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實用24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制定的一種詳細的教學計劃,它能夠幫助教師有條不紊地組織教學內(nèi)容。教案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差異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策略。運用不同類型的教案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和能力水平。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一
    2、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使同學們懂得不能象黃鸝鳥那樣自以為是、以自己的長處取笑別人的短處,和在生活中要學習蝸牛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zhí)著追求的頑強的精神。
    3、能力目標:通過繪畫創(chuàng)作和編、導、演歌曲內(nèi)容情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發(fā)散性思維和探究團結(jié)的精神。
    一、情景導入。
    教師演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師:同學們,你知道剛才老師演唱的歌曲歌名叫什么?它是哪里的民歌?
    二、寓教。
    2、學生復聽歌曲,用拍手、跺腳、捻指、擺動身體等體態(tài)感受歌曲活潑風趣的情緒。
    3、引導學生隨范唱輕聲學唱歌曲,進一步體驗歌曲活潑風趣的情感。
    4、用自然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歌曲活潑風趣的情感。
    三、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2、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唱。學生:討論,練習。
    3、同學匯報,并演唱。
    4、分組討論,創(chuàng)編歌詞。
    5、交流并演唱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曲。
    6、引導學生談談受到的啟發(fā):象蝸牛一樣具有堅持不懈、努力前進的進取精神……。
    四、完美結(jié)課。
    師生在歌曲《龍的傳人》的歌聲中結(jié)束。
    課后反思。
    這是一首民族特色濃郁的港臺歌曲。旋律輕松活潑,歌詞生動有趣,隱喻著日常生活中人們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zhí)著追求的頑強的精神。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二
    眼下正是萬物復蘇,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我們中班段的本周主題教學活動是可愛的蝸牛。以蝸牛為主體,通過讓幼兒去菜園中捉蝸牛,放在地上觀察蝸牛的爬行,畫蝸牛,喂養(yǎng)蝸牛等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活動。孩子們在經(jīng)歷觀察、喂養(yǎng)、說蝸牛、畫蝸牛等活動中,加深了對蝸牛的認識并提出要制作蝸牛。由此,生成了本次的教學活動。
    1、引導幼兒在畫、看、說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材料制作蝸牛,扮演蝸牛,提高動腦動手能力;進一步激發(fā)關注的情趣。
    2、鼓勵幼兒膽地表現(xiàn)自我,感受做做玩玩的`快樂。
    1、事先讓幼兒在家利用廢舊用品制作好蝸牛。(成品)。
    2、材料:廢舊用品,光盤、果凍殼、一次性紙杯、牛奶杯、盛蛋糕用的盤子、署片桶、毛線、背景圖若干、雙面膠、泡沫膠、剪刀、蠟光紙。
    1、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教室向老師問好后找個位子坐下。
    2、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今天呀,朱老師也做了一些蝸牛,并把它組成了一副畫。(每組一副)。
    (1)“請小朋友說說,朱老師的蝸牛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它們在哪里?在干什么?(對畫面進行簡單介紹)。
    (3)剛才小朋友們說了那么多都很好,來給自己表揚一下。
    (4)小朋友既然都在家制作過蝸牛了,那誰愿意上來說說你是如何制作的呢?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進行示范制作。
    4、幼兒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5、把幼兒制作好的作品放在背景圖中。
    6、教師講評幼兒的作品。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三
    活動目標:
    1、借助圖片感知理解歌曲中的角色,知道蝸牛的特征,體會歌曲所表現(xiàn)的詼諧幽默的情感。
    2、通過傾聽范唱,感知地方童謠的特色,把我“阿”字重疊的表現(xiàn)手法,學習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小蝸牛,小鳥圖片各一個、長長得葡萄藤、紫色的筆。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講故事,感知歌曲的背景內(nèi)容。
    二、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nèi)容。
    1、有一首歌會告訴我們答案的,現(xiàn)在我們來聽一聽(幼兒傾聽歌曲)。
    三、學習歌曲。
    3、帶領幼兒唱一唱富有地方特色的“阿”字。
    4、看圖片完整的演唱歌曲。
    5、幼兒跟著音樂完整的.邊唱邊自編動作表演。
    6、請個別幼兒示范表演唱。
    7、想一想,小蝸牛爬到葡萄藤上時,葡萄會變成什么樣子呢?為什么?
    8、老師在葡萄藤上添畫一串一串的葡萄。
    9、你喜歡這首歌嗎?你喜歡小蝸牛嗎?為什么?
    四、音樂活動:摘葡萄。
    1、小蝸牛爬上葡萄藤終于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葡萄藤上的葡萄又大又多,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摘葡萄吧。
    2、幼兒隨音樂邊唱邊摘葡萄:藤上許多紫葡萄,一串一串摘下來,我們喜歡吃葡萄,身體健康多快樂。
    教學反思:
    本課的不足就在于準備不夠充分,這一課時去完成對于學生來說有難度,在教授新歌學唱的時候時間不夠用,使得內(nèi)容有所壓縮,沒有多余的時間去矯正一些唱的不準的音節(jié)。在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雖然這節(jié)課學生在表演的形式上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老師沒有參與其中,只是起到了一個指導的作用,還是不夠的。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四
    2、在學唱歌曲的基礎上,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的內(nèi)容。
    3、通過歌唱活動,感受臺灣民歌的獨特韻味。
    4、能唱準曲調(diào),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一、故事引題。
    師:(出示蝸牛與黃鸝鳥)春天到了,瞧,門前的一棵葡萄樹,嫩嫩綠綠地剛發(fā)芽,有一天,小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來到了葡萄樹下,這時候兩只黃鸝鳥高高興興地也飛過來了停在了葡萄樹上,但是這時候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音樂就知道了?。ㄟ@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一段簡短的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從而引出蝸牛與黃鸝鳥的這段音樂。)。
    二、聆聽歌曲使幼兒第一次感受歌曲,并理解歌詞內(nèi)容。
    師:小蝸牛想爬到哪里去呢?它是怎樣爬的呢?(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
    幼:葡萄樹上,蝸牛背著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的往山上爬(同時引導幼兒唱一唱、學一學蝸牛的動作)。
    師:這時候黃鸝鳥在干什么???它對蝸牛說了些什么呢?
    幼:哈哈地在笑蝸牛,葡萄成熟還早的很,現(xiàn)在上來干什么(同時引導幼兒唱一唱,學一學黃鸝鳥的動作)。
    師:蝸牛又是怎樣回答的呢?
    幼:阿黃阿黃鸝兒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同時引導幼兒唱一唱。
    三、聆聽歌曲使幼兒第二次感受歌曲,借助圖譜和動作進一步理解歌詞并學念歌詞。
    1、幼兒完整傾聽歌曲一遍。教師用肢體動作完整表現(xiàn)歌曲,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歌曲。
    2.幼兒看圖譜跟教師學念歌詞。
    師:老師把這首歌曲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
    教師念歌詞第一遍。
    幼兒跟著鋼琴的伴奏看圖譜有節(jié)奏的學念歌詞第二遍(教師可引導幼兒用上動作)。
    幼兒分角色學念歌詞。
    四、學唱歌曲,并用肢體動作進行表演,加深對歌曲的印象。
    1、看圖譜跟鋼琴伴奏學唱歌曲第一遍。
    2、跟鋼琴伴奏學唱歌曲第二遍并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
    3、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唱一遍。
    4、幫歌曲取個題目?!靶∨笥训谋憩F(xiàn)太棒了,可是這首歌還沒有題目,我們幫它取個題目吧!”
    五、延伸活動。
    蝸牛真是一種可愛的動物,現(xiàn)在老師和你們一起去外面找找蝸牛好嗎!(聽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做蝸牛的律動出活動室)。
    本課的不足就在于準備不夠充分,這一課時去完成對于學生來說有難度,在教授新歌學唱的時候時間不夠用,使得內(nèi)容有所壓縮,沒有多余的時間去矯正一些唱的不準的音節(jié)。在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雖然這節(jié)課學生在表演的形式上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老師沒有參與其中,只是起到了一個指導的作用,還是不夠的。
    小知識:蝸牛并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qū)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只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五
    1、學習帶休止符的節(jié)奏,并為歌曲伴奏。
    2、通過學唱歌曲幼兒懂得不能象黃鸝鳥那樣自以為是、以自己的長處取笑別人的短處,和在生活中要學習蝸牛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zhí)著追求的.頑強精神。
    3、通過創(chuàng)編、表演,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性、發(fā)散性思維和探究團結(jié)的精神。初步學會評價。
    多媒體、蝸牛和黃鸝鳥的頭飾、打擊樂器、電子琴等。
    一、謎語激趣導入。
    1、猜一猜。
    師:老師這有一個小謎語讓你們猜猜這是什么:小小動物行得慢,背著房子它在里面住。是什么動物?(生:蝸牛??梢姵鍪疚伵?它有什么特點?讓我們一起學學蝸牛爬行的樣子。
    師:瞧!森林里的黃鸝鳥也來了(課件出示)。
    2、師:可真熱鬧呀,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個關于蝸牛和黃鸝鳥的故事,可是老師要用唱的方式告訴你們這個故事。(教師范唱《蝸牛與黃鸝鳥》)。
    師:誰能把剛才老師唱的故事說給大家聽聽,看看誰說得最棒。(幼兒自由說,教師小結(jié))。
    二、學唱歌曲。
    師:這么有趣的歌你們想學嗎?今天我們就來學唱這首歌。
    1、聽一聽:播放電腦課件完整聆聽《蝸牛與黃鸝鳥》,感受歌曲。
    2、哼一哼:教師彈奏學生用“魯”輕聲模唱歌曲。
    3、念一念:按節(jié)奏念歌詞,教師要提示念歌詞時第一拍要念得強一些。
    4、拍一拍:結(jié)合念歌詞,一拍雙手分開,二拍拍手掌。
    5、唱一唱:隨著教師伴奏輕聲高位置演唱歌曲。
    三、教師小結(jié)。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六
    活動目標:
    1、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學唱歌曲,體驗加詞的樂趣。
    2、通過學習歌曲感知努力不懈的精神。
    活動準備:
    pp,董浩的視頻,教具。
    活動過程:導入:
    一、猜謎。
    小朋友先來猜個謎語吧!頭上2個角,身背一個殼,只怕曬太陽,不怕大雨落。誰呀!
    他們之間到底又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兒呢?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二、觀看無聲pp。
    小小的蝸牛遇見了黃鸝鳥又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兒呢?
    1教師唱第一遍歌曲。
    提問:
    ――你看到蝸牛在干什么?
    我們也來學學小蝸牛吧!
    2教師唱第二遍歌曲。
    哦?。òⅫS……成熟了。)。
    你們聽到什么特別的地方?“阿門阿前一顆葡萄樹”
    1)解釋阿字。
    其實這是臺灣一首歌謠,那里的人喜歡在一些名稱的前面加上阿字,“阿樹……鳥”
    好玩吧!我們也來學一學?!鞍㈤T阿前一顆葡萄樹”“阿樹……鳥”
    好玩吧!他們在開頭的2個字分別加上了阿字,現(xiàn)在老師可要考考你們“豆豆是個好孩子”我們該怎么說!
    在考考你們喔!“蘋果真好吃”
    2)討論第三句。
    現(xiàn)在老師可要加深難度了,“樹……鳥”
    誰愿意和我們說一說。
    唱的真好聽,我們也學一學。
    3)找出其他的2句。
    小朋友你們唱的.真好,剛才我們會唱了3句還有幾句帶阿的歌詞還藏在歌曲里呢。我們來找一找。
    4)老師唱第三遍歌曲,加上動作語言。
    找到了嗎?
    1孩子沒有找出來。
    仔細聽哦,“阿樹……鳥”我們來學學.
    4欣賞第3遍歌曲,幼兒唱。
    小朋友你們唱的真好,讓我們完整的欣賞一遍吧!
    教師加上拍手的動作強化阿是部分。
    現(xiàn)在老師可要加深難度了,“樹……鳥”
    誰愿意和我們說一說。
    唱的真好聽,我們也學一學。
    5)找出其他的2句。
    小朋友你們唱的真好,剛才我們會唱了3句還有幾句帶阿的歌詞還藏在歌曲里呢。我們來找一找。
    6)老師唱第三遍歌曲,加上動作語言。
    告訴你喔,董浩叔叔也上過這首歌的。還加上了表情動作呢,不信你們瞧!
    1)看第一遍mv。
    董浩叔叔唱的好聽吧!
    2)看第二遍mv。
    這個動作是什么意思呀!
    小蝸牛爬的姿勢。
    你們表演的真棒!接下來這個動作又是什么意思呀!(黃鸝鳥在笑他)。
    我們也來學學。
    3)董浩叔叔的加上了表情動作,我們也加上表情動作也會很棒的!我們也來試試吧!2遍。
    三游戲鞏固歌曲。
    在玩游戲前夏老師和小朋友提幾點要求,第一唱到每一句最后一個字時,我就會回頭,你們可不能動喔!第二等我唱到最后一句“等我爬……了”,聽到“了”時,我們小朋友就要快快的跑回家,家在哪里,就在小朋友的椅子后面。
    我們開始吧!
    根據(jù)孩子的情況進行總結(jié)。
    抓住誰拉,現(xiàn)在誰是大灰狼,可別忘了邊唱邊玩。
    在進行玩2遍。
    四小結(jié)。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七
    2、學生談談自己所知道的臺灣方面的知識。
    3、用多媒體演示臺灣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名勝古跡等,教師簡介臺灣。
    師:在我國的東南海域上,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國的一個寶島――臺灣。臺灣四面環(huán)海,四季如春。
    4、放映其它圖片。
    師:臺灣所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塑造了一批正直、樸實、真摯、爽朗的臺灣人,正是臺灣人的這種性格特點,孕育了具有臺灣風格的藝術形式。
    5、體會臺灣校園歌曲親切、樸實、明朗等特點。
    多媒體演示:
    點歌臺。
    l童年。
    l鄉(xiāng)間的小路。
    l外婆的澎湖灣。
    l蘭花草。
    l龍的傳人。
    二、自主感受與體驗。
    學生邊聽邊思考:歌曲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樣的情緒演唱的?
    2、學生復聽歌曲,用拍手、跺腳、捻指、擺動身體等體態(tài)感受歌曲活潑風趣的情緒。
    3、引導學生隨范唱輕聲學唱歌曲,進一步體驗歌曲活潑風趣的情感。
    4、用自然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歌曲活潑風趣的情感。
    三、合作創(chuàng)編表現(xiàn)。
    1、小組交流討論歌曲中有幾個角色?每個角色演唱時在音色和語氣上有什么區(qū)別?
    生:回答。
    2、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唱。
    學生:討論,練習。
    3、同學匯報,并演唱。
    4、分組討論,創(chuàng)編歌詞。
    5、交流并演唱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曲。
    6、合作創(chuàng)編音樂劇。
    師:《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寓言式的敘事歌曲。剛才我們用唱歌的形式表現(xiàn)了歌曲,下面我們用音樂劇的形式來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出示課件)。
    多媒體演示: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八
    外出活動時,晨晨找到了一個小蝸牛。過了一會兒,小蝸牛從殼里探出頭,在晨晨手里慢吞吞地爬。幾名小朋友圍在晨晨身邊,饒有興趣地觀察著。老師看到孩子們對小蝸牛這么有興趣,就將它裝進瓶子放在了班上的自然角里,由此,班上就開展了主題活動一一蝸牛。在主題活動中,孩子蜜察了蝸牛的外貌特征,了解了蝸牛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性??墒?,有一天,由于瓶子沒有蓋嚴,小蝸牛不見了,孩子們在活動室里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晨晨很傷心,有的孩子還互相埋怨。為了安慰孩子,調(diào)整孩子的情緒,教師抓住這個教育契機,設計了繪畫表述活動《小蝸牛去哪兒了》。
    1、鼓勵幼兒膽想像,并通過語言、繪畫或粘貼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生命,養(yǎng)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1、經(jīng)驗準備:觀察蝸牛的外貌特征,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2、背景圖:樹和草,毛毛蟲和菜地,花園和蝴蝶,小河和青蛙。
    3、環(huán)境布置:蝸牛圖片、蝸牛生活背景、幼兒觀察記錄。
    4、材料:半成品剪貼畫、八開白紙、油畫棒、膠棒、手工布等。
    5、電教器材:視頻儀、錄音機。
    1、聽一聽。
    (1)教師交代故事名稱小青蛙旅行記。
    (2)放錄音自編童話故事《小青蛙旅行記》(附后),邊講邊通過視頻儀出示背景圖。
    2說一說。
    (2)圍繞這幾個問題,讓幼兒找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討論。教師走到幼兒中間,傾聽他們的想法。
    (3)全班幼兒一起交流。
    3、畫一畫。
    (1)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介紹提供的材料),鼓勵幼兒膽表現(xiàn)。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需要的材料。
    (2)幼兒繪畫、粘貼。教師細心觀察,根據(jù)幼兒的實際需要給予適當?shù)闹С帧⒅椭笇А?BR>    對不敢膽繪畫的幼兒,教師可以用游戲的口吻說:“小蝸牛去哪兒了?它找媽媽去了。”這樣,幼兒重復地畫出同樣的蝸牛,就有成功感了。教師還可以說:“小蝸牛找花姐姐去了,花姐姐什么樣呢?”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等方面考慮,畫出花姐姐。
    對不會畫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挑選適當?shù)陌氤善凡牧希迟N蝸牛及背景。
    對不喜歡換色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欣賞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的作品或其他幼兒的作品,讓孩子感知色彩的美。
    4講一講。
    (1)教師引導畫完的幼兒講畫。幼兒拿著自己的畫,把小蝸牛去旅行的經(jīng)歷講給老師、小朋友或其他人聽。
    (2)教師協(xié)助幼兒將作品粘在展示板上;幼兒互相欣賞、交流。
    幼兒將自己的繪畫作品編成一個個小故事,錄音后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聽。
    教師協(xié)助幼兒將繪畫作品裝訂成書,放在圖書區(qū),供家閱讀和講述。
    附:小青蛙旅行記。
    在井里住著一只小青蛙。周圍的人每天用繩子拴著桶從井里往上打水。小青蛙看到水桶上來下去的,真想到井外邊兒去看一看。
    有一天,小青蛙跳進打水的桶里,和水桶一起上去了。它趁人不注意,迅速地跳到了旁邊的草叢里。它看見小草一棵接著一棵,綠綠的,旁邊還有一棵樹!再抬頭往上看,呀,陽真刺眼!小青蛙想,這兒可真呀,可比在井里好多了!它蹲在那里看了一會兒,心想,既然我已經(jīng)跑出來了,那我就跑得再遠一點吧,看一看別的地方是什么樣。于是,它又用力向前跳去。
    小青蛙來到一個菜園子旁邊,停下來喘著氣?!笆澜缍喟?!我得好好看看,不能守在一個地方。”它自言自語地跳進了菜園子,“好綠的'菜?。≌嫫?!”這時,菜葉子上的一條毛毛蟲說:“小青蛙別走了,你就留在這里和我做伴吧。”小青蛙沒有聽毛毛蟲的話,繼續(xù)向前跳著。
    它來到了一個花園里,這兒開著各種顏色的花兒,有的、黃色的、粉色的……好看極了。一只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小青蛙以為它是一朵會移動的花兒,對著蝴蝶說:“好漂亮的花呀,還會飛呢!”
    天漸漸地黑了。小青蛙看見了無數(shù)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還看見彎彎的月亮掛在天空。小青蛙繼續(xù)向前跳著,希望看到更多更新鮮的東西。
    “呱、呱”,一種好熟悉的聲音。小青蛙順著聲音繼續(xù)往前走,來到了一個池塘邊,看到幾只青蛙在荷葉上唱歌。它們邀請小青蛙參加它們的音樂會,小青蛙高興地跳到了一個荷葉上,和家一起“呱、呱、呱”地唱了起來。這一天可真讓小青蛙長了見識。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九
    2、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使同學們懂得不能象黃鸝鳥那樣自以為是、以自己的長處取笑別人的短處,和在生活中要學習蝸牛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zhí)著追求的頑強的精神。
    3、能力目標:通過繪畫創(chuàng)作和編、導、演歌曲內(nèi)容情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發(fā)散性思維和探究團結(jié)的精神。
    一、情景導入。
    教師演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師:同學們,你知道剛才老師演唱的歌曲歌名叫什么?它是哪里的民歌?
    二、寓教。
    2、學生復聽歌曲,用拍手、跺腳、捻指、擺動身體等體態(tài)感受歌曲活潑風趣的情緒。
    3、引導學生隨范唱輕聲學唱歌曲,進一步體驗歌曲活潑風趣的情感。
    4、用自然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歌曲活潑風趣的情感。
    三、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2、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唱。學生:討論,練習。
    3、同學匯報,并演唱。
    4、分組討論,創(chuàng)編歌詞。
    5、交流并演唱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曲。
    6、引導學生談談受到的啟發(fā):象蝸牛一樣具有堅持不懈、努力前進的進取精神……。
    四、完美結(jié)課。
    師生在歌曲《龍的傳人》的歌聲中結(jié)束。
    課后反思。
    這是一首民族特色濃郁的港臺歌曲。旋律輕松活潑,歌詞生動有趣,隱喻著日常生活中人們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zhí)著追求的頑強的精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十
    1、體驗用線條、圖案裝飾畫面的樂趣。
    2、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并立畫出蝸牛形象。
    3、能膽地用線條和圖案裝飾畫面中的蝸牛。
    1、各類蝸牛的圖片。
    2、黑板,已畫好的教師線描蝸牛范畫一幅。
    3、記號筆、畫紙(與幼兒人數(shù)等同人手一份)、蠟筆若干。
    鼓勵幼兒膽想象,添畫簡單的背景。
    學習把主要物體畫在中心位置且最突出的構(gòu)圖方法。
    一、猜謎語,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今天有一只可愛的小動物來到了我們班做客,小朋友們,仔細聽聽它是誰呢?"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這是什么小動物呢?你們猜一猜是誰?(蝸牛)。
    二、各類蝸牛圖片導入,讓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
    師:小朋友,蝸牛長的什么樣子?
    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經(jīng)驗進行講述,如貝殼圓圓的,有美麗的花紋;身體長長的、軟軟的等。
    師:蝸牛身上有什么?什么形狀的?殼上還有什么?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能說出一圈一圈的螺旋線,還有許多小花紋,非常美麗!
    師:蝸牛的殼都有什么顏色呢?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說出各類顏色,如:棕色的、黃色的、的……。
    教師:蝸牛的'頭上有什么呢?
    一對觸角、一雙眼睛、還有一個小嘴巴等。
    三、教師講解示范。
    1、出示范畫、觀察感知。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說出用到了直線、斜線、波浪線、虛線、三角形、圓形、心形等圖案)。
    2、示范蝸牛的畫法。
    (1)畫出蝸牛的輪廓。
    師:小朋友們先在畫紙的中間,用螺旋線畫出蝸牛的殼,再畫上身體、觸角、眼睛、嘴巴。后來它慢慢地長,背上的殼也一圈一圈地跟著長,終于長成了一個的殼。繞圈的時候,線與線之間不要太密。
    (2)用線條、圖案裝飾蝸牛的殼。
    師:蝸牛的殼就是它的家,蝸牛喜歡美麗的家,那我們用線條和圖案給它裝飾一下吧。我們先用線條把蝸牛殼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可以選用直線、斜線、波紋線等線條。除了線條,我們還可以畫上美麗的圖案,如圓形、心形、云朵形等。
    四、欣賞優(yōu)秀作品,交代繪畫要求。
    1、展示幾幅優(yōu)秀作品,讓幼兒欣賞。
    2、教師交代繪畫的內(nèi)容和要求。
    (1)先在畫紙正中間畫一只蝸牛,接著裝飾一下貝殼,最后,畫的快的小朋友可以涂上顏色。
    (2)涂顏色的小朋友要選用一些鮮艷的顏色來著色。
    (3)畫畫時注意畫面的整潔。
    五、鼓勵幼兒膽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觀察并了解幼兒的繪畫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助。
    六、作品評價。
    比一比誰畫的蝸牛最美麗。講一講自己的作品,將自己的畫編成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一聽。
    把幼兒作品張貼出來,互相欣賞、互相觀摩學習。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十一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
    ——它有什么特點?
    ——讓我們一起學學蝸牛爬的.樣子。
    二、基本部分。
    1.聽一聽第一部分。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個關于蝸牛的故事,講述第一部分。(出示圖片)。
    ——你聽到故事里說了些什么呢?,那猜猜看,后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幼兒相互討論,回答。
    2.聽一聽,第二部分。
    教師繼續(xù)故事(第2段)(出示圖片)。
    ——小蝸牛又遇見了誰?小黃鸝看見蝸牛往上爬,他說了些什么呢?
    3.教師講述故事第三部分,并提問。
    ——這故事好玩嗎?
    教師小結(jié):
    小蝸牛不怕艱難,雖然他爬的很慢,但是他知道早早做準備,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只要努力了,目標一定會實現(xiàn)。
    3.聽一聽。
    ——這個故事已經(jīng)變成一首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吧,教師范唱歌曲。
    4.幼兒看圖學唱歌曲。
    三、結(jié)束部分。
    幼兒歌曲表演。
    活動延伸。
    故事創(chuàng)編。
    ——想想,小蝸牛爬到葡萄藤上面的時候,葡萄會變成什么樣子呢?請你回家續(xù)編故事,讓爸爸媽媽幫助你記錄,帶來和小伙伴分享你續(xù)編的故事。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十二
    第二幕:葡萄成熟后。
    7、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幕,分配角色,設計簡單臺詞,合作排練。
    8、學生分兩幕表演音樂劇。
    8、引導學生談談受到的啟發(fā):象蝸牛一樣具有堅持不懈、努力前進的進取精神……。
    四、師生評價與反思。
    1、師生評價表演的成功與不足,并評出最佳個人表演獎、集體配合獎、文明觀眾獎,進行頒獎。
    2、師生在臺灣歌曲《龍的傳人》的歌聲中結(jié)束。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十三
    阿樹阿上兩只黃鸝鳥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還早地很哪
    現(xiàn)在上來干什么
    阿黃阿黃鸝兒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阿樹阿上兩只黃鸝鳥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還早地很哪
    現(xiàn)在上來干什么
    阿黃阿黃鸝兒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1、學會唱《蝸牛與黃鸝鳥》,理解歌詞大意,并從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2、編創(chuàng)表演,通過音樂實踐,體會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勝利的道理。
    3、利用身邊的物品作為簡易的打擊樂器進行伴奏,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專注力、抗干擾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體驗合作的樂趣。
    學會唱《蝸牛與黃鸝》,編創(chuàng)動作表演歌曲。
    集體為歌曲填加打擊樂伴奏。
    老師:琴、課件、蝸牛和黃鸝鳥的頭飾、幾種打擊樂器、蝸牛和黃鸝鳥的圖片
    學生:身邊能打擊伴奏的器物
    1、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感悟品質(zhì)。
    2、聽音學唱、逐句教唱法學唱歌曲。
    3、指揮提示法幫助學生集體伴奏。
    4、示范和鼓勵法建議鼓勵學生編創(chuàng)動作表演。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師出示蝸牛和黃鸝鳥的圖片,問學生是否認識,教師相機把圖片分別粘貼在黑板上。
    師問:你喜歡蝸牛還是黃鸝鳥?為什么?
    師:其實,蝸牛雖然爬得慢,但它身上有一種非??少F的精神,很值得大家學習。是什么精神呢?先請聽故事《蝸牛與黃鸝鳥》(在“蝸?!焙汀包S鸝鳥”之間板書:與)
    二、故事激趣感悟精神
    播放課件圖片,教師配音講故事
    春天來了,春雨滋潤了萬物,喝足了雨水的“門前一棵葡萄樹,青枝嫩葉剛發(fā)芽?!秉S鸝鳥驚喜地說:“鹿哥哥、猴弟弟,今年我們可以在這里吃葡萄了!”小鹿說:“葡萄成熟再來嘗,脖子一伸就夠著?!蔽伵B犚娏艘蚕氤云咸?,早早就把樹來爬。大家都笑它:“葡萄成熟早得很,現(xiàn)在上去干什么?”可是,“蝸牛不顧他人笑,一步一步往上爬。”秋天到了,“葡萄成熟多香甜,摘給大家來分享。”蝸牛終于爬上樹,吃到紫亮大葡萄。
    同學們,你認為蝸牛有怎樣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三、學唱新歌
    (播放課件歌曲)
    1、學生完整聆聽,初次感受。
    2、邊聽歌曲邊拍手
    3、拍手跟老師按節(jié)奏讀歌詞
    4、老師彈琴,學生聽音學唱,逐句進行。
    5、練習熟唱,老師彈琴幫助學生唱準確。
    6、歌唱技巧輔導:師范唱,讓學生唱得輕松、有彈性。每句的第一拍要唱得重一些。
    7、多種形式練唱,記住歌詞。(男女生比賽、小組比賽、獨唱等)
    四、表演歌曲
    1、師示范表演
    2、自編動作表演,師適當指導、建議
    3、小組分角色表演
    4、自愿上臺展示,戴頭飾表演,教師多激勵評價
    五、打擊樂伴奏
    1、跟老師學習拍擊節(jié)奏
    2、輔導學生分三組用不同的節(jié)拍形式為歌曲作簡單的伴奏,教師可指揮提示學生完成。
    六、結(jié)課
    同學們真聰明,配合得非常好,和同學合作你快樂嗎?那么,請全體起立,用歌聲和表演盡情表達你的快樂吧!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流行于的敘事性民歌,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fā)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這首歌曲孩子們不僅故事情節(jié)比較熟悉,而且旋律、歌詞也不陌生!所以,在教授上,我注重了歌曲的細節(jié)教學如:節(jié)奏難點、旋律的共同性、歌曲的寓意等。在這課的設計中,我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
    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編歌詞,音樂劇等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演唱與表演,重視學生的個性張揚及相互間的合作,通過將音樂與舞蹈、戲劇等藝術及地理、歷史等其他學科的結(jié)合,讓學生全面了解的多元文化,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歌曲的主要構(gòu)成單位是樂句。樂句的主要音符順序聽出來后,教師再分別請代表視唱完整樂句比賽難度加大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卻更高了。在緊張、激烈的競爭中,一首歌曲的主要樂句非常輕松地學會了,再學唱歌曲就輕車熟路了。
    所以說,音樂教學藝術也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因為有了其他學科,其他形式的參與,音樂教學才能更加豐富,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如果說音樂欣賞課是培養(yǎng)學生聽的審美能力,那么聽唱培養(yǎng)的則是學生的記憶力與再現(xiàn)能力。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學習帶休止符的節(jié)奏,并為歌曲伴奏。
    2、通過學唱歌曲幼兒懂得不能象黃鸝鳥那樣自以為是、以自己的長處取笑別人的短處,和在生活中要學習蝸牛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zhí)著追求的頑強精神。
    3、通過創(chuàng)編、表演,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性、發(fā)散性思維和探究團結(jié)的精神。初步學會評價。
    活動準備多媒體、蝸牛和黃鸝鳥的頭飾、打擊樂器、電子琴等。
    活動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
    1、猜一猜師:老師這有一個小謎語讓你們猜猜這是什么:小小動物行得慢,背著房子它在里面住。是什么動物?(生:蝸牛。可見出示蝸牛)它有什么特點?讓我們一起學學蝸牛爬行的樣子。
    師:瞧!森林里的黃鸝鳥也來了(課件出示)。
    2、師:可真熱鬧呀,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個關于蝸牛和黃鸝鳥的故事,可是老師要用唱的方式告訴你們這個故事。(教師范唱《蝸牛與黃鸝鳥》)師:誰能把剛才老師唱的故事說給大家聽聽,看看誰說得最棒。(幼兒自由說,教師小結(jié))。
    二、學唱歌曲師:這么有趣的歌你們想學嗎?今天我們就來學唱這首歌。
    1、聽一聽:播放電腦課件完整聆聽《蝸牛與黃鸝鳥》,感受歌曲。
    2、哼一哼:教師彈奏學生用“魯”輕聲模唱歌曲。
    3、念一念:按節(jié)奏念歌詞,教師要提示念歌詞時第一拍要念得強一些。
    4、拍一拍:結(jié)合念歌詞,一拍雙手分開,二拍拍手掌。
    5、唱一唱:隨著教師伴奏輕聲高位置演唱歌曲。
    分析歌曲的情感。小蝸牛憑著毅力努力的爬著,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吃到那甜滋滋的葡萄,你們說它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情唱一唱《蝸牛與黃鸝鳥》。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十五
    1、學習帶休止符的節(jié)奏,并為歌曲伴奏。
    2、通過學唱歌曲幼兒懂得不能象黃鸝鳥那樣自以為是、以自己的長處取笑別人的短處,和在生活中要學習蝸牛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zhí)著追求的頑強精神。
    3、通過創(chuàng)編、表演,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性、發(fā)散性思維和探究團結(jié)的精神。初步學會評價。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多媒體、蝸牛和黃鸝鳥的頭飾、打擊樂器、電子琴等。
    一、謎語激趣導入1、猜一猜師:老師這有一個小謎語讓你們猜猜這是什么:小小動物行得慢,背著房子它在里面住。是什么動物?(生:蝸牛。可見出示蝸牛)它有什么特點?讓我們一起學學蝸牛爬行的樣子。
    師:瞧!森林里的黃鸝鳥也來了(課件出示)2、師:可真熱鬧呀,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個關于蝸牛和黃鸝鳥的故事,可是老師要用唱的方式告訴你們這個故事。(教師范唱《蝸牛與黃鸝鳥》)師:誰能把剛才老師唱的故事說給大家聽聽,看看誰說得最棒。(幼兒自由說,教師小結(jié)。)二、學唱歌曲師:這么有趣的歌你們想學嗎?今天我們就來學唱這首歌。
    1、聽一聽:播放電腦課件完整聆聽《蝸牛與黃鸝鳥》,感受歌曲。
    2、哼一哼:教師彈奏學生用"魯"輕聲模唱歌曲。
    3、念一念:按節(jié)奏念歌詞,教師要提示念歌詞時第一拍要念得強一些。
    4、拍一拍:結(jié)合念歌詞,一拍雙手分開,二拍拍手掌。
    5、唱一唱:隨著教師伴奏輕聲高位置演唱歌曲。
    本課的不足就在于準備不夠充分,這一課時去完成對于學生來說有難度,在教授新歌學唱的時候時間不夠用,使得內(nèi)容有所壓縮,沒有多余的時間去矯正一些唱的不準的音節(jié)。在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雖然這節(jié)課學生在表演的形式上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老師沒有參與其中,只是起到了一個指導的作用,還是不夠的。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十六
    1、能選擇合適的樂器為歌曲伴奏。
    2、感受歌曲中活潑、詼諧的性質(zhì),會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的節(jié)奏。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的`節(jié)奏。
    活動難點:會選擇合適的打擊樂為樂器伴奏。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
    嘗試過用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
    物質(zhì)準備。
    活動過程。
    導入:
    一、通過故事,引出課題。
    1、(出示蝸牛與黃鸝鳥)對,有一天,小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來到了一顆葡萄樹下,這時候一只黃鸝鳥高高興興地也飛過來了停在了葡萄樹上,但是這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音樂就知道了!
    基本環(huán)節(jié):
    二、聆聽歌曲使幼兒第一次感受歌曲的節(jié)奏。
    (出示圖片)。
    1、小蝸牛也想爬到哪里去呢?,它有又是怎樣爬的呢?
    幼:阿黃阿黃鸝兒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同時引導幼兒唱一唱。
    三、看圖譜用動作表現(xiàn)出歌曲的節(jié)奏1、“其實蝸牛與黃鸝鳥也給我們準備了很多動作,咦,躲到哪里去了呢?”
    2、(出示圖譜)圖譜上面畫了些什么呢,請你找一找幼:有拍手、搭肩、跺腳師:原來蝸牛和黃鸝鳥想讓小朋友也來學一學它們的動作。
    3、引導幼兒學會看圖譜做動作,教師邊示范做動作。
    4、接下來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學一學蝸牛和黃鸝鳥吧!(全體幼兒一起跟著音樂做動作)。
    5、幼兒互相合作打節(jié)奏(面對面拍手)結(jié)束:
    四、打擊樂合奏。
    活動反思。
    音樂課程改革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外觀的、好看的、豐富的教學形式,更主要的是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體驗。在課堂中我們追求個性體驗、注重音樂創(chuàng)新、進行小組合作等一次又一次嘗試,都是試圖讓每一個幼兒都充分享受音樂,在音樂中體驗快樂、陶冶情感,這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啊。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十七
    活動目標:
    1、掌握切分音節(jié)奏,學習用不同的音色和語氣進行演唱。(重點難點)。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能夠用自己喜歡的舞蹈動作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重點)。
    3、通過活動,感受歌曲詼諧幽默、活潑輕快地特點。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1、聽音樂《恭喜恭喜》走進活動室。
    2、節(jié)奏練習:
    今天,有很多小動物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我們聽聽誰來了。
    師:xxxxxx。
    小黃狗汪汪汪(還有小青蛙和小鴨)。
    幼兒模仿。
    二、基本部分。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猜猜它是誰?(出示蝸牛圖片)。
    小蝸牛走路有什么特點?(很慢)。
    它走路那么慢,那他說話會是什么樣呢?(慢,聲音可能粗)。
    誰來模仿一下蝸牛向小朋友問好?
    出示黃鸝鳥圖片:
    還有兩只黃鸝鳥來到了我們班。小朋友想一想,黃鸝鳥有什么本領?(會飛,還會唱歌),它說話的聲音會是什么樣的?(清脆),如果黃鸝鳥看到蝸牛爬的那么慢會怎么樣呢?(笑話它)。
    2、看背景圖,老師用不同的語氣和音色將歌詞編成故事講述。
    3、教師范唱:
    提問:(1)歌里哪一句是黃鸝鳥說的話?(引導幼兒知道這一句話是黃鸝鳥嘲笑蝸牛的。并邊拍節(jié)奏邊用嘲笑的語氣朗誦歌詞并唱一唱)。(2)小蝸牛是怎樣回答的?(體會此時蝸牛的想法和語氣。并邊拍節(jié)奏邊用嘲笑的語氣朗誦歌詞并唱一唱)。(3)歌曲中的“阿門阿前”的“阿”是什么意思?(是臺灣方言,沒有實際意義。)。
    4、帶幼兒跟琴唱完整歌曲。
    5、看指揮分角色唱歌曲。
    6、出示視頻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7、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師:蝸牛和黃鸝鳥可真是好玩。我們一起來根據(jù)歌詞把它編成一個舞蹈跳起來吧。
    8、幼兒自編舞蹈動作進行歌表演。
    9、面向全體教師表演。
    三、活動結(jié)束。
    跟音樂走出活動室。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十八
    活動目標:
    2、在學唱歌曲的基礎上,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的內(nèi)容。
    3、通過歌唱活動,感受臺灣民歌的獨特韻味。
    4、能唱準曲調(diào),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題。
    師:(出示蝸牛與黃鸝鳥)春天到了,瞧,門前的一棵葡萄樹,嫩嫩綠綠地剛發(fā)芽,有一天,小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來到了葡萄樹下,這時候兩只黃鸝鳥高高興興地也飛過來了停在了葡萄樹上,但是這時候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音樂就知道了!(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一段簡短的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從而引出蝸牛與黃鸝鳥的'這段音樂。)。
    二、聆聽歌曲使幼兒第一次感受歌曲,并理解歌詞內(nèi)容。
    師:小蝸牛想爬到哪里去呢?它是怎樣爬的呢?(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
    幼:葡萄樹上,蝸牛背著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的往山上爬(同時引導幼兒唱一唱、學一學蝸牛的動作)。
    師:這時候黃鸝鳥在干什么???它對蝸牛說了些什么呢?
    幼:哈哈地在笑蝸牛,葡萄成熟還早的很,現(xiàn)在上來干什么(同時引導幼兒唱一唱,學一學黃鸝鳥的動作)。
    師:蝸牛又是怎樣回答的呢?
    幼:阿黃阿黃鸝兒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同時引導幼兒唱一唱。
    三、聆聽歌曲使幼兒第二次感受歌曲,借助圖譜和動作進一步理解歌詞并學念歌詞。
    1、幼兒完整傾聽歌曲一遍。教師用肢體動作完整表現(xiàn)歌曲,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歌曲。
    2、幼兒看圖譜跟教師學念歌詞。
    師:老師把這首歌曲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
    教師念歌詞第一遍。
    幼兒跟著鋼琴的伴奏看圖譜有節(jié)奏的學念歌詞第二遍(教師可引導幼兒用上動作)。
    幼兒分角色學念歌詞。
    四、學唱歌曲,并用肢體動作進行表演,加深對歌曲的印象。
    1、看圖譜跟鋼琴伴奏學唱歌曲第一遍。
    2、跟鋼琴伴奏學唱歌曲第二遍并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
    3、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唱一遍。
    4、幫歌曲取個題目?!靶∨笥训谋憩F(xiàn)太棒了,可是這首歌還沒有題目,我們幫它取個題目吧!”
    五、延伸活動。
    蝸牛真是一種可愛的動物,現(xiàn)在老師和你們一起去外面找找蝸牛好嗎?。犞魳?,有節(jié)奏地做蝸牛的律動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本課的不足就在于準備不夠充分,這一課時去完成對于學生來說有難度,在教授新歌學唱的時候時間不夠用,使得內(nèi)容有所壓縮,沒有多余的時間去矯正一些唱的不準的音節(jié)。在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雖然這節(jié)課學生在表演的形式上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老師沒有參與其中,只是起到了一個指導的作用,還是不夠的。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十九
    活動目標:
    1、能選擇合適的樂器為歌曲伴奏。
    2、感受歌曲中活潑、詼諧的性質(zhì),會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的節(jié)奏。
    3、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的節(jié)奏。
    2、難點:會選擇合適的打擊樂為樂器伴奏。
    活動準備:
    前經(jīng)驗準備嘗試過用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物質(zhì)準備歌曲《蝸牛與黃鸝鳥》的音樂、蝸牛與黃鸝鳥各一個、節(jié)奏圖譜一張、鈴鐺和木魚幼兒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引出課題。
    (出示蝸牛與黃鸝鳥)對,有一天,小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來到了一顆葡萄樹下,這時候一只黃鸝鳥高高興興地也飛過來了停在了葡萄樹上,但是這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音樂就知道了!
    二、聆聽歌曲使幼兒第一次感受歌曲的節(jié)奏。
    1、小蝸牛也想爬到哪里去呢?它有又是怎樣爬的呢?
    幼:阿黃阿黃鸝兒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同時引導幼兒唱一唱。
    三、看圖譜用動作表現(xiàn)出歌曲的節(jié)奏。
    1、“其實蝸牛與黃鸝鳥也給我們準備了很多動作,咦,躲到哪里去了呢?”
    2、(出示圖譜)圖譜上面畫了些什么呢,請你找一找幼:有拍手、搭肩、跺腳。
    師:原來蝸牛和黃鸝鳥想讓小朋友也來學一學它們的'動作。
    3、引導幼兒學會看圖譜做動作,教師邊示范做動作。
    4、接下來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學一學蝸牛和黃鸝鳥吧!(全體幼兒一起跟著音樂做動作)。
    5、幼兒互相合作打節(jié)奏(面對面拍手)結(jié)束:
    四、打擊樂合奏。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流行于臺灣的敘事性民歌,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fā)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
    在這課的設計中,我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針對二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好奇的學習特點,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循序漸進,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以突出音樂故事創(chuàng)設音樂氛圍貫穿于整個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取得良好效果。
    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就是采用了這種全新的授課方式,通過講故事——編創(chuàng)故事——表演故事——歌唱故事——音樂劇表演這一主線展開教學,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做到讓學生喜歡音樂劇,愿意表演音樂劇,從而進行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
    在學法的設計上我主要采用語言引趣、故事導趣,創(chuàng)編拓趣的方法,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自我創(chuàng)編故事,自我學唱歌曲,自我制作道具,自我編排表演,并通過觀察從生活中、寓言中、故事中找尋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素材,在參與音樂劇表演過程中全面展示學生的綜合技能,教師在整堂課中做孩子的引路人,與他們同創(chuàng)作,同表演、同歡樂。師生互動,讓音樂歡樂的氛圍感染每一個人。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二十
    1.借助圖片感知理解歌曲中的角色,知道蝸牛的特性。
    3.體會歌曲所表情的詼諧幽默的情感。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
    ——它有什么特點?
    ——讓我們一起學學蝸牛爬的樣子。
    二、基本部分。
    1.聽一聽第一部分。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個關于蝸牛的.故事,講述第一部分。(出示圖片)。
    ——你聽到故事里說了些什么呢?,那猜猜看,后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幼兒相互討論,回答。
    2.聽一聽,第二部分。
    教師繼續(xù)故事(第2段)(出示圖片)。
    ——小蝸牛又遇見了誰?小黃鸝看見蝸牛往上爬,他說了些什么呢?
    3.教師講述故事第三部分,并提問。
    ——這故事好玩嗎?
    ——蝸牛對嘲笑他的黃鸝鳥說了什么話?
    小蝸牛不怕艱難,雖然他爬的很慢,但是他知道早早做準備,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只要努力了,目標一定會實現(xiàn)。
    3.聽一聽。
    ——這個故事已經(jīng)變成一首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吧,教師范唱歌曲。
    4.幼兒看圖學唱歌曲。
    三、結(jié)束部分。
    幼兒歌曲表演。
    活動延伸。
    故事創(chuàng)編。
    ——想想,小蝸牛爬到葡萄藤上面的時候,葡萄會變成什么樣子呢?請你回家續(xù)編故事,讓爸爸媽媽幫助你記錄,帶來和小伙伴分享你續(xù)編的故事。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二十一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臺灣音樂的風格特點,指導學生用不同的音色和語氣表現(xiàn)歌中驕傲自大的黃鸝鳥和鍥而不舍的蝸牛的形象。
    2、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本上的葡萄成熟以前的歌曲《蝸牛與黃鸝鳥》,創(chuàng)編葡萄成熟以后的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表現(xiàn)歌曲、創(chuàng)編歌詞。
    磁帶、錄音機、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新課。
    1、聽臺灣民歌《阿里山的姑娘》自由律動進教室。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欣賞的歌曲歌名叫什么?它是哪里的名歌?
    2、請大家談談自己所知道的臺灣方面的知識。
    3、多媒體出示中國地圖,指出臺灣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等,教師簡介臺灣。
    師:在我國的東南海域上,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國的寶島——臺灣。臺灣四面環(huán)海,四季如春,水稻、甘蔗、樟腦是臺灣的“三寶”。臺灣還是世界聞名的蝴蝶王國。臺灣不僅以它獨特的風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它的文化底蘊也相當?shù)呢S厚。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熱情奔放、活潑風趣的臺灣民間歌舞《杵舞》。
    二、多媒體播放舞蹈《杵舞》。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一同欣賞了一段具有特色的臺灣民間歌舞《杵舞》。那臺灣名歌又具有怎樣的特點呢?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臺灣名歌《蝸牛與黃鸝鳥》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吧。
    1、聽時:請大家想一想,歌曲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樣的情緒演唱的?
    2、聽第二遍時,請大家用拍手、擺動身體等動作來感受歌曲的活潑風趣的情緒。
    3、請大家隨范唱輕聲學唱歌詞,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活潑風趣的情感。
    四、合作創(chuàng)編與表現(xiàn)。
    1、請大家討論歌中有幾個角色?每個角色演唱時在音色和語氣上有何區(qū)別?
    2、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演唱歌曲。
    3、分組討論:創(chuàng)編葡萄樹成熟以后的歌詞。
    4、交流演唱學生創(chuàng)編的歌詞。
    5、師:同學們編得可真好,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蝸牛的什么精神呢?請學生來總結(jié)。
    時間過得可真快,下節(jié)課我們還要表演我們心目中的《蝸牛與黃鸝鳥》,老師還準備了一些臺灣校園歌曲的大點播,你們說好不好。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二十二
    1、借助圖片感知理解歌曲中的角色,知道蝸牛的特性。
    2、學習歌曲《蝸牛與黃鸝鳥》,體會歌曲所表情的詼諧幽默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猜一猜。
    師:老師這有一個小謎語讓你們猜猜這是什么:小小動物行得慢,背著房子它在里面住。是什么動物?(生:蝸牛。可見出示蝸牛)它有什么特點?讓我們一起學學蝸牛爬的樣子。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個關于蝸牛的故事,講述第1段。(出示圖片)。
    師:“你聽到故事里說了些什么呢?,那猜猜看,后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幼兒相互討論,回答。
    教師繼續(xù)故事(第2段)(出示圖片)。
    師:“小蝸牛又遇見了誰?小黃鸝看見蝸牛往上爬,他說了些什么呢?”
    幼:“遇見小黃鸝?!?BR>    師:“想想,小蝸牛爬到葡萄藤上面的時候,葡萄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師:“老師想和大家做個游戲,如果我拿掉幾張圖片,你們還會唱嗎?”
    結(jié)束:最后小蝸牛爬上葡萄藤終于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葡萄藤上的葡萄又大又多,小朋友你們想吃嗎?讓我們一起去摘葡萄吧!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風趣、活潑的敘事性民族歌謠。歌曲以敘述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fā)芽時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卻在一旁譏笑它的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音樂形象天真純樸富有生活氣息。歌詞結(jié)合緊密,大多一字一音,與口語相近,質(zhì)樸自然。孩子們靜下心來認真對待每一堂動起來的課,“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樣的音樂課一定讓孩子們收獲很多。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二十三
    1、學習帶休止符的節(jié)奏,并為歌曲伴奏。
    2、通過學唱歌曲幼兒懂得不能象黃鸝鳥那樣自以為是、以自己的長處取笑別人的短處,和在生活中要學習蝸牛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zhí)著追求的頑強精神。
    3、通過創(chuàng)編、表演,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性、發(fā)散性思維和探究團結(jié)的精神。初步學會評價。
    多媒體、蝸牛和黃鸝鳥的頭飾、打擊樂器、電子琴等。
    1、猜一猜
    師:老師這有一個小謎語讓你們猜猜這是什么:小小動物行得慢,背著房子它在里面住。是什么動物?(生:蝸牛??梢姵鍪疚伵#┧惺裁刺攸c?讓我們一起學學蝸牛爬行的樣子。
    師:瞧!森林里的黃鸝鳥也來了(課件出示)
    2、師:可真熱鬧呀,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個關于蝸牛和黃鸝鳥的故事,可是老師要用唱的方式告訴你們這個故事。
    師:誰能把剛才老師唱的故事說給大家聽聽,看看誰說得最棒。(幼兒自由說,教師小結(jié)。)
    師:這么有趣的歌你們想學嗎?今天我們就來學唱這首歌。
    1、聽一聽:播放電腦課件完整聆聽《蝸牛與黃鸝鳥》,感受歌曲。
    2、哼一哼:教師彈奏學生用“魯”輕聲模唱歌曲。
    3、念一念:按節(jié)奏念歌詞,教師要提示念歌詞時第一拍要念得強一些。
    4、拍一拍:結(jié)合念歌詞,一拍雙手分開,二拍拍手掌。
    5、唱一唱:隨著教師伴奏輕聲高位置演唱歌曲。
    中班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篇二十四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了這首歌。這是我小時候喜歡的歌。聽到它,我的腦海中馬上就浮現(xiàn)出了蝸牛和黃鸝鳥對話的有趣場面。于是,我把這首歌放到班里去聽。孩子們一個個聽得都很認真,從他們的表情我能夠感受到他們能夠體會到歌曲的活潑。于是,我決定引導他們更深地去感受這首歌曲。
    【設計意圖】。
    音樂活動是對幼兒進行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活動。幼兒喜歡小動物,而且這首歌曲又充滿了童趣,利用這樣的歌曲對幼兒進行節(jié)奏、演唱、肢體動作的創(chuàng)編是非常合適的。
    【活動目標】。
    1、掌握切分音節(jié)奏,學習用不同的音色和語氣進行演唱。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能夠用自己喜歡的'舞蹈動作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
    3、通過活動,感受歌曲詼諧幽默、活潑輕快地特點。
    【活動準備】。
    視頻;音樂磁帶;小蝸牛、黃鸝鳥、小狗、小鴨、小青蛙圖片;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開始:
    1、聽音樂《恭喜恭喜》走進活動室。
    2、節(jié)奏練習:
    今天,有很多小動物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我們聽聽誰來了。
    師:xxxxxx。
    小黃狗汪汪汪(還有小青蛙和小鴨)。
    幼兒模仿。
    二、基本部分。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猜猜它是誰?(出示蝸牛圖片)。
    小蝸牛走路有什么特點?(很慢)。
    它走路那么慢,那他說話會是什么樣呢?(慢,聲音可能粗)。
    誰來模仿一下蝸牛向小朋友問好?
    出示黃鸝鳥圖片:
    還有兩只黃鸝鳥來到了我們班。小朋友想一想,黃鸝鳥有什么本領?(會飛,還會唱歌),它說話的聲音會是什么樣的?(清脆),如果黃鸝鳥看到蝸牛爬的那么慢會怎么樣呢?(笑話它)。
    2、看背景圖,老師用不同的語氣和音色將歌詞編成故事講述。
    3、教師范唱:
    提問:
    (1)歌里哪一句是黃鸝鳥說的話?(引導幼兒知道這一句話是黃鸝鳥嘲笑蝸牛的。并邊拍節(jié)奏邊用嘲笑的語氣朗誦歌詞并唱一唱)。
    (2)小蝸牛是怎樣回答的?(體會此時蝸牛的想法和語氣。并邊拍節(jié)奏邊用嘲笑的語氣朗誦歌詞并唱一唱)。
    (3)歌曲中的“阿門阿前”的“阿”是什么意思?(是臺灣方言,沒有實際意義。)。
    4、帶幼兒跟琴唱完整歌曲。
    5、看指揮分角色唱歌曲。
    6、出示視頻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7、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師:蝸牛和黃鸝鳥可真是好玩。我們一起來根據(jù)歌詞把它編成一個舞蹈跳起來吧。
    8、幼兒自編舞蹈動作進行歌表演。
    9、面向全體教師表演。
    結(jié)束:跟音樂走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