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孔融讀后感(通用18篇)

字號:

    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表達自己對作品的認同、贊賞或批評。寫讀后感時可以引用一些專家學者的觀點或者與其他作品進行對比,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可讀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給大家?guī)盱`感和啟示。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一
    這個故事主要講,有個小孩的名字叫孔融,每個人都說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融的母親買了幾個梨回家,母親把梨端上桌時,母親把最大、最甜的梨給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卻不要,將這個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自己卻吃小的。
    這個故事讓我刻骨銘心,也讓我回憶了以前的種種事物??兹诤敛华q豫的把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每次都挑三揀四的。比如:媽媽買了一盤新鮮水果,我見了就欣喜若狂,都沒有洗手就把水果一掃而空了。媽媽見了說:“你應該像孔融那樣,別老是把我們當做空氣?!倍夷兀堪褘寢尩脑挳斪髁恕岸燥L”?,F(xiàn)在想想也有點后悔了。
    每次坐公交車的時候,總有人站在那,站到腿發(fā)軟,而我呢?我就坐在那,看著別人站著,自己卻在譏諷別人?,F(xiàn)在懂得了,應該像孔融那樣,學會讓著別人,不應該去嘲諷,譏笑別人,要學著謙讓別人。
    孔融這種尊老愛幼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他教會我要謙讓著別人一點,別人才能更加的謙讓著你。孔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二
    最近,我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文章。每一次讀這篇文章,我都能深刻感受到孔融謙讓的精神。
    《孔融讓梨》講述的是孔融小時候的故事。有一次,孔融和哥哥一起吃梨,孔融主動挑小的吃,還說自己小應該吃小的。每次讀到這兒,我都被孔融友愛和尊敬兄長的精神深深感動。
    孔融從小就尊敬兄長,懂得禮貌,有了人生最基本的品德。其實。這些也是非常寶貴的,有些人就不具備,比如那些心術不正、心懷鬼胎的人。我想兄弟之間是應該互相謙讓,在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地方也應該如此,在商場購物時要謙讓,在乘公交車時也要謙讓,在醫(yī)院看病時更要謙讓。時時要謙讓,人人要謙讓,事事要謙讓。
    孔融的許多精神都使我敬佩不已,我也要向他學習。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有了矛盾,我們兩個誰也不讓誰,一見面就不理不睬的,每次在一起,都會發(fā)生口頭大戰(zhàn)?,F(xiàn)在,我感到很慚愧,如果我那時讓她一下,事情就可以早點化解。這樣的事,孔融一定會讓她的,可我卻沒有做到。
    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每個人都能學習孔融謙讓的精神,世界不就會更美好嗎?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三
    同學們,你們吃飯了嗎,但可沒定沒吃過聰明飯吧,《裝在口袋里的爸爸:聰明飯》這個故事講述著一位上小學的學生楊歌,他爸爸又變小了,這是因為被楊歌他的媽媽說成拇指大小的人了,不過,從此他也成了整天呆在楊歌衣服口袋里的“教育部長”了,時刻監(jiān)督他的一舉一動。不過,這幾天拇指爸爸一直在翻閱書本,研究了一種名叫“聰明飯”的飯。正想讓胡歌嘗試一下,那飯臭的要死,如果叫我吃,我肯定是不會吃的,因為實在是太臭了,但楊歌的媽媽死死的吧一口飯噻到了他的嘴里。果然,他成了奧數(shù)天才,音樂天才,語文天才……但不過楊歌還是成為了辦里的最差的學生。
    這個故事的作者是楊鵬。主人公是養(yǎng)個,他是個聰明。可愛。善良和調皮的人,讓人感到這本書很有趣。很搞笑。楊哥是最討厭讀書的人,自從吃了聰明飯之后,每個老師都比不過他,連音樂大師也不得不稱贊他了。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四
    孔融是中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說他典型,是因為在他身上體現(xiàn)了中國千百萬知識分子的共性。他的性格,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產物。他的悲劇命運,同樣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產物。因此,他個人的性格和命運悲劇不僅屬于那個時代,也屬于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群體。本文試就孔融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和有關孔融的散見史料對孔融的一生作一淺析,以達到“窺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一、剛直不阿,不畏權貴。
    孔融是儒學開創(chuàng)者孔子的二十世孫,享有家世的威望,這在注重門第,注重正統(tǒng)的封建社會里,是相當了不起的資本,孔融自己對此也引以為豪,這種“高明曜云門,遠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結根在所固”所體現(xiàn)出來的優(yōu)越感和中國知識分子最足以自命不凡的卓越才華結合起來,構成了他性格中剛直不阿,不畏權貴的一面。據(jù)《后漢書?孔融傳》記載:“時隱核官僚之貪濁者,將加貶黜。融多舉中官親屬,尚書畏迫內寵,召掾屬詰責之,融陳對罪惡,言無阿撓”?!昂幽弦芜M當遷為大將軍,楊賜遣融奉謁賀進,不時通,融即奪謁還府,投劾而去?!边@“言無阿撓”和“投劾而去”的不俗表現(xiàn)無疑是兩幅絕妙的人格寫照,將其剛直無畏的靈魂作了坦誠的淋漓盡致的展示。另外,《后漢書?孔融傳》還記載:在黃祖勸“融有所結構”時,“融知紹、操終圖漢室,不欲與同,故怒而殺之?!币源送浦兹跊Q非趨炎附勢的利祿之徒,他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只要別人與自己的政見不合,即使權勢再大,他也不肯屈膝卑順。但需要指出的是,孔融后來又依附了曹操,確切些說是依附了漢獻帝,這與孔融的初衷并不違背,而且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須知,孔融一生要立志匡復漢室,在當獻帝征他為“大匠”時,他不可能辭而不就,況且在審時度勢之后,他認為“安劉氏天下者”非操莫屬,所以在《論盛孝章書》中就說:“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又能正之?!憋@然,匡復漢室是他們合們的政治基礎,一旦這個基礎發(fā)生動搖,孔融對曹操的態(tài)度也就發(fā)生了變化。他開始同曹操進行不妥協(xié)的斗爭。為了達到最終使曹操更弦改轍的目的,他不惜處處為曹操設置障礙。在曹操頒布禁酒令后,他立即炮制了一篇《難曹公表制酒禁書》:
    “故天垂酒星之象,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堯不千鐘,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圣;樊噲解厄鴻門,非彘卮酒,無以奮其怒;趙之廝養(yǎng),東迎其王,非引卮酒,無以激其氣;高祖非醉斬白蛇,無以暢其靈;景帝非醉幸唐姬,無以開中興;袁盎非醇醪之力,無以脫其命,定國非酣飲一斛,無以決其法。故酈生以高陽酒徒,著功于漢;屬原不哺糟啜醴,取困于楚。”
    在這一段里,孔融將偶然說成必然,將表象說成實質,甚至將毫不相干的兩件事扯在一起,無情地嘲諷曹操。
    曹操看后,曾就此書作過專門訓答,孔融又再次作書申辯:
    “昨承訓答,陳二代之禍,及眾人之敗,以酒亡者,實如來誨,雖然,徐偃王行仁義而亡,今令不絕仁義;燕噲以讓失社稷,令令不禁謙退;魯因儒而損,今令不棄文學;夏商亦以婦人失天下,今令不斷婚姻,而將酒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為戒也?!?BR>    看起來,孔融有“故意搗亂”的嫌疑,他對曹操禁酒的用意,再清楚不過,可偏要故意發(fā)難。實際上,這是他在特殊環(huán)境下采取的特殊的斗爭方式,是將“肚子里的半口悶氣,借著笑的幌子,哈哈地吐他出來?!蔽覀兦也徽撍闹鲝堈_與否,但就他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中體現(xiàn)的斗爭精神看,其不畏權貴的稟性是明顯的??梢哉f,這種稟性一直貫穿于他生命的始終,早在建安初期,他看見“操雄詐漸著”,便“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諸侯,”顯示出非凡的膽量。就在他最終無法見容于曹操,即將被曹操殺害時,仍發(fā)出了“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為一”的慨嘆,重申了自己絕不肯向權貴屈膝的崇高節(jié)操。
    二、憂患意識。
    遠在生命之初,憂患就與生俱來。遠古時代,人們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征服自然,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掌握自己的命運,意想不到的災難隨時都會降臨。初民們的憂患意識,正是嚴酷的客觀現(xiàn)實在他的心靈上投下的陰影。中國古代傳說中氏族首領幾乎都以夙夜憂勤的形象出現(xiàn)。到了春秋時期,墨子摩頂放踵,孔子棲棲惶惶,凡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流派,都帶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感情傾向,尤其是儒家不僅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憂患意識,并且對之加以理論的概括,我們讀儒家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總能感覺到一種沉重的憂患感。
    中國的知識分子,歷來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其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中的憂患意識是強烈的,具體表現(xiàn)在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上,屈原是這樣,漢朝的賈誼是這樣。孔融也不例外,他在《六言詩三首》其一中著力描寫了董卓濫施淫威,搞得朝臣驚恐不安,百姓憂傷悲戚的情景:“漢家中葉道微,董卓作亂乘衰,僭上虐下專威,萬官惶怖莫違。百姓慘慘心悲。”盡管其憂患意識并不十分強烈,但我們仍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那種深沉的愛國愛民之心,正因為有了這種愛國愛民之心,他才能夠正視百姓的苦難,進而在自己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在《六言詩》其二里,他主要寫了自己對曹操的眷戀和思念,但同時也描繪出了漢室官員在郭、李為非作歹的形勢下所產生的憂愁憤懣之情,并希望曹操早日歸來,以平息**,表現(xiàn)出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關注。
    三、政治參與意識。
    中國知識分子是在儒家傳統(tǒng)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儒家“達者兼濟天下”的積極入世思想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兹谧匀灰膊辉?,他早年就有“舉兵曜甲,與群賢要功”的雄心壯志,其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也具體地流露出這種“欲匡國步,無忝家聲”的理想:“呂望老匹夫,茍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獨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但患年歲暮。幸托不肖軀,且當猛虎步?!保ā峨s詩》一)盡管他的積極入世是想振興衰亡的東漢王朝,并以此彪炳史冊,帶有明確的功利目的,但他的要求是合理的,也是積極的。
    更為可貴的是,孔融不僅有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而且能夠積極把握機會參與政治管理。
    漢獻帝劉協(xié)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他被舉為北海相,有機會獨執(zhí)一方時,立即“收合士民,起兵講武,馳檄飛翰,引謀州郡?!背浞诛@示出作為一個政治家的謀略和勤奮。劉協(xié)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他在被張曉用二十萬眾兵擊敗以后,仍然毫不灰心,繼續(xù)收集失散民眾,“更置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舉賢授能,想以此達到實現(xiàn)理想的目的。
    建安元年(公元1),漢獻帝遷都許昌后,征召孔融為“大匠”,后遷少府。這時,他不再單獨在外執(zhí)掌政權,但他沒有忘記自己政治家的抱負和使命,仍然以進諫的方式進行政治參與。對一切自認為不合理的現(xiàn)象,他都積極上表進諫,他的《與曹公書》、《與曹公啁征烏桓》、《難曹公表制酒禁書》等雖不是一時之作,我們也不管其動機如何,但它至少可以證明,孔融對政治的參與是積極的,一貫的。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另一件事中得到證明:在曹操“雄詐漸著”,明顯地表現(xiàn)出軍事獨裁的野心后,孔融不失時機地“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諸侯?!币韵拗撇懿俚膭萘?。
    四、成功的儒家,失敗的道家。
    縱觀中國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中國人,在成功的時候是儒家,在失敗的時候是道家。我們說過,中國知識分子受儒家積極入世思想影響最深,在開始涉世時,他們都躊躇滿志,大有“達濟天下”的宏愿。但由于種種原因,仕途受挫后,便感萬事皆空,轉向“清靜無為”了。這同樣符合儒家“獨善其身”的人格理想。
    孔融早年“幸托不肖軀,且當猛虎步”的志節(jié)無疑是受了儒家的影響,“呂望尚不希,夷齊何足慕”更是他鄙夷道學的表現(xiàn)。這時,他才高氣盛,對人生抱有幻想。而到了晚年,由于有志難伸,加上他和曹操矛盾的急劇惡化,他的思想開始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是無意識的,是人生不得志的必然,盡管我們不能籠統(tǒng)地歸他為道家,但我們也得承認,他的思想中已經有了道學的成份。他在被曹操殺害之前所發(fā)出的“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的無可奈何的悲嘆,便是最好的見證,這在他的早期詩作和文革中是不可能看到的。
    五、悲慘的結局。
    在封建社會里,獨裁專政是其極其殘酷的,統(tǒng)治階級總希望臣民逆來順受,而知識分子偏又不理會這一套。因為他們本身是一支較為進步的社會力量,因此比統(tǒng)治者更能接近人民,更能同情人民,更能反映人民的苦難,因而也就想通過政治參與,實現(xiàn)自己大濟蒼生的抱負。這又是統(tǒng)治階級最忌諱的,這樣就決定了知識分子命運結局的悲慘性。
    孔融一生鐵骨錚錚。傲岸不屈,始終不把權貴放在眼里,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參與政治,無情地抨擊朝政,曹操“疑其所論建漸廣,益憚之”,“潛忌正議,慮鯁大業(yè)”顯得坐臥不寧。對曹操來說,孔融無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敵人,日益威脅著他的獨裁統(tǒng)治,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
    公元2,孔融以“違天犯道,敗倫亂理”的罪名被曹操殺害。實際上,所謂的“敗倫亂理”無非是孔融與稱衡的“跌蕩狂言”:“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fā)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甌中,出則離矣?!本瓦@段話他還是因襲王充《論衡?物勢》的話說的。但被曹操用來,羅列為可置孔融于死地的罪名,不過是借此誅滅異己,以保全自己的專制統(tǒng)治。真實情況就象孔融在《臨終詩》中所說的“讒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他不僅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自己悲劇命運的根源,而且一語道破了千百萬中國知識分子共同的命運遭際。
    總結了上述幾點后,我們不妨再看看幾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命運:
    屈原,可稱得上是中國最杰出的知識分子,他以其光耀千古的《離騷》抒發(fā)了自己愛國愛民的感情。他一生在為楚國的富強奔走呼號,沒有人比他更愛國,也沒有人比他更具有憂患意識。正因為如此,他才受到了邪惡勢力的打擊。致使政治抱負無法實現(xiàn),最終沉死淚羅江水。
    曹植,是中國知識分子中的才華橫溢者,他渴望“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具有崇高的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了積極入世的思想,但最終,由于生活的種種苦悶,進入老莊境界,直至郁郁而死。
    阮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爭,遂酣飲以為常。”一個滿腹經綸而又有崇高志向的名士因為環(huán)境的過于慘酷而縱酒放達,一生除寫詩作文之外,沒有任何貢獻,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
    嵇康學識淵博,人品高尚,尚奇任俠,但也由于鐘會讒于司馬昭,而被司馬氏殺害。
    陶淵明更是處在政治黑暗、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尖銳交織的時代,他少年時有過雄心壯志,希望建功立業(yè),但后來,卻歸園田居,信奉老莊哲學,打發(fā)殘生,這是可悲的,卻也是幸運的,他因此而保全了性命,否則,他和孔融是同一個命運結局。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五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融讓梨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很久以前,有個小孩叫孔融。每個人都夸他很聰明。有一天,孔融的母親買了幾個梨回家,當梨端上桌子時,媽媽把最大的梨給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卻不要,將這個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
    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種種。孔融他愿意也毫不猶豫地將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我不僅沒有這樣做,還總是與弟弟搶東西。我身為姐姐,卻比當?shù)艿艿目兹谶€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總是第一個沖上去挑,東挑西挑,必須要把最大,看起來最美味的拿來吃,堅決不留給父母或弟弟。我不禁感到一絲絲的內疚與后悔,而且,不僅如此,吃飯時,總會有一些很美味的東西吃,只要飯菜一端上來,我就會毫不猶豫、急匆匆地去把好吃的東西全部夾在碗里。媽媽每次都教育我要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可是我總將她說的當耳邊風。
    有時候在坐車時,有些比我小的小朋友和老奶奶站在我旁邊,可是我卻看了她們一眼,就坐在那里了。有時,這些小朋友會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望著我,就算我的心再怎么虛,為了我個人的利益,我的心還是控制住了雙腳。
    現(xiàn)在想起,不禁后悔莫及及自責。我以前太自私了,只為自己著想,從來沒想過別人。我連那么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應該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做什么事都要為別人著想,不要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讓位置給老少;將好吃的留給別人等等。
    讓我發(fā)揚孔融的精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吧!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六
    《親愛的笨笨豬》是一部長篇童話,講的是一只小豬,他看上去笨笨的,憨憨的,但他的生活十分快樂和充實。這是因為他心地善良,喜歡幫助和關心別人,為了幫助別人,他想出許多很聰明的辦法來。
    讀了書中的這幾個故事,我發(fā)現(xiàn)笨笨豬其實一點都不笨,他反倒是一只很聰明、很有智慧的豬呢!最可貴的是,他能給別人帶來很多快樂和幸福,他們自己在幫助和關心別人的過程中獲得了無限的快樂和幸福。在他身上,真正體現(xiàn)了那樣一句話:“大家都感到快樂,才是真的快樂;大家都覺得幸福,才是真的幸福?!币驗榻o別人帶來太多的快樂,所以笨笨豬快樂。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七
    孔融小時候,一次跟著他父親到洛陽,去拜會名望很高的李元禮。當時,李家來訪的客人多極了,非得說自己是李元禮的親戚,門童才給通報,否則就不讓進去??兹谝彩沁@樣說了之后才進到里邊的。
    進去以后,李元禮感覺很奇怪,問道:“你跟我有什么親戚關系?”
    孔融答道:“您的祖先是李耳,人稱老子,我的祖先是仲尼,人稱孔子,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過學問上的事,是師生關系。我和您都是他們的后代,所以,可算是老世交了。”
    李元禮和許多客人聽了都很驚奇,覺得一個十歲的小孩能說出這樣的話,真夠聰明的'。
    過了一會兒,又有一位客人來了,別人就把孔融剛才說的話講給他聽。這位客人撇撇嘴說:“小時候聰明伶俐,大了不一定就有出息?!?BR>    孔融馬上接著說了一句話,說得那客人面紅耳赤,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謎底:孔融說:“我想您小時候一定非常聰明伶俐吧!”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八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很久以前,有個小孩叫孔融。每個人都夸他很聰明。有一天,孔融的母親買了幾個梨回家,當梨端上桌子時,媽媽把最大的梨給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卻不要,將這個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
    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種種??兹谒敢庖埠敛华q豫地將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我不僅僅沒有這樣做,還總是與弟弟搶東西。我身為姐姐,卻比當?shù)艿艿目兹谶€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總是第一個沖上去挑,東挑西挑,必須要把最大,看起來最美味的拿來吃,堅決不留給父母或弟弟。我不禁感到一絲絲的內疚與后悔,并且,不僅僅如此,吃飯時,總會有一些很美味的東西吃,只要飯菜一端上來,我就會毫不猶豫、急匆匆地去把好吃的東西全部夾在碗里。媽媽每次都教育我要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可是我總將她說的當耳邊風。
    有時候在坐車時,有些比我小的小朋友和老奶奶站在我旁邊,可是我卻看了她們一眼,就坐在那里了。有時,這些小朋友會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望著我,就算我的心再怎樣虛,為了我個人的利益,我的心還是控制住了雙腳。
    此刻想起,不禁后悔莫及及自責。我以前太自私了,只為自我著想,從來沒想過別人。我連那么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應當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做什么事都要為別人著想,不要滿腦子都是自我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能夠做的還有很多——讓位置給老少;將好吃的留給別人等等。
    讓我發(fā)揚孔融的精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吧!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九
    你們一定讀過許多圖書吧!你們有沒有讀過楊鵬寫的《裝在口袋里的爸爸:聰明飯》呢?這本書給我?guī)砹嗽S多快樂,也讓我了解了一些知識。
    再我剛打開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里便產生了疑問:為什么爸爸可以裝在口袋里呢?聰明飯又是什么東東呢?吃了真的能讓人變得聰明嗎?帶著這一連串的疑問我打開了書。哦,我明白了,原來爸爸是被別人罵小的,變成了拇指大兒的人了。整天裝在小主人公楊歌的口袋里,當他的“教育部長”!看到這兒,我就自言自語地說“我好羨慕你呀”,說完我就開始想像我也有一個拇指大小的爸爸,整天也裝在我的口袋――哈哈哈,那該會有多好呀!不管是學習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給我?guī)砑皶r的幫助和快樂。接著我又往后開始讀了,讀著讀著,我好象身臨其境一樣,和他們一起快樂,一起悲傷。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許多學校學不到的知識:雖然有些食物非常難吃,但是它有許多益處和營養(yǎng);而做事情呢,也需要耐心和信心。一本好的書,就好比一碗飯。吃了許多飯,就能成長;讀了許多書,就能增長知識。
    這本書是我眾多閱讀中的一本,在我成長過程中還讀了許多經典書目,從中汲取了各式各樣的營養(yǎng),伴我一路成長!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十
    中國自古以來,就傳承著禮讓兄弟姐妹的美德。
    一天,我在讀《三字經》,當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睍r,發(fā)現(xiàn)這個章節(jié)里,有一段關于“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非常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來,叫孔融先拿來吃,俄日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母親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該給哥哥吃?!?BR>    讀完之后,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樣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的、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慚愧??兹谑亲钚〉囊粋€,現(xiàn)代社會中,長輩有好的,有大的東西,總會毫不猶豫的給最小的孩子,無比溺愛他,無比呵護她。
    現(xiàn)在想起這些事來,心里真不是滋味,《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我應該尊老愛幼,謙虛禮讓。讓我想到在生活中應該尊重別人,這讓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要學會謙讓別人,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是我們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傳統(tǒng)美德。
    養(yǎng)成這樣良好的禮讓習慣與美德,你才會受益終身。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十一
    【孔融】是由游卡桌游推出的桌上游戲《三國殺-國戰(zhàn)》中的一張武將牌。
    目錄武將小傳卡牌信息武將技能faq收縮展開武將小傳。
    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代孫,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自幼聰慧過人,能詩善文,剛正不阿,最為可貴的是不屈權臣,無論是董卓當政,還是曹操掌權,孔融都敢直面譏諷、反對其抉擇,無所畏懼。獻帝即位后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后因觸怒曹操,為曹操所殺。
    卡牌信息武將技能。
    【名士】――每當你受到傷害時,若傷害來源有暗置的武將牌,此傷害-1?!径Y讓】――當你的牌因棄置而置入棄牌堆時,你可以將之交給一名其他角色。
    faq。
    q:以逸待勞棄置牌時是否能發(fā)動【禮讓】?a:【禮讓】的觸發(fā)條件是因棄置,不僅包括于結束階段棄掉的手牌,也包括【過河拆橋】、【以逸待勞】等錦囊效果產生的棄置以及【離間】、【英魂】等技能效果棄置的裝備與手牌。q:替換掉的裝備牌是否可以發(fā)動【禮讓】?a:不能。替換掉的牌屬于你置于棄牌堆的牌,而不是棄置。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十二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們都知道,就是一位客人來串門,帶來了一藍鴨梨,讓孔融先拿一個,孔融卻拿了一個最小的鴨梨,客人問孔融:“為什么不拿大的?”孔融說:“哥哥比我大應該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應該讓著他?!卑职只貋砗?,連夸他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我們可不可以做像孔融一樣懂得謙讓的人呢?我們也要做像孔融一樣的好孩子,這樣,在以后搏擊商海時懂的謙讓還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兩家同類大企業(yè),都是有能力一些承受打擊的那種,這兩家企業(yè)是拼個你死我活好呢?還是各掙各的錢好呢?當然是各掙各的錢好。如果兩家企業(yè)選擇拼個你死我活,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但是,你要看對方在你讓他之后是否得寸進尺,要是他得了便宜賣乖你就要打擊他了,謙讓也是要有限度的。
    我們要做一個會謙讓的好孩子,但是不能謙讓過頭。
    我自己感覺這篇作文寫得有點遠。媽媽說有點不好說,看老師怎么評吧。
    如果是你自己寫的,那就很好!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十三
    我是一個新高一的學生了,現(xiàn)在,我便是青年,而青春正是我的代名詞!最近,我拜讀了金蘭都的《因為痛,所以叫青春》,心中有許多的感觸。
    “因為不安,所以青春;因為茫然,所以青春;因為彷徨,所以青春;因為孤獨,所以青春;因為忐忑,所以青春”在這本書的封面上我看見了這五句分句,我便將青春定義為不安、茫然、彷徨、孤獨、忐忑,我便立刻心血澎湃,與作者響起了共鳴!
    讀完整本書后,我似乎對青春已然是大徹大悟。雖然作者已經51歲了,但她卻比我們――青春的代言人,還懂青春。我的生命時鐘還只是定格在“凌晨4點48分”,但我卻認為青春已經離我遠去,我開始患得患失,又有些懈怠了。作者的“1+1原則”讓我又燃起了奮斗的火焰。對于作者的“長期投資”,贊同之外也有思考:我們總是只顧于眼前的利益,而往往迷了心智,大人們享受炒股,炒基金,炒期貨得到利潤的喜悅,但同時也要承擔虧損的痛苦。我們又何嘗不是呢?如果只滿足于眼前得到的知識,往往會被對眼前知識不滿足的同學超越,所以我們必須善于“理財”。
    “其實我也考過公務員,考過研究生。經歷過你們正經歷著的一切,愛情、夢想、挫折、迷茫、擇業(yè)......25歲那年我剛畢業(yè),父親癌癥突然暈倒住院時,又傳來了鄉(xiāng)下奶奶過世的消息,同年爺爺過世......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11個月內我主持了三次葬禮......
    這就是我的青春。
    ――成年人金蘭都”
    看到這段文字大家往往脫口而出的會是“倒霉”,“痛苦”,但這便是作者真實的青春。再想想我的生活:隨便發(fā)發(fā)脾氣,到父母面前撒撒嬌,想要的都可以得到,雖然家境并不富裕,但我想要的,每一件都不會少,但我還身在福中不知福,總是埋怨父母不給我的,總是和別人攀比。但實際上我們的青春真的比作者幸福得多。
    就在我看這本書時,父親不屑的說:“還青春呢,你懂什么青春啊?!薄拔以趺床欢?,就一個字――‘痛’唄!”“哎,你們現(xiàn)在生活條件多好啊,我們那時候哪來的電腦,家中的電器就是手電筒”,爸爸躺在床上,笑著說:“我們那時一天要砍5框草,還要把晚飯和開水燒好,然后再趕的田里幫奶奶干活,那時候可是要搶工分的,一個月一家就幾角錢,一家人吃喝拉撒就在里面了,還要再存點,那時候燒菜都是用棉球蘸點油抹一下鍋就燒了,一年都難得吃到一頓肉,哪像你們現(xiàn)在啊,哎,想想都可憐的哦!”
    父輩們生活在一個不發(fā)達的時代了,他們做的比我們要多得多,撿柴砍草,燒飯喂豬,我們這些城里娃那能吃這些苦,我忽然覺得痛的青春是父輩和更長的人的`青春,可父親否定了我,說:“雖然我們那時候生活條件差,但我們卻比你們活得更快樂,我們不會去攀比,也不去苦惱,本本分分地做好我們該做的,我認為我的青春并不痛,而是幸福,簡約的幸福。”“青春之所以艱難,是因為孤單?!蔽覀兌蓟钤谧约旱氖澜缋?,我們不愿意也不會和別人去交流,所以我們的青春就只有自己,有多大的困難或問題都自己扛,所以才會感到來源于青春的“痛”。我周圍的同學形形色色,我也是不知道該怎樣和他們交流,所以干脆就不和他們交流,許多心里話都找不到訴說的對象,所以我才會認為青春是“痛”的。
    “痛”的青春往往是自己造成的,試著和周圍的人交流,讓自己不再孤單,如果這樣的話,便是“之所以青春,是因為交流”了。讓我們走進社會,多交流,多學習,多思考吧,世界等著我們去改變。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十四
    一天,我在讀《三字經》,當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時,這章節(jié)里有一段關于“孔融讓梨”的小故事。這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非常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子來,叫孔融先拿來吃,而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津津有味吃了起來。父親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該給哥哥吃。”
    讀完之后,一種佩服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起,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樣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與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慚愧。想到有一天晚上,爸爸和媽媽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劇。我看了看鐘快7點了,糟糕!我愛看的動畫片就要開始了,于是,我連忙拿起遙控器換了臺,爸爸媽媽見了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我,我還生氣得跑回房間,不理他們。還有一次,我的表妹和阿姨來我家玩,媽媽端上來一盤水果,我見了連忙拿起一個最大蘋果就大口地吃了起來。媽媽見了,很生氣地對我說:“你這孩子真不懂禮貌,你應該把大的蘋果讓給妹妹,你怎么反而把大蘋果自已先吃了呢?”現(xiàn)在想起這些事來,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和四歲的孔融相比,真是羞愧極了。
    《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了我應該學習孔融尊老愛幼、謙虛禮讓。讓我想到,在生活中要學會尊重別人,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要學會謙讓別人,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理解,這是我們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傳統(tǒng)美德。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十五
    我讀了《孔融讓梨》的故事,講了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孔融,一天爸爸媽媽分梨給孩子們吃。孔融把大梨分給哥哥和弟弟,自己吃小梨。爸爸問他為什么不吃大梨,孔融說:“哥哥大應該吃大梨,弟弟小我應該讓著弟弟?!?BR>    同樣我想到了《弟子規(guī)》的《出則弟》里面的“長者先,幼者后”,教導人們從飲食到行為舉止都要敬老,講的都是禮讓的道理。
    我明白了人要學會禮讓,做事時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能只為了自己。
    矯福依媽媽:人們千百年來傳頌《孔融讓梨》的故事,因為禮讓給家庭帶來了一團和氣,其樂融融。一個人,家里禮讓家人,學校里禮讓同學,單位里禮讓同事,社會上禮讓他人,做胸襟廣,度量大的人,過有意義的人生。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十六
    大家一定聽說過《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自從我聽說過這個故事之后,就有點眼饞,我就在家里上翻翻下找找,終于找到了這個故事。于是,我把這故事認認真真的品讀了一下。
    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里有一對兄弟為了一套房子,打得頭破血流,反目成仇。有些人為了一套父母的房子,使用了許多惡毒的招式。
    所以,我們現(xiàn)在以孔融為榜樣,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成為新一代的好少年吧!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十七
    想必大家對《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不陌生吧。我雖然幾年前已經聽過這個故事了,可今天卻把這本書翻出來,有仔仔細細地讀了一遍。因為我覺得禮貌謙讓是當今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們現(xiàn)代社會,就是缺少想孔融一樣謙讓有禮貌的人。我和妹妹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一天爸爸從外地回來,帶了一大堆禮物。我看上了琳瑯滿目的飾品,妹妹盯上了異??蓯鄣拿q玩具。挑選一番后,我和妹妹同時發(fā)現(xiàn)了一盒糖果上面寫著“雪&彩”。我打開盒蓋,哇!40只小鴨子分別穿著海軍陸軍空軍和冠軍的衣服齊刷刷地看著我(其實是軟糖啦),我頓時呆住了。一會兒我蓋上了蓋子,打算帶走。這時妹妹一把抓住盒子說:“我要吃糖糖!”她才三歲,畢竟不是我的對手。我順手一拉,盒子便重新回到我的手中。妹妹一看大事已敗,便使出決計-鬧。只見她躺在地上,四肢亂舞,像個瘋子。我轉身即將離去,她有使出第二計-哭。兩種結合,沒有人能不乖乖投降。我剛要投降,眼前忽然閃過一道白光,我立即說:“想要糖,沒門!”說著就走了。這時媽媽過來了,妹妹撲來上去,告訴媽媽事情經過,媽媽火了,搶過盒子說:“誰也別想吃?!蔽抑缓没伊锪锏靥幼吡?。
    說難聽點,我和妹妹的故事跟孔融讓梨的故事有天壤之別。讀完故事,我深深受到啟發(fā),覺得以后不再對妹妹。
    聰明的孔融讀后感篇十八
    今天晚上,我讀了《孔融讓梨》這本書。
    這個故事說一位叫孔融的小朋友,家里有五個哥哥,有一個小弟弟,有一天,他們摘了一筐梨子,然后大家商量怎么分,父親讓孔融來分,孔融挑了一個最大最大的.梨子給了小弟弟,挑了一個最小最小的梨子給自己,其余的給五個哥哥分了。
    我明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光想著自己,不想到別人,這樣就會變成一個自私的人,所以我們要懂得謙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