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武則天蒙曼讀后感(實用13篇)

字號:

    讀后感是一種自由發(fā)揮的寫作形式,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獨特的感悟。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從多個角度來闡述讀后感,做到全面深入?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參考和靈感。在閱讀這些讀后感時,我被作者獨特的見解所震撼,感受到了他們對生活和人性的思考。這些讀后感不僅內容翔實,也包含了作者個人的情感和體驗,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精髓和內涵。讀完這些讀后感后,我不禁對自己的寫作技巧和表達能力產生思考,希望能夠通過不斷努力,寫出一篇出色的讀后感,分享給更多的人。請大家趕緊來欣賞這些精彩的讀后感吧,相信會給你們帶來啟發(fā)和思考的!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一
    “世界杯”開戰(zhàn)前夕,我在美國波士頓。然而窗外除了淅淅瀝瀝、時斷時續(xù)的雨水,全沒有關于世界杯即將到來的任何熱度。甚至電視中也沒有關于世界杯的報道,更不要說在人們的言談話語中。
    世界杯前夕的美國人過著如常的生活,除了談論令人沮喪的壞天氣,就是抱怨油價的迅猛上漲。唯有周末,住所不遠處的體育場中會燈火通明,人聲鼎沸。那是美國每周例行的棒球比賽。那時候波士頓大學附近的所有停車場都會被占滿,甚至路上橋上也停滿了來自各地的汽車。球迷在這樣的夜晚興奮不已,直到夜半依舊沉浸在或沮喪或歡樂的情緒中。
    這樣看來美國人是喜歡體育運動的,但不知道為什么,卻很少有人主動提起即將開戰(zhàn)的世界杯,更不要說為了世界杯而激動、狂熱、發(fā)燒了。不禁心有戚戚,難解其中緣由。于是主動詢問一些舊朋新友,他們是怎樣看待世界杯的。
    一個永遠穿名牌的時尚女人蘇珊睜大迷惑的眼睛:哪個世界杯?
    蘇珊的反問自然無懈可擊,可是在我們的觀念中,此刻的“世界杯”在某種意義上就等于是“世界杯足球賽”的固有名詞了。但是蘇珊還是抱歉地搖了搖頭,顯然她對這個“世界杯”一無所知。
    再問曾專程去上海觀看過f1賽車的john,問他是不是會看世界杯。那是在前往馬薩葡萄園島的路途上,john一邊開車一邊想,然后說,美國隊很可能第一輪就會出局。緊接著他要我們賭最后的贏家,我脫口而出“德國”,因為想到八年前東道主法國隊就是在毫無癥候的情形下贏得了冠軍。而且我一直是德國隊的球迷,從馬特烏斯時代開始,如今德國隊不僅由金色轟炸機克林斯曼執(zhí)掌,其中還有我心目中僅存的球星巴拉克。
    john立刻給他的一個朋友打電話,轉述了我對最后贏家的判斷。想不到電話中立刻傳來那位朋友的“諄諄告誡”,意思是不要將全部賭注都押在德國隊上,他認為巴西和阿根廷隊的勝率也很大。那位朋友的意見顯然非常專業(yè),就仿佛是在探討股票買賣或商業(yè)投資。john的這位朋友已經退休,但憑借每日在網上參賭各種體育比賽,掙的錢比退休前差不了多少,而且免去了上下班的奔波。這位朋友雖然對即將開戰(zhàn)的世界杯有著詳盡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但可惜他并不是對比賽本身感興趣,而只是對勝負的賠率很熱衷。
    在波士頓遇到的唯一對世界杯感興趣的,竟然是來自土耳其的大學生拉旺特。那天我們在一家法國餐館用餐,說到世界杯時,拉旺特立刻興奮起來。但興奮的同時伴隨了深深的遺憾,首先是對我的,然后是對他自己的,那就是無論中國還是土耳其,都未能如愿以償?shù)剡M入德國世界杯。拉旺特說,他還能清楚記得四年前中國對土耳其0:3的那場比賽。他還說,在日韓共同舉辦的世界杯上,土耳其隊踢得非常好,以至于獲得了那屆世界杯的季軍,不知道為什么這一屆卻被淘汰出局了。拉旺特也像我一樣喜歡德國隊,因為他就是在德國出生的,他說他會成為這屆世界杯每場比賽的看客。
    所以很快回到了天津,沉浸于國內早已燃燒的世界杯烈焰的灼烤。果然無論電視網絡還是報紙雜志,全部彌漫著世界杯足球賽的戰(zhàn)火。于是重拾四年前,甚至八年前的激情,在屏幕中的綠茵場上,度過這充滿狂熱和懸念的夏日。(解放日報-6-19)。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二
    歷時半年的時間看完了武則天六本書籍,感慨頗多,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武則天更多代表的是政治角色。
    武則天本是唐太宗的才人,又名武媚娘,武則天的年齡、勇氣、智謀、經驗比王皇后,蕭淑妃強太多,武則天籠絡人心,小心翼翼,步步驚心的走過一步又一步,最終,用自己的心狠手辣親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最后當上了皇后。凡是對她有威脅的人都大開殺戒!武則天的兇狠,殘忍是無人能比。常言道:虎毒不食子,武則天所做非常人所能做,所忍非常人所能忍。
    但是無論過程如何,武則天在位的政績是需要被歷史認可的,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fā)展科舉;整頓吏治;發(fā)展經濟。
    或許我們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便不再有所追求。但是她要追求當皇帝的夢想!武則天便要擴大外戚勢力,使自己能有一個強大的“保障”。另外,唐高宗的身體也越來越虛弱,不可按時上朝、退朝。她操控為她的皇帝夢運作了一切。最終,由唐中宗李顯即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后??墒牵鋭t天會善罷甘休嗎?當然不,武則天的一顰、一笑,都有著深刻蘊意,她會創(chuàng)造機會,把握機會,她的手段,快、準、狠。就這樣,武則天于690年登帝,終于如愿以償,從此,周朝取代唐朝。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才明白武則天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一個女人,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一個叱咤風云的女皇,一個非同常人的人。她比常人多了一些沉著、冷靜、堅持、兇狠、殘忍、勇敢……這種有野心,有智慧、有膽量又幸運的女皇帝;歷史評價她帶有政治色彩,但是她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她也是一個女人,也許最初她并不想入宮,只想平平淡淡的男耕女織;也許她并不想殺人,但是為了自保;也許她只想要一份返璞歸真的情感;也許她不殺死她的孩子,她和孩子未來都得死;也許在位的皇帝沒能降服住她;也許她并不想當皇帝,但是只有她有這個能力讓國家向前發(fā)展。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歷史事件的推動終究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三
    武則天,曾經是我頗為崇拜的一個女人,原因很簡單:她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記得小時候看過電視劇《武則天》,那時就覺得她的一顰一笑都充滿了一個帝王應該有的氣度和威嚴。初中歷史書上對她的描寫也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然而,歷史書上講她當皇帝的過程時只說:“唐太宗的兒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則天替他處理政事,逐漸掌握了大權。高宗去世幾年以后,武則天做了皇帝?!边@一切看起來多么順理成章,輕而易舉。事實上,這卻是一種誤導。
    武則天原名武媚,原是太宗的才人,但不知怎地被太子即后來的高宗看中。太宗死后,高宗把從感業(yè)寺接入后宮。武則天14歲入宮,因為太宗喜歡有才的女子,所以她在宮中讀了很多史書,深知宮廷險惡。論智謀,論經驗,她都比王皇后,蕭淑妃強太多,因此略失小計就當上了皇后,代價是她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小女兒。掌權后,她極力剪除異己,一切對她有威脅的人都難逃厄運,這其中不僅有皇氏宗親(姓李的),還有武后的異母兄弟和親姐姐,親侄女。
    高宗即位十年后,高宗身體越來越差,諸事都由武后決定,武后與高宗并稱為”二圣“。
    太子弘年少有為,對武后的做法經常不滿,為了自己日后掌權不受威脅,武后竟毒死太子。后來的章賢太子賢(武后二子)也被她幽禁后殺掉。高宗死后,她將三兒子李哲貶為廬陵王(其實這也不能怨武后,李哲還不如不當皇上呢),流放在房州。又立四子李旦,而后代子執(zhí)政。然而這還不是武后的終極目標。幾年之間,武后以廣開言路為借口,在全國廣設檢舉箱,致使告密之風四起,武后也逐漸組織起了自己的間諜網絡。我想,當時的'陰森恐怖應該一點也不亞于法西斯統(tǒng)治時期,因為那個時候,人人都可以成為蓋世太保。即使被告無罪,但只要武后想殺,或是和酷吏們有過節(jié),亦或是僅僅為了制造恐怖氣氛,他們都在劫難逃。在武后登基的前幾年,大屠殺一撥接一撥,因唐朝幾位王公大臣的一次叛亂(武后逼出來的),唐室貴族幾乎被滅門。聽起來真讓人毛骨悚然。
    然而,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后,便立即起用了狄仁杰、姚崇等人,氣象為之一新。政治清明,國家富足安定。我不禁有這樣一種想法:也許,如果一個女人想成為皇帝不用如此艱難,也就無須用那么多人的的性命做通向皇帝寶座的階梯。畢竟,武則天只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而非一個殺人狂魔。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四
    這本傳記記錄了武則天一生的成長歷程,以及怎樣到達權力巔峰的相關故事,對此,我只能以傳奇稱之。
    武則天的`一生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從出生到14歲,這是她的童年,在父親的保護下,她快樂的成長至12歲,是年,父親病逝,由于母親是后嫁的,所以她的兩位哥哥便對她們有所欺凌,這讓幼小的武則天感到人情冷暖。
    第二階段為14歲至28歲,她被李世民封為才人,一直過著宮內寂寞的生活,這一時期對她后來的執(zhí)政風格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她受李世民政策的影響,漸漸對宮中大小事務頗為熟悉,為她日后的權力爭奪奠定了基礎。
    第三階段是她被冊立為后,28至66歲,這期間展示了她的權謀以及各種手段,王皇后被她整倒,唐高宗李治也與她并稱“二圣”,她不斷地培植自己的政治勢力,以致高宗后期就是她一人說了算。
    第四階段是66歲至81歲,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對皇權發(fā)起總攻,這一階段集中體現(xiàn)了武則天心狠手辣,她對李唐宗親的迫害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她任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大批量迫害李唐,可謂殺人不眨眼,這實在是讓人膽寒。她采用高壓政策,使朝臣敢怒不敢言,而這一時期做官的隨時有可能被告密致死,人心惶惶。這一系列措施均是她一手操辦,這個人實在是厲害。
    但話說回來,武則天時代,人民生活水平總體較高,軍事上也是長盛不衰,可謂頗有政績,她不拘一格任用賢才,在一定程度上為后來的盛世也打下了牢固基礎,這一切也都是武則天的功勞,這個女人的一生太值得人回味了,功過是非不好說,她是個傳奇,我也只有這樣評價了。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武則天勝了,所以她可以書寫歷史,讓今人參讀。這一點是偉大的,但她的毒辣,親手殺掉三個親生孩子,也是令人咋舌的??偠灾?,她是個傳奇!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五
    歷時半年的時間看完了武則天六本書籍,感慨頗多,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武則天更多代表的是政治角色。
    武則天本是唐太宗的才人,又名武媚娘,武則天的年齡、勇氣、智謀、經驗比王皇后,蕭淑妃強太多,武則天籠絡人心,小心翼翼,步步驚心的走過一步又一步,最終,用自己的心狠手辣親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最后當上了皇后。凡是對她有威脅的人都大開殺戒!武則天的兇狠,殘忍是無人能比。常言道:虎毒不食子,武則天所做非常人所能做,所忍非常人所能忍。
    但是無論過程如何,武則天在位的政績是需要被歷史認可的,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fā)展科舉;整頓吏治;發(fā)展經濟。
    或許我們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便不再有所追求。但是她要追求當皇帝的夢想!武則天便要擴大外戚勢力,使自己能有一個強大的“保障”。另外,唐高宗的身體也越來越虛弱,不可按時上朝、退朝。她操控為她的皇帝夢運作了一切。最終,由唐中宗李顯即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后??墒?,武則天會善罷甘休嗎?當然不,武則天的一顰、一笑,都有著深刻蘊意,她會創(chuàng)造機會,把握機會,她的手段,快、準、狠。就這樣,武則天于690年登帝,終于如愿以償,從此,周朝取代唐朝15年。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才明白武則天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一個女人,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一個叱咤風云的女皇,一個非同常人的人。她比常人多了一些沉著、冷靜、堅持、兇狠、殘忍、勇敢……這種有野心,有智慧、有膽量又幸運的女皇帝;歷史評價她帶有政治色彩,但是她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她也是一個女人,也許最初她并不想入宮,只想平平淡淡的男耕女織;也許她并不想殺人,但是為了自保;也許她只想要一份返璞歸真的情感;也許她不殺死她的孩子,她和孩子未來都得死;也許在位的皇帝沒能降服住她;也許她并不想當皇帝,但是只有她有這個能力讓國家向前發(fā)展。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歷史事件的推動總歸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六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后,偶然從姨媽那里看到這本書,就讀了幾頁,看了40頁,最終是看不下去了。
    全文是以唐邠王守禮的個人角度寫的,歷史傳記以個人角度寫本來就缺乏客觀性和可信度,本來想當小說讀,但看到后面的內容簡直有辱《武則天正傳》這個書名。
    全文都是以古代大男子主義的角度分析看待武皇,充滿了粗俗鄙陋的詞眼,讓我很反感。
    我認為既然能在當時大男子主義社會中脫穎而出成為一代皇帝的女人絕不會那么粗俗鄙陋,也絕不會壞的徹徹底底。人很復雜,圣人都無法分辨是與非,更何況普通人。我們只能在事情發(fā)展關鍵的時刻看這個人是否能做出有益于社會和他人的決定來大體決定他這個人是壞人還是好人。
    又碎碎念了好多??傊?,不值得看這本書,歷史這個東西,即使是史書也不能全信,畢竟是成功的人纂寫的。就這樣。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七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tǒng)的女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一個武則天,她唐高宗時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后自立為武周皇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并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于天空之上,于稱帝后上尊號“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這就是武則天的生平。千百年來,人們對她的評價即使有贊嘆,可也離不開貶責。
    許多學者對武則天一生的功過是非做出過許多評價。林語堂先生在《武則天正傳》中對她的評價是過遠大于功,對此,我并不贊同。新中國成立后,史學工作者擺脫了封建倫理觀念束縛,開始從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及其對歷史發(fā)展的貢獻評價其歷史地位,人們對武則天的看法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史學工作者以肯定武則天的居多。武文瀾認為:武則天是一位“剛強機智的政治家”。貞觀時期取得的成就統(tǒng)一和強盛,在武則天統(tǒng)治的半個世紀里,得到了切實的鞏固,這是她對歷史的貢獻。還指出:武則天當政,“造成歷時半個世紀強有力的專制統(tǒng)治,對國家統(tǒng)一的進一步鞏固和社會安寧的長期保持,是有貢獻的。”翦伯贊成在《中國通史綱要》中說:“武則天的打擊門閥貴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當時社會發(fā)展趨勢的,因此,它的作用也是積極的。
    武則天在鞏固封建國家的邊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鄙袖埻瑢T凇吨袊鴼v史綱要》中評論武則天說,她執(zhí)政時期,“唐帝國仍在繼續(xù)向上發(fā)展,對內發(fā)展了科舉制,對外抵抗突厥、吐蕃和契丹的騷擾,繼續(xù)開通西域孔道,對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在某些方面說都是有積極的作用?!痹趲撞克逄剖穼V?,對武則天也基本持肯定態(tài)度。楊志玖說:武則天的主要貢獻在于她打破關隴貴族集團在政治方面的壟斷,對魏以來崇尚門第的制度,更進一步加以打擊,把政權開放給更多的人,對歷史進步多少有些作用。
    同時,女性作皇帝,對于封建時代男尊女卑的夫權統(tǒng)治制度也是一個巨大的革命。吳楓認為:武則天當政嚴重打擊了長期把持政權的大官僚貴族集團,通過各種辦法尤其是科舉制,給中小地主階段開辟了廣闊的政治前途,一方面促進了中央集權政治的發(fā)展,另一方面給唐玄宗統(tǒng)治時代選拔了較有作為的官僚。韓國磐認為:武周時期繼續(xù)推行一些改革,打擊了士族勢力,庶族地主勢力得以進一步上升和鞏固,擴大了封建統(tǒng)治階層,并且發(fā)展了科舉制,選用人才,注重農業(yè)發(fā)展,這是順應當時社會發(fā)展的客觀形勢,所以在武則天統(tǒng)治時,社會經濟繼續(xù)發(fā)展。還有,毛澤東主席眼中的武則天:她是奇女子。毛澤東表達了他對武則天基本肯定的態(tài)度,他欣賞武則天是個有作為、敢作敢為的女皇帝,他贊揚武則天的智慧和自知之明。對武則天有肯定的,當也有持否定態(tài)度者。岑認為:“即使撇去私得不論,總觀其在位一年實無絲毫政績可紀。”芩先生還反對武則天知人善說,認為她選人只有姚崇三數(shù)人可稱,“然此只屬偶然性而已?!比娣穸宋鋭t天。呂先生在其兩卷本《隋唐五代史》中把武則天說成“暴君”,說她濫刑、任酷吏,也否定武則天能用人。等等。
    十年期間,正常的學術討論被迫中斷,江青一伙打著“批儒評法”的旗號,肆意篡改歷史,對武則天的評價失去了學術意義,他們極力美化女皇帝,為江青篡黨竊國制造輿論,史學屆在批判影射史學的過程中,重新開始了武則天的評價。
    三、五十年”。另一種意見認為,武則天的歷史地位應當肯定。她知人善用,不僅在當時,也為開元初保留了許多有作為的政治家。她在鞏固封建國家邊防,改善唐和邊疆民族關系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在她當政時期,階級矛盾還是比較緩和的,貞觀以來的經濟發(fā)展的趨勢仍在繼續(xù),對開元全盛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以上,我粗略地介紹了學者們對武則天的總的評價,不難理解,武則天身后的褒貶是頗多分歧的。人們對她毀益不一,至今仍在爭論。但以愚之見,那些貶責很多都是無中生有,強加之罪。她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如果武則天甘愿做一名弱女子,滿足于后宮的明爭暗斗,對政權沒有無止境的追求,而只把皇后當成終極努力目標,那中國或許就不會有女皇帝這樣一個詞的出現(xiàn)。
    武則天14歲入宮,正值青春年華,美麗聰慧,卻得不到太宗的寵愛,屈膝當了10多年才人,太宗死后,又被遣送到感業(yè)寺當了5年的尼姑,她怎能不感嘆上天的不公?所幸的是,在當才人時她認識了李治,并使這個未來的帝皇對她死心踏地,在登基后把她從感業(yè)寺接了出來,立為昭儀。武則天這樣聰慧的女人在等了李治多年后,怎甘心只當個昭儀?十幾年的宮廷生活,讓她深知后宮的殘酷,為了自保,更為了知足她壓抑在心底十幾年的欲望,她必須取得皇后的位置。李治是個多情而又懦弱的男人,他對比他大幾歲的武則天幾乎是言聽計從。從感業(yè)寺出來僅一年,她就擠走了王皇后,并由此開始了她的權力生涯。李治不但懦弱,而且根本不善于治國。當他發(fā)現(xiàn)武則天的才干和魄力后,幾乎把所有的政務都交給了她,武則天也樂在其中……沒有幾個人會對權力說不!尤其是武則天這種有才能的女人,在那種封建的時代,更會捉住一切機會。李治死后,武則天的“靠山”倒了,那些之前對她暗懷不滿,卻畏于李治的默許而不敢公開反抗的臣子必然有所動靜。武則天決然毅然不會讓權。這個被養(yǎng)大了胃口的的女人勇于挑戰(zhàn)封建陋俗,自己稱帝。這是武則天的前半生,不斷挑戰(zhàn)封建,不斷鞏固自己權力的時期。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八
    這兩個地位差別之大讓人無法想象她的跨越,更何況是在女人的地位可以被忽略的封建時代。但她確實做到了,讀完書后,我認為應該是主觀和客觀的因素都起到決定作用的。
    主觀方面,是她的性格成就了她。除了她的機智,冷靜,我覺得主要是以下。書中提到一個故事,當時太宗問武氏說:有一匹烈馬,你如何馴服?武氏說:只要三件東西,一根鐵鞭,一個鐵錘,一把利劍。若不能用鐵鞭制伏,就用鐵錘,若還不能,就用劍刺進它的脖子。那時她只有二十多歲,這種不同尋常的勇氣和狠毒是她日后的步步攀升的必要條件。同時,她的權欲是同她的攀升成正比的,從才人,到昭儀,到皇后,到皇太后,最終到女皇,幸她是想不出什么更高的權位了,否則就成女神了。她可以為了權利而不顧一切,掐死自己女兒,謀害妃子和皇后,毒殺皇親國戚,殘戮忠良大臣與無辜百姓無數(shù)……這樣的`女人,史上少見了。背后驅使她的是與生俱來而不斷膨脹的貪欲。
    客觀上,又是當時在位的皇帝助了她。之前太宗在位時,并不喜歡她,因為一個剛強有謀的男子是不會喜愛一個像武氏這樣健碩精明的女子的。但機會在太宗駕崩后,當高宗這個軟弱無能的新皇帝登基后到來。高宗是喜歡武氏的,甚至可以說是依賴她,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政業(yè)上,這就給了她很大的發(fā)展空間。武氏就這樣步步為營除去一個個心頭之患,繼而建立起一個以自己為絕對核心的中央政治團體,等到高宗真正認識了她而轉為痛恨她時,因年事已高身體虛弱而根本無力對抗了。武則天也就這樣平步青云了,以歷史年鑒學派的說法,她也就是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的一種產物。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九
    她是我曾經崇拜的一個女人,因為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她聰慧、冷靜、個性敏銳而堅強。關于她的了解只是通過影視作品,這次便買下關于她的書,想深入了解她,了解一代女皇帝的生活。
    當我看完《武則天傳》,我覺得自己買錯書了,這本書把武則天寫的很負面,幾乎沒有對她好評,這本書把我以前印象中的武則天形象徹底毀了。
    我對作者有些不滿,他的寫作手法有些太過苛刻。但是我意識到,我以前理解的武后真的是太膚淺了。以致對武則天的崇拜全然是因為她的威風凜凜和女強人形象,我佩服她的果敢干練,羨慕她的智慧才華,但是卻也忽略了的她的野心和權術,沒看到她的陰險和狠毒。但是武則天終究是奇女子,無論她的性格是否有缺陷,為政是否過于獨裁,都唯有她能夠成為女皇。
    看完書我也看了許多人對武后的評價,也看了看百家講壇對武后的講述,便感覺中立些。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個女人面對后宮爭斗,她不得不狠下心。也正因她的不擇手段,她在后宮揚眉吐氣,后宮死寂了,沒有了爭吵,一切顯得有些凄清。她也不過篡奪了皇位,歷史上哪個朝代不是靠搶的,她的堅持和聰慧讓她漸漸她在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成為九五至尊,君臨天下,開創(chuàng)了先例。她不認輸哪怕那個時代對女人的偏見是如何,她卻倔強的堅持自己的夢想,對于感情,皇帝只屬于她,她不允許跟其他人分享—也許只有這樣倔強,霸道的女人才能成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女皇帝吧。
    但我對她掐死自己女兒表示不解,我不知道她怎么下的去手,虎毒不食子。她這么做不免有些殘忍。她也玩弄權術,殘害了些大臣,玩弄權術為歷代統(tǒng)治者的通病,武則天深得法家“權、術、勢”之中三味。利用王皇后和蕭淑妃之間的矛盾入宮爭寵,利用高宗的寵幸廢了王皇后,反對其當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名臣均遭貶殺,其家族近親也被清算。她培養(yǎng)自己的耳目,皇宮之中大小事務都逃不過她的眼睛,造成了朝臣人人自危,在官場上造成了混亂。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十
    武則天,曾經是我頗為崇拜的一個女人,原因很簡單:她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記得小時候看過電視劇《武則天》,那時就覺得她的一顰一笑都充滿了一個帝王應該有的氣度和威嚴。初中歷史書上對她的描寫也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然而,歷史書上講她當皇帝的過程時只說:“唐太宗的兒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則天替他處理政事,逐漸掌握了大權。高宗去世幾年以后,武則天做了皇帝。”這一切看起來多么順理成章,輕而易舉。事實上,這卻是一種誤導。
    武則天原名武媚,原是太宗的才人,但不知怎地被太子即后來的高宗看中。太宗死后,高宗把從感業(yè)寺接入后宮。武則天14歲入宮,因為太宗喜歡有才的女子,所以她在宮中讀了很多史書,深知宮廷險惡。論智謀,論經驗,她都比王皇后,蕭淑妃強太多,因此略失小計就當上了皇后,代價是她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小女兒。掌權后,她極力剪除異己,一切對她有威脅的人都難逃厄運,這其中不僅有皇氏宗親(姓李的),還有武后的異母兄弟和親姐姐,親侄女。
    高宗即位十年后,高宗身體越來越差,諸事都由武后決定,武后與高宗并稱為”二圣“。
    太子弘年少有為,對武后的做法經常不滿,為了自己日后掌權不受威脅,武后竟毒死太子。后來的章賢太子賢(武后二子)也被她幽禁后殺掉。高宗死后,她將三兒子李哲貶為廬陵王(其實這也不能怨武后,李哲還不如不當皇上呢),流放在房州。又立四子李旦,而后代子執(zhí)政。然而這還不是武后的終極目標。幾年之間,武后以廣開言路為借口,在全國廣設檢舉箱,致使告密之風四起,武后也逐漸組織起了自己的間諜網絡。我想,當時的陰森恐怖應該一點也不亞于法西斯統(tǒng)治時期,因為那個時候,人人都可以成為蓋世太保。即使被告無罪,但只要武后想殺,或是和酷吏們有過節(jié),亦或是僅僅為了制造恐怖氣氛,他們都在劫難逃。在武后登基的前幾年,大屠殺一撥接一撥,因唐朝幾位王公大臣的一次叛亂(武后逼出來的),唐室貴族幾乎被滅門。聽起來真讓人毛骨悚然。
    然而,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后,便立即起用了狄仁杰、姚崇等人,氣象為之一新。政治清明,國家富足安定。我不禁有這樣一種想法:也許,如果一個女人想成為皇帝不用如此艱難,也就無須用那么多人的的性命做通向皇帝寶座的階梯。畢竟,武則天只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而非一個殺人狂魔。
    林語堂的《武則天傳》,我覺得總體上寫得很好,因為比較真實。但我很討厭他對武則天的評價:什么歷史上最驕奢淫逸,最虛榮自私,最剛愎自用,名聲壞到極點的皇后。也許,這與他寫書的角度有關。畢竟,他是以一位唐室幸存王子的口氣寫的。然而無論如何,這種評價還是很不成熟。
    在我的印象里,絕大多數(shù)皇帝比武則天驕奢淫逸,虛榮自私的多,然而卻未必有她的智謀。而皇后呢?自然也不是個個賢德,宮廷本來就是一個大染缸。至于剛愎自用,我認為這個詞用在項羽身上是貶義詞,用在武則天上就大大相反。我從沒聽說過武則天有什么謀士或是智囊團,因為她比當時的任何人(除了狄仁杰)都更有遠見卓識。其實有主見是相當可貴的品質,尤其是當那個人本身就很聰明的時候。
    總之,覺得這本《武則天傳》還是值得一看的,至于書中夾雜的個人情感,也許會讓讀者更真實地體會到那個年代。至少讓那些曾經幻想成為為武則天的少女們不再做這樣的夢。對于武則天的一生,我也不好多說。畢竟,一個又有野心又有智慧又有膽量而且那么幸運的女人,怎么能用常人的眼光來評價。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十一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堅強不屈、努力拼搏,她也陰險狡詐、心狠手辣。她雖身為女子,卻沒有女子的溫婉順從,而是覬覦朝政,胸懷天下。小小的皇宮抑或是怯懦的丈夫并不是她所想要的,她追求無上的權利以及絢麗的榮耀。她就是武則天。
    武氏生的極其健碩,臉方,下頜秀美,兩眉明媚,兩鬢微寬。她有自知之明,料事如神,治事有方,十四歲時被太宗看中帶入宮中,但直到二十七歲才被做到才人。既然沒被太宗提拔,那么對于一般女子來說一生的幸福也已毀滅殆盡。然而她的命運并不是這樣,她主動出擊,令太子治對她傾心,進而滿足她的各種要求。在太宗駕崩后,她被送去做了尼姑。武氏既為太宗的才人,現(xiàn)在又成了尼姑,高宗理應不在有什么非分之想。但高宗年輕氣盛,又是一個多情的種子,自然常去與武氏幽會,武氏當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已經懷有龍子的她理所當然的被接回宮中。于是她的第一步計劃已經完成。
    關于回宮這件事,表面上好像只是高宗的意思,但是事實上武氏自己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其實在太宗重病時,她就已經認準了,只有高宗能夠拯救她的人生。這后來發(fā)生的一切也都是按照她的意愿發(fā)生的,包括她做尼姑,高宗時常來看她等。我們可以看到,她是一個用于向命運發(fā)起挑戰(zhàn),主動制造機遇的人。她所做的這些可以認為是善用計謀、擴張欲望,但我卻覺得她的這點很是令人敬佩,在困難面前冷靜分析,在逆境中不屈不撓,不論結果成功與否,都要放手一搏。
    武氏精明強干,她不甘屈于人下,便生出計謀害死王皇后,自己坐上皇后之位。但是她還不能滿足,她想象皇帝那樣處理政務,甚至君臨天下。無限膨脹的欲望與精明強悍的內心令她一步步向前,一寸寸逼近那張令無數(shù)人艷羨的龍椅。為了這個目的,她除掉朝中異己,連長孫無忌、遂良這樣由先帝親自制定的輔政忠臣都難逃一劫;她培養(yǎng)自己的耳目走狗,皇宮之中大小事務都逃不過她的眼睛;她管制皇帝,令一個風流多情的皇帝卑怯無助,宛如行尸。她日日臨朝,參與政事,而皇帝卻偶爾臨朝,權力已經悄然想武后傾斜。
    武后在情感方面也是不容侵犯的。高宗雖有三宮六院,但是生活中真正的妻子卻只有武后一人。并不是因為高宗專情,那是由于但凡他喜歡的女子都不長命,她們一定會暴斃而亡,在這些暴斃的后宮佳麗中還包括著武后的姐姐、侄女。無論是出于嫉妒還是對自己地位的鞏固,武后都有理由謀殺她們。
    用傳統(tǒng)的眼光來看,武后的所作所為早已超出了對女子的規(guī)定。她沒有以夫為天,而是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雖然手段卑劣,但是若沒有這卑劣的手段就成就不了如今的武后,也就沒有看到自己夢想成真的一刻。古時候有亂臣賊子某朝篡位,武后也不過是篡謀了李氏天下,使之姓武而已,并沒有比其他亂臣賊子卑劣到哪去,相反的,她邁出的步伐是那樣特別,那樣不俗,她知道人們就是見不得女人做皇帝,她卻偏偏要這么做。對于感情也是一樣,皇帝只屬于她一個人,她不允許其他人分享――也許只有這樣霸道的女人才能成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女皇帝吧。
    我讀的這本《武則天傳》是林語堂先生所著,書中沒有提到武后的功績,而是不停地描寫武后的內心世界以及謀取利益的手段,可以看出來作者對武后持批判態(tài)度,他認為武后沒有做女子該做的事,而是欲望太強,心狠手辣。我卻認為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環(huán)境下,也只有像武后那樣做才可以真正保全自己,活出真正的個性,否則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宮廷中,在那個封建禮教的時代,武后的下場一定是悲慘的。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十二
    上個星期到圖書館閑逛,又走到了人物傳記區(qū),看見了《武則天傳》,我決定讀一讀,因為以前了解的武則天總是那樣的不完整,所以這次,我決定仔細的讀一讀,這本書真的很厚啊。我讀了一段之后便愛不釋手。于是我整天捧著那么一大厚本書。同學問我為什么要讀《武則天傳》,我說“因為我覺得對不起她?!庇谑撬齻儽牬笱劬枺骸笆裁?”我就笑了。不是的,因為作為我崇拜的女人們之一,我竟然沒讀過一本有關于她的傳記,實在是不應該讀了少半本之后,我的心里真的不大舒服,小的時候我理解的武后真的是太膚淺了。以致對武則天的崇拜全然是因為她的威風凜凜和女強人形象,我佩服她的果敢干練,羨慕她的智慧才華,但是卻也忽略了的她的野心和權術,沒看到她的陰險和狠毒。但是武則天終究是奇女子,無論她的性格是否有缺陷,為政是否過于獨裁,都唯有她能夠成為女皇。
    兩句話我記憶頗深:一是命運若不能創(chuàng)造一個偉大的女人,一個偉大的女人便會創(chuàng)造她自己的命運;二是武則天的處事原則為順我者榮華富貴,逆我者有死無生。這兩句話,估計天下也只有她配得上。無論如何罵其驕奢淫逸、妄自尊大、陰險狠毒,作者也不得不從字里行間擠出幾句言不由衷的佩服和贊美。她,的確是個不一般的女人。
    武則天,曾經是我頗為崇拜的一個女人,原因很簡單:她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記得小時候看過電視劇《武則天》,那時就覺得她的一顰一笑都充滿了一個帝王應該有的氣度和威嚴。初中歷史書上對她的'描寫也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然而,歷史書上講她當皇帝的過程時只說:“唐太宗的兒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則天替他處理政事,逐漸掌握了大權。高宗去世幾年以后,武則天做了皇帝?!边@一切看起來多么順理成章,輕而易舉。事實上,這卻是一種誤導。
    讀完《武則天傳》,我終于把我對武則天的種種”事跡“連了起來。武則天原名武媚,原是太宗的才人,但不知怎地被太子即后來的高宗看中。太宗死后,高宗把從感業(yè)寺接入后宮。武則天14歲入宮,因為太宗喜歡有才的女子,所以她在宮中讀了很多史書,深知宮廷險惡。論智謀,論經驗,她都比王皇后,蕭淑妃強太多,因此略失小計就當上了皇后,代價是她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小女兒。掌權后,她極力剪除異己,一切對她有威脅的人都難逃厄運,這其中不僅有皇氏宗親(姓李的),還有武后的異母兄弟和親姐姐,親侄女。
    高宗即位十年后,高宗身體越來越差,諸事都由武后決定,武后與高宗并稱為”二圣“。太子弘年少有為,對武后的做法經常不滿,為了自己日后掌權不受威脅,武后竟毒死太子。后來的章賢太子賢(武后二子)也被她幽禁后殺掉。高宗死后,她將三兒子李哲貶為廬陵王(其實這也不能怨武后,李哲還不如不當皇上呢),流放在房州。又立四子李旦,而后代子執(zhí)政。
    然而這還不是武后的終極目標。幾年之間,武后以廣開言路為借口,在全國廣設檢舉箱,致使告密之風四起,武后也逐漸組織起了自己的間諜網絡。我想,當時的陰森恐怖應該一點也不亞于法西斯統(tǒng)治時期,因為那個時候,人人都可以成為蓋世太保。即使被告無罪,但只要武后想殺,或是和酷吏們有過節(jié),亦或是僅僅為了制造恐怖氣氛,他們都在劫難逃。在武后登基的前幾年,大屠殺一撥接一撥,因唐朝幾位王公大臣的一次叛亂(武后逼出來的),唐室貴族幾乎被滅門。聽起來真讓人毛骨悚然。
    然而,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后,便立即起用了狄仁杰、姚崇等人,氣象為之一新。政治清明,國家富足安定。我不禁有這樣一種想法:也許,如果一個女人想成為皇帝不用如此艱難,也就無須用那么多人的的性命做通向皇帝寶座的階梯。畢竟,武則天只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而非一個殺人狂魔。
    武則天蒙曼讀后感篇十三
    這兩個地位差別之大讓人無法想象她的跨越,更何況是在女人的地位可以被忽略的封建時代。但她確實做到了,讀完書后,我認為應該是主觀和客觀的因素都起到決定作用的。
    主觀方面,是她的秉性成就了她。除了她的機智,冷靜,我覺得主要是以下。書中提到一個故事,當時太宗問武氏說:有一匹烈馬,你如何馴服?武氏說:只要三件東西,一根鐵鞭,一個鐵錘,一把利劍。若不能用鐵鞭制伏,就用鐵錘,若還不能,就用劍刺進它的脖子。那時她只有二十多歲,這種不同尋常的勇氣和狠毒是她日后的步步攀升的必要條件。同時,她的權欲是同她的攀升成正比的,從才人,到昭儀,到皇后,到皇太后,最終到女皇,幸她是想不出什么更高的權位了,否則就成女神了。她可以為了權利而不顧一切,掐死自己女兒,謀害妃子和皇后,毒殺皇親國戚,殘戮忠良大臣與無辜百姓無數(shù)……這樣的女人,史上少見了。背后驅使她的是與生俱來而不斷膨脹的貪欲。
    客觀上,又是當時在位的皇帝助了她。之前太宗在位時,并不喜歡她,因為一個剛強有謀的男子是不會喜愛一個像武氏這樣健碩精明的女子的。但機會在太宗駕崩后,當高宗這個軟弱無能的新皇帝登基后到來。高宗是喜歡武氏的,甚至可以說是依賴她,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政業(yè)上,這就給了她很大的發(fā)展空間。武氏就這樣步步為營除去一個個心頭之患,繼而建立起一個以自己為絕對核心的中央政治團體,等到高宗真正認識了她而轉為痛恨她時,因年事已高身體虛弱而根本無力對抗了。武則天也就這樣平步青云了,以歷史年鑒學派的說法,她也就是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的一種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