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范文(13篇)

字號:

    在教學過程中,教案具有指導作用,可以幫助教師合理規(guī)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在編寫教案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問題解決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這份教案中,教師通過多種策略和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方法,能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多形式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
    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總結并熟練掌握和運用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名山大川更是讓世人心馳神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走近幾個美麗的風景區(qū),在領略美麗風光的同時學到一些數學知識。
    二、(出示情景圖)。
    1、觀察情境圖,尋找數學信息。
    2、根據情境圖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1)誰?誰最低?
    (2)比較黃山和泰山誰高?
    (3)恒山和華山比較,哪座山比較高呢?
    三、自主學習。
    根據提出問題選擇一到二個問題,小組討論學習。
    四、匯報學習情況。
    板書:位數不同直接比。
    位數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填一填嗎?
    ()()()()。
    六、提高訓練。
    我們都是兩個數兩個數地比較,你們敢不敢一次比較6個數,把6個數從小到大的排列?
    1、(課件演示題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獨立思考解決,思考用什么符號連接排序。
    3、小組討論:這么多數,怎樣能很快從小到大排列呢?
    4、匯報討論結論。
    生可能會把這些數分成了兩位數、三位數和四位數三類。指導學生一起用這個方法來試一試。
    七、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練習1、收玉米。2、比較大小。
    八、課堂總結。
    學生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老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萬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板書設計:
    比一比。
    位數不同直接比。
    位數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二
    一條繩子一串香蕉。
    3.學生選擇生活中自己認識的物品進行說量詞比賽。
    4.創(chuàng)編兒歌。
    5.做游戲-找朋友。
    將量詞卡片和物品名稱卡發(fā)給學生,開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結束后,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讀出共同的名字。
    三、比一比誰說得多。
    回家說家庭用品,和爸爸、媽媽比一比,看誰說得又多又準。
    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師之家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比一比教案的內容。如有更好的建議請加微信(志遠網絡)告之我們!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三
    一、激起導入,揭示課題。
    通過師生互比年紀、身高,提示學生發(fā)現問題,引入課題。
    二、開展競賽活動,復習生字、詞語、課文。
    1.小組間開火車,賽讀生字。
    2.指名兩組比賽開火車,賽讀詞語。
    3.課件示圖,師生齊讀課文。
    三、運用插圖、實物進行對比,理解“群”“顆”“堆”的意思。
    1.“群”
    (1)看圖,比較“一群鴨子”和“一只小鳥”,
    引導學生發(fā)現“一群”比“一只”多。
    (2)出示“一群羊”“一群螞蟻”“一群企鵝”的圖片,
    幫助學生理解“群”表示數量多的同類事物聚在一起。
    (3)拓展說話:一群。
    2.“顆”
    (1)觀察并比較實物:蘋果-棗、西紅柿-花生、羅漢果-蓮子、乒乓球-珠子,感知“顆”指較小且近似圓形的東西。
    (2)自由展示并說出自己所帶的能用“一顆”表示的實物。
    (3)拓展說話:一顆。
    3.“堆”
    (1)看圖,比一比“一堆杏子”和“一個桃子”,初步感知“堆”
    (2)小組合作,在桌子上擺一擺、說一說自己帶來的可以用“堆”表示的東西。
    (3)指名匯報。
    (4)拓展說話:一堆_______。
    四、復習鞏固,積累語言。
    1.出示課后練習“我會說”同桌討論,指名說,齊說。
    2.小組協作學習: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擺一擺,說一說。
    五、運用語言積累,仿編韻文。
    1.齊讀課文。
    2.觀看課件,仿編韻文。
    情境一:菠蘿和梨;情境二:葡萄和桃子;情境三:馬和兔。
    3.小組合作,自編韻文。
    4.指名匯報。
    六、寫字練習。
    六、寫字練習。
    1.課件出示生字,伸出食指跟隨電腦書寫筆劃。
    2.仔細觀察,自主探究:怎樣把這些字寫好?
    3.練寫生字,展示評議。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四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比一比教案二_教學實錄_反思案例,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比一比》教學設計二廣西南寧園湖小學李肖莉。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四個字。認識亅和土。
    2.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結合課文學習,學習運用語言積累和生活經驗仿編韻文。教學重難點:
    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結合生活經驗使用一些量詞并能仿編韻文。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圖片和實物若干教學過程。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激起導入,揭示課題。
    通過師生互比年紀、身高,提示學生在比較中發(fā)現問題,引入課題。
    二、開展競賽活動,復習生字、詞語、課文。
    1.小組間開火車,賽讀生字。
    2.指名兩組比賽開火車,賽讀詞語。
    3.課件示圖,師生齊讀課文。
    三、運用插圖、實物進行對比,理解群顆堆的意思和適用對象。
    1.群。
    (1)看圖,比較一群鴨子和一只小鳥,引導學生發(fā)現一群比一只多。
    (2)出示一群羊一群螞蟻一群企鵝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群表示數量多的同類事物聚在一起。
    (3)拓展說話:一群。
    2.顆。
    (1)觀察并比較實物:蘋果-棗、西紅柿-花生、羅漢果-蓮子、乒乓球-珠子,初步感知顆指較小且近似圓形的東西。
    (2)自由展示并說出自己所帶的能用一顆表示的實物。
    (3)拓展說話:一顆。
    3.堆。
    (1)看圖,比一比一堆杏子和一個桃子,初步感知堆。
    (2)小組合作,在桌子上擺一擺、說一說自己帶來的可以用堆表示的東西。
    (3)指名匯報。
    (4)拓展說話:一堆_______。
    四、復習鞏固,積累語言。
    1.出示課后練習我會說同桌討論,指名說,齊說。
    2.小組協作學習: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擺一擺,說一說。
    五、運用語言積累,仿編韻文。
    1.齊讀課文。
    2.觀看課件,仿編韻文。
    情境一:菠蘿和梨。
    情境二:葡萄和桃子。
    情境三:馬和兔。
    3.小組合作,自編韻文。
    4.指名匯報。
    六、寫字練習。
    1.課件示生字,伸出食指跟隨電腦書寫筆劃。
    2.仔細觀察,自主探究:怎樣把這些字寫好?
    3.練寫生字,展示評議。
    板書:
    比一比。
    羊圖。
    群
    螞蟻圖。
    顆
    企鵝圖。
    堆
    教后自評。
    《比一比》這篇課文的課題就充分說明了教材的特點,提示了學法,那就是要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并能正確地使用一些量詞。這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兩個特點:
    一、活用教材,創(chuàng)設語文實踐的良好氛圍。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五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一種筆畫和一個偏旁。
    2、知道多--少,大--小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3、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課件:比較多--少,大--小。
    2、談話,可見大小,多少是要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識字二第一課比一比》。(板書課題)。
    二、看圖識詞。
    1、看圖畫,提問: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動物和植物?
    2、詞卡與實物相對應。
    a、學生將詞卡貼在相應的植物和動物旁邊。
    b、請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準這些音節(jié),詞語。
    3、認讀帶拼音的生字。
    個別認讀,全班認讀,開火車讀。(蘋果的“蘋”,杏子的“杏”,黃牛的“黃”是后鼻音,“少”是多音字,要注意正音。)。
    4、出示不帶拼音的詞卡認讀。
    先全班讀,在分男女生讀,比一比。
    三、記憶生字。
    1、學生選擇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記憶。
    2、學生選擇生字進行組詞或說句的練習。(引導學生在組詞時理解“堆”的詞義,理解堆的偏旁。)。
    四、學習韻文。
    1、自由讀韻文。(兩遍)。
    2、小組合作學習。
    a、交流朗讀成果。
    b、交流讀韻文后的發(fā)現。(有四句話,兩句比大小,兩句比多少。)。
    3、比一比,認識量詞。
    圖上的桃子和杏子有多少?(一堆杏子一個桃。)。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的數,還可以怎么樣數?桃子呢?(一個,一箱,一筐……)。
    4、提出疑問,開展互相解疑的活動。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同一種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詞。如:一只鴨子,一群鴨子;一只小鳥,一群小鳥;一個蘋果,一堆蘋果,一籃蘋果,一筐蘋果………)。
    五、指導書寫。
    1、出示“牛,羊”,學生觀察,說說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牛的豎要出頭,豎要壓豎中線;羊的豎不能出頭,豎也是壓在豎中線上的。)。
    2、師范寫,生練習。(書空)。
    3、學生寫,師巡視指導。
    綜述。
    本課依據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作到認字和學詞相結合,學詞和認識事物相結合,鼓勵學生在誦讀中熟悉量詞的用法,逐步學習正確使用量詞。本課12個生字,在字音上,“蘋,杏”是后鼻音,“少”是翹舌音,上課時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音?!靶?,桃,蘋”的偏旁和字義有關,要提醒學生注意。韻文淺顯易懂,節(jié)奏感強,瑯瑯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因此在學習韻文這一塊注重學生朗讀,用比賽讀,展示讀,拍手讀這些形式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學的興趣。
    作者郵箱:jny.007@。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六
    活動目的:
    1、學習運用生活中常見的漢字。
    2、培養(yǎng)幼兒對漢字的興趣,愿意主動學習常見的漢字,增強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
    3、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及主動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意識。
    活動準備:
    隊伍名稱的招牌、漢字卡片、象形文字的圖片、獎品、娃娃等。
    活動過程:
    (一)師生喊口號,進入主題:
    1、非常比一比,快樂在一起!耶!
    ――通過口號調動。
    幼兒的激情,激發(fā)幼兒參與比賽的欲望。
    2、“現場的小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本期非常比一比節(jié)目。我是主持人快樂,今天我們要來一場關于漢字的比賽。”在比賽的最后我們還有一個幸運大抽獎,看誰能把大獎帶回家。
    ――師以節(jié)目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將幼兒帶入電視節(jié)目的氛圍,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3、依次介紹三隊成員和小組長,并喊口號互相加油。
    ――“主持人”向“觀眾”和其他隊員介紹每個參賽隊伍的名稱,以及他們的小組長。并讓每個隊伍分別喊出自己的口號互相加油打勁。隊伍的名稱、小組長以及口號都由他們事先商量擬訂。通過喊口號調動他們團隊合作的積極性。
    (二)教師出題,由幼兒回答。
    宣布規(guī)則:由我出題,有搶答題和必答題,答對后小組長可以拿一個娃娃放在桌上,最后娃娃最多的隊伍獲勝。
    ――為幼兒樹立規(guī)則意識,引導幼兒主動遵守游戲規(guī)則。
    第一關:誰是我的好朋友。
    玩法:每組的黑板上貼有8張漢字卡片,每組請一幼兒,在相同時間內把他的“好朋友”(相同的漢字)找出來,看誰找的最快。
    ――第一關為難度最低的一關,教師有意請識字比較少的孩子參。
    加,在尋找對應漢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結束這一關的比賽時,可以和全體幼兒共同進行檢驗,老師可以和幼兒一起逐一把漢字讀出來。此時邊和幼兒一起進行統計,讓小組長上來記錄他們的結果,書寫在黑板上,比較出最后的獲勝隊伍。
    幼兒鼓勵。每一關如是。
    ――計時可以讓其他幼兒幫助倒數,在倒數中提高幼兒計算方面的能力。每一關如是。
    第二關:奇妙的象形字。
    玩法:每組抽出一張象形文字卡,并在小組內討論,最后找出相對應的簡化字。
    (幫助幼兒分析每個漢字不同的演變過程,了解每個漢字所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學會互相學習。
    ――可以讓幼兒說說選擇這個答案的原因,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的能力。
    [page_break]第三關:漢字diy。
    玩法:提供塑料卡片,每組請一幼兒在板上擺出相同的一個漢字,誰最快誰獲勝。
    ――這一關難度有所提高,需要幼兒注意觀察,合理運用長短不同的塑料卡。
    片,擺出正確的漢字。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增強幼兒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
    最好請識字比較多的孩子參加。
    第四關:漢字大比拼。
    玩法:提供拆分后的字卡,在相同時間內比賽哪組組合成的漢字最多。
    ――這一關難度比較大,需要小組內所有成員的共同合作,有利于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和幼兒之間的互動,有益于幼兒增強識字量。
    第五關:給漢字找家。
    玩法:師逐一出示漢字卡片,引導幼兒熟悉漢字,如門、窗、桌等。
    每組幼兒輪流給字找家,把字貼在班上相應的位置上,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則獲勝。
    ――先讓幼兒說出全部字卡上的漢字,讓幼兒學會運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漢字。當幼兒貼錯時,可以請其他幼兒幫助糾正。
    (三)頒獎儀式及小結。
    師:為什么*組小朋友能獲得勝利呢?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合作就能獲得成功。
    ――通過小結讓。
    幼兒回顧剛才大家團結、齊心奮斗的成就感。
    (四)幸運大抽獎。
    玩法:事先為每名幼兒準備一張對獎卷(獎券上寫著漢字),請客人老師上來為幼兒抽獎,對應抽出的文字就可以知道自己得到了幾等獎。對獎后老師立刻給幼兒頒獎。
    ――活動推向另一個高潮,把客人老師也邀請到活動中,增加師幼之間的互動,讓客人老師一起分享孩子的喜悅。在對獎的過程中,讓幼兒自然地認識更多的漢字。
    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
    1、當孩子出現爭議時應能讓幼兒說明自己的意見,接受別人給予的正確答案。
    2、當孩子錯誤時,應有機會讓他們改正,可以問:“確定嗎?”
    3、可以在適當增加難度,使用詞語連接等游戲。在抽獎時可以讓幼兒進行組詞,讓其他幼兒也有得到獎品的機會。
    4、可以進一步引導。
    幼兒互相幫助,如在第五關“給漢字找家”中,出現不認識的漢字時可以有意引導幼兒去請教同伴。
    5、游戲竟猜時可以配上音樂使比賽更激烈。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七
    設計思路:讓學生懂得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激發(fā)他們主動識字的愿望。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一個偏旁“提土旁”。
    2、正確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知道語文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培養(yǎng)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二、教學重點: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愿意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教學準備:
    老師: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錄音帶。
    學生:課前給你認識的動物、水果做名片。
    學習活動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課件出示情境圖,同時播放音樂。
    今天,老師帶著小弟弟要到鄉(xiāng)下奶奶家去玩,那兒可美了!你們想去嗎?(想?。┖茫∧俏覀儸F在就出發(fā)吧?。ㄕn件出示情境圖,農家小院。)。
    二、認識動植物名稱,初步認詞。
    1、認讀帶拼音的詞。
    小朋友,你們看,奶奶家的院子里,好東西可多了。你找找,說說你最喜歡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在圖上相應位置出示相應名稱的詞(帶拼音),并讀詞。例:當學生說出“黃牛”這個詞時,老師說:“你想跟它交朋友嗎?請你親切地叫一下它的名字。”學生齊讀名稱。然后播放“黃?!钡慕新?。老師:“你看,它開心地向你問好呢!”
    2、去掉圖片讀詞。引導學生發(fā)現。
    (1)(課件演示)不看圖,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一邊叫一邊想:你發(fā)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這些詞語分兩類)。
    (2)是呀!這些詞寶寶是從兩戶家庭里跑出來的,你能把他們領回去嗎?根據學生回答,點擊課件把詞語分成兩類。(不帶拼音)。
    (3)連讀詞語,注意讀得輕快、跳躍。
    三、初步接觸童謠。
    1、聽錄音朗讀。
    看到那么美的農家小院,小弟弟開心極了,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童謠,你聽!(錄音播放童謠)。
    2、學生自由朗讀。
    有趣嗎?這首童謠就在書上第90頁,大家快打開課本看看。(學生自由試讀,讀不準的可請同桌幫忙。一邊讀一邊想:你有什么發(fā)現?)。
    3、學生交流:你發(fā)現了什么?(童謠在比大小和多少等)。
    四、自主認字和識詞。
    1、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2、交流匯報。(2組,一組重點指導識字的方法:生活中識字,電視、廣告、姓名、課外書等。另一組重點指導生字的正音。)結合匯報了解量詞(群、顆、堆)的用法。用這三個量詞說說生活中的事物。
    五、多種形式鞏固生字。
    1、游戲:過關斬將。
    咱們該回家了,可路上設置了關卡,誰能讀出生字來,才能通過,咱們快行動吧!(課件出示迷宮圖)逐個認讀生字。
    2、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終于到家了,小弟弟把奶奶家看到的景物寫了下來,大家來看看他寫得怎樣?
    課件出示句子:
    奶奶家的院子里有蘋果樹、紅棗樹,樹下躺著黃牛、小貓。桌上放著一堆杏子、一個桃。一群鴨子回家了,一只小鳥飛來了。
    六、拓展識字。
    小朋友可真棒!跟老師到奶奶家玩了一趟,學會了那么多的字。你們還認識哪些水果和動物的名字呢?請你來介紹給大家。學習小組展示生活中認識的水果和動物名。
    七、課堂總結。
    小朋友真了不起,已經認識了那么多的字,愿你們留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認識更多的字。
    八、課后延伸。
    回家后給家里的物品貼上標簽。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八
    1、觀察比較小豬的不同特征,能對5以內數量比多少。
    2、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體驗游戲的快樂
    1、經驗準備:幼兒有參觀過農場的經驗。
    2、材料準備:《小豬寶寶比一比》的flash課件、小豬圖片胸牌人手一份、音樂
    一、說說小豬----通過猜謎語的方式激發(fā)幼兒對小豬的興趣。
    1、猜謎語:翹鼻子,大耳朵,胖身體,愛睡覺,樣樣東西都愛吃。
    2、你為什么猜是小豬?說說理由
    小結:小豬長得胖胖的、耳朵大大的;小豬最愛睡覺了,不挑食,樣樣東西都愛吃,身體長的棒棒的。
    二、比比小豬----通過觀察比較小豬的不同特征,能對5以內數量進行比較。
    1、出示課件,提問:小豬寶寶都在干什么?
    小結:我們發(fā)現有的小豬在媽媽的背上、有的小豬在媽媽的前面、有的小豬在睡覺、還有的小豬背對著我們。
    2、小豬寶寶都長得怎樣?
    小結:豬媽媽有四種顏色的小豬寶寶,花豬寶寶有2只、黑豬寶寶有3只,灰豬寶寶有4只、粉豬寶寶有5只。
    3、小豬比多少:哪種顏色的小豬多?哪種顏色的小豬少?請幼兒比較四種小豬的多少。
    小結:通過四種小豬比多少,我們發(fā)現粉豬寶寶最多、花豬寶寶最少、黑豬寶寶比花豬寶寶多比灰豬寶寶少;在比較多與少的時候要有一個比較的對象,這樣才能正確的進行比較。
    三、游戲:找個朋友比一比----通過游戲進一步鞏固對于5以內數量的多與少的了解,同時了解多與少是有相對性的。
    1、游戲規(guī)則:每人掛一個畫有1―5個小豬的胸牌,音樂響起,就去找朋友比多少,邊找邊說:找個朋友比一比、數量多的站起來,數量少的請蹲下。音樂停以后看看各自做得對不對。
    3、交換胸牌后再進行游戲,鞏固多與少的相對性。
    小結:多和少是和不同的對象比出來的,而不是一直不變的。
    能引起孩子的喜愛、認同的教學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愛鮮艷、夸張的小豬作為教學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huán)節(jié)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讓孩子們積極的比較5以內數量的多少。第一環(huán)節(jié)的猜謎語可以去掉,直接讓孩子來觀察小豬,這樣活動會更精煉。對于多和少的相對性,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教師在讓孩子觀察小豬時,應做到兩個兩個觀察。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九
    教具:貼絨藍色大圓片5個,紅色圓片從大到小6個,桔黃色小圓片7個(圖一),貼絨數字5、6、7,實物卡(圖二"八)。
    學具:第一、二組:3排點圖卡(圖九)若干張,數字印章,印泥,幼兒用書畫面25;
    第三組:看標記貼圖形紙卡,糨糊,各種圖形紙片;第四組:填空格圖卡,點子印章;第五組:添、去點作業(yè)紙,鉛筆;第六組:印比6、6少的點子紙,印章。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十
    在數學區(qū)中,可提共排序板、動物與食物想匹配的材料,如小兔子和蘿卜、小狗和骨頭等,請幼兒用一一對應比多少的方法比較動物與食物的多少。
    活動目標。
    1、愿意大聲回答教師的問題。
    2、按要求正確地在排序板上擺放,并嘗試一一對應地方法比較倆組物體的多少。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一一對應的倆中物體的多少。
    2、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誰多誰少后,引導幼兒說出多的是誰少的是誰。
    活動準備。
    玩偶、書、小筐。
    活動過程。
    1、小熊請客。
    2、小狗小貓排排隊。
    3、小狗小貓誰多誰少。
    4、幼兒操作活動。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十一
    活動目標:
    1、能對同類物體進行不同屬性的劃分,并依據不同屬性來分別比較物體的數量。
    2、學習10以內的帶量運算。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圖片,幼兒畫冊,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游戲:碰球(7、8)。
    二、出示圖片幫幼兒理解圖意,并比一比。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提問:圖上有什么?一共有幾個蘋果?指著讓幼兒點數。
    2、你們再仔細看看會發(fā)現這些蘋果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發(fā)現顏色不一樣,有的在樹上,有的在樹下。)。
    三、按不同屬性分類并比較數量。
    1、師:剛才小朋友都看出來蘋果的顏色不一樣,那么紅蘋果有幾個?綠蘋果有幾個》請幼兒說以說,老師記錄。
    2、你們再仔細觀察一下樹上有幾個蘋果?樹下有幾個蘋果?(方法同上)。
    3、老師幫你們記錄下數字,誰來幫老師算一算。紅蘋果比綠蘋果多多少?6比4多幾個?并列一道算式,算出結果。老師幫助記錄:6―4=2,樹上有多少蘋果?樹下有多少蘋果?7比3多多少?列式7―3=4。
    四、幼兒操作1、幼兒畫冊3p19比一比在算一算多多少,并在記錄紙上列出減法算式。
    2、教師指導幼兒邊看畫冊邊記錄。
    3、讓幼兒說以說結果。
    活動反思。
    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物體多少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十二
    一、通過玩游戲“粗寶寶、細寶寶”引出主題,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1.教師出示兩根紙棒,引導幼兒觀察,并回答問題。
    師:它們有什么不同呢?(一個粗一個細。)。
    2.請幼兒將紙棒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紙盒,請幼兒觀察。
    (2)介紹活動規(guī)則。
    (3)幼兒動手操作,感知紙棒的粗細。
    請個別幼兒在藏寶袋中拿出一個粗的和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fā)幼兒了解粗細必須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指認)。
    二、啟發(fā)幼兒感知物品的粗細,并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所比較的物體的圖片。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細。
    師:出示兩根茄子,請幼兒仔細看看,這兩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細。)。
    師:出示兩棵大樹圖片,小朋友再仔細看看,這兩棵樹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細。)。
    3.啟發(fā)幼兒將物品按粗細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這些物品可以怎樣分類呢?
    請個別幼兒上前來操作,其余的幼兒觀察。
    三、幼兒集體操作。
    師:請小朋友完成數學課本中第29頁的內容,看一看圖中的物品,哪個粗,哪個細,請你把細的物品圈出來吧。
    四、游戲:說相反。
    幼兒跟老師玩“說相反”的游戲,加深幼兒對粗細的認識和理解。
    五、活動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通過比較能夠知道哪個物體粗,哪個物體細,物品的粗細是相對的,同類物品,不同類物品,除了粗細不同,在大小,顏色,長短等方面也有區(qū)別,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找出它們不一樣的地方。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細的物品,看誰找得又多又快。
    小學數學比一比教案篇十三
    1、通過操作,感知痛體積的液體在不同粗細容器中的高度變化。
    2、初步理解體積的守恒,知道物體的體積不隨容器的形狀、大小的變化而改變。
    3、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推理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