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學家事跡(實用14篇)

字號: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科學家事跡篇一
    《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是我寒假期間讀的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寫了達爾文、牛頓、愛迪生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讀完之后,覺得他們真是很偉大,很厲害。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看來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墒悄阒肋@些東西對于當時的人們是多么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fā)明者——愛迪生。真不愧是“發(fā)明大王”,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fā)報技術。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鉆研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fā)訊號。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jīng)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fā)報機試制成功了。愛迪生望著自己發(fā)明的機器,欣慰地笑了。雖然愛迪生只讀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很熱愛科學,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每一次實驗,愛迪生都是沒日沒夜的工作,雖然很多次都失敗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經(jīng)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他才獲得了成功。愛迪生在科學技術中最重大的貢獻是發(fā)明了留聲機和白熾電燈。愛迪生一生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愛迪生為了搞實驗,往往連續(xù)幾天不出實驗室,不睡覺。實在累得不行了,就用書當枕頭在實驗桌上打個盹。有一天,他的朋友開他玩笑說:“怪不得愛迪生懂得那么多得發(fā)明,原來他連睡覺都在吸收書里的營養(yǎng)?!蓖黹g在書房讀3至5小時書,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動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經(jīng)成倍的延長了。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的那天,他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jīng)是135歲的人了。如果不勤奮,愛迪生怎么可能有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過愛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偉大的科學家們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發(fā)明了造福人類的東西。我們現(xiàn)在有非常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非常好的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學好本領,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
    科學家事跡篇二
    史蒂芬·威廉·科學家霍金(英文名stephenwilliamhawking),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1],當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人稱宇宙之王。曾先后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并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之所以在輪椅上坐了46年,是因為他在21歲時就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癥,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他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shù)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國牛津的科學家霍金剛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聯(lián)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fā)現(xiàn)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fā)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zhì)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fā)現(xiàn)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tǒng)計力學統(tǒng)一在一起。
    科學家事跡篇三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這是愛迪生說過的一句話。所以,我特別喜歡探索和研究,尤其是發(fā)明一些小東西。
    今天我要發(fā)明太陽能電風扇,它的顏色是紫色的,形狀是橢圓形的。它的配件是:溫度測量器、風扇、太陽能測試器、無線天線等。你別看它的配件很多,但它只有巴掌大,很方便攜帶。它的作用是:用太陽能測試器測出太陽能,供電;然后用溫度測量器,按一下按鈕,就會測出溫度。有時候,天上有云不容易測,所以就安裝上無線天線,它可以穿過云層測量。如果溫度高于22度,就調(diào)出低于22度的溫度,讓小風扇來幫忙吹出涼風。
    如果溫度低于22度,就調(diào)出高于22度的溫度。當然,它不是讓你猜幾度,而是有一個小屏幕,屏幕上會顯示這個數(shù)。太陽能電風扇還有一條繩子,可以掛在脖子上。太陽能電風扇最大的優(yōu)點是:不浪費電池,保護環(huán)境!
    太陽能電風扇的優(yōu)點太多了,也很容易做,你喜歡嗎?
    科學家事跡篇四
    在這些科學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她曾獲得過數(shù)次諾貝爾獎,得到很多國家高級學術機構(gòu)頒發(fā)的獎章。她刻苦鉆研,永不滿足,經(jīng)過無數(shù)次試驗,發(fā)現(xiàn)了放射元素鐳。鐳,是她一生中轟動世界的發(fā)現(xiàn)。
    雖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過閱讀這本書,卻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鈾礦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要將礦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jié)晶。她每天穿著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就這樣,她整整奮斗了45個月,1250多天,這是多么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她既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又是名副其實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孩子的母親!
    居里夫人辛勤地開墾了一片未曾開發(fā)的園地,最后終于取得了近代科學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發(fā)現(xiàn)放射性元素鐳。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學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秘密。
    因為她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在女科學家里,她是獨一無二的。她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成就,與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700噸水、100噸化學試劑才發(fā)現(xiàn)了1克鐳,人們都叫她“鐳的母親”。因為居里夫人忙于實驗沒時間看孩子,她都抱著孩子啃著干面包做實驗,她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古語說的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從平時開始,就要要求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認真鉆研,不怕困難。今后我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精神,刻苦學習,勇于實踐,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希望自己長大了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院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祖國的科學事業(yè)奮斗終身!
    俗話說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薄翱茖W的未來,只能屬于勤奮而又謙虛的一代?!?BR>    我一定要認真學習,刻苦鉆研,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科學家事跡篇五
    愛迪至12歲時開始他艱苦的闖蕩生涯,他作過火車上的報童,學會了發(fā)報技術,到過波士頓、紐約,一直到24歲時才有了自己的工廠和美滿幸福的家庭,愛迪生在1878年時宣布要發(fā)明一種光線柔和、價格便宜的安全電燈。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愛迪生試驗過硼、釕、鉻、碳精以及各種金屬合金,共1500多種材料,歷時13個月,但是都沒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風,說愛迪生這次是“吃進了自己啃不動的東西”。
    一個曾經(jīng)在愛迪生那里工作過的物理學家稱這個試驗是“大海撈針”。但是,愛迪生不怕失敗,堅持試驗,下決心要從大海中撈起針來。功夫不負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時,愛迪生點亮了用碳化棉絲作燈絲的燈泡,他親自觀察和做記錄。
    這一次,燈泡明亮、穩(wěn)定,1小時、2小時、3小時、……燈泡一直亮著。從19日、20日到21日,沒有一個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時,當點燃到第45個鐘頭的時候,愛迪生叫助手把電壓加高一點,燈泡更亮了。又過了幾分鐘,燈絲終于燒斷了。12月21日,紐約先驅(qū)論壇報用整版篇幅詳細報道了燈泡試驗成功的消息。愛迪生獲得了全部專利,人們公認白熾燈是由他發(fā)明的。1879年除夕,愛迪生把60個燈泡點亮了掛在門羅公園里,當時下著大雪,竟有2500多人頂著大雪來參觀。
    愛迪生是一個講究實際的人。他的座右銘是:“我探求人類需要什么,然后我就邁步向前,努力去把它發(fā)明出來。”有人說,發(fā)明是命運的產(chǎn)物,愛迪生是天才。愛迪生卻感嘆地說:“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當有人問他在發(fā)明燈泡的1萬次失敗期間是怎樣堅持下去的時候,他說,在這個過程中他從未失敗過;相反,他找到了1萬種無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寫下的3350本詳細記錄發(fā)明設想、實驗情況的筆記,就是這段話的有力佐證。愛迪生77歲那年有人問他:“您什么時候退休?”
    他脫口而出說:“在我出殯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開玩笑地問愛迪生:“您是否同意給科學十年休假?”愛迪生嚴肅地回答說:“科學是一天也不會休息的,在已經(jīng)過去的億萬年間,它每分鐘都在工作,并且還要這樣繼續(xù)工作下去?!钡拇_,愛迪生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他已經(jīng)80多歲了,為了“做出更多的發(fā)明”,仍在勤奮地工作,致力于從本國的.雜草中提取膠乳。
    科學家事跡篇六
    元朝時分,松江一帶種了很多棉花,但老百姓還是缺衣少布,為什么呢?原來這時,人們紡織棉布要先用手把棉籽剝?nèi)?,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手指甲都剝得脫落了,也剝不出多少來。這時,有一位黃道婆,從海南崖山向黎族人民學習了一手很好的紡織本事,她下決心要改革家鄉(xiāng)的紡織技術,使鄉(xiāng)親們生活得更好些。
    黃道婆請來了一位老木匠,依據(jù)崖山人民用兩根瘦長鐵棍轉(zhuǎn)動,軋去棉籽的方法,設計出了木制手搖軋棉車。這種軋棉車,是靠兩人手搖,一人下棉籽,又潔凈又省力,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但有了軋棉車,還是用原來的小竹弓來彈棉花,還是慢呀!黃道婆又去找彈棉花的師傅,商議改革彈棉工具。改革出來,就是今天我們偶然能見到的4尺多長的`木制繩弦大弓。這樣,紡織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老百姓也能穿上各種各樣、五顏六色、漂亮鮮亮的棉布衣服了。
    科學家事跡篇七
    史蒂芬·威廉·科學家霍金(英文名stephenwilliamhawking),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1],當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人稱宇宙之王。曾先后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并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之所以在輪椅上坐了46年,是因為他在21歲時就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癥,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他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shù)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國牛津的科學家霍金剛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聯(lián)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fā)現(xiàn)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fā)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zhì)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fā)現(xiàn)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tǒng)計力學統(tǒng)一在一起。
    科學家事跡篇八
    從小蔡倫就到皇宮里5261去當太監(jiān),擔任職位較低的4102職務——小黃門,后來得到漢和帝1653的信任,被提升為中常侍,參與國家的機密大事。
    他還做過管理宮廷用品的官——尚方令,監(jiān)督工匠為皇室制造寶劍和其他各種器械,因此常常和工匠們接觸。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術和制造精神,給了他很大的影響。
    蔡倫看到當時大家寫字不便利,竹簡和木簡太笨重,絲帛太貴,絲綿紙不行能大量生產(chǎn),而且都存在缺點。于是,他就研討改進造紙的方法。
    蔡倫總結(jié)了前人造紙的經(jīng)驗,帶著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漁網(wǎng)等原料來造紙。他們先把樹皮、麻頭、破布和破漁網(wǎng)等東西剪碎或切斷,放在水里浸漬一段時間,然后搗爛成漿狀物,再經(jīng)過蒸煮,最終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底下曬干,這樣就變成紙了。這種方法造出來的.紙,不僅體輕質(zhì)薄,很合適寫字,受到了人們的歡迎。由他監(jiān)制的紙被人們稱為“蔡侯紙”。
    科學家事跡篇九
    《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是我寒假期間讀的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寫了達爾文、牛頓、愛迪生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讀完之后,覺得他們真是很偉大,很厲害。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看來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墒悄阒肋@些東西對于當時的人們是多么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fā)明者――愛迪生。真不愧是“發(fā)明大王”,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fā)報技術。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鉆研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fā)訊號。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jīng)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fā)報機試制成功了。愛迪生望著自己發(fā)明的機器,欣慰地笑了。雖然愛迪生只讀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很熱愛科學,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每一次實驗,愛迪生都是沒日沒夜的工作,雖然很多次都失敗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經(jīng)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他才獲得了成功。愛迪生在科學技術中最重大的.貢獻是發(fā)明了留聲機和白熾電燈。愛迪生一生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愛迪生為了搞實驗,往往連續(xù)幾天不出實驗室,不睡覺。實在累得不行了,就用書當枕頭在實驗桌上打個盹。有一天,他的朋友開他玩笑說:“怪不得愛迪生懂得那么多得發(fā)明,原來他連睡覺都在吸收書里的營養(yǎng)?!蓖黹g在書房讀3至5小時書,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動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經(jīng)成倍的延長了。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的那天,他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jīng)是135歲的人了。如果不勤奮,愛迪生怎么可能有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過愛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偉大的科學家們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發(fā)明了造福人類的東西。我們現(xiàn)在有非常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非常好的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學好本領,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
    科學家事跡篇十
    我在寒假里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里面講了畢升在幾個月的時刻內(nèi)制造了幾千個“活字”;李時珍翻山越嶺尋訪各地才寫出《本草綱目》;祖沖之廢寢忘食地算:“圓周率”;達爾文走遍全國才發(fā)現(xiàn)“生物進化論”;牛頓發(fā)現(xiàn)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才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愛迪生憑著心靈手巧平均每十五天就發(fā)明一樣東西;居里夫人用了很多礦石才煉出一克“鐳”。
    在書中所講的科學家中,我最喜愛愛迪生。他從小家境貧寒,為了生活他池了報童。有一次他在火車站賣報紙,看見一個小孩在火車軌道上玩,他叫了幾聲,來到那兒時,火車就要壓過來了,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帶著孩子跳出了軌道,這時在火車里走出一個人,伸出一只大手,把愛迪生的小手握了好半晌,原來他就是火車站站長耐肯基,耐肯基還是一位出色的電報報務員。為了報答救子之恩,他答應將電報術傳給愛迪生。之后,愛迪生成了真正的電報報務員,并且在好多電報局工作過。在最后的一個電報局,他發(fā)明了第一樣東西(二重發(fā)報機),然后他又發(fā)明了第二樣東西(留聲機)。
    看了這一個個故事,我才發(fā)現(xiàn):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天才??茖W家們都是在一遍遍地堅持刻苦鉆研、頑強克服困難、發(fā)奮超越自我的過程中磨練出來的。這不正應了愛迪生的那句話嗎?“天才但是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边@句話一向銘記在我心中,它將時刻激勵著我勇往直前,永攀高峰!
    科學家事跡篇十一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早在信史之前,傳說中國人已會放風箏。相傳公元前四世紀,中國著名工匠魯班(即公輸班)做了一只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名將軍包圍了王宮,利用風箏測量宮墻與己方軍隊的距離。風箏可用于送磚上屋或在風箏尾部系上魚鉤釣魚。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由荷蘭人傳到了歐洲。19世紀英國發(fā)明家克雷由風箏產(chǎn)生靈感而發(fā)明滑翔機。德克薩斯州演員科迪“上尉”,曾利用風箏拖動折疊式小艇,橫渡英倫海峽;1901年再接再勵,乘坐雙箱形風箏飛行,使英國陸軍部大感興趣。不久,飛機取代了軍用風箏,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駕駛他的新雙翼飛機時失事遇難。
    1970年,美國太空計劃設計了各種“飛行翼”,使風箏再次成為成年人的玩意兒,例如羅格樂樂折疊飛行翼,本是專為水星號太空船倉安全著陸而設計的.,后來被降落傘取代了;但這種折疊翼,結(jié)果成為今日懸掛式滑翔機的機翼。風箏飛上天空為飛機飛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靈感。
    科學家事跡篇十二
    我崇拜的科學家而是發(fā)明了電燈的愛迪生。
    八歲的時候阿爾就去上小學了,可是他只上三個月的課就退學了,阿爾在上課的時候,媽媽常被叫到學校去跟老師說話,這是因為阿爾常常提出一些老師認為很奇怪的問題,老師認為他是一個低能兒童,于是媽媽就決定自己來教導阿爾,并決心把阿爾教成一位偉大的天才,就這樣阿爾便開始了他的自學課程,阿爾被媽媽教的很好,后來阿爾也得到了允許,可以在地下室里設置一個實驗室,為了不讓別人亂動他的實驗品,阿爾還想出妙計,就是在每一個實驗品的瓶子上貼上毒藥標簽。
    愛迪生從小就喜歡用他那與眾不同的大腦袋思考一連串的問題。他看到鐵匠將鐵在熊熊的烈火中燒紅,然后錘打成各式各樣的工具時,就晃著大腦袋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火是什么東西?火為什么會燃燒?火為什么是紅的?火為什么這么熱?鐵在火中被燒之后為什么會發(fā)紅?鐵紅了為什么就軟了?回到家,小愛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開始了他最初的實驗。他抱來干草,并將其點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愛迪生的第一次實驗就引來了一場火災,將家中的木棚燒掉了。
    看到這里,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為我做事情沒有像愛迪生這樣堅持不懈:每次,我做數(shù)學作業(yè)時碰到了一點點難處,心里就會想:管他呢,這題我回家再做!就這樣,許多難題都是媽媽親手幫我解決的,我根本沒有去做。現(xiàn)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這幾件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學們,你們一定要記住哦!
    在這些科學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她曾獲得過數(shù)次諾貝爾獎,得到很多國家高級學術機構(gòu)頒發(fā)的獎章。她刻苦鉆研,永不滿足,經(jīng)過無數(shù)次試驗,發(fā)現(xiàn)了放射元素鐳。鐳,是她一生中轟動世界的發(fā)現(xiàn)。
    雖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過閱讀這本書,卻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鈾礦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要將礦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jié)晶。她每天穿著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就這樣,她整整奮斗了45個月,1300多天,這是多么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又是名副其實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孩子的母親!
    居里夫人辛勤地開墾了一片未曾開發(fā)的園地,最后終于取得了近代科學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發(fā)現(xiàn)放射性元素鐳。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學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秘密。
    因為她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在女科學家里,她是獨一無二的。她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成就,與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800噸水、100噸化學試劑才發(fā)現(xiàn)了1克鐳,人們都叫她“鐳的母親”。因為居里夫人忙于實驗沒時間看孩子,她都抱著孩子啃著干面包做實驗,她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古語說的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從平時開始,就要要求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認真鉆研,不怕困難。今后我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精神,刻苦學習,勇于實踐,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希望自己長大了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院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祖國的科學事業(yè)奮斗終身!
    俗話說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學的未來,只能屬于勤奮而又謙虛的一代”。
    我一定要認真學習,刻苦鉆研,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愛迪至12歲時開始他艱苦的闖蕩生涯,他作過火車上的報童,學會了發(fā)報技術,到過波士頓、紐約,一直到24歲時才有了自己的工廠和美滿幸福的家庭,愛迪生在1878年時宣布要發(fā)明一種光線柔和、價格便宜的安全電燈。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愛迪生試驗過硼、釕、鉻、碳精以及各種金屬合金,共1600多種材料,歷時13個月,但是都沒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風,說愛迪生這次是“吃進了自己啃不動的東西”。
    一個曾經(jīng)在愛迪生那里工作過的物理學家稱這個試驗是“大海撈針”。但是,愛迪生不怕失敗,堅持試驗,下決心要從大海中撈起針來。功夫不負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時,愛迪生點亮了用碳化棉絲作燈絲的燈泡,他親自觀察和做記錄。
    這一次,燈泡明亮、穩(wěn)定,1小時、2小時、3小時、……燈泡一直亮著。從19日、20日到21日,沒有一個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時,當點燃到第45個鐘頭的時候,愛迪生叫助手把電壓加高一點,燈泡更亮了。又過了幾分鐘,燈絲終于燒斷了。12月21日,紐約先驅(qū)論壇報用整版篇幅詳細報道了燈泡試驗成功的消息。愛迪生獲得了全部專利,人們公認白熾燈是由他發(fā)明的。1879年除夕,愛迪生把60個燈泡點亮了掛在門羅公園里,當時下著大雪,竟有3000多人頂著大雪來參觀。
    愛迪生是一個講究實際的人。他的座右銘是:“我探求人類需要什么,然后我就邁步向前,努力去把它發(fā)明出來?!庇腥苏f,發(fā)明是命運的產(chǎn)物,愛迪生是天才。愛迪生卻感嘆地說:“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當有人問他在發(fā)明燈泡的1萬次失敗期間是怎樣堅持下去的時候,他說,在這個過程中他從未失敗過;相反,他找到了1萬種無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寫下的3400本詳細記錄發(fā)明設想、實驗情況的筆記,就是這段話的有力佐證。愛迪生77歲那年有人問他:“您什么時候退休?”
    他脫口而出說:“在我出殯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開玩笑地問愛迪生:“您是否同意給科學十年休假?”愛迪生嚴肅地回答說:“科學是一天也不會休息的,在已經(jīng)過去的億萬年間,它每分鐘都在工作,并且還要這樣繼續(xù)工作下去。”的確,愛迪生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他已經(jīng)80多歲了,為了“做出更多的發(fā)明”,仍在勤奮地工作,致力于從本國的雜草中提取膠乳。
    《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是我寒假期間讀的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寫了達爾文、牛頓、愛迪生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讀完之后,覺得他們真是很偉大,很厲害。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看來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墒悄阒肋@些東西對于當時的人們是多么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fā)明者——愛迪生。真不愧是“發(fā)明大王”,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fā)報技術。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鉆研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fā)訊號。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jīng)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fā)報機試制成功了。愛迪生望著自己發(fā)明的機器,欣慰地笑了。雖然愛迪生只讀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很熱愛科學,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每一次實驗,愛迪生都是沒日沒夜的工作,雖然很多次都失敗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經(jīng)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他才獲得了成功。愛迪生在科學技術中最重大的貢獻是發(fā)明了留聲機和白熾電燈。愛迪生一生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愛迪生為了搞實驗,往往連續(xù)幾天不出實驗室,不睡覺。實在累得不行了,就用書當枕頭在實驗桌上打個盹。有一天,他的朋友開他玩笑說:“怪不得愛迪生懂得那么多得發(fā)明,原來他連睡覺都在吸收書里的營養(yǎng)?!蓖黹g在書房讀3至5小時書,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動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經(jīng)成倍的延長了。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的那天,他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jīng)是135歲的人了。如果不勤奮,愛迪生怎么可能有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過愛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偉大的科學家們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發(fā)明了造福人類的東西。我們現(xiàn)在有非常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非常好的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學好本領,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
    事跡700字匯總
    科學家事跡篇十三
    蔡倫出生在湖南省耒陽縣的一個貧苦家庭,自小就家境貧寒,全家常常為衣食發(fā)愁。在他十三歲那年皇宮里的人來征選宦官。就這樣,蔡倫被人送入宮中,開始了悲劇性的一生。
    眾所周知,在我國封建社會,宦官是一個特殊階層。宦官在皇室內(nèi)廷效勞,要伺候皇帝、皇后、皇帝的嬪妃以及其他皇室成員的飲食起居。要進內(nèi)廷,必須受宮刑。因此宦官雖接近皇室,生活優(yōu)越,并且其中不乏握有大權(quán)的人,卻仍為世人所不齒,稱宦官為“宦豎〞。蔡倫雖沒有留下描繪自己痛苦心態(tài)的`文字,但從?后漢書·蔡倫傳?我們可以隱約揣摩到他的內(nèi)心同樣很痛苦。
    伴君如伴虎,作為封建帝王的近侍,蔡倫處于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斗爭的政治漩渦中心。他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這注定了他仕途的悲劇。
    永元元年,蔡倫被提升為“中常侍〞,這是漢朝宦官中的高級職務,負責傳達皇帝詔令及管理文書,很有權(quán)力。此時蔡倫已是參與軍國大事決策的人物了。
    蔡倫很有才華學識,做事認真嚴謹而且可靠,指陳政事得失卻很耿直,因此屢次惹得皇帝生氣。
    在東漢時期,宦官政治活動的特點是它和外戚的斗爭。這是其他皇朝所沒有的,是東漢歷史的具體條件所決定的。蔡倫生活的年代,正是東漢王朝宦官與外戚第一、二次較量的時候。處在他的位置,要想生活下去并不容易,在宮廷斗爭的漩渦中想要潔身自好更是不太可能的,最后蔡倫以自殺來結(jié)束自己悲劇性的一生。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他的悲劇可以說是必然的。后人為此惋惜不已。
    身在宮廷,使蔡倫得以了解漢帝國在科學、文化、對外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對這些成就的了解,更使他深感必須沖破書寫的困境。因此,蔡倫從民間了制作雛形紙的零散經(jīng)驗,加上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一整套系統(tǒng)的、具有重大生產(chǎn)和實用價值的造紙技術,為紙的推廣使用奠定了根底。蔡倫利用自己的地位,借助漢王朝中央集權(quán)的力量,使紙張得以在全國推廣。就這樣,蔡倫終于以自己的才智,為沖破書寫的困境作出了非凡的奉獻。
    我的夢,中國夢,讓我們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吧!
    科學家事跡篇十四
    科學要求一切人心甘情愿地獻出一切,以便領受冷靜的知識的沉甸甸的十字勛章這個獎賞??茖W家的事跡能夠讓我們得到許多的收獲,你有了解過科學家的事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人民科學家程開甲事跡,希望你喜歡。
    我崇拜的科學家而是發(fā)明了電燈的愛迪生。
    八歲的時候阿爾就去上小學了,可是他只上三個月的課就退學了,阿爾在上課的時候,媽媽常被叫到學校去跟老師說話,這是因為阿爾常常提出一些老師認為很奇怪的問題,老師認為他是一個低能兒童,于是媽媽就決定自己來教導阿爾,并決心把阿爾教成一位偉大的天才,就這樣阿爾便開始了他的自學課程,阿爾被媽媽教的很好,后來阿爾也得到了允許,可以在地下室里設置一個實驗室,為了不讓別人亂動他的實驗品,阿爾還想出妙計,就是在每一個實驗品的瓶子上貼上毒藥標簽。
    愛迪生從小就喜歡用他那與眾不同的大腦袋思考一連串的問題。他看到鐵匠將鐵在熊熊的烈火中燒紅,然后錘打成各式各樣的工具時,就晃著大腦袋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火是什么東西?火為什么會燃燒?火為什么是紅的?火為什么這么熱?鐵在火中被燒之后為什么會發(fā)紅?鐵紅了為什么就軟了?回到家,小愛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開始了他最初的實驗。他抱來干草,并將其點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愛迪生的第一次實驗就引來了一場火災,將家中的木棚燒掉了。
    看到這里,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為我做事情沒有像愛迪生這樣堅持不懈:每次,我做數(shù)學作業(yè)時碰到了一點點難處,心里就會想:管他呢,這題我回家再做!就這樣,許多難題都是媽媽親手幫我解決的,我根本沒有去做?,F(xiàn)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這幾件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學們,你們一定要記住哦!
    在這些科學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她曾獲得過數(shù)次諾貝爾獎,得到很多國家高級學術機構(gòu)頒發(fā)的獎章。她刻苦鉆研,永不滿足,經(jīng)過無數(shù)次試驗,發(fā)現(xiàn)了放射元素鐳。鐳,是她一生中轟動世界的發(fā)現(xiàn)。
    雖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過閱讀這本書,卻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鈾礦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要將礦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jié)晶。她每天穿著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就這樣,她整整奮斗了45個月,1250多天,這是多么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又是名副其實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孩子的母親!
    居里夫人辛勤地開墾了一片未曾開發(fā)的園地,最后終于取得了近代科學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發(fā)現(xiàn)放射性元素鐳。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學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秘密。
    因為她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在女科學家里,她是獨一無二的。她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成就,與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700噸水、100噸化學試劑才發(fā)現(xiàn)了1克鐳,人們都叫她“鐳的母親”。因為居里夫人忙于實驗沒時間看孩子,她都抱著孩子啃著干面包做實驗,她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古語說的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從平時開始,就要要求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認真鉆研,不怕困難。今后我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精神,刻苦學習,勇于實踐,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希望自己長大了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院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祖國的科學事業(yè)奮斗終身!
    俗話說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學的未來,只能屬于勤奮而又謙虛的一代”。
    我一定要認真學習,刻苦鉆研,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愛迪至12歲時開始他艱苦的闖蕩生涯,他作過火車上的報童,學會了發(fā)報技術,到過波士頓、紐約,一直到24歲時才有了自己的工廠和美滿幸福的家庭,愛迪生在1878年時宣布要發(fā)明一種光線柔和、價格便宜的安全電燈。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愛迪生試驗過硼、釕、鉻、碳精以及各種金屬合金,共1500多種材料,歷時13個月,但是都沒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風,說愛迪生這次是“吃進了自己啃不動的東西”。
    一個曾經(jīng)在愛迪生那里工作過的物理學家稱這個試驗是“大海撈針”。但是,愛迪生不怕失敗,堅持試驗,下決心要從大海中撈起針來。功夫不負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時,愛迪生點亮了用碳化棉絲作燈絲的燈泡,他親自觀察和做記錄。
    這一次,燈泡明亮、穩(wěn)定,1小時、2小時、3小時、……燈泡一直亮著。從19日、20日到21日,沒有一個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時,當點燃到第45個鐘頭的時候,愛迪生叫助手把電壓加高一點,燈泡更亮了。又過了幾分鐘,燈絲終于燒斷了。12月21日,紐約先驅(qū)論壇報用整版篇幅詳細報道了燈泡試驗成功的消息。愛迪生獲得了全部專利,人們公認白熾燈是由他發(fā)明的。1879年除夕,愛迪生把60個燈泡點亮了掛在門羅公園里,當時下著大雪,竟有2500多人頂著大雪來參觀。
    愛迪生是一個講究實際的人。他的座右銘是:“我探求人類需要什么,然后我就邁步向前,努力去把它發(fā)明出來?!庇腥苏f,發(fā)明是命運的產(chǎn)物,愛迪生是天才。愛迪生卻感嘆地說:“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當有人問他在發(fā)明燈泡的1萬次失敗期間是怎樣堅持下去的時候,他說,在這個過程中他從未失敗過;相反,他找到了1萬種無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寫下的3350本詳細記錄發(fā)明設想、實驗情況的筆記,就是這段話的有力佐證。愛迪生77歲那年有人問他:“您什么時候退休?”
    他脫口而出說:“在我出殯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開玩笑地問愛迪生:“您是否同意給科學十年休假?”愛迪生嚴肅地回答說:“科學是一天也不會休息的,在已經(jīng)過去的億萬年間,它每分鐘都在工作,并且還要這樣繼續(xù)工作下去?!钡拇_,愛迪生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他已經(jīng)80多歲了,為了“做出更多的發(fā)明”,仍在勤奮地工作,致力于從本國的雜草中提取膠乳。
    《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是我寒假期間讀的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寫了達爾文、牛頓、愛迪生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讀完之后,覺得他們真是很偉大,很厲害。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看來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墒悄阒肋@些東西對于當時的人們是多么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fā)明者——愛迪生。真不愧是“發(fā)明大王”,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fā)報技術。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鉆研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fā)訊號。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jīng)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fā)報機試制成功了。愛迪生望著自己發(fā)明的機器,欣慰地笑了。雖然愛迪生只讀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很熱愛科學,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每一次實驗,愛迪生都是沒日沒夜的工作,雖然很多次都失敗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經(jīng)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他才獲得了成功。愛迪生在科學技術中最重大的貢獻是發(fā)明了留聲機和白熾電燈。愛迪生一生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愛迪生為了搞實驗,往往連續(xù)幾天不出實驗室,不睡覺。實在累得不行了,就用書當枕頭在實驗桌上打個盹。有一天,他的朋友開他玩笑說:“怪不得愛迪生懂得那么多得發(fā)明,原來他連睡覺都在吸收書里的營養(yǎng)?!蓖黹g在書房讀3至5小時書,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動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經(jīng)成倍的延長了。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的那天,他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jīng)是135歲的人了。如果不勤奮,愛迪生怎么可能有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過愛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偉大的科學家們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發(fā)明了造福人類的東西。我們現(xiàn)在有非常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非常好的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學好本領,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