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優(yōu)質15篇)

字號:

    在面對復雜的任務時,一個有效的方案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效率并降低出錯的風險。制定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到各種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和意見。這個方案的成功得益于團隊的合作和每個人的努力。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一
    1、鞏固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
    2、練習一對一得練習。
    碗和勺子、鏡子和梳子、兔子和胡蘿卜、小狗和肉骨頭
    一、結合活動一,鞏固幼兒對一一對應方法的掌握。
    二、游戲:找朋友。
    2、教師:請你們想一想,這些東西,誰和誰是好朋友?
    3、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說一說!并請幼兒上來找出誰和誰是好朋友,為什么?(碗和勺子是好朋友、鏡子和梳子是好朋友。)
    4、活動小結,請幼兒去找一個自己的好朋友!
    三、操作幼兒用書,并完成練習。
    1、教師:我們一起看看,掛圖上的小朋友在吃什么?看看誰的盤子里少了什么?請給他們添上吧(出示掛圖)教他們讀一遍題目和要求。
    2、教師講解練習操作的程序。(重點:每人一瓶牛奶和一個包子)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可個別輔導。
    四、活動總結,幼兒練習檢查。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二
    1.能按照物體的某一外部特征找出不同的一個。
    2.學會用“一樣”“不一樣”等詞來回答。
    《找不同》課件。
    《有趣的數學》操作用書。
    一、出示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
    師:胖胖豬帶來了兩張釣魚時拍的照片,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張照片上都有什么?
    (教師先出示另一半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快看,這只小狗在干什么?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狗睡覺的樣子!
    師:這還有一張照片,這張照片上的小狗在做什么?我們一起坐在小椅子上,學一學小狗是怎么跑的。
    師:這兩張照片里的小狗做的事情一樣嗎?
    二、引導幼兒有順序地觀察掛圖,并學會做題。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張掛圖,看看里面都有什么。
    (從上往下引導幼兒觀察)。
    師:我們看完胖胖豬釣魚的照片,再來看看它家里還有誰的照片?
    這里有四張圖片,哪一張是不一樣的,把它圈出來。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注意引導不會畫圈的小朋友畫圈。
    活動延伸:
    1.在生活中尋找不同類的東西。
    2.教師準備了一套“找不同”的卡片,放在區(qū)域活動中,小朋友可以在區(qū)域活動的時候繼續(xù)“找不同”。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三
    活動目標:
    1.能分辨相似圖案之間的細微差異,正確判斷圖案的異同。
    2.通過有趣的游戲情景引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從而發(fā)展幼兒細微的觀察能力,提高幼兒對圖形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手偶小猴子,魔術帽,黃邊大卡片12張(4組,每組3張),魔術袋2個。
    活動過程:
    一、課前律動,兒歌《五只小猴蕩秋千》。
    二、引入活動:故事情節(jié)導入。
    1.老師扮演成魔術師“咪咕”出場,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a.魔術師“咪咕”出場。
    師:我是魔術師“咪咕”,今天我要給企鵝班的小朋友變魔術,我喜歡變小朋友身邊的一些東西。
    b.魔術師咪咕變出鉛筆。
    師:嘰里咕嚕,嘰里咕嚕,嘰里咕嚕變。
    c.老師出示鉛筆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師:這是什么?
    幼兒反饋。
    2.出示小猴子手偶。
    a.師:我一個人變魔術一點也不好玩。
    b.小猴子出場。
    師以小猴子的口氣說:我小猴子,來也。
    師以小猴子的口氣說:我小猴子也會變魔術,我要和“咪咕”比賽看誰變得更好。師說:嘰里咕嚕,嘰里咕嚕,嘰里咕嚕變。
    3.教幼兒觀察的方法,并找出不一樣的卡片。(出示鉛筆)。
    a.老師出示鉛筆卡片。
    師以小猴子的口氣說:可是,我小猴子的魔術沒學精,我變的鉛筆和其它兩支不一樣。
    b.讓幼兒從3張相似的圖卡中找出與其它2張不一樣的的圖卡。
    師:請小朋友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觀察顏色、圖案有哪里不一樣的鉛筆就是小猴子變的。師:哪支鉛筆是小猴變的呢?(1人)。
    師:某某某,你真棒!(師和全班幼兒鼓勵,回答對問題的小朋友。)。
    4.幼兒操作。
    (1)游戲:尋找小猴子1(找不同)。(出示帽子)(1人)。
    a.出示帽子圖卡。
    師:嘰里咕嚕,嘰里咕嚕,嘰里咕嚕變。
    師:我和小猴子變的東西,都藏在黑板的后面,我把它給拉出來。黑黝黑黝黑喲我拉出來了。——師將3張帽子圖卡貼在黑板上。
    b.引導幼兒觀察圖卡,并找出不一樣的那張圖卡。
    師:我們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仔細找一找顏色,圖案不一樣的帽子,就是小猴變的。
    師:哪個杯子是小猴變出來的?
    師:小猴變的杯子哪里不一樣?
    c.找到不一樣的帽子后,全班幼兒學小猴的動作。
    (2)游戲:尋找小猴子2(找不同)。(出示布娃娃和椅子)(8人)。
    a.出示圖卡布娃娃和椅子。
    師拿出魔術袋,變魔術。
    ——師讓幼兒觀察魔術袋沒有裝東西的一面。
    b.變出布娃娃。
    師:嘰里咕嚕,嘰里咕嚕,嘰里咕嚕變。出示布娃娃圖卡。
    是將圖卡貼在黑板上。
    c.變出椅子。
    師:嘰里咕嚕,嘰里咕嚕,嘰里咕嚕變。出示椅子圖卡。
    d.師請6個小朋友,來拿布娃娃和椅子圖卡。
    e.引導幼兒觀察6張圖卡,找出不一樣的圖卡。
    師:圖卡上有什么?(椅子,布娃娃)。
    師: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哪一個布娃娃和其它的布娃娃不一樣?
    師:為什么?
    ——師鼓勵回答正確的幼兒。
    師: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哪一張椅子師小猴子變出來的。
    師:為什么?
    ——找到不一樣的椅子后,全班幼兒學小猴的動作。
    ——全班幼兒放鞭炮鼓勵自己。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四
    1、能夠按大小順序將3以內的物體進行排序。
    2、對排序活動感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每人3片大小不同的樹葉。
    一、出示3片樹葉,引導幼兒觀察并比較大小。
    1、討論:這些是什么?數一數有幾片樹葉呢?(師幼共同點數說出總數)
    2、討論:這些樹葉有什么不一樣呢?哪一片最大?哪一片最???
    二、學習將3片樹葉按從小到大順序排序。
    1、按從小到大排序。
    (請1―2位幼兒上來排)
    2、請幼兒拿出自己的樹葉,先比較出大小,再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練習排序,學說:小的,大的,最大的。
    三、練習從大到小排序。
    1、按從大到小排序。
    師:如果把最大的樹葉排第一,后面應該怎么排呢?(請1―2位小朋友來嘗試排序)
    2、請幼兒嘗試從大到小排樹葉,學說:大的,小的,最小的。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五
    1、感知5以內的數量,初步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并能說出總數。
    2、初步學會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按物數數的方法。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1、課件:趣味練習
    2、點卡:糖葫蘆串(兩面點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一、游戲導入,引起興趣。
    1、教師:老師知道小朋友最喜歡小動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手指變小動物的游戲,好嗎?
    請小朋友先把左手舉起來,再把右手舉起來。
    2、讓幼兒邊說邊做,在模仿、唱數中初步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對左和右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二、學習按序點數的方法
    1、學習從左到右按物數數
    教師:今天,教師請了很多小動物和我們一起學本領。
    我們一起來看看、說說有哪些小動物。
    (分別演示貓、狗、兔的圖片。)
    提問:每種小動物各有幾只呀?
    (一只貓、一只狗、一只兔。)
    教師:是一只貓、一只狗、一只兔。合起來一共有幾只小動物呀?
    (讓幼兒伸出三根手指頭)
    2、教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我們數數時伸出右手,小動物橫著排隊時,我們可以從左到右數。
    (請小朋友舉起右手,從左到右一起數。)
    一共有3只小動物。
    (2)學習從上到下按物數數
    教師:小動物們覺得小朋友本領學得很快,它們決定回去請更多的小伙伴來和大家一起學本領。
    喵喵,誰先來了?(教師演示4只小貓的圖)
    提問:它們是橫著排隊還豎著排隊的?
    教師:我們該從哪邊數呢?
    小動物豎著排隊時,我們可以從上到下數一數。
    帶領幼兒從上往下數。
    (3)鞏固練習數數方法
    汪汪汪,猜猜我是誰?(演示小狗圖)
    長耳朵、短尾巴,走起路來蹦蹦跳。你們猜是誰?(演示小兔圖)
    教師:小狗、小兔排著不一樣的隊伍來和小朋友一起學本領了,
    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數小狗有幾只、小兔有幾只?請小朋友想一想,再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三、鞏固數數方法
    1、演示點子卡
    教師:點子朋友也知道小朋友愛動腦筋了,它們也趕來了。
    有的點子是橫著排的,有的是豎著排的,它們還會變成許多糖葫蘆。
    2、出示學具
    現在我來考考大家呢,每個小朋友拿一根糖葫蘆(學具),先把反兩面都看一看,
    然后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來數,想好后,可以數給教師看。
    四、鞏固5以內數量的感知
    1、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教師:小朋友喜歡“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點子朋友也想和我們一起來玩呢!
    不過我們玩得時候,要改編一下,當聽到“天黑了”時,請小朋友看“老狼”手里的點子牌
    (舉起點子牌),
    牌子上幾個點子,幾個小朋友就要抱在一起變成“石頭”,這樣就不會被老狼抓到了。
    抱錯的小朋友會被老狼抓到,誰被抓到就停止游戲一次。
    2、了解玩法后,進行游戲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六
    大,從大到小。
    2、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重難點:能初步學習按物體大小進行排列。
    動物卡片一套(請大、中、小、小?。┯變?,幼兒操作材料
    人手一份
    1、今天,老師請來了小客人,你們西哪個知道他們是誰嗎?(請出幼兒)
    2、現在老師就把他們請出來,是誰???是大班、中班的哥哥姐姐,后面兩個是小班和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客人們來了,我們先請他們坐一下,那你們看看這里誰最大了?誰最小了?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橘子,請幾個小朋友來分一分,看看哪個小朋友分的最好了。
    3、他們到我們班做完客人,還要到小青蛙家去做客人呢?那
    他們要走了,我們跟他們再見。
    牛寶寶走了,又來了一群小動物,但現在不告訴你們是誰?請
    1、鼓勵幼兒大膽地操作并對操作好的幼兒進行表揚。
    2、幫助一些理解能力差或不會操作的幼兒。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七
    找找好朋友(學習相關物體的對應匹配)。
    1、對對應匹配活動感興趣,喜歡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2、能主動進行探索,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3、學習將相關的物體進行對應匹配,初步獲得對應匹配的經驗,知道一個物體可以匹配相應的一個或多個物體。
    引導幼兒大膽地為相關的物品進行對應匹配;
    積累一個物體可能匹配相應的一個或多個物體。
    各類相關物品若干(碗、勺子、筷子;牙刷、牙膏、口杯;鞋、襪;水壺、茶杯;小臉盆、毛巾;書、書包……)。
    1、幼兒玩游戲《找朋友》。
    隨著音樂,做找朋友游戲,導入活動。
    2、游戲“找找好朋友”,引導幼兒學習將相關物體進行對應匹配。
    1)“小碗找朋友”,初步學習將相關物體進行對應匹配。
    ——教師模仿碗寶寶的口吻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勺子”,引導幼兒理解相關物品對應匹配的理由。
    ——請幼兒從眾多物品中再找出碗寶寶的另一個好朋友:“筷子”,并請幼兒說說匹配的理由。
    2)“牙刷寶寶找朋友”,進一步學習對應匹配。
    ——出示牙刷,請幼兒說說它的名稱和用途。
    ——請幼兒找出牙刷寶寶的朋友,并說說理由。
    3、游戲“我?guī)退鼈冋遗笥选薄?BR>    1)引導幼兒觀察各類物品,請幼兒逐一說說這些東西的名稱、用途。
    2)討論:在這些物品中,誰和誰可以做朋友?為什么?
    3)根據討論的結果,請幼兒大膽地為相關的物品進行對應匹配,并知道一個物體可能匹配相應的一個或多個物體。
    4、延伸活動:找找好朋友。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八
    活動目標:
    1、會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數量。
    2、會用一樣多不一樣多少等表述比較的結果。
    活動準備:
    盤子、碗、湯匙、蘋果、梨若干,每個幼兒一個小盤子;幼兒活動操作材料;創(chuàng)設一個娃娃家的環(huán)境。
    活動過程:
    1、以分餐具的形式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逐一分餐具,學習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一樣多。
    (1)觀察3個碗和3個盤子,提問:這里的碗和盤子一樣多嗎?怎樣才能知道呢?
    (2)示范講解:我先把盤子一個一個擺好,再把碗放在盤子上,一個盤子上只能放一個碗,這樣一個盤子和一個碗成為了好朋友。
    (3)提問:盤子和碗是一樣多還是不一樣多?
    引導幼兒用一樣多進行表述。
    3、逐一分水果,學習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不一樣多。
    (1)觀察蘋果和盤子,提問:這里有什么?它們一樣多嗎?
    示范操作:先把4個果盤逐一擺放,請一個幼兒把3個蘋果疊放在果盤的上面。
    (2)啟發(fā)引導:老師是怎么比的?
    (3)引導幼兒表述:盤子和蘋果不一樣多,盤子多,蘋果少。
    4、幼兒操作:幫小豬戴花。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集體分享,鼓勵幼兒表述比較的結果。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九
    十根寬度、高度為2厘米,長度從100厘米遞減至10厘米,且等差為10厘米的紅色木棒組成。
    1、通過視覺辨別,感知長棒在長和短上的差異,培養(yǎng)辨別長短的視覺能力。
    2、發(fā)展用視覺及肌肉感覺別人一度空間差異的能力。
    操作方法:
    1、教師介紹工作區(qū)域,取鋪工作毯、工作卡,介紹今天的工作名稱。
    2、教師展示工作:
    (1)教師從最短的一根長棒拿起,依次拿到工作毯上散放。
    (2)從最長的一根開始,用右手食指、中指按左—上—右—下的順序觸摸,以左端對齊的方式將十根長棒排列成長棒形。
    (3)拿出最短的一根進行錯控。
    (4)取出最長的一根和最短的一根,進行三段式教學。
    (5)從最長的一根依次放回。
    3、幼兒嘗試工作。
    4、工作結束,從哪拿得送回哪去。
    變化與延伸:
    1、自由造型。
    2、哪一個不見了。
    3、比一比。
    4、與圖片配對。
    適用年齡:
    3歲以上。
    錯誤控制:
    1、最短的一根長棒是十根長棒的等差。
    2、逐步學會自我識別錯誤。
    3、學習用視覺辨別錯誤。
    興趣點:
    1、長短不同的長棒可以搭建成各種造型。
    2、幼兒搬運長棒滿足了幼兒協(xié)調性及大肌肉發(fā)展的需求。
    注意事項:
    1、當幼兒取長棒時,注意觀察周圍,不要碰傷別人。
    2、從最短的一根開始取,從最長的一根開始放回,一次只能拿取一根長棒。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十
    3、通過游戲《辦家家》,讓幼兒模仿爸爸、媽媽來喂娃娃,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培養(yǎng)幼兒合作的能力。
    5、教育幼兒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讓幼兒模仿爸爸、媽媽來喂娃娃,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1、物質準備:
    (1)瓶娃娃、小勺若干;豆、米若干分別裝在碗里;手絹若干。
    (2)幼兒進餐圖片或錄像帶(一個是幼兒獨自吃飯的;一個是大人喂飯的)。
    2、經驗準備:
    學習歌曲《辦家家》,欣賞兒歌《喂娃娃》;
    一、律動:《我們大家做得好》;集中幼兒注意力。
    拍拍小手點點頭,
    拍拍小手叉好腰,
    我把小手舉起來,
    我們大家做得好!
    二、與幼兒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小朋友,誰愿意勇敢的告訴老師,在家里吃飯的時候,你是自己吃呢?還是讓大人喂?(幼兒紛紛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小朋友可真棒,是??!我們都已經上幼兒園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得自己來做,不給大人添麻煩,這才是乖孩子呢?。ǔ鍪酒客尥蓿?,看!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瓶娃娃,他們的肚子餓了,我們怎樣幫助他們呢?(幼兒說出解決的辦法——喂娃娃)。
    三、教師示范正確拿勺喂娃娃的方法。
    1、學習兒歌《喂娃娃》:
    小小手,真靈巧,
    三個指頭捏小勺,
    輕輕舀,慢慢送,
    我的本領真不小。
    2、教師示范喂娃娃,幼兒朗誦兒歌,學習正確拿勺方法。
    四、幼兒小組合作;
    1、老師這里還有許多肚子餓的瓶娃娃,小朋友快幫幫忙,喂飽它們吧。
    2、游戲:辦家家。
    幼兒自由結伴,兩人合作,一個做爸爸,一個做媽媽共同來喂娃娃,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
    (1)復習歌曲《辦家家》。在唱歌之前,教育幼兒養(yǎng)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
    (2)游戲規(guī)則:兩人合作,邊喂娃娃邊說兒歌。訓練幼兒正確拿勺,將米盛到勺里,再送到娃娃嘴里,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要把米撒在桌子上或地上,在此過程中,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正確使用勺子盛東西。
    五、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
    1、小朋友,娃娃都吃飽了,快用手絹把它的嘴擦干凈吧!
    2、小朋友們可真能干,我們一起帶著瓶娃娃按順序去漱口吧!
    3、放音樂:漱口。幼兒隨著音樂走出活動室,本次活動結束!
    1、幼兒回家后,自己動手用筷子練習夾豆喂娃娃。
    2、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動手裝飾漂亮的瓶娃娃。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十一
    1、體驗用1分鐘的時間做事情,感知專注做事的重要性。(重點)。
    2、學習珍惜時間、做事不拖拉。(難點)。
    1、1分鐘計時器、大鐘表。
    2、幼兒操作材料:串珠、串線、黑白棋子、筷子、記錄表、彩筆、小粘貼、紙盒。
    3、教師教學資源《1分鐘動畫》、《挑戰(zhàn)1分鐘》、記錄表課件。
    1、感知1分鐘時間的長短。
    (1)玩游戲“金雞獨立”,讓幼兒感受1分鐘的漫長。
    今天于老師要和小朋友們玩一個“金雞獨立”的游戲,游戲時我會說:“金雞獨立”當我說到“立”字時,請小朋友們擺出金雞獨立的造型,不準亂動,堅持1分鐘。
    時間到。停1分鐘你有什么感覺?你覺得1分鐘是長還是短?為什么?
    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擺出造型堅持不動,由于我們身體的固定,會帶來不舒服的感覺,也就是說我們在等待或痛苦的時候就會覺得時間很長。
    (2)播放教師教學資源《1分鐘動畫》,請幼兒觀看,感受1分鐘的短暫。
    教師總結:在我們高興、歡快的時候,不自覺時間就會過得很快。
    那你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什么記錄時間嗎?
    2、認識時鐘,初步感知鐘面上1分鐘的實長。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那誰來說說上面有什么?上面有三根針我們分別來認識一下(時針最短、分針、秒針跑的最快)。那有誰知道秒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呢?那我們現在一起來數一下,秒針不管從哪個位置開始走動,只要再回到原來的位置就是60下,1分鐘就是60秒,轉動60下。
    如果老師給你一分鐘時間,你打算干什么?
    3、觀看視頻游戲:《疊杯子》挑戰(zhàn)1分鐘。
    1分鐘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接下來我們看看視頻中阿姨利用1分鐘的時間做了什么?觀看視頻游戲:《疊杯子》挑戰(zhàn)1分鐘,體驗時間的緊迫感,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提問:視頻中阿姨利用1分鐘時間做了什么?她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挑戰(zhàn)成功的?
    教師小結:1分鐘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剛才我們通過視頻,看見那阿姨在1分鐘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疊放杯子,而且我們可以感覺到時間緊迫,阿姨的速度也在逐漸加快,在疊放杯子時注意力非常集中,特別專注,她做到了別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一起為她鼓掌。接下來我也為小朋友準備了闖關游戲。
    4、介紹記錄表。(棋子、串珠、第一次,第二次,用彩筆記錄個數)。
    游戲規(guī)則:希望小朋友在我規(guī)定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我的要求,并且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闖關的時間為1分鐘,當我說:預備,請小朋友們把手放在膝蓋上,開始:你們動手操作。我喊:時間到,請小朋友們就要把手里的東西全部放下,然后小手放在膝蓋上坐好。如果違反游戲規(guī)則將得不到獎勵,即使你夾的棋子再多,成績也將作廢。和對面小朋友用一盒棋子。
    5、幼兒闖關游戲。
    第一關:夾棋子。請你用筷子以最快的速度,把棋子夾到你的面前,闖關時間為1分鐘,看最后誰夾的棋子最多為冠軍。
    教師發(fā)放材料,請幼兒準備闖關材料,闖關準備好了嗎?準備:開始。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時間到。教師詢問幼兒:10顆以上的有誰?8顆以上的有誰?這個最多的就是我們的'冠軍,請你說說你是如何夾這么多棋子的?接下來我請小朋友們都來挑戰(zhàn)一下這位冠軍,看誰能挑戰(zhàn)成功。
    第二次:夾棋子。請?zhí)魬?zhàn)冠軍成功的小朋友起立,說說你夾了多少個?沒有挑戰(zhàn)成功,但超越自我(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挑戰(zhàn)自我的小朋友請起立,雖然挑戰(zhàn)冠軍沒成功,但我們挑戰(zhàn)了自我,這就是進步,非常棒,鼓掌。
    第二關:串珠。請你把珠子穿到線上,時間為1分鐘,最后看誰穿的珠子最多就是本次游戲的冠軍。游戲規(guī)則還是和上次一樣。
    教師發(fā)放闖關材料,詢問準備好了嗎?喊出:預備,開始。教師巡回指導。
    時間到。請幼兒數出串珠的數量并填寫記錄表。請串的最多個數的小朋友起立,請他說出他是如何串的最多?(集中注意力,專注,不用把珠子穿到最底部,浪費時間)請小朋友來挑戰(zhàn)這位冠軍,看誰能挑戰(zhàn)成功。教師喊出:預備,開始。請?zhí)魬?zhàn)冠軍成功的小朋友起立。沒有挑戰(zhàn)成功,但超越自我(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挑戰(zhàn)自我的小朋友請起立,雖然挑戰(zhàn)冠軍沒成功,但我們挑戰(zhàn)了自我,這就是進步,非常棒,鼓掌。
    教師小結:1分鐘時間雖然很短,但只要我們抓緊時間,集中精力,還是能做很多事情的。今天小朋友就用1分鐘時間來串珠、夾棋子,你們表現都很棒,為自己鼓鼓掌。(教師收材料)。
    提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覺得1分鐘還可以做什么事情?(跳繩、拍球、整理書包、疊衣服)。
    品德教育:今天我們學了《挑戰(zhàn)一分鐘》,我們知道一分鐘的時間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那么在平時我們就要養(yǎng)成節(jié)約時間、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在做事情的時候要認真、專注,做事不拖拉,還要合理安排我們的時間,不浪費一分一秒。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十二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于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2.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可以吸水的.
    3.發(fā)展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
    感知水的流動性會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盡量不灑出來材料的準備:每位幼兒一個八寶粥的瓶子里面裝上毛巾(蓋子上開好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見里面有毛巾)和裝有適量水的量杯;海綿、棉花、石頭、水果網、餐巾紙等材料若干;記錄表一張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
    1、出示一個八寶粥罐,將量杯里的水倒進去,請幼兒猜還能倒回杯子。
    2、出示另一個八寶粥罐,并做相同操作。
    3、請幼兒猜一猜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集體交流討論水娃娃不見的原因。
    1、請幼兒上來把蓋子打開找出原因(原來里面有一條毛巾)。
    2、得出結論毛巾把水娃娃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來了。
    1、以實物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2、集體猜想部分: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進行記錄(請幼兒自主選擇笑臉、哭臉娃娃去貼一貼)。
    3、分組實驗。
    4、驗證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進行記錄。
    四、拓展經驗,說說生活中容易吸水物品的不同作用。
    1、播放視頻,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容易吸水物品的不同作用。
    2、延伸: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利用會吸水的物品整理實驗臺,實地操作)。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十三
    活動目標:
    1、嘗試按顏色進行有規(guī)律的排列。
    2、能手眼協(xié)調進行操作,感受數學中的規(guī)律美。
    3、初步學會相互合作。
    活動準備:
    1、長頸鹿、小獅子動物各一個。
    2、四種顏色的珠子若干。繩子、夾子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欣賞項鏈,發(fā)現物體排列的規(guī)律。
    1、幼兒觀察項鏈,發(fā)現其規(guī)律。
    師:今天是長頸鹿和小獅子的生日,小兔給它們倆每人買了一份禮物,你們看!是什么?
    師:這條是什么樣的?
    2、小結。
    師:原來這兩條項鏈上的珠子,一串是一個紅的、一個黃的……,還有一串是一個橙色。
    的、一個綠色的……,都是有規(guī)律的排列的。
    過渡:你們想穿一條這樣漂亮的項鏈送給長頸鹿和小獅子嗎?
    二、穿項鏈,學習按顏色進行有規(guī)律的排序。
    1、教師交代要求。
    師:請你也穿一條有規(guī)律的項鏈送給小動物們,穿的時候請你一邊穿一邊說:一個x顏。
    色、一個x顏色……。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禮物、集體檢查。
    師:長頸鹿和小獅子收到大家送給它們穿的項鏈可真開心??!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穿的。
    項鏈。
    三、制作禮物,鞏固按規(guī)律進行排序。
    1、幼兒觀察,發(fā)現新規(guī)律。
    師:老師也穿了一條項鏈送給長頸鹿,你們看!我穿的項鏈是什么樣的?
    2、穿項鏈,嘗試制作。
    師:你們想穿這樣的項鏈嗎?請你們試試穿一條這樣的項鏈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好嗎?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景中嘗試按物體的特征(大小、高低)進行排序。
    2、體驗幫助熊媽媽搬新家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中大箱子若干;小中大熊胸飾若干、熊媽媽胸飾一個;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趣價值分析:在幼兒鞏固角色裝扮的過程中,復習大中小。
    1、教師語言介紹導入游戲情景(老師戴胸飾)看,我是誰?
    2、鞏固幼兒對角色的認識游戲:小熊小熊抱抱媽媽;中熊中熊抱抱媽媽;大熊大熊抱抱媽媽。
    2、熊媽媽整理小花。
    (1)出示大小兩盆花進行比較排序。
    (2)出示第三盆不大不小的花引導寶寶比較。
    (3)熊媽媽從小到大放小花小結:媽媽的花從小到大整理放好,這樣又整齊又漂亮。
    3、熊寶寶整理小花寶寶想一想,除了從小到大放,還可以怎么放?(引導寶寶從大到小放小花)小結:從大到小放花,又整齊又漂亮。
    4、幫助熊媽媽搬新家。
    (1)搬新家時要搬很多很多東西,媽媽一個人搬不動,怎么辦?
    (2)交代要求:熊寶寶根據大小選一個箱子和一個盒子,把盒子里的東西裝到箱子里。裝東西時要從有記號的地方開始,有順序地裝。
    (3)小熊整理物品,熊媽媽觀察指導。
    三、把物品裝箱后搬回家。
    1、集體檢查整理情況。
    2、開小車搬回家。
    小班方案數學找不同篇十五
    通過游戲,鞏固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掌握,能正確講述其名稱、特征。
    大盤子三個(貼有幾何圖形);小貓六只(頭上有幾何圖形);小魚若干(幼兒人數的3倍);餅干盒人手一份(里面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大正方形兩個,反面分別是4個小正方形、2個三角形。
    一、老師帶領幼兒進入場地,圍坐于小魚周圍。
    二、抓小魚。
    1、幼兒根據小魚身上的圖形分別放入對應的盤子里。要求:圖形一樣。
    2、師生共同檢查。
    三、喂小貓吃魚。
    1、幼兒根據小魚身上圖形的形狀、顏色分別喂給對應的小魚吃。要求:圖形、顏色都一樣。
    2、師生共同檢查。
    四、摸餅干。
    1、幼兒自由摸餅干。
    2、根據要求摸餅干。規(guī)則:眼睛閉好,通過觸摸來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出示兩個大正方形(兩塊魔術餅干),告訴幼兒它會變的,可以變成什么形狀的餅干,讓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