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教案(模板12篇)

字號:

    教案應注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參與互動,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游子吟教案篇一
    1、熟讀古詩,熟背古詩,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與韻味。
    2、理解古詩的含義,著重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詩所蘊涵的深義和喻義。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
    4、體會作者孟郊所表達的思母情懷;并能用思想和行動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
    理解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閱讀圖片,情感鋪墊——(5-6分)。
    一邊聽音樂,一邊認真地閱讀《母子圖》,你從圖畫中看出了什么?
    (學生反饋,教師點評)。
    (預案:1、年邁的母親在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兒子在床上酣睡;
    2、夜已深了,母親不辭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針一線為兒子縫衣服,祝愿孩子遠行平安,并希望早日歸來。
    3、這是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
    師述:看到這樣一幅動人的“母子圖”,你就會想怎樣的一首詩?(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詩人。)。
    師述:孟郊——唐朝著名詩人,很早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與自己的母親相依為命,自己從小刻苦攻讀,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歲才中進士,當了一名縣官。這首詩就是孟郊當了縣官了之后,回憶往事,思緒萬千時候寫就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古詩。
    二、節(jié)奏朗讀,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詩,指導朗讀,初步導出學生的感情。(用反復誦讀的方式來激動學生的情感)。
    (1)請學生來朗誦。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讓聽的學生說出她讀出了一種怎樣的感情來?(預案:深情的、語氣先緩慢再強烈升高、有一種母愛的偉大與對母親的關懷的感覺……)。
    (3)帶全體同學朗讀,全體學生齊讀、朗誦,也同樣來讀出這樣一種感情來。
    三、理解詩意,揮發(fā)情感——(7分)。
    再讀一讀古詩,你說說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自由讀,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直接向參考書尋求答案)。
    (借助:參考資料、圖畫、想象、以前的舊知識……)。
    (2)、最后一句話最難以理解。方法:
    a、先來讀一讀。
    b、這句話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點的詞語:“意恐”——心里擔心、害怕;“寸草心”——小草,比喻兒女的心意;“三春暉”——三月里春天溫暖的太陽。
    四、情讀體驗,深入悟情——(10分)。
    (預案:一位“慈祥”的母親、一位“愛子如命”的母親、一位“關心孩子”的母親……)。
    表達了她的一種怎樣的感情?
    (預案:把自己對兒女的愛心與關切全部融入了一針一線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團圓;游子穿在身上的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顆母親的愛心……)。
    (預案: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恩情不能報以萬一,對母親無限的熱愛與崇敬,這是孟郊的心聲?!┦前?,母愛難忘,母情難舍,請你再來讀一讀最后兩句詩。(讀出一種深情而感激的語氣來。)。
    五、嘗試實踐,延續(xù)情感——(6分)。
    (1)、母愛是純真的,母愛是無私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今天當你讀到這首詩的時候,體會到孟郊和母親之間的互敬,這是一種天倫。同學們,現(xiàn)在就以您的筆,寫寫自己對母親的感情。板書“親愛的爸爸、媽媽:謝謝你十多年來對我的關心和愛護?!保ㄔ俾爠偛诺囊魳?,進入情境后,嘗試書寫)。
    (2)、寫好一段話,交流這段話。
    六、評價交流,深化情感——(6分)。
    1、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自己所寫的文字,簡要評價。
    2、在課后可繼續(xù)學習另外的一首古詩《游子吟》。
    附1:游子吟鄉(xiāng)井土,舊田地,幾丘幾池;人已異,景依稀,幾回夢里。山千仞,水萬里,阻斷歸期;一根煙,一支筆,一紙鄉(xiāng)思。誰能會,游子意,點點滴滴;待何日,歸故里,落紅春泥。
    游子吟教案篇二
    古詩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的名作,刻畫了慈母為游子趕制衣服的動作和心理,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歸”,偉大的母愛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自然地流露出來。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將兒女比作小草,母愛如春天的陽光,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字對慈母發(fā)自肺腑的愛。
    1、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含義,學習按照韻律、節(jié)奏朗誦古詩。
    2、理解并掌握“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寓意。
    3、感受母親的辛勞,懂得回饋父母的愛。
    古詩《游子吟》掛圖。
    1、教師結合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古詩的含義和意境。
    (2)教師簡單介紹古詩的名稱、作者。
    (3)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引導幼兒感受古詩特有的韻律和節(jié)奏。
    2、引導幼兒嘗試按古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有感情地朗誦。
    (1)引導幼兒嘗試和教師一起朗誦古詩,模仿教師朗誦的韻律、節(jié)奏。
    (2)引導幼兒運用表情、動作等大膽表現(xiàn)古詩所表達的感情,并再次嘗試朗誦。
    (3)教師組織幼兒通過個別、小組、集體等形式進行朗誦表演,表達對母親的愛。
    (4)舉辦“小詩人朗誦會”,讓幼兒大膽到眾人面前朗誦古詩。
    3、情感遷移,懂得回饋父母的愛。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媽媽是怎么愛自己的,自己想對媽媽說些什么、附古詩: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教案篇三
    通過本課教學,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母親偉大的愛。
    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比喻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課時。
    一、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昨天晚上當母親得知我今天來這時,早已默默地為我準備好了洗換的衣服,今早,她早早地做好了飯,默默地送我遠行,此時此刻,當我站在這講臺前,我仍能感受到我的母親對我深深的愛。今天,我想與同學們一起去學習一首關于母親的詩——《游子吟》、(教師板書課題)。
    二、理解詩句意思。
    1.指導學生朗讀,可按不同的節(jié)奏讀。
    (如:慈母/手中/線?;虼饶?手中線)。
    2.投影出示理解詩句的不同方法。
    a連(可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
    b換(對于重點詞語,可用別的詞語來換)。
    c轉(當說不通時,可調換詞語順序,說通來)。
    d補(當說不通時,可補充一些詞語進去,把句子說通來)。
    3.學生分小組學習,根據(jù)上述方法體會詩句意思。
    4.師生交流詩句意思,邊講解邊投影出示意思。
    例:重點、詞語。
    吟:吟唱。
    意恐:擔心。
    寸草:小草,喻指游子。
    三春暉:暉:陽光,喻指慈母之恩。
    5.教師出示《游子吟》一課的圖片。
    a學生仔細觀看插圖。
    b學生根據(jù)詩句意思,說說插圖內(nèi)容。
    c學生填上自己補充的內(nèi)容,把畫的內(nèi)容說得更生動。
    三、悟詩情。
    1.聽閱維文演唱的歌曲《母親》,感受母親的愛。
    2.學生用說故事、唱歌、寫詩……形式感受自己母親對自己的愛。
    3.說說自己長大后想怎樣回報母親的愛。
    四、教師總結。
    這首詩贊美了世間偉大的母愛,同時這節(jié)課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自己母親的愛,最后讓我們一起深情地說聲:“媽媽,我愛你!”
    游子吟教案篇四
    1、初步理解古詩的含義、意境,喜歡有感情地朗誦。
    2、對古詩中的字有所認識,能積極參與學習,理解并掌握"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寓意。
    3、通過說說媽媽關心自己的事例,體會父母的關愛,聯(lián)系古詩的情感教育,懂得回饋父母的愛。
    將古詩書寫在黑板上活動過程:
    找找我認識的字,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請幼兒找黑板上古詩中認識的字:游子、手中線、寸草心等
    1、完整朗讀古詩,幫助幼兒理解古詩的意思。
    將幼兒認識的字結合古詩連貫地朗誦,并講解其中的含義,(可以將詩的意思編成小故事方便幼兒理解)著重講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幫助幼兒理解意境。
    2、學習朗誦古詩(1)幼兒跟隨老師有感情地朗誦;(2)變換形式練習朗誦;3、情感遷移練習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媽媽是怎么愛自己的,自己想對媽媽說寫什么。
    4、、"小詩人朗誦會",讓幼兒大膽到集體前朗誦古詩。
    進行情感教育:我們應該珍惜爸爸媽媽的疼愛,為父母做些事情分擔家務,做個懂事的孩子,不給父母添麻煩游戲:比賽詩朗誦課后反思:
    游子吟教案篇五
    1、隨詩句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努力讀出詩的韻味,做到熟讀成誦。
    3、借助圖大致了解詩的意思,體驗詩的意境,積累情感。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努力讀出詩的韻味,做到熟讀成誦。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觀察。
    出示掛圖:學生觀察,討論:說說你從圖中看懂了什么?
    二、初讀古詩。
    1、讀讀古詩,找出你不認識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節(jié),把它們讀準。
    2、把生字多讀幾遍。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三、再讀古詩,大致了解詩意。
    1、把生字帶到課文中讀,把詩句讀順。
    2、討論:說說你懂了什么?(結合圖)
    3、全班交流。
    四、指導朗讀,背誦。
    1、教師范讀:
    教師誦讀古詩。
    2、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誦讀古詩。
    3、指導背誦。
    4、全班齊背。
    五、作業(yè)設計。
    把今天學的古詩背誦給爸爸媽媽聽。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逢,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教案篇六
    五月,陽光燦爛,暖風拂面,在這親情融融的季節(jié)里,我們又一次迎來了”母親節(jié)“。幼兒園的孩子們也在討論著怎么幫媽媽慶祝,要送什么禮物給媽媽等等。在這溫馨的日子里,我在想,我必須借這個機會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母愛,學會感激媽媽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碰巧,我們幼兒園正在研討如何進行早期閱讀中詩歌類作品的教學。為什么要做此研討呢?因為中國的古典詩詞有一種最寶貴的特質,那就是詩歌中蘊含一種”興發(fā)感動“的力量。詩歌中的古詩更是充滿了詩人對宇宙萬物和人間社會的情感,如果孩子從小就學會了古詩的誦讀和吟唱,自然也會培養(yǎng)出他們觀察和感受的能力。在大班下學期的《處處聞啼鳥》一書中,有一首詩《游子吟》正是表達母愛的偉大,借著這兩個時機,我決定組織孩子學習《游子吟》這首古詩。
    在設計教案時,考慮到古詩有音律美、文字美、意境美的特點,但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較少,從他們的年齡特點來說,要他們體會古詩中的情感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必須要求老師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孩子感受理解古詩。結合6歲前的孩子主要是以直觀理解為主,所以本活動主要以觀察畫面、講故事和孩子親身體驗的方法來教學。
    1、孩子通過觀察畫面,講故事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感受欣賞并理解詩歌內(nèi)容。
    2、感受媽媽給予的愛,樂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萌發(fā)孩子感激媽媽的養(yǎng)育之恩的情感。
    1、識字圖卡:媽媽
    2、課件:cd朗誦、《游子吟》的故事
    3、視頻:媽媽的話
    4、圖畫書《處處聞啼鳥》人手一本
    5、背景音樂:《感恩的心》
    一、出示字卡”媽媽“引入話題,幼兒介紹”我的好媽媽“。
    1、提問幼兒:誰來說說你的媽媽是長什么樣子的?做什么最棒?
    2、教師進行歸納:你們都有一個漂亮、能干的媽媽,今天我也要向你們介紹一位慈愛的媽媽。
    二、通過觀察畫面和講古事的方法,引導幼兒欣賞并理解古詩。
    1、引入古詩,讓幼兒聽cd朗誦古詩。提問幼兒:你聽到了什么?
    3、請幼兒拿出《處處聞啼鳥》,觀察畫面內(nèi)容并跟著cd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1)請幼兒按照剛剛聽到的內(nèi)容找到《游子吟》這首詩。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畫中有什么?她在做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提出問題:她在為誰縫衣服呢?為什么要縫衣服?我們讀一讀從這首詩,從詩中找到答案,好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4、引導幼兒在理解古詩中的關鍵字的基礎上理解古詩內(nèi)容,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1)引導幼兒理解”慈母“、”游子“、”密密縫“、”遲遲歸“、”寸草心“、”三春暉“等關鍵字。
    教師總結:慈祥的母親手中拿著線,幫即將遠去的孩子縫制新衣服。臨行前,她忙著把衣服縫得嚴嚴實實,擔心孩子一走很久才能回來。
    (2)出示圖畫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的難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
    教師總結:誰能說孩子那像小草一樣微小的孝心,可報答像春天的陽光般偉大的母親呢?
    (3)讓幼兒再來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要有感情的讀,把媽媽對孩子的愛讀出來。
    5、出示圖片,讓幼兒看圖講故事,經(jīng)過教師總結從而進一步理解古詩寫作背景,詩人的情感以及古詩的內(nèi)容。
    (1)提出問題:你覺得這首古詩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2)教師總結故事:在一個寧靜的夜晚,人們都睡著了,但是有一位媽媽還在為她的孩子縫補衣服,因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學習了。媽媽邊縫邊想:兒子這次去學習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縫得結結實實。慢慢地,天亮了,媽媽終于把衣服縫制好了。孩子要走了,媽媽親手幫孩子披上衣服,并叮囑孩子要早點回家。兒子也舍不得媽媽,他含著淚說:“媽媽,我會早點回家的,您放心吧?!薄队巫右鳌愤@首詩就是孟郊為了感謝他偉大的媽媽而寫的。
    三、播放視頻《媽媽的話》,感受母愛。
    教師:其實,你們的媽媽也很愛你們,她還有話想對你們說,想不想聽聽?
    四、大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學會感激媽媽的養(yǎng)育之恩。
    游子吟教案篇七
    1、理解詩意,能說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2、能感情朗誦,背誦并默寫古詩。
    1、感受詩人的情感,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2、感受詩人對偉母愛的歌頌,陶冶純潔高尚的情感。
    1、通過學習,提高學習古詩的能力,培養(yǎng)記憶能力。
    2、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聽說的能力。
    重點:學習古詩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通過讀懂詩句,體會作者對母愛的頌揚,并結合生活實際談母愛。
    課時:1課時
    2、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詩篇或片段。
    1、學習古詩前,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學習的方法。
    2、出示學法:
    (1)一拆:把詩句拆成一個個獨立的詞。
    (2)二釋:采用換詞、擴詞的方法來解拆出的詞語
    (3)三理:有些詩句因壓韻、平仄等需要,采用了倒裝句式,因此翻譯時要適當調換詞序、句序。
    (4)補連:由于古詩語言有凝練和跳躍性大的特點,翻譯時在詩句的詞與詞或句與句之間適當增加一些成分,使詩句的意思連貫起來。
    3、小結:我們欣賞詩的語言美、意境深刻,就必須學會運用這四種自學方法來讀通、讀懂古詩。
    1、知詩人,解詩題。
    (1)齊讀詩題。
    (2)根據(jù)預習的情況對古詩質疑。介紹時代背景: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3)范讀詩文。
    (4)學生練讀,粗知大意。
    2、解字詞,悟詩意。
    (1)回憶學習方法。(拆、釋、理、補連)
    (2)自學一~四行詩句。
    a學生用“拆、釋、理、補連”的方法進行自學。
    b小組自學討論、交流。
    c質疑。
    (3)反復誦讀加深理解,并在讀的過程中在腦海里想象畫面。
    (4)感情誦讀,小組讀、賽讀、評讀。
    (5)遷移學法,自學五、六行詩句。
    a小組交流自學。
    b學生匯報。理解兩行詩句的含義,再說說抓住哪些關鍵詞來理解?
    c此時,你的腦海中會呈現(xiàn)出母親關愛你們的一幕幕嗎?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品讀五、六行詩句。(賽讀、評度、小組讀)
    3、連句意、明詩意。
    (1)邊誦讀,邊把詩句意思串聯(lián)起來。
    (2)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詩意。
    4、想詩境、悟詩情。
    反復吟誦,邊讀邊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
    5、誦詩文、入意境。
    6、感情背誦。
    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子女縫制衣服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
    游子吟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教案篇八
    1、通過學習這首古詩,能說出古詩的大意,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誦全詩,并能夠默寫全詩。
    2、結合第六組課文,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彩色筆;教師準備《母親的愛》范文;打印課文。
    一、自學古詩,理解詩意
    1、請你先自已輕輕地讀或者哼,或者吟唱這首詩三遍。
    2、根據(jù)提供給你的材料上的注釋,請你一個詞、一句話地理解,一個詞、一句話地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在自學的過程中,你覺得有什么困難、疑問,請隨時提出來,老師隨時給你提供幫助。(學生自學)
    二、交流反饋,自學情況
    1、請幾個學生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從逐句到整首詩。(教師隨機指正)
    2、同桌相互說說詩的意思。
    3、好!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
    三、想象詩境,體會母愛
    這首詩中哪幾句是詩塑造了慈母的形象,哪幾句詩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交流)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边@里詩人給我們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畫中的慈母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仿佛又是怎么說的?(學生交流)板書:做 想 說 小結:母親那細小的動作,周到的考慮和諄諄教侮,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慈母的形象。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蓖瑢W們,你們覺得畫怎樣的一幅畫,才能表現(xiàn)這句詩的意境?畫中應畫些什么? 現(xiàn)在就請你畫一畫,畫出詩人所要表現(xiàn)的意境。請三位學生到上面來畫。(學生板演)三幅畫中,哪一幅最能表現(xiàn)詩句的意思?(有誰能說小草的心莖不斷地抽發(fā)成長就能夠報答得了春天陽光所給予的溫暖呢?) 詩句中的“小草“指什么?“三春暉”又指什么?那么詩人指的僅僅只是這些嗎?(“寸草心”指兒女微小的孝心?!叭簳煛北扔髂笎?。) 是呀,這如小草之心的兒女,無論如何也難以報答像春天陽光般廣博而溫暖的母愛。你看在詩人心目中母愛是多么地偉大呀?!按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教師范讀)
    同學們,大家再來讀一下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
    古時的游子寫了滿含深情的《游子吟》,今日的作家也寫了慈母對自己的愛,老師這里有幾篇短文,大家聽一下他們是怎么寫的。(教師讀) 樸素的語句中,慈母的形象是多么地偉大?,F(xiàn)在也給你一次機會,請你用《母親的愛》為題,寫一篇短文,寫出母親對你的愛!
    1、讀寫生字和詞語。
    3、說說《游子吟》這首詩的意思。
    4、背誦并默寫課文
    5、請自選一個題目寫一篇短文。
    (1)媽媽的愛
    (2)報答媽媽。
    游子吟教案篇九
    1、理解故事的含義,了解母親的辛苦和對孩子的慈愛之情。
    2、能夠按照古詩的韻律和節(jié)奏有感情地進行朗誦。
    3、增進濃厚的愛媽媽的情感。
    1、《游子吟》教學掛圖、幼兒課本、語言cd。
    2、古箏曲、《游子吟》音樂cd。
    3、幼兒課本第1冊第17頁。
    1、請幼兒觀察教學掛圖或幼兒課本1第17頁,以故事形式講述部分譯文,理解母親對孩子的恩情。
    事先提問:圖片中有誰?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故事。
    一一位慈祥的老母親,手中拿著針線,給準備到外地做事的兒子縫制衣服。她擔心兒子走后遲遲回不來,就把衣服的針腳縫得密密的,使它更結實更耐穿一些。
    2、教師觀看教學掛圖,請幼兒欣賞、感受古詩的凝練,學說古詩。
    (1)觀看教學掛圖前四句部分,朗誦古詩前四句。
    (2)分句提問。請幼兒結合詩句,說一說每句的意思,并逐句學說古詩前四句。
    (3)討論:故事中這位母親是位怎樣的母親?你是從哪里感覺出來的?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位母親。
    (4)繼續(xù)欣賞掛圖。請幼兒說一說看到了什么?畫面表現(xiàn)的是什么意思?教師重點講解譯文,并朗誦古詩后兩句,幼兒逐句學說。
    (5)介紹古詩名稱、作者。
    3、學習朗誦古詩,引導幼兒感受古詩特有的韻律和節(jié)奏。
    (1)播放語言cd,請幼兒完整欣賞。
    (2)教師完整朗誦,幼兒輕聲跟讀。
    (3)引導幼兒運用表情、動作等大膽表現(xiàn)古詩表達的感情,并再次嘗試朗誦。
    (4)播放古箏曲,教師組織幼兒通過個別、小組、集體等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表達對母親的愛。
    4、請幼兒靜靜欣賞歌曲《游子吟》。
    1、繼續(xù)閱讀幼兒課本,根據(jù)畫面自由朗誦。
    2、播放《游子吟》歌曲,供幼兒學唱。
    《游子吟》教案設計三
    認知:結合課文拼音學會生字,能結合詩句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暉”等詞語的意思。
    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詩意。
    情感:感受詩人和母親之間的深厚親情,懂得用愛關愛回報父母。
    1、學習重點:有感情的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 感情。
    2、學習難點: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含義,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詩情。
    (一)揭示課題,談話激趣。
    1、放映出全詩篇,學生齊讀。
    2、談話交流。
    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游子?
    (二)品讀感悟,深化體驗。
    1、朗讀古詩。
    學生自由朗誦。
    匯報朗誦:獨誦、齊誦、小組、表演誦等。
    2、品讀詩句,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進入學生自學階段
    品讀: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品讀詩句。
    理解:借助工具書及本文注釋理解詩意。
    (三)話題討論,深化情感。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延伸。
    2、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歌頌母愛)。
    3、生活中有哪些類似的情感細節(jié),例如:父愛,親情,師愛等。
    4、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情感細節(jié),并分享。
    游子吟教案篇十
    1、熟讀古詩,熟背古詩,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與韻味。
    2、理解古詩的含義,著重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這句詩所蘊涵的深義和喻義。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
    4、體會作者孟郊所表達的思母情懷;并能用思想和行動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
    理解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一、閱讀圖片,情感鋪墊(5-6分)
    一邊聽音樂,一邊認真地閱讀《母子圖》,你從圖畫中看出了什么?(學生反饋,教師點評)
    (預案:1、年邁的母親在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兒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親不辭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針一線為兒子縫衣服,祝愿孩子遠行平安,并希望早日歸來。3、這是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
    師述:看到這樣一幅動人的母子圖,你就會想怎樣的一首詩?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詩人。)
    師述:孟郊唐朝著名詩人,很早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與自己的母親相依為命,自己從小刻苦攻讀,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歲才中進士,當了一名縣官。這首詩就是孟郊當了縣官了之后,回憶往事,思緒萬千時候寫就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古詩。
    二、節(jié)奏朗讀,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詩,指導朗讀,初步導出學生的感情。(用反復誦讀的方式來激動學生的情感)
    (1)請學生來朗誦。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2)讓聽的學生說出她讀出了一種怎樣的感情來?
    (預案:深情的、語氣先緩慢再強烈升高、有一種母愛的偉大與對母親的關懷的感覺)
    (3)帶全體同學朗讀,全體學生齊讀、朗誦,也同樣來讀出這樣一種感情來。
    三、理解詩意,揮發(fā)情感(7分)
    再讀一讀古詩,你說說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自由讀,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直接向參考書尋求答案)
    (借助:參考資料、圖畫、想象、以前的舊知識)
    (2)、最后一句話最難以理解。
    方法:
    a、先來讀一讀。
    b、這句話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點的詞語:
    意恐心里擔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兒女的心意;
    三春暉三月里春天溫暖的太陽。
    d、最后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誰言寸草心,
    四、情讀體驗,深入悟情(10分)
    師述: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來看看這幅圖畫,當年邁的老母親在油燈下,眼睛昏花,動作遲緩,但由于對兒女的愛牽動著她心,堅持到底,一定要為孩子縫制一件衣服。
    (預案:一位慈祥的母親、一位愛子如命的母親、一位關心孩子的母親)
    表達了她的一種怎樣的感情?
    (預案:把自己對兒女的愛心與關切全部融入了一針一線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團圓;游子穿在身上的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顆母親的愛心)
    (預案: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恩情不能報以萬一,對母親無限的熱愛與崇敬,這是孟郊的心聲。)
    是啊,母愛難忘,母情難舍,請你再來讀一讀最后兩句詩。(讀出一種深情而感激的語氣來。)
    五、嘗試實踐,延續(xù)情感(6分)
    (1)、母愛是純真的,母愛是無私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今天當你讀到這首詩的時候,體會到孟郊和母親之間的互敬,這是一種天倫。同學們,現(xiàn)在就以您的筆,寫寫自己對母親的感情。
    板書親愛的爸爸、媽媽:謝謝你十多年來對我的關心和愛護。(再聽剛才的音樂,進入情境后,嘗試書寫)
    (2)、寫好一段話,交流這段話。
    六、評價交流,深化情感(6)
    1、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自己所寫的文字,簡要評價。
    2、在課后可繼續(xù)學習另外的一首古詩《游子吟》。
    附1:
    游子吟
    鄉(xiāng)井土,舊田地,幾丘幾池;
    人已異,景依稀,幾回夢里。
    山千仞,水萬里,阻斷歸期;
    一根煙,一支筆,一紙鄉(xiāng)思。
    誰能會,游子意,點點滴滴;
    待何日,歸故里,落紅春泥。
    附2:游子吟的圖片
    游子吟教案篇十一
    教學理念本課是略讀課文,預案的設計努力倡導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懂文本,通過說話、朗讀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著的深刻的人文內(nèi)涵,使學生潤物細無聲地受到語言的訓練、情感的熏染。
    教學目標
    1課時教學過程
    (一)輕放歌曲,進入氛圍。
    (二)欣賞圖片,感受親情??粗@些圖片,你想說些什么?
    (一)看圖片,猜詩名。這幅圖畫的是哪首古詩?
    (二)讀古詩,解大意。慈祥的母親在孩子即將遠行的時候,忍著內(nèi)心的悲傷一針一線為兒子縫制衣服,把對兒子的叮嚀和希望也密密實實地縫在了里面。一方面生怕他受凍著涼,一方面又擔心他不知何時才能回來。母親的這份慈愛和關懷,真不是我們微小的心意所能報答的。
    (三)圍繞報字引入新課。詩中的報是什么意思?還有一個和報有關的詞(板書報酬),什么意思?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關于報酬的故事。
    自由讀課文,想想文中講到了幾份賬單?分別是誰寫的?賬單中分別寫了什么?圍繞賬單,質疑解惑。
    (一)細讀賬單,大膽質疑。
    1.彼得為什么要寫這份賬單?媽媽呢?
    2.兩份賬單有什么不同?
    3.媽媽讀了彼得的賬單后為什么什么話也沒有說?
    4.彼得讀了媽媽的賬單后會想到些什么?
    5.從這兩份賬單中我們明白了什么?(根據(jù)學情生成板書)
    (二)自主解惑,交流探討。
    (引導學生理解兩份賬單的不同:內(nèi)容不同、時間不同、報酬不同。)
    (以上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情當堂生成)。
    (隨機穿插:小彼得讀著讀著,想起了,感到羞愧萬分。)
    (一)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彼得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萬分?品讀最后一段。
    (二)看課文插圖,配畫外音讀第七段。
    我們相信,這一份充滿寬容、憐惜、關懷、摯愛的,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親情,會像緩緩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默默無語地陪伴著小彼得一天天長大。(如果時間能在這時定格,將是一種偉大的永恒。)所以說這還是一份()的賬單。(板書:一份賬單萬分羞愧無價親情)
    彼得把小臉蛋藏進了媽媽的懷里,他也一定會把這個關于報酬的故事永遠珍藏在心里,我們也一樣。用這個故事來告訴自己:親情是無私無價的、不求回報的。
    同學們,因為有了父母愛的滋養(yǎng),我們的生命之樹才會如此亭亭如蓋、充滿生機;因為有了我們情的溫暖,父母的生命之樹才會更加枝繁葉茂、永葆青春。那么,就讓我們和父母一起永遠手牽著手,肩并著肩,在清澈如水、純潔如雪、博大如海的親情的養(yǎng)護下互相溫暖著、扶持著,健康快樂地走在有陽光普照、也有風雨侵襲的漫漫人生路上。
    (一)共栽親情樹。
    1.如果我們把自己的生命比作一棵樹,為了這棵生命之樹的茁壯成長,我們的父母傾盡了心血、付盡了辛勞。在你的成長中也一定留下了父母對你愛的痕跡。(交流照片、賀卡、信件、及其他物品。)
    2.如果把父母的生命也比作一棵樹,雖然現(xiàn)在這棵樹正當壯年,枝繁葉茂,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會漸漸枯萎、老去。它同樣需要你們的關心、愛護,在你和父母相處的十年中,有沒有留下你對父母愛的痕跡呢?(交流。)
    3.看著這兩棵裝盛著不同份量的愛的樹,你想到了什么?
    (二)推薦閱讀
    游子吟教案篇十二
    《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代表作,是一首五言古詩。詩中描寫了一位母親為他即將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的情景,詩人緊緊抓住“密密縫”這樣的具體動作和母親“意恐遲遲歸”的心理進行描寫,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愛護、擔憂、祝愿和希望。而后兩句詩人用“寸草”和“三春暉”分別比喻兒子和母愛,形象、貼切,既贊頌了春暉般的母愛,又寄托了兒女感激母親,想報答母愛的赤子之情,是一首抒寫慈母深情,表達兒女孝義的經(jīng)典之作。
    這次授課選用的是是五年級學生,他們通過課外積累,對這首古詩已非常熟悉。但真正地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古詩所表達的情感還不夠徹底。其次,正確、有感情地誦讀古詩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和提高。另外,五年級學生的讀寫結合的訓練和語言思維訓練已成為重點,所以,雖然學生是陌生的,但我還是盡最大可能地去抓住課堂生成,以便于更好地引導學生完成對詩意、詩情的領悟,對語言思維的拓展。
    多媒體及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
    1、理解詩句意思,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讀出詩韻、詩情。
    3、領悟母子親情,懂得如何回報母親。
    教學重難點:
    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慈母深情和游子想報答母愛的赤子之心。
    “讀中悟意、讀中悟情”
    一課時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都知道哪些關于母愛的故事和呢?
    2.揭題解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和母愛有關的古詩——《游子吟》。(大屏幕)這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詩人孟郊的代表作,請大家一起來讀讀課題。(板書課題)(相機訂正“吟”的讀音和書寫)
    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交流后小結。大屏幕出示)像這樣的詩歌還有——《暮江吟》《石灰吟》。
    【設計意圖:】以母愛的故事和引入課題,喚醒學生已有的學習積累,激發(fā)興趣;立足字詞,理解題意,了解“吟”這一詩體。
    過渡:這首《游子吟》要吟誦給誰呢?詩中又描寫了怎樣的情景呢?請同學們先聽老師試著讀一讀,劃一劃詩歌的節(jié)奏。(范讀。大屏幕出示)
    1.誰來按照你畫好的節(jié)奏讀一讀。(指名讀,大屏幕出示,齊讀)
    2.古詩不僅有節(jié)奏,還特別講究韻律,也就是平聲和仄聲。(大屏幕)一般來說,現(xiàn)代漢語里的一聲和二聲就是平聲,要讀得長而響;三聲和四聲就是仄聲,要讀得輕而短。我們可以用短橫線標注平聲,用短豎線標注仄聲。(大屏幕)試著在第二句的下面標一標。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引讀,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節(jié)奏和韻律是讀好古詩很重要的因素,引入平仄知識,通過范讀、引讀、指名讀、齊讀等方式,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熟悉,也指導學生讀好古詩,并由此舉一反三,掌握古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
    (一)讀中悟意
    1.詩中寫了幾個人物?(畫出來,交流。板書:慈母——游子)慈母在為游子做什么?她是怎樣做的?請同學們自由讀詩,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交流,小結,板書:密密縫)
    2.她為什么要為兒子縫衣,還要“密密縫”呢?(交流,板書:恐遲歸)
    3.一個“縫”字寫出了慈母的——(動作),一個“恐”字又寫出了慈母的——(心理)
    4.既然擔心兒子遲遲不歸,為何還要給他密密縫衣?這不是很矛盾嗎?(大屏幕,補充介紹孟郊身世)
    5.此時,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就要分離,母親僅僅是在擔心兒子遲歸嗎?(大屏幕,引導體會,交流)
    6.面對這樣一位慈母,游子又有怎樣的擔憂呢?他在“恐”什么?(引導體會,交流)
    7.這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呀!而兒子也同樣對獨守家門的老母親牽腸掛肚呀!請大家再來讀讀前四句,用心體會這母子之間濃濃的深情。(交流感受,指名讀,點評、指導)
    8.(大屏幕)詩人臨行之際,母親在為他縫制衣服,這一針一線凝結著深深的母愛。她把對兒子的——縫進了衣服,她把對兒子的——縫進了衣服,她還把對兒子的——也縫進了衣服。
    (二)讀中悟情
    1.此時此刻,詩人內(nèi)心一定是百感交集。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呢?請大家大聲地讀出來。
    2.誰來說說對這兩句的理解。(交流,相機引導、點撥)
    3.是啊,詩人即將遠行,這一去遙遙無期,不知何時才能和母親團聚。他回憶起母親為他做的點點滴滴,由感而發(fā),以“寸草”自喻,把母愛比作“三春暉”,發(fā)出了“寸草心”難報“三春暉”的感慨。(板書)其實,這普天下的兒女有哪一個能報答得了深深的母愛呢?當我們回想起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yǎng)大,我們會吟誦起——;當我們回想起父母不辭辛勞地為我們洗衣做飯,我們會吟誦起——;當我們回想起父母不分晝夜地照顧生病的我們,我們會吟誦起——;當我們回想起父母耐心細致地教育我們,我們也會吟誦起——(引讀)于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就成為了千古傳誦的經(jīng)典名句。
    4.體味情感: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交流)
    5.再讀古詩,讀出詩情:誰來帶著這樣的感情讀一讀這首詩。(指名讀,齊讀)
    6.點撥、指導。
    【設計意圖:】緊扣詩中關鍵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借助想象,通過鋪陳、引讀,加深對詩意的品味和體會,為領悟詩情做好鋪墊。通過指導有感情地誦讀古詩,進一步加深對詩人所表達情感的體會。
    1.體會了這首詩的情感之后,誰能試著把自己當作詩人用“母親啊,母親”開頭,寫幾句話。也可以把自己當作母親,以“兒子呀,兒子”開頭寫幾句話。
    2.生寫,教師巡回指導。
    3.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在體會詩情的基礎上,進行讀寫訓練,使文本情感和學生情感產(chǎn)生共鳴,形成交融,加深對文本的領悟,也強化學生的語言思維和語言表達。
    1.說說生活中母愛的例子。
    2.誦讀關于母愛的詩歌。(大屏幕)
    【設計意圖:】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渠道;借助類文映照,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語文積累。
    母愛就是這樣,在細微處彰顯著偉大?!队巫右鳌肥窃娙嗣辖紝懡o母親的詩歌,表達的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心聲。我們從這首詩中體會到的僅僅是一位慈母的深情嗎?作為兒女我們又該怎樣回報這偉大的母愛呢?通過學習,我相信你們一定對“親情”這一話題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認識,也相信你們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這種思考和認識。讓我們再來輕輕地誦讀這首歌頌母愛的經(jīng)典詩作——《游子吟》。
    【設計意圖:】以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結課,課內(nèi)延伸至課外,學習延伸至生活,以達到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啟發(fā)性的課后作業(yè)靈活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空間,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游子吟
    (密密)縫 恐(遲歸)
    慈母 ——————— 游子
    (難報)
    三春暉 ——— 寸草心
    【設計意圖:】關鍵字詞和符號相結合,構成心形圖案,既梳理文本重點,凸顯文本內(nèi)涵,又體現(xiàn)思維的延伸,給人以思考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