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里的故事教案(實用24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而編寫的一種教學計劃。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編寫一份完善的教案呢?首先,我們需要充分了解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明確我們要達到的教學效果。其次,我們要合理安排教學時序,確定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此外,我們還需要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我們要注意教學方式的選擇,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最后,我們還需要評估教學效果,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下面是一些教學設計的案例展示,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l(fā)和思考。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一
    1、第一個粽子—————聽話(奶奶說: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提問:老奶奶剛才用了什么東西包粽子?
    再來聽一句話:春天來了,百花齊放,漂亮極了。
    春天來了,小草綠了,百花齊放,漂亮極了。
    2、第二個粽子—————接龍(用什么話打開它?)。
    3、第三個粽子——————悄悄話:我今天精疲力盡。
    你看那個滿面春風。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二
    2、出示ppt,幼兒猜測故事內容。小結: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個什么故事呢?我們來看看。
    二、欣賞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里的故事》——吃過粽子嗎?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黃)小結:原來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種各樣的餡兒,那你們知道什么時候要吃粽子呢?2、簡單講述粽子的來歷: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要吃粽子。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節(jié)日,大家要記住哦。
    3、——那么《粽子里的故事》會講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5、繼續(xù)欣賞故事(老奶奶采來一把箬葉——誰就能講出有趣的故事來。)——原來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誰吃了粽子,誰就能講故事。
    6、松鼠圖片——誰來了?小松鼠來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講出故事了嗎?
    小結: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講不出來。
    7、狐貍圖片。
    ——小狐貍吃了粽子能講出故事來嗎?小結:小狐貍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講不出來。
    8、繼續(xù)欣賞故事(接著——只好搖搖頭。)小結: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么辦呢?真著急。9、繼續(xù)欣賞故事(小松鼠,小狐貍——她一定把這些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小結: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三、“吃”粽子。
    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劉老師帶來的粽子也很神奇,來吃吃劉老師帶來的粽子,講講劉老師粽子里的故事。
    3、出示粽子二:悄悄話(“我愛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悄悄話是什么意思?(輕輕講,用心聽)(——為什么會傳錯?悄悄話是很難的,要用心聽、仔細聽、游戲才能玩下去,我們等會兒到教室里繼續(xù)玩。)。
    四、延伸——孩子們,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聽奶奶講講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講給奶奶聽。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三
    1、閱讀過程中正確認讀本課生字12個(粽、糯、胃、惹、屈、政、予、采、淪、憂、崇、祭),能正確描寫漢字“胃、屈、政、采、淪、憂”。積累詞語“粽子、端午節(jié)、糯米、消暑開胃、惹人喜愛、政治、采納、淪喪、憂憤、崇敬”,能結合課文內容,填寫合適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端午節(jié)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3、默讀課文2-4節(jié),劃出描寫粽子顏色、形狀、滋味的句子。
    4、了解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和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積累詞句;朗讀課文;摘抄句子。
    說說有些食品是什么節(jié)日吃的,有什么由來。
    了解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體會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圖拍案:湯圓青團重陽糕月餅粽子。
    3、你知道農歷五月除五是什么節(jié)日嗎?那么端午節(jié)有一個什么風俗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粽子的課文。
    2、讀課題:粽子學習:棕(換部首練習)。
    二、學習字詞,朗讀課文:
    1、誰來說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的哪位愛國詩人?誰來介紹一下屈原?
    2、輕聲朗讀第六小節(jié)。學習:政、予、淪、崇、祭。
    朗讀句子:人們懷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每年端午節(jié),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為敬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
    3、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粽子的?
    4、指名朗讀課文,學生交流。
    5、男女生朗讀課文第二——四小節(jié)。學習:糯米開胃。
    6、用直線、曲線、括號劃出描寫粽子形狀、顏色、滋味的句子。學生交流。
    粽子用翠綠的箬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后,剝開墨綠色的箬葉,只見潔白的'米團里仿佛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
    學習生字,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語,讀。
    粽子又好看又好吃,真是“惹人喜愛”。
    三、拓展思維,練習說話。
    1、朗讀課文。
    2、出示“說一說”,這些是什么時候吃的?
    3、選擇一種自己喜歡或者比較熟悉的食物,把這種食物介紹給同學聽。
    四、課外作業(yè)。
    1、模仿課文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一種特殊節(jié)日的食品,寫下來。
    2、收集有關屈原的生平、粽子、端午節(jié)的傳說或習俗等資料探究學習。
    3、填空。
    ()的箬葉()的糯米()的詩篇。
    ()的瑪瑙()的棗子()的品格。
    4、指導造句:
    例句:粽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
    不僅.......而且.......表示遞進關系,造句練習。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四
    畫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黃黃的、橘色的暖色基調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傳遞的溫暖、祥和的氣息,凸顯了故事的主題。
    在構圖上,作者運用了大片的、簡單的背景來烘托人物和主題,使得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現(xiàn)的主要情節(jié)。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jié)。
    濃濃的民俗韻味。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五
    孩子們見過粽子、吃過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為我國民間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線索的形式出現(xiàn),更易于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樣。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來是什么?端午節(jié)還有哪些民俗活動?結合“我是中國人”的大班主題,《粽子里的故事》將引發(fā)二場孩子們關于“粽子”的大討論以及“端午”熱。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六
    新《綱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和開展其他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因此我設計了廣告《粽子》活動,因為正值端午時節(jié),孩子們都品嘗過粽子,對粽子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廣告具有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機會,廣告的設計是千變萬化的,沒有統(tǒng)一模式的,我為幼兒提供了各種紙盒、舊掛歷、碎布、廢舊盆、顏料等多種材料,引導幼兒用多種材料,充分想象,運用剪、貼、撕、畫等多種手段進行廣告設計,激發(fā)幼兒對廣告設計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
    1、學習運用各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制作方法為粽子設計廣告,鞏固對粽子的認識。
    2、能大膽創(chuàng)意設計廣告,增強美感的體驗。
    3、在設計粽子廣告的過程中,激發(fā)對廣告設計的興趣,培養(yǎng)同伴間的合作能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1、幾張有代表性的廣告設計。
    2、各種紙盒、舊掛歷、碎布、廢舊盆、顏料等多種材料。
    1、導題。
    1)端午節(jié)馬上要到了,超市里進了一批新鮮的粽子,可是沒人買,怎么辦?
    2)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引出設計廣告)。
    2、入題。
    1)你看過廣告嗎?看過什么廣告?
    3)(師小結廣告的特點)噢,廣告上面的東西就是要讓別人買的東西,廣告的顏色很鮮艷,廣告設計的方法也不一樣。
    4)那么你們準備如何來設計這張粽子的廣告,請小朋友與同桌的`小朋友討論一下(幼兒分組進行討論)討論好以后,就可以請小朋友動手操作了。(幼兒自由選擇材料)。
    5)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進行分工。
    3、結束。
    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廣告。
    活動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在導入部分時間過長主線有點偏離,可以將廣告紙直接呈現(xiàn)讓孩子們能看到廣告的內容,直接在將廣告的類型和作用引導出來,在廣告的類型上老師應該給予一定的小結這樣可以讓幼兒更了解。在指導時沒有及時觀察到幼兒設計廣告的位置比較單一。在幼兒操作時教師出現(xiàn)“教學冷藏”,老師不可以只是巡視嘴巴一定要不停地說,要及時給幼兒提供幫助、應巡視中教師引導幼兒畫面中的不足。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七
    整個活動我覺得環(huán)節(jié)比較緊扣,教態(tài)情切,師幼能很好的互動。在游戲互動中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多次使用成語來讓幼兒傾聽,顯然這個對于大班孩子來說有點難度而導致在互動中顯得有點生硬。另外,我覺得在游戲結束之后,由于自己自己的大膽嘗試導致與設想的結果不一樣,頓時有點慌了,應該用“看來我們沒能通過老奶奶的考驗,來看看接下來誰可以去老奶奶家吃粽子講故事你呢?”來過渡結束部分的故事,可能會聽起來更自然一點。最后,我以“粽子”為誘餌和他們一起。雖然這三個游戲并沒有太大練習,但卻能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有趣的游戲。使活動的氛圍更活躍。最后游戲結束后以“小女孩在森林里采蘑菇走到了老奶奶屋前”將幼兒待會故事中并結束了。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八
    (幼兒自由回答)
    2、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第2張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吃粽子?!?BR>    3、你們什么時候吃過粽子?
    4、粽子有個節(jié),你們知道什么節(jié)嗎?
    5、小結:端午節(jié)那天就是吃粽子。哎,你們都吃過什么粽子呢?
    6、其實粽子還可以包很多很多的好吃的東西。今天這個粽子里包著什么呢?有一個故事名字就叫做“粽子里的故事”
    1、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提問:小朋友,你們覺得老奶奶回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呢?
    2、幼兒自己回答,教師引導,知道小朋友講出請小朋友來吃粽子講故事。
    3、你們的故事從哪里來的?
    4、誰想去老奶奶家吃粽子講故事?那先來吃吃蒙蒙老師的粽子。
    1、第一個粽子—————聽話(奶奶說: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提問:老奶奶剛才用了什么東西包粽子?
    再來聽一句話:春天來了,百花齊放,漂亮極了。
    春天來了,小草綠了,百花齊放,漂亮極了。
    2、第二個粽子—————接龍(用什么話打開它?)
    3、第三個粽子——————悄悄話:我今天精疲力盡。
    你看那個滿面春風。
    1、游戲互動兩邊之后,小結。我們班今天有許多的小朋友都可以去吃老奶奶的粽子講故事。當我們出發(fā)在路上的時候,小女孩也在采著蘑菇,采著采著到了老奶奶的屋前。老奶奶招招手,好像在說:“來吧來吧,快來吃粽子。吃了粽子講故事?!?BR>    4、小女孩吃了一個粽子,肚子就有一個故事,吃了許多粽子肚子里就有許多的故事。她就把這些故事告訴了小動物,小動物們極了。可是小女孩覺得還不夠,她要把故事告訴她幼兒園的朋友。于是她就告別了小動物們,回到幼兒園講故事。
    5、提問:你們的奶奶會包粽子嗎?會講故事嗎?
    6、放學后回家去請奶奶包粽子讓奶奶在粽子里包個故事。
    整個活動我覺得環(huán)節(jié)比較緊扣,教態(tài)情切,師幼能很好的互動。在游戲互動中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多次使用成語來讓幼兒傾聽,顯然這個對于大班孩子來說有點難度而導致在互動中顯得有點生硬。另外,我覺得在游戲結束之后,由于自己自己的大膽嘗試導致與設想的結果不一樣,頓時有點慌了,應該用“看來我們沒能通過老奶奶的考驗,來看看接下來誰可以去老奶奶家吃粽子講故事你呢?”來過渡結束部分的故事,可能會聽起來更自然一點。最后,我以“粽子”為誘餌和他們一起。雖然這三個游戲并沒有太大練習,但卻能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有趣的游戲。使活動的氛圍更活躍。最后游戲結束后以“小女孩在森林里采蘑菇走到了老奶奶屋前”將幼兒待會故事中并結束了。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九
    1.在看看、猜猜、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游戲的快樂。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粽子里的故事》ppt
    小猴小兔、小狐貍、小松鼠等等
    那么請誰呢?——引出請小朋友吃粽子,講故事。
    1.你們會講故事嗎?你的故事哪里來的?
    3.“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邊說邊打開第一只粽子包。
    玩游戲:詞語接龍
    4.我們來看看第二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玩游戲:悄悄話
    悄悄話怎么說的,說說看
    5.第三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游戲:故事接龍:小熊走在森林里----后面讓小朋友隨意接,把故事發(fā)展下去……
    一個小女孩來到小屋前————結束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十
    1、游戲互動兩邊之后,小結。我們班今天有許多的小朋友都可以去吃老奶奶的粽子講故事。當我們出發(fā)在路上的時候,小女孩也在采著蘑菇,采著采著到了老奶奶的屋前。老奶奶招招手,好像在說:“來吧來吧,快來吃粽子。吃了粽子講故事。”
    4、小女孩吃了一個粽子,肚子就有一個故事,吃了許多粽子肚子里就有許多的故事。她就把這些故事告訴了小動物,小動物們極了??墒切∨⒂X得還不夠,她要把故事告訴她幼兒園的朋友。于是她就告別了小動物們,回到幼兒園講故事。
    5、提問:你們的奶奶會包粽子嗎?會講故事嗎?
    6、放學后回家去請奶奶包粽子讓奶奶在粽子里包個故事。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十一
    1、在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并體驗語言游戲的快樂。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點:
    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
    活動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做語言游戲的快樂。
    《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樂、粽子、故事盒等。
    一、回憶經驗并導入。
    1、出示ppt:猜猜這是一個關于什么的故事?
    在什么時候要吃粽子?
    你吃過的粽子里包著什么?
    小結: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可以包著各種各樣好吃的餡料。
    結合音樂欣賞故事,教師和著音樂節(jié)奏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能靜下心來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看看講講故事。
    今天這個神奇的粽子里包著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吧。(播放ppt,欣賞故事)。
    1、傾聽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樹林里——誰就會講故事了)。
    t: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呢?t:看,誰來了?它們吃了粽子會講故事嗎?
    2、看看講講故事第二部分。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小猴子(兔子、狐貍、松鼠、小鳥)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講不出故事。
    t: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講不出故事,真著急,怎么辦?還能請誰來幫忙呢?
    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講故事……”這句話貫穿故事始終,成為活動的線索,讓活動緊緊扣住中心。
    3、傾聽、理解故事最后一部分。
    t:(出示ppt8):看,誰來到了樹林里?她在干什么?
    (ppt9):小動物們是怎么做的?小姑娘呢?它們的邀請成功了么?
    (ppt10、11):小動物用了什么好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
    t:小姑娘吃了粽子,會講故事嗎,我們繼續(xù)聽故事。(傾聽故事結尾)。
    三、做游戲吃粽子。
    t:老奶奶不但請小動物、小姑娘吃粽子,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個游戲(藏在粽子里):
    1、打開粽子一,游戲:聽話。
    要求:幼兒仔細傾聽老師的提問并回答問題。
    2、打開粽子二,游戲:接龍。
    (1)“詞語接龍”要求:幼兒用兩個字或三個字的詞接龍,前一詞的詞尾是下一詞的詞首。
    (2)“句子接龍”要求:用許多詞說一件事情,后一人要將前一人的話重復一遍再接下去。
    3、打開粽子三,游戲:悄悄話。
    要求:老師在幼兒耳邊說一句故事中的話讓幼兒傳話。
    在玩語言游戲中體驗傾聽的重要性和培養(yǎng)仔細聽認真想的好習慣。
    4、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幼兒吃粽子)。
    1、教師操作故事盒,幼兒講述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述故事)以幼兒熟悉的粽子引入到活動中來,使孩子有講述的愿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實施下來,總體感覺,效果非常好,活動很順利,幼兒非常喜歡,非常投入,活動的微調非常有必要,不但使幼兒能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中體驗了愉悅,而且,也使每個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都獲得了經驗的提升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活動能順利、有序的開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通過活動,也感覺到,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有一些方面要有待提高和培養(yǎng)。如: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當有一個幼兒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幼兒應耐心等待,認真傾聽;當你知道問題答案的時候,要養(yǎng)成舉手發(fā)言的好習慣。如:游戲規(guī)則的建立和游戲意識的培養(yǎng)。如在游戲“悄悄話”中,要認真仔細地聽,聽清楚了,再按游戲規(guī)則進行傳話,這樣游戲就能順利進行了。除此之外,在以后的游戲活動中,都要注意游戲規(guī)則的建立和游戲意識的培養(yǎng)。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十二
    故事中的文字優(yōu)美,娓娓道來,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節(jié),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這句話反反復復,貫穿整個故事,使小讀者讀上去既瑯瑯上口,又充分表達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葉”和“粽米”對于幼兒來說是新出現(xiàn)的詞匯,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圓又白”這兩對形容詞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講”這五個動詞將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串連起來:采粽葉――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講故事。
    象聲詞“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的出現(xiàn)既表現(xiàn)了不同動物的叫聲,同時也使得整個故事更具童趣。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十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軟糯噴香的粽子,五花八門的餡料總是會饞得人直流口水。今年的我依舊要吃粽子,只不過不一樣的是我要自己做粽子,體會動手的樂趣,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
    這天,我拿到了小區(qū)分發(fā)下來的邀請劵,晚上七點,準時和爺爺來到了小區(qū)的廣場,此時人也差不多到齊了,平時寂靜又幽暗的廣場上燈火通明,大家都在討論著如何做粽子,小孩子的嬉戲喧鬧聲響成一片,熱鬧非凡。我的心情忐忑中夾雜了些許興奮與激動:第一次做粽子,我能做好嗎?真不知道要怎么做!不管了,有人教,我一定能做好粽子!
    所謂做粽子,實際上只要包好就行了,餡料都是提前弄好的,粽葉也是提前洗凈的。人頭攢動著,我跟著流動的人群緩緩來到了桌前。遠遠望去,大家都在專心致志的包粽子,遠處的小弟弟在大人的教導下,笨拙的包著粽子,手顫動著,小心翼翼,汗水滾過了臉頰;那邊的叔叔邊包著粽子邊湊過去看看周圍的人是怎么做的,模仿中手法帶著點生疏;近處的老奶奶正認真的'盯著粽子,飛快的包著,嫻熟又專業(yè),惹得一群人目瞪口呆,不禁鼓掌。
    “大家都會做,那么我肯定也會”我信心大增,蓄勢待發(fā)。
    我捧起了一片粽葉,裹成一個漏斗的樣子,但是下面沒有洞,是一個三角形的,再舀一勺糯米倒進去??墒俏覅s總是完成不了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任務,看不準位置,不是高了就是低了。看似裹好了,但是很難發(fā)現(xiàn)糯米正從一個小口子里一顆一顆往下漏,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殘次品”。我重重地嘆了一口氣,灰心喪氣道:“這個做壞了,真沒想到包粽子這么難做啊,再試一試吧!”
    可是現(xiàn)實是殘酷的,它一次又一次地打擊我,一次又一次地讓我失敗。一個沉重的聲音在我心頭響起:“放棄吧!你是不行的!”又一個輕快的聲音語重心長地教導我:“堅持不懈,總會成功!”我看了看周圍,重燃斗志,再次戰(zhàn)斗!
    這次我先認真觀察大家的作法,把粽葉的大約三分之一掐住,然后把下面的三分之一裹上來。裹好后,我仔細檢查了裹緊沒有,有沒有漏洞,才將糯米倒進粽葉里,再用剩下的粽葉折來折去,圍著最初裹的那個形狀繞了幾圈,最后用繩子綁緊,大功告成了!
    這次的活動教會了我一項包粽子的本領,讓我明白了堅持不懈的道理,是非常有意義的。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十四
    目標:1.幼兒能夠運用自己組織的語言復述故事2.了解故事中粽子的作用,并體會到分享故事的歡樂過程:一、認識會講故事的老奶奶。1、教師出示圖片,幼兒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奶奶。語言梳理:今天,朱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她是誰呀?(老奶奶)2、猜猜老奶奶有什么奇特之處。語言梳理:這位老奶奶本領課大了,你們猜猜她會有什么本領。(孩子回答辦法)3、(1)理解故事第一段。語言梳理???其實呀老奶奶的肚子里裝滿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歡聽她的故事。突然有一天老奶奶生病了,連話都不能說了,大家再也聽不到好聽的故事了。老奶奶很著急,我們快為老奶奶想想辦法吧。(孩子回答有什么辦法)理解老奶奶包粽子的畫面。語言梳理1:聽了你們的辦法呀,老奶奶自己也想出了一個辦法,你們瞧老奶奶在干什么?出示圖片(包粽子,桌子上有粽子葉、糯米)語言梳理2:老奶奶包起了粽子,她有一個心愿,我們來聽聽她有什么心愿吧。(教師說:包呀包呀,包粽子,我把故事都包進去,誰吃了我的粽子,就會講很多的故事。)------粽子是做好了,可是要有人來吃,誰會來吃了、讓我們繼續(xù)聽下去。(2)講述故事第二段(從吱吱吱,吱吱吱,啊,來了————“吃了粽子不會講故事,真急人?!保┮贿呏v述故事一邊出示松鼠、狐貍、問號、并提出問題:“小動物們吃了粽子,但是不能講故事,怎么辦?(找小朋友來幫忙)(3)講述故事第三段1.(從“恩,還得找個會說話的小朋友?!薄辛?,有辦法啦!”)2.(從快看,那邊有個小姑娘————想個什么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呢?)提問:小朋友們,小姑娘被嚇跑了,如果你們是小動物,你們會想出什么辦法把小姑娘引來?(蘑菇)3.講述故事到末尾。提問:1.最后奶奶的愿望實現(xiàn)了么?2.小姑娘吃了粽子后做了什么?3.小姑娘離開的時候說了什么?二、結合圖片,與幼兒一起完整講述故事。三、活動延伸:配對游戲《它愛吃什么》(展示圖片)目標:了解動物們愛吃的食物玩法:森林里的動物們幫助了老奶奶,老奶奶很高興,也很感激小動物們。她準備包好多好吃的粽子來招待大家。瞧!奶奶準備把這些東西包在粽子里,你能猜出這是為誰準備的嗎?引導幼兒把動物和它愛吃的食物連起來。
    粽子里的故事老奶奶家在樹林里,她可會講故事了,大家都喜歡聽一場大病后,老奶奶不能說話了,不能再講故事給小動物們聽了,怎么辦呢?于是老奶奶開始包粽子。她把故事都包進了粽子里,誰吃了粽子,誰就會講故事。吱吱吱,吱吱吱,啊,來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馬上有了故事,可笑松鼠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吱吱吱。。。。。。。?!绷?,哩哩哩,來了一只小狐貍。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小狐貍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貍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哩哩哩、。。。。。。。。。。。。。。?!薄俺粤唆兆硬粫v故事,真急人?!薄岸?,面還得找個會說話的小朋友?!笨炜矗莾河袀€小姑娘在采蘑菇呢~!小動物們高興得一起沖過去,吱吱吱,哩哩哩,嘰嘰磯,叫個不停。小姑娘嚇壞了,扔下竹籃拼命逃?!霸愀猓∠雮€什么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呢?”“有了,有辦法啦!”它們去采了好多好多蘑菇,撒在山坡上,撒在山腳下,一直撒到小房子跟前。蘑菇就像一把把撐著的小傘,站起來了。過了幾天,小姑娘又來了。呵,這么多蘑菇呀!小姑娘采呀才,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美麗的小姑娘,快來吃粽子,吃了粽子講故事。香噴噴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個有一個。哈,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小姑娘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老奶奶一邊聽一邊點頭,小動物們個個著了迷。小姑娘回家了,她拎了滿滿一藍蘑菇,還帶了滿滿一肚子故事,要說給更多的小朋友聽。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十五
    1、認真觀察圖片并能大膽想象理解故事內容。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3、激發(fā)幼兒對故事熱愛的情感,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粽子里的故事ppt
    1、導入 出示圖片(粽子)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幼:粽子
    師:對,你們吃過粽子嗎? 幼:吃過
    師:那什么時候吃粽子呢?(請幼兒回答) 幼:端午節(jié)
    幼:不知道
    師:出示圖片,為了紀念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除了吃粽子還會做什么呢?
    幼:掛艾草
    幼:想
    師:故事的名字就叫《粽子里的故事》
    2、.分段觀看ppt,欣賞故事
    幼:小松鼠和小狐貍
    師:小狐貍和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你們猜它們會講出故事嗎?
    幼:會
    幼:不會
    幼:我想請小猴子吃粽子講故事
    師:小猴子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就是上串下跳講不出故事
    幼:我想請小白兔吃粽子講故事
    幼:請小朋友來吃粽子講故事
    師:對,你們會講故事嗎?
    幼:會
    師:你們的故事是哪里來的?
    幼:我是聽媽媽講的
    師:哦,你的故事是聽來的
    幼:我的故事是看爸爸手機上的
    師:你的故事是看來的
    幼:有三個
    師:我們一起來吃吃看,好嗎?
    幼:好
    師:你們想吃哪一個粽子?
    幼:紅色的粽子
    師:(點擊圖片)聽話,看看我們小朋友聽的本領大不大,剛剛老奶奶用了什么來包粽子?
    幼:用了葉子和米
    幼: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極了
    幼:熊貓
    師:誰接下去貓什么
    幼:貓咪
    師:咪什么
    幼:咪咪叫
    師:孩子們,今天的故事好聽嗎?
    幼:好聽
    師:那我們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幼:好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十六
    1.理解故事內容,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在體驗中感受游戲的快樂。
    ppt、3只粽子。
    (一)導入1..出示粽子,引出故事《粽子里的故事》
    2.簡單講述粽子的來歷: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要吃粽子。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節(jié)日,大家要記住哦。
    3.我這個粽子和你們吃的可不一樣,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粽子里的故事》吧。
    (二)欣賞故事1.分段觀看ppt,欣賞故事。
    (在密密的樹林里--也就不能把找來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了。)師:這位老奶奶有個非常大的本領是什么?可老奶奶現(xiàn)在不能說話了,那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幼兒討論)師: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小結:原來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誰吃了粽子,誰就能講故事。粽子包好了,誰會來吃呢?讓我們繼續(xù)聽下去吧。
    3.松鼠圖片師:誰來了?小松鼠來干什么?老奶奶是怎么說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小松鼠吃了粽子講出故事了嗎?(猜)小結:小松鼠吃了粽子,"吱吱吱"的講不出來。
    4.狐貍圖片師:小狐貍吃了粽子能講出故事來嗎?
    小結:小狐貍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講不出來。
    5.創(chuàng)編故事。
    師:你還想請誰來吃粽子?(如"我請小兔子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師:小兔子吃了粽子,肚子里馬上有了故事,可是小兔子不會講故事,只會一個勁地跳來跳去。(兩個)6.繼續(xù)欣賞故事。
    7.繼續(xù)欣賞故事(小松鼠,小狐貍--她一定把這些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小結: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8.完整欣賞故事,并能學說故事里簡單的句子。
    師:現(xiàn)在就讓我們完整地聽一聽故事,想一想你們喜歡故事里的哪一句話?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三)"吃"粽子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陳老師帶來的粽子也很神奇,來吃吃陳老師帶來的粽子,講講陳老師粽子里的故事。
    師:孩子們,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聽奶奶講講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講給奶奶聽。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十七
    “我—是—嘉—興—人!”當我們如此自豪、驕傲的吶喊時,我想起了我們的這些孩子,作為一個小小嘉興人,他們對自己的家鄉(xiāng)了解多少?不管是風景、人文還是特產……或許作為他們的老師,該為他們做點什么,于是我便從孩子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開始著手尋找契機,我覺得只有孩子身邊的、可以接觸得到的東西才是可以讓他們真正接受的,也是他們需要了解的,為此本次教學活動應任而生。
    1.通過看、嘗、做等活動,認識、了解五芳齋粽子及其工藝制作過程。
    2.五芳齋粽子是嘉興的特色,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3.樂意參與活動,積極探索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重點:了解五芳齋粽子及工藝制作過程。
    活動難點:讓幼兒嘗試制作五芳齋粽子。
    經驗準備:活動前讓幼兒觀看關于五芳齋粽子的記錄片。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及課件。
    一、設疑引題,激起幼兒興趣。
    (出示微波爐飯盒)小朋友猜,里面會是什么?(幼兒回答)。
    二、了解粽子由來,知道五芳齋粽子:
    1.現(xiàn)在請小朋友一起來聽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里就藏。
    著答案。(觀看課件,老師講述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3.幼兒分享并品嘗,鼓勵幼兒與同伴間交流,表述自己的.感受。
    4.繼續(xù)觀看課件,了解五芳齋粽子所獲的榮譽,為我們家鄉(xiāng)能制作出這么好吃而與眾不同的粽子感到自豪。
    5.你們想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五芳齋粽子,喜歡五芳齋粽子,你會怎么做?
    三、了解五芳齋粽子,激起幼兒設計欲望:
    1.五芳齋粽子是怎么來的,小朋友想知道嗎?(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五芳齋粽子)。
    2.為了讓我們的嘉興五芳齋粽子更加出名,現(xiàn)在推出了一個活動,那就是設計一個具有自我特色的粽子,取名為五芳齋xx第一粽。前幾天,我們已經觀看了如何包五芳齋粽子的錄象,現(xiàn)在想不想來試試!
    四、幼兒嘗試制作五芳齋粽子:
    1.教師簡單示范介紹制作過程。
    2.幼兒自由選擇棕餡進行制作。
    五、延伸活動:
    在音樂聲中師幼一起端著粽子去食堂燒,結束活動。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十八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庇谑?,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jié)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jié)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后,龍顏大喜,贊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BR>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只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種顏色的絲線扎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兒媳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說法。
    清代詩人吳曼云也寫有一首贊美九子粽的詩:“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云膚白,笑說廚娘藕復松?!?BR>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咸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由于飲食文化的傳播,早在古代時,我國制作粽子的技術就傳到了國外,因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有吃粽子的習俗。
    秘魯人是在圣誕節(jié)吃粽子的,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歡慶圣誕節(jié),一邊吃粽子,甚至連一些已經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娘家,再來嘗嘗母親親手制作的粽子。
    緬甸人也愛吃粽子。在端午節(jié),他們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誘人,軟軟的,甜甜的,別有風味。
    日本的端午節(jié)是在陽歷的五月五日,他們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狀酷似鐘形。
    馬來西亞人包的粽子,形狀很像我國廣東的粽子,其特點是個頭較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煽?。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十九
    1、讓幼兒了解粽子的不同形狀,大小及種類。品嘗粽子的味道。
    2、了解粽子的由來,知道粽子是橫縣的特產,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1.認識粽子態(tài)的不同形狀及大小種類。
    2.知道粽子是橫縣的特產。
    1、在活動區(qū)中擺放不同的粽子圖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種味道不同粽子的實物;
    2、《包粽粑》音樂。
    一、引出主題:猜謎語
    “草葉包裹四角尖,再用細繩腰上栓,
    白米豬肉里面塞,家家過年擺上桌。”
    教師:“小朋友們猜對了,是粽子。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橫縣大粽?!?BR>    二、認識粽子
    1、說說粽子形狀。
    (1)、教師:“你吃過什么樣的粽子?它是什么形狀的?”讓幼兒自由說說自己看見過的粽子。
    (2)、出示并介紹有關不同粽子的圖片,讓幼兒觀看了解粽子的多種形
    狀。有三角粽、四角粽、長形粽子等。
    2、說說粽子的味道。
    (1)、教師:“有各種各樣的粽子,那么你吃過的粽子是什么樣的味道呢?里面包著什么呢?”
    (2)、讓幼兒自由說說自己吃過的粽子,并說說不同的粽子用哪些方法來吃才更好吃 。
    (3)、請幼兒品嘗粽子的各種味道,讓幼兒懂得有甜粽、咸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涼粽、花生綠豆紅豆粽等,讓幼兒感受粽子的各種美味。
    3、認識包粽子的材料。
    4、讓幼兒認識粽子的由來。
    三、教師小結:
    橫縣大粽是廣西橫縣人歡度新春佳節(jié)的主要食品之一,橫縣有“無粽不成年”之說,也就是過年時沒有粽子吃不像過年的意思。我們的橫縣大粽形狀是平底、上拱、中部豐滿隆起的長條形,就像懷著寶寶的媽媽一樣多子多福。在材料則是以山上帶香的粽葉和紅繩索用作包裹,表示吉祥的意思。人們在過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進鍋里煮。在過年時一家人便圍坐一起吃起鍋大粽,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大粽多由媽媽親手做作,故稱之為媽媽大粽,吃起來最有媽媽味道。
    四、幼兒隨著音樂跟著老師跳舞蹈《包粽子》結束活動。
    首先我對目標的制定:
    我制定的認知目標為了解粽子的形狀、大小和種類,了解粽子的由來,知道粽子是橫縣特產;情感目標為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其次,對組織的形式。
    《綱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yōu)秀,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在這一活動中,以孩子們最熟悉的大粽為切入點,讓孩子關注家鄉(xiāng)的美食,對家鄉(xiāng)的地方特色產生興趣和對勞動成果的熱愛。在活動過程中,運用各種不同粽子的圖片讓孩子們感知粽子的形狀、種類;在活動區(qū)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葉、棉線、糯米、綠豆花生等材料,讓孩子直接了解粽子原來使用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動中我是以層層深入的組織形式來完成活動目標,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為了完成活動目標服務。
    最后,師幼的互動。
    大班孩子喜歡猜謎語,活動的開始就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粽子,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索欲望。活動中,孩子們運用多種感官:想、看、說、聽,自己講述粽子的大小、形狀等不同特征,教師在旁加以鼓勵,能使孩子原有的經驗得到梳理。 活動里我提供粽子實物讓孩子觀察,這樣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種形狀,大小區(qū)分等特征,給孩子以直觀的感性經驗。知識豐富后給孩子們品嘗我準備好的幾個品種的粽子,孩子們看著飄溢清香粽子有說不出的高興,他們品嘗不同粽子的同時也在一邊議論平時吃過的粽子有什么形狀的,有什么味道的,還有餡兒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來,教師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說說,教師不做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孩子加以鼓勵。最后再由老師對故事由來的小結,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對家鄉(xiāng)的特產喜愛。我作為教育者,在活動中起到主導的作用,適時、適宜的引導孩子掌握知識。
    在活動最后的環(huán)節(jié)中以壯族舞蹈《包粽粑》來推向高點,孩子們在歡樂聲中結束活動。
    不足之處: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圖片和道具材料還準備不夠充分、不夠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動中對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準備更要充分布置,讓孩子認識橫縣特產——橫縣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動來開展教學活動的。在下一個活動中,我將在孩子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給孩子提供包粽粑所需的材料,開展手工活動《包粽粑》,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對橫縣大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從而萌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二十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就要來臨,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有機會一顯身手。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ks,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她們包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的教訓,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二十一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來歷,了解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幾種特有包法、名稱。
    2、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纏繞、捆綁的方式包粽子。
    3、幼兒能互相幫助,體驗合作包粽子的樂趣。
    了解粽子的來歷和特點,學習包粽子。
    能將粽子包好并捆緊。
    1、有濕度的.碎泥。
    3、范例、課件。
    1、教師情境導入,引入今天主題,激發(fā)幼兒學習包粽子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形狀的粽子?
    (2)教師出示課件,幫助幼兒了解不同形狀的粽子。
    我們吃過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還有四角粽以及團盤粽等。
    2、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學習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點。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二十二
    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得知我們家正忙活著包粽子呢,趕緊湊熱鬧去!
    外婆和奶奶已經各就各位,外婆包,奶奶煮。只見外婆將幾片干凈碧綠的棕葉塞入一些白色或者紅色的糯米,再放入紅棗或者鮮肉,用繩子一扎,一只粽子就包好了。一個個粽子形狀各異:有的像斧頭的“斧頭粽”,有像金字塔的“三角粽”……其中要數(shù)“小腳粽”最好玩,它的形狀就像一只小小的腳丫子。聽媽媽說過,舊社會的女人都要裹小腳。我想,“小腳粽”的名字該是由此而來的吧!
    粽子包完后,奶奶就把它們一個個整齊地排進鍋里,得足足燒上4小時,才能把粽子燒得更香甜可口。
    粽子剛燒好,我就飛奔過去搶粽子,揭開鍋蓋,一般棕葉的清香和著騰騰的熱氣撲鼻而來,我禁不住閉上眼睛陶醉了起來?!鞍 獱C死我啦!”手中半天沒放下的鍋蓋應聲落地。一只手被燙得直摸耳朵,另一只手已經伸進鍋里拎粽子了。拿到后,我迫不及待地揭開繩子,一只如同出水芙蓉般的粽子便出現(xiàn)在眼前。我夾起粽子吹了幾口氣便送入口中,糯糯的米飯夾雜著棕葉的香甜,那可真是人間美味啊!我細細地品嘗著這無與倫比的美味,再一次閉上眼,仿佛只身來到了屈原的故鄉(xiāng),那兒到處飄著粽子的香味,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啊!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二十三
    1、在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能夠仔細傾聽,嘗試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達并體驗語言游戲的快樂。
    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做語言游戲的快樂
    :能夠仔細傾聽,嘗試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達
    1物質準備:ppt、粽子糖、魔術盒
    2經驗準備:玩過詞語接龍和說悄悄話的游戲
    一、興趣導入
    師:今天孫老師帶來一個魔術盒,猜猜看里面是什么
    師:原來啊是個粽子孫老師要考考你們了:什么時候每家每戶都要吃粽子呀?
    小結: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有各種各樣好吃的餡料。
    師:小朋友們都吃過什么餡的粽子?
    師:今天老師帶來的是一個神奇的粽子,粽子里面包著什么餡呢?我們一起來來聽聽故事吧。
    二、看看、聽聽、講講故事
    (一)聽聽說說第一部分
    在樹林里,有一間小屋,小屋里住著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看見過許多事情,所以心里有了許多故事??墒?,不幸的是老奶奶生了一場大病,等她病好了以后,她已經不能大聲地講故事。于是,老奶奶就來到河邊采了青青的葉子回到家又把米洗干凈,老奶奶用青青的葉子白白的米包粽子,老奶奶心里想(放ppt)
    我可以把故事包進粽子里,讓吃到粽子的人都會講故事。老奶奶到森林里請來很多動物朋友。
    1、師:小朋友們猜猜,都有誰來了呀?
    2、師:小松鼠和小狐貍都吃了粽子,他們能講出故事嗎?為什么?
    小結:原來啊小松鼠只會吱吱叫,講不出故事。小狐貍只會一個勁地叫:“哩哩哩......”小狐貍也講不出故事。
    3、師:我們接著往下看還有誰來了?他們能講出故事嗎?
    小白兔,小猴子,小鳥都來吃粽子。
    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小猴子,兔子、小鳥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兔只會蹦蹦蹦,小鳥和小猴子只能“吱吱吱吱”他們都講不出故事。
    4、師: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講不出故事,真著急,怎么辦?還能請誰來幫忙呢?(小鸚鵡,小朋友。)
    (二)探討請小姑娘的方法
    1、師:原來小動物們要去請小姑娘去老奶奶家里吃粽子,看看,小姑娘愿意嗎?為什么?
    2、師:小動物們因為不會說話,只能追著小姑娘,嚇得小姑娘逃跑了。我們小朋友能不能幫小動物們想一想,怎么樣才能讓小姑娘去老奶奶家里呢?(小動物們想了一個十分聰明的辦法)
    小結:原來呀小動物們把蘑菇放在去老奶奶家的路上
    小姑娘采著,采著她來到了森林小屋前。老奶奶在門口笑瞇瞇地朝她招手,好像在說“來吧來吧,請你吃粽子。香噴噴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心里有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3、小姑娘吃了粽子會講出故事嗎,我們繼續(xù)看看下面的故事。
    (三)結束故事
    哈,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小姑娘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老奶奶一邊聽一邊點頭,
    小動物們個個聽得著了迷。
    小姑娘覺得這還不夠,她要把一肚子故事帶到幼兒園,說給更多的小朋友聽。
    于是,小姑娘告別了大家,她拎了滿滿一籃蘑菇,還帶了滿滿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
    三、做游戲,吃粽子
    師:老奶奶最后有沒有找到吃了粽子講故事的朋友???(有,小姑娘)
    老奶奶不但請小動物、小姑娘吃粽子,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個游戲(藏在粽子里)
    四、延伸活動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二十四
    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在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都會吃粽子。
    關于粽子,還有一個傳說呢,在楚國滅亡的之時,屈原投江自殺,人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傷害屈原的軀體,于是將隨身攜帶的米糕投入江中,而這投入江中的米糕,便逐漸演變出了今天的粽子。
    于是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人們都要吃粽子。家鄉(xiāng)的粽需要三種材料,分別是糯米、紅棗和粽葉。奶奶先用刷子把粽葉表面刷洗干凈,然后拿出一個小盆把米放入里面,接上水用手反復搓洗,直到洗干凈為止,接著奶奶把粽葉卷成三角形,用勺子挖上一勺米,放進去,最后放上一顆紅棗,把口封住,用線綁起來,放到鍋里煮幾個小時后,便可出鍋了。
    打開鍋蓋,一股熱氣立馬沖了出來,熱氣中摻雜著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我解開線,扒開了粽葉,里面是白花花,香噴噴的糯米和紅彤彤的棗子,咬一口下去,糯米又軟又黏,十分潤滑,一粒粒米如同一顆顆白色的珍珠,一旁的棗子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像一顆紅寶石,吃上一口使人回味無窮。
    吃粽子有許多方法,可以煮、蒸、炸、煎……粽子還可以凍在冰箱里,長時間儲存也可以,也可以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粽子你香甜可口,是端午節(jié)里的一道美味佳肴,也是人們心中喜愛的食品。我愛你家鄉(xiāng)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