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戀花教案(優(yōu)質(zhì)14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案需要與其他教學資源相結(jié)合,例如教具、多媒體等,促進教學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這些教案范文是經(jīng)過教師實際教學實踐檢驗過的,可信度較高。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一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賞析】:
    此詞經(jīng)疏澹的筆墨、溫婉的格調(diào)、謹嚴的章法,傳達出作者的暮秋懷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筆。“檻菊愁煙蘭泣露”,開篇即推出這一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的特寫鏡頭,正為寫照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tài)?!傲_暮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nèi)?!拜p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把嘧佑诛w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jié)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不難想象,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梁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一份孑然獨立的悵惘?!懊髟虏恢O”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前人往往視明月為聊寄相思懷抱的多情之物。如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孟郊《古怨別》:“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張泌《寄人》便徑直贊嘆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而作者卻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當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發(fā)——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略致微詞,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嗎?后來,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中的悵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正是從同一方向去發(fā)掘明月這一意象的`豐饒而復雜的內(nèi)蘊。
    下片寫登樓望遠。“昨夜西風”句,使固有的慘澹、凄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馳騁想象,作者亦當是朱顏盡改。而從結(jié)構(gòu)上看,碧樹盡凋,野外才能變得格外空曠,作者也才能騁目遠眺。這樣,“凋碧樹”又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的一種必要的鋪墊?!蔼毶衔鳂恰?,正面點出“獨”字,與上片的“雙飛”遙相照應,是章法謹嚴的又一實例?!巴i,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箋”二句?!安使{”與“尺素”都是指代書信。二詞重疊使用,一則是表示寄書意愿之熱切,二則表示欲書內(nèi)容之繁富?!吧介L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jié),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詞有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踏莎行》)另詩亦有句:“魚書欲寄何由達,山遠水長處處同?!?《無題》)措辭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長。
    徐育民《歷代名家詞賞析》:作者工于詞語,煉字精巧,善于將主觀感情熔于景物描寫之中。菊愁、蘭泣、幕寒、燕飛、樹凋、西風、路遠、山長、水闊,這一切景物都充滿了凄楚、冷漠、荒遠的氣氛,從而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從詞的章法結(jié)構(gòu)來講,以時間變化為經(jīng)線,以空間轉(zhuǎn)移為緯線,層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詞名篇賞析》:這首《蝶戀花》寫出了閨中人秋日懷人的氣氛,而沒有堆金垛玉,鋪排錦繡。是他深婉含蓄、“風流蘊藉”(王灼《碧雞漫志》)詞風的一首代表作。
    王國維《人間詞話》: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須經(jīng)過的三種境界中的“第一境”。(按:這是用來作比喻,說對于大事業(yè)大學問,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二
    原文: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
    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淚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燕子雙飛而去。
    皎潔的月亮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都穿入紅紅的門戶。
    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
    想給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賞析: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起句“檻菊愁煙蘭泣露”,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nèi)烁窕?,將主觀感情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xiàn)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lián)系,但充滿哀愁、對節(jié)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心理上也蕩漾著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zhuǎn)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仿佛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的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边^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蔼毶稀睉稀半x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拔黠L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的展現(xiàn)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边@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zhuǎn)向?qū)V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三
    1、初讀詞文,讀準詞文中的生字新詞,根據(jù)節(jié)奏進行朗讀,并能運用氣息,按情感表達的需要,輕重緩急地進行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體會詞韻的回響,并找出韻腳。
    2、結(jié)合譯文再讀詞文,理解詞文所表達畫面與意境。結(jié)合詞文關鍵詞“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理解詞人當時的心境。
    3、根據(jù)“蝶戀花”詞牌的解說,再讀詞文,并觀察詞文的句式與押韻,找出“蝶戀花”這一詞牌的句式押韻規(guī)律。結(jié)合“蝶戀花”同詞牌名的詞,驗證這一詞牌的格律特點。
    4、引導學生運用詞的表達句式與表達手法,根據(jù)詞牌格律,結(jié)合詞意填詞仿寫。
    (師播放音樂)
    師: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
    生:音樂有時很急,很高,有時很緩慢,很低沉。
    師:是的,你有一雙敏銳的耳朵。同學們,不僅音樂有著高低起伏的音律變化之美,我們的古代詩詞也是如此。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宋詞《蝶戀花》,來感受古詩詞特有的高低起伏的音韻之美。
    (ppt出示例句:檻菊愁煙蘭泣露)
    師:同學們,你們試著來讀一讀這一句詞。
    師:同學們讀得很用心,但如果多一點音韻上的高低變化就更好了。你們聽老師來讀兩遍,注意聽老師讀的時候在音調(diào)的處理上有什么規(guī)律。
    (師范讀兩遍)
    師:用心的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
    生:平音讀得輕而緩,仄音讀得重而急
    師:是嗎?那你也試著來讀一讀
    (生讀例句)
    師:真好,如此就美得多了。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平長仄短”的讀書方法。那么大家也用這種方法來劃分這首詞的平仄。畫完后讀給同桌聽一聽,我們待會兒來看看是男同學行,還是女同學行。
    師:哪位男同學可以一馬當先來讀上闋?
    (指名男生讀)
    師:哪位女同學敢挑戰(zhàn)他讀一讀下闋?
    (指名女生讀)
    師:看,有輕重才有抑揚,有節(jié)奏才有頓挫。如何讀出詞文的抑揚頓挫之美,詞文的停頓也很重要,再聽老師來讀這幾句,看看老師在哪些字詞之間有停頓。
    (師范讀: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師:你們能指出老師停頓的地方嗎?
    (指名學生回答)
    師:那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讀一讀呢?
    (師評價:讀得好,好在哪?好在他在“煙”字停頓的時候還保留了氣息,這就叫聲斷氣相連。)
    師:就讓我們用聲斷氣連的讀書方法,把握好每一句詞的節(jié)奏,和同桌來讀一讀這首詞,開始。
    師:誰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讀的成果呢?
    (指名學生讀全詞)
    師:大家如此躍躍欲試,我們大伙兒一起來讀一讀,記住要輕重有別、節(jié)奏分明、聲斷氣連
    (教師引讀)
    3、
    無韻不成詞,在你們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有一個音韻始終在老師耳邊回旋,是哪個韻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上闋的詞尾:
    ......蘭泣露
    ......雙飛去
    ......離恨苦
    ......穿朱戶
    師:我們看看最后一個字,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露、去、苦、戶是韻腳。
    師:再看看他們在音調(diào)上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第三聲、四聲,是仄韻。
    師:古詩詞中的韻腳要讀得重一些,聲音要延長一些。按照這個方法讀一讀,讀出音韻回旋的感覺來。
    (生齊讀尾句)
    (二)
    師:古詩詞雖然短小,卻能敘事,也能寫景,亦能抒情,詞人晏殊就是在一個落葉紛飛的秋天看見滿目秋景,從而有感而發(fā)。同學們我們來看看晏殊筆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秋天。
    (師配樂朗誦上闋詞文,播放相關景色的圖片)
    師: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呢?
    生1:我看到了菊花滿地綻放,一片金黃,很漂亮。
    生2: 我看到了早晨的蘭花掛滿了露珠,好像在哭泣一般。
    (三)
    生:不會。
    師:那詞人為何這么寫呢?
    生:因為詞人自己心中憂愁。
    師:晏殊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之間無話不談,可謂是彼此生命里的知音。 可是因為種種原因,當時的晏殊已經(jīng)和朋友分隔多年,心中思念卻無法相見,詞人心中有愁,才會見景生愁,把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這一片秋景之間。
    生:在望是不是有一個奇跡,他的朋友出現(xiàn)在他眼前。
    師:是呀,如果知音如今仍在身邊,他們此時又可能在干什么呢?
    生1:可能在把酒言歡。
    生2:可能在談論彼此的心事。
    生3:可能和朋友在一起快樂地欣賞秋景。
    生1:悲傷
    生2:孤獨
    生3:思念朋友
    師:因為思念朋友而憂愁悲傷,那為什么作者不寄一封書信給朋友呢?
    生: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師:無奈朋友從未給我寫過信,我知道他現(xiàn)在在哪嗎?即使寫好了信又要往哪里寄呢?想到這里,更是無限的惆悵了。讓我們走進晏殊的內(nèi)心,去感受他的無奈和孤獨,再把這首詞讀一讀。
    (師指名學生1--2個讀詞文)
    師: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卷珠簾》
    上闋:74577
    下闋:74577
    共10句,60字
    師:因為一首《蝶戀花》 ,幾百年后的我們從短短幾十字中讀出詞人的孤獨悲傷,我們也能用相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1、出示例句:
    花兒褪去了原本的鮮紅,漸漸凋殘,
    青青的杏子長得還很小。
    2、仿文填詞:
    押韻:仄韻
    格律:上闋:74577
    下闋:74577
    共10句,60字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1. 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
    2. 反復誦讀,體會詩人情感。
    3. 通過吟詠,了解古詩文賞析的一般方法和術(shù)語
    重點1. 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
    2. 反復誦讀,體會詩人情感。難點 1、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
    教法及教具
    教 學 內(nèi) 容個案調(diào)整
    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
    有這樣一位詞人,他擅長小令,多表現(xiàn)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他的《浣溪沙》中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原詩: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二句,傳誦頗廣。知道這位詞人是誰嗎?對,他就是晏殊。今天,我們來學習的他另一首頗負盛名的詞作――《蝶戀花》。
    一、 作者(參見導學案)
    二、 誦讀全詞
    1. 對照注釋,注音
    2. 聽讀錄音
    3. 齊讀
    一、 煉字析文,感悟意象:
    1. 讀完這首詞,說說詞人想通過這首詞傳達什么情感?
    明確:提示抓關鍵詞 “離別苦” 寫與友人(戀人)遠別之苦。
    2. 古詩詞中常將綿長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請同學們找一找,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菊、蘭、輕寒、燕子、明月
    3. 這些景物蘊涵了詞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體現(xiàn)的?
    明確:菊愁蘭泣 和詞人一樣痛苦 以悲景寫悲情 烘托
    燕子雙飛 月明到曉 不能體會我的愁緒 以樂景寫悲愁 反襯 一夜無眠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BR>    4. 在詞的下闋中,主人公用哪兩種方法來排遣離愁別恨?有效果嗎?
    明確:“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看不見
    “寄彩箋” “知何處” 寄無所蹤 “滿目山河空念遠”
    5. 這闋中用哪些字、詞語點染出愁苦?(注意與詞中前語的對應關系)
    明確:凋 使……凋零 使碧樹一夜凋去,寫風的勁厲肅殺
    獨 與上闋“燕子雙飛”映襯 寫孤獨無依
    望盡 與碧樹凋盡呼應 境界一躍為廣闊
    山長水闊 渺茫無著落,寫了悠遠遼闊的境界。
    6. 前人說這首詞上闋“情致深婉”,下闋“寥廓高遠”,通過我們的分析,說說你的看法。
    提示:緊扣詞句中的用字,意境營造,闡述情感,體會詞的風味轉(zhuǎn)換。
    請學生討論交流,上、下闋分別小結(jié)。
    【小結(jié)】
    1. 齊讀本詞,上闋低沉婉轉(zhuǎn),下闋開闊暢達,試用聲音充分體現(xiàn)。
    2. 你對賞析詩歌有什么心得。
    板書設計
    (用案人完成)
    課外作業(yè)
    有感情地背誦此詞。
    教學札記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五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作品。此詞寫深秋懷人,是宋詞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寫苑中景物,運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tài),蘊含著愁苦之情。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
    作品原文。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六
    1.披文入情,由辭體情。
    2.體味本詞的寫作特色。
    一教時
    一.導入:
    看《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作者是誰?
    晏殊。
    介紹:中國北宋重臣,詞人。字同叔。謚元獻,世稱晏元獻。范仲淹、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下。他擅長小令,多表現(xiàn)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他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鑄佳句,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千古傳誦。
    今天,我們來學習的他另一首頗負盛名的詞作――《蝶戀花》。
    二.文本研習:
    1.聽課文錄音,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詞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緒。
    ……
    這是一首寫離別相思之情的詞,通過對昨夜到今朝所見景物的描寫,抒寫了離別及別后的傷痛。
    2.這是一首婉約詩的代表作品,所謂婉約,指作者的情感不是直露而是通過富有情感的意象來表達的。請同學們找出這首詩的上闋哪些意象寫出了詩人的這種離愁。
    ……
    (1)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nèi)烁窕嘎杜魅斯约旱陌С睢?BR>    (2)燕子在這里也賦予了作者的愁緒。一是借燕子的飛去寫出了女子敏感的心理;二是借燕子雙飛反襯了女子的孤單寂寞。
    這與蘇軾《水調(diào)歌頭》:“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相類。
    這樣,詩人的離愁就借助了蘭菊、燕子和明月含蓄地表達了出來。
    3.再看下闋,詩人進一步通過意象抒寫了這樣的離情。我們再來找找哪些詞與上面照應。
    ……
    (1)“凋”碧樹,自然界的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故“凋”字既寫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2)既然主人公有著濃郁的離愁別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獨上高樓”。卻不料看到了一片無限寥廓的境界,這個空曠寂寞的環(huán)境更加重了詩人的空虛悵惘。
    這句話意境開闊,借景抒情,被傳為千古佳句。
    (3)“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主人公想要音書寄遠,可惜難以抵達,這樣就把愿望和悲現(xiàn)實的矛盾凸現(xiàn)在了人的面前,增添了全詞悠遠遼闊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盡的情致。
    三.小結(jié)。背誦。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1.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
    2.反復誦讀,體會詩人情感。
    3.通過吟詠,了解古詩文賞析的一般方法和術(shù)語。
    重點1.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
    2.反復誦讀,體會詩人情感。難點1、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
    教法及教具。
    教學內(nèi)容個案調(diào)整。
    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
    【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詞人,他擅長小令,多表現(xiàn)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他的《浣溪沙》中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原詩: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二句,傳誦頗廣。知道這位詞人是誰嗎?對,他就是晏殊。今天,我們來學習的他另一首頗負盛名的詞作――《蝶戀花》。
    【自主學習】。
    一、作者(參見導學案)。
    二、誦讀全詞。
    1.對照注釋,注音。
    2.聽讀錄音。
    3.齊讀。
    【合作學習】。
    一、煉字析文,感悟意象:
    1.讀完這首詞,說說詞人想通過這首詞傳達什么情感?
    明確:提示抓關鍵詞“離別苦”寫與友人(戀人)遠別之苦。
    2.古詩詞中常將綿長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請同學們找一找,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菊、蘭、輕寒、燕子、明月。
    3.這些景物蘊涵了詞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體現(xiàn)的?
    明確:菊愁蘭泣和詞人一樣痛苦以悲景寫悲情烘托。
    燕子雙飛月明到曉不能體會我的愁緒以樂景寫悲愁反襯一夜無眠。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BR>    4.在詞的下闋中,主人公用哪兩種方法來排遣離愁別恨?有效果嗎?
    明確:“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看不見。
    “寄彩箋”“知何處”寄無所蹤“滿目山河空念遠”
    5.這闋中用哪些字、詞語點染出愁苦?(注意與詞中前語的對應關系)。
    明確:凋使……凋零使碧樹一夜凋去,寫風的勁厲肅殺。
    獨與上闋“燕子雙飛”映襯寫孤獨無依。
    望盡與碧樹凋盡呼應境界一躍為廣闊。
    山長水闊渺茫無著落,寫了悠遠遼闊的境界。
    6.前人說這首詞上闋“情致深婉”,下闋“寥廓高遠”,通過我們的分析,說說你的看法。
    提示:緊扣詞句中的用字,意境營造,闡述情感,體會詞的風味轉(zhuǎn)換。
    請學生討論交流,上、下闋分別小結(jié)。
    【小結(jié)】。
    1.齊讀本詞,上闋低沉婉轉(zhuǎn),下闋開闊暢達,試用聲音充分體現(xiàn)。
    2.你對賞析詩歌有什么心得。
    板書設計。
    (用案人完成)。
    課外作業(yè)。
    有感情地背誦此詞。
    教學札記。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八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此詞經(jīng)疏澹的筆墨、溫婉的格調(diào)、謹嚴的章法,傳達出作者的暮秋懷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筆。“檻菊愁煙蘭泣露”,開篇即推出這一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的特寫鏡頭,正為寫照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tài)?!傲_暮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nèi)?!拜p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把嘧佑诛w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jié)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不難想象,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梁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一份孑然獨立的悵惘?!懊髟虏恢O”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前人往往視明月為聊寄相思懷抱的多情之物。如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孟郊《古怨別》:“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張泌《寄人》便徑直贊嘆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而作者卻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當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發(fā)——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略致微詞,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嗎?后來,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中的悵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正是從同一方向去發(fā)掘明月這一意象的豐饒而復雜的內(nèi)蘊。
    下片寫登樓望遠?!白蛞刮黠L”句,使固有的慘澹、凄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馳騁想象,作者亦當是朱顏盡改。而從結(jié)構(gòu)上看,碧樹盡凋,野外才能變得格外空曠,作者也才能騁目遠眺。這樣,“凋碧樹”又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的一種必要的鋪墊?!蔼毶衔鳂恰?,正面點出“獨”字,與上片的`“雙飛”遙相照應,是章法謹嚴的又一實例。“望頸,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箋”二句?!安使{”與“尺素”都是指代書信。二詞重疊使用,一則是表示寄書意愿之熱切,二則表示欲書內(nèi)容之繁富?!吧介L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jié),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詞有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踏莎行》)另詩亦有句:“魚書欲寄何由達,山遠水長處處同。”(《無題》)措辭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長。
    徐育民《歷代名家詞賞析》:作者工于詞語,煉字精巧,善于將主觀感情熔于景物描寫之中。菊愁、蘭泣、幕寒、燕飛、樹凋、西風、路遠、山長、水闊,這一切景物都充滿了凄楚、冷漠、荒遠的氣氛,從而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從詞的章法結(jié)構(gòu)來講,以時間變化為經(jīng)線,以空間轉(zhuǎn)移為緯線,層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詞名篇賞析》:這首《蝶戀花》寫出了閨中人秋日懷人的氣氛,而沒有堆金垛玉,鋪排錦繡。是他深婉含蓄、“風流蘊藉”(王灼《碧雞漫志》)詞風的一首代表作。
    王國維《人間詞話》: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須經(jīng)過的三種境界中的“第一境”。(按:這是用來作比喻,說對于大事業(yè)大學問,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九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xiàn)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fā)展,而【說課稿】則是為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下面是蝶戀花晏殊說課稿,請參考!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的說課內(nèi)容是《“蝶戀花”靠枕紋樣設計——適合紋樣》,我將圍繞課程定位、任務定位、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情分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說課小結(jié)九個方面來匯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課程定位。
    《圖案基礎》是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為后續(xù)的版面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等專業(yè)設計課程的圖形圖案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
    二、任務定位。
    《“蝶戀花”靠枕紋樣設計》共設計了3個子項目,《“蝶戀花”靠枕紋樣設計——單獨紋樣》,《“蝶戀花”靠枕紋樣設計——適合紋樣》,《“蝶戀花”靠枕紋樣設計——二房連續(xù)紋樣》,本節(jié)課內(nèi)容為《“蝶戀花”靠枕紋樣設計——適合紋樣》,學習之前學生已經(jīng)完成了單獨紋樣的設計制作,能夠?qū)D案進行變形設計,是前一個“單獨紋樣”項目的繼續(xù)。《“蝶戀花”靠枕紋樣設計》項目結(jié)束后,各團隊都能完成一套作品,并通過競爭最終在團隊間產(chǎn)生一件最優(yōu)秀的作品作為課題的應用成果。
    三、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選自全國中等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實用美術(shù)專業(yè)通用教材《圖案基礎》一書。
    第五章《圖案的組織構(gòu)成》,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編寫。特點是在教材編寫上緊密聯(lián)系專業(yè)課的教學要求,強調(diào)教材的實用性;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強調(diào)通過大量的課堂練習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四、學情分析。
    1、本課程授課對象為中職平面設計專業(yè)二年級學生,具備相應的美術(shù)繪畫能力及色彩搭配常識。
    2、對專業(yè)設計知識有一定的探索興趣,使用電腦軟件進行設計的興趣遠遠超過手繪的方式。
    3、電腦設計軟件已經(jīng)學習過,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coreldraw和photoshop。
    4、學生專業(yè)技能水平差異較大,因此采用團隊合作探究的方式,明確分工,以設。
    計總監(jiān)、設計美工的不同身份執(zhí)行特定的設計任務。
    五、教學目標。
    根據(jù)對教材的分析,我得出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適合紋樣的概念,明確與單獨紋樣的聯(lián)系區(qū)別。
    (2)掌握適合紋樣的骨式規(guī)律。
    (3)掌握適合紋樣的設計方法及步驟。
    技能目標:提高學生運用電腦軟件進行設計制作的綜合實踐能力,能夠?qū)崿F(xiàn)技術(shù)與藝術(shù)的高度結(jié)合。
    情感目標:(1)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主動性及崗位分工協(xié)作能力。
    (2)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設計為生活服務的的觀念。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適合紋樣的骨式規(guī)律、設計方法及步驟。
    教學難點:設計制作方形靠枕適合紋樣并實際應用。
    七、教法學法。
    根據(jù)對教材的分析、學情分析以及設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法選用:任務驅(qū)動法、示范演示法、情景教學法。
    (1)實物展示比較,引出項目教學內(nèi)容。
    (2)使用動畫視頻作為多媒體教學手段,示范演示適合紋樣的設計制作方法步驟。
    (3)使用帶有靠枕的居室一角圖片作為載體,在場景中完成適合紋樣在實際生活中的設計應用效果圖,增強趣味性,體現(xiàn)設計的意義及價值,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法選用: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學習法。
    (1)團隊協(xié)作: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做不同崗位的分工,分別以設計總監(jiān)、設計美工的角色共同討論,取長補短;通過不同團隊間的競爭,增加壓力,營造積極又緊張的學習氛圍,實現(xiàn)教學目標。
    (2)自主探究:根據(jù)引導和相關輔助資料解決問題,自主嘗試,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設計出更多構(gòu)思新穎的圖案紋樣。
    八、教學過程設計。
    為了使學生在看、聽、說、思、做等行為環(huán)節(jié)中經(jīng)歷設計的過程,體驗平面設計的.樂趣,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我將教學設計的教學流程歸納如下:
    (一)觀察比較,引入新課。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學生上次課設計單獨紋樣的過程錄像和制作完成的單獨紋樣作品,并配背景音樂《花語柔情》。美妙的音樂和學生優(yōu)秀的作業(yè)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很有成就感,很快的進入本課學習的氛圍,感知紋樣設計的魅力,并提高審美能力。
    隨之展示出上次課評出來的最優(yōu)秀的單獨紋樣靠枕應用作品及帶有適合紋樣的靠枕。在展示的同時,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比較:這兩個靠枕上的紋樣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再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總結(jié)、評述,從而引出本課的主要知識點——適合紋樣。再引出本課主要完成的任務——方形靠枕適合紋樣的設計,完成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認知及聯(lián)系,同時讓學生了解兩課時需要完成的任務。
    (二)分解任務,尋找規(guī)律。
    本環(huán)節(jié)分解為三個任務來完成對適合紋樣新知識的學習:
    任務一觀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實物靠枕上的適合紋樣是怎樣設計出來的?你能找到他的設計規(guī)律嗎?主要由學生觀察分析、教師用圖例演示歸納適合紋樣的骨式。
    任務二首先由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探討四組方形適合紋樣的骨式規(guī)律,各小組設計總監(jiān)展示討論結(jié)果,最后由教師講授各骨式的定義,并歸納總結(jié)各作品的骨式規(guī)律。
    任務三學生觀看并記錄設計適合紋樣的方法和步驟的動畫視頻。
    學生緊緊圍繞適合紋樣骨式規(guī)律,通過動畫視頻直觀形象地記住適合紋樣的設計制作方法和步驟,通過運用動畫演示、示范引領、團隊分工合作等方式化解重點。
    (三)自主探究,設計紋樣。
    本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自主探究適合紋樣骨式規(guī)律新知識運用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設計出更多構(gòu)思新穎的圖案紋樣。模擬設計公司的崗位角色,學生小組合作,5人一個團隊,共分6個團隊,選定設計思維敏捷、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作為設計總監(jiān),全權(quán)把關;電腦軟件操作熟練的學生作為設計美工,專門負責電腦操作;團隊成員共同出方案,并確定一個最佳方案展開設計。這樣學生之間共同討論,取長補短;通過不同團隊間的競爭,增加壓力,營造積極又緊張的學習氛圍,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另外明確設計的要求,運用已經(jīng)學過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coreldraw和本課的新知識完成適合紋樣的線稿設計。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以及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居室場景,應用紋樣。
    本環(huán)節(jié)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室內(nèi)環(huán)境圖片,要求學生每組都挑選一張圖片,聯(lián)系已經(jīng)學過的色彩理論知識分析討論符合靠墊適合紋樣的色彩搭配,并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photoshop將設計完成的適合紋樣應用到圖片場景的靠枕上。學生選擇資料并實踐應用,將設計作品應用于實際生活,提升了設計的意義,實現(xiàn)了作品的價值。
    (五)展示作品,評價修改。
    本環(huán)節(jié)模擬設計公司決定最終方案的常用方式,根據(jù)評分標準,團隊內(nèi)、團隊間、教師的相互評價方式,在多元化的評價氛圍下營造緊張熱烈的氣氛,同時讓學生客觀的認識到作品的有點和不足。最終在所有作品中選出一幅優(yōu)勝作品作為本節(jié)課的最終應用成果。
    (六)賞析紋樣,課外拓展。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展示生活中帶有適合紋樣圖案的作品,如盤子、方巾、地磚等等。師生共同感受紋樣在實際生活中的魅力,通過欣賞得出適合紋樣的形狀是多樣的,除了本課學習的方形,還有圓形、三角形、多邊形及其他人造形、自然形等。
    紋樣賞析使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得以延伸了,拓寬了學生視野,為課外拓展練習奠定了基礎。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十
    羅幕輕寒,[2]。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3]。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4]。
    山長水闊知何處。
    【注釋】:
    [1]檻:欄桿。
    [2]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3]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4]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此詞經(jīng)疏澹的.筆墨、溫婉的格調(diào)、謹嚴的章法,傳達出作者的暮秋懷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筆。“檻菊愁煙蘭泣露”,開篇即推出這一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的特寫鏡頭,正為寫照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tài)?!傲_暮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nèi)。“輕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飛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jié)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
    不難想象,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梁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一份孑然獨立的悵惘。“明月不諳”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前人往往視明月為聊寄相思懷抱的多情之物。如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孟郊《古怨別》:“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張泌《寄人》便徑直贊嘆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而作者卻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當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發(fā)——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略致微詞,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嗎?后來,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中的悵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正是從同一方向去發(fā)掘明月這一意象的豐饒而復雜的內(nèi)蘊。
    下片寫登樓望遠?!白蛞刮黠L”句,使固有的慘澹、凄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馳騁想象,作者亦當是朱顏盡改。而從結(jié)構(gòu)上看,碧樹盡凋,野外才能變得格外空曠,作者也才能騁目遠眺。這樣,“凋碧樹”又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的一種必要的鋪墊?!蔼毶衔鳂恰?,正面點出“獨”字,與上片的“雙飛”遙相照應,是章法謹嚴的又一實例?!巴i,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箋”二句?!安使{”與“尺素”都是指代書信。二詞重疊使用,一則是表示寄書意愿之熱切,二則表示欲書內(nèi)容之繁富?!吧介L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jié),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詞有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踏莎行》)另詩亦有句:“魚書欲寄何由達,山遠水長處處同?!保ā稛o題》)措辭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長。
    【集評】。
    徐育民《歷代名家詞賞析》:作者工于詞語,煉字精巧,善于將主觀感情熔于景物描寫之中。菊愁、蘭泣、幕寒、燕飛、樹凋、西風、路遠、山長、水闊,這一切景物都充滿了凄楚、冷漠、荒遠的氣氛,從而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從詞的章法結(jié)構(gòu)來講,以時間變化為經(jīng)線,以空間轉(zhuǎn)移為緯線,層次井然,步步深入。《宋詞名篇賞析》:這首《蝶戀花》寫出了閨中人秋日懷人的氣氛,而沒有堆金垛玉,鋪排錦繡。是他深婉含蓄、“風流蘊藉”(王灼《碧雞漫志》)詞風的一首代表作。王國維《人間詞話》: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須經(jīng)過的三種境界中的“第一境”。(按:這是用來作比喻,說對于大事業(yè)大學問,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十一
    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引得古往今來人們多少感嘆。今天我們一起賞析晏殊的另一名篇《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下片作者接著抒發(fā)個人內(nèi)心的傷感,但作者并沒有鋪張,而是融情于景,寫景抒情。“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蓖傲@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币粯?,都是典型的春天景色,但已包含了無限的情思。游絲,落絮,就如同流蕩在外的游子,并且滿眼都是,怎能不引發(fā)作者的傷感呢?再加上清明時節(jié)的紛紛細雨,打落了剛剛綻放的多少杏花啊!幸??偸侨绱说亩虝?,而痛苦卻一次次打擊著人們的心靈。作者難怪要怪罪那亂語的黃鶯了,你為什么將濃睡中的我驚醒,可讓我到哪里去尋找那美妙的夢境呢?這與唐代金昌緒的“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堪稱一脈相承啊。那么作者到底有夢到了什么,作者卻隱而不露,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
    整首詞作者由寫景始,由寫人終。寫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變化,在變化中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人先寫人物的行動,把細箏移玉柱,但穿簾雙燕卻勾起了主人公無限的傷感,成為全詞感情轉(zhuǎn)折的基點。再寫人物的心理,“驚殘好夢無尋處”,直接抒發(fā)主人公內(nèi)心的傷感。整首詞寫景與寫人相互交融,通過穿簾的雙燕,亂語的黃鶯,游絲,落絮,清明雨,使人物的心理活動步步呈現(xiàn),達到了情與景的高度統(tǒng)一,但又含而不露,堪稱“金碧山水,一片空蒙?!?BR>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十二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翻譯。
    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淚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燕子雙飛而去。
    皎潔的月亮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都穿入紅紅的門戶。
    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
    想給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詞牌格律。
    雙調(diào),上下片同調(diào),押仄聲韻。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韻,以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其規(guī)范格律如下:
    中仄中平平仄仄。
    誰道閑情拋擲久?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十三
    此詞經(jīng)疏澹的筆墨、溫婉的格調(diào)、謹嚴的章法,傳達出作者的暮秋懷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筆?!皺懢粘顭熖m泣露”,開篇即推出這一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的特寫鏡頭,正為寫照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tài)?!傲_暮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nèi)?!拜p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把嘧佑诛w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jié)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不難想象,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梁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一份孑然獨立的悵惘?!懊髟虏恢O”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前人往往視明月為聊寄相思懷抱的多情之物。如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孟郊《古怨別》:“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張泌《寄人》便徑直贊嘆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而作者卻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當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發(fā)——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略致微詞,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嗎?后來,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中的'悵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正是從同一方向去發(fā)掘明月這一意象的豐饒而復雜的內(nèi)蘊。
    下片寫登樓望遠?!白蛞刮黠L”句,使固有的慘澹、凄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馳騁想象,作者亦當是朱顏盡改。而從結(jié)構(gòu)上看,碧樹盡凋,野外才能變得格外空曠,作者也才能騁目遠眺。這樣,“凋碧樹”又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的一種必要的鋪墊。“獨上西樓”,正面點出“獨”字,與上片的“雙飛”遙相照應,是章法謹嚴的又一實例?!巴i,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箋”二句?!安使{”與“尺素”都是指代書信。二詞重疊使用,一則是表示寄書意愿之熱切,二則表示欲書內(nèi)容之繁富?!吧介L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jié),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詞有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踏莎行》)另詩亦有句:“魚書欲寄何由達,山遠水長處處同?!?《無題》)措辭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長。
    徐育民《歷代名家詞賞析》:作者工于詞語,煉字精巧,善于將主觀感情熔于景物描寫之中。菊愁、蘭泣、幕寒、燕飛、樹凋、西風、路遠、山長、水闊,這一切景物都充滿了凄楚、冷漠、荒遠的氣氛,從而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從詞的章法結(jié)構(gòu)來講,以時間變化為經(jīng)線,以空間轉(zhuǎn)移為緯線,層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詞名篇賞析》:這首《蝶戀花》寫出了閨中人秋日懷人的氣氛,而沒有堆金垛玉,鋪排錦繡。是他深婉含蓄、“風流蘊藉”(王灼《碧雞漫志》)詞風的一首代表作。
    王國維《人間詞話》: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須經(jīng)過的三種境界中的“第一境”。(按:這是用來作比喻,說對于大事業(yè)大學問,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晏殊蝶戀花教案篇十四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作品。此詞寫深秋懷人,是宋詞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寫苑中景物,運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tài),蘊含著愁苦之情。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
    原文: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翻譯:
    欄桿外,菊花被輕煙籠罩,好像有著無盡的憂愁;蘭葉上掛著露珠,好象在哭泣。羅幕閑垂,空氣微冷;一雙燕子飛去了。明月不知道離別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進屋子里,直到天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