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范文(22篇)

字號: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為進步做好準備。常見的歷史誤解有哪些,如何正確看待歷史事件?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一
    今天我們學校一起去天文館參觀。
    老師給我們發(fā)了票,我們先去a館,再去b館。
    到了a館的一個廳,里面有好多關于太陽、月亮、星星的照片,老師把每一張照片的意思都給我們講了。我們又去了一個館,里面有一些我們上去可以照照片的,還有好多關于星球的圖畫和講解。
    然后我們到了b館,里面有好多可以體驗的活動,有我們可以看的望遠鏡也有挑戰(zhàn)島。還有一些隕石,最后我們去玩了一個關于星球的滑滑梯。
    到了外面,我們要集合了。我覺得今天好開心呀!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二
    廣東流行一句話:不到鎮(zhèn)海樓不算到廣州。吃過早飯,顧不得一夜坐火車的疲憊,我和媽媽就來到了位于廣州火車站附近的越秀公園。孫中山紀念碑,五羊石像,廣州博物館都在這里,而著名的鎮(zhèn)海樓就位于公園內的越秀山上。
    鎮(zhèn)海樓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巍峨壯觀,登樓眺望,遠處珠江水滾滾,船帆點點,近處高樓大廈,綠樹紅花,羊城美景盡收眼底,所以被稱為五嶺以南第一樓,自清代以來,一直名列“羊城八景”之一。此外,鎮(zhèn)海樓不僅僅是觀景樓,還是防止外敵倭寇侵擾的重要工事,環(huán)繞鎮(zhèn)海樓周圍修建的明代和清代的城墻,見證了這一切,城墻上有射擊口,瞭望口,炮臺遺跡,都見證了廣州人民抗擊外來侵略者的豐功偉績,鎮(zhèn)海樓正是取名“雄鎮(zhèn)海疆”之內涵。
    廣州博物館讓我看到了很多從未見到的東西,更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里面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內容。同學們,如果你們有時間一定也要多來看看呀!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三
    星期五,學校發(fā)給我們學生每人一張優(yōu)惠券,是讓我們去英德博物館觀看世界級的珍稀動物標本。
    星期天下午,我和媽媽坐我爸爸的汽車去。十分鐘后我們抵達了博物館。來自:作文大全我們馬上走進博物館的大門。我就看到了墻上掛著一幅幅世界級的保護動物的圖片。那些圖片給我們介紹了:非洲的長頸鹿、中國的大熊貓、美國的棉尾兔、俄國的頸冠峰鳥、還有金絲猴、梅花鹿……,在圖片下面擺著一個大玻璃箱,我走近一看,玻璃箱里居然有一只活生生的大海龜。它正在睡覺,它睡覺的時候它的大腿會動。它的身上有一個硬硬外殼,好像給自己穿上了一件厚厚的鎧甲,沒有人能夠攻擊它。據(jù)說大海龜厲害的是嘴巴。一旦你惹惱了它,它就會用那大大的嘴巴咬住你。可是,它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你。你看,它現(xiàn)在不是非常安靜地躺在玻璃箱里嗎?大海龜剛剛醒來,我就看看它,它好像對我說:“我非常快樂,我已經(jīng)活12017年了。”然后我們來到百獸屋,屋里有我從來都沒見過的各種獸類,特別是威武的老虎,我走到老虎的前方它就大哄一聲,好像對我說:“我是美洲虎,是生長在南美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我生活在靠近河流的熱帶魚鱗的深處。我們通常在黎明或黃昏是捕食。我們穿性在密林中,身上的斑紋不容易被獵物發(fā)現(xiàn)。我們是游泳能手,能在水里捕魚,甚至捕食鱷魚。我們還能爬樹,捕食猴子和好睡覺的樹懶呢!
    ”最后我們來到第二樓,東西也真多呀!
    有讓人覺得可怕的巨蟒,艷麗的小青蛇,怪異的變色龍,不少奇形怪狀的小海螺……我看得眼花繚亂,簡直不知道往哪里看才好。
    這個星期天讓我過得非常開心,這次去參觀博物館,讓我看到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動物,讓我大開眼界。讓我認識了許多以前我不知道的小動物。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小動物,這樣才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美麗呀!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四
    暑假我們終于來到武漢,聽說這里的湖北省博物館藏有著名的“越王勾踐劍”,我在車上不停的催促爸爸,真的好想早點一睹世界級文物瑰寶的風采。
    跨進大門,我被一座壯觀的主殿深深的吸引住了,它雖然不像紫禁城那樣金碧輝煌,但是散發(fā)出了獨特的文化氣息,這是綜合展館,右邊是編鐘館,而左邊則是楚文化館,三座雄偉的建筑屹立在眼前,讓人賞心悅目。
    進入綜合展館,我眼前一亮,現(xiàn)代化的設施一應俱全有大廳,咨詢臺,還有好多阿姨在為我們服務……真是“古”“今”結合,二到四樓是展館,我最喜歡瓷器和青銅展館了,聚光燈下一排排碟形、碗型的瓷器十分奪目。它們表達了古代人的情感,是文化的結晶,瓷器里要數(shù)青花瓷最漂亮了,要是能有一個青花瓷擺在家里,那就沒的說了!
    青銅器做的精美絕倫,還展出了我最喜愛的“越王勾踐劍”,它經(jīng)過了幾千年風風雨雨,仍然那樣鋒利,寒光刺骨,劍面光滑無痕,想當年,越王勾踐拿著這把劍殺敵無數(shù)、削鐵如泥、所向披靡。它真的那么鋒利嗎?我真想穿越時光的隧道,回到當年,看看這把劍到底多么鋒利。
    為了讓我了解更多的知識,爸爸媽媽經(jīng)常帶我去旅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蔽移诖乱淮尉视腥さ挠斡[。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五
    暑假的周末,爸爸媽媽都休息,他們拉我一起商量炎炎夏日里去哪里游玩,既能避暑又能寓教于樂的。于是我們上網(wǎng)“百度”,最終選定了沒有去過的上海玻璃博物館。
    第二天,我和爸爸媽媽起了個早,備好防曬降溫的必需品,向博物館出發(fā)。經(jīng)過了步行、換車,我們終于到達上海玻璃博物館。
    我們來到博物館售票大廳,我被博物館簡介給怔住了:這個工業(yè)設計色彩濃厚的博物館,在建成之初就被cnn旗下網(wǎng)站評為“中國三大最不容錯過的博物館”之一,可以和威尼斯的玻璃博物館相媲美。哇~心想:“里面一定有不少驚喜等著我吧”。我拉著爸媽的手迫不及待地往里走。
    我們先參觀了玻璃陳列館,里面有許多五顏六色、形態(tài)各異的玻璃制品,有古代的、現(xiàn)代的、工業(yè)的、藝術的,每一件都是藝術珍品,我和爸爸媽媽都看得眼花繚亂、愛不釋手。
    其中,有件很特別的作品,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它本來叫做“天使在等待”,遠看它就像兩只巨大的翅膀,走近仔細一瞧,原來這對翅膀是由幾百根玻璃細管粘成的,可惜其中的一只翅膀被一個調皮的男孩弄壞了,所以現(xiàn)在作者又將它改名為“折”。案發(fā)時間和原因都在電視機上滾動播出。我想:“這是在警示參觀者,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要遵守博物館的參觀秩序,愛護每一件展品。大人要管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學會尊重藝術品,保持良好的教養(yǎng)”。
    接著,我們去了玻璃迷宮,踏上臺階進入入口,感覺自己身陷玻璃迷霧中,能看到好幾個自己。我和爸爸媽媽拿著工作人員發(fā)的闖關游戲卡(卡上有8個不同形狀圖形,要求全部敲章集齊,即可通關)。一路上我?guī)ьI爸爸媽媽在里面兜兜轉轉摸摸看看,終于集齊了所有的8個章,獲得了迷宮闖關達人的獎狀。爸爸媽媽夸我:“頭不暈厲害的”。
    隨后,我和爸爸媽媽一同來到專為小朋友打造的兒童專題類博物館。進館后,我拿到了一本任務冊和掛脖子上的筆,上面要找到26個字母和若干東西,我拉著爸爸媽媽一同大開腦洞開始探索之旅。我們睜大眼睛,一邊看展品,一邊仔細尋找字母,有的在萬花筒的圖像里,有的在展品的肚子里。我無比認真地完成了任務冊,來到服務臺換取了一個可愛小獎品。
    玻璃博物館果然名副其實??!帶給我很多驚喜!通過參觀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來之不易的,需要我們付出辛勤的勞動,懂得珍惜愛護它。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六
    今天,我們去參觀滿族博物館,我?guī)е淇斓男那樘ど狭寺贸獭?BR>    到了博物館后,我們先去參觀五樓。
    到了五樓,最吸引我的還是那三位古代皇帝的仿真模型。分別是乾隆皇帝,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出生在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他二十五歲繼皇位,在位有六十年之久,享年八十九歲。乾隆皇帝是中國有文字歷史以來,最高壽的皇帝。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政令寬嚴相濟,還設四旗廳堂來掌管民事。豐寧縣也是乾隆皇帝建立起來的。
    再說順治皇帝,生于盛京(今沈陽),六歲就繼位,十四歲就努力融通滿漢民族關系,曾兩次北巡途徑豐寧縣境,是一位好皇帝。
    最后說康熙皇帝,他在順浩十一年年)生于北京,八歲繼位??滴跏乔宕钣羞h見,高尚廉政,勤于政務,他還通曉滿漢語言,文字和自然科學。他曾十多次北巡,路徑豐寧其地,并有詩作記其世,也是一位受人愛戴的好皇帝。
    這些皇帝在歷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他們都是不可一世的好皇帝。正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歷史上許多精彩的故事,正因為有了他們,才使我們了解了古代貴人們的生活,為歷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參觀了五樓,我們又去四樓參觀。
    四樓講的是一些知青的故事,最讓我敬佩的是閻秀峰和齊桂榮。閻秀峰和許多老知青一比,他在風雪壩上干了十六年,不怕辛苦不怕累,而在閻秀峰的心目中,在他的第二個故鄉(xiāng)時的生活和第二故鄉(xiāng)在他心中的分量,已經(jīng)遠遠的超過生他養(yǎng)他的金溝屯老家。他的宗旨是:為第二故鄉(xiāng)插上騰飛的翅膀。
    接著說齊桂榮。齊桂榮原本擁有秘書這個工作,但她放棄了這樣優(yōu)厚的待遇和一個來之不易的鐵飯碗,為了老百姓,她在村里當上了大隊黨委書記。村里人很愛戴她,有大事小事都找她來辦。
    這些優(yōu)秀的知青太讓我敬佩了,他們?yōu)榱俗鎳?,為了人民,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把一切都奉獻給了人民。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像他們一樣的人,他們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又到了二樓。
    這里的每一件物品,無一件不展示出滿族人的智慧和勤勞,這都是他們的心血之作。
    這次博物館之旅給我?guī)砹嗽S多知識,使我知道了許多關于祖國和滿族的知識,收獲了許多。這次我只參觀一半,實在沒看夠,我真希望可以再去參觀幾次!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七
    期待已久的暑假終于到來了,我要去大上海博物館的計劃要實現(xiàn)啦。
    我迫不及待的從安檢口進入,爸爸帶著我找到了導航圖,清晰的了解到上海博物館真大啊,陳列面積有120xx平方米。它分四層,一樓為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二樓為中國古代陶瓷館,三樓為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璽印館,四樓為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歷代錢幣館、中國明清家具館、中國少數(shù)民族工藝館和中國明清家具館。
    爸爸帶著我首先去租了一個解說器,我們進入了青銅館。這里的青銅器很多啊,大的,小的,方的,圓的。解說器說從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等各個時期的青銅器都藏有。忽然,我眼前一亮,難道這就是“尋寶記”中說到的鎮(zhèn)館之寶“大克鼎”嗎?沒錯,解說器說,現(xiàn)存西周青銅器中第二大器“大克鼎”是于1890年在陜西扶風出土,重201.5公斤。最為珍貴的是它內腹壁鑄銘文290個字,記載了大貴族頌揚其祖先師華父輔助周王的功德、周夷王賞賜他命服、土地及奴隸等史實。太偉大了!我驚嘆古人的智慧與造詣。
    接著我們來到了陶瓷館,我邊走邊聽解說,造型各異的陶瓷讓我目不暇接,最吸引眼球的“唐三彩”讓我停了下來,聽解說道,以前的唐三彩主要是作為陪葬品,以馬的形象最為生動,而駱駝也很常見。眼前的這尊駱駝馱著貨物,在行進中仰首嘶鳴,兩只駝峰左右分開,這形象的特征,被永恒地保留下來。
    我們又細細地游看了古色古香的明清家具館,充滿民族色彩的少數(shù)民族館......這些展示我們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窗口,讓我受益匪淺。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從大上海博物館,我了解到了我們祖國的博大,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我愛上海博物館!
    太陽慢慢地從東方的地平線上緩緩升起,快樂的一天又重新開始了!今天我們要去博物館參觀,看看我們國家燦爛而又輝煌的歷史文化和文物!
    上海博物館是中國四大博物館之一。它的規(guī)模非常大。它總體分成十多個館,有古代家具館,有暫得樓陶瓷珍藏,還有民族風俗館······等等。
    首先我們去的是青銅器館。其中有一個鎮(zhèn)館之寶,叫大克鼎。它的模樣有一莊嚴的感覺。兩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由于時間的流逝,再加上長時間被埋在土里的緣故,給它增添了一絲銅綠,加上了一抹古老悠久的味道,更是給人增添一種神秘的感覺!這個館里還有許多青銅器,讓我們眼花繚亂。
    最后我們去了古代玉器館。古人把玉器看得最重。以配玉的顏色、硬度、品種來看這個人的地位。他們認為玉是人與神溝通的神器,甚至認為食玉能益壽成仙,所以玉器件件都雕刻的精美華麗。其中有一件玉如意特別漂亮。這件玉如意通體雪白,白得就像日曲卡雪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兩頭的花紋雕刻得非常精美,讓人不禁停下腳步來細細觀看這件簡直讓人贊不絕口的工藝品。
    太陽就要落山了,把最后一抹陽光灑下來,穿過窗戶。我們也結束了一次愉快的博物館之旅。下一次我還要去博物館,去看看那些沒有去過的館,去了解我們國家歷史文化,去看看我們國家歷史保護文物。
    這真是一次愉快而又有趣的博物館之旅呀!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八
    今天,我們去參觀楊凌博物館,它包括有昆蟲館、植物館、土壤館、蝴蝶園、動物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昆蟲館。
    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只巨大的螞蟻模型,它背上背著蟻卵,還有兩只從蛋里爬出來的小螞蟻,非常可愛。再往里走,還見到了許多我沒見過的昆蟲??萑~蝶停在樹枝上,根本分不出哪是樹葉,哪是它。我還知道了蜻蜓點水,原來是蜻蜓在水上產(chǎn)卵。再往里走就到了蝴蝶區(qū),我被美麗的蝴蝶吸引住了,它們色彩斑斕,看著它們就好像看到了瀾滄江邊的蝴蝶匯一樣。
    在蝴蝶區(qū)里,我不僅看到了許多從未見過的昆蟲,而且也學到了許多知識,我還知道了怎么區(qū)分蝴蝶和飛蛾。接下來,我們去了蝴蝶園,蝴蝶園里的蝴蝶真多呀,走著走著,忽然一只鳳尾蝶落在了我的手上,我的手輕輕一動,它就飛走了。
    接下來,我們又參觀了其它幾個館,每個館里都有一些新奇的東西,我在這里學到了許多知識,真希望以后能常來。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九
    “到了!到了!”我們新聞3班的同學興奮地叫著。自上個星期老師告訴我要去博物館至今我已等了整整一個星期,今天我終于如愿以償了。
    老遠,就能看見一座獨特的建筑——古代的印紋陶器器形,陶紅色的外墻面、藍幽幽的玻璃窗透著一股濃厚的陶瓷文化氣息。再走近些,由書法家啟功所寫的“蕭山博物館”五個紅色大字印入我們的眼簾。
    博物館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他們都想到里面一飽眼福。我也迫不及待想進去?!笆捝讲┪镳^新館成立于20--年,文物有4千余件,國家文物1700件。包括陶瓷,書畫,金屬,玉石……其中陶器最多?!崩蠋熃榻B說,“下面,我們要跟著解說員一起去參觀陶器館和名人館?!?BR>    我們跟著解說員先來到陶器館,解說員介紹蕭山是中國瓷器發(fā)源地之一,有一個完整的陶瓷發(fā)展過程。蕭山先民從新石器時代早期燒造軟陶,歷經(jīng)秦、漢,直到成就兩晉南朝越窯青瓷輝煌的整個歷程,整個過程表現(xiàn)了蕭山人民的勇敢和善于創(chuàng)造的特點。后來解說員帶我們到“燒制工藝”這個景點去看,她說:“做陶瓷要經(jīng)過這幾個程序:采泥、陶洗、石展、羼砂、作胚、修胚、曬干、裝窯、投柴,出窯?!?BR>    大約半小時過去了,我們要去參觀名人館了。名人館里精心展出了許多名人的蠟像:有臥薪嘗膽的勾踐,有民族英雄葛云飛,有歷史演義作家蔡東藩,還有“蕭山相國”朱鳳標等。這一些蠟像惟妙惟肖,跟真人一般。
    接下來,我們自由參觀博物館。我先到錢幣展廳去參觀,我看見了許許多多的古錢幣,令我眼花繚亂,有金條,有銀錠,還有銀元寶。后來,我們又到多媒體廳去參觀,廳里主要運用了幻影成像,虛擬制陶、火焰跟蹤等多媒體技術,能讓人在虛擬的制陶中感到歡樂。我好奇地摸住那根圓柱,圖畫里面的泥巴漸漸地變細,變長,不一會兒,一個陶瓷成形了。
    十一點了,該是離館的時候了,但我仍有些留戀。今天的收獲真不小,在這里我免費做一趟穿越千年的陶瓷文化之旅。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十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春游,去游覽久負盛名的南京博物院。當我們到達中山東路,就一眼就看到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寬闊的廣場、多彩的琉璃瓦、曲線優(yōu)美的飛檐,彰顯了皇家的氣勢和厚重的歷史文化。
    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院內廣場,旁邊樹立著景點分布圖和具體介紹。近前一看,眼花繚亂、內容豐富,按照“一院六館”的格局,設有歷史館、特展館、數(shù)字館、藝術館、非遺館、民國館。通過介紹,我們懷著一顆急迫的心情直奔藝術館,去飽覽藝術的天堂。藝術館會不定期的展出各個時期的特色書畫,首先進入眼簾的是吳為山雕塑館,位于藝術館的第一層。館內有形神兼?zhèn)涞乃氖嘧鸬裣瘛_@里有吳為山先生精心創(chuàng)作的'名人雕像,梅蘭芳、徐悲鴻、阿炳等等。看著阿炳,仿佛見到了真人一樣,瘦小柔弱、微彎身軀,手握著一把二胡,正深情的拉奏著那流傳于世的二泉印月,曲緩樂美、沁入心田,我們被他的神態(tài)深深的陶醉了。
    穿梭,置身民國街頭的錯覺。雖然陳舊笨拙,卻又格外真實。不知不覺中,我們又游覽了特展館、數(shù)字館等,領略了當今最新的信息化技術所帶來的科技風采。
    整個半天時間,一晃而過,仿佛進行了一次歷史的穿越,在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的同時,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和悠久文化,也激發(fā)我們努力學習、為國爭光的責任意識。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十一
    今天下午,老師帶領我們走進了海軍的歷史,參觀了海軍博物館。海軍博物館分為三個場所:貝殼館、兵器館和海軍歷史館。
    我們先參觀了貝殼館。各式各樣的貝殼展現(xiàn)在眼前,它們有的像潔白的羅扇,有的像鮮紅的蝸牛殼,還有的像小喇叭。接著我們又參觀了兵器館。水雷、魚雷、深水彈、靶機、海鷹號……哇!這里簡直像個兵器的天堂,玲瑯滿目的兵器讓人目不暇接。我最喜歡一百三十厘米口徑的火炮,威力無窮??!
    最后我們又參觀了海軍歷史館,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場館。海戰(zhàn)歷史分為三個時代:古代、近代和現(xiàn)代,讓時光倒流吧。古代,船的動力轉向都是靠船槳的,因為當時科技不發(fā)達,大多數(shù)攻擊方式為撞擊。講解員講的非常生動有趣,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仿佛身臨其境。近代,船只擁有了帆、舵和火炮。記得有一艘軍艦火炮多的足以把敵人嚇破膽,但它的樓梯也多的可以嚇死人了。哇哈哈……現(xiàn)代的戰(zhàn)艦,雷達、機槍、衛(wèi)星地位系統(tǒng)等等,設備齊全,應有盡有,那真是今非昔比了。不過現(xiàn)代戰(zhàn)艦改良了,連救生艇也更加精致了。
    參觀完所有的場館,大家還是意猶未盡,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海軍博物館。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將來中國海軍力量一定會更強大的。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十二
    8月19日上午,班主任郭老師帶領著我們一行人來到位于人民廣場的上海博物館,開展戶外社會實踐活動。那天天氣十分炎熱,遠遠就見參觀者頂著烈日排著一條長龍,我們再沿著長龍隊伍挨在最后一個。大家興味盎然,一邊聊著暑假的話題,一邊腳步一點一點往前移,一點也不覺焦急。大約過了30多分鐘我們就進館了。
    剛一進館,一陣名為歷史的氣息便迎面撲來。我們目不暇接的欣賞著館內的文物,那一幅幅如行云流水般的字畫;那一枚枚來自世界各地的錢幣;那一件件做工精美的青銅器;那一塊塊凝如羊脂似的玉石;那一身身帶有民族風情的服飾……都無一不讓我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如:走進繪畫館。我們立刻就從一幅幅圖畫中,感受到中國繪畫所包涵的深厚的傳統(tǒng)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造型藝術,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我以前只知道國畫最出名的是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參觀了繪畫館之后,我才知道其實還有院體畫、文人畫、丹青、寫意等。又如:在書法館,從甲骨文看起,金文、秦小篆、隸書、草書、到楷書的書法。展出的作品展示了中國文字形態(tài)的演變過程,以及人們在記錄書寫這些文字時對美的探索。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要數(shù)二樓的中國古代陶瓷館了。陶瓷是我們生活中接觸最多的物品之一。展館從新石器時代原始先民從泥土制作的器物到商代出現(xiàn)原始的瓷器、到東漢前期的青瓷、隋唐以后的白瓷、到13世紀的黑釉、青白釉和彩瓷,以及后來元代又有景德鎮(zhèn)的成熟的青花瓷,再到了明、清景德鎮(zhèn)不斷有名品迭出成為舉世公認的“瓷都”。那時景德鎮(zhèn)是中國制瓷業(yè)的中心,制作了五光十色的各種彩色釉器。看了陶瓷的展覽,我們不僅欣賞了古代各時期的珍品,還了解了一些原本不太知道的知識,如陶器的主要制作方法啊,瓷器與陶器的區(qū)別啊,唐三彩的工藝啊,還看到了整個燒窯過程的模型。從主要瓷器的品種簡介和實物觀賞,真的使自己獲益匪淺。
    參觀接近尾聲,大家都十分留戀。走出上海博物館,灑下的陽光映襯著大家的笑容,我們師生十人的身影則定格在了博物館門前的那張合影上。大家心中卻感慨無限:從捐贈墻上那一位位捐贈者的姓名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無數(shù)海內外華人的一片片愛國之心。那一刻,我們下定決心,好好學習文化知識,長大后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十三
    那天,我和爸爸媽媽踏進了博物館的大門,在那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幢三層樓的門,上面寫著“鴉片戰(zhàn)爭博物館”,走進大廳,陳列柜里擺了很多東西,有大炮、大刀、長矛、洋槍和洋炮,我看得眼花繚亂。接著就看到了林則徐紀念碑。林則徐是福建人,清朝時的一個大人物,著名的“虎門銷煙”就是他組織和指揮的。是我們的民族英雄。離開林則徐紀念碑往左走,就到了銷煙池,銷煙池有兩個,呈方形,比游泳池小一些,池子旁邊有一涵洞,通向大海。爸爸好像說過,別看池子不起眼,一百多年前,林則徐就在這兩個池子里銷毀了二萬多箱鴉片,也就是著名的虎門銷煙。我當時心想:林則徐真是太偉大了,鴉片燒得太好了。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十四
    今天剛好是個大晴天,于是我準備去博物館進行參觀。
    剛進博物館大門,就看見了千峰翠色的大招牌,進去看看吧!剛開始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先秦時代的瓷器,做工粗糙,只是單純的碗等物,沒有什么花紋,也沒有別的形態(tài),很呆板,不過當時的祖先能夠發(fā)明陶瓷,也已經(jīng)是非常不容易了。畢竟,這只是陶瓷的起源呀!接下來是漢朝,漢朝的瓷器就很講究美觀了,比如說“越窯青瓷堆貼繩索紋罐,罐子也就是普通的罐子,只是瓶身縱橫交錯的繩索,使罐子別有一番韻味。
    在陶瓷發(fā)展的悠遠歷史之中,唐朝,可謂是瓷器界的一顆明珠。就拿“荷葉帶托茶盞”來說吧,托茶的底呈荷葉狀,四邊有卷越,中間的茶盞呈荷花狀,5個花瓣清晰,分明,更重要的是,瓷器光滑細膩,更加顯出了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
    木頭,本來是平常之物,但是經(jīng)過精雕細琢,便成為了一件藝術品了,各種人物栩栩如生、神態(tài)各異,真的難以想象,它們居然是木頭做的。我最喜歡“牛腿鳳凰牡丹”,叢生的牡丹中,兩只鳳凰互相取樂,看著木雕,自己也仿佛融入了進去,可以說,古代中國的建筑,木雕是它們的靈魂!
    這次去博物館,頗有收獲,我似乎從歷史的長河中看到了人類從貧苦走向繁華!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十五
    余姚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文物古跡舉世聞名。尤其是河姆渡遺址,這是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的搖籃,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
    漫步在博物館廣場,首先印入眼簾的是“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這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這還是江澤民爺爺親筆題的呢!
    去發(fā)掘現(xiàn)場會使你大開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遺址是當?shù)卮迕裨?973年夏天興修水利時發(fā)現(xiàn)的,先后兩期共發(fā)掘2800平方米,經(jīng)專家們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學測定,確認河姆渡早期文化遺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歷史,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是屬于我國早期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之一。經(jīng)兩次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它由四個互相疊壓,又有內在聯(lián)系的文化層組成。第一、第二層距今5000至55,屬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層距今約六七千年,屬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每個文化層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遺跡。
    更使人驚嘆的是,在河姆渡遺址的第三、四文化層中,發(fā)現(xiàn)了大片木構建筑遺跡,經(jīng)古建筑家鑒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干欄式”建筑。這種已經(jīng)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結構建筑,設計之科學,規(guī)模之宏大,不僅是我國所罕見,亦是人類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如果說發(fā)掘現(xiàn)場使人大開眼界,那么文物展覽廳會使你嘆為觀止。一跨進博物館大門,展現(xiàn)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廳,這里陳列著遺址中出土的大量動物骨骼,有鳥類、爬行類和類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參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魚躍雁飛,一派生機盎然的動物世界。
    走過通道,來到第二展廳,這里展示的是“稻作經(jīng)濟”,形象地反映了稻作農(nóng)業(yè)及漁獵采集活動,令人稱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顆粒飽滿。同時展出的還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盤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帶炭化飯粒的陶片和以夾炭黑陶為主的缽、釜、盆、罐等容器,不僅充分證明了我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而且說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東方民族的飲食習慣已基本形成,飲食文化已很豐富了。
    轉彎進入第三展廳,讓我們領略了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奇跡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藝,生動逼真的陶塑,優(yōu)美的刻畫裝飾與絢麗的繪畫,展現(xiàn)了河姆渡先民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眾多藝術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為珍貴,作為遺址標志的“雙鳥朝陽”碟形器最為醒目。徜徉在遺址公園,目睹著河姆渡人各類生活、生產(chǎn)場景,面對著這些河姆渡人創(chuàng)造的原始文明,耳邊仿佛傳來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揚的曲調,在向你傾訴著那段歷史,不由得使人思緒綿綿。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勞的雙手、非凡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原始文明。身為河姆渡人的子孫,應該知道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們驕傲,也值得我們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刻苦學習,長大了,為祖國,為家鄉(xiāng)創(chuàng)造出更偉大、更輝煌的奇跡。這樣,我們才不愧為河姆渡人的子孫。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十六
    青銅器的紋飾主要有三種,有獸面紋、鳳鳥紋和龍紋等。參觀完了青銅器展后,我又參觀了雕塑展、書法展等展覽,想:展覽館里的'物品可是我國古代的博大精深,藝術和智慧的結晶啊!然而,取得如此大的成果是和我國古代人民的勤奮勞動是離不開的。來自:作文大全博物館既把我國古代的文物收集起來,展示給現(xiàn)代觀眾們看,讓現(xiàn)代的人民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們青少年對于古代文物產(chǎn)生的興趣。博物館文化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標志著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和成熟。我今天覺得收獲很大。因為我學習到了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熱愛祖國,更加敬佩古代的勞動人民。既了解到了各式各樣的的青銅器和雕塑陶瓷,又見識到了絢麗多彩的繪畫和書法,讓我大開眼界。我以后還要再去博物館,學習更多的知識!預備(7)班韓晟41號上海市黃浦區(qū)民辦立達中學《我參觀上海博物館》這篇優(yōu)秀的“初一作文”由收集,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會員投稿,僅供參考和學習,請注明出處。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十七
    今天上午,爸爸和媽媽帶著我去自然博物館參觀。
    到了那里,我們先來到大展廳里,首先見到的是恐龍化石。
    恐龍化石身高9米,體長1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因為它的嘴巴像鴨子,所以也有人叫它鴨嘴龍。
    看到它,我心想:這化石難道是真的嗎?于是,我問爸爸:“這些化石是真的嗎?”爸爸指著恐龍化石親切地回答說:“是真的,這些化石離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遠了。”
    我們離開恐龍館來到水族館。水族館里有許多海洋生物,成群結隊的魚兒游來游去,不停地吐著泡泡,大烏龜趴在那里一動不動,像是在思考什么問題。這時,我看見鯉魚媽媽正在教小鯉魚捕食的本領。我的心里非常好奇,就飛快地跑過去看,只見鯉魚媽媽正帶著小鯉魚追逐水中的小蟲子,鯉魚媽媽給小鯉魚做了一下示范,??!小鯉魚真的捉住蟲子了,小鯉魚真聰明!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然后,我們依次看到海龜、巨魚、野象化石、布犀牛等自然景觀。
    參觀結束了,我今天又懂得了許多知識,心里可高興了。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十八
    今天,是大年初一,爸爸媽媽帶我。
    來到了博物館,迎面就是一幅巨大的圖,我仔細看了看,原來是一幅描述鄉(xiāng)村風景的圖,只見上面一個漁夫站在船頭,拉著漁網(wǎng),仿佛很高興今天能有這么多的魚打撈上來。又見一個婦人坐在自家家門口手里拿著針,正做著針線活,臉上還不時有著笑意,仿佛想到了兒女。(.)我來到了指示牌前,看了看,于是準備往下一樓去參觀(這只是二樓)。
    來到了一樓,只見玻璃陳列窗里擺著一件件動物標本:只見那只狼,張著它鋒利的爪子,眼神異常的兇狠,仿佛正要去撲食獵物一般;那只金錢豹,正在跳躍、奔跑著,身上的毛都往后傾斜,仿佛一個活物,正在奔跑。最有趣的就是“饅頭蟹”了,身體圓溜溜的,身前的兩只大鉗子并不鋒利,跟身體結合起來,就像一個饅頭,怪不得稱它為“饅頭蟹”呢!
    走著走著,玻璃窗里又出現(xiàn)了清代、明代的瓷器,一個個瓷器異常的精美,這讓我對古人的工藝不由得欽佩起來。
    因為越王勾踐的子孫們又帶著人們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所以才有了現(xiàn)在的瑞安……。
    今天讓我受益匪淺,幸好我聽了爸爸媽媽的話,出來溜達溜達,不然也就不會見識到這么多事物了。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十九
    暑期里讓我最難忘的,就是讓我受益匪淺的活動。這次參觀,我感受頗深。與以往的參觀活動有些不同,因為這是一次歷史、文化的學習之旅。我們的營地被安排在位于運河畔的刀剪劍博物館。每天,我們在這里感受博物館的文化氣息,學習與交流。
    走進這大大的博物館,到處充滿了歷史與文化,“刀劍的歷史”、“刀劍與生活”、“刀劍的文化”、“刀劍制造”、“刀劍欣賞”、“剪刀的起源及演變“等參觀內容,都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種各樣的刀、剪、劍,通過那些有趣的圖畫知道它們有很多種類型,遠至春秋戰(zhàn)國的青銅劍,以及鑄劍的流程,更能體會到鑄劍背后的故事。我目不轉睛地看著,時不時地發(fā)出了一聲聲驚嘆:如,在剪刀鍛造車間,工人叔叔們在認真地打造剪刀,原來制作一把小小的剪刀,竟然需要幾十多道工序,需要這么多人付出自己的勞動,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剪刀的形狀、大小也是千奇百怪,除了我們日常用到的手工剪刀、廚房里奶奶用的剪刀、裁縫阿姨用的剪刀外,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剪刀。
    參觀活動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的歷史文化真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古代勞動人民用她們的勤勞與智慧,去發(fā)明、去創(chuàng)造。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用自己學到的本領,用自己的智慧,為祖國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二十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所以我們班級由家委組織集體到華僑博物館參觀。因為這幾天正處于梅雨季,所以當天天公依然不做美,下起了雨。盡管如此,這還是不能阻擋我們的熱情。由于老爸是組織者之一,所以當天我們提前了半個小時到博物館門口。等我們到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還是有很多同學和家長已經(jīng)到了。集合點名完畢,一個博物館內部員工阿姨給我們先介紹了注意事項,并且給我們每個人發(fā)了一張問卷。進入博物館后,我們有些同學邊聽介紹邊填寫問卷,也有些同學只顧著看雕像,不顧問卷(呵呵,我就是其中之一)。最后,我們來到了青銅,瓷器館,我老爸把答案交給我的時候,我才慚愧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參觀完博物館后,我們同學一起在門口合影留戀。后面我們幾家約在一起到張琳欣媽媽推薦的'軟件園二期的四季酒家吃飯,有賴奕如家,陳凌晗家,張琳欣家,肖裕凱家,高原家和杜澤新家。吃飯的時候我們幾個同學一桌,大家都狼吞虎咽,感覺吃得比平常都多,原因可能是和同學在一起特別開心。旁邊的一桌是家長大人,他們談了很多教育和班級的事情,也有說有笑。不過我們還是玩我們的。
    最后,我們很開心地回了各自的家。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二十一
    昨天下午我們去參觀了中國文字博物館,主要參觀了解了了解了兩種文字,分別是: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成體系的漢字,它出土于商代后期商王國都城所在地——河南安陽殷墟。百年來在這里先后發(fā)現(xiàn)的約13萬片刻辭甲骨,記錄了商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的信息,是研究商代社會彌足珍貴的資料。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模型文字等古老文字早已不再使用,唯有甲骨文穿越時空,將生命延續(xù)至今。
    甲骨文和她的發(fā)現(xiàn)地安陽殷墟一起,揭示了3000多年前一個強大王朝背后的故事。威嚴的宮殿、輝煌的青銅文化和燦爛的文字成就,見證著歷史,見證著文明。
    金文,是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的總稱。金文應用的年代有1200多年。金文字體整齊遒麗,古樸厚重。與甲骨文筆道細、直筆多、方折有所不同,金文筆道肥粗,圓筆多,轉折圓。和甲骨文相比,字形變化更加多樣。
    在眾多的先秦文字中,金文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秦用小篆統(tǒng)一文字前1000多年間中國文字發(fā)展變化的基本情況。金文的內容主要是關于當時祀典、賜命、征戰(zhàn)、盟約等事件的記錄,以及對祖先及王侯們功績的頌揚,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個側面。
    看過這些文字之后,我感到了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我不禁自嘆,沒來文字博物館之前我對這并沒有什么了解,但現(xiàn)在看過之后,我突然了解到了:中國的文字歷史是多么的悠久啊!這種感覺就像井底之蛙從井底跳出來的那種感覺。在回來的路上,我的`內心在不停的贊嘆著。
    初一參觀博物館初一篇二十二
    在我們的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監(jiān)利博物館。懷念、自豪、發(fā)奮……一起涌上心頭,真是百感交集。
    博物館坐落在西門堤長江邊,落成于1985年,博物館外觀古典,造型設計獨特。館前正中央一個大花壇,周圍是一圈剪得整整齊齊的冬青,好像給花壇鑲上了綠色花邊,花壇中五顏六色的鮮花,仿佛是在歡迎每一位參觀者的到來。走近些就可以看見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監(jiān)利博物館”,門前四根圓柱,就像四只強健的手臂在支撐著這雄偉的建筑。
    進入博物館,穿過右邊一扇紅木大門,高大的泛鵝碑像巨人一樣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大碑是王軼猛、王遐舉兄弟倆建的藝術碑廊,周圍是一堆堆磷峋的假山石。王遐舉之子王慶云親筆提詞:“書山密寶,春氣滿園”刻在臥石中央,充分發(fā)現(xiàn)了王氏兄弟雖分居海峽兩岸,但他們還是皆力于兩岸文化交流,可看出他們的愛國之情。
    走進博物館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油畫,遠影以洪湖為背景,賀龍和幾位革命將領歡聚一起,訴說著軍民艱苦卓絕的斗爭而取得偉大勝利的歡樂場面。他們像松柏一樣萬古長青,他們的形象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兵器展覽廳,這里陳列著大量的革命史料和監(jiān)利各個歷史時期的武器裝備。有木船、大炮、沖鋒槍、大刀、紅櫻槍、長箭等,看見這些武器好像先輩們和敵人博半的一幕幕情景浮現(xiàn)在我眼前,那轟轟隆隆的炮聲和震天動地的喊殺聲仿佛回響在耳邊。
    這次,讓我大開眼界,收獲不小,使我進一步了解了監(jiān)利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我們要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努力學好本領,將來為祖國騰飛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