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小學語文教案(實用20篇)

字號:

    教案的編制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資源,如教科書、教具、多媒體等,以提高教學的效果。教案要與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背景相結合,形成有機連接。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教案編寫水平,可以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了解一下教案寫作的技巧。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一
    通過三個趣味的猜成語游戲,激發(fā)學生在成語、熟語、古詩詞方面積累、運用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激發(fā)學生學語文愛語文的興趣。
    2.積累語文知識,豐富語文素養(yǎng)。
    3.鼓勵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養(yǎng)成自主培養(yǎng)語文讀寫能力的習慣。
    成語積累與運用、擴展知識面。
    1、課程引入:
    同學們,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笑話,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國老師給外國學生上國語課。老師問學生:請說出一個表示人開心的成語。ben:嬉皮笑臉。lucy:悲喜交加。jaky:含笑九泉。老師當場倒地。
    所以說呀,這個語文學不好是要鬧笑話的,可是怎么才能學好呢,要是死記硬背的話,那就太沒意思啦。今天呀,我們來玩?zhèn)€詞語猜猜猜大闖關的游戲,一起來搞怪一下,好不好?勝出的孩子可以得到小禮物哦。
    2、游戲環(huán)節(jié):
    第一關:超級無敵估估下。
    五個人一個小組,全班分成六個組,參加比賽。每個組可以想一個好玩的組名。以下的比賽也是。老師在黑板上寫上成語,小組中一個人見得到成語的做動作,給提示(但是不能說出成語中有的字,諧音也不可以哦),另外四個人根據(jù)提示猜成語。猜到一個成語加十分。每次猜成語的時間是一分鐘。做動作的學生不會那個成語的可以說“飛”,直接進入下一個成語。(時間大概是7分鐘左右)。
    第二關:超級無敵開口中。
    老師把猜成語的條件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來選,第一關得分最高的組可以最先選擇答哪一道。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學生把想到的成語寫在黑板上,符合條件的成語越多得分越高,寫出一個得十分。每小組的時間是三分鐘。這個環(huán)節(jié)預計用20分鐘。
    條件:
    a:帶數(shù)字的成語(以下為參考答案)。
    一石二鳥二龍戲珠三過家門四面楚歌五彩繽紛六根清靜七上。
    b動物。
    鼠目寸光牛鬼蛇神虎視眈眈兔死狐悲龍飛鳳舞蛇蝎心腸馬到成功羊腸小道猴年馬月雞毛蒜皮。
    投鼠忌器老牛舐犢放虎歸山狡兔三窟畫龍點睛畫蛇添足萬馬奔騰亡羊補牢沐猴而冠聞雞起舞。
    抱頭鼠竄小試牛刀龍騰虎躍烏飛兔走老態(tài)龍鐘懷弓蛇影車水馬龍虎入羊群尖嘴猴腮鶴立雞群。
    膽小如鼠氣壯如牛藏龍臥虎守株待兔望子成龍打草驚蛇千軍萬馬順手牽羊殺雞嚇猴呆若木雞。
    狗急跳墻豬突豨勇蜂擁而起魚目混珠鳳毛麟角狼吞虎咽。
    豬狗不如封豬長館雕蟲小技如魚得水珍禽異獸指鹿為馬。
    狼心狗肺鳳頭豬肚獨占鰲頭鶯歌燕舞虎背熊腰。
    偷雞摸狗蠢笨如豬噤若寒蟬井底之蛙驚弓之鳥飛禽走獸。
    c植物。
    d“多”的成語。
    e.四季。
    春:紅杏出墻柳亸鶯嬌春深似海百花齊放百花爭艷斗色爭妍。
    姹紫嫣紅萬紫千紅花紅柳綠花嬌柳媚柳暗花明柳鶯花燕。
    柳昏花螟綠草如陰綠肥紅瘦桃紅柳綠繁花似錦。
    夏:赤日炎炎綠樹成蔭揮汗如雨蟬聲陣陣烈日當空電閃雷鳴。
    暑氣逼人酷暑難耐烈日炎炎驕陽似火汗流浹背蟬不知雪。
    簟紋如水火傘高張肉山脯林夏雨雨人夏日可畏。
    秋:金風送爽雁過留聲秋色宜人天朗氣清一葉知秋春種秋收。
    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一叢金黃。
    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蘭飄香秋風過耳丹楓迎秋楓林如火。
    冬: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凍手凍腳寒風刺骨寒氣逼人天寒地坼。
    天寒地凍透骨奇寒雪窖冰天雪虐風饕。
    f帶“不”字成語。
    按兵不動按兵不舉愛博而情不專傲不可長敖不可長。
    不按君臣不安其室不安于室不安于位不卑不亢。
    卑卑不足道百不當一逼不得已必不得已不避斧鉞。
    不辟斧鉞百不獲一鞭不及腹兵不接刃不避艱險。
    必不撓北抱不平不步人腳不避水火不辨菽麥。
    不辯菽麥不辨菽粟不便水土百不失一不避湯火。
    百不為多,一不為少兵不污刃兵不血刃兵不雪刃敗不旋踵。
    百不一存百不一貸兵不由將不拔一毛兵不厭權。
    百不一遇兵不厭詐卑不足道不敗之地悲不自勝。
    不辨真?zhèn)尾话字┎话沃静⒋娌汇2怀虿徊恰?BR>    不偢不倸不揪不睬把持不定半癡不顛不茶不飯。
    匕鬯不驚邊塵不驚鞭長不及鞭長不及馬腹不存不濟。
    不癡不聾半籌不納不辭而別不差毫發(fā)不差毫厘。
    不存芥蒂不辭勞苦不差累黍不揣冒昧不成器。
    不出所料不成三瓦不差上下不成體統(tǒng)不啻天淵。
    不恥下問不齒于人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不吃煙火食不恥最后。
    不測之禍不次之遷不逞之徒不次之位不臣之心。
    不測之憂不測之罪半懂不懂不得不爾半低不高。
    第三關:超級無敵我最勁。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搶答環(huán)節(jié),依舊是小組為單位。學生根據(jù)老師給的提示回答成語或古詩詞,答對的得十分,答錯不扣分,別的組有一次補答機會。預計用十二分鐘左右。
    問答條件:
    成語題:
    最寶貴的時間——一刻千金最長的壽命——萬壽無疆。
    最長的腿——一步登天最長的時間——千秋萬代。
    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最長的棍子——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戰(zhàn)斗——一網(wǎng)打盡最徹底的變化——翻天覆地。
    最徹底的勞動——斬草除根最慘的結局——一敗涂地。
    沖得最高的.氣——氣沖霄漢最大的效益——一本萬利。
    最繁忙的季節(jié)——多事之秋最公開的事情——盡人皆知。
    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高明的醫(yī)術——藥到病除最高超的技術——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揮——一呼百應最好的記憶——過目成誦。
    最遙遠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涼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懸殊的區(qū)別——天壤之別最反常的氣候——晴天霹靂。
    背出一首寫動物的詩歌。
    鵝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背出一句有植物的詩歌。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背出一句寫月亮的詩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背出一句寫春天的詩歌。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背出一句有數(shù)字的詩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背出一句有顏色的詩歌。
    李紳憫農(nóng)(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nóng)(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張俞蠶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歇后語題: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猴子撈月亮——白忙一場。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開封府的包公——鐵面無私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生姜——老的辣。
    游戲完結,得分前三名的組員都有小禮品,其他組的有糖果。
    教師總結:
    各位同學,今天這節(jié)課開心不?有沒有覺得原來語文也可以很好玩的?希望大家以后也可以開開心心學語文,快快樂樂用語文,語文是很有趣的。我給大家布置一個小作業(yè),回家之后,把今天上課的時候特別好玩的東西跟爸爸媽媽分享,好不好?謝謝各位同學,下課。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二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1、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兩課時
    切入舉偶: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nèi)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借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后,啟發(fā)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研讀
    1、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匯報交流詩意。
    5、多種方式朗讀。
    誦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說說為什么?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三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nèi)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古詩內(nèi)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
    2、通過思索、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環(huán)境、心情,并反復吟誦、回味,理解詩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體會《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采取問答體,寫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蹤不定的隱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不少古詩,誰來背背?大家想想,我們以前是怎樣來學習古詩的?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兩首古詩。
    二、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初讀感知。
    1、出示古詩。
    2、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指名讀,齊讀,讀準生字。
    3、簡介作者。
    4、解題。
    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細讀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里都寫了些什么?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指導理解。
    (1)“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松下問童子”告訴我們什么?
    由“言師采藥去”可知道什么?還可以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處。”
    這是誰說的?由此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從童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語氣、神態(tài))。
    詩人聽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詩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動作?心里會想些什么?
    (詩人聽后的動作、神態(tài),看到山的幽深……)。
    (3)指導朗讀。
    3、感悟詩情。
    (1)讀完全詩,你們覺得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是什么?請談談理由。
    (2)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
    (3)討論交流。
    隱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詩人對隱者充滿了敬意,也洋溢著羨慕之情。當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悵然若失,但觀賞了山中美景,忘卻了世俗的煩惱,心中更多的是興奮、開朗。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作業(yè)。
    1、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所見》,理解詩句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借助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nèi)蘊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朗讀、背誦《尋隱者不遇》。
    2、同學們,如果說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詩就是其中的一顆美麗的明珠,古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現(xiàn)出豐富的畫面,讓有多產(chǎn)生無盡的想象。今天,我們用讀詩句、想畫面的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古詩。
    3、解題。
    “所見”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嗎?讀了這首詩就會明白了。
    二、初讀感知。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指名讀、齊讀。
    3、讀了這首詩,你知道詩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嗎?
    三、整體感悟。
    1、自由讀全詩,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詩句。
    (1)出示課文插圖:這是怎樣的一幅情景?(牧童騎黃牛)。
    牧童高興的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呢?
    (2)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這可真是個快樂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牧童此時的心情呢?
    (3)是啊,讓小牧童高興的事可多了,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走進樹林,大家邊讀邊想,邊讀邊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風景。
    (4)多么美的田園風光啊,讓我們也騎上小黃牛,把前兩行美美地讀一讀。
    3、理解三、四行詩句。
    (1)詩人袁牧看到牧童騎在黃牛背上,聽到那悅耳的歌聲,正欣賞著,突然,一個小插曲出現(xiàn)了:
    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邊讀邊想象牧童尋蟬的樣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4)誰能把這有趣的一幕讀出來呢?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同學們,你們能從短短二十個字想象出色彩絢麗的風景,人物可愛的表情,有趣的動作,讓整首詩都活了起來。下面再讓我們看看畫面美美地吟誦這首詩,把這如畫的詩、如詩的畫留在我們的心里吧。
    五、作業(yè)。
    2、填空。
    《所見》一詩是代詩人的作品,讀完詩后,在我們腦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組成的動靜結合、生動有趣的畫面。
    蘇教國標版語文第九冊《古詩兩首》教案教學設計來自本站。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四
    春雨》唐杜甫。
    春曉》唐孟浩然。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認讀古詩以及生字詞;
    2.指名讀古詩,指導正音;
    3.齊讀生字詞,齊讀古詩。
    三.解讀詩文,讀通詩句。
    春雨》。
    1.春雨的特點是什么?
    2.重點理解:
    好雨——。
    知時節(jié)——。
    乃——。
    潛——。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朗讀。
    春曉》。
    1.重點理解:
    眠——。
    不覺曉——。
    啼鳥——。
    知多少——。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BR>    2.人們對春天有怎樣的感情?
    3.朗讀。
    四.理解詩情,讀好詩句,熟讀成誦。
    1.欣賞感受。聽老師介紹和古詩有關的課外資料,進一步理解詩情,練習朗讀;
    2.指名誦讀,品評指導。
    3.齊讀(配樂)。
    4.背誦。
    五.課后作業(yè)設計。
    1.收集2-3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讀一讀;
    2.朗讀背誦《春雨》、《春曉》;
    3.預習生字。
    第二課時。
    六.朗誦古詩,鞏固復習。
    七.拓展體會。
    1.小組匯報收集的詩歌;
    2.老師評點。
    八.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鞏固字音。
    2.自學生字,主動記字。
    3.老師重點指導:隨、曉。
    4.學生臨描,老師巡視。
    九.課后作業(yè)設計。
    1.“春天的歌”詩歌朗誦會。
    2.“我愛春天”書法比賽。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五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課前情感創(chuàng)設:播放《煙花三月》歌曲。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25課:《黃鶴樓送別》。
    (齊讀課題)。
    2、誰來把題目擴充得具體一些?(學生在說的時候適當提醒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前往揚州而餞行)。
    這么一擴充不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了嗎?教師適當板書:(李白、孟浩然)誰再來說一說。
    3、過渡:暮春三月,長江邊柳如煙,花似錦,年輕的李白在黃鶴樓為好朋友孟浩然餞行,老朋友乘舟漸行漸遠,面對著一江浩蕩的春水,李白心情異常激動,隨口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詩)。
    4、誰來讀——你讀——你在讀——我們一起讀。
    5、同學們你讀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板書:依依惜別)。
    6、是啊,一首詩就是一段情,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個故事,用心感知這依依惜別之情。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詞語、句子,再把你找到的詞句好好讀一讀,細細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二、學文悟情。
    (一)(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BR>    (1)你讀出了什么?那些字詞觸動了你的心弦?“藏”了什么?(不忍,不愿,不舍)帶著你的感觸在讀這句話。
    (3)是啊!江邊的景色的確很美,文中有好多詞句描寫了這美景,誰找出來讀讀?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鷗點點(這就是“煙花三月”,也叫“暮春三月”的美景)。
    (4)這么美的景色,要是平日,李白與孟浩然會在黃鶴樓上干什么?
    飲酒、吟詩、聊天、賞景。.。.。.多么瀟灑,多么愜意。
    (5)而今天呢?這些景還能入他們的心嗎?(他們是借欣賞美景來隱藏內(nèi)心的傷感。)。
    (6)李白,你在想?你呢?孟浩然,你呢?(這份情很深,這份情很濃)。
    (7)指導朗讀:這真是“眼前有景無心賞,惜別之情心中藏”!你讀。
    (1)從李白的言行中,你讀出了什么?(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別之情)。
    敬仰之情。
    a(“您”)生活中我們總對什么人尊稱您?
    李白一口氣用了六個“您”,足見李白對孟浩然十分的(敬仰),請你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這段話。
    b你從哪里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孟夫子”)。
    夫子——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你的知識真淵博,請你讀一讀這段話。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六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詞三首,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體會古詩詞描述的景物和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4、培養(yǎng)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詞的習慣。
    1、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想象描寫的畫面。
    2、背誦古詩詞,默寫《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1、師生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情況。
    2、指導學生收集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第一課時
    《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一、由題入手,弄清題意,了解詩人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鄉(xiāng)村四月。
    2、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師:仔細觀察插圖,圖上描繪一幅怎樣的生動畫面?
    (學生仔細觀察后談感受,教師從“初夏美景”和“農(nóng)民繁忙”進行指導。)
    3、師生交流資料,了解詩人: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弄懂詩意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jié)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jié)奏,注意“蠶”“?!倍际瞧缴嘁簟?BR>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評價。
    4、小組合作,結合文中的插圖和注釋,利用工具書弄清句意。
    5、小組交流,講講詩意。
    三、全班交流,品評朗誦,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結合畫面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誦讀升華。
    師:前兩句詩描寫了那些景物?
    (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
    (3~5位同學描述)(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師:這樣一幅美麗動人的鄉(xiāng)村風光,假如你是詩人,你的感受如何?
    (喜愛、高興、贊美、欣賞)
    師: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邊讀邊想象畫面
    師:誰來讀后兩句詩,要讀出自己的感受,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1:我從“閑人少”體會到農(nóng)民都忙農(nóng)活去了。
    生2:從“才……又”知道了農(nóng)民剛干完蠶桑又去忙插秧,說明勞動緊張而繁忙,也看得出農(nóng)民很辛苦。
    生3:讀完了這兩句詩,我覺得勞動人民很偉大,我要贊美他們。
    ……
    3、師小結全詩:
    前兩句著重寫景,主要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的景色。
    后兩句著重寫人,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贊美。
    4、學生邊想象畫面,邊有感情地朗讀。
    四、熟讀背誦,積累語言
    五、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方法自學古詩,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想辦法解決。
    2、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前兩首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
    蠶桑晝耘績
    1、“蠶、桑、晝”的讀音,書寫時上下結構要勻稱。
    2、“耘、績”書寫時要注意左窄又寬。
    七、作業(yè)
    1、抄寫《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2、收集描寫田園風光古詩詞,選擇一兩首背下來。
    附: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七
    這幾句?!端驮拱参鳌肥谴娙恕?BR>    的作品,你還知道他的哪些詩句?如:。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元二使安西。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八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要求的生字。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四年級學生已由形象識記轉為意義識記,能借助教科書上的注釋和工具書,展開較豐富的想象來理解詩意。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過去的經(jīng)驗,自主合作理解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
    4.1第一學時評論(0)新設計。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一首送別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板書課題)。
    二、知詩人,解題。
    1、讓學生齊讀課題。
    2、從題目中,你們讀懂了什么?(相機板書:王維送元二)。
    3、如何理解“使”?(生說:出使)出使哪兒?(生說:安西)。
    4、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對于王維你了解多少?(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談談對王維的了解,然后師出示王維的簡介)。
    過渡:同學們對王維已經(jīng)有所了解,現(xiàn)在老師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1)相機點撥“渭”和“浥”的讀音。
    (2)誰愿意把這首詩流暢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一)學習前兩句詩。
    1、過渡“詩”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看看王維在這首詩中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我們先看詩的第一、二句。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多讀幾遍,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然后小組交流。
    2、學生匯報交流,師相機點撥學生理解以下重點詞:“朝雨、浥、客舍”體會清新明朗。
    3、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兒?(渭城)。
    4、誰能通過讀把你所知道的美景告訴大家?(出示第一二句)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指導讀出美景。
    5、同學們讀的真好!可是這么美得景色王維和元二有沒有心情欣賞?(沒)為什么?小組交流討論。
    6、師預設學生會這樣匯報,師相機評價:
    生1、因為元二是王維的好友,而元二要走了,他們很傷心,所以沒心情欣賞。(你真會理解)。
    生2、因為他們要離別了,大家舍不得,所以沒心情欣賞。(你的感受可真深?。。?。
    7、過渡:是呀!他們心中都裝有“別”字,(依依惜別)就是因為他們想著離別,雖有良辰美景卻無心留戀。所以讀第一二句時,我們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不僅要讀出沒,還要讀出他們的離別愁緒,,語調(diào)要低沉些,舒緩些)。
    (二)學習后兩句。
    1、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朋友之間要分手了,元二要到哪里去?(安西)。
    2、要經(jīng)過哪兒?(陽關)陽關在哪兒?
    渭城到安西,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照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時間啊!當時陽關以西,是這樣一幅情景:荒無人煙、黃沙滿天,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無盡的荒草。(大屏幕展示圖片)。
    3、元二即將遠行了,好友分別。這一走,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請大家想想。
    4、學生思考、匯報,師預設學生會這樣回答,師隨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王維和元二的深厚情誼以及王維對元二的關懷:
    生1:元二你這一走,不知何才相見,我會想你的。你路上要注意安全,保重身體?。。ㄕ娌焕⑹呛门笥眩?。
    生2:元二你一走,什么時候再見啊,記得要給我寫信呀!一路上陪伴你的只要荒漠,一個人影也沒,你可要多帶些干糧和水。(多么無微不至的關懷啊?。?。
    5、過渡:所以王維勸元二(出示后兩句)生讀----勸君更進一杯酒,因為(生讀)-----西出陽關無故人。(齊讀兩次)。
    6、這兩句詩中有兩個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請看大屏幕:更盡、故人,誰理解了?(生答師點撥)。
    7、這兩句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說說?(生說詩意)。
    過渡: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護邊疆,這一去,不知何日相見。王維對好友的情誼都浸透在這濃濃的酒中,所以他又勸元二(引讀)勸君更盡一杯酒,------(生)西出陽關無故人。(課件出示)。
    8、這杯酒喝下了嗎?(喝了)順勢引導學生這是一杯怎樣的酒?
    (離別的酒、友誼的酒、澆愁的酒,再次引出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三)感情朗讀醉詩境。
    讀了這些送別詩,不管是怎樣的送別都書寫同一個字——情?!叭碎g最美是真情”。就讓我們再現(xiàn)離別之情吧?。▽W生練讀、賽讀達到背誦)。
    其實在這浩瀚的唐詩宋詞中,像這樣送別朋友或思念親人的名篇佳作還有很多,你還知道那些這樣的詩詞?課下搜集,咱在課外活動搞個送別詩朗讀賽。
    唐王維。
    王維送元二。
    情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九
    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詩人則用語言來繪色繪形。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從而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就不乏“詩中有畫”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從而構成了一幅農(nóng)村春末特有的溫暖熱鬧、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案。
    【廣東省湛江市第八小學 黃土娣】。
    〖讀誦結合,引導學生體會意境〗。
    “好詩不厭百回讀”。古詩對仗工整,平仄有序,其獨有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使古詩更是瑯瑯上口。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復地朗誦,學生可以揣摩出詩句中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情境,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如教《春曉》時,教師先讓學生正確地、流利地讀上幾遍,然后由教師范讀,此時教師的語氣輕重、語調(diào)的升降、語速的快慢都務必做到標準化,再由學生模仿教師的讀法反復吟讀,最后達到處我吟味的境界。在自覺與不自覺的反復誦背之中,學生就會進一步領悟詩的內(nèi)涵。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qū)和盛小學?!£悺∪亍俊?BR>    〖通過音樂感受詩歌意境〗。
    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古詩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lián)系。在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聯(lián)系起來,盡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聽覺的音律,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
    如教學孟浩然的《春曉》時,可放一段《森林狂想曲》,讓學生微微閉眼,凝神細聽,聯(lián)想春天和風、細雨、繁花,這樣學生很輕松地就進入了詩歌所描繪的境界中。實踐證明,運用音樂來感受詩中意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龍虬中心小學 李小雙】。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學生審美和鑒賞能力〗。
    由于詩歌有其藝術形成的特殊性,也就是有語言、音樂、繪畫、情感多種因素的美,在挖掘這些美的因素時,多媒體技術有著強大的、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古詩對仗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顯現(xiàn)出一種抑揚頓挫的音樂美,然而要讀出古詩的音樂美來,也并非是一件易事,因為詩歌是想象和激qing的語言,貫穿其間的一般是“情感”這條看不見、摸不著的線索。
    教學《春曉》這首詩時,我在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詩畫欣賞”,這時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先讓學生聽配樂詩朗誦,伴著舒緩的音樂,學生靜靜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遠的畫,耳中聽到是曲調(diào)宛轉的古曲和充滿激qing的朗誦。此時,詩、書、畫、曲多種美的因素融為一體,既使學生們的心靈受到強大的震撼與感染,也使學生有了一種讀好古詩的強烈愿望。有了這種愿望,每位學生都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美,朗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廣東省新會師范附屬小學 黎長齊】。
    〖低年級古詩教學談·以圖導讀,啟發(fā)想象〗。
    新大綱對古詩教學要求以讀帶講,讓學生在讀中自悟。在低年級的古詩教學中我體會到讀固然重要,但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有限,讀熟了詩歌,也不一定讀懂了詩意。因此,我在古詩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助學生感悟詩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人們贊一個地方景色美,常會用上如詩如畫。一首詩是一幅畫,一幅畫也是一首詩。教材的編者給每首古詩都配上了一幅幅生動、精美的畫,這更好地配合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詩句?!洞寰印愤@首詩寫的是詩人高鼎居住農(nóng)村親眼看到的“樂春圖”?!安蓍L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边@一句詩里有幾個詞語較難理解。讓學生借助拼音把詩句讀流利后,我展示課文的插圖,讓學生觀察圖上的景物,描述景物的特點。學生能這樣描述:山坡上小草發(fā)芽了,嫩綠嫩綠的,小鳥在空中飛來飛去。河堤旁的柳條發(fā)芽了。我啟發(fā)學生想象:小鳥一邊飛一邊干什么?有一學生答:“小鳥在唱歌?!绷硪晃粚W生答:“小鳥嘰嘰喳喳地叫,好像在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蔽以賳l(fā):春風微微地吹來,柳條怎樣呢?學生連忙加上手勢搶著說:“柳條輕輕地搖搖擺擺,好像陶醉在這美麗的春色里。”我引導學生把圖意連貫地說一說,理解的難點不攻而破。然后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讀出韻味,體會詩意,便事半功倍。
    【遼寧省沈陽市杏壇小學 李 萍】。
    〖話談如何指導學生背誦·在教學中強調(diào)文本的意義來識記〗。
    心理學家曾研究證明:孩子對有意義的記憶效果要比機械記憶要好。當出示要求背誦的文本時。我先利用各種手段讓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段到篇,去領會文章的內(nèi)容。再反復熟讀成誦。
    在教學一年級的高鼎的古詩《村居》中,對于一年級學生最難以弄懂詩中的:“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意思,在背誦中也背不到這半句。為此,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春光明媚的鄉(xiāng)村二月美景,當畫面至楊柳隨風飄蕩在拂堤上時,我問學生:“看到這些,這時令人覺得怎么樣?”“是呀,楊柳也陶醉在這美麗的春光中。”有了此入情入境的感悟,學生對這句也就不難記憶了。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附小 曾秀蘭】。
    〖語文教學情趣化·用激疑性語言設置情景〗。
    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根據(jù)學生實際,設置一些探究式問題,在教師的語言提示下,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景中,從而觸發(fā)學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師生在課堂上的交往,最常見的方式是提問。提問是啟動思維的主要形式。提問的設計應以能夠引起大多數(shù)學生思維的沖動,回答的愿望為基本要求,使學生從外部到內(nèi)部都動起來,從而進入思維狀態(tài)的最高境界。
    在學習新課文的時候,可以采用激趣問,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或思考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比如,我在教古詩的《村居》時正值春天,課剛開始,我就問:“同學們,你記住了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請背給大家聽聽?!睂W生立刻活躍起來,爭先恐后地舉手,你一句,他一句。背完后我轉移話題:“讓我們看看今天這首古詩是怎樣描寫春天的吧!”學生帶著激qing和熱望進入了對古詩《村居》的學習,教學效果十分好。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橫林實驗小學 王 莉】。
    〖利用多媒體,點撥渲染,激發(fā)學生情感〗。
    “詩言志”,古詩感情深沉而內(nèi)涵,古詩教學只要抓住情感這條無形的紐帶,就能縮短時空的界限,縮短學生和詩人之間的心靈距離。多媒體教學具有充分的優(yōu)勢,能渲染點撥,造就一種特定的氛圍,使內(nèi)涵之情外露為可以感知的內(nèi)容。學生不僅被審美對象吸引,引起聯(lián)想和想象,而且與審美對象發(fā)生強烈的感情交流,引起他們感情上的沖動和共鳴。
    如:《春曉》描寫了詩人孟浩然昨夜聽到的各種聲音,表達了對春天風光的喜愛和對春天在不知不覺中逝去的惋惜之情,讀了之后感覺如同一幅生活小景。如何讓學生能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受到陶冶呢?我采用化靜為動、化虛為實的聽聲教學,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春眠欲曉的風聲、雨聲、鳥鳴聲?!疤幪幝勌澍B”是聽覺形象,播放一段春天清脆悅耳的鳥鳴聲,學生頓時浮想聯(lián)翩,感覺仿佛置身于生機勃勃的春天,歡快的春天里,到處是百鳥歡騰的景象,由心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愛春之情。一段“嘀嗒、嘀嗒”的春雨聲正如永不停歇的鐘聲,不僅回響在學生的耳邊,也敲打在學生的心中,學生很容易就能產(chǎn)生時間不等人的感受。“花落知多少”,雖然未聞花落之聲,但借聲示形,滋生視覺形象,學生由風雨聯(lián)想到落花紛紛的場景,體會到了詩人惜春之情。這種如夢如幻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潛在的想象力的馳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
    【浙江省臺州玉環(huán)縣陳嶼中心小學 盧君秋】。
    〖畫一畫,激發(fā)興趣〗。
    研究表明: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各種顏色不僅能夠構成生活的絢麗畫面,而且能夠影響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調(diào)節(jié)人的情緒。如果巧妙地利用,不僅能夠給學生以美的感受,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如古詩《春曉》的教學,為了使學生能與作者的思想產(chǎn)生共鳴,領略到春天的無限美好。我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先在頭腦中勾勒出古詩所描繪的圖畫,然后再動手把它畫下來。通過畫畫使本來抽象的語言文字一下子變得那么具體,使學生與古詩反映的生活的距離一下子縮短,仿佛自己也融進那春光之中。從而較好地幫助學生去體會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內(nèi)涵。
    【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區(qū)稅鋼小學 孫興華】。
    〖感受文學形象,發(fā)展思維能力〗。
    小學生多讀古今優(yōu)秀詩文名篇,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思維,有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分,文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喚起聯(lián)想和想象,發(fā)展想象力,進而誘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是文學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偉人對詩歌都表現(xiàn)出相當大的熱情,據(jù)說,拿破侖出征時,騎在馬上還在讀歌德的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等都愛讀中國古典詩歌,他們多數(shù)人還能寫作精彩優(yōu)美的詩詞。這些偉人的思想境界又如天馬行空,富有創(chuàng)造性,跟他們深厚的古詩詞素養(yǎng)具有密切的關系。形象思維則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而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素質(zhì)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比如高鼎的《村居》描寫的是在明媚的春天,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放風箏的歡樂情景。在學習這首古詩時,可以開拓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讓他們邊背邊想象詩的意境,并且用手中的彩色畫筆畫出詩中描寫的自然美。畫出在春光明媚的一天,一條小河的兩邊楊柳隨風飄揚,綠草茵茵,一群活潑好動的孩子在草地上放起了“大蝴蝶”,“小金魚”,“小燕子”,“小蝌蚪”等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風箏,在蔚藍的天空中翱翔的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樣可使學生在動手畫畫的過程中感受文學形象,開創(chuà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想象能力。
    【廣東省深圳市沙井教研室 鄒武林】。
    要寫的生字共6個,其中5個是在第一首《春曉》中的。因為此詩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大部分學生能背誦,教學重點應該放在識字寫字上面。
    課題教學之后即先教課題出現(xiàn)的3個生字“古 詩 首”。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鎮(zhèn)中心小學 湯恒寶】。
    新課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關注的是滿足學生知識、技能、品德、情感體驗、價值觀等各方面的需要,教師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應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發(fā)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diào)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時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引導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個種啟迪,如同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地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激勵,如同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地向上攀登。
    如在教學《古詩兩首》時,這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古詩。我不是每一首都從頭到尾分別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學習第一首詩《春曉》的方法,利用學到的方法再去學習第二首《村居》,這樣很容易地掌握了這首詩。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能背誦這兩首古詩。
    3、感受古詩的意境之美,提高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力。
    教學重點:感受古詩的意境之美,從而提高自己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力。
    教學難點:想象并寫出《村晚》景象。
    教學準備:投影儀投影片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古詩兩首》之一《村晚》。
    教學目標:
    1、學會古詩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
    3、能想象古詩意境,并寫出《村晚》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準備:錄音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絢麗多彩的春天已離我們而去,讓人向往的夏日風情將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宋代的詩人雷震帶來的古詩《村晚》。
    2、板書課題——村晚。
    3、看了課題,想象一下,古詩會告訴我們什么呢?
    二、欣賞古詩。
    1、共定學習目標。
    2、按學習目標自學古詩。
    3、交流學習的收獲。
    (1)古詩中的生字:陂銜漪。
    (2)交流讀后的感受。
    (3)結合插圖談談對詩句的感悟,體會古詩意境。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對詩句的感悟用你的聲音來表達嗎?
    5、你不想把這么美的夏日風情留在記憶中嗎?(背誦指導)。
    三、布置作業(yè)有興趣的同學回去多搜集一些關于夏日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力。
    教學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
    1、背誦古詩《村晚》,說說這首詩給我們帶來了感悟與體驗。
    2、出示課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欣賞古詩。
    1、出示古詩。(配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自讀古詩,并交流初步感受。
    3、欣賞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過渡:詩人為何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想象畫面,低聲吟誦。出示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感受。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4、配樂誦讀古詩。
    5、同桌交流。
    三、詩人體驗大行動。
    過渡:詩人因?qū)吧歇毜降母惺?,就用寫詩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學們,想不想過把詩人隱?播放荷花圖片。
    小組討論,現(xiàn)場作詩。
    全班交流。
    四、作業(yè)。
    交流課前搜集的夏日古詩和描寫花的古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十一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端驮拱参鳌肥鞘⑻浦娙?、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fā)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舍、君);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與初步吟誦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感悟詩歌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在比較閱讀中體會送別詩的特點。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環(huán)節(jié)一:以讀破題,整體感知古詩。
    師:同學們,送別是古人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場景,送別也自然成了古人寫詩的重要題材。今天咱們學習的一首古詩就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的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來,一起讀課題。(生讀題)。
    師:預習過課文嗎?
    生:預習了。
    師:我不相信。你再讀讀課題。
    生讀,輕重音不清晰。
    師:送誰去安西?用你的朗讀回答我。
    生讀課題。
    師:送元二去哪里?繼續(xù)用朗讀回答。
    生再讀課題。
    師: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
    生: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查資料書知道的。
    師:真好!借助工具書了解難點詞的意思,這是學習古詩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學們,元二去安西做什么?大家一起朗讀課題回答。
    生讀。
    師:很完整。不過,古人寫詩題沒有這么啰嗦,他們簡潔地寫道——。
    師:請伸出金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板題)。
    【賞析】讓理解與朗讀訓練融合,有效。讓每一處學習均指向?qū)W生的發(fā)展,這樣的教學觀值得肯定。
    環(huán)節(jié)二:強記書寫,夯實語文基石。
    生上臺書寫。
    師:正確嗎?
    生:正確。
    師:可是,不能打滿分。知道為什么嗎?
    生搖頭。
    師:這么美麗古詩,咱們這樣書寫,還真對不住這作品。請看老師來填寫。
    師:(示范后)大家一起動手吧。(學生練習后)古詩就得這樣用心寫,漢字就得這樣用心寫?。ㄕ故疽粋€)。
    【賞析】不僅寫正確,還要求寫美觀,有語文味。
    環(huán)節(jié)三:繼承國學,嘗試吟誦古詩。
    師:同學們,通過預習,有誰已經(jīng)會讀這首古詩了?
    生背。
    生:想。
    師:怎么吟誦呢?(教師示范)。
    生躍躍欲試。
    師:不急。讀的時候需遵照一種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我們稱它為平長仄短。(板書:平長仄短)在普通話里面有四種聲調(diào),第一聲和第二聲叫“平聲”,我們用短橫表示。(板書短橫符號)。讀時需把這個字音延長。(師指著第一句詩中的“城”)來,讀一讀。(師做手勢引導等)。
    生讀得有模有樣。
    師:平聲會讀了,那么仄聲呢?仄聲,我們用一條豎線來表示。(板書短豎符號)仄聲讀的時候聲音一出來馬上就收掉。我們稱為仄短。(范讀“朝雨”)大家自由練一練。
    生練讀。
    師:平長仄短,可是在這首詩里面有個字是不一樣的,看,最后一行的一個“出”字。這個“出”現(xiàn)在讀音是“出”,而在古時,它的讀音是這樣的(師讀)。這種音我們稱它為“入聲”(板書:入聲)它歸在仄聲字里。
    生再次練習。
    師:標上平仄,它就是這樣的一首詩(課件出示標有平仄的詩)。請聽——(師配上《陽關三疊》吟誦)。
    學整體練讀。
    【賞析】從學生的真實起點出發(fā),做適當?shù)募臃?,在吟誦上下工夫,讓人耳目一新。對于學生而言,也是走入古詩文化的有益嘗試。
    環(huán)節(jié)四:咬文嚼字,體會古詩情韻。
    生:我看到渭城下了一場小雨,屋瓦、柳樹葉子很干凈。王維不停向元二勸酒,說出了陽關就再見不到他了。
    師:描述能更具體,語言能更美一些嗎?
    生:那天早晨,古老的渭城下了一場小雨。原本有些灰暗的城市,立刻變得清新了許多,霧霾不見了,柳葉閃閃發(fā)光,客舍的青瓦遠遠望去,仿佛籠罩著一層青藍色的煙霧。亭子里,須發(fā)花白的詩人王維正動情地舉杯勸酒:“好兄弟,再喝一杯吧。你這一去,那頭可沒有老頭子我這樣的老朋友啦!”
    師:誰來評評,他的描述如何?可用一個詞語表達。
    生:詩情畫意。
    生:依依不舍,深情款款。
    生:具體生動,感人肺腑。
    生:他喜歡喝酒。
    生:他覺得酒最能表達友情。
    師:學古詩,有時候需要知人詩論,需要了解每一個文字背后的信息。大家請看——。
    (課件出示圖文)陽關以西,滿眼荒漠,無盡荊棘。除了沙漠還是沙漠,除了戈壁還是戈壁。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去,要到哪里呢?(出示路線圖)渭城在今天的陜西渭河以北,陽關在今天甘肅敦煌西南。再往西走,就是新疆的庫車附近,古時候稱為“安西”。這一路,長達三千多公里,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也要整整半年多的時間。
    生驚訝萬分。
    師:如果元二是你的好朋友,他即將遠行,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說: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
    師:善解人意的朋友。
    生:我會說:元二,多帶些水去,不要渴著了。路上要小心一點。
    師:前路漫漫,真正的朋友總是想替對方再想周全一點,再周全一點。
    生:我會對他瀟灑地揮揮手,說:去吧,建功立業(yè),我在這里替你祝福!
    生:我會對他唱一首歌:《朋友》。
    師:《朋友》創(chuàng)作得晚了點,需要穿越。
    生:兩年;三年……。
    師:黃沙漫漫,旅途艱險。異地他鄉(xiāng),凄冷孤單。人生無常,不要以為人與人的'緣分很長,有時候,簡單的分別就是一輩子。公元741年,也就是分手幾年后,王維就去世了,渭城送別,生離即為死別。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輕雨渭城,走進新柳渭城,走進詩人不舍的心里,真誠吟誦。同桌之間,互相練習。
    生互讀。
    指名試讀,再配上《陽關三疊》,師生共同吟誦全詩。
    【賞析】讀出詩心,體悟詩情,是古詩學習學得詩味的重要策略。詩歌不可解,不可肢解,詩歌需要解,抓住詩眼探究個明白,這都是古詩學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認識。
    環(huán)節(jié)五:比較研究,探究送別詩歌。
    師:同學們,古人與人送別,除了用更盡一杯酒的方式,還會用哪些方式?
    生:《贈汪倫》……。
    師:積累真豐富。還有嗎?
    生沉默。
    師:(呈現(xiàn)《別董大》《贈汪倫》)。瞧,它們來了,請自由選擇一首。結合下面的注解,吟誦吟誦!
    生:勸君再上一節(jié)課,大同學生最聰明。
    師:創(chuàng)意十足善思考,大同學生最聰明。下課!
    【賞析】從一首詩走進一類詩;從一首詩走進一類文化;從理解感悟走向創(chuàng)意運用。課堂也有了一波三折,別有洞天的味道。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十二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要尊重農(nóng)民,愛惜糧食。初步了解詩人所反映的當時的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生字卡片、插圖、小黑板。
    鋤禾憫農(nóng)。
    日當午汗滴春。
    一粒盤中餐辛苦。
    秋萬顆。
    餓死。
    課內(nèi):描紅、仿影、臨寫、朗讀。
    課外:背誦課文。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嗎?能背誦嗎?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板書:古詩兩首。解釋“古詩”的意思。詩歌以“首”為單位。
    3、先學《鋤禾》。
    二、初讀指導。
    1、板書:鋤禾,領讀。解釋字意。
    2、教師范讀、領讀全詩。
    3、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教師用小黑板揭示:鋤禾當午粒粒辛苦盤皆。
    (1)自由拼讀,讀準字音。
    (2)指名認讀,提醒學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記住這些字?學生自主學習,然后交流。
    4、指導朗讀,注意重音和停頓。
    5、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指導看書上的圖。這幅圖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畫的什么?自由說說圖意。
    2、當眾交流。
    3、教師講“當”、“正是”等字詞意思。板書:日當午汗滴盤中餐辛苦。
    4、講解。
    5、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1、給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組詞。
    2、讀拼音,寫漢字。
    3、用“辛苦”說、寫一句話。
    4、用自己的話講〈鋤禾〉的意思。
    5、背誦〈背誦〉。
    一、復習檢查。
    1、朗讀《鋤禾》。
    2、用自己的話把《鋤禾》這首古詩的意思講一講。
    二、初讀指導。
    1、板書課題,領讀。農(nóng)民什么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教師范讀,領讀。
    (1)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收閑田農(nóng)夫粟猶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熟記、練寫生字。
    (2)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頓。
    (3)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教師介紹粟。
    2、學生查字典,弄懂“無”和“猶”的意思。
    4、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5、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意。
    6、為什么豐收農(nóng)民還要餓死呢?
    7、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1、畫去括號內(nèi)不恰當?shù)钠匆簟?BR>    2、解釋。
    3、詩句中“一?!钡摹傲!北硎?,“萬顆”中的“萬”表示。
    4、用自己的話講《憫農(nóng)》的詩意。
    5、背誦《憫農(nóng)》。
    一、復習檢查。
    1、朗讀課文。
    2、指名用自己的話講〈鋤禾〉、〈憫農(nóng)〉的意思。
    3、背誦〈鋤禾〉、〈憫農(nóng)〉。
    4、再次朗讀〈古詩兩首〉,想: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農(nóng)收閑夫。
    2、這幾個字里,你認為哪幾個比較好寫?說說你是怎么寫好的。學生自學后逐字講每個字寫時的注意點,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適當?shù)难a充和小結。
    3、按筆順描紅。
    三、作業(yè)?。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3、選擇一首古詩,用自己的話把詩意寫下來。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十三
    :1.通過閱讀三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時間的.重要,從而抓緊時間學習。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三首詩,并會背誦。
    3.認識6個生字。
    :理解古詩表達的含義。
    :小鬧鐘、掛圖。
    :1課時。
    一、談話導入。
    出示小鬧鐘,讓學生觀察秒針轉一圈的軌跡。
    二、自主閱讀。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三首古詩,整體感知。
    2、小組互動:小組內(nèi)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指名讀,集體正音。
    三、熟讀成誦。
    1、引導學生讀詩,注意詩句的停頓和節(jié)奏。
    2、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致意思和自己的理解,教師相機點播知道不理解的問題。
    3、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使學生對古詩更有興趣,加深記憶。
    4、朗誦。
    5、集體交流讀書心得。
    四、檢查識字。
    學生開火車識字。]。
    五、總結。
    讀了三首古詩,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今后打算怎樣做?
    板書設計:長歌行。
    勸學。
    惜時。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十四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1、課文插圖。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讀讀背背。
    學習《夜書所見》。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
    3、看圖說話:
    (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1、自由朗讀:
    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
    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
    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
    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xiàn)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nèi)成員互相補充。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
    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xiāng)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
    5、感情朗讀:
    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根據(jù)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jīng)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十五
    1、帶領學生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是文學體式、唐代詩人及其風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3、學習并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要點,主要是學會從一首詩的動詞及形容詞中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
    4、理解“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朗讀、背誦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2課時。
    音樂誦古詩烘托氣氛(小組同學共同分享)。
    (一)師過度語:引出古詩。
    1、介紹(絕句)。
    2、介紹詩人杜甫(課件)。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把古詩讀給同桌同學聽。
    3、認讀詩中的生字(課件)。
    4、指導斷句。
    (1)第一句師指導標畫斷句。
    (2)生獨立在書上標出斷句。
    (3)根據(jù)你所標注的斷句再把詩讀兩遍。
    (三)理解詩意。
    1、讀第一句話,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兩個黃鸝鳴翠柳。
    根據(jù)注釋教學生怎樣理解詩意。
    生:邊讀邊思考。
    把你看到的景象與大家共同分享。(理解詩意)。
    2、同樣方法學習其他幾句。
    生:邊讀邊思考。
    小組互相說說你所看到的景色。
    每小組由一名代表描繪你所看到的美景(說出古詩大概意思)。
    師過度:(詩文、景、配樂)。
    剛才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3、展示學生作品、小結。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首詩。自由練習朗讀小組選出一名朗讀較好朗讀與大家共同分享。
    師:是啊!船從萬里之遙的東吳而來,動亂之后,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xiāng)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1、指導背誦。
    師:這么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W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師:懂得背誦還不夠,還要把它默寫下來。在默寫之前,我們。
    先來識記詩中的三個生字,同學們先自己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生字的?
    1、再次認讀生字并組詞。
    2、書寫生字。
    3、默寫古詩。
    教師小結: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下面我們從遠處來看這幅景,(出示圖這幅圖畫展示了一派和平安靜的環(huán)境。為什么杜甫喜歡這個環(huán)境呢?那時,國家剛剛平息了安史之亂,人民要求過和平安寧生活的愿望實現(xiàn)了。
    1、學會《詠柳》中的生字新詞,會背誦和默寫全詩。
    2、使學生學生理解《詠柳》這首詩的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再學一首古詩《詠柳》。
    1、按照正確的讀音,把詩歌讀正確、流利。
    2、小組互相讀一讀,評議。
    3、指名讀,糾正讀音。
    4、自學生字。
    (1)邊讀邊把課后的6個生字畫出來,讀準音,利用字典或注釋理解詞義。
    (2)小組互相檢查。
    (3)聽寫。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自由讀一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
    2、小組合作,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匯報。
    (1)指名讀第一二句,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
    (2)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fā)出了感嘆,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3)指名讀。老師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4)全班看讀這兩句。
    (5)自學第三、四句。
    1、默寫古詩《詠柳》。
    2、課下自己試著說一說古詩的大意,并試著畫一畫。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十六
    認識“樓、依”等12個生字,會寫“樓、依”等10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nèi)容。
    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詩人寫的,都是面對祖國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不由自主就抒發(fā)的贊美之情。
    二、初讀古詩,自主識字
    自由讀詩
    自主識字
    認讀。
    讀準“瀑、布”,韻母都是“u”,聲母分別是“p”和“b”。
    “盡”是前鼻音,“層”是后鼻音。
    識記。
    “川”是象形字,出示甲骨文字形讓學生對照識字。
    “樓、依、遙”都是形聲字,根據(jù)熟悉的構字部件來識記,也可以采用換偏旁的方式聯(lián)系熟字來識記。
    “欲”組詞“欲望、食欲”識記字義。
    “層”,看看插圖,這鸛雀樓一層疊著一層,數(shù)數(shù)有幾層。
    “爐”,從“火”從“戶”,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見過哪些爐子——煤爐、微波爐??蓪ⅰ盃t”與“廬山”的“廬”作比較鞏固字形。
    指導寫字
    “樓、依、爐、煙、掛”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皹?、依、爐、掛”要特別注意筆畫的穿插?!盃t、煙”左側“火”的捺應改成點。
    三、朗讀感悟《登鸛雀樓》
    板書題目,并解題
    [登鸛雀樓]題意是登上鸛雀樓。
    師:簡介鸛雀樓,簡介作者
    理解詩句之意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白日:太陽。依:依傍。盡:消失。詩句之意: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想要。窮:盡,使達到極點。千里目:眼界寬闊。更:再。詩句之意:要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樓層。
    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四行詩各寫什么?(《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行寫景,營造了景色遼闊、氣勢雄渾的意境;后兩行寓理于詩,寫出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詩句解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這兩句詩寫的是詩人登樓所見?!鞍兹找郎奖M”寫遠景,意思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黃河入海流”寫近景,意思是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寫出了水的氣勢磅礴,景象壯觀。兩行詩對仗工整,“白日”對“黃河”,景物相對,色彩也相對;“依山盡”對“入海流”,動詞相對,厚重有力,既構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達了充沛的氣勢。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兩句詩是詩人登樓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樓層,表達了詩人不凡的胸襟與抱負。詩中的“千里、一層”都是虛數(shù),可理解為更遠、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看圖想象,有感情朗讀。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登鸛雀樓》這首詩通過描繪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雄偉壯觀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誦讀背誦。
    四、作業(yè)布置
    朗讀背誦《登鸛雀樓》。
    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登鸛雀樓》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背誦《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感悟《望廬山瀑布》
    板書題目,并解題
    [望廬山瀑布]望:遠看。題意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師:簡介廬山(見附錄)
    簡介作者:(見附錄)
    理解詩句之意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日照:陽光照射。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云聚散猶如香爐那樣,因此而得名。)生:發(fā)生,產(chǎn)生。(指山間云煙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紫煙:紫色的云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遙:遠。前:山前。川:河流。詩句之意: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峰頂云霧彌漫,蒙蒙的水汽透過陽光,呈現(xiàn)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煙,繚繞著香爐峰。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絲帶高掛于山川之間。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飛流:飛奔的流水。直下:筆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虛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長。疑:懷疑,以為。銀河:指晴天晚上空中出現(xiàn)的明亮光帶(天河)。落:瀉落下來。九天:指天的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所以稱九天。)詩句之意:瀑布從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瀉而下,使人以為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四行詩各寫什么?(第一行寫背景;第二行寫靜態(tài);第三行寫動態(tài);第四行寫聯(lián)想。)具體寫瀑布的詩句是哪幾句?(二、三句)
    詩句解析
    前兩句:寫詩人遠望廬山瀑布的雄奇之景?!耙粋€“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皰臁弊只瘎訛殪o,寫出了瀑布的雄奇壯觀。
    后兩句:“飛流”二字表現(xiàn)出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叭С摺笔翘摂?shù),極盡夸張地寫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飛流的壯觀。一個“疑”字率直道破這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作者在詩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夸張)
    師:一、二、三句是比喻:描寫背景時,“生”字形象寫出了山間煙云猶如從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的一團白煙,飄渺與青山藍天之間。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貼切的比喻,表現(xiàn)了自己奇特的想象,從而使整個形象顯得更加雄偉壯麗,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第三句是夸張。不是實指,而是形容其長、其高。
    那些字用得好?(生、掛、飛、直下、疑、落。)
    師:“生”(上有)。“掛”字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遙看時的形象,點名“遠看”題意。“飛”把瀑布噴涌而下的景象描繪地極為生動?!爸毕隆奔葘懗錾礁呔?,又顯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這些眼前。“疑”是大膽、奇特的想象。
    你讀后有什么感受?(瀑布氣勢磅礴,景色壯美。)
    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fā)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浪漫的情懷。
    誦讀背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指導誦讀:一、二緩、舒;三、四快、高。
    三、作業(yè)布置
    讀下面兩首古詩,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讀背《望廬山瀑布》,并完成課后練習題。
    四、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 望廬山瀑布
    白日……
    所見 遠望——照 生
    黃河…… 遙看——看 掛
    欲窮…… 近觀——飛 下
    所思 聯(lián)想——疑 落
    更上……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古詩。
    5、繼續(xù)練習把詩句補充完整。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觀看電腦畫面,初步感受畫面的意境。(讓學生用自身的話說一說感受)。
    揭示課題:教師板書課題《江雪》。
    二、學習。
    1、教師伴著音樂范讀古詩,請學生進行評價。
    2、學生自學。
    用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3、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讓學生出示生字卡片:絕徑蹤孤舟翁釣。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和時提醒。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鉤。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筆是橫折鉤。
    孤: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注意與“經(jīng)”字的區(qū)分。
    釣:注意與“鉤”字的區(qū)分。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學生結合課外資料介紹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稱他為"柳河東",他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絕:盡。
    徑:小路。
    蹤:腳印,蹤跡。
    孤:孤獨,孤單。
    舟:小船。
    翁:指老頭。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頭戴斗笠。
    (6)結合注釋和投影中的解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身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和時進行協(xié)助指導)。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鳥兒已經(jīng)飛絕,
    萬徑人蹤滅。條條小路不見一個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葉小舟,上面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獨釣寒江雪。迎著風雪,在獨自垂釣。
    讓學生自身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身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和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4、指導朗讀。
    (1)結合電腦欣賞當時的意境,聽配樂朗讀。(聽后讓學生談談自身的體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朗讀提示: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小結:應用那種不怕困難,敢于同困難做斗爭的語氣讀)。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與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與競賽,而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三、練習鞏固。
    1、練習依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孤:左窄右寬。
    蹤:左窄右寬,高低一樣,最后一筆寫成點。
    舟:第五筆橫要長一些。
    徑:左窄右寬。
    翁:上下結構,上短下長,上下寬窄一樣。。
    2、填寫詩句。
    千山()()(),
    萬徑()()()。
    ()()蓑笠翁,
    ()()()()()。
    3、背誦古詩(自身先練習,而后匯報)。
    四、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五、安排作業(yè)。
    1、在生字本上謄寫難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詩,讀一讀。
    和:板書設計:
    5江雪(柳宗元)。
    難字: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鉤)。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與“經(jīng)”字的區(qū)分。
    釣:與“鉤”字的區(qū)分。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十八
    看到這么美的池塘、蓮花,誰不想欣賞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詩人白居易也來到池塘邊,還看見荷花池上發(fā)生的有趣的一幕。于是詩人就忍不住吟誦了一首詩。你們想知道在這個小娃身上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揭示課題)
    1.自讀詩歌,勾畫難認難記的生字生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可以讀給同桌聽,也可以讀給老師聽。
    2.指名朗讀古詩。
    3.師生對讀,同桌對讀,男女對讀。
    4.師生接力讀,全班接力讀。
    (一)整體感知。
    出示兩幅圖片,讓學生思考小池美嗎?美在哪里?
    2.引導學生邊看插圖邊讀,說說詩中描寫了什么景物,在詩中畫出來。(荷花池、泉眼、樹蔭、荷葉、蜻蜓。)
    (二)理解詩意。
    1.前兩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解釋重點詞語及詩意。
    (3)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這兩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主要描寫了什么?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泉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賦予了綠樹以生命。這兩句詩描寫了泉眼、細流、樹蔭等景物。)
    2.后兩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學生指出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進行簡要回答。
    (2)揭示詩意。
    (3)ppt出示圖片,讓學生明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具體情狀。
    (4)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a.這兩句詩主要描寫了什么?(描寫了蜻蜓和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b.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小池》寫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詩人通過對小池美麗的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3.總結: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構成了小池優(yōu)美的風景。難怪詩人要把這樣的小池寫下來,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試著背誦。
    1.學生仔細觀察課后田字格中的“無”“樹”“愛”“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得正確、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議分享給大家。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進行指導。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練寫,欣賞評議。
    【課文小結】
    本課有兩首古詩,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詩人在夏天的所見,前者敘事,后者寫景?!冻厣稀访枥L了小娃偷采蓮的情景,充滿了童心童趣,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村孩子的喜愛之情;《小池》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美好的“夏日荷塘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開始,我啟發(fā)學生領讀,把課文讀通讀順,學習古詩的第一步就是把古詩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句。學生讀通順課文后,教師接著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本首古詩中要求認識的生字,采用帶拼音讀、打亂順序讀、領讀等多種形式來教學生讀準字音。
    學習古詩時,教師除了讓學生讀通讀準之外,還要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先解釋重點詞語,然后逐字逐句翻譯,再用ppt出示相關資料和圖片,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后進行總結,將詩歌的所要表達的意思清楚地傳達給學生。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十九
    1、認識“首、蹤”等12個生字,會寫“首、無”等7個生字。
    2、能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蹤跡、采、藏”等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點: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
    能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初知古詩的大意。
    1、教學掛圖
    2、生字卡片
    3、多媒體課件
    師引言:夏天,多美呀,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回來,池塘里面蜻蜓已經(jīng)站在荷葉尖尖的角上。小朋友們快來讀讀這兩首詩,感受池塘里的美麗吧。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欣賞--第12課《古詩二首》。詩人白居易也來到了池邊,看見了荷花池上發(fā)生的一個關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詩人忍不住寫了一首詩。揭題:板書詩題。相機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一)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古詩。
    1、老師指名匯報讀。(正音,理清節(jié)奏)
    2、老師講解誦讀要領并范讀。
    3、學生齊讀古詩。
    4、趣味誦讀。(合作讀、開火車讀、表演讀……)
    (一)前兩行--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1、師引言:一個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蓮,究竟有趣在哪兒呢?讓我們一同走到荷花池邊去看一看吧。(課件出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2、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揭示詩意:一個小娃撐著輕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蓮急著回來。
    4、認識白蓮。
    5、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1)“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出示字典中關于偷的義項,讓學生選擇。
    (2)小娃為什么要偷偷地去采白蓮呢?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想象情景與畫面,體會小娃的可愛,并帶上這種成功采回白蓮的興奮心情朗讀。
    對呀,一個“偷”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小娃的天真活潑可愛,寫出了詩人對小娃的喜愛之情。(齊讀)
    (二)后兩行--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1、師引導:小娃偷采白蓮,真的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你們從哪兒知道的?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
    3、解釋重點詞語及詩意。
    4、 認識浮萍。
    5、師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小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村孩子的喜愛之情。
    1、先讓學生觀察“采”的字形,引導學生分析。
    2、教師范寫。
    3、學生練習寫。(要求學生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
    古詩小學語文教案篇二十
    1、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xiàn)手法。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畫面。
    3、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閑”“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1、自學生字,讀熟三首詩。
    2、借助注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搜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3節(jié)。
    掌握生字詞,讀熟三首詩,理解大意。
    今天,我們還要從三首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詩人筆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樣的。
    (檢查通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1、亭、庭:指導讀準后鼻音。
    2、諳、暗:區(qū)別音、形、意。
    1、讀熟三首詩。
    2、借助注釋在組內(nèi)試講每首詩大意。
    3、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nèi)解疑。
    1、抄寫生字。
    2、讀、背三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