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范文(18篇)

字號: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之后對所讀內容的感受與思考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故事和道理,我覺得讀完書之后寫一篇讀后感是很有意義的。在寫讀后感時,我們應該注意結構清晰、觀點明確、語言優(yōu)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一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國法蘭克福,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經營著歐佩培克公司,還有母親艾蒂斯和姐姐瑪戈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
    1933年希特勒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安妮一家在這里開始了新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一本精美的筆記本就是她的生日禮物之一。安妮還給日記本起了個名字——吉蒂。從她生日那天起,她就開始寫日記。由于納粹的迫害更殘酷。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被迫躲進父親辦公的大樓后面一些隱蔽的房屋里面,這一躲就是兩年,至1944年8月4日遭人舉報而被納粹逮捕,把他們關進集中營。只有安妮的父親生還,其余人無一幸免,安妮的父親決定將女兒的日記出版。
    安妮在日記中直言不諱,把吉蒂當成她最信任的人,最可靠的朋友,時不時地與它談心。她在隱蔽的房間中,只有日記相伴的情況下,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她沒有享受到一點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只有納粹黨的丑惡在時刻刺激她緊張的神經。在這樣的條件下,她依然在自學知識,內心沒有沉淪,而是依然向著陽光。但是我們今天身處這樣好的環(huán)境之下,居然還有人不愿讀書,與勤奮的安妮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難都勇于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yōu)槭裁淳妥霾坏侥??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逆境中沉淪,我們應該勇敢地站起來,奮起抗爭,以樂觀的心態(tài)直面逆境,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錘煉自己,把自己磨練得更加堅實。以樂觀的心態(tài)將這一切化為了為自己理想而努力、奮斗的動力。
    “我能感受到百萬人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我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BR>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二
    上周末,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名叫《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是安妮·弗蘭克在二戰(zhàn)中寫下的一本個人日記。它真實地記錄了安妮一家和四名猶太人朋友為了逃避納粹迫害,藏匿在“密室”里度過長達兩年暗無天日的生活。
    安妮·弗蘭克一家原來居住在德國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后來搬到荷蘭避難。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蘭克生日收到了一本父親送給她的日記本,從此,她便開始寫日記。她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她假托給一個叫“基蒂”的朋友寫信來介紹“密室”里的逃難生活以及她的成長心事。
    日記的第一部分記錄了安妮·弗蘭克如何與同學相處,戰(zhàn)爭的殘酷,猶太人如何慘遭迫害......那時的安妮時而開心,時而憂傷。日記的后半部分主要寫的是安妮對生活的感悟,渴望回到從前的校園等等。
    最讓我感動的是,她藏匿在“密室”的兩年中還仍然不忘豐富生活,發(fā)展心智,克服種種困難,一直在刻苦學習記憶法、英、德、荷蘭語、幾何,歷史......在這樣殘酷的戰(zhàn)爭中,她有時很沮喪,但從來不絕望......因為她執(zhí)著于自己的理想,她想也許有那么一天她的理想還可以實現(xiàn)。
    安妮經歷了開心,隱匿,期望……的人生歷程,她勇敢、幽默、獨立,渴望自由和幸福的生活。然而不幸的是,戰(zhàn)爭最終給她帶來的卻是恐懼與死亡。而如今我們生活在美好的和平年代,感嘆祖國強大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我們不但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還可以力所能及地關心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為社會盡一份力量。
    “我們都活著,可有些人卻不知為什么而活著,我們生活的目的是追求幸福,我們過著不同而又相同的生活,但是,我們得自己去爭取,爭取幸福意味著要努力學習,工作,而不是投機倒把,好吃懶做,偷懶也許看起來有吸引力,但工作才使人滿足。”讀完《安妮日記》我覺得安妮當時的思想特別成熟,像個成年人,我想這跟她從小良好的教育,經歷,以及廣泛的閱讀分不開。
    相信日記中平凡而又真實的歷史記錄能夠引起你心靈的震撼和感情的共鳴,安妮·弗蘭克驚人的勇氣與毅力鼓舞了我。(陳佳婕)。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三
    安妮-弗蘭克是一名猶太人,生活在荷蘭,他是一個活潑可愛,性子急的姑娘,在11歲那年,得到了一個生日禮物—日記本,從此變開始了寫日記的生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安妮一家因為德國人瘋狂的迫害猶太人,所以躲進了父親公司的一間密室,和他們一起躲進密室的還有達爾恩一家和杜薩爾先生。
    安妮從她的日記本里記錄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以及安妮的愛情。在密室里的生活是沒有頭的,知道大戰(zhàn)結束。在密室里他們幾乎光抱怨,吵架,同時時刻也要提高警惕,晚上8點以后不能發(fā)出一點聲音,白天講話也不能大聲,所以在密室里的生活很是痛苦難受。
    安妮非常愛彼得-達爾恩,渴望與他走進一個美麗的故事里,他們兩個相處的非常好,可一開始安妮又不肯表白,所以安妮把小甜蜜全部寫在了日記上。
    密室里不可能每一天都有著充足的食物,一開始他們還有黃油、糖、草莓醬、土豆-------,后來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只有些爛土豆、爛萵苣,或者是大豆、豆莢、燉草莓、煮草莓、煎草莓,食物非常單一,生活越來越困難。
    終于,在安妮15-16歲時,由于有人告發(fā),他們被抓緊了集中營,幾個月后安妮得了傷寒,離開了人世。世界第二次大戰(zhàn)結束后,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他整理且出版了安妮的日記,所以才有了《安妮的日記》。
    安妮,想起世界大戰(zhàn),就想起了安妮。安妮至今是一個歷史人物,他的日記,也影響了全世界。
    看完這本書,我想,安妮那么努力學習,努力寫日記,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要比她好100倍,我們不用像安妮一樣東躲西藏,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努力學習。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四
    讀完《安妮日記》這本書,我還一直沉侵在故事情節(jié)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氣、溫柔的悲傷的種種表情感動得落淚。
    我想原來我一直沒有崇拜的人,但讀完《安妮日記》之后,崇拜的對象已在我心中悄然誕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籠罩著每天,戰(zhàn)爭讓很多種族滅絕,也讓天空烏云密布。這里有許多的猶太人被蓋世太保的鐵抓襲擊,他們就這么無辜的離開了人世。這是歷史上異常慘絕人煙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個猶太少女,她原來過著多么幸福美滿的生活啊!命運卻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
    許多人都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當時安妮還是個13歲的女孩。它是活潑好動天真的,卻不能不一直在密室?guī)啄瓴怀鲩T,密室每個地方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膽敢你面對這些時,本應該是被逼瘋,但她沒有屈服,反而讓她在遇到這種困境時產生了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漸漸長大,她在社會中完全獨立了,15歲的他想改變現(xiàn)在,想到了男女平等,這些社會問題。戰(zhàn)爭是恐怖的,它能破壞一切,卻不能破環(huán)擁有一顆勇敢、堅強、自由的心!雖然她最后沒有逃過殘害的命運,不過她的心永遠活在世上,或在每個人的心中。當她閉上雙眼時,它距自己的16歲生日只差3個月?!岸嗝茨贻p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啦!”我不禁悲嘆道。
    雖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說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蔽覉孕潘脑竿軐崿F(xiàn)。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這本書會一直壓制住戰(zhàn)勝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她能感動全世界,但愿世界不會再有戰(zhàn)爭!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五
    眾所皆知,《安妮日記》是一個猶太女孩在二戰(zhàn)時期寫的'日記,它記錄了安妮在后屋藏身的全程,也記錄下了安妮在后屋成長蛻變的過程。
    安妮一家本在德國生活,安妮的父親是一名德籍商人,但原本和諧的生活卻被希特勒全盤打亂,由于希特勒的種族歧視,一家人為了生存,從德國流亡到了荷蘭,在一棟房子的后面,與范丹一家和牙醫(yī)杜塞爾一同秘密的生活。在日記中,這個地方被簡稱后屋。
    在安妮13歲生日時,她收到了一本日記,于是她開始用書信的形式寫日記,并假托寄給幻想女友吉蒂。安妮把自己的愛情、困惑、苦惱與思考統(tǒng)統(tǒng)寫在了信里,這讓日記本成為了她在后屋最好的朋友和精神寄托。
    日記中安妮的情緒波動也比較大,她的語氣也從開始的無憂無慮變到了后來的成熟懂事。這讓很多人認為,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小孩是不可能寫出這樣成熟的文章的。
    我認為,可能正是后屋那不盡人意的生活,鑄就了安妮的早熟。
    設想一下,你在一個不見天日的環(huán)境下生活兩年多,并一直面對同一群人,不論誰應該都會產生厭倦之情吧。這其中,安妮還因為其行為舉止不招人喜愛,成為后屋人口中的“小丑”。這兩者使安妮提早開始思考復雜的人際關系,并不停地進行自我反省,想要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
    當你看到安妮的早熟時,不要驚訝,因為那個時代就是這樣,猶太孩子從小就見到了人性扭曲的一面,見到自己的親人被德國軍人抓走甚至殺死,戰(zhàn)爭的殘酷使那時的猶太孩子都更加成熟。不止孩子,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很多人的心理也扭曲了、崩潰了。安妮通過對后屋藏匿者們之間的種種矛盾的描寫,也側面的體現(xiàn)出了法西斯統(tǒng)治下人性所遭受的扭曲。
    這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猶太女孩的日記,但在日記里把法西斯的殘暴暴露無遺。
    最后也要講一下安妮他們的結局。在1944年8月4日,后屋全體人員都被蓋世太保逮捕,9月3日,被送達波蘭的奧斯威辛,男人和女人在那里也分開了。10月時,范丹太太、瑪戈特和安妮被送到了德國的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1945年1月6日,弗蘭克太太由于精神恍惚,死于奧斯威辛集中營。范丹先生被毒氣毒死。杜塞爾死于諾恩加梅集中營。3月時,范丹太太、瑪戈特和安妮也相繼去世。八個藏匿者中,只有奧托·弗蘭克(安妮的父親)活了下來,也是他將安妮的日記公布于世的。
    這個故事是一個悲劇,那個時代也是一個悲劇。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六
    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威脅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zhàn)期間密室里人的生活實錄?!栋材萑沼洝犯嬖V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zhàn)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栋材萑沼洝返膬热菔?恐懼、不安、奴役與饑寒交迫。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fā)動的一場邪惡的戰(zhàn)爭,于花季之齡死于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穿整本日記。寫作時的孤獨與秘密的保存,卻轉化為世人的廣大回響。畢竟善良、正直才是普世價值?!栋材萑沼洝凡粌H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報道。
    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zhàn)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于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fā)現(xiàn)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八位個性不一的人,對于繼續(xù)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xiàn),人在困境下的真實表現(xiàn),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fā)現(xiàn)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zhàn)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xiàn)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并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最柔軟的那個角落,有她在,人類寒冷的時候會看見篝火,有她在,人類沮喪的時候會看見星光,有她在,人類絕望的時候會看見朝陽。
    戰(zhàn)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zhàn)爭,以為那可以是我們現(xiàn)在“痛苦”的結束。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fā)戰(zhàn)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戰(zhàn)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或許,在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后,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七
    “當人類開始在廢墟的土地上重建家園時,我們不會忘記,有一雙來自天堂的眼睛正默默地注視著我們,有一個微弱的聲音在召喚我們?!蔽抑溃@就是安妮·弗蘭克。
    這是一本神圣而精妙絕倫的書,一個渺小的女孩吐露了整個猶太名族的心聲。她勇敢、善良,尖銳清晰地寫出了人類精神中高貴的閃光點,在倔強高傲地保持著尊嚴時,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自己。
    安妮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本應可以當上無憂無慮的“小公主”。直至希特勒上臺,對猶太民族開始了迫害。安詳?shù)娜兆忧?,安妮的生日收到了一個特別的禮物——一本精致的硬皮筆記本,并從此稱呼為基蒂,并得到了一個知心的朋友,她與基蒂談心,把一切特別的事情都寫成日記。
    德國占領荷蘭,對荷蘭猶太人進行嚴重清洗,弗蘭克一家為了避免迫害,與達恩一家躲去了奧托辦公樓的一間密室。在秘密小屋里一直生活了兩年,每一天都是提心吊膽的,炮火的轟炸,人心的不安,聽著廣播里的情況,期待著營救。
    安妮在秘密小屋里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在大人的眼里,她無知調皮,口無遮攔,但只有皮特知道,安妮有感性的一面,平日里的嬉戲這是這個女孩掩飾自己孤獨寂寞的保護色,她認為沒有人能理解她的內心,這個女孩經常在被窩里獨自地哭泣,可是誰又知道呢?但是她依然以她誠懇的心活著。
    終究是逃不過命運的,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警察發(fā)現(xiàn)了這里,幼小的安妮帶著她破碎支離的夢一起離開了人間。不過幾年,德國也投降了。
    “有的人死了,但她還活著?!卑材莸木癫恍唷!拔乙钕氯?,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BR>    她怒訴了希特勒種種的惡習,用一顆善良真誠的心去對待這世界,但又對這種黑暗無能為力。
    她的最大的夢想是當上一名記者或者作家,來發(fā)現(xiàn)與記錄這個世間的美。是什么力量讓她在這種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下毅然決然地堅強?因為她的心中有夢,她渴望著美好的明天。
    精神多么偉大,世界多么渺小。愿逝者有她的天堂,愿生者有他的寄托。
    阿門。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八
    暑假里,我讀了安妮·佛蘭克寫的《安妮日記》,讓我感悟到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是多么深重。
    《安妮日記》主要講述了一位德籍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寫的多篇日記。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安妮一家在一間密室里熬過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1945年8月4日,待在密室里的人全部被逮捕,最終只有安妮爸爸一人逃生,爸爸為了完成安妮的夢想,出版了安妮日記。
    安妮的日記,讓我們了解了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遭遇納粹迫害的猶太人生活情況,同時也見證了安妮驚人的勇氣與毅力。
    讀了《安妮日記》,我深深體會到猶太人生活的痛苦,感悟了戰(zhàn)爭的殘酷。
    “我感覺到了千百萬人在受苦受難??墒?,我堅持仰望天空,冥冥之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睍械倪@句話,讓我一直銘記在心,還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小女孩對和平的呼喚,對和平的渴望。
    這本日記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褪去色彩。因為戰(zhàn)爭讓很多人泯滅了生命,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除了痛苦,還是痛苦,所以我們反對戰(zhàn)爭,渴望和平。
    戰(zhàn)爭是邪惡的,戰(zhàn)爭給人類的災難時深重的,戰(zhàn)爭留給人類的瘡傷是難以愈合的。戰(zhàn)爭奪去了多少人寶貴的生命,罪惡的子彈吞噬了多少嬌嫩的生命。所以我們渴求和平之神永駐人間。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九
    安妮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雖然只活了短短的,但卻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
    她把她的生日禮物——日記本比喻成了一個名叫吉蒂的知心朋友,這本日記借安妮之手深深的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zhàn)爭,在日記中,安妮用細膩而富有生活氣息的筆觸,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和期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妮在小時,家庭是多么和諧,因為戰(zhàn)爭,他們被迫關在了后屋不敢出去,因為戰(zhàn)爭,他們每天的食物一點點的變差,最后只能吃一點爛菜,但是戰(zhàn)爭的恐怖遠比這樣更慘,面對這樣一切的苦難,安妮沒有放棄,也沒有絕望,有的是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
    在后屋的日子里,安妮有著自己的童年的幻想,他有著一個每一個少年心里的想法,他多么盼望能有一個可以安安靜靜聽他講話的人啊,于是,他把心里的想法一點點的記在了日記本本里。
    因為長時間的孤獨,安妮養(yǎng)成了在外面高高興興而回到了屋里,右邊的憂傷起來,盼望戰(zhàn)爭的結束,世界的和平。
    殘酷的戰(zhàn)爭使一個小女孩變成了這樣,在1944年8月4日,上午10點至10點30分之間,納誶黨衛(wèi)軍和荷蘭警察沖進屋后,把安妮等人逮捕了。是因為有人通風報信,這些人在被捕后,一個接一個的死去,存活下來的只有安妮的父親一個人而已。安妮和她姐姐,兩個花季少女的尸體就被埋在集中營附近的亂葬崗里。
    安妮曾經說過:“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繼續(xù)活著?!彼脑竿麑崿F(xiàn)了,這個堅強的猶太小姑娘同他的作品一起長存不朽在我們心中。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十
    今天,我讀完安妮的日記了,老師讓我們寫讀后感,我今天才動筆,是最晚一個寫的`。
    安妮的日記里寫了她的生活和經歷,我非常同情她,但是戰(zhàn)亂時期同情是沒有用的,因為她已經過世了。戰(zhàn)亂真的非常不幸,因為戰(zhàn)亂使安妮和他人成了要被捕的人,他們四處逃走,他們找了一個十分安寧的地方住了下來。
    《安妮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世界大戰(zhàn)中遺留下來的一本私人日記,真實記錄了安妮與家人等八個人躲避。
    納粹迫害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密室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十三歲生日,她收到一個日記本,從此開始寫日記。一直寫到1944年8月,他們的密室被德國衛(wèi)軍查抄。不久,這個不滿十六歲的女孩便被傷寒。
    奪去了生命。這本日記成為人們對那場殘酷的戰(zhàn)爭進行深刻。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十一
    “抬頭尋找天空的翅膀,候鳥出現(xiàn)它的影跡,帶來遠處的饑荒、無情的戰(zhàn)火和依然存在的消息……”美麗的音樂、美麗的時代、美麗的季節(jié),歲月領著一個美麗的女孩進入我的生活,她的名字叫安妮。
    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郁,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秘、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xiàn)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向往和祝愿,對戰(zhàn)爭、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zhàn)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1947年,幸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后出版。安妮真正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薄白呷胧澜?,為人類盡一份力量?!笔撬龢酚^向上,不懼困難,讓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也許,歷史的教訓要由千千萬萬條性命來換取,安妮最終也成為其中的犧牲品。我不去想象她和姐姐在集中營中受到怎樣非人的折磨,因為那會使人心碎。我只提醒著自己:安妮的生命止于青春,而她的生命卻化為巨大的精神財富,穿過時空豐富我的心靈。在生命的路上,我比她走得遠。但在以后的路上,我的腳步將添加另一鮮活生命的重量,留在時間上的腳印也將更深。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十二
    常常有猶太人被抓,有時會看到火光,有時會聽到槍聲,還有時會發(fā)生襲擊。
    連安妮一共有8個藏匿者,是安妮、安妮的爸爸、安妮的'媽媽、范丹先生、范丹太太、瑪戈特、彼得,他們在1944年8月4日上午10點至10點30分之間被捕,沒過多久,庫格勒和克萊曼也被捕了,只有米普和貝普沒有捕到(這些是我從后記中知道的)。
    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來,把安妮的日記編成了《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中另我最感人的一段是:安妮生前曾經說過:“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繼續(xù)活著?!彼脑竿麑崿F(xiàn)了。這個堅強的猶太小姑娘同她的作品一起長存不朽。
    我相信,大家讀完以后也會覺得安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十三
    起初知道安妮寶貝是在報紙見到介紹她的文章,然后在榕樹下看了對她作品的簡介《絕望的歌行感受安妮寶貝》,最后在逛書店時,買了一本她的書,里面收集了她的成名作《告別薇安》和《瞬間空白》、《七月和安生》等作品,看后有些感受不吐不快。
    雖然現(xiàn)在對網絡文學的非議還很多,網絡作家就如滿天閃爍的星辰,大多已象流星般劃過,但顯然,對于安妮寶貝的作品依然有著說不完的話題。有人說她的作品情節(jié)雷同,人物似曾相識,表現(xiàn)得相當陰郁與灰暗,甚至令人晚上看了睡不著覺。我卻恰恰相反。記得那天晚上靜靜地看那本書,慢慢地一頁一頁地看,簡直是不舍得看太快,有時還會停下來,作一些所謂的思索,也是為了歇息。然后,狂亂不知所措的心仿佛得到了引導和安慰,漸漸得到了平息。那天晚上我睡得出奇的好,一直不容易平靜的思緒仿似沉淀了,幾乎沒多想什么就很安然地入眠了。
    也許,是因為我在真正接觸安妮寶貝的文字時,剛好有著太多因網絡而起的、雜亂無章的思緒無法理清。無法言說的種種感受,卻在安妮寶貝的文字中找到了合適的表達形式。有一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略S多人都聽過,就是:一個窮得沒有鞋子穿的小男孩,深感委屈地哭泣和抱怨,直到他在路上遇上另一個沒有雙腳的人。我看安妮寶貝的文字得到的一種感覺便是自己就象故事中的小孩一般,很奇怪。
    也許有孤單,有寂寞,有不快樂,有難受,有傷心,有無奈,可是,這又怎么樣?茫茫人海中,不只我一個人這樣。在安妮寶貝的文字中,我觸摸到了這種自己無法表達清楚的感受,而且,我還知道,有很多的人有著同樣的感受,安妮的文字曾風靡一時就是明證。
    換一句話說,或許每一個人都有孤獨感,強烈程度不同,激發(fā)的原因不同,但大可不必自怨自艾,因為世間上這樣的人不會少。正是想到了這一點,除去了一段時期以來束縛心靈的枷鎖,人也感覺輕快了。即使不是完全解脫,也算有所收獲。就如晴天陰天刮風下雨是自然界的正?,F(xiàn)象一般,人們的心靈總也有被烏云遮蓋的時候,要努力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自己一個艷陽天。在我,看安妮寶貝的文字就是其中一種方法。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十四
    有一本書讓我感動不已,思緒萬千。那一本關于“美好生活”的書叫做《安妮日記》。
    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妮·弗蘭克,是一位德國猶太女子,安妮·弗蘭克家里并不是太富裕。
    “我常常問自己,要是沒躲起來,要是我們都遇難了,那就不會受難么多苦,不會連累那些保護我們的朋友,不是挺好的嗎”?安妮·弗蘭克是個活潑、可愛的猶太女孩,由于德國法西斯的殘暴屠殺,她不得不和父母、姐姐躲進“后屋”。在后屋里,他們白天不能開窗,晚上也不能開燈,天天說話只能低聲細語,一個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漸短缺,但是他們仍然堅持的活下來。
    一個個志向遠大,才智過人的猶太青年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人世。這些法西斯分子真是可惡啊!
    從這本日記中,我感到,安妮也和和常人相同,有自己愛的、敬佩的、也有自己討厭的甚至厭惡的人。但是她和常人不同的是,她雖然身陷逆境,卻仍然有顆善良、愛學習、隨時約束自己的心,她做了錯事會把話說重了,自己都會認真的面對,及時糾正,還要自己反省,并為之道歉。這一切,我做的不是太好,我要努力,向她學習!
    我同情安妮,更敬佩安妮,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向安妮一樣時常自我反省,也希望世界永遠和平,快樂!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十五
    她還寫道:“我抬頭仰望天空,期望著世界將會改變,困難會有盡頭,這場殘酷的戰(zhàn)爭也會告終,和平與安寧會重新降臨。我執(zhí)著地維護著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xiàn)我的理想!”真的很難想象,安妮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中,每天面對隨時被發(fā)現(xiàn)的恐懼,面對死亡的恐懼,但她不放棄,而是把逆境化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以樂觀的心態(tài)將這一切化為自己理想而努力、奮斗的動力。在關進密室一年半后,安妮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的理想。她有寫作才能,希望在戰(zhàn)后成為一名記者或作家,她希望這些寫于密室里的故事能夠公開發(fā)表。但蓋世太保發(fā)現(xiàn)了他們并逮捕了密室里的躲藏者,把他們送往集中營。安妮媽媽因饑寒交迫死亡,安妮和姐姐先后病亡。她沒能看到日記公開發(fā)表的那一刻。在安妮病亡后的一個月她所在的集中營獲得解放,但安妮沒能等到這一天,唯一得以生還的是安妮的父親。
    圖片。
    然而,歷史總是會呈現(xiàn)出它的本來面目的。被蓋世太保抓走后,在同一幢樓里工作的兩個秘書,梅愛樸和愛麗,沃森發(fā)現(xiàn)安妮的日記散落一地,于是將這些紙頁收好,藏在梅愛樸的寫字臺里,未加閱讀。戰(zhàn)爭結束后,安妮被證實已經過世,吉斯便將這批日記交給了安妮的父親。安妮的父親最終完成了女兒的夙愿,以書的形式出版了日記。安妮的日記最終從1947年出版荷蘭語版本之后,這本書成為“二戰(zhàn)”后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它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的總印數(shù)達到了近3000萬冊,成為“感動世界的日記”。
    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讀完這部書后的感想,涌到心頭中的是德國對猶太人以及安妮.弗蘭克一家的悲慘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是對德國法西斯用殘酷手段迫害猶太人行為的憤怒,不解。讀完整本書,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我為安妮殘酷的厄運悄然淚下。更被她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態(tài)度,永遠滿懷著理想、身處險境不氣餒、不屈服的精神而感動。當我合上《安妮日記》這本書,我為安妮的悲慘命運而惋惜,我痛恨戰(zhàn)爭,痛恨侵略者。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十六
    這本書的作者是安妮?弗蘭克是德籍猶太人,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國的法蘭克福。她的父親奧托?弗蘭克經營著一家公司,家中有母親和姐姐一家四口過著安寧的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13歲生日。這一天,他收到了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她開始寫日記,并給日記本起了一個叫吉蒂的名字。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當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fā)動的一場邪惡的戰(zhàn)爭,于花季之齡死于納粹集中營。日記是安妮在遇難前兩年藏身于密室中的生活和情感記載。
    它的特點是內容非常的簡練樸實。看完本書,希望安妮在天堂幸??鞓?,一路走好。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十七
    最近我很熱衷于世界名著。后來品德書里有《安妮日記》資料,我便順便把《安妮日記》找來讀了。
    剛開始讀的時候,真的沒什么感覺。唯一的感觸也就是覺得,安妮是個很樸素很認真的女孩,她偶爾受了委屈,也能默默地忍著,但面對自己覺得不正確的現(xiàn)象就會勇敢地反駁。我認為安妮是個很不錯的少女。盡管她也有自己的小脾氣,但也正好反映了一個花季少女的倔強、純真與可愛。而在搬進密室后,她變得更加成熟了。當然,這是后話。
    后來繼承自己奇怪的讀書習慣,直接翻了結尾??吹健昂笥洝?,我簡直是義憤填膺,氣憤不已。在當時納粹的侵略下,住在密室里的8人,7人死于慘無人道的集中營、監(jiān)獄等。而那幾位幫助密室住戶的幾個好心人,也被加害,或是心力交瘁而死去。安妮執(zhí)著的立場,認真的敘述,盡管只是一本普通的日記,但還是深深感動了我。
    “生活最真實的就是背叛。”沒有誰背叛了猶太人,他們卻被命運所背棄。安妮心中所向往的正義、公平之所以是一個奢望,終究在于這個滿目瘡痍的社會。在當時的世界,公平啦、正直啦,即使有人懷著這樣的情感,但也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猶太民族是個智慧的民族,可惜智慧無法改變命運,這正可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奔热蝗绱?,所謂的正直有從何而來呢?因為血統(tǒng)而被殺,因為言行而被殺,因為反抗而被殺——這就是戰(zhàn)爭所帶來的殘酷和無奈。這些災難的罪魁禍首,還是戰(zhàn)爭罷了,還是野心罷了。
    我所慶幸的是,那樣一個被權利和戰(zhàn)爭所左右的年代結束了。在安妮的生命里,有著太多的不公平,假如安妮能夠看到這一切,該是多么美好。我靜靜地沉思著。
    安妮日記中學生讀后感篇十八
    《安妮日記》的作者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這本書記敘了在荷蘭被納粹占領的兩年中,13歲的猶太少女安妮一家躲進狹小的密室中,他們猶如坐在一個即將噴發(fā)的火山口上,腳下是滾燙的巖漿,火山隨時都有噴發(fā)的可能,憤怒、恐懼、絕望、悲傷、甚至瀕臨崩潰,就是在這樣一個極端與特殊的環(huán)境下,安妮從沒有絕望!堅持學習寫日記,記錄了周圍環(huán)境、人與事對自己的考驗、磨礪和成長的經歷。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為社會做出貢獻。她用她的堅強快樂去鼓舞身邊那些絕望到極點的大人們,使他們重燃信心和勇氣。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美好詞匯——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真的很難想象,當人們因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中感到痛苦時,安妮卻仍然能夠以樂觀的心態(tài)將這一切化為了為自己理想而努力、奮斗的動力。
    文中有一段曾寫道“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場有趣的探險,充滿危險和浪漫情事,并且將每段艱辛的事情當作我日記的材料?!卑材蓦m然恐懼,但她不放棄,而是把逆境化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梢娝木窦覉@是豐碩的,富有的。
    再看看我們自己,從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們就好似一個美麗的泡泡,盡管耀眼奪目,但卻經不得一點風吹草動,隨時可能破碎。因此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但相對于經歷戰(zhàn)爭痛苦的安妮,我們所謂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難都勇于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yōu)槭裁淳妥霾坏侥??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逆境中沉淪,我們應該勇敢地站起來,奮起抗爭,以樂觀的心態(tài)直面逆境,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錘煉自己,把自己磨練得更加堅實!因為,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樂觀永遠快樂的女孩;一個面對逆境卻不愿低頭的女孩正激勵著我們沖出逆境!也許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會因為一點小小的困難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會給我們啟迪和激勵。她那種歷經磨難而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身處絕境卻不放棄希望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讓我們學會在逆境中磨練自己,在困難面前知難而進,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安妮,記錄下她生活的一點一滴,聽起來像夢魘,但卻能讓人感受到那份最真摯的情感。這本書,或許該說這本日記,是陪伴著安妮成長的一件不會消逝的物品,亦是一本讓讀者在看了后,會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