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匯總16篇)

字號:

    報告的撰寫需要統(tǒng)計、分析和解釋大量數據和信息。在寫報告之前,我們要通過充分的調研和資料搜集來收集必要的信息。在這里,我們匯總了一些寫作優(yōu)秀的報告范文,供大家借鑒和參考。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一
    以前,我對食用菌栽培并不了解。然而,在實踐這一領域之后,我逐漸懂得了許多知識和技能。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實踐心得和體會。
    第一段:前置知識的重要性。
    在實踐之前,我們需要充分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要求,包括適合種植的菌種、種植環(huán)境的要求、控制溫度和濕度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基質等知識。毫無疑問,這些基礎知識對于成功栽培食用菌至關重要。
    第二段:如何控制溫度和濕度。
    一個良好的栽培環(huán)境對于食用菌的生長非常關鍵。為此,我們需要控制環(huán)境的溫度和濕度。例如,控制相對濕度在75%左右,溫度在20-25℃之間,這樣就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于食用菌成長的環(huán)境。
    第三段:利用基質。
    利用不同的基質也是栽培食用菌的關鍵。有一些食用菌需要的是特定的基質,例如木屑、稻草和椰殼等。在實踐中,我們需要使用不同的基質來滿足不同的菌種對基質的需求。
    第四段:防止病蟲害。
    在食用菌栽培當中,處理病蟲害同樣非常重要。如果不小心被蟲子和病菌侵襲,很容易導致整個菌種死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使用化學殺蟲劑或者生物殺蟲劑來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避免使用那些可能產生副作用的化學品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段:有關考慮到經濟效益。
    最后,成功的食用菌栽培需要考慮到經濟效益,如此才能長期持續(xù)。我們必須掌握各個關鍵過程如何互相配合,以確保菌種能夠獲得良好的收成。
    總之,在栽培食用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充分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和技能要求、控制溫濕度、利用基質、避免病蟲害以及考慮到經濟效益。當這些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在一起協(xié)作時,我們才能在食用菌栽培這個領域取得成功。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二
    食用菌栽培學是一門應用基礎學科的學科,不僅要求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結合生產實際來加深理解和體會,真正的實現學以致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本次食用菌的實習旨在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和學習食用菌栽培學的知識,熟悉湖北省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情況,而且還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親自加入生產食用菌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我們吃苦耐勞、團隊意識和溝通交流的品質。通過此次的課程實習,進一步脫框我們的視野以及對食用菌產業(yè)的理解,增長對這產業(yè)美好前景的信心。
    1、參加菌種制作的各項操作。
    3、參加菇房和菇場栽培管理工作。
    4、參觀食用菌生產企業(yè),參與食用菌市場行情調查。
    20xx年10月28日至20xx年11月4日。
    華中農業(yè)大學食用菌菌種試驗中心、武漢東西湖如意生鮮食品凈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國菇業(yè)有限公司、長久菌種廠、三里崗香菇基地、裕國菇業(yè)試驗基地、裕國菇業(yè)生產線、三友食用菌研究開發(fā)有限公司、新洲許易產業(yè)園、天添食用菌科技產業(yè)。
    1、華中農業(yè)大學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產實踐。
    2、觀看湖北菇菌產業(yè)發(fā)展三十年歷史和香菇生產技術的視頻。
    3、“中國香菇之鄉(xiāng)”的隨州三里崗以及新洲各工廠、公司參觀學習。
    實習期間,我們首先按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了菌種試驗中心的大致布局,這也提醒我們在今后菌種場的布局方面,應該考慮各生產部門間的位置關系,從而更合理、更科學、更節(jié)省的進行安排。
    然后我們再菌種試驗中心的實習主要是學習香菇、黑木耳和平菇的栽培,歷時四天,但基本流程一致。首先是按比例配樣,棉籽殼、木屑、麥麩和石膏加水并加糖或營養(yǎng)液,但由于三種食用菌所需要的碳氮比不同,所以原料的比例存在著差異。同時,我們還學習了發(fā)酵熟料的制作方法,這與我們之前所熟悉的熟料制作有了很大的差別,對于黑木耳和平菇,由于它們對ph的特別要求,還要加石灰調節(jié)。
    拌料的過程中,我們嘗試了兩種方法,香菇和黑木耳利用撞門的拌料機拌料,而平菇的拌料則采用原始的鐵鍬人工攪拌、翻堆。在我們親自實踐后便知道拌料機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傳統(tǒng)方法不僅費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也很多,例如平菇加料是稻草需要先濕潤在拌入料中加水翻堆,最后應將料堆成長城狀,使上部平整但不壓實,以便料堆內部有足夠的空氣供給發(fā)酵,最后還需加一層薄膜利于升溫使微生物生長。
    之后的環(huán)節(jié)則是每次栽培最熱鬧的時刻——裝袋。我們圍著料堆,一人n多袋,揉搓、按壓、踏實、套環(huán)、插棍、蓋蓋或是套繩,最后則是等待滅菌。
    滅菌也是與試驗室有所不同的,我們實習中采用土灶大鍋爐滅菌,時間長,容積達,要同學們在灶旁看火。因為時間是晚上,所以會有很多人一起去菌種廠,并且買來了紅薯、玉米等食品進行烤制,不僅滅了菌更是妹妹的飽餐了一頓。
    待滅菌冷卻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接種了。接種箱較為原始,整個流程與試驗室操作基本相似。需要注意的是要杜絕一切雜菌污染,嚴格進行消毒、搔菌等物均操作,以確保接種的成功。
    最后,我們在真菌樓觀看了湖北省蕈菌產業(yè)發(fā)證的紀錄片,熟悉的名字和場景可以說是對這幾天實習的一次回顧和總結,同時更直接的向我們展示了食用菌栽培產業(yè)光輝燦爛的明天,頻頻出現的“華中農業(yè)大學”,真菌樓,楊新美先生的銅像和邊老師的身影更是讓我對我校的食用菌栽培和育種專業(yè)充滿信心。
    本次實習最大的亮點應該就是為期兩天的校外實習了,自從暑假的大別山昆蟲之行后,我們一直期待這樣的一個機會。
    1日清晨,我們整裝待發(fā)啟程奔赴素有“中國香菇之鄉(xiāng)”之稱得隨州三里崗,作為首日上午的第一站,武漢東西湖如意生鮮食品凈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向大家展示了這個現代化的金針菇生產,在工作人員代的帶領下我第一次參觀到規(guī)模如此巨大的食用菌的生產線,現代化的儀器,有條不紊的生產線,從技術到生育室,無不展示出我國食用菌加工企業(yè)的現代化、工廠化、產業(yè)化、規(guī)?;_@就大大地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進入采收區(qū)域,現代化生產的金針菇盡收眼底,據介紹,這里每天都可以產出金針菇3-4噸,多是達到5-6噸,現代工廠化的生產技術不僅節(jié)省了勞動力,也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生產周期。通過公司總裁的講述,我們初步了解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情況,同時,也可以說,我們以此窺測到整個湖北省食用菌產業(yè)的發(fā)展情況。
    中午匆匆吃過飯后,我們又趕赴湖北省裕國菇業(yè)有限公司,長久菌種廠,三里崗香菇基地以及裕國菇業(yè)試驗基地。這些單位無一不向我們展示了食用菌產業(yè)的蓬勃生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早就了這樣的一個香菇生產基地——地處大洪山懷抱,三里崗地形以低山、丘陵、崗地為主,山體以石灰?guī)r為主,土壤深厚,森林資源豐富,植被繁茂,其后適宜,櫟木資源豐富,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理想場所,也是全國食用菌生產的先進單位。
    通過了解,我知道,三里崗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與食用菌栽培技術的引入密不可分的,現如今,香菇已經是該鎮(zhèn)出口創(chuàng)匯的支柱產業(yè)。沿途隨處可見的是香菇棚架,地面也常常被菌袋覆蓋,不負“香菇之鄉(xiāng)”的美譽。據老師說,三里崗的香菇一般是從前一年的9月份開始裝袋一支可以出菇到次年的5月,春秋兩季大多是普通的香菇,但是在冬季,低溫和低濕度時可以產生有更高價值的花菇。
    從農戶經營的散戶生產到大規(guī)模的集團產業(yè)生產,我們可以看到農業(yè)的規(guī)?;洜I不僅引領農民走向小康的道路,也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在一個與我校建立合作關系的當地公司,我們看到工廠化生產香菇的大致流程。在裕國公司的生產線上,我們也和師傅們進行了短暫的交流,之前一直以為農業(yè)是投入多產出少,經濟利益小的行業(yè),但是通過合理化的管理和規(guī)?;?、產業(yè)化的經營,農業(yè)也可以搞得有聲有色。
    同時,三里崗政府還興建了大規(guī)模的香菇交易市場,這就形成了生產、供應、銷售、加工、儲藏的產業(yè)鏈,更好的推進整個產業(yè)的發(fā)展,不僅是對國內,甚至對整個亞洲的香菇產業(yè)都有巨大的幫助。
    次日,我們分別參觀了裕國菇業(yè)罐頭加工廠、三優(yōu)4食用菌研究所開發(fā)有限公司、新洲許易產業(yè)園以及天添食用菌科技產業(yè),走在裕國菇業(yè)罐頭加工廠全封閉式的參觀通道,透過明亮的玻璃往下看去,整齊的制服,清潔的環(huán)境,繁忙的流水線,無不展示出公司的生產實力,我們看到了一個蓬勃發(fā)展的食用菌公司。三友食用菌研究開發(fā)有限公司研發(fā)的大型的滅菌鍋不僅工作效率高,更使其走到了中國食用菌科技發(fā)展的前列。最后參觀的兩個單位便是生產基地了,在這里不僅見到了地栽雙孢菇和平菇,還與從未謀面的豬肚菇有了接觸。當然,旅途中的小插曲也是不少,誤入黃陂收費站,高速路上走岔路也令為們的旅途增添了不少風味,伴隨著夜色的降臨,我們回到了學校也為此次的旅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外出實習后,我們再次回到菌種試驗中心進行最后翻堆、裝袋滅菌工作。在大家重新翻堆后,使料堆能夠含水量達到雙手緊握擠出一至兩滴水即含水量達到55%。大家圍在一起再次進行裝袋工作。此次封口無需蓋蓋,采用了活扣封裝法,在師傅們的教導下,不少同學能夠熟練的綁系活扣,有序的分工,使我們很快的完成了此次的工作。最后又例行了滅菌的工作,次日我們?yōu)槠谝恢艿氖秤镁鷮嵙暰瓦@樣的結束了。
    食用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種美食,以前只是單純的認識,知道它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但卻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有一天可以親臨生產食用菌的生產基地,親自動手去培養(yǎng)它,參與它的整個生產流程,甚至是去了解它的培養(yǎng)、生產還有發(fā)展等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這幾天的實習,不僅實踐了一把,還聯系上學過的理論知識,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更好的理解了食用菌栽培學這個科目。同時,實踐還培養(yǎng)了我們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了,并且能夠激發(fā)我們對食用菌的興趣,親身體驗是培養(yǎng)興趣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食用菌產業(yè)的工廠化生產,不僅帶來了美味的食用菌,給當地的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它更是科技應用農業(yè)發(fā)展的一次成功,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一條途徑,發(fā)展高科技農業(yè),工廠化大規(guī)模生產,合理化規(guī)?;芾恚l(fā)展現代化農業(yè),當然這些都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感謝老師安排了這樣的實習機會,這是大學期間一次很值得紀念的實習,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鍛煉了自我,也讓我更好的'了解食用菌的生產發(fā)展,對食用菌的工廠化生產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三
    食用菌是能夠形成大型肉質或膠質的子實體或菌核類組織并能供給人們食用或藥用的一類大型真菌。
    2、發(fā)展食用菌產業(yè)的生態(tài)學意義是什么?
    (1)發(fā)展食用菌產業(yè),將秸稈進行合理地利用,不但提高其生物利用率,而且對杜絕秸稈焚燒、保護環(huán)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說出10中常見食用菌。
    平菇、香菇、金針菇、草菇、金耳、銀耳、猴頭菇、黑木耳、靈芝、雙孢蘑菇。
    有營養(yǎng)價值:(1)蛋白質含量一般占實體濕種的1.75~3.63%,平均值為3.5%。
    (2)通常栽培的食用菌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中氨基酸,各種食用菌中賴氨酸含量都很高。
    (5)核酸食用菌的和酸含量為2.7%~4.1%。有藥用價值:(1)抗癌作用。
    5、食用菌正常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有哪些?
    碳源、氮源、水、無機鹽、礦物質。
    6、食用菌正常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有哪些?
    最適生長溫度,濕度:食用菌在子實體發(fā)育階段要求較高的空氣相對濕度。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是80%~90%。
    氧氣與二氧化碳:食用菌是好氣性、異養(yǎng)生物,即好氧性菌類,因此氧與二氧化碳的濃度也是影響食用菌生長發(fā)育的重要環(huán)境因子。食用菌再分解基質獲取營養(yǎng)物質的過程中,需要吸進氧氣,排除代謝產物二氧化碳。
    光線:食用菌細胞內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直射光。根據子實體形成時期對光線的要求,一般食用菌可分為喜光型、厭光型和中間型。
    酸堿度:不同類型的食用菌菌絲生長所需要的基質酸堿度不同,但是大多數食用菌喜中性偏酸環(huán)境,菌絲生長的ph在3~6.5,最適ph為5.0~5.5.生物因子:食用菌與其他不同種類的生物和微生物生存在同意環(huán)境中,彼此之間發(fā)生著復雜的關系,主要表現在種間共處、伴生、共生、競爭、拮抗、寄生和啃食等方面。
    7食用菌的制種條件有哪些?
    (1)制種場地:環(huán)境衛(wèi)生的閑散房屋。
    8、敘述消毒盒滅菌的區(qū)別及其常用方法。
    消毒是指利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殺死物體表面盒環(huán)境中的部分微生物的過程(不包括細菌的芽孢盒霉菌的休眠包子)。滅菌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死物體表面盒內部所帶的一切微生物的過程,已達到無菌要求。
    消毒:物理消毒法:1紫外線消毒、2空氣過濾除菌。
    滅菌:
    1、高壓蒸汽滅菌。
    2、常壓蒸汽滅菌。
    3、火焰滅菌。
    4、熱空氣滅菌。
    9、食用菌菌種的概念及三級菌種的關系是什么。
    概念:菌種是指人工培養(yǎng),并可供進一步繁殖或栽培使用的食用菌純雙核菌絲體。栽培種是由原種轉接、擴大到相同或相似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而成的菌絲體純培養(yǎng)物,直接應用于生產,常似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為容器,也稱三級菌種。
    10、菌種組織分離的方法有哪些。
    1、子實體組織分離法。
    2、菌核菌索組織分離法。
    3、基內菌絲分離法。
    11、在菌種制作過程中,如何提高制種成功率?1)培養(yǎng)料選擇與配方。選擇無霉爛、變質的新鮮培養(yǎng)料,經陽光暴曬2—3天,且科學配方與合理配制。2)培養(yǎng)基的滅菌一定要徹底。3)菌種的選擇。選用抗雜能力強的優(yōu)質菌種。4)無菌接種。在無菌條件下實現無菌操作。5)適宜條件培養(yǎng)。嚴格培養(yǎng)條件,特別是溫度應采取“寧低勿高”的原則。
    12、敘述菌種保藏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原理:通過低溫、干燥、缺氧、避光和缺乏營養(yǎng)等手段,以達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菌種的代謝強度,抑制菌絲的生長和繁殖,盡量使其處于休眠狀態(tài),以長期保存生活力。方法:
    1、斜面低溫保藏法。
    2、液體石蠟保藏法。
    3、載體保藏法。
    4、寄主保藏法。
    13、菌種退化的原因與提純復壯的措施有哪些。
    退化原因:
    1、遺傳變異。
    2、不良的環(huán)境條件。
    3、感染病毒。
    4、自然退化。
    提純復壯措施:
    1、菌絲尖端分離。
    2、選優(yōu)分離。
    3、適當更換培養(yǎng)基。
    4、有性繁殖。
    5、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菌種,選優(yōu)去劣。
    14、競爭性雜菌的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雜菌污染主要原因:
    1、基質配置不合理;
    2、培養(yǎng)基質滅菌不徹底;
    3、菌種帶雜菌;
    4、接種操作中污染;
    5、培養(yǎng)過程中污染;
    6、出菇期污染;
    7、破口污染;
    8、覆土材料帶雜菌防治措施:
    1、減少破袋;
    2、清潔衛(wèi)生,減少病原;
    3、科學調制培養(yǎng)及配方,防止營養(yǎng)過剩;
    4、培養(yǎng)基質滅菌要徹底;
    5、把好培養(yǎng)基和栽培袋的制作關;
    6、嚴格檢查菌種質量,適量加大菌種量;
    7、接種場所消毒要徹底,接種時嚴格無菌操作;
    8、搞好培養(yǎng)室和出菇室的環(huán)境衛(wèi)生;
    9、定期檢查,發(fā)現污染及時處理;
    10、生料栽培時可加入1%~2%的石灰來提高培養(yǎng)料的ph,抑制雜菌;
    11、畦載時,覆土栽培宜選用河泥礱糠土或大田的深層土,并要嚴格發(fā)酵或消毒。
    主要蟲害及防治:昆蟲類(多菌蚊、中華新蕈菌、嗜菇癭蚊、蚤蠅、黑腹果蠅)。
    防治方法:
    1、搞好出菇室內外環(huán)境衛(wèi)生;
    2、培養(yǎng)料處理,二次發(fā)酵后效果更好;
    3、人工捕捉;
    4、燈光誘殺;
    5、藥劑防治。
    防治:
    1、培養(yǎng)室及出菇室周圍環(huán)境要衛(wèi)生;
    2、出菇室消毒;
    3、培養(yǎng)料消毒處理;4菌種檢查;
    5、發(fā)菌期藥劑防治;6誘殺法防治;
    7、出菇期防治。
    種類:蘑菇菌絲線蟲、蘑菇滑刃線蟲、小桿線蟲。
    防治:
    1、搞好出菇室衛(wèi)生,控制好環(huán)境條件;
    2、適當降低培養(yǎng)料內的水分和栽培場所的空氣濕度;
    3、強化培養(yǎng)料和覆土材料的處理;
    4、使用清潔水澆菇;
    5、覆土材料進行巴氏消毒,或使用前一周用敵敵畏或甲基溴熏蒸;6采用輪制作;
    7、藥劑防治。
    軟體動物。
    防治:
    1、搞好菇房內外環(huán)境衛(wèi)生;
    2、菇床保護;
    3、人工捕捉;
    4、毒餌誘殺。
    16、食用菌產品的貯藏保鮮常用哪幾種技術。
    冷藏技術、低溫貯藏技術、化學性保鮮。
    17、食用菌初級加工包括哪幾種技術?簡述各項技術要點。
    1)高滲浸漬:細胞處于高滲溶液中,細胞內的水分會通過細胞膜轉移到高滲溶液中,造成細胞內供給細胞正常生理活動的水分不足,形成“生理干燥”,細胞不能正常進行生理活動。2)干制:食用菌干燥后水分含量減少到13%以下,含水量在此程度時,菇體內的水分大部分是結合水,難以被菇體內的酶或者外界環(huán)境微生物利用,可以使菇體較好的維持原有風味,不致受到破壞。
    3)罐藏:密封的罐裝容器隔絕了空氣和各種微生物,同時加工過程對食用菌進行了加工處理。
    4)凍干食品加工:將食用菌和其他混合配料一起在低溫條件下凍結,再經過真空升華脫水制成干燥食用菌產品。
    5)即食小食品加工:不需特殊處理開袋即食,種類繁多而且加工方式多種多樣。6)食用菌飲料加工:采用菇體超微粉碎材料、菇體提取物,菇體提取液酵母發(fā)酵液等,生產固體懸浮飲料、混配飲料、發(fā)酵飲料等。
    7)食用菌調味品加工:以食用菌加熱浸出汁為原料,可以和其他食用菌加工殺青過程結合,即利用殺青水中的食用菌浸出成分來加工調味品。
    名詞解釋。
    菌絲體:是指由許多菌絲連結在一起組成的營養(yǎng)體類型。
    雙核菌絲:雙核菌絲是兩條可親和的單核菌絲的單核細胞進行質配后,使每個細胞有2個異核,此2核不進行核配,而常常進行直接分裂。延續(xù)形成雙核菌絲。
    搔菌:就是用搔菌機(或手工)去除老菌種塊和菌皮,這是促使菌絲發(fā)生原基的重要措施,通過搔菌可使子實體從培養(yǎng)基表面整齊發(fā)生。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四
    5、止水夾。
    5、紗布三層、報紙若干、膠皮管。
    5、玻璃棒。
    三、實驗工具:鑷子。
    一、實驗材料:由實驗二轉管的母種。
    二、實驗工具:顯微鏡12臺、酒精燈、接種針、蒸餾水、載玻片。
    15、蓋玻片20《食用菌栽培學》實驗四食用菌栽培實驗(出菇實驗)一。
    二、實驗工具:水桶、膠皮手套。
    《食用菌栽培學》實驗四食用菌栽培實驗(出菇實驗)三。
    待料袋菌絲長滿后一周左右打開袋口進行澆水、觀察處菇情況。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五
    (一)總體目標: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體現先進教育理念,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強環(huán)保意識,服務本地經濟,多渠道培養(yǎng)有用人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我校乃至該地區(qū)科技教育活動的普及與提高。
    (二)思想情感目標: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吃苦耐勞精神,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和團結協(xié)作、友愛互助作風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能力目標:通過本次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四)知識目標: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環(huán)保知識和寫作知識。
    (五)效果目標: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獲得芽苗菜無土栽培技術。
    (一)指導教師及組員。
    1、指導老師:
    2、成員名單:(學生20名)。
    (二)需求分析:
    1、試驗設備分析:這次活動的'設備大致需要:塑料育苗盤2個,廢舊報紙數張,廢舊礦泉水瓶2個,高錳酸鉀5克,蘿卜種子250克,溫度計1個。
    2、實驗基地的選擇與確定分析:芽苗菜無土栽培無需特定的場所,選用學校暫時閑置的教室作為催芽室及育苗室,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3、芽苗菜無土栽培優(yōu)勢分析:
    (1)占地面積小,不占用農田可采用立體栽培。
    (2)生產周期短,單位面積產量高,一般播種后8-15天即可采收。
    (3)無需特定的場所。
    (4)不用農藥無病蟲污染,已達到綠色蔬菜的標準。
    (5)栽培方式新穎,生產效率高,設備簡單,見效快.
    我們的學校是農村中學,我們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芽苗菜特殊的栽培方式促使我們把學校作為推廣這一清潔鮮嫩,高營養(yǎng),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實踐基地,帶領學生本著廢品利用節(jié)約資源的原則進行這一實踐活動,希望通過這一活動能夠豐富本地區(qū)蔬菜品種,提高農民的經濟利益。
    (一)活動內容:
    關于芽苗菜無土栽培的流程及學生觀察、獲取數據、分析、得出可行性實驗報告。
    (二)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和栽培技術及掌握活動的整個過程。難點:實踐工作中各方面關系的協(xié)調和各種突發(fā)問題的處理;達到各項培養(yǎng)目標。
    (三)活動過程和步驟。
    1、組織、宣傳、發(fā)動。
    在學校統(tǒng)一領導下,由指導老師組織、宣傳,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開展科技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與欲望。
    2、組建專題興趣小組。
    在學校的具體安排下,本著自覺、自愿、自主的原則,由學生申報參加芽苗菜無土栽培興趣小組,經專題籌備組審查,報教導處批準后組建“致富小幫手”興趣小組確定以芽苗菜無土栽培為小組的活動內容,根據活動需要興趣小組由六位輔導老師和20名學生組成。
    3、收集材料:
    在組織實施活動之前,由學校協(xié)調,專題興趣小組親自安排,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出課堂,到圖書室、閱覽室、電腦室;走向社會,到大自然中,到群眾中,到農戶中,到農藥銷售店、鄉(xiāng)農業(yè)技術指導站,進行廣泛的調查、訪問,查閱圖書、報刊資料,登閱網站,收集有關芽苗菜的一些資料如:
    (1)芽苗菜的種植方法(傳統(tǒng)種植和最新種植)。
    (2)芽苗菜的日常管理。
    (3)芽苗菜的生產特點。
    4、進一步完善“關于芽苗菜無土栽培的科技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1)種子的選擇。選取種子粒較大,飽滿的品種---國光蘿卜。
    (2)試驗基地:學校暫時閑置的教室。
    (3)試驗設備:見需求分析。
    (4)活動時間。
    本次活動計劃從20xx年3月20日至20xx年4月25日,試驗時間均安排在下午第三節(jié)勞動課和課外活動。
    (5)試驗實施。
    a、芽苗菜栽培技術的講解。
    b、種子的選擇—選用粒較大,飽滿的品種---國光蘿卜。
    c、塑料育苗盤的清洗、廢舊報紙的消毒。
    d、浸種和催芽: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六
    通過這次實習,一方面使我們學習和了解茶樹育種的相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實際實習中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加以驗證、深化、鞏固和充實;并培養(yǎng)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和解決茶樹育種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繼專業(yè)課的學習、課程鞏固和畢業(yè)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通過實習,拓寬我們的知識面,增加感性認識,把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學到從書本學不到的專業(yè)知識。
    激發(fā)我們向實踐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為今后的學習提供支撐。
    1、通過本次實習,雖然有些汗水,學到一些團結合作的苦中作樂精神
    3、在這次實習中,可以深入對茶樹的認識,增加對茶樹學習、工作的激情
    4、通過本次實習,可以讓我們更能充實豐富大學生知識文化的樂趣生活
    5、通過實習可以復習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
    6、通過實習可以豐富我們的大學生活
    xx
    在我們實習有兩周的時間里,實習的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鋤草、施肥、蓋草、修剪、噴農藥、整地、扦插。
    1、鋤草(第一周星期一至星期三)
    工具:鋤頭、剪刀
    茶園雜草既與茶樹爭地、爭光、爭水、爭肥,又是傳播茶樹病蟲害的重要中間寄主。
    茶園除草為茶園田間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茶園雜草一般平地茶園多于山地茶園;幼齡茶園多于成齡茶園。
    茶園雜草的共同特點,一是生命
    力強,能耐寒暑、耐干濕、耐酸瘠,適應范圍廣;二是傳播方式多;三是繁殖快,種子數量多;四是壽命長。
    雜草種子遇到不良條件,能處于休眠狀態(tài),待條件成熟后,再發(fā)芽生長。
    2、施肥(第一周星期四)
    工具:鋤頭
    茶園施肥的方法有穴施、溝施、撒施和根外追肥的方法,我們這邊使用的是溝施。
    溝施是茶園施肥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基肥和追肥的溝施方法不同。
    我們的茶園的施肥方式是追肥。
    追肥開溝只要有10厘米深即可;坡地茶園施追肥,春季溝開上方,夏季溝開下方,輪換進行;施用追肥后要及時蓋土。
    盡量回復到以前的樣子。
    3、蓋草(第一周星期五)
    工具:鋤頭。
    茶園行間復蓋稻草是重要的栽培措施,既能防止土壤沖刷,又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
    夏季行間蓋草能保蓄土壤水份,穩(wěn)定土壤濕度,減少雜草滋生。
    冬季行間復蓋稻草可保護地表,防止凍裂,穩(wěn)定茶園小氣候,對有益生物越冬有利。
    進行實訓的月份是十月份,屬于秋冬季。
    4、修剪(第二周星期一)
    工具:伸縮式樹木高枝修剪工具
    茶樹修剪是在茶園土、肥、水綜合管理的基礎上,根據各地自然條件、樹齡、品種生長習性,對茶樹樹體營養(yǎng)物質的分配和運轉進行適當的控制和調節(jié),使養(yǎng)分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分配的一種措施。
    但必須與肥水管理密切配合,與采留葉相結合,并注意病蟲害防治,才能使茶樹修剪后恢復快、生長好。
    由于我們的茶園屬于幼齡茶樹,修剪高度以離地面15~20厘米為宜
    5、整地(第二周星期二)
    工具:鋤頭
    開墾前先將荒地內的灌木、荊棘、雜草、墳堆、亂石等障礙物清除,柴草曬干后堆積起來。
    零星的成林林木,可盡量保留作防護林或遮陰樹。
    新墾荒地在茶樹種植前,必須進行深耕,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通氣透水性能,促進土壤熟化,為茶樹根系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生荒地一般要進行兩次深耕,第一次初墾,要求全面深挖50厘米以上,并將土層內樹根、茅草根、竹根、石塊等清除干凈。
    初墾時翻起的土塊不必打碎,以利風化。
    在種植前還要進行一次復墾,要求挖深20~30厘米,并將土塊打碎、整細耙平。
    6、噴農藥(第二周星期三)
    工具:背負式噴霧器。
    我們在噴施農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改正前方噴霧為側前方噴霧。
    身體正前方“之”字擺動噴霧,缺點是身前布滿藥液,人在噴過藥的環(huán)境中前進,容易造成農藥中毒。
    另外,噴灑封閉型除草劑時,容易噴灑不均勻,人為踩踏后會破壞藥膜,降低防治效果。
    手動噴霧器正前方“之”字擺動應改為側身“之”字擺動。
    2.改大霧滴噴霧為小霧滴噴霧。
    大霧滴噴霧會使噴霧不均勻,特別是影響觸殺性殺蟲劑的防治效果。
    大霧滴噴霧還易造成藥液流失,植株低矮時,浪費更嚴重,應盡量選用霧化性能好的噴霧器,使用小孔噴片、小霧滴均勻噴霧。
    3.機動噴霧器實施漂移噴霧。
    手動噴霧器一般可采用直射噴霧,直接噴射“靶標”作物。
    而機動噴霧器為彌霧型,直射噴霧將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不能充分發(fā)揮機動噴霧器霧化好,工作效率高的特點。
    4.避免藥液流淌滴落。
    5.用藥結束后,應妥善處理農藥包裝物,清洗施藥器械。
    7、扦插(第二周星期五)
    工具:修枝剪、木板。
    茶樹扦插繁殖是茶樹無性繁殖方法之一。
    特點是培育的茶苗繼承了母株的性狀和特別.按扦插種類:可歸結為:枝插、葉插和根插。
    我們這里采用的是枝插。
    扦插方法:在扦插當天,在已壓平整的苗床上,按茶樹品種葉片的長度,用劃行器或7-10cm寬的木板滾壓出扦插行距的痕跡;然后澆水濕透表面心土層,待泥土稍干不沾手時,開始扦插。
    扦插時,用姆指和食指夾住插穗
    上端的腋芽和葉柄處,沿行距痕跡將插穗斜插或直插入苗床土中。
    插穗的短莖約2/3插入土里,露出葉柄和茶芽,防止葉片貼土而閉塞氣孔,造成葉片腐爛脫落。
    邊插邊用食指或中指將插穗附近的泥土稍加壓實,使插穗與泥土緊貼,利于吸收水分并使插穗固定在苗床上,葉片方向應向當季最多的風向,順風排列,使插穗不會隨風動搖。
    株距以葉片互不遮疊為適度;扦插后,立即充分澆水。
    二個星期的實訓時間彈指一揮間就悄無聲息的流逝了,就在此需要回頭總結之際,才突然意識到日子的匆匆。
    我想這將會是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經歷,也給我的青春留下了精彩而難忘的回憶。
    實習的兩個星期中,我們都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下的任務,老師統(tǒng)一指揮,來回巡視,及時的指出我們的錯誤或不足之處,同時老師也身體力行,給每一組都做了相同或不同的示范,提高了我們的效率,也增強了我們的技能;同學們明確分工到個人,極大充分的利用勞動力;同學們相互合作,相互幫助,我感到了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10天中,我們都能遵守紀律,無意外事故發(fā)生;也培養(yǎng)了同學們的吃苦耐勞的精神。
    這次實習中,我不但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相結合,還加深了對課堂知識的認識,鞏固和擴大了所學知識,并使知識轉化成了能力,在實習中增強了對茶樹栽培的感性認識,增強了勞動的光榮感,同時,我們的勞動觀、就業(yè)觀、效益觀都得到了改變或不同程度的提高,更加知道了知識的重要性、父母勞動的艱辛!作為學生,我們更多的是課本的知識的理解,理論的優(yōu)勢是我們的特色,但是怎樣將理論結合實際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而參加這次的實習活動給了我們直觀的解讀。
    當然實習中還有著更多的感觸,包括學習,生活,工作各個方面。
    就學習而言,專業(yè)實習它更偏重于應用,更加細致,要求也更加嚴格。
    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我們要想適合自己的工作,在實際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需不斷的增加自己的能力,做事情更加專注。
    不足之處:理論知識掌握的不全,不牢固;不能有效地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相結合,影響勞動效率;對于任務的分配還不夠好;組織能力還有待提高。
    由于來自城市,所以很多工具都是第一次接觸,對工具的使用略顯生疏。
    經過這次實習后對工具的使用更進一步。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七
    通過實習能夠鞏固和加強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是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次培養(yǎng)我們的觀察能力和生產實踐能力,了解玉米的生長發(fā)育特性,與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以及玉米生產管理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玉米生產上的基本技能。最后是了解基地的玉米種植制度及機械化的應用現狀,引發(fā)我們對我國農業(yè)現代化的思考。
    20xx年6月19日,四川農業(yè)大學仁壽試驗基地。
    在實習的過程中王小春老師為我們主要講解了四個方面的內容:現代丘陵地區(qū)的種植制度、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互聯網管理技術和農業(yè)機械化。
    四川多數的丘陵地區(qū),由于地形氣候的原因,在作物生產上是“三熟不足,兩熟有余”?!胞?玉-豆”三熟套作的種植模式是楊文鈺等教授們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做出的突破性研究成果。這種模式下復種指數能夠達到250-280,實現了資源的優(yōu)化利用,但還是有很多值得去探索研究的地方,例如這種種植模式下三種作物為什么不能均達到高產,三種作物種間關系是怎樣的,怎樣實現最優(yōu)化種植等等問題。王老師提的一些未來研究方向,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的思維不斷地發(fā)散開來,非常的有趣,這就是科研的魅力啊。相信通過川農人的不懈努力,我們一定可以有所收獲。
    四川省的玉米種植面積這幾年呈明顯上升趨勢,現在已達到2100萬畝左右,所以搞好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將對提高四川省糧食產量具有重要意義。玉米是大肥大水作物,土壤肥水條件與玉米的種植密度間關系的一般規(guī)律為土壤肥水條件好的地塊可適當密一些,反之,肥水條件較差的地塊應種得稀一些。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則是在可能的情況下種密一些,以密增產。玉米品種的株型大致可分為緊湊型、中間型和平展型三種,緊湊型品種的葉片直立上沖,相互間遮陰少,密植時中下部葉片仍可得到足夠的光照,通過光合作用為植株和果穗的生長提供養(yǎng)分。平展型品種恰好相反,葉片平展下垂相互遮陰,如果密植中下部葉片得不到足夠的光照,容易枯黃早衰影響產量,因此株型緊湊的玉米品種利于密植,株型平展的品種利于稀植。此外。種植密度還和品種的需肥、水特性有關,喜肥水的玉米品種需要較大的單株營養(yǎng)面積,一般利于稀植。耐貧瘠的品種對肥水條件和單株營養(yǎng)面積的需要低,利于密植。需要注意的是川中地區(qū)伏旱和夏旱對玉米產量的影響,一般為了玉米的早產,可適當的進行早播。而四川的一些地區(qū)采取覆膜技術以減輕春旱對玉米前期的影響,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玉米一般在幼苗長到3-4葉期時進行間苗。間苗過早易遭受地下害蟲危害產生缺苗,間苗過晚易傷根產生弱苗都會影響最終的產量。玉米地如有缺苗,應在幼苗長到3-4葉期時進行補苗。補苗不能太晚,并且要求補預先準備的同樣大小的幼苗,否則補上的苗易形成弱苗,一般應坐水移栽補苗。直播應盡量保證一次成苗。施肥是玉米高產的另一重要部分。現在提倡根據玉米不同生長時期需肥情況施肥,一般分為底肥、苗肥、拔節(jié)肥、穗肥。鉀肥和鉀肥作為底肥施用,氮肥則是四個時期不同量不同類型,具體的計算方法和施肥方法我們在理論課上已經了解了很多,王老師也就沒有再贅述。玉米生產上還要注意的是病蟲害的防治,對于玉米螟要做到的是拔節(jié)期初防,大喇叭口期重防,目前比較實用的防治藥劑為“康寬”。另外就是玉米紋枯病,特別是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要注意該病害的防治。玉米要高產,最后一步也很關鍵,那就是適時收獲。適時的標準是:苞葉變黃、出現黑層、乳線消失。王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玉米生產上的問題,我們感覺收獲頗多。
    農業(yè)互聯網管理技術就是利用互聯網對田間農作物實行監(jiān)控,例如當田間探頭探測到作物上有病蟲害發(fā)生,就會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農業(yè)工作者,而他們就能及時做出處理,這樣利用科技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放勞動力。王老師說現代農業(yè)也可以高大上,而我們要懂得與時俱進。以后也許我們就可以通過手機給作物施肥、澆水、打藥等等,在科技快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現代農業(yè)會離我們越來越近的。
    王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玉米生產上的機械化利用。主要介紹了動力系統(tǒng)小四輪的改進完善,小麥、大豆、玉米播種機,玉米、大豆收獲機械的研制,小麥收獲機的成熟化,玉米播種、施肥、覆膜機一體機以及土地耕整、灌水、噴藥等機械,現有機械基本上可以實現丘陵糧食生產的全程機械化。要完善農業(yè)機械化有兩個重要工作要做好,即改地和整地。雖然實現我國全面農業(yè)機械化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我們是有基礎和熱情的,我國的農業(yè)機械化一定會實現的。
    在走基地的過程中,我們還了解了目前四川省玉米的一些主推品種及它們的特征特性,通過參觀學生的試驗田間布局,加深了我們對理論知識理解,也了解了目前玉米科研上的一些方向。
    王老師耐心認真的講解,讓我們在實習中重溫了種植制度、選育優(yōu)良品種、田間管理措施、防治病蟲害等方面知識,溫故而知新。通過實習掌握了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此外也擴大了我們的知識面,培養(yǎng)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增強了我們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明確了學習目的。同時我們了解到農業(yè)發(fā)展的廣闊前景,對于樹立“學農、愛農、服務三農”信念具有積極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益良多。這次短暫的從課堂走向田間的課程實習,使我切實領悟到農業(yè)生產實踐的魅力,體驗到一個真實的現代化農業(yè)的生產環(huán)境,實現了課堂學習的理性認識與現場學習的感性認識的有機結合,進一步堅定了學農、識農、務農、強農的專業(yè)思想。我國的現代農業(yè)革命已經開始,我們這群熱愛農業(yè)的人更應該趁現在奮力前進。學好專業(yè)知識,把知識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我們能做的事還有很多,我們要做的事要從現在的每件小事做起。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八
    蘇州大學編。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食用菌栽培學》課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現代園藝專業(yè)(獨立本科段)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其任務是培養(yǎng)應考者系統(tǒng)地學習食用菌栽培學領域的基本知識,了解食用菌栽培學的現狀和發(fā)展趨勢,掌握食用菌栽培學各研究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深刻認識食用菌栽培學在現代科技、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為食用菌栽培學在我國的發(fā)展與利用培養(yǎng)專門的管理和技術人才。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本課程共分為20章。在對食用菌栽培學的學科基礎、研究和應用領域進行簡要介紹的基礎上,重點闡述了食用菌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生態(tài)、遺傳育種、病蟲害防治、保鮮與加工以及各類主要食用菌的栽培技術。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要求應考者對食用菌栽培學有一個全面和正確的了解。具體應達到以下要求:
    2、理解并掌握食用菌栽培學各研究領域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原理;
    3、掌握各類食用菌的栽培方法與高產技術。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食用菌栽培學所涉及的學科領域非常廣泛,它是以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為基礎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因此本課程的前修課程包括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這些課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食用菌栽培學的應用技術。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緒論。
    (一)課程內容。
    本章簡要地介紹了食用菌的概念及類別;食用菌的營養(yǎng)價值與藥用價值;食用菌的發(fā)展歷史、現狀與前景展望。
    (二)學習要求。
    了解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特點,掌握食用菌栽培學的性質與任務;明確食用菌生產的意義及發(fā)展趨勢。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2、掌握:食用菌栽培學的基本概念、特點、研究領域及應用。
    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態(tài)結構及分類。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食用菌的基本形態(tài)結構,食用菌子實體的形態(tài)特點及分類,毒菌的識別與防治。
    (二)學習要求。
    了解食用菌的形態(tài)結構與分類,掌握以傘菌為代表的食用菌的形態(tài)發(fā)生特點,從外部形態(tài)上區(qū)分食用菌與毒菌的主要差別。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食用菌形態(tài)結構與分類的關系。
    2、掌握:食用菌子實體的形態(tài)特點及作用,毒菌的識別與防治。
    3、熟練掌握:菌絲細胞的雙核化與子實體形成的關系。
    第三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食用菌的生長發(fā)育與能量代謝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系。
    (二)學習要求。
    了解食用菌的細胞結構與功能,掌握食用菌的營養(yǎng)特點與代謝途徑,環(huán)境因子對食用菌生長的影響。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食用菌的生理特點、物質轉化與能量代謝。
    2、掌握:食用菌生長發(fā)育與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
    3、熟練掌握:不同碳氮比對食用菌子實體形成的影響。
    第四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概要地介紹了生物遺傳的一般規(guī)律和真菌的遺傳體系,以及真菌遺傳中的特殊現象。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掌握遺傳的基本定律;了解真菌的遺傳體系以及與食用菌相關的遺傳學基礎。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同宗結合與異宗結合在真菌遺傳中的作用。
    2、掌握:遺傳基本定律,食用菌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3、熟練掌握:真菌的生活史與遺傳體系。
    第五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食用菌的良種選育方法,分別有引種、選種、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和生物工程育種等。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了解各種育種方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食用菌良種選育的基本方法和技術。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各種育種方法的特點,傳統(tǒng)育種技術與現代育種技術的結合。
    2、掌握:食用菌育種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3、熟練掌握:從現有食用菌品種中選育優(yōu)良品種的技術和方法。
    第六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食用菌菌種的分離方法和制種技術,以及菌種的保藏與復壯技術。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了解食用菌各級菌種對培養(yǎng)基的要求;掌握培養(yǎng)基的配制和常規(guī)菌種保藏法。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菌種對于食用菌生產的重要性。
    2、掌握:食用菌三級制種技術和菌種保藏技術。
    第七章食用菌病蟲害及其防治。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食用菌栽培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和雜菌種類,以及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了解食用菌主要病蟲害與雜菌的發(fā)生規(guī)律;掌握各種病蟲害的診斷識別方法與防治技術。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于食用菌生產的重要性。
    2、掌握:食用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與各種農藥的使用方法。
    3、熟練掌握:食用菌常見病蟲害的診斷與識別。
    第八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食用菌的分產后生理,水分平衡、呼吸作用和酶活性對產品質量的影響;食用菌的保鮮與包裝技術;食用菌的加工技術。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了解食用菌產后生理活動的特點;掌握食用菌的保鮮及各種加工技術。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食用菌產后生理活動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2、掌握:食用菌的保鮮技術與罐藏、干制、鹽漬、糖藏等加工技術。
    3、熟練掌握:食用菌的保鮮與包裝技術。
    第九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雙孢蘑菇的形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雙孢蘑菇對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雙孢蘑菇的栽培技術與收獲。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必須了解雙孢蘑菇對營養(yǎng)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掌握雙孢蘑菇的栽培技術及要點。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覆土對雙孢蘑菇子實體生長發(fā)育的重要作用。
    2、掌握:雙孢蘑菇培養(yǎng)料的配制及栽培管理技術。
    3、熟練掌握:雙孢蘑菇的覆土技術。
    第十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香菇的形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香菇對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香菇的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技術。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必須了解香菇對營養(yǎng)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掌握香菇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的技術要點。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代料栽培在香菇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香菇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的技術要點。
    3、熟練掌握:香菇的代料栽培技術。
    第十一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草菇的形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草菇對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草菇的室內栽培與室外栽培技術。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必須了解草菇對營養(yǎng)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掌握草菇室內栽培與大田栽培的技術要點;草菇的收獲適期。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高溫型食用菌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2、掌握:草菇室內栽培與大田栽培的技術特點。
    3、熟練掌握:草菇的最佳收獲時間。
    第十二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平菇的形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平菇對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平菇室內栽培與露地栽培的管理技術。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必須了解平菇對營養(yǎng)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掌握平菇室內栽培與露地栽培的技術要點。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平菇生料栽培與熟料栽培的不同要求。
    2、掌握:平菇室內栽培與露地栽培的技術要點。
    3、熟練掌握:不同栽培季節(jié)對平菇菌種的要求。
    第十三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黑木耳的形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黑木耳對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黑木耳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的管理技術。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必須了解黑木耳對營養(yǎng)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掌握黑木耳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的技術要點。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黑木耳人工接種方法與產量的關系。
    2、掌握:黑木耳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的技術要點。
    3、熟練掌握:黑木耳代料栽培的誘導處理技術。
    第十四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銀耳的形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銀耳對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銀耳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的管理技術。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必須了解銀耳對營養(yǎng)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掌握銀耳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的技術要點。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銀耳生長發(fā)育與伴生菌的關系。
    2、掌握:銀耳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的技術要點。
    3、熟練掌握:銀耳的采收技術。
    第十五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金針菇的形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金針菇對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金針菇袋栽與瓶栽的管理技術。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必須了解金針菇對營養(yǎng)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掌握金針菇袋栽與瓶栽的技術要點。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金針菇的食用價值與藥用價值。
    2、掌握:金針菇的袋栽技術與瓶栽技術。
    3、熟練掌握:金針菇栽培中溫度與光照的調控。
    第十六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滑菇的形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滑菇對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滑菇培養(yǎng)料的處理與栽培管理。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必須了解滑菇對營養(yǎng)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掌握滑菇培養(yǎng)料的配制與栽培管理技術。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培養(yǎng)料預處理與滑菇生長發(fā)育的關系。
    2、掌握:滑菇培養(yǎng)料的配制與栽培管理技術。
    3、熟練掌握:滑菇出菇期的管理技術。
    第十七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猴頭菌的形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猴頭菌對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猴頭菌的栽培與管理。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必須了解猴頭菌對營養(yǎng)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掌握猴頭菌的栽培管理技術。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猴頭菌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2、掌握:猴頭菌袋栽與瓶栽的技術要點。
    3、熟練掌握:猴頭菌的適時采收。
    第十八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竹蓀的形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竹蓀對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竹蓀的栽培與管理。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必須了解竹蓀對營養(yǎng)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掌握竹蓀林地栽培與竹蔸袋栽的管理技術。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調節(jié)濕度與竹蓀子實體生長的關系。
    2、掌握:竹蓀林地栽培與竹蔸袋栽的技術要點。
    3、熟練掌握:竹蓀常見種的形態(tài)識別。
    第十九章。
    (一)課程內容。
    本章全面地介紹了茯苓的形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茯苓對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茯苓的栽培與管理。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必須了解茯苓對營養(yǎng)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掌握菌種“肉引”的復壯技術,茯苓栽培中的適時下窖及管理技術。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生理生態(tài)條件對茯苓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2、掌握:茯苓栽培中的適時下窖及管理技術。
    3、熟練掌握:菌種“肉引”的復壯技術。
    第二十章。
    簡單介紹珍稀野生食用菌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情況,如松口蘑、雞縱菌、羊肚菌等食用菌的生物學特性和栽培技術。這部分內容不作考核要求。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有關提法的說明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的要求,它們的含義是:
    1、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規(guī)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能夠領會和理解相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并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闡述。
    2、掌握:要求應考者掌握有關的知識點,正確理解和記憶相關內容的原理、方法與步驟等。
    3、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知識點。
    (二)自學教材本課程使用教材為:《食用菌栽培學》,楊新美主編,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6年版。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作為一門專業(yè)課,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多、難度大,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悉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課程與有關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
    2、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
    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
    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jié)。
    4、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fā)引導為主。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作出判斷和解決問題。
    7、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guī)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jié),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領會”20%,“掌握”40%,“熟練掌握”為40%。
    3、試題難易程度要合理,可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判斷改錯、名詞解釋、簡答題及論述題等類型(見附錄題型示例)。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附錄。
    題型舉例。
    一、單項選擇題。
    如:猴頭菌屬喜酸性菌類,菌絲生長階段的ph值以()最為適宜。
    二、填空題。
    如:食用菌大多是腐生性的,主要包括木腐菌和。
    菌。
    三、判斷改錯題。
    如:食用菌的鹽漬產品的含鹽量一般在20%左右。
    四、名詞解釋。
    如:搔菌。
    五、簡答題。
    如:簡述原生質膜的功能和作用。
    六、論述題。
    如:覆土對蘑菇的生長發(fā)育有何作用?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九
    二、實習地點。
    北林學研中心周邊綠地。
    三、實習目的。
    3、通過了解自然或人為等的危害對園林樹木的傷害,學習防治災害所采取的措施;
    4、現場觀察學習樹木整形修剪的的意義和作用及其原則方法和注意事項;
    5、通過觀察現場,學習施工中為滿足各種功能而采取的應對方法及其材料;
    6、通過實習,積極思考設計、施工、養(yǎng)護三者的關系,并嘗試提出自己的見解。
    四、實習內容。
    (一)栽植。
    樹木的栽植是園林綠化的基礎,栽植主要包括起苗,搬運,種植三個部分,本次實習主要操作種植部分。
    由于臨時變故,本應由我們現場自己動手栽植紅王子錦帶的部分變?yōu)楝F場觀察施工工人種植大葉黃楊綠籬以及觀察老師指導5班栽植大葉黃楊綠籬:
    2、將大葉黃楊苗(帶無紡布)放入坑中,覆土壓實,使黃楊直立而整齊一致。
    (二)排水灌水。
    2、在南方有排氣管;
    3、在冬天,要根據樹木的物候在科學的時間灌水。
    (三)自然災害防治。
    4、不同的樹種需要采取的越冬措施力度和方法不同,這需要我們平時注意不同的樹種過冬防寒采取的保護方法。
    (四)運輸、整形修剪等。
    7、修枝可以保持根冠平衡,修枝原則之一是要盡量保持樹形;
    9、苗不能等人,樹苗運輸到位后應該立即栽種;
    11、種植方式變多應用形式也變多;忍冬科的猬實做綠籬薔薇科的平枝兆幼雎湯椋。
    12、貴的樹種運輸和栽培養(yǎng)護尤其需要要重視,例如學研中心周圍綠化的叢生狀的元寶楓和叢生狀的蒙古櫟。
    (五)栽植與其他功能的配合和協(xié)調。
    1、建筑綠地旁使用強度較高的塑料格子網鋪設,在上方鋪上草坪作為消防通道;
    2、施工放線時要注意,種植樹木時避免遮住攝像頭等重要監(jiān)控設備;
    (六)其他問題和注意事項。
    2、栽植要根據樹木的生長習性栽種,例如元寶楓樹下可以搭配很耐陰的天目瓊花、歐洲瓊花;又如元寶楓特別耐寒與油松種植在一起卻會把把油松“吃掉”;再如觀花的連翹是喜陽樹種,它的花芽分化需要足夠日照,因此需要注意搭配問題,避免連翹被遮陰的時間過長。
    五、實習感想。
    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要取得園林綠化良好的景觀效果和生態(tài)效益,設計是前提,施工是基礎,養(yǎng)護管理是保證,三者都應遵循科學性、經濟性和藝術性,因此除了園林設計部分,我們要結合樹木生態(tài)習性學習樹木栽植成活原理和條件,了解栽植前的準備工作,學習樹木栽植技術,同時要充分了解自然災害或人為原因可能對園林樹木造成的傷害,學習防治災害應該采取的措施,科學的進行養(yǎng)護管理,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出園林樹木的功能。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十
    學號1031100706。
    班級園藝101。
    在不知不覺中,時光緩緩地從我的指尖流走,一個學期的各種生產實習已經圓滿結束了。在這個學期的果樹生產實習中,我們園藝10級的學生共分為8個生產實習小組,我是一班第一小組的成員?;叵肫饋恚@個學期的果樹生產實習真是令人難以忘懷。雖然已經轉入秋季,不過南寧的秋天也還是那么的酷熱。然而如此酷熱的環(huán)境卻打消不了同學們上課的熱情以及學習的的認真,幾乎每個同學都是熱情的投入生產實習中并樂此不疲。通過這個學期的生產實習,我認識了很多種類的果樹,并充分的掌握了它們的各種特性,我學會了怎樣給某些果樹環(huán)溝施肥以及給營養(yǎng)不足或者生病的果樹掛吊瓶。
    這個學期總共上了五次生產實習,內容都不相同,包含了很多專業(yè)知識以及專業(yè)實踐,讓我收獲頗豐。每次上課都是老師先講有關的知識與原理,再手把手的教我們如何實踐,讓我用實踐的方式把原理和操作都記下來了。
    第一節(jié)課老師和師姐師兄帶領我們認識了標本園里的各種果樹,并詳細地介紹了它們的生產習性和生活特征。生活中,果樹很常見,可是作為如此細致的來接觸果樹卻是頭一次。第一節(jié)課,大家都帶著很高的熱情去。剛開始很新奇,我以為對于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學生來說認識果樹是件很簡單的事??墒且惶谜n下來,才知道,認識果樹,不單單知道它叫什么就行了,而且也包括它的形態(tài)特征,生長情況,樹的花期和結果期,以及產于何地以及收獲情況等。聽老師和師兄師姐的講解懂得了很多,如梨等仁果類果樹、柑橘、葡萄等屬于混合花芽;桃、李等核果類果樹屬于純花芽。
    第二次課是抹芽和剪枝。抹芽也叫掰芽,就是在果樹發(fā)芽后至開花前,去掉那些多余的芽。據老師介紹抹芽的好處是:集中樹體營養(yǎng),使棵留下來的芽子,可以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更好地生長發(fā)育。剪枝——是一項重要,不容馬虎的工作,剪枝的好差,也直接關系到樹接受光的多少,也影響到開花結果情況,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并且,不同的樹要求不同的修剪方法,所要留,去的枝,芽也不一樣。
    第三次課是我們全班同學在師兄師姐的帶領下除去園土上的草,然后挖坑來種樹。雖然最后我們并沒有進行種果樹環(huán)節(jié),但是我們知道了挖坑并不單單只是隨便挖一個坑就行了,而是要根據所中果樹的生理特性和果苗的大小等來確定該怎么挖坑,要挖多深多寬的坑。
    第四次課是老師教我們怎樣給龍眼樹環(huán)溝施肥以及吊瓶。我們按照老師的要。
    求先環(huán)繞著果樹的樹根,以樹冠大小挖溝,再在挖好的溝上撒上肥料,培土。當時我還按照師姐的指導給生病的果樹掛吊瓶,以治療果樹的病癥。果樹掛吊瓶是指在樹干上吊掛裝有肥液或藥液的瓶,瓶中的肥液或藥液直接通過樹干中的導管輸送到枝葉上,從而達到補充肥液或防治病蟲害的目的。據老師介紹果樹掛吊瓶的優(yōu)點是所輸入的肥料或農藥不受根際土壤條件的影響,直接進入樹體,因此,一般用量小,見效快,具有節(jié)水、省肥(藥)、省力、速效等優(yōu)點。近幾年來,已在園林和果樹栽培中普遍采用。不過雖然掛吊瓶的優(yōu)點多,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還應注意:吊瓶的用水質量要好,肥料的純度要高,以防止對樹木造成傷害。掛吊瓶補肥應選擇適宜的時間,一般可在秋季林木落葉后或春季樹葉流動后至萌芽前進行。樹干鉆孔要注意枝干中導管的上下聯系,盡量使輸入的藥液分散均勻。輸入的液體若酸度偏高,會使木質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影響樹木對養(yǎng)分的正常吸收和運輸。
    雖然,一個學期的生產實習的機會并不多,但是,卻讓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平時我們在超市看到水果架子上陳列著各種各樣的水果,原來是需要付出很多辛勤的汗水的。任何東西得來都是不易的,我們應該珍惜,珍惜這份汗水,珍惜這份不易。
    生產實習就是為了鍛煉我們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增長我們的專業(yè)知識技能,為以后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是和課堂講課完全不一樣的方式。這次的果樹生產實習,讓我對自己的專業(yè)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更多地喜歡上我的專業(yè)。生產實習讓我學到了專業(yè)技能,技巧,提高了我動手,動腦的能力,為我以后走上社會積累了知識,經驗,讓我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更加的增長了見識。它讓我學會做事的同時,也更加懂得做人,更加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們生活在人群中,不能盲目,也不能輕易放棄,要學會合作。合作使我們更懂得了齊心協(xié)力的快樂及重要性,齊心協(xié)力讓我們事半功倍,考慮的更加全面。
    這個學期的生產實習真的很令我難忘!因為我們在一起,所以果園里更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因為我們在一起,我們把一個學期的生產實習都好好完成了。果樹生產實習讓我體會到了自己的動手能力還不足,知識掌握度還不夠。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到了很多技巧,我相信在將來一定會幫到我,即使我可能一時半會兒沒有用到,但是,我也經歷了,成長了,體會了,懂得了。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十一
    本次栽培的食用菌為平菇和金針菇,基本流程為配料—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培養(yǎng)—出菇—采收。具體過程如下:
    1.1培養(yǎng)料配方(12袋的用量)。
    棉籽殼3900g,麩皮1000g,蔗糖50g,caco350g,naoh5g,水5000ml。調節(jié)ph至6.5,并拌勻。
    1.2裝袋。
    裝料用袋是一端開口的塑料袋,裝袋時應盡量把料壓實對菌絲生長造成一定的壓力,使其粗壯有力,生活力強。大致裝到袋子的三分之二處即可,然后在開口處挖出一個半雞蛋大小的凹槽,用橡膠圈套口封膜并用橡皮筋固定。
    1.3滅菌。
    在實驗室高壓滅菌鍋中120oc滅菌3h后出鍋,放置在室溫中冷卻。
    2.1接種。
    接種在無菌室的超凈工作臺上完成。在操作之前用紫外燈對無菌室進行消毒滅菌,接種之前用酒精棉球將雙手、接種夾、菌瓶消毒滅菌。然后用接種夾夾取菌種放于培養(yǎng)料的凹槽中,并封口做好標注。整個接種過程在火焰旁完成,確保無雜菌的侵入。
    接菌后將培養(yǎng)袋放于培養(yǎng)架上培養(yǎng),要多次檢查,加強通風降溫,注意料溫變化。料溫要保持在20~25℃,如超過30℃,則會因受熱產生雜菌而感染病害。養(yǎng)菌要求無光,經20d左右菌絲長滿后用散光照射,刺激出菇。
    平菇現蕾后,應注意通風、增濕工作。出菇要求有微弱的散射光、溫度10~15℃、相對濕度80%~90%。增加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可向地面、墻壁、空間噴水,切忌直接向幼蕾噴水,一般正常天氣每天噴水2次,而且澆水時要注意大通風,謹防平菇在厭氧高溫的情況下感病而長出畸形菇。隨著菇體的長大,應增加濕度,每天要輕噴、勤噴,以保持空氣新鮮、濕潤。
    4.1開袋。
    當菌袋變軟、出現大量白色菌絲時,打開菌袋。去除菌袋料面上的老菌塊、小菇蕾,促使新原基成叢地形成,達到整齊出菇的目的。
    4.1.1溫度、濕度。
    在原基形成期,菇房最適溫度為10~15℃,相對濕度為80%~85%。在菇蕾形成期溫度應該保持在15~16℃,相對濕度為80%~85%。子實體生長期溫度基本維持不變,室內相對濕度為85%~90%。
    4.1.2光線、通風。
    菇蕾發(fā)生初期需光照1~10lx,菇蕾發(fā)生中后期需50~100lx,每天開燈1~2h,進行間歇控制,菇蕾催齊后停燈。整個過程都應該保持通風良好。
    子實體成熟后要及時采收,從培養(yǎng)料上輕輕旋下,要求輕采、輕拿、輕放,盡可能減少機械損傷。第一潮菇采收后,要將殘留菌柄、碎菇、死菇清理干凈,停止噴水兩三天,讓菌袋中的菌絲積累養(yǎng)分,然后再噴水促使第二潮原基形成。
    食用菌的栽培最重要的就是防止雜菌感染,保證適宜的菌種生長環(huán)境。其中需要注意的有如下幾點:
    3、接種時要在無菌條件下進行,確保無雜菌感染,接種不同菌種時也要嚴格滅菌;
    4、在培養(yǎng)過程中注意溫度、濕度、光照的調節(jié),并保證通風良好;
    5、即將出菇時要及時開袋,以防影響菇的正常生長;
    6、子實體成熟后要及時采收,輕輕將其旋下、輕拿輕放。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十二
    1、實習目的:
    為了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上,加強動手能力,同時鞏固所學知識,我們開展了果樹冬季修剪實習。
    2、實習時間。
    20xx.12.28。
    實習地點。
    開封市長智鎮(zhèn)岳寨村、鄭州市郊4、
    實習內容。
    岳寨村實習。
    在我們期待了好久,準備了好久以后,冬季修剪實習終于到來了,我們在20xx年12月19日早上終于踏上了開往實習地點開封市岳寨的汽車。到達之后,看著老師為我們聯系的住所,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竟然有床睡!收拾完了住所以后,準備好了之后,老師就帶領我們到了我們學習的基地:蘋果園!
    在這里我們見到了當地的老技術員,學習了果樹修剪的技術要領,老技術員將多年的果樹修剪經驗總結成了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但是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來不及記下很多。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整形修剪的目的:
    1、使幼樹提早結果,延長結果年限;
    2、對于盛果期的樹,應該以提高產量,克服大小年為目的;
    3、使冠內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危害,提高果實品質;
    4、提高工效,降低成本;
    5、適應不良氣候,增強抗逆能力,擴大栽培范圍。
    想要修剪好樹,首先,我們必須仔細觀察果樹的形態(tài),因樹制宜,隨勢做型,采用適合的修剪手法,以保障果樹生長與持續(xù)結果。樹形大概有:主干形、變則主干形、紡錘形、細長紡錘形、圓柱形、層形、十字形、自然開心形等。不同品種的果樹都要根據當地不同的光照條件,氣候條件等進行修剪。
    因為我們進行修剪的是豐產蘋果園,主要是進行長梢修剪的手法,進行多疏枝,少短截。因為短截的作用是促進果樹發(fā)新枝。只要適當的可以維持果樹的更新就可以維持果樹樹勢。
    對于留那哪些位置上的枝結果比較好呢?經過老師的分析,我總結了一下幾點:第一,生長勢旺的枝必須疏除。特別是直立向上的枝,不僅消耗果樹營養(yǎng),而且不能結果,我們是以產量為主的果園,不需再維持樹勢下保障產量。第二,多留兩側枝,可以進行回縮、短截促進只組復壯。;兩側枝屬于中庸枝,不是很弱,又不是很強的只消耗的枝。是結果的中堅力量。所以我們將背上枝與背下枝看情況疏除。第三,枝條必須分布均勻。充分利用空間和光能??偟膩碚f,我們必須保障果樹有新枝,能結果,能保持。
    我們種植果樹,修剪果樹,依據:土肥水是基礎,病蟲防治是保障,優(yōu)良品種是根本,合理密植是前提,整理修剪是調節(jié),科學實驗是手段,優(yōu)質高產是目的。在做好這些之后,果園的產量就會有很大的保障。總結技術員的指導,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
    1、了解樹形,找樹的毛病。只有知道了哪里不好,才能有目的的做出判斷。
    2、了解品種,看修剪反映。不同的樹品種,生活習性上會有一定的區(qū)別,根據經驗,我們可以知道哪些枝該怎樣剪。
    3、看樹上花芽的形成。今年的花芽就是明年的果子,我們必須明確目標:只有適量花芽長在合適的位置,我們才能期待來年的高產。
    而根據果樹的樹齡我們可以做以下修剪:
    1、幼樹期間修剪,應以促為主。短枝型蘋果有成枝力弱,樹冠擴大緩慢的特點,幼樹期間,促使多生枝條,加快樹冠的形成。
    2、結果期間修剪,對于生長強壯的枝條、飽滿的芽,要多加以利用;多疏除一些花芽,使樹體合理負載,以保持健壯中庸的樹勢;各主枝延長枝延伸生長時,要用壯枝代頭,在中部飽滿芽處短截;結果枝組應適當回縮或疏去失去結果能力的枝組;對于臨時性枝條,去弱留強,去平留斜,將直立枝拉斜。
    3、調整上強下弱的生長勢。短枝型蘋果樹極易出現樹體上強下弱現象,糾正這種現象,修剪時一般應該保持下部的主枝開張角度要小于上部主枝的開張角度;如果上部主枝生長勢強時,要用弱枝代頭,在弱芽處短截。
    具體的修剪實習中,先是要找到樹的毛病,我們必須認清哪些枝是輔養(yǎng)枝,在認清主枝以后,做到大枝亮堂堂,小枝鬧嚷嚷。大枝要充分接受光照,因為他們負擔了絕大部分的產量。而那些小枝就是結果的關鍵。同時我們要做到下部密上部疏,內部密外部疏,北邊密南邊疏,小枝密大枝疏。疏密有秩,分布合理,枝與枝之間不交叉,樹與樹之間分布合理,光路清晰,空間分布均勻。只要做到了這些,蘋果樹的修剪就算掌握了。
    在修剪期間,技術員提到了二次開花的樹,二次開花為無效花,開花量小的時候,影響來年產量,量大的時候,可能會造成來年的絕收。原因總結了以下幾點:
    1、生態(tài)平衡遭到了破壞,造成了氣候改變,
    2、現代工廠的破壞,大量排出酸雨。
    3、樹的密度太大。
    4、施肥欠當沒有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則,或者施肥實時機選擇不當。
    5、超負荷結果。
    搜索了資料后總結了幾方面的原因:
    1、干旱高溫。
    2、害蟲危害,主要是蘋掌舟蛾與銅綠金龜子。
    老師為了讓我們掌握多種樹的修剪方法,又為我們聯系了鄭州市郊的這個果園。在這里我們主要學習了桃樹與杏樹的修剪。
    桃樹修剪方法中主要是短截與刪除為主,因為桃樹的法之力很強,我們只要保留適當的結果枝保障果樹的產量。桃樹的花芽屬于混合花芽,在一個枝節(jié)上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芽,大部分都是花芽,而直徑超過1cm的枝上的花芽發(fā)育成果實的幾率不是很大,所以對與這種枝,如果位置不合適而且周圍枝比較密,我們應該將其疏除。在修剪時,修剪原則與蘋果樹的修剪相一致,為果樹打開光路,因為桃樹屬于喜光性果樹,而且發(fā)枝能力很強,修剪很容易掌握。主要是二主枝型,并且該園屬于成齡樹園,我們只要將其光路打開,保留一定的花芽就可以保障來年的結果。
    對于杏樹修剪,我們修剪的是金太陽,這個品種的杏樹樹枝容易往下垂,我們需要保留多一點的斜向上枝,而又由于杏樹發(fā)枝力弱,我們在打開光路的同時還要注意多留枝。整個果樹樹形,我們采用倒傘形,一主干多主枝,不僅可以保障其樹,而且可以多結果,結好果!
    5、實習總結。
    在開封的實習中,我們全專業(yè)的學生學習在一起之外,我們同吃同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更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增加了班級、院內的凝聚力。在這里我們留下了歡笑,在這里,我們收獲了知識,在這里,我們?yōu)⑾逻^汗水,在這里,我們凝聚了希望。這不僅是我們人生路上的一次美麗回憶,而且,我們必將因為這次實習受益一生?,F在,面對一棵樹,我們知道該從哪里下手,該怎樣修剪?,F在看著樹,我們有一種很親切,很特殊的感情,恩,好像已經有點兒“職業(yè)病”了??吹疆數鼐用褡院赖南蛭覀冎v述當地豐收場景,我對于我們專業(yè)有了更加強大的信心。繼承祖國傳統(tǒng)知識,吸收國際先進文化,我相信:我們祖國的園藝未來必定更加美好!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十三
    通過本次實習了解并掌握樹木的栽培技術,樹木基本的養(yǎng)護管理知識。了解園林樹木的整形修剪知識,以及病害的的治理和損傷的修復。通過教室內的實習掌握扦插、嫁接、壓條等基本技術方法,通過市苗圃的實習苗圃樹木養(yǎng)護管理方法、水渠構造、養(yǎng)護管理的基本知識。
    20xx年12月xx日和20xx年12月xx日。
    1.實驗室內實習。
    1.1扦插。
    扦插也稱插條,是一種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梢约羧≈参锏那o、葉、根、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
    為了保證扦插的成活,必須注意以下幾個關鍵性的問題:
    1.插穗的選擇和處理。要選擇生長健壯沒有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選好插穗后要精心處理。嫩枝插的插穗采后應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響成活。多漿植物(如仙人掌等),剪取后應放在通風處晾幾天,等切口略有干縮再扦插;或用微火略燒烤下面切口,以防止腐爛。一般植物插穗的下面切口如沾一些剛燒完的草木灰,也有防止腐爛的作用。
    2.溫度。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25℃c生根最快。溫度過低生根慢,過高則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爛。所以,如果人為控制溫度的條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自然條件下,則以春秋兩季溫度為宜。
    3.濕度。扦插后要切實注意使扦插基質保持濕潤狀態(tài),但也不可使之過濕,否則引起腐爛。同時,還應注意空氣的濕度,可用覆蓋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濕度,但要注意在一定時間內通氣。
    1.2壓條。
    適于枝、蔓柔軟的植物或近地面處有較多易彎曲枝條的樹種。將母株近地1~2年生枝條向四方彎曲,于下方刻傷后壓入坑中,用鉤固定,培土壓實,枝稍垂直向上露出地面并插縛一支持物。(原理:被壓條部分的刻傷部分內的篩管運送養(yǎng)分無法繼續(xù)運輸,從而堆積在傷口逐漸發(fā)育成根。)。
    壓條過程中要防止枝條折斷。
    1.3嫁接。
    1、靠接法:把砧木吊靠采穗母株上,選雙方粗細相近且平滑的枝干,各削去枝粗的1/3-1/2,削面長3-5厘米,將雙方切口形成層對齊,用塑料薄膜條扎緊,待兩者接口愈合成活后,剪斷接口一部的接穗母株枝條,并剪掉砧木的上部,即成一棵新的植株。
    2、劈接法:砧木除去生長點及心葉,在兩子葉中間垂直向下切削8~10毫米長的裂口;接穗子葉下約厘米處用刀片在幼莖兩側將其削成8~10毫米長的雙面楔形,把接穗雙楔面對準砧木接口輕輕插入,使二切口貼合緊密,嫁接夾固定。
    嫁接要注意接穗和砧木之間的親和力,切口的形成層要對其。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十四
    俗話說小方法解決大問題,菇農在種植食用菌時,在加強菇床正常管理的情況下,采用一些簡單易行的小方法方法,可有較好的增產效果,實現增產增效的目的。
    1、施用藥物。配置食用菌培養(yǎng)基料時,適量加入硫酸鹽(硫酸鈣或硫酸鎂)、磷酸鹽(過磷酸鈣或磷酸二氫鉀)和維生素b1,在菌絲生長后期用0.1-0.2毫克/升的三十烷醇噴于培養(yǎng)料上,可促進出菇和子實體的生長,一般可增產15%左右。
    2、打洞填沙。在食用菌畦床料面上打洞填沙,也就是在播種時用直徑為1.5厘米、長為30厘米的圓錐形木棒,按橫、豎行均為30厘米的規(guī)格呈梅花形打洞,深達料底,兩天后向洞中填入黃沙(需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填量高出料面0.5-1厘米,同時向洞中注入0.3-0.5%石灰水。此法可改善菇床的透氣性,提高料面的保水性能,能提前3-4天出菇且顧蕾分布均勻、果大肉厚,生產效率可提高25%以上。
    3、壓力刺激。用舊報紙、麻袋片、細土等覆蓋在食用菌培養(yǎng)料面上,通過壓力刺激和保溫保濕,可促進菌絲迅速生長。采用此法,一般可增產15%左右。
    4、插棒接觸。用消過毒的小木棒(直徑為1厘米、長為3厘米)插入食用菌培養(yǎng)料內,深2厘米,密度為15x15厘米,菌絲生長蔓延觸及到小木棒時即可纏繞其上形成均勻、濃密的菌絲體,并發(fā)展成菇蕾和子實體。此法一般可增產20%左右。
    5、騷菌促蕾。在菌料長滿菌絲后,用干凈的竹掃把在料面上輕輕來回掃動,除去或破壞表層徒長的老菌絲,待露出新菌絲后,及時噴水和覆蓋薄膜保濕保溫,7天左右即可現蕾。此法不僅可以促進出菇,而且可增產10%左右。
    猜你感興趣: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十五
    學號:1231100410。
    班級:園藝122班。
    通過又一個學期《果樹栽培學》生產實習課程的學習,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有關于果樹的分類、生長繁殖過程、管理等相關知識,并初步了解到一些關于果樹產業(yè)的形成、進步與發(fā)展方向等市場信息。在幾次果樹實驗和實習過程中,我們又親自體驗了有關果樹栽培管理等過程,在實踐中對果樹學的相關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補充。,我們在進一步加深了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更加開闊了對于行業(yè)發(fā)展和市場前景的視野。
    本學期的果樹生產實習的主要內容包括:梨樹的物候期觀察、荔枝的整形修剪和剪枝等方面的內容。
    一、疏枝。
    疏枝可以疏除干枯枝和病蟲枝。疏輪生骨干枝,即對輪生狀態(tài)的多個骨干枝,選留位置適當、有發(fā)展前途的5~7個大枝,其余大枝要分批在2~3年內疏除。疏重疊枝和并生枝,即對上下重疊或水平并生的枝條和枝組,采取留好去壞、一留一縮、一抬一壓的方法進行疏間。疏三叉枝,按逢三去中間、留枝分兩邊的方法進行疏間。疏競爭枝,即對骨干枝延長頭附近的強旺競爭枝,從基部疏除或重度短截。疏內膛徒長枝,即對樹冠內膛萌生的過密徒長枝,依據空間大小進行疏間。疏密生結果枝,一般去密留稀,對初結果期樹上的結果枝要去強旺留中庸,去直立留平斜,對盛果期樹上的結果枝要去弱留強,去下垂留兩側。
    二、物候期觀察。
    1.項目確定:專項物候期觀察項目需詳細,一般物候期觀察選擇主要項目。
    2.植株選擇:無特殊要求時,選擇有代表性的健壯結果樹,每品種3-5株,掛牌記需進行測定和統(tǒng)計的項目,要在植株上選擇典型部位并進行標記。
    3.時間間隔:通常萌芽至開花前3-4天觀察一次,開花期1-2天觀察一次,生長季的其他時間1周左右或更長時間觀察一次。
    以上就是我們這個學期學到的知識。雖然,一個學期的生產實習的機會并不多,但是,卻讓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正如平時我們在超市看到水果架子上陳列著各種各樣的水果,原來是需要付出很多辛勤的汗水的,而沒有真正經歷過,體驗過的人使不會了解到的。只有真的做過,體驗過,才會更懂得,這份不易,才會更加珍惜。任何東西得來都是不易的,我們應該珍惜,珍惜這份汗水,珍惜這份不易。
    這次的果樹生產實習,讓我對自己的專業(yè)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更多地喜歡上我的專業(yè)。生產實習讓我學到了專業(yè)技能,技巧,提高了我動手,動腦的能力,為我以后走上社會積累了知識,經驗,讓我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更加的增長了見識。它讓我學會做事的同時,也更加懂得做人,更加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們生活在人群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盲目,也不能輕易放棄,要學會合作,合作使我們更懂得了齊心協(xié)力的快樂及重要性,齊心協(xié)力讓我們事半功倍,考慮的更加全面。我們在合作中成長,在合作中增長知識,在合作中體會勞動的快樂,品味生活的樂趣。大家在一起不容易,在一起勞動更不容易,也許是為我們在一起,所以,在炎炎烈日下,我們依然可以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認認真真的干活,而且,大家在一起,有了競爭,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順應時代發(fā)展,人人掙做第一,有了競爭,有了比較,才會給自己必要地壓力,有了壓力,就有了動力。有了動力,還會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因為我們在一起,所以果園里更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因為我們在一起,我們把一個學期的生產實習都好好完成成了。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到了很多技巧,我相信在將來一定會幫到我,即使我可能一時半會兒沒有用到,但是,我也經歷了,成長了,體會了,懂得了。生產實習就是為了鍛煉我們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增長我們的專業(yè)知識技能,為以后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是和課堂講課完全不一樣的方式。這次的果樹生產實習,讓我對自己的專業(yè)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在這一整個生產實習過程中,我收獲很多,既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友誼,我們互幫互助,相互討論,共同努力。在管理果樹上,只要你認真踏實干活了,就總會有收獲。這次果樹管理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我才知道這里面還有很多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這次果樹管理對我以后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以后如果有條件,我想將種植蔬菜做為一項工作來進行到底。所以,這次生產實習對我意義重大,是我人生得到的又一筆財富?。?BR>    食用菌栽培實習報告篇十六
    摘要:通過去建陽葡萄基地、連城火燒爐臍橙基地、平和琯溪蜜柚基地、長泰蓮霧基地進行實習總結出本課程實習報告。本文對果樹實習一周的內容進行總結概括,具體總結了葡萄栽培的地理環(huán)境、葡萄的育苗方法、栽培管理以及琯溪蜜柚的樹形和果實特征、琯溪蜜柚的栽培管理。最后寫了蓮霧的栽培技術、采收管理。通過總結、查找資料將實習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葡萄;琯溪蜜柚;蓮霧;栽培。
    果樹學是園藝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課程,通過實習能夠加強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本次實習來到了建陽葡萄基地、連城火燒爐臍橙基地、平和琯溪蜜柚基地、長泰蓮霧基地進行實習。在實習期間通過聽講、提出問題、記錄筆記等形式學習果樹學相關知識,這對我們的實踐能力有所提升,提高了我們自主學習能力,開闊了自己的視野,更加清晰地了解本學科將來前景。
    1葡萄栽培技術。
    4月22號下午,我們來到建陽葡萄栽培標準化示范基地參觀大棚葡萄栽培。葡萄是建陽市農業(yè)的主要支柱產業(yè),全市種植面積2.1萬畝,畝產公斤,產值7000元,總產值1億多元。該基地面積1000畝,通過標準化栽培技術的推廣運用,畝產達到2200公斤,增產12%。果品質量好,很好地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1.1地理環(huán)境條件。
    葡萄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除了沼澤地和重鹽堿地不適宜生長外,其余各類型土壤都能栽培,而以肥沃的沙壤土最為適宜。不同土壤對葡萄生長發(fā)充和品質有不同的影響。不適宜地區(qū),可以通過農業(yè)工程及栽培技術進行土壤改良。生長季節(jié)的溫度對葡萄成熟和葡萄質量有重要影響,是葡萄園選址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數,對葡萄品種的選擇也有重大影響。低溫可能引起霜凍。生長季節(jié)溫度的一個衡量標準是生長季節(jié)積溫。一般1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稱為有效積溫。所以葡萄栽培地不宜選擇低溫氣候區(qū)。葡萄是耐旱植物,但是過于干旱也會削弱植株生長勢和降低產量。
    地進行水分管理。大棚能夠防止冬季溫度過低造成低溫凍害,最主要的一點是避免雨季雨水對葡萄果實的危害,造成爛果等。
    1.2葡萄育苗。
    葡萄的育苗比較簡單,一般采用扦插法、壓條法或者嫁接育苗。扦插育苗一般為硬枝扦插,即利用冬季修剪下來的枝蔓,選粗0.6厘米以上,芽眼飽滿、節(jié)間較短、無病蟲害的當年枝蔓,貯藏在濕沙中備用。在早春氣溫上升后,約2月下旬至3月中旬進行扦插。插條一般用雙芽,節(jié)間短的可用3-4芽,上端離頂芽2厘米平剪,下端緊靠節(jié)下斜剪,最好蓋地膜扦插,露出一個芽眼即可。扦插前可行催根處理,即將插條基部浸生根粉或萘乙酸、吲哚丁酸液,促進發(fā)根。
    1.3強化肥水管理。
    苗木成活后及時追施速效氮肥提苗,秋季宜多追磷鉀肥,同時進行葉片噴葉面肥,注意做到少量多次。5月中下旬澆兩次透水。7月中下旬當株高1m時,噴施磷肥2~3次。8月份以后控制氮肥及澆水,施適量磷、鉀肥,促進木質化。12月上中旬清理落葉,追施有機肥,灌1次透水,以備扣棚。
    1.4棚內溫度管理。
    一般在升溫前順行灌一次透水,覆蓋地膜保墑,然后升溫。棚內溫度應逐漸提高,可分為幾個階段:發(fā)芽前至開花前:白天16~20℃,夜間6℃;花期溫度稍高,白天25℃,夜間8℃;落花至果實采收期:白天26~30℃,夜間14~16℃;拉大晝夜溫差,促進果實著色和糖分積累[1]。
    1.5整形修剪。
    栽植后對萌發(fā)的冬芽本著“留下不留上,留強不留弱”的原則及早選留主蔓。大棚葡萄由于栽植密度大,與傳統(tǒng)整枝方式有很大區(qū)別,一般采用獨龍干整枝法,即定植苗萌芽后只留1個主蔓。對多余的芽全部抹除。當主蔓新梢長到1m左右時進行第一次摘心,摘心后萌發(fā)的副梢,基部50cm以下全部抹去,50cm以上每隔30cm留1副梢,待有1~2片葉時摘心。主蔓每長40cm左右綁縛1次,摘除卷須。冬剪時去掉全部副梢。對于結果枝的修剪,每個節(jié)點留一至兩個結果枝。
    葡萄剪枝圖葡萄大棚圖。
    1.6病蟲害防治。
    當地葡萄常見的病害有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蚜蟲。
    等。根據葡萄病蟲害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以農業(yè)綜合防治為基礎,因時因地靈活運用化學、生物、物理等多種措施,經濟、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蟲害,達到豐產、穩(wěn)產、優(yōu)質的目的。
    1.7及時采收。
    根據成熟期不同,分批適時采收。最好在晴朗的早晨或下午日落后進行,霧天、雨后或烈日暴雨下不宜采收。采收時用手指捏住穗梗,用疏果剪剪斷,盡量不要擦掉果粉,防止和減少機械損傷。
    2琯溪蜜柚栽培管理。
    2.1樹形與果實特征。
    琯溪蜜柚屬亞熱帶常綠小喬木果樹,樹冠圓頭形,樹勢強,枝條開張下垂,枝葉茂密,葉片大,長卵圓形,幼樹在肥水充足條件下,一年可抽梢4-5次,春梢為結果母枝。琯溪蜜柚果大,單果重1500—2000克,果形長卵形或梨形,果面淡黃色,皮薄,果肉質地柔軟,汁多化渣,酸甜適中,種子少或無。一般樹齡的果樹能掛果60—70個,采果期長,一般每年的9月到1月份都可以采摘。
    2.2琯溪蜜柚的種植管理。
    琯溪蜜柚主要選擇為砧木,大約以4m為株距,平均每畝地種植40株,在春梢萌發(fā)前或春梢老熟后進行種植,秋植在秋梢老熟后進行,以春梢萌發(fā)前定植為宜。苗木根部要求帶土或沾上泥漿,定植時適當修剪生長過長的主根和部分枝葉,根系要舒展,苗木的根頸部應與地面平齊,種植后培好樹盤,澆足定根水,樹盤蓋草,同時注意及時澆水,直到成活[2]?,g溪蜜柚的樹形修剪為開心型,提高光合作用的面積。樹干進行一定的環(huán)剝,調整地下營養(yǎng)向地上部傳輸,促進開花結果。一年大概施肥4次,以速效肥為主?,g溪蜜柚容易患的病蟲害有炭疽病、黑心病、黃斑病,容易受到蚜蟲和紅蜘蛛為害,應當以防為主,在每年易爆發(fā)病蟲害的季節(jié)前提前施藥防治。該基地有60萬畝的柚子地,實行農戶承包制,教給農民技術,讓農民與企業(yè)共同致富。
    柚子樹干環(huán)剝圖。
    3蓮霧栽培管理。
    3.1蓮霧的基本概況。
    蓮霧是桃金娘科、赤楠屬熱帶常綠果樹,。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砂土、粘土、紅壤和微酸或堿性土壤均能種植,喜好濕潤的肥沃土壤。。蓮霧結果較快,一般在栽種的第2年便能結少量的果實,每年可結二三次果,樹齡10多年的蓮霧年可采收上百千克,我國臺灣有“吃蓮霧清肺火”之說,是消暑解渴的佳果。目前福建蓮霧市場價格高,種植蓮霧前景十分廣闊,平均一棵蓮霧一年可以獲利1萬元左右,利潤十分可觀。
    3.2蓮霧栽培技術。
    蓮霧定植宜在春季,株行距3×4米,挖大穴、下重肥、種大苗定植。穴要挖1米見方,垃圾土雜肥每穴需50千克。苗木要求一級苗,每公頃種植500株左右。蓮霧需肥量大,前期多施磷鉀肥,花芽分化時不可多施氮肥,小果以后重施磷鉀肥。蓮霧為常綠植物,樹的張開性大整形修剪是重要治理環(huán)節(jié)之一。定干后整成自然圓頭形或開心形。修剪應在每次采果后進行,主要修剪枯枝、病蟲枝,在春節(jié)前10月修剪一次,疏花4月修一次。由于長勢較快,枝葉生長旺盛,以至于生殖生長受到抑制,該基地施用海鹽達到抑制營養(yǎng)生長,促進生殖生長,每年施肥約為4次。為了提早上市可以采取催花處理,促進營養(yǎng)生長轉變?yōu)樯成L。蓮霧花果量大,為了提高品質,要進行疏花疏果。疏花時宜選留結果部位良好的花穗,以避免擦傷、日曬,并剔除質劣果。首先除去向上生長的花穗,摘除長枝條頂端的花穗,盡量留橫向生長在主干上的花穗,避免果實長大時,果?;蚨躺乙蜇摵蛇^重而折斷。選留花穗后,除去多余的花蕊或果實。在花后約20天的幼果期(吊鐘期),要進行套袋。套袋前,全園須徹底防治1次病蟲害。蓮霧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果腐病,害蟲主要有果蠅、金龜子、介殼蟲。蓮霧果實對農藥較敏感,所以生產應選擇低毒高效農藥防治。當蓮霧的果實顯現出暗紅色或者微紅色時就可開始采收。蓮霧不耐貯藏,一般室溫下只能貯放一周,應盡快上市銷售。
    蓮霧自然開心型樹形圖。
    4實習心得。
    或者是不完全一樣的,這就告訴我們不能死記課本知識,要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課本知識。通過本次實習我不敢說自己掌握了什么栽培技術,但至少比較全面地了解了葡萄、臍橙、柚子、蓮霧的栽培技術。其中蓮霧是我沒有見過的果樹,目前蓮霧在市場的價格相對其他水果明顯更高,經濟效益十分好,這讓蓮霧的研究價值大大提升,在未來一段時間里肯定會大大增加種植面積。實習期間雖然身體疲憊,但有所收獲還是十分的欣喜。我覺得實習可以增加動手的環(huán)節(jié),這樣不會導致走馬觀花,能夠真正學到一些技術。本次實習人數過多,不方便進行學習,建議分批出發(fā),實習成效會更加好。
    參考文獻。
    [1]石慶龍.吉林省發(fā)展綠色品牌農業(yè)的對策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