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和教學內容。一個好的教案應該包含充分的練習和鞏固環(huán)節(jié),以確保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通過對這些教案范例的學習,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4.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寓意。讓學生憑借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檢查有關詞語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1)指名讀句子,聯(lián)系句子聯(lián)系詞義。
(2)指名說,集體討論。
3.針對前面的幾個問題,說說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寫個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寫起因、經過、結果。
2.組成小組想到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討論。
4.分段讀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五、指名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名讀。
3.師生評價。
4.學生描紅,臨寫。
六、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描紅。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螳螂和蟬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二、指導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1)精讀第一段,注意讀好吳王的話。
(2)你認為吳王應該出兵嗎?為什么?
(3)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么方法勸阻?
2.精讀課文第二、三段。
(1)輕聲讀課文,自己復述故事。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同學評議。
(4)討論:少年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他的故事為什么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諸侯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你認為這兩句話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
3.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說話。
相機出示: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三、復述練習。
指名復述,結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復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過和結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生動。
四、學生質疑,結合質疑小結課文。
五、作業(yè):
1.講述故事。
2.練習說話。
3.搜集生活中只顧眼前利益的故事。
板書設計。
10螳螂捕蟬。
吳王―――楚國(趙國在后)。
螳螂―――蟬(黃雀在后)。
只顧眼前利益身后隱伏禍患。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二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并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能正確讀寫“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飄帶舞、拘束、羞澀”等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意,激發(fā)學生對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搜集草原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內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寫草原生活的樂曲一首。
重點: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想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難點:聯(lián)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出示目標。
1、板書課題,生齊讀。
2、出示教學目標。
識記本課生字新詞,當堂默寫。
熟讀課文,讀通、讀準。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生齊讀目標。
二、初讀課題,掃除生字(第一次先學后教)。
師:目標明確了,我們先來賽讀課文,要求:讀的`同學聲音洪亮,不丟字,不加字,聽的同學認真聽,有錯字及時舉手糾錯。
1、指名讀,生糾錯,師板書易錯字。
(板書:“墨、勒、腐、蹈、既、舒”。)。
2、齊讀易錯字鞏固。
三、學習“會認字”(第二次先學后教)。
師:接下來,我們賽讀生字,比比誰最先把會認字讀準,記牢。
生自己讀。
同桌讀(給同桌讀一下,讓同桌檢查一下你是否真會了)。
指名讀。
四、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三次先學后教)。
師:“會認字”讀得這么準確,接下來,我們進行第三場比賽:看準課文讀得流利。
自由讀,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指名讀,師生共同補充介紹草原風光,使學生對草原有初步印象。
五、學習“會寫字”(第四次先學后教)。
師:課文同學們讀得很流利了,那接下來進行最后一場比賽,比誰的“會寫字”寫得既正確又漂亮。
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自己看生字,重點看你不會的,注意每個字的筆順和筆畫,三分鐘后開始聽寫。
生自己看。
師聽寫(兩名同學到黑板上書寫)。
小老師改,師指導書寫,
同桌對照答案對改,補錯。
生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指名反饋,師生共同評議。
七、當堂訓練。
1、抄寫詞語2遍,同桌試著互相聽寫。
2、讀文,做簡單批注,交流初讀感受。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三
1、朗讀訓練。
2、賞析語言美: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fā)聯(lián)想,抒發(fā)獨特感受的寫作手法,品味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并進行仿寫。
3、理解古詩句,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4、品味文中哲思,領會作者感情以及從容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ppt。
教學重點:
1、訓練朗讀。
2、品味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文章背后的哲思。
2課時。
1、查閱作者背景,了解作者。
2、熟讀課文,畫出寫得好的詞句和不理解的語句。
1、導入
疏通字詞
讓學生舉出在文學作品中具有象征意義的花草樹木。
(菊花:堅貞;梅花:高潔;牡丹:富貴;雛菊:天真單純;百合花:冰清玉潔;玫瑰:愛情;四葉草:愛和幸運……)
展示圖片,讓學生對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2、人文初探“丁香結”
(1)看題目,“丁香結”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兩個任務散讀全文:
讀準字音;畫出與丁香結相關的句子。
(2)與丁香結相關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哪部分?后半部分。
從而引出對文章結構的關注,
3、理清寫作思路
(1)提問:作者在寫丁香結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什么?
引導學生試著劃分文章結構,說出理由: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態(tài)―――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樹)?賞花
4―6對丁香結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理清課文脈絡。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賦予了丁香什么樣的品格?
答:從色彩、形貌、氣味、姿態(tài)等方面描寫,賦予了丁香靈動幽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的品格。
4、賞析優(yōu)美語句
先讓學生找一找他們覺得好的句子,讀一讀,讀出感情,試著賞析。
再用提問法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品味語句,解讀文本,幫助學生突破閱讀障礙。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好在哪里?)
擬人和比喻。將丁香花人格化,形象生動地……嬌俏靈動、惹人憐愛的情態(tài)。將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寫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點。
(2)第三段,積雪、瑩白實際上是什么?代替丁香,有什么好處?
首先,避免反復提到丁香而帶來累贅感。
其次,修辭手法:積雪是借喻(借用喻體來替代本體,不出現(xiàn)喻體和本體),瑩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的特征來替代事物本身)更直觀更鮮明地突出丁香的特點:積雪不僅白,而且多而純凈、輕柔;瑩白不僅白而且光潔、令人眼前一亮。
文中你還能找到那些句子用了借喻或者借代嗎?
(2)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照耀”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先讓學生根據文字描述想象雨中丁香的畫面,再反推印象畫的特點,最后準備印象派畫作加以印證,解釋朦朧、模糊的藝術美感)
5、學生朗讀全文,讀出丁香的嬌俏和雨中丁香結的美感。
6、板書設計
丁香結
宗璞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態(tài)―――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樹)賞花
4―6對丁香結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借喻、借代
7、作業(yè)
抄寫本課字詞4遍;字帖;思考“思考探究題”
三、積累拓展四。
第二課時
1、復習第一課時知識點:文章結構、修辭手法。
2、介紹宗璞和其行文風格
宗璞的散文詩特點:清新輕盈,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如何寫作)
3、 總結主題內涵
圍繞丁香結的意象展開梳理。
(1)出示丁香花蕾圖和中式衣襟盤扣圖。解釋丁香結名字由來。
(2)結合拓展積累第四題,讓學生了解丁香結常出現(xiàn)在表達愁思的作品中。
4、 寫作思考:睹物聯(lián)想。由丁香的色形味等特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將生活的小體會、人生的大感悟與眼前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既貼近生活、易于理解,又富有內涵、耐人尋味。
5、板書設計
丁香結解不開的愁怨
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睹物聯(lián)想
6、作業(yè)
語文練習冊;選擇一種喜歡的花草,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個小片段,200字以上。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四
1、會寫生字“遮”,理解詩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體會夏季西湖疾雨急來急去的特點,感受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1、朗讀背誦本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會描述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課時
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簡介詩人。
1、師;同學們喜歡古詩嗎,誰愿意背首詩給大家欣賞欣賞。(學生舉手自由背誦)
2、師生同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引出新課。
3、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另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板書課題和詩人,學生齊讀)
4、誰能給大伙兒介紹一下蘇軾(學生自由發(fā)言)
5、(課件出示)教師簡介蘇軾
二、初讀指導,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
1、誰來把題目讀一讀,你從詩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時間、地點),“醉書”是什么意思?本詩是不是詩人喝醉酒時寫下的呢?我們理解了全詩就會知道了。下面就讓我們來認真讀讀這首詩吧。要求:邊讀邊畫出詩的節(jié)奏。
2、學生自由讀詩,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朗讀。
4、教師范讀,指導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畫出詩的節(jié)奏)
5、學生再練習朗讀。
6、學生齊讀本詩。
7、學習生字“遮”,并指導書寫。
三、再讀詩歌,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的意境。
1、學生默讀全詩,理解詩句意思,想想從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課件出示部分詞語解釋)
2、同位交流詩句的意思以及看到的畫面。
3、指名班級匯報,(課件出示)教師講解全詩描繪的畫面。
4、提問:詩中作者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云雨風水
山船地樓
雨大而急
5、學生再讀詩句,思考:這里的云怎樣?這里的雨怎樣?這里的風怎樣?這里的水怎樣?學生想好后同位交流,再班級匯報。
6、詩人描繪的雨又大又急,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生答: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狂風暴雨、暴風驟雨……)(鼓掌表揚)
四、總結全詩,體會情感。
1、教師誦讀全詩,學生閉眼傾聽,感受詩境。
2、提問:題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開始我們就說了“醉書”的意思,本詩是不是詩人喝醉酒情況下寫的呢?(生答;不是)
3、你從全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
指名回答:高興、喜悅、激動、心曠神怡……
4、教師小結;是啊,面對云翻、雨瀉、云卷、天晴這一急來急去的美景,詩人心中感慨萬千,他把所有的感受濃縮成一個字,那就是……生齊答--“醉”。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體會詩人的“醉”吧。(學生再自由讀詩)
5、指名有感情朗讀,會背誦的就背誦。
五、(課件出示)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課外搜集并誦讀蘇軾詩詞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云雨風水
山船地樓
雨大而急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五
(一)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理清作者寫作思路。
3、品讀重點句子,品味語言的質樸美。
(二)過程與方法:
1、自瀆課文,感受鄉(xiāng)村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2、交流討論,感受鄉(xiāng)村月夜美好,體會師生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靜和師生之間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理清作者寫作思路,感受師生間深厚情誼。
第一課時。
一、引入猜想,激發(fā)閱讀興趣。
“晚上”是靜謐的,“月光”會給人清爽的感覺?!队性铝恋耐砩稀废蛭覀冋故玖松酱宓那镆梗黄儍舻拈L天,一輪皎潔的圓月。這迷人的夜晚,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下面請同學們自瀆課文。注意要把課文讀準確、流利。
二、初讀課文,理解內容、理清寫作思路。
1、師:讀完課文,說一說:《有月亮的晚上》這篇課文記述了怎樣的故事呢?(有月亮的晚上,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愿望,我這個鄉(xiāng)村教師犧牲了僅有的一點自學時間,陪伴他們讀書的故事。)。
2、通過自讀課文,你覺得鄉(xiāng)村孩子快樂嗎?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呢?教師引導學生理清本文寫作思路。
(月夜相約—踏月上學—教師伴學—高歌散學)。
第二課時。
1、出示中心話題:師:“有月亮的.晚上,真美“是作者的切身體會。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一說你感受到了月夜里的哪些美。
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拔。
學生:
老師:月亮、小河、楊柳、長堤,多么美麗的景色,同學們就美美的讀一讀吧。
老師:月夜寧靜,月光柔和,夜風輕輕。教室里師生無言的相互守著,無言早已勝過了千言萬語,因為他們彼此熱愛,相互依戀。我們怎樣體會這讀一讀呢?指導朗讀。
老師:明亮的月光流淌在每一個人的心里,流淌到師生相伴的歲月。的確,有月亮的晚上,真美!大家再讀一讀。指導朗讀。
老師:有月亮的晚上,真美,那么這個美麗單指景色美麗嗎?
(月夜里的美不僅在月色,還美在有月亮的夜晚發(fā)生的事情留給人的美的享受。也就是師生之間相伴的歲月,那師生間的深情厚誼。)。
再次品讀全文,在感受“踏月上學景色美”,“教室伴學意境美”,“高歌散學情趣美”的同時,感受自始至終流淌在師生心間的美好情誼。
表達師生情誼,人與人之間美好情誼的作品不計其數,課下搜集有關作品。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體會詩句的語言美,感悟比喻的妙處。
3、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1、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1、想象西湖晴雨的變幻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2、體會詩歌的語言藝術,激發(fā)學生中華傳統(tǒng)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一、文字線索題導入
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
3、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4、他的詩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方面獨具風格
5、“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他流傳千古的名句
1、同學們,你們能根據屏幕上的提示猜出這個人是誰嗎?(蘇軾)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學習蘇軾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出示課題)說說詩題中告訴了我們什么?(時間、地點、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在西湖邊上的望湖樓醉酒題詩)
3、那么蘇軾在望湖樓上題了怎樣的一首詩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讀詩歌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誰愿意第一個展示你的朗讀?
(齊讀)
3、讀得真不錯,同學們,讀詩不僅要讀響、讀準,更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出示劃分好節(jié)奏的詩)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劃分好的節(jié)奏自由練讀一下這首詩。
4、誰愿意來讀一讀?讀得真好(如果讀不好,師范讀,再指名讀)
5、男女生賽讀。
三、檢查預習,提出疑問
1、古詩同學們都會讀了,但是學習古詩僅僅會讀還不行,我們還得理解詩中意思,品讀詩中的意境。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難懂得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生提問,相機指導回答)
2、相信解決了這些重難點詞,你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現(xiàn)在再讀這首詩,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的,帶著你們的理解在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四、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著讀著,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來得快、去得也快)
五、品讀詩句
1、這真是一場奇特的雨啊!你從詩中得哪些字眼或詩句中感受這場雨的奇特呢?請默讀詩歌,并從信封中取出“共學單”,認真完成。
“我從‘____________’(詩句或者關鍵詞均可)感受到雨的奇特,讀著詩句,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的場景(畫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預設1、生答:從“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中感受到......
a、從這句詩中,有沒有哪些字或詞最能讓你感受到這場雨的急呢?
預設2、“未遮山”、“亂入船”
a、“未遮山”,“亂入船”說明了什么?
c、還有同學對這兩句詩有自己的理解嗎?請你補充。
你真是一個善于讀書的孩子,帶著你的感受去讀一讀好嗎?
(這一環(huán)節(jié),相機指導“亂”字,將“亂”讀胖“)
2、關注比喻:
老師關注到,同學們在分享自己感受的時候運用了比喻得修辭手法,(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詩,作者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這其實就是詩中出現(xiàn)的黑云翻墨、白雨跳蛛,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都喜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可以使詩句更加形象生動。無獨有偶,蘇軾在另一首描寫西湖的詩中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飲湖上初晴后雨》全班齊讀)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詩,感受比喻的妙處吧!
3、你還能從哪里感受到這場雨的奇特呢?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抓住“忽”感受雨去得快
“卷地風”:這是一場怎樣的風?
請你用朗讀讀出這一場大風,讀出這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色吧!
4、就是這樣一場卷地之風,它不僅吹走了------生接或指名(這場大雨),還吹來了------指名回答(望湖樓下水天一色得美麗景象)
小結:你們看,剛才我們通過讀詩、抓關鍵詞、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跟著詩人領略了一場西湖疾雨急來急去得變幻景色,讓我們捧起書,再去領略一下西湖這場別樣的雨吧!
六、拓展進行“飛花令”
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對雨情有獨鐘,寫了許許多多贊美雨的詩文,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一場有關“雨”得飛花令吧?。ū尘耙魳讽懫?,生對詩)
雨
大
急
(奇特)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七
1、朗讀課文,圈畫重點語段,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中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積累語句。
3、領會和學習作者由丁香花引發(fā)聯(lián)想,抒發(fā)自己的獨特感受的寫法。
理解古詩句,領悟文章的意境美。
品味精美的語言,感悟積極豁達的人生哲理。
圖片,ppt。
一、導入新課。
出示幾種花卉的圖片,引出丁香花。
出示丁香花圖片,找同學說說對丁香花的看法和感受。作家宗璞窗外的三棵白丁香與她朝夕相伴,又讓她產生了怎樣的情思感悟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宗璞的散文《丁香結》,讓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導入新課文,板書課題。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八
1.能力目標:養(yǎng)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
2.情感目標:理解無論音樂。美術還是其他藝術形式,都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無論音樂。美術還是其他藝術形式,都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高山流水》、《月光曲》撫慰我們的心靈,《蒙娜麗莎》帶給我們“神秘的微笑”,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同樣舞臺藝術也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臺的魅力有多大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我的舞臺》這篇課文。
板書:28、我的舞臺。
2.解釋課題理解“舞臺”。
二、簡介作者。
(學生介紹老師補充。)。
吳霜,吳祖光、新鳳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劇作家。早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學習西樂。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為你的相貌發(fā)愁》。《女人漂亮》?!陡概@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秴撬慈恕返茸髌芬约半娨晞 缎馒P霞傳奇》等。
過渡: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感受藝術家們那不為人知的艱辛的成功之路吧!
三、掃讀課文,找出中心句。
1.學生掃讀課文,畫出句子。
2.指名讀句子,出示句子,齊讀一遍。
過度:生活就是一個大舞臺,同學們心中也有一個大舞臺吧!作者吳霜姐姐圍繞心中神奇的舞臺,寫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四、自由讀課文。
1.思考:課文講了什么事?
2.指名回答。
過渡:課文圍繞舞臺對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敘述了作者在藝術和生活舞臺上的成長故事,請同學們再次讀課文。
五、再次快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邊讀邊思考:
作者的舞臺在哪里?都有哪些經歷?
出示空表格,發(fā)帶空表格的小黑板給學生填寫:
什么時段舞臺在哪里做什么。
2.學生邊讀邊填寫。
3.交流歸納填寫表格,弄清課文內容:
什么時段舞臺在哪里做什么。
還沒有出生時把娘胎當舞臺在肚子里“登臺唱戲”、“大鬧天宮”剛會走路時把小床當舞臺模仿母親“演戲”
隨母親演出時每場必到舞臺察言觀色,學形記詞。
六歲時侯把練功毯當舞臺拜師學藝,署去寒來,刻苦學習學藝幾年后把客廳當舞臺給到家的客人開“個人晚會”小結過渡:
是啊!作者的舞臺無處不在,正如人所說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的觀眾無處不在,體現(xiàn)出我對藝術的指著追求和舞臺對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評劇的鐘愛,也不難看出她的成功離不開藝術的熏陶,家庭的影響,尤其是她的的母親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著她,想聽一聽她的母親新鳳霞唱的《花為媒》嗎?播放評劇《花為媒》音樂。
過渡:
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具有北方地方特色的評劇,感受到了我國戲劇藝術的魅力。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在這美妙的音樂和成功之后,藝術家們他們所付出的艱辛和心血嗎?請默讀課文,找出表現(xiàn)我學藝艱辛、吃苦耐勞的句子,批畫感悟。
六、品析重點句,深入理解課文。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九
1、在讀古詩的過程中讀準“雪、滅、獨、寒”4個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這4個生字。
2、能跟著錄音或老師的范讀,字字過目地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
3、能根據畫面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并能根據圖畫背誦符合圖意的詩句。
4、認識部首“雨字頭”。練習描寫“雪、滅”2個字。
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借助“注釋”和“參考譯文”大致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老漁翁在寂靜、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獨釣的情景。
1、出示“江雪”圖片,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師:誰能用一二句話介紹一下圖上的景象?
2、交流反饋,適時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總結,板書古詩題目,學習“雨字頭”。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完整。這幅畫上畫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著,江邊已積了厚厚的雪。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古詩,題目是——板書——江雪寫“雪”時,用紅色標注“雨字頭”,邊寫邊說:第三筆是——橫鉤;這一點一點的多像——小雨點啊!
師:有誰知道老師為什么要把這部分用紅筆寫出來?(不知道的,可以看看書。)。
1、播放媒體,學生賞聽。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唐朝的詩人柳宗元寫的這首古詩,大家要仔細看圖,認真聽錄音。
2、再放媒體,老師講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詩句。師:請大家仔細聽老師講解,再看著畫,聽錄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師: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學紛紛揚揚,山上早已不見了小鳥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見一個人影。這真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師:在這冰天雪地里,有一個老翁穿著蓑衣,頭戴斗笠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一人在江上釣魚呢——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交流聽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說說,再同桌交流。
1、出示整首古詩,明確學習任務。
2、老師一句一句范讀,學生跟讀。
1、自由練讀。
2、小組交流讀。
3、全班交流讀。
4、打擂臺背誦古詩。
1、抽讀生字。
2、交流記字好方法。
1、根據老師講的內容,背誦相關的詩句。
2、根據畫面選擇詩句。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
一、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新詞,辨析多音字、形近字。
2、能理解跟課文中心有密切聯(lián)系的重點句子的含義。會修改病句。
3、給課文分段,說出每段段意和全文主要內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課文。
5、懂得分辨課文中哪些寫的是實實大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并要求在習作時學會運用。
二、教學重點:
讀文章,要學會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寫文章要學會在具體敘述真實事物的同時,展開合理而又豐富的想象。
三、教學難點:
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要從小女孩的處境和作者的想象的強烈對照中體會小女孩的悲慘命運,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陡F人》一課要著重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看看作者是怎樣用樸實的語言,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的。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一
1、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方、引、善、遽、任、悖、涉、契、刻舟求劍、惑等),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語境意義。
2、積累“引嬰投江”和“刻舟求劍”等出自《呂氏春秋》的成語,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解釋說理、以小見大的手法。
能力目標:
理解兩個寓言故事的含義,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兩個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點。
情感目標:
領悟兩則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觀臆斷的道理。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語境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簡介《呂氏春秋》。交流查找的有關《呂氏春秋》和預習課文的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進入新課文作鋪墊。
二、老師范讀,
學生齊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講述了怎樣的道理?請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
家長依仗老話“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邏輯,強迫幼小的生命“游泳”差點溺殺小生命,這則寓言告訴人們:說明“對象”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改變,否則會釀成大錯。
楚人乘船渡江,劍掉入水中,他不是馬上潛水尋找而是在船上刻好記好等船停下再去尋找。船已行駛,而劍卻沉入江底,此時去找有什么用呢?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明情況變化,解決問題的手段不能不變,否則會失敗。
2、作者(編者)對這兩則事是什么態(tài)度?不認可、嘲諷、蔑視甚至批判!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點掌握的詞語: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見大”的寫法。“引嬰投江”,對象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不變——“?!薄!翱讨矍髣Α钡攸c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不變——“惑”。
3、對學生的感想及認識進行評點,揭示故事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
4、分別找出文中的敘述和議論部分。
5、通過比較找出兩則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異同點。
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進行兩則故事的比較分析。
同;。
1、作者對兩則故事的態(tài)度相同。
2、都告訴人們事情本身發(fā)生變化時,解決問題的手段也應該隨之改變。
不同;。
1、故事內容相異。
2、說明對象不同。
3、一個強調說明“對象”一個強調發(fā)生地點。
五、延伸閱讀。
1、讓學生走進文本深處,加深對寓意的理解,訓練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2、朗讀感知“引嬰投江”“刻舟求劍”故事。組織學生品讀課文,并對學生的朗讀作出評價。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點擊》。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二
本課以親切、中肯的語言娓娓道來,揭示了自信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性,并告訴我們如何樹立自信心,面對人生。
全文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用事例開頭,引出下文對自信的議論,這部分,講了一正一反兩個事例,表明了作者的觀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第二部分,向學生推薦了一道可以調查自己自信心的測試題,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三部分,講述了四種提升自信心的可行辦法,由主到次,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易于接受;第四部分,用詩的語言,意味深長的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脈絡清楚,語言特點親切、自然,非常有說服力。
1.情感目標: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教育學生如何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對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識目標:把握文章中語言特點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3.能力目標:體會文章親切、自然的文字風格。
1、導言:我們已經知道了自信對于一個人的神奇作用,那么,你有幾分自信呢?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根據這12個題目來初步測試一下。
2、打開課本,學生如實自我測試(師讀題,生作答)。
3、測試的結果是怎樣的呢?指名讀結果分析。
4、請結果是“信心十足”的同學談一談平日是怎樣看待自己的.。
1、自讀第三部分。說說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
2、再讀課文,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使自己自信起來的方法。(可以自己總結,也可以在課文中畫出語句。)。
3、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4、請測試結果為“自信不足”的同學齊讀,后指名談談自己此時的想法。
5、小組討論:想想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讓自己自信起來?全班交流。
1、自讀。本段語言有什么特點?說說應該怎樣讀?
2、指名讀,齊讀。
3、說說本段的修辭手法,仿照課文句式補寫文中省略號部分。
4、交流。
羅曼羅蘭說過:“先相信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弊孕庞诿恳粋€人是如此的重要。學了這篇課文,我相信同學們都有各自不同的領悟,文中的哪些句子對你有所觸動呢?請畫出來,寫寫自己的體會。
1、背誦最后一段。
2、練筆《說說我的優(yōu)點》。
3、搜集關于“自信”的名言或故事。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三
學習內容分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作者在童年時,媽媽的花邊餃子,給了他難忘的記憶;成了年后,給媽媽過生日,他也包了一個帶花邊的花邊餃子,體現(xiàn)年邁的母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孝順母親之情。文章表現(xiàn)了母子之間真摯的愛。
學情分析:學生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提問和學生自主合作交流,深入體會母子包花邊餃子的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
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六個生字,讀讀記記“威風凜凜、破天荒、大吉大利”等詞語。
2導學生朗讀課文,感悟母子之間真摯的愛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理解文中母親和兒子包花邊餃子的用意,感悟母親對兒子的愛,體會兒子對母親的孝敬。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扣題質疑。
二.自由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字,想一想,怎樣記住這些字?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3、借助工具書或請教同桌解決生字詞。
拮據:缺少錢,境況窘迫。
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現(xiàn)。
威風凜凜:本課指媽媽很威風,使人敬畏的樣子。
歷久:經過很長的時間。
4、課文圍繞“花邊餃子里的愛”寫了哪幾件事?(小時候媽媽為我們包花邊餃子,長大后我為媽媽包花邊餃子。)。
5、自讀課文,為課文劃分段落,并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媽媽喜歡包餃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媽媽給“我們”包花邊餃子。
第三自然段:(4~6自然段):“我”給媽媽包花邊餃子。
三、走進童年,體會母愛1.默讀課文1至3自然段,思考:花邊餃子為何能給小時候的我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你能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出來?2.交流后出示課件:
花邊餃子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我們卻不知道媽媽是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1)理解“花招”是什么意思(花招的原意是欺騙人的狡猾手段、計策,本課中的“花招”是借用,帶有褒意),媽媽的“花招”是什么?(2)媽媽為什么要耍這個小花招兒?仔細讀讀第3自然段,結合文中的“挨”“每月幾十元工資”“養(yǎng)活”“破天荒“等詞語,體會當時生活的拮據。
在媽媽的“花招”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就是那位媽媽,你能想象一下當時她心里在想什么嗎?指導朗讀。(此刻你對那一個個花邊餃子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帶著這種感受再來讀讀句子。)(3)引讀課文。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在這樣拮據的日子里,——(生接讀)即使不逢年節(jié)破天荒包上一回餃子,媽媽也總是要包上兩種餡兒:一種素的,一種肉的。這時候,圓圓的蓋簾上分兩頭碼上不同餡兒的餃子。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在我和弟弟常常搗亂,把餃子弄混。讓媽媽只好混在一塊煮時——(生接讀)媽媽不生氣,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腦瓜兒說:“來,媽教你們包花邊餃子!”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捏出了漂亮的花邊餃子——(生接讀)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媽媽把餃子邊兒用手指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狀的花邊,就像小姑娘頭上戴了一圈花環(huán),煞是好看。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生接讀)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雖然生活艱難,有媽媽的呵護,我們依然是快樂的。
(4)有感情朗讀課文。
小小的花邊餃子,包的不僅是肉餡兒,還包著母親對孩子的愛。這種親情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蘊藏在字里行間。讓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這一份濃濃的愛。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四、研讀課文,親情回報小時候,媽媽的花招兒,讓我感受到了那份無聲的濃濃的母愛。長大以后,我也耍了個花招,我們認真讀讀課文4至8自然段。
1.默讀課文4~8自然段,想想我耍了什么花招?2.反饋交流。
(1)她不知道我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用糖餡兒包了一個花邊餃子。
媽媽最為得意,而且這種花邊餃子是媽媽教會我包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媽媽對餃子的特殊感情。)(3)“每逢見我拎回肉餡兒,媽媽就立刻系上圍裙,先去和面,再來調餡兒,絕不讓其他人沾手。那麻利勁兒,那精神勁兒,又像回到了她年輕的時候?!?她年輕的時候是什么樣?聯(lián)系第2自然段體會。)(4)媽媽的花招給我的童年帶來了樂趣,那我的花招給媽媽帶來的是什么?(快樂、驚喜)你能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引領學生從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來體會,如:媽媽連連搖頭笑著說:“這么一堆餃子,哪兒能那么巧就讓我吃著這個餃子呢?”等句子。)從這個糖餡兒的花邊餃子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兒子對母親濃濃的愛)分角色朗讀生日這天的對話,我們一起來感受“我”對母親的愛。
[還是從“花招”入手,通過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感受花邊餃子給母親帶來的無比驚喜,引領學生體驗我利用媽媽教會我包的花邊餃子報答了無私的母愛,再次認識文中的“花邊餃子”的內涵:愛的象征。]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1.默讀全文,然后出示句子:
(1)花邊餃子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我們卻不知道媽媽是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2)她不知道我也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把糖餡兒包到了花邊餃子里。
幸福時光中的糖餡水餃,傾注著赤子報恩的深情。作者采用對比手法,將相隔數十年的兩種水餃,用“情感”之線編織在文章中。沒有豪言壯語,但是最樸實的語言抒發(fā)了最真摯的情感。)六、拓展延伸讀寫結合學完了《花邊餃子》這篇課文,你們是不是有一種深深的感情在涌動呢?請你們以“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段話說說你們的心聲吧!作業(yè)設計1讀課文,找出并摘抄自己喜愛的詞語。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四
第一節(jié)最大公因數。
本節(jié)知識點:
如果數a能被數b(b不能為0)整除,a就叫做b的。
(倍數),b就叫做a的(因數)。
2.公因數: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
3.最大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4.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總結:
a.列舉法:1.先找各個數的因數。
2.找出兩個數公有的因數。
3.確定最大公因數。
b.用倍數關系找:如果兩個數是倍數關系時,較小數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c.用互質數找:兩個不相等的質數,最大的公因數是1。
d.用相鄰兩個自然數找:相鄰兩個自然數(0除外)的.最大公因數是1。
第二節(jié)最小公倍數。
本節(jié)知識點:
1.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解法二:短除法。
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是:2×3×3×5=90。
求最小公倍數方法總結:
2.如果較大的數是較小的數的倍數,那么較大的數就是這兩個數的。
最小公倍數。
例如:9和27的最小公倍就是27;。
27和54的最小公倍數就是54。
3.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么這兩個數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例如:9和5的最小公倍數就是45;。
27和8的最大公約數也是216。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五
要求1、認讀11個生字。
2、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艱苦生活,體會他們艱苦奮斗、熱愛生活、無私奉獻的精神。
3、體會側面描寫對人物品質的襯托作用。
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艱苦生活,體會他們艱苦奮斗、熱愛生活、無私奉獻的精神。
一、介紹南沙群島的有關知識。
二、由原題《生命禁區(qū)的太陽花》做引導。
1、什么是生命的禁區(qū)?文中指哪兒為生命的禁區(qū)?為什么稱這里為生命的禁區(qū)?你是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來讀一讀。
2、太陽花在北方稱為什么?誰能簡單介紹一下這種花?(指名簡單介紹)。
3、為什么南沙戰(zhàn)士回把這種不起眼的太陽花定為南沙礁花?(堅忍不拔、無所畏懼)。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章內涵。
1、在這生命的禁區(qū),為了祖國的領土的完整,我們的守礁官兵數星、望月、聽濤、思鄉(xiāng)。即使再艱苦他們沒有忘記祖國人民的重托。文中戰(zhàn)士們的哪些生活片段讓你深受感動,找出這些生活片段,說說你為什么感動?(可以在文中作批注。)。
匯報a、缺淡水: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匯報。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難,戰(zhàn)士干活不穿軍裝,怕洗衣費水。體會側面描寫的好處。
(3)洗澡難。
戰(zhàn)士們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練習朗讀,體現(xiàn)戰(zhàn)士們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體會南沙桑拿給戰(zhàn)士們帶來的困難,重點體會“烤箱”這一詞語。
何正會的遺體。重點體會“長癬、發(fā)炎、惟一”等詞語。
(4)自己蓄水。
b、缺蔬菜。
出示句子,練習朗讀。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
c、生活單調。
訓練、放哨、巡邏、偵察,數星、望月、聽濤、思鄉(xiāng),體會到什么?
2、在南海,淡水就是生命。有了水,荒島才能變綠;有了水,官兵才能生活。為此,官兵們千方百計地節(jié)水,想方設法的儲水。但是他們對祖國的親人卻是無比的慷慨。
從文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戰(zhàn)士們對祖國親人的慷慨?在文中找一找,說一說你的感受。
(給病人治病、幫助修整漁船、送300千克的水)。
這300千克的水意味著什么?這其中包蘊著什么?
小女孩想表達什么樣的心聲?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4、每當政委看這幅畫時,心中的情感總如大海的波濤,他在給小女孩的回信中寫到:齊讀(謝謝——幸福)。
這幾句表達了守礁戰(zhàn)士怎樣的心聲?(談感受)復備課。
四、擴展練習:
1、如果你是南沙的一名守礁戰(zhàn)士,你想對祖國的人民說些什么?
2、如果你想給南沙的戰(zhàn)士寫一封信,你最想說什么?
3、如果你是一位即將登上南沙的一名守礁新戰(zhàn)士,你又想說些什么?
4、如果……。
板書設計。
南沙衛(wèi)士。
堅韌不拔、無所畏懼。
生命禁區(qū)的太陽花。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4、認識10個生字,會寫更、書、勸、學、首、遲、發(fā)7個生字,掌握一個新部首。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要求會認的字,會寫7個要求會寫的字。學會新部首。
2、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教學準備:
1、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
2、生字卡片。
3、學生提前查閱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大家進入學校,每天都在讀書、學習,大家知道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嗎?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師也找到了一些這們的名人名言。出示:學而不厭;天才出于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學過書法的同學都知道,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創(chuàng)造的書法具有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他所有的這些成績都來自于他從少的.勤奮好學,后來他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和體會寫了出來,為后人留下《勸學》這首詩。
二、朗讀古詩,初步體會詩意。
1、教師示范讀詩,詩的節(jié)奏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教師領讀。
3、學生自由讀詩。
4、個別學生讀詩,教師糾正字音。
5、學生齊讀古詩。
6、學生自由讀詩,同時找出要求會寫的字。
三、在文本中學習要求會寫的字。
2、學習學:朗讀詩的前兩句。
3、學習更:指導發(fā)音。
4、學習書:前兩句詩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燈夜讀,早上雞叫就要起訂讀書。
5、學習發(fā):發(fā)是多音字。
6、學習首。
7、學習遲:后兩名詩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時期不勤奮,等到白頭時再想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8、認讀要求會認的字:學習燈讀勤悔。
四、再讀古詩,感情詩意。
詩的用意是勉勵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虛度光陰。
五、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
1、送字寶寶回家。將詩文抄在黑板上,學生將生字卡片貼到正確的位置。
2、多音字練習。
3、字理識字練習。
出示道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練習講述。
七、課后作業(yè)。
熟練背誦古詩。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七
通過“讀—述—析”的形式,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學習先作分析再下結論的說理方法。
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器、用、惡、妖等),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行”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現(xiàn)代漢語的議論文。
一、導入:
讓學生交流其預習作業(yè):查找關于荀子的資料。
二、自讀課文: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
2、交流互答自讀中的困難。
3、梳理積累重要的`實詞。
三、復述課文:
請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本文(先小組講述再抽選講述)。
四、請學生思考、討論:(1)作者將“言”和“行”的表現(xiàn)分成了幾類?(明確:四類)。
一、能言、能行。
二、不能言、不能行。
三、能言、不能行。
四、言善、行惡。
(2)對這四種情況作者分別是什么態(tài)度?(請分別用一個字概括)。
明確:敬、愛、任、除。
(3)我們很容易看出作者對“能言、能行”者的贊美和“言善、行惡”者的厭惡,那么另外兩種人作者是否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呢?為什么?從中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明確:辨證的看事物,取長補短)。
五、口語訓練:說說荀子認為“言”和“行”應該是怎樣的關系?你如何認為?
結合日常生活:說說文章中的道理。
六、熟讀、背誦本文:品味本文“先分析再下結論”的說理方法。
七、作業(yè):
推薦閱讀荀子的其它文章:《勸學》體會荀子議論性文章的嚴密結構和有力論證。
完成“抄、釋、譯”作業(yè)和練習冊。
附:電子課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谀苎灾聿荒苄?,國用也??谘陨疲硇袗?,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八
1.導入:出示民族器樂嗩吶的圖片,介紹嗩吶的構造及吹奏姿勢。
2.感受嗩吶的音色:聽嗩吶的聲音(選取一小段)
3.初聽樂曲,啟發(fā)學生憑借“標題”描述樂曲表現(xiàn)的情景
樂曲分為: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xù)前進
4.再聽樂曲,在每個“標題“出現(xiàn)的地方加上代表性的動作
6.綜合表演
1.初聽歌曲,談談自己的感受及歌曲的情緒
2.有感情到地朗讀歌詞
3.運用圖片或vcd,展示滿山坡豐收的場景,感受農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4.跟琴分句學唱歌曲
5.注意切分音的唱法和后倚音的唱法
6.教師范唱“同音變尾“的樂句,請學生找找特點,并唱一唱
7.完整地跟琴演唱
8.跟錄音演唱
說一說嗩吶的音色及特點,模仿一下吹奏的姿勢
感受樂曲所表現(xiàn)的情景
根據教師出示的各段標題,給每個標題加上代表性的動作
分組展開模擬表演活動,用動作.表情再現(xiàn)山村售貨員的形象
談談對歌曲的感受
朗讀歌詞
9.感受農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學唱歌曲
找一找歌曲特點,唱好歌曲中的難點
完整演唱
能自主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點
能自主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點
2.初聽《藍花花》
感受情緒是怎樣的?
說說你對藍花花這個形象的印象
3.說明:“藍格英英采”形容藍得發(fā)亮耀眼
4.再次聽全曲,更深切地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緒和情感
2.再聽:主題旋律共變奏了幾次?
歌詞沒有了,但你聽出了什么樣的情緒和情感的變化?
結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初聽歌曲:歌曲表現(xiàn)的是一個怎樣的情景?速度是什么樣的?
2.再聽:風格是什么樣的?念白的聲音要注意什么?
3.跟著音樂進行念唱合練,并模擬掏洋芋動作邊唱邊表演,體驗念唱合作的樂趣,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聽教師介紹,聽獨唱版〈藍花花〉,感受情緒,說一說對藍花花的印象
理解“藍格英英采”的意思
再聽歌曲,體會情感
聽鋼琴演奏的〈藍花花〉,說一說兩種藝術形式的不同感受
說出旋律共變奏了幾次
說一說情緒和情感的變化
說一說結尾的印象
感受情緒,說說歌曲的風格
學一學念白部分第四課時
學會用不同的感情表達歌曲的思想內涵,再現(xiàn)北方民歌的特色與豪情。
學會用不同的感情表達歌曲的思想內涵,再現(xiàn)北方民歌的特色與豪情。
學唱《革命將士出征歌》
1.介紹背景,激發(fā)學生學唱的熱情。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并說一說歌曲的風格
3.跟著錄音整體學唱歌曲
4.指出幾處難點:后十六分音符.符點音符.跳度大的地方(第六小節(jié)).結束句等
5.跟著鋼琴完整演唱
6.跟錄音演唱,注意進行曲風格
一.復習本單元歌曲
(1)《對花》
(2)《唱得幸福落滿坡》
(3)《革命將士出征歌》
要點:注意每首歌曲的情緒
四“我的創(chuàng)造”:給歌曲創(chuàng)編歌詞
用〈革命將士出征歌〉的音調,再創(chuàng)編一段歌詞,并交流唱一唱。
聽歌曲,說說感受,是什么風格
跟著錄音整體學唱,說一說難點
跟琴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完整演唱,注意用進行曲風格
復習本單元歌曲
學會歌曲《對花》,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使學生了解滑音的實際唱法,并能在歌曲中運用。
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感受歌曲所表現(xiàn)的熱鬧場面,并通過對班內優(yōu)秀同學的表彰,激發(fā)學生的成功感,培養(yǎng)自信心及主人翁意識。
《對花》歌譜的教學及對歌曲情感的體會。
滑音與倚音的實際演唱效果。(其中倚音不作新授要求。)
錄音帶,錄象帶,大紅花若干,大歌片,紅綢帶每生兩條。
一.師生問好。
隨《軍隊與老百姓》的音樂進入教室,坐定后隨音
樂拍手。
二.基礎練習。
1.練練:4/4
拍手 0× 0× 0× ×× | 0× 0× 0× ×× |
跺腳 × × × 0 | × × × 0 |
拍手 0× 0× 0× ×× | 0× 0× 0× × ||
跺腳 × × × 0 |× × × 0 ||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勇敢的解放軍,去打擊敵人,好嗎?(生:好?。┪覀兘裉斓娜蝿沼?個,首先要求我們按指定的'步伐行軍,因為敵人非常狡猾,而這種步伐能混亂他們的視聽,第二步就要與我方的地下黨員接暗號,取任務,然后就看誰能出色的完成任務,我們就為他戴上大紅花!好嗎?(生:好?。?BR> 師:你看,這個就是上級給我們的行軍步伐,哪位優(yōu)秀的解放軍能完成?
1).出示拍手的節(jié)奏,請一位學生念念。
2).學生齊念節(jié)奏兩遍,第1遍休止符的地方可先用“嗯”代替,第2遍時請生把“嗯”念在心里。
3).用手打節(jié)奏,休止符時手往外。
4).出示跺腳節(jié)奏,請生分組配合再由生獨立完成。
2.節(jié)奏。4/4
××××|×× ×× ×- | ×××××× |×××-||
師:我們踏著這個整齊的步伐前進著,敵人果然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同學們,真不愧是解放軍,第1個任務順利完成了,現(xiàn)在我們應該尋找地下黨員,與他接上頭后取得任務,那位地下黨員是誰呢?請你找找看,他的標記是,(教師的穿著),對了,我就是那位地下黨員,我接受上級組織的委托,前來接頭,暗號是這條節(jié)奏。
1).教師出示節(jié)奏。
2).請各別生念念,注意附點與切分。
3).全體同學蹲下來用雙手在凳子上打節(jié)奏。
4).出示旋律,(滑音先不要出示),請生視唱。注意倚音部分,教師提示倚音“3”唱得短促。
5).加上滑音,師唱后請生聽辨別有何不同?效果如何?
6).講解新知識:滑音記號,并唱唱上滑音與下滑音有何不同?請生演唱效果。
7).跟琴唱唱這條旋律。
1.視唱歌譜。
師:暗號接上了,你們確實是聰明的解放軍,下面
1).教師出示大歌片,請生視唱歌譜(邊點拍邊唱)
2).師范唱,糾正錯誤,請生齊唱。
3).提醒學生滑音部分,及倚音部分的演唱效果。
4).師彈琴,請生聆聽,在心里默唱,糾正音高。
5).生跟琴唱唱。
6).師生接唱歌譜,男.女生接唱歌譜。
7).隨琴聽結束部分,請生把兩遍歌譜一起唱唱。
2.歌詞教學。
師:好!現(xiàn)在密碼已經由同學們解開啦!炸藥也已
安裝完畢,你聽!雕堡被我們炸掉啦!
1).錄音播放爆炸聲,槍聲,以及事先錄好的敵人投降聲。
師:這是勝利的炮聲!老百姓們高興地拿起鑼鼓歡迎我們解放軍進城啦!不信,你看!
2).播放百姓歡迎紅軍的錄象,同時播放歌曲《對花》。
3).用練練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師:同學們!讓我們踏著整齊的步伐進城吧!
4).唱歌詞。
師:解放軍同志們,讓我們和老百姓一起慶祝勝利吧!我們和他們一齊歌唱!
5).師彈琴,請生在心里歌唱。
6).生跟琴一起唱,師注意襯詞部分的地方要求學生咬字清楚。
7).再提示滑音部分,把韻味唱出來。
8).師生分角色演唱,感受熱鬧的氣氛,有感情的唱,說說“對”花這種民歌的演唱形式(一問一答。)
9).分男.女生按角色演唱。
10).學習秧歌步(出示秧歌步的動態(tài)步伐。)
師:剛才錄象中,他們還跳著秧歌,打著鼓,那么我們也來高興一下,學學他們的秧歌舞吧?。ㄉ黄鹛?。)
11).隨著音樂邊甩綢帶邊跳秧歌。
12).用不同的形式邊唱邊跳,可以分組,也可按男女生分。
13).創(chuàng)編歌詞。請生分小組創(chuàng)作,然后教師選幾給大家一起唱唱。
14).表彰優(yōu)秀同學,其他同學唱歌,師為生戴上大紅花,
師:老百姓說要謝謝我們,并要為出色的解放軍戴上大紅花呢!
15).表彰其他方面出色的同學。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九
3、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質疑的能力,并能通過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初讀課文,尋找花與潮的關系的句子;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
能感悟生命的無窮的魅力
一、審題質疑 感知花如潮
1、出示課件:(潮水) 誰來說說這潮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課件:(花)那這些花又讓你想到了什么詞語?
3、出示課題:可今天我們要來欣賞一種特別的“潮”(花潮)
4、審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預設:花如潮有什么關系?花潮是什么樣的?
5、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圓通公園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課文第1、2自然段內容)
6、圓通公園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這14個字,讓我們來讀讀,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7、其實圓通公園不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勝收。就讓我們隨著作者,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
二、初讀解疑:尋找花如潮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2)、在課文中找找寫花潮的句子,想想這是這樣的花潮?
(3)、課文除了寫花潮,還寫了什么?
三、精讀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為什么稱海棠花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課文中找找答案。一邊讀,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研讀
(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時枯枝瘦葉,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間,真是花團錦簇,變成一個花的海洋。
向高處看去,隔著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云望不到邊際。(板書:花多如潮)
a你們是怎么理解:枯枝瘦葉和花團錦簇的?
b(出示課件)你們看這一簇簇、一叢叢的海棠花,形成了一個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稱海棠花為花潮。老師用一個詞概括――(板書:花多如潮)
(2)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b、朗讀指導
c、(出示課件)你們看,這就是在枝頭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將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著自己的喜悅?(讓學生大膽想象)
d、這么多的同學的想象給我們一種爭奇斗艷的感覺,你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e、現(xiàn)在你能模仿老師剛才的樣子,概括花與潮的關系?(板書:花盛如潮)
(3)、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a、引導質疑:為什么無風花也在動?
b、那就讓我們先來看一看。
c讓我們深入到課文中去體會一下吧。
d你們怎么理解“有一種生命在不斷擴展?”
e、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xiàn)這種生命的魅力嗎?
概括花與潮的關系 (板書:花動如潮)
(4)你可以聽到潮水的聲音……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板書:花聲如潮)
a、作者聽到了哪些聲音呢?
b、還會有些什么聲音?
c、這些聲音是作者聽到的,為什么還要寫上一個“也許”?(討論)
d、是啊,正是這朦朦朧朧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才讓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聲。
e、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這隱隱約約的聲音?
f、能試著背一背嗎?
g、概括(花聲如潮)
小結:花團錦簇,繁華似錦,看花人蜂擁而至,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潮之中
3、整體回歸
這么美麗的海棠花真是讓人留戀往返,就讓我們來回味一下吧。(讀三個句子)
四、分工積累
1、這么美的句子能把他積累下來就更好了。大家可以小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會兒,一起展示你們的成果。
2、展示背誦成果。
附板書:
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動如潮
花聲如潮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4.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寓意。讓學生憑借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檢查有關詞語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1)指名讀句子,聯(lián)系句子聯(lián)系詞義。
(2)指名說,集體討論。
3.針對前面的幾個問題,說說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寫個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寫起因、經過、結果。
2.組成小組想到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討論。
4.分段讀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五、指名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名讀。
3.師生評價。
4.學生描紅,臨寫。
六、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描紅。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螳螂和蟬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二、指導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1)精讀第一段,注意讀好吳王的話。
(2)你認為吳王應該出兵嗎?為什么?
(3)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么方法勸阻?
2.精讀課文第二、三段。
(1)輕聲讀課文,自己復述故事。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同學評議。
(4)討論:少年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他的故事為什么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諸侯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你認為這兩句話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
3.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說話。
相機出示: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三、復述練習。
指名復述,結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復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過和結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生動。
四、學生質疑,結合質疑小結課文。
五、作業(yè):
1.講述故事。
2.練習說話。
3.搜集生活中只顧眼前利益的故事。
板書設計。
10螳螂捕蟬。
吳王―――楚國(趙國在后)。
螳螂―――蟬(黃雀在后)。
只顧眼前利益身后隱伏禍患。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二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并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能正確讀寫“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飄帶舞、拘束、羞澀”等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意,激發(fā)學生對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搜集草原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內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寫草原生活的樂曲一首。
重點: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想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難點:聯(lián)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出示目標。
1、板書課題,生齊讀。
2、出示教學目標。
識記本課生字新詞,當堂默寫。
熟讀課文,讀通、讀準。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生齊讀目標。
二、初讀課題,掃除生字(第一次先學后教)。
師:目標明確了,我們先來賽讀課文,要求:讀的`同學聲音洪亮,不丟字,不加字,聽的同學認真聽,有錯字及時舉手糾錯。
1、指名讀,生糾錯,師板書易錯字。
(板書:“墨、勒、腐、蹈、既、舒”。)。
2、齊讀易錯字鞏固。
三、學習“會認字”(第二次先學后教)。
師:接下來,我們賽讀生字,比比誰最先把會認字讀準,記牢。
生自己讀。
同桌讀(給同桌讀一下,讓同桌檢查一下你是否真會了)。
指名讀。
四、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三次先學后教)。
師:“會認字”讀得這么準確,接下來,我們進行第三場比賽:看準課文讀得流利。
自由讀,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指名讀,師生共同補充介紹草原風光,使學生對草原有初步印象。
五、學習“會寫字”(第四次先學后教)。
師:課文同學們讀得很流利了,那接下來進行最后一場比賽,比誰的“會寫字”寫得既正確又漂亮。
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自己看生字,重點看你不會的,注意每個字的筆順和筆畫,三分鐘后開始聽寫。
生自己看。
師聽寫(兩名同學到黑板上書寫)。
小老師改,師指導書寫,
同桌對照答案對改,補錯。
生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指名反饋,師生共同評議。
七、當堂訓練。
1、抄寫詞語2遍,同桌試著互相聽寫。
2、讀文,做簡單批注,交流初讀感受。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三
1、朗讀訓練。
2、賞析語言美: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fā)聯(lián)想,抒發(fā)獨特感受的寫作手法,品味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并進行仿寫。
3、理解古詩句,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4、品味文中哲思,領會作者感情以及從容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ppt。
教學重點:
1、訓練朗讀。
2、品味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文章背后的哲思。
2課時。
1、查閱作者背景,了解作者。
2、熟讀課文,畫出寫得好的詞句和不理解的語句。
1、導入
疏通字詞
讓學生舉出在文學作品中具有象征意義的花草樹木。
(菊花:堅貞;梅花:高潔;牡丹:富貴;雛菊:天真單純;百合花:冰清玉潔;玫瑰:愛情;四葉草:愛和幸運……)
展示圖片,讓學生對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2、人文初探“丁香結”
(1)看題目,“丁香結”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兩個任務散讀全文:
讀準字音;畫出與丁香結相關的句子。
(2)與丁香結相關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哪部分?后半部分。
從而引出對文章結構的關注,
3、理清寫作思路
(1)提問:作者在寫丁香結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什么?
引導學生試著劃分文章結構,說出理由: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態(tài)―――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樹)?賞花
4―6對丁香結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理清課文脈絡。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賦予了丁香什么樣的品格?
答:從色彩、形貌、氣味、姿態(tài)等方面描寫,賦予了丁香靈動幽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的品格。
4、賞析優(yōu)美語句
先讓學生找一找他們覺得好的句子,讀一讀,讀出感情,試著賞析。
再用提問法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品味語句,解讀文本,幫助學生突破閱讀障礙。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好在哪里?)
擬人和比喻。將丁香花人格化,形象生動地……嬌俏靈動、惹人憐愛的情態(tài)。將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寫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點。
(2)第三段,積雪、瑩白實際上是什么?代替丁香,有什么好處?
首先,避免反復提到丁香而帶來累贅感。
其次,修辭手法:積雪是借喻(借用喻體來替代本體,不出現(xiàn)喻體和本體),瑩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的特征來替代事物本身)更直觀更鮮明地突出丁香的特點:積雪不僅白,而且多而純凈、輕柔;瑩白不僅白而且光潔、令人眼前一亮。
文中你還能找到那些句子用了借喻或者借代嗎?
(2)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照耀”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先讓學生根據文字描述想象雨中丁香的畫面,再反推印象畫的特點,最后準備印象派畫作加以印證,解釋朦朧、模糊的藝術美感)
5、學生朗讀全文,讀出丁香的嬌俏和雨中丁香結的美感。
6、板書設計
丁香結
宗璞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態(tài)―――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樹)賞花
4―6對丁香結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借喻、借代
7、作業(yè)
抄寫本課字詞4遍;字帖;思考“思考探究題”
三、積累拓展四。
第二課時
1、復習第一課時知識點:文章結構、修辭手法。
2、介紹宗璞和其行文風格
宗璞的散文詩特點:清新輕盈,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如何寫作)
3、 總結主題內涵
圍繞丁香結的意象展開梳理。
(1)出示丁香花蕾圖和中式衣襟盤扣圖。解釋丁香結名字由來。
(2)結合拓展積累第四題,讓學生了解丁香結常出現(xiàn)在表達愁思的作品中。
4、 寫作思考:睹物聯(lián)想。由丁香的色形味等特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將生活的小體會、人生的大感悟與眼前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既貼近生活、易于理解,又富有內涵、耐人尋味。
5、板書設計
丁香結解不開的愁怨
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睹物聯(lián)想
6、作業(yè)
語文練習冊;選擇一種喜歡的花草,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個小片段,200字以上。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四
1、會寫生字“遮”,理解詩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體會夏季西湖疾雨急來急去的特點,感受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1、朗讀背誦本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會描述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課時
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簡介詩人。
1、師;同學們喜歡古詩嗎,誰愿意背首詩給大家欣賞欣賞。(學生舉手自由背誦)
2、師生同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引出新課。
3、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另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板書課題和詩人,學生齊讀)
4、誰能給大伙兒介紹一下蘇軾(學生自由發(fā)言)
5、(課件出示)教師簡介蘇軾
二、初讀指導,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
1、誰來把題目讀一讀,你從詩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時間、地點),“醉書”是什么意思?本詩是不是詩人喝醉酒時寫下的呢?我們理解了全詩就會知道了。下面就讓我們來認真讀讀這首詩吧。要求:邊讀邊畫出詩的節(jié)奏。
2、學生自由讀詩,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朗讀。
4、教師范讀,指導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畫出詩的節(jié)奏)
5、學生再練習朗讀。
6、學生齊讀本詩。
7、學習生字“遮”,并指導書寫。
三、再讀詩歌,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的意境。
1、學生默讀全詩,理解詩句意思,想想從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課件出示部分詞語解釋)
2、同位交流詩句的意思以及看到的畫面。
3、指名班級匯報,(課件出示)教師講解全詩描繪的畫面。
4、提問:詩中作者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云雨風水
山船地樓
雨大而急
5、學生再讀詩句,思考:這里的云怎樣?這里的雨怎樣?這里的風怎樣?這里的水怎樣?學生想好后同位交流,再班級匯報。
6、詩人描繪的雨又大又急,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生答: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狂風暴雨、暴風驟雨……)(鼓掌表揚)
四、總結全詩,體會情感。
1、教師誦讀全詩,學生閉眼傾聽,感受詩境。
2、提問:題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開始我們就說了“醉書”的意思,本詩是不是詩人喝醉酒情況下寫的呢?(生答;不是)
3、你從全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
指名回答:高興、喜悅、激動、心曠神怡……
4、教師小結;是啊,面對云翻、雨瀉、云卷、天晴這一急來急去的美景,詩人心中感慨萬千,他把所有的感受濃縮成一個字,那就是……生齊答--“醉”。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體會詩人的“醉”吧。(學生再自由讀詩)
5、指名有感情朗讀,會背誦的就背誦。
五、(課件出示)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課外搜集并誦讀蘇軾詩詞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云雨風水
山船地樓
雨大而急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五
(一)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理清作者寫作思路。
3、品讀重點句子,品味語言的質樸美。
(二)過程與方法:
1、自瀆課文,感受鄉(xiāng)村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2、交流討論,感受鄉(xiāng)村月夜美好,體會師生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靜和師生之間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理清作者寫作思路,感受師生間深厚情誼。
第一課時。
一、引入猜想,激發(fā)閱讀興趣。
“晚上”是靜謐的,“月光”會給人清爽的感覺?!队性铝恋耐砩稀废蛭覀冋故玖松酱宓那镆梗黄儍舻拈L天,一輪皎潔的圓月。這迷人的夜晚,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下面請同學們自瀆課文。注意要把課文讀準確、流利。
二、初讀課文,理解內容、理清寫作思路。
1、師:讀完課文,說一說:《有月亮的晚上》這篇課文記述了怎樣的故事呢?(有月亮的晚上,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愿望,我這個鄉(xiāng)村教師犧牲了僅有的一點自學時間,陪伴他們讀書的故事。)。
2、通過自讀課文,你覺得鄉(xiāng)村孩子快樂嗎?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呢?教師引導學生理清本文寫作思路。
(月夜相約—踏月上學—教師伴學—高歌散學)。
第二課時。
1、出示中心話題:師:“有月亮的.晚上,真美“是作者的切身體會。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一說你感受到了月夜里的哪些美。
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拔。
學生:
老師:月亮、小河、楊柳、長堤,多么美麗的景色,同學們就美美的讀一讀吧。
老師:月夜寧靜,月光柔和,夜風輕輕。教室里師生無言的相互守著,無言早已勝過了千言萬語,因為他們彼此熱愛,相互依戀。我們怎樣體會這讀一讀呢?指導朗讀。
老師:明亮的月光流淌在每一個人的心里,流淌到師生相伴的歲月。的確,有月亮的晚上,真美!大家再讀一讀。指導朗讀。
老師:有月亮的晚上,真美,那么這個美麗單指景色美麗嗎?
(月夜里的美不僅在月色,還美在有月亮的夜晚發(fā)生的事情留給人的美的享受。也就是師生之間相伴的歲月,那師生間的深情厚誼。)。
再次品讀全文,在感受“踏月上學景色美”,“教室伴學意境美”,“高歌散學情趣美”的同時,感受自始至終流淌在師生心間的美好情誼。
表達師生情誼,人與人之間美好情誼的作品不計其數,課下搜集有關作品。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體會詩句的語言美,感悟比喻的妙處。
3、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1、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1、想象西湖晴雨的變幻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2、體會詩歌的語言藝術,激發(fā)學生中華傳統(tǒng)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一、文字線索題導入
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
3、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4、他的詩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方面獨具風格
5、“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他流傳千古的名句
1、同學們,你們能根據屏幕上的提示猜出這個人是誰嗎?(蘇軾)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學習蘇軾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出示課題)說說詩題中告訴了我們什么?(時間、地點、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在西湖邊上的望湖樓醉酒題詩)
3、那么蘇軾在望湖樓上題了怎樣的一首詩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讀詩歌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誰愿意第一個展示你的朗讀?
(齊讀)
3、讀得真不錯,同學們,讀詩不僅要讀響、讀準,更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出示劃分好節(jié)奏的詩)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劃分好的節(jié)奏自由練讀一下這首詩。
4、誰愿意來讀一讀?讀得真好(如果讀不好,師范讀,再指名讀)
5、男女生賽讀。
三、檢查預習,提出疑問
1、古詩同學們都會讀了,但是學習古詩僅僅會讀還不行,我們還得理解詩中意思,品讀詩中的意境。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難懂得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生提問,相機指導回答)
2、相信解決了這些重難點詞,你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現(xiàn)在再讀這首詩,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的,帶著你們的理解在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四、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著讀著,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來得快、去得也快)
五、品讀詩句
1、這真是一場奇特的雨啊!你從詩中得哪些字眼或詩句中感受這場雨的奇特呢?請默讀詩歌,并從信封中取出“共學單”,認真完成。
“我從‘____________’(詩句或者關鍵詞均可)感受到雨的奇特,讀著詩句,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的場景(畫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預設1、生答:從“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中感受到......
a、從這句詩中,有沒有哪些字或詞最能讓你感受到這場雨的急呢?
預設2、“未遮山”、“亂入船”
a、“未遮山”,“亂入船”說明了什么?
c、還有同學對這兩句詩有自己的理解嗎?請你補充。
你真是一個善于讀書的孩子,帶著你的感受去讀一讀好嗎?
(這一環(huán)節(jié),相機指導“亂”字,將“亂”讀胖“)
2、關注比喻:
老師關注到,同學們在分享自己感受的時候運用了比喻得修辭手法,(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詩,作者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這其實就是詩中出現(xiàn)的黑云翻墨、白雨跳蛛,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都喜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可以使詩句更加形象生動。無獨有偶,蘇軾在另一首描寫西湖的詩中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飲湖上初晴后雨》全班齊讀)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詩,感受比喻的妙處吧!
3、你還能從哪里感受到這場雨的奇特呢?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抓住“忽”感受雨去得快
“卷地風”:這是一場怎樣的風?
請你用朗讀讀出這一場大風,讀出這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色吧!
4、就是這樣一場卷地之風,它不僅吹走了------生接或指名(這場大雨),還吹來了------指名回答(望湖樓下水天一色得美麗景象)
小結:你們看,剛才我們通過讀詩、抓關鍵詞、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跟著詩人領略了一場西湖疾雨急來急去得變幻景色,讓我們捧起書,再去領略一下西湖這場別樣的雨吧!
六、拓展進行“飛花令”
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對雨情有獨鐘,寫了許許多多贊美雨的詩文,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一場有關“雨”得飛花令吧?。ū尘耙魳讽懫?,生對詩)
雨
大
急
(奇特)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七
1、朗讀課文,圈畫重點語段,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中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積累語句。
3、領會和學習作者由丁香花引發(fā)聯(lián)想,抒發(fā)自己的獨特感受的寫法。
理解古詩句,領悟文章的意境美。
品味精美的語言,感悟積極豁達的人生哲理。
圖片,ppt。
一、導入新課。
出示幾種花卉的圖片,引出丁香花。
出示丁香花圖片,找同學說說對丁香花的看法和感受。作家宗璞窗外的三棵白丁香與她朝夕相伴,又讓她產生了怎樣的情思感悟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宗璞的散文《丁香結》,讓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導入新課文,板書課題。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八
1.能力目標:養(yǎng)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
2.情感目標:理解無論音樂。美術還是其他藝術形式,都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無論音樂。美術還是其他藝術形式,都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高山流水》、《月光曲》撫慰我們的心靈,《蒙娜麗莎》帶給我們“神秘的微笑”,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同樣舞臺藝術也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臺的魅力有多大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我的舞臺》這篇課文。
板書:28、我的舞臺。
2.解釋課題理解“舞臺”。
二、簡介作者。
(學生介紹老師補充。)。
吳霜,吳祖光、新鳳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劇作家。早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學習西樂。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為你的相貌發(fā)愁》。《女人漂亮》?!陡概@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秴撬慈恕返茸髌芬约半娨晞 缎馒P霞傳奇》等。
過渡: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感受藝術家們那不為人知的艱辛的成功之路吧!
三、掃讀課文,找出中心句。
1.學生掃讀課文,畫出句子。
2.指名讀句子,出示句子,齊讀一遍。
過度:生活就是一個大舞臺,同學們心中也有一個大舞臺吧!作者吳霜姐姐圍繞心中神奇的舞臺,寫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四、自由讀課文。
1.思考:課文講了什么事?
2.指名回答。
過渡:課文圍繞舞臺對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敘述了作者在藝術和生活舞臺上的成長故事,請同學們再次讀課文。
五、再次快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邊讀邊思考:
作者的舞臺在哪里?都有哪些經歷?
出示空表格,發(fā)帶空表格的小黑板給學生填寫:
什么時段舞臺在哪里做什么。
2.學生邊讀邊填寫。
3.交流歸納填寫表格,弄清課文內容:
什么時段舞臺在哪里做什么。
還沒有出生時把娘胎當舞臺在肚子里“登臺唱戲”、“大鬧天宮”剛會走路時把小床當舞臺模仿母親“演戲”
隨母親演出時每場必到舞臺察言觀色,學形記詞。
六歲時侯把練功毯當舞臺拜師學藝,署去寒來,刻苦學習學藝幾年后把客廳當舞臺給到家的客人開“個人晚會”小結過渡:
是啊!作者的舞臺無處不在,正如人所說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的觀眾無處不在,體現(xiàn)出我對藝術的指著追求和舞臺對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評劇的鐘愛,也不難看出她的成功離不開藝術的熏陶,家庭的影響,尤其是她的的母親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著她,想聽一聽她的母親新鳳霞唱的《花為媒》嗎?播放評劇《花為媒》音樂。
過渡:
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具有北方地方特色的評劇,感受到了我國戲劇藝術的魅力。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在這美妙的音樂和成功之后,藝術家們他們所付出的艱辛和心血嗎?請默讀課文,找出表現(xiàn)我學藝艱辛、吃苦耐勞的句子,批畫感悟。
六、品析重點句,深入理解課文。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九
1、在讀古詩的過程中讀準“雪、滅、獨、寒”4個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這4個生字。
2、能跟著錄音或老師的范讀,字字過目地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
3、能根據畫面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并能根據圖畫背誦符合圖意的詩句。
4、認識部首“雨字頭”。練習描寫“雪、滅”2個字。
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借助“注釋”和“參考譯文”大致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老漁翁在寂靜、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獨釣的情景。
1、出示“江雪”圖片,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師:誰能用一二句話介紹一下圖上的景象?
2、交流反饋,適時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總結,板書古詩題目,學習“雨字頭”。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完整。這幅畫上畫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著,江邊已積了厚厚的雪。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古詩,題目是——板書——江雪寫“雪”時,用紅色標注“雨字頭”,邊寫邊說:第三筆是——橫鉤;這一點一點的多像——小雨點啊!
師:有誰知道老師為什么要把這部分用紅筆寫出來?(不知道的,可以看看書。)。
1、播放媒體,學生賞聽。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唐朝的詩人柳宗元寫的這首古詩,大家要仔細看圖,認真聽錄音。
2、再放媒體,老師講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詩句。師:請大家仔細聽老師講解,再看著畫,聽錄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師: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學紛紛揚揚,山上早已不見了小鳥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見一個人影。這真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師:在這冰天雪地里,有一個老翁穿著蓑衣,頭戴斗笠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一人在江上釣魚呢——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交流聽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說說,再同桌交流。
1、出示整首古詩,明確學習任務。
2、老師一句一句范讀,學生跟讀。
1、自由練讀。
2、小組交流讀。
3、全班交流讀。
4、打擂臺背誦古詩。
1、抽讀生字。
2、交流記字好方法。
1、根據老師講的內容,背誦相關的詩句。
2、根據畫面選擇詩句。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
一、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新詞,辨析多音字、形近字。
2、能理解跟課文中心有密切聯(lián)系的重點句子的含義。會修改病句。
3、給課文分段,說出每段段意和全文主要內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課文。
5、懂得分辨課文中哪些寫的是實實大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并要求在習作時學會運用。
二、教學重點:
讀文章,要學會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寫文章要學會在具體敘述真實事物的同時,展開合理而又豐富的想象。
三、教學難點:
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要從小女孩的處境和作者的想象的強烈對照中體會小女孩的悲慘命運,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陡F人》一課要著重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看看作者是怎樣用樸實的語言,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的。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一
1、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方、引、善、遽、任、悖、涉、契、刻舟求劍、惑等),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語境意義。
2、積累“引嬰投江”和“刻舟求劍”等出自《呂氏春秋》的成語,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解釋說理、以小見大的手法。
能力目標:
理解兩個寓言故事的含義,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兩個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點。
情感目標:
領悟兩則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觀臆斷的道理。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語境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簡介《呂氏春秋》。交流查找的有關《呂氏春秋》和預習課文的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進入新課文作鋪墊。
二、老師范讀,
學生齊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講述了怎樣的道理?請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
家長依仗老話“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邏輯,強迫幼小的生命“游泳”差點溺殺小生命,這則寓言告訴人們:說明“對象”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改變,否則會釀成大錯。
楚人乘船渡江,劍掉入水中,他不是馬上潛水尋找而是在船上刻好記好等船停下再去尋找。船已行駛,而劍卻沉入江底,此時去找有什么用呢?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明情況變化,解決問題的手段不能不變,否則會失敗。
2、作者(編者)對這兩則事是什么態(tài)度?不認可、嘲諷、蔑視甚至批判!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點掌握的詞語: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見大”的寫法。“引嬰投江”,對象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不變——“?!薄!翱讨矍髣Α钡攸c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不變——“惑”。
3、對學生的感想及認識進行評點,揭示故事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
4、分別找出文中的敘述和議論部分。
5、通過比較找出兩則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異同點。
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進行兩則故事的比較分析。
同;。
1、作者對兩則故事的態(tài)度相同。
2、都告訴人們事情本身發(fā)生變化時,解決問題的手段也應該隨之改變。
不同;。
1、故事內容相異。
2、說明對象不同。
3、一個強調說明“對象”一個強調發(fā)生地點。
五、延伸閱讀。
1、讓學生走進文本深處,加深對寓意的理解,訓練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2、朗讀感知“引嬰投江”“刻舟求劍”故事。組織學生品讀課文,并對學生的朗讀作出評價。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點擊》。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二
本課以親切、中肯的語言娓娓道來,揭示了自信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性,并告訴我們如何樹立自信心,面對人生。
全文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用事例開頭,引出下文對自信的議論,這部分,講了一正一反兩個事例,表明了作者的觀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第二部分,向學生推薦了一道可以調查自己自信心的測試題,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三部分,講述了四種提升自信心的可行辦法,由主到次,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易于接受;第四部分,用詩的語言,意味深長的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脈絡清楚,語言特點親切、自然,非常有說服力。
1.情感目標: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教育學生如何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對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識目標:把握文章中語言特點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3.能力目標:體會文章親切、自然的文字風格。
1、導言:我們已經知道了自信對于一個人的神奇作用,那么,你有幾分自信呢?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根據這12個題目來初步測試一下。
2、打開課本,學生如實自我測試(師讀題,生作答)。
3、測試的結果是怎樣的呢?指名讀結果分析。
4、請結果是“信心十足”的同學談一談平日是怎樣看待自己的.。
1、自讀第三部分。說說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
2、再讀課文,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使自己自信起來的方法。(可以自己總結,也可以在課文中畫出語句。)。
3、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4、請測試結果為“自信不足”的同學齊讀,后指名談談自己此時的想法。
5、小組討論:想想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讓自己自信起來?全班交流。
1、自讀。本段語言有什么特點?說說應該怎樣讀?
2、指名讀,齊讀。
3、說說本段的修辭手法,仿照課文句式補寫文中省略號部分。
4、交流。
羅曼羅蘭說過:“先相信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弊孕庞诿恳粋€人是如此的重要。學了這篇課文,我相信同學們都有各自不同的領悟,文中的哪些句子對你有所觸動呢?請畫出來,寫寫自己的體會。
1、背誦最后一段。
2、練筆《說說我的優(yōu)點》。
3、搜集關于“自信”的名言或故事。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三
學習內容分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作者在童年時,媽媽的花邊餃子,給了他難忘的記憶;成了年后,給媽媽過生日,他也包了一個帶花邊的花邊餃子,體現(xiàn)年邁的母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孝順母親之情。文章表現(xiàn)了母子之間真摯的愛。
學情分析:學生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提問和學生自主合作交流,深入體會母子包花邊餃子的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
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六個生字,讀讀記記“威風凜凜、破天荒、大吉大利”等詞語。
2導學生朗讀課文,感悟母子之間真摯的愛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理解文中母親和兒子包花邊餃子的用意,感悟母親對兒子的愛,體會兒子對母親的孝敬。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扣題質疑。
二.自由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字,想一想,怎樣記住這些字?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3、借助工具書或請教同桌解決生字詞。
拮據:缺少錢,境況窘迫。
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現(xiàn)。
威風凜凜:本課指媽媽很威風,使人敬畏的樣子。
歷久:經過很長的時間。
4、課文圍繞“花邊餃子里的愛”寫了哪幾件事?(小時候媽媽為我們包花邊餃子,長大后我為媽媽包花邊餃子。)。
5、自讀課文,為課文劃分段落,并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媽媽喜歡包餃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媽媽給“我們”包花邊餃子。
第三自然段:(4~6自然段):“我”給媽媽包花邊餃子。
三、走進童年,體會母愛1.默讀課文1至3自然段,思考:花邊餃子為何能給小時候的我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你能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出來?2.交流后出示課件:
花邊餃子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我們卻不知道媽媽是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1)理解“花招”是什么意思(花招的原意是欺騙人的狡猾手段、計策,本課中的“花招”是借用,帶有褒意),媽媽的“花招”是什么?(2)媽媽為什么要耍這個小花招兒?仔細讀讀第3自然段,結合文中的“挨”“每月幾十元工資”“養(yǎng)活”“破天荒“等詞語,體會當時生活的拮據。
在媽媽的“花招”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就是那位媽媽,你能想象一下當時她心里在想什么嗎?指導朗讀。(此刻你對那一個個花邊餃子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帶著這種感受再來讀讀句子。)(3)引讀課文。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在這樣拮據的日子里,——(生接讀)即使不逢年節(jié)破天荒包上一回餃子,媽媽也總是要包上兩種餡兒:一種素的,一種肉的。這時候,圓圓的蓋簾上分兩頭碼上不同餡兒的餃子。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在我和弟弟常常搗亂,把餃子弄混。讓媽媽只好混在一塊煮時——(生接讀)媽媽不生氣,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腦瓜兒說:“來,媽教你們包花邊餃子!”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捏出了漂亮的花邊餃子——(生接讀)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媽媽把餃子邊兒用手指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狀的花邊,就像小姑娘頭上戴了一圈花環(huán),煞是好看。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生接讀)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雖然生活艱難,有媽媽的呵護,我們依然是快樂的。
(4)有感情朗讀課文。
小小的花邊餃子,包的不僅是肉餡兒,還包著母親對孩子的愛。這種親情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蘊藏在字里行間。讓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這一份濃濃的愛。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四、研讀課文,親情回報小時候,媽媽的花招兒,讓我感受到了那份無聲的濃濃的母愛。長大以后,我也耍了個花招,我們認真讀讀課文4至8自然段。
1.默讀課文4~8自然段,想想我耍了什么花招?2.反饋交流。
(1)她不知道我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用糖餡兒包了一個花邊餃子。
媽媽最為得意,而且這種花邊餃子是媽媽教會我包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媽媽對餃子的特殊感情。)(3)“每逢見我拎回肉餡兒,媽媽就立刻系上圍裙,先去和面,再來調餡兒,絕不讓其他人沾手。那麻利勁兒,那精神勁兒,又像回到了她年輕的時候?!?她年輕的時候是什么樣?聯(lián)系第2自然段體會。)(4)媽媽的花招給我的童年帶來了樂趣,那我的花招給媽媽帶來的是什么?(快樂、驚喜)你能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引領學生從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來體會,如:媽媽連連搖頭笑著說:“這么一堆餃子,哪兒能那么巧就讓我吃著這個餃子呢?”等句子。)從這個糖餡兒的花邊餃子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兒子對母親濃濃的愛)分角色朗讀生日這天的對話,我們一起來感受“我”對母親的愛。
[還是從“花招”入手,通過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感受花邊餃子給母親帶來的無比驚喜,引領學生體驗我利用媽媽教會我包的花邊餃子報答了無私的母愛,再次認識文中的“花邊餃子”的內涵:愛的象征。]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1.默讀全文,然后出示句子:
(1)花邊餃子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我們卻不知道媽媽是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2)她不知道我也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把糖餡兒包到了花邊餃子里。
幸福時光中的糖餡水餃,傾注著赤子報恩的深情。作者采用對比手法,將相隔數十年的兩種水餃,用“情感”之線編織在文章中。沒有豪言壯語,但是最樸實的語言抒發(fā)了最真摯的情感。)六、拓展延伸讀寫結合學完了《花邊餃子》這篇課文,你們是不是有一種深深的感情在涌動呢?請你們以“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段話說說你們的心聲吧!作業(yè)設計1讀課文,找出并摘抄自己喜愛的詞語。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四
第一節(jié)最大公因數。
本節(jié)知識點:
如果數a能被數b(b不能為0)整除,a就叫做b的。
(倍數),b就叫做a的(因數)。
2.公因數: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
3.最大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4.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總結:
a.列舉法:1.先找各個數的因數。
2.找出兩個數公有的因數。
3.確定最大公因數。
b.用倍數關系找:如果兩個數是倍數關系時,較小數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c.用互質數找:兩個不相等的質數,最大的公因數是1。
d.用相鄰兩個自然數找:相鄰兩個自然數(0除外)的.最大公因數是1。
第二節(jié)最小公倍數。
本節(jié)知識點:
1.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解法二:短除法。
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是:2×3×3×5=90。
求最小公倍數方法總結:
2.如果較大的數是較小的數的倍數,那么較大的數就是這兩個數的。
最小公倍數。
例如:9和27的最小公倍就是27;。
27和54的最小公倍數就是54。
3.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么這兩個數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例如:9和5的最小公倍數就是45;。
27和8的最大公約數也是216。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五
要求1、認讀11個生字。
2、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艱苦生活,體會他們艱苦奮斗、熱愛生活、無私奉獻的精神。
3、體會側面描寫對人物品質的襯托作用。
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艱苦生活,體會他們艱苦奮斗、熱愛生活、無私奉獻的精神。
一、介紹南沙群島的有關知識。
二、由原題《生命禁區(qū)的太陽花》做引導。
1、什么是生命的禁區(qū)?文中指哪兒為生命的禁區(qū)?為什么稱這里為生命的禁區(qū)?你是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來讀一讀。
2、太陽花在北方稱為什么?誰能簡單介紹一下這種花?(指名簡單介紹)。
3、為什么南沙戰(zhàn)士回把這種不起眼的太陽花定為南沙礁花?(堅忍不拔、無所畏懼)。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章內涵。
1、在這生命的禁區(qū),為了祖國的領土的完整,我們的守礁官兵數星、望月、聽濤、思鄉(xiāng)。即使再艱苦他們沒有忘記祖國人民的重托。文中戰(zhàn)士們的哪些生活片段讓你深受感動,找出這些生活片段,說說你為什么感動?(可以在文中作批注。)。
匯報a、缺淡水: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匯報。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難,戰(zhàn)士干活不穿軍裝,怕洗衣費水。體會側面描寫的好處。
(3)洗澡難。
戰(zhàn)士們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練習朗讀,體現(xiàn)戰(zhàn)士們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體會南沙桑拿給戰(zhàn)士們帶來的困難,重點體會“烤箱”這一詞語。
何正會的遺體。重點體會“長癬、發(fā)炎、惟一”等詞語。
(4)自己蓄水。
b、缺蔬菜。
出示句子,練習朗讀。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
c、生活單調。
訓練、放哨、巡邏、偵察,數星、望月、聽濤、思鄉(xiāng),體會到什么?
2、在南海,淡水就是生命。有了水,荒島才能變綠;有了水,官兵才能生活。為此,官兵們千方百計地節(jié)水,想方設法的儲水。但是他們對祖國的親人卻是無比的慷慨。
從文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戰(zhàn)士們對祖國親人的慷慨?在文中找一找,說一說你的感受。
(給病人治病、幫助修整漁船、送300千克的水)。
這300千克的水意味著什么?這其中包蘊著什么?
小女孩想表達什么樣的心聲?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4、每當政委看這幅畫時,心中的情感總如大海的波濤,他在給小女孩的回信中寫到:齊讀(謝謝——幸福)。
這幾句表達了守礁戰(zhàn)士怎樣的心聲?(談感受)復備課。
四、擴展練習:
1、如果你是南沙的一名守礁戰(zhàn)士,你想對祖國的人民說些什么?
2、如果你想給南沙的戰(zhàn)士寫一封信,你最想說什么?
3、如果你是一位即將登上南沙的一名守礁新戰(zhàn)士,你又想說些什么?
4、如果……。
板書設計。
南沙衛(wèi)士。
堅韌不拔、無所畏懼。
生命禁區(qū)的太陽花。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4、認識10個生字,會寫更、書、勸、學、首、遲、發(fā)7個生字,掌握一個新部首。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要求會認的字,會寫7個要求會寫的字。學會新部首。
2、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教學準備:
1、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
2、生字卡片。
3、學生提前查閱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大家進入學校,每天都在讀書、學習,大家知道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嗎?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師也找到了一些這們的名人名言。出示:學而不厭;天才出于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學過書法的同學都知道,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創(chuàng)造的書法具有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他所有的這些成績都來自于他從少的.勤奮好學,后來他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和體會寫了出來,為后人留下《勸學》這首詩。
二、朗讀古詩,初步體會詩意。
1、教師示范讀詩,詩的節(jié)奏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教師領讀。
3、學生自由讀詩。
4、個別學生讀詩,教師糾正字音。
5、學生齊讀古詩。
6、學生自由讀詩,同時找出要求會寫的字。
三、在文本中學習要求會寫的字。
2、學習學:朗讀詩的前兩句。
3、學習更:指導發(fā)音。
4、學習書:前兩句詩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燈夜讀,早上雞叫就要起訂讀書。
5、學習發(fā):發(fā)是多音字。
6、學習首。
7、學習遲:后兩名詩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時期不勤奮,等到白頭時再想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8、認讀要求會認的字:學習燈讀勤悔。
四、再讀古詩,感情詩意。
詩的用意是勉勵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虛度光陰。
五、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
1、送字寶寶回家。將詩文抄在黑板上,學生將生字卡片貼到正確的位置。
2、多音字練習。
3、字理識字練習。
出示道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練習講述。
七、課后作業(yè)。
熟練背誦古詩。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七
通過“讀—述—析”的形式,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學習先作分析再下結論的說理方法。
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器、用、惡、妖等),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行”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現(xiàn)代漢語的議論文。
一、導入:
讓學生交流其預習作業(yè):查找關于荀子的資料。
二、自讀課文: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
2、交流互答自讀中的困難。
3、梳理積累重要的`實詞。
三、復述課文:
請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本文(先小組講述再抽選講述)。
四、請學生思考、討論:(1)作者將“言”和“行”的表現(xiàn)分成了幾類?(明確:四類)。
一、能言、能行。
二、不能言、不能行。
三、能言、不能行。
四、言善、行惡。
(2)對這四種情況作者分別是什么態(tài)度?(請分別用一個字概括)。
明確:敬、愛、任、除。
(3)我們很容易看出作者對“能言、能行”者的贊美和“言善、行惡”者的厭惡,那么另外兩種人作者是否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呢?為什么?從中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明確:辨證的看事物,取長補短)。
五、口語訓練:說說荀子認為“言”和“行”應該是怎樣的關系?你如何認為?
結合日常生活:說說文章中的道理。
六、熟讀、背誦本文:品味本文“先分析再下結論”的說理方法。
七、作業(yè):
推薦閱讀荀子的其它文章:《勸學》體會荀子議論性文章的嚴密結構和有力論證。
完成“抄、釋、譯”作業(yè)和練習冊。
附:電子課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谀苎灾聿荒苄?,國用也??谘陨疲硇袗?,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八
1.導入:出示民族器樂嗩吶的圖片,介紹嗩吶的構造及吹奏姿勢。
2.感受嗩吶的音色:聽嗩吶的聲音(選取一小段)
3.初聽樂曲,啟發(fā)學生憑借“標題”描述樂曲表現(xiàn)的情景
樂曲分為: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xù)前進
4.再聽樂曲,在每個“標題“出現(xiàn)的地方加上代表性的動作
6.綜合表演
1.初聽歌曲,談談自己的感受及歌曲的情緒
2.有感情到地朗讀歌詞
3.運用圖片或vcd,展示滿山坡豐收的場景,感受農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4.跟琴分句學唱歌曲
5.注意切分音的唱法和后倚音的唱法
6.教師范唱“同音變尾“的樂句,請學生找找特點,并唱一唱
7.完整地跟琴演唱
8.跟錄音演唱
說一說嗩吶的音色及特點,模仿一下吹奏的姿勢
感受樂曲所表現(xiàn)的情景
根據教師出示的各段標題,給每個標題加上代表性的動作
分組展開模擬表演活動,用動作.表情再現(xiàn)山村售貨員的形象
談談對歌曲的感受
朗讀歌詞
9.感受農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學唱歌曲
找一找歌曲特點,唱好歌曲中的難點
完整演唱
能自主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點
能自主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點
2.初聽《藍花花》
感受情緒是怎樣的?
說說你對藍花花這個形象的印象
3.說明:“藍格英英采”形容藍得發(fā)亮耀眼
4.再次聽全曲,更深切地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緒和情感
2.再聽:主題旋律共變奏了幾次?
歌詞沒有了,但你聽出了什么樣的情緒和情感的變化?
結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初聽歌曲:歌曲表現(xiàn)的是一個怎樣的情景?速度是什么樣的?
2.再聽:風格是什么樣的?念白的聲音要注意什么?
3.跟著音樂進行念唱合練,并模擬掏洋芋動作邊唱邊表演,體驗念唱合作的樂趣,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聽教師介紹,聽獨唱版〈藍花花〉,感受情緒,說一說對藍花花的印象
理解“藍格英英采”的意思
再聽歌曲,體會情感
聽鋼琴演奏的〈藍花花〉,說一說兩種藝術形式的不同感受
說出旋律共變奏了幾次
說一說情緒和情感的變化
說一說結尾的印象
感受情緒,說說歌曲的風格
學一學念白部分第四課時
學會用不同的感情表達歌曲的思想內涵,再現(xiàn)北方民歌的特色與豪情。
學會用不同的感情表達歌曲的思想內涵,再現(xiàn)北方民歌的特色與豪情。
學唱《革命將士出征歌》
1.介紹背景,激發(fā)學生學唱的熱情。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并說一說歌曲的風格
3.跟著錄音整體學唱歌曲
4.指出幾處難點:后十六分音符.符點音符.跳度大的地方(第六小節(jié)).結束句等
5.跟著鋼琴完整演唱
6.跟錄音演唱,注意進行曲風格
一.復習本單元歌曲
(1)《對花》
(2)《唱得幸福落滿坡》
(3)《革命將士出征歌》
要點:注意每首歌曲的情緒
四“我的創(chuàng)造”:給歌曲創(chuàng)編歌詞
用〈革命將士出征歌〉的音調,再創(chuàng)編一段歌詞,并交流唱一唱。
聽歌曲,說說感受,是什么風格
跟著錄音整體學唱,說一說難點
跟琴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完整演唱,注意用進行曲風格
復習本單元歌曲
學會歌曲《對花》,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使學生了解滑音的實際唱法,并能在歌曲中運用。
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感受歌曲所表現(xiàn)的熱鬧場面,并通過對班內優(yōu)秀同學的表彰,激發(fā)學生的成功感,培養(yǎng)自信心及主人翁意識。
《對花》歌譜的教學及對歌曲情感的體會。
滑音與倚音的實際演唱效果。(其中倚音不作新授要求。)
錄音帶,錄象帶,大紅花若干,大歌片,紅綢帶每生兩條。
一.師生問好。
隨《軍隊與老百姓》的音樂進入教室,坐定后隨音
樂拍手。
二.基礎練習。
1.練練:4/4
拍手 0× 0× 0× ×× | 0× 0× 0× ×× |
跺腳 × × × 0 | × × × 0 |
拍手 0× 0× 0× ×× | 0× 0× 0× × ||
跺腳 × × × 0 |× × × 0 ||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勇敢的解放軍,去打擊敵人,好嗎?(生:好?。┪覀兘裉斓娜蝿沼?個,首先要求我們按指定的'步伐行軍,因為敵人非常狡猾,而這種步伐能混亂他們的視聽,第二步就要與我方的地下黨員接暗號,取任務,然后就看誰能出色的完成任務,我們就為他戴上大紅花!好嗎?(生:好?。?BR> 師:你看,這個就是上級給我們的行軍步伐,哪位優(yōu)秀的解放軍能完成?
1).出示拍手的節(jié)奏,請一位學生念念。
2).學生齊念節(jié)奏兩遍,第1遍休止符的地方可先用“嗯”代替,第2遍時請生把“嗯”念在心里。
3).用手打節(jié)奏,休止符時手往外。
4).出示跺腳節(jié)奏,請生分組配合再由生獨立完成。
2.節(jié)奏。4/4
××××|×× ×× ×- | ×××××× |×××-||
師:我們踏著這個整齊的步伐前進著,敵人果然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同學們,真不愧是解放軍,第1個任務順利完成了,現(xiàn)在我們應該尋找地下黨員,與他接上頭后取得任務,那位地下黨員是誰呢?請你找找看,他的標記是,(教師的穿著),對了,我就是那位地下黨員,我接受上級組織的委托,前來接頭,暗號是這條節(jié)奏。
1).教師出示節(jié)奏。
2).請各別生念念,注意附點與切分。
3).全體同學蹲下來用雙手在凳子上打節(jié)奏。
4).出示旋律,(滑音先不要出示),請生視唱。注意倚音部分,教師提示倚音“3”唱得短促。
5).加上滑音,師唱后請生聽辨別有何不同?效果如何?
6).講解新知識:滑音記號,并唱唱上滑音與下滑音有何不同?請生演唱效果。
7).跟琴唱唱這條旋律。
1.視唱歌譜。
師:暗號接上了,你們確實是聰明的解放軍,下面
1).教師出示大歌片,請生視唱歌譜(邊點拍邊唱)
2).師范唱,糾正錯誤,請生齊唱。
3).提醒學生滑音部分,及倚音部分的演唱效果。
4).師彈琴,請生聆聽,在心里默唱,糾正音高。
5).生跟琴唱唱。
6).師生接唱歌譜,男.女生接唱歌譜。
7).隨琴聽結束部分,請生把兩遍歌譜一起唱唱。
2.歌詞教學。
師:好!現(xiàn)在密碼已經由同學們解開啦!炸藥也已
安裝完畢,你聽!雕堡被我們炸掉啦!
1).錄音播放爆炸聲,槍聲,以及事先錄好的敵人投降聲。
師:這是勝利的炮聲!老百姓們高興地拿起鑼鼓歡迎我們解放軍進城啦!不信,你看!
2).播放百姓歡迎紅軍的錄象,同時播放歌曲《對花》。
3).用練練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師:同學們!讓我們踏著整齊的步伐進城吧!
4).唱歌詞。
師:解放軍同志們,讓我們和老百姓一起慶祝勝利吧!我們和他們一齊歌唱!
5).師彈琴,請生在心里歌唱。
6).生跟琴一起唱,師注意襯詞部分的地方要求學生咬字清楚。
7).再提示滑音部分,把韻味唱出來。
8).師生分角色演唱,感受熱鬧的氣氛,有感情的唱,說說“對”花這種民歌的演唱形式(一問一答。)
9).分男.女生按角色演唱。
10).學習秧歌步(出示秧歌步的動態(tài)步伐。)
師:剛才錄象中,他們還跳著秧歌,打著鼓,那么我們也來高興一下,學學他們的秧歌舞吧?。ㄉ黄鹛?。)
11).隨著音樂邊甩綢帶邊跳秧歌。
12).用不同的形式邊唱邊跳,可以分組,也可按男女生分。
13).創(chuàng)編歌詞。請生分小組創(chuàng)作,然后教師選幾給大家一起唱唱。
14).表彰優(yōu)秀同學,其他同學唱歌,師為生戴上大紅花,
師:老百姓說要謝謝我們,并要為出色的解放軍戴上大紅花呢!
15).表彰其他方面出色的同學。
六年級語文三單元教案篇十九
3、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質疑的能力,并能通過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初讀課文,尋找花與潮的關系的句子;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
能感悟生命的無窮的魅力
一、審題質疑 感知花如潮
1、出示課件:(潮水) 誰來說說這潮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課件:(花)那這些花又讓你想到了什么詞語?
3、出示課題:可今天我們要來欣賞一種特別的“潮”(花潮)
4、審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預設:花如潮有什么關系?花潮是什么樣的?
5、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圓通公園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課文第1、2自然段內容)
6、圓通公園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這14個字,讓我們來讀讀,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7、其實圓通公園不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勝收。就讓我們隨著作者,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
二、初讀解疑:尋找花如潮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2)、在課文中找找寫花潮的句子,想想這是這樣的花潮?
(3)、課文除了寫花潮,還寫了什么?
三、精讀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為什么稱海棠花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課文中找找答案。一邊讀,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研讀
(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時枯枝瘦葉,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間,真是花團錦簇,變成一個花的海洋。
向高處看去,隔著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云望不到邊際。(板書:花多如潮)
a你們是怎么理解:枯枝瘦葉和花團錦簇的?
b(出示課件)你們看這一簇簇、一叢叢的海棠花,形成了一個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稱海棠花為花潮。老師用一個詞概括――(板書:花多如潮)
(2)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b、朗讀指導
c、(出示課件)你們看,這就是在枝頭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將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著自己的喜悅?(讓學生大膽想象)
d、這么多的同學的想象給我們一種爭奇斗艷的感覺,你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e、現(xiàn)在你能模仿老師剛才的樣子,概括花與潮的關系?(板書:花盛如潮)
(3)、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的陰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a、引導質疑:為什么無風花也在動?
b、那就讓我們先來看一看。
c讓我們深入到課文中去體會一下吧。
d你們怎么理解“有一種生命在不斷擴展?”
e、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xiàn)這種生命的魅力嗎?
概括花與潮的關系 (板書:花動如潮)
(4)你可以聽到潮水的聲音……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板書:花聲如潮)
a、作者聽到了哪些聲音呢?
b、還會有些什么聲音?
c、這些聲音是作者聽到的,為什么還要寫上一個“也許”?(討論)
d、是啊,正是這朦朦朧朧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才讓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聲。
e、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這隱隱約約的聲音?
f、能試著背一背嗎?
g、概括(花聲如潮)
小結:花團錦簇,繁華似錦,看花人蜂擁而至,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潮之中
3、整體回歸
這么美麗的海棠花真是讓人留戀往返,就讓我們來回味一下吧。(讀三個句子)
四、分工積累
1、這么美的句子能把他積累下來就更好了。大家可以小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會兒,一起展示你們的成果。
2、展示背誦成果。
附板書:
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動如潮
花聲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