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通用18篇)

字號:

    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傳承文化的重要途徑,它給每個人帶來機會和希望。寫總結(jié)時應注重文字的流暢和邏輯的連貫性。下面是一些寫作總結(jié)的經(jīng)驗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一
    一、導入。
    教師: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腳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詩人對泰山進行過歌詠,你能說出一首這樣的詩嗎?好,一起朗誦杜甫的《望岳》吧。
    學生:齊誦《望岳》。
    教師: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歲的好朋友,叫岑參,他是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他的詩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板書:課題、作者)。
    二、讀詩。
    教師:學詩首先要讀詩,大家以前是如何讀詩的呢?
    今天我們豐富一下讀詩的方式,可以個人讀、合作讀;可以誦讀、演讀、唱讀。當然大家還可以創(chuàng)設(sh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大家開始準備吧。
    學生:自由讀詩,小組交流,準備展示。
    教師:我們請同學到臺前展示一下。
    學生:展示各種形式的“讀”。
    三、品詩。
    1、簡說詩中之“奇”
    教師:邊塞詩的特色之一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岑參作為唐代邊塞詩人,他的突出特點就是“好奇”。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幻燈)。他用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靈感悟世界,并把它們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筆端。這樣,我們透過他綺麗的文字就可以讀到邊塞那奇異的風光和異域的情調(diào)了。請大家再讀詩歌,說一說你從詩句中發(fā)現(xiàn)了怎樣的“奇”。
    學生:默讀,說發(fā)現(xiàn)的“奇”。
    預設(shè):
    胡天八月即飛雪——胡天奇冷,飄雪奇早。
    千樹萬樹梨花開——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闌干百丈冰——瀚海奇闊,結(jié)冰奇厚。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胡天奇冷,將士奇苦。
    愁云慘淡萬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風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時雪滿天山路——路雪奇厚,擔憂奇多。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山路奇迂,情義奇深。
    (提示:如果學生說得不夠全面,教師可以抓住其中的“奇”進行引導。如“剛才有的同學說到了天氣奇冷,詩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這一點呢?請快速找出來。”)。
    2、描述詩中畫面。
    教師:讀著詩歌,詩中奇異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畫面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畫面,試著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來,選一句或者兩句都可以。寫完與小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選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個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個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茫茫的邊塞,強勁的北風呼嘯而來,飛沙走石,白草被攔腰折斷,在狂風吹卷之下,不停地打著滾兒。正是八月中秋時節(jié),鵝毛般的雪片卻已經(jīng)飄飄灑灑,紛紛揚揚。落在山巒上,落在樹梢上,落在大漠中……整個邊塞大地籠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學生:個人描述畫面,小組交流。
    學生:集體展示。
    教師:穿插有關(guān)資料引導講解。
    (1)引導深解名句。
    教師:岑參最喜歡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寫到梨花,請看屏幕,一起朗讀一遍。
    屏幕展示詩句:“長安柳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薄傲簣@二月梨花飛,卻似梁王雪下時?!薄袄婊ㄇ溲~萬條煙。”
    學生:讀以上詩句。
    學生:說自己的見解。
    (2)引導聯(lián)想想象。
    學生:說自己的設(shè)想。
    教師:大家的設(shè)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寫,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留白”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的魅力。
    (3)引導感悟情感。
    請看材料,請一位同學讀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寶年間,李唐王朝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邊境戰(zhàn)事不斷,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fā)展,岑參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懷著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度過了六年艱苦的軍旅生涯,對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在輪臺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時所作。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二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抓取邊塞奇特的景象去感悟詩歌語言美、意境美;通過對詩句多層次的品讀來領(lǐng)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通過研讀品析,體會詩人情感,激發(fā)個體感悟。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發(fā)揮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趣。
    九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中學三個學期的學習,已經(jīng)能夠借助工具書,結(jié)合課文諸事弄懂詩歌大意了,而且也比較熟練的掌握了自我探究、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絕大部分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詩人情感的領(lǐng)會應該可以通過反復朗讀、拓展探究的方式順利完成。課堂上發(fā)揮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研究性學習,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支持下不僅能清晰準確地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以使學生獲得更為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重難點:在品讀中把握關(guān)鍵字句,體會詩人深沉的送友之情。
    復習導入。
    自古以來,離別一直是詩人們吟詠的主題,我們學過哪些送別詩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唐代詩人岑參,走入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起去感受這位邊塞詩人的離愁別緒。
    知人論世,了解作者及作品。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判官,官名,節(jié)度使一類官員的僚屬。這首詩是岑參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時寫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七言古體詩。詩題中的“歌”表明這首詩的體裁是古詩中的“歌行”體(如杜甫《兵車行》、《麗人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岑參中年兩度出塞,因為這一特殊的生活經(jīng)歷,使他很擅長寫邊塞詩。他的詩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基本特征。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宏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形式豐富多樣,尤其擅長于寫七言歌行。
    其詩與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無人不識君?!?齊名,并稱“高岑”。
    反復誦讀,賞析全詩。
    在教授本課時,我依然是以讀作為課堂的主線,通過反復的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文本的能力;通過反復誦讀,引導學生領(lǐng)悟詩歌意境,理解作者思想內(nèi)涵。課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都樂于說出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我再點撥下重點詩句進一步加深理解,以讓學生對這些重要的名句加以積累整理。語文的課堂上瑯瑯的書聲固然重要,但是個人還是覺得必要時也要有靜靜的思考、靜靜的想象,所以課上我也留了些時間讓孩子們安靜的想。想詩歌的意境,想象詩中描繪的一幅幅奇異美麗的畫面,體會詩中所傳達出的深厚情義,學生把想象的這些在組內(nèi)交流,形成一段完整的話并寫下來。這樣課堂上有動有靜,各種能力都能得到培養(yǎng)。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三
    教師: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腳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詩人對泰山進行過歌詠,你能說出一首這樣的詩嗎?好,一起朗誦杜甫的《望岳》吧。
    學生:齊誦《望岳》。
    教師: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歲的好朋友,叫岑參,他是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他的詩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板書:課題、作者)。
    教師:學詩首先要讀詩,大家以前是如何讀詩的呢?
    今天我們豐富一下讀詩的方式,可以個人讀、合作讀;可以誦讀、演讀、唱讀。當然大家還可以創(chuàng)設(sh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大家開始準備吧。
    學生:自由讀詩,小組交流,準備展示。
    教師:我們請同學到臺前展示一下。
    學生:展示各種形式的“讀”。
    1、簡說詩中之“奇”
    教師:邊塞詩的特色之一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岑參作為唐代邊塞詩人,他的突出特點就是“好奇”。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幻燈)。他用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靈感悟世界,并把它們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筆端。這樣,我們透過他綺麗的文字就可以讀到邊塞那奇異的風光和異域的情調(diào)了。請大家再讀詩歌,說一說你從詩句中發(fā)現(xiàn)了怎樣的“奇”。
    學生:默讀,說發(fā)現(xiàn)的“奇”。
    預設(shè):
    胡天八月即飛雪——胡天奇冷,飄雪奇早。
    千樹萬樹梨花開——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闌干百丈冰——瀚海奇闊,結(jié)冰奇厚。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胡天奇冷,將士奇苦。
    愁云慘淡萬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風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時雪滿天山路——路雪奇厚,擔憂奇多。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山路奇迂,情義奇深。
    (提示:如果學生說得不夠全面,教師可以抓住其中的“奇”進行引導。如“剛才有的同學說到了天氣奇冷,詩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這一點呢?請快速找出來?!保?BR>    2、描述詩中畫面
    教師:讀著詩歌,詩中奇異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畫面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畫面,試著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來,選一句或者兩句都可以。寫完與小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選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個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個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茫茫的邊塞,強勁的北風呼嘯而來,飛沙走石,白草被攔腰折斷,在狂風吹卷之下,不停地打著滾兒。正是八月中秋時節(jié),鵝毛般的雪片卻已經(jīng)飄飄灑灑,紛紛揚揚。落在山巒上,落在樹梢上,落在大漠中……整個邊塞大地籠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學生:個人描述畫面,小組交流。
    學生:集體展示。
    教師:穿插有關(guān)資料引導講解。
    (1)引導深解名句
    教師:岑參最喜歡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寫到梨花,請看屏幕,一起朗讀一遍。
    屏幕展示詩句:“長安柳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梁園二月梨花飛,卻似梁王雪下時?!薄袄婊ㄇ溲?,柳葉萬條煙?!?BR>    學生:讀以上詩句。
    學生:說自己的見解。
    (2)引導聯(lián)想想象
    學生:說自己的設(shè)想。
    教師:大家的設(shè)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寫,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留白”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的魅力。
    (3)引導感悟情感
    請看材料,請一位同學讀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寶年間,李唐王朝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邊境戰(zhàn)事不斷,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fā)展,岑參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懷著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度過了六年艱苦的軍旅生活,對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在輪臺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時所作。
    教師:現(xiàn)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誰來說一下?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熱愛生活;詩人所處時代,正值大唐盛世,國家的強盛自然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所以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樂觀向上的情懷。
    同學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很精彩,現(xiàn)在,我們就結(jié)合剛才精彩的描述,快速背誦全詩。看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背會這首詩!開始!
    學生:背誦詩歌。
    四、用詩
    教師:現(xiàn)在對這首詩已經(jīng)學得不錯了,大家知道學習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嗎?是運用。我想和大家做一個用詩的挑戰(zhàn)游戲,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大家有些為難,先看兩個例子吧。
    屏幕展示用詩舉例:
    1、引用: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記憶。有了他的記憶,我會感受他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偉大之心;也會體味他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欣賞他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化用:“前不見青山,后不見綠水,念天地之污染,獨愴然而涕下。”(仿《登幽州臺歌》)
    教師:大家愿意選擇哪句詩呢?看來大家都愿意選擇詩中的名句。為了避免大家選擇的詩句過于集中,如果敢于挑戰(zhàn)其他詩句,我們可以給他加2分。
    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個人進行創(chuàng)作。
    學生:展示創(chuàng)作內(nèi)容。
    教師:適當鼓勵點評。
    五、結(jié)語
    教師:仔細回味,詩人岑參留給了我們什么呢?邊塞的奇異風光,豐富的思想感情,樂觀、豪邁的英雄氣概。記住邊塞詩,記住岑參。
    課即將結(jié)束了,請小組長如實的地將本組得分寫到小組名下,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有精彩的表現(xiàn),讓我們用掌聲對獲得優(yōu)勝的小組表示祝賀。
    山東省中語會第十五次年會于xx年4月15日至17日在泰安舉行,本人有幸在這次會議上代表初中語文教師做了發(fā)言,并榮幸地執(zhí)教了一節(jié)觀摩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上完課后感觸良多。
    感觸之一:贏得學生之心至關(guān)重要。
    這一次,提前見學生,我們的交流是在無意中的一個冷幽默中開始的。我說:“要想知道我的姓,就要先猜個謎語?!薄澳阈彰?!”異口同聲的大喊嚇了我一跳。但我馬上轉(zhuǎn)過彎來,剛才他們的老師領(lǐng)我進來時就說出了我的姓。教室里一下子爆發(fā)出爽朗的笑聲。
    接下來我跟同學們聊起了自己,諸如由于姓名的原因多次被別人誤解為是個女老師;我和我的學生如何愉快地在一起打籃球、踢毽子等等。我講得如以往投入,他們聽得如預想入神。我很快用自己的熱情、幽默,把他們的精力聚集起來。學生的眼神告訴我,他們開始喜歡我,甚至信任我了。從他們的表情中,我還看出他們熱切期待著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風采。
    由此我想起平時聽到的一些抱怨,如“學生不認真聽講”,“學生不好好配合”,等等。也許學生真的有些不足,不過,我們教師是否先這樣捫心自問:“我真正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fā)了嗎?我用最大熱情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了嗎?你贏得學生的‘芳心’了嗎?”等回答是肯定的時,也許你的憂愁就會煙消云散了。
    感觸之二:教師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就會還教師一個驚喜。
    晚上,我有點坐臥不安,畢竟不是自己的學生,畢竟他們從來沒有嘗試過這些新的“讀”詩方法,能行嗎?如果學生沒有一個人演讀、唱讀怎么辦?思來想去,我決定若真出現(xiàn)此種情況,就要發(fā)揮教師的引領(lǐng)作用,演讀、唱讀我來示范,讓學生模仿學習。不管怎樣,都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快樂,并在愉快的氣氛中有所收獲。主意打定,我選擇了《三國演義》主題曲,開始了自己的唱讀訓練。
    課開始了,很快我的擔心消失得無影無蹤。學生們精彩的演讀、唱讀,大大出乎我的預料,也出乎所有聽課老師的意料。自演自唱的,歌伴舞的;節(jié)奏快的,節(jié)奏慢的;兩個人出場的,整個小組全體上陣的……。最精彩的當屬其中一個小組,一首詩唱下來,竟然變換了五種曲調(diào),簡直就是歌曲串燒。他們無窮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讓我大吃一驚。雖然還有不少瑕疵,比如表演動作幅度太小,曲調(diào)節(jié)奏不太適合詩歌的情感等,但僅憑這份認真、勇氣,就足以讓我為他們喝彩。這節(jié)課一開始就使整個會場充滿了輕松愉快的氣氛,聽課的老師不時發(fā)出會心的笑聲,熱情的掌聲也適時地送給這些天真勇敢的孩子們。
    我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展示的機會,搭建了一個展示的舞臺,他們便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作為教師一定要堅定一個信念:相信學生。
    感受之三:課堂就要有動有靜,動靜結(jié)合。
    近幾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出現(xiàn)了一種極為熱鬧的課堂。整節(jié)課基本上都是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發(fā)言,教師退居二線做起了旁觀者。由過去學生當“廳(聽)長”,搖身一變成為了教師當“廳(聽)長”。雖說矯枉必須過正,但這種熱鬧的背后卻是學生見解的不深刻、知識的不扎實。所以我設(shè)計的這節(jié)課,一開始各種形式的“讀”,就是動,而且是大動,另外七嘴八舌地說出詩中的“奇”,也是動的環(huán)節(jié)。接下來就讓學生仔細揣摩詩歌創(chuàng)設(shè)的意境,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用散文化語言描繪詩中一幅幅奇異美麗的畫面,體會所傳達出的深厚情義,這就是一個靜的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寫完之后,小組合作修改完善寫成的片段,又是適時的“動”。用詩環(huán)節(jié),學生模仿教師所給的例子進行創(chuàng)作,再次進入靜的狀態(tài)。說實在的,別看有些學生說起來很熱鬧,但真的一動筆,就顯得有些笨拙了。這也正是我們不能只圖熱鬧,而讓學生時常靜下來的主要原因。
    這節(jié)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還算良好,但仔細想來,還是留下了諸多遺憾。
    首先,朗讀未能貫穿始終。
    這節(jié)課第一環(huán)節(jié)——各種形式的“讀”,的確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同樣引起了聽課教師的關(guān)注,但接下來的所有環(huán)節(jié)中,讀得太少了,這是一個缺憾。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聲情并茂地進行誦讀、背讀,相信會加深對文本情感的理解。課堂上我示范誦讀了兩句,贏得了學生的掌聲。過后想想,他們對這種雖然是有些傳統(tǒng)的讀的形式,也是很感興趣的??上?,忘記了讓學生親自嘗試。我覺得,這也是沒有真正以學生為本的一種表現(xiàn)。
    其次,有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坡度太大。
    我曾經(jīng)在“用詩”環(huán)節(jié)上猶豫再三,但還是想挑戰(zhàn)一下。這一次為了減小學生“爬坡”的難度,精心選擇了兩個示例,供學生借鑒。這樣,學生在模仿的基礎(chǔ)上就可以較好地完成“用詩”的訓練。但事實上,學生還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看來正如上次在西安余映潮老師所點評的那樣:“用詩”是一件很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需要厚實的鋪墊才行。不過,嘗試就會有收獲,嘗試的過程就是鋪墊的過程,我堅信這一點。
    雖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但我當不懈追求,不斷探索,不斷提升,力求使自己日趨成熟,力爭使課堂日臻完善。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四
    1、知識和能力: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運用已有的識字經(jīng)驗自主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過程和方法:學習古詩過程中隨文識字。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1、生字卡片。
    2、收集描寫雪的其他古詩。
    3、多媒體課件。
    本課識字過程應采用隨文識字的方式,10個生字在教學時音、形、義各有側(cè)重,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在讀時解決音的難點,在讀詩時分散識字,把生字從文中提出來,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的識記,再放回詩中特有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真正做到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春曉》《夏日》《山行》。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描寫冬之景的古詩。揭示課題,板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認讀課題中的生字“送、官、歸”,說說識記方法?!拔?、判”識讀(能認識即可,在練讀詞語中多見面幾次,就會識記。)。
    3、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岑參寫的,他的詩多描寫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
    二、觀察圖畫,范讀課文。
    1、出示插圖。
    2、范讀課文,渲染情境。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回并指導)。
    1、在語境中整體認讀。通讀古詩,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圈畫出不認識或覺得容易讀錯的字。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全班再交流。(注意“折、即”的讀音)。
    3、了解古詩內(nèi)容,有感情朗讀。
    (老師用優(yōu)美的語言渲染情境,解釋古詩。)北風卷動,地面的沙塵吹折了枯草,胡地到了八月就白雪紛飛了。雪花飛舞,就像一夜之間吹起了春風,千樹萬樹的梨花盛開了一樣。教師用自己的感情朗讀來感染學生,感動學生,為學生提供可資借鑒和模仿的“聲音形象”。
    情境一:“白雪皚皚,北風呼嘯,如果你看到了這樣的一幅場景,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讓你讀出文章的前兩句,你該怎么讀呢?”
    4.誦讀積累,要求當堂熟讀背誦。
    四、指導寫字。
    可采取五步指導法;
    第一步:看,一看字形,二看范字。
    第二步:描。
    第三步:寫。
    第四步:評。
    第五步:改。
    “送”字中的“關(guān)”的最后一筆是點,“如”在虛宮格呈現(xiàn)的形狀為左梯形?!芭币獙懙蒙煺梗翱凇币獙懙眯⌒??!袄妗钡南掳氩糠帧澳尽弊值臋M要寫得長一些,托住“利”?!皹洹敝虚g的“又”寫得小一點,捺要變點。
    五、課后練習。
    六、擴展。
    (積累邊塞詩)。
    出賽[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涼州詞(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板書設(shè)計:
    唐岑參。
    雪景奇寒奇美。
    高歌樂觀。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五
    本課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原野放歌”的四首邊塞詩之一。為七言古詩,屬歌行體,與其他三首雖為一體,但因人不同,風格自然不屬。學習本詩,有利于掌握歌行體形式自由、格調(diào)奔放的特點;本詩結(jié)構(gòu)明晰,以邊塞為題材,勁骨奇異,句式整齊,含蓄典雅,適合誦讀,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的感悟,便于在誦讀中把握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悟。
    八年級的同學對詩歌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chǔ)和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對于邊塞詩的了解還較少,本詩對于初學者,字面理解不難,但品味語言及體會情感還需要重點點撥。
    對古詩文的教學,新課標有明確的表述:“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品味作品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教師用書》本科研討要點也注重了古詩文名句的積累和對其藝術(shù)特色的欣賞。因此我制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邊塞詩的特點;理解詩歌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掌握誦讀的方法;品味詩歌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悟詩人以奇寒為美的豪邁樂觀情懷和對友人回京的牽掛與惆悵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詩人的情感。
    1、教學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對于詩歌,朗讀一直貫穿于整節(jié)課;在重難點研討中將以“自主、深入、交流共享”的方式最終完成教學任務。
    2、教學手段: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做到有用而不是夸大的輔助教學。
    1、關(guān)于邊塞詩(出示與邊塞生活有關(guān)的一首詞《漁家傲》)。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邊塞詩。(是從題材的角度分類的。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的詩作稱之為邊塞詩。這類詩的思想內(nèi)容極其豐富:可以抒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豪情;可以狀寫戍邊將士的鄉(xiāng)愁、家中思婦的離恨;可以表現(xiàn)塞外戍邊生活的單調(diào)艱辛、連年征戰(zhàn)的殘酷;可以驚嘆描摹邊地絕域的奇異風光和民風民俗。而詩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復雜的情感:慷慨從軍與久戍思鄉(xiāng)的無奈;衛(wèi)國激情與艱苦生活的沖突等。)。
    到底詩人用什么樣的心情在描繪雪景訴說著離情別意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本文。
    1.一讀正音。(出示課件)。
    2.二讀節(jié)奏。(出示課件)。
    3.三讀流暢。
    4.四讀情感。(思考:應該用什么樣的情感來讀課文呢?)。
    1.選擇你認為最美的畫面,讀一讀,為那些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句做一下批注,感悟它的美。
    2.再次感悟它的美,選擇你心中的散文化語言為你喜歡的畫圖配詞,并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1)師示范。
    (2)生寫,配樂展示。
    1.鏈接作者背景:岑參曾兩度出塞,共從軍六年。他第一次出塞時剛走到半道就碰到了回京的老朋友,他寫道:“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彼麅纱纬鋈疾皇潜粍拥模撬e極投身邊塞生涯的一種主動行為,所以詩中處處體現(xiàn)出一種豁達,這也是盛唐人所特有的一種豁達。
    2.對朋友的情感(情感留白是岑參詩中含蓄之筆,這樣的句子還有。)。
    岑參(唐)。
    詠雪(天寒)。
    送別(情暖)。
    豁達的情懷。
    深情的牽掛。
    淡淡的惆悵。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六
    1、了解每位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2、理解每首詩歌和散曲的內(nèi)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3、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三課時。
    一、簡介作者、作品。
    1、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于后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為之大變。其詩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fā)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chǎn)生的悵惘之情。
    三、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全詩。
    四、邊讀邊分析。
    詩起首四句寫野外雪景?!氨憋L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睂戇吶L狂雪早。“卷”“折”從正面、側(cè)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凹础睂懽黧@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贝藶榍Ч艂髡b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xiàn)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接下來四句寫室內(nèi)苦寒?!吧⑷酥楹煗窳_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庇蓭ね廪D(zhuǎn)入帳內(nèi),點點雪花飄落進來,浸濕羅幕;穿著狐裘蓋著錦衾也不覺暖,奇寒難忍。而將軍都護這樣的勇猛邊將,也是“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鐵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去慘淡萬里凝?!边@兩句轉(zhuǎn)寫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蓋,縱橫交錯,抬望天空,陰云密布。“愁”“慘”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
    以上描繪了“瀚海雪景圖”,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描寫?zhàn)T別的情景。此句扣題,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方式,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本蒲缟?,送客出轅門。茫茫雪原中一桿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寒”字來。
    最后四句寫分手的情景?!拜喤_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睆霓@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依依不舍。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交織于胸。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蓖灰娺h去的朋友,仍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結(jié)尾兩句,寓情于景,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詩的后半部分描繪的是“風雪送客圖”。
    五、小結(jié)。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十句從不同側(cè)面寫雪,后八句寫送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xiàn)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七
    1、品味詩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3、背誦并默寫該詩歌。
    學時重點。
    1、品味詩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把詩人的情感。
    學時難點。
    1、品味詩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把詩人的情感。
    以標題導入:齊讀標題,我們讀出了什么信息?
    壞境:下雪的冬天。人物:詩人,武判官。事件:送別。
    聽讀課文:1聽準字音和節(jié)奏。2、整體感受詩歌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
    老師示范讀,學生自由讀,再齊讀。悟出豪壯美的雪景和離別的惆悵。
    聽讀課文后;那些詩句寫雪景?那些詩句寫送別?
    (前五句重點寫雪景,后四句寫送別)。
    品讀課文:分小組討論:
    一讀雪景部分,你讀出什么樣的雪景?從哪里讀出來的?
    老師播放相關(guān)的雪景圖(配了音樂,教師吟誦)生再討論。老師出示學法指導:1抓關(guān)鍵的字詞2、找修辭手法3體會詩的意境。4感悟作者的情感。
    討論后明確:生回答,老師引導。重點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兩句。
    小結(jié):所有的雪景用一個字來形容:奇。作者對這樣的雪景無比地喜愛,幾乎忘記了寒冷的現(xiàn)實。但現(xiàn)實終歸是現(xiàn)實,所以,下文轉(zhuǎn)入對送別的描繪。
    二、品讀這一部分,小組討論,你讀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討論后明確:思鄉(xiāng)情。對友人的擔心,離別的惆悵。建功立業(yè)的信心。
    從哪里看出,逐一找生回答;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敝械目兆帧T陲L掣紅旗凍不翻一句后加入:
    作者介紹:寫作風格介紹:
    岑參(約715-770),湖北江陵人,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晚年為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善于描寫塞上風光和戰(zhàn)爭景象。他的詩氣勢豪放,色彩鮮明,風格多樣,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有《岑嘉州集》。
    明確完后老師小結(jié):這一部分主要寫了對友人的送別,同時也寫了雪景,以天寒來襯托人情的暖。
    比較閱讀:
    古人說:“無鑒無別,則賞之淺矣?!逼鋵嵵灰覀冇眯娜ビ^察,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比較,你會發(fā)現(xiàn),“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生齊背誦李白的《贈汪倫》,引導學生感受這是一首謝別詩。
    送別詩的類型:
    謝別詩李白的《贈汪倫》。
    戀別詩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惜別詩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
    壯別詩高適的《別董大》。
    闊別詩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們今天學的這首是一首(壯)別詩從詩中描寫的。
    環(huán)境:壯觀的冰天雪景;。
    心情:對“雪景的喜愛”和“戰(zhàn)友別”和淡淡的思鄉(xiāng)情;看出來的。
    三分鐘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請同學推介背誦送別的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活動6【測試】三分鐘有感情地背誦課文請同學推介背誦送別的名句。
    默寫詩詞。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八
    金壁輝煌的宮內(nèi),大殿上文武百官,列座其左右.桌上的佳肴顯然不是他們關(guān)注的.既將演出的不是萬笙之奏,不是氣勢喧鬧的歌舞生平,而只是一女子,一琵琶而已.正在眾臣議論這女子之時,大殿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只見那女子請了一下安,拿了一把椅子,放在正中央,端坐好,把琵琶抱在了懷中,頭微微點了一下,撫了一琴,便開始了.琵琶的聲律,一點一點撩開人心的外殼,時而像山間溪水纏綿不絕,時而像黃河之水,激昂頓挫.宛若紛飛的櫻花.而在這時的千里之外,帳營被漫天雪飄淹沒.耳邊,除了北風呼呼,還是北風呼呼,而眼前,雪花像是微風吹落在地上的羽毛,安詳?shù)?寧靜的,而這寧靜讓人靜得讓人心亂,讓人緊張的雪飄,讓人在茫茫中感到更多的是無助.與自然相比的渺小,仿佛是大河中的沙石,既使不想向前,也不得不順流而行.
    故友鎮(zhèn)守一個寸草不生,仿佛哈口氣也能結(jié)冰的冰川旁,自己奉旨來視察,卻不能將這里條件的'艱苦,生活之窘迫向皇上稟訴,還要表明將軍這里的生活很好,對自己的責備與難受在心中交織著,而其中,不得已之處實在是太多了.就算如實稟告也一定奏效,反而還會害了他.這是官場上人人皆知的道理.
    無語,又是剩下北風呼呼地吹,從帳房的細縫中穿入,一下子變成了嘶吼聲,仿佛要撕破這個帳房似的.“將軍,是不是.”還沒等他講完,旁邊一士兵馬上拽下他.將軍走到帳門口,望了簾外的日暮.“恩...”呆呆地望著外面.武判官站起來,整理了一下行裝,走向了門外,一只腳剛要邁出,將軍拉住他,又慌忙將臉側(cè)過去.囁嚅般地說:“讓我送送你.”說完,先走了出去,沒幾步,回過頭,對帳內(nèi)的軍士說:“你們就待在帳內(nèi).外面冷.”
    說完兩人向營外走去.雪落在兩人身上,黃昏的日光怎么也化不開這身上的雪.除了風聲,兩人只聽到鎧甲相摩擦發(fā)出的聲音和腳與雪擠壓的聲音.兩個人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被凍住的紅旗像指路標一樣,指向了轅門,離別.每走一步,雪都被他們壓成了冰,幾十米的路,此時被拉得很長很長.
    到了轅門.似乎像生死門般.兩邊站崗的守衛(wèi)儼然不動.若不是他們哈出的白霧,人都以為這二人是雪化的.“走吧,快上車!”將軍忍住淚,做最后的道別.武判官心中更多的不是惆悵,而是愧對自己的好友,厭惡自己的無力.而此時好友對他的不僅沒有怨恨自己,而是不舍,朋友對自己的好,自己感到的卻只有自責。
    “我走了,快回去吧!”說完轉(zhuǎn)身踏上了車.
    一個人,一個將軍,孤單在雪花中,望著漸行漸遠的背影,漸漸從視線中淡出,雪一點,一點淹去了六行腳印有以及山路上的車痕。
    千里之外的皇宮,那女子慢慢起身,殿內(nèi)寂靜無聲,仿佛整個殿內(nèi)只有回憶,追思.樂聲似乎仍縈繞在耳邊。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九
    北風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賺太薄。
    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結(jié)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十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2.理解詩歌和內(nèi)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3.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4.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作品。
    1.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于后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為之大變。其詩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fā)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chǎn)生的悵惘之情。
    三、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全詩。
    四、邊讀邊分析。
    詩起首四句寫野外雪景?!氨憋L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睂戇吶L狂雪早?!熬怼薄罢邸睆恼?、側(cè)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凹础?寫作驚奇之情。
    接下來四句寫室內(nèi)苦寒?!吧⑷酥楹煗窳_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庇蓭ね廪D(zhuǎn)入帳內(nèi),點點雪花飄落進來,浸濕羅幕;穿著狐裘蓋著錦衾也不覺暖,奇寒難忍。而將軍都護這樣的勇猛邊將,也是“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鐵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去慘淡萬里凝?!边@兩句轉(zhuǎn)寫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蓋,縱橫交錯,抬望天空,陰云密布?!俺睢薄皯K”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
    以上描繪了“瀚海雪景圖”,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泵鑼?zhàn)T別的情景。此句扣題,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方式,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本蒲缟?,送客出轅。
    門。茫茫雪原中一桿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寒”字來。
    最后四句寫分手的情景。“輪臺。
    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睆霓@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依依不舍。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交織于胸。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十句從不同側(cè)面寫雪,后八句寫送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xiàn)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五、完成課后作業(yè)。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2、理解詩歌和內(nèi)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3、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4、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一)簡介作者、作品。
    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于后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為之大變。其詩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fā)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chǎn)生的悵惘之情。
    (二)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全詩。
    (三)邊讀邊分析。
    詩起首四句寫野外雪景。“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睂戇吶L狂雪早?!熬怼薄罢邸睆恼?、側(cè)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凹础薄懽黧@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贝藶榍Ч艂髡b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xiàn)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四)總結(jié)本課內(nèi)容。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本詩。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默寫名句。
    (三)繼續(xù)分析課文。
    接下來四句寫室內(nèi)苦寒?!吧⑷酥楹煗窳_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庇蓭ね廪D(zhuǎn)入帳內(nèi),點點雪花飄落進來,浸濕羅幕;穿著狐裘蓋著錦衾也不覺暖,奇寒難忍。而將軍都護這樣的勇猛邊將,也是“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鐵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去慘淡萬里凝?!边@兩句轉(zhuǎn)寫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蓋,縱橫交錯,抬望天空,陰云密布?!俺睢薄皯K”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
    以上描繪了“瀚海雪景圖”,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描寫?zhàn)T別的情景。此句扣題,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方式,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轅門。茫茫雪原中一桿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寒”字來。
    最后四句寫分手的情景?!拜喤_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睆霓@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依依不舍。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交織于胸。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蓖灰娺h去的朋友,仍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結(jié)尾兩句,寓情于景,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詩的后半部分描繪的是“風雪送客圖”。
    (四)小結(jié)。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十句從不同側(cè)面寫雪,后八句寫送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xiàn)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五)完成課后作業(yè)。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1、反復朗讀并理解詩歌。
    2、培養(yǎng)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
    二.解題,作者及作品介紹。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判官,官名,節(jié)度使一類官員的僚屬。這首詩是岑參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時寫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七言古體詩。詩題中的“歌”表明這首詩的體裁是古詩中的“歌行”體(如杜甫《兵車行》、《麗人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岑參中年兩度出塞,因為這一特殊的生活經(jīng)歷,使他很擅長寫邊塞詩。他的詩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基本特征。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宏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形式豐富多樣,尤其擅長于寫七言歌行。
    其詩與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無人不識君。”)齊名,并稱“高岑”。
    三.師生共同研讀課文。
    (一)一讀。
    要求:讀準字音,掌握朗讀古詩的節(jié)奏,使學生領(lǐng)略詩歌的音樂美;結(jié)合注釋理解詞義,嘗試口頭翻譯。
    1.指名學生朗讀。
    2.正字音:裘衾薄著瀚闌飲羌掣。
    3.明節(jié)奏:節(jié)奏可分音調(diào)的節(jié)奏和意義的節(jié)奏兩種。
    音調(diào)的節(jié)奏,常以兩個字音為一拍,注意聲音上的整齊。
    七言詩一般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意義的節(jié)奏是按詩句的語義來劃分,它比音調(diào)的節(jié)奏顯得更為重要,我們在劃分節(jié)奏時,一般以意義的節(jié)奏為依據(jù)。如: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4.教師范讀。
    5.學生齊讀。
    (二)二讀。
    要求:再現(xiàn)詩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詩中抒情發(fā)展的線索,溝通學生、讀物和作者之間的思想感情。
    1.朗讀指導。
    朗讀時,要身臨其境進行聯(lián)想、想象,使腦海里呈現(xiàn)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2.學生默讀,理思路。
    討論〖明確〗:全詩共18句,根據(jù)文題可分為詠雪和送別兩個層次。前10句為一層:從不同側(cè)面詠雪。后8句為第二層:寫送別。
    第一大層又可分為三小層:
    前四句寫西北邊境奇麗的雪景,先寫雪前肅殺可怕的景象,后寫雪后美景;。
    第5—8句從帳外寫到帳內(nèi),寫軍營之中將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兩句從帳內(nèi)寫到帳外,描寫廣闊沙漠和萬里愁云,為餞行場面作鋪墊。
    這一層,作者開篇從大處落筆,總寫塞外狂風飛雪;又從小處著眼,細寫寒冷難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離別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層又可分為兩小層:
    第11—14句寫宴請歸客,并描寫宴后送客出轅門時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寫送別時依依不舍的心情。
    3.學生默讀,找線索。
    我們過去讀過的許多文章,往往有一條貫穿全文的“線索”,請同學們舉例說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為線索安排情節(jié);《我的老師》以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的感情為線索;《白楊禮贊》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作為抒情的線索。
    本詩也有一條線索。
    討論〖明確〗:本詩以“雪”這一景物為抒情發(fā)展的線索。
    “雪”共出現(xiàn)四次,組成四個畫面:
    第一次——送別前的“飛雪”,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八月飛雪苦寒圖”;。
    第二次——中軍置酒餞別時的“紛紛暮雪”,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軍營餞別奇寒圖”;。
    第三次——臨別時“雪滿天山路”,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東門惜別惆悵圖”;。
    第四次——送別后,“雪上空留馬行處”,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雪地佇立思鄉(xiāng)圖”。
    4.小結(jié):
    全詩以雪為抒情線索,描繪了一幅塞外風雪送客圖。
    詩的開頭從“飛雪”入手,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出一幅戍邊將士苦寒的情景,接著,詩人以形象的筆觸,描繪了西北邊塞一幅愁云慘淡的風雪送客圖。詩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發(fā)了因朋友返京而產(chǎn)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這首詩寫的是軍幕中的和平生活,開頭四句描寫了奇麗的塞外雪景。才陰歷八月,就北風呼嘯,把堅韌的白草也吹斷了。接著,風卷大雪,漫天飛舞。飄灑了一夜,一夜之間,漫天皆白,遍地銀裝,所有的樹枝上都銀裝素裹,猶如春風吹來,梨花盛開,似乎還飄灑著沁人心脾的梨花清香呢。詩中寫風猛,先用“卷地”二字直接寫北風很大,接著,又通過“白草折”寫風力之猛。寫塞外氣候變化異常,便用“八月即飛雪”來說明。一個“即”寫出雪下得早,下得出乎人意料,一個“飛”與北風相呼應。這兩句寫出了北風帶著尖利的嘯聲卷著大雪漫天狂舞的景象,有聲有色,很有氣勢,先聲奪人,描寫了邊地的苦寒。但是詩人沒有繼續(xù)渲染邊地的苦寒,而是拓開一筆,應用豐富的想象,勾畫出一幅明麗美妙的萬木銀裝的圖畫,以啟發(fā)讀者的想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對于雪景的不同尋常的描寫,把雪景寫得奇麗壯美,明媚動人,給人蓬勃的無邊春意的感覺,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真不愧為寫雪的名句。
    盡管雪景如此壯麗動人,但大雪嚴寒畢竟是現(xiàn)實。詩人收起想象的翅膀,面對現(xiàn)實,描寫大雪奇寒的氣候特征。如果說前面是描寫遠景、外景的話,那么,“散入珠簾濕羅幕”四句便是近景、內(nèi)景描寫了雪花輕盈地飄進掛著珠簾的濕羅幕之內(nèi),漫漫深化,把羅幕都打濕了。在中軍帳中,盡管白天著狐裘,夜晚蓋著棉被,也覺得寒冷難當。由于過于寒冷,主師的弓都難以拉開,鎧甲冰冷,也難以穿上。這幾句,融進了詩人的主觀感受,通過寫人的主觀感受來描寫大雪嚴寒。通過寫大雪嚴寒,描寫戍邊將士的苦寒生活,從而贊頌了他們不畏艱苦,自我犧牲的精神。
    寫到這里,詩人用兩句詩“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寫冰天雪地的背景,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形成鮮明對照。這兩句,一句寫地,一句寫天,天上地下,一片愁云慘淡,萬里冰雪連天,這種環(huán)境和氣氛,一方面襯托出武判官使命的艱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對歸客此行的關(guān)懷和擔心,也牽動了作者的鄉(xiāng)土之思。同時,這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也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寫景,引起下文的送別。然后,詩人只用兩句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寫送別宴會的情景。中軍帳內(nèi),置酒餞行。席間,奏著少數(shù)民族的樂器,助興飲酒,整個宴會場面,充滿了濃濃的邊塞氣息以及朋友誠摯的祝福,其中也寄托了詩人久別鄉(xiāng)土的感慨。接著,寫宴罷走出轅門時的所見,時間是黃昏,仍下著紛紛揚揚的大雪,狂風呼嘯,但門前的紅旗已被凍住,怎么吹也吹不翻卷。這里通過“風掣紅旗凍不翻”一句,再一次寫雪大天寒,從另一個角度刻畫了這個冰天雪地奇冷酷寒的世界,寫得非常有新意。也寄寓著對武判官的關(guān)懷。
    詩的最后四句,寫輪臺東門送別時依依不舍的心情。輪臺,就是天山,指明了他們戍守送別的地點。舉目望去,天山的山山嶺嶺鋪滿了積雪,“去時雪滿天山路“不止是景語,也是情語,我們可以想象,詩人與武判官要道珍重,依依惜別,看到武判官艱難地行進在白雪皚皚的天山路上,詩人久久不忍離去,而是在雪地里佇立目送,一直到武判官漸行漸遠,消失在遠方,還在凝視雪地上留下的歸客的馬蹄印跡。這四句詩表達了詩人十分豐富的思想感情:有熱愛祖國山河和建功立業(yè)的自豪感,也有對武判官歸京的欣羨和鼓勵,更有對朋友沿途艱辛的關(guān)懷和依依惜別的深情?!吧交芈忿D(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寫送行者佇立悵罔的神情,多么形象逼真,寫詩人在歸客遠去后的沉思、默念,悵然若失的情態(tài),多么儲蓄而恰切,表現(xiàn)了詩人的依依惜別和無限惆悵之情。這首詩的結(jié)尾與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結(jié)尾“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表現(xiàn)對朋友的綿綿不盡的深情,用簡短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借助于別后景物,傳達出別后的情懷,非常含蓄、雋永,含悠悠不盡之情思,令人回昧無窮。此外,這雪中送別圖還含有冰心玉壺,潔白高尚之意,顯得高雅不俗。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邊塞送別詩寫得很別致。寫送別,輕筆濃意,只在最后點出,大量的卻是寫景。寫雪景,寫嚴寒,正是為了襯托深厚的離別之情,景物與人的感情融為一體,使感情的抒發(fā)更為真摯動人。
    此詩構(gòu)思新穎,結(jié)構(gòu)奇特。大雪好像一條紅線貫穿全詩,雪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都顯現(xiàn)出不同的資容、氣骨,詩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了豐富的情思。詩人從詠雪開始寫八月飛雪的奇景,以此透露作者的豪邁感情。然后,以“千樹萬樹梨花開”作比喻,寫大雪奇景,又給人以嫵媚多姿,春意融融的親切之感。這個比喻,既表現(xiàn)了詩人的開闊胸襟,又寫出了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把雪寫得那么美,那么具有生機和活力。接著詩人通過寫對邊地奇寒的感受,寫出邊地戍邊將士的苦寒生活,再寫沙漠冰封,愁云慘淡的圖景。“百丈冰”是夸張的寫法,極言奇寒,也暗寓行路艱難之意?!俺钤茟K淡”是為了寫氣氛,表現(xiàn)了詩人豪放的情懷和惆悵的思緒。以下從營帳內(nèi)的送別宴會寫到轅門外的暮雪和紅旗。在暮色蒼茫,白雪皚皚的廣闊背景之下,映出一面鮮艷的紅旗,氣氛熱烈而悲壯,色彩濃烈而艷麗。這時的雪景,令人肅然起敬,豪氣萬丈。最后,寫雪中送別,境界高遠,充滿著感情,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吸引著讀者,啟發(fā)著人們的想象力,令人浮想連篇,回味無窮?!八蛣e”、“漫天大雪”、“萬樹銀裝”“沙漠雪景”、“雪中送別”這多像一幅幅連續(xù)的邊塞風雪圖,這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中有境,境中有意的奇詩。此詩比喻新穎、獨特、夸張大膽,用粗線條勾勒,濃墨深染,色彩鮮明,意境深遠,具有浪漫主義氣息,抒情的形象也很突出,把邊塞特有的景色、人情、風俗與送別的離愁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言有盡而意不窮,表達了詩人豐富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邊塞送別詩。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十四
    教師: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腳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詩人對泰山進行過歌詠,你能說出一首這樣的詩嗎?好,一起朗誦杜甫的《望岳》吧。
    學生:齊誦《望岳》。
    教師: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歲的好朋友,叫岑參,他是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他的詩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板書:課題、作者)。
    教師:學詩首先要讀詩,大家以前是如何讀詩的呢?
    今天我們豐富一下讀詩的方式,可以個人讀、合作讀;可以誦讀、演讀、唱讀。當然大家還可以創(chuàng)設(sh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大家開始準備吧。
    學生:自由讀詩,小組交流,準備展示。
    教師:我們請同學到臺前展示一下。
    學生:展示各種形式的“讀”。
    1、簡說詩中之“奇”
    教師:邊塞詩的特色之一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岑參作為唐代邊塞詩人,他的突出特點就是“好奇”。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幻燈)。他用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靈感悟世界,并把它們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筆端。這樣,我們透過他綺麗的文字就可以讀到邊塞那奇異的風光和異域的情調(diào)了。請大家再讀詩歌,說一說你從詩句中發(fā)現(xiàn)了怎樣的“奇”。
    學生:默讀,說發(fā)現(xiàn)的“奇”。
    預設(shè):
    胡天八月即飛雪——胡天奇冷,飄雪奇早。
    千樹萬樹梨花開——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闌干百丈冰——瀚海奇闊,結(jié)冰奇厚。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胡天奇冷,將士奇苦。
    愁云慘淡萬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風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時雪滿天山路——路雪奇厚,擔憂奇多。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山路奇迂,情義奇深。
    (提示:如果學生說得不夠全面,教師可以抓住其中的“奇”進行引導。如“剛才有的同學說到了天氣奇冷,詩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這一點呢?請快速找出來?!保?。
    2、描述詩中畫面。
    教師:讀著詩歌,詩中奇異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畫面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畫面,試著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來,選一句或者兩句都可以。寫完與小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選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個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個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茫茫的邊塞,強勁的北風呼嘯而來,飛沙走石,白草被攔腰折斷,在狂風吹卷之下,不停地打著滾兒。正是八月中秋時節(jié),鵝毛般的雪片卻已經(jīng)飄飄灑灑,紛紛揚揚。落在山巒上,落在樹梢上,落在大漠中……整個邊塞大地籠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學生:個人描述畫面,小組交流。
    學生:集體展示。
    教師:穿插有關(guān)資料引導講解。
    (1)引導深解名句。
    教師:岑參最喜歡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寫到梨花,請看屏幕,一起朗讀一遍。
    屏幕展示詩句:“長安柳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薄傲簣@二月梨花飛,卻似梁王雪下時。”“梨花千樹雪,柳葉萬條煙?!?BR>    學生:讀以上詩句。
    學生:說自己的見解。
    (2)引導聯(lián)想想象。
    學生:說自己的設(shè)想。
    教師:大家的設(shè)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寫,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留白”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的魅力。
    (3)引導感悟情感。
    請看材料,請一位同學讀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寶年間,李唐王朝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邊境戰(zhàn)事不斷,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fā)展,岑參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懷著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度過了六年艱苦的軍旅生活,對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在輪臺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時所作。
    教師:現(xiàn)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誰來說一下?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熱愛生活;詩人所處時代,正值大唐盛世,國家的強盛自然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所以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樂觀向上的情懷。
    同學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很精彩,現(xiàn)在,我們就結(jié)合剛才精彩的描述,快速背誦全詩??凑l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背會這首詩!開始!
    學生:背誦詩歌。
    四、用詩。
    教師:現(xiàn)在對這首詩已經(jīng)學得不錯了,大家知道學習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嗎?是運用。我想和大家做一個用詩的挑戰(zhàn)游戲,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大家有些為難,先看兩個例子吧。
    屏幕展示用詩舉例:
    1、引用: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記憶。有了他的記憶,我會感受他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偉大之心;也會體味他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欣賞他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化用:“前不見青山,后不見綠水,念天地之污染,獨愴然而涕下?!保ǚ隆兜怯闹菖_歌》)。
    教師:大家愿意選擇哪句詩呢?看來大家都愿意選擇詩中的名句。為了避免大家選擇的詩句過于集中,如果敢于挑戰(zhàn)其他詩句,我們可以給他加2分。
    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個人進行創(chuàng)作。
    學生:展示創(chuàng)作內(nèi)容。
    教師:適當鼓勵點評。
    五、結(jié)語。
    教師:仔細回味,詩人岑參留給了我們什么呢?邊塞的奇異風光,豐富的思想感情,樂觀、豪邁的英雄氣概。記住邊塞詩,記住岑參。
    課即將結(jié)束了,請小組長如實的地將本組得分寫到小組名下,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有精彩的表現(xiàn),讓我們用掌聲對獲得優(yōu)勝的小組表示祝賀。
    山東省中語會第十五次年會于xx年4月15日至17日在泰安舉行,本人有幸在這次會議上代表初中語文教師做了發(fā)言,并榮幸地執(zhí)教了一節(jié)觀摩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上完課后感觸良多。
    感觸之一:贏得學生之心至關(guān)重要。
    這一次,提前見學生,我們的交流是在無意中的一個冷幽默中開始的。我說:“要想知道我的姓,就要先猜個謎語。”“你姓苗!”異口同聲的大喊嚇了我一跳。但我馬上轉(zhuǎn)過彎來,剛才他們的老師領(lǐng)我進來時就說出了我的姓。教室里一下子爆發(fā)出爽朗的笑聲。
    接下來我跟同學們聊起了自己,諸如由于姓名的原因多次被別人誤解為是個女老師;我和我的學生如何愉快地在一起打籃球、踢毽子等等。我講得如以往投入,他們聽得如預想入神。我很快用自己的熱情、幽默,把他們的精力聚集起來。學生的眼神告訴我,他們開始喜歡我,甚至信任我了。從他們的表情中,我還看出他們熱切期待著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風采。
    由此我想起平時聽到的一些抱怨,如“學生不認真聽講”,“學生不好好配合”,等等。也許學生真的有些不足,不過,我們教師是否先這樣捫心自問:“我真正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fā)了嗎?我用最大熱情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了嗎?你贏得學生的‘芳心’了嗎?”等回答是肯定的時,也許你的憂愁就會煙消云散了。
    感觸之二:教師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就會還教師一個驚喜。
    晚上,我有點坐臥不安,畢竟不是自己的學生,畢竟他們從來沒有嘗試過這些新的“讀”詩方法,能行嗎?如果學生沒有一個人演讀、唱讀怎么辦?思來想去,我決定若真出現(xiàn)此種情況,就要發(fā)揮教師的引領(lǐng)作用,演讀、唱讀我來示范,讓學生模仿學習。不管怎樣,都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快樂,并在愉快的氣氛中有所收獲。主意打定,我選擇了《三國演義》主題曲,開始了自己的唱讀訓練。
    課開始了,很快我的擔心消失得無影無蹤。學生們精彩的演讀、唱讀,大大出乎我的預料,也出乎所有聽課老師的意料。自演自唱的,歌伴舞的;節(jié)奏快的,節(jié)奏慢的;兩個人出場的,整個小組全體上陣的……。最精彩的當屬其中一個小組,一首詩唱下來,竟然變換了五種曲調(diào),簡直就是歌曲串燒。他們無窮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讓我大吃一驚。雖然還有不少瑕疵,比如表演動作幅度太小,曲調(diào)節(jié)奏不太適合詩歌的情感等,但僅憑這份認真、勇氣,就足以讓我為他們喝彩。這節(jié)課一開始就使整個會場充滿了輕松愉快的氣氛,聽課的老師不時發(fā)出會心的笑聲,熱情的掌聲也適時地送給這些天真勇敢的孩子們。
    我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展示的機會,搭建了一個展示的舞臺,他們便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作為教師一定要堅定一個信念:相信學生。
    感受之三:課堂就要有動有靜,動靜結(jié)合。
    近幾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出現(xiàn)了一種極為熱鬧的課堂。整節(jié)課基本上都是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發(fā)言,教師退居二線做起了旁觀者。由過去學生當“廳(聽)長”,搖身一變成為了教師當“廳(聽)長”。雖說矯枉必須過正,但這種熱鬧的背后卻是學生見解的不深刻、知識的不扎實。所以我設(shè)計的這節(jié)課,一開始各種形式的“讀”,就是動,而且是大動,另外七嘴八舌地說出詩中的“奇”,也是動的環(huán)節(jié)。接下來就讓學生仔細揣摩詩歌創(chuàng)設(shè)的意境,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用散文化語言描繪詩中一幅幅奇異美麗的畫面,體會所傳達出的深厚情義,這就是一個靜的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寫完之后,小組合作修改完善寫成的片段,又是適時的“動”。用詩環(huán)節(jié),學生模仿教師所給的例子進行創(chuàng)作,再次進入靜的狀態(tài)。說實在的,別看有些學生說起來很熱鬧,但真的一動筆,就顯得有些笨拙了。這也正是我們不能只圖熱鬧,而讓學生時常靜下來的主要原因。
    這節(jié)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還算良好,但仔細想來,還是留下了諸多遺憾。
    首先,朗讀未能貫穿始終。
    這節(jié)課第一環(huán)節(jié)——各種形式的“讀”,的確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同樣引起了聽課教師的關(guān)注,但接下來的所有環(huán)節(jié)中,讀得太少了,這是一個缺憾。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聲情并茂地進行誦讀、背讀,相信會加深對文本情感的理解。課堂上我示范誦讀了兩句,贏得了學生的掌聲。過后想想,他們對這種雖然是有些傳統(tǒng)的讀的形式,也是很感興趣的??上?,忘記了讓學生親自嘗試。我覺得,這也是沒有真正以學生為本的一種表現(xiàn)。
    其次,有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坡度太大。
    我曾經(jīng)在“用詩”環(huán)節(jié)上猶豫再三,但還是想挑戰(zhàn)一下。這一次為了減小學生“爬坡”的難度,精心選擇了兩個示例,供學生借鑒。這樣,學生在模仿的基礎(chǔ)上就可以較好地完成“用詩”的訓練。但事實上,學生還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磥碚缟洗卧谖靼灿嘤吵崩蠋熕c評的那樣:“用詩”是一件很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需要厚實的鋪墊才行。不過,嘗試就會有收獲,嘗試的過程就是鋪墊的過程,我堅信這一點。
    雖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但我當不懈追求,不斷探索,不斷提升,力求使自己日趨成熟,力爭使課堂日臻完善。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十五
    明確:在西北邊塞瑰奇壯麗的冰雪沙海背景下,岑參送朋友武判官回到京城長安去。這是戍邊將士之別。
    三、品析學讀。
    1.自由讀,將寫景與送別的過渡句用“――”標示出來。
    明確:在“愁云慘淡萬里凝”處標示。
    2.請同學們?nèi)芜x角度,將前面詠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別聯(lián)系起來。比如說: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熱的。
    3.想像詩句所呈現(xiàn)的畫面,自己試讀。
    4.教師指名讀,邊點評邊示范。
    第1、2句陡促,重讀“卷”、“八月”、“即”,突出風狂雪早;3、4句輕柔舒緩,重讀“春風”、“千樹萬樹”,表現(xiàn)“春暖花開”的美景所帶給人的春天般的溫暖;然后低沉滯澀,寒氣仿佛侵入骨髓。“中軍置酒飲歸客”及以下三句應讀得熱烈急促,一氣呵成,營造出一種喜慶的氣氛;“輪臺”四句漸漸舒緩,漸漸低下去,使聲音恰如那漸行漸遠的馬蹄印,營造出低回不已余音裊裊的意境。這一刻,畫面定格,時間停止,情感激蕩。
    5.聽讀,揣摩:在送別的酒宴上,在揮手的那一刻,“我”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想些什么。
    明確:對朋友歸京,“我”感到高興。因為對戍邊將士來說,能和家人團聚是可喜可賀的一件事?!昂倥门c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來盞去中,仿佛可以聽見詩人由衷地祝賀:“來,為你歸京干杯!”然而朋友情深,輪臺距離長安路途遙遠,這一分手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盡管是軍中大丈夫,依依別情仍然襲上心頭;千里冰封,沙海縱橫,朋友這一路可會順利?今日我送君,何時人送我?“雪上空留馬行處”,那一行馬蹄印啊,將“我”的牽掛和惆悵一直延伸到長安。
    6.學生練習讀。
    7.全班表演讀:全班讀前四句,女生齊讀后四句。
    四、對比閱讀,遷移養(yǎng)成。
    在古代,因為交通不便,常常一別經(jīng)年。因此,“送別”就成了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同學們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積累的送別詩。下面我們選擇大家熟悉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王維的《渭城曲》作為比較閱讀的材料。
    比較角度提示:
    送別人物:《白》詩岑參送武判官;《杜》詩王勃送杜少府;《黃》詩李白送孟浩然;《渭》詩王維送元二。
    送別地點:《白》詩新疆輪臺;《杜》詩京城長安;《黃》詩湖北武漢;《渭》詩京城長安。
    目的地:《白》詩京城長安;《杜》詩蜀州;《黃》詩江蘇揚州;《渭》詩新疆安西。
    送別環(huán)境:《白》詩冰天雪地;《杜》詩煙霧迷蒙;《黃》詩繁花似錦;《渭》詩初春雨凄清。
    送別心情:《白》詩百感交集戰(zhàn)友別;《杜》詩灑脫少年剛陽別;《黃》詩詩意風流別;《渭》詩深情體貼真情別。
    朗讀基調(diào):《白》詩慷慨宛轉(zhuǎn);《杜》詩高亢爽朗;《黃》詩輕快瀟灑;《渭》詩舒緩誠摯。
    詩歌風格:《白》詩豪放雄奇;《杜》詩開闊俊朗;《黃》詩瀟灑飄逸;《渭》詩清新明快。
    重要特點:《白》詩詠雪顯氣概;《杜》詩直抒胸懷;《黃》詩綺麗意境,詩意細節(jié);《渭》詩截取典型情節(jié)。
    教師小結(ji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寫給杜少府的,意境開闊,剛健爽朗,文中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掃兒女情長的悲傷之態(tài),所以應讀得高亢,讀得鏗鏘有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仿佛是一支抒情暢想曲,讀來應是輕快瀟灑,仿佛一顆詩心隨著江水蕩漾;《渭城曲》凄清的氛圍可以用舒緩的節(jié)奏來表現(xiàn),那對朋友深情體貼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是一種誠摯關(guān)切的久久凝視,也是深情的勸酒辭。而我們今天學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則是邊關(guān)將士英雄氣概和兒女心腸交織在一起的高歌,它悲而不哀,因此應讀得慷慨而婉轉(zhuǎn)。
    2.四人小組表演讀,四首送別詩一人讀一首。
    3.小組推選代表,全班競讀。
    五、結(jié)語。
    南朝的文學家江淹在《別賦》里說“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其實,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別”豈只是“黯然銷魂”?用心去比較,你會發(fā)現(xiàn)“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這個教學設(shè)計中,學生對課文的品評與朗讀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朗讀來了解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并隨時調(diào)整教學重點;同時學生又在教師和優(yōu)秀同學的朗讀中,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學習了朗讀的方法,互動的課堂充滿了吸引力。而比讀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發(fā)展了學生的能力。總之,對于課文內(nèi)容而言,比讀是一種鞏固;對于學生素質(zhì)而言,比讀是鑒賞能力和朗讀技能的雙重提升;對于課堂容量而言,比讀是一種擴張;對思維而言,比讀是一種碰撞;對學法而言,比讀是一種方法指導;對學生個體而言,比讀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對教師而言,比讀是一種教學底蘊的鍛煉。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十六
    2.理解每首詩歌和散曲的內(nèi)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3.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4.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作品。
    三、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全詩。
    四、邊讀邊分析。
    以上描繪了“瀚海雪景圖”,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五、小結(jié)。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十七
    二、介紹詩人及解題。
    請了解岑參的同學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1.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于后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為之大變。其詩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思想。
    2?!鞍籽└琛奔础鞍籽┲琛?,“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fā)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chǎn)生的悵惘之情。
    三、朗讀。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掌握節(jié)奏。
    2、一生試讀。
    3、全班齊讀。(邊塞詩,溫柔?霸氣?)。
    四、分析。
    所以將全詩分為兩層將寫景和送別的過渡句找出來。
    分兩組學習兩層要求:1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敘述2結(jié)合具體字詞分析詩句。
    例:“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寫邊塞風狂雪早?!熬怼薄罢邸睆恼妗?cè)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寫出了風勢之猛。第二句寫雪,“八月”說明胡天下雪的時間早。“飛”勾畫出一副雪花漫天飛舞的形象。“即”寫作驚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贝藶榍Ч艂髡b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xiàn)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接下來四句寫室內(nèi)苦寒?!吧⑷酥楹煗窳_幕,狐裘不暖錦衾薄。”由帳外轉(zhuǎn)入帳內(nèi),點點雪花飄落進來,浸濕羅幕;穿著狐裘蓋著錦衾也不覺暖,奇寒難忍。而將軍都護這樣的勇猛邊將,也是“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鐵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去慘淡萬里凝。”這兩句轉(zhuǎn)寫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蓋,縱橫交錯,抬望天空,陰云密布?!俺睢薄皯K”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
    以上描繪了“漫天大雪圖”,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描寫?zhàn)T別的情景。此句扣題,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方式,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轅門。茫茫雪原中一桿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寒”字來。
    最后四句寫分手的情景?!拜喤_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睆霓@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依依不舍。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交織于胸。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蓖灰娺h去的朋友,仍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結(jié)尾兩句,寓情于景,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詩的后半部分描繪的是“雪中送別圖”
    唐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shè)計篇十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腳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詩人對泰山進行過歌詠,你能說出一首這樣的詩嗎?好,一起朗誦杜甫的《望岳》吧。
    學生:齊誦《望岳》。
    教師: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歲的好朋友,叫岑參,他是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他的詩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板書:課題、作者)。
    二、讀詩。
    教師:學詩首先要讀詩,大家以前是如何讀詩的呢?
    今天我們豐富一下讀詩的方式,可以個人讀、合作讀;可以誦讀、演讀、唱讀。當然大家還可以創(chuàng)設(sh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大家開始準備吧。
    學生:自由讀詩,小組交流,準備展示。
    教師:我們請同學到臺前展示一下。
    學生:展示各種形式的“讀”。
    三、品詩。
    1、簡說詩中之“奇”
    教師:邊塞詩的特色之一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岑參作為唐代邊塞詩人,他的突出特點就是“好奇”。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幻燈)。他用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靈感悟世界,并把它們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筆端。這樣,我們透過他綺麗的文字就可以讀到邊塞那奇異的風光和異域的情調(diào)了。請大家再讀詩歌,說一說你從詩句中發(fā)現(xiàn)了怎樣的“奇”。
    學生:默讀,說發(fā)現(xiàn)的“奇”。
    預設(shè):
    胡天八月即飛雪——胡天奇冷,飄雪奇早。
    千樹萬樹梨花開——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闌干百丈冰——瀚海奇闊,結(jié)冰奇厚。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胡天奇冷,將士奇苦。
    愁云慘淡萬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風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時雪滿天山路——路雪奇厚,擔憂奇多。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山路奇迂,情義奇深。
    (提示:如果學生說得不夠全面,教師可以抓住其中的“奇”進行引導。如“剛才有的同學說到了天氣奇冷,詩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這一點呢?請快速找出來?!?。
    2、描述詩中畫面。
    教師:讀著詩歌,詩中奇異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畫面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畫面,試著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來,選一句或者兩句都可以。寫完與小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選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個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個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茫茫的邊塞,強勁的北風呼嘯而來,飛沙走石,白草被攔腰折斷,在狂風吹卷之下,不停地打著滾兒。正是八月中秋時節(jié),鵝毛般的雪片卻已經(jīng)飄飄灑灑,紛紛揚揚。落在山巒上,落在樹梢上,落在大漠中……整個邊塞大地籠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學生:個人描述畫面,小組交流。
    學生:集體展示。
    教師:穿插有關(guān)資料引導講解。
    (1)引導深解名句。
    教師:岑參最喜歡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寫到梨花,請看屏幕,一起朗讀一遍。
    屏幕展示詩句:“長安柳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薄傲簣@二月梨花飛,卻似梁王雪下時?!薄袄婊ㄇ溲~萬條煙?!?BR>    學生:讀以上詩句。
    學生:說自己的見解。
    (2)引導聯(lián)想想象。
    學生:說自己的設(shè)想。
    教師:大家的設(shè)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寫,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留白”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的魅力。
    (3)引導感悟情感。
    請看材料,請一位同學讀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寶年間,李唐王朝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邊境戰(zhàn)事不斷,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fā)展,岑參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懷著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度過了六年艱苦的軍旅生涯,對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在輪臺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時所作。
    教師:現(xiàn)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誰來說一下?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熱愛生活;詩人所處時代,正值大唐盛世,國家的強盛自然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所以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樂觀向上的情懷。
    同學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很精彩,現(xiàn)在,我們就結(jié)合剛才精彩的描述,快速背誦全詩。看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背會這首詩!開始!
    學生:背誦詩歌。
    四、用詩。
    教師:現(xiàn)在對這首詩已經(jīng)學得不錯了,大家知道學習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嗎?是運用。我想和大家做一個用詩的挑戰(zhàn)游戲,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大家有些為難,先看兩個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