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量沙教案(實用12篇)

字號:

    教案應該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能夠實現這些目標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在編寫教案時,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質量。接下來是一些精選的教案示范,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篇一
    1、通過實驗感知守恒得概念。
    2、在實驗過程中能與同伴良好的溝通并大膽,清楚的表述自己實驗的結果與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
    1、能在實驗過程中感知量的守恒的含義。
    2、能大膽,清楚的表述自己實驗的結果與想法。
    1、量杯、透明瓶子、染色水溶液、不同大小的容器。
    2、教師準備的課件。
    1、創(chuàng)編故事情節(jié),引發(fā)幼兒思考。
    (1)、教師:“有一天小熊小和狗拿著瓶子去豬爸的商店買一斤油,結果小熊和小狗發(fā)現豬爸賣出的一斤油不公平”。出示兩個裝有染色液體高矮粗細不同的兩個瓶子,請幼兒觀察。
    2、討論小熊和小狗的油誰多誰少嗎?
    (1)教師:“小朋友請你們說一說小熊和小狗的油誰多?為什么”?
    (2)幼兒表述自己猜想。
    (3)教師小結。教師“小朋友說誰多的都有,那么請小朋友看我做個實驗,來檢查一下到底誰多。
    3、教師進行實驗。
    (1)教師:“老師現在這里有兩瓶水,一瓶代表是小熊的,一瓶代表是小狗的,我們來看看到底誰多“。
    (2)教師:“首先我把小熊這瓶水倒到量杯里,在水位處用紅筆標示畫一條線,接著我把小狗這瓶水倒到量杯里,也在水位處用紅筆標示畫一條線。
    4、繼續(xù)故事情節(jié),引出下一個實驗。
    5、幼兒猜想并記錄自己的想法。
    (1)、教師:“請小朋友想想這回的小熊和小狗的果汁誰多誰少,并把猜想的結果記錄在表上“。
    6、幼兒進行實驗,并在幼兒實驗組中設計幾組水量不守恒的。
    (1)教師:“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猜想,那么我們想的對不對呢?我們來做實驗來檢驗一下。并把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表中?!?BR>    (2)指導幼兒進行實驗。
    7、實驗結果展示。
    (1)每個小組說自己的實驗結果,會有幾組小朋友提出不同的意見,發(fā)現并不是所有組的水都是守恒的。
    (2)自己記錄的表格。
    8、教師小結。
    (1)教師:“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并不是所有組的水都是守恒的,有的小朋友的猜想就是錯的,不要因為剛才老師做的那個實驗水是守恒的就認為所有水都是守恒的,如何才能知道水量是否守恒,我們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知。
    9、繼續(xù)故事,引出下一個實驗。
    (1)教師:小熊和小狗繼續(xù)買東西,這回他們要買兩瓶米,請小朋友看看這回他倆遇到什么問題了。
    10、教師進行實驗。(實驗是要說明裝容器的'瓶子必須是干燥的)。
    (1)教師拿出2個裝有米的相同容器,一個內壁有水珠的量杯,一個內壁干燥的量杯。
    (2)先用內壁干燥的量杯證明這兩個容器的米是相同多的。
    (3)然后再用內壁有水珠的量杯來量2個容器的米。
    (4)細心的孩子可能會在實驗過程中指出內壁沾有前一個容器的米,如果沒有在實驗中發(fā)現,最后實驗結果會發(fā)現第二個容器的米比第一個容器多。
    (5)請幼兒思考為什么結果會不一樣。
    11、教師小結。
    教師:我們會發(fā)現兩次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是因為量杯內有水珠,將米沾在了量杯內壁,所以導致第二杯多。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測量的時候一定要保證量杯內是干燥的,這樣結果才回準確。
    12、繼續(xù)故事情節(jié)。
    教師:“小熊和小狗知道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了,他們想重新驗證,但是又有問題出現了,他們的量杯丟了,怎么辦?。克麄兒苤?,小朋友來幫助想想辦法吧,沒有量杯怎么才能做實驗呢?美工區(qū)有一些容器和工具,每組可以利用這些想辦法進行實驗。
    13、引導幼兒想辦法進行實驗。
    引導幼兒用容器來測量,可以用畫水位線來證明多少。
    14、教師小結,聯(lián)系生活。
    教師:“今天我們做了很多實驗,發(fā)現了我們不能被眼睛欺騙,有時候看著瓶子矮矮粗粗的,感覺裝的東西很少,看著瓶子高高細細的,感覺裝的東西很多,其實不一定。但是我們也不能認為所有的東西的量都是守恒的,如果想知道量是否守恒,只有通過實驗才能證明。并且實驗的過程還一定要保證測量物體的容器要是干燥的,這樣結果才會準確。我們生活中也有量的守恒,我們去超市的時候小朋友可以注意一下裝食品,飲料,物品大大小小的容器,形狀不同,可是他們能裝的量是一樣多的,看看盒子,瓶子上的標示,你會發(fā)現他們到底誰和誰是一樣的。
    優(yōu)點:
    1、目標制定明確,各環(huán)節(jié)能圍繞活動目標來進行。通過有效策略來突出活動的重點、難點,使活動過程更加順暢。
    2、在活動過程中,關注了幼兒的學習特點,運用多種的策略,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激發(fā)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游戲中通過實驗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
    3、從幼兒參與活動的表現上來看,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老師以故事的形式貫穿始終,超市場景的設置,另外課件的巧妙設計與運用,也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
    4、在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在集體學習的基礎上,關注每位幼兒的發(fā)展,發(fā)現問題,及時給予幫助,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嘗試。
    不足:
    相對于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課程設計內容相對單一,不夠豐富,略顯容易,欠缺難度。
    在課程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幼兒理解“量的守恒”,明確守恒的概念。
    對幼兒的啟發(fā),引導不夠,應該在提出更多不同問題,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篇二
    新《綱要》要求幼兒"應從生活中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和合作能力。"在本學期的前一階段,幼兒已經學習了7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對于數的組成和分解已具備一定的經驗基礎。前一階段幼兒的學習讓他們掌握了一定的數的組成和分解方法,使數群概念得以發(fā)展,能進一步理解數之間的關系,也為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在《8的組成》的數學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操作實物,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數的分解和組成的經驗,同時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1、探索8的組成,知道8有7種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數互換,總數不變的規(guī)律。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探索8的組成,知道8有7種分法。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部分數互換,總數不變的規(guī)律。
    1、小河背景圖一張、活動教具小樹8棵、1-7的數字卡若干張、教師用大記錄紙3份。
    2、幼兒每人一份拼板學具、每人8個小釘、記錄紙、鉛筆。
    一、游戲:"碰球",復習7的組成。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碰球"的游戲,我要找一個和我的數字合起來是7的數字做朋友。
    兒歌: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幼兒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兒個別或集體玩此游戲,可重復進行!
    二、幼兒操作:探索8的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圍除了一條小河其他什么也沒有,每到春天風大的時候大風總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讓屋子里滿是灰塵,沙子總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淚,紅紅的、腫腫的,小熊想了很久,決定在小河的左右兩邊種上一些小樹,朋友們聽說后都給小熊送來了樹,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蘑菇釘和小釘板,請你把小釘當成小樹種在小河的左右兩邊,看看,可以怎么種,把你的種法用分解式記錄在紙上。
    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記錄結果,教師在黑板上呈現:
    引導幼兒觀察兩張記錄結果,比較哪張更容易記住,為什么?
    小朋友,請你看看黑板,說說發(fā)現了什么?(一邊的數慢慢變大,另一邊的數慢慢變小,像爬樓梯。)。
    小結:8一共有7種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組成,引導幼兒學用互換規(guī)律找出8的幾種對應的組成。
    出示活動教具:請小朋友一起來數數小熊一共要種的樹?(8棵)。
    教師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兒根據操作在紙上查找分解式,并說說每個數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樹,種在小河的左邊1棵,種在小河的右邊7棵,8棵樹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樹和7棵樹合起來是8棵樹。8棵樹可以用數字8來表示,1棵樹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7棵樹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8的分解式,并帶幼兒說說: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來是8。
    看到這個分解式,小朋友還會想到哪一個分解式。(引導幼兒說說8還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們數字沒變都是1和7,只是數與數交換了一下位置,合起來的總數沒有變,都是8。
    以此類推,找出8的另外兩組對應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結:小朋友,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找出了8的7種分法,還運用互換規(guī)律快速的找出8的3組對應組成。小朋友只要記住這些規(guī)律,以后學習數的組成就會更加簡便、快速。
    四、結束。
    出示車票:1-7數卡若干,老師現在給小朋友發(fā)火車票,請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數字合起來是8的車票的小朋友牽好,只有找對的才能上車哦!
    現在我們就坐上小火車去小熊的新家看看吧!(檢查一遍組合正確與否),出發(fā)!
    結合幼兒用書完成練習。
    5、大班社會活動歡歡喜喜去種樹教案反思。
    目標:
    1、指導樹木對環(huán)境的益處。
    2、嘗試與父母一同進行種植活動,了解粗淺的種植知識。
    3、感受大自然、周圍環(huán)境的美好。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準備:
    1、與本地區(qū)的公園、綠化部門聯(lián)系,確定種植地點、種植內容。
    2、與園林部門的專業(yè)人員聯(lián)系,請他們在種植過程中指導幼兒及家長。
    3、幼兒設計好種植樹牌(參照幼兒用書)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及家長來到種樹地點。
    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種樹活動和注意事項。
    幼兒交流、討論。
    2、幼兒與家長共同進行種樹的準備。
    引導幼兒集體念一首關于種樹的詩歌。
    家長和幼兒與專業(yè)人員進行交流,了解種植知識和注意事項。
    幼兒與家長一同領取樹苗、工具。
    3、幼兒與家長一起種樹。
    幼兒與家長互相配合種樹:擺放樹苗-填土-澆水。
    幼兒將自己制作的植樹牌在小樹上。
    幼兒和家長與小樹合影留念。
    幼兒相互參觀同伴種植的小樹。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的設計就是考慮小班孩子對小動物會非常感興趣,仿變其實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難。只要孩子們感興趣、愛說就可以成功。因此我想盡量形式多樣化一些、有趣一些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這點我想做到了。課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我把:“歡歡喜喜”臨時給改成了“樂呵呵”,更易于孩子接受,讓我知道了其實沒必要非讓老師的來,叫聲如果改成孩子們喜歡的三次,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下面我來說說我的課:
    優(yōu)點:
    1,形式多樣化,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圖片準備充分,吸引幼兒。
    2,層次性不錯,由易到難。結尾運用歌曲孩子們喜歡,而且新穎結束自然。
    缺點:
    1,孩子們說的過少,應讓孩子們仿編的時間應多一些,多給他們說的機會。
    2,仿編時形式單一,可以增加一些趣味的形式,如把孩子們感興趣的歌曲錄下來邊唱邊學習孩子們更加感興趣效果會更好。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篇三
    玩牌能激發(fā)幼兒對數字、符號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和鍛煉幼兒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常用的是撲克牌,教師也可利用各種材料自制,如數字牌,自制牌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硬紙板,或者利用計算活動中的數字卡代替。以下介紹幾種幼兒牌類游戲。
    目的:對13以內的數字能夠熟練地比出大小。
    玩法:將一副撲克牌放在桌子中間,參加游戲的幼兒各摸一張牌,然后比一比誰的牌面大,小牌歸大牌所有,遇到大小相同的牌為公有,即不歸個人所有。反復進行,直至撲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較誰得到的牌多,多者為勝。
    目的:能夠給數字熟練地配對。
    玩法:兩人以上參加玩牌游戲。先將撲克牌隨意抽取一張蓋住當“烏龜”,并把牌逐一分給參與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兩張大小相同的對子,抽出放在一邊;再朝順時針方向輪流將鄰座中的牌抽取一張,若這張牌能與自己手中的牌結合對子,就放在一邊,不能成對則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張牌,將“烏龜”亮出,與“烏龜”成對的,即是輸者。
    目的:復習10以內的加減。
    玩法;兩人參加游戲,先協(xié)商決定玩加法還是減法,然后各摸相等數量的牌進行游戲。游戲時兩人同時各出一張牌,誰先算對兩對牌相加或相減后的得數,誰就將對方的牌“吃掉”;若兩人都算不出來或同時算對,就一起將牌放在一邊。手中的牌全部算完后,比比誰“吃”的牌多,誰就為勝。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篇四
    沙是幼兒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動性常常會使孩子激動不已:他們會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會把沙當成米、糖等做游戲;會在沙里種上一棵小樹或小草;會在沙坑里挖個洞做小動物的家。他們喜歡用各種各樣的工具來玩沙,相互比著各自沙的多與少,常常爭執(zhí)不下。(因為大班幼兒對于長度、高矮有一定的測量經驗,但對于沙、米類的量的測量,幼兒缺乏經驗。)針對他們在玩沙過程中碰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設計了《量沙》這一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兩兩合作、實驗、記錄,集體統(tǒng)計、比較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科學的量沙方法,在教學過程 中,充分發(fā)揮了幼兒操作記錄中的數據作用。量沙活動始終結合在運沙游戲中,游戲性與探索性恰當地結合,使幼兒探究既有興趣,又有目標。
    1、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沙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沙?
    (1)提出要求:兩人一組輪流運沙,并記錄運沙的總次數。
    (2)出示統(tǒng)計表格,記錄每組幼兒運沙次數,并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問題。(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沙,為什么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guī)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1)統(tǒng)計運沙次數
    (2)引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
    (3)統(tǒng)計數據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篇五
    1.不受物品外形特征、排列、顏色的影響,正確感知4以內數量。
    2.感受朋友之間的友愛之情。
    1一4圓點卡片若干套,圈若干、小鈴、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禮物(用各色包裝紙包裝各種同大小的確子,放在貨架上)。
    幼兒用書第7冊第2頁。
    ·觀察禮物,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一好朋友要過生日了,我們去禮品店給他準備禮物吧。
    一這些禮物有什么不一樣?(幼兒仔細觀察,并說說禮物的外形、顏色的不同。)。
    點數禮品店的禮物,并放上對應的點卡。
    一數一數,每個貨架上都有幾份禮物?(幼兒分組點數各堆禮物,并說出總數。)。
    一這個架子上有幾個禮物?誰來找出點子卡放在貨架上?
    ·幼兒根據提示送禮物入圈。
    ——我們把禮物送到好朋友家里去,聽清楚,1個圈放幾份禮物?(教師拍3下手,幼兒放禮物,圈3份禮物。)。
    ——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集體驗證,啟發(fā)幼兒發(fā)現雖然顏色、外形、排列方式不一樣,但數是3。)一這回一個圈可以放幾個禮物?(教師采用敲鈴、出示點卡等方式引導幼兒反復游戲,充分體驗物體數量不受物品外形特征、排列、顏色的影響。)。
    ·根據圓點數放相應數量的禮物。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篇六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2.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正確的記錄方法。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筷子等。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這里有一盤沙,我想知道有多少沙,你們有什么辦法嗎?
    2.幼兒第一次糧沙并進行統(tǒng)計記錄。
    (1)怎樣讓別人知道這堆沙有多少呢?(記錄)。
    (2)出示統(tǒng)計表格并觀察:這是一張統(tǒng)計表,橫排的`格子里畫上你使用的工具,豎排的格子里記錄你使用這個工具量沙的次數。
    (3)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guī)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4)幼兒操作。
    (5)引導觀察數據,表揚會想辦法記錄的小朋友。
    3.幼兒第二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
    (3)統(tǒng)計數據。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延伸游戲。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桶來量沙,量的結果又會怎么樣?讓我們帶著沙到教室試一下吧。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篇七
    1、認識1元、5元、10元人民幣,學習錢幣的兌換。
    2、嘗試遷移兌換經驗,運用符號表示兌換結果。
    1元、5元、10元的`紙幣各一張,幼兒玩具紙幣若干。
    一、認識1元、5元、10元紙幣。
    1、觀察1元人民幣。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多少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較和觀察5元、10元紙幣。你們看,這些又是多少錢?上面有什么?﹙數字﹚還有什么字?﹙元﹚。
    3、辨別三種紙幣。逐張出示紙幣,讓幼兒觀察紙幣。
    二、學習1元、5元、10元的兌換。
    小朋友,這是1元,5個1元是多少錢?和這張5元一樣多嗎?(把5個1元放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舉起一張5元問幼兒,使他們知道它們是一樣多。)10個1元是多少?(同時一張一張地拿10個1元)10個1元和這張10元一樣多嗎?(一樣多)10元錢是幾個5元?5元是幾個1元?(拿不同面值的紙幣讓幼兒數一數,了解幾種不同兌法。)
    三、嘗試遷移兌換經驗,運用符號標示兌換結果。
    1、出示掛圖,講述畫面的含義。
    玲玲和媽媽買菜,她需要兌換一些錢幣,要把10元的分別兌成1元、5元的紙幣,請小朋友把兌換到的紙幣圈出來。然后在右邊圈出與左邊硬幣相同數量的紙幣。
    交流兌換結果,同伴間互相檢查。
    四、游戲"湊錢"。
    1、教師交待活動要求"今天小朋友上課很認真,特別棒,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獎勵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張10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 5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幾張5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4、集體檢查湊出的每份錢是否都是5元。
    5、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5元錢。
    1、在幼兒認識人民幣面值時,教師應從錢幣上的數字上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錢幣。
    2、本活動結束后,教師還可利用其他時間(活動角、下午活動等)再認幼兒玩湊錢的游戲,鞏固幼兒對人民幣的認識。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篇八
    1、嘗試用4以內加減法進行游戲活動。
    2、體驗用數學知識進行游戲活動的趣味。
    1、4以內組成卡片與算式卡片各1套。
    2、幼兒每人1張4以內的數字卡片,布置在場地周圍。
    ——這道算式,你們認識嗎?(幼兒集體認讀。)
    —-這道題的得數是幾?(逐一請幾個幼兒說出總數。)
    ——老師想請幾個朋友來跟算式卡做游戲。(請6-8位能力強的幼兒站在空地上。)
    ——我們一起來拍拍手邊念兒歌“好朋友,去郊游,看一看,算一算,幾個朋友在一起”,邊在場地中間拍手走動。
    ——教師出示算式卡1 + 1 = _:請看題1加1等于幾?
    ——得數是2,那就2個朋友手拉手。(引導導幼兒快速找到朋友手拉手。)
    ——我們再來念念兒歌。游戲重新開始,教師忠示算式卡,請幼兒計算,并按得數找
    到相應的朋友。
    ——每次游戲后引導同伴之間相互檢驗。(教師出示的算式得數盡量要讓每名幼兒都能找到朋友。)
    ——剛才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這次看看誰會找不到朋友。(出示的算式使個別幼兒找不到朋友手拉手。)..
    友,其中有幾個女孩、幾個男孩。
    游戲進行數遍。
    ——我們玩累了,休息一會兒吧。請你找到一張數字卡片坐下來,和朋友說說你是數字幾。
    幼兒自由找卡片,互相交流。
    ——如果你手中的數字正好是老師說的這個算式的得數,就請你站起來。(教師報4以內算式題,持有與得數對應的數字卡片的幼兒起立。)
    ——4以內的每個數字都操作一遍,集體快速檢査。
    ——(請4名持不同數字卡片的幼兒站在大家面前)這4個小朋友里有1位是去追人的,誰去追呢?我們一起念兒歌“4個朋友做游戲,你來追我就逃,嘿嘿嘿”。念完兒歌,教師說出一道算式題,如“3—1”。拿數字“2”的幼兒馬上去抓其他幼兒,其他幼兒馬上返身跑到指定的位置。)
    ——幼兒游戲若干次,互換數字卡片再次游戲。(先請能力強的幼兒來抓人,再請能力較弱的幼兒。)
    ——你的數字跟算式題的得數是一樣的話,請來排隊!(教師按照得數1、2、3、4的順序報算式題,持相應數字卡片的幼兒依照順序排成一列縱隊。)
    教師小結,活動結束回教室。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篇九
    1、運用自然物接續(xù)擺放的方法,測量物品的長短高矮。
    2、探索發(fā)現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系。
    3、樂意進行物品的無間隙接續(xù)擺放。
    1、教師操作圖片卡;
    2、教學掛圖;
    3、插塑積木,古式積木和紙條。
    一、故事欣賞。
    二、問題解決。
    1、圍繞故事情節(jié)進行提問,激發(fā)幼兒進行測量的興趣。
    (1)羽兒用什么為周夫人測量?周夫人的身高有幾根筷子長?
    (2)到了布料店,羽兒買了多長的布?他買對了嗎?為什么?
    (3)5根筷子和5根簪子測量出來的數字都是5,可是買來的布卻短了,為什么?
    2、操作圖卡,引導幼兒了解相同數量的不同測量物的長短比較。
    ——量一量筷子和簪子的長度。
    3、引導幼兒操作古氏積木和插塑積木,嘗試進行測量比較,理解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
    ——引導幼兒操作古氏積木和插塑積木,進行測量紙條長度。比一比,你發(fā)現了什么?
    三、鞏固拓展。
    1、請幼兒操作作業(yè)單。
    2、集體檢查操作結果。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篇十
    1。認識公用邊,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2。在操作活動中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1。白板課件、電腦、轉換儀。
    2。記錄紙、小kt板、羊羊圖片、彩色吸管每人一份。
    一、看視頻,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你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嗎?一起來看一段動畫吧!(幼兒欣賞動畫)
    師:灰太狼又來抓羊了。喜羊羊想了一個什么好辦法?(用食人花消滅灰太狼)
    師:慢羊羊村長答應了嗎?它說了什么?(要留著食人花做保鏢呢)它提出了什么要求?(想得到食人花就得闖過幾道難關)
    師:那我們一起去闖關吧!
    二、闖關游戲。
    1。第一關,認識圖形,感知圖形邊的數量。
    師:仔細聽,村長出了什么題目?
    村長:你認識什么圖形,它有幾根棒拼搭成的?
    小結:你們認識的圖形可真不少,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還知道了每種圖形有幾根棒拼搭成的。
    教師點擊按鈕,出現鼓掌聲。
    師:恭喜你們,順利通過第一關。
    2。第二關,認識公用邊。
    師:第二關,村長出了什么難題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這是兩個什么圖形?(三角形)共有幾根小棒?(6根)拿掉一根小棒,還有幾根?請你用5根小棒,拼出兩個三角形。
    師:誰愿意來試試呢?
    幼兒操作白板。
    小結:原來這根小棒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條邊,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條邊。這兩個圖形合用了一條長短一樣的邊,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公用邊。叫什么?(幼兒重復“公用邊”)(教師邊說說用筆劃出來)什么叫公用邊?(幼兒組織語言回答:兩個圖形合用的一條長短一樣的邊)
    村長:那我來考考你們,下面的圖形中,哪根小棒是公用邊?
    師:請你用蠟筆把公用邊劃出來!
    幼兒獨立操作。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找到的公用邊?(幼兒用白板筆操作)
    幼兒操作時,教師引導其余幼兒講述“這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公用邊”等。
    師:你們都找到了嗎?(點擊課件)恭喜,闖關成功!
    3。第三關,根據要求拼圖形。
    師:哇,這么快就到第三關了,聽聽村長又出了什么題目?
    村長:請用六根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用筆點出課件中的數字和圖形。)
    師:我們先數數,這兩個圖形原來用了幾根棒?。ㄓ變阂黄饠担?BR>    師:聽清楚村長的要求了嗎?先數六根棒,再用公用邊的方法拼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
    幼兒操作。
    教師引導幼兒操作時,找找不同的公用邊。
    師:正方形的四條邊都可以作為公用邊,趕緊拼一拼吧!
    師:來,請你介紹一下,你是怎么拼的?它們的公用邊在哪里?
    師:這條公用邊在上面,這個圖形是向上的。
    小結:(點擊課件,出示四個方向的拼圖。)小朋友們真聰明,使用不同的公用邊,拼出的圖形方向也不同。
    師:咦,這張表是什么意思?(用九根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梯形。)教師邊說邊用筆點著表格說。
    師:我們先數數這個長方形和梯形用了幾根小棒!(11根)梯形的這條長邊用了兩個小棒,長方形的兩條長邊也都用了兩根小棒!
    師:現在,只給你9根小棒,怎樣拼出這兩個圖形呢?動動腦筋哦!
    幼兒操作。
    師:請你再拿三根小棒,現在我們有9根小棒了,請你用這9根小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出一個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梯形。
    師:公用邊是兩個圖形合用的一條長短一樣的邊哦!趕緊動手試一試吧!
    師:看,我把你們拼的圖形都請上來了。誰來找一找公用邊呢?
    小結:原來,這兩個圖形用到的公用邊,是長方形的兩條長邊。你們成功了嗎?(點擊課件,鼓掌)
    4。第四關,游戲“造房子”。
    師:最后一關了,村長出的題目一定很難,你們有信心闖關嗎?好,請聽題!
    村長:為了更好的抵御灰太狼,我們的羊村要改造了。請你用公用邊的方法,把小樣們的房子造在一起!
    師:我們看看喜羊羊原來是什么形狀的房子?(正方形)美羊羊的是一座三角形的房子,懶羊羊的是長方形的房子,沸羊羊的是梯形的房子。(說圖形的時候,教師請幼兒一起說。)
    師:這一關有點難,那請一組上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任務吧!記住,使用公用邊的方法把小羊的四座房子都造在一起!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師:可以先為一只小羊造房子,然后商量一下,再為誰造房子,怎樣造就用到了公用邊這個方法。
    師:房子造好了,別忘了把小羊送回家!
    教師觀察每一組的操作情況。對比較快的組提出要求:把公用邊的找出來,換上黃色的邊。
    師:你們快完成了,那請你們把公用邊找出來,換上黃色的邊!
    師:已經完成的一組,小朋友可以和邊上的朋友說說,誰和誰的房子用到了公用邊!
    幼兒基本完成。
    幼兒說的時候,教師指出公用邊是哪條。
    三、看視頻,唱歌退場。
    師:小朋友們真棒,幫助羊羊闖過了難關。看!喜羊羊終于得到村長的食人花了?。úシ乓曨l)
    師:灰太郎被消滅了,我們一起唱歌慶祝吧!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篇十一
    1、熟悉形狀的組合與分解。
    2、嘗試用幾何圖形進行不同的組合,創(chuàng)造出各種有趣的造型。
    《七巧板》玩具卡,印有單幅七巧板造型圖的掛圖四幅,印有多幅七巧板造型圖的掛圖一幅,一封信,剪刀,小刀,筆,膠水。
    一、營救七巧板:
    (念完信后,出示玩具卡)。
    引導幼兒認識玩具卡是什么形狀,中間用虛線分成了幾塊,可以怎樣分開。
    二、七巧板跟我學練基本功。
    1.讓幼兒熟悉每塊圖形,知道七巧板由哪些圖形組成,分別有幾塊,大小有什么不同,并感受圖形在轉動中有什么變化。
    2.幼兒用七巧板自由造型,能發(fā)現相同的兩個三角形能拼成一個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三、我和七巧板學本領。
    1.出示掛圖(一),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幼兒拼圖,讓幼兒知道拼圖時,有時需要轉動圖形。
    2.出示掛圖(二)、(三)、(四),將幼兒分成三組,每個幼兒拿一塊圖形,每組拼一幅圖,看哪組拼得又快又好。
    四、七巧板跟我學本領。
    1.讓幼兒自由造型,并能說出是什么。
    2.互相觀摩,看一看別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組合造型,并模仿學習。
    3.出示印有多幅造型圖的掛圖,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可以照著掛圖拼圖,也可以將自己拼出的圖形貼(或畫)在后面。
    五、七巧板回家練本領(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將七巧板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拼一拼,創(chuàng)造各種有趣的圖形。
    2.請小朋友將各種不同的圖形(自己的和別人的)貼(或畫)在本子上,我們比一比,看誰貼(或畫)得多。
    附:七巧板爺爺的信。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展開閱讀全文。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篇十二
    1、在操作中感知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時會變成一個個新圖案,并獲得遮擋現象的經驗。
    2、在操作中培養(yǎng)幼兒的空間目測、空間方位、想象組合、分析判斷等能力。
    課件、操作板、示范教具
    數學是考驗思維的一種形式。在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思維、動腦、挑戰(zhàn)的激情,激發(fā)幼兒喜歡探究的興趣,正是3-6指南所提示的。然而,重疊現象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我將其轉化為我們今天的教學內容,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獲得空間目測、空間組合、判斷思維等能力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數學又是枯燥的,單純的講述重疊會使幼兒對數學更沒有興趣,《3-6指南》提出,幼兒的思維培養(yǎng)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科學學習,不應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所以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他們感興趣的方式設計了這次的活動。通過游戲導入,使他們對后面的內容充滿好奇,并且結合大班幼兒特有的挑戰(zhàn)心理、冒險精神,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活動流程】游戲導入―觀察討論―操作感知
    【活動過程】
    1.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透明的圖形,這上面有什么?
    2.展示魔術、初感重疊
    (1)我現在要變一個神奇的魔術給大家看,你們仔細看哦!
    (2)變成了什么?猜猜怎么變成的呢?
    小結:你們太厲害了,這么神奇的魔術都被看穿了。像這樣邊對邊,角對角地重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疊,這兩個圖形重疊出來就變成了一幢房子。
    1.觀察討論
    (2)你們的回答都不一樣,那怎么樣才能知道哪一個朋友的想法是正確的呢?
    (3)在你們身后也有這兩個圖形,請你們分成5組,一起合作實驗證明一下,找出正確的圖案。比一比哪一組小眼睛最厲害,速度最快。
    2.目測想像
    (2)答案有好多種,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怎么想的。
    3.幼兒操作
    大家都很聰明,知道通過觀察圖案的位置來找出正確的答案,你們想不想自己嘗試一下?每組每位伙伴都有一份操作板,請你們用剛才的方法,仔細看,仔細重疊,看看會變成什么圖案,找出來后,把正確的圖案用紅筆圈出來。把你們重疊在一起的圖案也放在旁邊。并且,這次要看看哪一組做的又快又準確哦!
    4.交流分享
    (1)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做的怎么樣呢?
    小結:其實生活中重疊和遮擋的現象很多,我們只要用眼睛仔細去看,去找一找就會有很多的發(fā)現。
    5.感知多變的重疊
    (1)老師還帶了一個更難的問題,想不想來挑戰(zhàn)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