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的鯉魚教案(優(yōu)質(zhì)13篇)

字號:

    教案能夠提前規(guī)劃并安排好教學資源,為教學提供有效支持。編寫教案時,要注重教學活動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教案案例,其中包含了一些獨特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一
    1、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2、幫助幼兒懂得污染了的水將會對人類,動植物造成危害。
    3、引導幼兒學習評價故事中的角色行為。
    【活動準備】。
    1、請父母帶幼兒觀察居住的河流、池塘的水質(zhì)。
    2、一杯清水,一杯臟水。
    3、故事錄音帶,故事課件,有關水污染的原因的圖片數(shù)幅,音樂《小鯉魚捉迷藏》。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培養(yǎng)幼兒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難點:幼兒知道水污染對人。動植物的傷害。
    【活動過程】。
    (一)設計懸案。
    幼兒一邊看鯉魚在河里游來游去的畫面,一邊聽音樂《小金魚捉迷藏》,接著畫面上的鯉魚突然在河里翻白肚皮,提出疑問:河里的鯉魚怎么了?為什么會中毒?請幼兒做法官,找出毒害鯉魚的兇手。引出故事《傷心的鯉魚》。
    (二)看課件,讓幼兒帶著問題聽故事尋找答案。
    1、聽完第一遍故事,提問幼兒,說出答案。
    (教師小結:原來是大黑熊的化工廠生產(chǎn)排出有毒的廢水,流進了河里,使河水有了毒,害的.鯉魚差一點死了。)。
    2、聽完第二遍故事,討論評價:黑熊做的對不對?為什么?
    (引導幼兒從兩方面看待問題,1、大黑熊辦工廠為大家造汽車是好事;2、但辦好事不能破壞周圍的環(huán)境,隨便向河里排放廢水,是有害大家身體健康的,是不對的)。
    (三)引導幼兒回憶在父母的帶領下觀察的河水,讓幼兒講述他們的想法。然后出示圖片,講解分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業(yè)廢水是嚴重的污染源。
    (2)生活污水。如洗衣水。洗澡水。糞便水,這些污水流入江河也會使河里的水變質(zhì)。
    (3)生活垃圾。許多人把江河當廠成大垃圾箱,把各種各樣的垃圾倒進江河里,把江河搞臭搞臟了。
    (4)農(nóng)藥和化肥。農(nóng)田若施用了過量的農(nóng)藥和化肥,殘余的會經(jīng)過雨水流入江河。
    (5)森林砍伐。江河兩岸的樹木被砍伐后,岸上的泥沙會流入江河,使河水變渾。(教師出示一杯清水,然后把少量沙土放進水中,水邊渾,再與一杯清水比較,讓幼兒感知水污染)。
    教師講解并置疑:當今世界包括我國水污染非常嚴重,全世界每年大約兩萬多人因沒有水喝被渴死;有人住在大河邊卻沒有水喝,沒有鮮魚活蝦吃,也無法用河水澆灌農(nóng)作物,因為河里流淌的是黑乎乎的臭水。地球上可利用的水資源是有限的,我們要保護水資源。
    (五)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該怎樣保護水資源?
    總結幼兒力所能及的做法,讓其在日常生活中行動起來,如:
    1、節(jié)約用水,一水多用;
    2、愛護花草樹木;
    3、垃圾分類處理;
    4、建議父母使用無磷洗衣粉。
    (六)活動延伸:開展“護水小衛(wèi)士”競賽活動。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二
    近日,不少釣魚愛好者發(fā)現(xiàn)了這條小溪,他們覺得這里是釣魚勝地,于是就成群結隊地來這里釣魚。他們每天要吸很多煙,要吃很多零食,而且把果殼紙屑都往小溪里扔。這可害苦了住在小溪里的居民,每天從天而降的“亂石”,常常把小魚小蝦們砸得頭破血流。這些還不算什么,最近小溪旁還新建了一家印染廠,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污水涌入小溪,原本清澈的溪水變得渾濁不堪,許多小魚小蝦們因為吸入了污染水,死傷無數(shù)。看著同胞們死的死,傷的傷,小鯉魚決定與印染廠廠長去理論。
    于是,小鯉魚來到了印染廠,找到了那個制造水污染的罪魁禍首----廠長。向他理論:“尊敬的廠長,您好!我是您的鄰居小鯉魚。我想請求您,別再向小溪里排放污染水了,因為我們魚類為人類的生存起著一定的保障作用??墒悄銈?nèi)祟悈s在對我們進行大屠殺。你們不但毀壞了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而且也糟蹋了你們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本來在夏天的時候,有很多人在水里游泳、嬉戲,并且還有小朋友跟我們一起玩耍、捉迷藏??墒?,由于水被污染,顏色發(fā)黑,并且發(fā)出陣陣惡臭,使人們怨聲載道,遠離我們。這是誰造成的呀,廠長,這是你們所排放的污染水造成的啊?!睆S長聽了小鯉魚的話,覺得很羞愧,滿臉通紅地說:“我們?nèi)祟愐彩菫榱松?,為了提高生活質(zhì)量,但每件事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的,所以就犧牲了我們門前的一條小溪,也影響了你們的生活。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將把治理污染放在第一位,爭取不把污水排放到小溪里,同時我們也要奉勸那些把垃圾丟入小溪的人們,不要再污染環(huán)境,并將清理小溪,還你們一個干凈幽雅的家,也還我們一個美麗的家園。”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三
    1.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光滑、粗糙等特性,學會用正確的詞表達自己的感覺。
    2.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出不同特性物體的名稱及作用。
    3.對感知探索活動感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紙箱兩個,紙箱內(nèi)分別放有冷、熱兩瓶水,棉花球、玻璃球、蠟光紙和砂紙等物品。
    2.放大的特性標志紙一張。
    三、活動過程。
    1.摸一摸、猜一猜。
    請幼兒分別將手放入紙箱中摸一件物品,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猜一猜是什么物品,并與身邊的小朋友交流。
    2.說一說。
    依次請個別幼兒說說他摸到的東西是什么感覺?(冷、熱、軟、硬、光滑、粗糙)可能是什么物品?(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在放大的特性標志紙上做記錄)。
    3.再次進行觸摸活動。
    (1)對物品再次進行觸摸活動,并按其相反的特性進行歸類。
    教師:請幼兒把物品從紙箱中拿出,對物品再次進行感知觸摸,并在此基礎上按相反特性進行歸類。(如把冷水和熱水放在一起、把棉花球和玻璃球放在一起、把砂紙和蠟光紙放在一起)。
    (2)在觸摸感知的基礎上,運用經(jīng)驗說說該特性物品的用途。
    四、找一找。
    (1)尋找生活中各類特性的物品,按物體的特性做記錄。
    請幼兒把自己能想到的各類不同特性的物品分類,老師幫助畫在標志紙上。
    五、總結評價。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發(fā)言,按照物品的特性在標志紙上做歸納記錄,并總結闡述不用特性物品的作用,對表現(xiàn)好的幼兒進行鼓勵。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四
    1.體驗手部動作與影子之間的關系。
    2.萌發(fā)對手影游戲的興趣。
    準備。
    1.已有做手影游戲的經(jīng)驗。
    2.掛圖。
    3.臺燈若干。
    4.故事磁帶。
    過程。
    1.它們是誰。
    幼兒觀察掛圖,自由交流。
    根據(jù)幼兒的熱點話題設疑:你看到了什么?新房子中為什么總會出現(xiàn)黑影?它們到底是誰?
    2.誰是新鄰居。
    幼兒帶著問題,邊看掛圖,邊完整欣賞故事。
    哪些小動物成了新鄰居?
    房子里的小兔、小羊、大狼是怎么回事?
    新房子里住的究竟是誰?
    3.手影像什么。
    打開臺燈,教師表演手影游戲供幼兒欣賞,說說手影像什么。
    幼兒自由結伴玩手影游戲,感受手部動作與影子之間的關系。
    建議。
    1.鼓勵幼兒晚上在家中進行手影游戲。
    2.在語言區(qū)中,幼兒交流自己學玩游戲的經(jīng)驗并編講手影故事。
    3.注意安全使用臺燈,如有條件,可采用戶外的自然光線。
    附:新鄰居。
    小動物們搬進新蓋的房子,成了新鄰居。
    晚上,新鄰居們一起在外面的院子里玩。忽然,一幢新房子的窗子里有一個大大的黑影。
    喔,那個黑影是小羊。原來,新鄰居是小山羊。
    嘿,好奇怪,窗戶里的黑影變成了小兔。原來,小兔也是新鄰居。
    哇!不好了,窗戶的黑影變成了大狼。小動物們一邊跑過去,一邊喊:“快跑呀,小兔!快跑呀,小羊!你們屋里有大狼!”
    那屋子的門忽然打開,小猴笑嘻嘻地出來了。他開心地說:“哪有大狼啊,那是我在做手影游戲?!?BR>    小動物們都學起了手影游戲,一會兒變小狗,一會變頭牛。真有趣!
    新鄰居們天天表演手影游戲。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五
    二、情景導入。
    1.阿酷帶幼兒在公園收集各種葉子。(利用課件布景)。
    2.每人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葉子,說說像什么?
    三、阿酷帶幼兒和葉子玩游戲。
    1.幼兒想出不同的方法和葉子玩游戲。例如:把葉子當面具、扇子等。
    2.幼兒大膽嘗試葉子的不同玩法。(幼兒操作共同體驗玩葉子游戲)。
    四、葉子畫。
    1、出示幻燈,阿酷以魔術的方法引導幼兒欣賞葉子粘畫。
    2、幼兒看教師示范粘畫。
    3、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葉子制作葉子畫。
    4、將幼兒作品貼在展示臺互相欣賞。
    活動。
    反思。
    這節(jié)課,通過運用情景引入的方法,調(diào)動了幼兒學習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對貼畫的方法掌握的很好,同時也發(fā)揮了幼兒的想象力。但還有部分幼兒只停留在模仿范畫,沒有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在活動中秩序有些不穩(wěn)定。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六
    2了解小鯉魚只在水里游教學大書光碟小鯉魚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二、觀察大書。
    ————剛剛是我們唱的歌曲里面找朋友,那你們現(xiàn)在來看看我們的大書上你看的發(fā)生了什么事呢?這只小鯉魚怎么啦?它找到啦好朋友玩嗎?那好好朋友和他在水里玩的不是誰啊?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
    ————幼兒看完后老師再按一副圖一副圖的講給幼兒聽。給幼兒用書上的`語言小結。
    三、故事提問。
    ————小朋友你知道故事里小鯉魚碰到誰了?(小螞蟻-小鳥、小烏龜、)。
    ————小鯉魚碰到小鳥和小螞蟻怎么不和它玩呢?(因為小鳥小螞蟻都不會游泳)。
    ————那小鯉魚最后找到了誰和它一起玩呢?它們玩的開心嗎?(它們在誰李萬因去漱口了還是慢慢吃的)。
    四、幼兒看小書聽cd鞏固故事內(nèi)容!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七
    1.能目測出障礙物的距離,勇敢助跑跨跳過高度約30厘米的障礙物。
    2.愿意與大家分享自己跨跳的運動經(jīng)驗,體驗積極向上的情感。
    活動準備。
    2.四個高度不同的龍門(皮筋與椅子相連),取名為“長江之門”“黃河之門”“長城之門”“泰山之門”,小魚卡片四個,雪花片。
    活動過程。
    1.以故事情節(jié)引出任務“跳龍門”,練習助跑跨跳。
    (1)教師交代跨跳動作的基本要領:一只腳用力蹬地,同時另一條腿屈膝跨跳過,平穩(wěn)落地。請幼兒分組練習,教師指導幼兒目測好障礙物的位置,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步伐助跑跨跳。
    (2)請動作標準,跨跳成功的幼兒分享跨跳經(jīng)驗。
    2.游戲開始,分別跨跳高度不同的龍門,每跨越一個高度的門,取回一個顏色的鱗片(雪花片)。最后一片鱗片,大家魚貫一次跨過四個龍門,一起獲得。
    3.每一次跨跳后教師要及時表揚鼓勵,指出應注意的問題。
    4.歡呼勝利,聽音樂做放松活動。
    【活動反思】:。
    小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用兒歌的形式激發(fā)幼兒的游戲興趣,可是對于幼兒來說要跳過一定的高度則需要進行下肢彈跳力的訓練,在游戲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從而讓幼兒體驗游戲的快樂。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八
    1.幼兒通過觀察了解鯉魚的習性等。
    2.通過幼兒說畫唱跳的形式讓幼兒對鯉魚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3.讓幼兒動手給幼兒喂食換水撈魚來了解更多的養(yǎng)魚知識。
    2.鯉魚的視頻,《鯉魚跳龍門》舞蹈視頻,鯉魚的圖片,鯉魚謎語,兒歌,歌曲,繪畫材料。
    3.清潔工具:抹布等。
    1.老師以謎語的形式點出鯉魚課題;謎語:搖頭擺尾不離水,有翅吐泡不能飛,沒腳沒胳膊卻能行,勇敢能把龍門跳。
    2.老師出示鯉魚圖片,朗誦鯉魚的.兒歌;兒歌:遠看水里一朵花,近看凸眼有尾巴,游來游去人人愛,缸里常玩過家家。
    3.老師播放鯉魚的視頻,老師提問幼兒視頻里鯉魚的基本知識。
    5.老師讓幼兒給鯉魚喂食換水撈魚來學習養(yǎng)魚的知識:水必須是曬過三天的水;給5厘米長的鯉魚喂食,每天只能喂一到兩顆,喂食過多就會撐死鯉魚;撈魚時鯉魚會蹦來蹦去,不要因為害怕把鯉魚甩出魚缸,鯉魚掉在桌上地上時間過長就會因為缺水而死;魚缸里的水不能過多,不然鯉魚就會因為缺氧而死去;鯉魚不能讓太陽直曬,不能溫度很低,室溫控制在16度左右最好。
    6.幼兒用抹布把桌面水擦干凈,開始畫鯉魚。
    7.幼兒自評互評繪畫作品,老師肯定每個幼兒的成績。
    8.老師播放《鯉魚跳龍門》的幼兒舞蹈,讓幼兒隨視頻邊唱邊跳。
    9.老師讓幼兒把自己盛在盆里水瓶里的鯉魚放到窗臺上,然后老師說:“小朋友回家時把鯉魚放在窗臺上,并給父母講鯉魚的知識,好嗎?”
    10.播放音樂《鯉魚跳龍門》,讓幼兒做鯉魚游泳的動作出教室。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九
    在幼兒熟悉《鯉魚跳龍門》的故事以后,為了讓幼兒體驗小鯉魚跳過龍門以后的快樂之情,通過此游戲的訓練,練習幼兒的雙腳跳躍一定高度的能力,發(fā)展幼兒的彈跳力,從而讓幼兒體驗到游戲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
    1、練習雙腳跳越和助跑跨跳。發(fā)展下肢彈跳能力。
    2。 在跳過一定高度的過程中,發(fā)展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敏性。
    3。 體驗游戲中的快樂,有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
    鯉魚頭飾 泡沫墊、呼啦圈、錄音機,
    1、教師帶幼兒進入場地隨音樂進行熱身運動。
    2、玩法:全體幼兒當小鯉魚,教師當鯉魚媽媽。
    3、幼兒成六路縱隊站好,原地擺放呼啦圈、泡沫墊
    4、老師示范助跑跨跳龍門的動作。
    5、幼兒戴頭飾練習動作。
    幼兒戴小鯉魚頭飾跟在老師后面做小鯉魚游水動作,邊游邊說兒歌:“鯉魚,鯉魚,水里游,搖搖尾巴點點頭,游來游去真高興,我們都是好朋友。”
    “鯉魚媽媽”說:“鉆到河底找一找。”幼兒彎腰做找食的樣子。“媽媽”又說:“伸出頭來瞧一瞧?!庇變乎谄鹉_做向上游的動作?!皨寢尅闭f:“龍門到了,跳過去!”幼兒跑到泡沫墊設置的龍門或呼啦圈設置的龍門前,依次雙腳跳過去。然后,幼兒自由做小鯉魚游水動作。
    6、鼓勵幼兒在守規(guī)則的前提下,爭取小組第一名。
    7、 放松: 聽音樂,自由放松。
    1、
    2、
    幼兒回家后與爸爸媽媽合作練習鯉魚跳龍門的游戲。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十
    1、激發(fā)幼兒學習相鄰數(shù)的興趣。
    2、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
    3、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shù)之間少1和多1的關系,能說出2和3的相鄰數(shù)。
    1、魚的活動教具:紅鯉魚1條,白鯉魚2條,金鯉魚3條,黑鯉魚4條。
    2、1—4的數(shù)字卡若干。
    3、《找朋友》的背景音樂。
    的魚都有幾條?教師用數(shù)字卡表示。
    2、設疑討論:
    哪兩種魚,它們各有幾條?幼兒答出后,教師擺出卡片。
    系,知道3的好朋友是1和2。
    3、幫助金鯉魚。用金鯉魚也要找兩個好朋友的情節(jié),引導幼兒找出3的好朋友是2和4。
    4、請幼兒用數(shù)字卡片快速擺出2的好朋友、3的好朋友。
    友說:“我的朋友在哪里?”與他們相鄰數(shù)的幼兒迅速站到他的兩邊。交換卡片,反復游戲。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十一
    1、激發(fā)幼兒學習相鄰數(shù)的興趣。
    2、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
    3、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shù)之間少1和多1的關系,能說出2和3的相鄰數(shù)。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1、魚的活動教具:紅鯉魚1條,白鯉魚2條,金鯉魚3條,黑鯉魚4條。
    2、1——4的數(shù)字卡若干。
    3、《找朋友》的背景音樂。
    1、教師邊演示教具,便設計小魚找朋友的情節(jié),請幼兒數(shù)一數(shù),都有什么顏色的魚?各種顏色的魚都有幾條?教師用數(shù)字卡表示。
    2、設疑討論:
    (1)白鯉魚今天要找倆個好朋友,一個是比它少1的,一個是比它多1的,請小朋友快速說出是哪兩種魚,它們各有幾條?幼兒答出后,教師擺出卡片。
    (2)請幼兒仔細觀察老師擺好的卡片,分析比較紅鯉魚、白鯉魚和金鯉魚之間多1少1的'數(shù)量關系,知道3的好朋友是1和2。
    3、幫助金鯉魚。用金鯉魚也要找兩個好朋友的情節(jié),引導幼兒找出3的好朋友是2和4。
    4、請幼兒用數(shù)字卡片快速擺出2的好朋友、3的好朋友。
    5、游戲:找朋友。播放《找朋友》的背景音樂,幼兒胸戴1——4的數(shù)字卡,請掛數(shù)字2和3的小朋友說:“我的朋友在哪里?”與他們相鄰數(shù)的幼兒迅速站到他的兩邊。交換卡片,反復游戲。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十二
    1.能目測出障礙物的距離,勇敢助跑跨跳過高度約30厘米的障礙物。
    2.愿意與大家分享自己跨跳的運動經(jīng)驗,體驗積極向上的情感。
    1.事先與幼兒講《鯉魚跳龍門》的故事。
    2.四個高度不同的龍門(皮筋與椅子相連),取名為“長江之門”“黃河之門”“長城之門”“泰山之門”,小魚卡片四個,雪花片。
    1.以故事情節(jié)引出任務“跳龍門”,練習助跑跨跳。
    (1)教師交代跨跳動作的基本要領:一只腳用力蹬地,同時另一條腿屈膝跨跳過,平穩(wěn)落地。請幼兒分組練習,教師指導幼兒目測好障礙物的位置,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步伐助跑跨跳。
    (2)請動作標準,跨跳成功的幼兒分享跨跳經(jīng)驗。
    2.游戲開始,分別跨跳高度不同的龍門,每跨越一個高度的門,取回一個顏色的鱗片(雪花片)。最后一片鱗片,大家魚貫一次跨過四個龍門,一起獲得。
    3.每一次跨跳后教師要及時表揚鼓勵,指出應注意的問題。
    4.歡呼勝利,聽音樂做放松活動。
    小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用兒歌的形式激發(fā)幼兒的游戲興趣,可是對于幼兒來說要跳過一定的高度則需要進行下肢彈跳力的訓練,在游戲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從而讓幼兒體驗游戲的快樂。
    傷心的鯉魚教案篇十三
    小鯉魚是幼兒感興趣的動畫人物,把幼兒感興趣的人物融入游戲中,更增加了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從而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動作的發(fā)展。在活動中,教師始終以故事情節(jié)貫穿活動,并將動作要點編入兒歌便于幼兒掌握。在幼兒進行三次游戲中,教師以逐步加強難度來增強游戲的挑戰(zhàn)性,使幼兒在游戲中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從而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