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模板19篇)

字號:

    編寫教案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理論和方法,靈活應用于實際教學中。教案的評價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來進行客觀分析。在這里分享一些編寫教案的經(jīng)驗和技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一
    課題面積課時四?????????????(21)。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實例和畫面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結(jié)合具體實例和畫面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米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借具體實例,來學習面積。
    二、引導探索。
    1、看圖,比較一下每組圖形的大小。
    2、介紹面積定義:物體的表面積或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面積。
    3、你還能舉例說明身邊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
    4、比較下面圖形的大小。5、小組討論進行實際操作,如何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小。
    6、匯報操作方法。
    三、拓展應用。
    1、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
    2.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
    1、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1、這兩個圖案哪個面積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們將數(shù)學問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數(shù)學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并能將所學應用于生活實際。
    課題面積單位課時四?????????(22)。
    教學目標:1、結(jié)合具體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厘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重點:結(jié)合具體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體會厘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每組一個信封,信封里有三張正方形,邊長分別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還有三張面積大約是4厘米,形狀分別是三角形、長方形和圓的紙片。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借具體實例,來學習面積單位。
    二、引導探索。
    1、每組發(fā)給一個信封。
    4、動手測量前,先小組討論:要選擇什么樣的圖形作為測量單位(每組只能選兩種),說明理由,再用它來測量。
    6、現(xiàn)在我們做格統(tǒng)計。在統(tǒng)計前可以猜猜什么圖形可能被多數(shù)小組選為測量單位,最后再看統(tǒng)計結(jié)果。(由各組組長報告被本組選擇作為測量單位的圖形,教師再黑板上做統(tǒng)計,完成統(tǒng)計表。)。
    8、(小結(jié))看來選正方形作為測量單位主要由兩點原因:(1)正方形能密鋪;(2)操作簡單方便。
    10、測量同一個圖形,要量出一致的數(shù)值結(jié)果,惟有統(tǒng)一測量單位。(拿起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們認識的第一個世界通用的面積單位。
    12、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圖形的面積一般以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積單位。用面積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分米。
    三、拓展應用。
    1、用適當?shù)拿娣e單位(cm,dm或m)填空。
    (1)一間房屋地面的面積約50????????。
    (2)一張郵票的面積約6????????。
    (3)練習本的面積約212????????。
    (4)單人床的面積約2????????。
    (5)游泳池的面積約1250????????。
    2、寫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每格1cm)。
    3、小組長取出信封里的紙片,這些紙片是干什么的?
    1、互相說一說測量的結(jié)果,由小組長把這些結(jié)果記錄下來。
    7、小組議一議,這張統(tǒng)計表傳達給我們哪些由意義的信息?或者根據(jù)它能提出哪下數(shù)學問題?然后向全班匯報、交流。
    11、每人都剪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說出身邊一個面積大約是1厘米的東西,在小組內(nèi)交流。
    15、小組討論實際操作:1米有多大?
    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
    cm?讀作:平方厘米。
    dm讀作:平方分米。
    m讀作:?平方米。
    公頃。
    平方千米。
    教學反思:
    教學中結(jié)合學生熟悉的事例,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整個過程,把培養(yǎng)和發(fā)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二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一內(nèi)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并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用進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堂上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認真觀察、參與獲取新知識的全過程。這樣學到的知識,記憶深刻,避免死記硬背。
    小資料〔進率〕。
    同類的計量單位之間,較小的單位叫做低級單位,較大的單位叫做高級單位。用較小的單位計量時,累積若干個低級單位的數(shù)量就可以構成一個高級單位的數(shù)量。這樣表示1個高級單位等于多少個低級單位的數(shù)叫做這兩個單位間的進率。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是學生在初步認識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能力及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生生合作的學習精神,樂于助人的集體精神。
    重點、難點:
    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
    教具:
    有關的掛圖、邊長為一分米和10厘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猜想導入。
    出示練習:1米=()分米1分米=()厘米。
    我們學過的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厘米,它們每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這幾個問題都是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的,練習這幾道題,即復習了舊知識,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學生們都摩拳擦掌,準備新的挑戰(zhàn)。
    二、自主探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2)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發(fā)現(xiàn),邊長1分米和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其實是同一個圖形,只不過邊長用不同單位表示而已。由于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讓學生按上面的方法說一說1平方米=()平方分米。
    讓學生記憶面積單位的進率,反復讀幾遍,并能默寫下來。
    3、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探討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三、激發(fā)欲望,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71頁做一做第一題和73頁第一題。讓學生說說推理過程。
    2、1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
    3、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四
    掌握單位換算的方法。
    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劃分成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
    讓學生回憶之前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還學過哪些面積單位。
    引入新課:
    教師板書題目,并把剛才學生們說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歸納板書。
    1、學習教材第70頁例6.
    出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積。
    翻過來看背面,現(xiàn)在把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邊長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師說明: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們學了1分米是10厘米,按邊長是10厘米再計算一下這個正方形的面積。
    10×10=100(平方厘米)。
    讓學生觀察兩次求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過程,分小組討論,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嗎?
    教師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導學生去想,根據(jù)前面學習的經(jīng)驗,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
    教師板書: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區(qū)別相鄰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和相鄰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并啟發(fā)學生找出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當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時,相應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就是100)。
    8平方米=()平方厘米。讓學生討論并回答結(jié)果,然后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平方分米。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陳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讓學生比較這道題與前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前兩道題是從大單位換算成小單位,這道題是將小單位換算成大單位)請同學們討論這道題該何如去做。
    1、填一填、
    7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課桌長是5()黑板的面積是3()。
    1、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60厘米,它的長是50厘米,寬是多少分米?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五
    1.經(jīng)歷探索面積單位進率的過程,記住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會進行面積單位的簡單換算。
    2.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
    一、復習導入:
    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你知道有哪些面積單位?
    哪個是最大,哪個最小?你能比劃出它們的大小嗎?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又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學習新知識。
    1.探究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拿出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問它的.面積是多少?
    問:邊長1分米也就是多少厘米?那它的面積怎么算?
    兩個答案難道不是同一張紙片嗎,討論。
    問:從剛才的學習過程里你發(fā)現(xiàn)什么沒有?
    老師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厘米。
    問:你能猜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
    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板書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3,做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和第2題。
    討論:兩題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完成第3題。
    四、總結(jié)全課。
    布置作業(yè):
    1、想做第4題和和補充若干。
    2、完成思考題。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六
    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能力及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生生合作的學習精神,樂于助人的集體精神。
    重點:
    難點:
    教具:
    有關的動畫課件。
    過程:
    一、激情引趣,猜想導入。
    出示動畫片,一個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滿臉愁容。
    出示練習:1米=分米1分米=()厘米。
    我們學過的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厘米,它們每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這幾個問厘都是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的,練習這幾道題,即復習了舊知識,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學生們都摩拳擦掌,準備新的挑戰(zhàn)。
    二、自主探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同學們,胖熊嘟嘟的問題,你們解決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幫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便繼續(xù)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電腦出示小蟋蟀的家及屋里的地板即邊長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師問:小蟋蟀想裝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訴它地板的面積有多大嗎?
    出示邊長是1厘米(地磚)的正方形。
    1厘米。
    設計這個問題,既讓學生感知和比較了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在面積上的大小,同時又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估計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
    提問后,可以組織學生分組相互交流,體會并進行反饋。
    進行電腦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00個1平方厘米。
    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小蟋蟀家到底鋪多少塊地轉(zhuǎn)這個故事來驗證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這樣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及同學們相互探討中很自然地突破難點。
    三,激發(fā)欲望,鞏固練習。
    在這里我先向同學們挑戰(zhàn);問他們能不能幫助老師解決一個難題,就是書上的想想填填。同學們自然非常高興。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平方分米。
    這樣設計既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讓他們親自探索知識的形成并嘗試成功的喜悅,從而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然后讓學生接著做p101做一做并讓學生說出推理過程,從而鞏固新知。
    1、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2、1dm2=()cm212dm2=()cm2。
    3、100dm2=()m2400dm2=()m2。
    100cm2=()dm2900cm2=()dm2。
    四,反思體驗,歸納總結(jié)。
    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這節(jié)課到底有什么收獲。并從小蟋蟀鋪地磚這一小故事體會出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它不僅來源于生活,還適用于生活。
    以上設計均在新課標指導下安排的,新課標中提到數(shù)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強調(diào)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將實際問題抽象咸數(shù)學模型。象本課中安排的小蟋蟀鋪地磚這一小故事及小熊帶來的復習題,這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讓學生充分體會出數(shù)學與人類社會緊密聯(lián)系,了解了數(shù)學的社會價值。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七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面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結(jié)合本課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本課設計主要采用猜想、設計實驗驗證、遷移類推、時間應用等主要形式進行教學的。
    1、激趣導入,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
    在上課的開始,就讓學生以游戲的形式讀兒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從而提示學生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nèi)容。同時讓學生輕松愉快的進入課堂學習氛圍。
    2.復習與思考。
    2.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除了學生自己的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資料外,我還讓他們用不同的單位計量同一個圖形的面積。如:對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為單位分別測量,如課桌、寫字臺等;對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測量,如教室、住室等,測量后再分別計算出面積。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八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面積單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一內(nèi)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并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用進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所以本課教學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設想,實際操作,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探索知識,讓學生大膽的猜測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引發(fā)問題的出現(xiàn)------光憑看和猜不能統(tǒng)一答案,同時為學生準備了必須的操作工具,讓學生帶著問題,滿懷疑惑和好奇去探索。學生剛學習完面積的`推導,很容易想到擺的方法。但擺的方法畢竟不簡便,其他的學生在討論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量邊長,因為直尺是以厘米作單位的,所以計算出來的正方形面積也是以平方厘米為單位的;也有的同學想出,不用操作,直接將1分米換算成10厘米進行面積計算。不同的方法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使不同思維程度的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探索找到問題的解決途徑。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九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單元,可以算是本冊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在這部分教學中面積計算和周長計算在學習的初期,許多學生比較容易混淆,面積單位的合適選擇,或是什么時候用面積單位什么時候用長度單位,使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其實出現(xiàn)這種錯誤,主要還是學生在學習時自主探究的不足夠??梢哉f學生對于面積單位的大小沒有一個明確的大小概念,對于面積的計算公式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新授課,由學生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更能夠讓學生掌握學習的重點。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這一課,內(nèi)容比較簡單,也比較適合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所以在這一課的例題教學中,我先請學生計算準備的正方形的面積(和書本上正方形一樣大),在計算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2種情況,有的認為是“1平方分米”,有的認為是“100平方厘米”,這就為新課的學習產(chǎn)生了一個認知的沖突,為什么出現(xiàn)2種答案,到底哪種對?接著先請學生比一比,排除計算的正方形不一樣大這種情況,再來深究各自的計算方法,找到其實只是采用的單位不同,但是計算的都是正確的,這就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這一結(jié)論。
    在有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這一個認知推理的過程后,學生很容易推理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經(jīng)過部分練習后,學生能很扎實的掌握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但是這節(jié)課上面積單位的進率是十分枯燥和乏味的,在這里的練習設計,我安排的不是很合適,只是采用書本上的直接的單位換算,由學生填空,發(fā)現(xiàn)在教學后期,學生明顯有興趣不足,所以在練習形式上要多加改變。例如將簡單的面積換算可以改變?yōu)榕袛囝}: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他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這樣的題目既考查了學生的面積計算,有考察了學生的單位換算,更有助于學生知識的鞏固與掌握。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2、能準確地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要準備好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紙一張,一面畫出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學生每兩人準備一張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和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個。
    教學過程。
    一、猜測引入:
    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學生回答,同時依次在屏幕上出現(xiàn)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師: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請同學們猜測一下。(分四人小組,猜測,然后反饋)。
    生2:我們認為是100?!?。
    師:看來各小組討論,得出意見難以一致,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探究一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請同學們把學具袋拿出來。
    二、探究新知。
    (一)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紅色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1分米,誰來說一說它的面積是多少?
    生: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1=1(平方分米)。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fā)揮四人小組合作的力量,動手做一做實驗(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師:請各小組匯報實驗的結(jié)果。
    生1: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紅色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10=100個,所以這個紅色正方形的面積是100平方厘米。
    師:你們是用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用的“擺”的方法,主意不錯!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2:我覺得這種方法太慢了。
    師:有什么好的辦法,請你告訴大家。
    生2:我們用直尺去量紅色正方形的邊,邊長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果然方便了不少,你們真聰明,大家同意他們的意見嗎?
    生3:我們還有更快的。
    師:哦?說出來大家聽聽。
    生3:老師告訴了我們這個紅色正方形邊長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這個紅色正方形面積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這種方法真妙!
    生:100平方厘米。
    師:同一個正方形,我們用平方分米作單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單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識遷移。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師:從上面的實驗過程中,我們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么同學再想一想: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單位,它的面積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師出示邊長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題的要求提問兩個問題:
    (1)邊長1米的正方形紙,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劃分成邊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劃分多少個?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們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討論,自行解決,進行匯報。
    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書)。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區(qū)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進一步強化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長度單位:兩個長度單位間進率是10。
    3、反饋練習:
    (1)練習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83頁做一做題目。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訂正時請學生說出想法。
    (3)改錯: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三、全課小結(jié)。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十一
    這局部內(nèi)容是同學在初步認識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它也為同學在四年級學習的小數(shù)與復名數(shù)和與面積有關的應用題和在生活中解決與面積有關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同學觀察、比較、籠統(tǒng)、概括、判斷、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同學生生合作的學習精神,樂于助人的集體精神。
    重點: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
    難點: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
    教具:有關的動畫課件。
    過程:
    一、激情引趣,猜測導入。
    出示動畫片,一個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滿臉愁容。
    出示練習:1米=()分米1分米=()厘米。
    我們學過的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厘米,它們每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這幾個問厘都是同學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的,練習這幾道題,即復習了舊知識,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同學們都摩拳擦掌,準備新的挑戰(zhàn)。
    二、自主研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沛調(diào)動了同學的學習熱情,以便繼續(xù)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電腦出示小蟋蟀的家和屋里的地板即邊長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師問:小蟋蟀想裝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訴它地板的面積有多大嗎?
    出示邊長是1厘米(地磚)的正方形。
    1厘米。
    設計這個問題,既讓同學感知和比較了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在面積上的大小,同時又讓同學通過觀察想象,估計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
    提問后,可以組織同學分組相互交流,體會并進行反饋。
    進行電腦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00個1平方厘米。
    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小蟋蟀家到底鋪多少塊地轉(zhuǎn)這個故事來驗證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這樣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和同學們相互研討中很自然地突破難點。
    三,激發(fā)欲望,鞏固練習。
    在這里我先向同學們挑戰(zhàn);問他們能不能協(xié)助老師解決一個難題,就是書上的想想填填。同學們自然非常高興。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平方分米。
    這樣設計既激發(fā)了同學參與活動的熱情,讓他們親自探索知識的形成并嘗試勝利的喜悅,從而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然后讓同學接著做p101做一做并讓同學說出推理過程,從而鞏固新知。
    1、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2、1dm2=()cm212dm2=()cm2。
    3、100dm2=()m2400dm2=()m2。
    100cm2=()dm2900cm2=()dm2。
    四,反思體驗,歸納總結(jié)。
    讓同學自身總結(jié)這節(jié)課到底有什么收獲。并從小蟋蟀鋪地磚這一小故事體會出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它不只來源于生活,還適用于生活。
    以上設計均在新課標指導下布置的,新課標中提到數(shù)學要遵循同學的認知規(guī)律,強調(diào)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將實際問題籠統(tǒng)咸數(shù)學模型。象本課中布置的小蟋蟀鋪地磚這一小故事和小熊帶來的復習題,這不只符合同學的認知規(guī)律,調(diào)動了同學的積極性,還讓同學充沛體會出數(shù)學與人類社會緊密聯(lián)系,了解了數(shù)學的社會價值。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能力,逐步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能準確地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4、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猜測引入。
    1、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請同學們猜測一下。
    3、看來同學們猜測得出意見難以一致,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探究一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生拿出紅色的正方形,邊長是1分米,說一說它的面積是多少?
    2、指名回答: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1=1(平方分米)。
    3、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開動腦筋,發(fā)揮小組合作力量,動手實驗(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4、各小組匯報實驗的結(jié)果。
    5、師小結(jié)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識遷移。
    1、出示邊長1米的正方形,并提問兩個問題:
    (1)邊長1米的正方形紙,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引導學生討論,自行解決,進行匯報。
    3、匯報交流板書: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4、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每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區(qū)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1、長度單位:兩個長度單位間進率是10。
    2、面積單位:兩個面積單位間進率是100。
    三、實踐應用。
    1、練習填空。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完成83頁“做一做”。訂正時請學生說出想法。
    3、改錯: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四、全課總結(jié)。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jié)。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十三
    1.經(jīng)歷探索面積單位進率的過程,記住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會進行面積單位的簡單換算。
    2.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
    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你知道有哪些面積單位?
    哪個是最大,哪個最小?你能比劃出它們的大小嗎?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又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1.探究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拿出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問它的面積是多少?
    問:邊長1分米也就是多少厘米?那它的面積怎么算?
    兩個答案難道不是同一張紙片嗎,討論。
    問:從剛才的學習過程里你發(fā)現(xiàn)什么沒有?
    老師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厘米。
    問:你能猜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
    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板書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3,做試一試。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和第2題。
    討論:兩題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完成第3題。
    四、總結(jié)全課。
    布置作業(yè):
    1、想做第4題和和補充若干。
    2、完成思考題。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十四
    2.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對面積產(chǎn)生相應的認知。
    3.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拼拼剪剪,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師:你們是通過比較什么大小來判斷的?生:紙表面的大小。
    師:像這樣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我們叫它面積。
    師:請大家開動小腦經(jīng),怎么在不破壞紙的前提下,進行比較?
    2.探究新知。
    生:用都用小正方形來拼,然后數(shù)哪個小正方形多。師:說說為什么你要選小正方形?
    生:圓片鋪不滿,會有很多空出來的地方。
    那如果有小長方形,我可以一個用小正方形鋪,一個用小長方形鋪嗎?生:不可以,小正方形和小長方形的面積大小不一致,不能比較。
    師:比較這類無法用重疊法進行比較的圖形時,我們可以把圖形分成一小格一小格再進行比較,而我們把這種小格叫做面積單位,當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時,要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師:在生活中,我們會用到很多面積單位,最常用的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大家猜猜,我們剛剛用到的小正方形學具的面積是多大呢?生:……(1平方厘米)。
    師:邊成1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厘米。師:那么我的手比劃的這個正方形呢?生:……(1平方分米)。
    師:看來大家已經(jīng)對面積有了一定了解,那么回顧一下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生:厘米,分米,米。
    師: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區(qū)別4.課堂小結(jié)。
    師:這節(jié)課我們。
    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十五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認真觀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理解并掌握.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師: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有什么關系,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
    出示例1:
    師: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正方形,(拿一個同學的學具與老師手中的正方形比較一下,認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師把這個正方形教具貼在黑板上)用直尺量一量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后計算出它的面積.
    計算后訂正,有的同學以分米為單位,量得邊長是1分米,面積是1平方分米.
    有的同學以厘米為單位,量得邊長是10厘米,面積是100平方厘米.
    (用的單位不同)。
    師:那么我們討論一下,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因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指的是這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另外,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又因為1分米=10厘米,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請你左手拿著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著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看一看這兩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想一想:1平方分米里面含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100個)。
    那么,我們可以知道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100.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書)。
    師:下面我們繼續(xù)研究平方米與平方分米之間的關系.
    出示例2:把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貼在黑板上.
    師: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1平方米)。
    如果把它分成邊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分成多少個?怎樣分法?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兩個同學討論一下)。
    (把1平方米分成邊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分成100個.100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分米)。
    師:請歸納平方米與平方分米之間的關系,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書)。
    我們了解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又知道了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的進率是100.下面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例3.
    一塊正方形水泥磚,磚面的面積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較大、平方厘米較小)。
    師:要把25平方分米化成多少平方厘米,應該怎樣想?
    (兩人互相說說自己的想法)。
    集體討論: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就是25個100平方厘米.
    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板書)。
    做一做:
    黑板出示:
    1.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因為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3平方分米就是3個100平方厘米.所以,3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
    2.16平方米=()平方分米。
    (因為1平方米是100平方分米,16平方米就是16個100平方分米.所以,16平方米=1600平方分米)。
    以上幾道題都是高級單位的數(shù)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shù).這樣的題首先想到進率,(相鄰兩個面積單位的進率是100)有幾個高級單位的數(shù)就有幾個100.
    1.填空.(口答)投影出示。
    (1)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5平方米=()平方分米;
    (3)24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32平方米=()平方分米.
    2.在書上填空p.133(1)(2).
    出示投影進行訂正.
    (1)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3平方米=()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5平方米=()平方分米2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一張寫字臺的長是13分米,寬是6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13×6=78(平方分米)。
    78平方分米=7800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積是78平方分米.合7800平方厘米.
    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理解了每相鄰兩個是100,學會運用進率,把高級單位的數(shù)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shù),同學們掌握得很好.
    作業(yè)?:p.133第4題.
    同類的計量單位之間,較小的單位叫做低級單位,較大的單位叫做高級單位.用較小的單位計量時,累積若干個低級單位的數(shù)量就可以構成一個高級單位的數(shù)量.這樣表示1個高級單位等于多少個低級單位的數(shù)叫做這兩個單位間的進率.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一內(nèi)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相鄰兩個為什么是100,并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用進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堂上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認真觀察、參與獲取新知識的全過程.這樣學到的知識,記憶深刻,避免死記硬背.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十六
    1、通過操作和計算機輔助教學,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概念,認識面積單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實際大小,掌握面積大小比較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shù)學。
    對面積意義的理解。
    一、認識面積。
    1、談話導入。
    2、認識表面有大小。
    請同學們摸一摸書本的封面和課桌的桌面,哪個面大?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3、認識平面圖形有大小。
    我們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
    圍成的平面圖形也有大小。
    4、認識面積。
    將上述兩方面結(jié)合:物體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有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板書)。
    5、區(qū)別面積與周長。
    二、比較面積的大小。
    我們懂得了什么是面積,那么怎么樣比較他們的的大小呢?
    1、重疊比較。
    請一學生演示用重疊法比較學具。
    2、利用小方塊比較。
    重疊難以比較可以利用小方塊比較(電腦演示)。
    變換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樣)。
    指出:他們的比較標準不一樣,要統(tǒng)一標準,這就是面積單位(板書)。
    同學們在說家的面積時也經(jīng)用到了“平方”,就是面積單位平方米的簡稱。(板書)。
    猜一猜還有哪些面積單位?(同桌互相說說)。
    (1)認識1平方厘米。
    讓學生量邊長,并舉例。
    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實際測量指定圖形大小。
    (2)認識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塊去量課桌面積,大家覺得怎樣?
    學生量1平方分米的邊長,并舉例。
    用1平方分米實際測量物體大小。
    (3)認識1平方米。
    猜一猜邊長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如果測量教室面積,三種面積單位你選取哪一種?為什么?
    舉出生活中1平方米大小的物體。
    3、強化表象。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有多少,并用手比劃一下大小。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2、看圖說面積。
    3、動手操作。
    拼一個面積8平方厘米的圖形。
    五、課堂。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十七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說課稿文章內(nèi)容由收集!這部分內(nèi)容是學生在初步認識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它也為學生在四年級學習的小數(shù)與復名數(shù)和與面積有關的應用題及在生活中解決與面積有關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能力及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生生合作的學習精神,樂于助人的集體精神。
    教具:有關的動畫課件。
    過程:
    出示動畫片,一個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滿臉愁容。
    出示練習:1米=()分米1分米=()厘米。
    我們學過的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厘米,它們每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這幾個問厘都是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的,練習這幾道題,即復習了舊知識,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學生們都摩拳擦掌,準備新的挑戰(zhàn)。
    同學們,胖熊嘟嘟的問題,你們解決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幫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便繼續(xù)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分米(10厘米)。
    師問:小蟋蟀想裝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訴它地板的面積有多大嗎?
    出示邊長是1厘米(地磚)的正方形。
    1厘米。
    設計這個問題,既讓學生感知和比較了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在面積上的大小,同時又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估計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
    提問后,可以組織學生分組相互交流,體會并進行反饋。
    進行電腦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00個1平方厘米。
    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小蟋蟀家到底鋪多少塊地轉(zhuǎn)這個故事來驗證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這樣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及同學們相互探討中很自然地突破難點。
    在這里我先向同學們挑戰(zhàn);問他們能不能幫助老師解決一個難題,就是書上的想想填填。同學們自然非常高興。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平方分米。
    這樣設計既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讓他們親自探索知識的形成并嘗試成功的喜悅,從而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十八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30—132頁的例1—例3,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1—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知道,能夠進行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投影片,學生準備邊長1厘米、1分米的兩個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說一說學過的長度單位。
    2、讓學生說出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教師板書出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師:我們知道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那么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板書課題:)。
    二、新課。
    1、教學例1。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一個1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先用分米做單位量一量它的邊長,說出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然后再想一想,如果用厘米做單位,邊長是多少厘米,面積又是多少平方厘米。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并指出:這個正方形是以厘米做單位就是100平方厘米,以分米做單位就是1平方分米從而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接著讓學生左手拿著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著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想一想1平方分米里含有多少個平方厘米。
    2、教學例2。
    教師出示邊長1米的正方形,用上面的方法教學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總結(jié)。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師板書:進率100。
    4、比較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讓學生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2)每相鄰兩個是多少?
    通過對比,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長度單位的大小可以用線段來表示,而面積單位的大小可以用正方形的面積來表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擺放100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每相鄰兩個是100。
    5、教學例3。
    教師出示例3,提問:折合25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板書:2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要求25平方分米折合多少平方厘米,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兩個面積單位哪個大?”
    “1平方分米里有幾個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里有100個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里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個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500平方厘米”
    三、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1題。
    2、做練習三十的第2、3題。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3、做練習三十的第4題。
    四、作業(yè)?。
    練習三十的第8—10題。
    面積單位的進率教案篇十九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p70-p75。
    1、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大小的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觀察、比較、拼擺、測量等建立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活動中,理解面積的含義。
    3、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成功體驗,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
    圖形卡紙、用來拼擺的小圓形、小正方形、小長方形。兩張大小不一樣的長方形白紙。
    (小的那張。因為它的面小,能很快涂完,容易贏。。。。。。)
    (1)、師:大家都認為這張紙的面大,這張紙的面小,要很快涂完,應該選擇面小的這張紙,是嗎?我們同學都很聰明。
    (2)、引入:這是這張紙的面,那其它物體的面又在哪里呢?如:數(shù)學書的面。。。。。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桌子呢?你還能說說我們課室其它物體的面嗎?并動手摸摸。(順帶復習周長)
    (3)、比較各物體的面的大小。
    師:那么,數(shù)學書的面和桌子的面比較,誰大誰小?數(shù)學書和黑板呢?
    2、引出課題:
    師:我們剛才比較這些物體的面誰大誰小,實際上是在比較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今天,我們就是來學習有關面積的知識)
    板書:面積和面積單位(紙條帖)
    師:那什么叫面積呢?請同學們打開書本p71,讀一讀什么叫面積?用筆劃下來。
    1、學生自學教科書p71“面積”的概念。
    師;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積”了嗎?誰來說一說?(課件出示)
    你們都看懂了嗎?有沒有什么疑問?
    引出學習“物體的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
    舉例說明。
    (1)、“物體的表面”
    師:這些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課桌、窗子、書本。。。)
    問:那么,你們說,課桌的面積和書本的面積比較,誰大?誰小?
    課桌的面積和黑板的面積比較呢?
    (2)、封閉圖形。
    師:那封閉圖形又是什么呢?誰能舉例說明你認識哪些封閉圖形?(長方形、正方形。。。。)
    (3)、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觀察法)
    ,讀概念。
    (4)、比較面積的大小,探索面積單位。
    師: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積?老師就來考考大家。現(xiàn)在大家桌面上有三種不同顏色的彩紙,到底它們誰大誰小呢?請同學們小組內(nèi)想辦法比較一下。(小組活動)
    匯報。
    師問:你小組比較的是哪兩個圖形?怎樣比較?
    :紅色紙條和綠色紙條或綠色紙條和橙色紙條可以用重疊法比較。但紅色紙條和橙色紙條用這種方法比較,得出的結(jié)果,大家的意見不一樣。那么,到底誰的結(jié)果對呢?現(xiàn)在,請同學利用手上的學具用自己的方法擺一擺,驗證一下。
    匯報。
    要點:為什么不用圓形?用正方形合適還是用長方形合適?為什么?
    :你們在比較面積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用的學具大小要一樣)
    (5)、學生自學教科書p73-p74的內(nèi)容,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問:你學到了什么?
    匯報、交流。
    板書: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讓學生邊匯報,邊從自己的學具中找出相應的學具展示說明或用手比劃)
    (6)、舉例說明。
    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表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或1平方分米?
    (計算機的鍵盤、手指的指甲、)
    (7)、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
    師:那1平方米又是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這就是1平方米的面積,大家猜猜,這里面能站幾個人?
    來,驗證一下。(學生出來示范)
    。
    1、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
    教室該用()作單位。橡皮該用()作單位。
    筆盒該用()作單位。黑板該用()作單位。
    2、完成p761
    3、估量一下課桌的面積。
    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
    板書設計p:
    面積和面積單位
    面積
    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1分米
    1平方米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