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熱門14篇)

字號:

    寫讀后感是一種反省和思考的過程,能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高質量的讀后感應該包括哪些要素和寫作技巧?以下是一些經典的讀后感,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吧。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一
    讀完《歌德談話錄》,頗受感動,使我全身心的受到一次洗禮,讓我的對人生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愛國、人類`自然、人生`榮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個人`集體、志向`成才、讀書`學習、文學`藝術的真正內涵,其中,最讓我震撼的部分有愛國、人生、信仰、文學、藝術。
    《歌德談話錄》中提到“還有一點,什么叫做愛國,什么才是愛國行為呢?一個詩人只要能畢生和有害的偏見進行斗爭,排斥狹隘觀點,啟發(fā)人民的心智,使他們有純潔的鑒賞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感,此外他還能做出什么更好的事嗎?還有比這更好的愛國行動嗎?向一位詩人提出這樣白費力的不恰當?shù)囊?,正像要求一個軍團的統(tǒng)帥為著真正愛國,就要放棄他的專門職責,去卷入政治糾紛。一個統(tǒng)帥的愛國就是他統(tǒng)帥的那個軍團。他只要管直接與他那個軍團有關的政治,此外一切都不管,專心致志地去領導他那個軍團,訓練士兵養(yǎng)成好的秩序和紀律,以便在祖國處于危險時成為英勇的戰(zhàn)士,那么,他就是一個卓越的愛國者了?!彼麛⑹隽艘晃辉娙怂值膼蹏^點,直接而又鏗鏘地表明了他對愛國思想的理解。
    歌德說“在人類的天性中,存在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即使在我?guī)缀踅^望的時候,這股不可思議的力量也會為我們準備退路,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曾經數(shù)次含淚入夢,屆時,夢中會浮現(xiàn)善良的一面,安慰我、鼓舞我,使我在第二天早上又朝氣蓬勃、神氣活現(xiàn)地再度快樂起來”使我感觸很深,他運用那優(yōu)美的語言,相詩一樣的流露到我的心靈深處,他其中的哲理,讓我有像啃骨頭那樣的感覺,越嚼越有味道,是啊,人生自然何嘗不是這樣。
    它不變的速度,吸引人類貪婪的眼睛,但自然往往又展示一種可望不可攀的魅力,而并不是自然的一切表現(xiàn)的都是美的,自然的意圖固然總是好的,但是使自然能完全展示出來的條件卻不盡是好的。
    同時,歌德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偏頗之處,他說:“探測宇宙的活動,非人類的能力所及,理解萬物的奧妙,也非人類在小小的空間內所能完成,只是徒浪費努力。因為人的理性與神的理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人根本無法左右神的理性”。他認為人不可能探測認識宇宙,世間存在著神,人無法左右神,這是一種唯心思想,他的這種思想使我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真正內涵。每個人都有缺點,歌德也不例外,現(xiàn)在流行這樣一句話:你的不足就是你沒有缺點。我覺得這很能說明歌德是偉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僅僅因為他的話語大半都使用的是優(yōu)美的字眼來修飾,我更愛他的思想。他曾說:“世界是寬廣、美麗的,但是我卻由衷地高興自己擁有一個小庭園,這個庭園雖小,卻是自己的庭園,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園丁的灌溉。傾心于自己庭園的人,擁有名譽、快樂與喜悅”。他這簡單的百來字卻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個容易滿足的人,很多時候就在那里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錢,不要太高的地位,因為那樣也不一定能快樂,同時,人是貪婪的動物,再多的錢和再高的地位也滿足不了人的欲望,我只要一個美麗舒適的小庭園,它里面有著喜悅快樂就夠了,他的那段話幾乎說出了我的心聲。
    在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卻有希奇古怪,他們渴望美好乞求神的保佑,但當現(xiàn)實與他們想像相背馳時,一切的一切就會顯得那么虛無縹緲、蒼白無力。歌德說:“人真是深不可測,他們希望神對待他們如同自己同輩一樣,得到最高的存在。如果不如他們所愿,神、愛神、善良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此時,神對人類,尤其是對每日贊美神的圣職人員而言,知識一句空話,徒具其名而已;即使口中仍然贊美神,心中卻毫無敬仰之心。但是,如果能真正深切的感受到神的偉大力量,而嘴巴卻不能說話時,也無法以敬畏的口吻稱呼神的圣名?!鄙?--不在于人語言與否,而在于人的內心,它是一種虛幻的形象,是處于迷途中人兒的精神支柱,一種信仰而已。是由心去感悟的。
    一本好書值得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品味,《歌德談話錄》就是我生命中的這本書。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二
    在上周六的時候,叔叔帶我讀了一本德國作家的經典作品。這本作品的名字叫做《歌德談話錄》,這主要講述了哥德這位偉大人物在他晚年的時候的一些言行舉止和表達的思想,雖然說這本書并不是歌德所寫的,但是在這本書里面我們可以看到歌德那無處不在的魅力。對于德國來說尤其是在文壇方向,歌德從來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人物。其實我一開始對這些并不是很懂,我的叔叔非常喜歡文學而且對西方文學有著很深的見識。
    他告訴我歌德是德國的古典主義文學的領先人物,其實從談話錄的內容里面就可以看到歌德說的話都會具有很深刻的哲學思想。在歐洲好像每個國家都喜歡不同的主義文學,比如說法國人喜歡浪漫主義,即使到現(xiàn)在我們也都知道法國人是最喜歡浪漫的,德國人喜歡的是經典主義,英國人喜歡的是實用主義文學。實用主義文學就是貼近我們的生活,貼近大自然并不是虛無縹緲的。除了這三個典型國家以外,在歐洲的其他國家還有一些不同的文學,比如說北歐東歐等等。歌德在當時用一種非常詼諧幽默的話語,道破了當時社會的實際情況。其實歌德并不只是一位作家而已,他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
    這本書就是在歌德的指導下才撰寫完成的,里面還包括了這位偉大的人物,對自己國家甚至是世界的經濟文化的分析。在這里面可以看得出來,他對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都是比較看的透徹的,里面說的話可以說任何一句都能夠讓人終生受用。對于現(xiàn)在的我來說,這本書對我來說還是非常的深奧我一時半會兒還是看不懂的。但是這里面的思想?yún)s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好處。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三
    這本書購于天津,那是1983年。沒想到讀完它卻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還能讓人這樣有興趣地讀下來,本身就證明了它的價值。
    其實還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個半世紀還多,他的言論能夠流傳下來,并能給人們以啟迪,的確是他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
    在讀的過程中,見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認為極為深刻的東西,我就用筆畫上記號。有的是對人生的見解,更多的是關于文藝創(chuàng)作方面的。特別是關于詩的思維和創(chuàng)作。也是因為我對這方面特感興趣。
    讀這本書,研究歌德有用。作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文學家,不能說他談的一切都是真理。但從我的感覺,卻是到處都有著閃光點。這些閃光點是他集多年的思維探索的結晶。
    我們往往從偉人的一句普通話悟出一個道理,正說明他的這句普通話是經過多年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現(xiàn)罷了。
    收獲很大,不一一列舉了。
    有時間還可以讀,還會有新的收獲。
    這個談話錄是德國艾克曼輯錄的,我國美學家朱光潛譯的,主要是關于藝術方面的談話。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四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你會了解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致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
    ……(本站省略18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凈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fā)展。就在1827年,他發(fā)下了三大誓愿: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BR>    歌德1832年辭世,未能見到這三大誓愿的實現(xiàn)。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了;又過了四十五年(192017年),巴拿馬運河也通航了;就在這期間,多瑙河與萊茵河也由一條運河連接起來。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凈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fā)展。就在1827年,他發(fā)下了三大誓愿: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BR>    歌德1832年辭世,未能見到這三大誓愿的實現(xiàn)。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了;又過了四十五年(192017年),巴拿馬運河也通航了;就在這期間,多瑙河與萊茵河也由一條運河連接起來。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你會了解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致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人們應該感謝作者愛克曼的辛苦勞動,他用謙遜的獻身精神給世人記錄下了歌德這位偉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讀這本談話錄,有一種“體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滿足。歌德那些閃耀著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說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時時給我們以精神的啟迪、解放、洗禮和提升。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五
    這本書購于天津,那是1983年。沒想到讀完它卻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還能讓人這樣有興趣地讀下來,本身就證明了它的價值。其實還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個半世紀還多,他的言論能夠流傳下來,并能給人們以啟迪,的確是他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
    在讀的過程中,見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認為極為深刻的東西,我就用筆畫上記號。有的是對人生的見解,更多的是關于文藝創(chuàng)作方面的。特別是關于詩的思維和創(chuàng)作。也是因為我對這方面特感興趣。
    讀這本書,研究歌德有用。作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文學家,不能說他談的一切都是真理。但從我的感覺,卻是到處都有著閃光點。這些閃光點是他集多年的思維探索的結晶。我們往往從偉人的一句普通話悟出一個道理,正說明他的這句普通話是經過多年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現(xiàn)罷了。
    收獲很大,不一一列舉了。有時間還可以讀,還會有新的收獲。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六
    歌德的思想存在一些偏頗之處,他說:“探測宇宙的活動,非人類的能力所及,理解萬物的奧妙,也非人類在小小的空間內所能完成,只是徒浪費努力。因為人的理性與神的理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人根本無法左右神的理性”。他認為人不可能探測認識宇宙,世間存在著神,人無法左右神,這是一種唯心思想,他的這種思想使我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真正內涵。每個人都有缺點,歌德也不例外,現(xiàn)在流行這樣一句話:你的不足就是你沒有缺點。我覺得這很能說明歌德是偉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僅僅因為他的話語大半都使用的是優(yōu)美的字眼來修飾,我更愛他的思想。他曾說:“世界是寬廣、美麗的,但是我卻由衷地高興自己擁有一個小庭園,這個庭園雖小,卻是自己的庭園,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園丁的灌溉。傾心于自己庭園的人,擁有名譽、快樂與喜悅”。他這簡單的百來字卻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個容易滿足的人,很多時候就在那里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錢,不要太高的地位,因為那樣也不一定能快樂,同時,人是貪婪的動物,再多的錢和再高的地位也滿足不了人的欲望,我只要一個美麗舒適的小庭園,它里面有著喜悅快樂就夠了,他的那段話幾乎說出了我的心聲。
    在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卻有希奇古怪,他們渴望美好乞求神的保佑,但當現(xiàn)實與他們想像相背馳時,一切的一切就會顯得那么虛無縹緲、蒼白無力。歌德說:“人真是深不可測,他們希望神對待他們如同自己同輩一樣,得到最高的存在。如果不如他們所愿,神、愛神、善良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此時,神對人類,尤其是對每日贊美神的圣職人員而言,知識一句空話,徒具其名而已;即使口中仍然贊美神,心中卻毫無敬仰之心。但是,如果能真正深切的感受到神的偉大力量,而嘴巴卻不能說話時,也無法以敬畏的口吻稱呼神的圣名?!鄙?--不在于人語言與否,而在于人的內心,它是一種虛幻的形象,是處于迷途中人兒的精神支柱,一種信仰而已。是由心去感悟的。
    一本好書值得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品味,《歌德談話錄》就是我生命中的這本書。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七
    歌德《歌德談話錄》是一部漫談式的語錄體著作,談話按照時間的順序排列,它以一種交談的方式真實地記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涉及哲學、美學、文藝理論、創(chuàng)作實踐、自然科學以及日常生活和處世態(tài)度,其中尤以對藝術的真知灼見最為人稱道。
    在歌德生活的時代,有人認為詩人需要的只是他自己,只有孤獨的作家才能創(chuàng)造出偉大的作品。對此,歌德認為,對于作家、藝術家來說,需要的不是閉門不出地咀嚼孤獨,而是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深切交往以及作家之間的密切交流。在無拘無束、開誠布公的相互交往中,可以得到最大的收獲和滿足。
    建立民族文學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面對自己文學藝術的民族特點。歌德認為作家、藝術家一定要認識自己民族的特點,作品一定要有民族性,這樣才能使它保持這些特點并且通過這些特點同它交往……一個真正的、全面的寬容應做到如何使每一個別的人和民族的特點能夠自己保持下來,因為他們確信: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會因此而顯露出來,而它是屬于全人類的。
    人類社會在發(fā)展,科技在發(fā)展。據(jù)此,歌德認為,文化產品將在世界范圍內交流,并且確信普遍性的世界文學將要形成。他說:“詩是人類的共同財產……我喜歡環(huán)視四周外國民族的情況,我也勸每個人都這么辦,民族文學在現(xiàn)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學的時代已快來臨了。現(xiàn)在每個人都應該出力促使它早日來臨。不過我們一方面重視外國文學,另一方面也不應拘守某一種特殊的文學,奉它為模范……對其他一切文學我們都應只用歷史眼光來看。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還有可取之處,就把它吸收過來?!?BR>    關于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系,歌德強調民族文學的特殊性,同時又主張各民族文學相互了解、相互吸收。吸引外國優(yōu)秀文學的創(chuàng)作經驗來發(fā)展自己的民族文學,歌德自己是有深切體會的。他曾對愛克曼說:“中國有成千上萬這類作品,而且在我們的遠祖還生活在山野森林的時代就有這類作品了?!边@番感慨是他讀了中國傳奇后所發(fā)的。他也曾說過:“我們的發(fā)展要歸功于廣大世界千絲萬縷的影響,從這些影響中,我們吸收我們能吸收的和對我們有用的那一部分。我有許多東西要歸功于古希臘人和法國人,莎士比亞、斯泰恩和哥爾斯密給我的好處更是說不盡的。但是這番話并沒有說完我的修養(yǎng)來源,這是說不完的,也沒有必要。關鍵在于要有一顆愛真理的l心靈,隨時隨地碰見真理,就把它吸收進來?!?BR>    《歌德談話錄》中除上面所說的主要內容外,還包括其他許多內容,如關于文學欣賞和修養(yǎng)問題,關于藝術描寫問題,關于畫家的優(yōu)劣問題,等等。歌德博學多才,他談天說地,論古道今,書中還有許多關于自然科學、歷史、哲學、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內容。恩格斯對歌德做過一個精辟的評價:“歌德有時非常偉大,有時極為渺??;有時是叛逆的、愛嘲笑的、鄙視世界的天才,有時則是謹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狹隘的庸人。”(恩格斯《詩歌和散文中的德國社會主義》)歌德是具有多種兩面性的復雜人物,必須了解歌德所處時代的德國狀況和他本人的修養(yǎng)才能全面認識他。
    《歌德談話錄》是一部關于文藝、美學理論以及哲學、政治等理論的讀物,它是知識含量很高的一本書。但是從這種理論化的語言中,我們仍然可以在腦海中勾畫出一個思想文化巨人栩栩如生的形象。是愛克曼的精心記錄,讓這本深奧的理論著作有了鮮明的藝術特色:
    本書是愛克曼記錄的歌德的談話,形式不拘一格。全書共十章,選錄了歌德從1823年到1832年的部分談話,每一年度為一章,每一章下面的每一小節(jié)也注明年、月、日,并且也標注了談話的內容,從而使結構明晰,讓讀者一目了然。
    作品中記述的歌德的談話內容涉及方方面面,談話的人也都是在某一領域的位置較為前衛(wèi)的,給人以深刻的教益,像“在藝術和詩里,人格確實就是一切”一樣的句子文中數(shù)不勝數(shù),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
    愛克曼所輯錄的《歌德談話錄》以對話的形式出現(xiàn),直截了當。包括有:跟作者的談話及各層人士的談話。其談話內容也包羅萬象,涉及哲學、人生、旅游、藝術、美學、宗教創(chuàng)作等,而且褒貶不一,在各個領域里都有其獨到的看法,顯示出其豐富淵博的知識。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八
    《浮士德》是德國文豪歌德的一部著名詩劇。它為我們講述的是一個永遠不安于現(xiàn)狀、永遠自強不息的德國男子的故事。他一生痛苦曲折,但是卻敢作敢為、豪邁悲壯。
    故事是這樣的:上帝和魔鬼靡非斯仛打賭。由靡非斯仛引誘浮士德,看他是否會放下自己的高尚追求,棄善從惡,成為魔鬼的俘虜。浮士德在魔鬼的幫忙下,恢復了青春,遨游了人間和仙界,先后經歷了對男女之愛、宮廷中權勢財富,以及對古希臘藝術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結果均未能獲得心靈的滿足。最后,在圍海造田這一征服大自然和替大眾謀福利的事業(yè)中,高齡而又失明的主人公找到了心靈的家園。說出了決定賭局勝負的那句話,然后靈魂升上了天堂。
    我想當時歌德所在的社會也是這樣的吧,歌德在文學、繪畫、自然科學的學習中不斷追求真理,在德國的狂飆突進運動中用心奔走,并在運動的失敗中進一步深化認識,成就了思想的高度與深度。
    也許我們不能完全體會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與封建,腐朽與罪惡,但是我們能夠從這本書里,這個小小的社會里感受到。
    惡行者、偽善者表面風光無限,實則心驚膽顫!冥冥蒼天,炯炯神眼,原罪的顯現(xiàn)、欲望的暴露。聽!慈悲的天神歌,看!流淚的眾生相。有多少二戰(zhàn)戰(zhàn)犯逃過死刑靈魂卻終生受著煎熬,午夜夢回的是一具具腐尸和陰慘凄厲的催命聲;一些僥幸出逃的貪心的官常與親人分居世界各地,既擔心被一鍋端又忍受思親之苦;宗教觀念認為以上惡行足以下十八層地獄,最輕拔舌,重則刀鋸。
    天堂地獄之在你一念之間。中國有句老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煉獄象征苦難,象征懺悔。天堂象征救贖這是基督教永恒的主題。煉獄中的懺悔指人的一念,善念惡念,天堂地獄。
    看到天堂的光輝,美夢將會成真!地獄惡鬼又再哀嚎,聽得我心碎心驚,拖住我的腳想讓我沉淪,而我卻渴望自由的翱翔,向往天堂的晨光。
    最后浮士德在為人類造福、征服大自然的宏偉斗爭中,感到了最大的滿足,得出了智慧的最后答案。浮士德所得出的最后答案無疑是用心的,但有著空想的性質。離開改造社會單純地改造自然,到頭來也只能是一個幻想。:我要勇立時代的潮頭,我要縱身跳上時代的巨輪;苦痛、歡樂、失敗、成功,我都不問,男兒的事業(yè)原本要晝夜不停。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九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是德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致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
    讀《歌德談話錄》,是頗使我受感動的,這其中有一種“體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滿足。歌德那些閃耀著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說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時時給我們以精神的啟迪、解放、洗禮和提升。讓我的對人生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愛國、人類自然、人生榮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個人集體、志向成才、讀書學習、文學藝術的真正內涵。我認為,觀覽現(xiàn)今,歌德的幾個觀點實在是發(fā)人深省。
    1828年3月12日的談話錄中,歌德提出: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輕一代受摧殘,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他認為,“我們的情況太矯揉造作、太復雜了,我們的營養(yǎng)和生活方式是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我們的社交生活也缺乏真正的友愛和良好的祝愿……人們往往寧愿生在南海群島上做所謂的野蠻人,盡情的享受純粹的人的生活,不慘一點假。”歌德的話深深反映了現(xiàn)代人尤其是所謂的都市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處事方式:虛情假意、矯揉造作。人們?yōu)榱私疱X、名聲、權利……而化作一副小人嘴臉,阿諛奉承,曲意逢迎。這是時代的痛苦,這是現(xiàn)代人遭受地祖先的罪孽的懲罰,而現(xiàn)代人還要加上自己的罪孽去貽禍后代。所以,我們所謂的朝陽、花朵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靈魂喪失了他們該有的本真,眼睛丟失了該有的神采,思維忘卻了他們該有的想象力。重復著加深著前人的虛偽,假情假意,被精神束縛,隨波逐流,以致后面的千千萬萬輩。所以,為了挽救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社會,歌德提出:“少一點哲學,多一點行動的力量,少一點理論,多一點實踐,我們就可以得到一些拯救……人民通過學校和家庭教育可以從下面做出很多事來,統(tǒng)治者和臣僚們從上面也可以做出很多事來”。拯救我們的未來,必須需要大家的力量。歌德對近代文化病根的追究及探討給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的發(fā)展指引了一條明路。
    再看看在讀書學習上,歌徳說,“他們在學校里教的東西太多了,太多了,而且是漫無邊際的鋪開,遠遠超出聽課者的需要……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歌德針對當時的西方教育傳統(tǒng)提出的這些看法,雖說并非句句在理,但是在精學這個角度來說,確實是我們莘莘學子應該實踐貫徹的。學一定要致用,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符合實際的需要,專心致志地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讀這本談話錄,歌德的自由觀是最直擊我心靈的東西。歌德說,“自由是一種奇怪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自由,只要他知足……一個人如果只要足夠的自由來過健康的生活,進行他本行的工作,這就夠了……我們大家都只能在某種條件下享受自由……市民和貴族都一樣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給他的出身地位所規(guī)定的那個界限?!备璧逻€談到了他的好友席勒,指出席勒的送命就是自由理想害了他。依我愚見,歌德的自由觀實際上是一種節(jié)制的自由觀,且我認為而這種自由觀是現(xiàn)代人應有的自由觀。誠然,自由是我們畢生追求的東西,但是,如果是鉆牛角尖般追求一種絕對自由,是否就得要獨自一人不受任何工作、情感、區(qū)域的束縛,浪跡在天涯,一個人享受自由同時享受孤獨和寂寞,恐怕到時任隨多大的地域空間也只能更加的凸顯自己的孤零。所以,我們追求自由,但是我們還仍在這世界生活,我們應該知足,我們的日常的一般的行動是不受束縛的,我們頭腦中的思想是自由,同時,我們還是得正常的與人交往,工作,吃飯。總之,我們得學會在某種條件下享受自由。
    欣賞這些作品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顆向往著文學藝術的心,更重要的是深厚的文學功底,時間的沉淀,和對作品相關文化環(huán)境的了解和理解。或許我們還無法汲取這些偉大作品中的精神內核。歌德作為魏瑪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在《歌德談話錄》中,也有很多有關藝術和現(xiàn)實之間關系的討論。我們知道,歌德對光和色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十分自豪,艾克曼在記錄了他和歌德有關《顏色學》的談話,以及前篇提到的牛頓關于光和顏色的錯誤學說等,無不體現(xiàn)了歌德對自然科學的關心程度和他的唯物主義立場。與此同時歌德還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歌德提醒艾克曼說,我們對自己學過的東西,歸根到底,只有能在實踐中運用的上的那一部分才記得住。在大學中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對于教師在講課是說的話,只記住了按他的時間傾向可以用得上的那一部分,凡是不能在實踐中運用的東西全忘了。這些話體現(xiàn)了在歌德眼中實踐的重要性,也使得他在談論有關文學藝術和自然之間關系的時候,體現(xiàn)出辯證法的特色,即認為文學與藝術是一種主觀與客觀相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他說,藝術家對于自然有著雙重的關系,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隸。在我看來,這段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藝術家要憑借自身的修養(yǎng)來使自然成為藝術創(chuàng)造中的可用媒介。但我并不認為藝術家是自然的奴隸,藝術家的確需要借助自然的物質材料來表現(xiàn)個人的藝術旨趣,但這并不應該稱作自然的奴隸。大自然是客觀存在的,人類對其加以合理的運用是無可厚非的,更何況是用作藝術創(chuàng)作上呢。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意蘊深刻的書,內容涉及的很多方面可能并不是吾等才疏學淺之輩能夠參悟的,只能憑著我的本真盡力的去思考。歌德臨終時對身邊的人說:“打開窗戶,讓更多的光進來!”正如歌德臨終箴言所說,我認為,不管是何種層次的人閱讀這本書必定都會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進了腦海里。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
    《歌德談話錄》經過幾個月斷斷續(xù)續(xù)的讀,總算讀完了。
    這本書購于天津,那是1983年。沒想到讀完它卻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還能讓人這樣有興趣地讀下來,本身就證明了它的價值。
    其實還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個半世紀還多,他的言論能夠流傳下來,并能給人們以啟迪,的確是他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
    在讀的過程中,見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認為極為深刻的東西,我就用筆畫上記號。有的'是對人生的見解,更多的是關于文藝創(chuàng)作方面的。特別是關于詩的思維和創(chuàng)作。也是因為我對這方面特感興趣。
    讀這本書,研究歌德有用。作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文學家,不能說他談的一切都是真理。但從我的感覺,卻是到處都有著閃光點。這些閃光點是他集多年的思維探索的結晶。
    我們往往從偉人的一句普通話悟出一個道理,正說明他的這句普通話是經過多年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現(xiàn)罷了。
    收獲很大,不一一列舉了。
    有時間還可以讀,還會有新的收獲。
    這個談話錄是德國艾克曼輯錄的,我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譯的,主要是關于藝術方面的談話。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一
    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我的腦海里下意識地飛過很多在他的談話以及詩集中出現(xiàn)過的句子。從博爾赫斯本人的口中,我們不止一次地聽到過類似的陳述;他渴望自己是無,是金錢豹,是古蘭經的傳說中飛起的神毯,是老子出關時的坐騎。他渴望自己是所有。
    這是一種存在意識上的神秘主義。在他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無數(shù)個博爾赫斯在不停地論辯、衍生、湮滅和存續(xù)。這是他迷人的,也是令人困惑的地方。迷人的地方在于,一個有著泛神論傾向的詩人,在面對他眼中的虛無,或者思想中的無垠時,他的慨嘆與感受反而被放大到了無限;困惑的地方在于,我們不能以一種決定論或者單一的本質論去界定這位詩哲;我們只能不斷通過不同的路徑,去不斷地接近他。
    博爾赫斯,這位向往著無限、神秘、循環(huán)與不可知論的人,身上聚集了20世紀人類對于自身以及外界的典型迷惑。他沒有反抗歷史與存在中那些堅固的,如同鐵柵欄一樣的論調;他總是在以一種輕柔、呢喃以及略帶神秘和敬畏的語態(tài),去親近降臨到他身上的一切。
    所以,正如所有陳述博爾赫斯的文章一樣,對于他,我們最好的陳述,是感受和體會;是不去言說和書寫。我們站在他站立過的土地和平原上,看到永恒消逝和大地沉睡的陰影時,我們便和他一樣,成為了同樣的“博爾赫斯”。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二
    前幾天,我拜讀了德國作家艾克曼的經典作品《歌德談話錄》。這部書記載了歌德晚年的言行思想,將歌德的魅力發(fā)揮到極致。在德國文壇上,歌德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物,他的著名作品有《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歌德是德國古典主義文學的領先人物,在《歌德談話錄》中不難看出其深刻的哲學思想,古往今來,德國人都喜歡經典主義作品,而法國人則喜歡浪漫主義,代表作家如維克多雨果,羅曼羅蘭,英國喜歡實用主義文學,即貼近生活,貼近自然。
    不同的文學作品也決定了不同的文化內涵,除了英法德之外,歐洲還有其他民族文化,如北歐,有卜易生,安徒生等作家,東歐主要以波蘭和俄羅斯文學為主,更重要的是,歐洲誕生了著名的諾貝爾獎,成為全世界學者,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獎項。歌德以其幽默的話語,一語道破當時的社會,歌德不僅是作家,還是一位詩人,并多次指導本書作者艾克曼的詩歌創(chuàng)作,全書包括歌德對德國乃至世界的經濟文化政治的透徹分析,句句話語令人終生受用,其蘊含的深刻思想,不是我一朝一夕能了解知曉的。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言語指引人的進步!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三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你會了解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致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
    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凈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fā)展。就在1827年,他發(fā)下了三大誓愿:
    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
    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接起來;。
    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
    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為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
    歌德談話錄讀后感篇十四
    在本書中。許先生自我標榜自己已經超脫了民族史觀,達到了世界史觀。那么什么是許先生所謂的世界史觀呢?許先勝所謂的世界史觀就是果黨鞠躬盡瘁,土共奸詐狡猾,汪奸心有苦衷,迫不得已,日本可以原諒(戰(zhàn)爭可恨,人民可以原諒)、自己中立評判。一個連自己的民族史都沒正視過的人,居然號稱自己有世界史觀,笑話!
    對汪奸,許先生說:“老實講,汪精衛(wèi)大概也不想做漢奸,他可能以為替國家留些余地,爭取一些時間。汪精衛(wèi)苦心,他不是為自己的權利,他以為可以向南宋一樣,南宋偏安是高宗的主張,我們不能全怪秦檜...”。汪精衛(wèi)要是能想到后世居然還可以這樣洗白,真是都要笑醒了?!按蟾挪幌搿?、“可能以為”,這樣的話許先生真的說的出來,好死不死的居然還拿秦檜一起洗白,真是臉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