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范文(19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突出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識。教案中的教學步驟應該具體、明確,能夠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學習任務。探究式學習教案范文,助你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一
    3.受到愛護人民幣及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教育。
    一、引入激趣
    師:平時你跟媽媽逛商店時,最想買什么呀?
    生:我想買巧克力、玩具汽車……
    師:你知道逛商店買東西要用什么呀?
    生:要用錢。
    師: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揭題:人民幣的認識)
    二、認識面值
    1.同桌研討,了解學生知識起點
    師:你認識的人民幣有哪幾種呢?
    生:1元、2元、10元、100元……
    師:請同桌兩人先來認一認桌上信封里的錢(信封里放的都是些10元及以下的人民幣的面值,也稱小面額人民幣),把不認識的錢放在桌子上,等會兒拿到上面來。
    2.利用起點,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學生陸續(xù)把不認識的錢幣放到實物展示臺上來。
    師:誰能幫助他們來認一認呢?
    生:我知道,這是5角。
    生:這是2元。
    3.難點強化,鞏固知識
    師:你們在認識人民幣時,哪些人民幣容易看錯:請拿到上面來。
    生:5元與5角紙幣;
    生:2元與2角紙幣。
    師:請大家再認一認,找出區(qū)分的辦法。
    [評:難點突破中,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意讓他們自己提供易混的人民幣票面。]
    4.認識大面額人民幣,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師:你見過大面額的人民幣嗎?(取出來讓全班同學都來認一認。)
    生:100元、50元、20元。
    三、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1.分類
    師:同桌兩人取出信封里的人民幣,按照自己的方式分類。(教師巡視,時而傾聽他們的見解。)
    2.展示分類結果
    生1:我們是1分、1角、1元為一類;2分、2角、2元為一類;……
    生2:我們把紙幣和硬幣分開,分成兩類。
    生3:我們是分成元、角、分三類。
    師:這些分類方法都很好,今天我們先來研究元、角、分這一種分法。
    3.選擇需要的分類方法:元、角、分,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
    (1)第一層操作:找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把事先自己收集到的小物品)拿出來看價錢,從信封里拿出所需要的錢;同桌交換物品,再取錢,同桌核對。
    [評:這項操作的目的是鞏固對人民幣面值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2)第二層操作:買回這把卷筆刀,要用1元錢,請你從信封里拿出1元錢。
    多媒體展示學生組成1元錢的方法:
    a)1元硬幣或紙幣;b)兩個5角;c)5個2角;d)10個1角;e)1個5角,2個2角,1個1角。
    (3)從上面組成1元的方法中,你能看出元和角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
    (根據學生取錢情況選擇展示)
    得出1元=10角
    (4)是:誰能從1元=10角,得出1角=()分?
    生:1角=10分。
    四、綜合應用
    師:回到商店里,買一樣你所喜歡的東西,不過,先得猜一猜,他們的價錢。(教師出示實物,讓學生猜一猜價錢并拿出這些錢,上講臺來買去。)
    一盒顏料、一副三角板、一本記事本……
    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購物活動。商品在各組桌子上的盒子里,每組兩人當營業(yè)員,其余同學當顧客,可以討價還價。
    (學生興趣盎然地買東西,教師巡視各組。)
    五、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你獲得了什么新的知識?
    生:我認識了人民幣。
    生:我學會了買東西。
    生:我覺得當營業(yè)員挺不容易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要計算,還要找錢。
    生:要辨認清楚,有的差不多的。
    生:還有假幣。
    師:真是收獲挺大的,人民幣是我們國家特有的,大家一定要愛護人民幣,還要節(jié)約用錢。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二
    認識小面額人民幣。人教版教材第52、第53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二的第1、第2題。
    本課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了解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程度,把人民幣這一概念的學習設計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通過兌換人民幣,讓學生明白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最后開展各種購物練習,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1、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
    2、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認識人民幣之間的關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4、使學生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錢,知道如何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1、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擬人民幣,讓學生在觀察、討論和操作等活動中認知。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小學和情景教學相結合。
    多媒體課件、模擬人民幣、文具用品。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看看老師給大家?guī)砹耸裁?
    用實物投影出示模擬錢幣。(學生回答錢或人民幣)
    師: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錢,我們中國的錢叫人民幣。這些錢就是我們國家發(fā)行的法定貨幣——人民幣。(板書)
    請你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幣?
    出示教材第52頁第四幅主題圖。
    師: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說一說圖意。
    先在小組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安排零花錢的,有存錢的習慣嗎?存錢可以做什么?老師再指名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
    (1)、出示我國發(fā)行的小面額的人民幣的品種,使學生對我國各種小面額的人
    民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2)、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么多種小面額的人民幣的。
    學生自由發(fā)言。(如:顏色、大小、圖案、圖案中的數字等)
    (3)、教師參與把人民幣進行分類的活動,認識人民幣的單位。
    每個學生先將課前準備好的學具(模擬人民幣)進行分類,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各自的分類方法。
    提問: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1、有的把紙幣分為一類,把硬幣分為另一類。
    2、有的把分幣分為一類,角幣分為一類,元幣分為一類。
    老師利用課件并配以音樂展示第2種分類的過程與結果。
    a、先展示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1元)
    b、再展示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1角、5角)
    c、最后展示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1分、2分、5分)
    師:各類面值的人民幣一共有多少個?
    觀察上面的人民幣,同學們還發(fā)現了什么?(每一張人民幣上都有國徽,國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志,代表了我們祖國的尊嚴!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人民幣上亂寫亂畫,更不能侮辱人民幣。)
    3、學生通過給人民幣分類觀察總結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板書:元角分)。
    三、活動:換錢中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例2)
    (1)、師與生換錢。1張5角可以換()張1角。
    1張1元可以換()5角。
    1張1元可以換()1角。
    2張1角是幾角?
    2個5分可以換()個1角
    1角可以換()1分……
    (2)、生與生換錢。(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同桌分別拿兩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進行兌換。(學具中的模擬人民幣)
    (3)、學生獨立換。(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小結:通過換錢活動,我們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板書:1元=10角1角=10分
    四:鞏固練習。
    1、1角=()分20分=()角1元=()角
    10角=()元40角=()元5元=()角
    2、練習十二第1、2題。學生審題,獨立完成,指名說出答案,教師巡視,訂正做錯的,并找出錯誤的原因。
    3、模擬購物。
    進入小小超市的文具店去購物。
    教師出示貨架,上面擺有幾種標價不同的物品。(文具盒5元/個、鉛筆5角/支、橡皮6角/個、練習本3角/個、轉筆刀2元/個)
    指名一人當售貨員,其余同學分組當顧客來購買不同的商品,并說出自己的的購買方法。(滲透:購物時我們應該要守秩序,講文明,養(yǎng)成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五、小結:
    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過得真快呀,你們學到了什么?
    同學們真棒,不但學會了很多知識,認識了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還能自主購買商品,懂得了要愛惜人民幣,愛護人民幣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下一節(jié)課,我們還將進一步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以及人民幣簡單的計算。
    認識人民幣
    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這節(jié)課我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認錢、擺錢、換錢、購物等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人人參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切實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在課堂上盡量做到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把握時機,滲透了我們要愛惜人民幣,愛護人民幣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學會知識又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這樣數學課程既不單單是數學內容,也不完全變成法制課,恰到好處地滲入一些法律知識,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也增加了學生一些法律知識。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三
    1、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2、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值。
    3、通過游戲"買文具",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學具:人手一份買文具的作業(yè)單。
    "小朋友這是什么,你們認識它嗎?"(錢、鈔票)"我們熟稱的錢,也可以稱為人民幣,它分為紙鈔和硬幣。""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通過觀察人民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幼兒依次認識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二、游戲"買文具"。
    "今天我們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請小朋友注意觀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兒逛文具超市。
    (2)幼兒用完整地語句講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們要來買文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需要多少錢?"。
    先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價格、了解小數點前面數字和后面數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兒操作。
    三、小組活動。
    "今天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買文具的作業(yè)單,我們也來做一次小顧客,也來買文具。買的時候請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價格和人民幣的面值,然后用線把它們連起來。"。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四、活動評價。
    在組織認識人民幣這一課前,我們還在猶豫著是讓老師自己準備,還是請幼兒自己帶?起初我們想自己帶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怕有些家長認為幼兒園里要家長配合的地方太多,一會兒帶這,一會兒帶那,連錢也要帶?又怕萬一丟了,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本文但一想,明天剛好是遠足活動,也許準備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機會來一個購物實踐活動?不是“結合家庭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育活動”,很好的一個機會嗎?通過孩子自己帶錢,并去體驗購物帶來的快樂,一舉兩得,再麻煩,我們也決定拋開顧慮,試一試。
    更令我們欣慰的是,在放學時,家長們見孩子拎著自己買的東西,興奮地告訴他們自己購物時的經歷,那快樂的模樣,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中確實成長了,對老師的做法也表示贊同,沒有絲毫的責備麻煩的意識,他們紛紛表示,會更加支持我們的工作。
    對家長,對孩子,對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們的收獲會更大!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四
    1、(電腦播放小朋友在超市購買物品的情景,然后定格在文文和售貨員付錢找錢的畫面上)。
    文文:阿姨,我買一只機器貓,請問需要多少錢?(電腦演示)。
    阿姨:小朋友,機器貓的價錢是20元。
    文文:阿姨,給。(給2元)。
    阿姨:小朋友,這只機器貓要20元錢呢!這是20元嗎?
    文文:唔……。
    阿姨:小朋友,你買東西必須先。
    2、師:我們一起來。(板書課題)比一比,看誰學得好,同學們,加油呀,可不能輸給文文。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學會簡單的取幣、換幣。
    2、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
    (1)運用生活經驗,在換幣、取幣的過程中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模擬購物,初步認識商品有標價,感知購物的過程。
    3、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2)受到愛護人民幣、勤儉節(jié)約等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人民幣的特點及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人民幣的換與取。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二冊第60~62頁。
    教具準備:
    小面值的人民幣。
    學具準備:
    小錢箱、小面值的人民幣若干,商品。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述:小朋友,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需要什么?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又叫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認識人民幣)。
    2、認一認。
    (1)師述:每個小組都發(fā)了一個盛錢的小箱子,我們稱它為小小銀行,請你們到小小銀行里拿兩張你認識的人民幣。
    (2)下面請小朋友相互介紹一下你拿的是多少錢,說說你拿的人民幣有什么特征?(適時介紹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
    (3)小結:我們已經認識了1元的錢和比1元少的錢,其中1角、2角、5角這些都是幾角的錢,1分、2分、5分這些都是幾分的錢。剛才小朋友講到1塊或幾毛,這是平時講的土話,1塊應該說成1元,幾毛應該說成幾角。
    3、練一練。
    做第61頁“想想做做”第1、2題。學生齊做后展示答案,共同訂正。
    4、拿一拿。
    你會拿5角錢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拿出5角錢后交流。
    (2)提問:如果買1張郵票,應付多少錢呢?你會拿8角錢嗎?
    拿好在組里交流,比一比哪組拿法最多,再請一組在班內交流,其他組補充,小學數學教案《2.5.1認識人民幣|人教課標版》。
    5、認識1元=10角、1角=10分。
    (1)提問:如果買1盒筆芯,要付多少錢?你能拿1元錢嗎?(學生拿一拿,同桌檢查,相互交流。)。
    師述:付1元錢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種方法都是付幾角?10角就是多少?1元就是多少?
    板書:1元=10角。
    (2)想一想:1角=()分。
    二、小小商店:
    1、師述:剛才小朋友表現得很好,下面請小組長給每個小朋友發(fā)1張1元的人民幣。
    2、創(chuàng)設一個購物情境。
    (1)出示物價牌,并擺放若干實物。
    (2)橡皮自動鉛筆鉛筆尺本子美工刀。
    2角7角4角3角5角9角5分。
    (3)安排售貨員和收錢、找錢的人員——準備好盛錢箱。
    3、進行購物活動。
    拿1元錢喜歡買什么就買什么。
    4、學生自由購物,交流。
    1元錢你買了什么東西?
    先交流買1件,應找回多少錢,再交流用1元錢買兩件或更多件東西的付錢、找錢情況。
    三、課堂總結:
    1、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哪些人民幣?你還知道些什么?
    2、我們從小要養(yǎng)成節(jié)約用錢的習慣。另外,人民幣是國家印制的,我們不能亂折人民幣或者在人民幣上面亂畫,要愛護人民幣。
    四、課后作業(yè):
    1、幫媽媽購買物品。
    2、到商店看一看,有哪些東西的價錢大約是1元。
    五、板書設計:
    1元=(10)角。
    1角=(10)分。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六
    2.技能目標:通過列舉生活中購物,乘車購票,存錢等使用人民幣的例子,說明人民幣在商品流通過程的功能和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目標:通過一位小朋友存錢,教育學生保管好自己的零用錢。明白積少成多的道理,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品質。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七
    《認識人民幣》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知識。本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人民幣的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在教學前我為孩子們留了課外實踐作業(yè):
    1、回家數出自己積攢的人民幣
    2、幫媽媽購買物品,觀察商店里物品的標價。
    通過課外實踐活動,使課內的學習活動得以延伸,通過數自己的存錢和幫媽媽購物活動,為本節(jié)做了準備,既鞏固了本節(jié)所學,又并再一次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享受成功的樂趣。
    本節(jié)課根據一年級學生愛玩、活潑、好動的特點,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為主線,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創(chuàng)設能激活學生已有經驗的情境,讓學生的知識經驗系統(tǒng)化,數學化。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在實際操作中體驗。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積極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在愉悅的心情中學數學,做數學,創(chuàng)造數學。
    2、加強問題意識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重視對待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不足之處是:在討論時,個別學生沒有充分討論。個別同學對元、角、分之間的關系還是掌握不好。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八
    幼兒認識簡單的人民幣并有買小零食的經歷。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了解人民幣的用途。
    2.知道人民幣基本的貨幣單位元、角、分及人民幣的簡單換算關系。
    重點難點。
    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了解人民幣的用途。
    活動準備。
    1.字卡元、角、分。
    2.每個幼兒自帶不同面值的人民幣4~5張,教師自帶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若干。游戲幣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點名問小朋友他們的新衣服怎么來的,教室里的電視怎么來的等,讓幼兒知道錢雖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無法生活的。既然我們離不開錢,(錢在我們中國叫人民幣)離不開人民幣,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
    1.幼兒拿出自己帶來的人民幣介紹。
    2.教師介紹自己帶來的人民幣把它隨意的放在黑板上。
    3.教師請幼兒給人民幣分成幾家,按元,角,分分好貼在黑板上,師幼總結它們各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分別是:元、角、分。相繼出示字卡:元、角、分。
    4.游戲:買東西。
    幼兒扮演老板和買東西的人,去買東西沒用完錢,應該補回來,引出元、角、分的簡單換算,教師介紹元、角、分的換算關系讓幼兒有初步的印象。
    三、游戲活動。
    玩法: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聽教師的指令拿相應面值的游戲幣。如:教師說8元,幼兒可以拿1個5元,1個2元、1個1元。還可以拿4個2元等??茨慕M幼兒能最快拿出來。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活動中幼兒很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在活動中一直表揚和鼓勵幼兒,讓幼兒在認識人民幣時很認真。做游戲時,感受到了游戲的快樂。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九
    1.認識一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如何識別人民幣幣值的正確方法。
    2.了解人民幣的單位,知道元、角之間的大小。
    3.在購物游戲中,初步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課件、人民幣、籃子等。
    (一)、認識人民幣
    1、直接引入:師——“請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大屏幕?!?BR>    2.猜測(課件):a、“這是什么?”“對了,這就是錢。”
    b、“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些錢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數字、顏色、圖案、紙張大小不一樣)
    “你們知道這些錢共同的名稱嗎?”(人民幣。)
    c、小結:人民幣又分紙幣與硬幣。
    3、讓幼兒了解錢的用途。
    師:你們知道錢是用來做什么的嗎?它對人們有什么用處?
    小結:人們通常用錢來買東西,比如我們穿的衣服、褲子,吃的菜等等;錢雖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沒有錢,我們都難以生活下去。
    4、對幼兒進行養(yǎng)成教育。
    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認一認、說一說
    課件:你都認識哪些人民幣嗎?你認識的有哪些?看看說說這些人民幣的面值各是多少:1角、5角、1元、5元、10元等。
    (1)重點介紹角幣,識別角幣的單位。
    (課件)紙幣1元,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有幾個數字1?教師點擊課件,共同尋找人民幣1元上的數字。
    怎么知道它是1元而不是1角?從漢字、拼音的單位上都能告訴我們是1元,找出1元的人民幣,并小結:原來1元人民幣既有硬幣又有紙幣,他們都是1元面值的人民幣。
    看課件,找找還有哪些人民幣也有硬幣,隨機轉動。
    (2)互動游戲
    a、師取錢,幼兒說。
    b、老師說,幼兒取。
    (三)游戲“湊錢”
    1、小結:學會湊錢
    2、幼兒游戲,老師指導。
    3、集體檢查湊出的錢是否不多不少剛好買你所需的學習用品,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x元錢。
    本節(jié)課來源于大班下期《領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已經開始接觸到人民幣,如收到壓歲錢,隨大人去超市購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親身購物的經歷,所以他們對人民幣也有一定的感性經驗,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學期幼兒對10以內數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這也為感受10元以內人民幣的數量關系作了知識方面的準備。在本次活動中,認識人民幣,知道面額的大小,了解元與角的關系,是個重點,而使用人民幣進行分解組合,有計劃合理消費是個難點,整個活動以“認識人民幣”——“識別人民幣面值大小”——“為災區(qū)小朋友購買學習用品”三個環(huán)節(jié)來貫穿,從而讓幼兒在富有情趣的活動中來獲得人民幣的粗淺知識,練習10元以內人民幣的分解組合,及養(yǎng)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使用了課件、實物等教具讓幼兒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來讓幼兒認識人民幣及其面值,知道它們的單位大小關系。在活動中發(fā)現幼兒能夠很好的掌握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而對元與角之間的大小關系不清楚,所以我請幼兒比較:數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知道其單位不同、數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環(huán)節(jié),根據幼兒的知識準備,我們設計了超市購物的游戲,讓幼兒來感受x元錢的不同組合形式。這里我們給幼兒準備了10元、5元、2元、1元面額的人民幣,在操作活動中,我們?yōu)橛變禾峁┑臄底皱X也是有講究的,10元只有1張,5元面額的有1張,2元面額的有1張,1元的比較多,這樣做就是要促使幼兒在沒有x元面額的情況下動腦筋去嘗試別的組合形式。而且這里我向幼兒提出了要求,購物后幼兒之間要互相交流,這個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進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進行著自我糾正,自我調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加入了收銀員教師的收錢環(huán)節(jié),既對幼兒的操作進行了驗證,又使活動更加情節(jié)化、游戲化了。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十
    :本課教學內容為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重點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和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的換算應用是本課的難點。
    :有關人民幣的知識,學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有一定的直接經驗。在這節(jié)課中,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以小朋友購物的情節(jié)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促使學生主動探究。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6~48頁。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使學生對全套人民幣能清晰地識別。以識別過程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知道元與角之間的進率: 1元=10角。
    3.在取幣、付幣、找?guī)诺然顒又?,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初步的觀察能力、主動與他人合作的態(tài)度、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并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品質。
    :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元與角之間的進率:1元=10角。
    備:每組兩袋人民幣、教學多媒體課件。
    實物:各種文具。
    一、引入階段
    1、師出示玩具豬問同學們:瞧,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學生答玩具豬).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錢買來的(點幾名學生猜)師鼓勵:同學們都猜得很好!
    2、師提問: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錢呢?(點幾名學生說)師鼓勵:同學們觀察真仔細。
    3、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錄像,師出示“乘坐公交車時投幣及小朋友在超市買東西”課件讓學生看:
    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些什么?(學生答)有坐過公交車和到超市去買過東西嗎?一定有,那么你們買東西的錢從哪兒來的呢?(學生說爸媽給的、壓歲錢存的等)
    4、師提問:零花錢除了可以用來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外,還可以用來干什么?(點名學生答)學生想不出,師提醒前年汶川地震你們把你們的錢拿來干什么了?(學生答獻愛心),這時師出示小朋友存零花錢課件.
    教育學生養(yǎng)成存錢的良好習慣,告訴學生積少存多、不亂花錢的道理,別人有需要幫助時可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師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
    二、小組合作,自主發(fā)現,認識人民幣
    1.認一認,說一說。
    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很多人民幣,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交流,看誰認得多。 (小組活動,初步認識人民幣)
    匯報認識情況。
    2.再看一看,說一說
    你有什么方法記住這些人民幣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認識方法
    師:對了,小朋友們說得很好,認識人民幣可從圖案、字樣、顏色、數值、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
    觀察各種人民幣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新發(fā)現?
    3.課件展示整套人民幣,以游戲的方法再次辨認人民幣 搶答反饋小組活動的學習效果。
    師:看,有一只不服氣的跳跳熊要考考你們了。跳跳熊跳到哪張人民幣旁邊,就請你快快說出它的面值是多少,看誰答的又對又快! 課件演示跳跳熊,學生搶答。
    4.分一分,理一理。
    師:請大家按照你自己喜歡的方法,把這些人民幣分一分,理一理,比一比哪個小組整理得又快又好。
    5.匯報交流。
    師:哪個小組愿意來展示一下你們組的整理結果?做得最好的這一小組上來吧!
    師:同學們整理得都不錯!不過同學們要注意,人民幣因為很多人都用過,上面難免留下病毒與細菌,所以為了保障大家的健康,要養(yǎng)成用完人民幣及時洗手的衛(wèi)生習慣。
    6.認識教材上沒有的新版的5元和5角
    師:觀察一下,你手中的哪種人民幣書上沒有介紹。
    7.課間休息:唱《一分錢》
    要像歌中的小朋友一樣,學習他拾金不昧的精神。
    生:買過。
    師:會買東西嗎?
    生:會。
    8.猜一猜,擺一擺。
    (1)出示一枝鉛筆。
    師:同學們用的鉛筆都是多少錢的?
    師:請每個組的1號選手用人民幣擺出鉛筆的價格
    (學生活動,擺價格)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生匯報交流。
    師:你們真聰明,都擺對了,1個2角和2個1角都是2角。
    (2)出示轉筆刀。
    師:這個轉筆刀是5角錢,請每組的2號選手用人民幣擺出轉筆刀的價格。(學生活動)
    課件演示,激發(fā)興趣
    (3)出示格尺。
    老師也聽明白了,原來1元和10角是一樣多的。(板書1元=10角,齊讀。)
    9.合作交流—換錢游戲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時需要整錢,有時需要零錢,小組內兩人之間互相公平、準確的進行換錢游戲。如:一人拿一元錢,另一人拿等值的錢交換。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
    2、練習九的1、2題。
    四、應用拓展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十一
    今天,媽媽教我認識了人民幣,人民幣就是我們用的錢。
    我首先認識了硬幣,有1角,5角和1元的,它們都是圓形的,1角最小,1元最大。我知道了5角可以換5個1角,1元可以換2個5角,也可以換10個1角的。
    又認識了紙幣,就是一張張紙做成的。媽媽先拿了一張小小的,我從來沒見過,媽媽說這張紙幣是1角的,它和硬幣1角代表的錢的大小是一樣的,只是一個是硬幣一個是紙幣。還有五角的紙幣也是和5角的硬幣一樣的,我沒見過這兩張紙幣,是因為現在市面上這種面值的很少用了,大多數都是用硬幣的。
    還有一元紙幣和一元硬幣,面值大小也是一樣的。我又認識了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紙幣,它們顏色不一樣,大小也一樣,媽媽讓我一一把它們擺好,我知道了十元可以換2張五元的,二十元可以換2張十元的,五十元可以換5張十元的.,最大的一百元可以換10張10元的,還可以換5張20元,但只能換2張50元的。
    接著媽媽讓我用人民幣去買東西,我們去了肯德基,要買3個甜筒,我算了算1個甜筒6元錢,買3個就是18元,我給了收銀員阿姨一張100元的大錢,她找了我82元,還讓我數清楚,我數了數果然是82元,和我算的一樣。我和媽媽、妹妹一起吃著甜筒,開心極了。
    我學會了自己買東西,更加開心了。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認識人民幣,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2、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向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合理使用人民幣的教育。
    教學重點: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等值間的換錢。
    對教學重難點突破的闡述: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參與觀察人民幣、數錢、換錢的活動,引導學生先分類,將面值不同的人民幣放在一起,交流自己辨認不同面值人民幣的方法,在認識了元角分的基礎上,組織兌換人民幣,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一個存錢罐。
    學生準備:自己存錢罐中的人民幣。
    預習提綱:
    教學過程:
    一、預習展示、提出問題:
    拿出存錢罐,問:同學們認識它嗎?對于人民幣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二、研究問題、精講點撥:
    師出示一張1元的人民幣:誰知道這是一張面值多少的人民幣?在你的存錢罐里找出這樣的人民幣。
    生:上面寫有“1元”。
    找一找,你手中還有那些也是以“元”作單位的人民幣?
    生:2元、5元、硬幣??????。
    師:你能找出以“角”作單位的人民幣嗎?說說看,有哪些?
    把2角和2元的人民幣放在一起,看看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生:單位不一樣。
    生:圖案不一樣。
    生:2角短一些,2元長一些。
    ??????。
    師:找一找,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都有哪些?你發(fā)現了什么?
    4、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師:老師想用1張1元的人民幣換成1角的人民幣,誰能幫幫老師,應該換幾張?為什么?
    生:10張。1元=10角。
    師:1角可以換多少分?
    三、類化練習、限時作業(yè):
    類化練習:能數數你的存錢罐里有多少人民幣嗎?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1元=10角1角=10分。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十三
    認識小面額人民幣。
    本課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了解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程度,把人民幣這一概念的學習設計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通過兌換人民幣,讓學生明白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最后開展各種購物練習,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1、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
    2、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認識人民幣之間的關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3、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4、使學生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錢,知道如何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1、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擬人民幣,讓學生在觀察、討論和操作等活動中
    小組合作小學和情景教學相結合。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模擬人民幣、文具用品。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看看老師給大家?guī)砹耸裁??用實物投影出示模擬錢幣。(學生回答錢或人民幣)師: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錢,我們中國的錢叫人民幣。這些錢就是我們國家發(fā)行的法定貨幣――人民幣。(板書)請你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幣?結合教材第52頁前3幅主題圖,學生自由回答,體會人民幣的用途,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出示教材第52頁第四幅主題圖。師: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說一說圖意。先在小組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安排零花錢的,有存錢的習慣嗎?存錢可以做什么?老師再指名回答。
    師小結:人民幣在生活中應用這么廣泛,我們從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要養(yǎng)成節(jié)約用錢,知道如何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
    板書:認識人民幣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
    (1)、出示我國發(fā)行的小面額的人民幣的品種,使學生對我國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2)、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么多種小面額的人民幣的。學生自由發(fā)言。(如:顏色、大小、圖案、圖案中的數字等)
    1、有的把紙幣分為一類,把硬幣分為另一類。
    2、有的把分幣分為一類,角幣分為一類,元幣分為一類。老師利用課件并配以音樂展示第2種分類的過程與結果。a、先展示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1元)b、再展示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1角、5角)c、最后展示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1分、2分、5分)師:各類面值的人民幣一共有多少個?觀察上面的人民幣,同學們還發(fā)現了什么?(每一張人民幣上都有國徽,國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志,代表了我們祖國的尊嚴!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人民幣上亂寫亂畫,更不能侮辱人民幣。)
    四:鞏固練習。
    2、練習十二第
    1、2題。學生審題,獨立完成,指名說出答案,教師巡視,訂正做錯的,并找出錯誤的原因。
    3、模擬購物。進入小小超市的文具店去購物。教師出示貨架,上面擺有幾種標價不同的物品。(文具盒5元/個、鉛筆5角/支、橡皮6角/個、練習本3角/個、轉筆刀2元/個)指名一人當售貨員,其余同學分組當顧客來購買不同的商品,并說出自己的的購買方法。(滲透:購物時我們應該要守秩序,講文明,養(yǎng)成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五、小結:
    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過得真快呀,你們學到了什么?同學們真棒,不但學會了很多知識,認識了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還能自主購買商品,懂得了要愛惜人民幣,愛護人民幣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下一節(jié)課,我們還將進一步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以及人民幣簡單的計算。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十四
    生:今天老師穿了新衣服,挺好看的。
    師:是嗎?謝謝!這件衣服我是在海鹽的超市里買的。小朋友,你買過東西嗎?
    生紛紛回答。
    師:買東西要用什么付款呀?
    生回答錢,鈔票等。
    師:我國的錢就叫人民幣(課件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繼續(xù)邊用課件演示邊向學生介紹美國的叫美元、日本的叫日元、香港的叫港幣等。
    片段二、
    (2)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交流,看誰認得多,把不認識放在旁邊。(學生活動)。
    (3)匯報交流,把各小組不認識的請其他小組里的同學幫忙,并說說怎么認的?
    (1)你能把這些人民幣分分類嗎?
    (2)學生動手操作。
    (3)展示交流不同的分類方法,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么分。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展開教學。使學生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人民幣有不同的版本。
    (4)四人小組合作,一人拿人民幣,其他三人說面值。
    片段三、
    1、小朋友,老師帶你們到超市去看看。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價錢。
    2、如果想買一塊橡皮,應該付多少錢?可以怎么付?同桌兩個小朋友可以拿出學具來擺一擺,比比那個同桌想出的方法多?(學生活動)。
    3、學生匯報交流方法。并讓學生說為什么這樣拿。
    1元10角。
    2個5角。
    5個2角。
    1個5角2個2角1個1角。
    1個2角8個1角。
    3個2角4個1角。
    2個2角6個1角。
    4、從這么多的拿法中,你發(fā)現了什么?同桌可以討論一下。
    反思:回顧本課的教學,覺得在不少環(huán)節(jié)上沒有處理好。
    首先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深入人心。在教學設計中,能盡量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比如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等環(huán)節(jié)都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但是問題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于學生對分幣的陌生,應該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5分是5角嗎?”讓學生來展開討論,雖然可能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但是回避學生的問題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沒有組織好,充足的時間是探究的保證,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其次是分幣的教學不夠理想。第一是學生對分幣比較陌生,因為“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而我對此又估計不足。第二是認為分幣很少用到,便想輕輕帶過。其實這是認識人民幣的起始課,分幣的認識同樣重要,雖然分幣不大使用,但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系,分幣的認識不容忽視。
    第三是教學重點的把握。教學重點是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突出辨認人民幣的方法,但是不必面面俱到,不必要求學生去認、記人民幣的顏色、圖案等。其實我覺得只要學生會認就可以了。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十五
    1.認識面值10元以內的以元、角為計量單位的紙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2.結合生活經驗,了解錢的用途。
    3.嘗試計算一組“錢幣”。
    1.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5角紙幣若干。
    2.鉛筆,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1.復習對硬幣面值的認識。
    出示已認識過的硬幣并復習硬幣的面值。
    2.認識面值10以內以元、角為計量單位的紙幣。
    (1)出示紙幣,逐一認識10以內以元、角為計量單位的紙幣。
    (2)提問:“你們認識這些錢嗎?它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硬幣與紙幣)
    (3)師:“它們分別是多少錢呢?”“你怎么知道是×元錢呢?”(通過觀察錢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
    2.游戲:小孩小孩真愛玩。鞏固對紙幣面值的區(qū)分。
    玩法:教師把各種面值的紙幣貼在周圍,幼兒念兒歌:“小孩小孩真愛玩,摸摸這,摸摸那”。當幼兒聽到指令“摸摸×元(角)跑回來!”后,跑到相應面值的紙幣前摸一摸,跑到教師面前:“我摸到×元(角)跑回來!”同時教師檢查幼兒是否摸錯。
    3.結合生活經驗講述,了解錢的用途。
    (1)你們知道錢是用來做什么的嗎?
    (2)你見過誰什么時候使用過人民幣?它對人們有什么用處?
    小結:人們通過錢來買東西,繳費等;錢雖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沒有錢,我們都無法生活下去。
    4.連線游戲:出示幼兒用書,讓幼兒將錢幣和相應面額用線連接起來。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認識的人民幣,并知道面值大小區(qū)別。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十六
    人民幣是我們國家的錢幣,孩子對錢的認識與生俱來,孩子經常出入超市商場見的多用的少,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我們開展了一節(jié)科學活動《認識人民幣》,運用孩子已有的經驗正確認識人民幣的面值和圖案!
    1.初步了解人民幣的特征,知道人民幣有各種面值和各種圖案。
    2.知道人民幣是我國的貨幣,懂得要愛惜人民幣。
    硬幣和紙幣若干
    一、以談話方式引入主題,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提問:“去超市用什么才可以買到東西?”“你們想自己去買嗎?”
    2.想學著去買東西,必須認識錢,我們一起去認識吧!
    二、區(qū)分硬幣和紙幣
    1.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區(qū)分出硬幣和紙幣。
    2.知道印有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的錢又稱“人民幣”。
    三、認識錢幣的面值與圖案
    一一認識硬幣和紙幣的面值與圖案。
    四、知道人民幣是我國的貨幣,懂得要愛惜人民幣
    延伸活動:
    1.幼兒向家長介紹學到的關于錢幣的小知識。
    2.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認識其它國家的錢幣。
    3.讓爸爸媽媽帶自己去超市,運用自己認識的錢幣去購物。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十七
    1、認識1元內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名稱,知道它們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
    3、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1、認識1元內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名稱,知道它們的面值是不同的。
    2、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
    每人一個學具盒,內有元、角、分的人民幣若干。
    在游戲區(qū)布置銀行、商店。
    教師出示一些學習用品:小朋友你們用的這些東西是誰給你買?你們想不想自己學著到商店里去買呢?想自己去買,就必須認識錢,現在我們來一起認識錢。
    1、請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這些錢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操作回答,教師總結:圓圓的、硬硬的叫硬幣。長方形的,像紙一樣的叫紙幣。
    3、請幼兒把紙幣和硬幣分開。
    (一)觀察硬幣的不同。
    1、請幼兒觀察1元、5角、1角……的硬幣,它們有什么不同?
    2、教師小結:這些硬幣的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圖案不一樣、數字不一樣。
    (二)認識硬幣的面值。
    幼兒認識硬幣的面值,每個硬幣上都有一個數字,數字后面有個字。教師取一枚硬幣放在投影儀上,請幼兒觀察。這里有數字“1”,后面有一字“元”,這枚硬幣是1元,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其它面值的硬幣。
    (三)認識紙幣的面值。
    1、通過玩《紙幣找朋友》的游戲來認識紙幣的面值。
    2、玩游戲《看誰拿得對》:教師說出1元內的某種人民幣的名稱,幼兒迅速從學具盒中取出相應的硬幣和紙幣。
    玩法:一名教師扮銀行工作人員,一名教師扮商店營業(yè)員,幼兒扮顧客,幼兒去銀行取錢(不超過1元),再去商店買物品,想好買什么。游戲可變換角色進行。請能力強的幼兒扮演銀行工作人員和商店營業(yè)員。
    1、請幼兒討論:你用多少錢買了什么東西?
    2、買東西剩的錢該怎么辦?
    3、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不要亂花錢。
    1、教師帶幼兒到超市購物。
    2、家長為幼兒提供購買物品的機會,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
    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摸摸、看看、分分、說說,發(fā)現了硬幣和紙幣的不同和相同之處,充分體現了幼兒在自我操作中獲得知識的特點。幼兒參與積極性特別高。
    本次活動以游戲為主,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初步掌握了購物的基本常識,教育幼兒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讓幼兒充分積累社會活動經驗。
    在購物環(huán)節(jié),有個別幼兒取錢后不會購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應先充分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適當進行活動調節(jié)或個別指導。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十八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鞏固人民幣面值的認識,并能運用已學的辨認方法進行遷移,自主探索,拓展認識50元和100元,讓學生對常用的人民幣有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的認識。
    2、通過分層次的購物活動,使學生能根據具體的購物情境,靈活、正確地選取人民幣進行簡單的購物付款活動,體會付款方法的靈活多樣性。
    3、在取幣、付款等購物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tài)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受到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合理使用和節(jié)約用錢的意識。
    教學重點:在購物活動活動中,會根據問題情境,正確選取人民幣付款。教學難點:在購物實踐運用中,準確、靈活地思維和計算。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每個學生一個錢袋(內裝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和一個學具袋(內裝商品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
    出示:
    1元。
    師:媽媽買青菜花了1元錢,可以怎樣付錢呢?出示:
    師:媽媽買了蘿卜花了1元5角錢,可以怎樣付錢呢?2.認識大面值人民幣。
    出示:
    師:媽媽買了1條魚,付給店家這樣兩張錢,你知道這條魚多少錢嗎?出示:
    帶領學生認識面值5元和10元的人民幣,讓學生結合課前實踐活動說一說對5元和10元人民幣的認識。
    出示:
    豬肉20元雞肉50元螃蟹100元。
    圖片呈現媽媽付錢的紙幣。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大家族里,面值較大的人民幣。板書課題:認識大面值人民幣。
    二、教學互動,探究新知。
    師:請小朋友們從自己的學具袋里取出準備好的模擬人民幣,看看是不是每一張都認識呢?有不認識的可以請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還可以把你知道的關于人民幣的知識告訴給組里其他小朋友。
    學生的學具袋里應準備好各種面值的模擬人民幣,學生從中取出模擬人民幣,小組合作再認一認,說一說學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教師巡視指導。
    (二)購物活動:
    逛書店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認識了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買好菜,媽媽回家做飯去了,我們和玲玲一塊兒到書店去逛逛吧!
    1.出示書店情境圖:
    師:書店里有趣的故事書可真多呀!
    60元2角14元8角36元。
    14元5角40元92元。
    2.分組活動:用模擬人民幣擺出正好的錢數。
    要求:2人為一組(同桌互助),一人先根據書價用學具袋里的模擬人民幣擺出正好的錢數,同桌再幫他數一數,看看擺出來的錢數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就在他的表揚卡上畫一顆五角星。然后再互換,依次擺出所有書價格的錢數。比一比,看看誰得的五角星多。
    分組活動結束后,再集體匯報不同的擺法。
    3.比一比,什么書最貴?什么書最便宜?師:你是怎么比的?
    引導學生發(fā)現在比較價格時,可以先看元,再看角。
    (三)兌換活動:
    去銀行1.出示銀行示意圖。
    學生在課桌上擺出5張1元的模擬人民幣,教師巡視。
    同桌開展人民幣的兌換活動,先用模擬人民幣擺一擺,再數一數,共同完成教材例4。要求一邊換,一邊填寫結果。
    出示教材例4。
    完成后集體交流:說一說為什么可以這樣換。再出示教材p54“做一做”
    可以先用模擬人民幣擺一擺,數一數,再說一說為什么可以這樣換。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二第五題。
    (2)完成練習十二第六題。
    先帶領讓學生認清每張人民幣的面值,再由學生獨立算出給出的錢數有多少,再判斷能買到的是哪樣物品。
    2.拓展提高。
    應找回多少錢。
    認識人民幣數學教案篇十九
    人民幣?咦,什么是人民幣呢?爸爸媽媽告訴我,我們的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是中國的貨幣,就是每天他們給我買小吃的錢。
    硬幣,有一角的,五角的和一元的。爸爸媽媽告訴我以前他們年輕時還用1分、2分和5分的呢。還好我家里還保存著這些1分、2分和5分的,我可以拿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