確:上個世紀20年代的中國動蕩混亂,先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國家的動蕩讓他涕泗交流,戰(zhàn)亂平定國家安定讓他張口大笑??梢哉f,梁任公已經(jīng)將自己當成作品中的人物了,他和杜甫一樣有著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師小結(jié):從任公先生哭與笑的細節(jié)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先生的一腔愛國情懷。所以說任公先生的晚年雖不談?wù)?,專心學術(shù)。但仍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感。而且已深埋心間,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了。
5、以上作者通過描寫先生演講時最動人的幾個細節(jié),突出了先生的形象。
而作者在回憶先生講《箜篌引》這首古詩的時候,沒有對先生演講的情景作傳神細致的描寫,以突出人物形象,那么作者回憶這個片段的作用是什么呢?(3分)。
故事:朝鮮水兵在水邊撐船巡邏時,見一個白發(fā)狂夫提壺渡江,被水沖走。他的妻子勸阻不及,悲痛欲絕,取出箜篌對著江水反復吟唱。一曲終了,她也投河隨夫而去。朝鮮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麗玉講述了這個故事,麗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創(chuàng)作了這首歌曲,聽過的人無不動容。
作用:聽先生演講后二十年,作者又遇到實際的情境,回想起老師當年的演講,感受更加強烈。引用這首詩充分說明先生當年講得逼真、深刻,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作者通過對這幾個演講片段的描寫,再現(xiàn)了當時精彩的演講場面,突出了梁先生的形象。演講時先生隨作品內(nèi)容而情不能自已,是源于內(nèi)心對生活、對學術(shù)的熱愛,這是一種真性情,是愛國救國熱忱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熱心腸的一種體現(xiàn)。
認真、修養(yǎng)好。
風神瀟灑。
謙遜、自負。
博聞強識。
感情豐沛。
隨性自然。
(二)、小練筆(5分)。
模仿本文寫人手法,描寫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寫一個片段。
要求:
1、抓住細節(jié),突出特征。
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
3、不出現(xiàn)姓名。
4、完成后,由各組推薦,本人朗讀,由聽眾辨別是誰,看誰寫得最像。
教師點評:能夠抓住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tài)作以生動細致地描繪,使人物特征突出,形象鮮明。很好。
五、品情味(2分)。
情感和趣味是散文的靈魂與核心。下面我們就來品味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和所體現(xiàn)出來的作者的情趣和趣味。作者筆下的任公先生是一位學問高深又很會演講的學者,具有卓越的才華和高雅的情懷,作者對老師充滿敬仰、欣賞和贊美之情。另外作者用語詼諧,又善于在純正的白話書面語中自然加進文言詞句,書卷氣濃,極富有雅趣。可以說文章格調(diào)高雅。梁實秋的散文能在平凡中顯真誠,于小節(jié)處蘊含哲理。篇幅雖不長,但卻能令人在短時間內(nèi)去體會人生,參悟智慧。難怪老舍的夫人胡絮青這樣評價他,“生前著作無虛日,死后文章惠人間”。
六、作結(jié)語(1分)。
今天真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通過學習這篇散文,我們有幸結(jié)識了一代散文大家——梁實秋,了解了他格調(diào)高雅、文字簡約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學習了他用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凸顯人物個性的手法。也透過他的文字,領(lǐng)略了梁任公先生作為學者的氣質(zhì)和風度。任公先生就像是一座高山,我們仰慕他,更要學習他能夠?qū)蹏袢谧⒃谧约旱纳?,體現(xiàn)在行動上。時刻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銘記在心。做事要堅持,不得一曝十寒;待人要寬厚,應(yīng)有容人之量。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八
1.教材單元定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被收入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的第三單元,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三篇記敘散文(另有魯迅《紀念劉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們都是寫人敘事的佳作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xiàn)對人物品性的評價,如何在敘事中表現(xiàn)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
2.教學三位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跟據(jù)語文新課標“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的要求,結(jié)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三維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定為: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說教法。
說學法。
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品人。
3.品文。
4.作業(yè)布置。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二篇十九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wù)?,專心學術(shù)。大約在1921年左右,清華學校請他作第一次的演講,題目是《中國韻文里表現(xiàn)的情感》。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倒不是因為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角,也不是因為他是云南起義的策劃者,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術(shù)文章對于青年確有啟迪領(lǐng)導的作用。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這一篇講演稿,后來收在《飲冰室文集》里。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地寫在寬大的宣紙制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但是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講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講臺,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后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他的廣東官話是很夠標準的,距離國語甚遠,但是他的聲音沉著而有力,有時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們還是能聽懂他的`每一字,我們甚至想如果他說標準國語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珊佣?,/其奈公何!
這四句十六字,經(jīng)他一朗誦,再經(jīng)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zhuǎn)合,有情節(jié),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偶然獲得機緣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見黃沙彌漫,黃流滾滾,景象蒼茫,不禁哀從衷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
先生博聞強記,在筆寫的講稿之外,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誦得出。有時候,他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敲幾下之后,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了。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zhí)?,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衷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又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這一篇講演分三次講完,每次講過,先生大汗淋漓,狀極愉快。聽過這講演的人,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jīng)歷,筆而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