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匯總18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教案應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進行靈活運用。教案范文的收集和整理應當及時更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教學需求。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一
    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整數(shù)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還初步接觸過乘加、乘減。本單元教學混合運算,內(nèi)容包括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和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兩部分內(nèi)容是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的。
    計算工具在當今社會和現(xiàn)實生活中已經(jīng)相當普及了,人們已經(jīng)不大需要使用紙筆進行大數(shù)目、多步數(shù)的計算。但是,四則計算的原理與方法、混合運算的順序、步驟仍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因為這些知識及其思想方法是學生繼續(xù)學習其他數(shù)學知識的基礎,是更好地使用計算工具的前提,也是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學生智力水平的載體。
    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本單元教學的混合運算都只有兩步計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運算,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分成三段進行:先教學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再教學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最后教學算式中有小括號的。
    1結合現(xiàn)實素材,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運算順序是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應該遵循的規(guī)則。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中要先算乘(除)法?為什么要先算小括號里的運算?教材讓學生結合現(xiàn)實的素材體會這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這就是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和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結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在教學運算順序時,教材在三段內(nèi)容里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1)第30頁例題的教學方法是先喚醒已有經(jīng)驗,再擴大外延,在同一類型的多種具體現(xiàn)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就是教學的運算順序。例題先從“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這個實際問題列出綜合算式5×3+20,這個算式是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的“乘加”,他們已經(jīng)有“先算乘法”的經(jīng)驗,教材及時指導學生用遞等式表示計算的步驟。然后,例題從“買2盒水彩筆,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實際問題列出算式50-18×2,讓學生結合這個實際問題要先算2盒水彩筆的錢理解這個算式要先算乘法。最后,教材在上面兩個實際問題和兩個綜合算式里歸納“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在這段內(nèi)容里,運算順序是教學的重點,教材結合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地突出了運算順序;用遞等式表達計算步驟是教學的難點,教材在例題里畫出藍線引導學生把各步計算的結果寫在它的上面,從而知道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應該寫在什么位置。“想想做做”圍繞按照運算順序進行混合運算和寫出計算步驟這兩個主要內(nèi)容而設計,第1、2題“說一說每一題應先算什么”以及改錯練習,都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運算順序。第4題把乘加、乘減分別與加減混合、乘除混合設計成題組,學生邊計算邊比較,溫故而知新。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題組,再次鮮明地突出了運算順序。
    (2)第32頁的例題仍然按“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數(shù)學式子——概括運算順序”的線索編寫,但給學生的探索空間比前面的例題大得多。教材采用和前面相似的教學線索,給學生留出運用已有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的空間,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數(shù)學知識。首先是教材提出買1枝鋼筆和1個訂書機一共要多少錢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地列綜合算式。他們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列出的兩個算式雖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1枝鋼筆的價錢。其次是教材讓學生獨立地計算列出的綜合算式,按照自己的計算步驟細致地算一遍,在計算和比較這兩個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運算順序。再次是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1盒水彩筆比1枝鋼筆貴多少元這個問題,體會在有除法也有減法時的運算順序。這樣,運算順序就不再是機械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領悟的;運算順序就不再是對學生的硬性規(guī)定,而是解決問題的需要。學生已經(jīng)初步有了用遞等式表達運算順序的經(jīng)驗,例題沒有在綜合算式中加藍線指導第一步計算得到的商的書寫位置。教學時要讓學生看到,列出的兩個綜合算式雖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綜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應寫的位置也不同。
    (3)第34頁的例題凸現(xiàn)新的矛盾教學小括號,在了解小括號的作用的基礎上,知道含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在列綜合算式時出現(xiàn)了一個矛盾:解決實際問題要先算買了1個書包后還剩下多少錢(即先算綜合算式里的減法),而算式50-20÷5應該先算除法(已有的運算順序)。怎樣解決這個矛盾?教材告訴學生:這里要先算減法,綜合算式里必須添上小括號。這句話既引出了小括號,又闡述了小括號的作用。因此,算式中有括號時,應該先算括號里的運算。在“想想做做”里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第1題著重練習算式中有括號,應先算括號里的運算。第2題匯集了各種兩步運算的題,有括號的和沒有括號的,只有同級運算的和含有兩級運算的,這些題綜合在一起通過計算和比較,幫助學生全面掌握運算順序。而且把6小題分成三組,同組兩小題的差別只是有或沒有小括號,通過計算和比較能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上或去掉小括號都改變了原來的運算順序,最終改變了算式的結果。第7題通過對同一組的兩道題的算一算和比一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減法的一個性質(zhì),為以后教學簡便運算作鋪墊。
    2在教學運算順序的同時,教學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學段里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單元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這些實際問題。在列分步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時,把這個問題分解成兩個連續(xù)的簡單問題,并分別列出兩個簡單問題的算式。列兩步計算問題的綜合算式,還要進一步在頭腦中把兩個簡單問題和算式組織在一起,學生的思維在“組織在一起”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列綜合算式的過程中得到提高。教材在教學綜合算式時作了下面的安排。
    (1)初步體會。
    第30頁例題的第(1)小題,先讓學生列分步式求“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然后告訴學生: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是綜合算式5×3+20。這是學生首次接觸綜合算式,他們觀察教材列出的綜合算式,能初步知道綜合算式是分步算式合成的,初步體會到綜合算式解答實際問題比列分步式要稍快一些。例題的第(2)小題指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試著列綜合算式。
    教材讓學生體會列綜合算式的方法,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綜合算式,也可以直接列綜合算式。不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依據(jù)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第(1)小題是把3本筆記本的錢和1個書包的錢相加,第(2)小題是從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筆的錢。“想想做做”里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買兩樣東西應付多少錢或應找回多少錢,這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生比較熟悉,列綜合算式不會有多大困難。
    (2)逐漸學會。
    第32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里的實際問題與前面教學的內(nèi)容相比,有兩點不同。一是解決的問題不限于求總和與求剩余,還有求相差數(shù)(貴多少、便宜多少);二是要求不列分步算式,直接列綜合算式。教材突出列綜合算式時要依據(jù)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先想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再列綜合算式的習慣。如例題里兩個小卡通與學生的對話,講的就是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也是列綜合算式時的依據(jù)。
    (3)學習思辨。
    第34頁例題的解題思路是先算出買書包后剩下的錢,再算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多少本筆記本,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是剩下的錢除以筆記本的單價。在算式50-20÷5里,有減法也有除法,應該先算20÷5。為了先算這個算式里的減法,需要在算式里添上括號。這里就有對算式50-20÷5進行思辨的活動,在算式里添上括號是思辨的結果。類似第35頁第5題要先算會議室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再算平均每平方米鋪多少塊地磚。對算式384÷12×8進行思辨,就知道應該為12×8加上括號。對列出的綜合算式進行思辨,看算式的運算順序是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一致,能及時發(fā)現(xiàn)列式中的錯誤,保障問題正確解決。
    第36頁第10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問題。這道題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中,再次體會減法的性質(zhì)。
    本單元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教學本單元后,學生解答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可以列綜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不要作統(tǒng)一規(guī)定。
    另外,教材里還有部分實際問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主要目的是鍛煉思維。一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體會條件信息里的聯(lián)系是多向的。如第38頁第10題里,從5個乒乓球裝一袋和每4袋裝一盒可以知道一盒里有5×4=20(個)乒乓球;從5個乒乓球裝一袋和一共有800個乒乓球可以知道一共裝800÷5=160(袋)。二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連貫性。當求得一盒裝20個乒乓球后,就可以通過800÷20繼續(xù)求一共裝多少盒;當求得一共裝160袋后,就可以通過160÷4繼續(xù)求一共裝多少盒。對用不同方法解答實際問題,在教學中要適當?shù)乜刂?,不要頻繁地提出一題多解的要求,要允許部分有困難的學生逐步達到這個要求。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2、經(jīng)歷嘗試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的過程。培養(yǎng)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意識。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受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兩步計算的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乘除混合運算的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復習舊知。
    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4+30=。
    2×4×7=。
    36÷3÷2=。
    15+10-8=。
    2、觀察情境圖,發(fā)現(xiàn)信息,提出問題。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擺正方體學習并探究了連乘和連除的計算順序,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通過正方體來學習新的知識。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三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先乘除后加減”。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1、正確理解和運用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2、理解規(guī)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一、導學質(zhì)疑。
    1、說出下列每題計算的第一步。(出示幻燈片)。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二、互學釋疑。
    1、探索混合運算的順序。
    (1)理解題意,解決問題。
    出示主題圖,請大家仔細觀察,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2)學生嘗試計算并交流。
    小組交流:是先算7+3還是先算3×4?
    7+3×4。
    =7+12。
    =19。
    比較:4×3+7的運算順序和7+3×4,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當綜合算式里有乘加時,無論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完成“做一做”
    請說說是什么樣的混合運算,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呢?應該先圈哪一步?
    三、測學提升。
    1、根據(jù)剛才的混合運算順序,想一想,它們都是遵循什么運算法則呢?
    齊讀幻燈片兩級運算的運算法則。
    2、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板書:
    兩級運算。
    7+3×4。
    =7+12。
    =19。
    人教版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四
    第五單元《混合運算》的學習已接近尾聲。本單元學習主要涉及到4個知識點:沒有括號的同級混合運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帶有小括號的兩部混合運算以及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學習混合運算時,主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整體觀察—分清順序—認真計算—全面檢查的習慣。教學中前松后緊,加大練習的量,通過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運算順序。
    學生剛學習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時,對運算順序較難理解,往往難以靈活運用。教學中,就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明確算法。例題呈現(xiàn)的是簡單的`購物場景,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學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礎上,引導把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成綜合算式,學生體會綜合算式的含義,并根據(jù)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嘗試計算,理解運算的順序;第二個問題,則引導學生直接列出綜合算式,幫助學生聯(lián)系數(shù)量關系理解其運算順序。并且堅持讓學生說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維的表述,有利于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整理和復習時,先讓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本單元知識點。從作業(yè)反饋看,效果還不錯。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五
    本節(jié)課設計是個突出的亮點,由四道同級運算的舊知識遷移到同級脫式運算的新知識,不僅能夠鞏固孩子們的舊知識,而且能夠在新舊知識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對新知識產(chǎn)生一種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一步步引導孩子們注意在同級運算中,計算過程中應該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這個時候,我沒有按照以前的方式把等號寫在等式的右邊,而是寫在等式的左下方??吹轿疫@樣書寫,有學生按捺不住了,舉手示意,問老師是不是寫錯了。正是孩子們的問題意識更加引起大家的注意,我順勢跟學生們講解了今天重點的內(nèi)容——脫式計算。
    我在教學中通過下劃線和箭頭標出運算順序給學生以直觀的支撐。強調(diào)在脫式運算中,等號要寫在等式的左下方,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同時規(guī)范孩子的書寫,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并且讓學生獨立用脫式計算時,讓孩子經(jīng)歷“先觀察算式——再確定運算順序——最后有序計算”的過程,既發(fā)展了他們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運算順序的水平。對于乘除混合運算教材直接呈現(xiàn),所以我讓孩子利用知識遷移自主試算。在試算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對于習題的處理我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加設一個小醫(yī)生改錯,鞏固孩子對運算順序的掌握情況。最后加設一個找朋友環(huán)節(jié)提高孩子的計算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孩子檢驗習慣,在課下找朋友是還可以和我們學習的統(tǒng)計知識聯(lián)系起來。用什么樣的方式統(tǒng)計出好朋友的數(shù)目,培養(yǎng)合作意識。一個一個問肯定不行,我認為這是一道綜合性的題目。不足的地方就是我處理過急,在講解脫式運算時結合情境效果應更好。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六
    教學內(nèi)容:
    p35、3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lián)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用以解決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增強類比遷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獲得成功體驗,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重點難點:
    理解三步計算運算順序;運用三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光盤。
    教學過程:
    一、學習例題。
    1、很多同學都喜歡下棋,我們一起去看看王老師買棋時遇到了什么數(shù)學問題。
    演示例題,指名說說圖上的信息。
    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象棋的單價是12元,圍棋的單價是15元。
    讀問題: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這是一道購物的實際問題,遇到這類問題你馬上會想到哪個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
    復習:單價數(shù)量=總價。
    2、學生嘗試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
    (2)綜合:123+154。
    (可能還有):(12+15)(3+4)。
    講評:指著分步列式,讓學生明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較兩個綜合算式,讓學生說說下面的算式為什么是錯的?它這樣算出的結果表示什么?
    明確:要用象棋的單價乘象棋的數(shù)量等于象棋的總價,圍棋的單價乘圍棋的數(shù)量等于圍棋的總價;分別算出兩樣棋的總價加起來就是一共要付的錢。
    3、運算順序。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比較這兩種運算順序,它們都對嗎?哪個更好?為什么?
    指出:這是一個三步混合運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別先算象棋和圍棋的錢。
    4、學生完成試一試: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會有個別學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請學生說說正確的運算順序,乘除在一起的時候,誰在前誰先算。
    5、結合兩題引導學生總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做在自備本上。
    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結合具體問題交流。
    2、下面的運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題略)。
    建議:做混合運算,要先觀察該題的運算符號,可把先算的步驟劃線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說出原因嗎?
    2530+2520。
    84040-40040。
    25(30+20)。
    (840-400)40。
    第一組題可引導學生結合乘法意義來說,或是結合具體問題來舉例說明。
    三、解決實際問題。
    1、(第4題)讀題后讓學生解釋人均居住面積的含義和求法,并列出綜合算式。
    3、(第6題)比較兩小題,說說兩題的聯(lián)系。
    4、把這3道聯(lián)系實際問題做在作業(yè)本上。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七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體會混合運算中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后進行計算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窘虒W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根據(jù)分步算式列出對應的綜合算式?!窘虒W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復習。
    請說出它的運算順序,再計算。10-5+3。
    在同級運算中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10-(5+3)。
    小結:我們在一年級時就知道,在同級運算中,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
    二、教學教材第49頁例3。
    1、請說出它的運算順序7×(7-5)7-5是第一步7×2是第二步。
    先說說這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要先算減法?注意:混合運算的算式里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2、用遞等式計算7×(7-5)=7×2=14。
    3、有77把掃把,分給辦公室42把,剩下的平均分給7個班,每個班分到幾把?
    (1)想:77把掃把,分給辦公室42把后,還剩多少把可以分給班級?
    (2)這些掃把平均分給7個班,每班幾把?
    35÷7=5(把)答:每班5把。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1題。注意每題的計算順序。(1)課件上做4題。
    (2)請學生上臺做題,給獎品鼓勵。
    2、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2題。(1)課件上講解,學生舉手回答。(2)請學生上臺做題,給獎品鼓勵。
    四、本課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在這種運算中,要熟練掌握運算的順序: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五、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51頁練習十一第7、8題。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八
    教學內(nèi)容:
    新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47頁例1。
    教學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要讓學生經(jīng)歷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shù)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四則混合運算是計算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學生掌握四則運算的順序,能夠正確的進行混合運算,不僅豐富了計算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理解混合運算的作用,學習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總結規(guī)律的科學思維方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有意識地尋求依據(jù)來解釋說明自己思維的能力,在理解掌握運算順序的同時,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
    教材分析:
    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混合運算》中的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這部分學習的內(nèi)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含義并具備一定計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系統(tǒng)學習綜合算式運算順序的開始,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是綜合算式的基本運算順序,因此本課時的學習將為日后其他運算順序的學習及靈活運用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中已對加減混合的綜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會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口算,并直接寫出結果。但缺少的是把這些零星的數(shù)學知識系統(tǒng)化。學生在一年級就已經(jīng)接觸,并且到現(xiàn)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此時安排混合運算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整理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讓學生對四則運算的運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在同級的混合運算中,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在經(jīng)歷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并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教學難點:
    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我利用引導發(fā)現(xiàn)式、問題教學法、情景生活經(jīng)驗等多種方法,采用這些教學方法能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學法指導:
    在教學中將探究解題思路和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shù)學的實際應用,感受數(shù)學的愉悅,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實踐能力,又可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本節(jié)課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總結的學習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運算的順序,并把所學理論知識運用與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課件出示下面題目:
    先指定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讓學生動手計算。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獲取信息。
    2、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和讀書有關的信息?
    3、要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4、學生獨立列式并進行計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饋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
    方法一:分步算式。
    29+38=67(人)。
    方法二:綜合算式。
    (2)給出規(guī)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3)揭示課題。
    3、運用規(guī)定,脫式計算。
    (2)講解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示范板書:教師邊講解邊。
    邊說明:先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行計算,呈現(xiàn)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shù)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
    (3)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是怎么算的?。?BR>    4、體會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1)課件出示:15÷3×5,指定學生說說這道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2)教師指出:加與減、乘與除分別是同一級運算。
    (3)學生嘗試計算,同時指定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
    (4)歸納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計算方法和以前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處?
    2、練一練: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
    (1)課件出示例1的條件,同時提出問題:這天閱覽室共來了多少人?
    (2)嘗試練習后全班交流,重點使學生明確:“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條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種解法。
    (2)學生獨立計算。
    (3)體會加減法混合運算,交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設計意圖】:結合解決問題的情境,喚起學生對已有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回憶,體會規(guī)定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注重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的規(guī)范,為以后學習不同類型的脫式計算打下基礎。同時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較練習等方式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一)計算(教材第47頁“做一做”)。
    1、指定學生說一說每道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2、學生計算每道算式,教師巡視,巡視時關注學生書寫的規(guī)范性。
    3、全班交流,強調(diào)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二)改錯(教材第50頁第3題)。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
    2、口答:這些綜合算式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帶有問題的總結,對新舊知識有所梳理和升華,并能起到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
    課堂作業(yè):
    教材第50頁的第1、2題。
    【設計意圖】: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鞏固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和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板書設計:
    =29+38。
    =67。
    15÷3×5。
    =5×5。
    =25。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教學反思:
    1、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數(shù)學源于生活”。課堂上再現(xiàn)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從中自然地提出數(shù)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便于學生積極調(diào)動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解決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經(jīng)驗,促進學生感悟與理解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初步體會,逐漸學會,學習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運算順序?qū)W生剛學習兩步計算式題時,對運算順序較難理解,往往難以靈活運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明確算法。
    4、注重數(shù)學思考堅持讓學生在列出算式后說說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維的表述,又讓學生明白同級運算的計算順序,有利于學生掌握。
    5、重視對錯誤的診斷及矯正教學中重視學法指導,尤其是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進行辨析。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主要是格式問題(等號的對齊);運算順序(運算順序不正確)。通過針對出現(xiàn)的錯誤情況展示,進行糾錯;以及算法強化練習進行診斷及矯正。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主動體會整數(shù)運算律在分數(shù)運算中同樣適用,并能根據(jù)運算律和運算性質(zhì)進行一些分數(shù)的簡便計算。
    2、使學生在理解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分數(shù)簡便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shù)學學習的經(jīng)驗,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嚴謹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
    重點難點:
    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及理解整數(shù)運算律在分數(shù)運算中同樣適用。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一、布置要求,引導預學。
    (1)做書上第80頁“練習十五”第1題。
    (2)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199-68×238-[2.44×(8.5-5)]。
    (3)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么?
    a、一個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按照()順序進行計算;
    b、一個算式里,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算(),再算();
    c、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再算()。
    二、預習反饋,診斷查學。
    課中進行預習反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映有針對性地調(diào)整教學。
    三、目標引領,探究導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要求學生自主列出綜合算式,并盡可能列出不同的綜合算式。
    2、集體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
    25×18+35×18(25+35)×18。
    追問:列式時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關分數(shù)的算式中,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是運算,統(tǒng)稱為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這兩道算式都屬于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你會計算上面這兩道式題嗎?
    學生分別計算,并指名板演。
    3、小結: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4、做“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然后交流、訂正。
    (三)教學把整數(shù)的運算律推廣到分數(shù)。
    通過交流明確:整數(shù)的運算律在分數(shù)運算中同樣適用。我們在進行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恰當?shù)貞眠\算律使計算簡便。
    四、鞏固練習,反饋練學。
    1、做練習十第1題。
    讓學生按要求直接寫出得數(shù),再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第2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再選擇一兩題要求說說運算順序。
    3、做練習十第3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說說每道題分別應用了什么運算律或運算性質(zhì)。
    4、做練習十第4、5題。
    學生獨立解答后,指名說說解題思路。
    五、課堂總結,拓展思學。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進行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十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先乘除后加減”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體會數(shù)學表達的簡潔美。
    創(chuàng)設蹺蹺板樂園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時在算法的比較中體會數(shù)學表達的簡潔美。在練習的設計中注意層次性,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掌握運算順序。
    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正確的運算順序進行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理解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課件、尺子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第48頁例2的情境圖。
    (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獲得哪些信息?(注重學生語言表達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蹺蹺板樂園場地內(nèi)有3個蹺蹺板,每個蹺蹺板上有4個人,場地內(nèi)還有7個人。
    (二)根據(jù)上面的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問題預設:
    1、蹺蹺板樂園里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
    2、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1、解決“蹺蹺板樂園里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
    (1)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
    (2)學生匯報、交流。
    2、解決“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2)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赡艹霈F(xiàn)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計算方法二:不含括號的綜合算式方法三:添加小括號的綜合算式。
    4×3=12(人)4×3+77+(4×3)。
    12+7=19(人)=12+7=7+12。
    =19(人)=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學生進行板演,并讓他們分別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較、理解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無論哪種方法,都要先求玩蹺蹺板的人數(shù)。
    (二)優(yōu)化算法、體會數(shù)學表達的簡潔美。
    1、呈現(xiàn)算式:7+(4×3)和7+4×3。
    2、引導學生比較。
    (1)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討論交流:加上小括號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號行嗎?讓學生明確在這里小括號可以不要,這樣就更簡潔些。
    3、學生獨立脫式計算7+4×3,指定學生板演,教師巡視,關注脫式書寫規(guī)范的指導。
    4、師生歸納總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運用規(guī)定,進行計算。
    課件出示:7+12÷343-24÷618÷3+6754÷9-3。
    1、讓學生獨立解決,同時指定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要求書寫規(guī)范。
    2、全班交流,并根據(jù)學情進行歸納指導。
    四、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一)計算(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做一做”)。
    教師引導學生讀題,明確先算什么,加深對沒有括號的含有兩級運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的鞏固。
    (二)接力賽(課件出示教材第50頁第4題)。
    以小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組派6名學生上臺板演,一人做一題,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著做下一題。最后以正確率、書寫規(guī)范和速度等方面對學生加以評價。
    (三)比大小(課件出示教材第50頁第5題)。
    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算出綜合算式的得數(shù),再標記在算式的下面,最后進行比較。教師巡視,關注學生解題的習慣。
    (四)改錯(下面的計算對嗎?如果不對,把它改正過來。)。
    8×3+412-3×44+4÷4。
    =24+4=9×4=8÷4。
    =28=36=2。
    ()()()。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說錯誤的理由,加深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五)列綜合算式(課件出示教材第51頁第6題)。
    教師利用課件進行動態(tài)展示,幫助學生理清運算順序,加強對列綜合算式的指導。
    五、課堂小結、暢談收獲。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十一
    (1)153=(2)427=(3)95=(4)284=(5)123=。
    二、計算12。
    (1)98+12(2)20+242(3)728+30。
    三、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6。
    =248=252。
    =3=50。
    四、脫式計算18。
    五、在填上或=(12)。
    (1)54+554-5(2)6+727+72(3)5235(23)。
    六、列式計算8。
    (1)7與8的積是多少?(2)42除以6得多少?
    (3)45與32的和是多少?(4)78比36大多少?
    七、應用題5*5=25。
    (3)百貨商店有40臺洗衣機,賣了18臺,又運來20臺,還有多少臺?
    (5)學校有8個籃球,又買來20個,現(xiàn)在有籃球多少個?
    (6)學校有12個籃球,借出去8個,又買來20個,還有多少個?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先乘除后加減”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體會數(shù)學表達的簡潔美。
    目標解析:
    創(chuàng)設蹺蹺板樂園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時在算法的比較中體會數(shù)學表達的簡潔美。在練習的設計中注意層次性,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重點:
    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正確的運算順序進行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理解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第48頁例2的情境圖。
    (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獲得哪些信息?(注重學生語言表達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蹺蹺板樂園場地內(nèi)有3個蹺蹺板,每個蹺蹺板上有4個人,場地內(nèi)還有7個人。
    (二)根據(jù)上面的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問題預設:
    1、蹺蹺板樂園里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
    2、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1、解決“蹺蹺板樂園里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
    (1)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
    (2)學生匯報、交流。
    2、解決“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2)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赡艹霈F(xiàn)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計算方法二:不含括號的綜合算式方法三:添加小括號的綜合算式。
    4×3=12(人)4×3+77+(4×3)。
    12+7=19(人)=12+7=7+12。
    =19(人)=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學生進行板演,并讓他們分別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較、理解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無論哪種方法,都要先求玩蹺蹺板的人數(shù)。
    (二)優(yōu)化算法、體會數(shù)學表達的簡潔美。
    1、呈現(xiàn)算式:7+(4×3)和7+4×3。
    2、引導學生比較。
    (1)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討論交流:加上小括號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號行嗎?讓學生明確在這里小括號可以不要,這樣就更簡潔些。
    3、學生獨立脫式計算7+4×3,指定學生板演,教師巡視,關注脫式書寫規(guī)范的指導。
    4、師生歸納總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運用規(guī)定,進行計算。
    課件出示:7+12÷343-24÷618÷3+6754÷9-3。
    1、讓學生獨立解決,同時指定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要求書寫規(guī)范。
    2、全班交流,并根據(jù)學情進行歸納指導。
    四、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一)計算(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做一做”)。
    教師引導學生讀題,明確先算什么,加深對沒有括號的含有兩級運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的鞏固。
    (二)接力賽(課件出示教材第50頁第4題)。
    以小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組派6名學生上臺板演,一人做一題,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著做下一題。最后以正確率、書寫規(guī)范和速度等方面對學生加以評價。
    (三)比大?。ㄕn件出示教材第50頁第5題)。
    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算出綜合算式的得數(shù),再標記在算式的下面,最后進行比較。教師巡視,關注學生解題的習慣。
    (四)改錯(下面的計算對嗎?如果不對,把它改正過來。)。
    8×3+412-3×44+4÷4。
    =24+4=9×4=8÷4。
    =28=36=2。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說錯誤的理由,加深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五)列綜合算式(課件出示教材第51頁第6題)。
    教師利用課件進行動態(tài)展示,幫助學生理清運算順序,加強對列綜合算式的指導。
    五、課堂小結、暢談收獲。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十三
    1、使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主動體會整數(shù)運算律在分數(shù)運算中同樣適用,并能根據(jù)運算律和運算性質(zhì)進行一些分數(shù)的簡便計算。
    2、使學生在理解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分數(shù)簡便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shù)學學習的經(jīng)驗,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嚴謹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十四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2.在學習活動中增強類比遷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的樂趣。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課件
    1.脫式計算。
    讓學生計算,說說計算的過程。
    2.揭題:在混合運算里加減是同一級,乘除是同一級,當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該怎樣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34頁例1貨架圖。
    談話: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買文具。(指名讀讀貨架上物品的單價) 課件出示問題(1),并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筆記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師板書:
    5×3=15(元) 15+20=35(元)
    引導:你能根據(jù)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嗎?
    指名列式,教師板書:
    5×3+20
    引導思考:觀察這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學習運算順序。
    提問:根據(jù)剛才的提示,你知道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嗎?
    并在“=”后面寫第二步運算的結果。
    讓學生觀察算式,引導學生說明在這個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師適時板書。
    師:根據(jù)剛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寫出這些題目的脫式計算嗎?試一試。
    讓學生拿出練習本試著算一算,師強調(diào):沒有參加運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
    (3)出示問題(2),讓學生思考討論:先求什么?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從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筆的錢)
    提問: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學生列式:50-15×2
    追問:觀察這道題,和上一題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思考:這里有乘法和減法,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讓學生觀察算式,說明在這個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師適時板書。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2.總結運算順序。
    出示:5×3+20 50-15×2
    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總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1.完成教材第35頁“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讓學生完成計算。
    2.完成教材第35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計算出每組上面的得數(shù),再和下面的數(shù)進行比較。最后集體交流,說說計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頁“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先讀題,理解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匯報。
    教師強調(diào):
    第(1)題,先算4張成人票的價錢,再算應付多少元,列綜合算式是15×4+8。
    第(2)題,先算12張兒童票的價錢,再算應找回多少元,列綜合算式是100-12×8。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十五
    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中括號,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正確地計算。例題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第一層次,從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中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獨立解答,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過程。第二層次,告訴學生要先算出美術組的人數(shù),列綜合算式時,就要用到中括號,引導學生列出正確的綜合算式,并按順序完成計算。第三層次,引導概括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經(jīng)驗上升為數(shù)學結論。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十六
    1、鞏固已學過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準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鞏固運用四則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提高解狹問題的能力。
    3、體會四則運算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
    理解并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實物投影。
    師:在這個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在小組內(nèi)交流并匯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將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練習三。
    學生獨立思考,回想之前所學的內(nèi)容。
    1、梳理知識。
    (1)提出問題: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1~3題。
    1、完成教材第11頁第1題。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再計算,最后集體訂正。
    反饋時,師生共同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完成教材第11頁第2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計算,然后進行交流反饋。集體訂正時,讓學生分別說說自己是如何列出綜合算式的。
    3、完成教材第11頁第3題。
    題目出示后,引導學生對比上下三道題目有什么不同后,再進行計算。反饋時,讓學生總結括號的意義及含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出示練習三第4~6題。
    4、完成教材第11頁第4題。
    出示題目后,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獨立解決,引導學生說出解答的思路和過程,確定解題的方案,然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完成教材第12頁第5題。
    指名板演,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6、完成教材第12頁第6題。
    交流時,讓學生寫出三四個不同的算式后,組織交流、評價。
    最后歸納出在湊數(shù)過程中主要運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四則運算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的,都按從。
    左到右順序。
    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有乘、除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有括號的算式,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的。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十七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它是今后進一步學習三步乃至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內(nèi)容具體涉及加減、乘除、乘加、乘減、除加、除減混合及帶小括號的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上節(jié)課已經(jīng)學習了其中加減、乘除這一部分,這節(jié)課在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繼續(xù)教學,以解決問題為線索來學習計算。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今后更為復雜的計算學習奠定知道和思維基礎。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加減混合運算和乘除混合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學習乘法(除法)與加法(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順序是教學的重點和關鍵,教學中應注意突出重點,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獲得學習數(shù)學的成功體驗。
    1.結合具體練習,使學生掌握含有不同級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會進行脫式計算
    2.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減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看—說—算—查
    一、激趣導入(約3分鐘)
    1.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0+4+30= 2×4×7=
    15+5-10= 6÷3×2=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運算或只有乘除法運算時,我們要按( )順序進行計算。
    二、自主學習(約7分鐘)
    1. 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例2中的情境圖。
    2.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3.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回答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同桌討論,然后說一說。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計算呢?
    5.嘗試列綜合算式:4×3+7
    三、合作交流(約10分鐘)
    1.4×3+7這道題你會用脫式進行計算嗎?
    2.指名板演,全班齊練,評價。
    3.7+4×3這道題你會用脫式進行計算嗎?請大家試著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自已計算的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組內(nèi)交流。
    7.比較7+4×3的運算順序和4×3+7的運算順序,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8.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一個算式中,含有除加、除減計算時和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一樣,先算除法,后算加(減)法。
    四、精講點撥(約8分鐘)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五、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
    (1)下面各題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來。
    20-8÷2 7×5-3 4+4×6 81÷9+2
    (2)完成第50頁第5題。
    2.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樣的混合運算?運算順序有什么特點?
    3.作業(yè)布置:課本50頁4、6題
    二年級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篇十八
    1、讓學生聯(lián)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認識中括號,以及中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運算。
    2、讓學生經(jīng)歷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自主探索的興趣,獲得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結論的成功體驗。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認真、嚴謹?shù)膶W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