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與方程的教案(熱門13篇)

字號:

    編寫教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資源的利用。教案的編寫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以下是教育界的一些權威人士對于教案編寫的要求和標準。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一
    教科書第12~13頁,“回顧與”、“練習與應用”第1~4題。
    1、通過回顧與,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等式與方程的意義,等式的性質的理解。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脈絡,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通過練習與運用,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驟,會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一、回顧與。
    1、談話引入。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你能說說什么是等式的性質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
    在小組中互相說說。
    2、組織討論。
    (1)出示討論題。
    (2)小組交流,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
    你是怎么獲得這個知識的?我們在學習這個知識時運用了什么方法?
    (等式與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等式性質:)。
    (求方程中未知數的值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3、。
    同學們對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掌握得很好,我們不僅要理解概念和意義,還要會熟練地運用。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第1題。
    (1)獨立完成計算。
    (2)匯報與展示,說說錯誤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你用怎樣的方法連線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數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題。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樣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嗎?
    (3)完成計算。
    4、完成第4題。
    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指出:抓住基本關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數。
    三、課堂。
    通過回顧與,大家共同復習了有關方程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親情方程式作文。
    九年級上冊化學方程式課件。
    提高學生化學方程式學習效率初探論文。
    對不確定系數化學方程式的探討論文。
    虛位移原理到拉格朗日方程-物理學畢業(yè)論文。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及其作用,能正確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系、計算公式,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學生加深對方程及相關概念的認識,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步驟和方法,能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教學重點、難點:應用等式的性質,理解和較熟練掌握簡易方程的解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在復習了整數、小數的概念,計算和應用題的基礎上,今天要復習解簡易方程,(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數量、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步驟、方法,能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二、復習用字母表示數。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數量關系。
    (2)乘法交換律。
    (3)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做“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結合提問怎樣求式子的值的。
    3、做練習十四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選擇兩道說說是怎樣想的。
    1、復習方程概念。
    提問:什么是方程?你能舉出方程的例子嗎?(老師板書出方程的例子)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還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數。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叫方程。(板書定義)。
    2、做“練一練”第2題。
    (1)做“練一練”第3題第一組題。
    (2)做“練一練”第3題后兩組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分別做其中的一組題。集體訂正,并讓學生說說每組兩題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過程有什么不同。強調一定要先看清題,按運算順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來,然后根據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練一練”第4題。
    讓學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師板書。提問列方程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四、課堂小結。
    今天復習了哪些知識?你進一步明確了什么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完成“練一練”第4題解方程;練習十四第2題,第3題后三題,第4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十四第3題前三題、第5題。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三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直線方程的點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點和適用范圍;
    (2)能正確利用直線的點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線方程。
    (3)體會直線的斜截式方程與一次函數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在已知直角坐標系內確定一條直線的幾何要素——直線上的一點和直線的傾斜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探討,得出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學生通過對比理解“截距”與“距離”的區(qū)別。
    3、情態(tài)與價值觀。
    通過讓學生體會直線的斜截式方程與一次函數的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滲透數學中普遍存在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等觀點,使學生能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問題。
    設計意圖。
    師生活動。
    1、在直線坐標系內確定一條直線,應知道哪些條件?
    使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新知。
    學生回顧,并回答。然后教師指出,直線的方程,就是直線上任意一點的坐標滿足的關系式。
    2、直線經過點,且斜率為。設點是直線上的任意一點,請建立與之間的關系。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體會直線的方程,就是直線上任意一點的坐標滿足的關系式,從而掌握根據條件求直線方程的方法。
    學生根據斜率公式,可以得到,當時,即(1)教師對基礎薄弱的學生給予關注、引導,使每個學生都能推導出這個方程。
    3、(1)過點,斜率是的直線上的點,其坐標都滿足方程(1)嗎?
    使學生了解方程為直線方程必須滿兩個條件。
    學生驗證,教師引導。
    問題。
    設計意圖。
    師生活動。
    (2)坐標滿足方程(1)的點都在經過,斜率為的直線上嗎?
    使學生了解方程為直線方程必須滿兩個條件。
    學生驗證,教師引導。然后教師指出方程(1)由直線上一定點及其斜率確定,所以叫做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簡稱點斜式(pointslopeform).
    4、直線的點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標平面上的所有直線呢?
    使學生理解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的適用范圍。
    學生分組互相討論,然后說明理由。
    5、(1)軸所在直線的方程是什么?軸所在直線的方程是什么?
    (2)經過點且平行于軸(即垂直于軸)的直線方程是什么?
    (3)經過點且平行于軸(即垂直于軸)的直線方程是什么?
    進一步使學生理解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的適用范圍,掌握特殊直線方程的表示形式。
    教師學生引導通過畫圖分析,求得問題的解決。
    6、例1的教學。(教材93頁)。
    學會運用點斜式方程解決問題,清楚用點斜式公式求直線方程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1)一個定點;(2)有斜率。同時掌握已知直線方程畫直線的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要用點斜式求直線方程應已知那些條件?題目那些條件已經直接給予,那些條件還有待已去求。在坐標平面內,要畫一條直線可以怎樣去畫。
    7、已知直線的斜率為,且與軸的交點為,求直線的方程。
    引入斜截式方程,讓學生懂得斜截式方程源于點斜式方程,是點斜式方程的一種特殊情形。
    學生獨立求出直線的方程:
    (2)。
    再此基礎上,教師給出截距的概念,引導學生分析方程(2)由哪兩個條件確定,讓學生理解斜截式方程概念的內涵。
    8、觀察方程,它的形式具有什么特點?
    深入理解和掌握斜截式方程的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及時給予評價。
    問題。
    設計意圖。
    師生活動。
    9、直線在軸上的截距是什么?
    使學生理解“截距”與“距離”兩個概念的區(qū)別。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評價。
    體會直線的斜截式方程與一次函數的關系.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評價、歸納概括。
    11、例2的教學。(教材94頁)。
    掌握從直線方程的角度判斷兩條直線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進一步理解斜截式方程中的幾何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用斜率判斷兩條直線平行、垂直結論。思考(1)時,有何關系?(2)時,有何關系?在此由學生得出結論:
    且;
    12、課堂練習第95頁練習第1,2,3,4題。
    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過的知識。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檢查反饋。
    13、小結。
    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
    14、布置作業(yè):第106頁第1題的(1)、(2)、(3)和第3、5題。
    鞏固深化。
    學生課后獨立完成。
    例3.如果直線沿x軸負方向平移3個單位,再沿y軸正方向平移1個單位后,又回到原來的位置,求直線l的斜率.
    作業(yè)布置:第100頁第1題的(1)、(2)、(3)和第3、5題。
    課后記:。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四
    1、知識目標:
    (1)理解“理想氣體”的概念,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1)。
    (2)掌握運用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推導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的過程,熟記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的數學表達式,并能正確運用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解答有關簡單問題。
    (3)熟記蓋·呂薩克定律及數學表達式,并能正確用它來解答氣體等壓變化的有關問題。
    2、能力目標。
    通過推導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及由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推導蓋·呂薩克定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用實驗驗證蓋·呂薩克定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學會用實驗來驗證成正比關系的物理定律的一種方法,并對學生進行“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的標準”的教育。
    1、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因為它不僅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還是中學階段解答氣體問題所遵循的最重要的規(guī)律之一。
    2、對“理想氣體”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因為這一概念對中學生來講十分抽象,而且在本節(jié)只能從宏觀現象對“理想氣體”給出初步概念定義,只有到后兩節(jié)從微觀的氣體分子動理論方面才能對“理想氣體”給予進一步的論述。另外在推導氣體狀態(tài)方程的過程中用狀態(tài)參量來表示氣體狀態(tài)的變化也很抽象,學生理解上也有一定難度。
    1、投影幻燈機、書寫用投影片。
    2、氣體定律實驗器、燒杯、溫度計等。
    玻意耳定律是一定質量的氣體在溫度不變時,壓強與體積變化所遵循的規(guī)律,而查理定律是一定質量的氣體在體積不變時,壓強與溫度變化時所遵循的規(guī)律,即這兩個定律都是一定質量的氣體的體積、壓強、溫度三個狀態(tài)參量中都有一個參量不變,而另外兩個參量變化所遵循的規(guī)律,若三個狀態(tài)參量都發(fā)生變化時,應遵循什么樣的規(guī)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主要問題。
    1、關于“理想氣體”概念的教學。
    設問:
    (1)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是如何得出的?即它們是物理理論推導出來的還是由。
    實驗總結歸納得出來的?答案是:由實驗總結歸納得出的。
    (2)這兩個定律是在什么條件下通過實驗得到的?老師引導學生知道是在溫度不太低(與常溫比較)和壓強不太大(與大氣壓強相比)的條件得出的。
    當然也不遵循反映氣體狀態(tài)變化的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了。而且實驗事實也證明:在較低溫度或較大壓強下,氣體即使未被液化,它們的實驗數據也與玻意耳定律或查理定律計算出的數據有較大的誤差。
    出示投影片(1):
    說明講解:投影片(l)所示是在溫度為0℃,壓強為pa的條件下取1l幾種常見實際氣體保持溫度不變時,在不同壓強下用實驗測出的pv乘積值,物理教案《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1)》。從表中可看出在壓強為pa至pa之間時,實驗結果與玻意耳定律計算值,近似相等,當壓強為pa時,玻意耳定律就完全不適用了。
    這說明實際氣體只有在一定溫度和一定壓強范圍內才能近似地遵循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而且不同的實際氣體適用的溫度范圍和壓強范圍也是各不相同的.。為了研究方便,我們假設這樣一種氣體,它在任何溫度和任何壓強下都能嚴格地遵循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我們把這樣的氣體叫做“理想氣體”。(板書“理想氣體”概念意義。)。
    2.推導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
    前面已經學過,對于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可用三個狀態(tài)參量p、v、t來描述,且知道這三個狀態(tài)參量中只有一個變而另外兩個參量保持不變的情況是不會發(fā)生的。換句話說:若其中任意兩個參量確定之后,第三個參量一定有唯一確定的值。它們共同表征一定質量理想氣體的唯一確定的一個狀態(tài)。根據這一思想,我們假定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在開始狀態(tài)時各狀態(tài)參量為(),經過某變化過程,到末狀態(tài)時各狀態(tài)參量變?yōu)椋ǎ?,這中間的變化過程可以是各種各樣的,現假設有兩種過程:
    第一種:從()先等溫并使其體積變?yōu)?,壓強隨之變?yōu)?,此中間狀態(tài)為()再等容并使其溫度變?yōu)椋瑒t其壓強一定變?yōu)?,則末狀態(tài)()。
    第二種:從()先等容并使其溫度變?yōu)?,則壓強隨之變?yōu)?,此中間狀態(tài)為(),再等溫并使其體積變?yōu)椋瑒t壓強也一定變?yōu)?,也到末狀態(tài)(),如投影片所示。
    出示投影片(2):
    將全班同學分為兩大組,根據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分別按兩種過程,自己推導理想氣體狀態(tài)過程。(即要求找出與間的等量關系。)。
    基本方法是:解聯立方程或消去中間狀態(tài)參量或均可得到:
    這就是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它說明: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的壓強、體積的乘積與熱力學溫度的比值是一個常數。
    3.推導并驗證蓋·呂薩克定律。
    設問:(1)若上述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中,,方程形式變化成怎樣的形式?
    答案:或。
    (2)本身說明氣體狀態(tài)變化有什么特點?
    答案:說明等效地看作氣體做等壓變化。(即壓強保持不變的變化)。
    由此可得出結論:當壓強不變時,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的體積與熱力學溫度成正比。
    這個結論最初是法國科學家蓋·呂薩克在研究氣體膨脹的實驗中得到的,也叫蓋·呂薩克定律。它也屬于實驗定律。當今可以設計多種實驗方法來驗證這一結論。今天我們利用在驗證玻意耳定律中用過的氣體定律實驗器來驗證這一定律。
    演示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此實驗保持壓強不變,只是利用改變燒杯中的水溫來確定三個溫度狀態(tài),這可從溫度計上讀出,再分別換算成熱力學溫度,再利用氣體實驗器上的刻度值作為達熱平衡時,被封閉氣體的體積值,分別為,填入下表:
    出示投影幻燈片(3):
    然后讓學生用計算器迅速算出、、,只要讀數精確,則這幾個值會近似相等,從而證明了蓋·呂薩克定律。
    4.課堂練習。
    出示投影幻燈片(4),顯示例題(1):
    教師引導學生按以下步驟解答此題:
    (1)該題研究對象是什么?
    答案:混入水銀氣壓計中的空氣。
    (2)畫出該題兩個狀態(tài)的示意圖:
    (3)分別寫出兩個狀態(tài)的狀態(tài)參量:
    (s是管的橫截面積)。
    (4)將數據代入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
    得
    解得。
    1.在任何溫度和任何壓強下都能嚴格遵循氣體實驗定律的氣體叫理想氣體。
    2.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為:
    3.蓋·呂薩克定律是指:一定質量的氣體在壓強不變的條件下,它的體積與熱力學溫度成正比。
    1.“理想氣體”如同力學中的“質點”、“彈簧振子”一樣,是一種理想的物理模型,是一種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對“理想氣體”研究得出的規(guī)律在很大溫度范圍和壓強范圍內都能適用于實際氣體,因此它是有很大實際意義的。
    2.本節(jié)課設計的驗證蓋·呂薩克定律的實驗用的是溫州師院教學儀器廠制造的j2261型氣體定律實驗器;實驗中確定的三個溫度狀態(tài)應相對較穩(wěn)定(即變化不能太快)以便于被研究氣體與燒杯中的水能達穩(wěn)定的熱平衡狀態(tài),使讀數較為準確。建議選當時的室溫為,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即0℃或0℃附近的溫度為,保持沸騰狀態(tài)的溫度,即100℃或接近100℃為。這需要教師在課前作充分的準備,才能保證在課堂得出較理想的結論。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五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掌握用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能正確運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理解數量關系,掌握用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能正確運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理解數量關系。
    一、基本練習(5分鐘)。
    (1)某數的5倍加上它的2倍和是42,求這個數。
    (2)x的5倍減去它的2倍差是1.2,求x。
    (1)畫圖,找等量關系。
    (2)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層次練習(15分鐘)。
    (1)這道題與上題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2)你會解答這道題嗎?試做。
    (3)訂正:
    解:設四年級植x棵,五年級植3x棵。
    3x-x=300。
    2x=300。
    x=150。
    3x=3150=450。
    答:四年級植150棵,五年級植450棵。
    2.試一試:媽媽的年齡是女兒的4倍,媽媽比女兒大27歲,媽媽和女兒各多少歲?
    學生獨立做。
    3.小結:解答時,要抓住有倍的那句話設出未知數。看一看是求它們的和還是差,列出方程。
    三、鞏固練習(15分鐘)。
    1.看圖列方程125頁3題。
    完成后交流。
    2.對比練習。
    獨立完成后交流。
    四、總結交流(5分鐘)。
    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親情方程式作文。
    九年級上冊化學方程式課件。
    提高學生化學方程式學習效率初探論文。
    對不確定系數化學方程式的探討論文。
    虛位移原理到拉格朗日方程-物理學畢業(yè)論文。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六
    1.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并用方程進行描述,進而讓學生初步體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種有效模型。
    2.通過觀察所列的方程的特點,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夠熟練識別一元一次方程。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建模的數學思想。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分析與確定問題中的等量關系,能用方程來描述和刻畫事物間的等量關系。
    問題一:
    如果設面值為1元的郵票買了x張,那么面值為2元的郵票買了_______張.
    買面值為1元的郵票的錢+買面值為2元的郵票的錢=50元.
    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1、學生自主歸納:如何從問題到方程?
    2、自主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特點,并舉例說明。
    根據實際問題的意義列出方程。
    3.一個長方形足球場的周長是300m,它的長比寬多30m,求這個足球場的長.
    1、從實際問題到方程,一般要經歷哪些過程?
    2、列方程的關鍵是什么?
    班級姓名學號。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b.c.d.
    2.根據下列條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a.一個數的與另一個數的的和b.與1的差的4倍是8。
    c.和的60%d.甲的3倍與乙的差的2倍。
    3.七年級二班共有學生48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少2人,問七年級二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設七年級二班男生有男生x人,則下列方程中錯誤的是()。
    a.b.c.d.
    4.課外興趣小組的女生人數占全組人數的,再加入6名女生后,女生人數就占原來人數的一半,課外興趣小組原有多少人?若設原有x人,則下列方程正確的是()。
    a.b.c.d.
    5.根據“x的5倍比它的35%少28”列出方程為________.
    6.一年三班55人,一年八班29人,因植樹需要從三班中抽出x人到八班,使得兩班人數相同,則根據題意可列方程為_____________.
    9.三個連續(xù)奇數的和為57,求這三個數。
    12.議一議:育紅學校七年級學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的學生組成前隊,步行的速度為4千米/小時,2班的學生組成后隊,速度為6千米/小時,前隊出發(fā)1小時后,后隊出發(fā),同時后隊派一名聯絡員騎自行車在兩隊之間不間斷地來回進行聯絡,他騎車的速度為12千米/小時。
    問題1:后隊追上前隊用了多長時間?
    問題2:后隊追上前隊時聯絡員行了多少路程?
    問題3:聯絡員第一次追上前隊時用了多長時間?
    問題4:當后隊追上前隊時,他們已經行進了多少路程?
    你能根據題意再提出兩個問題嗎?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13頁,“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與整理,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等式與方程的意義,等式的性質的理解。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脈絡,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通過練習與運用,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驟,會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整理。
    1、談話引入。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你能說說什么是等式的性質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
    在小組中互相說說。
    2、組織討論。
    (1)出示討論題。
    (2)小組交流,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
    你是怎么獲得這個知識的?我們在學習這個知識時運用了什么方法?
    (等式與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等式性質:)。
    (求方程中未知數的值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3、小結。
    同學們對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掌握得很好,我們不僅要理解概念和意義,還要會熟練地運用。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第1題。
    (1)獨立完成計算。
    (2)匯報與展示,說說錯誤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你用怎樣的方法連線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數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題。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樣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嗎?
    (3)完成計算。
    4、完成第4題。
    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指出:抓住基本關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數。
    三、課堂總結。
    通過回顧與整理,大家共同復習了有關方程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八
    教科書第12~13頁,“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4題。
    1、通過回顧與整理,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等式與方程的意義,等式的性質的理解。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脈絡,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通過練習與運用,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驟,會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一、回顧與整理。
    1、談話引入。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你能說說什么是等式的性質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在小組中互相說說。
    2、組織討論。
    (1)出示討論題。
    (2)小組交流,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
    你是怎么獲得這個知識的?我們在學習這個知識時運用了什么方法?
    3、小結。同學們對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掌握得很好,我們不僅要理解概念和意義,還要會熟練地運用。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第1題。
    (1)獨立完成計算。
    (2)匯報與展示,說說錯誤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你用怎樣的方法連線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數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題。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樣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嗎?
    (3)完成計算。
    4、完成第4題。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指出:抓住基本關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數。
    三、課堂總結。
    通過回顧與整理,大家共同復習了有關方程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親情方程式作文。
    九年級上冊化學方程式課件。
    提高學生化學方程式學習效率初探論文。
    對不確定系數化學方程式的探討論文。
    虛位移原理到拉格朗日方程-物理學畢業(yè)論文。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九
    教科書p17第9~15題。思考題。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練習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
    根據情境,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一、基本練習。
    1.先設要求的數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個數的12倍是84,求這個數。
    (2)2.9比什么數少1.5?
    (3)什么數與2.4和是6?
    2.根據題意說出等量關系式并列方程。
    (1)果園里有124棵梨樹和桃樹,梨樹是桃樹棵數的3倍。桃樹梨樹各有多少棵?
    (2)書架上層有36本書,比下層少8本。書架下層有多少本書?
    提問:每一題的數量關系式分別根據哪一個條件列的?
    師生交流。
    二、指導練習。
    1.p17第9題。
    (1)引導學生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天鵝只數+丹頂鶴只數=960。
    (2)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x+2.2x=960。
    2.p17第10題。
    (1)引導學生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六年級植樹棵數-五年級植樹棵樹=24。
    (2)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1.5x-x=24。
    3.p17第13題。
    (1)引導學生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歷史故事總價+森林歷險記總價=83。
    (2)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7x+124=83。
    三、綜合練習。
    1.p17第11~12題。
    (1)學生先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2)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5)集體評講。
    四、思考題。
    (1)引導學生說一說等量關系式。
    速度差追擊時間=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80-240)x=400。
    280x-240x=400。
    五、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是練習課,有誰來簡單總結一下呢?還有什么問題嗎?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練習課。
    天鵝只數+丹頂鶴只數=960六年級植樹棵數-五年級植樹棵樹=24。
    x+2.2x=9601.5x-x=24。
    歷史故事總價+森林歷險記總價=83速度差追擊時間=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7x+124=83(280-240)x=400280x-240x=400。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十
    1.通過求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質點的參數方程,掌握求一般曲線的參數方程的基本步驟.
    2.熟悉圓的參數方程,進一步體會參數的.意義。
    1.在直角坐標系中圓的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是什么?
    探究新知(預習教材p12~p16,找出疑惑之處)。
    如圖:設圓的半徑是,
    即
    應用示例。
    例1.圓的半徑為2,是圓上的動點,是軸上的定點,是的中點,當點繞作勻速圓周運動時,求點的軌跡的參數方程.
    (教材p24例2)。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十一
    第12冊p92—93“練習與實踐”7—9題。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義,進一步掌握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熟練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問題之間的聯系,并能熟練解答。注重知識間的聯系與融會貫通。
    2.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數量關系的能力,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3.讓學生在學習和游戲中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
    課件。
    第二課時。
    1.出示習題。一種圖書打八折后售價是20元,這種圖書原價是多少元?
    2.學生練習、交流、檢驗。
    3.練習p93第7、8兩題。指導學生理解“降價10%”的含義。第8題提醒學生注意:兩種襯衫的原價是相同的,但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現在售價是不同的;所花的108元是兩種襯衣現價的和。
    4.練習p93第9題。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并運用規(guī)律求出所框的4個數。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十二
    3、某項工程在工程招標時,接到甲、乙兩個工程隊投標書,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隊工程款1.2萬元,乙工程隊工程款0.5萬元,工程領導小組根據甲乙兩的投標書預算,有如下方案:。
    (1)甲隊單獨完成這項工程剛好如期成完成;。
    (2)乙隊單獨完成這項工程要比規(guī)定的日期多用6天;
    (3)若甲乙兩合做3天,余下的的工程由乙隊單獨做也正好如期完成.
    那么在不耽誤工期的前提下,你覺得那一種施工方案最節(jié)省工程款?請說明理由.
    4、據林業(yè)專家分析,樹葉在光合作用下產生的分泌物能夠吸附空氣中的一些懸浮顆粒物,具有滯塵凈化空氣的作用,已知一片銀杏樹葉一年的平均滯塵量比一片國槐葉一年的平均滯塵量的2倍少4毫克,若每年滯塵1000毫克所需的銀杏樹葉的片數與一年滯塵550毫克所需的國槐樹葉的片數相同,求一片國槐樹葉一年平均滯塵量。
    5、八(1)班同學周末乘汽車到游覽區(qū)游覽,游覽區(qū)距學校120千米,一部分學生乘慢車先行,出發(fā)后1小時后,另一部分學生乘快車前往,結果他們同時到達游覽區(qū),已知快車的速度是快車的速度的1.5倍,求快車的速度.
    6、小明7:20分離家上學去,走到距離家500米的商店時,買學習用品用了5分鐘從商店出來,小明發(fā)現按原來的速度還要30分鐘才能到學校,為了8:00之前趕到學校,小明加快了速度每分鐘比原來多走25米,求小明從商店到學校的速度。
    7、甲、乙兩車從a、b兩地相向而行,甲車比乙車早開出15分鐘,甲、乙兩車的速度之比為2:3,相遇時,甲比乙少走6千米,已知乙走這條路要1.5小時,求甲乙兩車的速度及a、b的距離。
    (1)求第一批購進書包的單價是多少元?
    (1)今年三月份甲種電腦每臺售價為多少元?
    圓與方程的教案篇十三
    教科書第12~13頁,“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4題。
    1、通過回顧與整理,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等式與方程的意義,等式的性質的理解。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脈絡,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通過練習與運用,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驟,會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一、回顧與整理
    1、談話引入。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你能說說什么是等式的性質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在小組中互相說說。
    2、組織討論。
    (1)出示討論題。
    (2)小組交流,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
    你是怎么獲得這個知識的?我們在學習這個知識時運用了什么方法?
    3、小結。同學們對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掌握得很好,我們不僅要理解概念和意義,還要會熟練地運用。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第1題。
    (1)獨立完成計算。
    (2)匯報與展示,說說錯誤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你用怎樣的方法連線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數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題。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樣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嗎?
    (3)完成計算。
    4、完成第4題。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指出:抓住基本關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數。
    三、課堂總結
    通過回顧與整理,大家共同復習了有關方程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