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實用19篇)

字號:

    職場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挑戰(zhàn),我們時常需要對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jié)。情感表達可以通過文字、語音、肢體語言等多種方式來實現(xiàn)。以下是一些總結(jié)范文,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感。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一
    1、讓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jīng)驗,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運動會廣播操表演幻燈片。
    1.有30人參加團體操表演,6人圍成一圈,__________?
    師:你能補充問題嗎?
    生補充后,讓其列式,師:為什么除法計算?
    1.創(chuàng)造情景,引出問題。
    師出示團體操圖片。
    師:觀察圖片,你從中知道了那些數(shù)學信息?
    指名說。
    師:誰能提出問題?
    生:每個小圈多少人?
    2.探討解決方法。
    小組討論。
    指名匯報,評價。
    鼓勵正確的想法和不同的想法。
    3.列式解決。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說解題思路,評價。
    師:還有不同的列式嗎?
    60/2/5=6(人)60/(2*5)=6人。
    這兩種都正確,師強調(diào)列綜合算式。
    4.反饋練習。
    p100做一做。
    先讓生認真審題,同桌說先算什么?
    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1.10題先讓生認真審題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師:總量是多少,求什么,怎么解決?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說解題思路,評價。
    2、11題生獨立審題,獨立解決。
    指名板演,說解題思路,評價。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解決問題(二)鞏固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練習二十三第12~16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學會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jīng)驗,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過程:
    1.聽算。
    2.p10413題生獨立解決指名訂正師: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2*7/7=2元。
    1.p10412題。
    師:觀察題目,你知道了那些數(shù)學信息?同桌說,指名說。
    師: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較嗎?為什么?
    師:你準備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你是怎么想的?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二
    由于空氣無法直接觀察,學生對空氣的認識相對比較少,必須借助媒體,讓學生通過感覺器官進行觀察,感知空氣的存在,在此基礎上認識空氣的特征。
    教學內(nèi)容分析。
    空氣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質(zhì),由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以及氣體和雜質(zhì)組成。作為氣體的典型代表,空氣無氣味,無味道,透明,而且無固定形狀和體積,密度很小,同時,由于空氣無法直接觀察,學生對空氣的原有認識相對較少,為此,讓學生借助媒介,如水,氣球,塑料袋等,用手,鼻,眼,耳感官進行觀察,證明空氣的存在,在此基礎上,認識空氣的特征。
    教學目標。
    1.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zhì),它可以被我們感知??諝馐菬o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2.對無法直接觀察的物體,借助媒體感知它的存在。
    3.使學生明白,對科學的結(jié)論,需要證據(jù)加以證明,對學生進行凈化空氣,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讓學生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感知空氣的存在。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課題。
    1.“看不見,摸不著,動物植物都需要”是什么東西?
    2.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描述空氣。
    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我們周圍的空氣。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尋找空氣。
    1.你能找到空氣讓大家摸的到,看的到嗎?現(xiàn)在小組內(nèi)討論,看誰的方法最多。
    2.學生小組討論。
    3.匯報交流。
    三、實驗驗證空氣的存在。
    1.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為了獎勵同學們,請看視頻。(播放空氣存在的現(xiàn)象)。
    2.同學們開始用自己的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3.小組活動。
    4.學生匯報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找到空氣的?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體會到了什么?
    6.小結(jié):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空氣就在我們身邊。
    四、描述空氣,了解特征。
    2.學生說,補充,描述。
    3.小結(jié):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形狀,沒有味道,透明的氣體。
    五、拓展延伸,凈化空氣。
    1.我們周圍充滿了空氣,動物植物都離不開空氣,我們的健康成長也離不開空氣,但被污染了的空氣很補利于我們的健康,說說你發(fā)現(xiàn)的空氣被污染現(xiàn)象。
    2.我們這樣才能保護空氣不被污染,凈化空氣呢?
    全課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你們通過自己實驗,驗證了空氣的存在,了解了空氣的特征。希望大家課后繼續(xù)觀察空氣,研究空氣,爭當凈化空氣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作者是怎樣寫荷花的。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第二自然段,品味詞句;體會“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xiàn)的景象。
    2、想象荷花圖片,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荷花。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觀激趣,進入課文情境。導語: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葉圣陶爺爺寫的--齊讀課題《荷花》。想不想親眼看看荷花?看之前,老師有個小小的建議,你可以指指點點,可以和身邊的伙伴討論交流,看完后,請你描述一下你最喜歡的那朵荷花。
    1、看掛圖。
    2、描述自己最喜歡的那朵荷花。
    二、讀悟結(jié)合,突破重點,學習第2小節(jié)。是啊,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簡直就是一大幅畫,葉圣陶爺爺筆下的這幅畫是什么樣的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
    1、自由讀第2小節(jié),劃出你認為最美的句子,多讀幾遍,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以演促讀,讀中想像,學習第4小節(jié)。
    過渡:聽著聽著,想著想著,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樂范背第四自然段,美嗎?想讀嗎?那就美美地讀吧,可愛的荷花仙子們。
    1、指名個別讀。
    2、數(shù)人齊讀,邊聽邊配以動作。
    1、說說畫家是誰?
    2、展示數(shù)幅各色荷花圖片,引導學生說說你還有哪些好辦法來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
    3、交流。
    五、抒情表達、總結(jié)課文。
    1、師:讓我們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貫注地看看這美麗、動人的荷花。邊看邊想,你打算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這美麗的荷花、動人的荷花??砂淳涫剑骸昂苫ǎ ?。例如:荷花!你美麗動人的形象將永遠留在我的心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7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團團圓圓在臺灣的生活,明白團團名字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認識生字,并會寫。
    教學準備:
    教學軟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
    1.師:小朋友,你們見過大熊貓嗎?在哪里見到的呢?
    2.師:老師今天帶小朋友認識的這對熊貓啊,它們住在美麗的寶島臺灣,它們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團團和圓圓”,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4.小朋友們,想了解我們“團團和圓圓”的生活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2.再讀課文,把生字詞和小節(jié)號畫出來。
    3.檢查自學效果。(出示生字詞)。
    (1)自己讀讀生字詞,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
    (2)正音。
    (3)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4.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
    三、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2.小朋友們你找到答案了嗎?跟你小組里的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吧!
    3.你能像剛才播音器里的阿姨一樣,把這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嗎?
    (1)自讀,指讀,賽讀。
    (2)全班讀課文。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鞏固生字讀音。
    2.看課后筆順表,自學生字的筆順并描紅。
    3.反饋檢查“寶、男、友”的筆順。
    (1)指導寫字。
    (2)范寫四個字,生描紅、臨寫。
    (3)生寫剩余的生字。
    第2課時。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細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第一自然段。
    2.師指導認讀“寶島臺灣”和“木柵動物園”這兩個短語,再連詞成句,并強調(diào)逗號停頓的作用。
    3.師:讀完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有兩只大熊貓分別叫“團團”和“圓圓”。
    (2)它們住在寶島臺灣的木柵動物園。
    4.師: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大家能試著背一背嗎?
    三、細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2.師:讀完第二自然段,你又知道了什么?
    (1)“團團”是男生。
    (2)“圓圓”是女生。
    3.師:它們兩個的性格怎么樣呢?請小朋友再次閱讀第二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師:你喜歡團團還是圓圓呢?為什么?用文中的話有感情地說一說。
    5.試背第二自然段。
    四、細讀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3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好消息?
    生:團團圓圓生寶寶了,熊貓家又有了新成員。
    師:請小朋友們再讀第三自然段,一定要讀出開心、快樂的感情!
    3.試背第三自然段。
    五、細讀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團團圓圓在臺灣受歡迎嗎?你從哪里可以看來?
    (1)合影留念。
    (2)制作紀念郵票。
    師結(jié)合圖片簡單介紹一下郵票,問:郵票上會寫些什么?畫些什么呢?
    3.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團團和圓圓這兩個名字有何寓意嗎?
    4.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
    5.指導有感情背誦課文。
    六、?總結(jié)。
    1.學完這篇課文,你想去看看團團和圓圓嗎?
    2.你有什么話想對臺灣同胞說呢?
    3.齊聲有感情朗讀課文。
    附板書:
    17.團團和圓圓。
    團團??男生。
    寶島臺灣?????????????????可受歡迎。
    圓圓??女生。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17《團團和圓圓》教學設計(共2課時)]。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繼續(xù)鞏固字詞。
    2.繼續(xù)學習10---16段體會“這個小伙子真棒”、“這些小伙子真棒!”的真正含義。理解博萊克的自尊和自強。
    3.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與殘疾人相處要給予更多的關愛,讓他們和正常孩子一樣的到尊重。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角色扮演。
    一、聯(lián)系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兒童隊員們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終于解決了那件讓他們感到“棘手”的事,博萊克終于加入了檢隊伍的訓練。今天,盼望已久的國慶節(jié)到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看圖,說說看到了什么?(隆重、盛大….)。
    2、品析10段(課文第10段就介紹了這個盛大的場面)。
    (1)指名讀:邊邊思考:哪個詞句讓你感受到場面的盛大的?
    (2)品詞“人山人海、彩旗飄揚、站滿”體會儀式的盛大。
    (3)再指名讀:讀出你體會到的隆重和盛大。
    (4)齊讀。
    3、品析11---12段。
    (1)師引讀11段質(zhì)疑:現(xiàn)在你最想看到誰?為什么?
    (2)自由讀12段:邊讀邊用筆畫出博萊克的表現(xiàn)?
    (3)指名讀:(幾個學生試讀,重點讀好博來客的動作)。
    (4)談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博萊克?(自信、勇敢、不怕吃苦、表現(xiàn)優(yōu)秀……師相機肯定評價)。
    (5)小記者采訪:
    a師:博來客,你為什么走的這么好?竟然能與大家保持一致,能說說嗎?(反復讓學生進行角色模擬體會博萊克的勇氣和不辜負伙伴的期望之意)。
    b兒童隊員們:你為什么走的這么好?(生:為了給同伴鼓勵和勇氣….)。
    (6)齊讀:帶上對博萊克和兒童隊員的敬佩之情。
    4.?品析13----15段。
    (師過渡:老師仿佛看到了他們精彩的表演,似乎已經(jīng)來到了高高的檢閱臺上)。
    (1)指名讀:
    (2)質(zhì)疑:你的視線集中在哪里?他(們)是誰?(完成板書)。
    (3)討論:觀眾們?yōu)槭裁催@么說“這個小伙子真棒”、“這些小伙子真棒!”
    (4)設問:師:他們棒在哪里?(指名說,再讀出你的體會)。
    (5)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
    (6)質(zhì)疑:師:如果你是博萊克,聽到這樣的稱贊你怎么想?
    (7)齊讀:(讀出能讓博萊克的感到的自信和驕傲)。
    5.小結(jié):齊讀16段。
    師質(zhì)疑:這長時間的掌聲里包含著什么?
    6.總結(jié):師:多年以后,伯萊克一定還會記得那個火熱的七月,那個讓他一生難忘的檢閱。
    7.拓展小練筆:
    8.交流練筆。
    板書:
    14檢閱。
    伯萊克??????????????????????兒童隊員。
    (自信、勇敢永不放棄)?????(寬容、友善、不歧視同伴)。
    真棒!
    教后小結(jié):
    本課是第二課時,在授課時我能注意以舊帶新,注意課程內(nèi)容的鏈接,以故事形式導入展開第二課時的教學,在設計時,注意緊緊把握人物的心理和動作展開閱讀教學,并能“以讀引讀,以讀引說,以讀引悟,以悟引寫”,始終圍繞揣摩“博萊克客自尊、自信、自強的“特點和群眾的“寬容理解和尊重鼓勵”的教學重難點進行設計,收效較好,不足之處,學生的“齊讀”有些多了,個性化的朗讀體現(xiàn)不足,另外板書稍顯凌亂,有待改進!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中國人對“中國紅”的喜愛,了解“中國紅”的象征意義。
    4.展開想象,能仿造詩中的表達說說“中國紅”。
    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認識生字,并會寫。
    教學準備:
    教學軟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圍繞“紅”字說詞語。
    (板書“紅”)字,做一做詞語與句子的文字游戲,好吧?
    在做游戲之前,問大家一個小問題:你見過哪些紅的事物?
    2.破題。
    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的小詩中,也寫了八種紅的事物。我們先來讀題,叫什么?
    生:中國紅。
    師:對,這些都是中國紅!
    二、初讀課文。
    1.聽讀,思考。
    2.自己讀,尋找“紅”。
    好了,自己再來讀一讀,讀完后,找出紅色的事物,并用鉛筆做記號。
    三、找找詞語,積累。
    1.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都找到了哪些紅色的事物呢?
    師:(出示:太陽、花兒、衣服、國旗、城樓、春聯(lián)、笑臉)這些藏在課文里的詞語都找到了。你們來試著讀一讀。
    2.打亂次序再次認讀。
    屏幕上的這些詞語站隊友點亂,老師給它們重新排隊,你還能認識嗎?
    3.你發(fā)現(xiàn)了沒有,第一行的詞語里有什么秘密嗎?
    第一行:太陽、花兒、衣服、國旗。
    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聯(lián)想記憶詞語。
    第二行:城樓、燈籠、春聯(lián)、笑臉。
    四、運用詞語,說句子。
    1.用句式,讀短句。
    出示:太陽是紅的。
    第一行的另外3個詞語你能放到句子里讀一讀嗎?
    師:可以把4個詞語都放進去嗎?
    生:太陽是紅的,花兒是紅的,衣服是紅的,國旗是紅的。
    師:了不起!不過加上“也”字的話,就更好啦!
    (練習)。
    2.擴詞語,讀長句。
    (1)這里的每個詞語在課文中都有它的好朋友,請你到課文里用“--”畫出來。
    示范:什么樣的太陽呢?
    太陽--升起的太陽--東方升起的太陽。
    花兒--開放的花兒--春天開放的花兒。
    衣服--身上的衣服--媽媽身上的衣服。
    (2)我想聽一個小朋友讀,要邊讀邊擺出動作才像呢!
    (生讀)。
    師:讀的時候她擺出花兒開放的手型,真像!
    3.完整讀,來記憶。
    4.填詞語,學句式。
    師:同學們,你們看,左邊一列不見了,你會找到也像這樣的詞語來打扮它們嗎?
    (????????)的太陽是紅的,
    (????????)的花兒是紅的,
    (????????)的衣服是紅的,
    (????????)的國旗也是紅的。
    五、品味讀,嘗試背誦。
    1.看圖配音:學習完第一小節(jié),看著圖,來配音讀讀。
    2.按照自己的記憶方式來背誦。
    六、寫字。
    第2課時。
    一、復習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小節(jié),還寫了兩個生字。
    1.全班聽寫“媽、身”兩個字。
    2.指名學生背誦第一節(jié)。
    二、讀長句,品味“紅”
    1.你們剛才背誦的是小詩的第一部分,紅色越來越清楚了,句子也變得越來越大了。
    在第二部分中也有四處紅色的事物,它們分別是哪些呢?(城樓、燈籠、春聯(lián)、笑臉)。
    2.看圖,重點理解“春聯(lián)”,認識“聯(lián)”。
    3.用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方法,你們也來記住這一部分吧!
    城樓--城樓是紅的--天安門的城樓是紅的,
    燈籠--燈籠是紅的--掛起來的燈籠是紅的--高高掛起來的燈籠是紅的,
    春聯(lián)--春聯(lián)是紅的--門上的春聯(lián)是紅的--家家門上的春聯(lián)是紅的,
    笑臉--笑臉也是紅的--一張張笑臉是紅的--我們的一張張笑臉也是紅的。
    三、發(fā)散思維,尋找“紅”
    1.你還能想象到的紅色事物有哪些呢?
    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用上“……是紅的……是紅的……是紅的……也是紅的……”這樣的句式。
    3.中國紅,這是一種多么喜慶、多么讓人振奮的色彩,讓我一起再來讀讀課文《中國紅》。
    附板書:
    東方升起的太陽是紅的,
    春天開放的花兒是紅的,
    16中國紅。
    媽媽身上的衣服是紅的,
    迎風飄揚的國旗也是紅的。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16《中國紅》教學設計(共2課時)]。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七
    時間:/11/10。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新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內(nèi)容。本節(jié)內(nèi)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
    列表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問題解決的思維方式,掌握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與提高。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數(shù)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系統(tǒng)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課知識,將為以后學習用畫圖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奠定知識、思維和思想的基礎。
    本人安排的例題,主要是呈現(xiàn)同學們熟悉的學校生活情景,提供數(shù)學信息,讓學生經(jīng)歷列表整理信息的全過程,再通過“尋求策略-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數(shù)據(jù)信息策略的價值,并產(chǎn)生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但一般處于無序狀態(tài),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無序思維有序化、數(shù)學化、規(guī)范化。
    (三)目標定位。
    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從條件出發(fā)展開思考,學會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jù)具體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發(fā)展分析、歸納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jīng)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四)教學重點。
    (五)教學難點。
    正確整理、分析數(shù)學信息,處理好數(shù)量關系,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策問題解你才能決的策略,并內(nèi)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六)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及打印好的表格。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用列表法篩選、整理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對同學們在面對應用題時,引導學生如何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分析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最終解決問題提供了方法。
    三、說學法。
    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采用獨立嘗試,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探索中鍛煉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同學們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經(jīng)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體會“做數(shù)學的樂趣”。
    四、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困難?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談話詢問同學們生活中遇到問題怎么辦?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自然地引出課題?!俊?BR>    2、ppt出示同學們的英語兩次考試成績草表,讓同學迅速找出宗加豪的兩次成績,引出用表格整理混亂的數(shù)據(jù)思想。
    (二)出示學生學習場景圖,激趣引新。
    ppt出示情境圖:邁克在面對只有31分的試卷,擔心自己的屁股而嚎啕大哭起來。陳老師安慰邁克,只要你每次進步5分,你一定會考及格的,甚至是優(yōu)秀的。
    (三)合作探索,領悟內(nèi)涵。
    1、感知列表整理的方法。
    (1)問題產(chǎn)生:假設邁克按照老師的要求進步,那么他第三次多少分?第五次?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并交流從上述情景中得到的數(shù)學信息,引導學生隨即整理條件及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通過表格整理篩選信息,小組合作交流。
    本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條件分析問題,借助表格整理有用信息,關于如何畫表格,由于教學的側(cè)重點和教學時間關系,表格都是由本人課前制作好的。后面的練習題所用的表格也是由本人提前制作的。
    (2)引導學生觀察所填表格,小組交流表里有些什么,體會每次都比前一次多考5分是什么意思?利用題目中的數(shù)量間的關系尋求問題解決的思維策略,初步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對問題解決的作用。
    2、感受列表的價值。
    (1)圍繞邁克第三次、第五次考多少分這個問題,教師組織學生結(jié)合表格所整理的信息,獨立思考解題方法,并在小組中討論。在此基礎上,集體反饋。
    (2)引導學生用列式法進行計算對列表法進行檢驗,并比較列表法與列式法。通過不同方法的交流反饋,使學生進一步認定正確的解題思路,結(jié)合學生反饋,教師隨即板書本題解法。
    3、考試及格是每位同學的希望,那么邁克第幾次才能及格?及格時的分數(shù)是多少呢?組織學生繼續(xù)借助表格整理數(shù)據(jù),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
    4、成績差不要緊,只要不斷進步一定能提高成績,大家從陳老師對邁克的教誨中,悟出什么樣的學習道理?這是一個開放式的提問,啟發(fā)式教學,人文教學,德育培養(yǎng),培養(yǎng)同學們不怕困難,堅持不懈,一定能夠改變落后的局面。
    (四)練習鞏固。
    1、“輕松練習”:本題是個開放式的題目。同學們平時大多是解答,這次是自己做主提問,發(fā)揮學生學生主觀能動性,發(fā)散了學生思維。通過學生的回答,老師最后出示預設的問題,學生通過列表法解決問題。本課在求解一小時行駛的路程,如果改為平均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會更科學,更易理解。學生通過分組交流,相互監(jiān)督,相互學習,鞏固列表法解題的方法和技巧。
    2、“更上一層樓”:細菌大多是肉眼看不到,大家對此有點陌生,圖片的插入是及時且必要的,增加同學們的感觀認識。對后面解題壓力的舒緩有一定的幫助。
    細菌繁殖這道題也是通過列表法解決問題。不要列表也能解決問題,但是鞏固列表法練習以及例題講解,本人都是列表法與列式法分別出示,在講解時加以聯(lián)系、對照。本題數(shù)量關系是已經(jīng)變?yōu)楸稊?shù)關系,難度加大了,而且解題思路是倒推法,同學們在剛開始有點無所適從。通過簡單的引導,同學思路打開。
    本題最后提出的問題:從細菌繁殖的速度,我們平時應該注意什么?主要加強學生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包括個人衛(wèi)生,公共衛(wèi)生。滲透科學知識,人文關懷,進行健康教育。
    3、“能力提升”:求第三堆水泥有多少包?此題的條件有兩個。要想求出第三堆,可以通過條件1(第三堆再用去12包就與第二堆同樣多),怎么理解此條件是關鍵,讓同學說出。那么現(xiàn)在就要求出第二堆水泥的數(shù)量,而第二堆水泥的數(shù)量需要根據(jù)條件2(第二堆是第一堆的2倍),通過此前知識的學習,此條件比較好理解、運用。而第一堆水泥數(shù)量是已知的,因此運用條件2就能求出第二堆。求出第二堆,第三堆水泥數(shù)量就迎刃而解。
    (五)小結(jié)。
    您天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yè)。
    邁克需要通過幾次考試才能考到優(yōu)秀(80分及80分以上)?如果考到100分呢?
    五、說板書設計。
    列表法。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31分。
    列式法。
    第二次31+5=36(分)。
    第三次36+5=41(分)。
    第四次41+5=46(分)。
    第五次46+5=51(分)。
    解決問題時,可以列式計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設計理念:簡明扼要,抓住重點,清晰明了。】。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從條件出發(fā)展開思考,學會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jù)具體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發(fā)展分析、歸納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jīng)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會用列表法或列式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課件、打印好的表格。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困難?
    生:遇到過。
    師: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生:想辦法。
    師:對,你們真愛動腦筋!今天我給辦法取個新名字:策略。
    ppt出示三(1)班英語兩次單元考試成績分數(shù)圖片,讓同學們在較短時間內(nèi)找到宗加豪同學兩次考試成績。學生緊張尋找終于找到。最后ppt出示通過表格做好全班同學的成績,找到宗加豪的名單,就出現(xiàn)他的兩次成績了。
    提問:老師是怎樣做到的?你得到什么啟發(fā)?
    2、解決問題,學習策略。
    (1)課件出示情境圖:1、mike哭泣的照片:俺的試卷、、、、、、這次就考這么點,回到家,俺的屁股、、、、、2、mike考的31分試卷。3、陳老師上課圖片:沒關系的,第一次考的少,以后每次比上一次多考5分,你一定會考及格的,甚至是優(yōu)秀的(80分)。
    要求:小組討論,說出你的思路與方法。
    (3)你會用列表法或列式法計算出答案嗎?
    同學們自主交流,分組合作。老師巡視指導,小組選代表回答。
    列表法。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31分。
    列式法。
    第二次31+5=36(分)。
    第三次36+5=41(分)。
    第四次41+5=46(分)。
    第五次46+5=51(分)。
    (4)問題2:邁克第幾次能考試及格,分數(shù)是多少?
    舉手匯報,交流方法。
    發(fā)問:如果沒有前面的表格作鋪墊,你能不列表很快算出第幾次及格,及格時的分數(shù)嗎?
    學生自主探究,小組交流。
    (5)問題3:從陳老師對邁克教誨中,我們悟出什么樣的學習道理?
    人文教學,各抒己見,鼓勵成績薄弱同學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
    (6)小結(jié)。
    二、鞏固練習。
    (1)先提出合適的問題,再列式解答。
    一列火車2小時行駛100千米。
    師:你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
    a你是怎樣列表的?
    指名回答。老師出示自己的表格。
    2小時100千米。
    5小時。
    b你是如何求出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的?說出你的思路?
    a你是怎樣列表的?
    指名回答,老師出示自己做的表格。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32個。
    c提問:這是一種怎樣的解題方式。
    引導:從后往前,一步步計算,像我們走路倒退差不多啊。(學生可能回答不那么準確,可能有部分學生回答“倒推”。)。
    a你會列表格嗎?點名回答,出示老師表格。
    第一堆第二堆第三堆。
    72包。
    b師:本題的問題是什么?生:求第三堆水泥的包數(shù)。師:題目中的條件有哪些?生:第二堆是第一堆的2倍,第三堆再用去12包就與第二堆同樣多。師:你能直接求出第三堆碼?生:不能。要求出第二堆。師:怎樣求出第二堆?生:根據(jù)條件列式:722=144(包)師:那第三堆再用去12包就與第二堆同樣多是怎樣理解的?生:第二堆得包數(shù)加上12就是第三堆的數(shù)量。列式:144+12=156(包)。
    c你會填表了嗎?
    三、歸納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四、作業(yè)。
    邁克需要通過幾次考試才能考到優(yōu)秀(80分及80分以上)?如果考到100分呢?
    (提示:還能通過列表法解決嗎?如果列表,那么表格要列多長呢?)。
    板書設計。
    列表法。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31分。
    列式法。
    第二次31+5=36(分)。
    第三次36+5=41(分)。
    第四次41+5=46(分)。
    第五次46+5=51(分)。
    解決問題時,可以列式計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課后反思。
    1、用列表法解決問題能使信息顯得很有條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列表的價值,能尋找數(shù)量間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重點在于進一步學會用列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而難點就在于怎樣正確地運用列表的方法來整理較復雜的信息。
    3、由于本題的側(cè)重點如何通過列表法整理數(shù)學信息,理清數(shù)量關系。由于側(cè)重點、以及時間關系本節(jié)課沒有傳授如何列表,而是老師打印好的表格,沒有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通過品讀文本,能抓住關鍵動詞體會槐鄉(xiāng)孩子的熱情好客和快樂開朗。
    3.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準并受到美的熏陶。
    一、復習導入賞槐花:
    1.孩子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第21課-----“槐鄉(xiāng)五月”。
    我們一起讀課題。
    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出示: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jié),是槐鄉(xiāng)孩子的季節(jié)。
    3.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覺得槐花怎么樣?
    4.是啊,槐花很多很白很美,還很香:
    這香味啊在文中想藏也藏不住呢?
    你們看!
    (1)出示:香??清香??濃香??醇香??香噴噴?香海?香氣撲鼻。
    請這一排開火車讀。
    (2)能把它們送進句子中嗎?
    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jié)。小蜜蜂采走了(?香)的粉,小朋友家里的桌子上擺上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xiāng)都浸在(香海)中了。
    設計意圖:
    通過第一。
    二、樂在其中醉槐花:
    過渡:整個槐鄉(xiāng)都浸在香海中了!河水香了,泥土香了,小蜜蜂變香了,連洋槐枝頭飛過的小鳥是香的,洋槐樹下跑過的孩子也是------香的。
    難怪作者說:(出示: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jié)。)。
    作者又說,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的季節(jié)。(出示)。
    板書:孩子。
    槐鄉(xiāng)的孩子們會干什么呢?請大家又輕又快地打開課本。
    出示要求:
    (1)自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用波浪畫出來并讀給同桌聽。
    (一)大家讀得很投入,誰來讀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
    1.“在洋槐開花的季節(jié),只要哪位小朋友走進槐鄉(xiāng),他呀,準會被香氣熏醉了,傻乎乎地臥在槐樹下不想回家?!?BR>    (1)請用鉛筆圈出表示動作的詞。板書:臥。
    (2)你還覺得那個字或詞用得特別好?
    “傻乎乎”是真的傻嗎?
    (3)通常人們喝酒才會醉,詩人李白好酒“斗酒百篇”,所以被稱為“詩仙”。
    文中的小朋友居然被香氣熏醉了,可見槐花有多香,把小朋友都變成小“醉仙”了。
    臥在槐樹下的小醉仙,怎么還不回家呀?
    讀出你的沉醉吧。
    小朋友,天都快黑了,怎么還不回家去呢?
    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
    小朋友,快醒醒,槐花瓣都落在你臉上了,你剛剛做了個什么好夢呀?
    讀出你夢一樣的感受!
    看來我們都被槐花的香熏醉了,把你的醉讀出來吧!
    2.出示:
    “槐花飯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澆上麻油、蒜泥、陳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BR>    (1)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一段。
    你有什么感受?
    (2)這段文字到底有什么奧妙,讓我們這么想吃?
    請你先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點擊變紅:蒸,澆,撒,拌。
    做一做這幾個動作吧。
    點擊變藍:麻油、蒜泥、陳醋、炒芝麻、槐花蜜。
    有了這些佐料,槐花飯別提多香了。
    你看,準確的動詞描寫和細致形象的名詞,真是能讓我們垂涎欲滴。
    (3)看,這就是香噴噴的槐花飯。
    出示:槐花飯圖片。
    你想吃嗎?
    讀一讀,你會感覺你真的吃到了!
    把你垂涎欲滴的感覺讀出來吧!
    我們中國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這是《舌尖上的中國》介紹的蜂蜜美食,五月,還還可謂是“舌尖上的槐鄉(xiāng)”??!
    3.?槐鄉(xiāng)的孩子還真是好客。
    出示:“小朋友臨走時,槐鄉(xiāng)的孩子還會送他一大包蒸過曬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BR>    指名讀。
    如果我是這位小朋友,我一定很舍不得走。因為做一個槐鄉(xiāng)孩子一定有無窮的樂趣。
    板書:樂趣。
    4.(1)“槐鄉(xiāng)的小姑娘變得更俊俏了,她們的衣襟上別著槐花,發(fā)辮上戴著槐花,她們飄到哪里,哪里就會有一陣清香?!?BR>    指名讀。
    這一句話中,有哪幾個動詞?請用鉛筆圈出來。
    這幾個動詞中,哪個詞用得特別好。
    板書:飄。
    小姑娘為什么能“飄”呢?
    采訪:小姑娘,你的衣襟上還別著槐花,你想飄到哪里去呀?
    帶著你的美好夢想讀!
    發(fā)辮上戴著槐花的小姑娘,你頭發(fā)都有香味了,你想飄到哪里去干什么呢?
    小姑娘們,一起來飄一飄吧。
    男孩子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小子呢,衣褲的口袋里裝的是槐花,手上拿的還是槐花。他們大大咧咧的,不時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絲絲、香噴噴的,可真有口福呢?!?BR>    指名讀。
    這里有哪幾個動詞?請用鉛筆圈出來。
    點擊變紅:裝,拿,塞。
    能學一學他們的樣子嗎?
    你覺得他哪個動作表演得最傳神?
    板書:塞。
    平常我們吃飯會不會這樣塞?
    采訪一下小小子,你為什么要這樣大把大把地塞呢?
    我們一起來做做這個動作吧!
    你快樂嗎?
    讀出你的快樂!
    你開心嗎?
    讀出你的開心!
    看看你們,可真是快樂如神仙?。?BR>    男孩子們,把你們的樂讀出來吧!女孩子們閉上眼睛,你能仿佛看到什么?
    (3)槐鄉(xiāng)孩子的快樂感染著我們,讓我們也快樂地分享吧。
    出示第三小節(jié)。
    請一個女孩子讀小姑娘這一句,一個男孩子讀小小子這一句。第一句老師讀,好嗎?
    你發(fā)現(xiàn)到投影上這段文字,和書上有什么不同嗎?
    其實呀,這是老師故意改的,洋槐開花了,大家多歡喜呀!
    請一個同學讀第一句,注意是感嘆號哦!
    所有女孩子讀小姑娘這一句,所有女孩子讀小小子這一句。
    (配樂)師生共讀。
    嘗試背誦:
    這么多喜歡的句子,你能試著背出一句你最喜歡的句子嗎?
    小結(jié):槐花是槐鄉(xiāng)孩子最好的伙伴,有槐花的地方就有孩子,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槐花!
    所以,(出示,齊讀)。
    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jié),是槐鄉(xiāng)孩子的季節(jié)。
    三、意猶未盡話槐鄉(xiāng)。
    1.從那些精準的動詞,我們感受到槐鄉(xiāng)孩子的無窮樂趣。學到這里,我們也像誤入槐鄉(xiāng)的小朋友一樣,真不想離開呀。
    出示:五月,洋槐開花了!我真想。
    提示:注意用上合適的動詞哦!
    (1)生寫。
    (2)指名說。
    出示《槐鄉(xiāng)的孩子》片段。
    師范讀。
    大家是不是很感興趣呢,那就課后找來原文讀一讀吧。
    下課。
    板書:
    臥
    孩子????????飄???????樂趣。
    塞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十
    1.讓學生經(jīng)歷從具體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或者提出問題,并能從數(shù)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獲得數(shù)學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發(fā)現(xiàn)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一、情境創(chuàng)設,引入課題
    (一)情境創(chuàng)設師:我們前邊學習了如何解決問題,今天就和老師一起來復習一下本冊我們學到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情境鋪墊,解決問題:
    (一)情境一:猴子。
    1.他們先來到樹下,準備摘梨:課件呈現(xiàn)情境圖,分步呈現(xiàn)兩個已經(jīng)條件。
    2.誰來幫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沒有問題,不能解決。
    3.誰來提一下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樹上還剩幾只猴子?
    4.誰能完整地把這個問題敘述一遍?
    5.這道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幫助他們解決嗎?來,試試看!
    6.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7.指名匯報,集體講評,教師畫出線段圖并完整板書解題過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們來分桃子,課件呈現(xiàn)情境圖:分步呈現(xiàn)圖與已知條件。
    2.這個問題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看圖,得出:已知我們班27人,每人分1個桃子后,還剩4個。
    3.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引導學生提出:一籃有多少個桃子?
    4.你會解決嗎?請獨立解答。
    5.學生解答完成后,讓學生匯報,并請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畫出線段圖,并板書解答過程。
    6.小結(jié):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可對照線段圖來觀察)
    (1)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引導學生得出:相同點是:都是已知兩個條件,求一個問題,不同點是:第一題求部分,而第二題求總數(shù)。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1道題是已知整體,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減法解決;第2題是已知部分,求整體或總數(shù),所以用加法解決。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兒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課件呈現(xiàn)情境圖:
    2.你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
    3.課件呈現(xiàn)問題(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1)因為問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數(shù),而沒有問牡丹。所以,這個問題與牡丹的盆數(shù)無關,也就是說20盆牡丹是多余信息。
    (2)因為我們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學生獨立解答。而后匯報,講評。
    6.小結(jié):
    (1)如果沒有剛才那位同學的提醒,你會不會出錯呢?
    (2)我們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應該怎么辦?
    7.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1)讓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評價,不正確或不完整,教師要幫助其修改或補充。
    (2)提出問題后,學生分析,解答。
    (四)情境四:分糖。
    1.課件呈現(xiàn)情境圖:
    2.學生觀察:小明和紅紅分別有多少塊糖?紅紅還剩多少塊?小明還剩多少塊?
    3.呈現(xiàn)問題:
    (1)紅紅吃了多少塊糖?
    (2)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完成。
    (3)指名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4)如果學生沒能匯報完整,再請另外的學生補充回答出另一種。
    (5)根據(jù)結(jié)果,帶領學生再次理解“已知總數(shù)求部分”、“多余條件”。
    4.小結(jié):這個問題和前面的問題解決方法一樣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五)情境五:運梨。
    (1)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完成。
    (2)指名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3)如果學生沒能匯報完整,再請另外的學生補充回答出另一種。
    (4)前面所解決的問題結(jié)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題結(jié)果是多樣的;
    (2)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種方法,第一次運走的數(shù)量與再次運走的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教師可以舉例說明。
    5.呈現(xiàn)問題2:小平呢?
    (2)學生獨立解決。
    (3)指名匯報,交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師生共現(xiàn)給予評價。
    (六)情境六:母雞下蛋。(同數(shù)相加)
    1.課件完整呈現(xiàn)情境圖:從圖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匯報,讓學生說出思考過程,教師板書方法。
    (7)情境七:分裝雞蛋。(減去相同的數(shù))
    1.課件完整呈現(xiàn)情境圖:從圖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裝滿是什么意思?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匯報,讓學生說出思考過程,教師板書方法。(連減法、列表法、畫圈法)
    三、全課總結(jié),拓展延伸
    (一)全課總結(jié)
    1.哪個同學來說一說: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些什么?
    (二)拓展延伸
    1.課件呈現(xiàn)情境圖:(各種商品及相應的價格)從圖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理解: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來。
    3.同桌互相合作,討論交流完成。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十一
    1、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在本節(jié)課課中,張老師圍繞著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例題中的團體隊形問題、練習中的晨跑問題、家庭中的垃圾問題、照片問題、春游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了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jù)這些材料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chǎn)生了求知的欲望,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而且在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筑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梁。
    2、多樣化的解決策略。
    在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張老師始終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并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說理能力,讓學生說說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別表示什么,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3、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展示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本節(jié)課的練習即跑步問題、家庭中的垃圾問題、照片問題、春游問題由淺入深,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具有靈活性、多變性。學生根據(jù)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選擇、去優(yōu)化,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如最后的春游問題,讓學生在尋找哪一種方法更省錢的過程中,尋找到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最佳策略。這樣教學不僅給學生萌發(fā)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而且也使學生切實地體驗到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動力和信心。
    4、注意開展小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為主體,創(chuàng)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和學習氛圍。每個問題的提出,先是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討,最后再小組合作解決。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別人交流的能力。特別是最后一個旅游問題,學生一開始沒有想到買團體票,他們覺得沒有到50人,就不能買團體票,通過小組討論,他們覺得可以加兩個老師,最后又想到可以多買兩張票來湊足50個人。在小組合作中,他們的思維更開闊了,數(shù)學應用能力也更強了。
    但是,我在這里也碰到了預設與課堂生成的矛盾。我在預設中先告訴學生:老師是免票的。但上課時由于緊張,忘記告訴學生,在反饋時,學生想到可以加兩個老師,我本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就加兩個老師湊足50個人。但我想著自己的預設,就生硬地告訴學生說老師是免票的,錯過了課堂生成精彩的好機會。事后我想了一想,可以在學生說加兩個老師,贊同學生的做法后,再次提出如果老師免票的話,怎么辦?再讓學生思考。這樣整節(jié)課可能更完善。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十二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89——9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能借助所畫的示意圖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中,感受用畫示意圖的方法整理信息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體會畫圖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用畫示意圖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
    教學難點。
    掌握畫示意圖整理信息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策略的能力。
    設計理念。
    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新知的心理需求,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反思的過程中獲得知識。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
    1、提問:
    你能畫一幅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的示意圖嗎?畫畫看。
    說一說畫圖時要注意什么?
    你會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嗎?
    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有什么關系?你會用哪些關系式來表達這三者的關系?
    2、談話:剛才你們畫出了長方形的示意圖,也解答了簡單的求長方形面積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運用畫圖的策略來解決稍復雜的面積計算問題。(板書課題)。
    學生獨立解決、匯報。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題。
    2、根據(jù)示意圖分析、解決問題。
    3、反思解題過程。
    使學生明確:這是一個有關圖形面積計算的問題,如果畫個圖就可以將題意表達的更清楚了。
    (2)自主嘗試畫圖。
    要求畫出的圖能讓人更清楚地看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
    組織交流:展示自己畫的示意圖,說說是怎么畫出來的,結(jié)合示意圖說說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
    引導學生比較展示出來的示意圖,觀察這些示意圖,你覺得哪些畫的好?哪些需要改進?
    重點引導學生關注:a。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是否都作了準確的標注;b。畫的圖是否美觀清晰,有關長方形的長與寬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根據(jù)剛才的討論,修正自己畫的圖。
    看示意圖分析:要求原來花圃的面積要先求什么?根據(jù)什么條件可以求出原來花圃的寬?
    你認為解決這一類實際問題一般怎樣做?
    明確:
    理解題意畫示意圖整理信息。
    根據(jù)示意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
    學生自主閱讀。
    獨立思考、交流。
    學生嘗試畫圖、交流匯報。
    比較、改進自己的示意圖。
    學生嘗試列式計算解決問題,交流反饋解題的情況。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試一試。
    出示題目,提問:你準備用什么樣的策略解決問題?
    按要求在教材提供的圖上畫出減少的部分。
    2、想想做做第1題。
    3、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自主閱讀,
    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學生獨立畫圖,同桌檢查。
    學生嘗試列式計算解決問題并結(jié)合所列式子再說說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讓學生展示自己所畫的示意圖,再結(jié)合示意圖說明自己的解題思路。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先讓學生從自己所畫的示意圖中指出增加的部分,再讓學生結(jié)合示意圖或所列的表格說明自己的解題思路。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四、全課總結(jié)。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五、作業(yè)設計。
    六、教后反思。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十三
    設計意圖:在備課時,看到這道練習題就感覺有很多內(nèi)容可挖,可以對學生進行問題解決的完整思考過程的訓練,即“問題是什么——怎樣解決——著手解決——回過頭來看看”。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枚舉法”策略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有序、完整地思考問題,所以就把它進行了修改,作為一個例題教學。
    1.出示例題圖,如下。
    引導學生觀察圖,想一想:從圖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可以知道一共有7個人要租船;
    問我們該怎么租船。
    2.引導學生思考:有幾種不同的租船方法?
    學生回答:可以全租雙人船,要4條;
    可以全租四人船,要2條;
    可以租1條四人船,2條雙人船。
    追問: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回答:沒有了。
    3.指導列表:我們可以把這三種方法用一張表格清楚的表示出來,先請大家看一看表格每項代表什么意思,再自己填一填。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
    學生獨立嘗試,填后可同桌交流:比一比誰的填法更合理。
    反饋:比較一下下面的兩種填法,你認為誰的填法更合理,為什么?
    填法1。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
    方法一40。
    方法二02。
    方法三21。
    填法2。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
    方法一40。
    方法二21。
    方法三02。
    學生回答:填法2更合理,有規(guī)律;
    可以看出雙人船條數(shù)慢慢減少,四人船條數(shù)慢慢增加;
    這樣填不容易漏。
    想一想:還有別的合理填法嗎?
    填法3。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
    方法一02。
    方法二21。
    方法三40。
    學生回答:可以先全租雙人船,然后慢慢減少雙人船的條數(shù);
    也可以先全租四人船,然后依次減少四人船的條數(shù)。
    5.進行選擇: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你會建議大家怎么租船?為什么?
    學生回答:我會建議大家全租雙人船,因為雙人船坐著舒服;
    我會建議大家全租四人船,因為四人船只要租2條,費用便宜;
    我會建議大家租2條雙人船和1條四人船,因為可能有的人愿意坐雙人船,有的人愿意坐四人船。
    想一想:我們一般是從什么角度去考慮該怎么租船的?
    學生回答:從費用的角度。
    那我們算一算:三種租法各要付多少錢?(把表格補充完整)。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總共費用。
    方法一404×4=16(元)。
    方法二214×2+7=15(元)。
    方法三022×7=14(元)。
    現(xiàn)在,你知道該選哪種租法了嗎?
    學生回答:選第三種租法,這樣租費用最便宜。
    6.延伸:出示第2個問題“玩1個小時,每人要花多少錢?”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十四
    在本節(jié)課課中,張老師圍繞著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例題中的團體隊形問題、練習中的晨跑問題、家庭中的垃圾問題、照片問題、春游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了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jù)這些材料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chǎn)生了求知的欲望,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而且在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筑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梁。
    在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張老師始終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并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說理能力,讓學生說說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別表示什么,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本節(jié)課的練習即跑步問題、家庭中的垃圾問題、照片問題、春游問題由淺入深,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具有靈活性、多變性。學生根據(jù)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選擇、去優(yōu)化,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如最后的春游問題,讓學生在尋找哪一種方法更省錢的過程中,尋找到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最佳策略。這樣教學不僅給學生萌發(fā)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而且也使學生切實地體驗到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動力和信心。
    在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為主體,創(chuàng)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和學習氛圍。每個問題的提出,先是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討,最后再小組合作解決。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別人交流的能力。特別是最后一個旅游問題,學生一開始沒有想到買團體票,他們覺得沒有到50人,就不能買團體票,通過小組討論,他們覺得可以加兩個老師,最后又想到可以多買兩張票來湊足50個人。在小組合作中,他們的思維更開闊了,數(shù)學應用能力也更強了。
    但是,我在這里也碰到了預設與課堂生成的矛盾。我在預設中先告訴學生:老師是免票的。但上課時由于緊張,忘記告訴學生,在反饋時,學生想到可以加兩個老師,我本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就加兩個老師湊足50個人。但我想著自己的預設,就生硬地告訴學生說老師是免票的,錯過了課堂生成精彩的好機會。事后我想了一想,可以在學生說加兩個老師,贊同學生的做法后,再次提出如果老師免票的話,怎么辦?再讓學生思考。這樣整節(jié)課可能更完善。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十五
    例11是知道3頭奶牛一周的產(chǎn)奶量,求每頭奶牛一天的產(chǎn)奶量。題中“7天”這個條件通過“上周”這個詞隱藏了起來,給學生分析題意時造成一定的困難,教學中要引起重視。重點集中在解題方法的探討上,教材通過兩個學生的對話提示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要加強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引導學生用量的關系來描述解題思路。
    另外教材呈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解決問題。并且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兩個學生的思路、解題過程都沒有完全呈現(xiàn),讓學生參與完成。“做一做”也是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題目,但和例11不同的是,在解決問題中不但要用到小數(shù)除法,還要用到小數(shù)乘法,知識的綜合性更強。和例11一樣,教材也是通過學生的對話強調(diào)從量的角度來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呈現(xiàn)了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時,可以采用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如果學生獨立思考有一定困難,可以給予必要的提示,比如問學生“能一步算出每頭奶牛每天的產(chǎn)奶量嗎”,“如果不能一步算出來,那么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量關系,也可通過線段圖形象地表示出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向思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但不能要求每個同學都掌握多種解題方法,這樣會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在例題和“做一做”的教學中,重點都要落到解題方法的分析上。
    :
    1、使學生掌握有特殊數(shù)量關系的連除問題。
    2、使學生會解決有關小數(shù)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解連除應用題的兩種解題思路.。
    :從量的角度來分析數(shù)量關系。
    一、復習:口算:
    0.18÷95.2÷0.26.9÷0.31÷0。5。
    7.2÷0。728。25÷0.50。35÷0。57.4÷0.1。
    二、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那么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索。
    1、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嘗試分析數(shù)量關系。
    2、問:這題能一步算出最后結(jié)果嗎?
    3、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4、請學生在小組內(nèi)談談自己的想法。
    5、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方法一:220.5÷7=31.5(千克),31.5÷3=10.5(千克)。
    方法二:220.5÷3=73.5(千克),73.5÷7=10.5(千克)。
    方法三:220.5÷(3×7)=10.5(千克)。
    請同學說一說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6、觀察對比: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四、應用小數(shù)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做一做。
    (1)先讓學生獨立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根據(jù)小明的提示列式計算。
    (因為付錢時,一種情況付到角,另一種情況付到分,由于本題的單價是2.50元,所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本題要求保留兩位小數(shù)。
    (3)提問:每一步在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應該怎樣計算?
    4、小結(jié):一般情況下,遇到除不盡的情況通常保留一位、兩位或三位小數(shù)。解決問題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以及實際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五、教學總結(jié):。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有沒有問題跟老師或同學交流?
    2、出一道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題考考同桌。
    六、作業(yè)設計:練習六1-5題。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十六
    1、讓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能根據(jù)問題的特點確合理的解題步驟,學會正確解答這類問題。
    2、讓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信心。
    教學重、難點:
    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播放《曹沖稱象》錄像,感受策略。
    一、引入。
    1、剛才課前我們一起看了《曹沖稱象》的故事。最后是誰幫曹操解決了問題。
    (曹沖)曹沖真了不起啊!曹沖是用什么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的?(生答)。
    2、師:石塊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把大象替換了石塊,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稱出來了。
    3、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用“替換”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板書:替換)。
    二、展開。
    1、出示例1。
    2、那老師把剛才題目中的條件換一下: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
    (1)師: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每個同學有作業(yè)紙,請同學們自己先畫一畫,畫出替換過程,并計算出來。
    (2)指名上臺展示并講述。
    過渡:同學們都很棒!老師再把題目換一下,好嗎?
    3、出示“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160毫升”。
    (1)師:現(xiàn)在我們可不可以用替換的方法了?(上課時有的說可以,也有人說不可以)。
    (2)請小組討論一下怎樣替換?小組討論時注意這幾個問題(手指屏幕)生讀。
    (3)小組匯報。(生答時演示過程)。
    三、課堂練習。
    1、過渡:我們班的洪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用剛才學過的知識來幫忙解決。
    (1)出示題目。
    (2)師:同學們先再作業(yè)紙上自己做做看。
    (3)指名匯報。(找不同做法的學生匯報)。
    (1)出示題目。
    他們進了公園,來到水上樂園,其中有40人去劃船。
    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各坐幾人?
    (2)左邊三組完成第一個問,右邊三組完成第二個問。
    (3)指名匯報。
    3、過渡: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種替換的現(xiàn)象。
    (1)播放視頻。(生活的替換現(xiàn)象)。
    (2)老師真心希望同學們能用智慧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并能靈活運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在最后我播放了一段視頻,是讓學生了解在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替換現(xiàn)象。]。
    四、全課總結(jié)師:那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綜合實踐。
    過渡:最后老師留給同學們一個綜合實踐題,課后想一想。
    蘇果超市用3個空啤酒瓶可以換一瓶啤酒。
    王叔叔買了12瓶啤酒,他最多能喝到多少瓶啤酒?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有條理的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獲得問題的答案。
    2、溝通“一一列舉”和“列表”兩種策略的聯(lián)系,通過列表,幫助學生養(yǎng)成有序列舉的習慣。3、在學生感受這一策略的特點和價值的同時,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同學們,以前我們曾學過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好的策略可以幫助我們順利地解決問題,今天這堂課,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策略,這種策略和以前學習的策略還有很大的關系呢!
    二、教學例1。
    1、導語:我們來看看第一個問題。
    出示:園藝工人用6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花圃,他是怎樣圍的?
    (1)師:你可以算一算,或者畫一畫。寫好后和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學生匯報板書:長(m)2,寬(m)1。
    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和他想得一樣的同學請舉手。
    小結(jié):看來這個花圃只有一種圍法。
    2、導語: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花圃:
    (1)師:長和寬都有哪些情況?請你思考之后寫在作業(yè)紙上。
    (2)學生匯報板書:長(m)43,寬(m)12。
    師:你有幾種圍法?你呢?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圍法?看來我們已經(jīng)找全了答案。(板書:全)。
    小結(jié):第一個花圃,我們找到了1種圍法,第二個花圃,我們找到兩種不同的圍法,像這樣把符合要求的答案一一的找出來,這種方法叫做一一列舉,(板書:一一列舉),“一一列舉”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策略。
    3、導語:下面請同學們用這個策略來解決一個問題。
    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有幾種不同的圍法?
    (1)請你思考之后,把不同的圍法一一列舉到第一張表格上。
    (2)學生匯報(投影展示三張作業(yè)紙:不全、全而無序、全而有序)。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十八
    教學內(nèi)容:
    解決問題(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53、54頁的內(nèi)容)。
    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五單元“混合運算”中的內(nèi)容。本單元學生將系統(tǒng)學習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主要是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用相關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好本單元的相關知識,將是學生在第二學段學習兩步以上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本節(jié)課教學需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較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問題,其掌握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后續(xù)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教材用烤面包的情境提供了現(xiàn)實素材。目的是使學生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同時結(jié)合已知條件分析問題,為列式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但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需要兩步才能解決的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由于信息的復雜性,學生在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于分析的作用,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四能”,體會到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利用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
    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并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設計理念。
    1.《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體,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fā)展?!彼栽诒竟?jié)課的教學中將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教師進行啟發(fā)性的講授、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jié)果?!痹诶斫忸}意和分析解答環(huán)節(jié)將采用直觀演示的教學方法,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
    3.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評價不僅會關注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更會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和變化,將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進課堂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導入新課。
    1.根據(jù)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小明有20元錢,買鋼筆用去10元。
    2.要解決下面的問題需要哪些信息?
    每個面包多少錢?
    3.師:同學們的數(shù)學感覺真好!能從日常生活中準確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數(shù)學問題。下面老師要帶大家去逛一逛面包店,又有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和解決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為基礎,鋪墊孕伏的過程就是喚醒舊知的過程,為探究新知做好知識和思維上的準備。)。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情境圖,理解題意。
    師: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問題是什么?
    師:今天的信息有點復雜,為了幫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題意,請出我們的小助手“色條圖”來幫忙吧!
    師:怎樣在“色條圖”上表示出這些信息和問題呢?
    學生獨立思考:在“色條圖”上表示出信息和問題。
    展示交流:為什么這樣表示?
    (設計意圖:借助“色條圖”這一直觀圖形幫助學生理解比較復雜的信息,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學生在表示和交流的過程中也就理解了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為解決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
    師:想一想,該怎么解答呢?
    學生嘗試解答。
    師:怎樣檢驗結(jié)果是否正確呢?
    (設計意圖:好的教學活動,應是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和諧統(tǒng)一。實行啟發(fā)式教學有助于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不僅引導學生解決出問題,還滲透了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對比與小結(jié)。
    師:比較一下我們以前解決過的問題和今天解決的問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師:我們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才解決出了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讓學生理解這類問題的結(jié)構(gòu),學會找出中間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題。
    2.完成教科書第54頁“做一做”。
    (設計意圖:力圖體現(xiàn)練習的層次性,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四、全課總結(jié)。
    師:今天我們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我們是怎樣解決的?你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及時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及學習過程,初步建立數(shù)學模型。同時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和體會。)。
    板書設計:
    知道了什么?
    怎樣解答?
    (2)還要烤幾次?=6(次)。
    54÷9=6(次)。
    解答正確嗎?
    答:剩下的還要烤6次。
    教學反思:
    1.重視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只進行啟發(fā)性的講授、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滲透了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引導學生借助幾何直觀描述和分析問題。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評價不僅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成果,更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和變化。體現(xiàn)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篇十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春天輕輕悄悄地又來了。小朋友說說,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樣的?
    師:你們的春天真美!汪老師眼中的春天是生機勃勃,百花爭艷。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師在黑板上先擺一朵花。
    師:瞧!黑板上現(xiàn)在就開了一朵花!這朵花有幾片花瓣呢?
    生:5片。
    (板書:5)。
    師:老師再來擺幾朵!
    (2)師在第二行擺2朵。
    師:看,第二行我擺了幾朵花呢?
    生:2朵。
    師:第二行用了幾片花瓣呢?
    生:10片。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擺一朵花用5片花瓣,擺兩朵花要用2個5片,就是10片。
    師:2個5片是10片。(板書:2個5)。
    師:10和5比,10是5的幾倍呢?
    生:2倍。
    師: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個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個)。
    師:說得真好!誰再來試一試呢?
    (板書:10是5的2倍)。
    (請3~4個學生回答)。
    (3)學生擺花。
    師:如果老師給你們15片花瓣,這樣的花你能擺幾朵呢?
    生:3朵。
    師:是嗎?我們同桌合作擺一擺。
    師:15片花瓣這樣的花你們擺了幾朵?
    生:3朵。
    師:沒擺之前你們?yōu)槭裁纯炀椭朗?朵呢?
    生:3個5片,就是15片。
    (板書:3個5)。
    師:15和5比,你也能這么說嗎?
    生:15是5的3倍。
    師:你真是聰明,誰還能再來說一說呢?
    (請個學生回答)(齊說)。
    師:那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為15里面有3個5,所以15是5的3倍。
    (4)練習。
    師:15和5比,15是5的3倍。35和7比,35里面有個7,35是7的()倍;
    師:全體男同學來回答,28里面有()個4,28是4的()倍。
    (5)學生擺花。
    師:如果我有20片花瓣擺花,說說這樣的花我能擺幾朵呢?
    生:4朵。
    師:你是怎么想的???
    預測1:
    生:因為4個5是20,所以是4朵。
    (板書:4個5)。
    預測2:
    師: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因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師:現(xiàn)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幾倍,你能列算式嗎?在草紙上寫一寫。
    (5)教學除法算式。
    20÷5=4。
    師:我請一位同學說說算式是怎么寫的。
    師:你們都是這么寫的嗎?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個5;20是5的4倍!
    師:真行!誰能把這兩句話完整又流利地說一說!
    (3~4個)。
    師小結(jié):求20是5的幾倍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
    師:這里汪老師還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單位名稱,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寫。
    師: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寫在草稿紙上)。
    生:15÷5=3。
    師:這個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個人)。
    師:真不錯!看來求10是5的幾倍沒問題了吧!我們一起來列算式!
    (板書:10÷5=2)。
    師:同桌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師:我想聽聽你們怎么說的,可以嗎?
    (5)小結(jié)。
    師:同學們,像這樣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倍數(shù)問題,我們通常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下面跟隨汪老師走進生活,去找找生活中這樣的數(shù)學問題,去解決這樣的數(shù)學問題。
    (板書: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3、嘗試運用,解決數(shù)學問題。
    (1)師:春天可是個鍛煉身體的好季節(jié)。
    電腦出示運動圖片。
    師:瞧!這里可真熱鬧!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師:跑步有幾人呢?拔河的有幾人?
    師:那么拔河的人數(shù)是跑步的幾倍呢?誰來說一說?
    生:4倍。
    師:怎么列算式呢?
    學生列式:16÷4=4。
    師:誰來說說這個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個4,16是4的4倍。
    師:越說越好了!
    (2)師:操場的這里也很熱鬧,你都看見了什么???
    師:數(shù)一數(shù),丟手絹的有幾人,唱歌的有幾人呢?
    師:丟手絹的人數(shù)是唱歌的幾倍?
    師:草稿紙上列出算式。
    師:異口同聲告訴我算式。
    師:這里有兩個8,除號前的8表示什么?除號后的8表示什么?
    師:解釋得很清楚,求丟手絹的人數(shù)是唱歌的幾倍,列式時就得是丟手絹的人數(shù)去除以唱歌的人數(shù)。
    三、鞏固練習。
    1、師:我們身邊的倍數(shù)問題還有很多,看!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發(fā)現(xiàn)了知道了什么?
    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一個有關倍數(shù)的數(shù)學問題嗎?
    師:聽清楚了嗎?好,誰愿意再來說一說!
    師:在草稿紙上列出算式。
    2、統(tǒng)計圖中的數(shù)學問題。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嗎?認識嗎?
    生:統(tǒng)計圖。
    師:我也發(fā)現(xiàn)了,你們看!
    小結(jié):同樣一張統(tǒng)計圖,但隨著同學們知識的增長,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圖中還有倍數(shù)關系。
    3、師:好,下面咱們走出校園到郊外去看看!
    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數(shù)學問題呢?
    師:同學們不僅問題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錯,所以送你們幾個燦爛的笑臉。
    4、涂一涂,涂出倍數(shù)關系。
    師:白色的笑臉有幾個?
    師:下面拿出準備好的兩支水彩筆,在笑臉上涂一涂,涂出倍數(shù)關系。
    學生涂色。
    師:紅色的笑臉有幾個?綠色的笑臉有幾個?他們存在什么倍數(shù)關系呢?
    四、拓展延伸。
    1、師: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啊?
    生:4倍。
    師:這么快怎么知道的???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去年媽媽的歲數(shù)是小朋友的幾倍呢?
    生:7倍。
    師:你怎么算出來的呢?
    3、師:在美好的春天,聽著同學們這么精彩的發(fā)言,我感到特別的溫暖。希望同學們趁著好季節(jié)多出去走走,去發(fā)現(xiàn)更多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