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知道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1919觀后感400字篇一
踩上歷史的風(fēng)火輪,一路留下滄桑和喜悅的印輒,亦沉淪、迷惘,亦激情、豪邁,經(jīng)歷了漫長歲月的磨合。曾經(jīng)一度的積怨和憤慨在歷史的快車上漸漸淡去。但《我的1919》卻像一支火焰點燃了我心底深處那股濃濃的情懷。剪不斷,理不去。
在和諧、太平的今天,是否還記得曾經(jīng)的硝煙;
在與青春捉迷藏的美好華年,是否還記得奮力抗敵,激情澎湃的五四;
在隨波逐流與世浮華的時尚風(fēng)中,是否還記得巴黎和會上那個堅定的“不”字。
當(dāng)你記起這一切時,難道你的心沒有為之一震,沒有為流行在現(xiàn)今社會的一些喧囂哭泣嗎?
曾經(jīng)一時,因政府的軟弱與不和而讓敵人乘虛而入的歲月已隨那個“不”字,隨著北京上空噴薄而出的那股熱血兒,永遠的消失了。高高飄揚在中華大地、聯(lián)合國上空的是那鮮艷的、永不褪色的五星紅旗。
跨越歷史長河,展望那些令每一個中國人為之吶喊、為之震撼的場面;那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的英雄氣概;那些視國如己,拋頭顱、撒熱血,只為保家為國的豪邁。誰還敢說“東亞病夫”,誰還敢在中國的領(lǐng)土作威作福?
光輝的一頁已帶著芬芳留在了歷史的昨天。而現(xiàn)在的輝煌還需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鑄就。放下自掃門前雪的冷漠;收起虛度年華的安逸;放飛愛國情懷。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譜寫中國未來美好的藍圖。
搭上歷史的快車,越過坎坷與泥濘,下一站將會是一片晴朗。
我的1919觀后感400字篇二
今天下午我們整個初二年級在大禮堂觀看了紀錄片《我的1919》。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fēng)云,同時也說明了”弱國無外交”這樣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xiàn)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quán)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wèi)中華民族權(quán)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xiàn)第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guān)系。
影片充分表現(xiàn)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于挺起胸膛,第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那么,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zhàn)群敵,在世界強權(quán)政治的大環(huán)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yōu)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我們都應(yīng)該向前進。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只能夠盲目的麻痹自己。死亡也解決不了問題,那只是懦弱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拿起手中的工作。因為我們在推動這個社會!
我的1919觀后感400字篇三
壓抑了近80年之久的恥辱與仇恨在1919年6月2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爆發(fā)了,中國人民第一次向世界列強說“不”!
在巴黎和會這個分贓的會議上,各國列強只為自身利益考慮,對中國提出的合理要求置若罔聞,無視中國人民的利益,無視中國人民的呼聲,更無視中國人民的憤怒與仇恨,赫然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quán)利轉(zhuǎn)讓給日本,這是列強對中國人民最大的輕視與侮辱。
是的,弱國無外交,弱國談什么外交,只能任人宰割。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國絕不能是弱國!中華民族有著無與倫比的傲骨,它不甘落后,正努力發(fā)展,奮起直追。一個優(yōu)秀的中國外交官的一聲“不!”,代表著中華民族的不屈!
看著列強的士兵舉起屠刀,看著千萬中國英魂埋骨異鄉(xiāng),看著列強無視中國的主權(quán)與利益,看著日本的囂張氣焰,看著全國上下所做的努力付諸東流,中國人民的憤怒被點燃了,被引爆了!
確實,看著國內(nèi)外的人民為中國獲得應(yīng)有的權(quán)力而英勇犧牲,面對列強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我們的憤怒,還能壓抑嗎?不,我們不能了,但我們別無他法,只有努力發(fā)展自己,增強國家的實力,盡快地從一個被欺的“弱國”這頂沉重的帽子下,掙脫出來。
歷史的車輪可以驗證,中國的人民可以驗證,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驗證,在今日,中國不是弱國!
我的1919觀后感400字篇一
踩上歷史的風(fēng)火輪,一路留下滄桑和喜悅的印輒,亦沉淪、迷惘,亦激情、豪邁,經(jīng)歷了漫長歲月的磨合。曾經(jīng)一度的積怨和憤慨在歷史的快車上漸漸淡去。但《我的1919》卻像一支火焰點燃了我心底深處那股濃濃的情懷。剪不斷,理不去。
在和諧、太平的今天,是否還記得曾經(jīng)的硝煙;
在與青春捉迷藏的美好華年,是否還記得奮力抗敵,激情澎湃的五四;
在隨波逐流與世浮華的時尚風(fēng)中,是否還記得巴黎和會上那個堅定的“不”字。
當(dāng)你記起這一切時,難道你的心沒有為之一震,沒有為流行在現(xiàn)今社會的一些喧囂哭泣嗎?
曾經(jīng)一時,因政府的軟弱與不和而讓敵人乘虛而入的歲月已隨那個“不”字,隨著北京上空噴薄而出的那股熱血兒,永遠的消失了。高高飄揚在中華大地、聯(lián)合國上空的是那鮮艷的、永不褪色的五星紅旗。
跨越歷史長河,展望那些令每一個中國人為之吶喊、為之震撼的場面;那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的英雄氣概;那些視國如己,拋頭顱、撒熱血,只為保家為國的豪邁。誰還敢說“東亞病夫”,誰還敢在中國的領(lǐng)土作威作福?
光輝的一頁已帶著芬芳留在了歷史的昨天。而現(xiàn)在的輝煌還需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鑄就。放下自掃門前雪的冷漠;收起虛度年華的安逸;放飛愛國情懷。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譜寫中國未來美好的藍圖。
搭上歷史的快車,越過坎坷與泥濘,下一站將會是一片晴朗。
我的1919觀后感400字篇二
今天下午我們整個初二年級在大禮堂觀看了紀錄片《我的1919》。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fēng)云,同時也說明了”弱國無外交”這樣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xiàn)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quán)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wèi)中華民族權(quán)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xiàn)第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guān)系。
影片充分表現(xiàn)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于挺起胸膛,第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那么,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zhàn)群敵,在世界強權(quán)政治的大環(huán)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yōu)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我們都應(yīng)該向前進。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只能夠盲目的麻痹自己。死亡也解決不了問題,那只是懦弱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拿起手中的工作。因為我們在推動這個社會!
我的1919觀后感400字篇三
壓抑了近80年之久的恥辱與仇恨在1919年6月2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爆發(fā)了,中國人民第一次向世界列強說“不”!
在巴黎和會這個分贓的會議上,各國列強只為自身利益考慮,對中國提出的合理要求置若罔聞,無視中國人民的利益,無視中國人民的呼聲,更無視中國人民的憤怒與仇恨,赫然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quán)利轉(zhuǎn)讓給日本,這是列強對中國人民最大的輕視與侮辱。
是的,弱國無外交,弱國談什么外交,只能任人宰割。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國絕不能是弱國!中華民族有著無與倫比的傲骨,它不甘落后,正努力發(fā)展,奮起直追。一個優(yōu)秀的中國外交官的一聲“不!”,代表著中華民族的不屈!
看著列強的士兵舉起屠刀,看著千萬中國英魂埋骨異鄉(xiāng),看著列強無視中國的主權(quán)與利益,看著日本的囂張氣焰,看著全國上下所做的努力付諸東流,中國人民的憤怒被點燃了,被引爆了!
確實,看著國內(nèi)外的人民為中國獲得應(yīng)有的權(quán)力而英勇犧牲,面對列強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我們的憤怒,還能壓抑嗎?不,我們不能了,但我們別無他法,只有努力發(fā)展自己,增強國家的實力,盡快地從一個被欺的“弱國”這頂沉重的帽子下,掙脫出來。
歷史的車輪可以驗證,中國的人民可以驗證,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驗證,在今日,中國不是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