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優(yōu)質13篇)

字號:

    教案為了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教師應該事先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下面是一些編寫教案的經驗總結,供大家借鑒。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內容:
    課本p79~81例1、例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公約數、最大公約數的意義,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理解公約數、最大公約數的意義,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師生共同探討的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滲透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和集合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公約數、最大公約數的意義,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方法,初步了解算理。
    教學難點:
    了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計算原理。
    教學用具: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動畫8用正方形擺長方形的動畫,請同學們幫幫忙,試著設計一下。
    2.探究方法。
    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
    (1)說一說你是怎樣安排的?
    (2)為什么找16和12公有的約數就可以?出示動畫9、找16和12公約數的動畫。
    過渡語:今天我們就重點來研究最大公約數。
    6.說一說:最大公約數和公約數有什么關系呢?
    7.試一試:你能找到18和24的公約數和最大公約數嗎?
    8.練習:口答最大公約數。
    4和624和85和76和11。
    問:你是怎樣答出的?能說一說過程嗎?
    9.除了找約數,求最大公約數的方法外,還有沒有其他求最大公約數的方法呢?
    分解質約數法。
    10.練習:求24和36的最大公約數(用喜歡的方法求)。
    三、鞏固練習。
    1.選兩個數求最大公約數。
    12和18。
    99和132。
    24和30。
    39和65。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二
    知識要求:
    1、會認6個生字。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能力培養(yǎng):
    從課文中感受爺爺對后輩的關愛和寄予的希望,體會爺爺與“我”之間真摯的親情。
    重點:從讀中體會祖孫之間的濃濃的親情。
    難點:在熟課文的基礎上能體會體會祖孫之間的濃濃的親情。
    教法:讀中感悟。
    教學內容。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jié)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會得壓歲錢)。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壓歲錢的文章。板書課題。
    二、初讀文章。
    1、學生初讀課文。
    思考:文章講了幾件事?都是圍繞什么來講的?
    學生匯報。
    2、再讀課文。
    要求:圈畫課文中要求會認和會寫的字,在讀中認識這些字。
    學生讀文。
    交流:你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記住的?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了解這些字的字義的?
    3、小組讀文。
    要求:看誰讀的又快又流利。
    評價。
    4、悟。
    你讀懂了什么?
    爺爺給我?guī)状螇簹q錢?分別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為什么這么做?
    交流,不會的問題在讀中解決。
    5、根據課文內容分段。
    學生根據問題獨方分段,師相機指導。
    三、自由讀文。
    四、交流:你拿到壓歲錢是什么樣的心情?有哪些想法?
    板書設計1、爺爺的壓歲錢。
    壓藏在雞窩里。
    歲藏在菜園里。
    錢藏在“我”的衣袋里。
    教學總結。
    成功之處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不足之處分段時,學生段意概括的不夠簡明扼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要求:
    1、會寫12個生字,理解并讀寫“一往情深”等詞語。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培養(yǎng):
    從課文中感受爺爺對后輩的關愛和寄予的希望,體會爺爺與“我”之間真摯的親情,培養(yǎng)珍重親情、珍惜生活、珍愛人生的美好品德。
    重點:理解爺爺說的話的深刻含意,從爺爺的話語中感受對“我”的關愛和深切希望,
    難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弄清敘述順序,學習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法:讀中感悟、合作學習。
    教學內容。
    一、導入。
    長輩給晚輩壓歲錢,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但是爺爺每次給孫子壓歲錢的時候,都沒有直白地說出來,而是試用一種更樸實的方式引導孫子去明白其中的道理。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一課《爺爺的壓歲錢》。板書課題。
    二、讀中學。
    1、學習第一段。
    指名學生讀文。
    想象:接到壓歲錢時我應該是什么樣的心理?
    思考:現在讓我回味的是什么?
    師介紹時代背景。
    2、學習第二段。
    學生自由讀課文。聯(lián)系上節(jié)課學生掌握的知識學習課文。
    合作:這段可以分為幾層?說說分層的根據。
    (1)指讀第一層。
    這一層講了一件什么事?
    指導讀爺爺的話。
    引:這壓歲怎樣得來的?農民養(yǎng)雞有什么用途?
    結:農民養(yǎng)雞是為了攢零用錢,貼補家用,可以這壓歲錢來得不容易。
    討論:爺爺是想通過把壓歲錢藏在雞窩里讓我明白什么道理呢?
    學生根據以上學習方法自學第(2)(3)層。
    3、學習第三段。
    指名學生讀課文。
    三、悟。
    板書設計。
    總起--回憶爺爺給“我”壓歲錢希。
    7歲時藏在雞窩里。
    1爺爺的壓歲錢分述10歲時藏在菜園里。
    12歲時藏在“我”的衣袋里望。
    總結--“我”的感悟。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三
    單元名稱我的創(chuàng)意課時建議2教時。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欣賞優(yōu)秀的建筑藝術攝影作。
    品和紙盒組拼樓房模型,引導學生感受立體形。
    態(tài)的藝術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設計意識。
    知識與技能:通過瓦楞紙剪折、拼裝造型新穎。
    的太空樓房的嘗試體驗,初步掌握立體紙造型。
    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動手動腦能力,感受利用身。
    邊廢舊物品創(chuàng)造美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觀摩媒體或范例資料,走進建筑。
    藝術的多彩世界,學會從構思新穎、造型優(yōu)美功能獨特等方面欣賞建筑,學會用廢舊紙箱拆分出的瓦楞紙,小組合作拼裝太空新居。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內容涉及【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主要是讓學生更多地展開想象,放飛創(chuàng)新的翅膀。
    重點:學生在欣賞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時,運用立體造型表現的基本原理,展開聯(lián)想,小組合作完成立體瓦楞紙造型太空新居。
    難點:太空新居的創(chuàng)意表現。
    教學準備建議:
    教具:展臺、大小不一的紙盒、卡紙、剪刀、膠水、范例、課件。
    學具:形狀、質地不一的紙盒若干、膠水、剪刀。
    教學建議:
    導入方式建議:
    1.觀摩多媒體演示各類建筑攝影圖片,加深理解建筑的藝術性和實用性。激發(fā)學生設計創(chuàng)作的興趣,為課中動手制作提供豐富的參考借鑒資源。
    2.復習立體紙藝造型的基本原理,把交流的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的自主互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鞏固折、剪、貼的'方法,教師只作適當調整。3.創(chuàng)設找朋友游戲:師生齊聲念一首兒歌,“什么花兒開?馬蘭花兒開,開了幾朵花?開了朵花”,教師領讀幾朵,學生就必須圍成一圈,組成一個小組。讓學生在游戲中放松心情提高學習的興趣的同時本課的集體作業(yè)方式作好鋪墊。
    新授環(huán)節(jié)建議:
    1.用學生創(chuàng)作的太空遨游主題的兒童畫引導學生展開延伸性想象,“太空人居住怎樣的房子?”,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學生表達交流的平臺,學省可以自由表達。
    2.教師選取一建筑攝影圖片演示,用瓦。
    楞紙或其它厚質卡紙翻制成立體紙造型。
    的方法,關鍵要領板書:找出基本型——。
    組合——添加小點綴。
    活動一:“眼力”比拼。
    教師出示基本形一致,但組合方法不。
    一樣的立體紙建筑,請學生比較,一連串。
    針對性強的提問,學生爭先搶答,最后,
    該特別創(chuàng)意?;顒佣?BR>    合理分工,每個組員在明白各自的任務要求后,分別去裁剪、折帖、組合、點綴、
    補充。
    教學評價建議:
    1.每組推選一學生交流本組創(chuàng)作畫設計主題、構思來由、創(chuàng)意目標等等。
    2.可以用表決的形式推選自己最喜歡的作品,為了以示公正,自己不能推選自己所在小組的作品。
    拓展活動建議:
    1.課后收集一則關于太空知識的短訊。2.臨摹一幅太空主題的動漫畫。
    背景材料: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72萬平方米(長960米,寬750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占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用30萬民工,共建了,有房屋9999間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科舉考試的一至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坐落在法國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的斯德島上,于1163年開始興建,1345年完工,歷時182年。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是古老巴黎的象征,開歐洲建筑史先河,因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點是高聳挺拔,輝煌壯麗,整個建筑莊嚴和諧。正面塔樓高68米,屋頂正中直插藍天的尖塔高達90余米。底層有3座并排的桃形大門,中間門上是《最后的審判》浮雕。南北兩門上為圣母子浮雕。教堂內大廳可容納9000人。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四
    1.使學生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
    2.熟記20以內的質數.。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
    2.初步學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
    區(qū)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例1.寫出下面各數的所有約數:
    1的約數:2的約數:3的約數:4的約數:
    5的約數:6的約數:7的約數:8的約數:
    9的約數:10的約數:11的約數;12的約數:
    二、探究新知.。
    (一)引導學生歸納.。
    1.按這些約數個數的多少,可以分為哪幾種情況?
    2.分組討論后匯報.。
    3.引導學生說明:
    有一個約數的.(板書:有一個約數的)。
    有兩個約數的.(板書:有兩個約數的)。
    有三個約數的,有四個約數的,有六個約數的.。
    教師提示:像有三個、四個、六個甚至更多的約數,我們把它們歸納為一種情況,用一句話概括為有兩個以上約數的.(板書:有兩個以上約數的)。
    (二)按約數個數的多少,把自然數分成三種情況.。
    1.分組再討論.。
    2.匯報討論結果.。
    3.引導學生說出:1的約數是:1(板書:1的約數:1)。
    有兩個約數,它們分別是:
    板書:2的約數:1、2。
    3的約數:1、3。
    5的約數:1、5。
    7的約數:1、7。
    11的約數:1、11。
    有兩個以上的約數,它們分別是:
    板書:4的約數:1、2、4。
    6的約數:1、2、3、6。
    8的約數:1、2、4、8。
    9的約數:1、3、9。
    10的約數:1、2、5、10。
    12的約數:1、2、3、4、6、12。
    (三)觀察比較發(fā)現特點.。
    1.觀察2、3、5、7、11的約數,你發(fā)現了什么?
    (板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
    2.觀察4、6、8、9、12的約數,你發(fā)現了什么?
    (板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
    3.教師明確:根據這些數約數的個數的多少,給這些數分類,也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
    的新知識,質數和合數.(板書課題:質數和合數)。
    (四)質數、合數的定義.。
    1.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板書)。
    2.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3.教師提問:1是質數還是合數?
    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板書)。
    (五)按約數個數的多少給自然數分類.。
    1.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數分為奇數、偶數,那么,按照約數個數的多少,自然數又可以分為哪幾類?(三類:質數、合數和1)。
    2.教師提問: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關鍵是找什么?(關鍵:找約數的個數)。
    (六)教學例2.。
    1.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2229353787。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熟練運用找約數的方法,這種做題法是做對題的關鍵.。
    2.反饋練習:下面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
    19214367。
    (七)介紹100以內的質數表.。
    1.除了用找約數的方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還可以用查質數表的方法.。
    2.用質數表檢查例2。
    檢查方法;表中有17、29、37,說明是質數;
    22、35、87表中沒有,又不是1,說明是合數.。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色彩的對比,使學生能利用對比色來裝點自己的生活。2、進行對比色的涂色練習。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色彩的對比。2、如何運用對比色。
    教具學具:水粉顏料,毛筆,調色盤,筆洗,作業(yè)紙、報紙,抹布。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欣賞:(1)出示課題——“萬綠叢中一點紅”。(2)比較:相同的主體,不一樣的背景,兩幅圖有什么不同。
    2、發(fā)現:(1)當一種顏色出現在另一種顏色上,人們在視覺上便會比較兩種顏色。當兩種顏色相差得遠時,就會特顯出另一種顏色。這就是對比了。
    (2)觀察色輪,發(fā)現三原色中任何兩色相混所得的間色與另一原色互為對比色,即互為補色關系。
    (3)在色相環(huán)上,直線相對的兩種顏色配合,會產生強烈的對比。如紅與綠、橙與藍、黃與紫都稱為對比色。
    (4)引導學生欣賞課例,通過欣賞使學生認識到強烈對比使畫面響亮,生氣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動地襯托出主體。
    3、實踐:用對比色組織一幅畫面。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四、作業(yè)展評。
    五、課后拓展:運用所學色彩知識設計一張賀卡,送給自己的好朋友。
    課題:第2課色彩的和諧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鄰近色,掌握鄰近色的調配規(guī)律。2、用鄰近色進行涂色練習。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鄰近色并掌握其調色方法。2、如何運用鄰近色表現出和諧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畫面效果。
    教具學具:水粉顏料,毛筆,調色盤,筆洗,作業(yè)紙、報紙,抹布。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引導欣賞:(1)欣賞生活中的鄰近色畫面(2)出示課題——“色彩的和諧”。
    (3)復習對比色,比較鄰近色與對比色的區(qū)別。
    2、目標發(fā)展:
    (1)什么是鄰近色?(出示色輪)。
    在色環(huán)上,相鄰近的色彩,稱為鄰近色。如:黃——黃綠——綠。
    紅紫——紫——藍紫黃橙——橙——紅橙。
    (2)尋找鄰近色(師生互動)。
    a、家居圖片b、生活圖片c、建筑圖片。
    (3)欣賞畫家作品,找出鄰近色,并說說鄰近色在畫面中產生的效果:和諧。
    (4)師示范鄰近色的調配方法。
    3、作業(yè):用鄰近色組織一幅畫面。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四、作業(yè)展評。
    五、課后拓展:尋找鄰近色的彩紙,用剪貼的形式表現色彩的和諧。
    課題:第3課美麗的紋樣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適合紋樣的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guī)律,知道適合紋樣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
    2、會運用以前學過的點、線、面等裝飾方法和夸張、變形、省略等變化方法來對適合紋樣進行裝飾。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用幾何形、自然形等要素點、線、面來裝飾適合圖形的紋樣。
    2、運用點、線、面三要素及夸張、變形等變化方法來設計制作適合紋樣。
    教具學具:適合紋樣圖片資料、作畫工具。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六
    知識要求: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并讀寫“大吉大利”等詞語。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培養(yǎng):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我”和“媽媽”互相關愛的深情。
    重點: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我”和“媽媽”互相關愛的深情。
    教法:熟讀課文、感悟課文。
    教學內容。
    一、導入。
    同學們愛吃餃子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餃子的文章。
    板書課題。
    二、讀文。
    1、初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幾件事?
    交流。
    2、再讀課文。
    要求:圈畫生字,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師指名學生接力讀文,檢驗學生識字讀文情況。
    出示生字新詞,要求學生認讀,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字、詞含義。
    3、自由通讀全文。
    思考:根據課文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幾段。
    交流。
    小結:課文一共可以分為三段。
    討論課文結構:總--分。
    4、悟。
    課文是以什么為線索記敘的?(花邊餃子)。
    三、指導書寫。
    1、學生認讀生字詞,說說記字方法。
    2、練習書寫。
    3、找多音字“和”、“據”、“調”
    四、總結。
    在你的身邊發(fā)生過類似花邊餃子的事嗎?你可以從中體會到什么感情?給課文劃分段落。
    板書設計2、花邊餃子。
    媽媽給我和弟弟包餃子。
    母子情。
    我給媽媽包餃子。
    教學總結。
    成功之處學生能熟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處分段時有學生把第二自然段劃分到第二大段說明學生對分段的依據掌握不夠準確。
    第二課時。
    知識要求:
    1、用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和“媽媽”兩代人之間相互關愛的深情,懂得回報親情。
    能力培養(yǎng):
    學習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點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進行具體描寫,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難點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進行具體描寫,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法層層深入。
    教學內容。
    一、導入。
    板書課題。
    二、讀中學。
    1、學習第一段。
    指名學生讀第一段。
    思考: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從哪里可以看出媽媽很喜歡包餃子?
    把出重點詞,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段。
    自由讀課文。
    思考:當時的生活條件怎樣?是不是隨時都可以吃到餃子?
    我和弟弟把餃子弄混,媽媽是怎么做的?說明媽媽的什么品質?
    媽媽為什么包花邊餃子?這里面蘊含了什么?
    指導朗讀。
    3、學習第三段。
    思考:現在家里生活條件怎樣?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畫出媽媽包餃子時的欣喜。
    我為什么要包花邊餃子?里面包的到底是什么?
    媽媽吃到花邊餃子高興嗎?
    指導朗讀。
    三、結:你的身邊有哪些親人間感人的事,講給大家聽。
    體會花邊餃子的深刻內涵。
    板書設計2、花邊餃子。
    花邊餃子小時候:媽媽給我和弟弟包母子情深。
    長大后:我給媽媽包花邊餃子。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9個認識的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了解作者童年時對駱駝的喜愛,想象課文描寫的童年生活畫面,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3.背誦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小說《城南舊事》。
    教學重難點:
    能從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之情。理解課文最后兩段話。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情景教學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以樸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把我們帶到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去看一個孩子童年時的回憶,特別是駱駝隊,它們脖子上的鈴聲,是童年中美妙的音響。就在這種淡淡的回憶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童年的魂牽夢縈,對早已走遠的童年的戀戀不舍。選編這篇文章,目的是使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
    學情分析:
    本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唯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才能體會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領略語言的特點。因此,可采用以下思路展開教學:
    第一,激發(fā)興趣,喚起學生讀書的欲望。
    第二,充分自讀,讀熟課文,了解內容。
    第三,品賞朗讀,感悟語言,體會真情。
    學生活動:
    同興趣的同學自愿結合小組,互相交流、探討。
    學法指導,課件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學?;虬嗉?:
    查找工具書或資料,第3題小組討論;多媒體課件。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八
    本課時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學會把兩個分數通分,能通過通分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3、在發(fā)現中體驗成功,在練習應用中感受知識應用的價值。
    三、說教材重點和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
    四、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討論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借助多媒體的演示進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運用口答、多媒體課件等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循循善誘,啟發(fā)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五、說學法。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lián)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對本課進行了如下的預設:
    六、說教學過程:
    (一)再現導入。
    通分是在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安排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比較分數的大小的復習。復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是互質關系、倍數關系和一般關系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復習第(2)題讓學生回顧分數的基本性質,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這兩題都分散了教學中的難點。
    (二)引導探索。
    1、教學例3時,我先出示世界地圖并提出地球上的陸地多還是海洋多的,讓學生觀察、判斷。然后給出條件(陸地面積占地球總面積的,海洋面積占地球總面積的)讓學生自己說方法,說結果,說理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嘗試完成課本第93頁的兩行填空題。然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兩行分數的共同點,并自己總結出怎樣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怎樣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
    2、在教學例4時,我先通過讓學生思考:如果兩個分數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那又該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呢?學生思考并分組討論,每一組推薦一名代表來說出思路,這時會有兩種不同的思路:化成同分子分數比較;化成同分母分數比較。我首先肯定這兩種思路都是可以的。然后借助題中具體的分數,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概念,再引導啟發(fā)學生把和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公共的分母必須是5和4的公倍數,從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哪一個公倍數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3、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公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用多媒體演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照板書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4、在教學例4后,我就指導學生練習“做一做”,有利于進一步鞏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我把它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首先我安排了練習十八第1題,教學時,我讓學生直接口答,沒有作過多的追問,由學生自己填寫,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二層次:我安排的是練習十八第2題,因為通分的關鍵是找準分數的公分母,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此題的安排有利于鞏固學生對公分母的確定,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掌握解題的技能,夯實學生的基礎。
    第三層次:我安排了練習十八的第3題,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防止通分的兩種錯誤類型。
    第四層次:我安排了競賽題。把下面分數通分。三組題,男女生競賽,每個小組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出正確答案,推舉一個成員到前面搶答,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四)反饋總結。
    最后我進行了課堂總結,讓學生自己歸納:這堂課,你學會了什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對所學知識的梳理,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網絡。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求做到簡潔明了,重點突出,便于理解。
    這是我對這部分內容粗淺的理解和預設,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各位的耐心傾聽!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九
    1.寫出下面各小數的`近似值。(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5.456456……≈()17.49898……≈()。
    0.08383……≈()1.89726……≈()。
    16.353535……≈()2.05656……≈()。
    2.計算下面各題。(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9.4÷715.6÷0.274.15÷1.8。
    3.做一張方桌需要2.5平方米木板,9.9平方米木板最多可以做幾張方桌?
    源于教材、寬于教材、拓展探究顯身手。
    5.先算出(1)(2)(3)題的商,找出規(guī)律后直接寫出后面幾題的商,并求出它們的近似值。(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6.一堆煤有27.4噸,用載重5噸的卡車,至少要運多少次才能運完?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
    學生視角:
    教學難點:
    應如何理解“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這句活?
    教師思考:
    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中感悟作者在表達方法上的獨到之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
    設計特色:
    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教學時數:3課時。
    第一課時。
    -.學生板書課題。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體驗學習主人的自豪感,展示自己優(yōu)美。
    的字跡,體會做教師的驕傲。)。
    i.對于課題想提出什么問題?
    2.師生共同梳理提出的問題,梳理后的問題請學生寫于板側。
    (梳理問題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過于簡單的問題去。
    掉,把暫時弄不懂的按教師意圖排列。這樣,學生自己的問題會激發(fā)。
    自身的關注,以激起解決問題的欲望。)。
    3.交流光于查詢到的燕子的資料,為學習課文打好基礎。
    (1)有能力自學生詞。認識生字,拼讀正確,組詞擴詞。并提出形近詞。
    (2)有能力解決書中不太理解的詞語,查找工具書、字典,把不理解的。
    詞語做出合理的注釋,再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3)有能力把自已喜歡的句子讀好,讀得有感情,并體會為什么。
    會喜歡它.怎樣才能讀好它。
    (4)有能力把每個自然段都寫些什么講清楚。初步理清作者的思。
    路;
    (重視學生自學,在有限的時間內,合作解決大量的問題。自學。
    要有層次,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小組的同學再進行交流,相互彌補自。
    學中的遺漏,這樣的合作,會給學生的思想和思維帶來解放。)。
    2.匯報報自學所得。按照字、詞、句,段的順序展開匯報.組內。
    同學相互補充,其他同學邊聽邊記,適時把自己的想法與學到的知識。
    介紹給大家,
    3.教師評價:
    {對于學生的回答一定要給予肯定,找出學習中的閃光點,提出。
    思考過程的遺漏之處。)。
    l教師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
    2.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情況。
    五、課堂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俊湊()譜()沾()。
    竣()揍()普()站()。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
    1你都能回憶起上節(jié)課的哪些內容?
    2回答上節(jié)課我們未能解決的問題.哪些問題可以解決。
    二、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品味其表現魅力。
    1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寫了什么內容。
    2作者眼中的燕子什么樣,可以概括地說,也可以選用自己喜。
    歡的表達方式來說。
    {學生可以概括,找出描寫燕子外形特點的詞;也可以畫畫,簡。
    單的幾筆勾勒,還可以用朗讀等自己喜歡的其它方法,以展示學。
    生的學習能力。)。
    3喜歡這段嗎?為什么?
    (經過上個問題的鋪墊,自然引起學生對這一段落的注意,也自。
    然能體會抓住特點、語言簡潔的好處。)。
    4,你還喜歡哪部分,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
    (給學生選擇的權力和自由鑒賞的空間,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
    和表達方法。)。
    自由結組,第二自然段,擬人的寫法寫明艷的春天,燕子助春天。
    展示生機;第三自然段,寫燕子飛翔的姿態(tài)、速度等,抓住“掠、一。
    轉眼、沾、停”等詞語,寫出燕子的特點;第三自然段,理解最后一。
    句話,這一比喻句不僅形似,更表達出作者對于春天的贊美。
    學生的學法也自己選擇,可以讀、可以畫、可以說,從各個角度。
    來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
    5學生匯報。把黑板交給學生,小組可以邊講,邊讀邊展示,
    (教師要肯定地聽,建議地改,指導地讀。提倡和鼓勵其他的學。
    生邊聽邊修改與補充。同時,把學生講解過程中理解了上一課時未能。
    解決的問題擦掉。)。
    6.朗讀比賽。
    (欣賞了作者的文章,感受了作者的獨特的語盲魅力,就要把這。
    些讀出來,感受出來。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
    無疑是積累語言、培養(yǎng)情操的好辦法。)。
    三、總結。
    教師、學生分別從總結中再次感受課文的內容。
    四、課堂練習。
    仿照句子特點寫句子。
    (1)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
    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
    (2)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根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
    五、實踐活動。
    在光彩奪目的春天里,豈能只有小燕子為它帶來生機,我相信,
    還有很多小動物也為美妙的春大帶來生氣,說說你觀察到的,再把它。
    有條理地說下來。
    板書設計:
    燕子。
    活潑機靈:俊俏輕快剪刀似的。
    飛向柳樹掠過湖面。
    趕來迎春:尾尖沾水蕩起波紋增添生機演奏贊歌。
    飛落電線譜寫樂曲。
    1、訓練點。
    《燕子》的第l自然段:“一身烏黑光滑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一個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活潑可愛的小燕子。”
    2.訓練目的。
    學習抓住外形特征來描寫小動物的表達方法,訓練語言的準確性,并進行遷移,練習抓外形特征來寫一種自己熟悉或喜愛的小動物。
    3.訓練過程。
    (1)默讀片斷,思考:片斷中抓住哪些方面來描寫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
    (2)聽教師讀、刪減比較。
    a.你們發(fā)現老師讀的與原文有哪些不同?有“**”標出。
    師讀:“一身羽毛,一對翅膀,加上一個尾巴,湊成了小燕子?!?BR>    (學生標出不同之處;烏黑光滑的、俊俏輕快的、剪刀似的、活潑可愛的)。
    b.讀這些詞語,說說這些詞有什么共同點?分別寫出了燕子的什么?
    c.討論:這些形容詞刪與不珊,哪種更好?為什么?(初步體會語言的準確性。)。
    (3)替換比較、鞏固練習。
    學生嘗試換上其他詞來說說小燕子的外形,并與原文比較。(進一步體會語言的準確性。)。
    (4)新舊比較,知識遷移。
    a.把《燕子》中的燕子外形描寫與《翠鳥》中的翠鳥外形描寫進行比較: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一
    “通分”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通分的意義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它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后面學習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奠定基礎。
    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1、開門見山,出示例題。讓學生讀題理解,明確要求。
    2、讓學生自己確定分母,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改寫。
    3、集體交流。
    4、介紹同分母分數,異分母分數,通分,公分母的概念。
    5、明確通分的方法,尋找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通分的方法其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通分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是在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爭論辯解的氛圍中明確的,讓學生大膽猜測,大膽設想,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歸納。所以,如果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注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當學生的思維受阻時,教師適時點撥,當學生的思維遇卡時,教師巧妙催化,這樣會使學生在題中數量間自由地順逆回環(huán),導致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形成,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困惑與不足:
    盡管在設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時,我試圖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但在實際教學中,我仍然一步步在引導學生:引導學生把這些分數轉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數;引導他們找出公分母可以是幾。生怕他們會偏離我的教學設計之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其實教師只需提醒學生一句,遇到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情況時,可以轉化成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然后完全放手,讓學生自由探索各種比較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激活學生的思維火花,開啟他們智慧的閘門。
    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我努力設計成不同層次的幾種類型。但最后由于時間緊張,練習做得不夠扎實。其實作業(yè)完不成,完全可以放在課下,而不應追求形式上的完整。
    總之,通過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使我感悟到:老師應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探索數學規(guī)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除了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和能力外,還應著重在教材和學生身上多花些時間進行鉆研。力求每節(jié)課,都能使學生有所提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受到啟發(fā)與教育。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一、單元主題導入,激發(fā)興趣。
    在這色彩斑斕的世界,有許多美的東西,例如:我們的祖國有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錦繡山河;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當然還有許多我們不太了解的外國風光、異域文化。我們第八單元的專題是“異國風情”,今天我們去的第一站是德國,你們一定想了解它的民俗風情吧。(學生交流資料)。
    德國有迷人的藍色多瑙河,夢幻般的萊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等,是一個極富魅力的旅游城市。今天,我們和曾在德國留學十年的季羨林先生一起去德國游覽,感受那獨特的景色和風俗習慣。
    二、出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從中讀出學習方法。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了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受到啟發(fā)與教育。
    從目標中你讀懂了我們應該怎樣學習這篇課文?(抓住典型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中的相關語句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積累。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感悟,受到啟發(fā)與教育。)。
    三、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指名學生合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作者回憶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的德國人愛花和養(yǎng)花的與眾不同,以及時隔幾十年后再次來德國看到的美麗依舊的情景。)。
    2、瀏覽全文,找出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出示句子讀)。
    問題引導:
    (1)這種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這句話?(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2)理解“耐人尋味”。
    3、學生自學后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匯報:
    預設交流內容:
    花朵都朝外開,在屋里的時候,自己的花給別人看,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師引讀:德國是個愛花的民族,但他們種花卻是為給別人看,這就是--讀--生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過渡:大家知道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德國人種花有何獨到之處?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感受綺麗景色,積累優(yōu)美語句。
    四、感受綺麗景色、奇特民族,積累優(yōu)美語句。
    1、感受奇特民族。
    請快速瀏覽課文,用“--”畫出相關的答案。讀一讀,談談感受。
    (1)相機出示重點句: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學生談感受。
    (3)師引讀:愛花卻把最美的花給別人欣賞,這是多么可貴的一種精神!也就是--讀--生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愛花如此真切的德國人將最美的鮮花給別人欣賞,這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而在德國人看來是如此的平常,你從文中哪個詞看出來了?(莞爾一笑,理解詞語的意思)。
    師引讀--看來,這成了德國民族的一種境界,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一個多么奇特的民族!
    2、感受綺麗景色。
    作者看到了一種怎樣綺麗的景色呢?
    相機出示重點句子:走過如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找一個學生讀,其他學生想象情景。
    (2)交流看到的情景,有感情朗讀課文。生評師評。(圍繞花多、花美、愛花之真切談)。
    (3)一分鐘記憶,
    (4)檢測:填空練習。
    當你來到德國,漫步在這花的海洋,你一定會驚奇地發(fā)現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侯(),走在街上的時候(),這真是()的境界呀!
    (5)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耐人尋味”
    人們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種的鮮花被別人欣賞,不由得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像這種引起人們思考,值得人們回味的情形,我們可以稱它為()。
    五、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有沒有發(fā)現自己身邊也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的表現的,舉例說說。(輪流值日打掃衛(wèi)生;每人帶課外書在班級建立圖書角等)。
    小結:每個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用實際行動為大眾著想,為社會盡自己的義務,如果大家都這么想、這么做,就必然會換來“人人為我”的結果。
    小練習:加關聯(lián)詞語。
    ()“我為人人”盡到責任和義務,()實現“人人為我”的高尚境界。
    六、升華情感,發(fā)出倡議。
    其實這種境界,正是建設和諧社會所必不可少的,在舉國上下迎接奧運、構建和諧社會的藍圖上,留下你精彩的一筆吧!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七、整理板書,總結寫法。
    六、拓展閱讀《剪掉一半的窗簾》。
    很多去過歐洲的人,都會說那里如童話一般的美麗。很長一段時間我也琢磨歐洲如此美麗的原因。直至有人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讓我對其中的原因有所領悟。
    在德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家家的窗簾都做得很短,只遮住了玻璃窗的一半,下面一半就這么空著,所以看上去好像是把好端端的窗簾剪掉了一半。這跟通常情況下國人喜歡把窗簾做成落地的截然不同,很讓人費解。
    有一天我們終于向一位德國的女主人發(fā)問:“為什么要把窗簾做成‘半吊子’的模樣?”
    “這樣可以更好地欣賞擺在窗臺上的花呀?!?BR>    “拉上窗簾,你不是照樣可以欣賞窗臺上的花?”
    “可是室外路過的行人就看不到了?!?BR>    那位德國女主人的回答是不經意的,卻使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看到了在我們身上日漸消失的一種美麗的境界--窗臺上的花不僅是給自己看的,也是給大家看的;窗臺上的花美化了家庭,也美化了整個城市;美化了城市,其實也就是美化了自己。正是有了這種高尚的境界,所以才有了至今美麗不衰的歐洲繼續(xù)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七、總結語:美麗是一處迷人的風景,美麗是一個不經意的動作,美麗是一種高尚的境界,美麗是堅持不懈的人生信念。讓我們手拉手高唱美麗的贊歌。
    板書: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季羨林。
    借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景美。
    抒情多么綺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人更美。
    明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分解質因數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三
    5.456456……≈()17.49898……≈()。
    0.08383……≈()1.89726……≈()。
    16.353535……≈()2.05656……≈()。
    重難疑點,一網打盡。
    2.計算下面各題。(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9.4÷715.6÷0.274.15÷1.8。
    3.做一張方桌需要2.5平方米木板,9.9平方米木板最多可以做幾張方桌?
    源于教材、寬于教材、拓展探究顯身手。
    5.先算出(1)(2)(3)題的'商,找出規(guī)律后直接寫出后面幾題的商,并求出它們的近似值。(得數保留兩位小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