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展現(xiàn)個人思想和獨立見解的機會,也是與他人分享閱讀體驗的方式之一。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寫作技巧來提升文章的質(zhì)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xué)習(xí)。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一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jīng)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后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jīng)歷了從未經(jīng)受的艱難考驗,終于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jié)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么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边@就是《老人與?!废虢沂镜恼芾怼2豢煞裾J,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dāng)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并努力去戰(zhàn)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后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jīng)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xiàn)了。曾經(jīng)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斗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于挑戰(zhàn)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后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zhàn)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墒?,在理想主義者眼里,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xié)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zhàn),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zhàn)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zhàn)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zhàn),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在圖書館里,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么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chǎn)生這么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dāng)混亂的時期,二戰(zhàn)的陰云尚未散去,冷戰(zhàn)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fā)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nèi)狈硐?,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現(xiàn)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于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天啊!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新生力量,自然已經(jīng)習(xí)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yīng)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yīng)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從小我們就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想當(dāng)科學(xué)家、醫(yī)生、護士、老師……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難道我們年輕人就該讓生活變得如此混沌?是的,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吧!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二
--讀《智慧課程》和《國際理解--走進非洲和大洋洲》讀后感。
404班劉唇跫頁。
讀著,讀著,我一下子就被書中的內(nèi)容深深地吸引了!《國際理解--走進非洲和大洋洲》就像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小導(dǎo)游一樣,帶我在美麗的非洲和大洋洲里暢游了一番。雖然書中的內(nèi)容沒有包羅萬象,文字表述也不是很多,但是那些精美、艷麗的圖片足以讓孩子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了。對于一個小學(xué)四年級的孩子來說,視覺上的感官刺激最容易讓他們能很快地被事物所吸引。孩子看見我讀的目不轉(zhuǎn)睛,連忙放下手中的筆,要和我一起讀呢!
看完這兩本書后,我想了很多。其實這兩本書不光是給孩子們的禮物,我更覺得是給我們大人們的一份珍貴禮物。在如今這個到處都充滿著浮躁和不安的環(huán)境里,我們總是太急了,不愿意給孩子太多等待的時間了;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焦慮轉(zhuǎn)化成孩子的焦慮,很少能靜下心來,多抽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了。一邊是緊張而又忙碌的繁瑣工作,一邊是家里忙不完的瑣碎小事,原本和孩子約定的許多事情都還沒有一一兌現(xiàn),現(xiàn)在想想挺對不起孩子的??戳诉@兩本書后,回想一下在我們眼里孩子曾經(jīng)犯下的“滔天大罪”,其實正是孩子那幼小而純真的“理所當(dāng)然”吧!而我們只知道一味地教育孩子應(yīng)該這樣做,不應(yīng)該那樣做,卻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去引導(dǎo)他們。誠如書中所言,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一是優(yōu)秀,二是幸福,而這兩者都離不開智慧。希望孩子能從這兩本書中學(xué)到智慧、擁有智慧、運用智慧、創(chuàng)造智慧!
非常感謝學(xué)校為每一位外小學(xué)子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這讓我忽然想到了外小的校訓(xùn):從這里走向世界!是的,真心希望每一位外小學(xué)子都能從這里了解世界,從這里認識世界,從這里成功地走向世界!
讓孩子了解非洲,走近非洲。
---《走向非洲,走向大洋洲》讀后感。
東湖外小404班趙偉成家長(陳紅)。
今晚,我沾了兒子的光,懷著好奇的心理讀到了外小的國際理解教育課本之《走向非洲,走向大洋洲》。在絢麗的畫面和濃濃的書香中,非洲--這片遙遠的大洋彼岸的熱土,一下子和我們近在咫尺。
黑人、沙漠、黃金和貧窮……如果說這是之前我所了解的淺顯甚至淺薄的非洲的話,那么,在這冊圖文并茂的書中,它告訴了我們更多。
非洲,赤誠的自然之子。
且不說廣袤的撒哈拉沙漠,縱貫非洲大陸東北部的尼羅河流,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還有地球上最大的傷疤--東非大裂谷,奇特的自然景觀是上帝賦予這片土地最珍貴的財富,讓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更讓我們驚嘆和油然而心生敬意的,是非洲人民對大自然的熱愛、敬畏與膜拜,令我們這些自詡文明程度更高的人,汗顏。
對自然的熱愛與崇拜從非洲人的諸多習(xí)俗便可見一斑:如非洲土著人常將天堂鳥的羽毛插在耳邊,象征對天空和鳥類的崇拜;居住在阿朗卡蒂山中的藍天和白云之間的科瑪人則被稱為“天民”,科瑪女人喜歡在腰間系一根繩子,把采集得來的枝條和樹葉別在上面,就成了一件“美麗的裙子”;俾格米人不信宗教,崇尚森林,視森林為“父母親”,而他們則是森林之子……非洲人早已與自然同聲同氣,同為一體。
非洲,古老文明的搖籃。
非洲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遠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建立的古埃及王國,曾創(chuàng)造了以金字塔為象征的燦爛文化。迦太基文化、諾克文化等也都給非洲留下了輝煌的歷史。
橫跨亞非兩大洲的埃及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金字塔是其古老文明的代表。埃及共有80多座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它獨特的工藝、精湛的建筑技術(shù)以及其所代表的法老文化迄今為止仍有諸多解不開的謎團,吸引著世人追逐的目光。另外,埃及艷后的古老傳說一直是西方好萊塢百拍不厭的經(jīng)典題材,而主人公女皇克麗奧佩特拉則成為擁有非凡的智慧、風(fēng)流和美貌的永久象征。
非洲,和我們并不遙遠。
從古至今,中國人的目光和足跡從未離開過非洲。七百年前,鄭和第七次遠航時經(jīng)由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進行過貿(mào)易活動,也許那里還回響著時空的足音;四十年前,臺灣女作家三毛在撒哈拉生活過幾年,寫下的《撒哈拉的故事》曾令無數(shù)讀者神往;今日,有無數(shù)的中國志愿者、建設(shè)者遠離家鄉(xiāng),奔赴非洲,為非洲人民帶去了醫(yī)療、鐵路、住房等的援助、援建……中非人民早已是永遠的朋友!
從地域上來說,也許我們和非洲之間隔著萬水千山,但從文化和民族交流上來說,我們都是世界上親如一家的兄弟姐妹。這本書,為孩子更好地了解非洲、走近非洲,為培養(yǎng)孩子從小擁有開放、平等的國際視野打開了一扇窗口!這本書,同時也讓家長能夠更好地站在國際的平臺上與孩子進行交流,和學(xué)校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孩子從這扇窗口看見更廣闊的世界,從而走向世界!
感謝這冊精美的.課本,感謝外??!
外小東區(qū)404班楊濟庭家長。
一直以為教科書是孩子的專利,這一次根據(jù)學(xué)校的倡議,在兒子的一再要求下,靜下心來認真讀了國際理解教育小學(xué)生讀本《走向非洲,走向大洋洲》和《智慧課程-人與自我》兩本教科書,不看不知道,一看確實“嚇一跳”。這兩本書編寫得非常棒,可以看出學(xué)校和老師花費了大量的心思和汗水,既從孩子的成長需要出發(fā),又結(jié)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圖文并茂、凸顯趣味、立意高遠、突出主題。先從《走向非洲,走向大洋洲》來說,內(nèi)容豐富,不論是介紹非洲和大洋洲,從地理、歷史、人文風(fēng)俗、體育、風(fēng)景名勝等等,以及中非友誼、非洲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等等,讓孩子們了解更加全面的非洲和大洋洲。同時,在此提出一點小小的建議,作為開拓孩子們視野的讀本,我認為在內(nèi)容上應(yīng)該多多益善,能否在此基礎(chǔ)上還增加一些內(nèi)容,將非洲和大洋洲的大部分國家的特點都納入讀本的內(nèi)容。
從《智慧課程--人與自我》來說,抓住了人類發(fā)展最重要的課題--自我,教材從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兩個角度,精選了一些經(jīng)典的故事,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哲學(xué)思考、獨立探求的習(xí)慣和能力。以我個人的看法,我們的教育缺少一些培養(yǎng)孩子獨立個性和獨立人格的的教育,標準答案多,獨立性思考相對較少,這本教材在這方面開了個好頭,希望學(xué)校能繼續(xù)堅持下去,鼓勵孩子們?nèi)ンw會和認知豐富多彩的世界,并且每個孩子的體會不一定相同,但是每個孩子的體會都是自己的、獨特的和值得鼓勵的。
讀孩子的書,看孩子的事,聽孩子的話,懂孩子的心。一本好書能帶來啟迪,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和良師益友。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三
《老人與?!肥俏易钕矚g的一本書,告訴人們要有永不言敗、寧折不彎的精神。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老人常年獨自在海上打漁的生活。有一次他遇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的解數(shù)和鯊魚搏斗,鯊魚把能吃的肉全部吃光了。結(jié)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我很佩服老人這種永不言敗,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精神,而我正缺少這種精神與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記得有一次,我在家做數(shù)學(xué)練習(xí)題,由于輔導(dǎo)書是小姨從外地帶回的,一些題型并不熟悉,遇到難題就一躍而過了。這是,爸爸看見了,讓我仔細讀題,一遍讀不懂再讀一遍,直到讀懂。在那時,我想起了那位老人面對困難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不正是我需要的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迎難而上,把這些難題攻克。漸漸的,我喜歡上了做練習(xí)題,這也是對我學(xué)習(xí)的一種挑戰(zhàn)和鍛煉。無論學(xué)習(xí)還是工作,都需要這種精神。
在今后的學(xué)習(xí)中,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與挫折等著我們,只有像那位老人那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難,遇到困難鍥而不舍、永不言敗才能闖過這些暗礁險灘,戰(zhàn)勝困難這只攔路虎,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四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快樂火車俠》和《三只小豬》這兩本書,書可有意思了,首先讓我先向大家介紹《快樂火車俠》,故事說得是家長不要溺愛孩子,就像羊媽媽它溺愛小羊一樣,什么事都幫小羊做,小羊玩游戲時欺負小伙伴,媽媽也不批評它,有一天媽媽生病了,讓小羊去找醫(yī)生,小羊理都不理,幸虧火車俠來幫忙,媽媽才送到醫(yī)院,媽媽不在家時,小羊沒辦法了,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它不但學(xué)會了做家務(wù),還學(xué)會了關(guān)心別人??戳诉@個故事使我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爭取做一個好孩子。
下面我來說一說《三只小豬》的.故事,故事中的小豬們都應(yīng)該向老三學(xué)習(xí),房子蓋的又漂亮又結(jié)實,成功地抵擋住了大灰狼的襲擊,還把大灰狼的頭上撞個大包,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像老三學(xué)習(xí),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多動腦筋,不怕吃苦,要勤勞,不能像書中的老大、老二那樣,做事情三心二意,又不認真,又很貪玩,到最后吃苦受難的還是自己,讀完這個故事使我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以后我一定要踏踏實實的學(xué)習(xí),爭取做一個好學(xué)生。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五
在這個烈日炎炎的暑假終日沉浸在書海中,享受著書籍給我?guī)淼目鞓?。我?guī)е鴱娏业暮闷嫫纷x了《巧克力味的暑假》這本書。
這本書說的是小學(xué)畢業(yè)生項心儀,雖然通過了畢業(yè)考,但也嘗到了畢業(yè)的獨特滋味。曾親密相處了六年的四個好朋友,在畢業(yè)之后勞燕分飛,心中那無限的孤獨和無奈,只有自己才能體會。所幸的是他又到了新同學(xué)和朋友……友誼的滋味,對她來說,猶如巧克力一般苦澀而又甜美。
雖然我不是畢業(yè)生,但卻能體會到暑假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我的暑假也是多姿多彩的呢!我每天都按時按量的完成老師布置的暑假作業(yè),此外媽媽還幫我安排了許多課外小練習(xí),因此我的暑假生活是十分充實的,而我最開心的事就是去哥哥、姐姐家作客,我們在一起互相玩耍,別提有多開心了,我會珍惜自己的每一個假期,爭取成為時間的主人。
她有巧克力味的暑假,我也有豐富多彩的暑假!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六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牛漢先生的文章,從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懷念,牛漢先生對他第一本書的懷念,對于父親的懷念,還有對那段時光的懷念。
牛漢先生人生中的第一本書,是他小學(xué)一年級的課本,雖然是課本但是對他的意義很重大。這本書有著父親曾經(jīng)理解的愛、細膩的愛;有著同學(xué)、朋友之間有福同享的友情;有著上課時與老師的趣事和同年的回憶……那不僅是一本書,更是牛漢先生人生的第一課。每一個故事,每一個字眼都透露著深深地懷念。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匆匆》里曾寫過,桃花去了還會再開,燕子去了還會再來,楊柳枯了還會再青可日子去了,卻再也回不來。很多很多的時間從眼前流去,從指縫中流逝。
對于少年來說,童年那段無憂無慮的生活已經(jīng)成為過去;對于青年來說,少年那些沒心沒肺的生活已經(jīng)成為回憶;對于成人來說,青年那種無所畏懼的沖勁已經(jīng)成為歷史;對于老人來說,成人時的干勁已經(jīng)成為故事……很多人都活在回憶和羨慕中,他們回憶著那些陳年舊事,盼望著回到從前。
時間不回頭的走了,那么的義無反顧,它不留戀什么。若它是美好的,它不需要回頭看什么,因為他是令人羨慕的;若它是枯燥的,他也不需要回頭看什么,因為它早已沒有資格回頭。
時間已經(jīng)過去,不會再回來,所以請不要再窺視那些已經(jīng)過去的悲傷的往事,珍惜現(xiàn)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擴大到身邊的親人、老師、朋友。珍惜好你擁有的一切,才是對從前失去的最好的懷念和未來最好的憧憬。
牛漢先生說:“人不能忘本?!蔽覀冊诤煤谜湎碛械囊磺械耐瑫r,要記得那些愛我們的人,和值得我們珍惜的、我們珍惜過的東西。
時不再來,時光不會再回來;失不再來,失去也不會再回來。若不珍惜,所有的一切都將和時間一樣,成為過去。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七
童年的記憶是美好純真的,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就表達了她對童年無限的眷戀和懷念,也讓我印象深刻。
《冬陽·童年·駱駝隊》主要寫的是作者林海音在童年時的那些趣事:學(xué)駱駝咀嚼的樣子;想象駝鈴的用處;想替駱駝剪毛;詢問駱駝的去處。這些小小的卻充滿著童真的事情,體現(xiàn)出作者的童年生活非常的美好,以及小作者天真可愛的形象和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念。
讀完這篇文章,小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也讓我感覺到童年不只是在作者林海音的生活中非常美好,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每個人在童年中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樂趣,童年這些美好純真的回憶,也都藏在每個人的心底,當(dāng)自己想起這些美好的回憶,也都會像小作者那樣對童年有著無限的眷戀和懷念。
記憶里,每當(dāng)媽媽回憶童年的事情,都露出得意的神情,雖然媽媽小時家里非常貧困,外公、外婆去外地工作,媽媽只有八歲,就與當(dāng)年10歲的舅舅,遠離父母,獨立當(dāng)家作主了,過節(jié)還學(xué)大人,燒點魚肉作佳肴;雪地里捕麻雀;爛泥田里挖泥鰍等等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
我可以從媽媽的語氣和神情中看出媽媽對童年的懷念和眷戀。也令我向往不已?;蛟S每個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也都有對童年的美好回憶,讓童年的回憶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八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是查爾斯·金斯利的《水孩子》。
《水孩子》講的是:在愛爾蘭北鎮(zhèn)住著一個掃煙囪的孩子——湯姆。他不會讀書寫字,也不知道他的爸爸媽媽是誰,只是每天被他那狠毒的老板逼著替人家清掃煙囪,所以挨打挨餓是家常便飯。
有一次,湯姆跟著他的老板葛林去約翰爵士府上去掃煙囪,在煙道里走錯了路,來到一個小姑娘的家里,可是那里的老保姆覺得湯姆是來頭東西的,便派人去追他。湯姆雖然躲過了他們,可是由于找水的時候掉進了水里,變成了一個水孩子。
湯姆為了變成真正的男子漢,就去天外天找他的老板葛林,然后幫助他。在這一路上遇到了許多古怪的事,最后,他終于變成了男子漢。
這本書講了水孩子從一個調(diào)皮的壞孩子變成一個勇敢、聰明、又懂事的好孩子。湯姆正確第面對自己的錯誤和缺點,不逃避,從點滴小事做起,不斷改進與完善自己,終于成為一個男子漢。
在仙女勸說湯姆去找他老板的時候,湯姆本來不想去,可是后來還是去了,并用愛心感動了葛林。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要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要學(xué)會寬容別人。而且不管在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棄,就咬著牙也要挺過去。
這是一本滋潤心田的書,這本書就像精神大餐,這些道理讓我深受啟發(fā)。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九
這段時間看了三本書,一本是《培養(yǎng)高情商的孩子》,其他兩本都是蔣佩蓉老師的,《豐盈心態(tài)養(yǎng)孩子》和《佩蓉教孩子學(xué)禮儀》。
對于《培養(yǎng)高情商的孩子》,其實大部分內(nèi)容我是不陌生的,他把家長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忽視型、否定型、放任型和理智型四種。當(dāng)然要學(xué)習(xí)第四種了。同一件事情,四種父母的做法有鮮明的區(qū)別。這樣很有利于你明白作者的意思。緊接著是理智型父母處理情緒的幾個步驟。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共情和引導(dǎo)。因為放任型父母和理智型父母都會和孩子共情,但是他們的區(qū)別是引導(dǎo),是沉浸在孩子的情緒中還是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出口。還有一個原則也是很實用的,就是所以的情緒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行為不是,孩子要改正的是行為而不是情緒。這本書也不薄,我卻不記得什么了,以后還得翻一翻吧。
蔣佩蓉老師的書,我覺得理論不是很強,()但是他強調(diào)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智商、情商、品商和逆商。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要辯證的看待困難,這樣父母就不容易焦慮。
最讓我受益的是她對禮儀的強調(diào),尤其是他對禮儀的理解。是為別人著想。雖然一些具體的做法我記得不清楚,但是這個理解很關(guān)鍵,不是為了顯示自己多有教養(yǎng)。一些細節(jié)也值得學(xué)習(xí),比如邀請別人做客。所以《佩蓉教孩子學(xué)禮儀》以后還會再看。然后是他的《豐盈心態(tài)養(yǎng)孩子》,第一張給大家講了一些中西教育的差別,讓我更清楚、更客觀的認識西方教育,不會盲目崇拜。一些國外名牌大學(xué)對學(xué)生的要求,也可以看出,成績不是唯一的尺度。國內(nèi)的現(xiàn)狀不能決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而且對一些打算移民的家庭的忠告也非常中肯,雖然不打算移民,但是了解一些別人的處境,總是好事。
他的一些理論知識用自己和自己三個孩子的切身切力來說明,更有信服力。以后也會再翻開一些。
總而言之,這三本書看的似乎不是很用心,能記得的似乎很少,以后看書要更用心一點。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十
“因為無法打開,看不見沙漏里的沙究竟還有多少,也聽不見那沙漏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的確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來的世界的那一刻,我們的手上緊緊攥著時間的存折,來到世界以后,我們的手上又多了一本存折叫做金錢。
從小到大,一直有人告訴我們:“時間就是金錢。”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時間是意義與價值?!睍r間不是金錢,金錢更不等于時間;金錢是可以觸摸的一沓紙,可以看到的一串抽象數(shù)字;而時間,你無法觸及,無法儲存,更無法查看這本存折中的“余額”。
龍應(yīng)臺還這樣告訴我們:“原來,這兩本存折之間,是斬釘截鐵的反比關(guān)系的。你在那一本存折所賺取的每一分‘金錢’的累積,都是用這一本存折里的每一寸‘時間’去換來的。而且,更驚人的是,‘金錢’和‘時間’的兩種‘幣值’是不流通、不兌換、不對等的貨幣——一旦用出,你不能用那本存折里的‘金錢’回頭來換取已經(jīng)支付出去的‘時間’。任何代價、任何數(shù)字,都無法兌換?!?BR> 樸素氣息的字里行間,我的心弦被深深撥動,不由地感慨萬千:如果時間和金錢之間花上了等號,那么時間就變更了本質(zhì),變成了可以儲藏,可以積蓄,可以隨意交換的東西;如果時間和金錢和金錢之間畫上了等號,那么時間就失去了價值,無所不有的秦始皇就不必要貪生怕死,苦苦尋求仙藥;如果時間和金錢之間畫上了等號,那么時間就失去了意義,冷冰冰的金錢就會像時間那樣隨心所欲,能給人以溫暖,富有活力,時間也就變成了永無止境的廢物了……時間不等于金錢!富人對“金錢”說:“你對我太重要了!”;窮人對“金錢”說:“你對我太太重要了!”;而“時間”對“金錢”說:“你若能把我換回來,你就太太太重要了!”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洛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dāng)?shù)氐囊晃桓晃?。?dāng)警察說扶他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富翁的別墅說:“那不是你的家嗎?”“那時我的房子?!备晃陶f。守財奴一生捧著錢袋子睡覺,整日為錢擔(dān)憂,可是他們臨死時可以帶著這些到天堂嗎?“拜金主義”為了錢而披星戴月地工作,不斷地支付時間,消耗自己的身體,可是他們往往沒有時間去陪伴家人、感受愛的溫暖;他們沒有時間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多彩;他們甚至沒有時間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精致……他們整日生活在煩惱與糾結(jié)之中,只知道皺著眉頭看著金錢存折,只感受到煩!累!很多這樣的富翁在風(fēng)燭殘年之際回頭看過去的路,卻發(fā)現(xiàn)存折上長長的數(shù)字與自己過去失去的時間一點也不對等,這是一場極不公平的交易!這些富翁往往是在最后猛然醒悟,悔恨交加。
我們固然害怕失去,但是在強大的命運面前,渺小的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想,也只有在用“金錢”上越來越慷慨,在用“時間”上越來越吝嗇吧。
去追求夢想吧,去享受生活吧,去實現(xiàn)價值吧!很多前人已經(jīng)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雷鋒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二歲,可是他出差一千里,還是做了一火車,自己省吃儉用把工資全部捐給國家,他是真正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中去,奉獻全身心;皮埃爾·居里和居里夫人夜以繼日地做實驗,爭分奪秒,在試驗成功后將自己含辛茹苦發(fā)現(xiàn)的鐳造福人類,將自己的獎金全部捐獻給戰(zhàn)爭中的法國;魯迅先生享年僅五十多歲,可他卻用手上的筆,一次次深切地呼喚著:“救救孩子!”他告訴我們:“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你是否像他們這樣,把時間利用得如此意義深刻呢?他們的時間已經(jīng)不存在了,可是這份意義永存,這份精神永恒!
在時光的哀曲中,只有杜秋娘在幽幽地唱著:“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BR> ……。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十一
本書以作者在美國華爾街工作的經(jīng)歷,結(jié)合美國的金融發(fā)展史,并對其中的金錢政治交易、經(jīng)濟危機進行抽絲剝繭般的分析,循序漸進,淺顯易讀。相較于《貨幣戰(zhàn)爭》系列對大家族金融發(fā)展歷史的敘述,本書更為貼近普通人日常生活中與經(jīng)濟相關(guān)的信息,如股票、期貨、基金、債券等諸多領(lǐng)域??赡苁潜緯髡唛L期工作于華爾街的緣故,因此書中所敘述的內(nèi)容幾乎清一色圍繞華爾街展開。通過對華爾街財經(jīng)新聞、周刊和報紙進行描寫,進行閱讀帶入,進而以列舉的方式對美國金融史、近一個世紀歷次金融風(fēng)暴,結(jié)合自己身邊的金融案例的描寫與分析,一方面反映出人性本惡的源頭——貪婪;一方面反映人性貪婪背后的丑惡與可悲,丑惡在于華爾街的資本家以出不窮的`金融衍生品包裝風(fēng)險,借助金融杠桿的操作方式以小搏大的賭徒心態(tài)。同時揭示出華爾街金融資本唯利是圖的根本屬性。對美國著名富豪家族的介紹、西方金融丑聞的講解以及金融市場監(jiān)管機制的分析對未來中國金融行業(yè)發(fā)展或有參考意義。
本書首先輕描淡寫的描繪了在華爾街工作的日?!侣劊瑳]有新聞才是好新聞。其次,本書對基本金融知識概念進行普及,作者以親身經(jīng)驗,呼吁廣大百姓腳踏實地,遠離“毒品——股票、做空、期貨?!痹俅危緯敿氈v解了美國金融史,無央行——第一央行——無央行——第二央行——無央行——美聯(lián)儲,其間種種經(jīng)歷既是金融史也是血淚史,間接也說明了為何美國人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為何長袖善舞。更次,作者對美國歷史上的富豪家族進行了大致羅列,并對他們的價值觀進行了簡要介紹,指出與中國“富不過三代”不同之處在于:一、國家立法層面,嚴格苛刻的遺產(chǎn)稅制度;二、宗教信仰,美國的富豪更多的選擇回饋社會;三、家庭教育,對于子女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子女的選擇并加以支持,而非定要子承父業(yè)。最后,本書通過對全球數(shù)起金融資本丑聞的敘述,尤其是英國銀行丑聞、西門子丑聞、結(jié)合目前金融市場監(jiān)管制度進行了分析,指出中國的銀行由于目前只是貸款經(jīng)營而未涉及債券業(yè)務(wù),不屬于混合經(jīng)營,因而也就沒有美國銀行的弊端,但是相應(yīng)的資本回報也就少了很多。同時,還對未來金融市場監(jiān)管進行的展望。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十二
“因為無法打開,看不見沙漏里的沙究竟還有多少,也聽不見那沙漏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的確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來的世界的那一刻,我們的手上緊緊攥著時間的存折,來到世界以后,我們的手上又多了一本存折叫做金錢。
從小到大,一直有人告訴我們:“時間就是金錢。”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時間是意義與價值。”時間不是金錢,金錢更不等于時間;金錢是可以觸摸的一沓紙,可以看到的一串抽象數(shù)字;而時間,你無法觸及,無法儲存,更無法查看這本存折中的“余額”。
也許是我們真的太年輕,不懂得時間的寶貴。是的,我們手中是有大把大把的時間,我們有大把大把的青春可以揮霍,但是在這之前,我們一定要想清楚:我們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還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或僅僅是為了漫無目的的只圖娛樂與痛快?我們讀過太多像“一寸光陰一寸金”、“白駒過隙”之類的句子,但是真正能牢記于心并實踐的,能有幾個?我們太年輕,的擔(dān)心就是錢不夠花,我們的想法是:未來的道路還遠著呢,沒有錢可怎么行?所以我們一味的去追求金錢,不斷地把時間換成金錢。時間一次次與我們擦肩而過,無聲無息地悄悄逝去......
兩本存折讀后感作文全文(第2頁)〖文字大?。捍笾行 烬垜?yīng)臺還這樣告訴我們:“原來,這兩本存折之間,是斬釘截鐵的反比關(guān)系的。你在那一本存折所賺取的每一分‘金錢’的累積,都是用這一本存折里的每一寸‘時間’去換來的。而且,更驚人的是,‘金錢’和‘時間’的兩種‘幣值’是不流通、不兌換、不對等的貨幣——一旦用出,你不能用那本存折里的‘金錢’回頭來換取已經(jīng)支付出去的‘時間’。任何代價、任何數(shù)字,都無法兌換?!?BR> 樸素氣息的字里行間,我的心弦被深深撥動,不由地感慨萬千:如果時間和金錢之間花上了等號,那么時間就變更了本質(zhì),變成了可以儲藏,可以積蓄,可以隨意交換的東西;如果時間和金錢和金錢之間畫上了等號,那么時間就失去了價值,無所不有的秦始皇就不必要貪生怕死,苦苦尋求仙藥;如果時間和金錢之間畫上了等號,那么時間就失去了意義,冷冰冰的金錢就會像時間那樣隨心所欲,能給人以溫暖,富有活力,時間也就變成了永無止境的廢物了......時間不等于金錢!富人對“金錢”說:“你對我太重要了!”;窮人對“金錢”說:“你對我太太重要了!”;而“時間”對“金錢”說:“你若能把我換回來,你就太太太重要了!”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洛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dāng)?shù)氐囊晃桓晃?。?dāng)警察說扶他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富翁的別墅說:“那不是你的家嗎?”“那時我的房子?!备晃陶f。守財奴一生捧著錢袋子睡覺,整日為錢擔(dān)憂,可是他們臨死時可以帶著這些到天堂嗎?“拜金主義”為了錢而披星戴月地工作,不斷地支付時間,消耗自己的身體,可是他們往往沒有時間去陪伴家人、感受愛的溫暖;他們沒有時間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多彩;他們甚至沒有時間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精致......他們整日生活在煩惱與糾結(jié)之中,只知道皺著眉頭看著金錢存折,只感受到煩!累!很多這樣的富翁在風(fēng)燭殘年之際回頭看過去的路,卻發(fā)現(xiàn)存折上長長的數(shù)字與自己過去失去的時間一點也不對等,這是一場極不公平的交易!這些富翁往往是在最后猛然醒悟,悔恨交加。
我們固然害怕失去,但是在強大的命運面前,渺小的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想,也只有在用“金錢”上越來越慷慨,在用“時間”上越來越吝嗇吧。
去追求夢想吧,去享受生活吧,去實現(xiàn)價值吧!很多前人已經(jīng)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雷鋒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二歲,可是他出差一千里,還是做了一火車,自己省吃儉用把工資全部捐給國家,他是真正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中去,奉獻全身心;皮埃爾·居里和居里夫人夜以繼日地做實驗,爭分奪秒,在試驗成功后將自己含辛茹苦發(fā)現(xiàn)的鐳造福人類,將自己的獎金全部捐獻給戰(zhàn)爭中的法國;魯迅先生享年僅五十多歲,可他卻用手上的筆,一次次深切地呼喚著:“救救孩子!”他告訴我們:“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你是否像他們這樣,把時間利用得如此意義深刻呢?他們的時間已經(jīng)不存在了,可是這份意義永存,這份精神永恒!
在時光的哀曲中,只有杜秋娘在幽幽地唱著:“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ㄩ_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不要等到一場戲劇的謝幕才知道主角是自己,不要等自己快要離開的今天才想起昨天猶豫而沒看的海。兩本存折,掂量,思量。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十三
暑假里,我讀了《格列佛游記》這本書,這本書是大名鼎鼎的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所作,這本書很生動、有趣,讓我讀著愛不釋手,但是也讓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發(fā)和作者對現(xiàn)實的諷刺。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叫格列佛的人,航海旅行,四次漂泊到了很多奇異的國家,展開一場冒險之旅。
在小人國,作者諷刺了當(dāng)代社會的貪心,社會中很多人都想追求的更多,但是最后的貪心一定會走向歧途,害人害己,而勤勞、淳樸的人們卻會一直幸福的生活著。
在巨人國作者贊揚了社會上那些正直不求功名的人。正直清廉的人,一定會受到人們的擁戴,成為人的榜樣,交到很多的朋友。
在飛島國,作者借用飛島國的人諷刺了社會中那些只會紙上談兵、夸夸其談、不腳踏實地的人。做人要腳踏實地,只會說說不會干的人,才是最懶惰的人。
在慧因國,作者想讓我們不要有“撒謊”,不要“嫉妒”,不要“不信任”,也不要“懷疑”,作者還借用“野胡”諷刺了人類戰(zhàn)爭的丑惡、人類的心靈,最后格列佛也成為諷刺的對象,他看不到人的優(yōu)點,只看人的缺點。
《格列佛游記》真是一本好書,他揭發(fā)了人的丑態(tài),這些啟發(fā)需要我們?nèi)ダ斡洠W(xué)習(xí)美德。
以上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暑假讀,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一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jīng)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后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jīng)歷了從未經(jīng)受的艱難考驗,終于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jié)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么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边@就是《老人與?!废虢沂镜恼芾怼2豢煞裾J,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dāng)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并努力去戰(zhàn)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后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jīng)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xiàn)了。曾經(jīng)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斗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于挑戰(zhàn)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后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zhàn)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墒?,在理想主義者眼里,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xié)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zhàn),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zhàn)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zhàn)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zhàn),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在圖書館里,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么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chǎn)生這么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dāng)混亂的時期,二戰(zhàn)的陰云尚未散去,冷戰(zhàn)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fā)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nèi)狈硐?,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現(xiàn)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于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天啊!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新生力量,自然已經(jīng)習(xí)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yīng)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yīng)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從小我們就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想當(dāng)科學(xué)家、醫(yī)生、護士、老師……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難道我們年輕人就該讓生活變得如此混沌?是的,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吧!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二
--讀《智慧課程》和《國際理解--走進非洲和大洋洲》讀后感。
404班劉唇跫頁。
讀著,讀著,我一下子就被書中的內(nèi)容深深地吸引了!《國際理解--走進非洲和大洋洲》就像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小導(dǎo)游一樣,帶我在美麗的非洲和大洋洲里暢游了一番。雖然書中的內(nèi)容沒有包羅萬象,文字表述也不是很多,但是那些精美、艷麗的圖片足以讓孩子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了。對于一個小學(xué)四年級的孩子來說,視覺上的感官刺激最容易讓他們能很快地被事物所吸引。孩子看見我讀的目不轉(zhuǎn)睛,連忙放下手中的筆,要和我一起讀呢!
看完這兩本書后,我想了很多。其實這兩本書不光是給孩子們的禮物,我更覺得是給我們大人們的一份珍貴禮物。在如今這個到處都充滿著浮躁和不安的環(huán)境里,我們總是太急了,不愿意給孩子太多等待的時間了;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焦慮轉(zhuǎn)化成孩子的焦慮,很少能靜下心來,多抽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了。一邊是緊張而又忙碌的繁瑣工作,一邊是家里忙不完的瑣碎小事,原本和孩子約定的許多事情都還沒有一一兌現(xiàn),現(xiàn)在想想挺對不起孩子的??戳诉@兩本書后,回想一下在我們眼里孩子曾經(jīng)犯下的“滔天大罪”,其實正是孩子那幼小而純真的“理所當(dāng)然”吧!而我們只知道一味地教育孩子應(yīng)該這樣做,不應(yīng)該那樣做,卻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去引導(dǎo)他們。誠如書中所言,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一是優(yōu)秀,二是幸福,而這兩者都離不開智慧。希望孩子能從這兩本書中學(xué)到智慧、擁有智慧、運用智慧、創(chuàng)造智慧!
非常感謝學(xué)校為每一位外小學(xué)子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這讓我忽然想到了外小的校訓(xùn):從這里走向世界!是的,真心希望每一位外小學(xué)子都能從這里了解世界,從這里認識世界,從這里成功地走向世界!
讓孩子了解非洲,走近非洲。
---《走向非洲,走向大洋洲》讀后感。
東湖外小404班趙偉成家長(陳紅)。
今晚,我沾了兒子的光,懷著好奇的心理讀到了外小的國際理解教育課本之《走向非洲,走向大洋洲》。在絢麗的畫面和濃濃的書香中,非洲--這片遙遠的大洋彼岸的熱土,一下子和我們近在咫尺。
黑人、沙漠、黃金和貧窮……如果說這是之前我所了解的淺顯甚至淺薄的非洲的話,那么,在這冊圖文并茂的書中,它告訴了我們更多。
非洲,赤誠的自然之子。
且不說廣袤的撒哈拉沙漠,縱貫非洲大陸東北部的尼羅河流,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還有地球上最大的傷疤--東非大裂谷,奇特的自然景觀是上帝賦予這片土地最珍貴的財富,讓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更讓我們驚嘆和油然而心生敬意的,是非洲人民對大自然的熱愛、敬畏與膜拜,令我們這些自詡文明程度更高的人,汗顏。
對自然的熱愛與崇拜從非洲人的諸多習(xí)俗便可見一斑:如非洲土著人常將天堂鳥的羽毛插在耳邊,象征對天空和鳥類的崇拜;居住在阿朗卡蒂山中的藍天和白云之間的科瑪人則被稱為“天民”,科瑪女人喜歡在腰間系一根繩子,把采集得來的枝條和樹葉別在上面,就成了一件“美麗的裙子”;俾格米人不信宗教,崇尚森林,視森林為“父母親”,而他們則是森林之子……非洲人早已與自然同聲同氣,同為一體。
非洲,古老文明的搖籃。
非洲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遠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建立的古埃及王國,曾創(chuàng)造了以金字塔為象征的燦爛文化。迦太基文化、諾克文化等也都給非洲留下了輝煌的歷史。
橫跨亞非兩大洲的埃及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金字塔是其古老文明的代表。埃及共有80多座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它獨特的工藝、精湛的建筑技術(shù)以及其所代表的法老文化迄今為止仍有諸多解不開的謎團,吸引著世人追逐的目光。另外,埃及艷后的古老傳說一直是西方好萊塢百拍不厭的經(jīng)典題材,而主人公女皇克麗奧佩特拉則成為擁有非凡的智慧、風(fēng)流和美貌的永久象征。
非洲,和我們并不遙遠。
從古至今,中國人的目光和足跡從未離開過非洲。七百年前,鄭和第七次遠航時經(jīng)由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進行過貿(mào)易活動,也許那里還回響著時空的足音;四十年前,臺灣女作家三毛在撒哈拉生活過幾年,寫下的《撒哈拉的故事》曾令無數(shù)讀者神往;今日,有無數(shù)的中國志愿者、建設(shè)者遠離家鄉(xiāng),奔赴非洲,為非洲人民帶去了醫(yī)療、鐵路、住房等的援助、援建……中非人民早已是永遠的朋友!
從地域上來說,也許我們和非洲之間隔著萬水千山,但從文化和民族交流上來說,我們都是世界上親如一家的兄弟姐妹。這本書,為孩子更好地了解非洲、走近非洲,為培養(yǎng)孩子從小擁有開放、平等的國際視野打開了一扇窗口!這本書,同時也讓家長能夠更好地站在國際的平臺上與孩子進行交流,和學(xué)校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孩子從這扇窗口看見更廣闊的世界,從而走向世界!
感謝這冊精美的.課本,感謝外??!
外小東區(qū)404班楊濟庭家長。
一直以為教科書是孩子的專利,這一次根據(jù)學(xué)校的倡議,在兒子的一再要求下,靜下心來認真讀了國際理解教育小學(xué)生讀本《走向非洲,走向大洋洲》和《智慧課程-人與自我》兩本教科書,不看不知道,一看確實“嚇一跳”。這兩本書編寫得非常棒,可以看出學(xué)校和老師花費了大量的心思和汗水,既從孩子的成長需要出發(fā),又結(jié)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圖文并茂、凸顯趣味、立意高遠、突出主題。先從《走向非洲,走向大洋洲》來說,內(nèi)容豐富,不論是介紹非洲和大洋洲,從地理、歷史、人文風(fēng)俗、體育、風(fēng)景名勝等等,以及中非友誼、非洲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等等,讓孩子們了解更加全面的非洲和大洋洲。同時,在此提出一點小小的建議,作為開拓孩子們視野的讀本,我認為在內(nèi)容上應(yīng)該多多益善,能否在此基礎(chǔ)上還增加一些內(nèi)容,將非洲和大洋洲的大部分國家的特點都納入讀本的內(nèi)容。
從《智慧課程--人與自我》來說,抓住了人類發(fā)展最重要的課題--自我,教材從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兩個角度,精選了一些經(jīng)典的故事,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哲學(xué)思考、獨立探求的習(xí)慣和能力。以我個人的看法,我們的教育缺少一些培養(yǎng)孩子獨立個性和獨立人格的的教育,標準答案多,獨立性思考相對較少,這本教材在這方面開了個好頭,希望學(xué)校能繼續(xù)堅持下去,鼓勵孩子們?nèi)ンw會和認知豐富多彩的世界,并且每個孩子的體會不一定相同,但是每個孩子的體會都是自己的、獨特的和值得鼓勵的。
讀孩子的書,看孩子的事,聽孩子的話,懂孩子的心。一本好書能帶來啟迪,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和良師益友。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三
《老人與?!肥俏易钕矚g的一本書,告訴人們要有永不言敗、寧折不彎的精神。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老人常年獨自在海上打漁的生活。有一次他遇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的解數(shù)和鯊魚搏斗,鯊魚把能吃的肉全部吃光了。結(jié)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我很佩服老人這種永不言敗,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精神,而我正缺少這種精神與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記得有一次,我在家做數(shù)學(xué)練習(xí)題,由于輔導(dǎo)書是小姨從外地帶回的,一些題型并不熟悉,遇到難題就一躍而過了。這是,爸爸看見了,讓我仔細讀題,一遍讀不懂再讀一遍,直到讀懂。在那時,我想起了那位老人面對困難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不正是我需要的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迎難而上,把這些難題攻克。漸漸的,我喜歡上了做練習(xí)題,這也是對我學(xué)習(xí)的一種挑戰(zhàn)和鍛煉。無論學(xué)習(xí)還是工作,都需要這種精神。
在今后的學(xué)習(xí)中,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與挫折等著我們,只有像那位老人那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難,遇到困難鍥而不舍、永不言敗才能闖過這些暗礁險灘,戰(zhàn)勝困難這只攔路虎,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四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快樂火車俠》和《三只小豬》這兩本書,書可有意思了,首先讓我先向大家介紹《快樂火車俠》,故事說得是家長不要溺愛孩子,就像羊媽媽它溺愛小羊一樣,什么事都幫小羊做,小羊玩游戲時欺負小伙伴,媽媽也不批評它,有一天媽媽生病了,讓小羊去找醫(yī)生,小羊理都不理,幸虧火車俠來幫忙,媽媽才送到醫(yī)院,媽媽不在家時,小羊沒辦法了,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它不但學(xué)會了做家務(wù),還學(xué)會了關(guān)心別人??戳诉@個故事使我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爭取做一個好孩子。
下面我來說一說《三只小豬》的.故事,故事中的小豬們都應(yīng)該向老三學(xué)習(xí),房子蓋的又漂亮又結(jié)實,成功地抵擋住了大灰狼的襲擊,還把大灰狼的頭上撞個大包,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像老三學(xué)習(xí),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多動腦筋,不怕吃苦,要勤勞,不能像書中的老大、老二那樣,做事情三心二意,又不認真,又很貪玩,到最后吃苦受難的還是自己,讀完這個故事使我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以后我一定要踏踏實實的學(xué)習(xí),爭取做一個好學(xué)生。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五
在這個烈日炎炎的暑假終日沉浸在書海中,享受著書籍給我?guī)淼目鞓?。我?guī)е鴱娏业暮闷嫫纷x了《巧克力味的暑假》這本書。
這本書說的是小學(xué)畢業(yè)生項心儀,雖然通過了畢業(yè)考,但也嘗到了畢業(yè)的獨特滋味。曾親密相處了六年的四個好朋友,在畢業(yè)之后勞燕分飛,心中那無限的孤獨和無奈,只有自己才能體會。所幸的是他又到了新同學(xué)和朋友……友誼的滋味,對她來說,猶如巧克力一般苦澀而又甜美。
雖然我不是畢業(yè)生,但卻能體會到暑假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我的暑假也是多姿多彩的呢!我每天都按時按量的完成老師布置的暑假作業(yè),此外媽媽還幫我安排了許多課外小練習(xí),因此我的暑假生活是十分充實的,而我最開心的事就是去哥哥、姐姐家作客,我們在一起互相玩耍,別提有多開心了,我會珍惜自己的每一個假期,爭取成為時間的主人。
她有巧克力味的暑假,我也有豐富多彩的暑假!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六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牛漢先生的文章,從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懷念,牛漢先生對他第一本書的懷念,對于父親的懷念,還有對那段時光的懷念。
牛漢先生人生中的第一本書,是他小學(xué)一年級的課本,雖然是課本但是對他的意義很重大。這本書有著父親曾經(jīng)理解的愛、細膩的愛;有著同學(xué)、朋友之間有福同享的友情;有著上課時與老師的趣事和同年的回憶……那不僅是一本書,更是牛漢先生人生的第一課。每一個故事,每一個字眼都透露著深深地懷念。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匆匆》里曾寫過,桃花去了還會再開,燕子去了還會再來,楊柳枯了還會再青可日子去了,卻再也回不來。很多很多的時間從眼前流去,從指縫中流逝。
對于少年來說,童年那段無憂無慮的生活已經(jīng)成為過去;對于青年來說,少年那些沒心沒肺的生活已經(jīng)成為回憶;對于成人來說,青年那種無所畏懼的沖勁已經(jīng)成為歷史;對于老人來說,成人時的干勁已經(jīng)成為故事……很多人都活在回憶和羨慕中,他們回憶著那些陳年舊事,盼望著回到從前。
時間不回頭的走了,那么的義無反顧,它不留戀什么。若它是美好的,它不需要回頭看什么,因為他是令人羨慕的;若它是枯燥的,他也不需要回頭看什么,因為它早已沒有資格回頭。
時間已經(jīng)過去,不會再回來,所以請不要再窺視那些已經(jīng)過去的悲傷的往事,珍惜現(xiàn)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擴大到身邊的親人、老師、朋友。珍惜好你擁有的一切,才是對從前失去的最好的懷念和未來最好的憧憬。
牛漢先生說:“人不能忘本?!蔽覀冊诤煤谜湎碛械囊磺械耐瑫r,要記得那些愛我們的人,和值得我們珍惜的、我們珍惜過的東西。
時不再來,時光不會再回來;失不再來,失去也不會再回來。若不珍惜,所有的一切都將和時間一樣,成為過去。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七
童年的記憶是美好純真的,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就表達了她對童年無限的眷戀和懷念,也讓我印象深刻。
《冬陽·童年·駱駝隊》主要寫的是作者林海音在童年時的那些趣事:學(xué)駱駝咀嚼的樣子;想象駝鈴的用處;想替駱駝剪毛;詢問駱駝的去處。這些小小的卻充滿著童真的事情,體現(xiàn)出作者的童年生活非常的美好,以及小作者天真可愛的形象和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念。
讀完這篇文章,小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也讓我感覺到童年不只是在作者林海音的生活中非常美好,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每個人在童年中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樂趣,童年這些美好純真的回憶,也都藏在每個人的心底,當(dāng)自己想起這些美好的回憶,也都會像小作者那樣對童年有著無限的眷戀和懷念。
記憶里,每當(dāng)媽媽回憶童年的事情,都露出得意的神情,雖然媽媽小時家里非常貧困,外公、外婆去外地工作,媽媽只有八歲,就與當(dāng)年10歲的舅舅,遠離父母,獨立當(dāng)家作主了,過節(jié)還學(xué)大人,燒點魚肉作佳肴;雪地里捕麻雀;爛泥田里挖泥鰍等等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
我可以從媽媽的語氣和神情中看出媽媽對童年的懷念和眷戀。也令我向往不已?;蛟S每個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也都有對童年的美好回憶,讓童年的回憶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八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是查爾斯·金斯利的《水孩子》。
《水孩子》講的是:在愛爾蘭北鎮(zhèn)住著一個掃煙囪的孩子——湯姆。他不會讀書寫字,也不知道他的爸爸媽媽是誰,只是每天被他那狠毒的老板逼著替人家清掃煙囪,所以挨打挨餓是家常便飯。
有一次,湯姆跟著他的老板葛林去約翰爵士府上去掃煙囪,在煙道里走錯了路,來到一個小姑娘的家里,可是那里的老保姆覺得湯姆是來頭東西的,便派人去追他。湯姆雖然躲過了他們,可是由于找水的時候掉進了水里,變成了一個水孩子。
湯姆為了變成真正的男子漢,就去天外天找他的老板葛林,然后幫助他。在這一路上遇到了許多古怪的事,最后,他終于變成了男子漢。
這本書講了水孩子從一個調(diào)皮的壞孩子變成一個勇敢、聰明、又懂事的好孩子。湯姆正確第面對自己的錯誤和缺點,不逃避,從點滴小事做起,不斷改進與完善自己,終于成為一個男子漢。
在仙女勸說湯姆去找他老板的時候,湯姆本來不想去,可是后來還是去了,并用愛心感動了葛林。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要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要學(xué)會寬容別人。而且不管在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棄,就咬著牙也要挺過去。
這是一本滋潤心田的書,這本書就像精神大餐,這些道理讓我深受啟發(fā)。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九
這段時間看了三本書,一本是《培養(yǎng)高情商的孩子》,其他兩本都是蔣佩蓉老師的,《豐盈心態(tài)養(yǎng)孩子》和《佩蓉教孩子學(xué)禮儀》。
對于《培養(yǎng)高情商的孩子》,其實大部分內(nèi)容我是不陌生的,他把家長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忽視型、否定型、放任型和理智型四種。當(dāng)然要學(xué)習(xí)第四種了。同一件事情,四種父母的做法有鮮明的區(qū)別。這樣很有利于你明白作者的意思。緊接著是理智型父母處理情緒的幾個步驟。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共情和引導(dǎo)。因為放任型父母和理智型父母都會和孩子共情,但是他們的區(qū)別是引導(dǎo),是沉浸在孩子的情緒中還是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出口。還有一個原則也是很實用的,就是所以的情緒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行為不是,孩子要改正的是行為而不是情緒。這本書也不薄,我卻不記得什么了,以后還得翻一翻吧。
蔣佩蓉老師的書,我覺得理論不是很強,()但是他強調(diào)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智商、情商、品商和逆商。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要辯證的看待困難,這樣父母就不容易焦慮。
最讓我受益的是她對禮儀的強調(diào),尤其是他對禮儀的理解。是為別人著想。雖然一些具體的做法我記得不清楚,但是這個理解很關(guān)鍵,不是為了顯示自己多有教養(yǎng)。一些細節(jié)也值得學(xué)習(xí),比如邀請別人做客。所以《佩蓉教孩子學(xué)禮儀》以后還會再看。然后是他的《豐盈心態(tài)養(yǎng)孩子》,第一張給大家講了一些中西教育的差別,讓我更清楚、更客觀的認識西方教育,不會盲目崇拜。一些國外名牌大學(xué)對學(xué)生的要求,也可以看出,成績不是唯一的尺度。國內(nèi)的現(xiàn)狀不能決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而且對一些打算移民的家庭的忠告也非常中肯,雖然不打算移民,但是了解一些別人的處境,總是好事。
他的一些理論知識用自己和自己三個孩子的切身切力來說明,更有信服力。以后也會再翻開一些。
總而言之,這三本書看的似乎不是很用心,能記得的似乎很少,以后看書要更用心一點。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十
“因為無法打開,看不見沙漏里的沙究竟還有多少,也聽不見那沙漏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的確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來的世界的那一刻,我們的手上緊緊攥著時間的存折,來到世界以后,我們的手上又多了一本存折叫做金錢。
從小到大,一直有人告訴我們:“時間就是金錢。”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時間是意義與價值?!睍r間不是金錢,金錢更不等于時間;金錢是可以觸摸的一沓紙,可以看到的一串抽象數(shù)字;而時間,你無法觸及,無法儲存,更無法查看這本存折中的“余額”。
龍應(yīng)臺還這樣告訴我們:“原來,這兩本存折之間,是斬釘截鐵的反比關(guān)系的。你在那一本存折所賺取的每一分‘金錢’的累積,都是用這一本存折里的每一寸‘時間’去換來的。而且,更驚人的是,‘金錢’和‘時間’的兩種‘幣值’是不流通、不兌換、不對等的貨幣——一旦用出,你不能用那本存折里的‘金錢’回頭來換取已經(jīng)支付出去的‘時間’。任何代價、任何數(shù)字,都無法兌換?!?BR> 樸素氣息的字里行間,我的心弦被深深撥動,不由地感慨萬千:如果時間和金錢之間花上了等號,那么時間就變更了本質(zhì),變成了可以儲藏,可以積蓄,可以隨意交換的東西;如果時間和金錢和金錢之間畫上了等號,那么時間就失去了價值,無所不有的秦始皇就不必要貪生怕死,苦苦尋求仙藥;如果時間和金錢之間畫上了等號,那么時間就失去了意義,冷冰冰的金錢就會像時間那樣隨心所欲,能給人以溫暖,富有活力,時間也就變成了永無止境的廢物了……時間不等于金錢!富人對“金錢”說:“你對我太重要了!”;窮人對“金錢”說:“你對我太太重要了!”;而“時間”對“金錢”說:“你若能把我換回來,你就太太太重要了!”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洛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dāng)?shù)氐囊晃桓晃?。?dāng)警察說扶他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富翁的別墅說:“那不是你的家嗎?”“那時我的房子?!备晃陶f。守財奴一生捧著錢袋子睡覺,整日為錢擔(dān)憂,可是他們臨死時可以帶著這些到天堂嗎?“拜金主義”為了錢而披星戴月地工作,不斷地支付時間,消耗自己的身體,可是他們往往沒有時間去陪伴家人、感受愛的溫暖;他們沒有時間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多彩;他們甚至沒有時間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精致……他們整日生活在煩惱與糾結(jié)之中,只知道皺著眉頭看著金錢存折,只感受到煩!累!很多這樣的富翁在風(fēng)燭殘年之際回頭看過去的路,卻發(fā)現(xiàn)存折上長長的數(shù)字與自己過去失去的時間一點也不對等,這是一場極不公平的交易!這些富翁往往是在最后猛然醒悟,悔恨交加。
我們固然害怕失去,但是在強大的命運面前,渺小的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想,也只有在用“金錢”上越來越慷慨,在用“時間”上越來越吝嗇吧。
去追求夢想吧,去享受生活吧,去實現(xiàn)價值吧!很多前人已經(jīng)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雷鋒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二歲,可是他出差一千里,還是做了一火車,自己省吃儉用把工資全部捐給國家,他是真正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中去,奉獻全身心;皮埃爾·居里和居里夫人夜以繼日地做實驗,爭分奪秒,在試驗成功后將自己含辛茹苦發(fā)現(xiàn)的鐳造福人類,將自己的獎金全部捐獻給戰(zhàn)爭中的法國;魯迅先生享年僅五十多歲,可他卻用手上的筆,一次次深切地呼喚著:“救救孩子!”他告訴我們:“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你是否像他們這樣,把時間利用得如此意義深刻呢?他們的時間已經(jīng)不存在了,可是這份意義永存,這份精神永恒!
在時光的哀曲中,只有杜秋娘在幽幽地唱著:“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BR> ……。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十一
本書以作者在美國華爾街工作的經(jīng)歷,結(jié)合美國的金融發(fā)展史,并對其中的金錢政治交易、經(jīng)濟危機進行抽絲剝繭般的分析,循序漸進,淺顯易讀。相較于《貨幣戰(zhàn)爭》系列對大家族金融發(fā)展歷史的敘述,本書更為貼近普通人日常生活中與經(jīng)濟相關(guān)的信息,如股票、期貨、基金、債券等諸多領(lǐng)域??赡苁潜緯髡唛L期工作于華爾街的緣故,因此書中所敘述的內(nèi)容幾乎清一色圍繞華爾街展開。通過對華爾街財經(jīng)新聞、周刊和報紙進行描寫,進行閱讀帶入,進而以列舉的方式對美國金融史、近一個世紀歷次金融風(fēng)暴,結(jié)合自己身邊的金融案例的描寫與分析,一方面反映出人性本惡的源頭——貪婪;一方面反映人性貪婪背后的丑惡與可悲,丑惡在于華爾街的資本家以出不窮的`金融衍生品包裝風(fēng)險,借助金融杠桿的操作方式以小搏大的賭徒心態(tài)。同時揭示出華爾街金融資本唯利是圖的根本屬性。對美國著名富豪家族的介紹、西方金融丑聞的講解以及金融市場監(jiān)管機制的分析對未來中國金融行業(yè)發(fā)展或有參考意義。
本書首先輕描淡寫的描繪了在華爾街工作的日?!侣劊瑳]有新聞才是好新聞。其次,本書對基本金融知識概念進行普及,作者以親身經(jīng)驗,呼吁廣大百姓腳踏實地,遠離“毒品——股票、做空、期貨?!痹俅危緯敿氈v解了美國金融史,無央行——第一央行——無央行——第二央行——無央行——美聯(lián)儲,其間種種經(jīng)歷既是金融史也是血淚史,間接也說明了為何美國人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為何長袖善舞。更次,作者對美國歷史上的富豪家族進行了大致羅列,并對他們的價值觀進行了簡要介紹,指出與中國“富不過三代”不同之處在于:一、國家立法層面,嚴格苛刻的遺產(chǎn)稅制度;二、宗教信仰,美國的富豪更多的選擇回饋社會;三、家庭教育,對于子女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子女的選擇并加以支持,而非定要子承父業(yè)。最后,本書通過對全球數(shù)起金融資本丑聞的敘述,尤其是英國銀行丑聞、西門子丑聞、結(jié)合目前金融市場監(jiān)管制度進行了分析,指出中國的銀行由于目前只是貸款經(jīng)營而未涉及債券業(yè)務(wù),不屬于混合經(jīng)營,因而也就沒有美國銀行的弊端,但是相應(yīng)的資本回報也就少了很多。同時,還對未來金融市場監(jiān)管進行的展望。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十二
“因為無法打開,看不見沙漏里的沙究竟還有多少,也聽不見那沙漏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的確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來的世界的那一刻,我們的手上緊緊攥著時間的存折,來到世界以后,我們的手上又多了一本存折叫做金錢。
從小到大,一直有人告訴我們:“時間就是金錢。”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時間是意義與價值。”時間不是金錢,金錢更不等于時間;金錢是可以觸摸的一沓紙,可以看到的一串抽象數(shù)字;而時間,你無法觸及,無法儲存,更無法查看這本存折中的“余額”。
也許是我們真的太年輕,不懂得時間的寶貴。是的,我們手中是有大把大把的時間,我們有大把大把的青春可以揮霍,但是在這之前,我們一定要想清楚:我們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還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或僅僅是為了漫無目的的只圖娛樂與痛快?我們讀過太多像“一寸光陰一寸金”、“白駒過隙”之類的句子,但是真正能牢記于心并實踐的,能有幾個?我們太年輕,的擔(dān)心就是錢不夠花,我們的想法是:未來的道路還遠著呢,沒有錢可怎么行?所以我們一味的去追求金錢,不斷地把時間換成金錢。時間一次次與我們擦肩而過,無聲無息地悄悄逝去......
兩本存折讀后感作文全文(第2頁)〖文字大?。捍笾行 烬垜?yīng)臺還這樣告訴我們:“原來,這兩本存折之間,是斬釘截鐵的反比關(guān)系的。你在那一本存折所賺取的每一分‘金錢’的累積,都是用這一本存折里的每一寸‘時間’去換來的。而且,更驚人的是,‘金錢’和‘時間’的兩種‘幣值’是不流通、不兌換、不對等的貨幣——一旦用出,你不能用那本存折里的‘金錢’回頭來換取已經(jīng)支付出去的‘時間’。任何代價、任何數(shù)字,都無法兌換?!?BR> 樸素氣息的字里行間,我的心弦被深深撥動,不由地感慨萬千:如果時間和金錢之間花上了等號,那么時間就變更了本質(zhì),變成了可以儲藏,可以積蓄,可以隨意交換的東西;如果時間和金錢和金錢之間畫上了等號,那么時間就失去了價值,無所不有的秦始皇就不必要貪生怕死,苦苦尋求仙藥;如果時間和金錢之間畫上了等號,那么時間就失去了意義,冷冰冰的金錢就會像時間那樣隨心所欲,能給人以溫暖,富有活力,時間也就變成了永無止境的廢物了......時間不等于金錢!富人對“金錢”說:“你對我太重要了!”;窮人對“金錢”說:“你對我太太重要了!”;而“時間”對“金錢”說:“你若能把我換回來,你就太太太重要了!”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洛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dāng)?shù)氐囊晃桓晃?。?dāng)警察說扶他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富翁的別墅說:“那不是你的家嗎?”“那時我的房子?!备晃陶f。守財奴一生捧著錢袋子睡覺,整日為錢擔(dān)憂,可是他們臨死時可以帶著這些到天堂嗎?“拜金主義”為了錢而披星戴月地工作,不斷地支付時間,消耗自己的身體,可是他們往往沒有時間去陪伴家人、感受愛的溫暖;他們沒有時間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多彩;他們甚至沒有時間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精致......他們整日生活在煩惱與糾結(jié)之中,只知道皺著眉頭看著金錢存折,只感受到煩!累!很多這樣的富翁在風(fēng)燭殘年之際回頭看過去的路,卻發(fā)現(xiàn)存折上長長的數(shù)字與自己過去失去的時間一點也不對等,這是一場極不公平的交易!這些富翁往往是在最后猛然醒悟,悔恨交加。
我們固然害怕失去,但是在強大的命運面前,渺小的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想,也只有在用“金錢”上越來越慷慨,在用“時間”上越來越吝嗇吧。
去追求夢想吧,去享受生活吧,去實現(xiàn)價值吧!很多前人已經(jīng)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雷鋒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二歲,可是他出差一千里,還是做了一火車,自己省吃儉用把工資全部捐給國家,他是真正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中去,奉獻全身心;皮埃爾·居里和居里夫人夜以繼日地做實驗,爭分奪秒,在試驗成功后將自己含辛茹苦發(fā)現(xiàn)的鐳造福人類,將自己的獎金全部捐獻給戰(zhàn)爭中的法國;魯迅先生享年僅五十多歲,可他卻用手上的筆,一次次深切地呼喚著:“救救孩子!”他告訴我們:“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你是否像他們這樣,把時間利用得如此意義深刻呢?他們的時間已經(jīng)不存在了,可是這份意義永存,這份精神永恒!
在時光的哀曲中,只有杜秋娘在幽幽地唱著:“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ㄩ_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不要等到一場戲劇的謝幕才知道主角是自己,不要等自己快要離開的今天才想起昨天猶豫而沒看的海。兩本存折,掂量,思量。
讀兩本書讀后感篇十三
暑假里,我讀了《格列佛游記》這本書,這本書是大名鼎鼎的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所作,這本書很生動、有趣,讓我讀著愛不釋手,但是也讓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發(fā)和作者對現(xiàn)實的諷刺。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叫格列佛的人,航海旅行,四次漂泊到了很多奇異的國家,展開一場冒險之旅。
在小人國,作者諷刺了當(dāng)代社會的貪心,社會中很多人都想追求的更多,但是最后的貪心一定會走向歧途,害人害己,而勤勞、淳樸的人們卻會一直幸福的生活著。
在巨人國作者贊揚了社會上那些正直不求功名的人。正直清廉的人,一定會受到人們的擁戴,成為人的榜樣,交到很多的朋友。
在飛島國,作者借用飛島國的人諷刺了社會中那些只會紙上談兵、夸夸其談、不腳踏實地的人。做人要腳踏實地,只會說說不會干的人,才是最懶惰的人。
在慧因國,作者想讓我們不要有“撒謊”,不要“嫉妒”,不要“不信任”,也不要“懷疑”,作者還借用“野胡”諷刺了人類戰(zhàn)爭的丑惡、人類的心靈,最后格列佛也成為諷刺的對象,他看不到人的優(yōu)點,只看人的缺點。
《格列佛游記》真是一本好書,他揭發(fā)了人的丑態(tài),這些啟發(fā)需要我們?nèi)ダ斡洠W(xué)習(xí)美德。
以上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暑假讀,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