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課堂教案(匯總17篇)

字號:

    編寫一份高質(zhì)量的教案,既可以提升教學效果,又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編寫教案時,教師應(yīng)該注意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案不僅要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設(shè)計,還要注意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
    三峽課堂教案篇一
    2.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動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文章的朗讀、體味。
    (一)談話啟發(fā),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很喜歡旅游吧?你都到哪兒旅游過?能不能給大家談一談?
    【設(shè)計說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入新課。
    【設(shè)計說明】學生自由發(fā)言,師生參與補充,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位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筆下的三峽是怎樣一番景色。
    (三)播放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雖然短小,但生字比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難,把它讀得自然流暢?遇到困難時,可以在小組內(nèi)互相請教,也可以和老師交流。
    【設(shè)計說明】既擺出困難,又激發(fā)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師:大家剛才自己讀的都不錯,哪些同學能給全班同學讀一讀?
    【設(shè)計說明】可通過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體會文章精煉的語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師:大家通過剛才的朗讀,已經(jīng)初步體會到了作者筆下描述的三峽的美,下面,我想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文中的內(nèi)容,為游客編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導游詞,看哪一組同學編得最好。對文中詞句理解有障礙的小組,可以請其他組幫助,也可以與老師交流。
    【設(shè)計說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旨在將比較枯燥的文言文翻譯生動化,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視學生提問情況幫助學生解決重點和難點詞句。如:“雖”、“屬”、“兩岸連山,略無闋處”、“清榮峻茂”等。
    2.各小組展示所編的導游詞,教師視情況進行評點,學生推選出最佳小組。
    3.分析體會文章寫景特點。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寫景順序,如:按照景物先寫山,后寫水;按照季節(jié)由夏——春冬一秋。學生分析詞句時,教師可伺機點撥動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等寫作特點)。
    (五)再次播放《三峽風光》光盤。
    讓學生學習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見到的景色,或談?wù)動^看風光片與讀酈道元的《三峽》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業(yè)。
    1.寫一段文字描述家鄉(xiāng)的美景或你所游歷過的山川名勝。
    2.喜歡繪畫的同學可以根據(jù)課文畫一幅三峽風光圖。
    三峽課堂教案篇二
    :開課內(nèi)容為第二課時。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文言詞句。
    3、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zhì)疑、善于質(zhì)疑的能力。
    4、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征來描寫景物的方法。
    5、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愛護自然環(huán)境的情感。
    1、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文言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1、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zhì)疑、善于質(zhì)疑的能力。
    2、欣賞優(yōu)美文章,積累寫作經(jīng)驗。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a、對于作家與作品的介紹,可以讓學生上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
    b、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用合作、討論方式來學習。
    2、采用多媒體教學,師生互動,創(chuàng)設(shè)寬松、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
    1、“文言文四步誦讀法”
    第一步:朗讀——讀準字音,朗讀指導;
    第二步:解讀——準確翻譯,理解內(nèi)容;
    第三步:研讀——質(zhì)疑探究,提煉主題;
    第四步:品讀——品味語言,賞析亮點。
    2、“文言文固定程序閱讀法”
    (1)標題;(2)作者;(3)出處;(4)基本內(nèi)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實;(6)文章特點及有爭論之處;(7)文中的觀點及可取之處。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內(nèi)容:
    a、導入;b、朗讀;c、學生展示所查資料;d、準確翻譯、理解內(nèi)容。
    第二課時主要內(nèi)容:
    a、質(zhì)疑探究,提煉主題;b、品味語言,賞析亮點。c、聯(lián)想想象,拓展思維。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略)
    二、學生展示所查資料。(利用多媒體展示)
    1、關(guān)于作者。2、關(guān)于《水經(jīng)注》。3、關(guān)于三峽。
    三、朗讀課文。(略)(教師說明朗讀方法)
    四、解讀課文——準確翻譯、理解內(nèi)容。(略)
    要求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詞,先由各組學生討論解決,再由老師于疑難處點撥。
    第 二 課 時
    一、研讀——質(zhì)疑探究,提煉主題。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友情提示:
    a、文章寫了三峽的什么景物?
    b、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點?(請根據(jù)原文語句回答)
    c、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討論的結(jié)果,歸納成板書,大致內(nèi)容如下。)
    三峽山兩岸連山,重巖疊嶂。
    妙處:
    1、抓住三峽主要特征來寫,突出其山水風光。
    2、在四季變化中展現(xiàn)三峽的奇特壯美。
    3、動靜結(jié)合,寫出了三峽的整體的富于動感的景色。
    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
    冬、春
    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秋
    林寒澗肅,哀猿凄清。
    2、請同學們概括本文的主題。
    友情提示:
    a、你們認為這篇文章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們認為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讀——品味語言,賞析亮點。
    體會文章“片言萬語”的精煉,音韻的和諧,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卻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抒發(fā)游覽感慨,描繪高猿異相。請同學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說明文章語言的精煉。
    2.本文讀起來具有音韻美,瑯瑯上口。你能發(fā)現(xiàn)作者是怎樣營造這種效果的嗎?請同學們注意文章的句式特點并加以分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提出見解。教師可適當點撥。)
    三、聯(lián)想想象,拓展思維。
    1、同學們,學了這篇優(yōu)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歌來概括本文的意境嗎?(學生背誦《早發(fā)白帝城》)
    2、討論:文中描繪的三峽,與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峽相比,有什么特點?(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讓學生在對比中討論分析。)
    3、請同學們針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你的疑問,看哪個組的同學會思考、善質(zhì)疑。(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競賽。)
    四、課后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本文。
    2、根據(jù)本文的內(nèi)容和意境,請同學們將本文改寫成一篇現(xiàn)代文,作為本周的周記。請同學們不要只是照抄譯文,而要展開你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
    3、對比閱讀、開拓視野。
    老師為同學們摘抄了《三峽》原文中的一些語段和著名作家劉白羽的《長江三日》,請同學們課后閱讀、欣賞。
    第一課時課堂練習:
    一、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曦月( ) 沿溯( ) 重巖疊嶂( )
    絕巘( ) 怪柏( ) 略無闕處( )
    飛漱( ) 屬引( ) 乘奔御風( )
    二、用“/”給下列句子劃分朗讀停頓。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3、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請將你不會解釋的字詞寫在下面的橫線上,向同學或老師請教。(課文注釋中的除外)
    第二課時課堂練習:
    四、請思考、討論、解決下列問題。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卻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抒發(fā)游客感慨,描繪高猿異相。請同學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說明文章語言的精煉。
    2、本文讀起來具有音韻美,瑯瑯上口。你能發(fā)現(xiàn)作者是怎樣營造這種效果的嗎?請同學們注意文章的句式特點并加以分析。
    3、請同學們針對課文內(nèi)容,將你的疑問寫在下面橫線上,看哪個組的同學會思考、善質(zhì)疑。
    五、請將本文中你自己喜歡的語句寫在下面的橫線上,并說說你欣賞它的原因。
    三峽課堂教案篇三
    1、理清文章脈絡(luò),掌握作者游蹤順序。
    2、把握各峽山水的特點及景物特色。
    3、品味語言的生動形象。
    理清文章脈絡(luò),掌握作者游蹤順序。
    一、導入新課。
    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游最雄偉壯麗的峽谷。它西起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guān),全長193公里,被游人譽為“山水畫廊”。七年級我們學了酈道元的《三峽》,已初步了解了三峽的壯美。今天,請讓我們隨作家劉大杰一起走進《巴東三峽》,去領(lǐng)略那雄奇與秀麗,感受那驚險與激動。
    二、整體感知。
    1、播放三峽的奇麗風光。領(lǐng)略山水之美。
    2、學生速讀課文,用橫線標出作者沿途經(jīng)過的地方。
    3、把握作者游蹤,并體會各峽山水的特點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覽三峽的過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樣的變化?填寫下表。(老師要求:各峽的特點盡量用文中語句概括)。
    三、作業(yè):
    1、抄寫課后詞語。
    2、思考課后二、三題。
    三峽課堂教案篇四
    這是一篇記敘作者游覽三峽經(jīng)歷的游記。
    全文以游覽的時空為序,從長江三峽的壯麗景色聞名世界,寫到船進三峽,親眼看到三峽神奇的自然美,再寫巫山十二峰美麗的傳說,轉(zhuǎn)而對葛洲壩工程發(fā)出由衷的贊嘆,表達了作者對長江三峽的喜愛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迷人山川的無比熱愛。作者在字里行間充溢著真切的情感。文章用詞準確,文句形象、生動、貼切。
    本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長江三峽壯麗的景色吸引著游客。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了作者乘游船游覽三峽的情景。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作者感嘆三峽自然美,更贊嘆人間奇跡。
    1.學會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味和積累優(yōu)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4.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1.充分預習,搜集資料,積累感受和體驗。
    2.初讀,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
    3.精讀,抓重點段落和詞句,體味文中營造的形象,感受三峽之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4.情味讀,傳達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總結(jié),回歸整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培養(yǎng)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情懷。
    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味和積累優(yōu)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布置預習,搜集有關(guān)三峽的資料,積累感受與體驗。
    第一課時。
    1.學習生字詞。
    2.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
    1、同學們,我們從小生活在長江邊,可你知道長江上壯麗而神奇的'三峽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guān)三峽的資料)。
    2、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對三峽有了一定的了解?,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三峽游》在讀中感受作者優(yōu)美的文字,開展豐富的想象,一同隨作者游覽三峽吧!
    1.自由讀文,學習生字詞,說說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
    2.互動交流,了解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3.作者游覽三峽時,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自由說)。
    4.作者同你們的感受相同,瀏覽全文,找到能概括作者游覽三峽感受的句子,帶著你們的體會讀一讀。
    5.初步指導感情朗讀句子:這里不僅有自然美,更有人間創(chuàng)造的奇跡。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
    過渡:為什么說“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次讀文,細細去品,深入去感受。
    1.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味和積累優(yōu)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2.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2.為什么說“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這節(jié)課,我們再次讀文,細細去品,深入去感受。
    1.默讀,看看哪些景物讓你有美的享受?抓關(guān)鍵詞句品一品,說一說,再美美地讀一讀。
    2.全班交流反饋,指導感情朗讀。
    1.抓住課后習題三的句子去品:第一句生動形象地將對對峙大江兩岸的陡峭的石壁比喻成人們所熟悉的大門,可見石壁陡而險,而且這石門還是被江水推開的,可見江水之急之猛;第二句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流急船快,神速至極,眨眼之間山峰就落在身后很遠。
    2.感情朗讀,讀出此處的喜愛與敬畏之情。
    1.形美,傳說美。
    2.讀出陶醉、贊美之情。
    1.結(jié)合搜集的資料,了解大壩的作用:
    (1)謝洪防澇;
    (2)水力發(fā)電等體會大壩真是人間創(chuàng)造的奇跡。
    2.讀出贊美、自豪之情。
    (四)小結(jié),感情朗讀寫景部分。
    通過讀文、學文,我們不僅隨同作者游覽了三峽,看到了——(生:動態(tài)的山水畫、內(nèi)外兼美的神女峰、高大雄偉的大壩);也同作者經(jīng)歷了他的情感歷程——(生:從企盼的“興奮”到欣賞的“贊嘆”,最后到“美的享受”)。
    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學習這篇課文也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說說自己學完本課后其它的感受與收獲吧!
    三峽課堂教案篇五
    本文記敘了作者經(jīng)過長江三峽時沿途所見到的無比雄偉奇麗的景色,是一篇內(nèi)容翔實的游記。
    本文按作者的游蹤,依次記敘、描寫景物,層次分明。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本文介紹三峽時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如介紹西陵峽中的四段,山勢之高低、水勢之急緩各不相同,介紹時簡明扼要,抓住了要領(lǐng)。記敘最有名的巫峽,則著重描寫其山水的奇險、美麗,同時寫聞名遐邇的巫山云雨。記敘瞿塘峽,不僅介紹了山勢與水勢,而且側(cè)重記敘了兩岸的人文景觀,豐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內(nèi)涵。
    三峽課堂教案篇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領(lǐng)略三峽秋天的美景,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3、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讀懂課文,領(lǐng)略三峽秋天的美景。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平臺
    三峽像一副連綿不斷的畫卷,是聞名世界的風景區(qū)。交流搜集到的關(guān)于三峽的資料。
    1、自主讀書。要求:
    (1)要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生字、新詞可利用工具書解決。
    (2)把不理解的內(nèi)容和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
    2、匯報交流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情況。如:你讀懂了哪些內(nèi)容?
    (2)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3、自讀釋疑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帶著喜愛、欣賞的感情讀。自由吟讀,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悟,把優(yōu)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讀出來。
    作者按照時間的順序介紹了三峽一天的美景,使我們認識到了三峽不同時間的美麗。
    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4*三峽之秋
    領(lǐng)略三峽秋天的美景
    三峽課堂教案篇七
    教學目的:
    1、結(jié)合注釋及同學間的相互質(zhì)疑,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在反復誦讀中品析關(guān)鍵字句,增強文言語感,背誦課文。
    3、感悟三峽之美,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在誦讀中把握三峽山水的特點,通過品析,當堂背誦。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的過程中感悟三峽之美。
    教具:電腦多媒體、flash課件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實錄:
    (課前播放課件:呈現(xiàn)靜止的水墨畫《三峽林茂圖》,同時出歌《三峽的孩子愛三峽》。上課鈴響后,停止放歌。保持《三峽林茂圖》的畫面不變。)
    生:壺口瀑布
    生:(大聲齊答)三峽
    師:既然老師來自三峽,今天就讓我?guī)е蠹襾硪淮稳龒{之旅吧。我先為大家簡介三峽:(播放課件:出示三峽地理位置示意圖,首先顯示白帝城圖片,約兩秒后縮小停在地理示意圖上的白帝城處;接著顯示宜昌圖片,約兩秒后縮小停在地理示意圖上的宜昌處。最后用綠色的圓點模擬水流從白帝城流向宜昌,明確長江三峽的起止點。)三峽西起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南津關(guān),其間約兩百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峽谷之一。(解說同時播放課件:播放三峽影片,內(nèi)容為:三峽總貌、夔門、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長江夕照。影片最后停留在長江夕照的畫面上。)萬里長江以其磅礴的氣勢沖破巍巍夔門,截斷巫山云雨,撥開西陵疊嶂,造就了舉世聞名的三峽風光,吸引了千千萬萬的游人前往旅游觀光。有這樣一件事,當一位外國友人詢問我國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如果只到中國的一個地方旅游,應(yīng)該選擇哪里時,他毫不猶豫的脫口而出“三峽”。可見三峽風光的確魅力無窮。為了完成三峽之旅,我為大家請來了一位特殊的導游,他就是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o(出課件:顯示酈道元頭像和《水經(jīng)注》影印圖,停3秒,轉(zhuǎn)換為三峽背景圖片,出課題:“三峽”,作者:“酈道元”。)我們游覽的方式也比較特殊,酈道元是以文導游,他寫了一篇名為《三峽》的文章,我們就是在品讀這篇出自《水經(jīng)注》的《三峽》中神游三峽。
    師:首先來聽聽文章的內(nèi)容,請聽準字音,注意圈點勾畫。(播放課件:背景不變,播放課文朗讀。)
    (生邊聽邊看書,并在書上圈點勾畫。)
    師:如此美文,我想大家更愿意自己讀一讀。請參閱注釋,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最好能把不懂的地方勾畫出來。
    (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并閱讀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大意,同時在書上對存在疑問的地方作上記號。教師與個別學生就字詞理解等進行交流。)
    師:我們說學貴有疑,就是要學會提問。提問有很多種,可以是明知故問,為的是提醒別人注意;也可以是有疑而問,為的是自己正確理解。通過自讀,你產(chǎn)生了哪些問題呢?大家提出來,通過討論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文章。
    生1:我想問大家第三段中“回清倒影,絕……”字后面的那個字怎么讀?
    生2:應(yīng)該讀“yan”。
    生3:極高的山峰。
    師:對。還有誰有問題要提?
    生4:第二段中“或王命急宣”,這個“或”字該怎么理解?
    生5:我認為是“有的”的意思。從上下文來看,我想這句話是說“有的時候皇帝有緊急的命令要傳達”。
    生6:第三段中有句說“懸泉飛瀑”,我想問泉怎么能“懸”?
    生7:我認為這個“懸”字寫出了瀑布的情態(tài)。給人的感覺很壯觀。
    師:哦,山上的水出動是泉,懸空是瀑,灑落是雨,非常壯觀美麗。這個“懸”字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中的“掛”字有異曲同工之妙。(生點頭)
    師:我想先問你,你是怎么知道第四段是寫秋天的?
    生8:我是從“霜”字看出來的。
    師:哦,霜是秋天獨有的特征?,F(xiàn)在有誰能回答她的問題?
    (生低頭思考,無人舉手)
    師:看采這個問題把大家難住了,因為這位同學問的不僅僅是字面意思,而且涉及到對文章含義的理解。她思考問題很深人。我們一下子答不出沒有關(guān)系,等到對課文深入理解后再看看能不能解答。
    生9:課文的二、三、四段都是寫水,怎么分了三段?
    生10:是按不同季節(jié)寫的。每個季節(jié)的水有不同的特點。
    師:分了哪些季節(jié)?
    生10:夏季、春冬和秋天。
    師:二、三段寫水很明顯,第四段中你們可以從哪里看出是寫水?
    生11:“林寒澗肅”的“澗”字可以看出來。
    師:看來大家很會抓關(guān)鍵字詞,很好。
    生12:課文開頭說“自三峽七百里中”怎么第二段中又說“其間千二百里”?
    (生低頭思考,無人舉手)
    師:這位同學看書很仔細。大家想想我為大家簡介三峽時,說到三峽的起止點是哪里?
    生12:白帝城和南津關(guān)。
    師:對,文中提到的江陵已經(jīng)到了宜昌南津關(guān)的下游,超出了三峽的范圍,路程自然變長了。
    (生若有所悟。無人繼續(xù)舉手提問。)
    師:現(xiàn)在大家對文章大意已經(jīng)有所了解,來,我們一起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生齊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字音準,句讀清,不錯。我相信隨著大家對課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峽之美時,朗讀得會更好。
    師:由酈道元的解說來看,三峽的神奇景象主要體現(xiàn)在哪兩方面?
    生齊:山和水
    生齊:第一段
    (生13朗讀第一段)
    生13:三峽的山連綿不斷而且非常高大。
    師:你是從哪些文字看出來的?
    生齊:延長
    師:對,來,試一試。(師帶讀: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學生不由得跟讀起來。)那山的高峻呢?聲音應(yīng)該……(高揚的手勢)
    生齊:高上去。
    師:對。(師范讀: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生亦跟讀。)我們一齊來把第一段讀一遍,我希望既要讀出山的特點,又要全身心投入,讀得有滋有味。
    (生齊讀第一段)
    師:我發(fā)現(xiàn)剛才在朗讀的時候,有的同學跟著我的手勢不由自主地搖晃身體,這很好。古人讀書就是搖頭晃腦,抑揚頓挫,讀出情味。我們已經(jīng)讀出了山的特點。這就是三峽的山,連綿高峻。那水又如何呢?同學們在前面已經(jīng)說了,酈道元分不同的季節(jié)為我們介紹了三峽的水?,F(xiàn)在請大家分為三人一組,每人選取一段,互讀互評,看誰讀得好,讀的有情味,讀得搖頭晃腦。等會兒推薦到班內(nèi)朗讀。開始。
    (生分小組朗讀課文,師巡查,了解進度。指點分析各個季節(jié)水的特點。)
    (眾生舉手)
    師:(指名)準備讀哪段?
    生14:我準備讀夏天的水。(朗讀課文第二段)
    師:(生讀完后)你想讀出夏天水的什么特點?
    生14:很急。
    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生1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边€有“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BR>    生:(齊答)快。
    生:(齊答)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師: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生齊背詩: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這就是夏天的水,一日千里,氣勢非凡。請男生用稍快的語速,讀出它的氣勢之美吧。
    (男生齊讀第二段)
    師:你準備讀哪段?
    生15:春冬這段。
    師:你想讀出這個季節(jié)什么樣的美?
    生15:我覺得春冬時候的水很清澈,而且水清、樹茂、山高、草盛,讓人覺得清幽秀麗。
    師:好,來試試。 ·
    (生15讀第三段)
    師:你為什么能從第三段的內(nèi)容中感受到這種美?
    生15:“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看出春冬的水不僅急而且很清。而且我覺得瀑布寫得很美。
    生15:柔美
    師:對,這樣才能讀出良多趣味?,F(xiàn)在請女同學試試。
    (女生齊讀第三段)
    師:秋天的三峽給你們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生齊:哀。
    師:誰來讀?
    (生讀第四段) 。
    生16:因為秋天的三峽“林寒澗肅”,讓人覺得很------
    生:(齊答)低沉些。
    師:對。好,我想請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和我一起來讀這段。
    (師與一學習小組同讀第四段)
    師:剛才我們是分段理解了這篇解說詞,看到大家品讀得很有興致,老師不禁躍躍欲試。我想代替酈道元來個現(xiàn)場導游,請大家看大屏幕,在老師的解說中游三峽,賞三峽。(播放課件:三峽的影片,內(nèi)容與課文內(nèi)容相符。在影片播放中,下方顯示相應(yīng)文段,配古箏曲。)
    (師配影片朗讀課文,生賞景,有的小聲跟讀。)
    師:三峽美嗎?
    生:美。
    師:那就用我們自己的聲音來解說她吧。
    (播放課件:三峽影片、文段、古箏曲重放。)
    (師生配影片同讀課文)
    生17: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生1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師提示: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師:記憶力真不錯,這么長一段都背下來了。
    生19: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干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生20: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生21:我想是因為他想向我們介紹三峽風景不同的特點。 寫了美景還想給我們寫寫不同情感的景色。
    生22:想。(極個別同學說“不想”)
    生:(齊答)三峽工程。
    師:請看老師帶來的幾張照片,欣賞一下新三峽的風光。
    (播放課件:依次顯示古三峽的山,新三峽的山,古三峽的水,新 三峽的水的圖片)
    師:我們來對比一下,看看古今三峽有何不同。先看看山。 有什么差別?(播放課件:同時顯示古今三峽的山的圖片)
    生23:古三峽的山高峻,而且兩岸的山隔得很近。一線天。新三峽的山看起來沒有以前那么險峻了。
    師:那我們再來對比水看看。(播放課件:同時顯示古今三峽的水的圖片)
    生24:古三峽的水湍急而且混濁,新三峽的水看起來很平[緩,而且水很清。
    [ 師:看了同樣美不勝收的新三峽,我有了想為它解說的念
    你們能為新三峽的山、水也寫上幾句嗎?不必像老師一樣追求句式整齊,文言亦可,白話亦可,寫出你具有個性的解說詞。
    (生在草稿紙上寫,師巡查,個別指導。)
    - 生25:蕩漾的碧波,描繪著“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秀美;搖曳的桃花,勾勒出“竹外桃花三兩枝’’的愜意。陣陣微風,層層細浪,真是船行兩岸闊,人在畫中游。
    師:這位同學的語言優(yōu)美流暢,而且還靈活引用了古詩詞,很好。
    生26:寧靜的江水如同藍色的水晶,綿延的山巒是堅硬的脊梁。峽峰之間云彩繚繞,山穿云,云套山,神奇秀麗。
    師:語言簡潔又能突出山水的特點,美。
    生27:以往那一瀉千里,氣勢逼人的滾滾長江,如今變得溫柔了許多。她緩緩流淌,低聲吟唱。在回轉(zhuǎn)寧靜處像一塊無暇的碧玉。兩岸連山,被翠柏綠草所覆蓋,還有那紅艷的桃花向遠到的客人綻開了美麗的笑臉。似乎在歡迎大家到三峽旅游。
    師:這位同學的解說詞雖然很平實,但是明白曉暢,同樣具有吸引力。大家的解說都很精彩,今天我們了解了三峽,希望你們以后也同樣關(guān)注三峽,同時非常歡迎大家能來三峽做客。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登錄以下網(wǎng)站。(播放課件:以三峽大壩圖片為背景)
    (結(jié)束)
    三峽課堂教案篇八
    1、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用簡潔語言描繪景物特征。
    3、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預習(自修階段)。
    [1]熟讀課文,讀準字音。
    [2]查找資料,解釋詞句。
    略無闕處疊嶂:重疊的山峰。自非:假如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陽光。襄:上。
    陵:山丘。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絕:阻隔不通(斷)。哀轉(zhuǎn)久絕:消失?;颍河袝r。
    宣:宣布君主的詔諭。朝zhao:早晨。暮:晚上。雖:即使。奔:代快馬。御:駕。疾:快。
    回清倒影: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飛漱:飛流沖刷。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茂。
    夾在兩山之間的水溝,肅穆。(寒峭:形容冷氣逼人)嘯:拉長聲音叫。屬引:連續(xù)不斷。
    [3]試直譯全文。
    參考譯文:在三峽七百里中,兩岸山連山,簡直沒有空缺中斷的地方。層層重疊的巖石和山峰,遮天蔽日,假如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丘,順流逆流都阻隔不通。有時帝王的命令緊急宣布,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晚上到達江陵,兩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快馬,駕著輕風,也不如這樣快。
    春冬季節(jié),就是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潭,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高峻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特的柏樹,懸泉和瀑布,飛流沖刷在山巖之間,山高水清,樹木繁茂,確有很多趣味。
    每當初晴時分,霜后清晨,林間寒峭,山澗肅穆,常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叫,連續(xù)不斷,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最長,猿叫三聲使人淚濕衣裳?!?BR>    [4]或許你還不能自己把文章字字句句翻譯準確,但相信你一定已經(jīng)在熟讀全文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重點字詞的理解想象到了各段文字所描述的三峽風光,不妨把你頭腦中的三峽用一段文字描述出來。也可完成課后練習一。
    課上導學(自助、自新階段)。
    [1]簡介作品,導入課文。
    《三峽》選自《》,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我國著名的____________家。
    《水經(jīng)》是記述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
    課文節(jié)選的部分著重寫了三峽的山勢及四時的景色,文句簡潔,意境優(yōu)美,是《水經(jīng)注》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2]學生問答,教師解惑,了解內(nèi)容。
    1、齊聲朗讀,師生問答,檢查有注釋和學過字詞的掌握情況。
    2、逐段朗讀,學生提問,學生答疑,對學生有疑惑之處進行引導明確。
    3、指名逐句直譯全文。(看誰譯得正確而且流暢)。
    4、自選段落,速背比賽,(看誰背得多)。
    [3]梳理層次,想象情境;
    2、作者選取了哪一景物寫三峽的地形地勢的?所選景物有什么特點?表現(xiàn)出三峽的雄偉氣勢。明確:山;連,高。
    3、完成下表。說說你想象中的三峽是什么樣的?(可參照課前預習[4]和課后練習一)。
    季節(jié)所選時間所選景物景物特點給人的____________感覺。
    夏季水漲之時長江行舟洶涌湍急日千里快奔騰壯觀水勢磅礴。
    [4]討論交流,概括特點。
    1、作者在寫作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討論交流。
    2、請概括文章描寫景物的特點,寫成一段話。
    [參考]作者構(gòu)思精心,描寫生動。
    本文主要寫的是三峽的形勢和景色。先寫高山重疊,表現(xiàn)山勢雄偉,這是全景;后分寫四季景色。作者不循時序,先寫夏季,濃墨于江水暴漲時的湍急,展現(xiàn)長江奔騰的氣勢;再寫春季和冬季,重彩于風平浪靜時水清、樹榮、山峻、草茂的畫境,展現(xiàn)三峽清幽閑靜的山光水色;最后寫秋季,落筆于晴初霜旦之時的林寒澗肅、水少谷空,更添高猿長嘯、屬引凄異,渲染出峽區(qū)寒靜肅穆,哀涼凄清、令人傷感的氣氛。不難看出作者匠心獨運,四時之景,各具特色,循環(huán)變幻,奇景迭出,為我們勾畫出一幅奇麗多彩的三峽山水圖。
    具體描寫手法多樣,形象生動。開頭大筆勾勒全景:山連,高到“略無缺處”;山高,高到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見曦月”。這是三峽獨有的`自然景觀,描寫十分形象。寫夏季江水之奔騰咆哮,放棄直接描寫,而是虛擬一葉扁舟,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寫路遠、時短、行速襯托水流的洶涌與湍急。寫春冬之清幽宜人、良多趣味,一連排出八個極富特色的山水景象,烘托出清榮峻茂的優(yōu)美境界,讓人應(yīng)接不暇,如臨其境。寫秋景,作者先概括一般特征:林寒澗肅;然后緊緊抓住最具特色的“猿嘯”極力加以渲染: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這不僅讓人看到三峽凄清的景色,還讓人聽到凄異哀轉(zhuǎn)的猿叫,勾起人們的悲秋之感。最后引用漁歌襯托三峽深秋的清幽寂靜。
    酈道元地理學家的目光探尋自然,以文學家的心靈感受自然。因此,他筆下的山川草木不只有美的形色,而且?guī)е鴰追朱`氣。他筆下的三峽就像一位魁偉的男子,有盛夏的熱情奔放,春冬的俊逸和閑遠,秋日的憂傷和嘯嘆,整個形象豐滿而多情。
    [5]積累描繪山光水色的詞語。
    1、本文語言極為精致洗練,請將下列詞語積累到自己的資料本上。
    重巖疊嶂回清倒影素湍綠潭懸泉瀑布林寒澗肅高猿長嘯空谷傳響。
    2、簡單說說它們的意思和使用環(huán)境。(看誰釋得準、好)。
    課后鞏固(自立、自給)。
    [1]課后作業(yè):自由寫作訓練,可任選一題來做。
    1、選一個季節(jié)描寫三峽風光,整理到作業(yè)本上。
    2、近不用上課,你一定常出去游玩,請將你看到的自然美景描寫出來。
    [2]反饋練習:
    1、解釋加點詞的意義(10分)。良多趣味晴初霜旦。
    略無缺處屬引凄異哀轉(zhuǎn)久絕絕多生怪柏沿溯阻絕。
    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屠自后斷其股。
    2、翻譯句子(2分)。雖乘奔御風不以及也。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3、回答下面的問題。(13分)。
    (1)《三峽》中描寫兩岸懸崖陡峭雄偉險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峽》中從側(cè)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雖乘奔御風不以及也”和“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分別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修辭方法。
    (4)《三峽》一文引用漁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三峽》一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是____________。
    (6)本文語言精致、洗練,用語俏麗、貼切。請選取文中一處做簡要分析。(3分)。
    示例:描寫三峽春冬一段中,因為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飾“潭”。
    三峽課堂教案篇九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后,回答。
    生: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qū)懙?,寫了三峽在中秋節(jié)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
    師:很好,你很會讀書,不僅讀得快,而且邊讀邊想,抓住了文章的結(jié)構(gòu),大家如果都像他這樣讀書的話,你們也很棒的!
    生自由讀,然后匯報。
    生:讀了這段話,我知道作者主要寫了橘樹和柚樹。
    (對于學生的發(fā)言,只要正確,就肯定。然后再請學生匯報,不需要教師重復多遍這個問題。)。
    生:我知道三峽早晨的橘樹和柚樹很美。你看太陽還沒出來,露水閃耀白色的光,給橘樹和柚樹撒下一層潔白的霜,好漂亮。
    生:其實露水是變化的,開始像一層潔白的霜,后來太陽出來了,露水就消逝了。
    師:你讀懂了橘樹和柚樹上的露水在發(fā)生變化,真能干!
    生:我從“橘樹柚樹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感受到橘樹和柚樹真的很美。
    師:你們讀了這段,有哪些想法?
    生:我感覺三峽秋天的早晨空氣很“清新”。
    師:就像用篩子濾過似的,是吧?
    生:我從“明凈”一詞感覺到三峽的早晨很明朗干凈。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有露水??!
    師:哦,橘樹和柚樹的葉子是綠色的,果實是黃色的,現(xiàn)在被露水一洗,就……。
    生:綠色的被洗得更綠,黃色的洗干凈了,在陽光的照耀下,變成金色的了。
    師:所以課文中有詞在描寫這種景色,是哪個?
    生:明凈。
    生:綠葉金實。
    生:明麗。
    師:在這種環(huán)境下,你想干什么?
    生:我想唱歌。
    生:我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露水。
    生:我想抱著橘樹柚樹搖一搖,讓露水灑在我的身上。
    生:我想吹一曲竹笛。
    師:對呀,老師覺得三峽的早晨就像一曲笛子獨奏,輕快明朗。你們聽……。
    師:你們知道該怎么讀這段嗎?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一讀好嗎?
    學生自讀。
    指名讀,評讀。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早晨這一段,你們說說,我們剛才做了些什么?
    生:找到這段話主要描寫了什么事物。
    生:了解這種事物的特點和變化。
    生:還要在文中去抓住重點詞語去理解秋天的特點。
    生:我們剛才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課文了。
    師:很好,大家學得很用心。那現(xiàn)在就帶著這些要求去讀讀后面三個時間段,你喜歡哪個你就選擇哪個去讀。
    學習自學,然后匯報。在匯報的同時,把音樂素養(yǎng)與語文感悟充分融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段后的真實感受。以下是一些同學的發(fā)言。
    中午:
    生:我從“翻滾著、呼嘯著”想到了龍。
    生:我感覺中午的三峽很熱烈,就像一首雄渾的交響樂曲,豪邁,奔放。
    生:我想起了鄧老師教過我們的《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下午:
    生:黃昏到了,一切靜下來了,我覺得應(yīng)該讀得平靜而輕緩,就像課文中那句“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
    生:剛才聽他讀這一段,我有一種感覺,我好像在聽吹簫,那么輕,那么悠揚。
    生:我聽過葫蘆絲,也挺像這種味道的。
    生:我家有一盤薩克斯演奏曲,里面有首《回家》非常好聽,黃昏到了,最能夠想起家人,最懷念家鄉(xiāng)。
    生:我想起了八冊的時候鄧老師教我們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師:你們能舉一反三,這是學習語文的竅門,恭喜你們找到了這把鑰匙。這段確實是有點舒緩而輕柔,但是有你們所說的這么多的離愁別緒嗎?在課文中去看看!
    生:老師你說得對,長江在黃昏時候像“一條明亮的小溪”,讀的時候應(yīng)該稍微慢一點,但是還是要很快活的樣子。
    夜:
    生:“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蔽腋杏X到三峽到了夜里,是那么寧靜,我好想抱著長江,給他唱首《搖籃曲》。(眾笑)。
    生:他想看他的媽媽還在不在。
    生:(指著前面那位同學說)他還想聽他的媽媽給他唱搖籃曲。(眾大笑)。
    師:可是長江到了夜里是個很乖的孩子啊,他會像他媽媽哭鬧嗎?
    生:不會。
    生:他想讓他的媽媽給他講個故事。
    師:對呀,我們一起來當他的媽媽,給他講個月亮的故事好嗎?
    生:成熟的秋的氣息。
    師:對,成熟的三峽的秋天。那總的說起來,這時候的秋天是個什么人呢?
    生:成熟的人。
    生:中年人。
    師:因為,這一天,正是……。
    生:中秋。
    師:用比較坦然、欣賞的語調(diào)去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師:學了這課,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想畫三峽的秋天。
    生:我想用豎笛吹一首曲子。
    生:我想唱《長江之歌》。
    師:呵,你知道得還真不少,我這兒準備了一首《長江之歌》,大家一起來聽聽。
    課堂在“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歌聲中結(jié)束。
    三峽課堂教案篇十
    《三峽》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描寫了三峽四季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練,思路清晰。讀起來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剛上初一的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可能會有枯燥之感。教師在教學中可借助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本文要達到的課標要求:
    1、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動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
    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文章的朗讀、體味。
    (一)談話啟發(fā),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很喜歡旅游吧?你都到哪兒旅游過?能不能給大家談一談?
    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入新課。
    學生自由發(fā)言,師生參與補充,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位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筆下的三峽是怎樣一番景色。
    (三)播放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雖然短小,但生字比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難,把它讀得自然流暢?遇到困難時,可以在小組內(nèi)互相請教,也可以和老師交流。
    既擺出困難,又激發(fā)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師:大家剛才自己讀的都不錯,哪些同學能給全班同學讀一讀?
    可通過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體會文章精煉的語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師:大家通過剛才的朗讀,已經(jīng)初步體會到了作者筆下描述的三峽的美,下面,我想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文中的內(nèi)容,為游客編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導游詞,看哪一組同學編得最好。對文中詞句理解有障礙的小組,可以請其他組幫助,也可以與老師交流。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旨在將比較枯燥的文言文翻譯生動化,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在巡視過程當中,可視學生提問情況幫助學生解決重點和難點詞句。如:“雖”、“屬”、“兩岸連山,略無闋處”、“清榮峻茂”等。
    2、各小組展示所編的導游詞,教師視情況進行評點,學生推選出最佳小組。
    3、分析體會文章寫景特點。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寫景順序,如:按照景物先寫山,后寫水;按照季節(jié)由夏——春冬一秋。學生分析詞句時,教師可伺機點撥動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等寫作特點)。
    (五)再次播放《三峽風光》光盤。
    讓學生學習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見到的景色,或談?wù)動^看風光片與讀酈道元的《三峽》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業(yè)。
    1、寫一段文字描述家鄉(xiāng)的美景或你所游歷過的山川名勝。
    2、喜歡繪畫的同學可以根據(jù)課文畫一幅三峽風光圖。
    三峽課堂教案篇十一
    1、學會8個生字;理解10個新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長江三峽的風光美;背誦課文第2、3、4節(jié)。
    3、能仿照課文句子,寫幾句贊美一個地方的話。
    2、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你們?nèi)ミ^三峽嗎?長江三峽以她美麗、神奇吸引著成千上萬是中外游客前去游覽。今天我們跟著作者乘輪船一起來游覽長江三峽,領(lǐng)略那美麗、神奇的三峽風光。
    1、學生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讀后檢查。
    a、你學懂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好方法?
    b、出示小黑板。
    重慶。
    模樣。
    崖縫。
    翻卷。
    好奇啊。
    好急啊。
    好險啊。
    啊,百里三峽,好一副百里山水畫!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游覽了長江三峽后寫了哪些內(nèi)容?
    2、討論。
    1、自由讀,要求讀正確、流利。
    2、再讀課文,說說從段的結(jié)構(gòu)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自由讀,用簡筆畫畫出對詞語的理解,并把詞語寫在畫下面。
    2、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簡筆畫。同時理解“刀砍劍劈”、“纏繞”等詞語的`意思。
    3、出示三峽圖片,用剛學會的詞語來描繪。
    4、感情朗讀第2節(jié)。
    5、嘗試背誦,交流背誦的方法,互相啟發(fā)。
    6、學習單元提示,小結(jié)背誦的方法。
    重點指導學生運用上述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1、小結(jié)學法:讀流利——理解詞語——感情朗讀——正確背誦。
    2、自選一段合作學習。多讀幾遍,交流讀懂了什么。
    3、用動作、擬聲等手段表現(xiàn)對詞語的理解。
    4、教師展示畫面,讓學生理解詞語,激發(fā)情感。
    5、有感情地朗讀第3、4節(jié)。
    6、說說準備用什么方法背誦,然后各自背誦。
    7、連起來配樂讀好第2、3、4節(jié)。
    1、通過句子比較,體會“啊”、“好一幅”所抒發(fā)的飽滿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
    3、仿照句子,贊美一個地方。
    1、說說借助重點詞句背誦的方法。
    2、長江三峽的山、水、船分別有哪些特點?課文是怎么寫的?
    1、導入:三峽山水不僅風光美麗,而且神奇,百里三峽有著許多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聽聽神女峰的神話傳說。
    2、聽錄音。
    3、學生自由朗讀,找出描寫神女峰的樣子的句子。
    4、理解詞語??磮D說故事。
    1、齊讀課文。
    2、討論:課文寫了三峽美麗神奇的風光,為什么還寫神女峰的傳說?
    3、布置作業(yè)。
    板書:
    山——奇:筆直。
    高聳。
    像……像……像……。
    19。
    三峽。
    水——急:奔騰。
    吼叫。
    七彎八拐。
    熱
    船
    東闖西撞。
    撕咬。
    拍打。
    愛
    過
    風光。
    船——險:翻卷。
    漩渦。
    波浪。
    三
    三
    像……像……。
    飄
    碰
    掉
    峽
    峽
    (美麗)。
    神女峰的傳說(動人)。
    三峽課堂教案篇十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北魏地理學家酈道遠寫的《三峽》。
    一、整體感知課文。
    1、首先,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來讀一遍課文。(老師領(lǐng)讀,學生跟讀;注意節(jié)奏和停頓。)。
    2、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大聲的朗讀課文三遍。
    3、請兩位學生讀課文。(有讀錯的地方師生一起糾正)。
    4、全班同學齊讀課文。
    二、疏通理解課文。
    第一段:
    1、學生齊讀第一段。
    3、學生齊讀第一段,想象群山連綿、高聳如云的三峽美景。
    第二段:
    1、學生齊讀第二段。
    2、、第二段寫夏季三峽的情景?!跋乃辶?,沿溯阻絕?!蓖怀龃笏蜐q。“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币源兄焱怀鼋魍募钡奶攸c。
    3、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想象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畫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
    1、學生齊讀課文第三段。
    2、第三段寫三峽春冬之景?!八赝木G潭,回清倒影?!笔钦f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麗的風光?!敖^t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是說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山靜、泉飛、柏怪、水奇,構(gòu)成一幅挺拔超脫的畫面?!扒鍢s峻茂,良多趣味?!彼?,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用極為精煉的四個字狀寫四種景物,總結(jié)全段。
    3、學生齊讀第三段,想象三峽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
    1、學生齊讀第四段。
    2、第四段寫三峽秋景?!懊恐燎绯跛趾疂久C”是說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寒冷寂靜的景象?!俺S懈咴抽L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笔钦f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很久才消失。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xiàn),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霸厨Q三聲淚沾裳!”“三聲”極言鳴聲之少,“淚沾裳”極言淚水之多。從側(cè)面表達了三峽秋天在猿聲中越發(fā)顯得凄涼和悲哀,更增強了表現(xiàn)力。
    3、學生齊讀第四段,感受三峽秋天的凄婉美。
    三、全班學生齊讀課文。
    四、比較閱讀:《早發(fā)白帝城》和《三峽》。
    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明確:《早發(fā)白帝城》和《三峽》都描寫了三峽的風光,前者是詩,后者是游記散文。文章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xiàn)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yīng),都是寫連續(xù)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yīng)。
    五、板書:
    山:連綿不斷隱天蔽日(高峻美)。
    夏:夏水襄陵乘奔御風(奔放美)。
    水春冬:素湍綠潭懸泉瀑布清榮峻茂(清幽美)。
    秋: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凄婉美)。
    六、一課一練。
    1、填空。
    (2)文中寫春冬之時山水草木秀麗的句子是。
    (3)對水流急、流速快,描寫得最生動的語句是。
    二、解釋。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略無闕處()。
    不見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林寒澗肅()。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良多趣味()。
    屬引凄異,()。
    桑竹之屬()。
    空谷傳響()。
    3、譯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3、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三峽課堂教案篇十三
    胡人侵邊,王昭君決然站起,逆身走進大漠,漢朝的歷史因此而延續(xù)了百年。劉備托孤,敢逆吳魏,使天下終成三足之勢,這些人物都敢于逆當時的歷史潮流而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因此他們成為了歷史上的兩座豐碑。作者將敢逆潮而動的歷史人物與三峽中的山險水急之景交織在一起寫,旨在啟迪人們,當歷史處于衰退時期時,俊杰當敢逆潮而動,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這應(yīng)是《巴東三峽》的人文內(nèi)涵所在,也是將景和情融為一體、寓情于景的寫作寓意,這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峽課堂教案篇十四
    1、正確朗讀課文至熟讀。(重點)。
    2、積累文言詞匯,體會三峽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難點)。
    3、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jié)合。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說起我們祖國的名山大川,那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名山大川就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吸引著無數(shù)文人志士為之歌唱。同學們,知道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嗎?一起背。那么大家知道這首詩寫的哪里嗎?其實,描寫三峽的還有很多人,追溯起來,最早的恐怕是北魏的酈道元。今天,讓我們隨著酈道元一起參觀游覽一千五百年前的三峽,領(lǐng)略它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板書)。
    二、展示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至熟讀。(重點。
    2、積累文言詞匯,體會三峽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難點)。
    3、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三、了解作者。
    (多媒體顯示作者材料)。
    四、朗讀課文,把握節(jié)奏,理解課文。
    1·認讀生字(自由讀)(教讀)(指名讀)(齊讀)。
    略無闕處()重巖疊嶂()。
    不見曦月()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素湍綠潭()。
    絕巘多生怪柏()高猿長嘯()。
    屬引凄異()哀轉(zhuǎn)久絕()。
    飛漱其間()。
    猿啼三聲淚沾裳()。
    2·熟讀課文(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3·音(組內(nèi)選段讀)(組內(nèi)推薦讀)(指導讀)(齊讀)。
    4·疏通文意(自由疏通)(小組釋疑)(完成習題)(提問。
    (1)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完成課后練習二。
    5·理解課文(思考問題)(交流)(回答問題)(說句子)。
    作者筆下的三峽美在哪里呢?
    根據(jù)課文理解用“三峽的---美,你看……的句式說一說!
    6·板書總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昔日酈道元筆下的美麗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是聞名于世,并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結(jié)合課文,請你用生動簡潔的語言寫一段導游詞,向前來觀光的游客介紹三峽的風景特點和時代變化。
    三峽課堂教案篇十五
    新一輪課改的實施,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得到發(fā)展,從而,在更高的層面上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也由多媒體教學逐步走向網(wǎng)絡(luò)教學。在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的課堂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可以借助網(wǎng)站這個更加廣闊的平臺,搜集資料,探究各種問題,交流心得,學習變的更加得心應(yīng)手,網(wǎng)絡(luò)教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而教師,在新的課堂環(huán)境里,進一步的轉(zhuǎn)變觀念,主要職能為引導點撥,組織交流等,不再單純的傳授知識,可以真正的起到“導師”的作用。
    這堂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整合的語文課,對于我和學生們來說都是一次新的嘗試。難得的是在電腦非常普及的今天,學生們對于在微機教室上課并不陌生,而且他們具備一些基本的使用電腦的技能,這些給我們的課程順利進行提供了幫助,他們通過巴東三峽專題網(wǎng)站里的學習,瀏覽三峽的景觀,查閱資料,就仿佛身臨其境一般,遠比過去單純的使用課本教學更加形象直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峽課堂教案篇十六
    知識目標: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背誦并默寫全文。
    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3、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再現(xiàn)景物,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情感目標:
    文章描寫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通過教讀本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長江,我國的第一大河,全長6300多公里。它流經(jīng)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jié)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guān),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shù)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fā)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用自己的所見撩開了三峽神秘的面紗,今天,讓我們跟隨酈道元的腳步,一起來領(lǐng)略三峽美麗的風光吧?。ò鍟念})(多媒體顯示《三峽》圖,標題、作者)。
    請一學生用通俗生動的語言朗讀《三峽》的現(xiàn)代文。(媒體配動畫,音樂圖片)。
    1、配課文朗讀;(媒體)。
    2、給學生相關(guān)材料,讓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以下媒體出示)。
    (1)酈道元,北魏、,本文選自他寫的《》。
    (2)三峽,指長江上游的、、。
    (3)讀準下列詞語的音;
    重巖疊嶂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朝發(fā)白帝。
    素湍綠潭飛漱其間屬引凄異。
    (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略無闕曦月至于襄沿溯或不以漱良屬引。
    (5)比較以下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絕哀轉(zhuǎn)九絕。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1)媒體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1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學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理清思路,抓住景物的特點,感受三峽的自然美,領(lǐng)悟作者表現(xiàn)美的技巧。
    說三峽:三峽的真美,你看……。
    示例:三峽的山真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小組里說,然后在班級說。
    教師歸納板書:山美:山高嶺連;
    四季美:水流湍急、清榮峻茂、水枯谷凄。
    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一百五十余字來描繪,且盡傳其神,其筆法令人不能不稱奇?,F(xiàn)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說課文的.美(文字投影):我們欣賞文章,可從語言、結(jié)構(gòu)、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著手。
    示例: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cè)面烘托了三峽峰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說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說)。
    教師歸納板書: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結(jié)合、對比手法、動靜結(jié)合、多角度描寫。
    教師小結(jié):酈道元真不愧為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豐富的游歷和散文家豐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jīng)》里的一條注釋作得如此優(yōu)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其筆法確實精妙至極。難怪余秋雨先生說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的《三峽》,使后人再難調(diào)動描述的辭章了。
    如:清榮峻茂,一字一景,凝練生動。
    學生可在課文里找類似字詞加以品味。
    探究示例:文章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順序?qū)懢?,而要先寫夏景呢?BR>    明確:因為相比而言三峽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詳寫。夏水江水暴漲,春冬風平浪靜,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峽水勢漲落的特點安排夏、春冬、秋的順序?qū)懢啊?BR>    學生討論后探討。
    如: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怎么還會“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會王權(quán)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冒險行船。)。
    如:三峽的茂密樹林中,常年棲息著猿猴,為何寫猿猴的內(nèi)容出現(xiàn)在秋季,
    你能理解作者的這一安排嗎?
    (寫猿猴悲啼是為了渲染秋季三峽的蕭瑟凄涼的特點,也為過渡至下寫。
    到三峽漁民的悲涼凄慘的生活做好照應(yīng)及情感上的鋪墊。)。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再讀課文。
    學完這篇文章,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鑒、學習的呢?
    歸納: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用多種手法表現(xiàn)景物特征。我們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應(yīng)善于借鑒、吸收這些寫法的長處。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篇優(yōu)美的古代散文,領(lǐng)略了三峽的秀美風光,品味了詩人精美的語言,那么就請大家高聲朗讀,試著把這篇短文背下來。
    在三峽的風光片段中,讓學生朗誦背誦。
    選擇你所喜歡的畫面,結(jié)合課文的描寫,發(fā)揮你的想象,以“我走在……”為題,對三峽的山或四景進行擴寫。
    三峽課堂教案篇十七
    對于一堂整合課程來說,網(wǎng)絡(luò)制作人員與語文教師的配合是否默契對整堂課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在這次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參與網(wǎng)絡(luò)制作的人員和課程指導老師和作課教師積極配合,互相幫助,交換意見,順利完成了這次課程整合的教學設(shè)計、網(wǎng)絡(luò)制作和教學錄像任務(wù)。
    不足:由于課程整合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教學設(shè)計還是畏首畏尾,沒有太放開,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還有待研究提高。
    這種課程剛剛接觸,教師對網(wǎng)絡(luò)教學比較陌生,使用多媒體廣播教學操作起來顯得不流暢。
    希望以后有機會多參與一些這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