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歌德談話錄讀后感(專業(yè)17篇)

字號:

    通過寫讀后感,可以讓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內涵,提升對文本的解讀能力。寫讀后感時需要坦誠真實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必迎合他人的意見。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寫讀后感時要有主題句和段落結構的規(guī)劃,以保證文章的邏輯性和連貫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一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可以了解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許多著名詩人,作家的評價,以及他對許多科目的獨特見解。正是愛克曼給世人記錄下了這位偉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愛克曼忠實的記錄了歌德晚年的一些有關哲學,美學,文藝,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的重要談話。歌德那些閃耀著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說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給我們以精神的啟迪,解放,洗禮和提升。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凈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而且用世界眼光預示世界地理文明的發(fā)展。就在1827年,他發(fā)下了三大誓愿:一,開鑿巴拿多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多瑙河與菜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河的航程。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
    他關心青年一代,對他們的創(chuàng)造給予忠告。他不支持暴力革命,認為是“為了得到一些好的東西,而以毀滅同等數量的好東西為代價”。在這本書里,充分體現歌德的偉大思想和人性光輝。從而告訴我們一種精神。
    通過閱讀這本書,給我?guī)硪粓鲂撵`的盛宴,靈魂的洗禮。在了解歌德的生活,思想的.同時,有所感悟。我想,認真讀過《歌德談話錄》的朋友,都會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進里腦海里。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二
    歌德,德國著名的思想家,小說家,劇作家,詩人,自然科學家,博物學家,畫家,是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歌德的心目中,父親是嚴厲的,嚴肅的。歌德的母親用不同于父親的那種溫柔體貼的母愛安撫、保護、激勵著歌德,促使他愉快地、始終如一地對學習懷有濃厚的興趣,并竭力培養(yǎng)歌德掌握對于文學的正確理解能力。
    歌德小時候,母親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頭,講述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給他聽。母親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語匯也十分豐富。歌德常常聽得如醉如癡。也許正是繼承了母親的這種才能,歌德在自己的朋友中間,總是以知曉各種趣味橫生的笑話而著名。歌德成年以后,母親仍是他與之共同探討創(chuàng)作的伙伴。同時,母親還起著激發(fā)他創(chuàng)作熱情的作用。對于兒子的作品,母親是凡有必讀,并總能給予恰如其分的評論。歌德深有感觸地說:“從父親那里,我得到一付強壯的體魄和做一個正直人的人生觀,從母親那兒,則繼承了她樂觀的性格和對于語言的表達能力?!?BR>    歌德談話錄被學術界看作研究歌德的必讀作品,有些專家甚至把這本書看作歌德自己的作品,然而這與這本書的作者的想法截然相反,愛克曼眼中的歌德是有不同的形象的,而書中記載的只是愛克曼自己心中的歌德。
    對我而言,這本書讀得非常暢快,以至某個周五的晚上,原本打算輕輕松松看個電影,翻開讀了幾頁就再也停不下來,一口氣讀到了十二點。對于那些企圖寫點什么的人來說,這些經驗之談太實在太可貴,以至我寫下這些閱讀心得之后,翻開黃燦然的《必要的角度》,看到一篇《歌德的智慧及其他》,不少句子就是我剛剛抄寫下來的,甚至驚異于我們抄寫段落的相似性。以下是閱讀時記下的點滴心得:
    1、不要過早醉心于大作品的創(chuàng)作,從描繪日常生活提供的、熟悉的小題材開始,循序漸進,既能隨時享受創(chuàng)作的喜悅,也是成就一個優(yōu)秀作家的最佳捷徑。這一兩年看了無數半成品長篇,驚異地發(fā)現,有那么多人熱愛寫作,可有那么多人,或許連一個像樣的千字文章尚且不能寫得有滋有味就操刀長篇,且一寫就是十幾萬,網絡時代的寫作自由隨心卻又失之浮躁。對于大多數沒有天分且喜愛寫點什么的人來說,嘗試著將每天生活中令你印象深刻、感受深刻的描寫下來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了。這一點值得我謹記終生。
    2、不要過于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人的精力有限,“把精力集中在有價值的東西上面,把一切對你沒有好處和對你不相宜的東西都拋開”。過于廣泛而未能經過實踐的東西不可能成為自己的東西,“因為我們對自己學習過的東西,歸根到底,只有能在實踐中運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記得住?!?BR>    3、多閱讀經典作品,文學品味方能起點高,打下牢固的基礎,因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在沒有培養(yǎng)堅實地閱讀經典作品就早早從事文藝相關職業(yè),譬如文學刊物編輯、文藝圖書編輯、報紙副刊編輯等,只會讓眼光沉淪于那些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大量作品,無法提升自身的判斷力,人說“眼高手低”,可連眼界都沒有擴大,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將會如何故步自封也就可想而知了。
    4、作家通過預感去創(chuàng)作,描繪萬事萬物,如同“世界對于拜倫是通體透明的”,從這一點來說,作家無需成為大哲學家、思想家,卻能擁有獨特的前瞻性,如同卡夫卡的作品預見了二十世紀人類的生存境遇;如同在奧威爾的1984中,極權主義是“通體透明”的。作家的預感來自天生的敏感、領悟力,更有賴后天的勤奮向學。拜倫“做詩就像女人生孩子,她們用不著思想,也不知怎樣就生下來了?!痹娙藨{預感創(chuàng)作猶如女人憑自身孕育生命。
    5、只有“思想的宏偉和情感的豐滿”才能持久觸動讀者的心弦,而這源于作者的人格?!耙话銇碚f,作者個人的人格比對他作為藝術家的才能對聽眾要起更大的影響”,是以莎士比亞、雨果、福樓拜、魯迅能抵擋時間的侵蝕成為偉大作家,除了藝術才能,全賴人格?!耙粋€作家的風格是他的內心生活的準確標志”,所謂文如其人也。
    6、愛克曼總是帶著強烈的個人愛憎接觸社會,此種過分“物以類聚”的社會交往其實并不利于對社會的觀察。歌德卻認為“一個人正是要跟那些和自己生性相反的人打交道,才能和他們相處,從而激發(fā)自己性格中一切不同的方面使其得到發(fā)展完成,很快就感到自己在每個方面都達到成熟”。我之前的人際交往方式就是愛克曼式的,且常常為遭遇自己厭惡的人而痛苦不堪,可多年后追憶起來,那些我不欣賞甚至厭惡的人才讓我真正了解了這個世界的大多數是與自己不同的,今后我甚至愿意帶著幾分好奇的頑皮看那些與我迥異甚至讓我深惡痛絕的人和事。
    歌德是承認天才的,但他也說,若沒有好的技巧,沒有好的題材,天才會被白白浪費掉。
    天才永遠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作家的成功都是靠后天對自身有意識的雕琢和訓練。
    僅憑一腔熱情就寫出好作品的作家,幾乎是沒有的。就我所知的作家,無不博覽群書,勤于思考,經過大量的寫作練習,最終一步一個腳印,百煉成金。
    對于才華的過分倚重,似乎是藝術一貫的偏見。
    對于天才的過分神話,似乎是年輕作家自我放棄的最好理由。
    天才不是天生就具備寫作的技巧,他只是比普通人描繪思想輪廓的能力稍強一點而已,沒那么神奇。
    而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恰恰是因為他具有熱情,足夠讓他堅持下來的熱情,這才是天才最根本的素質。
    魯迅先生曾說:“倘使待到了純熟了才可以動手,那是雖是村婦也不至于這樣蠢。她的孩子學走路,即使跌倒了,她絕不至于叫孩子從此躺在床上,待到學會了走法再下地面來的。”
    音樂、繪畫、雕塑,無一不是需要勤苦練習的藝術,那憑什么寫作就不是呢?學口語的時候,老師常說,不管詞匯量多匱乏,語法多么亂七八糟,重要的是膽子大,張口就敢說。如果一切都要等到成熟完美才敢開口說話的話,那永遠也不可能練出好的口語。
    寫作亦然。
    思考的再多再深刻,如果不記錄下來,也會瞬間消失。不要害怕文字不能準確還原你的思想,當然這在開始絕對是正常的,等寫的多了就會慢慢發(fā)現它越來越趨近思想的輪廓,所謂熟極而流就是這樣。
    嘗試描述,嘗試將思想的形狀盡你所能的放在紙上,抓住它讓它成型,不要管最后是個什么樣子,也不要跟任何人比較,只要開始寫就好。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三
    讀完《歌德談話錄》,頗受感動,使我全身心的受到一次洗禮,讓我的對人生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愛國、人類`自然、人生`榮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個人`集體、志向`成才、讀書`學習、文學`藝術的真正內涵,其中,最讓我震撼的部分有愛國、人生、信仰、文學、藝術。
    《歌德談話錄》中提到“還有一點,什么叫做愛國,什么才是愛國行為呢?一個詩人只要能畢生和有害的偏見進行斗爭,排斥狹隘觀點,啟發(fā)人民的心智,使他們有純潔的鑒賞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感,此外他還能做出什么更好的事嗎?還有比這更好的愛國行動嗎?向一位詩人提出這樣白費力的不恰當的要求,正像要求一個軍團的統(tǒng)帥為著真正愛國,就要放棄他的專門職責,去卷入政治糾紛。一個統(tǒng)帥的愛國就是他統(tǒng)帥的那個軍團。他只要管直接與他那個軍團有關的政治,此外一切都不管,專心致志地去領導他那個軍團,訓練士兵養(yǎng)成好的秩序和紀律,以便在祖國處于危險時成為英勇的戰(zhàn)士,那么,他就是一個卓越的愛國者了?!彼麛⑹隽艘晃辉娙怂值膼蹏^點,直接而又鏗鏘地表明了他對愛國思想的理解。
    歌德說“在人類的天性中,存在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即使在我?guī)缀踅^望的時候,這股不可思議的力量也會為我們準備退路,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曾經數次含淚入夢,屆時,夢中會浮現善良的一面,安慰我、鼓舞我,使我在第二天早上又朝氣蓬勃、神氣活現地再度快樂起來”使我感觸很深,他運用那優(yōu)美的語言,相詩一樣的流露到我的心靈深處,他其中的哲理,讓我有像啃骨頭那樣的感覺,越嚼越有味道,是啊,人生自然何嘗不是這樣。
    它不變的速度,吸引人類貪婪的眼睛,但自然往往又展示一種可望不可攀的魅力,而并不是自然的一切表現的都是美的,自然的意圖固然總是好的,但是使自然能完全展示出來的條件卻不盡是好的。
    同時,歌德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偏頗之處,他說:“探測宇宙的活動,非人類的能力所及,理解萬物的奧妙,也非人類在小小的空間內所能完成,只是徒浪費努力。因為人的理性與神的理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人根本無法左右神的理性”。他認為人不可能探測認識宇宙,世間存在著神,人無法左右神,這是一種唯心思想,他的這種思想使我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真正內涵。每個人都有缺點,歌德也不例外,現在流行這樣一句話:你的不足就是你沒有缺點。我覺得這很能說明歌德是偉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僅僅因為他的話語大半都使用的是優(yōu)美的字眼來修飾,我更愛他的思想。他曾說:“世界是寬廣、美麗的,但是我卻由衷地高興自己擁有一個小庭園,這個庭園雖小,卻是自己的庭園,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園丁的灌溉。傾心于自己庭園的人,擁有名譽、快樂與喜悅”。他這簡單的百來字卻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個容易滿足的人,很多時候就在那里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錢,不要太高的地位,因為那樣也不一定能快樂,同時,人是貪婪的動物,再多的錢和再高的地位也滿足不了人的欲望,我只要一個美麗舒適的小庭園,它里面有著喜悅快樂就夠了,他的那段話幾乎說出了我的心聲。
    在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卻有希奇古怪,他們渴望美好乞求神的保佑,但當現實與他們想像相背馳時,一切的一切就會顯得那么虛無縹緲、蒼白無力。歌德說:“人真是深不可測,他們希望神對待他們如同自己同輩一樣,得到最高的存在。如果不如他們所愿,神、愛神、善良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此時,神對人類,尤其是對每日贊美神的圣職人員而言,知識一句空話,徒具其名而已;即使口中仍然贊美神,心中卻毫無敬仰之心。但是,如果能真正深切的感受到神的偉大力量,而嘴巴卻不能說話時,也無法以敬畏的口吻稱呼神的圣名?!鄙?--不在于人語言與否,而在于人的內心,它是一種虛幻的形象,是處于迷途中人兒的精神支柱,一種信仰而已。是由心去感悟的。
    一本好書值得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品味,《歌德談話錄》就是我生命中的這本書。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四
    這本書購于天津,那是1983年。沒想到讀完它卻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還能讓人這樣有興趣地讀下來,本身就證明了它的價值。
    其實還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個半世紀還多,他的言論能夠流傳下來,并能給人們以啟迪,的確是他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
    在讀的過程中,見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認為極為深刻的東西,我就用筆畫上記號。有的是對人生的見解,更多的是關于文藝創(chuàng)作方面的。特別是關于詩的思維和創(chuàng)作。也是因為我對這方面特感興趣。
    讀這本書,研究歌德有用。作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文學家,不能說他談的一切都是真理。但從我的感覺,卻是到處都有著閃光點。這些閃光點是他集多年的思維探索的結晶。
    我們往往從偉人的一句普通話悟出一個道理,正說明他的這句普通話是經過多年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現罷了。
    收獲很大,不一一列舉了。
    有時間還可以讀,還會有新的收獲。
    這個談話錄是德國艾克曼輯錄的,我國美學家朱光潛譯的,主要是關于藝術方面的談話。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五
    真正的詩人生來了解世界,要表現它根本用不著許多的經驗,用不著見多識廣。
    談到拜倫,歌德同樣也說,世界對于他像是透明的,他通過預感就能表現世界。聯想的有效范圍總是有限,只有當題材與作家的天賦相適應才起作用。在天賦與預感的關系這點上,我們看法一致,都認為聯想之作用范圍大小,隨作家天賦高低的不同而變化。
    有天才的人看見別人干什么總相信自己也能干;其實才不是這樣,最終將后悔浪費了精力。
    h先生對歌德的評價:我從來沒見過一個人這么和藹可親,卻不減天生的高貴。他永遠偉大,不管他如何舉止謙和,如何降貴紆尊。
    天才自然并非遺傳,但卻需要有一個適當的身體基礎。
    一個人光有天才尚不足以通達世事,還必須地位顯赫,有機會觀看時代的賭徒出牌,并親身參與結果將有輸有贏的賭博。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六
    在上周六的時候,叔叔帶我讀了一本德國作家的經典作品。這本作品的名字叫做《歌德談話錄》,這主要講述了哥德這位偉大人物在他晚年的時候的一些言行舉止和表達的思想,雖然說這本書并不是歌德所寫的,但是在這本書里面我們可以看到歌德那無處不在的魅力。對于德國來說尤其是在文壇方向,歌德從來都是數一數二的大人物。其實我一開始對這些并不是很懂,我的叔叔非常喜歡文學而且對西方文學有著很深的見識。
    他告訴我歌德是德國的古典主義文學的領先人物,其實從談話錄的內容里面就可以看到歌德說的話都會具有很深刻的哲學思想。在歐洲好像每個國家都喜歡不同的主義文學,比如說法國人喜歡浪漫主義,即使到現在我們也都知道法國人是最喜歡浪漫的,德國人喜歡的是經典主義,英國人喜歡的是實用主義文學。實用主義文學就是貼近我們的生活,貼近大自然并不是虛無縹緲的。除了這三個典型國家以外,在歐洲的其他國家還有一些不同的文學,比如說北歐東歐等等。歌德在當時用一種非常詼諧幽默的話語,道破了當時社會的實際情況。其實歌德并不只是一位作家而已,他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
    這本書就是在歌德的指導下才撰寫完成的,里面還包括了這位偉大的人物,對自己國家甚至是世界的經濟文化的分析。在這里面可以看得出來,他對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都是比較看的透徹的,里面說的話可以說任何一句都能夠讓人終生受用。對于現在的我來說,這本書對我來說還是非常的深奧我一時半會兒還是看不懂的。但是這里面的思想卻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好處。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七
    歌德的思想存在一些偏頗之處,他說:“探測宇宙的活動,非人類的能力所及,理解萬物的奧妙,也非人類在小小的空間內所能完成,只是徒浪費努力。因為人的理性與神的理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人根本無法左右神的理性”。他認為人不可能探測認識宇宙,世間存在著神,人無法左右神,這是一種唯心思想,他的這種思想使我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真正內涵。每個人都有缺點,歌德也不例外,現在流行這樣一句話:你的不足就是你沒有缺點。我覺得這很能說明歌德是偉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僅僅因為他的話語大半都使用的是優(yōu)美的字眼來修飾,我更愛他的思想。他曾說:“世界是寬廣、美麗的,但是我卻由衷地高興自己擁有一個小庭園,這個庭園雖小,卻是自己的庭園,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園丁的灌溉。傾心于自己庭園的人,擁有名譽、快樂與喜悅”。他這簡單的百來字卻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個容易滿足的人,很多時候就在那里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錢,不要太高的地位,因為那樣也不一定能快樂,同時,人是貪婪的動物,再多的錢和再高的地位也滿足不了人的欲望,我只要一個美麗舒適的小庭園,它里面有著喜悅快樂就夠了,他的那段話幾乎說出了我的心聲。
    在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卻有希奇古怪,他們渴望美好乞求神的保佑,但當現實與他們想像相背馳時,一切的一切就會顯得那么虛無縹緲、蒼白無力。歌德說:“人真是深不可測,他們希望神對待他們如同自己同輩一樣,得到最高的存在。如果不如他們所愿,神、愛神、善良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此時,神對人類,尤其是對每日贊美神的圣職人員而言,知識一句空話,徒具其名而已;即使口中仍然贊美神,心中卻毫無敬仰之心。但是,如果能真正深切的感受到神的偉大力量,而嘴巴卻不能說話時,也無法以敬畏的口吻稱呼神的圣名?!鄙?--不在于人語言與否,而在于人的內心,它是一種虛幻的形象,是處于迷途中人兒的精神支柱,一種信仰而已。是由心去感悟的。
    一本好書值得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品味,《歌德談話錄》就是我生命中的這本書。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八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你會了解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致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人們應該感謝作者愛克曼的辛苦勞動,他用謙遜的獻身精神給世人記錄下了歌德這位偉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讀這本談話錄,有一種“體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滿足。歌德那些閃耀著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說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時時給我們以精神的啟迪、解放、洗禮和提升。
    歌德的智慧與學理之中有三種眼光,即:人道的眼光、藝術的眼光、世界的眼光。這三束眼光交相輝映,構成了歌德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凈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fā)展。就在1827年,他發(fā)下了三大誓愿: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BR>    歌德1832年辭世,未能見到這三大誓愿的實現。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了;又過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馬運河也通航了;就在這期間,多瑙河與萊茵河也由一條運河連接起來。
    歌德,這位大藝術家、大思想家,他具有穿透百年的預見性,這預見性又正是他那宏大、開闊的世界眼光的表現。
    歌德臨終時對身邊的人說:“打開窗戶,讓更多的光進來!”我們正處在一個“打開窗戶”的時代。我想,認真讀過《歌德談話錄》的朋友,都會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進了腦海里。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九
    《歌德談話錄》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歌德,他是18世紀到19世紀德國和歐洲最偉大的文學家、詩人和思想家。他也創(chuàng)作了許多戲劇、詩歌、小說,同時,他也在文藝理論、哲學歷史學和造型設計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歌德在當時的世界文壇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本書中主要寫了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詩人的細致評價,以及他對文藝、美學、自然科學思想等方面的見解。我們應該感謝這本書的作者艾克曼,是他用自己的辛苦勞動描寫出這些精彩的論述和對白以及這位偉人的一言一行。
    這本書中充滿了一位智者對另一位智者的評價,這些評價有的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心中,有的給人很大的啟發(fā),有的讓人茅塞頓開。歌德那些閃耀著智慧的話語,就像是圣水一樣洗禮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精神得到解放提升。
    歌德這位智者不像其他人,他不是一個會盲目隨大流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則,這種精神充分體現在整本書里。比如下面這句話:“不是只有以刀槍上陣才是愛國,文人還可以以思想、作品啟迪人民的思想心智,這也是一種愛國的行動,和上陣殺敵的將軍是一樣的。"在哥德看來,一個詩人不應該有任何狹義的想法,真正的詩人應該愛護國家和人民。歌德也是一個崇尚和平,討厭暴力的人。他認為“為了得到一些好的東西而以毀滅同等數量的好東西為代價”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野蠻的、無恥的。他的這種觀點在這本書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明。
    閱讀此書能為你帶來一場心靈的盛宴,靈魂的洗禮。歌德的一些話錄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于心,它能指引我們發(fā)現人生的真正意義。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你會了解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致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
    ……(本站省略18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凈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fā)展。就在1827年,他發(fā)下了三大誓愿: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BR>    歌德1832年辭世,未能見到這三大誓愿的實現。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了;又過了四十五年(192017年),巴拿馬運河也通航了;就在這期間,多瑙河與萊茵河也由一條運河連接起來。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凈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fā)展。就在1827年,他發(fā)下了三大誓愿: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BR>    歌德1832年辭世,未能見到這三大誓愿的實現。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了;又過了四十五年(192017年),巴拿馬運河也通航了;就在這期間,多瑙河與萊茵河也由一條運河連接起來。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你會了解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致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人們應該感謝作者愛克曼的辛苦勞動,他用謙遜的獻身精神給世人記錄下了歌德這位偉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讀這本談話錄,有一種“體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滿足。歌德那些閃耀著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說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時時給我們以精神的啟迪、解放、洗禮和提升。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一
    誰是歌德?在我拿到《歌德談話錄》這本書之前,我并未讀過任何關于歌德的著作。僅僅知道,歌德是活躍于19世紀,一位偉大且影響深遠的德語作家。而為了讀懂這本書,在開始閱讀之前,我特地去查閱了關于歌德,關于《歌德談話錄》的相關背景資料。
    查閱到這些資料后,我突然對歌德興趣大增,也期待《歌德談話錄》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關于生命,關于現實和理想的種種思索。
    歌德在《談話錄》中說到,不要過早醉心于大作品的創(chuàng)作,從描繪日常生活提供的、熟悉的小題材開始,循序漸進,既能隨時享受創(chuàng)作的喜悅,也是成就一個優(yōu)秀作家的最佳捷徑。其實,在我眼里面,不管是否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從日常之中吸收素材,了解世事,最終掌握經驗,都是每一件事成功的基礎。
    我也不贊成,一開始盲目的進行練習。因為道理簡單,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除開擁有讓人驚嘆的想象力,以及無法言說的天才外,作家更是一名優(yōu)秀的觀察者。沒有觀察,哪里來的好作品,我們一直宣揚,最好的作品就在人民之中,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創(chuàng)作出高于生活的作品,才能創(chuàng)作出讓生活著的人喜歡的作品。
    近年來,隨著網絡小說的興起,似乎深入生活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君不見,千千萬萬作者,每天能寫出上萬字的文章,并且一年可以超過百萬字的數量,盡管這些作品備受追捧,備受關注,但到頭來,過了5年,過了,這些作品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和價值?這點很讓人質疑。究其原因,這些標榜新、奇、特的網絡小說,更多是脫離了生活,遠離了實際。沒有了真正的觀察,沒有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和背景,這些作品固然寫得讓人興奮,可就像煙火一般,綻放時美則美矣,到最后卻空留煙塵。
    我現在正在英語門類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下學習翻譯理論與實踐,在中大的日子,我一直要求自己,每天有所積累,不要太緊,更不要太快,一點點、一滴滴的學習,從師長,從書籍中,提煉知識,讓自己成長,讓自己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歌德循序漸進的創(chuàng)作理論,在我這里,產生了極大的共鳴。是的,沒有一步登天,更沒有天降美好,一切,都要一步步,一步步地來。
    歌德談到,要多讀經典作品,方有如此,自己的起點能更高,基礎才能打得更牢固。誠然,閱讀作品,必須從經典開始。經典之所以流傳百年,甚至千年,重要的是,它有流傳的價值和意義。放眼,我國的文化起點,諸子百家時代,有多少經典現在讀來,依然讓人撫卷心涌動,心然意往之。
    時代,最怕的是什么,是經典在前,我們卻忽略了?;剡^頭來說,那些文化快餐一般的網絡小說,他們就像西方快餐,吃飽了,不會有余味。如果光光是為了填飽肚子,我們吃什么都一樣,但是要吃得健康,吃得養(yǎng)生,我們就要往好里吃,往深里吃。同樣,在閱讀作品時,亦是如此。我的導師,王東風老師,作為學科的著名教授,他的許多著作就讓我很是喜歡,每每讀來,就精神百倍,像吃了最美味的東西,像聽了最悅耳的音樂。
    我在想,如果在我研究生涯里,我每天泡在快餐拼盤似的文章里,而不去見識意境高遠的真作品,我的生活將會是多么的可悲可嘆。因而,每天我都要求自己,早早趕往圖書館,早早進入閱讀時間。每一天這個時候,坐在圖書館的一角,品讀著心愛的書籍,我就倍感幸福,因為我現在的閱讀就是為了未來能夠更好的做人處事,擁有自我更為準確的判斷,更為安全的決定,最終成為更好一個優(yōu)秀的英語翻譯研究者。
    關于創(chuàng)作理論,其實歌德還談了許許多多,但是由于篇幅實在有限,不能一一分析。不過,我深深感受到歌德對文學事業(yè)的愛。這種近乎完美的愛,沒有一點瑕疵,更沒有一點污濁,我熱愛歌德熱愛的事業(yè),我更是從心底升騰起,我要學習歌德的精神。對于創(chuàng)作,我們需要愛,需要真誠的愛。
    在《談話錄》中,如果有一點讓我意外,就是歌德談及政治一塊的內容。原本,我以為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作家,他的生活就是創(chuàng)作再創(chuàng)作,跟黑白分別是非曲直的政治應該毫無關系才是。但是,我讀完《談話錄》一書,我發(fā)現自己錯了,并且錯得有一些離譜。
    歌德說,文學作品離不開政治,許許多多的優(yōu)秀作品,最早就發(fā)軔于政治。可是,歌德表明,詩人,也就是文藝創(chuàng)作者要遠離政治,要對政治做出準確的判斷。創(chuàng)作者不應該過問政治,因為雅的文藝,碰上俗的政治,最終的結果往往令人憂傷。所以,窮極一生,歌德都盡力遠離政治,保持一顆純真的創(chuàng)作之心。我想,歌德之所以成為流芳百世偉大作家,遠離政治就是他重要的品行之一。
    想到這里,我就不免想到許多中國古代詩人,譬如李白、杜甫。李白,盛唐第一詩人,被譽為謫仙。小時候,讀李白,讀到一股海闊天空的氣勢,讀到一派唯我是真的狂狷,那時候,我對李白的愛近乎瘋狂。但是,當閱讀的時間越來越長,眼界越來越寬,李白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李白,他給許多達人貴胄寫信,信的內容大多以詩歌為由頭,向這些人推薦自己,希望能入世為官,希望可以成就大業(yè)而大展宏圖。
    可現實,卻給了李白狠狠一巴掌,從20歲到死前,李白周游列國,假借詩歌的名譽,到處販賣自己的治國大略,可惜的是,這其中,他歷盡坎坷,備受奚落,通往成功的道路漸行漸遠。雖然,這些歲月后,李白創(chuàng)作的諸多詩歌,越來越被人關注和喜愛,他漸漸聲名鵲起,到最后變成一代詩仙。42歲那年,他終于進京面見了唐玄宗,可不曾想到,他治國偉略卻未曾開始,就已經破滅。他僅僅是歌姬一般角色,他只能為玄宗的酒宴增色,只能為主人添光,如此之李白,離我也終于越來越遠。終于,李白最終離開玄宗,并賦詩表明心意,仰天而走的李白,到底是做了一些什么跟政治有關的事情啊!
    所以,歌德才會說,詩人和政治,絕不可能訣別,只可能或近或遠,不管在哪里,詩人在的地方,政治就不會缺席。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二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可以了解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許多詩人,作家的評價,以及他對許多科目的獨特見解。正是愛克曼給世人記錄下了這位偉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愛克曼忠實的記錄了歌德晚年的一些有關哲學,美學,文藝,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的重要談話。歌德那些閃耀著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說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給我們以精神的啟迪,解放,洗禮和提升。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凈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而且用世界眼光預示世界地理文明的發(fā)展。就在1827年,他發(fā)下了三大誓愿:一,開鑿巴拿多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多瑙河與菜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河的航程。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
    他關心青年一代,對他們的創(chuàng)造給予忠告。他不支持暴力革命,認為是“為了得到一些好的東西,而以毀滅同等數量的好東西為代價”。在這本書里,充分體現歌德的偉大思想和人性光輝。從而告訴我們一種精神。
    通過閱讀這本書,給我?guī)硪粓鲂撵`的盛宴,靈魂的洗禮。在了解歌德的生活,思想的同時,有所感悟。我想,認真讀過《歌德談話錄》的朋友,都會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進里腦海里。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三
    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我的腦海里下意識地飛過很多在他的談話以及詩集中出現過的句子。從博爾赫斯本人的口中,我們不止一次地聽到過類似的陳述;他渴望自己是無,是金錢豹,是古蘭經的傳說中飛起的神毯,是老子出關時的坐騎。他渴望自己是所有。
    這是一種存在意識上的神秘主義。在他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無數個博爾赫斯在不停地論辯、衍生、湮滅和存續(xù)。這是他迷人的,也是令人困惑的地方。迷人的地方在于,一個有著泛神論傾向的詩人,在面對他眼中的虛無,或者思想中的無垠時,他的慨嘆與感受反而被放大到了無限;困惑的地方在于,我們不能以一種決定論或者單一的本質論去界定這位詩哲;我們只能不斷通過不同的路徑,去不斷地接近他。
    博爾赫斯,這位向往著無限、神秘、循環(huán)與不可知論的人,身上聚集了20世紀人類對于自身以及外界的典型迷惑。他沒有反抗歷史與存在中那些堅固的,如同鐵柵欄一樣的論調;他總是在以一種輕柔、呢喃以及略帶神秘和敬畏的語態(tài),去親近降臨到他身上的一切。
    所以,正如所有陳述博爾赫斯的文章一樣,對于他,我們最好的陳述,是感受和體會;是不去言說和書寫。我們站在他站立過的土地和平原上,看到永恒消逝和大地沉睡的陰影時,我們便和他一樣,成為了同樣的“博爾赫斯”。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四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是德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致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
    讀《歌德談話錄》,是頗使我受感動的,這其中有一種“體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滿足。歌德那些閃耀著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說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時時給我們以精神的啟迪、解放、洗禮和提升。讓我的對人生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愛國、人類自然、人生榮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個人集體、志向成才、讀書學習、文學藝術的真正內涵。我認為,觀覽現今,歌德的幾個觀點實在是發(fā)人深省。
    1828年3月12日的談話錄中,歌德提出: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輕一代受摧殘,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他認為,“我們的情況太矯揉造作、太復雜了,我們的營養(yǎng)和生活方式是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我們的社交生活也缺乏真正的友愛和良好的祝愿……人們往往寧愿生在南海群島上做所謂的野蠻人,盡情的享受純粹的人的生活,不慘一點假。”歌德的話深深反映了現代人尤其是所謂的都市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處事方式:虛情假意、矯揉造作。人們?yōu)榱私疱X、名聲、權利……而化作一副小人嘴臉,阿諛奉承,曲意逢迎。這是時代的痛苦,這是現代人遭受地祖先的罪孽的懲罰,而現代人還要加上自己的罪孽去貽禍后代。所以,我們所謂的朝陽、花朵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靈魂喪失了他們該有的本真,眼睛丟失了該有的神采,思維忘卻了他們該有的想象力。重復著加深著前人的虛偽,假情假意,被精神束縛,隨波逐流,以致后面的千千萬萬輩。所以,為了挽救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社會,歌德提出:“少一點哲學,多一點行動的力量,少一點理論,多一點實踐,我們就可以得到一些拯救……人民通過學校和家庭教育可以從下面做出很多事來,統(tǒng)治者和臣僚們從上面也可以做出很多事來”。拯救我們的未來,必須需要大家的力量。歌德對近代文化病根的追究及探討給我們現在的社會的發(fā)展指引了一條明路。
    再看看在讀書學習上,歌徳說,“他們在學校里教的東西太多了,太多了,而且是漫無邊際的鋪開,遠遠超出聽課者的需要……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歌德針對當時的西方教育傳統(tǒng)提出的這些看法,雖說并非句句在理,但是在精學這個角度來說,確實是我們莘莘學子應該實踐貫徹的。學一定要致用,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符合實際的需要,專心致志地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讀這本談話錄,歌德的自由觀是最直擊我心靈的東西。歌德說,“自由是一種奇怪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自由,只要他知足……一個人如果只要足夠的自由來過健康的生活,進行他本行的工作,這就夠了……我們大家都只能在某種條件下享受自由……市民和貴族都一樣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給他的出身地位所規(guī)定的那個界限?!备璧逻€談到了他的好友席勒,指出席勒的送命就是自由理想害了他。依我愚見,歌德的自由觀實際上是一種節(jié)制的自由觀,且我認為而這種自由觀是現代人應有的自由觀。誠然,自由是我們畢生追求的東西,但是,如果是鉆牛角尖般追求一種絕對自由,是否就得要獨自一人不受任何工作、情感、區(qū)域的束縛,浪跡在天涯,一個人享受自由同時享受孤獨和寂寞,恐怕到時任隨多大的地域空間也只能更加的凸顯自己的孤零。所以,我們追求自由,但是我們還仍在這世界生活,我們應該知足,我們的日常的一般的行動是不受束縛的,我們頭腦中的思想是自由,同時,我們還是得正常的與人交往,工作,吃飯??傊覀兊脤W會在某種條件下享受自由。
    欣賞這些作品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顆向往著文學藝術的心,更重要的是深厚的文學功底,時間的沉淀,和對作品相關文化環(huán)境的了解和理解。或許我們還無法汲取這些偉大作品中的精神內核。歌德作為魏瑪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在《歌德談話錄》中,也有很多有關藝術和現實之間關系的討論。我們知道,歌德對光和色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十分自豪,艾克曼在記錄了他和歌德有關《顏色學》的談話,以及前篇提到的牛頓關于光和顏色的錯誤學說等,無不體現了歌德對自然科學的關心程度和他的唯物主義立場。與此同時歌德還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歌德提醒艾克曼說,我們對自己學過的東西,歸根到底,只有能在實踐中運用的上的那一部分才記得住。在大學中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對于教師在講課是說的話,只記住了按他的時間傾向可以用得上的那一部分,凡是不能在實踐中運用的東西全忘了。這些話體現了在歌德眼中實踐的重要性,也使得他在談論有關文學藝術和自然之間關系的時候,體現出辯證法的特色,即認為文學與藝術是一種主觀與客觀相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他說,藝術家對于自然有著雙重的關系,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隸。在我看來,這段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藝術家要憑借自身的修養(yǎng)來使自然成為藝術創(chuàng)造中的可用媒介。但我并不認為藝術家是自然的奴隸,藝術家的確需要借助自然的物質材料來表現個人的藝術旨趣,但這并不應該稱作自然的奴隸。大自然是客觀存在的,人類對其加以合理的運用是無可厚非的,更何況是用作藝術創(chuàng)作上呢。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意蘊深刻的書,內容涉及的很多方面可能并不是吾等才疏學淺之輩能夠參悟的,只能憑著我的本真盡力的去思考。歌德臨終時對身邊的人說:“打開窗戶,讓更多的光進來!”正如歌德臨終箴言所說,我認為,不管是何種層次的人閱讀這本書必定都會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進了腦海里。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五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致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人們應該感謝作者愛克曼的辛苦勞動,他用謙遜的獻身精神給世人記錄下了歌德這位偉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讀《歌德談話錄》,是頗使我受感動的,這其中有一種“體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滿足。歌德那些閃耀著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說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時時給我們以精神的啟迪、解放、洗禮和提升。讓我的對人生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愛國、人類自然、人生榮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個人集體、志向成才、讀書學習、文學藝術的真正內涵。我認為,觀覽現今,歌德的幾個觀點實在是發(fā)人深省。歌德的智慧與學理之中有三種眼光,即:人道的眼光、藝術的眼光、世界的眼光。這三束眼光交相輝映,構成了歌德老人的智者之言。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凈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fā)展。
    在1827年,他發(fā)下了三大誓愿: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BR>    1828年3月12日的談話錄中,歌德提出: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輕一代受摧殘,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他認為, “我們的情況太矯揉造作、太復雜了,我們的營養(yǎng)和生活方式是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我們的社交生活也缺乏真正的友愛和良好的祝愿人們往往寧愿生在南海群島上做所謂的野蠻人,盡情的享受純粹的人的生活,不慘一點假?!备璧碌脑捝钌罘从沉爽F代人尤其是所謂的都市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處事方式:虛情假意、矯揉造作。人們?yōu)榱私疱X、名聲、權利而化作一副小人嘴臉,阿諛奉承,曲意逢迎。這是時代的痛苦,這是現代人遭受地祖先的罪孽的懲罰,而現代人還要加上自己的罪孽去貽禍后代。所以,我們所謂的朝陽、花朵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靈魂喪失了他們該有的本真,眼睛丟失了該有的神采,思維忘卻了他們該有的想象力。重復著加深著前人的虛偽,假情假意,被精神束縛,隨波逐流,以致后面的千千萬萬輩。所以,為了挽救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社會,歌德提出:“少一點哲學,多一點行動的力量,少一點理論,多一點實踐,我們就可以得到一些拯救,人民通過學校和家庭教育可以從下面做出很多事來,統(tǒng)治者和臣僚們從上面也可以做出很多事來”。拯救我們的未來,必須需要大家的力量。歌德對近代文化病根的追究及探討給我們現在的社會的發(fā)展指引了一條明路。
    再看看在讀書學習上,歌徳說,“他們在學校里教的東西太多了,太多了,而且是漫無邊際的鋪開,遠遠超出聽課者的需要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歌德針對當時的西方教育傳統(tǒng)提出的這些看法,雖說并非句句在理,但是在精學這個角度來說,確實是我們莘莘學子應該實踐貫徹的。學一定要致用,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符合實際的需要,專心致志地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讀這本談話錄,歌德的自由觀是最直擊我心靈的東西。歌德說,“自由是一種奇怪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自由,只要他知足,一個人如果只要足夠的自由來過健康的生活,進行他本行的工作,這就夠了,我們大家都只能在某種條件下享受自由,市民和貴族都一樣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給他的出身地位所規(guī)定的那個界限。”歌德還談到了他的好友席勒,指出席勒的送命就是自由理想害了他。依我愚見,歌德的自由觀實際上是一種節(jié)制的自由觀,且我認為而這種自由觀是現代人應有的自由觀。誠然,自由是我們畢生追求的東西,但是,如果是鉆牛角尖般追求一種絕對自由,是否就得要獨自一人不受任何工作、情感、區(qū)域的束縛,浪跡在天涯,一個人享受自由同時享受孤獨和寂寞,恐怕到時任隨多大的地域空間也只能更加的凸顯自己的孤零。所以,我們追求自由,但是我們還仍在這世界生活,我們應該知足,我們的日常的一般的行動是不受束縛的,我們頭腦中的思想是自由,同時,我們還是得正常的與人交往,工作,吃飯??傊?,我們得學會在某種條件下享受自由。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意蘊深刻的書,內容涉及的很多方面可能并不是吾等才疏學淺之輩能夠參悟的,只能憑著我的本真盡力的去思考。歌德,這位大藝術家、大思想家,他具有穿透百年的預見性,這預見性又正是他那宏大、開闊的世界眼光的表現。
    他臨終時對身邊的人說:“打開窗戶,讓更多的光進來!”正如歌德臨終箴言所說,我認為,不管是何種層次的人閱讀這本書必定都會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進了腦海里。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六
    歌德《歌德談話錄》是一部漫談式的語錄體著作,談話按照時間的順序排列,它以一種交談的方式真實地記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涉及哲學、美學、文藝理論、創(chuàng)作實踐、自然科學以及日常生活和處世態(tài)度,其中尤以對藝術的真知灼見最為人稱道。
    在歌德生活的時代,有人認為詩人需要的只是他自己,只有孤獨的作家才能創(chuàng)造出偉大的作品。對此,歌德認為,對于作家、藝術家來說,需要的不是閉門不出地咀嚼孤獨,而是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深切交往以及作家之間的密切交流。在無拘無束、開誠布公的相互交往中,可以得到最大的收獲和滿足。
    建立民族文學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面對自己文學藝術的民族特點。歌德認為作家、藝術家一定要認識自己民族的特點,作品一定要有民族性,這樣才能使它保持這些特點并且通過這些特點同它交往……一個真正的、全面的寬容應做到如何使每一個別的人和民族的特點能夠自己保持下來,因為他們確信: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會因此而顯露出來,而它是屬于全人類的。
    人類社會在發(fā)展,科技在發(fā)展。據此,歌德認為,文化產品將在世界范圍內交流,并且確信普遍性的世界文學將要形成。他說:“詩是人類的共同財產……我喜歡環(huán)視四周外國民族的情況,我也勸每個人都這么辦,民族文學在現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學的時代已快來臨了。現在每個人都應該出力促使它早日來臨。不過我們一方面重視外國文學,另一方面也不應拘守某一種特殊的文學,奉它為模范……對其他一切文學我們都應只用歷史眼光來看。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還有可取之處,就把它吸收過來?!?BR>    關于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系,歌德強調民族文學的特殊性,同時又主張各民族文學相互了解、相互吸收。吸引外國優(yōu)秀文學的創(chuàng)作經驗來發(fā)展自己的民族文學,歌德自己是有深切體會的。他曾對愛克曼說:“中國有成千上萬這類作品,而且在我們的遠祖還生活在山野森林的時代就有這類作品了?!边@番感慨是他讀了中國傳奇后所發(fā)的。他也曾說過:“我們的發(fā)展要歸功于廣大世界千絲萬縷的影響,從這些影響中,我們吸收我們能吸收的和對我們有用的那一部分。我有許多東西要歸功于古希臘人和法國人,莎士比亞、斯泰恩和哥爾斯密給我的好處更是說不盡的。但是這番話并沒有說完我的修養(yǎng)來源,這是說不完的,也沒有必要。關鍵在于要有一顆愛真理的l心靈,隨時隨地碰見真理,就把它吸收進來?!?BR>    《歌德談話錄》中除上面所說的主要內容外,還包括其他許多內容,如關于文學欣賞和修養(yǎng)問題,關于藝術描寫問題,關于畫家的優(yōu)劣問題,等等。歌德博學多才,他談天說地,論古道今,書中還有許多關于自然科學、歷史、哲學、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內容。恩格斯對歌德做過一個精辟的評價:“歌德有時非常偉大,有時極為渺??;有時是叛逆的、愛嘲笑的、鄙視世界的天才,有時則是謹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狹隘的庸人?!保ǘ鞲袼埂对姼韬蜕⑽闹械牡聡鐣髁x》)歌德是具有多種兩面性的復雜人物,必須了解歌德所處時代的德國狀況和他本人的修養(yǎng)才能全面認識他。
    《歌德談話錄》是一部關于文藝、美學理論以及哲學、政治等理論的讀物,它是知識含量很高的一本書。但是從這種理論化的語言中,我們仍然可以在腦海中勾畫出一個思想文化巨人栩栩如生的形象。是愛克曼的精心記錄,讓這本深奧的理論著作有了鮮明的藝術特色:
    本書是愛克曼記錄的歌德的談話,形式不拘一格。全書共十章,選錄了歌德從1823年到1832年的部分談話,每一年度為一章,每一章下面的每一小節(jié)也注明年、月、日,并且也標注了談話的內容,從而使結構明晰,讓讀者一目了然。
    作品中記述的歌德的談話內容涉及方方面面,談話的人也都是在某一領域的位置較為前衛(wèi)的,給人以深刻的教益,像“在藝術和詩里,人格確實就是一切”一樣的句子文中數不勝數,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
    愛克曼所輯錄的《歌德談話錄》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直截了當。包括有:跟作者的談話及各層人士的談話。其談話內容也包羅萬象,涉及哲學、人生、旅游、藝術、美學、宗教創(chuàng)作等,而且褒貶不一,在各個領域里都有其獨到的看法,顯示出其豐富淵博的知識。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七
    《歌德談話錄》經過幾個月斷斷續(xù)續(xù)的讀,總算讀完了。
    這本書購于天津,那是1983年。沒想到讀完它卻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還能讓人這樣有興趣地讀下來,本身就證明了它的價值。
    其實還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個半世紀還多,他的言論能夠流傳下來,并能給人們以啟迪,的確是他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
    在讀的過程中,見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認為極為深刻的東西,我就用筆畫上記號。有的'是對人生的見解,更多的是關于文藝創(chuàng)作方面的。特別是關于詩的思維和創(chuàng)作。也是因為我對這方面特感興趣。
    讀這本書,研究歌德有用。作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文學家,不能說他談的一切都是真理。但從我的感覺,卻是到處都有著閃光點。這些閃光點是他集多年的思維探索的結晶。
    我們往往從偉人的一句普通話悟出一個道理,正說明他的這句普通話是經過多年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現罷了。
    收獲很大,不一一列舉了。
    有時間還可以讀,還會有新的收獲。
    這個談話錄是德國艾克曼輯錄的,我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譯的,主要是關于藝術方面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