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大全(13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備課和授課而制定的詳細教學計劃。在編寫教案時,要注意材料的選擇,確保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接下來是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一
    1:學習根據(jù)主題寫簡明的演講稿,在寫的過程中了解演講稿的文體特點和寫演講稿的基本方法與規(guī)律。
    2:培養(yǎng)圍繞主體選擇。處理資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組織寫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將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較合適自己的方式與同學交流分享,養(yǎng)成敢于。樂于。善于與人交流觀點的習慣。
    4:養(yǎng)成自己修改習作的習慣。
    1:積累:定向觀察,搜集素材,熟悉習作內容。
    2:嘗試:合作交流、拓展思路;放膽試寫、自主修改。
    3:評改:回扣要求、交流習作;佳作欣賞、借鑒提高。
    在活動中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進一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1、培養(yǎng)圍繞主體選擇。處理資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組織寫作素材的能力。
    2、能將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較合適自己的方式與同學交流分享,養(yǎng)成敢于。樂于。善于與人交流觀點的習慣。
    1、讓學生圍繞“愛祖國”這個主題搜集資料。通過活動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在寫的過程中了解演講稿的文體特點和寫演講稿的基本方法。
    1、老師準備幾篇比較優(yōu)秀的演講稿,印發(fā)給學生。
    2、學生圍繞“愛祖國”這個主題,搜集愛國詩篇(或散文)配樂朗誦,尋找愛國人士的足跡,了解身邊的愛國人士,編寫以愛國為主題的手抄報閱讀和愛國有關的書籍。
    ―、定向觀察
    搜集素材
    1、老師把一段演講稿聲情并茂地讀給學生聽,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演講的魅力。2、聽了這段演講稿你有什么感覺?(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3、剛才大家談的很好,這的確是一片讓人熱血沸騰的文章。讀起來讓人心潮澎湃,一股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下來,大家在讀一篇演講稿,比一比,這篇文章和以前我們讀的文章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有哪些一樣的地方。(向學生發(fā)印好的演講稿)
    4、讀完后談談和其他文章的不同之處。在討論的基礎上,了解演講和演講稿的特點。
    5、提出學習任務:演講可以分為有準備的演講和即興演講,有準備地演講一般需要預先寫演講稿,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寫演講稿。(板書:學寫演講稿)
    6、如果不想寫演講稿,可以從自己讀過的描寫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的文章或書中,選擇最打動自己的一篇(一本)寫一篇讀后感,要表達真情實感。
    7、回顧綜合性學習成果,學寫演講稿。
    (1)引導確定主題。請同學們打開課本35頁,把習作部分讀一讀,想一想,這次演講的主題是什么?(板書:祖國在我心中)
    (2)通過這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我們對“祖國”有了更深的了解,相信大家也有許多話想說,就讓我們用演講稿的形式把他寫出來吧。
    (3)演講稿一般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呢?請大家默讀習作提示第二自然段。
    (4)學生默讀后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再辦機理交流,老師梳理。演講稿一般分為三部分:開頭:根據(jù)聽眾寫上適當?shù)姆Q呼,拉近于聽眾的的距離。中間:用具體的材料把觀點說清楚,這是演講稿的主體。結尾:用簡潔有力的話點明主題,發(fā)出號召。
    9、演講稿最難寫的就是第二部分,我們再來研究演講稿主體部分的要求。(要注意結合具體材料,把觀點說清楚。其次要用具體材料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1、學生認真聽,然后談自己的感受。
    2、讀演講稿,找異同點。
    3。了解演講就是一個人圍繞一個話題用講述的方式在公共場合把自己的觀點傳達給別人。
    3、大聲讀習作,明確習作要求。
    4、交流這次習作的要求,注意的問題,自己的看法。
    5、再次讀習作要求,想一想要寫什么。這種“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使得聽、看、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給學生表達的機會,激活思維,激發(fā)興趣。然后再引入本次習作課題,水到渠成。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借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4、進行適當?shù)耐卣梗瑢W習品析詩句,自主朗讀表達情感。
    1、借助注釋,通過自學,逐字逐句解釋,理解詩意,學會背誦。
    2、注意古今詞義變遷,理解詩意。
    多媒體課件。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24、課古詩兩首。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為什么要加其(一)呢?因為蘇軾望湖樓六月二十七日醉書一共有五首,這是第一首。
    2、大家注意看課題中的望“字第三筆是豎提,沒有點。”醉“字左邊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橫??!
    3、大家看作者是誰?蘇軾,大家學習過他的哪些作品?誰能介紹一下作者?
    4、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5、學習生字”遮“。
    6、畫出詩歌的停頓。
    7、釋詩題:從詩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時間:六月二十七日,這實際告訴我們當時已經(jīng)是――――夏季。
    地點:望湖樓。
    醉:是酩酊大醉還是略有醉意,我們還不得而知,也許學習過全詩,就會有新的理解。
    書:是什么意思?(寫)寫的是什么呢?
    8、學習第一句詩:請同學們讀第一句。在這句中你覺得哪個詞語你不理解。指名說,教師著重說:“翻墨”指黑云籠罩,翻滾如墨?!罢凇闭诒巍⒄谏w。
    (1)什么遮住了什么?(黑云遮住了山巒)
    (2)什么樣的黑云?(點出“翻墨”,為什么不用“黑云如墨”,而用“翻”字)同學們,一首詩就是一副生動的畫卷,“黑云翻墨”這四個字就讓我們看到了黑云從空中壓下來不斷翻滾的畫面。
    (3)整句連起來說說:烏云像打翻的黑墨水還沒有遮住山。
    9、學習第二句詩:
    2、“白雨跳珠亂入船”
    (2)再看視屏,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呢?(看到了雨很大)從哪里感受到?(”亂“字)亂字還能讓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亂到什么程度?請看屏幕!
    (3)整句詩連起來說說:白色的雨點像跳動的珍珠,雜亂的跳進船里。
    10、交流后教師引入資料:蘇軾本人也非常的喜歡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還念念不忘,特意寫到”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可見詩人對這首詩的喜愛。
    1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1)你發(fā)現(xiàn)這兩行詩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對偶)
    (2)通過這兩行詩,你發(fā)現(xiàn)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點?(來得急)
    12、學習第三句詩:“卷地風來忽吹散”
    (1)過渡:黑云翻滾,驟雨狂襲,這時風也不甘示弱,讀一讀詩句,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風?(突然,狂風)
    (2)我們還學過帶有“忽”字的詩句嗎?(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忽”字讓你感受到什么?(雪來得快,下得大)
    (3)看視屏通過勾連學過的詩文,引導學生體味“忽”字之妙,再聯(lián)系本詩,體會出本詩中這場狂風的急,更深一層地感受狂風過后,西湖景色美帶給詩人的享受!
    13、學習第四句詩:“望湖樓下水如天”
    (1)“忽”字給岑參帶來了驚喜與感動,也給蘇軾帶來驚喜了嗎?
    (2)出示詩句:“望湖樓下水如天” 全班齊讀“望湖樓下水如天”
    (3)(因為蘇軾看到了“望湖樓下水如天”云散了,風停了,雨止了,這時站在望湖樓上的“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出示視屏。讓學生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14、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陶醉,鐘愛西湖的大詩人蘇軾又一次醉了,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師在詩題的“醉”字上加上著重號,示意吟誦這句。)
    16、蘇軾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觸景生情,即景而賦。寫下了這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去感受蘇軾的陶醉之情。
    17、蘇軾在寫景時,是抓住什么特點來寫的?
    (1)景物多:云、雨、風、水、山、船、地、樓。
    (2)變化快: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3)動態(tài)多:翻、遮、跳、入、吹。
    18、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知詩意,釋詩題
    讀正確,明其意
    悟其意,用學法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三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11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傳說和采摘、制作過程,了解有關茶文化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1、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的有序性。體會描寫的細致與準確,積累相關的詞句。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茶鄉(xiāng)人的生活和生產(chǎn)情況,感受茶鄉(xiāng)人生活的美好及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身邊的人有哪些人喜歡喝茶?都喝什么茶?你知道哪些關于“茶”的知識?
    今天我們來認識我們江蘇太湖的名茶“碧螺春”。
    二、范讀課文(聽錄音)
    聽課文錄音,提出學習要求:為什么茶葉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全班交流)
    三、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在小組進行糾錯。
    2、畫出不懂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2、你從碧螺春的傳說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詩人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入出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BR>    二、精讀感悟
    1、出示圖畫、走進茶鄉(xiāng)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嗎?
    (2)學生匯報
    (3)給這幅圖加上一個名字,并且說說你的理由。
    小結:湖山的茶園風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態(tài)美、動作美,這一切構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江南春光圖。
    2、角色扮演、體驗茶藝
    (1)自由讀,哪里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2)根據(jù)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葉如同一條青龍一下翻飛,煞是好看。”(出示多媒體課件)
    (3)學生演示
    (4)從這些動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技藝高超)
    (5)為什么稱它“工藝茶”?
    3、實物演示、觀察品茶
    (1)現(xiàn)場沏茶引導觀察
    (2)匯報:你們看到了什么?
    如果說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的話,那么――品嘗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種陶醉的感受了。
    (3)體會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4)讀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5)交流:色:碧綠清澈
    香:清香撲鼻
    味:甜津津的
    形:清螺入水,姿態(tài)動人
    (6)有感情地誦讀這一段,體會品嘗碧螺春茶的溫馨和愜意。
    小結:怪不得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北搪荽赫娌焕⑹恰疤煜碌谝徊琛卑?
    三、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主要向我們描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拓展練習
    五、板書
    碧螺春
    清晨采茶圖(喜愛)
    入夜焙茶圖(敬佩)
    月夜品茶圖(陶醉)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四
    1、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2、抓住文中相關句子復習“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及雙重否定句。
    3、抓住重點語句感受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體會夾竹桃身上的品質,懂得作者為什么會愛上夾竹桃。
    1、抓住文中相關句子復習“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及雙重否定句。品味課文的語言。
    2、感受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特色。
    夾竹桃相關圖片,課件。
    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环萏厥獾亩Y物(出示夾竹桃花),請仔細觀察她的花和葉,看哪位細心的同學能有所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從花和葉子著手觀察:花朵像桃花,葉片像竹葉。因此,人們就給它起了個形象而好聽的名字:夾竹桃。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課件出示夾竹桃圖片讓學生觀賞夾竹桃的圖片。
    1、請同學們閱讀第一自然段,季羨林老爺爺對夾竹桃的感情怎樣?(讓學生閱讀后舉手回答。)。
    生回答后總結:第二自然段,花色,第四自然段花期,第五自然段引起作者月光下的幻想。同時板書:花色、花期、幻想。
    3、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夾竹桃的花色有什么特別之處,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寫夾竹桃花色的相關語句體會。
    課件出示:紅與白搭配宛如火與雪——奇妙有趣。(同時板書:奇妙有趣)。
    課件出示:但是這兩盆花卻融洽地開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請三名同學一個說季節(jié),一個說花名,一個同學說描寫花的成語。
    課件出示:花團錦簇、滿院生輝、五彩繽紛、美不勝收、花開花落、
    萬紫千紅。
    5、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哪里悄悄開放。夾竹桃是怎樣開放的?請閱讀閱讀第四自然段。指明回答。
    課件出示: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S了,又長了出一嘟嚕。
    師:夾竹桃從哪個季節(jié)開到哪個季節(jié)?
    課件出示:“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BR>    從春天一直開到秋天說明了夾竹桃花期怎么樣?-板書:花期長——韌性可貴。
    課件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少F嗎?
    這是一個什么句式?反問句,加強語氣,表達韌性可貴。
    生回答后出示課件:地圖,水中的荇藻,一幅墨竹。
    7、月光下,一團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這么多的幻想。讓我們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夾竹桃吧。(配樂讀)。
    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仔細觀察一種植物:請你試著描寫一種植物,抓住它的特點運用對比襯托的方法寫具體。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五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收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fā)生的真情故事。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看視頻《狐貍的故事》。
    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粗知大意(寫了什么)。
    1、瀏覽課文,邊讀邊想三個問題: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個角色?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讀體會,抓住主題(為什么寫)。
    細讀課文,自主體會:
    1、老狐貍為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哪些句子最讓你感動的?
    2.正太郎為小狐貍做了些什么?
    3.老狐貍為正太郎又做了些什么?哪些句子讓你體會最深的?
    2、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3、集體匯報,引導點撥。
    預設一: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
    (1)“調虎離山”救小狐貍。
    (2)深入“虎穴”做窩、喂奶。
    (3)咬不斷鐵鏈就咬木樁。
    預設二:人與動物之間親密信任的友情:
    (1)正太郎同情小狐貍。
    (2)正太郎給狐貍送食物。
    (3)老狐貍救護正太郎。
    (4)正太郎要回小狐貍,讓狐貍一家團聚。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借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4、進行適當?shù)耐卣?,學習品析詩句,自主朗讀表達情感。
    1、借助注釋,通過自學,逐字逐句解釋,理解詩意,學會背誦。
    2、注意古今詞義變遷,理解詩意。
    多媒體課件。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24、課古詩兩首。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為什么要加其(一)呢?因為蘇軾望湖樓六月二十七日醉書一共有五首,這是第一首。
    2、大家注意看課題中的望“字第三筆是豎提,沒有點?!弊怼白肿筮叺摹本破俊爸锌刹荒苌倭艘粰M啊!
    3、大家看作者是誰?蘇軾,大家學習過他的哪些作品?誰能介紹一下作者?
    4、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5、學習生字”遮“。
    6、畫出詩歌的停頓。
    7、釋詩題:從詩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時間:六月二十七日,這實際告訴我們當時已經(jīng)是夏季。
    地點:望湖樓。
    醉:是酩酊大醉還是略有醉意,我們還不得而知,也許學習過全詩,就會有新的理解。
    書:是什么意思?(寫)寫的是什么呢?
    8、學習第一句詩:請同學們讀第一句。在這句中你覺得哪個詞語你不理解。指名說,教師著重說:“翻墨”指黑云籠罩,翻滾如墨。“遮”遮蔽、遮蓋。
    (1)什么遮住了什么?(黑云遮住了山巒)。
    (2)什么樣的黑云?(點出“翻墨”,為什么不用“黑云如墨”,而用“翻”字)同學們,一首詩就是一副生動的畫卷,“黑云翻墨”這四個字就讓我們看到了黑云從空中壓下來不斷翻滾的畫面。
    (3)整句連起來說說:烏云像打翻的黑墨水還沒有遮住山。
    9、學習第二句詩:
    2、“白雨跳珠亂入船”
    (2)再看視屏,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呢?(看到了雨很大)從哪里感受到?(”亂“字)亂字還能讓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亂到什么程度?請看屏幕!
    (3)整句詩連起來說說:白色的雨點像跳動的珍珠,雜亂的跳進船里。
    10、交流后教師引入資料:蘇軾本人也非常的喜歡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還念念不忘,特意寫到”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可見詩人對這首詩的喜愛。
    1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1)你發(fā)現(xiàn)這兩行詩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對偶)。
    (2)通過這兩行詩,你發(fā)現(xiàn)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點?(來得急)。
    12、學習第三句詩:“卷地風來忽吹散”
    (1)過渡:黑云翻滾,驟雨狂襲,這時風也不甘示弱,讀一讀詩句,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風?(突然,狂風)。
    (2)我們還學過帶有“忽”字的'詩句嗎?(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忽”字讓你感受到什么?(雪來得快,下得大)。
    (3)看視屏通過勾連學過的詩文,引導學生體味“忽”字之妙,再聯(lián)系本詩,體會出本詩中這場狂風的急,更深一層地感受狂風過后,西湖景色美帶給詩人的享受!
    13、學習第四句詩:“望湖樓下水如天”
    (1)“忽”字給岑參帶來了驚喜與感動,也給蘇軾帶來驚喜了嗎?
    (2)出示詩句:“望湖樓下水如天”全班齊讀“望湖樓下水如天”
    (3)(因為蘇軾看到了“望湖樓下水如天”云散了,風停了,雨止了,這時站在望湖樓上的“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出示視屏。讓學生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14、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陶醉,鐘愛西湖的大詩人蘇軾又一次醉了,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師在詩題的“醉”字上加上著重號,示意吟誦這句。)。
    16、蘇軾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觸景生情,即景而賦。寫下了這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去感受蘇軾的陶醉之情。
    17、蘇軾在寫景時,是抓住什么特點來寫的?
    (1)景物多:云、雨、風、水、山、船、地、樓。
    (2)變化快: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3)動態(tài)多:翻、遮、跳、入、吹。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七
    1、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方、引、善、遽、任、悖、涉、契、刻舟求劍、惑等),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語境意義。
    2、積累“引嬰投江”和“刻舟求劍”等出自《呂氏春秋》的成語,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解釋說理、以小見大的手法。
    能力目標:
    理解兩個寓言故事的含義,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兩個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點。
    情感目標:
    領悟兩則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觀臆斷的道理。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語境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簡介《呂氏春秋》。交流查找的有關《呂氏春秋》和預習課文的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進入新課文作鋪墊。
    二、老師范讀,
    學生齊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講述了怎樣的道理?請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
    家長依仗老話“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邏輯,強迫幼小的生命“游泳”差點溺殺小生命,這則寓言告訴人們:說明“對象”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改變,否則會釀成大錯。
    楚人乘船渡江,劍掉入水中,他不是馬上潛水尋找而是在船上刻好記好等船停下再去尋找。船已行駛,而劍卻沉入江底,此時去找有什么用呢?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明情況變化,解決問題的手段不能不變,否則會失敗。
    2、作者(編者)對這兩則事是什么態(tài)度?不認可、嘲諷、蔑視甚至批判!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點掌握的詞語: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見大”的寫法?!耙龐胪督?,對象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不變——“悖”。“刻舟求劍”地點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不變——“惑”。
    3、對學生的感想及認識進行評點,揭示故事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
    4、分別找出文中的敘述和議論部分。
    5、通過比較找出兩則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異同點。
    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進行兩則故事的比較分析。
    同;。
    1、作者對兩則故事的態(tài)度相同。
    2、都告訴人們事情本身發(fā)生變化時,解決問題的手段也應該隨之改變。
    不同;。
    1、故事內容相異。
    2、說明對象不同。
    3、一個強調說明“對象”一個強調發(fā)生地點。
    五、延伸閱讀。
    1、讓學生走進文本深處,加深對寓意的理解,訓練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2、朗讀感知“引嬰投江”“刻舟求劍”故事。組織學生品讀課文,并對學生的朗讀作出評價。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點擊》。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八
    本課以親切、中肯的語言娓娓道來,揭示了自信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性,并告訴我們如何樹立自信心,面對人生。
    全文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用事例開頭,引出下文對自信的議論,這部分,講了一正一反兩個事例,表明了作者的觀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第二部分,向學生推薦了一道可以調查自己自信心的測試題,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三部分,講述了四種提升自信心的可行辦法,由主到次,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易于接受;第四部分,用詩的語言,意味深長的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脈絡清楚,語言特點親切、自然,非常有說服力。
    1.情感目標: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教育學生如何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對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識目標:把握文章中語言特點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3.能力目標:體會文章親切、自然的文字風格。
    1、導言: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自信對于一個人的神奇作用,那么,你有幾分自信呢?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根據(jù)這12個題目來初步測試一下。
    2、打開課本,學生如實自我測試(師讀題,生作答)。
    3、測試的結果是怎樣的呢?指名讀結果分析。
    4、請結果是“信心十足”的同學談一談平日是怎樣看待自己的.。
    1、自讀第三部分。說說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
    2、再讀課文,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使自己自信起來的方法。(可以自己總結,也可以在課文中畫出語句。)。
    3、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4、請測試結果為“自信不足”的同學齊讀,后指名談談自己此時的想法。
    5、小組討論:想想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讓自己自信起來?全班交流。
    1、自讀。本段語言有什么特點?說說應該怎樣讀?
    2、指名讀,齊讀。
    3、說說本段的修辭手法,仿照課文句式補寫文中省略號部分。
    4、交流。
    羅曼羅蘭說過:“先相信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弊孕庞诿恳粋€人是如此的重要。學了這篇課文,我相信同學們都有各自不同的領悟,文中的哪些句子對你有所觸動呢?請畫出來,寫寫自己的體會。
    1、背誦最后一段。
    2、練筆《說說我的優(yōu)點》。
    3、搜集關于“自信”的名言或故事。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九
    3、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質疑的能力,并能通過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初讀課文,尋找花與潮的關系的句子;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
    能感悟生命的無窮的魅力
    一、審題質疑 感知花如潮
    1、出示課件:(潮水) 誰來說說這潮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課件:(花)那這些花又讓你想到了什么詞語?
    3、出示課題:可今天我們要來欣賞一種特別的“潮”(花潮)
    4、審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預設:花如潮有什么關系?花潮是什么樣的?
    5、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圓通公園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課文第1、2自然段內容)
    6、圓通公園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這14個字,讓我們來讀讀,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7、其實圓通公園不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勝收。就讓我們隨著作者,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
    二、初讀解疑:尋找花如潮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2)、在課文中找找寫花潮的句子,想想這是這樣的花潮?
    (3)、課文除了寫花潮,還寫了什么?
    三、精讀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為什么稱海棠花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課文中找找答案。一邊讀,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研讀
    (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時枯枝瘦葉,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間,真是花團錦簇,變成一個花的海洋。
    向高處看去,隔著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云望不到邊際。(板書:花多如潮)
    a你們是怎么理解:枯枝瘦葉和花團錦簇的?
    b(出示課件)你們看這一簇簇、一叢叢的海棠花,形成了一個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稱海棠花為花潮。老師用一個詞概括――(板書:花多如潮)
    (2)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b、朗讀指導
    c、(出示課件)你們看,這就是在枝頭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將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著自己的喜悅?(讓學生大膽想象)
    d、這么多的同學的想象給我們一種爭奇斗艷的感覺,你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e、現(xiàn)在你能模仿老師剛才的樣子,概括花與潮的關系?(板書:花盛如潮)
    (3)、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a、引導質疑:為什么無風花也在動?
    b、那就讓我們先來看一看。
    c讓我們深入到課文中去體會一下吧。
    d你們怎么理解“有一種生命在不斷擴展?”
    e、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xiàn)這種生命的魅力嗎?
    概括花與潮的關系 (板書:花動如潮)
    (4)你可以聽到潮水的聲音……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板書:花聲如潮)
    a、作者聽到了哪些聲音呢?
    b、還會有些什么聲音?
    c、這些聲音是作者聽到的,為什么還要寫上一個“也許”?(討論)
    d、是啊,正是這朦朦朧朧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才讓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聲。
    e、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這隱隱約約的聲音?
    f、能試著背一背嗎?
    g、概括(花聲如潮)
    小結:花團錦簇,繁華似錦,看花人蜂擁而至,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潮之中
    3、整體回歸
    這么美麗的海棠花真是讓人留戀往返,就讓我們來回味一下吧。(讀三個句子)
    四、分工積累
    1、這么美的句子能把他積累下來就更好了。大家可以小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會兒,一起展示你們的成果。
    2、展示背誦成果。
    附板書:
    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動如潮
    花聲如潮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4、認識10個生字,會寫更、書、勸、學、首、遲、發(fā)7個生字,掌握一個新部首。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要求會認的字,會寫7個要求會寫的字。學會新部首。
    2、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教學準備:
    1、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
    2、生字卡片。
    3、學生提前查閱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大家進入學校,每天都在讀書、學習,大家知道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嗎?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師也找到了一些這們的名人名言。出示:學而不厭;天才出于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學過書法的同學都知道,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創(chuàng)造的書法具有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他所有的這些成績都來自于他從少的.勤奮好學,后來他把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和體會寫了出來,為后人留下《勸學》這首詩。
    二、朗讀古詩,初步體會詩意。
    1、教師示范讀詩,詩的節(jié)奏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教師領讀。
    3、學生自由讀詩。
    4、個別學生讀詩,教師糾正字音。
    5、學生齊讀古詩。
    6、學生自由讀詩,同時找出要求會寫的字。
    三、在文本中學習要求會寫的字。
    2、學習學:朗讀詩的前兩句。
    3、學習更:指導發(fā)音。
    4、學習書:前兩句詩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燈夜讀,早上雞叫就要起訂讀書。
    5、學習發(fā):發(fā)是多音字。
    6、學習首。
    7、學習遲:后兩名詩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時期不勤奮,等到白頭時再想學習,恐怕已經(jīng)晚了。
    8、認讀要求會認的字:學習燈讀勤悔。
    四、再讀古詩,感情詩意。
    詩的用意是勉勵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虛度光陰。
    五、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
    1、送字寶寶回家。將詩文抄在黑板上,學生將生字卡片貼到正確的位置。
    2、多音字練習。
    3、字理識字練習。
    出示道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練習講述。
    七、課后作業(yè)。
    熟練背誦古詩。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一
    1.導入:出示民族器樂嗩吶的圖片,介紹嗩吶的構造及吹奏姿勢。
    2.感受嗩吶的音色:聽嗩吶的聲音(選取一小段)
    3.初聽樂曲,啟發(fā)學生憑借“標題”描述樂曲表現(xiàn)的情景
    樂曲分為: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xù)前進
    4.再聽樂曲,在每個“標題“出現(xiàn)的地方加上代表性的動作
    6.綜合表演
    1.初聽歌曲,談談自己的感受及歌曲的情緒
    2.有感情到地朗讀歌詞
    3.運用圖片或vcd,展示滿山坡豐收的場景,感受農(nóng)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4.跟琴分句學唱歌曲
    5.注意切分音的唱法和后倚音的唱法
    6.教師范唱“同音變尾“的樂句,請學生找找特點,并唱一唱
    7.完整地跟琴演唱
    8.跟錄音演唱
    說一說嗩吶的音色及特點,模仿一下吹奏的姿勢
    感受樂曲所表現(xiàn)的情景
    根據(jù)教師出示的各段標題,給每個標題加上代表性的動作
    分組展開模擬表演活動,用動作.表情再現(xiàn)山村售貨員的形象
    談談對歌曲的感受
    朗讀歌詞
    9.感受農(nóng)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學唱歌曲
    找一找歌曲特點,唱好歌曲中的難點
    完整演唱
    能自主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點
    能自主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點
    2.初聽《藍花花》
    感受情緒是怎樣的?
    說說你對藍花花這個形象的印象
    3.說明:“藍格英英采”形容藍得發(fā)亮耀眼
    4.再次聽全曲,更深切地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緒和情感
    2.再聽:主題旋律共變奏了幾次?
    歌詞沒有了,但你聽出了什么樣的情緒和情感的變化?
    結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初聽歌曲:歌曲表現(xiàn)的是一個怎樣的情景?速度是什么樣的?
    2.再聽:風格是什么樣的?念白的聲音要注意什么?
    3.跟著音樂進行念唱合練,并模擬掏洋芋動作邊唱邊表演,體驗念唱合作的樂趣,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聽教師介紹,聽獨唱版〈藍花花〉,感受情緒,說一說對藍花花的印象
    理解“藍格英英采”的意思
    再聽歌曲,體會情感
    聽鋼琴演奏的〈藍花花〉,說一說兩種藝術形式的不同感受
    說出旋律共變奏了幾次
    說一說情緒和情感的變化
    說一說結尾的印象
    感受情緒,說說歌曲的風格
    學一學念白部分第四課時
    學會用不同的感情表達歌曲的思想內涵,再現(xiàn)北方民歌的特色與豪情。
    學會用不同的感情表達歌曲的思想內涵,再現(xiàn)北方民歌的特色與豪情。
    學唱《革命將士出征歌》
    1.介紹背景,激發(fā)學生學唱的熱情。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并說一說歌曲的風格
    3.跟著錄音整體學唱歌曲
    4.指出幾處難點:后十六分音符.符點音符.跳度大的地方(第六小節(jié)).結束句等
    5.跟著鋼琴完整演唱
    6.跟錄音演唱,注意進行曲風格
    一.復習本單元歌曲
    (1)《對花》
    (2)《唱得幸福落滿坡》
    (3)《革命將士出征歌》
    要點:注意每首歌曲的情緒
    四“我的創(chuàng)造”:給歌曲創(chuàng)編歌詞
    用〈革命將士出征歌〉的音調,再創(chuàng)編一段歌詞,并交流唱一唱。
    聽歌曲,說說感受,是什么風格
    跟著錄音整體學唱,說一說難點
    跟琴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完整演唱,注意用進行曲風格
    復習本單元歌曲
    學會歌曲《對花》,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使學生了解滑音的實際唱法,并能在歌曲中運用。
    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感受歌曲所表現(xiàn)的熱鬧場面,并通過對班內優(yōu)秀同學的表彰,激發(fā)學生的成功感,培養(yǎng)自信心及主人翁意識。
    《對花》歌譜的教學及對歌曲情感的體會。
    滑音與倚音的實際演唱效果。(其中倚音不作新授要求。)
    錄音帶,錄象帶,大紅花若干,大歌片,紅綢帶每生兩條。
    一.師生問好。
    隨《軍隊與老百姓》的音樂進入教室,坐定后隨音
    樂拍手。
    二.基礎練習。
    1.練練:4/4
    拍手 0× 0× 0× ×× | 0× 0× 0× ×× |
    跺腳 × × × 0 | × × × 0 |
    拍手 0× 0× 0× ×× | 0× 0× 0× × ||
    跺腳 × × × 0 |× × × 0 ||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勇敢的解放軍,去打擊敵人,好嗎?(生:好?。┪覀兘裉斓娜蝿沼?個,首先要求我們按指定的'步伐行軍,因為敵人非常狡猾,而這種步伐能混亂他們的視聽,第二步就要與我方的地下黨員接暗號,取任務,然后就看誰能出色的完成任務,我們就為他戴上大紅花!好嗎?(生:好!)
    師:你看,這個就是上級給我們的行軍步伐,哪位優(yōu)秀的解放軍能完成?
    1).出示拍手的節(jié)奏,請一位學生念念。
    2).學生齊念節(jié)奏兩遍,第1遍休止符的地方可先用“嗯”代替,第2遍時請生把“嗯”念在心里。
    3).用手打節(jié)奏,休止符時手往外。
    4).出示跺腳節(jié)奏,請生分組配合再由生獨立完成。
    2.節(jié)奏。4/4
    ××××|×× ×× ×- | ×××××× |×××-||
    師:我們踏著這個整齊的步伐前進著,敵人果然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同學們,真不愧是解放軍,第1個任務順利完成了,現(xiàn)在我們應該尋找地下黨員,與他接上頭后取得任務,那位地下黨員是誰呢?請你找找看,他的標記是,(教師的穿著),對了,我就是那位地下黨員,我接受上級組織的委托,前來接頭,暗號是這條節(jié)奏。
    1).教師出示節(jié)奏。
    2).請各別生念念,注意附點與切分。
    3).全體同學蹲下來用雙手在凳子上打節(jié)奏。
    4).出示旋律,(滑音先不要出示),請生視唱。注意倚音部分,教師提示倚音“3”唱得短促。
    5).加上滑音,師唱后請生聽辨別有何不同?效果如何?
    6).講解新知識:滑音記號,并唱唱上滑音與下滑音有何不同?請生演唱效果。
    7).跟琴唱唱這條旋律。
    1.視唱歌譜。
    師:暗號接上了,你們確實是聰明的解放軍,下面
    1).教師出示大歌片,請生視唱歌譜(邊點拍邊唱)
    2).師范唱,糾正錯誤,請生齊唱。
    3).提醒學生滑音部分,及倚音部分的演唱效果。
    4).師彈琴,請生聆聽,在心里默唱,糾正音高。
    5).生跟琴唱唱。
    6).師生接唱歌譜,男.女生接唱歌譜。
    7).隨琴聽結束部分,請生把兩遍歌譜一起唱唱。
    2.歌詞教學。
    師:好!現(xiàn)在密碼已經(jīng)由同學們解開啦!炸藥也已
    安裝完畢,你聽!雕堡被我們炸掉啦!
    1).錄音播放爆炸聲,槍聲,以及事先錄好的敵人投降聲。
    師:這是勝利的炮聲!老百姓們高興地拿起鑼鼓歡迎我們解放軍進城啦!不信,你看!
    2).播放百姓歡迎紅軍的錄象,同時播放歌曲《對花》。
    3).用練練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師:同學們!讓我們踏著整齊的步伐進城吧!
    4).唱歌詞。
    師:解放軍同志們,讓我們和老百姓一起慶祝勝利吧!我們和他們一齊歌唱!
    5).師彈琴,請生在心里歌唱。
    6).生跟琴一起唱,師注意襯詞部分的地方要求學生咬字清楚。
    7).再提示滑音部分,把韻味唱出來。
    8).師生分角色演唱,感受熱鬧的氣氛,有感情的唱,說說“對”花這種民歌的演唱形式(一問一答。)
    9).分男.女生按角色演唱。
    10).學習秧歌步(出示秧歌步的動態(tài)步伐。)
    師:剛才錄象中,他們還跳著秧歌,打著鼓,那么我們也來高興一下,學學他們的秧歌舞吧?。ㄉ黄鹛?。)
    11).隨著音樂邊甩綢帶邊跳秧歌。
    12).用不同的形式邊唱邊跳,可以分組,也可按男女生分。
    13).創(chuàng)編歌詞。請生分小組創(chuàng)作,然后教師選幾給大家一起唱唱。
    14).表彰優(yōu)秀同學,其他同學唱歌,師為生戴上大紅花,
    師:老百姓說要謝謝我們,并要為出色的解放軍戴上大紅花呢!
    15).表彰其他方面出色的同學。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二
    1、在讀古詩的過程中讀準“雪、滅、獨、寒”4個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這4個生字。
    2、能跟著錄音或老師的范讀,字字過目地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
    3、能根據(jù)畫面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并能根據(jù)圖畫背誦符合圖意的詩句。
    4、認識部首“雨字頭”。練習描寫“雪、滅”2個字。
    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借助“注釋”和“參考譯文”大致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老漁翁在寂靜、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獨釣的情景。
    1、出示“江雪”圖片,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師:誰能用一二句話介紹一下圖上的景象?
    2、交流反饋,適時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總結,板書古詩題目,學習“雨字頭”。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完整。這幅畫上畫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著,江邊已積了厚厚的雪。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古詩,題目是——板書——江雪寫“雪”時,用紅色標注“雨字頭”,邊寫邊說:第三筆是——橫鉤;這一點一點的多像——小雨點啊!
    師:有誰知道老師為什么要把這部分用紅筆寫出來?(不知道的,可以看看書。)。
    1、播放媒體,學生賞聽。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唐朝的詩人柳宗元寫的這首古詩,大家要仔細看圖,認真聽錄音。
    2、再放媒體,老師講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詩句。師:請大家仔細聽老師講解,再看著畫,聽錄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師: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學紛紛揚揚,山上早已不見了小鳥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見一個人影。這真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師:在這冰天雪地里,有一個老翁穿著蓑衣,頭戴斗笠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一人在江上釣魚呢——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交流聽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說說,再同桌交流。
    1、出示整首古詩,明確學習任務。
    2、老師一句一句范讀,學生跟讀。
    1、自由練讀。
    2、小組交流讀。
    3、全班交流讀。
    4、打擂臺背誦古詩。
    1、抽讀生字。
    2、交流記字好方法。
    1、根據(jù)老師講的內容,背誦相關的詩句。
    2、根據(jù)畫面選擇詩句。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三
    通過“讀—述—析”的形式,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學習先作分析再下結論的說理方法。
    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器、用、惡、妖等),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行”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現(xiàn)代漢語的議論文。
    一、導入:
    讓學生交流其預習作業(yè):查找關于荀子的資料。
    二、自讀課文: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
    2、交流互答自讀中的困難。
    3、梳理積累重要的`實詞。
    三、復述課文:
    請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本文(先小組講述再抽選講述)。
    四、請學生思考、討論:(1)作者將“言”和“行”的表現(xiàn)分成了幾類?(明確:四類)。
    一、能言、能行。
    二、不能言、不能行。
    三、能言、不能行。
    四、言善、行惡。
    (2)對這四種情況作者分別是什么態(tài)度?(請分別用一個字概括)。
    明確:敬、愛、任、除。
    (3)我們很容易看出作者對“能言、能行”者的贊美和“言善、行惡”者的厭惡,那么另外兩種人作者是否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呢?為什么?從中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明確:辨證的看事物,取長補短)。
    五、口語訓練:說說荀子認為“言”和“行”應該是怎樣的關系?你如何認為?
    結合日常生活:說說文章中的道理。
    六、熟讀、背誦本文:品味本文“先分析再下結論”的說理方法。
    七、作業(yè):
    推薦閱讀荀子的其它文章:《勸學》體會荀子議論性文章的嚴密結構和有力論證。
    完成“抄、釋、譯”作業(yè)和練習冊。
    附:電子課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谀苎灾?,身不能行,國用也??谘陨疲硇袗?,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