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是一種通過辯證推理、論證等方式表達觀點和見解的文字形式,旨在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和討論。總結的語言要準確恰當,注意用詞規(guī)范和語法正確。以下是一些總結的案例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總結的重要性和作用。
我的涼面情緣篇一
今天的晚飯爸爸媽媽都不想做,這時媽媽突發(fā)奇想,決定去外面吃飯,為了不要東跑西跑,去辛苦的找飯館,媽媽便打開電腦在網上訂餐。首先先打開網頁,然后查找美食,再支付,有些人可能要問了,如果我們訂了餐,到哪里去時,跟他們說了,可他們不相信怎么辦?我告訴吧!只要你一訂了飯,就會有一個短信發(fā)到你的手機上,你去時就可以將這個短信給他們看,他們就會相信了。我媽媽呢!她訂的是團購的套餐,訂了套餐既可以吃很多,也可以省一些錢,其實這些網上訂購美食也是一個廣告,它呢!第一次用便宜的價格吸引人們來這吃,然后將仙界美味的飯菜擺上桌,讓來過或沒來過的人們都喜歡到這來吃,因此很多有這些網上訂餐的店子都非常火。電腦不止只有這一個功能,他還有的功能很多哩!例如:可以查到你不知道但想知道的東西或資料。還有,它可以讓你的頭腦變得更聰明,因為它會根據你所說的條件來出題目讓你做。還有一個是孩子們,包括有些大人最喜歡的,那就是能夠玩游戲。現在我就來講講這個玩游戲的功能吧!其實玩游戲也有好處,因為在玩時手會動,如果你熟悉的話就可以動的很快,如果你不熟悉但你就這樣多玩多練的話,就可以讓手變得更靈活,還有,左手是控制右腦的,而右腦是開發(fā)智力的,如果左手很靈活的話,右腦就會轉的很快,人就會變得越聰明。我還得提醒這些愛玩電腦的人們,電腦是有輻射的東西,如果在電腦前待久了,就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健康,而且還會導致眼睛視力下降,所以我們都盡量不在電腦前待久了,保護好我們身體的健康。
我的涼面情緣篇二
我家有一臺液晶電腦,他是長方形的,對于我來說,用起來不大不小正合適。它是我的好朋友,自從我加有了它這位好朋友,我的學習一天一天的進步。有了時間我就會用它上網看看一些作文,或用它上網找同學談些事情。有一次,老實讓那個同學們查鄭成功的資料,而我把我家所有的數翻了一遍,都沒有找到。正當我垂頭喪氣的打算去找媽媽幫忙,這時,電腦進入了我的眼簾,它好像在對我說:“喂,不還有我呢嗎?”我忽然恍然大悟,連忙來到好朋友電腦的身旁,不一會兒,我就找到了資料。我高興極了,便夸獎電腦說:“電腦啊!你真是我的好朋友,今天你可幫了我的大忙啊!”電腦好像聽懂了我的話,我和電腦都開心的“笑”了。電腦不僅是我的好朋友,也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媽媽經常上網看新聞。爸爸則是上網下象棋。春節(jié)的時候,我用電腦寫了封給香港的舅舅。只要用電子郵件就可以發(fā)到離我很遠的地方。這位好朋友——電腦在我家呆了3。4年,它給我家?guī)砹藷o比的歡樂,每當我看到它的身上有灰塵,就連忙用麻布給它擦干凈。鄰居們都說我家的電腦真好,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有了好朋友電腦真方便啊!
我的涼面情緣篇三
說起我的豫劇情結,至少可以是來自父母一輩的熏陶。畢竟自小生活的環(huán)境里,處處可聞的是,戲曲廣播里的豫東調調。
小時并不知道,豫東唱調亦稱“下路調”或“東路調”,早已聞名于省內。其唱法多是由大本腔(真嗓)改以二本腔(假嗓)交替。真嗓與假嗓巧妙切換與結合,使得男聲激昂高亢、粗獷豪邁,女聲花腔多而麗、婉轉明快。
這言說不盡的韻味,更是嬰孩時期,回蕩在耳畔的搖籃曲。
很小很小的時候,家家戶戶還沒有時興電視機。戲曲的音調通過收音機的調頻可得,或者是村口的大喇叭里傳來。收音機里的戲劇頻道更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們,粗茶淡飯后,漫長夜晚里的消遣方式。
傍晚時分,就著夕陽西下,打坐在自家院內,或者門前的大平臺前。只消拉出收音機的超長天線,將戲曲頻道打開,不一會兒,堂前屋后的鄰居便匯集到一起。大人們聽著曲調,或哼唱或拉家常。我們則將這調調當成童年玩樂的背景音,悄悄長大。
有個身為戲曲演員的鄰里,免不了耳熟能詳,耳濡目染,時間長了,偶爾也會,咿咿呀呀地跟唱兩句。
后來,家里添置了黑白電視機。童年時光,著實因為這個方方正正的機器,而有趣幾分。與聽收音機里的聲音不同的是,我們終于看到了,唱戲的妝容原來是這副模樣。水袖那么美,揮一揮,姿態(tài)優(yōu)美,真是神奇!
每年二月二的大型廟會,幾個村落里會聯(lián)合起來,請一些鄉(xiāng)土劇團,入村唱戲。戲臺搭建前,總會在提前選好的廣場空地上,擺置一個香案,去廟里先把各路神位請來,坐北朝南地排放各路神仙。
日后搭建的戲臺,則是坐南朝北,與神位香案遙遙相對。中間的大片空地,是觀眾席。觀眾席位的旁邊,則是小攤販的位置。聚集了各路人氣,一個因戲而生的小型集會就生成了。
每逢這樣的日子,是我們孩童最為期待的。畢竟,一旦因為戲劇形成集會,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會蜂擁而來。未來十幾天,這里的聚集人數人次可能成千上萬。
每年的第一場戲,總在敬過神靈后,才開始一場一場地演下去。上了年紀的人則自帶了小馬扎或小木凳子,選擇最合適的位置,仰著頭,頷了首,姿勢一動不動,一待就是半天。
臺上的賣力演出,從來換不到臺下的掌聲。老一輩觀眾,表達欣賞的方式很含蓄,只是會心地笑聲雷動,再彼此自顧自地跟身旁人點頭致意。
年輕些的則是站在觀眾席的最外圍,或靠了一棵樹,或者一群人各自抱臂立著,或扎坐在自行車上,也不影響各自為戲文沉醉。
大人們聽戲,往往如癡如醉。而我們小孩子則是奔著流動攤販上各類吃食兒以及小玩意兒去的。
那時,戲臺離學校不足2里路。散學歸來的一大群,不必回家,各自去戲臺邊找尋大人。個個撒丫子狂奔向戲臺而去的目的只有一個:填飽肚子。
東邊攤案的油炸糕是奶奶買的,吃得膩了,便纏了姥爺買一串西邊攤販的糖葫蘆。到了飯時,咬一口小籠包,再喝一口酸湯,或者汽水兒,實在是滿足得很!兒時的聽戲,味道大抵都是酸酸甜甜的,樂趣大抵如此。
南邊的戲臺架子底下,雖嚴禁進入。卻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第一所在。舞臺上腳步匆匆,鑼鼓陣陣,節(jié)奏感極強,成了我們的玩樂時的底音。因了這個,玩樂都有趣了許多。那時的我們,怎知道舞臺上的演繹多么精彩。
《抬花轎》里喜氣盈盈,大姑娘周鳳蓮促好事,最終使有情人終成眷屬。《穆桂英掛帥》里,穆桂英雖是女流,五十三歲掛帥旗,在出征一折里,更是將巾幗不讓須眉的.英姿颯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后來,借助錄音影像,看到了更多的經典戲劇影像,聽到更多的經典之音。在這之中,余音繞梁不絕于耳的是,唐喜成大師的唐派唱腔。唐喜成大師代表作品有《南陽關》、《三哭殿》、《轅門斬子》等,個人最推崇《三哭殿》。
《三哭殿》里,駙馬秦懷玉之子秦英,失手打死詹太師。貴妃哭訴金殿,銀屏公主綁子請罪殿前。唐王按律問斬秦英。公主求情未果,搬來長孫皇后,三女金殿爭論。
最終金殿之上,貴妃哭父公主哭子皇后哭外孫,使得朝堂哭聲一片,好不熱鬧,劇情走向高潮。最終,為著邊防安穩(wěn),家國平安,萬歲替秦英給貴妃求情,最后赦下秦英。
唐派唱調的特色主要在聲腔上的高音“假唱”,即“二本腔”的唱法。唐喜成的“假聲”唱法,又與旦角的“假嗓”不同,開具男聲的陰柔之美,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唐派這種“假聲”唱法自創(chuàng)立以來,歷久不衰。
在《梨園春》的擂臺賽上,常聞聽參賽選手模仿唐派的經典唱段,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作為豫東調的戲迷愛好者,怎能不識劉忠河。代表作《打金枝》,奠定了劉忠河牢不可破的豫東“紅臉王”地位。劉忠河被譽為“豫劇馬連良”,位居八大紅臉王之首。在豫東有這樣一句話:“寧可三天不吃饃,也要聽聽劉忠河”。
《打金枝》講的是,唐代宗將女兒升平公主許配汾陽王郭子儀六子郭曖。汾陽王花甲壽辰之日,子婿們前往拜壽,獨升平公主未到。席上,郭曖被眾人議論,怒而回宮,夫妻爭吵,郭曖打了公主。
公主進宮告狀,要唐皇治罪郭曖,汾陽王綁子上殿,唐王后勸婿訓女,唐王識大體顧大局,加封郭曖,小夫妻和好如初。
這部戲里,唐代宗與郭子儀的君臣對唱,為人津津樂道。國母訓女的唱段更是塑造了一個明辨事理,端莊威儀的王后形象。唐王的帝王氣度,更是在劉派的唱調里表現得渾然天成。
經典的劉派唱調,與眾位演員的精彩演繹,使得這部戲詮釋著家、國情懷,忠義與善的大戲,一時間風靡全國。
“紅臉王”劉忠河的嗓音沙啞,忠厚獨特,更是自成一派。在《梨園春》的擂臺上,很少有選手能將劉派唱調惟妙惟肖地模仿得來。這部戲與《劉墉下南京》系列,是豫東一帶,聽次最多的了。
后來,有了黑白電視機。小縣城的電視臺則迎合了老一輩人的喜好。每天是各種形式的戲劇聯(lián)播。我們的聽戲陣地,由戲臺前轉移到了電視機前。再后來從黑白電視到大彩電,每周末至今,跟著爸媽一起收看河南衛(wèi)視《梨園春》的習慣未改。
長此以往的熏陶,使得我也偶能哼唱幾個經典篇目里的名家名段。戲曲已悄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點綴。
由此可知,戲劇的藝術性之高于生活太多。然而,這些戲劇性的劇目,無一不在宣揚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義薄云天,忠肝義膽;大路朝天,孝字為先等傳統(tǒng)文化精髓。
每本折子戲,又通過各類人物,演繹出一個個經典故事,無不詮釋著中華民族內涵的某個方面:忠,孝,情,義,勇。
只是,當下,鄉(xiāng)村的戲臺逐漸少了,兒時承歡于戲臺之下的樂趣消了。還記得今年六一節(jié),校合唱團的演出,臨了的團體唱大戲,令我眼前一亮。孩子們稚嫩的戲腔,著實令我欣喜了幾許。沒錯,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戲劇,還應在下一代的心中、口中傳承。
我的涼面情緣篇四
《網球王子》這部動漫想必許多人都聽說過,而我對網球的喜愛就是從一部根據這部動漫改編的真人版電視劇開始的。
其實我與運動本無緣,因為從小我就喜歡一個人悶在家里,哪也不去。別人家都是家長訓斥孩子的貪玩,而在我家,則是爸媽央求我出去轉一轉。不管他們使出什么殺手锏,或是強硬逼迫,或是物質利誘,或是軟磨硬泡,我一概不放在眼里。為此,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小學體育成績一直在b、c徘徊。
那個暑假,一種奇妙的緣分讓我遇見了這部電視劇。剛打開電視機,就看到一個少年,只用一個球拍和一只腳夾起球,輕輕一打,球便準確無誤地飛進了遠處的筐里。出于對那名少年的.好奇,我便繼續(xù)看了下去。誰知到后來,我竟一直看到了全劇終。里面的招式都令人眼花繚亂:外旋發(fā)球、白鯨、二刀流、邁向破滅的回旋曲、蛇球還有里面球技精湛、驕傲、有勇氣克服困難、敢于追求夢想的龍馬,團結互助的青學隊員,都深深吸引著我。這時,我突然產生了學網球的沖動。這個大膽的想法使我怔住了。但我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爸媽的支持,于是,我的人生從此就與網球有了一個交點。
本以為打網球很容易,不過就是拿個拍子把球打出去嘛,誰知學起來還真是困難。僅僅是握拍就分為東方式正手握拍、大陸式握拍、半西方式握拍和西方式握拍,光揮拍我就練了一節(jié)課。之后學得越多問題也越多,挨教練的罵那是家常便飯,曾經還被罰做徒手揮拍50次,步法練習50次。于是我便發(fā)揚龍馬精神,愈挫愈勇,終于在一步步提高。很快,正手和反手我便很熟練了,打得也像模像樣了,還得到了教練的好評。從此,我就開始與同學討論網球,一起鉆研ace球,一起辯論究竟是費德勒強還是納達爾厲害,我也從書蟲變成了體育積極分子。
自從迷上網球后,央視體育頻道與網球頻道都成了我的最愛,每當遇到大的網球賽事,我更是雷打不動地坐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地觀看;當聽到有人討論網球時,我會無視他人的抗議,自顧自地講我的網球經驗;一拿到那沉重的網球拍,我便會有跟教練pk的欲望漸漸的,網球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的網球情緣就是這么神奇,在不經意之間發(fā)現,網球,已融入到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我的涼面情緣篇五
我從一年級開始練習硬筆書法,到二年級就開始練習毛筆書法。記得上第一節(jié)毛筆書法課時,那天我忐忑不安地和同學們一起去五樓的書法教室,走進教室,一股好濃的墨水味兒差點把我熏倒。
上課了,我們在老師那領了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聽老師講完上課該注意的事項和握筆方式,就開始正式練習了。
首先是從橫和豎練起。我心想:這還不容易?不就是一橫嘛,很簡單的??!我拿起筆在紙上寫了起來,收筆后一看,怎么變成一條條小蝌蚪了呢。我又繼續(xù)練,不是蕩開了,就是太濕、破了。黎老師見了,忙手把手教我,說:“你要把握好寫字的方法和力度,書法,沒那么容易,多練習,一定就能學好?!庇谑俏易笫职醋〖?,右臂懸空,右手懸腕,握著粗大的狼毫筆在紙上練著,不多時,我的右臂又酸又痛,手腕也似乎轉不動了。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在紙上,我想起了王羲之吃墨饅頭、懷素練字的故事,擦掉汗水繼續(xù)練。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過我的'堅持,我終于可以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了。
現在,每天練習毛筆字已經成為我的學習和生活中難以割舍的一部分,書寫水平也因為堅持不懈而提高了很多。今后,我將繼續(xù)鉆研,認真習字,為這顆我國藝術長河中的明珠增添光彩。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我的涼面情緣篇六
星期天,天空蔚藍,微風和煦,我和爸爸媽媽相約一起去人民公園散步游玩。
公園里人頭攢動,黃發(fā)垂髫,和樂融融,他們有的跑步,有的打拳,有的在做游戲,怡然自樂。這里的風景真好,有各種各樣的花,有亭子,有小橋流水,還有摩天輪,真可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我們順著人群往里邊走,聽到了鑼鼓喧天的聲音,頓時我就被這個聲音吸引,媽媽說:“這個是河南有名的豫劇。”話音未落,我像一支離弦的箭飛快地跑向人群,那里人山人海,在幾棵大樹下,人群圍成了一個大圈圈,我從大人的縫隙中鉆了進去,到跟前一看,好熱鬧!有拉二胡的,有敲鑼的、有打鼓的,有彈琴伴奏的,還有打镲的,他們互相配合,聲震林木,陽關三疊。正當他們伴奏熱烈時,一位老奶奶拿著麥克風緩緩地走到圓圈的中心,放聲大唱,我一聽,不甚理解,我就想要離開,就在這個時候,唱戲奶奶的面部表情瞬間吸引住了我,她一會兒哭,一會兒笑,讓人哭笑不得。接著又一個年輕的阿姨出場,他唱的是《朝陽溝》選段,他的唱腔響亮婉轉,簡直像一只百靈鳥,余音繞梁,不絕于耳。后來她又唱了《卷席筒》、《花木蘭》選段,字正腔圓,韻味十足,我越聽越起勁兒,久久地站在那里不忍離去。環(huán)顧四周,每個人都沉醉于這些戲曲名段中,這時,我也仿佛變成了花木蘭的樣子,替父從軍呢!直到中午12點鐘了,我才和爸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戲劇舞臺。
走在回家的路上,媽媽告訴我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些老戲劇家之所以唱得好,是因為他們平時刻苦訓練。同時媽媽還告訴我,豫劇博大精神,它包含很多文化知識,歷史典故,我暗暗地想:雖然這次是第一次和豫劇近距離地接觸,但我發(fā)現了戲曲的美,感受到了戲曲的魅力,領悟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已經深深愛上了豫劇。將來有一天,我也要刻苦努力學習豫劇名段,把家鄉(xiāng)戲傳唱下去,成為戲曲文化的接班人。
能時時聽聽戲,曲兒,是源于偶爾的偷閑。童年的樂趣重拾時,于舊聲舊調里,一聞就是許多年前。
我的涼面情緣篇七
那是前年暮春的一個傍晚,暖風熏得我步伐遲緩凌亂。
下班,我在電梯里偶遇作協(xié)一位前輩,他說:“在楠溪江文叢里看到你的《老周》,寫得真好,真的很好。”
“平時也經常寫寫的吧?”前輩殷切地追問。
小學一年級在外婆家。因為沒上過學前班,我剛開始連數字“2”也不會寫,急得直哭。剛一學會認字,我就去翻表姐收藏的小人書,囫圇吞棗看得津津有味,遇到不認識的字,哪里舍得起身查字典,所以認了很多半邊字。夏天的傍晚,有生意頭腦的表姐常在自家房前的街上擺攤出租小人書,有時也跟小伙伴互換自己沒有的書看。我呢,總是自告奮勇守在邊上安靜地看書。
那個年代沒什么課外讀物,每學期新發(fā)到手的'語文書,小小的人兒總是先睹為快。低我一個年級的表妹,很喜歡聽我讀新書上的故事。記得有一篇文章叫《踢鬼的故事》,黑白插圖是一個白衣飄飄的“鬼”。我和表妹又好奇又害怕,兩個人再三合計,由表妹蒙住圖片,我哆哆嗦嗦往下讀,到最后,才發(fā)現根本沒什么鬼怪,被魯迅先生踢飛的原來是盜墓賊,嚇出一身冷汗的我們忍不住哈哈大笑。
三年級回到自己家。某日,在閣樓發(fā)現被老鼠咬掉邊邊角角的《紅樓夢》《儒林外史》等書,原來是父親的藏書。燥熱的大中午,大人們在午睡,我一個人汗流浹背地窩在閣樓,隨意抓起一本書,看得稀里糊涂,只懂個大概,居然也如癡如醉。母親說父親去外地謀生前,喜歡在煤油燈下看書,常被心疼油費的她責備??上?,后來的父親迫于生計,遠離了書本。
初中,迷上摘抄好詞好句,剪貼中意的文章,筆記本加起來是厚厚的一疊。習作漸漸得到老師表揚,和被當成范文傳閱。
到高中照樣不務正業(yè),自習課常常偷看小說,在宿舍臥談會上自以為很有見解地談論林黛玉、賈寶玉。不知不覺,我對語文有著迷之自信。語言是相通的,英語也學得不錯?;舜罅獾臄道砘?,成績反倒不是特別理想。
大學入了文學社,看了一些外國名著,寫過幾篇自己得意的文章,也算如魚得水。
不知何時,敏感多思的少女寫起日記,有時候是周記,有時候是月記,無人督促,倒也一直堅持了下來。直至步入婚姻,一個人寫日記終覺不便,那么沉入生活吧,我對自己說。后來,有了孩子,更忙亂地找不到自己,除了偶爾在qq空間記錄生活點滴,再無其它。
參加工作第一年,我在同事引薦下加入縣作協(xié)。除了在報紙副刊發(fā)表過幾篇“豆腐干”,長久以來沒什么作品,都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是會員。有時也會暗暗責問自己,明明很喜歡,為什么可以輕易地放棄?很快,這些念頭被忙碌的工作、生活,更多的懶散所淹沒。
窗臺上,多肉在炫耀它的生機勃勃。春將盡,我還好意思說自己懶如春嗎?
終于,我鄭重其事地注冊了個人公眾號,陸續(xù)貼上學生時代的習作。
初夏的第一縷風飄過,當我試著重新提筆寫點什么時,剛好遇見簡書。它簡潔大方的格式和隨時修改的優(yōu)勢,讓我一見鐘情。人生處處有驚喜,文來文往,由此認識了許多有才有趣的文友,一直鼓勵指點時有怠倦的我。
來簡書快兩年了,至今只發(fā)表十幾萬字。但我還是要謝謝自己,雖已塵滿面,終是逐字逐句敲出屬于自己的文字。這些,深夜的鍵盤都記得。所以,我毫不掩飾地給自己每一篇文章點贊。
人們愛說不忘初心?!皩懽鞯某跣氖鞘裁??說到底,不過是藉由文字,追尋靈魂之豐盈。但路漫漫其修遠兮,或許終一生都未能到達?!边@是我曾經的思考,現在還想加一句,別問初心,只管耕耘。就算花不開,果不結,溫柔的風,多情的雨,相知的伴,自由的心,都沒有辜負歲月。
一年之計在于春,你喜歡烘焙,去做吧;他喜歡旅行,出發(fā)吧;我喜歡寫字,去寫吧。喜歡就不要等,趁余生還長,趁余生不長。
春風濃醉,春日的計劃很甜蜜,愿我們一輩子都不要丟掉自己的喜歡。
我的涼面情緣篇八
我獨坐一隅,眼望浮天滄海,耳際卻傳來暮鼓悠揚的聲音,眼中出現晨曦第一道曙光而且漸漸鮮明。清晰如水晶球透徹不帶一點雜質。每每此時我的心隨著自己的思緒游走在文字的墨香里猶如一條被拉長的影子時長時短。
記得在上初中的時候由于自己太喜歡寫作文,并且常常為自己寫出的文字感動,每次上作文課看著其他同學認真的打草稿,苦思冥想著文章的主題和意境,我卻總是貪玩的東張西望,等到快下課的時候才急忙拿出作文本一口氣寫完。為此受到老師的多次批評,老師總是責怪我沒有養(yǎng)成打草稿的習慣,但每次在作文評講中我寫出來的文字卻被老師作為范文讀給全班同學聽。那時候我也為自己靈動的文字和超越的思維感嘆自豪,曾經很認真的寫出了一篇‘我的家鄉(xiāng)’作為我學生時代的處女作投稿給寶雞市的某個雜志社,也幻想著能夠成為文學道路上的一名寫作者。
在八十年代末期還是印刷術統(tǒng)治的年代,所有文字性的東西都要經過那種方塊的東西排版后成型,而那時候的許多文字愛好者所投出去的稿件都要忍受諸多的委屈和無奈,或者是被一封冰冷的退稿信拒之門外,或者是稿件如同黃鶴一去不復返。而我的那篇所謂的處女作也如石沉入大海渺無音信,在我苦苦等待了幾個月后就被那些缺乏鑒賞力的編輯們輕而易舉的扼殺了一個文學天才的誕生,嘿嘿,自夸了一下下。自此以后我便緊閉了那扇通往文學的大門,封鎖了許多靈性的文字把他深深的藏在心底不敢輕易去碰了。
然而,誰會料到在短暫的十多年后網絡卻為我們架起了一道如彩虹般的橋梁。在網絡這個多維的空間,它沒有地域的限制,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尷尬也沒有心靈的隔閡,在這里沒有人在乎你的職位高低,沒有人在乎你的美麗丑陋,不管你是高官厚祿還是一介平民,你是達官顯貴還是一貧如洗。它都是公平公正和諧自由的,讓人感覺輕松可以隨心所欲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才智抒發(fā)自己的胸懷。在網上每一個人都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情發(fā)表靈動的文字,也可以讓有點閑情逸致的人胡亂涂鴉幾筆。在網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模糊而又完全平等的生命個體,不必在意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在這里沒有人知道你是一個落魄著或者是一名乞丐,更沒有人知道你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君子或者別的什么。
初次上網我很不習慣網絡的虛幻,只是偶爾上去玩玩游戲打理一下農場牧場,后來加入的網友多了有了閑暇時間就去他們的空間看看日志,感覺他們的心情,也看到許多評論。就會被大家的心情感染,也被那些美麗的文字陶醉,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在網上隨心所欲走馬觀花的瀏覽。一邊聽著空曠的音樂一邊閱讀著經典的文字直到半宿。我不是網蟲,在網上不喜歡聊天,卻喜歡網絡上靜謐的氣氛,靜靜地只聽見自己的呼吸和偶爾鍵盤的敲擊聲。當我看到那些很美的文字的時候就想寫寫自己的評論,在這里我不會被無意說錯的話語感到無地自容,也不會被生活中循規(guī)蹈矩的規(guī)律所束縛,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不想寫了就靜靜的看看,這種安靜也是我們生活中缺少的一種氛圍。
有一次走進活著真好的空間看到許多美文也被他空間那些細碎絢麗的文字深深吸引,走進臥龍,紫色,高原,海子的空間被他們的才氣所打動,每每此時我便心潮澎湃,在內心積聚多年的文字猶如遇見了知音一個個蹦跳出來,曾經埋藏在心靈深處的文學夢猶如被擱淺的貝殼忽然回歸大海一樣,它悄悄有了生命,就會自動尋找那些心靈相通的生命體。此時的我早已蠢蠢欲動安奈不住寫文字的欲望,讓干涸的心靈也注入一汪泉水,與文字一起沉淀在這美好的時刻,享受這種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的輕快自由。
在網絡上我的第一篇處女作“獨賞桃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不是因為我的文字好而是因為有太多網友的支持和關注。特別是散淡的人對我的鼓勵最大,我想他應該是一位真正的評論家,因為在現實中還是在網絡中,對別人的美贊遠比對別人的諷刺更容易讓人接受和進步。而散淡先生正是利用這一點來激勵我,鼓勵我去寫更多的文字,使我對寫文字更有信心。在網絡中我不但結識了許多愛好文字的朋友,還認識了許多心靈相通的兄弟姐妹,也讓我找到了兒時的知己和失散多年的故友。
我真的感謝網絡,在這里大家雖未曾謀面遠隔千里但卻互相牽掛,常常關懷,走進彼此的文字中貪婪的享受著文字的墨香,收獲著彼此的快樂憂傷,用文字相互交流溝通,相互理解包容,相互欣賞關愛,隔著屏可以在自己疲憊無助,逃遁迷茫的時候去朋友空間讀讀文字聽聽音樂,放松心情走出低谷,我感覺網絡就如一把遮風避雨的大傘,外面的雨即使很大也會讓你毫發(fā)無損干干爽爽。外面的世界虛情假意太多,爾虞我詐處處皆是,讓我們疲憊不堪勞累傷神,而走進網絡可以盡情放縱自己,用一種任何人也無法讀懂的語言與靈魂交流對話,網絡可以接納你的痛苦悲傷,酸甜苦辣,也可以接納白天甚至是黑夜,在空間隨心所欲的寫一寫自己喜歡的文字,遠離塵世的紛紛擾擾,安安靜靜將心靈放飛到幸福的彼岸,淡然淡定的用心去守候這份美麗的時光剪影。
在網絡中一年的時光,歲月悄然溜走,不變的是我對網絡的情結卻愈深濃厚,在這里無關風花雪月,無關情感的相融,只是給彼此一個自由的空間,默默感知來自不同地域朋友們的一聲聲祝福,一句句問候關懷,我感嘆著也感動著,時常被這種深情溫暖著心房。在我心情很差的時候,朋友的一句“你還好嗎?”就會讓我感動的模糊了視線,一個詩意的對白也會催人淚下。我用指尖敲擊出一句句感謝的話語,只為保存與我的朋友們相識的那一份無悔人生。
風吹過一季,陽光溫暖一季,我與每位朋友在網絡這個大平臺中一起成長,一起守望我們前行的路程,讓真情永存與心間,無論是風雨兼程還是陽光明媚,我愿意與朋友們不離不棄直到永遠,讓我們一起在網絡這片藍天下將甜蜜的種子播種在快樂的今天,用文字記錄這份溫馨的感覺,用文字寫下與真情幸福有關的篇章,讓我們走過風雨用心體會這種感動。
我的涼面情緣篇九
三十多年前,電話,無疑是一種相當奢侈的通訊工具。因為,在那時的中國,“大哥大”尚未問世,“手機”與“小靈通”更是在美夢中也根本不可能出現的物件。不過,在當時來說,電話的電波倒已在我們的山城上空流曳,只不過,它的信息唯一的發(fā)原地僅是郵電局一家(郵政局和電信局分家是以后的事)。
記得十分清楚,那一年,我的大姐在濠村鄉(xiāng)衛(wèi)生院生下了我的小外甥,發(fā)了個電報回家。于是,遵父母親之命,我將于第三天送一大雞籠的大母雞去濠村。為難的是,我僅是一個剛剛上初一的小年輕,濠村在哪我根本不知。我要去濠村,首先得讓大姐夫到車站接我,不然,雞沒送到小舅子興許倒送丟了。所以,父母親矚咐我先買好車票,然后給大姐夫打個電話,讓他到車站接我。浦城是小縣城,車站只有一個,買車票不難??墒谴螂娫捘?,卻等于是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難題。我這個人還算成熟得早,知道要打電話只能上郵電局。所以,我拿著父母親給的'幾毛錢,來到當時浦城縣唯一的郵電局。來到郵電局,我怯生生的走近柜臺詢問,才知道必須先填一張單子。填好單子后,我不知下一步該做什么,仍是怯生生地站立于一旁等候。過了好一會,我走近柜臺去問:“阿姨,我的電話呢?”那個挺和藹可親的阿姨接過我手中的單子,說:“唉呀,剛才不是叫你到二號去接了嗎?”看到我臉上一片茫然,那個阿姨和藹地說:“這樣吧,我再幫你掛。記住了,千萬不要走開,接通了我叫你?!苯K于,過了不一會,我在三號小房間和大姐夫通了話。
這就是我打的第一次電話。
這個世界上任何的第一次好像每個人都會記得十分清楚,然而,第二呀、第三似乎也就成了后娘生的小孩,沒有太多人去關注了。所以,第二次我是如何打的電話,我確實是沒有印象了。
不過,我家中第一回裝電話倒是記得相當清楚。
說是第一回裝電話,其實并不準確,因為,嚴格來說,那不是我的電話,而是我二叔家的電話。其時,我和二叔一同住在一棟大房子里,那一年,二叔調到一個小單位當一把手,于是便有了裝家庭電話之便利。當我聽到二叔家要裝電話的消息后,我很是興奮,我找到二叔說:“給我屋里也接個分機吧,讓我開一開洋葷。”二叔欣然滿足了我的要求。電話很快裝起來了,我屋里的分機也很快通了,說實在的,當時也的確讓人著實新鮮了好一陣、興奮了好一陣。然而,過不了多久,這種新鮮與興奮便退了潮——因為,兩家共用一臺電話不方便之事也是挺多的,比如找我的電話,二叔先接,他要大聲叫我;找二叔的電話,我先接,我又得高聲喊他。時間一長,往往電話鈴一響,雙方都出現了互讓不接的局面,害得打電話之人老是產生雙方家中都沒人在的錯覺。
不過,這種情形倒很快得到了改善,因為第二年我便自己裝上了電話,由此,也就在真正意義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庭電話。
對于“大哥大”的印象我也是挺深的。
改革開放不幾年,我們這個小山城有的賺到錢的人,自然而然地跟上了時代的潮流,玩上了在當時來講價值不菲的“大哥大”。因為我沒有玩過,所以我只記得,當時看到有人手上拿著個磚頭似的東西在那里大喊大叫,其時我還不知那叫什么,后來有懂行的人說,那叫“大哥大”,是電話。
再后來,模擬手機出現了,當時我們都稱之為“90機”,因為它的號碼都是以“90”開頭的。這種手機剛上市時,價格是挺貴的,一架機子要上萬元,所以一般人根本不具備消費能力。過了幾年后,模擬機開始普及,其時我也花了一千多元買了架舊機了,終于平生第一次用上了移動電話。記得機子買來了當天晚上,我挺是興奮,靠在床,給有手機或有家庭電話的親朋好友一個一個打去,激動地向他們報告著我擁有手機的快慰。
提到模擬手機,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來。
我有一個挺要好的朋友,在我們這個小縣城屬于一個不大不小的領導,所以,理所當然地在我之前便用上了模擬手機。記得十分清楚,有一次,我們在外面辦事,傍晚時分,我們正走在回單位的路上,這時,他的手機響了,他一接,原來是朋友請我們晚上去吃飯。電話一接完,我這位年逾四十的朋友立時象一個小孩子似地一跳老高,高聲喊道:“啊呀呀,有了手機真方便啊,哈哈?!蹦欠N按奈不住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這位朋友后因患病英年早逝了,但是,這一幕卻永遠鮮活地定格在了我的記憶中。
再后來,數字手機出現了,并以極為迅速的速度在中華大地普及。而今,手機,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人人手上拿個手機,隨時隨地打個電話、接個電話,就像是吃個水果糖一般簡單平凡。
前一段時間的一個晚上,我吃過晚飯后和妻子一起去大姐家看母親。聊天中,大姐說母親原來那個“小靈通”壞了,可是一向節(jié)省的母親又舍不得買個新的。聽了之后,我沒出聲。過了一會,我對妻子說,我有事出去一下就進來。隨即,我快步來到門口的手機店,掏出幾百塊錢買了一臺嶄新的手機?;氐酱蠼慵抑?,我把手機給了母親。其時,我看到,母親眼睛一亮,隨即又責怪道:“唉呀,花這錢作什么呢?我那個‘小靈通’修一下還可以用的嘛?!庇肿艘粫液推拮右丶伊?。這時,母親問我道:“手機多少錢,我給你吧。”聽母親如是一問,不知怎么的,我突然鼻子一酸,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拉起妻子快步走出了大姐的家門。
母親,我的生命都是你給我的啊,給你買一臺手機,還敢言錢嗎?……。
我的涼面情緣篇十
曾幾何時,每到夜深人靜空暇之時,為給休憩尋覓一處心的泊位,為給寧靜尋求一棲眼的港灣,于是,循著串串足印,我有意無意的漫步一個個空間,竟然對一間間風格迥異的小小蝸居產生了依戀,它們成了我樂不思蜀的羈絆。
撲面而來的一幅幅內涵不一的畫卷,先行俘獲了我的眼球,或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或七月流火夏味濃濃,或金秋時節(jié)燦然若金,或冬雪飄飄蕭瑟肅殺,形態(tài)不一,風采各異,但無一不具魅力。
一曲曲意境不凡的曲賦,要么情也依依愛也依依,要么花團錦簇喜氣洋洋。
一頁頁引人入勝的篇章,或娟美秀麗,或淡雅芬芳,或大氣磅礴,或纏綿悱惻,或富含哲理,或意味深長,或樸實無華,或耐人尋味,總有那么多緣由拽住我的心與我的眼。
走進不同的小屋,欣賞各異的畫卷,品讀優(yōu)美的文句,仿佛與小屋主人秉燭夜話,靜謐愜意而溫馨。
直到脖子累了,眼睛累了,思維累了,情感也累了,我才依依不舍的和蝸居的主人告別了。
然而,累卻喜歡著。
我喜歡逍逍遙遙的徜徉網絡,我喜歡情深款款的愛撫文字,我喜歡以自己的視覺透視網絡情懷,我喜歡以自己的心境詮釋愛恨情愁,我喜歡為網絡中一些至真至美至純的情感由衷喝彩,我也喜歡用心審視網絡中應運而生的一份份友情一段段感情。
我曾醉在絲絲縷縷感人肺腑的柔情里,也曾泣在斑斑駁駁如泣如訴的凄美里,我曾穿梭在一段段寫滿情感的文字里,也曾流浪在一曲曲悱惻纏綿的旋律中,那些曾賺取過我歡笑和淚水的詩詞曲賦佳篇妙文都曾深深打動過我的心,或許,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感染形形色色的讀者,而我恰又是眾多讀者中容易多愁善感容易產生共鳴容易在心海激起片片漣漪的一個吧。
似乎,網絡點燃了好多激情,也似乎網絡更多的'埋葬了熱情,濃烈的都是曾經,美麗的只是過往。
看那些曾經經歷的美麗,居然蓄滿了五味雜陳,甜的醉的澀的苦的惱的怒的愛的恨的傷的痛的比比皆是,總歸是傷感、酸楚、哀怨、心痛多過甜蜜陶醉,曾經的柔情留下一世美麗的憂傷,曾經的望眼欲穿留下滿心的傷痕累累,當一切美麗毀滅在淚水里時,滴落的淚水里總會呈現這樣一句感嘆與無奈,“人生若只如初見”。
盡管這樣,網絡感情并不因為最后結果的殘酷而被冷落,網絡感情依舊在殘缺中頻頻繼續(xù),誰的指尖劃過誰的頰,誰的心里流著誰的淚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她)們曾經真的在虛擬中愛過、醉過。
我,做為一個且行且賞且歡且憂的路人,悠閑自在的做著一名欣賞他(她)人情感風景的過客,柔情似水的穿行于文字間默默的分享他(她)們的情懷,感染他(她)們的快樂,默默的祝愿他(她)們愛的美麗愛的旖旎愛的無怨無悔愛的不要受傷。
風過無痕,水流無跡。
我一如既往的做網絡過客。
二
留不住的是時光,握得住的是友情,在緣聚緣散緣來緣往里,有好些朋友在我心底久居著,我因她們而美麗因她們而執(zhí)著,感謝你們,我的文字朋友們!
指縫好寬,時間好細,又一年就這么輕而易舉的從我們的指縫間即將溜走了,真的真的不敢回望,又真的真的好想回望!
我在好些個陽光融融的白日翻看自己一字一句敲打的一些文字,我在好些個如水夜幕里品讀朋友們用心用情留下的一段段金玉良言,我用好些種心情讀我歲月里的痕跡,我用好感謝的心感謝你們,我的文字朋友們。
柔和的燈光在我身邊氤氳著一層蒙蒙的思的氣息,周邊的一切沉浸在寧靜與恬靜的光暈里,一切都那么靜謐而美好。
我又一次靜靜悄悄的走進自己的空間,我心靈的棲息地,在這里我一次次嗅到朋友們文字里散發(fā)的縷縷幽香,這幽香裊裊娜娜的沁入我的心脾,縈繞不散,我知道那些文字里寫著兩個字,友誼。
久久駐足在我的這一家園,在字里行間中傾聽時光風般毫不留情的肆意掠過,在點點滴滴里感受時光綢緞般纏纏綿綿的輕柔滑過,在篇篇張張中凝視時光如河般勇往直前的滾滾流逝。
多少個日出日落、多少個月缺月圓、多少個潮漲潮落、多少個花開花謝、多少個云卷云舒,一年又一年我的文字家園盡情揮灑我的情感,肆意飛揚我的幸福,盡興旖旎我的心情,這里已經成了我生命存在的另一種形式,這是我精神豐腴的家園,這里讓我心動、心驚、心喜、心花怒放,這里讓我欣慰、欣喜、欣然、欣欣向榮。
這日復一日里,這光陰荏苒里,這白駒過隙里,這時光如梭里,這指間飛逝里,我欣然的為時光吟誦、為歲月留痕、為生命留影,在這里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這里已是我心里一首至真至美至純而無暇的歌,這用友誼譜寫的旋律既動人又珍貴。
在這里,我伴隨著動人的旋律不斷的舞蹈,舞著愛痕,舞著夢跡,舞著心痕斑斑淚跡點點,欣喜的是我終不是一個人獨舞,我始終有你們情意融融情之切切的一路相伴,我始終行走在一片陽光里,感謝你們,我的文字朋友們,是你們美麗了我人生的這一道風景,我會在你們的友情里繼續(xù)輕舞飛揚,繼續(xù)飄然蝶舞。
感謝你們,我的文字朋友們,你們給予我的友誼永遠不會被歲月的煙塵染黃,我會把你們不帶半點功利色彩,沒有丁點兒世俗煙塵的友誼溫存在我的心里,任你們給予我的友情滿心留香,你們也會在我時光的長河里永遠嫣然搖曳,馨香四溢。
感謝你們,我的文字朋友們,你們給我的友誼是清新、明麗、活潑而美麗的,這友誼,它們陽光的極致,美好的極致,燦爛的極致,真摯的極致,是你們的友誼點綴了我這片情感天空里的美麗,你們是我這片天空里的陽光雨露鮮花綠草,你們是我久久的祝福與牽掛。
如若讓我用一句話表達我的感謝,那就是,我愛你們,我的文字朋友們。
謹獻上我樸實而真切的祝福,祝福你們的人生平安、健康、幸福,事業(yè)蓬勃、葳蕤、繁茂!
我的涼面情緣篇十一
身邊不是沒有朋友,只是不想說,故鄉(xiāng)不是沒有親人,只是不想說,遠方不是沒有朋友,只是不想說,紅塵滾滾,卻只是想和文字閑話今生。生活還得繼續(xù),人生還得繼續(xù),今生還得繼續(xù)。如此執(zhí)筆寫情,落筆成.....我。
曾經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情,寫完的本子一本本的躺在那里,厚厚的、靜靜的……感覺它們才是最可靠的,不會有意見,也不會問問題。每當生氣或是心情不好時,它就會增加幾頁,當然高興的時候亦是如此。慢慢的它們越來越多,裝滿一口袋的時候,偶爾翻開看看,那一頁頁的文字會讓自己沉浸在過去的回憶里,沒事的時候就會翻看它們,我發(fā)現自己在字里行間行走,踏著它發(fā)出的聲響一步步前行。漸漸的手變懶了,不想寫了,沉醉在過去的點滴之間,這樣的變化讓我很不滿意,為此,我把它們付之一炬,看著火苗在燃燒著它們,有些不舍,可那些記憶卻牽住了自己的思緒,只能如此了,我要重新開始,不能躺在自己對往事的回憶里,燒吧,看著它們幻化成灰。
風吹過,隨風逝去,也許它們在最后跟我說“讓往事隨風吧,你看它們都飛了,不要再沉在過去了。”燒完以后自己會有種振奮的`感覺,重新開始,一種精氣神又回到軀體里??梢欢螘r間以后,就會為自己失去了很多記憶而后悔,后悔燒掉它們,此后,一段時間里我就會搜刮那些過去的記憶。找回的再寫出來,找不回的也就永遠的失去了。這樣的事情自己不知做了多少次,也不知道以后還會不會繼續(xù)做下去。每每想寫那些關于過去的文字的時候就會后悔燒掉它們,想重新做個自己時又覺得自己做得正確無比,多么矛盾的自己呀!
時光飛逝似水流年,今年初,一個失去聯(lián)系的好友,又開始發(fā)短信聯(lián)系了,她看到我給她發(fā)的消息對我說:“你到煙雨紅塵注冊個筆名去吧,那里更適合你。”聽了此話,我就開始看自己以前寫的東西,當然是還沒燒的,可看不出有什么能發(fā)表的樣子,時間慢慢過去了。
在春天的一個偶然的機會,通過空間認識了一個寫的不錯的朋友。此人看了我的空間日志也說我發(fā)表過作品,為此我便在今年的4月3號,進入煙雨注冊。發(fā)了一首以前的舊作,只是不會用回車鍵,不知如何排版。后來問了在天津的表弟,才知道,現在想想真是笨的可以。
此后,我便和煙雨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天都會看看里面的文章,寫一些個評論,無論別人意愿如何,自己都會把自己看到的和感覺到的寫出來。
在起初寫詩歌的一段日子里,曾記得尚城老師說:“學現代詩,海子是不可以逾越的?!贝撕蟊憧戳撕W拥娜松臍v和詩作。被海子影響了很長時間。此后,還得到很多前輩的支持和幫助。慢慢的讓我看到這里的人都是那么無私地在傳授自己的知識,我很感動,可由于自己天性不會表現自己的熱情也許會讓人覺得我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吧。自己還渾然不知,要不是今早看到清輝的合奏《情落煙雨》就根本不會認為自己的態(tài)度有問題。
說到清輝,我接到的編輯任命就是她給我發(fā)過來的,也快一個月了,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我看到她對大家的熱情。當她給我發(fā)過來第一個擁抱圖片時,真有些接受不了。這是我及少用的,就連和大女兒也是及少用的,也許這就是她和婆婆好,超過我們母女的原因吧。
一晃半年多的時間就這么過去了,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里,我每天看著煙雨里的各類文章發(fā)表,有的讓我有打開看看的沖動,我就會打開看看,看完留幾個沒什么用的字,雖說有人不會回復,我也不怎么在意,畢竟那是人家的自由,我看了,把感受告訴別人了,有時也想,也許自己又不得人心了,把人家得罪了吧。我喜歡留言,因為只有在那時,我才會體會到和別人交流的意義。
真快呀,當時自己上煙雨的時候,有人說我不懂什么是小說,并鄭重的說:“你還是在散文和詩歌上下功夫吧!小說你不行,你寫小說,就是柱子的材料當梁使!”聽后我真的很不甘心,此后的一段時間自己便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小說上,經過小說版塊各位的幫助,我的小說也成功的發(fā)表了。有些錯誤,自己發(fā)的時候粗心沒有覺察到,記得那時那篇《情緣深深》自己到最后也許是糊涂了,也許是沒用心,把麗君媽媽寫成了琳琳媽媽,還是清輝看到告訴我的,現在想想,煙雨真是一個熱愛文字,喜歡文字的人最應該來的地方。
這就是我,一個喜歡文字,疏于人情世故的我對煙雨的一份真實的感情,情落煙雨——人生四十如流沙,年初方學網上爬。煙雨盡顯情和意,情落煙雨抒年華。
我的涼面情緣篇十二
近幾天的天氣預報顯示,未來一周內都有雨雪的跡象,所以民工們還鄉(xiāng)的欲望越發(fā)強烈。臨進春節(jié)越來越近了,出租房內的民工越來越少,很多民工怕到節(jié)前買不到火車票,都提早回家了。看見一對兄弟倆依舊堅守住在自己出租屋,我輕聲的問了問:大哥怎么還不回家過年呀,兄弟倆笑笑的對我說:這幾天民工少,老板出錢高,想多賺一些再回去。過了幾天,在同樣的地方,我剛好騎車路過那里。兄弟倆喊住了我:“小弟,這幾天返鄉(xiāng)的人太多,我跑了好幾家火車票代理點都沒能買到票,本來想從票販子手里買兩張的',可是這些人太黑了,要雙倍的價。小弟,你在公司工作,你們企業(yè)應該可以辦理團購訂票,幫忙順便看看能不能幫我弄兩張票?!?BR> 看著兄弟倆著急的樣子,我安慰著兄弟倆:你們不要在票販子手里去買票,現在火車票都實行實名制,就是每張火車票上都有自己的身份證信息的,我會盡力的幫你們買車票,說說你們具體的回家日期和地點。到公司后,我經過領導的同意,把他們兄弟也列為我公司民工團隊訂票的名單之一,我想應該能夠買到兩張票。沒想到我下班回家途徑時,兄弟倆早早就守候在路口再次來找我:“小弟,如果不好辦,就算了,現在票是很難買的,我準備明天一早去市場高價買兩張。我們忙了一年,就是為了這張回家的票,再貴再難,家肯定是要回的?!?BR> 春節(jié)在民工眼里,其實就是一張車票。在外忙碌了一年,為了一張還鄉(xiāng)車票還要四處奔波,民工朋友們回家的路的確很漫長。
我的涼面情緣篇一
今天的晚飯爸爸媽媽都不想做,這時媽媽突發(fā)奇想,決定去外面吃飯,為了不要東跑西跑,去辛苦的找飯館,媽媽便打開電腦在網上訂餐。首先先打開網頁,然后查找美食,再支付,有些人可能要問了,如果我們訂了餐,到哪里去時,跟他們說了,可他們不相信怎么辦?我告訴吧!只要你一訂了飯,就會有一個短信發(fā)到你的手機上,你去時就可以將這個短信給他們看,他們就會相信了。我媽媽呢!她訂的是團購的套餐,訂了套餐既可以吃很多,也可以省一些錢,其實這些網上訂購美食也是一個廣告,它呢!第一次用便宜的價格吸引人們來這吃,然后將仙界美味的飯菜擺上桌,讓來過或沒來過的人們都喜歡到這來吃,因此很多有這些網上訂餐的店子都非常火。電腦不止只有這一個功能,他還有的功能很多哩!例如:可以查到你不知道但想知道的東西或資料。還有,它可以讓你的頭腦變得更聰明,因為它會根據你所說的條件來出題目讓你做。還有一個是孩子們,包括有些大人最喜歡的,那就是能夠玩游戲。現在我就來講講這個玩游戲的功能吧!其實玩游戲也有好處,因為在玩時手會動,如果你熟悉的話就可以動的很快,如果你不熟悉但你就這樣多玩多練的話,就可以讓手變得更靈活,還有,左手是控制右腦的,而右腦是開發(fā)智力的,如果左手很靈活的話,右腦就會轉的很快,人就會變得越聰明。我還得提醒這些愛玩電腦的人們,電腦是有輻射的東西,如果在電腦前待久了,就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健康,而且還會導致眼睛視力下降,所以我們都盡量不在電腦前待久了,保護好我們身體的健康。
我的涼面情緣篇二
我家有一臺液晶電腦,他是長方形的,對于我來說,用起來不大不小正合適。它是我的好朋友,自從我加有了它這位好朋友,我的學習一天一天的進步。有了時間我就會用它上網看看一些作文,或用它上網找同學談些事情。有一次,老實讓那個同學們查鄭成功的資料,而我把我家所有的數翻了一遍,都沒有找到。正當我垂頭喪氣的打算去找媽媽幫忙,這時,電腦進入了我的眼簾,它好像在對我說:“喂,不還有我呢嗎?”我忽然恍然大悟,連忙來到好朋友電腦的身旁,不一會兒,我就找到了資料。我高興極了,便夸獎電腦說:“電腦啊!你真是我的好朋友,今天你可幫了我的大忙啊!”電腦好像聽懂了我的話,我和電腦都開心的“笑”了。電腦不僅是我的好朋友,也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媽媽經常上網看新聞。爸爸則是上網下象棋。春節(jié)的時候,我用電腦寫了封給香港的舅舅。只要用電子郵件就可以發(fā)到離我很遠的地方。這位好朋友——電腦在我家呆了3。4年,它給我家?guī)砹藷o比的歡樂,每當我看到它的身上有灰塵,就連忙用麻布給它擦干凈。鄰居們都說我家的電腦真好,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有了好朋友電腦真方便啊!
我的涼面情緣篇三
說起我的豫劇情結,至少可以是來自父母一輩的熏陶。畢竟自小生活的環(huán)境里,處處可聞的是,戲曲廣播里的豫東調調。
小時并不知道,豫東唱調亦稱“下路調”或“東路調”,早已聞名于省內。其唱法多是由大本腔(真嗓)改以二本腔(假嗓)交替。真嗓與假嗓巧妙切換與結合,使得男聲激昂高亢、粗獷豪邁,女聲花腔多而麗、婉轉明快。
這言說不盡的韻味,更是嬰孩時期,回蕩在耳畔的搖籃曲。
很小很小的時候,家家戶戶還沒有時興電視機。戲曲的音調通過收音機的調頻可得,或者是村口的大喇叭里傳來。收音機里的戲劇頻道更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們,粗茶淡飯后,漫長夜晚里的消遣方式。
傍晚時分,就著夕陽西下,打坐在自家院內,或者門前的大平臺前。只消拉出收音機的超長天線,將戲曲頻道打開,不一會兒,堂前屋后的鄰居便匯集到一起。大人們聽著曲調,或哼唱或拉家常。我們則將這調調當成童年玩樂的背景音,悄悄長大。
有個身為戲曲演員的鄰里,免不了耳熟能詳,耳濡目染,時間長了,偶爾也會,咿咿呀呀地跟唱兩句。
后來,家里添置了黑白電視機。童年時光,著實因為這個方方正正的機器,而有趣幾分。與聽收音機里的聲音不同的是,我們終于看到了,唱戲的妝容原來是這副模樣。水袖那么美,揮一揮,姿態(tài)優(yōu)美,真是神奇!
每年二月二的大型廟會,幾個村落里會聯(lián)合起來,請一些鄉(xiāng)土劇團,入村唱戲。戲臺搭建前,總會在提前選好的廣場空地上,擺置一個香案,去廟里先把各路神位請來,坐北朝南地排放各路神仙。
日后搭建的戲臺,則是坐南朝北,與神位香案遙遙相對。中間的大片空地,是觀眾席。觀眾席位的旁邊,則是小攤販的位置。聚集了各路人氣,一個因戲而生的小型集會就生成了。
每逢這樣的日子,是我們孩童最為期待的。畢竟,一旦因為戲劇形成集會,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會蜂擁而來。未來十幾天,這里的聚集人數人次可能成千上萬。
每年的第一場戲,總在敬過神靈后,才開始一場一場地演下去。上了年紀的人則自帶了小馬扎或小木凳子,選擇最合適的位置,仰著頭,頷了首,姿勢一動不動,一待就是半天。
臺上的賣力演出,從來換不到臺下的掌聲。老一輩觀眾,表達欣賞的方式很含蓄,只是會心地笑聲雷動,再彼此自顧自地跟身旁人點頭致意。
年輕些的則是站在觀眾席的最外圍,或靠了一棵樹,或者一群人各自抱臂立著,或扎坐在自行車上,也不影響各自為戲文沉醉。
大人們聽戲,往往如癡如醉。而我們小孩子則是奔著流動攤販上各類吃食兒以及小玩意兒去的。
那時,戲臺離學校不足2里路。散學歸來的一大群,不必回家,各自去戲臺邊找尋大人。個個撒丫子狂奔向戲臺而去的目的只有一個:填飽肚子。
東邊攤案的油炸糕是奶奶買的,吃得膩了,便纏了姥爺買一串西邊攤販的糖葫蘆。到了飯時,咬一口小籠包,再喝一口酸湯,或者汽水兒,實在是滿足得很!兒時的聽戲,味道大抵都是酸酸甜甜的,樂趣大抵如此。
南邊的戲臺架子底下,雖嚴禁進入。卻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第一所在。舞臺上腳步匆匆,鑼鼓陣陣,節(jié)奏感極強,成了我們的玩樂時的底音。因了這個,玩樂都有趣了許多。那時的我們,怎知道舞臺上的演繹多么精彩。
《抬花轎》里喜氣盈盈,大姑娘周鳳蓮促好事,最終使有情人終成眷屬。《穆桂英掛帥》里,穆桂英雖是女流,五十三歲掛帥旗,在出征一折里,更是將巾幗不讓須眉的.英姿颯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后來,借助錄音影像,看到了更多的經典戲劇影像,聽到更多的經典之音。在這之中,余音繞梁不絕于耳的是,唐喜成大師的唐派唱腔。唐喜成大師代表作品有《南陽關》、《三哭殿》、《轅門斬子》等,個人最推崇《三哭殿》。
《三哭殿》里,駙馬秦懷玉之子秦英,失手打死詹太師。貴妃哭訴金殿,銀屏公主綁子請罪殿前。唐王按律問斬秦英。公主求情未果,搬來長孫皇后,三女金殿爭論。
最終金殿之上,貴妃哭父公主哭子皇后哭外孫,使得朝堂哭聲一片,好不熱鬧,劇情走向高潮。最終,為著邊防安穩(wěn),家國平安,萬歲替秦英給貴妃求情,最后赦下秦英。
唐派唱調的特色主要在聲腔上的高音“假唱”,即“二本腔”的唱法。唐喜成的“假聲”唱法,又與旦角的“假嗓”不同,開具男聲的陰柔之美,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唐派這種“假聲”唱法自創(chuàng)立以來,歷久不衰。
在《梨園春》的擂臺賽上,常聞聽參賽選手模仿唐派的經典唱段,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作為豫東調的戲迷愛好者,怎能不識劉忠河。代表作《打金枝》,奠定了劉忠河牢不可破的豫東“紅臉王”地位。劉忠河被譽為“豫劇馬連良”,位居八大紅臉王之首。在豫東有這樣一句話:“寧可三天不吃饃,也要聽聽劉忠河”。
《打金枝》講的是,唐代宗將女兒升平公主許配汾陽王郭子儀六子郭曖。汾陽王花甲壽辰之日,子婿們前往拜壽,獨升平公主未到。席上,郭曖被眾人議論,怒而回宮,夫妻爭吵,郭曖打了公主。
公主進宮告狀,要唐皇治罪郭曖,汾陽王綁子上殿,唐王后勸婿訓女,唐王識大體顧大局,加封郭曖,小夫妻和好如初。
這部戲里,唐代宗與郭子儀的君臣對唱,為人津津樂道。國母訓女的唱段更是塑造了一個明辨事理,端莊威儀的王后形象。唐王的帝王氣度,更是在劉派的唱調里表現得渾然天成。
經典的劉派唱調,與眾位演員的精彩演繹,使得這部戲詮釋著家、國情懷,忠義與善的大戲,一時間風靡全國。
“紅臉王”劉忠河的嗓音沙啞,忠厚獨特,更是自成一派。在《梨園春》的擂臺上,很少有選手能將劉派唱調惟妙惟肖地模仿得來。這部戲與《劉墉下南京》系列,是豫東一帶,聽次最多的了。
后來,有了黑白電視機。小縣城的電視臺則迎合了老一輩人的喜好。每天是各種形式的戲劇聯(lián)播。我們的聽戲陣地,由戲臺前轉移到了電視機前。再后來從黑白電視到大彩電,每周末至今,跟著爸媽一起收看河南衛(wèi)視《梨園春》的習慣未改。
長此以往的熏陶,使得我也偶能哼唱幾個經典篇目里的名家名段。戲曲已悄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點綴。
由此可知,戲劇的藝術性之高于生活太多。然而,這些戲劇性的劇目,無一不在宣揚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義薄云天,忠肝義膽;大路朝天,孝字為先等傳統(tǒng)文化精髓。
每本折子戲,又通過各類人物,演繹出一個個經典故事,無不詮釋著中華民族內涵的某個方面:忠,孝,情,義,勇。
只是,當下,鄉(xiāng)村的戲臺逐漸少了,兒時承歡于戲臺之下的樂趣消了。還記得今年六一節(jié),校合唱團的演出,臨了的團體唱大戲,令我眼前一亮。孩子們稚嫩的戲腔,著實令我欣喜了幾許。沒錯,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戲劇,還應在下一代的心中、口中傳承。
我的涼面情緣篇四
《網球王子》這部動漫想必許多人都聽說過,而我對網球的喜愛就是從一部根據這部動漫改編的真人版電視劇開始的。
其實我與運動本無緣,因為從小我就喜歡一個人悶在家里,哪也不去。別人家都是家長訓斥孩子的貪玩,而在我家,則是爸媽央求我出去轉一轉。不管他們使出什么殺手锏,或是強硬逼迫,或是物質利誘,或是軟磨硬泡,我一概不放在眼里。為此,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小學體育成績一直在b、c徘徊。
那個暑假,一種奇妙的緣分讓我遇見了這部電視劇。剛打開電視機,就看到一個少年,只用一個球拍和一只腳夾起球,輕輕一打,球便準確無誤地飛進了遠處的筐里。出于對那名少年的.好奇,我便繼續(xù)看了下去。誰知到后來,我竟一直看到了全劇終。里面的招式都令人眼花繚亂:外旋發(fā)球、白鯨、二刀流、邁向破滅的回旋曲、蛇球還有里面球技精湛、驕傲、有勇氣克服困難、敢于追求夢想的龍馬,團結互助的青學隊員,都深深吸引著我。這時,我突然產生了學網球的沖動。這個大膽的想法使我怔住了。但我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爸媽的支持,于是,我的人生從此就與網球有了一個交點。
本以為打網球很容易,不過就是拿個拍子把球打出去嘛,誰知學起來還真是困難。僅僅是握拍就分為東方式正手握拍、大陸式握拍、半西方式握拍和西方式握拍,光揮拍我就練了一節(jié)課。之后學得越多問題也越多,挨教練的罵那是家常便飯,曾經還被罰做徒手揮拍50次,步法練習50次。于是我便發(fā)揚龍馬精神,愈挫愈勇,終于在一步步提高。很快,正手和反手我便很熟練了,打得也像模像樣了,還得到了教練的好評。從此,我就開始與同學討論網球,一起鉆研ace球,一起辯論究竟是費德勒強還是納達爾厲害,我也從書蟲變成了體育積極分子。
自從迷上網球后,央視體育頻道與網球頻道都成了我的最愛,每當遇到大的網球賽事,我更是雷打不動地坐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地觀看;當聽到有人討論網球時,我會無視他人的抗議,自顧自地講我的網球經驗;一拿到那沉重的網球拍,我便會有跟教練pk的欲望漸漸的,網球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的網球情緣就是這么神奇,在不經意之間發(fā)現,網球,已融入到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我的涼面情緣篇五
我從一年級開始練習硬筆書法,到二年級就開始練習毛筆書法。記得上第一節(jié)毛筆書法課時,那天我忐忑不安地和同學們一起去五樓的書法教室,走進教室,一股好濃的墨水味兒差點把我熏倒。
上課了,我們在老師那領了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聽老師講完上課該注意的事項和握筆方式,就開始正式練習了。
首先是從橫和豎練起。我心想:這還不容易?不就是一橫嘛,很簡單的??!我拿起筆在紙上寫了起來,收筆后一看,怎么變成一條條小蝌蚪了呢。我又繼續(xù)練,不是蕩開了,就是太濕、破了。黎老師見了,忙手把手教我,說:“你要把握好寫字的方法和力度,書法,沒那么容易,多練習,一定就能學好?!庇谑俏易笫职醋〖?,右臂懸空,右手懸腕,握著粗大的狼毫筆在紙上練著,不多時,我的右臂又酸又痛,手腕也似乎轉不動了。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在紙上,我想起了王羲之吃墨饅頭、懷素練字的故事,擦掉汗水繼續(xù)練。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過我的'堅持,我終于可以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了。
現在,每天練習毛筆字已經成為我的學習和生活中難以割舍的一部分,書寫水平也因為堅持不懈而提高了很多。今后,我將繼續(xù)鉆研,認真習字,為這顆我國藝術長河中的明珠增添光彩。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我的涼面情緣篇六
星期天,天空蔚藍,微風和煦,我和爸爸媽媽相約一起去人民公園散步游玩。
公園里人頭攢動,黃發(fā)垂髫,和樂融融,他們有的跑步,有的打拳,有的在做游戲,怡然自樂。這里的風景真好,有各種各樣的花,有亭子,有小橋流水,還有摩天輪,真可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我們順著人群往里邊走,聽到了鑼鼓喧天的聲音,頓時我就被這個聲音吸引,媽媽說:“這個是河南有名的豫劇。”話音未落,我像一支離弦的箭飛快地跑向人群,那里人山人海,在幾棵大樹下,人群圍成了一個大圈圈,我從大人的縫隙中鉆了進去,到跟前一看,好熱鬧!有拉二胡的,有敲鑼的、有打鼓的,有彈琴伴奏的,還有打镲的,他們互相配合,聲震林木,陽關三疊。正當他們伴奏熱烈時,一位老奶奶拿著麥克風緩緩地走到圓圈的中心,放聲大唱,我一聽,不甚理解,我就想要離開,就在這個時候,唱戲奶奶的面部表情瞬間吸引住了我,她一會兒哭,一會兒笑,讓人哭笑不得。接著又一個年輕的阿姨出場,他唱的是《朝陽溝》選段,他的唱腔響亮婉轉,簡直像一只百靈鳥,余音繞梁,不絕于耳。后來她又唱了《卷席筒》、《花木蘭》選段,字正腔圓,韻味十足,我越聽越起勁兒,久久地站在那里不忍離去。環(huán)顧四周,每個人都沉醉于這些戲曲名段中,這時,我也仿佛變成了花木蘭的樣子,替父從軍呢!直到中午12點鐘了,我才和爸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戲劇舞臺。
走在回家的路上,媽媽告訴我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些老戲劇家之所以唱得好,是因為他們平時刻苦訓練。同時媽媽還告訴我,豫劇博大精神,它包含很多文化知識,歷史典故,我暗暗地想:雖然這次是第一次和豫劇近距離地接觸,但我發(fā)現了戲曲的美,感受到了戲曲的魅力,領悟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已經深深愛上了豫劇。將來有一天,我也要刻苦努力學習豫劇名段,把家鄉(xiāng)戲傳唱下去,成為戲曲文化的接班人。
能時時聽聽戲,曲兒,是源于偶爾的偷閑。童年的樂趣重拾時,于舊聲舊調里,一聞就是許多年前。
我的涼面情緣篇七
那是前年暮春的一個傍晚,暖風熏得我步伐遲緩凌亂。
下班,我在電梯里偶遇作協(xié)一位前輩,他說:“在楠溪江文叢里看到你的《老周》,寫得真好,真的很好。”
“平時也經常寫寫的吧?”前輩殷切地追問。
小學一年級在外婆家。因為沒上過學前班,我剛開始連數字“2”也不會寫,急得直哭。剛一學會認字,我就去翻表姐收藏的小人書,囫圇吞棗看得津津有味,遇到不認識的字,哪里舍得起身查字典,所以認了很多半邊字。夏天的傍晚,有生意頭腦的表姐常在自家房前的街上擺攤出租小人書,有時也跟小伙伴互換自己沒有的書看。我呢,總是自告奮勇守在邊上安靜地看書。
那個年代沒什么課外讀物,每學期新發(fā)到手的'語文書,小小的人兒總是先睹為快。低我一個年級的表妹,很喜歡聽我讀新書上的故事。記得有一篇文章叫《踢鬼的故事》,黑白插圖是一個白衣飄飄的“鬼”。我和表妹又好奇又害怕,兩個人再三合計,由表妹蒙住圖片,我哆哆嗦嗦往下讀,到最后,才發(fā)現根本沒什么鬼怪,被魯迅先生踢飛的原來是盜墓賊,嚇出一身冷汗的我們忍不住哈哈大笑。
三年級回到自己家。某日,在閣樓發(fā)現被老鼠咬掉邊邊角角的《紅樓夢》《儒林外史》等書,原來是父親的藏書。燥熱的大中午,大人們在午睡,我一個人汗流浹背地窩在閣樓,隨意抓起一本書,看得稀里糊涂,只懂個大概,居然也如癡如醉。母親說父親去外地謀生前,喜歡在煤油燈下看書,常被心疼油費的她責備??上?,后來的父親迫于生計,遠離了書本。
初中,迷上摘抄好詞好句,剪貼中意的文章,筆記本加起來是厚厚的一疊。習作漸漸得到老師表揚,和被當成范文傳閱。
到高中照樣不務正業(yè),自習課常常偷看小說,在宿舍臥談會上自以為很有見解地談論林黛玉、賈寶玉。不知不覺,我對語文有著迷之自信。語言是相通的,英語也學得不錯?;舜罅獾臄道砘?,成績反倒不是特別理想。
大學入了文學社,看了一些外國名著,寫過幾篇自己得意的文章,也算如魚得水。
不知何時,敏感多思的少女寫起日記,有時候是周記,有時候是月記,無人督促,倒也一直堅持了下來。直至步入婚姻,一個人寫日記終覺不便,那么沉入生活吧,我對自己說。后來,有了孩子,更忙亂地找不到自己,除了偶爾在qq空間記錄生活點滴,再無其它。
參加工作第一年,我在同事引薦下加入縣作協(xié)。除了在報紙副刊發(fā)表過幾篇“豆腐干”,長久以來沒什么作品,都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是會員。有時也會暗暗責問自己,明明很喜歡,為什么可以輕易地放棄?很快,這些念頭被忙碌的工作、生活,更多的懶散所淹沒。
窗臺上,多肉在炫耀它的生機勃勃。春將盡,我還好意思說自己懶如春嗎?
終于,我鄭重其事地注冊了個人公眾號,陸續(xù)貼上學生時代的習作。
初夏的第一縷風飄過,當我試著重新提筆寫點什么時,剛好遇見簡書。它簡潔大方的格式和隨時修改的優(yōu)勢,讓我一見鐘情。人生處處有驚喜,文來文往,由此認識了許多有才有趣的文友,一直鼓勵指點時有怠倦的我。
來簡書快兩年了,至今只發(fā)表十幾萬字。但我還是要謝謝自己,雖已塵滿面,終是逐字逐句敲出屬于自己的文字。這些,深夜的鍵盤都記得。所以,我毫不掩飾地給自己每一篇文章點贊。
人們愛說不忘初心?!皩懽鞯某跣氖鞘裁??說到底,不過是藉由文字,追尋靈魂之豐盈。但路漫漫其修遠兮,或許終一生都未能到達?!边@是我曾經的思考,現在還想加一句,別問初心,只管耕耘。就算花不開,果不結,溫柔的風,多情的雨,相知的伴,自由的心,都沒有辜負歲月。
一年之計在于春,你喜歡烘焙,去做吧;他喜歡旅行,出發(fā)吧;我喜歡寫字,去寫吧。喜歡就不要等,趁余生還長,趁余生不長。
春風濃醉,春日的計劃很甜蜜,愿我們一輩子都不要丟掉自己的喜歡。
我的涼面情緣篇八
我獨坐一隅,眼望浮天滄海,耳際卻傳來暮鼓悠揚的聲音,眼中出現晨曦第一道曙光而且漸漸鮮明。清晰如水晶球透徹不帶一點雜質。每每此時我的心隨著自己的思緒游走在文字的墨香里猶如一條被拉長的影子時長時短。
記得在上初中的時候由于自己太喜歡寫作文,并且常常為自己寫出的文字感動,每次上作文課看著其他同學認真的打草稿,苦思冥想著文章的主題和意境,我卻總是貪玩的東張西望,等到快下課的時候才急忙拿出作文本一口氣寫完。為此受到老師的多次批評,老師總是責怪我沒有養(yǎng)成打草稿的習慣,但每次在作文評講中我寫出來的文字卻被老師作為范文讀給全班同學聽。那時候我也為自己靈動的文字和超越的思維感嘆自豪,曾經很認真的寫出了一篇‘我的家鄉(xiāng)’作為我學生時代的處女作投稿給寶雞市的某個雜志社,也幻想著能夠成為文學道路上的一名寫作者。
在八十年代末期還是印刷術統(tǒng)治的年代,所有文字性的東西都要經過那種方塊的東西排版后成型,而那時候的許多文字愛好者所投出去的稿件都要忍受諸多的委屈和無奈,或者是被一封冰冷的退稿信拒之門外,或者是稿件如同黃鶴一去不復返。而我的那篇所謂的處女作也如石沉入大海渺無音信,在我苦苦等待了幾個月后就被那些缺乏鑒賞力的編輯們輕而易舉的扼殺了一個文學天才的誕生,嘿嘿,自夸了一下下。自此以后我便緊閉了那扇通往文學的大門,封鎖了許多靈性的文字把他深深的藏在心底不敢輕易去碰了。
然而,誰會料到在短暫的十多年后網絡卻為我們架起了一道如彩虹般的橋梁。在網絡這個多維的空間,它沒有地域的限制,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尷尬也沒有心靈的隔閡,在這里沒有人在乎你的職位高低,沒有人在乎你的美麗丑陋,不管你是高官厚祿還是一介平民,你是達官顯貴還是一貧如洗。它都是公平公正和諧自由的,讓人感覺輕松可以隨心所欲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才智抒發(fā)自己的胸懷。在網上每一個人都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情發(fā)表靈動的文字,也可以讓有點閑情逸致的人胡亂涂鴉幾筆。在網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模糊而又完全平等的生命個體,不必在意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在這里沒有人知道你是一個落魄著或者是一名乞丐,更沒有人知道你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君子或者別的什么。
初次上網我很不習慣網絡的虛幻,只是偶爾上去玩玩游戲打理一下農場牧場,后來加入的網友多了有了閑暇時間就去他們的空間看看日志,感覺他們的心情,也看到許多評論。就會被大家的心情感染,也被那些美麗的文字陶醉,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在網上隨心所欲走馬觀花的瀏覽。一邊聽著空曠的音樂一邊閱讀著經典的文字直到半宿。我不是網蟲,在網上不喜歡聊天,卻喜歡網絡上靜謐的氣氛,靜靜地只聽見自己的呼吸和偶爾鍵盤的敲擊聲。當我看到那些很美的文字的時候就想寫寫自己的評論,在這里我不會被無意說錯的話語感到無地自容,也不會被生活中循規(guī)蹈矩的規(guī)律所束縛,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不想寫了就靜靜的看看,這種安靜也是我們生活中缺少的一種氛圍。
有一次走進活著真好的空間看到許多美文也被他空間那些細碎絢麗的文字深深吸引,走進臥龍,紫色,高原,海子的空間被他們的才氣所打動,每每此時我便心潮澎湃,在內心積聚多年的文字猶如遇見了知音一個個蹦跳出來,曾經埋藏在心靈深處的文學夢猶如被擱淺的貝殼忽然回歸大海一樣,它悄悄有了生命,就會自動尋找那些心靈相通的生命體。此時的我早已蠢蠢欲動安奈不住寫文字的欲望,讓干涸的心靈也注入一汪泉水,與文字一起沉淀在這美好的時刻,享受這種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的輕快自由。
在網絡上我的第一篇處女作“獨賞桃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不是因為我的文字好而是因為有太多網友的支持和關注。特別是散淡的人對我的鼓勵最大,我想他應該是一位真正的評論家,因為在現實中還是在網絡中,對別人的美贊遠比對別人的諷刺更容易讓人接受和進步。而散淡先生正是利用這一點來激勵我,鼓勵我去寫更多的文字,使我對寫文字更有信心。在網絡中我不但結識了許多愛好文字的朋友,還認識了許多心靈相通的兄弟姐妹,也讓我找到了兒時的知己和失散多年的故友。
我真的感謝網絡,在這里大家雖未曾謀面遠隔千里但卻互相牽掛,常常關懷,走進彼此的文字中貪婪的享受著文字的墨香,收獲著彼此的快樂憂傷,用文字相互交流溝通,相互理解包容,相互欣賞關愛,隔著屏可以在自己疲憊無助,逃遁迷茫的時候去朋友空間讀讀文字聽聽音樂,放松心情走出低谷,我感覺網絡就如一把遮風避雨的大傘,外面的雨即使很大也會讓你毫發(fā)無損干干爽爽。外面的世界虛情假意太多,爾虞我詐處處皆是,讓我們疲憊不堪勞累傷神,而走進網絡可以盡情放縱自己,用一種任何人也無法讀懂的語言與靈魂交流對話,網絡可以接納你的痛苦悲傷,酸甜苦辣,也可以接納白天甚至是黑夜,在空間隨心所欲的寫一寫自己喜歡的文字,遠離塵世的紛紛擾擾,安安靜靜將心靈放飛到幸福的彼岸,淡然淡定的用心去守候這份美麗的時光剪影。
在網絡中一年的時光,歲月悄然溜走,不變的是我對網絡的情結卻愈深濃厚,在這里無關風花雪月,無關情感的相融,只是給彼此一個自由的空間,默默感知來自不同地域朋友們的一聲聲祝福,一句句問候關懷,我感嘆著也感動著,時常被這種深情溫暖著心房。在我心情很差的時候,朋友的一句“你還好嗎?”就會讓我感動的模糊了視線,一個詩意的對白也會催人淚下。我用指尖敲擊出一句句感謝的話語,只為保存與我的朋友們相識的那一份無悔人生。
風吹過一季,陽光溫暖一季,我與每位朋友在網絡這個大平臺中一起成長,一起守望我們前行的路程,讓真情永存與心間,無論是風雨兼程還是陽光明媚,我愿意與朋友們不離不棄直到永遠,讓我們一起在網絡這片藍天下將甜蜜的種子播種在快樂的今天,用文字記錄這份溫馨的感覺,用文字寫下與真情幸福有關的篇章,讓我們走過風雨用心體會這種感動。
我的涼面情緣篇九
三十多年前,電話,無疑是一種相當奢侈的通訊工具。因為,在那時的中國,“大哥大”尚未問世,“手機”與“小靈通”更是在美夢中也根本不可能出現的物件。不過,在當時來說,電話的電波倒已在我們的山城上空流曳,只不過,它的信息唯一的發(fā)原地僅是郵電局一家(郵政局和電信局分家是以后的事)。
記得十分清楚,那一年,我的大姐在濠村鄉(xiāng)衛(wèi)生院生下了我的小外甥,發(fā)了個電報回家。于是,遵父母親之命,我將于第三天送一大雞籠的大母雞去濠村。為難的是,我僅是一個剛剛上初一的小年輕,濠村在哪我根本不知。我要去濠村,首先得讓大姐夫到車站接我,不然,雞沒送到小舅子興許倒送丟了。所以,父母親矚咐我先買好車票,然后給大姐夫打個電話,讓他到車站接我。浦城是小縣城,車站只有一個,買車票不難??墒谴螂娫捘?,卻等于是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難題。我這個人還算成熟得早,知道要打電話只能上郵電局。所以,我拿著父母親給的'幾毛錢,來到當時浦城縣唯一的郵電局。來到郵電局,我怯生生的走近柜臺詢問,才知道必須先填一張單子。填好單子后,我不知下一步該做什么,仍是怯生生地站立于一旁等候。過了好一會,我走近柜臺去問:“阿姨,我的電話呢?”那個挺和藹可親的阿姨接過我手中的單子,說:“唉呀,剛才不是叫你到二號去接了嗎?”看到我臉上一片茫然,那個阿姨和藹地說:“這樣吧,我再幫你掛。記住了,千萬不要走開,接通了我叫你?!苯K于,過了不一會,我在三號小房間和大姐夫通了話。
這就是我打的第一次電話。
這個世界上任何的第一次好像每個人都會記得十分清楚,然而,第二呀、第三似乎也就成了后娘生的小孩,沒有太多人去關注了。所以,第二次我是如何打的電話,我確實是沒有印象了。
不過,我家中第一回裝電話倒是記得相當清楚。
說是第一回裝電話,其實并不準確,因為,嚴格來說,那不是我的電話,而是我二叔家的電話。其時,我和二叔一同住在一棟大房子里,那一年,二叔調到一個小單位當一把手,于是便有了裝家庭電話之便利。當我聽到二叔家要裝電話的消息后,我很是興奮,我找到二叔說:“給我屋里也接個分機吧,讓我開一開洋葷。”二叔欣然滿足了我的要求。電話很快裝起來了,我屋里的分機也很快通了,說實在的,當時也的確讓人著實新鮮了好一陣、興奮了好一陣。然而,過不了多久,這種新鮮與興奮便退了潮——因為,兩家共用一臺電話不方便之事也是挺多的,比如找我的電話,二叔先接,他要大聲叫我;找二叔的電話,我先接,我又得高聲喊他。時間一長,往往電話鈴一響,雙方都出現了互讓不接的局面,害得打電話之人老是產生雙方家中都沒人在的錯覺。
不過,這種情形倒很快得到了改善,因為第二年我便自己裝上了電話,由此,也就在真正意義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庭電話。
對于“大哥大”的印象我也是挺深的。
改革開放不幾年,我們這個小山城有的賺到錢的人,自然而然地跟上了時代的潮流,玩上了在當時來講價值不菲的“大哥大”。因為我沒有玩過,所以我只記得,當時看到有人手上拿著個磚頭似的東西在那里大喊大叫,其時我還不知那叫什么,后來有懂行的人說,那叫“大哥大”,是電話。
再后來,模擬手機出現了,當時我們都稱之為“90機”,因為它的號碼都是以“90”開頭的。這種手機剛上市時,價格是挺貴的,一架機子要上萬元,所以一般人根本不具備消費能力。過了幾年后,模擬機開始普及,其時我也花了一千多元買了架舊機了,終于平生第一次用上了移動電話。記得機子買來了當天晚上,我挺是興奮,靠在床,給有手機或有家庭電話的親朋好友一個一個打去,激動地向他們報告著我擁有手機的快慰。
提到模擬手機,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來。
我有一個挺要好的朋友,在我們這個小縣城屬于一個不大不小的領導,所以,理所當然地在我之前便用上了模擬手機。記得十分清楚,有一次,我們在外面辦事,傍晚時分,我們正走在回單位的路上,這時,他的手機響了,他一接,原來是朋友請我們晚上去吃飯。電話一接完,我這位年逾四十的朋友立時象一個小孩子似地一跳老高,高聲喊道:“啊呀呀,有了手機真方便啊,哈哈?!蹦欠N按奈不住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這位朋友后因患病英年早逝了,但是,這一幕卻永遠鮮活地定格在了我的記憶中。
再后來,數字手機出現了,并以極為迅速的速度在中華大地普及。而今,手機,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人人手上拿個手機,隨時隨地打個電話、接個電話,就像是吃個水果糖一般簡單平凡。
前一段時間的一個晚上,我吃過晚飯后和妻子一起去大姐家看母親。聊天中,大姐說母親原來那個“小靈通”壞了,可是一向節(jié)省的母親又舍不得買個新的。聽了之后,我沒出聲。過了一會,我對妻子說,我有事出去一下就進來。隨即,我快步來到門口的手機店,掏出幾百塊錢買了一臺嶄新的手機?;氐酱蠼慵抑?,我把手機給了母親。其時,我看到,母親眼睛一亮,隨即又責怪道:“唉呀,花這錢作什么呢?我那個‘小靈通’修一下還可以用的嘛?!庇肿艘粫液推拮右丶伊?。這時,母親問我道:“手機多少錢,我給你吧。”聽母親如是一問,不知怎么的,我突然鼻子一酸,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拉起妻子快步走出了大姐的家門。
母親,我的生命都是你給我的啊,給你買一臺手機,還敢言錢嗎?……。
我的涼面情緣篇十
曾幾何時,每到夜深人靜空暇之時,為給休憩尋覓一處心的泊位,為給寧靜尋求一棲眼的港灣,于是,循著串串足印,我有意無意的漫步一個個空間,竟然對一間間風格迥異的小小蝸居產生了依戀,它們成了我樂不思蜀的羈絆。
撲面而來的一幅幅內涵不一的畫卷,先行俘獲了我的眼球,或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或七月流火夏味濃濃,或金秋時節(jié)燦然若金,或冬雪飄飄蕭瑟肅殺,形態(tài)不一,風采各異,但無一不具魅力。
一曲曲意境不凡的曲賦,要么情也依依愛也依依,要么花團錦簇喜氣洋洋。
一頁頁引人入勝的篇章,或娟美秀麗,或淡雅芬芳,或大氣磅礴,或纏綿悱惻,或富含哲理,或意味深長,或樸實無華,或耐人尋味,總有那么多緣由拽住我的心與我的眼。
走進不同的小屋,欣賞各異的畫卷,品讀優(yōu)美的文句,仿佛與小屋主人秉燭夜話,靜謐愜意而溫馨。
直到脖子累了,眼睛累了,思維累了,情感也累了,我才依依不舍的和蝸居的主人告別了。
然而,累卻喜歡著。
我喜歡逍逍遙遙的徜徉網絡,我喜歡情深款款的愛撫文字,我喜歡以自己的視覺透視網絡情懷,我喜歡以自己的心境詮釋愛恨情愁,我喜歡為網絡中一些至真至美至純的情感由衷喝彩,我也喜歡用心審視網絡中應運而生的一份份友情一段段感情。
我曾醉在絲絲縷縷感人肺腑的柔情里,也曾泣在斑斑駁駁如泣如訴的凄美里,我曾穿梭在一段段寫滿情感的文字里,也曾流浪在一曲曲悱惻纏綿的旋律中,那些曾賺取過我歡笑和淚水的詩詞曲賦佳篇妙文都曾深深打動過我的心,或許,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感染形形色色的讀者,而我恰又是眾多讀者中容易多愁善感容易產生共鳴容易在心海激起片片漣漪的一個吧。
似乎,網絡點燃了好多激情,也似乎網絡更多的'埋葬了熱情,濃烈的都是曾經,美麗的只是過往。
看那些曾經經歷的美麗,居然蓄滿了五味雜陳,甜的醉的澀的苦的惱的怒的愛的恨的傷的痛的比比皆是,總歸是傷感、酸楚、哀怨、心痛多過甜蜜陶醉,曾經的柔情留下一世美麗的憂傷,曾經的望眼欲穿留下滿心的傷痕累累,當一切美麗毀滅在淚水里時,滴落的淚水里總會呈現這樣一句感嘆與無奈,“人生若只如初見”。
盡管這樣,網絡感情并不因為最后結果的殘酷而被冷落,網絡感情依舊在殘缺中頻頻繼續(xù),誰的指尖劃過誰的頰,誰的心里流著誰的淚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她)們曾經真的在虛擬中愛過、醉過。
我,做為一個且行且賞且歡且憂的路人,悠閑自在的做著一名欣賞他(她)人情感風景的過客,柔情似水的穿行于文字間默默的分享他(她)們的情懷,感染他(她)們的快樂,默默的祝愿他(她)們愛的美麗愛的旖旎愛的無怨無悔愛的不要受傷。
風過無痕,水流無跡。
我一如既往的做網絡過客。
二
留不住的是時光,握得住的是友情,在緣聚緣散緣來緣往里,有好些朋友在我心底久居著,我因她們而美麗因她們而執(zhí)著,感謝你們,我的文字朋友們!
指縫好寬,時間好細,又一年就這么輕而易舉的從我們的指縫間即將溜走了,真的真的不敢回望,又真的真的好想回望!
我在好些個陽光融融的白日翻看自己一字一句敲打的一些文字,我在好些個如水夜幕里品讀朋友們用心用情留下的一段段金玉良言,我用好些種心情讀我歲月里的痕跡,我用好感謝的心感謝你們,我的文字朋友們。
柔和的燈光在我身邊氤氳著一層蒙蒙的思的氣息,周邊的一切沉浸在寧靜與恬靜的光暈里,一切都那么靜謐而美好。
我又一次靜靜悄悄的走進自己的空間,我心靈的棲息地,在這里我一次次嗅到朋友們文字里散發(fā)的縷縷幽香,這幽香裊裊娜娜的沁入我的心脾,縈繞不散,我知道那些文字里寫著兩個字,友誼。
久久駐足在我的這一家園,在字里行間中傾聽時光風般毫不留情的肆意掠過,在點點滴滴里感受時光綢緞般纏纏綿綿的輕柔滑過,在篇篇張張中凝視時光如河般勇往直前的滾滾流逝。
多少個日出日落、多少個月缺月圓、多少個潮漲潮落、多少個花開花謝、多少個云卷云舒,一年又一年我的文字家園盡情揮灑我的情感,肆意飛揚我的幸福,盡興旖旎我的心情,這里已經成了我生命存在的另一種形式,這是我精神豐腴的家園,這里讓我心動、心驚、心喜、心花怒放,這里讓我欣慰、欣喜、欣然、欣欣向榮。
這日復一日里,這光陰荏苒里,這白駒過隙里,這時光如梭里,這指間飛逝里,我欣然的為時光吟誦、為歲月留痕、為生命留影,在這里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這里已是我心里一首至真至美至純而無暇的歌,這用友誼譜寫的旋律既動人又珍貴。
在這里,我伴隨著動人的旋律不斷的舞蹈,舞著愛痕,舞著夢跡,舞著心痕斑斑淚跡點點,欣喜的是我終不是一個人獨舞,我始終有你們情意融融情之切切的一路相伴,我始終行走在一片陽光里,感謝你們,我的文字朋友們,是你們美麗了我人生的這一道風景,我會在你們的友情里繼續(xù)輕舞飛揚,繼續(xù)飄然蝶舞。
感謝你們,我的文字朋友們,你們給予我的友誼永遠不會被歲月的煙塵染黃,我會把你們不帶半點功利色彩,沒有丁點兒世俗煙塵的友誼溫存在我的心里,任你們給予我的友情滿心留香,你們也會在我時光的長河里永遠嫣然搖曳,馨香四溢。
感謝你們,我的文字朋友們,你們給我的友誼是清新、明麗、活潑而美麗的,這友誼,它們陽光的極致,美好的極致,燦爛的極致,真摯的極致,是你們的友誼點綴了我這片情感天空里的美麗,你們是我這片天空里的陽光雨露鮮花綠草,你們是我久久的祝福與牽掛。
如若讓我用一句話表達我的感謝,那就是,我愛你們,我的文字朋友們。
謹獻上我樸實而真切的祝福,祝福你們的人生平安、健康、幸福,事業(yè)蓬勃、葳蕤、繁茂!
我的涼面情緣篇十一
身邊不是沒有朋友,只是不想說,故鄉(xiāng)不是沒有親人,只是不想說,遠方不是沒有朋友,只是不想說,紅塵滾滾,卻只是想和文字閑話今生。生活還得繼續(xù),人生還得繼續(xù),今生還得繼續(xù)。如此執(zhí)筆寫情,落筆成.....我。
曾經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情,寫完的本子一本本的躺在那里,厚厚的、靜靜的……感覺它們才是最可靠的,不會有意見,也不會問問題。每當生氣或是心情不好時,它就會增加幾頁,當然高興的時候亦是如此。慢慢的它們越來越多,裝滿一口袋的時候,偶爾翻開看看,那一頁頁的文字會讓自己沉浸在過去的回憶里,沒事的時候就會翻看它們,我發(fā)現自己在字里行間行走,踏著它發(fā)出的聲響一步步前行。漸漸的手變懶了,不想寫了,沉醉在過去的點滴之間,這樣的變化讓我很不滿意,為此,我把它們付之一炬,看著火苗在燃燒著它們,有些不舍,可那些記憶卻牽住了自己的思緒,只能如此了,我要重新開始,不能躺在自己對往事的回憶里,燒吧,看著它們幻化成灰。
風吹過,隨風逝去,也許它們在最后跟我說“讓往事隨風吧,你看它們都飛了,不要再沉在過去了。”燒完以后自己會有種振奮的`感覺,重新開始,一種精氣神又回到軀體里??梢欢螘r間以后,就會為自己失去了很多記憶而后悔,后悔燒掉它們,此后,一段時間里我就會搜刮那些過去的記憶。找回的再寫出來,找不回的也就永遠的失去了。這樣的事情自己不知做了多少次,也不知道以后還會不會繼續(xù)做下去。每每想寫那些關于過去的文字的時候就會后悔燒掉它們,想重新做個自己時又覺得自己做得正確無比,多么矛盾的自己呀!
時光飛逝似水流年,今年初,一個失去聯(lián)系的好友,又開始發(fā)短信聯(lián)系了,她看到我給她發(fā)的消息對我說:“你到煙雨紅塵注冊個筆名去吧,那里更適合你。”聽了此話,我就開始看自己以前寫的東西,當然是還沒燒的,可看不出有什么能發(fā)表的樣子,時間慢慢過去了。
在春天的一個偶然的機會,通過空間認識了一個寫的不錯的朋友。此人看了我的空間日志也說我發(fā)表過作品,為此我便在今年的4月3號,進入煙雨注冊。發(fā)了一首以前的舊作,只是不會用回車鍵,不知如何排版。后來問了在天津的表弟,才知道,現在想想真是笨的可以。
此后,我便和煙雨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天都會看看里面的文章,寫一些個評論,無論別人意愿如何,自己都會把自己看到的和感覺到的寫出來。
在起初寫詩歌的一段日子里,曾記得尚城老師說:“學現代詩,海子是不可以逾越的?!贝撕蟊憧戳撕W拥娜松臍v和詩作。被海子影響了很長時間。此后,還得到很多前輩的支持和幫助。慢慢的讓我看到這里的人都是那么無私地在傳授自己的知識,我很感動,可由于自己天性不會表現自己的熱情也許會讓人覺得我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吧。自己還渾然不知,要不是今早看到清輝的合奏《情落煙雨》就根本不會認為自己的態(tài)度有問題。
說到清輝,我接到的編輯任命就是她給我發(fā)過來的,也快一個月了,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我看到她對大家的熱情。當她給我發(fā)過來第一個擁抱圖片時,真有些接受不了。這是我及少用的,就連和大女兒也是及少用的,也許這就是她和婆婆好,超過我們母女的原因吧。
一晃半年多的時間就這么過去了,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里,我每天看著煙雨里的各類文章發(fā)表,有的讓我有打開看看的沖動,我就會打開看看,看完留幾個沒什么用的字,雖說有人不會回復,我也不怎么在意,畢竟那是人家的自由,我看了,把感受告訴別人了,有時也想,也許自己又不得人心了,把人家得罪了吧。我喜歡留言,因為只有在那時,我才會體會到和別人交流的意義。
真快呀,當時自己上煙雨的時候,有人說我不懂什么是小說,并鄭重的說:“你還是在散文和詩歌上下功夫吧!小說你不行,你寫小說,就是柱子的材料當梁使!”聽后我真的很不甘心,此后的一段時間自己便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小說上,經過小說版塊各位的幫助,我的小說也成功的發(fā)表了。有些錯誤,自己發(fā)的時候粗心沒有覺察到,記得那時那篇《情緣深深》自己到最后也許是糊涂了,也許是沒用心,把麗君媽媽寫成了琳琳媽媽,還是清輝看到告訴我的,現在想想,煙雨真是一個熱愛文字,喜歡文字的人最應該來的地方。
這就是我,一個喜歡文字,疏于人情世故的我對煙雨的一份真實的感情,情落煙雨——人生四十如流沙,年初方學網上爬。煙雨盡顯情和意,情落煙雨抒年華。
我的涼面情緣篇十二
近幾天的天氣預報顯示,未來一周內都有雨雪的跡象,所以民工們還鄉(xiāng)的欲望越發(fā)強烈。臨進春節(jié)越來越近了,出租房內的民工越來越少,很多民工怕到節(jié)前買不到火車票,都提早回家了。看見一對兄弟倆依舊堅守住在自己出租屋,我輕聲的問了問:大哥怎么還不回家過年呀,兄弟倆笑笑的對我說:這幾天民工少,老板出錢高,想多賺一些再回去。過了幾天,在同樣的地方,我剛好騎車路過那里。兄弟倆喊住了我:“小弟,這幾天返鄉(xiāng)的人太多,我跑了好幾家火車票代理點都沒能買到票,本來想從票販子手里買兩張的',可是這些人太黑了,要雙倍的價。小弟,你在公司工作,你們企業(yè)應該可以辦理團購訂票,幫忙順便看看能不能幫我弄兩張票?!?BR> 看著兄弟倆著急的樣子,我安慰著兄弟倆:你們不要在票販子手里去買票,現在火車票都實行實名制,就是每張火車票上都有自己的身份證信息的,我會盡力的幫你們買車票,說說你們具體的回家日期和地點。到公司后,我經過領導的同意,把他們兄弟也列為我公司民工團隊訂票的名單之一,我想應該能夠買到兩張票。沒想到我下班回家途徑時,兄弟倆早早就守候在路口再次來找我:“小弟,如果不好辦,就算了,現在票是很難買的,我準備明天一早去市場高價買兩張。我們忙了一年,就是為了這張回家的票,再貴再難,家肯定是要回的?!?BR> 春節(jié)在民工眼里,其實就是一張車票。在外忙碌了一年,為了一張還鄉(xiāng)車票還要四處奔波,民工朋友們回家的路的確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