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教案設計(匯總13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基本依據,具有指導性和操作性。教案的編寫應當緊密結合學生實際,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最后,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關于教案編寫的常見問題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和指導。
    練習教案設計篇一
    (1)學生自由練讀。
    (2)指名讀。
    (3)練習背誦。
    5.反饋。
    (1)檢查背誦。
    (2)指名背誦。
    第四課時。
    教學第七題。
    一.審題。
    1.揭示說話的話題,讓學生弄清話題的意思,知道說話時該針對著什么話題說。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圖下的兩個問題。
    二.指導。
    1.指導觀察。
    (1)啟發(fā)學生弄清圖上畫了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2.指導說話。
    (1)你長大了想當什么?
    (2)你為什么想干這個工作?
    (3)聯系自己,展開想象。
    (4)提供句式:我長大了想當,因為()。
    我長大了想當(),因為()。
    練習教案設計篇二
    (1)請幾位學生上黑板填寫,其余學生填寫在書上。
    (2)讓學生大聲讀讀自己所填的詞語。
    4.反饋。
    (1)同桌互查練習情況。
    (2)表揚做正確的同學,指出存在問題并進行矯正性練習。
    四.教學第四題。
    1.審題。
    2.指名讀題。
    3.讓學生說說本題要求。
    4.指導。
    (1)學生自由試讀這兩組句子。
    (2)指名讀,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何不同?
    (3)學生進行比較,知道每組的后一個句子都是由前一個擴展。
    來的,分別把“高”和“安靜”具體化了。
    (4)后一個句子的表達效果好?為什么?
    (讓學生體會到后一個句子顯得生動具體,突出了‘“安靜”的程度,表達的意思更明白。)。
    (5)指導朗讀,加深體會。
    練習教案設計篇三
    (1)分組出示卡片,集體認讀。
    (2)口頭擴詞,選擇一個寫下來。
    5.反饋。
    (1)檢查學生組詞情況。
    (2)出示卡片,指名讀讀這幾組字,并組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2.指導。
    (1)出示小黑板。(第一句話)。
    (2)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3)讓學生試把句子換個說法,意思不變。
    (4)出示:我喜歡跳繩、跑步和滑雪。請學生認讀。
    (5)指名讀這兩句話,比較有什么不同?
    (6)老師告訴學生:同一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3.反饋。
    出示句子,讓學生換個說法,意思不變。
    (1)我家有電視機,有收錄機,還有冰箱。
    (2)果園里有蘋果,有梨子,還有柿子。
    二.教學第四題。
    1.審題。
    2.指導。
    (1)認讀要寫的字:克、蒼、家。
    (2)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提出的描紅要求和寫字要求。
    (3)指導書寫。
    3.學生練寫,師巡視。
    4.反饋。
    表揚寫字認真并寫姿好的學生。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成語。
    (2)指名試讀。
    (3)教師范讀。
    (4)教師結合插圖講解成語的.意思。
    練習教案設計篇四
    這個練習共安排8道訓練題,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用鋼筆描紅。
    2.了解“一”的變調規(guī)律。
    3.按要求寫詞。
    4.照樣子擴展句子。
    5.熟記成語。
    6.讀背諺語。
    7.說話練習。
    8.學寫毛筆字。
    [教學要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略)。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引導學生弄清楚題目的要求。
    2.指導。
    (1)請學生自由試讀這兩行詞語,注意“一”的聲調變化。
    (2)指名讀,思考:“一’’的聲調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變化的?有什么規(guī)律?
    (引導學生對這兩行詞語進行分析比較,從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個詞語,
    “一’’都在詞末,故仍讀本調第一聲;后兩個詞語,因“切”、“致’’這。
    兩個字念第四聲,在第四聲字前面的“一”應該念成第二聲;第二行詞語。
    中“一”,后面的“杯”、“條”、“本”、“絲”都不念第四聲,“一”在非第。
    四聲字前面聲調應該變讀為第四聲)。
    (3)集體讀,加深體會。
    (4)教師小結:“一”的變調是口頭上的自然變化。拼寫時,聲。
    調符號仍按原調標注。書上這樣標,是為了方便我們學習“一”的。
    變調規(guī)律。
    練習教案設計篇五
    一步體會“一”的變調規(guī)律。
    4.反饋。
    (1)請學生說說在什么情況下,“一”的聲調要發(fā)生變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讓學生認讀以下詞語:
    萬一周一二十一百里挑一。
    一夜一冊一遍一陣。
    一把一年一頂一根。
    一心一意一前一后。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讓學生說說本題的要求。
    2.指導。
    (2)同桌進行討論,比一比,看誰說得又多又正確。
    (3)指名回答。(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補充,回答中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
    練習教案設計篇六
    (1)學生自由練讀。
    (2)同位練習背誦。
    4.反饋。
    (1)集體背誦。
    (2)指名背誦。
    二.教學第六題。
    1.審題。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兒歌。
    (2)指名試讀。
    教師范讀。
    (3)教師結合插圖講解這首詩的意思。
    練習教案設計篇七
    --。
    講學時間。
    -
    --。
    主備。
    -
    楊義玉。
    -
    審核。
    --。
    審批。
    ---。
    教學目標。
    -
    1、認知目標;使學生身體得到全面發(fā)展,特別是力量、速度方面。
    2、技能目標:90%以上的學生能懂得鍛煉身體的方法。
    3、情意目標: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精神以及互幫互助精神。
    4、運動負荷:學生能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量,并達到一定的負荷。
    --。
    重點。
    難點。
    -
    練習教案設計篇八
    (3)集體回答.
    1)出示第五題的圖,提問:圖中畫的`是什么?
    2)獨立完成書上第五題的填空。
    3)說說梨比蘋果少4個是怎樣看出來的?(要讓同桌互相說說,并多請幾名學生口述想的過程o)。
    三.布置作業(yè).
    四.教學后記:通過同桌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4~35頁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學會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少多少)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34+3=80+17=53+20=4+75=。
    61+8=20+52=20+35=48+50=。
    直接說出答案.
    2.導入新課.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二.新授.
    1.操作:。
    同學做抓花片游戲,排一排比一比哪種花片抓得多?多多個?
    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還有別的方法嗎?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從13個里面去掉8個,剩下的就是紅花片比藍花片多的。用減法算。13―8=5.所以紅花多,多5個。
    同桌說說是怎么想的?
    4)再抓幾次比比看,誰抓得多,多多少個?(每次都要說出怎樣計算花片比另一種花片多多少個)。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隊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書:24―20=4。
    集體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該怎樣解答.
    3.老師小結:。
    像這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題目物品們可以用減法計算,從較大數中去掉同樣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2.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3.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4.完成“想想做做”4。
    四.全課小結.
    五.教學后記:通過圖文結合,能讓學生更直觀,學得輕松.
    練習教案設計篇九
    [訓練內容]。
    這個練習共安排8道訓練題,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用鋼筆描紅。
    2.了解“一”的變調規(guī)律。
    3.按要求寫詞。
    4.照樣子擴展句子。
    5.熟記成語。
    6.讀背諺語。
    7.說話練習。
    8.學寫毛筆字。
    [教學要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略)。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引導學生弄清楚題目的要求。
    2.指導。
    (1)請學生自由試讀這兩行詞語,注意“一”的聲調變化。
    (2)指名讀,思考:“一’’的聲調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變化的?有什么規(guī)律?
    (引導學生對這兩行詞語進行分析比較,從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個詞語,“一’’都在詞末,故仍讀本調第一聲;后兩個詞語,因“切”、“致’’這兩個字念第四聲,在第四聲字前面的“一”應該念成第二聲;第二行詞語中“一”,后面的“杯”、“條”、“本”、“絲”都不念第四聲,“一”在非第四聲字前面聲調應該變讀為第四聲)。
    (3)集體讀,加深體會。
    (4)教師小結:“一”的變調是口頭上的自然變化。拼寫時,聲調符號仍按原調標注。書上這樣標,是為了方便我們學習“一”的變調規(guī)律。
    采用指名讀、自由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反復練讀,從讀中進一步體會“一”的變調規(guī)律。
    4.反饋。
    (1)請學生說說在什么情況下,“一”的聲調要發(fā)生變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讓學生認讀以下詞語:
    萬一周一二十一百里挑一。
    一夜一冊一遍一陣。
    一把一年一頂一根。
    一心一意一前一后。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讓學生說說本題的要求。
    2.指導。
    (2)同桌進行討論,比一比,看誰說得又多又正確。
    (3)指名回答。(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補充,回答中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
    (1)請幾位學生上黑板填寫,其余學生填寫在書上。
    (2)讓學生大聲讀讀自己所填的詞語。
    4.反饋。
    (1)同桌互查練習情況。
    (2)表揚做正確的同學,指出存在問題并進行矯正性練習。
    四.教學第四題。
    1.審題。
    2.指名讀題。
    3.讓學生說說本題要求。
    4.指導。
    (1)學生自由試讀這兩組句子。
    (2)指名讀,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何不同?
    (3)學生進行比較,知道每組的后一個句子都是由前一個擴展來的,分別把“高”和“安靜”具體化了。
    (4)后一個句子的表達效果好?為什么?
    (讓學生體會到后一個句子顯得生動具體,突出了‘“安靜”的程度,表達的意思更明白。)。
    (5)指導朗讀,加深體會。
    (1)讓學生獨立思考,用筆在書上嘗試填寫。
    (2)自由練讀補充后的句子,憑借語感體會補充的內容是否恰當,句子是否通順。
    4.反饋。
    (1)指名匯報補充的情況。
    (2)指出存在問題并進行矯正性練習。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指名讀題,弄清題目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正音。
    (3)學生自由讀,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這些成語的大概意思。
    (4)同桌討論每條成語的大概意思。
    (5)學生練說這些成語的.意思,教師重點講解以下幾條成語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見相合。
    和衷共濟:大家一條心,共同渡過江河。
    比喻同心協力,克服困難。
    休戚相關: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禍福相連。
    眾志成城:大家一條心,就像堅固的城堡一樣不可摧毀。
    比喻團結一致,力量就無比強大。
    集思廣益:集中眾人的智慧,廣泛吸取有益的意見。
    急公好義:熱心公益,愛幫助別人。
    (1)自由讀。
    (2)同桌互相練背。
    4.反饋。
    (1)指名試背。
    (2)集體背誦。
    二、教學第六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請學生說說本題練習的要求。
    2.指導。
    (1)讓學生小聲地、自由地練讀,要求讀通,讀順,讀懂。
    (2)指名試讀,教師注意糾正字音。
    (3)教師范讀后請學生齊讀。
    (4)再次讓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要求聯系課文《學會合作》來說說這幾條諺語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處。
    (1)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自由練讀。
    (2)指名讀、齊讀。
    (3)練習背誦。
    (4)指名試背、全班背誦。
    4.反饋。
    (1)檢查朗讀。
    (2)檢查背誦。
    (指名背,表揚當堂能背誦出來的學生)。
    第三課時。
    課前準備。
    1.把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3~4人。
    2.在黑板上寫上“名言交流會”,并加以美化。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訓練要求。
    2.指導。
    (1)啟發(fā)談話:名言以通俗而精煉的語言反映豐富而深刻的道理,難怪同學們在書上、報刊上看到它時,總喜歡把它抄錄在自己的摘抄本里。這樣做既可以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言,又可以用它來激勵自己,鞭策自己進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舉行一個“名言交流會”,待會兒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一句名言講給大家聽,看誰講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這些名言當中,你最喜歡哪一句?
    (3)你為什么喜歡這句名言?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情況,或說出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示、教益,或對照總結出自己的經驗、教訓,或說出對自己的鼓舞、激勵)。
    (1)讓學生照剛才指導的樣子輕聲試說。
    (2)學生輪流在小組里練講,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說話的同學做到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聲音響亮,速度適當,聽的同學要認真)。
    (3)小組評議每人練說的情況,并推選出代表。
    2.反饋。
    3.小組的代表上臺講述。
    [要引導全班學生認真地聽,并對同學的講述作出評價,以鼓勵為主]。
    第八題(略)。
    練習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要求:
    1.認識中草藥的名稱,學會讀懂、讀好一份中成藥的說明書。
    2.學會八個成語及《三字經》中的一個片段。
    3.能正確、美觀地書寫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4.口語交際:討論班級公約。
    5.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和口語交際。
    課時劃分: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準課文中出現的7種中藥的藥名,初步了解中藥的功效。
    2.學會讀懂中成藥的說明書。
    教學準備:投影儀一份《小柴胡沖劑》的說明書7種中藥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部分。
    1.我們平常生病了,都會去醫(yī)院看病,吃藥或打針。
    我們吃的藥分成兩類:中藥、西藥。今天,我們來初步認識中藥。2.你們對中藥有什么了解?互相交流。
    3.中醫(yī)中所用的中藥多以植物為材,也有以動物、礦物為材料的。
    4.《本草綱目》中就介紹多種中藥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國醫(yī)學、醫(yī)藥上的一個瑰寶。
    5.今天,書上也出現7種中藥藥名,讀一讀,讀準它們的音。指名讀,齊讀。
    6.出示圖片:讓我們來認識這7種中藥。
    7.你知道這7種中藥有什么功效嗎?
    二、教學第二部分。
    1.閱讀第二部分中奶奶的話。
    2.自己讀這份中成藥的說明書,邊讀邊想:從這份說明書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討論、交流。
    3.現在你能代小芳來回答奶奶的問題嗎?
    4.好,我們下面來演一演這個場景,分角色扮演。同桌可以演也可以找你好朋友一起演。
    5.指名上臺表演。評比。
    6.老師這幾天有感冒,到醫(yī)院開了一盒《小柴胡沖劑》。
    練習教案設計篇十一
    教學要求:
    準確拼讀兩拼音節(jié)和三拼音節(jié),并說出他們的不同。
    區(qū)別6組形聲字并練習組詞。
    練習對對子。
    練習將排列錯亂的一段話整理成為一段連貫通順的話。
    熟記成語。
    學會用真誠的語言贊美別人。
    第一課時。
    第一題。
    指名讀題目。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目要求。
    復習兩拼音節(jié)和三拼音節(jié)的有關指示,重點引導復習“聲輕介快韻母響”的三拼音節(jié)連讀方法。
    讓學生自由讀四組詞語中帶點的字和詞語。
    教師領讀。
    學生齊讀。
    第二題。
    齊讀題目。
    讓學生說說這道題應該怎樣練習?
    指導學生讀6組形近字。
    分析字形、字音、字義。
    口頭練習組詞。
    第三題。
    指名讀題目。
    明確練習要求。
    指導。
    嘗試口頭對對子。
    第二課時。
    第四題。
    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復習本冊中學過的寫人、寫景、寫事的文章。
    自由讀五句話,弄清每句話的主要意思。
    找出第一句話。
    按順序分別找出其他的話。
    再讀一讀,確定正確、流利、通順。
    第五題。
    指名讀題。
    說說練習要求。
    自由讀8條成語。
    借助工具書和經驗理解成語。
    練習教案設計篇十二
    (1)按老師教的方法,分別查“?!焙汀巴薄?BR>    (2)學生試填表格。
    4.反饋。
    (1)檢查學生查字典,填表情況。
    (2)指出存在的問題,鞏固音序查字法。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2.指導。
    (1)指名讀。出示:己――已。
    a.按書寫筆順分別說說兩字的筆畫名稱。
    b.說說它們異同。
    c.口頭組詞。
    3.同步驟學習其他幾組形近字。
    練習教案設計篇十三
    (1)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自由練讀。
    (2)指名讀、齊讀。
    (3)練習背誦。
    (4)指名試背、全班背誦。
    4.反饋。
    (1)檢查朗讀。
    (2)檢查背誦。
    (指名背,表揚當堂能背誦出來的學生)。
    第三課時。
    課前準備。
    1.把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3~4人。
    2.在黑板上寫上“名言交流會”,并加以美化。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訓練要求。
    2.指導。
    (1)啟發(fā)談話:名言以通俗而精煉的語言反映豐富而深刻的道理,
    難怪同學們在書上、報刊上看到它時,總喜歡把它抄錄在自己。
    的摘抄本里。這樣做既可以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言,又可以用。
    它來激勵自己,鞭策自己進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舉行一個。
    “名言交流會”,待會兒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一句名言講給大家。
    聽,看誰講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這些名言當中,你最喜歡哪一句?
    (3)你為什么喜歡這句名言?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情況,或說出自己從中。
    受到的啟示、教益,或對照.總結出自己的經驗、教訓,或說出對自己。
    的鼓舞、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