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專業(yè)18篇)

字號:

    總結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偨Y要客觀、真實地反映事實,不能夸大和縮小。這些范文反映了不同人不同時期的總結風格和方式。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4.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學會本課生字,會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備。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美麗的大自然的錄像片斷,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同學們,看看這大自然吧,萬物總是那么和諧的相處,使大自然如此的美麗。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來贊美過大自然的萬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小池》(板書:2小池)。
    2.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唐朝的楊萬里寫的。
    看課件,直觀感受。
    學生介紹作者,聽。
    二、指導看圖,初讀課文。
    1.出示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
    2.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詩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3.學生自由讀詩。
    4.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讀全詩,老師正音。
    5.全班齊讀。
    (小池塘、泉眼、樹陰、幾片生機盎然的荷葉、幾只小小的錯蜒)(板書:泉眼、細流、樹陰、小荷、蜻蜓)。
    自由朗讀。
    朗讀,評議,讀準確。
    齊讀。
    三、指導朗讀,體會詩意。
    1.指導一、二句。
    (1)指名讀詩的一二句。
    (2)看課件。老師配樂說: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見。
    (3)這么寧靜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
    (4)學生自由練讀。
    (5)指名讀。
    (6)男女比賽讀。
    2.指導朗讀三、四句。
    (1)看課件。老師配樂說: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頭了。)。
    (2)哪位同學知道,這是描寫什么季節(jié)的池塘?為什么?
    (4)指名反復讀。讀出欣喜的語氣。
    (5)全班朗讀。
    3、有感情的朗讀整首古詩。
    指明讀。
    進入情景,感受。
    (聲音要輕柔、甜美、速度稍慢)。
    自由練習。
    比賽讀。
    (初夏。夏季才有荷葉和蜻蜓,而荷葉才剛剛露出尖尖角,說明這是剛到夏天的時候)。
    反復朗讀。
    朗讀整首古詩。
    四、背誦古詩,總結全詩。
    1.全班比賽背。
    2.你喜歡這首古詩嗎?為什么?(板書:寧靜、美麗)。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fā)現,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萬物,保護環(huán)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比賽背誦。
    根據自己的理解談理由。
    五、七、布置作業(yè)。
    1默寫古詩。
    2畫畫你心中小池的樣子。
    板書:簡筆畫。
    教學小結:
    二、泊船瓜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使學生了解詩歌的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真摯感情。
    3、使學生能品味詩歌語言文字的精妙。
    教學重點:
    感受意境,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體味“綠”字等的精妙。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備。
    一、激趣導入。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積累了不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泊船瓜洲》。
    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初步朗讀感知。
    1、同學們課外已經做了預習,你對作者了解了多少?
    2、介紹得真具體。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把這首詩讀得正確、流利了。給你們準備一下,馬上請幾位同學來讀一讀。
    3、指名讀,教師充分肯定。并激勵其他同學大膽展示自己。
    4、古詩瑯瑯上口,不少同學預習這首詩時就會背誦了。這樣,再給你們準備一下,看誰能背誦,比誰背得熟練。
    5、指名數名學生背誦。教師夸獎:你們走在了學習的前面,真了不起。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于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試背。
    三、精讀感悟。
    1、同學們打算以什么方法來理解這古詩呢?
    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于讀書了。
    2、教師贊揚學生的質疑精神,并引入對綠的推敲。
    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么?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獨特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后,全班發(fā)言。(略)。
    5、學生朗讀,說說自己側重表現的感情: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6、那我們課外又了解哪些表現思鄉(xiāng)之情的古詩詞呢?
    有的說結合注釋與插圖,有的說用字典,有的說抓住重點詞理解,把句子補充完整。教師及時肯定,理解古詩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融會貫通。
    “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用法。“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蛘呤蔷G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蛘呔G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蛘哒f綠還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有的側重表現其思鄉(xiāng),有的側重表達其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
    根據自己搜集和理解答。
    四、
    作業(yè)。
    選做題1: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朝陽園”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校園的景色。
    三選一。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的:
    1、學習《泊船瓜洲》,了解詩意;
    2、理解《泊船瓜洲》一詩所表達的情感;
    3、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
    4、朗誦、背誦、默寫《泊船瓜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板書課題。
    1、大家了解王安石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同時教師結合簡介作者。
    2、回憶以前學過的《梅花》《元日》,今天我們來。
    學習王安石的另一首詩《泊船瓜洲》。
    板書課題,理解題目:“泊船”,停船靠岸。
    “瓜洲”,地名,在長江北岸。
    二、學文。
    1、自由讀詩,讀準,讀通,讀順。
    2、范讀課文,學生畫出節(jié)奏。
    3、抽讀,并正音。注意“數重”、“照我還”。
    4、讓學生對照注釋,理解詩意。
    5、同桌交流,疑難問題小組討論,全班匯報。
    6、教師歸納。
    7、抽一位同學上臺朗誦詩歌,另一位同學江解詩意。
    三、欣賞詩歌。
    1、找出大家最喜歡的詩句講。學生可以自由發(fā)言,只要說出理由,都應該給以鼓勵。
    同時體會好詞“綠”,并介紹王安石改詩的故事。
    2、理解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詩句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與向往。)。
    3、帶著感情朗誦詩歌。
    四、總結。
    作者用詞的準確,激發(fā)學生今后在習作時做到用詞準確,認真修改,寫好每一個作文。
    五、作業(yè):
    1、抄、背詩歌。
    2、默寫詩歌。
    附板書:
    遠望鐘山。
    贊春。
    泊船瓜洲春綠江南。
    思鄉(xiāng)。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2、了解詩歌大意,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以及兒子對母親的真摯感情。
    1、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情感。
    2、教學創(chuàng)新點:低聲吟誦《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孩子縫制衣服的情景,借助故事講述創(chuàng)設意境,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2、學生交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媽媽是怎樣照顧自己的?
    3、教師小結: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天起,媽媽扶我學走路,教我學說話,媽媽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操勞。
    唐朝大詩人孟郊,他曾寫下了一首歌頌母愛的詩《游子吟》。[出示課件:游子吟]。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把課題寫在黑板上,(指導書寫“游”,)“游子”指的就是長期離家外出的人,比如你們的爸爸媽媽長期在外地打工沒有回家,那他們就是你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游子。而這首詩中的游子指的就是“孟郊”?!耙鳌笔窃姼璧囊环N形式,寫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把右邊的“今”寫成了“令”,請大家齊讀課題:游子吟。
    1、孩子們現在就請你們打開書第155頁,借助拼音自由地讀讀古。
    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剛才孩子們讀得可認真了,課文里有些戴小紅帽的生字娃娃你。
    發(fā)現了嗎?趕快拿出筆圈住他們,看誰找得又快又準。
    3、看看和老師找的一樣嗎?(出示生字課件),反復拼讀這些小紅。
    帽的生字娃娃,記住它的名字。
    4、通過剛才的拼讀你覺得哪些字容易讀錯,誰來給大家提個醒。
    誰的發(fā)音最準確,最響亮,老師就請他當小老師教大家讀三次。(學生教讀,相機糾正)。
    5、瞧,生字娃娃可調皮了,它把拼音小帽摘掉了,你還認識它嗎?
    (指讀:男、女生各一個,相機糾正讀音)。
    6、咦,生字娃娃和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出來啦,你還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8、學生練習寫字,老師相機指導,并展臺點評。[學生靜息20秒鐘]。
    通過剛才的生字學習,孩子們再來讀一次古詩。[點擊課件,出示古詩]相信你會讀得更好,不信,你就試試。
    2、[點擊:播放音樂]詩人孟郊,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為了考取功名一展抱負,不得不拜別慈母,漂泊他鄉(xiāng),直到50歲那年,他才當上了溧陽縣的一個小官,溫飽才得以解決,做官后,他馬上把母親接到溧陽縣,以回報母親恩情。這首詩就是寫在母親來溧陽之前。孩子們,在這首詩里面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老師講給你們聽,好嗎?在一千多年的唐朝啊,有一個特別有名的詩人叫孟郊,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已經死了,他和他的母親相依為命。媽媽辛辛苦苦地撫養(yǎng)他長大,所以孟郊特別愛他的媽媽,他的媽媽也非常愛他。有一次,孟郊要出遠門了,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裳,夜已經很深了,母親還在那微弱的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啊縫啊!他想:孩子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我得把他的衣服縫得密些,再密些,千萬別讓他在外面凍著了。
    照顧,可自己卻不得不遠行,想到這,淚水濕潤了他的眼眶。。。。。。師:感人嗎?想著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再來讀讀這首古詩,看看你從詩中又讀到了怎樣的畫面?(媽媽正在給孟郊縫衣服的畫面)。
    大家看看,現在是什么時候?媽媽還在那干什么呢?誰來說說?(學生交流)。
    大家再仔細看看這幅畫,這屋子里的光線怎么樣呀?
    媽媽的頭發(fā)呢?媽媽的頭發(fā)花白,行動也十分不便,眼睛也看得不是那么清楚了,可他還是在哪兒縫著、縫著,你們是從哪幾行詩看出媽媽還在哪里不定地縫啊縫???(指定學生讀)。
    此時,夜深人靜,月色如勾,屋外寒風呼嘯,屋內寒氣逼心,在微弱的燈光下,年老的媽媽此時是多么的艱難,為何不等到明天再縫呀?(學生交流)。
    噢,好厲害,你從哪里知道的?(直接出示三四句)。
    那么,這位老母親是怎樣縫的?詩中有一個詞非常形象,誰能把它找出來?(密密縫)。
    為什么要密密縫呢?(學生交流)師:哪你能用讀詩的方式,讀出媽媽心中的那份擔心嗎?
    誰再來讀讀?讀出媽媽的那份牽掛。
    誰還可以讀出媽媽對兒子的不舍?
    師:人們常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是呀,想到兒子就要遠離家園,
    媽媽有太多太多的話要對兒子說??她會說些什么呢?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四
    一、背詩導入。
    二、學習《泊船瓜洲》。
    1、自由感情朗讀古詩,感知詩意。
    2、指名朗讀,師指導。
    3、競賽讀。
    4、練習背誦。
    5、結合注釋,理解詩意。?(小組合作)。
    6、交流詩意。
    師總結:從京口到瓜州僅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南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xiāng)。
    7、簡介王安石。引導學生畫出京口、瓜洲、鐘山的地理圖。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9、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10、拓展思維,學習詩人的推敲精神。
    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最后,引導學生認識到,“綠”本是形容事物顏色額詞,用在這里仿佛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畫面,盡情地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家鄉(xiāng)的熱愛和對家鄉(xiāng)美景的思戀。
    11、拓展視野,欣賞古詩。
    出示古詩。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如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學生自讀欣賞,師適當講解。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五
    本組課文都記敘了漂泊在外的人們,懷著一顆眷戀家鄉(xiāng)的赤子之心,懷念和贊美故鄉(xiāng)。古詩詞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張籍的《秋思》和納蘭性德的《長相思》都通過詩詞的形式展示了離別家鄉(xiāng)人的思念情感。這情感在春風又綠中,在臨發(fā)又開封里,更在故園無此聲里?!睹坊ɑ辍方柰庾娓刚鋹勖坊?,展示了老華僑內心深處對中華民族深深的愛,梅花是國之魂,是融入到每個炎黃子孫血脈中的?!豆鸹ㄓ辍罚拼河臧褜亦l(xiāng)熱愛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親的話語以及作者回憶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這陣陣桂花雨,無不是家鄉(xiāng)思念的依托?!缎蛄魉思摇纷髡邿釔奂亦l(xiāng)在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這樣直接的傾訴中,在優(yōu)美的風景中,在平淡的敘事中。圍繞一個情字,一枝一葉總讓人難忘,總流露出這份思鄉(xiāng)情感。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并理解關鍵詞語表達的思想情感。
    3.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4.繼續(xù)深入把握同主題文章的閱讀方法,學會把握單元學習的方法。
    1.理解關鍵詞語表達的思想情感。
    2.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一、談話導入。
    談一談你的家鄉(xiāng)好嗎?假如有一天當你離開你的家鄉(xiāng),你會想念這個地方嗎?你又會怎樣回憶你在家鄉(xiāng)度過的生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離家的游子感受他們對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檢查預習收獲,提練研討問題。
    1.檢查朗讀課文。
    (1)《古詩詞三首》。
    (2)《梅花魂》3.13段。
    (3)《桂花雨》2.5段。
    (4)《小橋流水人家》1.5段。
    2.檢查課文內容了解情況。
    本單元課文所講的離家的人分別是誰?快速找一找。學生匯報:王安石、張籍、納蘭性德、外祖父、我等。
    3.他們通過文章表達著對家鄉(xiāng)怎樣的情感?又是通過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請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
    三、交流匯報學習收獲。
    重點研讀。
    1.《古詩詞三首》《泊船瓜洲》中的一水、數重離家之近、又綠、何時離家之久來表現(景-明月),《秋思》中意萬重之心事重重、又開封之無限話語來表現(行-秋風),《長相思》從山一程、水一程之路途之遠、風一更、雪一更前行之難來表現。重點引導學生想象綠的美好景象、萬重語言里、碎的無眠中,培養(yǎng)想象表達能力。
    2.《梅花魂》重點引導學生作者借梅花之愛,抒熱愛民族之情,對民族熱愛表現在吟誦詩文的悲傷中、在對墨梅圖的愛惜中、在不能回國的痛哭中、對鶯兒的深刻教誨中、在送梅花手絹的淚眼中,深刻領會內心的眷戀中。培養(yǎng)理解人物語言、動作、神情的刻畫了解。
    3.《桂花雨》重點引導學生借理解母親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體會家鄉(xiāng)給作者帶來的無限快樂回憶,深刻把握母親話語的深刻意思。
    4.《小橋流水人家》中直接提示學生通過句子出示明確作者通過景物的描寫、通過事情的敘述、通過直接的表白,展現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四、總結拓展。
    1.出示《日積月累》中詩句,深入領會思鄉(xiāng)之情。
    2.布置作業(yè):
    (1)抄一抄:把本課描寫人物、景色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
    (2)寫一寫:圍繞家鄉(xiāng)讓你難忘的一景一物,表現對家鄉(xiāng)的喜愛之情。
    (3)唱一唱:課下搜集有關思念家鄉(xiāng)的歌曲,練習唱一唱。
    (4)讀一讀:課下找一些表達思鄉(xiāng)情感的文章看一看是如何描寫的。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六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
    3、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初步體會母親對兒子的關懷之情,教育幼兒從小學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游子吟》,掛圖《游子吟》,錄音磁帶《游子吟》?;顒舆^程:
    一、引入活動主題,老師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然后體溫這首歌唱誰最好。
    二、揭示主題《游子吟》。
    三、聽故事《游子吟》。
    從前唐朝有個詩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他的母親忙著給他縫制著衣裳,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她想,兒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第二天清早,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fā),眼睛濕潤了,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裳,注視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里想,母親的慈愛就象春天里太陽的光輝,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母親的慈愛永遠銘記在心里,就在他五十歲那年寫成這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
    1、教師播放錄音磁帶配樂古詩《游子吟》,連續(xù)播放兩遍,幼兒邊聽邊看圖文結合幼兒用書《游子吟》。
    2、討論:這首古詩好聽嗎,書上的這幅畫已表達出了這首詩的意思,請你們想一想,這首詩說的什么意思。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孟郊寫的,這首詩說的是兒子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他的媽媽舍不得他走,生怕他身上穿的衣服不夠,臨走前為他一針一線地縫制衣服,希望他一路平安,盼望他能早日歸來,兒子很受感動,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為媽媽做些事情,以報答媽媽對自己的愛。
    3、師幼互動,讓幼兒說說母親關心自己的事情。
    六、活動延伸:圖文結合感受《游子吟》詩中母愛的偉大感染了無數游子之心。
    本節(jié)課是一首古詩——《游子吟》,活動的目標是讓學生樂意欣賞古詩《游子吟》,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從而教育學生從小學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我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滲透了解古詩內容,然后設計適合本班的教學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古詩《游子吟》詩中意思及作者的表達的母愛思想感情。用欣賞古詩《游子吟》的情感聽、誦讀《游子吟》,然后師生互動說說母親的關愛及自己以后怎樣報答母親。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知道母親的母愛是偉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學生長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報答母親,通過活動,我的活動目標達到,活動效果不錯!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七
    1、學習《泊船瓜洲》,了解詩意。
    2、理解《泊船瓜洲》一詩所表達的情感。
    3、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
    4、朗誦、背誦、默寫《泊船瓜洲》。
    重難點、關鍵。
    1、了解詩句意思。
    2、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上課之前,老師要考考大家,還記得我們學習過的描寫春天的古詩嗎?(學生舉手發(fā)言)。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兩首很有名的古詩,先學習宋朝的大詩人王安石寫的《泊船瓜洲》。
    二、揭題。
    三、解詩。
    1、學生自由讀詩,讀通,讀順。
    2、指讀。
    3、對照注釋,小組合作解詩意。
    4、學生交流后匯報,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首詩的?
    小結:
    剛才,我們抓住了詩句中難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詩的大意,也就是(示卡片:抓字眼,明詩意)。
    四、體會意境。
    1、在這明月之夜,詩人站在船頭,都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我們聽著音樂,看著圖,對著詩來想象,(放《春江花月夜》)。
    2、明月之夜,詩人鉆出船艙,立在船頭,向南眺望。只見對岸就是京口,由這詩人想……現在已是春天,詩人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青山……綠水……田野……江岸……最后,詩人望著明月,又想到了什么呢?(音樂停)詩人看到想的情景,你們看到想到了嗎?如果你是詩人,你能說說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嗎?先在下面說說看,一人說,其他人補充。(學生相互議論,教師巡視指導)。
    3、我請個同學做詩人,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說出來。
    四、體會用詞的精妙。
    “過”呀……吟誦吟誦,比較比較,好不好?
    (2)那“綠”字好在哪里呢?
    3、齊讀后兩句。
    這里還有個“又”字。說明了時間過得--?
    “何時”呢?表達了詩人的什么心情?
    學到這兒,我們想到了另一首寫詩人在明月之夜思念家鄉(xiāng)的詩,是哪一首?
    4、小結學法。
    “想意境,悟到了詩情”。(示幻燈)。
    5、下面我們來聽這首詩的朗讀,大家再體會體會,看哪些同學想到了意境,悟到了詩情,我就看你們的表情。(放配樂朗讀)。
    6、指導背誦。
    這么好的詩,我們應該能夠背下來。會背嗎?(同桌互背)。
    五、總結。
    六、作業(yè):
    選詞填空:
    1、旺濃鬧。
    紅杏枝頭春意()。
    2、動、拂、翻、皺、起。
    風乍起,吹()一池春水。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八
    復習理念:
    小學語文復習是以鞏固學生所學語文知識與基本技能,提高學生遷移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目的。因此,在設計本節(jié)復習課時,我充分利用六年級下冊的古詩教材,并通過回顧與整理小學階段所學過的古詩,使學生習有所得,自覺養(yǎng)成自讀自悟古詩,自我復習、積累古詩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復習技能和方法水平。我還嚴格遵循了以下三個復習原則:復習過程要簡約,復習方法要整合,復習內容要全面。另外,為了避免復習課枯燥無味,消除學生對復習課的抵觸心理,改變沉悶局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在設計過程中還力求強調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復習氛圍中知詩人、讀詩句、曉詩意、悟詩境、記詩句、用詩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的古詩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復習目標:
    1.交流記憶古詩的方法,幫助學生整合歸類古詩。
    2.重溫讀詩句、曉詩意、悟詩境的方法,并學以致用。
    3.學會靈活積累、運用古詩,養(yǎng)成自覺閱讀與積累古詩的良好習慣。
    4.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的古詩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復習重、難點。
    1.學會整合歸類小學階段所學過的古詩。
    2.吟誦古詩,想象意境,理解詩意,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魅力。
    復習準備。
    教師準備:1.將小學階段重點古詩進行整合歸類。2.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1.重溫六年級下冊所學過的古詩。2.回顧以前所積累的古詩,并加以整理,編成目錄。
    課時安排:一課時。
    復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1.談話導入:同學們,古詩歷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千百年來傳誦不衰,深受人們喜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漫步古詩園,領略古詩的魅力。(板書課題:漫步古詩園)。
    二、交流方法,靈活積累。
    1.過渡:我們小學階段學過的古詩不計其數,猶如一個繁花似錦的百花園,如何又準又快地記憶所有的古詩呢?相信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的絕招,誰愿意把你的絕招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板書:記憶古詩的方法)。
    2.學生交流記憶古詩的方法,師隨機板書:歸類列表法、熟讀成誦法、古詩吟唱法、理解記憶法等。
    3.重點交流歸類列表法。
    (1)回顧古詩分類的依據。(可以按詩人分,可以按內容分,可以按題材分,也可以按朝代分等。)。
    (2)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詩人和朝代對古詩進行歸類。
    (3)小組匯報交流,展示成果。教師作適當補充,并出示課件。(表格內容略)。
    朝代詩人所寫的詩篇(4)組織學生根據題材對古詩進行歸類。(提示學生可參考六年級下冊的回顧?拓展二和《古詩詞背誦》板塊。)。
    (5)教師作適當補充,并出示課件。(表格內容略)。
    三、重溫學法,品讀古詩1.指名背誦唐代詩人杜甫寫的《江畔獨步尋花》。
    2.出示詩內容。
    3.回顧五言詩和七言詩的誦讀方法。
    4.指名朗讀《江畔獨步尋花》,隨機點評。
    5.回憶交流理解詩意,感悟詩境的方法。師板書:曉詩意、悟詩境的方法:結合注釋,讀中理解,聯系插圖,發(fā)揮想象等。
    6.出示《江畔獨步尋花》詩意圖,引導學生結合畫面,通過想象來感悟詩境,理解詩意。
    7.入情入境地誦讀《江畔獨步尋花》。
    8.鞏固練習:根據出示的詩意圖,背出相應的古詩,并感悟其詩境,理解其詩意。
    9.總結學法。
    四、快樂闖關,加深記憶。
    1.過渡:為了加深同學們對古詩的記憶,老師還準備了系列闖關練習,希望同學們在闖關過程中能大顯身手。預祝你們闖關成功!
    2.出示課件。
    第一關:吟詩對對。
    (1)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葉紅于二月花。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無風鏡未磨。
    (5)兩岸青山相對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孤帆遠影碧空盡,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弄晚風三四聲。
    第二關:詩獻四季。
    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獻給最喜歡的季節(jié)。
    第三關:百家爭鳴。
    思念家鄉(xiāng)時,我們吟——感謝母愛時,我們吟——依依惜別時,我們吟——贊美柳樹時,我們吟——喜迎春節(jié)時,我們吟——觀賞瀑布時,我們吟——第四關:金睛火眼。
    (2)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4)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5)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6)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五、遷移運用,促進提高。
    1.過渡:“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偷。”如果我們在說話、習作時能恰當運用,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請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詩句?2.出示情境題,指名回答。
    (1)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子女縫補衣服,此情景真可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2)爸爸刮胡子,過兩天又長出來。小明幽默地說:“_______________?!?BR>    (3)湖邊,那株豐姿的柳樹亭亭玉立,纖細的嫩葉泛著點點綠光,遠遠看去,就好像一樹綠色的寶石,柳枝也不遜色,低眉順眼,柔柔軟軟、纏纏綿綿,似風姿綽約的美人。讓人情不自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BR>    (4)中秋佳節(jié),手捧著香甜的月餅,凝神眺望著皎潔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遠在大連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禱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5)小英雄被敵人抓住了,敵人對他說:“只要你肯說出八路軍在哪,我就放過你!”可小英雄昂著頭說:“我要像石灰一樣:“_________________?!毙∮⑿郾粩橙藲⒑α耍伤肋h留在我們心里。
    3.在日常說話、習作中,你們巧妙地運用過哪些詩句?(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僅在于其掌握知識的多少,更在于能否學以致用。設計情境題,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將自己所積累的古詩運用到平時生活和習作中,從而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文能力的提高?!苛⒔涣魇斋@,總結提升1.組織學生交流復習收獲。
    2.總結:今天的復習課,同學們表現非常積極,不但復習了學過的內容,還領悟了不少的復習方法。但小學階段所學的古詩,只不過是古詩園的一角,要想對古詩有更多的了解,我們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學們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獲。
    七、布置作業(yè),凸顯個性。
    1.繼續(xù)漫步古詩園,豐富古詩積累,并整理歸類,資源共享。
    2.自主編制古詩練習,與同學互相交換進行考查。
    3.選做題: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搜集一些回環(huán)詩進行吟誦,也可以自己當“小詩人”,創(chuàng)編古詩。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九
    1、根據新舊字的聯系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結合插圖,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古詩。
    :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古詩,感受優(yōu)美的春景,能說出“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
    課時目標:
    1、認識13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一、談話導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怎樣?(指名說)。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今天我們將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一讀?
    二、初讀感知。
    1、老師感悟。
    2、學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3、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聽?
    三、再讀感悟。
    1、課文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詩中哪里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哪里講了花?用詩句來告訴我們。
    2、這么美麗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眼前浮現出了什么?
    2、指導背誦。
    五、擴展活動:
    這么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課時目標:能背誦古詩。
    一、猜謎游戲。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Я艘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
    面。
    2、這是什么?
    3、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二、揭題。
    1、出示課文插圖。
    2、詩人高鼎把它們寫進了一首詩中,我們來讀一讀。
    3、板書課題,讀準“村”。
    三、初讀感悟。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4、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5、小伙伴在這么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五、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再說說剛才仿佛看見了什么?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展活動。
    有條件的同學可小組合作制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十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能夠用自己的筆觸描寫詩中畫面,體會詩中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fā)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大家想不想了解這個人呢?就和老師一起走進這首傳言是呂洞賓寫的詩中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牧童》。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教師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疑。(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5.出示問題: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大意嗎?
    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7.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8.全班齊讀此詩。
    (三)深入研讀。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五)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牧童》這首詩,說說牧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以隨機點名的方式請學生做出總結。
    (六)作業(yè)。
    1、預習剩下的兩首詩。
    2、搜集八仙過海的故事,下節(jié)課來講一講。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十一
    生:坐著船停在瓜洲。
    師:詩人在瓜洲停船靠岸,出門在外的人稱為游子,你現在能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嗎?
    師:兩位詩人相差三百年,兩首詩一樣的是什么?
    生:離家在外。
    師:王安石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呢?對照注釋理解大意,與同桌交流。
    師: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的大意。
    生:京口和瓜洲只隔一條長江,我的家鄉(xiāng)只隔幾重山,春風……。
    師:詩人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生:想家。
    師:哪句話中體會到的?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聽,從哪些詩句看出想家。
    生:“綠”很美,能讓人想到家。
    生:“何時”體會到迫切回家之情,請你讀讀。
    師:聽出特別強調“何時”,一起讀。
    師:家在哪?從哪幾行詩知道的?
    生:鐘山。
    師:這么近為什么不回家呢?
    師介紹王安石當時寫詩的背景,當時王安石當宰相的心情怎樣?哪個詞體會出來的?
    生:“綠”,看出喜悅,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
    師:把美和生機讀出來。
    生讀。
    師:把王安石任宰相的心情讀出來。
    生:失落。
    生:喜悅。
    師:讀出失落。
    師范讀。
    師:假如成功,心情會是怎樣?把激動心情讀出來。
    生讀。
    師:離家在外,最渴望的是什么?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想家應該怎么樣讀?
    生讀。
    師引生讀:憂慮時可以這樣讀……想到成功時可以這樣讀……一位年邁的老人思念家中的親人可以這樣讀。
    師:站起來,高聲吟誦。
    師:詩人看到什么引發(fā)自己的情感?
    生:江南風景。
    師:見眼前的景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
    師:剛才怎么學這首古詩的。
    生說師點:讀詩,走進詩人內心,記住詩歌。
    出示學習詩歌的方法。
    師:請按方法自學孟郊的《游子吟》。
    師:讀懂了什么?
    生:母親的偉大。
    師:怎么讀懂?
    生:報得三春暉。
    生:母親盼兒回來,從“低頭”可以看出來。
    生:兒子很感謝母親,從“報得三春暉”中……。
    師:詩人看到什么而頌揚自己的心情?
    生:身上衣。
    師:看自己身上衣服的.針眼,有多少?
    生:很多,可能有幾萬。
    師:古時,人一針一線縫衣服,你覺得縫一件衣服怎么樣?
    生:很累,
    生:不容易。
    師:兒子要出行了,從“密密縫”體會到了什么?
    生:關心兒子。
    生:怕兒子著涼。
    生:希望兒子早點回來。
    師:白天不停地趕縫衣服,在昏暗的燈光下,你看到了什么?
    生:燈光昏暗,一針一線地縫。
    師:看到這些我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你想到了什么?
    生:生病了,媽媽找藥,穿衣服,買藥。
    生:衣服穿少了,打寒顫,把衣服脫給我穿,把我裹起來。
    師:詩人想到了何止一件縫衣的事情?千言萬語化為一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怎么來理解這兩句詩。
    生:……。
    師:拿起筆,寫一寫自己的母親,成功時……傷心時……喜悅時……用上“遲遲歸”“密密縫”這樣的疊詞。
    生交流。
    師:帶著對母親的愛,對天下所有的母親說……。
    讀出示的頌揚母親的詩句(補充)。
    讀頌揚詩人母親祠堂的對聯。
    師:這首詩是什么如此打動人心。
    生:母愛。
    師:深情地吟誦:……。
    主要特色:
    一是把兩首詩聯系起來學,主要體現在開始對兩首詩的初讀上。二是通過介紹作者寫詩的背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讀懂詩意,進入詩歌的情境。三是老師用語言渲染情感,指導學生體悟詩歌情感,學習感情朗讀。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十二
    《蜂》《憫農》《赤日炎炎》三首古代詩歌選自教科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課,緊緊圍繞“同情弱者”的單元主題,鞭撻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斗洹肥翘拼娙肆_隱寫的七言絕句,贊美了蜜蜂為釀蜜而勞苦一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的奉獻精神。《憫農》是宋代大詩人楊萬里寫的七言絕句,全詩滲透出詩人對農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冻嗳昭籽住肥撬卧獣r代的一首民歌,摘自《水滸傳》,詩歌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愁苦與辛勞,揭露了封建社會的不公平與不合理的制度。
    先引導學生整體悟詩情,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回顧學法,導學結合。抓住古詩中的重點詞,自讀古詩,展開想象,邊讀邊悟,掌握自主學習古詩的方法。
    1.正確理解三首古詩的意思。
    2.通過閱讀三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讀和背誦三首古詩。
    4.認識“限、閏”這兩個生字,會寫“限、憫”等7個生子。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吟詠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課時。
    一、引入詩境,感知詩味。
    農民終日忙碌卻常被剝削;農民常年辛勤勞動到頭來卻只能忍饑挨餓;農夫與貴族統(tǒng)治階級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這是怎樣的情景?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三首去探個究竟吧!
    二、整體感知,初悟詩情。
    1.學生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詩,大家訂正,相互欣賞。
    3.領讀:師帶領學生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律。
    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為誰/辛苦//為誰/甜?
    憫農。
    稻云/不雨//不/多黃,。
    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
    更堪/歲里//閏/添長。
    日炎炎。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三、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一)回顧學法,導學結合。
    1.了解詩題和作者。
    2.抓重點詞,明詩意。
    3.透佳句,悟情感。
    4.想象畫面,朗讀品悟。
    (二)師生合作試學《蜂》這首古詩。
    1.我們先來看詩題《蜂》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蜜蜂的印象,教師隨機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蜜蜂采蜜的情形,師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2.利用課下注釋或工具書了解詩的大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或詩句先在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對不理解的地方重點指導。
    重點詞:無限、占、盡、甜。
    預設需要指導的詩句:。
    無限風光盡被占:凡是景致美的地方都有蜜蜂奔忙的身影。
    為誰辛苦為誰甜:到底蜜蜂為誰辛苦忙碌,為誰奉獻甜蜜呢?
    4.透過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讓學生談談體會。
    5.小結。
    四.想象畫面,悟詩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圖文結合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2.誦詩,悟詩。
    (1)多媒體課件播放蜜蜂采蜜那忙碌的身影和場主甩蜜的情形。
    (2)從這兩組畫面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3)配樂誦讀。
    (4)練習背誦。
    五.總結方法,自主解讀。
    1.總結學習《蜂》的學習方法:了解詩題和作者、抓重點詞、畫面聯想、朗讀品悟。
    2.運用剛才所學的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憫農》《赤日炎炎》。
    3.交流匯報。
    4.指導朗讀、背誦。
    5.小結。
    一、回歸整體,讀中悟情。
    1.有感情的誦讀三首古詩。(達到熟讀成誦,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2.播放音樂,讓學生自由試背三首古詩。
    3.在品讀的基礎上,比較三首古詩的異同,思考三首古詩所反映的社會現狀。
    二.積累內化。
    1.認字寫字。
    (1)認讀2個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課后由生字構成的詞,開火車讀。
    (3)指導書寫生字,重點指導“憫、堪、焦”的寫法。
    (4)練寫生字,注意筆順。
    2.獨立完成自選佳句。
    三.拓展延伸。
    1.課內閱讀拓展。
    (2)讀后交流。
    2.課外閱讀拓展。
    (1)推薦課外閱讀李紳的《憫農》。
    (2)用自己的話把其中一首古詩改寫成一篇敘事小短文。
    (3)收集描寫古代勞動人民的詩詞和文章,再和大家交流。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十三
    1、學習古詩《早春》,按照古詩的節(jié)律朗誦。
    2、理解古詩的基本內容,感受古詩的意境。
    學習古詩《早春》,按照古詩的節(jié)律朗誦。
    理解古詩的基本內容,感受古詩的意境。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
    1、出示掛圖,導入活動:回顧春天的`美麗景象。
    (1)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的雨是什么樣的?樹木、小草有什么變化?
    (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觀察并大膽表達出來。)。
    (2)仔細觀看掛圖,感受春天的美麗。
    教師:看看畫面上有灑滿?春天是什么樣?
    (引導幼兒邊看邊和同伴講一講。)。
    (3)激發(fā)幼兒喜愛春天的情感。
    教師: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春天是一個鳥語花香、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它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2、初步欣賞古詩《早春》。
    (1)幼兒傾聽配樂古詩。
    教師:春天是多么美麗??!我們來聽聽詩里是怎么說的吧。
    (2)幼兒交流。
    教師:詩里說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在幼兒說出古詩里的一些字詞時,教師就把這一句完整地念一遍。)。
    (3)幼兒看圖欣賞古詩。
    教師播放配樂古詩,請幼兒邊閱讀幼兒用書邊傾聽。
    3、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1)理解故事的題目。
    教師:古詩的名字叫《早春》,這是什么意思呢?
    (讓幼兒知道這首詩寫的是春天剛剛到來時的景色。)。
    (2)初步理解古詩。
    教師逐句念出古詩,引導幼兒理解每一句的內容:皇城下著小雨,把大地浸潤得酥軟,小草鉆出地面,遠看一片淺綠近看卻無。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它遠遠勝過了晚春時的滿城煙柳。
    (3)進一步理解古詩。
    教師:為什么在遠處看一片小草的淺綠,在近處卻什么都沒有?你覺得一年之中最美的是什么時候?(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句的意思。)。
    4、幼兒朗誦古詩。
    (1)教師示范用有節(jié)奏的聲音朗誦古詩。
    (2)幼兒在悠揚的背景音樂聲中朗誦古詩。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十四
    1、學會寫字表生字,能夠讀準發(fā)音、記住字形,用正確的書寫姿勢進行規(guī)范的書寫,把字寫美觀、工整、大方。
    2、用多種方法熟讀古詩,體會兩首詩的不同之處。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二首。
    課件。
    學習內容。
    教師導學。
    學生主體活動。
    一、課前交流預習情況。
    課前交流預習情況。
    小結:關注查閱資料的方法和不達目的決不放棄的態(tài)度。
    提出本節(jié)課的要求,聯系運用查閱的有價值的資料體會學習,及時做好批注筆記。
    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相互學習。
    二、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齊讀課題。
    說說,怎樣才能學好一首古詩。
    三、學習古詩《房兵曹胡馬》。
    1、指名朗讀,自由讀,齊讀。
    2、知詩人,解詩題。
    3、方法活,曉詩意。
    理解詩意的方法也有很多,誰知道?
    朗讀,自由讀,齊讀。
    知詩人,解詩題。
    回答。
    交流后板書。
    抓字眼,看插圖,多誦讀,查資料。
    集體交流。
    指名單個質疑,同學相互解答。
    4、入詩境,悟詩情。
    指導有感情朗讀。
    讓我們完整地認識一下,詩圣杜甫筆下的這匹漢血寶馬。
    有感情朗讀。指名互相評價。
    交流。
    小組交流。
    把自己讀懂的與大家交流,將沒有讀懂的地方做一標記。
    說說自己是怎樣讀懂這首詩歌的。提出質疑的同學是否明白,獲得了哪些自學的好辦法。
    理解了詩句的內容。想想:像學現代文分段那樣,如果把這首詩歌分成兩部分,怎樣分?
    有感情朗讀,互相評價。
    四、總結。
    再讀體會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
    再讀體會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
    復習導入。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的背誦《房兵曹胡馬》。
    2、回顧上節(jié)課學到的方法。
    有感情的背誦《房兵曹胡馬》。
    回顧上節(jié)課學到的方法。
    自主合作學習《馬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馬詩》。
    1、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集體聽讀正音。
    2、知詩人,解詩題巡視學生自學情況。
    組織集體匯報。及時小結。
    3、巡視學生自學情況。
    4、組織集體匯報。組織質疑。小結。5、組織學生嘗試背誦。
    自由朗讀。
    集體聽讀。
    自學。
    集體匯報。
    回答,有感情朗讀、背誦。
    推薦兩首跟馬有關的古詩。
    三、教師推薦兩首跟馬有關的古詩,同位合作自選古詩進行學習。
    巡視學生自學情況。
    組織小組內匯報。
    組織集體進行故事擂臺賽。
    合作自選古詩進行學習。
    小組內匯報。
    總結收獲。
    四、總結收獲。
    說說這節(jié)課自己的收獲。
    交流。
    作業(yè)設計。
    必做:
    1、抄一抄古詩。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3、寫摘錄筆記。
    4、預習《鞏乃斯的馬》。
    選做:
    背誦自己喜歡的其他描寫馬的詩句或句段。
    房兵曹胡馬馬詩。
    唐杜甫唐李賀。
    實寫詠物外形動態(tài)健壯之馬寫景清冷。
    虛寫抒情馬的品格建功立業(yè)的志向抒情迫切。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十五
    1、通過閱讀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有韻律的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后查字典、辭典,了解詩句意思,并能背誦。
    1、導入:今天我們學另一類體裁,樂府詩《賣炭翁》(板書課題)。
    2、補充介紹: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稱為“樂府”,后來人們將樂府采集或創(chuàng)作的詩篇稱為“樂府詩”。
    3、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唐著名詩人,自號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因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后改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了反映現實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白居易留給后人的詩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長慶集》?!顿u炭翁》就旋子其中。
    4、聽老師讀古詩,要求學生邊看課文邊認真聽。
    指名讀詩的前一段(讀時要求讀準字音)。
    問:開頭一句交代賣炭翁伐薪燒炭的地點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交代?
    明確:地點是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也為下文埋下伏筆,說明路遠,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難行。
    問“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
    明確:外貌。著重從顏色加以點染,“滿面塵灰”指臉上的顏色,“蒼蒼”(灰白色)指頭發(fā)耳邊鬢角的顏色?!盁熁鹕?、“十指黑”說明燒炭艱辛。
    為什么這樣寫?
    (這樣寫形象逼真地刻畫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現老人燒炭的艱辛,說明炭的來之不易。)。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問,后自答,說明老人艱辛燒炭,為的只是維持活下去的最低水準——“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溫飽而已。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边@句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心理??勺约荷砩蠀s“衣正單”,“衣單”總該盼天氣暖和吧,可老人卻“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賤了:天寒,炭價就會更高一些。為了炭價高一點,他寧愿自己受凍。
    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賣炭老人的悲慘處境。
    6、教師小結歸納:(主題思想,先讓學生根據板書說一說)。
    這首詩運用了對比手法,寫賣炭翁老人的貧窮艱辛。
    7、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8、布置作業(yè):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赤日炎炎》,通過閱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重、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赤日炎炎。
    宋代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1、字意:
    題解:這首民歌摘自《水滸傳》。標題為選入教科書施加的。
    焦:枯死。
    湯:熱水。
    王孫:指貴族子弟。
    2、詩意:
    火紅的太陽如火焰在燃燒;
    田野里的莊稼在烈日暴曬下,有一半苦枯死了。
    農夫的心里十分焦慮,好似有一鍋開水在煮燙一樣;
    而公子王孫毫不在意,仍然悠閑自得的搖著扇子。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4、練習背誦。
    二、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進行擴字練習。
    (2)指導書寫生字,重點指導“伐、裳、堪”的寫法,注意不可以多畫或者少畫。
    三、作業(yè):
    1、背誦《赤日炎炎》。
    2、寫生字。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十六
    1、閱讀寫作方面:引導學生掌握讀懂古詩的方法,領會改寫古詩的技巧。
    2、情感態(tài)度方面:引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詩歌的情感。
    學文寫事。
    故事引路,明確主題。
    一、提問導入——古詩知識小調查。
    1、你能說出幾個熟知的中國古代詩人的名字嗎?
    2、你能說出幾個古詩的題目嗎?
    3、你能完整地背誦一首古詩給大家聽聽嗎?
    同學們,我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關于古詩的有趣故事也不少,來聽一個吧!
    二、故事引路。
    聽故事《解縉的應變之作》,思考回答:
    1、皇帝說的事情是真的嗎?
    2、請把解縉的詩句連起來讀一讀,你覺得寫得怎么樣?
    3、說說解縉的詩是怎樣得來的?說明了什么?
    三、明確主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古詩對提高我們的文學功底是大有好處的。雖然說古語有“熟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可是光靠背誦的方法來學習古詩是遠遠不夠的。今天我們掌握一種學習古詩的新方法,把學習古詩和習作練習結合起來。
    學習古詩的新方法——改寫古詩(根據古詩寫現代文)。
    技法點撥。
    環(huán)節(jié)過渡:要根據古詩寫好作文,我們需要掌握哪些讀寫技巧呢?
    一、讀懂原作。
    (一)讀懂古詩的方法。
    讀懂古詩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詩的原意(正確理解詩句的含義)。
    2、要把握古詩的意境(了解古詩描寫的環(huán)境和具體的事物)。
    3、要展開合理的想象(想象發(fā)生的事情、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和表情等)。
    (二)例文閱讀。
    讀古詩《宿新市徐公店》,完成練習:
    1、讀懂原詩。
    2、讀改寫,大家評:
    (1)小作者寫的人和事和原詩里寫的相同嗎?
    (2)改寫的文章比原詩增加了哪些內容?這樣增加好不好?
    (3)你還覺得文中的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一)改變寫法的要點。
    (1)不要純粹翻譯詩句。
    (2)適當運用修辭手法,令改寫的文字更加生動。
    (3)描寫人物可適當運用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4)適當補充背景材料。
    適當補充古詩背后的故事,使改寫的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
    (二)例文閱讀。
    讀《桃花潭送別——改寫贈汪倫》,完成練習:
    1、你知道李白和汪倫的故事嗎?請給大家講一講!
    2、改寫文章里的人稱發(fā)生了什么改變?
    3、小作者的改寫比原詩增添了哪些內容?你覺得怎么樣?
    三、掌握改寫古詩的步驟與格式。
    (一)步驟與格式。
    1、改寫古詩分三步。
    第一步:讀。(讀懂詩句)。
    第二步:想。(想象詩句的環(huán)境和人、事、物)。
    第三步:寫。(把想到的通順、連貫地寫下來。)。
    2、改寫的文章有格式。
    題目居中不能少,古詩原文要寫好。
    下面接著細思考,改寫詩句語言妙。
    (出示正確格式)。
    (二)讀讀品品。
    欣賞動畫例文《小池》,思考回答:
    1、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為什么?
    3、詩句里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小作者的改寫,寫出了這些景物嗎?
    4、小作者通過想象,還補充寫出了哪些景物?
    積累表達。
    一、詞語積累。
    我們改寫古詩要做到:
    忠實原作用心領悟反復吟詠體會妙處。
    美妙的古詩讓我們。
    沉浸其中心曠神怡美不勝收贊不絕口。
    二、念念歌訣。
    教學環(huán)節(jié)四:課后體驗。
    請在課后誦讀幾首古詩,并選出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做個小記錄:
    1、這首詩叫什么題目,作者是誰?你能背誦和默寫嗎?
    2、你理解這首詩的意義嗎?你能準確地說出詩句的意思嗎?
    3、你知道這首詩背后有什么故事嗎?
    4、你想怎樣改寫這首古詩?
    1、改寫古詩的技巧要點是什么?
    2、你在課后讀了古詩嗎?請給同學們背誦一首吧!教學環(huán)節(jié)二:閱讀拓展。
    環(huán)節(jié)過渡:為了改寫好古詩,我們再來欣賞兩篇文章,學一學作者的寫法吧!
    一、巧用修辭,描寫生動。
    認真讀《改寫〈游園不值〉》,完成下列練習:
    1、解釋詩的題目“游園不值”和詩句。
    我在游園時沒有遇到主人。這里是說沒有進園游賞。
    2、小作者在改寫文章的前兩個自然段介紹了什么事?這樣介紹好不好?
    3、小作者的筆下“滿園春色”是怎樣的景色?請從文章里找出。
    來讀一讀!
    二、適當補充,故事精彩。
    認真讀《黑夜射虎》,完成下列練習:
    1、《黑夜射虎》是改寫的哪首古詩?
    2、請簡單說說詩句的含意。
    3、小作者給我們講了個什么故事?
    4、改寫文章與原詩相比,哪些內容是小作者想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三:寫作拓展。
    請把自己喜歡的一首古詩改寫成現代文。
    溫馨提示:
    1、正確體現古詩的原意,不能改變詩句的意思。
    2、大膽想象、適當補充、巧妙修辭、描寫細致。
    3、改寫文章的格式要正確,語句要通順流暢,書寫要工整干凈。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十七
    1、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兩課時。
    學習古詩《示兒》。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于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讀j)。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tǒng)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tǒng)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學生講后,教師加以歸納)。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l(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學習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侍圣。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1、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2、提出讀不懂的語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這句詩講了什么?(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卻看,再看。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話講了什么?(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就。這句詩講了什么?(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多年戰(zhàn)亂,祖國重歸統(tǒng)一的歡快心情)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洛,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左邊是三點水旁。
    預習基礎訓練1。
    古詩游子吟的教學設計篇十八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1)自由記生字。
    2)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讀—詩對—樹—村睡—眠。
    閃—問—間—聞屋—居醒—醉親—童外—處)。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一首兒歌冬眠到處見聞。
    鄉(xiāng)村居住煙花童話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師范讀。
    2)自愿讀。
    3)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