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三教案(熱門17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要注重教材的分析與解讀,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編寫教案時要注意體現(xiàn)教學的多樣性和差異化,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夠對您的教學工作有所啟發(fā)。
    動手三教案篇一
    (1)學生的思維空間是比較大的,就是需要我們老師去引導、開發(fā)。如本課中,我讓學生猜想:在裝有水的杯子里放入蘋果,會有什么變化?學生的回答有:水漫出來;水漸漸升高;水滿起來了……這說明學生是有一定的生活體驗的,我們教學就是要經(jīng)常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幫助理解課文。再如當我出示科學家的問題后,又說“如果當時你在場,聽了這個問題,會怎么想呢?”其中有個學生的思維很獨特,他說,這條金魚可能是塑料的。這個答案我也沒有想到,也肯定不符合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但我認為孩子的獨特思維應該大加鼓勵,所以我說:“你真是個會動腦的孩子,想得就是跟別人不一樣。這個答案老師都沒有想到。”孩子經(jīng)歷了這樣的學習體驗后肯定會去更多地動腦筋,想別人沒有想過的東西,甚至是別人不敢想的東西。
    (2)板書的合理設計,作用很大。本課的板書設計,一方面把所有的生字新詞通過老師認真的書寫反映在黑板上,給學生一個書寫的示范,并可以長久進入學生的視網(wǎng)膜,另一方面將這些詞語與人物的關系聯(lián)系在一起,便于學生利用它概括語言,復述故事,鞏固詞語的運用,一舉多得。
    動手三教案篇二
    1、通過本課學習,讓同學認識10個生字,會正確書寫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讀好課文,并會根據(jù)課文情境想像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后可能會說些什么。
    3、使同學初步懂得“不能迷信他人說的話,凡事都應該自身動腦筋考慮或實踐一下,科學發(fā)現(xiàn)就是從我們身邊開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動手三教案篇三
    1、同學的思維空間是比較大的,就是需要我們老師去引導、開發(fā)。如本課中,我讓同學猜測:在裝有水的杯子里放入蘋果,會有什么變化?同學的回答有:水漫出來;水漸漸升高;水滿起來了……這說明同學是有一定的生活體驗的,我們教學就是要經(jīng)常喚起同學的生活體驗,協(xié)助理解課文。再如當我出示科學家的問題后,又說“假如當時你在場,聽了這個問題,會怎么想呢?”其中有個同學的思維很獨特,他說,這條金魚可能是塑料的。這個答案我也沒有想到,也肯定不符合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但我認為小朋友的獨特思維應該大加鼓勵,所以我說:“你真是個會動腦的小朋友,想得就是跟他人不一樣。這個答案老師都沒有想到?!毙∨笥呀?jīng)歷了這樣的學習體驗后肯定會去更多地動腦筋,想他人沒有想過的東西,甚至是他人不敢想的東西。
    2、板書的合理設計,作用很大。本課的板書設計,一方面把所有的生字新詞通過老師認真的書寫反映在黑板上,給同學一個書寫的示范,并可以持久進入同學的視網(wǎng)膜,另一方面將這些詞語與人物的關系聯(lián)系在一起,便于同學利用它概括語言,復述故事,鞏固詞語的運用,一舉多得。
    動手三教案篇四
    2、這樣吧,請大家分成兩個小組,互相幫助讀,先把課文讀正確,再把課文讀得有感情。最后,你們就可以分角色朗讀。現(xiàn)在開始吧。
    3、大家學得非常認真,可以展示你們的學習成果了嗎?
    4、誰愿意當朗志萬?誰愿意當伊琳娜?誰當“一個小朋友”和“另一個小朋友”?可不要小瞧這兩個角色,過一會兒有很難的問題等著你回答!誰當媽媽?剩下的一個小朋友讀敘述的部分。
    6、好的,請繼續(xù)朗讀。
    8、(全文讀完后)伊琳娜笑完會說什么呢?不忙說,這次,老師想請大家先想想,再寫下來,然后讀給大家聽。開始寫吧!
    9、誰愿意和大家交流自己寫的話?
    1、(齊)能!
    2、分小組合作學習。
    3、(齊)可以了。
    4、分角色朗讀課文。
    5、不對。因為我們對大科學家朗志萬沒有一點懷疑。
    6、朗讀課文。
    7、“媽媽”回答。
    8、寫話。
    9、朗讀自己寫的話。
    動手三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會做的事情。
    2、養(yǎng)成主動積極的態(tài)度。
    3、建立自信心。
    活動準備:
    1、【生活調色盤】我會自己動手做(《只要我長大》第18~~19頁)。
    2、幼兒的各種衣物,如有拉鏈、扣子的上衣,干凈的系鞋帶戒子鞋子等。
    活動過程:
    (一)閱讀幼兒用書,引起幼兒的共鳴。
    1、介紹《只要我長大》第18~~19頁的內容。
    2、引起幼兒的共鳴:“書上的小朋友好厲害!已經(jīng)會自己照顧自己了,不像嬰兒一樣需要大人幫他做很多事。”
    (二)引導幼兒討論。
    1、教師裝出很懷疑的表情問幼兒:“現(xiàn)在你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剛剛書上介紹的這些事情你們會做嗎?”
    2、在請幼兒想一想,除了這些事,還會做哪些事來照顧自己(如自己穿襪子、自己穿衣服等)。
    3、征求自愿的幼兒,輪流上前表演這些事情給大家看看。
    4、配合幼兒的示范表演,教師隨機說明這些事情的注意事項、或是依據(jù)幼兒不會的地方加以指導。
    5、給予示范的幼兒以鼓勵。
    (三)分組進行操作練習。
    1、穿衣組:運用教師事先準備的衣服讓幼兒練習拉拉鏈、扣各式扣子等。
    2、鞋帶組:運用事先準備好的干凈鞋子供幼兒練習。
    3、折衣組:教師示范做法后,讓幼兒練習折衣服。課后反思;。
    1、能說出兩樣自己會做的事情。
    2、能有主動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3、對自己有信心。
    動手三教案篇六
    第一課時。
    格致中學小學部陳維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折紙、剪紙、拼圖等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能對簡單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窘虒W關鍵】。
    通過折紙、剪紙、拼圖等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教學準備】。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們,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課件出示)今天萬老師就帶著你們坐火車去圖形王國里玩一玩,來認識一下咱們的列車長吧,它是――多拉a夢(課件出示:多拉a夢)。
    二、新授。
    第一站:變形屋(課件出示)。
    師: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到了奇妙的圖形王國,我們一起來看看變形屋里有哪些趣味題吧,請看大屏幕,題目是:請你把一張正方形的紙折成一樣的兩部分,怎樣折?說一說折完以后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開始吧?。▽W生折紙,師巡視)。
    師:正方形折完以后變成了什么圖形?有不一樣的嗎?生1:它變成了兩個一樣大的三角形。生2:它變成了兩個長方形。
    師:同樣是正方形有的小朋友把它變成了三角形,有的把它變成了長方形,你們的手真巧?。ㄙN字)誰能說說這是什么原因嗎?你是怎樣折的?是這樣折的小朋友舉手。
    生1:我是斜著折的。
    生2:我是對折的。(用手比劃)。
    師:原來是大家折的方法不一樣,現(xiàn)在請你們沿著這條折痕把正方形用剪刀剪開,再拿剪下的圖形比一比,是不是一樣的兩部分。(學生剪紙,師巡視。)。
    師:誰來說說結果如何?是兩個一樣的什么圖形?你是怎么比的?請你到前面來比給大家看一看。(學生示范)。
    生:我剪下的是兩個一樣的三角形。
    (學生匯報,師板書:1折,2剪,3比。)。
    師:你們說得真好,多拉a夢都在表揚你們呢,聽?。ㄕn件聲音)小朋友們動手折一折吧。(學生折紙,師巡視。)。
    師:折完以后的長方形、三角形、圓都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生1:我把長方形相對的兩個角對折后變成了兩個三角形。生2:三角形豎著折可以變成兩個更小的三角形。
    師:你們真能干,現(xiàn)在請大家沿著每個圖形的折痕將它們全部剪開,再比一比剪下的兩個圖形是一樣的嗎?(學生剪紙,師巡視。)。
    師:把剪下的圖形比較后,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是怎么比的?誰還有補充?(學生匯報)。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第二站:拼圖宮。
    師:在變形屋這一站大家玩得開心嗎?咱們動手剪出的這些圖形能做點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動手做”(揭示課題)帶著這個問題繼續(xù)我們的旅行吧。(課件出示)。
    師:咱們到拼圖宮里看看有什么?哇,這里有許多美麗的圖案,這些圖案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生:都是用圖形拼的。
    師:哦,原來咱們剪出的這些圖形只要巧妙的組合在一起,就能拼出美麗的圖案。這里每個圖案像什么?分別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請4--5位學生說)。
    三、鞏固提高,發(fā)展思維第三站:設計院。
    師:想不想動手設計一些自己喜歡的圖案?那就趕緊去下一站吧。(課件)。
    師:這里可是圖形王國的國王專門為大家準備的,他想在咱們班挑選一些小小設計師,而且還準備了精美的禮物。請你們猜一猜它會是什么呢?大家先閉上眼睛,我喊一、二、三你們再睜開眼睛看。不能偷看哦!(課件出示:王冠圖)生1:它像狐貍的耳朵。生2:像古時候國王的帽子。
    師:小朋友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這是國王做的一頂王冠,它是由哪幾種圖形組成的?好,現(xiàn)在請你們用桌上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要求是:動腦想,動手拼,還要動嘴說一說你是用什么圖形拼的?開始!(學生拼圖,師巡視,放輕音樂)。
    師:已經(jīng)拼好了圖案的小朋友可以把圖案貼在老師為大家準備的白紙上。(學生貼圖,師指導,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師:貼好了的圖案的小朋友可以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換欣賞一下,等下推薦一幅最好的圖案上臺來展示。(學生交流,師巡視)。
    師:好,請每個小組推薦一幅圖案代表你們小組到前面來展示一下。(上來的孩子站一排,先不給大家看,放在身后,依次投影展示)部分學生作品展示:
    小汽車船。
    坦克。
    上。(師發(fā)磁鐵,學生貼圖,全部展示完后,師整理)。
    師:你們用聰明的小腦袋設計出了這么多美麗的圖案,真了不起!火車要開啦,大家快上車吧。(課件出示)。
    師:圖形除了可以拼出圖案,還可以折出一些物體,你們會用紙折什么?生1:我會用紙疊青蛙。生2:我會疊飛機。
    生3:我也會疊飛機,我還會疊紙鶴。
    師:好,接下來你想折什么就折什么,折完后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折的方法。(學生折疊、交流疊法。請部分學生拿著作品到講臺上展示,并說說是怎么折的。)。
    師:折了飛機的小朋友請你們都上臺來,希望這只飛機能帶著你們飛過知識的海洋,飛向奇妙的數(shù)學世界,小朋友們,帶著你的理想和愿望,飛吧!
    四、全課小結,暢談感受。
    師: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學到了什么生1:我發(fā)現(xiàn)任何形狀都有用處。生2:我學會了拼美麗的圖畫。
    生3: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學會了疊飛機。
    師:小朋友們都有一雙欣賞美的眼睛,有一雙創(chuàng)造美的小手,愿你們勤奮學習,茁壯成長!
    動手三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和設計圖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2、過程與方法: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欣賞圖形美。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難點。
    拼出有趣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說話導入。
    笑笑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孩子,是一個優(yōu)秀的設計師。今天她為自己辦了一個圖案展覽,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嵨锿队帮@示第38頁圖案)。
    二、教學平臺。
    (1)師:請同學們充分說一說,每一幅圖像什么?
    (2)先自己獨立觀察,再在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傾聽別人的意見,可加以評價。(通過欣賞圖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4)師:每一幅圖由哪些圖形組成?(進一步認識圖形,培養(yǎng)觀察力。)。
    (5)數(shù)學萬花筒:欣賞編織圖案。(培養(yǎng)欣賞能力。)。
    三、練一練1、39第1題。
    試著按照書中的方式折出飛機的樣式。
    2、p39第2題。
    (1)根據(jù)書中93頁的附頁剪一剪,拼一拼。
    (2)除書中的樣式還能拼出其他圖案嗎?(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四、作業(yè)。
    笑笑設計的圖案多美麗?。∽屛覀円瞾懋攤€小小設計師,每人都設計一個特別又漂亮的圖案吧。
    五、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同學們學到了什么?
    動手三教案篇八
    “動手做”(hands----on)科學教育起源于美國。法國在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薩帕克的建議之下,于1995年由國民教育部和法國科學院啟動了“l(fā)amainalapate(其含義是“動手和面團吧”,簡稱lamap)”科學教育改革項目。實驗表明,學生在科學知識、母語表達能力和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上都有明顯提高。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間接經(jīng)驗的傳授、輕親身體驗的獲得。提高兒童和全體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水平將直接關系到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科學教育改革勢在必行。面臨21世紀的挑戰(zhàn),我國的教育界、科技界正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心和勇于開拓、實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發(fā)展教育、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道路。經(jīng)過多年準備,我國教育部和科學技術協(xié)會共同倡導、發(fā)起和推動的“做中學”(learningbydoing)科學教育改革實驗。它是促進我國幼兒園、小學科學教育發(fā)展,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的一項重大教育改革計劃。
    “做中學”課程著眼于未來全民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關注科學教育的平等機遇和基礎性,以面向全體兒童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首要原則。我國啟動“做中學”項目,不僅基于我們已有的經(jīng)驗和借鑒國外的先進成果,更在于力圖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克服我國科學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或弊端?!白鲋袑W”是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突破點、重要的基礎建設?!白鲋袑W”科學教育就是讓所有學前和小學階段的兒童有機會親歷探究自然界奧秘的過程,使他們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科學探究的能力,從小培養(yǎng)科學素質。
    我校于2005年組建了“做中學”科學教育課題組。學校在有關方面的積極參與下認真開展工作,明確相關方面的任務與職責,確保項目的領導與組織力量;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制定教師培訓計劃,建立穩(wěn)定的師資培訓隊伍和實驗教師隊伍;在進行項目實驗的基礎上,不斷充實研究隊伍,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及時積累,總結項目研究的經(jīng)驗與成果。
    我們學校一直注重學生研究性學習,課改以來,學校進行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校本教研活動,在此基礎上大膽實踐,自主創(chuàng)新,走出了一條“自主教育”的素質教育新路。
    一、校本教研與課題的緊密結合,使得“做中學”生根、成長。在我校扎扎實實進行校本教研的同時,“做中學”課題組成立了。尤其是它與學校的教研專題結合的尤為緊密。它給我們的探索之路增添了理論依據(jù),讓我們的教研之路變得更為寬廣。在“做中學”宗旨的引領下,我們的課堂模式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以課題為出發(fā)點和生長點,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實踐路上我們在播種。
    1、轉變教師觀念。我們用課題引領實驗,用課題轉變教師觀念?!白鲋袑W”課程理念是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在活動中進行學習。所以,教師領會它的教學精神是最為重要的。否則按照以往“填鴨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勢必不能貫徹“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其他的更無從談起。我們學校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此指引下,改變教學觀念,一切從孩子發(fā)展角度出發(fā),俯下身子和孩子交朋友,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同時聯(lián)系實際進行教學,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備課中,我們就強調了這點,除了將重點和難點突出以外,還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一定的情境,聯(lián)系實際進行備課和教學。如在教學《我和空氣做游戲》這一課時,除了讓學生認識到“空氣無處不在”,還要求學生歸納如何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并親手做一做。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更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建立了聯(lián)系。
    布,目的是拓寬學生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要求他們自己設計實驗報告,制作科學小報等等。從各方面入手,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平時點滴中積累。我們注重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只有在不斷實踐中學生才能不斷成長。這其中主要培養(yǎng)了他們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訓練能力。例如在講授植物專題的時候,孩子自己準備植物的各種葉子,自己觀察他們的特點,加以歸納。學生的觀察能力在一步步提高。幾次活動之后,孩子們的觀察效果就完全不同了。不僅學會了有意觀察,而且還很喜歡這樣的活動。對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感到很高興,愿意與其他小朋友分享成功的喜悅。緊接著,我們繼續(xù)沿用這樣的好辦法加以延伸,即要求每個孩子都準備一本科學記錄本,把每節(jié)課實踐的內容畫下來。這樣和零散的紙張記錄相比,更加具有系統(tǒng)性。記錄本的名稱由孩子自主命名,封面由孩子自己設計。同時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要求每次進行練習時都要畫出相應的標記,標記主要是五官的圖樣,這樣做是為了提醒孩子明確練習的方式,而且每節(jié)課都會進行強調,同時也是思維顯性化的過程。這樣做更進一步地提高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孩子們在學習中也確實有所收獲。孩子們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也促進了他們的想象和聯(lián)想。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后,孩子們的觀察比較和總結歸納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我還驚喜的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探索路上我們的收獲。
    我校在2005——2006這兩年的“做中學”科學教育研究教學實踐活動中,主管領導及課題組的教師們從最初的領悟精神、模仿學習到自行開發(fā)、設計、操作有本校特色的教案,在一步步腳踏實地地鉆研、分析、反思中,通過查找資料、交流切磋、請教相關領域的權威者等途徑逐步向走在實驗前沿的東部省市學??繑n。在此期間,我校課題研究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在現(xiàn)場觀摩研討活動中李軍老師所執(zhí)教的《植物的寶寶》、張乃利老師所執(zhí)教的《空氣的存在》受到了專家的好評。張乃利老師在所執(zhí)教的《空氣的存在》一課的基礎上研發(fā)出《我和空氣做游戲》(空氣占據(jù)空間)的案例,得到專家的肯定。
    在蓮湖區(qū)四所參與“做中學”科學教育研究項目學校之間開展的教學交流活動中張乃利、吳淑霞兩位教師進行做課,專家及各位聽課教師給予了高度贊揚。
    張乃利的《小營養(yǎng)師》、吳淑霞的《植物的葉》的教學設計在陜西省教學設計比賽中分獲一等獎、二等獎。
    在原有科學實驗班的基礎上,我們擴大了實驗面,增設了實驗班級。在每學期的家長開放日活動中開設了“做中學”實驗觀摩課,幫助家長及時了解有關的信息、動態(tài),選擇一些融科學性、趣味性、適合家庭中進行的科學小實驗,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體驗探索的樂趣,受到家長好評,許多家長在與孩子共同的游戲中也逐步意識到主動探索的重要性。
    回想這幾年的教研之路,我們已經(jīng)看到曙光。學生對于實踐探索的興趣更加濃厚,實踐能力也在加強,老師的教學思路在更新。這些均得益于“做中學”,相信我們會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動手三教案篇九
    1、不怕困難,樂意嘗試手工制作。
    2、初步掌握撕紙的方法。
    3、能按步驟進行制作,發(fā)展手眼協(xié)調能力。
    大象手工折紙、漿糊和棉簽、大象的手工作品。
    一、感知欣賞。
    ——教師出示大象的圖片,請幼兒說說大象的特點。
    ——教師拿出大象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是什么動物,它有什么特點?
    ——教師拿出手工做品大象請幼兒欣賞,請幼兒說說這只大象是用什么做成的?怎么做的?
    二、手工制作。
    1、教師示范制作大象,重點學習撕的方法:兩手拇指和食指學小雞嘴巴,捏住撕位置,一只手往前,另一只手往后輕輕用力。同時提示注意折的方向、粘貼的位置,還有漿糊不能涂太多。
    2、教師將手工材料發(fā)放給幼兒,幼兒自由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將大象撕下來,沿著背部的虛線往后折,再沿虛線把肚子折好,在白色框內涂漿糊,再和肚子的另一邊粘在一起。
    ——將耳朵撕下來折好。
    ——在耳朵的'粘貼處涂漿糊,貼在大象頭上,大象就完成了。
    三、作品分享。
    ——請教師給幼兒的作品寫上名字,然后把大象擺在桌面上大家相互欣賞。
    ——請幼兒談一談制作過程的快樂。
    活動應變。
    可以提供一些紙片讓幼兒學習撕紙,掌握撕紙方法后再撕大象。
    區(qū)角活動。
    美工區(qū):放入折紙類的其他手工,供幼兒制作。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將制作好的大象做成吊飾,裝飾班級的環(huán)境。
    家園同步。
    家長在家可以多和幼兒玩折紙飛機之類的手工游戲,鍛煉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和手部肌肉的發(fā)展。
    隨機教育。
    活動過渡環(huán)節(jié)可以和幼兒玩玩手指游戲,提高幼兒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
    動手三教案篇十
    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創(chuàng)設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樂于實踐的興趣。
    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魚缸、金魚。
    一課時
    一、初讀設疑,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動手做做看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他提的問題,并讀一讀。
    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畫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學生學完以后)誰來讀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生1:是因為魚的重量很輕,它浮起來,水就溢出來了。
    生2:是因為杯子很小。所以水會溢出來。
    生3:是因為魚占據(jù)了杯子的空間,所以水溢出來了。
    生4:要知道答案,就應該做做實驗!
    ……
    【評析:給學生充分說話的空間,
    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BR>    二、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果。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結果是——
    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并讀給大家聽?
    (師表揚他們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師:他們的體會各不相同,也讀出了自己心中的獨特感受,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師:課文中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呢?請同學們找到兩個小朋友說的話,同桌分角色練習讀一讀。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練習朗讀。
    師:請一組同桌分角色朗讀兩個小朋友的話。
    生:一組同桌起來朗讀。
    【評析:師讓其他同學評讀,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生生互動,共同提高?!?BR>    師引導:想也不想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詞來代替?
    (師相機指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這種感覺)
    生:分男女生讀這兩句話。
    生:齊讀這兩句話。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愿意嗎?
    (師導讀,生接讀)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天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這是為什么呢?”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的說——
    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BR>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于是回去問媽媽,媽媽鼓勵她說——
    生:“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做了實驗,覺得朗志萬說的不對,她找到朗志萬,大聲質問他說——
    生:“你為什么要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
    生:“我不是……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BR>    【評析:教師毫不吝惜地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
    四、質疑過渡,深化認識
    師:現(xiàn)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边@句話嗎?(師板書)
    五、靜思名言,深化認識
    師:在本節(jié)課將結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一句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名言:“實踐出真知。”(師出示名言)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讓它指引你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生:齊讀名言,背誦名言。
    動手三教案篇十一
    生1:朗志萬,伊琳娜。
    生2:朗志萬,伊琳娜。
    師:男(女)生讀。
    (男女生分別讀)。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和他們有關。(邊說邊板書課題)大家一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他們究竟有什么故事呢?大家趕緊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師: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標上自然段,把課文讀通、字音讀準。
    (生自由讀課文)。
    師:(出示寫了生字詞的小黑板)誰來當小老師帶大家讀?
    (請2-3名同學上臺帶讀)。
    師:對于這些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我知道把“哄”的口字旁換成“氵”,就是洪國華的“洪”。
    生2:我提醒大家,“鱗”是前鼻音,不要讀成后鼻音啦!
    ……。
    師:把拼音去掉,還能很快地讀出生字嬰幼兒?
    (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師:小火車開得又好又快!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教學反思:生字的出現(xiàn)應視具體課文而有所不同,本課生字不是很多,可以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出現(xiàn)生字,讓同學在具體語境中同學字。這樣課堂效果會更好。)。
    生:課文有7個自然段。
    師:分別請7個小朋友來讀一讀。其他小朋友邊聽邊考慮: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生讀完后)。
    師:聽了之后,你最欣賞誰的朗讀?
    生1:我覺得張卓然朗讀得好,字音很準,也很有感情。
    生2:我覺得李怡軒讀得很通順。
    生3:郭梓峰讀錯了一個字。
    (教學反思: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請同學讀課文時可以在一小組開火車讀,不必指名讀。同是注意評讀的指向性:字音是否準、語句是否通順。)。
    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那課文講了件什么事?誰能簡單地說一說?
    生:課文講了科學家朗志萬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問題,其他小朋友都沒做,只有伊琳娜動手做了做,發(fā)現(xiàn)科學家說錯了。
    師:你概括得真好!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師:科學家朗志萬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什么問題?找到書上的句子讀一讀?(請2-3讀)。
    (教學反思:朗志萬提的問題同學找到讀一遍即可此處不需做朗讀指導。)。
    師:對于這個問題,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生1: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
    生2:還有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同學開始只找到了這兩個)。
    師:文中就是兩個小朋友嗎?
    生3:不是,還有伊琳娜。她覺得他們都沒說對,回家問媽媽,媽媽讓她動手做做,然后她就做了,發(fā)現(xiàn)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師:我們先來看看前兩個小朋友說的。(生找到第2、3自然段)哪個小朋友來讀讀他們說的話?(請2生讀)。
    師:他們在說這話的時候是怎么想的呢?
    生1:他們想一定是金魚把水喝到肚子里去了。
    生2:他們想金魚身上有鱗,水不會漫出來。
    (同學回答與預設不符)。
    師:給他們提問的是誰?
    生:科學家朗志萬。
    師:一般科學家說的話,人們會懷疑嗎?
    生:不會。
    師:這兩個小朋友也認為科學家的`話是_____(生補充:對的)。
    師:那他們會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說這些話?
    生1:覺得他說的就是對的。
    生2:很肯定的。
    師:誰能用肯定的語氣來讀讀這兩個小朋友說的話?
    (請2-3生讀、分角色讀)。
    (教學反思:低年級的朗讀指導,應引導同學從文本中、關鍵詞句中獲得感悟,這樣的朗讀指導才干讓同學具體可感。而不需去挖掘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深層的東西。)。
    師:聽了這兩個小朋友的話,你想說什么?
    生1:我覺得魚身上的鱗和水會不會漫出來好像沒有關系吧。
    生2:我也覺得他們沒說對,可也說不出為什么。
    生:第4、5自然段。
    師:誰來讀一讀?
    (請1生讀)。
    師:當伊琳娜把自身的疑問告訴媽媽時,媽媽怎么說的?
    生:不能光想,你要動手做做看。(師順勢出示媽媽說的話)。
    師:話中的“光”字,你能換成另一個字嗎?
    生:只。
    師:說完整。
    師: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
    (有幾個同學搖了搖頭)。
    動手三教案篇十二
    1、 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3、 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1、 識字寫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杯子,金魚。
    1、談話:小朋友們,當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你們是怎么做的?(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老師隨機評價。)
    2、今天,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伊琳娜”,生讀)。伊琳娜遇到疑問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呢?(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生齊讀課題。
    1、輕聲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大意。
    2、自主識字。借助拼音識字,選擇恰當?shù)姆椒ㄓ涀?,把記不住的字標出來?BR>    3、合作識字。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已經(jīng)記住的生字。
    討論:不好記的生字怎樣記?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詞,指名教讀,齊讀。
    開火車讀生字,糾正字音。
    還有哪些字記不???
    引導:
    學生再次觀察難記的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抽讀生詞,檢查識記生字的情況。
    小結:只要仔細觀察,再難的字都能找出記的好方法來。以后小朋友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游戲來記生字。
    5、指名分段讀課文。認真聽,注意別人有什么優(yōu)點值得學習,有什么不足需要提醒。
    1、默讀課文,用“ ”勾出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2、指名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小黑板或課件出示這段話,指導讀出問話的語氣。
    3、討論:你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
    和身邊的伙伴交流。在全班發(fā)表意見。
    1、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 出示“我會寫”中的生字,口頭擴詞。
    3、 指導生字書寫?!拔医棠銓憽?BR>    你認為哪些生字難寫?
    對于同學提出的難寫的字,你怎樣教大家寫好?(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在互教生字書寫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規(guī)律)
    4、書寫生字,互評互改。
    大家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文中的幾個小朋友是怎么想的,誰的答案對呢?我們下節(jié)課接著討論。
    1、 出示生詞,指名認讀。
    2、 回憶課文內容: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什么問題?
    指名答后,出示這段文字,齊讀。
    過渡:上節(jié)課同學們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們就去看看這幾位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1、 分組學習,提示步驟:
    組內成員分段讀課文,了解文中小朋友的看法。
    說說他們的意見,分角色朗讀。
    你同意誰的意見,說說你的理由。
    2、 交流意見,朗讀體會。
    重點引導:
    做實驗驗證伊琳娜的話。
    朗讀第六自然段伊琳娜的話,想想她為什么生氣。
    朗讀第七自然段朗志萬的話,想想伊琳娜為什么又笑了。(理解朗志萬的用意,知道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不要迷信權威,遇事應動手實踐。)
    3、 分角色朗讀課文,想:課文里的小朋友你喜歡誰?為什么?
    1、 引讀重點句段,再次強化理解。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生讀問題),伊琳娜在媽媽的引導下親自做了實驗,發(fā)現(xiàn)結果和朗志萬說的完全不同,于是她生氣地問朗志萬——(生讀問話),朗志萬聽了反而哈哈大笑,說——(生讀朗志萬的話)?!?BR>    2、 啟發(fā)想象:伊琳娜聽懂了,也高興地笑了。想一想,她會說什么?思考后自由發(fā)言。
    3、 練習寫話:把你想到的話寫下來,再讀給你的好朋友聽一聽。
    1、 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讀后的感受講給父母或伙伴聽。
    2、 動手做做課文中的實驗,還可將放入水中的物體變一變,仔細觀察,漫出水的多少和物體的什么有關。
    3、 與伙伴合作編演課本劇。
    (至少選做一項)
    動手三教案篇十三
    各式玩具(插接類)。
    1、教師介紹各式的積木,邀請家長同幼兒共同拼插;
    2、分類自由拼插,教師巡回交流;
    3、分別展示作品,介紹它的奇特性;
    4、幼兒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并把玩具送回家;
    1、告訴家長應以幼兒自己的意愿拼插,可以適當?shù)倪M行技能指導。
    2、鼓勵幼兒自己收拾物品。
    動手三教案篇十四
    1、情趣引入、
    活動一。
    師:孩子們的桌上準備了一大一小兩個信封,你們想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嗎?
    生:想、
    師:先來猜一猜,小信封內裝的是什么?組長把東西到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生:圖形、
    師:對了,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一些圖形,請把這些圖形找出來放在桌上紙盒里、
    師:小組匯報結果、
    2、動手操作學習知識、
    活動二。
    3、鞏固啟發(fā)思維。
    活動三。
    師:現(xiàn)在哪個小組愿意展示你們的作品?
    生:還有一個圓找不到自己的家、師:為什么?
    匯報:指名回答。
    組內圍一圍,互相說一說是怎樣圍的、
    動手三教案篇十五
    郎志萬是法國的科學家。奇怪在,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別的東西后,水就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
    兩個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他們對這個奇怪的問題表示懷疑了嗎?
    一個說是因為金魚身上有鱗。另一個說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為什么要動手做實驗?她做實驗的結果是怎樣的?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眿寢屨f:“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請你體會伊琳娜做完實驗后的心情,你覺得她都會想些什么?
    您作為一名科學家不應該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您本來就知道放進條金魚后,水也會漫出來,還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是在哄騙我們小朋友。她的語氣應當是生氣的。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別人的話。對待別人說的話或提出的問題,不光要動腦筋想一想,而且還要動手做一做。
    動手三教案篇十六
    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創(chuàng)設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樂于實踐的興趣。
    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边@句話的含義。
    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魚缸、金魚、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裝有沙的小盆。
     一課時
    一、初讀設疑,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7、動手做做看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他提的問題,并讀一讀。
    評析:上課伊始,教師提出的懸念就吸引住了學生,并相機提出了讀書要求。學生興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讀書聲。
    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畫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學生學完以后)誰來讀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生:(一名男生站起來大聲朗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生甲:是因為魚的重量很輕,它浮起來,水就溢出來了。
    生乙:是因為杯子很小。所以水會溢出來。
    生丙:是因為魚占據(jù)了杯子的空間,所以水溢出來了。
    生?。阂繼答~`案,就應該做做實驗!
    ……
    評析:給學生充分說話的空間, 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
    二、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生(齊答)好!
    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果。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結果是——
    生:(興奮地齊答)水溢出來了!
    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興,知道了朗志萬說的話是不對的。
    生乙:通過做實驗,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就要做實驗。
    評析: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形式,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沒有煩瑣的分析講解,而是充分滿足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自己在動手實驗、觀察中得出結論。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相結合,語文教學活動化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生:(找到伊琳娜對朗志萬說的話)小聲自讀,并陸續(xù)舉手。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并讀給大家聽?
    生甲:我覺得應該用生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因為伊琳娜覺得自己受了騙。(生用生氣的語氣讀。)
    生乙:我覺得應該用質問的語氣來讀。(生大聲用質問的語氣朗讀這句話)
    生丙:我覺得應該讀出急匆匆的感覺,因為伊琳娜一定是跑著去找朗志萬的,她想知道朗志萬為什么騙他們。(生用較急促的語氣讀這句話)
    ……
    (師表揚他們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師:他們的體會各不相同,也讀出了自己心中的獨特感受,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生:齊讀這句話。
    師:課文中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呢?請同學們找到兩個小朋友說的話,同桌分角色練習讀一讀。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練習朗讀。
    師:請一組同桌分角色朗讀兩個小朋友的話。
    生:一組同桌起來朗讀。
    評析:師讓其他同學評讀,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生生互動,共同提高。
    生甲:他們讀得很流利,但我認為第二個小朋友的話應該讀得肯定一點,像我這樣讀
    (生大聲讀,師表揚他的自信與對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還認為這兩個小朋友的話應該讀出想也不想的感覺來。
    師引導:想也不想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詞來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猶豫!
    (師相機指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這種感覺)
    生:分男女生讀這兩句話。
    生:齊讀這兩句話。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導讀,生接讀)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天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這是為什么呢?”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的說——
    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于是回去問媽媽,媽媽鼓勵她說——
    生:“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做了實驗,覺得朗志萬說的不對,她找到朗志萬,大聲質問他說——
    生:“你為什么要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
    生:“我不是……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BR>    評析:教師毫不吝惜地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
    同樣是讀課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樣,而每一次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教師的激勵語言無疑為學生注入了催化劑,學生讀得那么投入,那樣認真,真正從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師領著學生一起讀書,既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和概括能力,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又凸現(xiàn)了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學理念。
    四、質疑過渡,深化認識
    師:現(xiàn)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边@句話嗎?(師板書)
    生甲:我同意這句話的說法,因為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生乙:我也同意這句話,科學家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可能出錯!
    ……
    評析:沒有教師的說教,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從讀書、質疑、實驗、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得出正確的認識。教師合理地、科學地處理了文本與價值觀之間的關系。飽含哲理的話,一定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五、拓展實踐,深入探究
    師: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那其他名人說的話是否都是對的呢?
    (向生出示亞里士多德的論斷:“兩個鐵球,一個十磅重,一個一磅重,兩個鐵球同時從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著地?!保?BR>    生:自由發(fā)表對論斷的看法(氣氛十分熱烈)
    師:看來,對這個論斷,大家都有疑問,用什么方法解決現(xiàn)在的疑問呢?
    生:做實驗!
    師:提出實驗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做實驗,把裝有沙的小盆放在課桌底下,實驗者兩只手腕放在課桌邊緣,以盡量保證兩個鐵球處于同一高度,然后在一名同學的口令聲中同時將鐵球放下。其余同學觀察實驗結果。做實驗至少兩次以上,才能填寫實驗報告。
    生:以小組為單位做實驗,并填寫實驗報告。(師巡視)
    (學生填寫實驗報告后,師讓小組代表匯報實驗結果)
    生甲:我們的實驗結果是兩個鐵球中小的先著地。
    生乙:我們的實驗結果和他們不一樣,是大的先著地。
    生丙:我們的實驗結果是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生:(迫不及待地)想!(師出示題目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短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讀)
    師:用波浪線勾出實驗結果,橫線勾出人們從伽俐略做實驗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短文,并勾畫^答~`案。
    動手三教案篇十七
    一、活動背景:
    一天,和小朋友玩雞媽媽和小雞的游戲,陽陽突然問:“老師,小雞是雞媽媽生的嗎?”“是雞媽媽生的!”“對!”小朋友喊著,“不對,是雞蛋里出來的!”昕昕一個人發(fā)表了不同的意見。孩子們有了自己的問題,而且爭論開來,根據(jù)幼兒的興趣火花,我們產(chǎn)生了《可愛的蛋寶寶》的主題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探索、去尋求更有趣的奧秘?!拔医o蛋寶寶穿彩衣”是這一主題活動中的一個小活動。幼兒正確經(jīng)驗的積累,概念的形成,情感的體驗需要借助于仿真的情景,因此,根據(jù)剛入園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他們的興趣入手,在進行該活動設計時,努力創(chuàng)設了真真假假、真假難辨的場景,以達到更佳的活動效果。
    二、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剪貼的方法大膽地為蛋寶寶進行裝飾。
    2、在情景式的游戲活動中發(fā)展綜合能力。
    3、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
    5、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三、活動準備:
    1、雞媽媽頭飾一個。
    2、大蛋五各,貼在展示板上,放于教室四周。
    3、剪刀,彩條,小簍子每人一份,放于教室四周。
    4、紅、黃、綠彩紙,圓形、方形、三角形彩紙。
    四、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在音樂游戲中參與活動,產(chǎn)生興趣。
    1、跟著“雞媽媽”隨音樂入室。
    2、跟著“雞媽媽”找個地方坐下來。
    (二)通過與彩條寶寶做游戲掌握剪的技能。
    1、創(chuàng)設情景游戲,激發(fā)幼兒的想象。
    (1)“今天媽媽真高興,媽媽的衣服不漂亮,我要打扮一下?!苯處煶鍪静蕳l做衣服打扮自己。
    “媽媽的穿的是什么?媽媽的裙子是什么做的呀”(彩條寶寶)。
    “小朋友好!”(彩條寶寶好)。
    (2)“這些彩條還會跳舞呢,聽!它們發(fā)出。
    什么樣的聲音,學一學呢?”
    “他們跳舞啦!跳啊跳,跳到頭上,象什么?”(豬耳朵、頭發(fā)……)。
    “跳啊跳,跳到下巴上,象什么?”(胡子……)。
    “跳啊跳,跳到腰上,象什么?”(衣服、腰帶……)。
    “……”
    2、在游戲的情景中學習使用剪刀。
    (1)“彩條寶寶說小朋友好聰明喲!它可以變成……,它還可以變成花片片,怎么變呢?”
    (2)“可以撕,也可以請剪刀寶寶幫忙!把小手伸出來……”幼兒用小手跟著老師學一學。
    (3)“請寶寶們也去找一些彩條寶寶,把它們變成花片片吧”幼兒隨便找個地方坐下來剪彩條。
    3、在爬一爬,找一找的游戲中,發(fā)展綜合能力。
    (1)“寶寶們,把彩片片放到簍子子里,拿著簍子快到媽媽這兒來!”
    “你一簍子,我一簍子,就變成許多了!”
    (2)“寶寶們,快來,花片片要跳舞啦?!苯處熌檬孪葴蕚浜玫膱D形片片向教室空中一撒,激起幼兒游戲的熱情。
    (3)“爬一爬,找一找,找到紅色的片片給媽媽看看呢!”
    “爬一爬,找一找,找到藍色的片片呢!”
    “爬一爬,找一找,快!找到和我一樣的片片!”
    “……”
    (三)用穿彩衣的游戲,掌握貼的方法。
    1、“誰在哭呀?(帶著孩子四處找找)哦,原來是蛋寶寶在哭!問一問蛋寶寶,你為什么哭呀?”和孩子一起問一問,“蛋寶寶,你為什么哭呀?”
    2、“蛋寶寶哭了,怎么辦呢?”幼兒為蛋寶寶想各種辦法。
    3、“那好吧,就按**小朋友說的辦法,用彩片片為蛋寶寶穿彩衣吧,這兒有好幾個蛋寶寶,你自己選擇一個蛋寶寶,可以用地上的彩片片,也可用你剛才剪的花片片,也可將彩條寶寶直接貼上去!”幼兒為蛋寶寶穿彩衣,邊貼邊說“蛋寶寶,我給你穿什么樣的衣服”
    (四)在與蛋寶寶做游戲過程中,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1、“問一問,蛋寶寶滿意嗎,你們的新衣服漂亮嗎?”幼兒敲敲蛋寶寶,和蛋寶寶對話。
    2、“蛋寶寶好高興,敲敲門,讓蛋寶寶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吧!”在《小小蛋兒把門開》的音樂中,和“雞媽媽”一起游戲。
    五、反思與評析。
    1、在活動中教師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參與者,關愛每個幼兒,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fā)展。
    2、教師在情感、思維和活動上給孩子最大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動手,自主體驗,使他們主體性獲得發(fā)展。
    3、在活動中注重發(fā)展幼兒的綜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動手能力、思維反應能力等。
    4、針對剛入園幼兒的年齡特點,營造游戲氛圍,孩子在游戲中動手,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積累經(jīng)驗,形成概念,掌握技能,體驗愉悅。實現(xiàn)真正的“動手做,游戲樂”。
    2、小班游戲活動教案:大家一起做游戲教案(附教學反思)。
    設計思路:
    《大家一起做游戲》是省教材小班上冊主題三《好朋友一起玩》中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
    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剛離開朝夕相處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來到一個陌生的新環(huán)境,心理上缺乏安全感,雖然已初步適應幼兒園生活,但由于孩子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多數(shù)孩子不會和別人一起玩,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以幫助幼兒盡快適應集體生活,體驗和大家一起玩的樂趣,使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發(fā)展。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2、培養(yǎng)幼兒合作交往的能力。
    3、指導幼兒根據(jù)歌曲的節(jié)拍、內容做動作。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懂得遵守游戲規(guī)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鼓勵幼兒和老師、同伴一起參加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難點:
    能大膽地找同伴做朋友,學會用握手、敬禮等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
    小兔子、小猴子、小豬、小狗的毛絨玩具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小兔子和小猴子毛絨玩具,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1)教師先出示一只小兔子,看,誰來了,請幼兒與小兔子打招呼,小兔子一個人玩真沒勁,它想找一個朋友一起玩,教師操作玩具,邊唱邊去找朋友,找到小猴子,它們成為好朋友,在一起玩的可高興啦。
    (剛開始,我根據(jù)小班幼兒喜歡小動物的特點,利用毛絨玩具小狗找小猴子做朋友這樣一個故事情節(jié),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直接切人主題,而且很自然地過濾到小朋友們找朋友。)。
    2、教師示范表演歌曲《找朋友》。
    (1)我也想和小朋友們交朋友,誰愿意做我的朋友?
    (通過教師的示范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老師是怎么樣找到朋友的,找到朋友又是怎么樣做的,讓幼兒熟悉了歌曲內容,同時學會了找朋友的方法,還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
    3、請小朋友們自由找朋友。
    (1)教師唱歌,請小朋友相互找朋友。
    (2)放音樂,讓幼兒隨著音樂去找朋友,提醒幼兒注意“找朋友”時要按節(jié)拍拍手、走步,并能用敬禮、握手等動作表現(xiàn)歌曲內容。
    (3)讓幼兒想一想,好朋友見了面除了握手、敬禮還可以怎樣做(拍手、點頭、拉拉手、抱一抱…)教育幼兒好朋友之間要有禮貌,請幼兒再去找朋友,可自由加上一些動作。
    (小班幼兒年齡小,掌握新知識可能慢一些,所以第一遍音樂由教師來清唱,速度放慢一些,讓幼兒隨著歌聲去找朋友,熟悉一遍后,再隨著音樂去找朋友,最后,還讓幼兒自由加上一些動作,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給他們一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可以盡情表現(xiàn)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愉快心情。)。
    4、讓幼兒去找更多的小朋友做朋友。
    (1)教師繼續(xù)操作毛絨玩具,小兔子和小猴子一起又去找朋友,他們找到了小豬,三人成為好朋友,后來又找到了小狗,他們四個人一起做游戲,手拉手成為好朋友。讓幼兒知道好朋友不僅可以是一個,還可以是兩個、三個……,好朋友可以是許多個。
    (2)讓幼兒隨著音樂去找更多的朋友,可以三個、四個人在一起握握手,表示大家是好朋友。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形象的小動物毛絨玩具繼續(xù)去找朋友,不僅把剛開始的故事情節(jié)繼續(xù)編下去,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很巧妙地滲透了有關數(shù)的概念,同時,讓幼兒知道了大家要一起玩,大家都是好朋友)。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戶外和其他班小朋友繼續(xù)玩“找朋友”游戲。
    活動反思:
    活動剛開始利用孩子們喜歡的毛絨玩具來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由小動物找朋友自然地過濾到老師、小朋友找朋友。在這個找朋友的過程中,教師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孩子們興趣濃厚,表現(xiàn)力也很強,體驗到與好朋友一起游戲的樂趣,活動目標得到體現(xiàn),重點也得到落實。通過引導他們找自己的好朋友,用動作來表達對好朋友之間的情感,使教學難點得到突破。在活動中又再次借助毛絨玩具繼續(xù)展開故事情節(jié),很巧妙地滲透了數(shù)的概念,讓孩子們逐漸融入到集體中,學會了交朋友的一些技能,交往能力得到發(fā)展。