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是個人編寫的,也可以是團隊合作編寫的,通過不同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分享,可以提高教案的質量和效果。教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備課準備。這些教案范例中,既有基礎知識的教學,也有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涵蓋了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一
1學生自讀。
2同桌互查。
3學生質疑,教師釋疑。
4記記寫寫。
1告訴學生,這些都是從古詩文中選取的名句,每句話都包含著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讀。
3說說自己能讀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師釋疑。
5熟讀、背誦。
三、趣味語文。
1聯系本單元《中彩那天》等課文,指出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2自讀。
3師生共同舉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誠信”等等。
選取其中的一個帶有“信”的詞,再根據這個詞的意思,寫一個事例。
課后反思: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二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體會孩子語言的妙處,從而讀出孩子的聰慧和機智。
2設想孔君平聽了孩子的話會是什么反應,通過想象表達,進一步突出孩子所答言語的妙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三
1、掌握并理解詩歌意象、意境。
2、完成鞏固練習,提高鑒賞詩歌能力。
一、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許多古詩名句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賈島《憶江上吳處士》)”“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時,詩中所詠嘆的社會事物,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所鋪陳的社會生活情節(jié)和史實,也是用來寄托情思的,這便也是意象。即相對于物象的事象,相對于自然意象的社會意象。
它是分析詩歌散文時的用語,指構成一種意境的各個事物,這種事物往往帶有作者主觀的情感,這些意象組合起來,就構成了意境;如馬致遠的《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事物就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凄清,傷感,蒼涼的意境,意象是具體事物的,意境是具體的`事物組成的整體環(huán)境和感情的結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二、意象構成意境主要有兩種情況:
其一,由一個意象構成一個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痹娭兄挥幸粋€意象——墨梅。但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樹帶著墨色的有個性的梅。細細品味,我們能感受到詩中有一種狂放不羈,特立獨行,安然自適的藝術境界,這種境界是通過這樹梅形成的,這就是本詩的獨特意境。一般詠物詩大都如此。
其二,意象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個意象構成一幅生活圖景,形成一個整體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边@首詩由一系列單個的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畫面,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顯情深意濃。
三、意象是給情思一個載體,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四句以傳說落筆,巧借今昔變化,抒發(fā)了寂寞惆悵之感,氣概雄渾,感情真摯。
b、后四句寫昔人乘鶴所見,由渺不可知的感覺轉到晴川草樹的景象,文勢波瀾起伏。
c、尾聯緊承前三聯,用煙波浩渺的長江烘托作者的歸思,與開頭意境相應,情融景中。
d、此詩起、承、轉、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流水,富于變化歷來被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
2、請展開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述頸聯所展現的畫面。6分。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3、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
翳翳陂路靜,交交園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屨或幽尋。
唯有北山鳥,經過遺好音。
【注】床敷:安置臥具。杖屨:扶杖漫步。
5、本詩題為“半山春晚即事”,詩人筆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點,請簡要概括。6分。
6、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尾聯“唯有北山鳥,經過遺好音”的表現手法。6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檻臨溪上綠陰圍,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斷橋人獨立,水涵幽樹鳥相依。
清游始覺心無累,靜處誰知世有機。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風斜月釣舟歸。
[注]徙倚:徘徊,流連不去。
7、第二聯描繪了怎樣的畫面?6分。
8、簡析第三聯所表現的詩人心境。6分。
課外拓展:
中國人說話講究含蓄美,多用意象表達,古詩詞更是這樣,因此要讀懂古文,就一定要先讀懂這些意象的意思。老師整理了一些詩詞常用意象,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1、松梅竹菊寓高潔。松梅竹菊代表品行高潔、不畏邪惡,古人常用這四種形象表現高潔的情操。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獎E《贈從弟》。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毒栈ā?。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懹巍恫匪阕釉伱贰贰?BR> 2、借月托雁寄鄉(xiāng)思。皓月當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喚起詩人的懷遠之念。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畎住鹅o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庭筠《商山早行》。
3、杜鵑鷓鴣啼凄凄。杜鵑,又名子規(guī)、杜宇等,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在讓位于他的臣子后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又說杜鵑叫聲如“不如歸去”,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了凄涼、哀傷的象征。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錦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拙右住杜眯小贰?BR> 鷓鴣聲里夕陽西,陌上征人首盡低?!榷薄堵匉p鴣》。
4、梧桐葉落透悲意。古語有“一葉落而知秋”,說的便是梧桐葉落。以梧桐寫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铎稀断嘁姎g》。
5、別時長亭柳依依。在古典詩詞里,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聯,柔弱的楊柳搖擺不定的形體,最能傳遞親友離別時依依難舍之情。此外,“柳”與“留”也諧音。長亭為古人送別之場所,因此也是送別詩中經常出現的意象。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对娊洸赊薄贰?BR>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畎住镀兴_蠻》。
6、落花流水傳愁緒?!盎ā甭渥屓藧蹜z、傷感,“水”流或喧囂或舒緩,綿延不絕,最惹人愁緒,因此,在古詩詞中常用落花流水來表達憂愁。
7、烏鴉燕子系興衰。烏鴉這種鳥經常在墳頭等地出現,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常用“烏鴉”這一意象渲染出衰敗的氛圍。
燕子則因其有眷戀舊巢的特點,成為古典詩詞表現時事變遷,抒發(fā)歷史興衰感慨的寄托。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獎⒂礤a《烏衣巷》。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卻已悄然發(fā)生變遷。古詩詞常用“草木”來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歷史興亡的感嘆。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詩經黍離》。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讀、看圖想象的方法,認識7個生字。
2.會書寫一個生字“山”,認識一個新筆畫“豎折”。
3.正確朗讀兒歌。
教學重點:
1.通過聽讀、看圖想象的方法,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朗讀兒歌。
教學難點:
會書寫一個生字“山”,認識一個新筆畫“豎折”。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
我說天,我對地;
我說黑,我對白;
我說長,我對短;
我說遠,我對近。
看來咱們班的小朋友也很聰明,對子對得真不錯,快把你們說的小對子讀一讀,你們說的這些小對子都是由相反的字組成的。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小對子,這里面也有小對子,可他們就不是反義詞了。出示《對韻歌》。(板書課文題目:對韻歌。)。
二、識字教學,圖文結合。
1.齊讀課題,認識對字。
你能給對字找到他的好朋友,讓他們組成詞語嗎?
對手、對面、成對、對聯、對錯。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學習第一句【云對雨,雪對風】。
讀著讀著,快看,里面有一個生字寶寶跳出來了。
a:云圖片記憶。
出示云的象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原來我們的象形文字真有意思,一幅畫就是一個字。
b:云組詞應用。
c:圖片學習雨。
d:聲音導入學習風。
5.學習第二句【花對樹,鳥對蟲】。
a:學習花,組詞積累。
b:圖片認識蟲,組詞識記蟲。
6.學習第三句【山清對水秀,柳綠對桃紅】。
通過圖片理解山清水??
柳綠桃紅。
7.誦讀兒歌。
三、加強鞏固,寫字教學。
1.開火車讀生字。
2.讀要求寫的生字。
3.指導書寫。
(1)一看筆順,認識新筆畫。
(2)二看結構。
(3)三看關鍵筆。
(4)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5)學生練寫,交流反饋。
你們還想讀這樣的小文章嗎?這篇選自《聲律啟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從古代到現代,吸引了很多人。課下你也可以拿起來這本書讀一讀。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五
1.審題:指名讀題明確要求。
2.學生分組練說本班的課程名稱。
3.提名說,其他人補充。
4.學生借助拼音認讀詞語。
5.檢查認讀,相機正音。
6.學生質疑生字的筆順,教師師范描紅。
7.明確描紅要求,強調寫字姿勢,學生練習描紅。
8.反饋。
二、學第二題。
1.指名讀題,明確要求。
2.投影空白課程表,教師示范填寫縱橫序數并講解。
3.學生在印發(fā)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數的填寫。
4.投影班級課程表,師生討論填法。
5.學生自選方法完成制表。
6.利用自制課程表,相互詢問,熟悉班級開設的課程。
7.反饋。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說說題目有幾個要求。(加標點;分角色朗讀)。
2.習學過的標點,討論如何試用。
3.學生各自試加標點,練習朗讀。
4.集體討論,相機點撥。
(1)出示第一句話:你們明天上午有什么課。
(2)指名讀句子,并說出所加標點。
(3)評判對錯,再說出自己的理由,練習讀出疑問的語氣。
(4)依照第一句話完成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話的加標點和朗讀練習。
(5)教師小結。
5.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教師巡視輔導。
6.反饋。
(1)指名兩位學生分角色讀。
(2)引導學生評議:讀得怎么樣?好在哪兒?有什么不足?
(3)教師小結。
7.多種形式練習,分角色朗讀。
四、整體回顧,教師總結。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六
1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故事的內容??沙鍪具@樣的思考提示:
學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強求正確,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
2結合注釋,逐句理解課文。教師相機在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點撥。結合課文的理解,說說課題怎樣理解更為準確。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七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并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燦爛”“目不轉睛”造句。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培養(yǎng)觀察能力;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掛圖、投影片
兩課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陶冶學生愛美的情操。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并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一、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隨著作家巴金一起去領略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
二、檢查預習
1、分別觀察圖1和圖2,說說圖上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讀音。
三、講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學習二三自然段。
(1)說一說圖1景象。
(2)指名讀文二三段,邊聽邊想象。
(3)用投影片幫助理解。
(4)理解重點詞語。
天水相接、范圍、目不轉睛、一剎那
(5)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講讀第四五段。
(1)有云時,太陽出來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出示掛圖2,指導觀察。
由于陽光的作用,云有什么變化?
(2)指名讀第四五段。
想象太陽躲進云層里和太陽透出重圍時,云和海水的變化。
(3)理解第四五段,讀讀想想。
(4)讀第五段,體會“鑲”“透”“染”等詞的好處。
(5)讀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講讀第六段。
(1)讀文,“奇觀”?
(2)這偉大的奇觀指什么?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用“這不是……么”的句式表達有什么好處?
四、練習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詞。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并聽寫。
2、背誦課文。
一、出示生字詞卡片,讀記。
二、練寫生字詞。
三、讀背第一段。
四、讀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關練習。
1、朗讀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練習。
3、自讀第二三段,想象,背誦。
4、練習背誦第二三段。
五、讀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讀第四五段。
2、完成練習3。
3、想象、記憶文章。
4、練習背誦第四五段。
六、看圖,全班試背全文。
七、指導造句。
1、“燦爛”“目不轉睛”在課文中說什么?
2、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3、這兩個詞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頭造句。
八、鞏固生字詞。
1、自己識記。
2、聽寫詞語。
九、作業(yè) :
1、背誦課文。
2、練習用“燦爛”“目不轉睛”書面造句。
3、預習《夕照》。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八
1、本單元以“風雪”為題,包括兩篇主題課文和兩篇自讀課文。《瑞雪圖》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這場預兆豐年大雪的喜悅之情?!断卵┑脑绯俊穼懽髡咴谘┖髮庫o的早晨,想起了夏天樹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潑,抒發(fā)了作者喜悅和期盼之情?!渡钌斤L雪路》記敘了郵遞員在冬天的風雪里,仍在古長城旁的荒涼險峻的山間郵路上,為人民送書報信件的事跡,贊揚了老呂二十五年如一日,為郵遞事業(yè)任勞任怨、不計個人得失的無私奉獻精神。兩篇主體課文和一篇閱讀課文和諧的唱出了一曲雪瑞人美的頌歌。說明文《雪》,對雪的形狀、重量,雪的形成及雪對農業(yè)生產的作用等,做了較詳細的介紹。
2、本單元語文天地中的摘錄筆記和錯別字檢閱,主要是復習以前的內容并進行歸納總結?!白x一讀”介紹了兩句與雪有關的古詩,主要是由今而古,領略雪的意味。
3、口語交際中安排了說雪或想象中雪景的內容,旨在啟發(fā)學生把平時所見、所想與本單元所學結合起來,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
4、筆下生花安排了寫學期總結,既是對總結這種形式的學習,又是學生對自己語文學習的總結,可與金鑰匙的內容結合起來。
學生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通過摘抄好詞佳句積累了一定的詞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較多,口語表達、情感表達較好,還有部分學生卻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
1、認識13個生字,學寫14個生字。
2、學習一些朗讀技巧,做到有感情的朗讀(朗誦)。
3、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及給人們帶來的幸福生活。感受詩的意境,學習聯想與想象。
4、學習整理資料。學習寫個人總結。
5、“開卷有益”讓學生自己品味,培養(yǎng)學生多讀自悟,品詞賞句。
學會生字。記準讀音,分清字形,了解意思。能夠正確、工整、美觀的進行書寫。
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有條理、有順序的進行觀察、描寫的方法。
教學策略
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以讀代講,感悟文章內涵
1《瑞雪圖》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文。
1、大家喜歡下雪嗎?
2、講述:四十幾年前,在我國的膠東半島上,下過一場大雪。當時,正是自然災害嚴重,農業(yè)欠收的時候,這時候下一場雪是多么的及時??!著名作家峻青懷著異常高興的心情寫了一篇文章《瑞雪圖》,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一)、學習字詞
1、師范讀,生邊聽邊劃記生字詞。
2、認讀生字,相機釋義。
瑞雪膠東半島驟然彤云密布簌簌萬籟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妝玉砌投擲
3、給生字擴詞。
4、比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擲鄭
5、默讀課文,推薦好詞語,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答疑。
(二)、整體感知課文
1、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生有感情的自課文,對照金鑰匙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4、師總結: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可以分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時;三、下雪后;四、點題,贊揚雪景。
三、再讀課文,要求準確流暢。
1、點名讀,師生評議。主要側重字音準確,是否流暢等。
2、全班齊讀。
第二課時
一、舊知導入。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課文,思考:下雪前,天氣有什么變化?
2、齊讀課文,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一段的主要內容?(板書:驟然變冷)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齊讀課文,思考:這是一場怎樣的雪?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2、默讀課文,找出這一段的的象聲詞,說說它們模擬了怎樣的聲音。
3、自瀆課文,想想這一段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九
(在學生自由發(fā)言的基礎上揭示“以誠待人”的交際主題。)。
2想一想,平時你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樣對待的?
二、討論交流。
1個人準備后,在小組內交流。
先由一名學生舉一具體事例,再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然后對這一做法作一評價。接著,其余學生輪流發(fā)言。
2各小組選派一位學生準備在班上交流。
3班級交流:對參與交流的學生作適當的鼓勵和評價,并隨機規(guī)范其語言。
三、提建議。
在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成幾條簡明的建議,一一寫在黑板上,然后做歸納整理,再在條文前加上幾句關于以誠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議書。課后抄錄并張貼在教室里。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
1.導學:“你一定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你不會的一定要記得問老師!”小朋友們,這樣的話你聽過嗎?你知道這些話是什么意思嗎?對,就是告訴我們要多讀,多學,多問。這些話,在很早很早以前,很多名人就說過了,不過說的稍有不同。
2.比賽游戲形式學習“日積月累”中的名言。
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名言。
(1)一比:自己讀一讀,借助拼音讀正確。
(2)二比:和同桌讀一讀,比一比誰讀得正確又流利。
(3)三比:指名領讀。
(4)交流對句子的理解。
(5)他們說的和我說的有什么不同?(意思相同,但是表達言簡意賅。)
(6)嘗試背誦。
3.拓展: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學習的名人名言?
二、和大人一起讀
1.引出主題,激起興趣。
教師:你們喜歡聽孫悟空的故事嗎?你知道孫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嗎?下面,我們一起聽一首兒歌《孫悟空打妖怪》。
2.教師播放多媒體,讓學生初步理解兒歌的內容。
(1) 你們仔細看看圖文畫面,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2)再跟老師念一念,你又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在跟念時,教師加重末尾一字的發(fā)音,引導學生發(fā)現“咚、空”等字押韻的規(guī)律。
3.引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兒歌,從中體驗活動中的快樂情緒。
教師通過打擊樂節(jié)奏來逐步提高念兒歌的速度,增加兒歌的趣味性和難度。學生一邊有節(jié)奏地敲擊樂器,一邊流利愉快地念兒歌。
4.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表情、動作表現其對兒歌中正、反兩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1)這首兒歌里你喜歡哪些人,不喜歡哪些人?說說你的理由。
(2)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設計恰當的表情和動作,看誰表演得最形象。
(3)指生到前面表演。
(4)老師打節(jié)奏,同學們一邊讀詩一邊用自己喜歡的表情和動作表演。
三、課后延伸,親子讀詩
把這首兒歌推薦給爸爸媽媽,讓他們和你一起用快樂的形式朗讀兒歌。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一
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是“一起做游戲”。教材利用主題圖小朋友熟悉的貼鼻子游戲引發(fā)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親自參與游戲,讓他們觀察游戲的過程,感受到游戲多么有趣,激發(fā)他們把自己做過的游戲介紹給同學,同時向別人學習做游戲的興趣。
1.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在做游戲中產生口語交際的愿望。
2.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能大方、簡單地說出游戲的過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點)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互相交流,學習詢問。(難點)
1.教師課前帶孩子們玩游戲:老鷹捉小雞。
2.讓學生找?guī)讉€小伙伴去玩一下自己喜歡的游戲。
3.黑板上先畫一張小熊的笑臉,準備一個鼻子粘貼,一條蒙眼睛的布。
(教師課間帶領孩子們玩一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上課鈴聲響后,孩子們仍意猶未盡。)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玩的是什么游戲?
生:老鷹捉小雞。
師:這個游戲好玩嗎?
生:好玩極了!
師:那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做游戲好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情感、懷著濃厚的興趣走進交際情境中。由生活中最熟悉的“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引入課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參與游戲、樂于表達的愿望。
師:告訴老師,你覺得剛才“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哪兒最好玩?
生1:老師當老鷹,跑得好快,我差點兒被捉住了。
生2:我當雞媽媽,保護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緊緊抓住前面的“小雞”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師,下次再玩,我當老鷹,你當雞媽媽,好不好?因為你的胳膊比我們的長。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那你們還喜歡玩什么游戲呢?(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
生:丟手絹、跳皮筋、貼鼻子……
生:太好啦!
師:那我先請一位同學來給這只可愛的小熊貼鼻子吧!(把學生的眼睛用布條蒙住。)
生:老師,我們可以給他提示嗎?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二
關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時間,在“三八”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來臨之際,把自己想說的話用一段話寫下來。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們的作息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通過學習“親情”這一單元,使我們感到親人之間的關愛與親情。那作為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父母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很多。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對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時間表進行了解。今天我們就將自己了解的.在班上進行交流,并寫下來。
二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勞。
1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指名全班交流,老師點撥。
三指導寫文。
1學生思考討論:怎樣才能寫出父母對我們的關愛?
2師指導: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資料,并舉出具體事例來說明。
要求:語句要流暢,內容要真實。
四老師總結。
第二課時。
一學生打草稿。
二師巡視并單獨指導。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三
教學要求:
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等1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體會隱喻的寫作方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4.學習作者善于發(fā)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教學重難點:學習作者善于發(fā)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我們每天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你有沒有發(fā)現路途上美麗的風景?本文作者就發(fā)現了上學路上的美麗風景,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學會發(fā)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2.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3.作者簡介:張秋生,詩人、兒童文學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靜??h人,長期從事少兒報刊編輯工作,曾任《少年報社》總編輯,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起創(chuàng)作集童話、詩歌、散文于一體的文學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兒童情趣和內涵,頗受小讀者喜愛。本課就選自張秋生的童話集《小巴掌童話》。
4.法國梧桐:大量傳入我國約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國人種植于上海的租界內,故稱為“法國梧桐”,簡稱“法桐”或“法梧”。葉子有5個葉尖,少有3個或7個,葉子長寬差不多。正式的名稱叫“三球懸鈴木”,屬落葉喬木,是世界的優(yōu)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稱。
二、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指正字音。
3.邊讀邊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用橫線標出來。
2.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3.通過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詞語?
四、交流課文內容。
1.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問(簡單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留待進一步讀書解決。)。
五、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生字,提醒學生與熟字區(qū)分比較。
3.書寫點撥。
4.寫生字和詞語,當堂展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語段。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從哪里可以看出門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2.小組內合作交流。
3.采用指名讀、比賽讀等方式激勵學生朗讀。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借助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把一物當作另一物來寫。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動。
5.你能說一個打比方的句子嗎?
6.短文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還有什么樣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豐富想象。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指名說一說。
四、總結感受。
1.這篇課文描寫了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風雨過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學路上,發(fā)現水泥道上布滿了落葉,通過比喻的手法詳細描寫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動情地贊賞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了解上中下結構的字和書寫規(guī)律。
2、讀句子,體會句子的好處。
3、朗讀并背誦詩歌,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感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4、體會成語的含義,懂得方向錯了,是達不到目標的道理。
5、能把過年時的情境寫下來。
教學重點:
1、學習擬人的手法將句子寫得生動、有趣。
2、說話、寫話。
教學難點:
能說會道。
教學準備:
田字格小黑板。
第一、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語海暢游和背一背。
教學目標:
1、讀句子,體會句子的好處。
2、朗讀并背誦詩歌,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感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重點難點:
學習擬人的手法將句子寫得生動、有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語海暢游。
1、出示“帶、殼、常、茶”四個漢字,指導觀察。
2、了解上中下結構的字的一般書寫特點。
3、教師示范寫“帶”,引導學生描紅,書寫。
4、依照例子,練習寫“殼、常、茶”。
三、讀一讀,想一想。
1、自由地、反復地朗讀句子,看誰能有所發(fā)現。
2、指導理解句子。
(1)同學們,這些句子真有意思啊!一邊讀一邊想,看看你們能發(fā)現什么?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情景,想像句子的意思。
3、引導學生體會句子的情感。
四、背一背。
1、出示掛圖,了解詩人。
這是我國唐代詩人寫的一首詩。
2、朗讀古詩,借助拼音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
3、一邊讀一邊想,想想古詩的意思。把你讀懂的與伙伴交流一下。
4、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查查字典或向老師、同學請教。
5、誦讀古詩,把古詩背下來。
五、作業(yè)。
1、背一背《憫農》。
2、搜集詩歌。
第三、四課時。
教學內容:
讀一讀,能說會道。
教學目標:
1、學習成語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2、能模仿過年時的情境互相拜年。
重點難點:
能說會道。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百花園八的內容。
二、讀一讀。
1、自由讀文申成語故事,不認識的字請教老師或小伙伴。
2、小組互讀故事,互相糾正讀音。
3、你明白了南轅北轍的意思嗎?跟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4、讀了這則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跟同桌說一說。
三、能說會道。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拜年。
2、同桌交流。
3、學生匯報,并在班上演一演。
4、過年時,你還看到哪些情境呢?指名說。
5、把看到的情境寫下來。
6、講評。
四、作業(yè)。
1、把《南轅北轍》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修改寫話。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通過語文實踐活動走進市場,感受節(jié)同市場的繁榮景象,學習有順序的觀察。
2、學習用通順、明白的語言把所見、所聞描述出來,發(fā)展語言。
教學重點:
1、學習按方位順序描寫節(jié)同商店的氣氛,練習有個性化的表達。
2、學習場面描寫及對購物者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
教學難點:
感受節(jié)日市場的歡樂、熱鬧的氣氛,并能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學生發(fā)言。
教師放課件,學生發(fā)言。
教師:正像大家說的,節(jié)日的商場喜氣洋洋,就讓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走進商場、超市、批發(fā)市場。(板書:走進市場)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描述下來。
2、我們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得從哪些方面進行呢?
根據學生情況,引導。
:我們按照節(jié)同氣氛、他人購物、自己購物三個方面進行描述。
(板書:節(jié)日氣氛他人購物自己購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弄清寫什么的問題。)。
二、指導對節(jié)日氣氛的描寫。
1、現在我們一起走進商場。你看到什么了?
學生自由說。根據學生發(fā)言捕捉指導點。
師:他看到了什么景物、注意了景物的哪個方面?
根據學生發(fā)言,板書相應內容:形狀、大小、數量……。
2、師:這是老師看到的景物,每個人去的商場各不相同,你們看到什么景物,看誰能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敘述更多的景物,說不同的方面。
根據學生發(fā)言,相機板書:有……有……有……還有……。
三、指導“人們購物”這一內容。
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板書:人物。
問:人們是怎樣買東西的?兩個同學為一個組,把你看到的畫面與同桌說說。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進行必要指導。
2、學生在全班匯報。
問:他描述的這幅畫面哪處特別精彩?請你說說。板書:動作、語言、神態(tài)……。
學生敘述,如果學生發(fā)言遇到困難,出示課件,啟發(fā)學生思考。
請一個學生完整地敘述人們購物的情況。
四、指導“自己購物”。
教師:該自己買東西了。你最想要什么東西,是怎樣買的?按照剛才的方法,腦海中浮現畫面,眼前出現情景,請按照老師的提示完成。
1、小組學習,推薦一位同學,代表你們組最高水平,一會兒在全班匯報。
出示課件:我來到——區(qū)域,看到——(商品的形狀、顏色、價錢,自己當時的心情)購完后的心情。
2、全班匯報。精彩之處用掌聲表示,并注意問題。
3、學生后再請一位同學說。
4、請三位同學描述三個畫面。教師出示課件,給出三個畫面的開頭。課件內容:
(1)走進商場,放眼望去,呵,真漂亮!只見……。
(2)隨著購物的人流,我繼續(xù)前進,只見……。
(3)我來到區(qū)域,看到……。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六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預測”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不會叫的狗》三篇課文組成。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閱讀這些童話故事,學會預測故事情節(jié),續(xù)編故事?!犊傄驳共涣说睦衔荨繁菊n描寫了老屋幫助很多人,為他們遮風擋雨的故事;《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本課作者記敘了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是怎樣幫助別人的;《不會叫的狗》本課三首古詩詞描寫了一只不會叫的狗向別人學習叫的故事,重點是邊讀邊預測故事,學會預測故事結局。
口語交際本次口語交際主題是《名字里的故事》;習作主題是看圖《續(xù)寫故事》;語文園地是由“交流平臺”“識字加油站”“詞句段運用”和“日積月累”四個欄目組成。
本單元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故事內容和學會預測故事情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課文的內容出發(fā),采用合適的方法充分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猜測興趣,并以做游戲輔助教學,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鞏固生字、生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本單元要求會認、會寫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體會童話的魅力。
3、積累字詞,并掌握字詞的基本作用。
4、鍛煉說話能力,敢說、樂說、巧說。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想象與課文、視頻、圖片相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童話故事的美好,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技巧。
2、在自主識字、合作探究中,掌握生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1、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技巧。
2、在自主識字、合作探究中,掌握生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應把側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巧和書畫能力。鍛煉說話能力,敢說、樂說、巧說。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童話故事的美好,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本單元預計用10個課時安排教學。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認識生字12個。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達的意思。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2個生字,學生分組認讀。
(1)自由讀課文,小組討論,看到父親做冰燈,“我”為什么“后悔”了?
(2)指定學生讀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5—10自然段這一部分講了什么?
勾出課文中反映出父親做冰燈不容易的句子讀一讀。
(3)填空:這篇課文講了-------事,反映出--對--的關愛。
學習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說一件自己和爸爸之間的感人事例。
(2)查找有關冰燈的資料。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一
1學生自讀。
2同桌互查。
3學生質疑,教師釋疑。
4記記寫寫。
1告訴學生,這些都是從古詩文中選取的名句,每句話都包含著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讀。
3說說自己能讀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師釋疑。
5熟讀、背誦。
三、趣味語文。
1聯系本單元《中彩那天》等課文,指出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2自讀。
3師生共同舉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誠信”等等。
選取其中的一個帶有“信”的詞,再根據這個詞的意思,寫一個事例。
課后反思: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二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體會孩子語言的妙處,從而讀出孩子的聰慧和機智。
2設想孔君平聽了孩子的話會是什么反應,通過想象表達,進一步突出孩子所答言語的妙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三
1、掌握并理解詩歌意象、意境。
2、完成鞏固練習,提高鑒賞詩歌能力。
一、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許多古詩名句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賈島《憶江上吳處士》)”“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時,詩中所詠嘆的社會事物,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所鋪陳的社會生活情節(jié)和史實,也是用來寄托情思的,這便也是意象。即相對于物象的事象,相對于自然意象的社會意象。
它是分析詩歌散文時的用語,指構成一種意境的各個事物,這種事物往往帶有作者主觀的情感,這些意象組合起來,就構成了意境;如馬致遠的《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事物就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凄清,傷感,蒼涼的意境,意象是具體事物的,意境是具體的`事物組成的整體環(huán)境和感情的結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二、意象構成意境主要有兩種情況:
其一,由一個意象構成一個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痹娭兄挥幸粋€意象——墨梅。但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樹帶著墨色的有個性的梅。細細品味,我們能感受到詩中有一種狂放不羈,特立獨行,安然自適的藝術境界,這種境界是通過這樹梅形成的,這就是本詩的獨特意境。一般詠物詩大都如此。
其二,意象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個意象構成一幅生活圖景,形成一個整體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边@首詩由一系列單個的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畫面,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顯情深意濃。
三、意象是給情思一個載體,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四句以傳說落筆,巧借今昔變化,抒發(fā)了寂寞惆悵之感,氣概雄渾,感情真摯。
b、后四句寫昔人乘鶴所見,由渺不可知的感覺轉到晴川草樹的景象,文勢波瀾起伏。
c、尾聯緊承前三聯,用煙波浩渺的長江烘托作者的歸思,與開頭意境相應,情融景中。
d、此詩起、承、轉、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流水,富于變化歷來被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
2、請展開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述頸聯所展現的畫面。6分。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3、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
翳翳陂路靜,交交園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屨或幽尋。
唯有北山鳥,經過遺好音。
【注】床敷:安置臥具。杖屨:扶杖漫步。
5、本詩題為“半山春晚即事”,詩人筆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點,請簡要概括。6分。
6、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尾聯“唯有北山鳥,經過遺好音”的表現手法。6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檻臨溪上綠陰圍,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斷橋人獨立,水涵幽樹鳥相依。
清游始覺心無累,靜處誰知世有機。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風斜月釣舟歸。
[注]徙倚:徘徊,流連不去。
7、第二聯描繪了怎樣的畫面?6分。
8、簡析第三聯所表現的詩人心境。6分。
課外拓展:
中國人說話講究含蓄美,多用意象表達,古詩詞更是這樣,因此要讀懂古文,就一定要先讀懂這些意象的意思。老師整理了一些詩詞常用意象,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1、松梅竹菊寓高潔。松梅竹菊代表品行高潔、不畏邪惡,古人常用這四種形象表現高潔的情操。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獎E《贈從弟》。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毒栈ā?。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懹巍恫匪阕釉伱贰贰?BR> 2、借月托雁寄鄉(xiāng)思。皓月當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喚起詩人的懷遠之念。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畎住鹅o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庭筠《商山早行》。
3、杜鵑鷓鴣啼凄凄。杜鵑,又名子規(guī)、杜宇等,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在讓位于他的臣子后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又說杜鵑叫聲如“不如歸去”,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了凄涼、哀傷的象征。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錦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拙右住杜眯小贰?BR> 鷓鴣聲里夕陽西,陌上征人首盡低?!榷薄堵匉p鴣》。
4、梧桐葉落透悲意。古語有“一葉落而知秋”,說的便是梧桐葉落。以梧桐寫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铎稀断嘁姎g》。
5、別時長亭柳依依。在古典詩詞里,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聯,柔弱的楊柳搖擺不定的形體,最能傳遞親友離別時依依難舍之情。此外,“柳”與“留”也諧音。長亭為古人送別之場所,因此也是送別詩中經常出現的意象。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对娊洸赊薄贰?BR>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畎住镀兴_蠻》。
6、落花流水傳愁緒?!盎ā甭渥屓藧蹜z、傷感,“水”流或喧囂或舒緩,綿延不絕,最惹人愁緒,因此,在古詩詞中常用落花流水來表達憂愁。
7、烏鴉燕子系興衰。烏鴉這種鳥經常在墳頭等地出現,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常用“烏鴉”這一意象渲染出衰敗的氛圍。
燕子則因其有眷戀舊巢的特點,成為古典詩詞表現時事變遷,抒發(fā)歷史興衰感慨的寄托。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獎⒂礤a《烏衣巷》。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卻已悄然發(fā)生變遷。古詩詞常用“草木”來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歷史興亡的感嘆。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詩經黍離》。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讀、看圖想象的方法,認識7個生字。
2.會書寫一個生字“山”,認識一個新筆畫“豎折”。
3.正確朗讀兒歌。
教學重點:
1.通過聽讀、看圖想象的方法,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朗讀兒歌。
教學難點:
會書寫一個生字“山”,認識一個新筆畫“豎折”。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
我說天,我對地;
我說黑,我對白;
我說長,我對短;
我說遠,我對近。
看來咱們班的小朋友也很聰明,對子對得真不錯,快把你們說的小對子讀一讀,你們說的這些小對子都是由相反的字組成的。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小對子,這里面也有小對子,可他們就不是反義詞了。出示《對韻歌》。(板書課文題目:對韻歌。)。
二、識字教學,圖文結合。
1.齊讀課題,認識對字。
你能給對字找到他的好朋友,讓他們組成詞語嗎?
對手、對面、成對、對聯、對錯。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學習第一句【云對雨,雪對風】。
讀著讀著,快看,里面有一個生字寶寶跳出來了。
a:云圖片記憶。
出示云的象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原來我們的象形文字真有意思,一幅畫就是一個字。
b:云組詞應用。
c:圖片學習雨。
d:聲音導入學習風。
5.學習第二句【花對樹,鳥對蟲】。
a:學習花,組詞積累。
b:圖片認識蟲,組詞識記蟲。
6.學習第三句【山清對水秀,柳綠對桃紅】。
通過圖片理解山清水??
柳綠桃紅。
7.誦讀兒歌。
三、加強鞏固,寫字教學。
1.開火車讀生字。
2.讀要求寫的生字。
3.指導書寫。
(1)一看筆順,認識新筆畫。
(2)二看結構。
(3)三看關鍵筆。
(4)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5)學生練寫,交流反饋。
你們還想讀這樣的小文章嗎?這篇選自《聲律啟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從古代到現代,吸引了很多人。課下你也可以拿起來這本書讀一讀。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五
1.審題:指名讀題明確要求。
2.學生分組練說本班的課程名稱。
3.提名說,其他人補充。
4.學生借助拼音認讀詞語。
5.檢查認讀,相機正音。
6.學生質疑生字的筆順,教師師范描紅。
7.明確描紅要求,強調寫字姿勢,學生練習描紅。
8.反饋。
二、學第二題。
1.指名讀題,明確要求。
2.投影空白課程表,教師示范填寫縱橫序數并講解。
3.學生在印發(fā)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數的填寫。
4.投影班級課程表,師生討論填法。
5.學生自選方法完成制表。
6.利用自制課程表,相互詢問,熟悉班級開設的課程。
7.反饋。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說說題目有幾個要求。(加標點;分角色朗讀)。
2.習學過的標點,討論如何試用。
3.學生各自試加標點,練習朗讀。
4.集體討論,相機點撥。
(1)出示第一句話:你們明天上午有什么課。
(2)指名讀句子,并說出所加標點。
(3)評判對錯,再說出自己的理由,練習讀出疑問的語氣。
(4)依照第一句話完成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話的加標點和朗讀練習。
(5)教師小結。
5.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教師巡視輔導。
6.反饋。
(1)指名兩位學生分角色讀。
(2)引導學生評議:讀得怎么樣?好在哪兒?有什么不足?
(3)教師小結。
7.多種形式練習,分角色朗讀。
四、整體回顧,教師總結。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六
1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故事的內容??沙鍪具@樣的思考提示:
學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強求正確,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
2結合注釋,逐句理解課文。教師相機在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點撥。結合課文的理解,說說課題怎樣理解更為準確。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七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并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燦爛”“目不轉睛”造句。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培養(yǎng)觀察能力;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掛圖、投影片
兩課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陶冶學生愛美的情操。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并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一、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隨著作家巴金一起去領略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
二、檢查預習
1、分別觀察圖1和圖2,說說圖上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讀音。
三、講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學習二三自然段。
(1)說一說圖1景象。
(2)指名讀文二三段,邊聽邊想象。
(3)用投影片幫助理解。
(4)理解重點詞語。
天水相接、范圍、目不轉睛、一剎那
(5)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講讀第四五段。
(1)有云時,太陽出來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出示掛圖2,指導觀察。
由于陽光的作用,云有什么變化?
(2)指名讀第四五段。
想象太陽躲進云層里和太陽透出重圍時,云和海水的變化。
(3)理解第四五段,讀讀想想。
(4)讀第五段,體會“鑲”“透”“染”等詞的好處。
(5)讀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講讀第六段。
(1)讀文,“奇觀”?
(2)這偉大的奇觀指什么?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用“這不是……么”的句式表達有什么好處?
四、練習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詞。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并聽寫。
2、背誦課文。
一、出示生字詞卡片,讀記。
二、練寫生字詞。
三、讀背第一段。
四、讀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關練習。
1、朗讀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練習。
3、自讀第二三段,想象,背誦。
4、練習背誦第二三段。
五、讀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讀第四五段。
2、完成練習3。
3、想象、記憶文章。
4、練習背誦第四五段。
六、看圖,全班試背全文。
七、指導造句。
1、“燦爛”“目不轉睛”在課文中說什么?
2、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3、這兩個詞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頭造句。
八、鞏固生字詞。
1、自己識記。
2、聽寫詞語。
九、作業(yè) :
1、背誦課文。
2、練習用“燦爛”“目不轉睛”書面造句。
3、預習《夕照》。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八
1、本單元以“風雪”為題,包括兩篇主題課文和兩篇自讀課文。《瑞雪圖》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這場預兆豐年大雪的喜悅之情?!断卵┑脑绯俊穼懽髡咴谘┖髮庫o的早晨,想起了夏天樹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潑,抒發(fā)了作者喜悅和期盼之情?!渡钌斤L雪路》記敘了郵遞員在冬天的風雪里,仍在古長城旁的荒涼險峻的山間郵路上,為人民送書報信件的事跡,贊揚了老呂二十五年如一日,為郵遞事業(yè)任勞任怨、不計個人得失的無私奉獻精神。兩篇主體課文和一篇閱讀課文和諧的唱出了一曲雪瑞人美的頌歌。說明文《雪》,對雪的形狀、重量,雪的形成及雪對農業(yè)生產的作用等,做了較詳細的介紹。
2、本單元語文天地中的摘錄筆記和錯別字檢閱,主要是復習以前的內容并進行歸納總結?!白x一讀”介紹了兩句與雪有關的古詩,主要是由今而古,領略雪的意味。
3、口語交際中安排了說雪或想象中雪景的內容,旨在啟發(fā)學生把平時所見、所想與本單元所學結合起來,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
4、筆下生花安排了寫學期總結,既是對總結這種形式的學習,又是學生對自己語文學習的總結,可與金鑰匙的內容結合起來。
學生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通過摘抄好詞佳句積累了一定的詞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較多,口語表達、情感表達較好,還有部分學生卻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
1、認識13個生字,學寫14個生字。
2、學習一些朗讀技巧,做到有感情的朗讀(朗誦)。
3、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及給人們帶來的幸福生活。感受詩的意境,學習聯想與想象。
4、學習整理資料。學習寫個人總結。
5、“開卷有益”讓學生自己品味,培養(yǎng)學生多讀自悟,品詞賞句。
學會生字。記準讀音,分清字形,了解意思。能夠正確、工整、美觀的進行書寫。
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有條理、有順序的進行觀察、描寫的方法。
教學策略
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以讀代講,感悟文章內涵
1《瑞雪圖》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文。
1、大家喜歡下雪嗎?
2、講述:四十幾年前,在我國的膠東半島上,下過一場大雪。當時,正是自然災害嚴重,農業(yè)欠收的時候,這時候下一場雪是多么的及時??!著名作家峻青懷著異常高興的心情寫了一篇文章《瑞雪圖》,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一)、學習字詞
1、師范讀,生邊聽邊劃記生字詞。
2、認讀生字,相機釋義。
瑞雪膠東半島驟然彤云密布簌簌萬籟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妝玉砌投擲
3、給生字擴詞。
4、比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擲鄭
5、默讀課文,推薦好詞語,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答疑。
(二)、整體感知課文
1、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生有感情的自課文,對照金鑰匙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4、師總結: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可以分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時;三、下雪后;四、點題,贊揚雪景。
三、再讀課文,要求準確流暢。
1、點名讀,師生評議。主要側重字音準確,是否流暢等。
2、全班齊讀。
第二課時
一、舊知導入。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課文,思考:下雪前,天氣有什么變化?
2、齊讀課文,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一段的主要內容?(板書:驟然變冷)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齊讀課文,思考:這是一場怎樣的雪?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2、默讀課文,找出這一段的的象聲詞,說說它們模擬了怎樣的聲音。
3、自瀆課文,想想這一段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九
(在學生自由發(fā)言的基礎上揭示“以誠待人”的交際主題。)。
2想一想,平時你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樣對待的?
二、討論交流。
1個人準備后,在小組內交流。
先由一名學生舉一具體事例,再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然后對這一做法作一評價。接著,其余學生輪流發(fā)言。
2各小組選派一位學生準備在班上交流。
3班級交流:對參與交流的學生作適當的鼓勵和評價,并隨機規(guī)范其語言。
三、提建議。
在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成幾條簡明的建議,一一寫在黑板上,然后做歸納整理,再在條文前加上幾句關于以誠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議書。課后抄錄并張貼在教室里。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
1.導學:“你一定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你不會的一定要記得問老師!”小朋友們,這樣的話你聽過嗎?你知道這些話是什么意思嗎?對,就是告訴我們要多讀,多學,多問。這些話,在很早很早以前,很多名人就說過了,不過說的稍有不同。
2.比賽游戲形式學習“日積月累”中的名言。
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名言。
(1)一比:自己讀一讀,借助拼音讀正確。
(2)二比:和同桌讀一讀,比一比誰讀得正確又流利。
(3)三比:指名領讀。
(4)交流對句子的理解。
(5)他們說的和我說的有什么不同?(意思相同,但是表達言簡意賅。)
(6)嘗試背誦。
3.拓展: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學習的名人名言?
二、和大人一起讀
1.引出主題,激起興趣。
教師:你們喜歡聽孫悟空的故事嗎?你知道孫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嗎?下面,我們一起聽一首兒歌《孫悟空打妖怪》。
2.教師播放多媒體,讓學生初步理解兒歌的內容。
(1) 你們仔細看看圖文畫面,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2)再跟老師念一念,你又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在跟念時,教師加重末尾一字的發(fā)音,引導學生發(fā)現“咚、空”等字押韻的規(guī)律。
3.引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兒歌,從中體驗活動中的快樂情緒。
教師通過打擊樂節(jié)奏來逐步提高念兒歌的速度,增加兒歌的趣味性和難度。學生一邊有節(jié)奏地敲擊樂器,一邊流利愉快地念兒歌。
4.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表情、動作表現其對兒歌中正、反兩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1)這首兒歌里你喜歡哪些人,不喜歡哪些人?說說你的理由。
(2)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設計恰當的表情和動作,看誰表演得最形象。
(3)指生到前面表演。
(4)老師打節(jié)奏,同學們一邊讀詩一邊用自己喜歡的表情和動作表演。
三、課后延伸,親子讀詩
把這首兒歌推薦給爸爸媽媽,讓他們和你一起用快樂的形式朗讀兒歌。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一
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是“一起做游戲”。教材利用主題圖小朋友熟悉的貼鼻子游戲引發(fā)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親自參與游戲,讓他們觀察游戲的過程,感受到游戲多么有趣,激發(fā)他們把自己做過的游戲介紹給同學,同時向別人學習做游戲的興趣。
1.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在做游戲中產生口語交際的愿望。
2.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能大方、簡單地說出游戲的過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點)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互相交流,學習詢問。(難點)
1.教師課前帶孩子們玩游戲:老鷹捉小雞。
2.讓學生找?guī)讉€小伙伴去玩一下自己喜歡的游戲。
3.黑板上先畫一張小熊的笑臉,準備一個鼻子粘貼,一條蒙眼睛的布。
(教師課間帶領孩子們玩一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上課鈴聲響后,孩子們仍意猶未盡。)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玩的是什么游戲?
生:老鷹捉小雞。
師:這個游戲好玩嗎?
生:好玩極了!
師:那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做游戲好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情感、懷著濃厚的興趣走進交際情境中。由生活中最熟悉的“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引入課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參與游戲、樂于表達的愿望。
師:告訴老師,你覺得剛才“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哪兒最好玩?
生1:老師當老鷹,跑得好快,我差點兒被捉住了。
生2:我當雞媽媽,保護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緊緊抓住前面的“小雞”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師,下次再玩,我當老鷹,你當雞媽媽,好不好?因為你的胳膊比我們的長。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那你們還喜歡玩什么游戲呢?(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
生:丟手絹、跳皮筋、貼鼻子……
生:太好啦!
師:那我先請一位同學來給這只可愛的小熊貼鼻子吧!(把學生的眼睛用布條蒙住。)
生:老師,我們可以給他提示嗎?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二
關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時間,在“三八”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來臨之際,把自己想說的話用一段話寫下來。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們的作息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通過學習“親情”這一單元,使我們感到親人之間的關愛與親情。那作為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父母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很多。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對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時間表進行了解。今天我們就將自己了解的.在班上進行交流,并寫下來。
二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勞。
1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指名全班交流,老師點撥。
三指導寫文。
1學生思考討論:怎樣才能寫出父母對我們的關愛?
2師指導: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資料,并舉出具體事例來說明。
要求:語句要流暢,內容要真實。
四老師總結。
第二課時。
一學生打草稿。
二師巡視并單獨指導。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三
教學要求:
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等1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體會隱喻的寫作方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4.學習作者善于發(fā)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教學重難點:學習作者善于發(fā)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我們每天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你有沒有發(fā)現路途上美麗的風景?本文作者就發(fā)現了上學路上的美麗風景,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學會發(fā)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2.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3.作者簡介:張秋生,詩人、兒童文學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靜??h人,長期從事少兒報刊編輯工作,曾任《少年報社》總編輯,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起創(chuàng)作集童話、詩歌、散文于一體的文學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兒童情趣和內涵,頗受小讀者喜愛。本課就選自張秋生的童話集《小巴掌童話》。
4.法國梧桐:大量傳入我國約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國人種植于上海的租界內,故稱為“法國梧桐”,簡稱“法桐”或“法梧”。葉子有5個葉尖,少有3個或7個,葉子長寬差不多。正式的名稱叫“三球懸鈴木”,屬落葉喬木,是世界的優(yōu)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稱。
二、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指正字音。
3.邊讀邊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用橫線標出來。
2.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3.通過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詞語?
四、交流課文內容。
1.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問(簡單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留待進一步讀書解決。)。
五、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生字,提醒學生與熟字區(qū)分比較。
3.書寫點撥。
4.寫生字和詞語,當堂展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語段。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從哪里可以看出門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2.小組內合作交流。
3.采用指名讀、比賽讀等方式激勵學生朗讀。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借助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把一物當作另一物來寫。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動。
5.你能說一個打比方的句子嗎?
6.短文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還有什么樣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豐富想象。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指名說一說。
四、總結感受。
1.這篇課文描寫了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風雨過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學路上,發(fā)現水泥道上布滿了落葉,通過比喻的手法詳細描寫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動情地贊賞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了解上中下結構的字和書寫規(guī)律。
2、讀句子,體會句子的好處。
3、朗讀并背誦詩歌,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感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4、體會成語的含義,懂得方向錯了,是達不到目標的道理。
5、能把過年時的情境寫下來。
教學重點:
1、學習擬人的手法將句子寫得生動、有趣。
2、說話、寫話。
教學難點:
能說會道。
教學準備:
田字格小黑板。
第一、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語海暢游和背一背。
教學目標:
1、讀句子,體會句子的好處。
2、朗讀并背誦詩歌,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感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重點難點:
學習擬人的手法將句子寫得生動、有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語海暢游。
1、出示“帶、殼、常、茶”四個漢字,指導觀察。
2、了解上中下結構的字的一般書寫特點。
3、教師示范寫“帶”,引導學生描紅,書寫。
4、依照例子,練習寫“殼、常、茶”。
三、讀一讀,想一想。
1、自由地、反復地朗讀句子,看誰能有所發(fā)現。
2、指導理解句子。
(1)同學們,這些句子真有意思啊!一邊讀一邊想,看看你們能發(fā)現什么?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情景,想像句子的意思。
3、引導學生體會句子的情感。
四、背一背。
1、出示掛圖,了解詩人。
這是我國唐代詩人寫的一首詩。
2、朗讀古詩,借助拼音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
3、一邊讀一邊想,想想古詩的意思。把你讀懂的與伙伴交流一下。
4、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查查字典或向老師、同學請教。
5、誦讀古詩,把古詩背下來。
五、作業(yè)。
1、背一背《憫農》。
2、搜集詩歌。
第三、四課時。
教學內容:
讀一讀,能說會道。
教學目標:
1、學習成語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2、能模仿過年時的情境互相拜年。
重點難點:
能說會道。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百花園八的內容。
二、讀一讀。
1、自由讀文申成語故事,不認識的字請教老師或小伙伴。
2、小組互讀故事,互相糾正讀音。
3、你明白了南轅北轍的意思嗎?跟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4、讀了這則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跟同桌說一說。
三、能說會道。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拜年。
2、同桌交流。
3、學生匯報,并在班上演一演。
4、過年時,你還看到哪些情境呢?指名說。
5、把看到的情境寫下來。
6、講評。
四、作業(yè)。
1、把《南轅北轍》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修改寫話。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通過語文實踐活動走進市場,感受節(jié)同市場的繁榮景象,學習有順序的觀察。
2、學習用通順、明白的語言把所見、所聞描述出來,發(fā)展語言。
教學重點:
1、學習按方位順序描寫節(jié)同商店的氣氛,練習有個性化的表達。
2、學習場面描寫及對購物者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
教學難點:
感受節(jié)日市場的歡樂、熱鬧的氣氛,并能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學生發(fā)言。
教師放課件,學生發(fā)言。
教師:正像大家說的,節(jié)日的商場喜氣洋洋,就讓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走進商場、超市、批發(fā)市場。(板書:走進市場)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描述下來。
2、我們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得從哪些方面進行呢?
根據學生情況,引導。
:我們按照節(jié)同氣氛、他人購物、自己購物三個方面進行描述。
(板書:節(jié)日氣氛他人購物自己購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弄清寫什么的問題。)。
二、指導對節(jié)日氣氛的描寫。
1、現在我們一起走進商場。你看到什么了?
學生自由說。根據學生發(fā)言捕捉指導點。
師:他看到了什么景物、注意了景物的哪個方面?
根據學生發(fā)言,板書相應內容:形狀、大小、數量……。
2、師:這是老師看到的景物,每個人去的商場各不相同,你們看到什么景物,看誰能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敘述更多的景物,說不同的方面。
根據學生發(fā)言,相機板書:有……有……有……還有……。
三、指導“人們購物”這一內容。
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板書:人物。
問:人們是怎樣買東西的?兩個同學為一個組,把你看到的畫面與同桌說說。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進行必要指導。
2、學生在全班匯報。
問:他描述的這幅畫面哪處特別精彩?請你說說。板書:動作、語言、神態(tài)……。
學生敘述,如果學生發(fā)言遇到困難,出示課件,啟發(fā)學生思考。
請一個學生完整地敘述人們購物的情況。
四、指導“自己購物”。
教師:該自己買東西了。你最想要什么東西,是怎樣買的?按照剛才的方法,腦海中浮現畫面,眼前出現情景,請按照老師的提示完成。
1、小組學習,推薦一位同學,代表你們組最高水平,一會兒在全班匯報。
出示課件:我來到——區(qū)域,看到——(商品的形狀、顏色、價錢,自己當時的心情)購完后的心情。
2、全班匯報。精彩之處用掌聲表示,并注意問題。
3、學生后再請一位同學說。
4、請三位同學描述三個畫面。教師出示課件,給出三個畫面的開頭。課件內容:
(1)走進商場,放眼望去,呵,真漂亮!只見……。
(2)隨著購物的人流,我繼續(xù)前進,只見……。
(3)我來到區(qū)域,看到……。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六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預測”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不會叫的狗》三篇課文組成。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閱讀這些童話故事,學會預測故事情節(jié),續(xù)編故事?!犊傄驳共涣说睦衔荨繁菊n描寫了老屋幫助很多人,為他們遮風擋雨的故事;《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本課作者記敘了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是怎樣幫助別人的;《不會叫的狗》本課三首古詩詞描寫了一只不會叫的狗向別人學習叫的故事,重點是邊讀邊預測故事,學會預測故事結局。
口語交際本次口語交際主題是《名字里的故事》;習作主題是看圖《續(xù)寫故事》;語文園地是由“交流平臺”“識字加油站”“詞句段運用”和“日積月累”四個欄目組成。
本單元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故事內容和學會預測故事情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課文的內容出發(fā),采用合適的方法充分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猜測興趣,并以做游戲輔助教學,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鞏固生字、生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本單元要求會認、會寫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體會童話的魅力。
3、積累字詞,并掌握字詞的基本作用。
4、鍛煉說話能力,敢說、樂說、巧說。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想象與課文、視頻、圖片相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童話故事的美好,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技巧。
2、在自主識字、合作探究中,掌握生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1、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技巧。
2、在自主識字、合作探究中,掌握生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應把側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巧和書畫能力。鍛煉說話能力,敢說、樂說、巧說。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童話故事的美好,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本單元預計用10個課時安排教學。
語文四單元教案篇十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認識生字12個。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達的意思。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2個生字,學生分組認讀。
(1)自由讀課文,小組討論,看到父親做冰燈,“我”為什么“后悔”了?
(2)指定學生讀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5—10自然段這一部分講了什么?
勾出課文中反映出父親做冰燈不容易的句子讀一讀。
(3)填空:這篇課文講了-------事,反映出--對--的關愛。
學習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說一件自己和爸爸之間的感人事例。
(2)查找有關冰燈的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