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借東西教案(模板19篇)

字號:

    教案要具備可操作性,能夠指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教師編寫教案時可以參考各類教學參考資料和同行的教學經驗,借鑒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接下來是一些教師編寫的優(yōu)秀教案,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一
    1.探究物品的溶解速度與物品的顆粒大小、水的溫度以及是否攪拌的關系。
    2.學習記錄,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
    透明的杯子(標記:綿白糖、白砂糖、方糖)、小勺、綿白糖、白砂糖、方糖若干,記錄表,筆等。
    (一)導入
    1.出示一盆水,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知道的能溶解在水中的物品。(糖、洗衣粉、藥等)
    (二)通過操作和對比觀察,探究物體的溶解速度與物體顆粒大小的關系
    1.認識實驗材料:塊糖、2杯涼水、攪拌棒。
    并猜測:一杯攪拌,一杯不攪拌。塊糖在哪杯水中化的快?
    3.幼兒分組實驗驗證。
    用小勺取一平勺綿白糖和白砂糖,再取一塊方糖,同時把糖放入對應的三個杯子中開始攪拌,看看誰的杯子中的糖先化完,并填寫記錄表。
    4.交流與討論實驗結果
    實驗結束后請幼兒說一下他們的結果是什么?
    小結:物體的溶解速度與是否攪拌有關,攪拌的化得快,不攪拌化得慢。
    (三)通過操作和對比觀察,探究物體的溶解速度與物體顆粒大小的關系
    3.幼兒分組實驗驗證。
    將用小勺取一平勺綿白糖和白砂糖,再取一塊方糖,同時把糖放入對應的三個杯子中開始攪拌,看看誰的杯子中的糖先化完,填寫記錄表。
    4.交流與討論實驗結果
    實驗結束后請幼兒說一下他們的結果是什么,幼兒邊說老師邊記錄,并討論實驗結果:
    物體的溶解速度與它的顆粒大小有關??扇苡谒奈矬w越是顆粒小的溶解速度越快
    (四)通過操作和對比觀察,探究物體的溶解速度與水溫的關系
    老師準備了同樣大小的塊糖,請你動腦筋、想辦法,看看誰能讓糖最先化完?
    1.請幼兒觀察桌上的實驗材料,說出材料的名稱:塊糖、涼水、熱水、攪拌棒。
    猜想:哪一杯水中的塊糖溶解速度快?并填寫記錄表。
    2.幼兒分組實驗驗證。
    教師發(fā)出口令請幼兒同時將塊糖放進杯子里,并一起輕輕攪拌,看哪一杯水中的塊糖溶解速度快?填寫記錄表。
    3.交流實驗結果。
    實驗結束后請幼兒說一下他們的結果是什么,幼兒邊說老師邊記錄,并討論實驗結果:水溫度越高,物體的溶解速度越快。
    從冰箱里拿出魚來做菜,怎樣做能讓魚在最短的時間內化開呢?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二
    1、引導幼兒感受、了解尖利物品的危害性,知道各種各樣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
    2、繼續(xù)積累幼兒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知道手劃破后簡單的處理和保護方法。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重點:了解哪些尖利的物品不能玩。
    活動難點:能說出簡單的處理方法和保護方法。
    1、活動課件一份。
    2、各種尖利物品實物及圖片若干(剪刀、鐵釘、牙簽、鉛筆、水果刀、針、玻璃等)。
    一、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然后回答問題并討論。
    情景內容:媽媽和寶寶一起削果,媽媽中途上廁所離開沒有放好水果刀,寶寶好奇拿起刀學媽媽的摸樣也削起了果,結果手被刀給劃傷了。
    1、剛才小朋友怎么了?(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會出血了?(被劃破了)。
    3、什么東西會把手劃破?為什么?(幼兒自由發(fā)言)。
    4、怎么樣才能使我們的小手不受傷?(不要隨便去觸摸或者玩一些尖利的物品,或者在使用一些尖利的物品時要知道正確的使用方法)。
    教師小結:我們周圍有很多東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鋒利的,如果我們去玩這些東西,就會弄傷我們,給自己帶來危險和許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們不要去玩這些東西,以免我們受傷,影響我們的活動和生活。
    二、討論怎樣保護、處理受了傷的傷口。
    1、如果不小心被劃破了,能不能用沒有洗過的手去捂?zhèn)冢繛槭裁??(不能,因為沒有洗過的手有細菌,會使傷口感染、化膿。)。
    2、受傷了怎么辦?(如果擦傷了皮,要先清洗傷口,然后涂上紅藥水或紫藥水;嚴重的要找醫(yī)生處理。)。
    3、包扎后還要注意哪些事項?(不能要傷口沾到水,不能隨便揭掉包布,要按時找老師、醫(yī)生換藥等。)。
    三、認知與交流:
    1、教師:“小朋友說得很好,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很尖利的東西,你們能說一說都有些什么?”
    2、教師引導幼兒自由發(fā)言生活中常見的尖利物品,并任意出示幾種,請幼兒說說它們的`名字和用途。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用品中,有些東西有著尖尖的頭,有的東西有著鋒利的邊緣,這些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幫了我們許多忙。如有了尖尖的筆,我們就可以寫較小的字;有了鋒利的剪刀,我們就可以把紙剪成各種形狀;有了細細長長的筷子,能方便我們夾飯菜等。
    3、結合課件,進行安全教育:
    教師:“這些尖利的東西給我們帶來了方便,可是如果使用不正確,會使我們受到傷害,下面我們來看一些圖片?!?BR>    (1)請小朋友看看課件上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們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
    (2)如果是自己,會不會像圖上的小朋友一樣做這些危險的事情?
    (3)以后自己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教師小結:在使用尖利的物品時,要小心,不能像圖片上都孩子一樣,將剪刀隨意在自己身上亂剪,也不能在用嘴巴含著筷子、吸管或吃用小棒串著的食物時走來走去。尖利的物品用完后要及時收拾好。特別要提醒幼兒因為自己年紀還小,有一些尖利的物品還不能使用,也不要去嘗試,更不能當玩具玩,要遠離這些尖利的東西以免我們會受傷,影響我們的活動和生活,等小朋友長大了,本領變大了,會正確使用這些東西就會對自己有幫助了。
    四、教師:“小朋友真棒,都知道尖利的東西對我們帶來的危害,又說出怎么處理和保護受傷的手,現(xiàn)在老師請小朋友再來做一件事情,我們一起把貼在把桿上的圖片找找有哪樣東西是給我們帶來危害的,我們把它給找出來,以后我們見到時就要特別小心,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危險不容易受傷了,好嗎?”
    五、延伸活動:帶孩子一起到戶外尋找尖利的物品,也可以建議孩子回家一起和爸爸媽媽在家一起尋找尖利的物品。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三
    1、幼兒能愉快的參與教學活動。
    2、能了解不同的商店賣不同的東西。
    1、蔬菜店、水果店、面包店、海鮮店的房子各一(建議用盒子做)。
    2、配合每個店所買的部分食物。(如:蘿卜、蘋果、面包、魚等)。
    3、幼兒對商場有一定的經驗。(提前做的親子活動)。
    教師出示房子,幼兒按照圖認識房子名稱。
    1、教師組織幼兒圍坐半圓,教師出示房子。
    t:“今天李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參觀商店,來,咱們瞧瞧這是什么商店?”(幼兒逐一認識商店并說說這些商店都各買什么東西)。幼兒可以自由討論。引導小朋友來給這些商店起名字。
    幼兒進行游戲活動,鞏固了解不同商店賣不同食物。
    《幫食物找家》。
    t:“寶貝們,咱們來做個游戲好不好?名字叫《幫食物找家》。不過游戲前老師要請幾個小朋友當我們商店的售貨員,誰愿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選擇能力較強一點的幼兒參與)。售貨員可自己選擇愿意去的商店售貨。
    游戲玩法:教師將食物的圖片放置于桌上,幼兒沿桌子轉,聽教師兒歌結束后,幼兒拿起一張食物卡片找到相應的店,等售貨員查看幼兒是否送對后,幼兒送貨成功,可將卡片放于售貨員處。(活動進行兩次)。
    1、幼兒到自己喜歡的店里買食物,自選。不過你們一定記住要做個懂禮貌的朋友哦?。ㄓ變夯卮鹄蠋熖釂枺以谑裁吹胤劫I的什么?)。
    t:“剛才小朋友都很棒,成功的當了一個送貨員,你們把好吃的食物都送到了售貨員的手里,你們瞧瞧,現(xiàn)在我們的售貨員好高興!他們手里的食物可多了,小朋友們想要嗎?那好,現(xiàn)在李老師請小朋友們去買自己最喜歡吃的一樣食物。今天我們把最喜歡吃的食物送給我們后面的客人老師好不好?并告訴老師們,你們的食物是什么,在什么地方買的,好嗎?”
    2、幼兒送完食物后上座位,教師小結此活動。
    t:“小朋友都非常的喜歡這個游戲,以后我們還可以開很多商店哦,你們都愿意參加嗎?那好,以后我們在游戲中在玩?!?BR>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四
    1、嘗試在結對購物游戲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大班:感受6以內數的組成,。小班:6以內數數)。
    2、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
    1、《小朋友的書數學》。
    2、足夠數量的購物單:上面寫上述的組成題目;手機廢舊紙盒,上面畫上圓點表示價格。
    3、將制作好的紙盒成列,布置成超市。
    1、大小幼兒結對共同參觀“超市”
    熟悉環(huán)境,觀察了解商品特點。
    認識商品上的特殊價格標簽:點子標簽。
    2、玩游戲“大小幼兒合作購物”。
    游戲玩法與規(guī)則:大班幼兒根據購物單上的數的組成計算出所夠商品的價格,小班幼兒根據大班幼兒告知的組成答案進入超市。
    大班幼兒的任務是用數的組成的知識算出商品的價格,但不能走入超市。小班幼兒的任務是根據大班幼兒提供的答案,進入超市拿相應價格的商品。
    教師以收銀員的身份及時檢查核對。游戲可多次進行。
    3、使用《小朋友的書數學》第6頁“逛超市”,先數一數每一層貨架有幾件物品??烧埿“嘈∨笥褦担蟀嘈∨笥延涗?。然后,大家一起數每個貨架上供有多少物品,大班小朋友記錄。
    10篇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五
    1、認識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幣(紙幣),并會運用。
    2、比較10元以內錢幣數量的多少。
    3、初步掌握人民幣的兌換。
    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錢幣、實物若干。
    一、導入:
    智慧老人開了一個非常大的超市,想要進去呀必須闖過三關。
    二、基本過程:
    1、第一關:認一認(認識1元、2元、5元、10元)。
    出示課件,問:這是什么呀?(錢)分別來認識1元、2元、5元、10元。
    小結:小朋友真棒!認識了智慧老人準備的人民幣闖關成功。
    2、第二關:比一比(能比較錢幣數量的多少)。
    出示課件,智慧老人準備了幾樣商品,價錢不一樣,一起看看都是什么?價格多少?
    出示兩樣東西提問:"哪個需要的錢多?"。
    依次比較,10元內錢幣數量的多少?
    小結:小朋友太厲害了,知道2元多1元少、5元多2元少、10元多5元少,闖關成功。
    3、第三關:買一買(會用錢買東西)。
    智慧老人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錢幣,能正確的用錢買東西就能闖過關。
    小結:在這一關,小朋友都正確的用錢幣買到東西,闖關成功。
    4、玩一玩。
    幼兒去超市買一樣東西,要用老師準備的錢去買。(要求:所付的錢和物品的價錢要一樣多)。
    三、結束活動。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認識了人民幣,也學會了買東西。在生活中,有時媽媽去超市買東西,你就可以做媽媽的小助手,幫媽媽付錢,這樣你的本領就會更大。.
    李秋紅老師是我園一位年輕的骨干教師,大班教研組長,歌舞彈唱樣樣強。她組織的計算活動《認識人民幣》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活動設計新穎,有創(chuàng)意。
    通過超市購物,認一認、比一比、買一買,讓幼兒認識人民幣,并學會人民幣的簡單換算。
    二、充分利用現(xiàn)代媒體。
    現(xiàn)代媒體直觀形象,逼真大方,幼兒喜歡易接受。
    三、能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數學活動的目的就是學會運用。本節(jié)活動能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幼兒解決實際問題。認識了人民幣后,讓幼兒學會在超市購物,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教師素質比較高。
    教師具有親和力,教態(tài)自然大方有激情,易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每一次闖關成功后,幼兒高興的說:letisgo,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成功的教學活動。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六
    活動目標:
    1、認識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幣(紙幣),并會運用。
    2、比較10元以內錢幣數量的多少。
    3、初步掌握人民幣的兌換。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錢幣、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智慧老人開了一個非常大的超市,想要進去呀必須闖過三關。
    二、基本過程。
    1、第一關:認一認(認識1元、2元、5元、10元)。
    出示課件,問:這是什么呀?(錢)分別來認識1元、2元、5元、10元。
    小結:小朋友真棒!認識了智慧老人準備的人民幣闖關成功。
    2、第二關:比一比(能比較錢幣數量的多少)。
    出示課件,智慧老人準備了幾樣商品,價錢不一樣,一起看看都是什么?價格多少?
    出示兩樣東西提問:"哪個需要的`錢多?"。
    依次比較,10元內錢幣數量的多少?
    小結:小朋友太厲害了,知道2元多1元少、5元多2元少、10元多5元少,闖關成功。
    3、第三關:買一買(會用錢買東西)。
    智慧老人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錢幣,能正確的用錢買東西就能闖過關。
    小結:在這一關,小朋友都正確的用錢幣買到東西,闖關成功。
    4、玩一玩。
    幼兒去超市買一樣東西,要用老師準備的錢去買。(要求:所付的錢和物品的價錢要一樣多)。
    三、結束活動。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認識了人民幣,也學會了買東西。在生活中,有時媽媽去超市買東西,你就可以做媽媽的小助手,幫媽媽付錢,這樣你的本領就會更大。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七
    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非常任性,和家長上街時想買什么就要買什么,不給買就哭鬧,家長通常也就一味遷就,不加以正確引導,長久下來,形成不良習慣。針對這種現(xiàn)象設計此活動,旨在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不亂花錢,不哭鬧著讓家長買東西的良好習慣。本活動的重難點是通過幼兒在觀看情境表演活動中受到教育,知道哭鬧著讓家長買東西是不好的。
    1、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知道不能哭鬧著讓家長買東西。
    2、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不亂花錢的良好習慣。
    教師和幼兒的情境表演片斷:熊媽媽帶著小熊到百貨商店買東西,小熊看到許我玩具,說:“太好了,媽媽,給我買把槍吧。”熊媽媽給它買了把槍,小熊看見玩具火車,又說:“媽媽,我還要買小火車?!毙軏寢屨f:“你已經買過槍了,別的玩具就不要再買了吧?”小熊立刻坐在地上哭鬧起來。
    一、觀看情境表演,引發(fā)幼兒興趣。
    “熊媽媽帶著小熊上街買東西,請你們看一看發(fā)生了什么事?小朋友認真觀看后,說一說看到、聽到了什么?”
    二、通過提問,讓幼兒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知道不能哭鬧著讓家長買東西。
    (一)“你喜歡小熊嗎?為什么?”
    (二)“你喜歡小熊怎樣做呢?”
    (三)“你和爸爸媽媽上街買東西時是怎樣做的?”
    不錯的幼兒從小講道理,不亂花錢。
    “我們來玩?zhèn)€游戲:小熊買東西,我來當熊媽媽,你們當小熊,我們一起來買東西。”幼兒在教師引導下游戲,教師邊游戲邊觀察幼兒的語言行為,及時加以引導。
    四、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看到小熊買東西的表演,玩了游。
    戲,知道小朋友在跟爸爸媽媽買東西時,不能哭鬧,能和爸爸媽媽商量,爸爸媽媽不同意就不買,從小學會不亂花錢?!?BR>    日常教育活動滲透:
    1、玩角色游戲。
    玩角色游戲“百貨商店”,幼兒自愿扮演家長,孩子進行游戲。
    2、在語言角提供熊媽媽,小熊頭飾,讓幼兒自由玩“小熊買東西”情境表演,進一步受到教育。
    家園同步:
    孩子上街買東西時,對孩子哭鬧買東西的行為不能遷就,要加以正確引導,家長可以選擇類似現(xiàn)象的故事,講道理給孩子聽,讓孩子進一步得到教育。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策略:
    本活動重在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不亂花錢,不哭鬧著讓家長買東西的良好習慣,教育設計上采用情景表演形式,并將游戲融和在其中,提高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趣味性的情境中受到教育,真正的行為模式得到自然的鞏固。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八
    1、幼兒在活動中逐步理解某數添上1就是它的后基數,形成的新數比原數大1。
    2、在已有操作經驗的基礎上,嘗試學習用語言表達5以內數的形成。
    火腿腸、橘子、紙杯、調羹、水彩筆、牙膏等幼兒人手一份。圖片三張。
    1、幼兒去超市購物。
    (1)、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a、師:今天我們去逛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東西,超市里的每一樣東西都可以買,一邊買一邊數數。
    b、幼兒動手操作,師提醒幼兒一邊買一邊說說。
    (2)、幼兒相互交流。
    2、買一送一的游戲活動。
    (1)師:在你買的東西里,你希望我送給你什么呢?
    (2)、一邊送禮物一邊學說:原來有幾個,添上一個,是幾個。
    (3)師小結:添上一個以后買的東西要比原來的多。
    3、兌獎活動。
    (1)、出示圖片:討論圖片上的問號、箭頭分別表示什么?
    (2)、幼兒根據圖意逐一對獎。
    小朋友一起探討。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九
    1、嘗試在結對購物游戲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大班:感受6以內數的組成,。小班:6以內數數)。
    2、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
    1、《小朋友的書數學》。
    2、足夠數量的購物單:上面寫上述的組成題目;手機廢舊紙盒,上面畫上圓點表示價格。
    3、將制作好的紙盒成列,布置成超市。
    1、大小幼兒結對共同參觀“超市”熟悉環(huán)境,觀察了解商品特點。
    認識商品上的特殊價格標簽:點子標簽。
    2、玩游戲“大小幼兒合作購物”。
    游戲玩法與規(guī)則:大班幼兒根據購物單上的數的組成計算出所夠商品的價格,小班幼兒根據大班幼兒告知的組成答案進入超市。
    大班幼兒的任務是用數的組成的知識算出商品的價格,但不能走入超市。小班幼兒的任務是根據大班幼兒提供的答案,進入超市拿相應價格的商品。
    教師以收銀員的身份及時檢查核對。游戲可多次進行。
    3、使用《小朋友的書數學》第6頁“逛超市”,先數一數每一層貨架有幾件物品。可請小班小朋友數,大班小朋友記錄。然后,大家一起數每個貨架上供有多少物品,大班小朋友記錄。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十
    1、教師和幼兒的情境表演片斷:熊媽媽帶著小熊到百貨商店買東西,小熊看到許我玩具,說:“太好了,媽媽,給我買把槍吧?!毙軏寢尳o它買了把槍,小熊看見玩具火車,又說:“媽媽,我還要買小火車?!毙軏寢屨f:“你已經買過槍了,別的玩具就不要再買了吧?”小熊立刻坐在地上哭鬧起來。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十一
    1.先讓學生回憶電視上介紹的或自己外出旅行所看到的新的選購、付款方式。
    2.觀看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新穎的購物、付款方式。
    3.比較討論自己的購物、付款方式與電腦演示的哪些方式更好,為什么?
    4.指導學生嘗試通過網絡購買一本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實際嘗試一下新穎的購物方式。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十二
    1、嘗試在結對購物游戲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大班:感受6以內數的組成,。小班:6以內數數)。
    2、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小朋友的書數學》。
    2、足夠數量的購物單:上面寫上述的組成題目;手機廢舊紙盒,上面畫上圓點表示價格。
    3、將制作好的紙盒成列,布置成超市。
    1、大小幼兒結對共同參觀“超市”
    熟悉環(huán)境,觀察了解商品特點。
    認識商品上的'特殊價格標簽:點子標簽。
    2、玩游戲“大小幼兒合作購物”。
    游戲玩法與規(guī)則:大班幼兒根據購物單上的數的組成計算出所夠商品的價格,小班幼兒根據大班幼兒告知的組成答案進入超市。
    大班幼兒的任務是用數的組成的知識算出商品的價格,但不能走入超市。小班幼兒的任務是根據大班幼兒提供的答案,進入超市拿相應價格的商品。
    1、我自己備課理論太多,對幼兒學習方法掌握有點生硬呆板。
    3、我在整個過程中也不斷觀察幼兒的個體變動,但及時調整心態(tài)并坦然解決小問題還是有寫慌張。
    4、給孩子們鼓勵時,語氣眼神還欠缺理解和接納的態(tài)度。
    5、我對幼兒的學習特征和個性化發(fā)展都有所理解和學習,就是在實施活動時,沒能及時調整。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十三
    本活動重在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不亂花錢,不哭鬧著讓家長買東西的良好習慣,教育設計上采用情景表演形式,并將游戲融和在其中,提高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趣味性的情境中受到教育,真正的行為模式得到自然的鞏固。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十四
    1.積極參加數學活動,體驗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
    2.能在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操作練習,進一步掌握10以內的加減運算。
    3.初步嘗試計劃購物,萌發(fā)合理消費的意識。
    1.師生共同準備錢幣(自制)(1元、2元、5元、10元)若干;收集水果、蔬菜、玩具、飲料、學習物品、零食若干(保證物品的衛(wèi)生)并貼上標簽(價格為10元以下);收銀機4臺。
    活動重點:掌握10以內的加減運算,得出正確結果。
    活動難點:正確進行購物記錄。
    1.以超市經理招聘員工的形式,復習物品分類及10以下的加減法,并布置超市。
    (1)教師以總經理的身份出現(xiàn)對工作人員提出要求:正確將超市里的物品進行分類,并按標志將物品放在貨架上。
    幼兒按要求快速布置好超市,動作又快又好的幼兒可聘為優(yōu)秀員工。
    (2)招聘收銀員的形式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師出示加減法答題卡,幼兒搶答。根據幼兒答題情況招聘4—5名收銀員。
    2.邀請智慧顧客,學習記錄購物記賬單。
    條件:會記錄購物記賬單,能遵守超市規(guī)則,文明購物。
    總經理講故事(自編),引導幼兒學習記錄購物記賬單。
    3.游戲:超市購物樂。綜合練習10以內的加減運算。
    玩法:將幼兒分為收銀員和智慧顧客兩部分,每位顧客發(fā)10元錢購物。每次可購1—2件物品,顧客選好物品后,收銀員和顧客一起計算一共用了多少錢,收銀員將正確錢數找給顧客。每次購物后,顧客要記錄購物記賬單,才能第二次到超市購物。
    4.交流討論:我的購物記賬單,評選優(yōu)秀員工和智慧顧客。
    (1)組織幼兒交流展示自己的記賬單,根據幼兒記賬情況,了解幼兒的加減運算情況。
    (2)討論: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用10元錢買的物品樣數多,有的小朋友買的物品樣數少?
    看看小朋友購買的物品種類是否單一,說說為什么要買這些物品,從而引導幼兒了解計劃購物的意義,萌發(fā)合理消費意識。
    (3)根據記賬單的交流展示引導評出優(yōu)秀員工和智慧顧客。
    5.組織幼兒分享自己所購物品,充分體驗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
    6.師生共同整理活動場地。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十五
    一、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導入課題。
    1、“小朋友,請你玩一玩籃子里的東西,請你仔細看看這些東西會怎么樣?”
    2、幼兒自由操作。
    3、討論:“剛才玩的時候,這些東西怎么樣啦?”(動起來了),“它是怎么動起來的?”(幼兒講述并上來演示)。
    二、幼兒滾動物體,探索會滾動物體的特征及原因。
    1、幼兒討論:這些東西都會滾動嗎?(幼兒討論,教師不做正面回答)。
    2、請幼兒把筐子里每一樣東西都滾動一下,相互交談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會滾動,有的東西不會滾動。
    3、幼兒討論;那些物體對滾動,那些物體不會滾動?為什么?(幼兒討論)。
    a、請幼兒分別摸一摸會滾動的物體和不會滾動的物體,比較它們的區(qū)別。
    b、師生共同小結:原來圓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
    討論:你是怎么是圓物體滾動起來的?
    教師小結:我們用力推了一下,圓的物體就滾動起來了。
    三、幼兒繼續(xù)操作試驗,探索物體滾動時的特征。
    1、幼兒第一次滾動實驗,探索不同物體同時滾動的速度差異。
    請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體,同時滾動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幼兒第二次滾動實驗。探索相同物體同時滾動時的速度差異。
    請幼兒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體,同時滾動,觀察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幼兒相互交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幼兒自由討論)。
    4、別幼兒講述并操作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幼兒發(fā)言并行操作)。
    5、小結:同時滾動不同物體,它們的速度不一樣;同時滾動相同物體時,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滾動速度越慢。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十六
    1、幼兒在活動中逐步理解某數添上1就是它的后基數,形成的新數比原數大1。
    2、在已有操作經驗的基礎上,嘗試學習用語言表達5以內數的形成。
    火腿腸、橘子、紙杯、調羹、水彩筆、牙膏等幼兒人手一份。圖片三張。
    1、幼兒去超市購物。
    (1)、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a、師:今天我們去逛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東西,超市里的每一樣東西都可以買,一邊買一邊數數。
    b、幼兒動手操作,師提醒幼兒一邊買一邊說說。
    (2)、幼兒相互交流。
    2、買一送一的游戲活動。
    (1)師:在你買的東西里,你希望我送給你什么呢?
    (2)、一邊送禮物一邊學說:原來有幾個,添上一個,是幾個。
    (3)師小結:添上一個以后買的東西要比原來的多。
    3、兌獎活動。
    (1)、出示圖片:討論圖片上的問號、箭頭分別表示什么?
    (2)、幼兒根據圖意逐一對獎。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十七
    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非常任性,和家長上街時想買什么就要買什么,不給買就哭鬧,家長通常也就一味遷就,不加以正確引導,長久下來,形成不良習慣。針對這種現(xiàn)象設計此活動,旨在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不亂花錢,不哭鬧著讓家長買東西的良好習慣。本活動的重難點是通過幼兒在觀看情境表演活動中受到教育,知道哭鬧著讓家長買東西是不好的。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十八
    1、能從圖中初步體驗小美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感受。
    2、理解故事內容,講述小美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經歷。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大圖書、每人一本小圖書。
    一、談話導入:
    1、引導語:小朋友,你去買東西過東西嗎?(請幼兒自由講述)。
    2)師:小美摔了一跤,買牛奶的錢還掉了,小美會堅持去買牛奶還是回家找媽媽呢?
    三、幼兒自由閱讀,教師適當引導。
    1、提問:小美有買到牛奶嗎?她是怎樣買到牛奶的?
    2、提要求:安靜地看書,從第5頁看到第13頁,仔細看看每一頁在講什么?
    四、理解閱讀1、小美有買到牛奶嗎?她是怎樣買到牛奶的?
    3、小美買到牛奶后是是回家的'?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四、教師完整朗讀,幼兒欣賞。
    小美在買牛奶過程中說過什么話?兩次說的話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這樣?
    五、情感教育指導語:小朋友還小,以后也會遇到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參加比賽,第一次離開家,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只要勇敢去面對,就會獲得成功。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大班借東西教案篇十九
    大圖書、每人一本小圖書。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引導語:小朋友,你去買東西過東西嗎?(請幼兒自由講述)。
    二、出示大圖書,教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1、指導語:媽媽叫小美買什么?小美愿意嗎?從哪里看出來?
    2)師:小美摔了一跤,買牛奶的錢還掉了,小美會堅持去買牛奶還是回家找媽媽呢?
    三、幼兒自由閱讀,教師適當引導。
    1、提問:小美有買到牛奶嗎?她是怎樣買到牛奶的?
    2、提要求:安靜地看書,從第5頁看到第13頁,仔細看看每一頁在講什么?
    四、理解閱讀。
    1、小美有買到牛奶嗎?她是怎樣買到牛奶的?
    3、小美買到牛奶后是是回家的?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四、教師完整朗讀,幼兒欣賞。
    小美在買牛奶過程中說過什么話?兩次說的話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這樣?
    五、情感教育指導語:
    小朋友還小,以后也會遇到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參加比賽,第一次離開家,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只要勇敢去面對,就會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