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歐姆定律教案范文(13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在編寫教案時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教案名字2]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一
    用伏安法測電阻屬于歐姆定律變換式的具體應用,對于加深學生歐姆定律和電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時又給學生提供了綜合使用初中常用電學器材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本節(jié)課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如何測量一個定值電阻的阻值”問題后,由學生設計實驗,通過交流和討論發(fā)現(xiàn),應該用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圖進行實驗,好處是可以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并設計出實驗表格;第二部分準備需要哪些器材,了解實連接圖如何連接,并根據(jù)實物圖說出實驗中的注意點,為下面的實驗做好準備;第三部分開展實驗,先進行定值電阻阻值的測量,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討論為什么電阻兩端的電壓變了,通過它的電流也變了,電阻幾乎沒變?第四部分,仿一仿,開展實驗測量小電燈的電阻的測量,討論為什么小燈泡阻值變化比較大?從而分析出小電燈不需要求平均值。兩個實驗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二
    1.理解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計算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
    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的課型屬于習題課,以計算為主。習題訓練是的延續(xù)和具體化。它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的物理意義,并使學生初步明確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議。
    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題設條件,正確地選擇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規(guī)范地解題,注意突破從算術法向公式法的過渡這個中的難點。特別需強調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導體,同一時刻的i、u、r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得出的公式后,要變形出另外兩個變換式,學生應該是運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對另外兩個公式的物理含義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解釋清楚,尤其是公式。
    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1.找學生回答第一節(jié)實驗得到的兩個結論。在導體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
    跟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加在導體兩端電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
    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電阻的電流為5a,因為電阻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加在電阻兩。
    端的電壓成正比。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20電阻的電流為1a,因為在電壓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
    啟發(fā)學生討論回答,復述,指出這個結論就叫。
    1.此定律正是第一節(jié)兩個實驗結果的綜合,電流、電壓、電阻的這種關系首先由德國。
    物理學家歐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電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3.中的電流是通過導體的電流,電壓是指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電。
    阻是指這段導體所具有的電阻值。
    強調。
    (l)公式中的i、u、r必須針對同一段電路。
    (2)單位要統(tǒng)一i的單位是安(a)u的單位是伏(v)r的單位是歐()。
    1.理解內容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計算有關電學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習歐姆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例1】一盞白熾電燈,其電阻為807,接在220v的電源上,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啟發(fā)指導。
    (1)要求學生讀題。
    (2)讓學生根據(jù)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及數(shù)值和未知量的。
    符號。
    (3)找學生在黑板上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圖。
    (5)找學生回答根據(jù)的公式。
    已知v,求i。
    解根據(jù)得。
    ()。
    鞏固練習。
    通過練習2引導學生總結出測電阻的方法。由于用電流表測電流,用電壓表測電壓,
    利用就可以求出電阻大小。所以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則定電阻的方法這種。
    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聯(lián)在電源上的紅、綠兩盞電燈,它們兩端的電壓都是220v,電阻分別為。
    1210、484.
    求通過各燈的電流。
    啟發(fā)引導。
    (1)學生讀題后根據(jù)題意畫出電路圖。
    (2)i、u、r必須對應同一段電路,電路中有兩個電阻時,要給“同一段電路”的i、u、r加上“同一腳標”,如本題中的紅燈用來表示,綠燈用來表示。
    (3)找一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簡明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
    學生答出根據(jù)的公式引導學生答出。
    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解題步驟。
    已知求.
    解根據(jù)得。
    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答通過紅燈和綠燈的電流分別為0.18a和0.45a.
    設計。
    2.
    一、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表達式。
    三、計算。
    1.已知v,求i。
    解根據(jù)得。
    答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是0.27a。
    2.已知求.
    解根據(jù)得。
    通過的電流為。
    通過的電流為。
    答通過紅燈的電流是0.18a,通過綠燈的電流是0.45a。
    探究活動。
    【課題】的發(fā)現(xiàn)過程。
    【組織形式】個人和學習小組。
    【活動方式】。
    1.制定子課題。
    2.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資料。
    3.小組討論總結。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三
    演示:按圖接好電路,保持r=10歐不變,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改變r上的電壓,請兩位同學讀出每次實驗的電壓值和包流值,記人表1中:
    分析: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電阻只保持不變時,隨著電阻r上的電壓的增大,通過電阻r的電流也增大,且電壓與電流是同倍數(shù)增加,這種關系在數(shù)學上叫成正比關系。
    結論:在電阻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板書)·。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四
    學習了電路基礎知識,多數(shù)學生能正確連接電路元件,正確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對于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渴望自己動手進行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但對于u、i、r三者關系知之甚少,規(guī)律性知識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五
    第五節(jié)
    升華和凝華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懂得同時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電流。
    3.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
    二、過程和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電阻的關系。學會用“控制變量”來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2.通過在科學探究中經(jīng)歷與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相似過程,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形成尊重事實、探究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
    2.在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3.在同學們共同的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同學之間的協(xié)作意識。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
    組織、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認真觀察、仔細分析,并得出真實、科學的結論。
    干電池組、 2.5v和6.3v小燈泡(帶座)各一只、開關一只、導線若干、投影儀。學生3人一組:電源(電池組或學生電源)5 ω,10 ω,15 ω定值電阻各一個,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電壓表各一只,導線若干。
    一、引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基本了解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并學會了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今天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接下來的這組實驗。
    演示:小燈泡和電池、開關組成串聯(lián)電路。
    演示一:一節(jié)干電池和2.5 v小燈泡串聯(lián)發(fā)光。
    演示二:兩節(jié)干電池和2.5 v小燈泡串聯(lián)發(fā)光。
    演示三:兩節(jié)干電池和6.3 v的小燈泡串聯(lián)發(fā)光。
    二、新課學習
    根據(jù)同學們對電阻、電壓、電流的學習,你可以大膽地猜測一下它們之間可能的數(shù)量關系是什么?電壓越大,電流越大。電阻越大,電流越小。也許電阻、電壓、電流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其中的兩個相除或相乘會等于第三個。請你猜一猜,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猜。電壓不變時,電阻大,電流就小。電阻小,電流就大,可能電流乘以電阻能等于電壓。
    同一個電燈泡,電壓大時,電流就大,也可能電壓除以電流等于電阻。同學們能有根據(jù)地推測、猜想非常好,你已經(jīng)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邁出了正確的一步。接下來,同學們可以選擇面前的`儀器設備,想辦法檢驗你的猜想是否正確。
    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壓的關系。
    我們要探究電阻上電流跟電壓的關系,必須要經(jīng)歷哪些過程呢?
    首先要設計實驗,然后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jù),再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論證,得出一般的結論,最后進行評估和交流。
    開始實驗,要求探究過程中首先設計好實驗。實驗過程中記錄實驗步驟;如實填寫實驗數(shù)據(jù);對自己的實驗進行認真的分析、論證,客觀評估自己的實驗過程及結果;寫出完整的探究報告,并和其他組的同學交流。
    同學們操作,教師巡視指導。選擇2~3組同學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探究報告,并逐一講解自己的設計思想、實驗步驟,分析論證的結果,進行自我評估,和大家進行交流。
    探究報告
    題目:探究電阻、電壓、電流三者的關系
    猜想和假設:
    1.電流和電阻成反比。
    2.電流和電壓成正比。
    設計實驗:
    (一)設計思想
    根據(jù)我們的猜測,現(xiàn)在已知道定值電阻的阻值是已知的且不改變,干電池的電壓值也是已知的,每節(jié)1.5 v 。把定值電阻連入電路,用電流表測出電路中的電流值,用電壓表測出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就可以知道電阻、電壓、電流的數(shù)量關系,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及改變干電池組電池的節(jié)數(shù)進行多次測量,就能得出電阻、電壓、電流關系的一般規(guī)律。
    (二)實驗電路
    根據(jù)實驗思想,畫出如下電路圖:
    (三)實驗數(shù)據(jù)表格
    (四)實驗器材
    根據(jù)實驗思想及所畫電路圖,選擇如下器材:電池組、定值電阻(三個不同阻值)、電流表、電壓表、開關各一個,導線若干。
    進行實驗:
    步驟一:按設計好的電路圖正確連接實驗電路。
    步驟二:先保持電池組的電池節(jié)數(shù)不變,分別將5 ω、 10 ω、 15 ω的定值電阻接入電路,合上開關,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shù),將數(shù)據(jù)依次填入第一、二、三次數(shù)據(jù)表中。
    步驟三:保持定值電阻不變,改變電池組電池節(jié)數(shù)(分別為1節(jié)、 2節(jié)、 3節(jié)),合上開關,分別讀取三次電流表、電壓表的數(shù)值,依次填入第四、五、六次測量數(shù)據(jù)表中。
    分析和論證:
    分析由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
    1.第一、二、三次測量中電壓基本不變,電流隨著接入電阻值的增大而減小,但每次電流值和電阻值的乘積都近似等于電壓值,甚至有一次完全相同。
    2.第四、五、六次測量中,電阻的阻值不變,隨著電池組節(jié)數(shù)的改變,電壓表指示數(shù)值幾乎成倍地增加,但每次都很接近電池組的電壓。電流表的指示數(shù)也幾乎成倍地增大,并且和電壓增大的倍數(shù)相同。每次電壓除以電流的值都近似等于電阻的值。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可以得到結論,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電流
    i
    ,電阻
    r
    ,電壓
    u
    的關系是:電阻越大,電流越??;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評估:
    從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看,盡管數(shù)據(jù)之間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規(guī)律,所以測得的數(shù)據(jù)和結論是可靠的。
    實驗過程中不太完美的是:操作過程中讀完數(shù)做記錄時沒有及時打開開關,可能會浪費電;在更換變阻器和電池組電池時,也沒有打開開關,這也是不允許的。
    疑問:
    交流幾組之后,組織學生討論各組的實驗方案中可取與不可取的地方。在電流、電壓、電阻三個量中,我們先限制其中一個量不變,來討論余下兩個量的關系;然后再限制另一個量不變,研究剩下兩個量的關系,這就叫“控制變量”法。在以后的探究活動中即使遇到更多的物理量,同學們也可以嘗試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這樣處理可以把一個多因素的問題轉變成一個單因素的問題來研究,可以為我們研究問題帶來許多的方便。
    課后,同學們可以進行更充分的探討、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探究報告。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電流和電阻的乘積約等于電壓,電壓除以電阻約等于電流。
    三、小結
    同學們一起來小結本節(jié)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流過導體的電流。通過實驗探究了定值電阻的電流和電壓的關系。
    四、板書設計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六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的關系,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的關系。
    設問:這兩個關系能否用一句話歸納、概括呢?
    結論: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個結論叫做歐姆定律。(板書)。
    說明:在歐姆定律中的兩處用到“這段導體”,這兩個這段導體都是指同一導體而言,也就是說歐姆定律中所指的電流、電壓、電阻是同一導體的三個量。(要同學們在“這段導體”下面加“.”)。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七
    這是一個很好的教案,教案不僅層次分明,內容豐富完整,而且注意了教書育人。歐姆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優(yōu)秀品質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很好內容,教案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是值得各位老師仿效的。教案的另一個優(yōu)點是注意利用和鞏固前一節(jié)課,同時又為下一節(jié)課打基礎。教案中的三個補充題也很好,比較聯(lián)系實際。教案中的舉例示范很規(guī)范,這一點對新教師來說很重要,對學生來說就更應如此了。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八
    1.能知道歐姆定律的內容,并會運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能說出串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會用串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得出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3.會應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電路問題
    學習重點:理解歐姆定律內容和其表達式、變換式的意義
    學習難點:利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歐姆定律的內容
    2. 歐姆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及式中各物理量及單位:
    i----電流----安培;u----電壓---伏特;r----電阻---歐姆
    3.歐姆定律中的“導體”指的是 。
    4.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關系:
    電壓關系:
    電阻關系:
    比例關系:
    5. 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關系:
    電壓關系:
    電阻關系:
    比例關系:
    學習小組完成課本29頁1—3題,上黑板展示。
    教師強調解題格式,“三要”和“三不”。
    三要:要寫解、答;要有公式;要帶單位。
    三不:最后結果不準用分數(shù);不準用約等號;不準用除號。
    學習小組完成課本29頁4題,盡量用多種方法解題,上黑板展示。
    教師歸納:解題步驟:1。根據(jù)題意畫電路圖; 2.在圖中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3.綜合運用電學規(guī)律列式求解。三種方法(單一法、整體法、比例法)。
    四、達標拓展:略
    五、教學評價:略
    六、教學反思:略。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九
    1.知道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阻的實驗原理。
    2.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到體的電阻。
    1.通過測量電阻,學習一種應用歐姆定律測量電阻的方法。
    2.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進一步體會減小測量誤差的方法。
    1.通過應用歐姆定律測量電阻體驗物理規(guī)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意義。
    2.認真完成實驗,養(yǎng)成做事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3.在與小組成員合作完成實驗過程中,加強與他人的協(xié)同、合作能力。
    1.學習應用歐姆定律,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電阻
    2.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固有屬性,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及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
    1.實驗電路的設計、連接,電流表、電壓表量程的選擇,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實驗數(shù)據(jù)表格的設計。
    2.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固有屬性,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及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了解燈絲(鎢絲)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特性。
    學生分組探究實驗器材: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池、定值電阻(5 ω、 10 ω各1個)、小燈泡+燈座、導線若干。
    1.復習:歐姆定律的內容、適用條件及其數(shù)學表達式。
    2.教師提出問題:用電流表和電壓表你能測量出定值電阻的阻值嗎?說明測量原理,并畫出測量電路圖。
    3.學生猜想、假設實驗結果:學生探究實驗: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出定值電阻的阻值。
    4.學生設計實驗電路:
    5.學生探究實驗: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小燈泡的燈絲電阻。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在不同電壓和電流的情況下,小燈泡的燈絲的電阻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的收獲。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十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
    教學建議。
    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題設條件,正確地選擇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規(guī)范地解題,注意突破從算術法向公式法的過渡這個教學中的難點.特別需強調歐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導體,同一時刻的i、u、r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得出歐姆定律的公式后,要變形出另外兩個變換式,學生應該是運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對另外兩個公式的物理含義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解釋清楚,尤其是歐姆定律公式.
    引入新課。
    1.找學生回答第一節(jié)實驗得到的兩個結論.在導體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
    跟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加在導體兩端電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
    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電阻的電流為5a,因為電阻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加在電阻兩。
    端的電壓成正比.。
    3.在一個10的電阻兩端加上某一電壓。
    u
    時,通過它的電流為2a,如果把這個電壓加在20的電阻兩端,電流應為多大?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20電阻的電流為1a,因為在電壓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
    啟發(fā)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復述,指出這個結論就叫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節(jié)兩個實驗結果的綜合,電流、電壓、電阻的這種關系首先由德國。
    物理學家歐姆得出,所以叫做歐姆定律,它是電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2.介紹《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歐姆定律中的電流是通過導體的電流,電壓是指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電。
    阻是指這段導體所具有的電阻值.。
    如果用字母。
    u
    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字母。
    r
    表示導體的電阻,字母。
    i
    表示導體中的電流,那么歐姆定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呢?
    教師強調。
    (l)公式中的。
    i
    u
    r
    必須針對同一段電路.。
    (2)單位要統(tǒng)一。
    i
    的單位是安(a)。
    u
    的單位是伏(v)。
    r
    的單位是歐()。
    教師明確本節(jié)教學目標。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電學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習歐姆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教師啟發(fā)指導。
    (1)要求學生讀題.。
    (2)讓學生根據(jù)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及數(shù)值和未知量的。
    符號.。
    (3)找學生在黑板上板書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圖。
    (5)找學生回答根據(jù)的公式.。
    已知v,求。
    i
    解?根據(jù)得。
    (板書)。
    鞏固練習。
    通過練習2引導學生總結出測電阻的方法.由于用電流表測電流,用電壓表測電壓,
    利用歐姆定律就可以求出電阻大?。詺W姆定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則定電阻的方法這種。
    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聯(lián)在電源上的紅、綠兩盞電燈,它們兩端的電壓都是220v,電阻分別為。
    1210、484.。
    求?通過各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fā)引導。
    (1)學生讀題后根據(jù)題意畫出電路圖.。
    (2)。
    i
    u
    r
    必須對應同一段電路,電路中有兩個電阻時,要給“同一段電路”的。
    i
    u
    r
    加上“同一腳標”,如本題中的紅燈用來表示,綠燈用來表示.。
    (3)找一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簡明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
    學生答出根據(jù)的公式引導學生答出。
    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解題步驟。
    已知求.
    解?根據(jù)得。
    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答?通過紅燈和綠燈的電流分別為0.18a和0.45a.
    板書設計。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1.已知v,求。
    i
    解?根據(jù)得。
    答?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是0.27a。
    2.已知求.
    解?根據(jù)得。
    通過的電流為。
    通過的電流為。
    答?通過紅燈的電流是0.18a,通過綠燈的電流是0.45a。
    探究活動。
    【組織形式】個人和學習小組。
    【活動方式】。
    1.制定子課題.
    2.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資料。
    3.小組討論總結。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十一
    1.理解掌握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2.掌握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3.理解掌握用歐姆定律分析實際問題,解釋實際問題。
    4.學會用伏安法測量導體電阻的方法。
    5.進一步學會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
    6.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歐姆定律。
    教學難點:歐姆定律的應用。
    三、教學準備
    電源,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5歐、10歐、20歐、40歐各一只)。
    電流表,電壓表,開關,導線,例題投影片。
    三、課時安排
    本節(jié)共安排3課時(其中1課時為學生實驗)。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設問:1.形成持續(xù)電流的條件是什么?
    2.導體的電阻對電流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分析:在電路中,電壓是形成電流的條件,而導體的電阻又要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電阻越大,電流越小。那么,在一段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量究竟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歐姆定律。(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與另一個量之間的關系。
    設問:請同學們根據(jù)剛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們所學過的儀器怎樣來設計一個實驗?(請同學們回答)
    學生回答后,教師投影實驗電路圖,分別介紹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作用。
    演示:按圖接好電路,保持r=10歐不變,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改變r上的電壓,請兩位同學讀出每次實驗的電壓值和包流值,記人表1中:
    分析: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電阻只保持不變時,隨著電阻r上的電壓的增大,通過電阻r的電流也增大,且電壓與電流是同倍數(shù)增加,這種關系在數(shù)學上叫成正比關系。
    結論:在電阻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板書) ·
    演示:按上圖連接電路,更換定值電阻的阻值,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只兩端的電壓始終保持4伏,請兩位同學讀出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shù),并記錄在表2中。
    分析: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電壓相等的情況下,定值電阻及增大,通過電阻r的電流反而減小,且電阻r增大幾倍,通過電阻的電流反而減小到幾分之一,這種關系在數(shù)學上叫成反比關系。
    結論:在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板書)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的關系,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的關系。
    設問:這兩個關系能否用一句話歸納、概括呢?
    結論: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個結論叫做歐姆定律。(板書)
    說明:在歐姆定律中的兩處用到“這段導體”,這兩個這段導體都是指同一導體而言,也就是說歐姆定律中所指的電流、電壓、電阻是同一導體的三個量。(要同學們在“這段導體”下面加“.”)
    例:已知電烙鐵的電阻是1210歐姆,如果電烙鐵兩端的電壓是220伏,求通過電烙鐵的電流?[投影)
    分析:本題已知的兩個量電阻、電壓都是針對同一導體電烙鐵而言的,可直接應用歐姆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計算,但在解題時,一定要強調解題的規(guī)范性。(結果:0.18安)
    教師根據(jù)板書小結,突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強調歐姆定律中的“這段導體”四個字。
    課本第90頁第1、3題。
    作業(yè)本第53頁(一)1—4。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十二
    1.理解掌握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3.理解掌握用歐姆定律分析實際問題,解釋實際問題。
    4.學會用伏安法測量導體電阻的方法。
    5.進一步學會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
    6.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三、教學準備。
    電源,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5歐、10歐、20歐、40歐各一只)。
    電流表,電壓表,開關,導線,例題投影片。
    三、課時安排。
    本節(jié)共安排3課時(其中1課時為學生實驗)。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設問:1.形成持續(xù)電流的條件是什么?
    2.導體的電阻對電流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分析:在電路中,電壓是形成電流的條件,而導體的電阻又要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電阻越大,電流越小。那么,在一段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量究竟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歐姆定律。(板書課題)。
    (二)新課教學。
    今天我們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與另一個量之間的關系。
    設問:請同學們根據(jù)剛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們所學過的儀器怎樣來設計一個實驗?(請同學們回答)。
    學生回答后,教師投影實驗電路圖,分別介紹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作用。
    1.電阻r不變,電流與電壓有什么關系。
    演示:按圖接好電路,保持r=10歐不變,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改變r上的電壓,請兩位同學讀出每次實驗的電壓值和包流值,記人表1中:
    分析: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電阻只保持不變時,隨著電阻r上的電壓的增大,通過電阻r的電流也增大,且電壓與電流是同倍數(shù)增加,這種關系在數(shù)學上叫成正比關系。
    結論:在電阻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教師根據(jù)板書小結,突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強調歐姆定律中的“這段導體”四個字。
    (四)鞏固練習:課本第90頁第1、3題。
    (五)作業(yè)布置:作業(yè)本第53頁(一)1—4。
    初中歐姆定律教案篇十三
    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思考、交流、回答:
    不能這樣說。
    導體的電阻是由導體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它跟導體兩端是否有電壓或電壓的大小,導體中是否有電流或電流的大小無關。所以,我們不能認為電阻r跟電壓u成正比,跟電流i成反比。
    電壓是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導體兩端不加電壓時,電流為零,但導體電阻依然存在。因此不能認為電壓u跟電流i成正比,跟電阻r也成正比。
    閱讀科學世界,了解酒精檢測儀的原理;
    觀察圖片,了解電子秤的原理。
    思考、交流、回答:
    可以由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這段導體的電流,利用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r=u/i來求解。而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可以測出來。即:用電流表測出通過導體中的電流,用電壓表測出導體兩端的電壓,就可以求出導體的電阻了。
    三、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困惑?學生討論梳理知識,交流收獲和困惑。見板書設計。
    四、課堂檢測教師巡視、講評完成檢測題。見附件。
    五、布置作業(yè)1.完成《助學》上本節(jié)的題。
    2.完成“周六自測”。課后完成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